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

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

一、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论文文献综述)

刘昭[1](2021)在《“红色高棉”发动的社会主义运动及教训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

顾佳赟[2](2021)在《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柬埔寨在不同时期施行了不同的政治制度,然而,不论其政治发展处于哪一个历史阶段,社会性质发生了何种变化,国家政治权力分配始终受到王权和教权的影响。只是在不同外部环境下,二者施加影响的形式、程度,以及二者之间的互动关系存在着差别。王权和教权对政治权力分配所起的作用,既是对权力分配规律本身的诠释,也透射出柬埔寨社会的思想、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本文尝试从这个特定的视角管窥柬埔寨政治文化。柬埔寨古代权力系统依托印度教、佛教构建。政治精英借鉴外来宗教的理论规范和教阶制度构建政治认同。印度教在合法性层面为王权提供加持。石碑、寺院为古代王国圈画了领土范围,建立起初步的中央集权体制。佛教主要起着慰藉心灵,辅助恢复国力的作用,自古与印度教共存。当上座部佛教占据宗教支配地位后,“十王法”成为衡量王权合法与否的严格标准。无论如何,古代柬埔寨的信仰体系是包容性的,外来和本土信仰都是国家认同的组成部分。古代柬埔寨政治文化还呈现出教权从属王权的特点,但同时,二者又相互庇护,共同分享政治权力。然而,围绕宗教信仰建立的政治秩序存在着背离宗教伦理的行为逆流。在王位争夺时呈现出背离亲属关系、君臣伦理和宗教教义的心理取向。法国对柬埔寨的殖民入侵和社会改革打破了传统的权力分配关系。土地私有化改革剥夺了国王对土地的所有权和处置权。废除奴隶制度改革打破人身依附和人身自由限制关系,解放了大量农村劳动力。殖民政府还尝试普及法式教育,并致力于扶植亲法国王。这些举措在很大程度上削弱了王权和教权影响力。随着传统社会秩序被打破,柬埔寨民族主义与反殖民主义开始萌芽。殖民政府成立的佛教研究机构为民族主义觉醒创造了条件。佛学院成为培植民族主义的温室。这也使得柬埔寨民族主义在觉醒伊始就与佛教结合在一起。随着民族主义运动高涨,法国在柬埔寨独立问题上做出让步。柬埔寨在二战后颁布了首部宪法。然而,民主制度在柬埔寨落地之初,其形式就重过内容本身。冷战时期的柬埔寨经历着传统政治文化与西方价值观念的激烈碰撞。政治精英虽然在形式上借鉴西方思想制度,但实践上则倾向于依照传统和实情制定政治规则。独立后,西哈努克延续佛教民族主义思路,提出促进社会发展的“二轮理论”,并进一步提出“佛教社会主义”思想,希望通过佛教宣教,将柬埔寨治理成为“大同社会”。基于佛教社会主义理论,西哈努克创建了极具包容性的政治组织——人民社会同盟,在处理国际问题时秉持中立外交原则。然而,在内外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西哈努克的国内外政策最终失衡。朗诺集团推翻西哈努克政府,导致柬埔寨形成国内、国外两个政府的局面。从朗诺政权施行共和制度开始,柬埔寨君主制度被取缔。1993年《柬埔寨王国宪法》恢复了君主立宪制度,将政党政治确立为国家政治生活的核心。国王通过运用任命权和赦免权,与各大政党形成博弈。西哈莫尼国王与执政的人民党之间合作多于牵制。国王对人民党权力的加持帮助其成为柬埔寨“超级政党”。人民党在柬埔寨构建起一套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国家长期发展战略,并在世界舞台上树立起柬埔寨政府平等、独立和中立的外交形象。与此同时,新宪法重新确立佛教的国教地位,也赋予僧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僧侣通过参加政治和社会公益活动表达政治倾向。柬埔寨政治文化演进受到内外两方面因素的驱动和作用。内部因素源自本土价值观念、庇护关系等传统内涵,以及由此形成的政治文化自我塑造、濡化或拒斥外来文化的能力。外部因素源自外来宗教、强权、政治思想、政治制度所产生的影响。二者同时存在,相互交织,通过王权与教权的互动,以及二者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对柬埔寨政治文化的演进产生作用。然而,无论外部因素如何作用于政治文化,内部因素始终是决定性因素。王权与教权是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内核,二者对权力分配产生作用的方式决定着柬埔寨政治文化的表现形式。柬埔寨从未摆脱过王权和教权对政治权力分配的影响。如今,随着宪政制度、政党制度深入人心,柬埔寨形成了王权、佛教、政党同时产生影响的格局。这样的格局将在今后很长一段时间内继续对政治权力分配起到关键作用。

