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一、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陈虞超,李晓琳,赵玉洋,周骏辉,黄璐琦,袁媛[1](2021)在《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文中研究指明我国丰富的药用植物资源是中医药事业蓬勃发展的物质基础,是人民生命健康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需求量增加以及自然环境恶化,一些重要的药用植物品种资源日益稀少,有些品种甚至处于极度濒危的境地,而这些珍稀濒危品种常具有独特的疗效,是中药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亟待采取相应措施进行资源的保存恢复。离体保存是一项基于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发展起来的植物资源新型保存手段,具有诸多优势,已成为实现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存恢复与可持续利用的主要途径,对中医药发展起到了重要支撑作用。鉴于此,依据资源濒危程度,系统梳理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种类;从基本原理,操作流程,关键技术环节以及应用实例等方面,阐述了组织培养保存,超低温保存,基因资源保存等离体保存技术的最新研究进展;同时,总结分析了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保护、扩大及开发利用提供一定借鉴。

刘莹莹[2](2021)在《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技术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水曲柳(Fraxinus mandshurica Rupr.)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体系已经建立,但仍然存在体细胞胚质量不高、同步化效果差、畸形胚发生率高的问题,尚不适合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应用,所以水曲柳组织培养仍面临着完善离体再生体系及实现水曲柳组培苗规模化生产的严峻挑战。间接体细胞胚胎发生更适合于大规模工厂化育苗应用,但是胚性愈伤组织在长期继代增殖过程中不可避免出现细胞变异率增加、胚性丧失的情况,很难达到长期稳定保存的目的。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持种质材料的遗传稳定性和形态发生的潜能,需开发出适合水曲柳优良基因材料的超低温保存方法。本研究以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为材料,优化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程序降温法超低温保存技术、探索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方法、分析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材料的细胞存活率和生理生化差异,主要结果如下:(1)选取继代培养生长旺盛、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在0.4 mol·L-1山梨醇溶液中室温下预培养20 h,然后在添加7.5%二甲基亚砜溶液中于0℃下脱水90 min,在-80℃超低温冰箱中冷冻2 h,随后迅速投入液氮中进行保存。冷冻保存24 h后,在40℃水浴中解冻 2 min,最后在(WPM+0.1 mg·L-1 6-BA+0.15 mg·L-1 2,4-D)上进行恢复培养。经过程序降温法超低温保存后,愈伤组织细胞存活率最高为80.82%,鲜重恢复培养60 d时可达1.93 g,愈伤组织再生率为100%,愈伤组织增殖系数为2.79,分化率为56.83%,出苗率达到了 23.59%。(2)选取继代培养7~10 d生长旺盛、状态良好的胚性愈伤组织,经过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后,最佳预培养方法是在0.5 mo 1·L-1蔗糖培养基上预培养3 d,然后在(2 mol·L-1丙三醇+0.4 mol·L-1蔗糖+WPM液体培养基)装载培养60 min,随后在2 mL的PVS2(30%丙三醇+15%DMSO+15%乙二醇+0.4 mol·L-1蔗糖+WPM液体培养基)溶液中脱水50 min,经过液氮冷冻后,最后在40℃水浴锅中解冻2 min。细胞存活率最高为61.94%,鲜重恢复培养60 d时可达1.82 g,愈伤组织增殖系数为2.69,分化率为53.87%,出苗率达到了 20.97%。(3)在预培养和恢复培养过程中,程序降温法处理下的可溶性糖含量高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分别为103.84 mg·g-1FW、89.28 mg·g-1FW);在脱水过程中,程序降温法超低温过程中的脯氨酸、可溶性蛋白和淀粉的含量均高于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在解冻过程中,玻璃化超低温处理下的丙二醛含量高于程序化超低温保存(3.56 μmol·g-1FW、3.03μmol·g-1FW)。因此,程序降温法超低温与玻璃化法超低温相比较,更适用于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超低温保存。