张嘉升[3](2020)在《毛泽东与西哈努克交往纪事》文中认为毛泽东一生中有过许多朋友,并同他们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其中,毛泽东与柬埔寨国家元首——西哈努克亲王的跨国友谊更是为人们津津乐道。在长达二十年的交往中,毛泽东与西哈努克风雨同舟,成为了挚友,而西哈努克亲王也成为了中国人民十分熟悉的老朋友。尤其是在西哈努克流亡中国的艰难岁月里,毛泽东更是公开向世界发表声明,给予了他的柬埔寨朋友以全力的支持。

蒋欣欣[4](2018)在《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1949-2018)》文中研究说明已有研究认为,新闻媒体上的“第一夫人”新闻报道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第一夫人”的公共活动及其所展现的国家形象,也可以反映新闻媒体的建构方式和意图。本文采集《人民日报》1949-2018年关于中国“第一夫人”的新闻报道,以框架理论为研究方法论,以内容分析法为研究方法,从高、中、低三个层次对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及其变迁做了研究。研究发现:(1)中国官媒重视“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建构,其媒介形象变迁呈现两个主要特征。一是报道数量方面,呈现出“n”形、“N”形和“M”形特征,“M”形特征还可以划分为四个阶段。二是报道方式方面,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实现从“脸谱式”刻画到“生动式”呈现转变,尤其是在新媒体时代和中国政治发展新时代,彭丽媛的“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更为丰富、立体和生动。(2)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主要通过报道议题与报道框架表现。中国“第一夫人”独立参加公共活动时,其报道议程主要集中在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等相关事务;此外,陪同性框架是建构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主要框架,政策性框架、礼仪性框架和义务性框架居于次要位置。(3)彭丽媛时期媒介形象的框架在不变中有变,此阶段形成中国“第一夫人”热,媒介形象全面体现在“量”、“质”、“议题”、“框架”等角度。彭丽媛时期的“第一夫人”报道总量、年均报道量都达到历史最高值,将“第一夫人”作为报道主要对象的新闻报道占比远远高于其他“第一夫人”,此时期政治外交议题有所下降,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议题大幅度提升,陪同性框架占比减少,义务性和礼仪性框架占比明显提升。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遵循了世界通行框架,但也突出了自己的政治风格和文化色彩。研究发现媒介形象所反映的“第一夫人”活跃程度与国家发展和政治运行有关,文化差异是导致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与他国同中有异的重要因素,个人魅力和时代背景促成了彭丽媛引发中国“第一夫人”热。研究认为要重视“第一夫人”在与最高领导人角色互补、提升国家软实力、对女性的示范等方面的作用,建议在塑造“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时将要根植于本土传统文化,也要做好跨文化传播,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要积极推进“‘第一夫人’外交”的制度化,给予“第一夫人”更多自主空间。

李福军[5](2018)在《柬埔寨与越南关系的历史演进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柬埔寨与越南交往有着漫长的历史,是东南亚地区最为错综复杂的双边关系之一。据此本文将柬越关系进行了历史追溯和考察,以一个宏观的、连续不断的柬越关系历史演进过程作为分析和研究的背景,深入寻求这种复杂关系的形成原因。本文除绪论部分外,由五个部分组成。第一章主要是将1953年之前的柬越关系在不同时期历史线索进行梳理,然后对各个不同历史时期的特点进行分析。第二章主要是对1953至1992年间的柬越关系进行论述,在此基础上整理归纳出这一期间的特点。第三章主要是从政治、军事安全和经济的角度来全面总结1993年2017年的柬越关系。第四章主要是依据从上述研究所得出的结论,从四个角度来探讨制约柬越当前关系发展的问题。最后对本文进行总结并对柬越关系做一些展望。通过以上研究,本文认为:柬越关系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发展,经历了各种不同社会形态下的变化,发展与越南的关系一直是柬对外关系的重点之一。1998年至今,柬越关系逐渐走向正常化和常态化。两国间的合作,政治军事是首要目标,经济是重点。虽然双边关系还面临着柬社会中长久的“反越情绪”、划界问题和在柬越南裔居民身份问题的影响,但基于两国较为成熟的协商机制,在目前和今后一段时间,柬越之间的关系是相对稳定的,不会在上述三个问题上产生一种不可避免的或者是突然出现的变化。对于影响柬越关系未来走向而言,越南不遗余力地将南中国海问题国际化和复杂化,试图将柬埔寨以及东盟也卷入其中,甚至将美、日、印、澳等域外力量引入,用以对抗和制衡中国。这已经严重威胁到中国的周边安全,而且也不符合柬埔寨的国家利益和外交政策。随着特朗普政府“印太”战略出炉,南中国海势必又将成为中美新一轮角力的地区。越南作为美国“印太”战略的重要一环,势必又将充当反华、遏华、制华的“急先锋”或大国博弈与角力的“要地”,这将对柬越关系、中越柬三角关系、地区和平、稳定与发展构成一定的负面影响。

冯春[6](2017)在《1970-1975年中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支援》文中指出1970年,柬埔寨朗诺集团在美国的支持下,推翻了西哈努克的合法统治,西哈努克被迫滞留中国。基于维护国家安全、战略环境改变、中国领导人与西哈努克的私人情谊及道义上的考量,根据《人民日报》和《参考消息》的记载,此后五年间,中国给予西哈努克政府方方面面的支援:舆论上,将官方媒体借予西哈努克发声,并多次援引外媒的报道以论证西政府的合法性,同时不断对西哈努克进行直接舆论声援;政治行动上,继续给予其国家元首礼遇,积极促成印支三国四方会议,立场坚定地承认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助其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权利;物质上,为柬埔寨国内抗争和西哈努克在北京建立政府提供物资援助。并最终使柬埔寨获得解放,巩固了西哈努克的群众基础,维护了中国的安全并提高中国的国际声望,促进中柬关系的长远发展,使印支地区重获和平。

左天伦[7](2016)在《西哈努克亲王的国内政策研究》文中指出诺罗敦·西哈努克亲王在柬埔寨现代史进程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他通过和平外交途径,为柬埔寨赢得了独立。随后他决定退出王位,以亲王身份创建政党,直接掌握柬埔寨政权。在“佛教社会主义”治国理念的指导下,西哈努克在柬埔寨推行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措施。既保证了该国的稳定和发展,也令他本人的权力和政治威望达到了巅峰,开创了柬埔寨的“西哈努克时代”。60年代中期,这套国内政策弊端不断显现,西哈努克对柬埔寨政局的掌控逐渐削弱,最终导致朗诺政变,自身被迫下台的局面。西哈努克的国内政策,虽然在扞卫君主制度与佛教传统方面,具有历史局限性。但它客观上维护了柬埔寨的独立成果,促进了柬埔寨社会经济的现代化,是独立后柬埔寨人探索本国建设发展道路上的新尝试,带有20世纪的时代及民族特征,对整个柬埔寨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游览[8](2015)在《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利用越、中、美、俄等多边档案文献,以北越战争决策的演变以及越南党在处理印支三国战场相互之间的关系作为研究的主线,力图构建出河内决策层在整个统一战争过程中处理军事问题及外交关系问题的基本思路。全文共分为六个章节进行论述。第一章考察共产主义运动在印度支那的兴起以及越、老、柬三党联合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共产主义运动在印度支那三国的兴起最初只是以共同的意识形态为旗号的民族解放运动。但在冷战爆发的环境下,以越南党为核心,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联合抗法斗争也随之被卷入东西方阵营的对抗。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由越盟领导的反法斗争开始呈现国际化的趋势,另外一方面,越南革命优先性的主导地位逐步形成,越南的统一任务也随之被北越确定为整个印度支那的斗争目标。第二章叙述印支三国共产党人联合抗法的局面以及日内瓦停战协议对北越在印支地区政策的影响。由中国提供的军事支持以及老、柬战场的配合确保了共产党人在越南战场上占据了优势。但是在日内瓦的谈判会场上,共产主义的盟友没能全力支持北越的主张。迫于中、苏两党的意见以及客观军事条件的限制,越南劳动党不得不做出让步,将南越地区的部队撤往北方,同时要求老、柬抗战部队停止斗争,转而准备接受与王国政府达成政治妥协。从越南战略利益的角度考虑,北越尽力保住了巴特寮的根据地,但对于高棉共产党人北越只能选择放弃。这也为日后柬越两党关系的恶化埋下了伏笔。第三章主要叙述在所谓“和平政治”的环境下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活动及北越决定重新使用武力统一南方的经过。在《日内瓦协议》达成之后,南越、老挝、柬埔寨的共产党人很快遭遇到各种形式的残酷排挤和镇压。这一时期来自国际共运形势的变化以及老挝危机等因素都在促使北越考虑重新在南方开展武装斗争的可能。但在老挝及柬埔寨,北越依然坚持共产党人应当同王国政府合作,其中在老挝,北越继续在军事上支持巴特寮以确保根据地及中央运输通道不受影响,在柬埔寨则对西哈努克政府的中立政策表示支持,由此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一批对河内保持独立意识的共产党人开始掌控柬共的残余力量。第四章重点关注的是国际共产主义的因素对北越在印支地区战略方针的影响。尽管在中苏两国的干预下,老挝危机在1962年得到暂时的化解,但国际共运的分裂趋势已经难以扭转。在美国全面介入印支战争的迹象愈发明显的情况下,加之中苏两党在援助北越问题上迥异的态度,导致北越在苏共二十二大之后逐步倒向中国,并开始将老挝和南越的斗争结合起来。为此目标,越南劳动党决定携同老挝党同中共建立紧密合作。但这一局面随着1965年苏联新政府调整了对印支地区的政策,加大了对北越的援助力度而发生改变,加之中国党仍把意识形态及路线之争摆在首位,这导致越南劳动党开始偏离中共的路线,并加强对老挝人民党的控制以排挤中国因素的存在。与此同时,由于西哈努克政府奉行的“反美亲共”路线为南方越共的活动提供了可观的帮助,因而北越继续压制柬共的武装斗争。这也为柬共向中共靠拢的一个诱因。第五章讨论的是战争印度支那化背景下北越重建印度支那联合抗战阵线的意图。尽管1968年的春节攻势在心理上对美国政府的参战意志造成了巨大冲击,但共产党人付出的军事代价是极为惨重的。这也迫使北越不得不重视在巴黎的外交接触。然而紧接着尼克松政府战争越南化的方针并没有使共产党人在越南南方的军事处境得到迅速改善,这迫使河内不得不把目光重新投向越南以外的印支战场。此时,柬埔寨朗诺政变的发生成为北越扭转战略被动局面的关键,这促使劳动党决定重建印度支那联合抗战阵线,以实现越、老、柬三国战场的重新统一。然而越南党需要面对的是中国对西哈努克的控制以及对北越久怀不满的柬共。在联合抗美的现实需要面前,北越决定恢复对柬埔寨共产党人的支持并默认了中国在其间发挥的关键性作用。但很快中、美、苏之间三角关系的互动对北越产生了巨大震动。为打破外交上的被动及巴黎谈判的僵局,越南劳动党于1972年再次发动规模空前的旱季攻势。同时劳动党也坚定了对老、柬履行“国际主义义务”的信念,以图重新巩固印支三国的“特殊关系”。第六章的主要内容是北越完成统一,越、柬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经过以及越南党“特殊关系”方针的延续及影响。随着巴黎协定的签订以及美国人从印支半岛撤退,北越清除了实现统一的最后障碍。在实现内部意见的统一之后,北越开始积极筹备最后的统一战争。期间,为了避免南越战局再遭干涉,北越希望老、柬共产党人进行配合,分别举行停战谈判。其中老挝人民党遵循河内的旨意同王国政府再度建立联合政府。而柬埔寨共产党则拒绝接受越党建议,坚持推翻朗诺政府,并迅速倒向中国。到1975年,越、老、柬三国共产党人分别实现了国家统一和夺取政权的目标。但对于完成统一任务的越南来说,印支三国间的传统合作关系却未能得以完全恢复。在得到中国方面大力支持的情况下,柬共领导人亦强硬拒绝回归越南党的“特殊关系”框架。越柬两个共产党政权之间爆发的战争已不可避免。

翟强[9](2014)在《周恩来与中柬合作关系的建立(1954-1965年)》文中指出从1954至1965年,中柬关系成为这一时期中国周边外交中的一个亮点,周恩来在中柬友好关系的形成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日内瓦会议上周恩来与柬埔寨代表团首次接触,在万隆会议上他与西哈努克首次见面。从1956年开始,中国启动对柬经济援助,1958年中柬两国正式建交。周恩来曾亲自访问柬埔寨,多次与西哈努克会谈,向其阐明中国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代表中国政府对柬埔寨的安全做出承诺,对其民族独立斗争表示坚决的支持。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中柬之间建立和保持了一个友好的双边关系,两国领导人在一系列国际问题上互相配合与协调。这是周恩来外交上一个成功案例,我们通过这个案例可以了解到冷战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些特点。