沈光[3](2021)在《橡胶草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优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橡胶草(Taraxacum kok-saghyz Rodin)是菊科蒲公英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中含有2.89~27.89%的天然橡胶和25~40%的菊糖,还可作为模式植物研究天然橡胶合成机制,具有重要经济和科研价值。由于其良好的商业化前景,美国、欧洲和中国纷纷成立了橡胶草产业联盟推进其产业化进程,解决本国天然橡胶不能自给自足的问题。本研究主要以橡胶草优良品系K445为研究对象,系统研究了它的繁育技术和栽培技术及田间管理,结果如下:1、高效繁育技术:(1)通过正交试验设计研究了高锰酸钾浓度、浸泡时间和温度对橡胶草种子萌发率、萌发整齐度、萌发指数等的影响,揭示了温度是影响橡胶草种子萌发的关键因子,发现了新的橡胶草种子萌发技术:即橡胶草种子浸泡在0.7%的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时间为2h,处理温度为23℃。(2)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消毒时间、激素种类和浓度对橡胶草组织诱导率和生根率的影响,建立了高效的橡胶草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体系:即用0.1%氯化汞消毒叶片6 min,然后在MS+2.0 mg·L-16-BA+1.0 mg·L-12,4-D培养基中进行愈伤组织诱导,在MS+2.0 mg·L-16-BA+0.1 mg·L-1NAA培养基中进行不定芽分化,在1/2MS+0.2mg·L-1NAA培养基中诱导生根,生根率为93.3%。(3)在建立组织培养再生体系基础之上,通过单因素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培养基养分水平、渗透性化合物种类和生长抑制剂种类对橡胶草种质离体保存的影响,形成了橡胶草种质离体保存技术:在基本培养基降至1/2MS培养基中添加30 mg·L-1甘露醇和2.0 mg·L-1脱落酸,橡胶草组培苗保存期限可达10个月,恢复生长好。2、栽培技术:(1)通过盆栽单因素试验,使用方差分析和趋势分析研究了不同灌溉频率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发现了橡胶草生长的最适土壤含水量为28.0%,并明确了土壤含水量与橡胶草产量的关系:当土壤含水量从22.8%增加到38.9%时,橡胶草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立方多项式方程;橡胶草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立方多项式方程。(2)通过田间单因素试验设计,利用方差分析和趋势分析法研究了氮、钾、钾基肥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确定了橡胶草当地的适宜施量为:尿素107.2 g·m-2,过磷酸钙43.4 g·m-2,氯化钾10.5 g·m-2。发现了(A)氮基肥与橡胶草产量关系为:当施氮基肥从0增加到107.2 g·m-2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B)发现了磷基肥与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之间的关系:当施磷基肥从0增加到10.5g·m-2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C)发现了钾基肥与橡胶草产量关系为:当施钾基肥从0增加到35.3 g·m-2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平方多项式方程,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线性方程。(3)通过大田单因素试验研究了不同栽培密度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推荐橡胶草栽培密度为20×20 cm,此时橡胶产量最高;并发现了栽培密度与橡胶草产量的关系为:当栽培密度从9.9株/m2增加到53.8株/m2时,橡胶产量变化显着符合线性模型,总糖产量变化显着符合线性模型。(4)通过大田单因素试验研究了橡胶草叶片生物量和产量在不同土壤pH环境下的响应,确定了适宜橡胶草生长的土壤pH,推荐土壤pH为8.3,此时橡胶产量最高;并发现了土壤pH与橡胶草产量之间的关系:当土壤pH从6.8提高到8.3时,橡胶产量变化趋势显着平方多项式方程,当总糖产量变化趋势显着符合平方多项式方程。3、橡胶草生物量估计与栽培技术优化:(1)叶片生物量估计模型:通过多元线性逐步回归法,建立了橡胶草叶片生物量与叶片长度和宽度之间的估计模型:即,LB=11.8334.465*L+23.5*W+0.004*L*W+49.945*L0.5-115.611*W0.5+0.011*L2-0.219*W2,其中LB为叶片生物量(干重,mg),L为叶片长度(mm),W为叶片宽度(mm),模型最少采样数量为15个叶片在统计学上有意义。