周海滨[10](2013)在《“活”在中国的西哈努克》文中认为西哈努克,他是柬埔寨人,但是他长期住在中国的首都,在中国拥有"王府",自称"中国是我亲爱的第二祖国"。他曾是一个他国的国王、主席、殿下、首相、亲王、元首,但他愿意长期生活在中国,在中国度过晚年,在中国逝去……

二、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论文提纲范文)

(2)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的缘起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的缘起
        二、研究意义
        三、研究对象的界定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政治文化概念研究
        二、关于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
        三、关于王权与教权研究
    第三节 研究的创新点与难点
        一、研究的创新点
        二、研究的难点
    第四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分析法
        二、比较研究法
        三、定量分析法与定性分析法
    第五节 理论框架和基本结构
        一、历史时期划分
        二、王权和教权在政治权力结构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文章基本结构
第一章 王权与教权结合初构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本土价值观念塑造柬埔寨政治文化底基
        一、尊崇女性的性别观念
        二、泛灵崇拜的本土信仰
    第二节 印度宗教传入构建王权与教权关系
        一、印度教中的王权与教权结合
        二、佛教替代印度教占支配地位
    第三节 王权与教权结合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多元信仰体系建立思想认同
        二、王权高于教权的政治秩序
        三、宗教伦理秩序下的伦理背离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法国殖民影响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法国殖民政府弱化王权和教权
        一、推动制度改革削弱王权影响力
        二、插手王位继承意图控制后继国王
        三、控制教育淡化教权和王权影响力
    第二节 法国殖民时期柬埔寨民族主义觉醒
        一、“受阻的”民族意识发展
        二、民族主义思想觉醒和传播
        三、民族主义促成政党政治与宪政体制
    第三节 法国殖民统治下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王权适度调适回应外部压力
        二、佛教民族主义思潮初现端倪
        三、初建的民主制度形式大于内容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西方政治思想制度冲击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西哈努克佛教社会主义理念与实践
        一、从佛教民族主义到二轮理论
        二、西哈努克佛教社会主义施政理念
        三、佛教社会主义理论指导政治实践
    第二节 冷战漩涡中的柬埔寨政治
        一、西哈努克中立外交政策失效
        二、朗诺政权推动“双头政治”形成
    第三节 共产主义对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影响
        一、极左政策对柬埔寨政治文化的影响
        二、延续社会主义路线与探求发展道路
    第四节 东西方价值碰撞中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柬埔寨政治受到西方思想制度形塑
        二、王权衰降成就西哈努克个人影响力提升
        三、柬埔寨佛教朝政治化方向发展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政党政治主导柬埔寨政治文化
    第一节 王权政治影响力的边界
        一、受《柬埔寨王国宪法》制约的王权
        二、西哈努克积极参政维护权威
        三、西哈莫尼远离政治保持影响
    第二节 政党政治推动政治发展
        一、当代政党制度构建与发展
        二、主要政治党派关系演变
        三、从“多党”到“一党”政治演变
    第三节 人民党长期执政的政治影响
        一、人民党主导柬埔寨政治发展
        二、人民党自我调节适应发展需要
        三、人民党塑造国家对外关系形象
    第四节 现代化进程中的政治文化特点
        一、柬埔寨确立多党选举制度
        二、君主立宪制度下形成“强政党”政治
        三、柬埔寨佛教政治化程度加深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语:柬埔寨政治文化的演进
    第一节 王权与教权并立中的庇护关系
        一、庇护关系根植于本土价值观念
        二、不平衡教俗并立中的庇护关系
        三、现当代意义下的教俗并立关系
    第二节 外来文化的本土化演变
        一、印度宗教文化的本土化演变
        二、法国殖民文教系统的本土化演变
        三、西方政治思想制度的本土化演变
    第三节 王权与教权对政治权力分配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3)毛泽东与西哈努克交往纪事(论文提纲范文)

1956年毛泽东与西哈努克一见如故
从相识到相交,不断加深的跨国友谊
毛泽东发表声明,支持流亡中的西哈努克

(4)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1949-201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述评
        1.2.1 国外相关研究述评
        1.2.2 国内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与论文框架
    1.4 论文的创新之处
2 理论述评与研究命题
    2.1 “第一夫人”与国家形象
    2.2 媒体与政治人物形象构建
    2.3 “第一夫人”的报道框架与议程
    2.4 中国政治文化环境与“第一夫人”
3 研究设计
    3.1 研究方法论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对象与样本获取
    3.4 编码规则
        3.4.1 高层次编码规则
        3.4.2 中层次编码规则
        3.4.3 低层次编码规则
    3.5 研究过程与分析工具
4 高层次研究结果
    4.1 “第一夫人”报道数量呈现“N”“N”和“M”特征
    4.2 “第一夫人”报道主要对象
        4.2.1 横向:报道主要对象“是‘第一夫人’”占比较低
        4.2.2 纵向:“第一夫人”单独报道比例呈总体上升趋势
5 中层次研究结果
    5.1 “第一夫人”报道议题
        5.1.1 横向:报道议题主要集中在政治外交领域
        5.1.2 纵向:彭丽媛时期所有报道议题比例均高于其他时期
    5.2 “第一夫人”报道框架
        5.2.1 横向:陪同性框架在报道框架中占主导地位
        5.2.2 纵向:彭丽媛时期义务性和礼仪性框架占比明显提升
    5.3 报道主要对象、报道议题、报道框架的交叉分析
6 低层次研究结果
    6.1 报道高频词分析
        6.1.1 主要运用陪同性框架建构“第一夫人”媒介形象
        6.1.2 陪同性框架在政治外交议题中具有差异化表现
        6.1.3 陪同性框架在王光美时期有四种特殊表现形式
    6.2 中心词社会网络分析
        6.2.1 中国“第一夫人”单独参与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活动
        6.2.2 “第一夫人”依附于最高领导人开展独立活动
        6.2.3 “第一夫人”独立参与的活动带有女性符号特性
7 研究结论与讨论
    7.1 研究结论
        7.1.1 中国官媒历来重视“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
        7.1.2 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呈现逐步“生动化”
        7.1.3 中国“第一夫人”独立承担社会公益和文化艺术事务
        7.1.4 陪同性框架是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的主框架
        7.1.5 彭丽媛时期形成中国“‘第一夫人’热”
    7.2 研究讨论
        7.2.1 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的政治因素
        7.2.2 中国“第一夫人”媒介形象建构的文化因素
        7.2.3 新时代“‘第一夫人’热”的个人和时代因素
    7.3 研究启示与建议
        7.3.1 研究启示
        7.3.2 研究建议
    7.4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B.新中国历任国家主席和夫人*
    C.《人民日报》中国“第一夫人”报道样本及编码

(5)柬埔寨与越南关系的历史演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
    二、选题意义
        (一)现实意义
        (二)理论意义
    三、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国内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四、研究重点、方法、框架及创新
        (一)研究重点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框架
        (四)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1953年以前柬越关系的历史演进及其特征
    第一节 早期柬埔寨的兴衰和越南的崛起
        一、早期柬埔寨的兴衰
        二、早期越南的崛起
    第二节 1863年以前的柬越泰关系及其特征
        一、柬埔寨王国时期的柬越泰关系
        二、安南和暹罗对柬埔寨的激烈争夺
        三、1863年以前柬越关系的特征
    第二节 法属时期的柬越关系及其特征
        一、柬埔寨沦为法国殖民地
        二、法属时期的柬越关系
        三、法属时期柬越关系的特征
第二章 1953年至1992年的柬越关系变化及其特点
    第一节 国际和地区格局变化对柬越关系的影响
        一、国际格局对柬越关系的影响
        二、地区格局变化对柬越关系的影响
    第二节 1953至1979年的柬越关系
        一、西哈努克时期(1953-1970)
        二、朗诺和红色高棉时期(1970-1979)
        三、1953年至1979年柬越关系的特点
    第三节 1979至1992年的柬越关系
        一、金边政权与越南的关系
        二、柬埔寨问题的和平解决
        三、1979年至1992年柬越关系的特点
第三章 1993年至今的柬越关系新变化及特点
    第一节 国际和地区格局变化以及柬越政策的调整
        一、国际和地区格局变化
        二、柬越双方政策的调整
    第二节 1993年至今的柬越关系
        一、政治关系
        二、军事和安全关系
        三、经贸关系
        四、1993至今柬越关系的特点
第四章 影响当前柬越关系发展的主要因素
    第一节 柬越历史和边界领土争端问题
        一、柬越历史问题的缘由和表现
        二、柬越边界领土问题的缘由和变迁
    第二节 柬越跨境民族问题
        一、柬越跨境民族问题的由来
        二、柬越跨境民族问题的现状及问题
    第三节 影响柬越关系的大国和地区组织因素
        一、中国因素
        二、东盟和美国因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6)1970-1975年中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支援(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源起
        1、问题的由来
        2、时间的选择
        3、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1、国内研究现状
        2、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与创新点
        1、研究方法
        2、创新点
一、1970-1975 年中国支持西哈努克政府的背景
    (一)中国面临的形势
        1、国内形势
        2、国际形势
    (二)柬埔寨面临的形势
        1、政治形势
        2、经济形势
        3、国际形势
    (三)小结
二、1970-1975 年中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支援内容
    (一)舆论上的支持
        1、提供发声平台
        2、引用外媒论证西政府统治合法性
        3、直接舆论声援
    (二)政治行动上的支持
        1、继续国家元首的礼遇
        2、积极促成印支三国四方会议
        3、承认柬埔寨王国民族团结政府
        4、帮助柬埔寨王国政府恢复在联合国合法权利
    (三)物质上的支援
        1、对柬埔寨国内的物质援助
        2、对西政府北京分部的援助
    (四)小结
三、中国支援西哈努克政府的原因、影响分析
    (一)原因分析
        1、国家安全需要
        2、战略环境变化
        3、私人情谊影响
        4、道义上的考量
    (二)影响分析
        1、推翻朗诺政权,解放柬埔寨
        2、巩固了西哈努克的群众基础
        3、维护了中国的国家安全
        4、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威望
        5、促进了中柬关系的长远发展
        6、帮助印支半岛重获稳定
    (三)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7)西哈努克亲王的国内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研究方法和创新点
第一章 二战后柬埔寨的独立斗争与西哈努克国王的贡献
    第一节 法国在柬埔寨的殖民统治
    第二节 二战后柬埔寨独立斗争的蓬勃发展
    第三节 西哈努克国王与柬埔寨独立斗争的胜利
第二章 西哈努克亲王“佛教社会主义”治国理念的形成
    第一节 西哈努克的退位与初步政治活动
    第二节 西哈努克亲王“佛教社会主义”的形成
第三章 西哈努克亲王推行的柬埔寨内政措施
    第一节 全面掌控柬埔寨政局
    第二节 经济与社会改革措施
第四章 西哈努克亲王的政策失当与朗诺政变
    第一节 自力更生和国有化带来的经济问题
    第二节 左、右势力的冲击与西哈努克对柬政局控制的削弱
    第三节 朗诺政变及西哈努克政权的垮台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读研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8)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印支三国联合抗战局面的初步形成与北越主地位的确立(1945-1951)
    第—节 印度支那共产主义运动的发轫与战后初期印支半岛的形势
    第二节 印支战争国际化的开始与越盟对老、柬抗战活动的支配
    第三节 冷战对抗的影响与印支共“二大”后越南革命主导地位的确立
        一、冷战阵营的介入及其对越盟战略方针的影响
        二、印支三国分别建党局面的形成
第二章 从战争到和平:北越的选择及其对印支“三国合一”政策的冲击(1951-1954)
    第一节 印支三国的联合抗战与军事相持局面的突破
        一、北越支撑军事斗争的举措
        二、越、老、柬共产党人的联合抗战
    第二节 印度支那的协议停战及其影响
        一、越南劳动党的政治军事方针与印支和谈的前景
        二、日内瓦的外交博弈与北越在印支三国问题上态度的转变
        三、日内瓦协议对老、柬共产党人及北越战略方针的影响
第三章 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命运与北越斗争方针的转变(1955-1960)
    第一节 “和平”政治中的印支三国共产主义力量
        一、越南民主共和国的恢复与巩固
        二、老挝、柬埔寨的形势与共产党人的处境
        三、协议选举的落空与南越反共堡垒的强化
    第二节 越南劳动党斗争路线的转变
        一、内外形势与劳动党内权力格局的变动
        二、北越对南方立场的变化以及来自国际共运形势的影响
        三、中苏分歧背景下北越对南方政策的确定
    第三节 老挝、柬埔寨形势的演变与北越对印支斗争形势的基本立场
        一、老挝政治危机的初现
        二、西哈努克的“左转”及柬共新领导层的形成
        三、越南劳动党对印支斗争形势的基本态度
第四章 国际共产主义力量的影响与北越统一战争方针下的印支抗战格局(1961-1967)
    第—节 老挝和平协议的达成与中、苏分裂对越南劳动党的影响
        一、政治妥协与老挝和平局面的暂时出现
        二、越南劳动党的南方工作方针的形成
        三、中苏分裂背景下越南劳动党的选择
    第二节 印度支那形势的变化与中、越、老三党合作局面的形成
        一、从老挝新危机到南越佛教徒危机
        二、南越、老挝斗争局面的结合
        三、中、越、老的密切合作与印度支那“有限战争”的升级趋势
    第三节 国际共运的新趋势及北越对老、柬抗战格局态度的分化
        一、中苏彻底分裂与越南劳动党立场的变化
        二、巴特寮的政治军事形势与河内对老挝人民党控制的加强
        三、西哈努克的“反美亲共”道路与柬埔寨共产党的重现
第五章 战争的印度支那化与北越重建印支三国统一阵线的意图(1968-1972)
    第一节 战争越南化带来的压力及老挝战场的巩固措施
        一、军事总攻方案的实施及其影响
        二、战争越南化对北越战略方针的影响
        三、越老合作下的老挝战场形势
    第二节 柬埔寨政变与北越在印支地区战略方针的转折
        一、政变前夕的柬埔寨局势
        二、朗诺政变的发生与各方的反应
        三、美国的军事介入与越老柬联合抗战方针的提出
    第三节 东亚冷战形势的变化对北越印支政策的影响
        一、1971年印支战场的形势与前景
        二、中美缓和对北越军事方针的影响
        三、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军事反攻
第六章 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胜利与北越“特殊关系”政策的延续(1972-1975)
    第一节 巴黎协定后印支三国共产党人的活动
        一、北越武力统一方针的确立
        二、老挝第三次联合政府的建立与越老“特殊关系”的加强
        三、柬埔寨停火谈判的尝试与柬共倒向中国的趋势
    第二节 共产党人在印度支那的胜利及三国间“特殊关系”的命运
        一、红色高棉对金边的攻占
        二、西贡的陷落
        三、老挝政权的易帜
        四、越南党“特殊关系”意识的延续及其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周恩来与中柬合作关系的建立(1954-1965年)(论文提纲范文)

一、争取西哈努克
二、推动中柬建交
三、支持柬埔寨维护领土主权
四、作出给柬埔寨的安全承诺
五、结论

(10)“活”在中国的西哈努克(论文提纲范文)

他曾是国王、主席、殿下、首相、亲王、元首
他在中国建立民族团结政府, 在北京钓鱼台宾馆举行了新政府第一次全体会议
西哈努克“出走”越南, 抗议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
无论如何, 他见证了柬埔寨结束战乱走向和平的所有岁月
他在中国自创了一种造型独特的“西哈努克式的太极拳”
他愿意长期生活在中国, 在中国度过晚年, 在中国逝去

四、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论文参考文献)

  • [1]“红色高棉”发动的社会主义运动及教训研究[D]. 刘昭. 西北师范大学, 2021
  • [2]柬埔寨政治文化研究[D]. 顾佳赟. 北京外国语大学, 2021(09)
  • [3]毛泽东与西哈努克交往纪事[J]. 张嘉升. 党史博采(上), 2020(10)
  • [4]中国“第一夫人”的媒介形象变迁研究 ——基于《人民日报》新闻报道的框架分析(1949-2018)[D]. 蒋欣欣. 重庆大学, 2018(04)
  • [5]柬埔寨与越南关系的历史演进研究[D]. 李福军. 云南大学, 2018(01)
  • [6]1970-1975年中国对西哈努克政府的支援[D]. 冯春. 外交学院, 2017(03)
  • [7]西哈努克亲王的国内政策研究[D]. 左天伦. 贵州师范大学, 2016(11)
  • [8]统一战争视野下北越在印度支那地区的政策演变(1945-1975)[D]. 游览. 华东师范大学, 2015(03)
  • [9]周恩来与中柬合作关系的建立(1954-1965年)[J]. 翟强. 南开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01)
  • [10]“活”在中国的西哈努克[J]. 周海滨. 名人传记(上半月), 2013(01)

标签:;  ;  ;  ;  ;  

周恩来与西哈努克国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