(2)根生物量估计模型: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发现了根生物量与分根数、茎直径、叶簇数、叶片干重之间的关系,建立了橡胶草根生物量估计模型;即RD=-0.902+1.316LD-2+0.139SD-0.049LN,式中RD为根生物量(g),LD为叶片干重(g),LN为叶簇数,SD为茎直径(cm)。(3)在前面单因素试验结果的基础上,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建立了不同环境条件下,橡胶草叶片生物量、根生物量、橡胶产量和总糖产量与土壤有效氮、磷、钾含量、土壤含水量、栽培密度、土壤pH的回归方程,形成了橡胶草栽培技术优化模型,通过模型预测: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0、82.4、302 mg·kg-1,栽培密度为53.8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叶片生物量最高,为227.0 g·m-2;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328、87.8、357.2 mg.kg-1,栽培密度为13.4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根生物量最高,为221.0 g·m-2;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0、76.9、339 mg·kg-1,栽培密度为53.8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橡胶产量最高,为16.1 g·m-2;当土壤含水量为28.0%,土壤速效氮、磷、钾含量分别为160、76.9、339 mg·kg-1,栽培密度为53.8株/m2,土壤pH为6.8时,橡胶草总糖产量最高,为111.2 g·m-2。

白晓雪[4](2020)在《‘魁绿’、‘绿王’等六份软枣猕猴桃资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软枣猕猴桃(Actinidia arguta)是我国珍贵的抗寒果树之一,是猕猴桃品种改良的重要种质资源,其果实富含Vc,营养丰富,是新兴的珍贵果品。目前,其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天然基因库受到威胁,而常规保存方法如异地保存与组织培养等易受环境及人为影响,保存能力有限,且占用资源大,因此,探索新的中长期保存方法具有重要意义。超低温保存是目前最为理想且应用最为广泛的种质资源长期保存的方法。本研究分别以软枣猕猴桃休眠芽、茎尖和花粉为试材,研究了休眠芽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组培苗茎尖小滴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方法和花粉的离体保存,旨在建立简单、高效的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保存体系,以期为软枣猕猴桃生产、育种和资源保存提供参考。1.建立了软枣猕猴桃休眠芽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魁绿’单芽茎段最佳的灭菌方法是茎段去皮后用75%酒精浸泡30 s,无菌水洗涤45次,然后用0.1%HgCl2灭菌30 min,无菌水洗涤45次。灭菌后剥取休眠芽放入0.3 mol·L-1蔗糖+1 mol·L-1甘油的MS预培养液中震荡培养2 d,常温下用2 mol·L-1甘油+0.4 mol·L-1蔗糖+MS的装载液处理20 min,0℃条件下用植物玻璃化保护液PVS2(30%甘油+15%乙二醇+15%二甲基亚砜+0.4 mol·L-1蔗糖+MS)处理120 min,换新鲜PVS2保护液后迅速投入液氮冻存。24 h后取出,立即浸入38℃水浴中解冻2 min,然后用含1.2 mol·L-1蔗糖的MS卸载液洗涤30 min,每10 min换一次卸载液。无菌滤纸吸干后将休眠芽接种到MS+2 mg·L-1 6-BA+0.02 mg·L-1 NAA恢复培养基上,暗培养3 d,转到正常光照下培养,成活率达86.30%。用流式细胞仪鉴定再生植株倍性,没有发现差异。用SRAP分子标记法鉴定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未发现变异条带。2.建立了软枣猕猴桃组培苗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无菌条件下剥取23 mm的‘魁绿’茎尖,放入含0.3 mol·L-1蔗糖的MS预培养液中震荡培养2 d,常温下用装载液处理40 min,0℃条件下PVS2脱水4060 min。将茎尖转入铝箔条上的PVS2液滴中,直接投入液氮冻存24 h。取出后立即加入40℃预热的卸载液,待铝箔条上的液滴脱落后换新鲜卸载液洗涤30min。将茎尖用无菌滤纸吸干后接种到恢复培养基中,暗培养3天后转到光下培养,茎尖的成活率可达41.11%以上。3.以软枣猕猴桃‘绿王’的花粉为试材,筛选出花粉离体萌发的最适培养基为5%蔗糖+0.04%硼酸+1%琼脂,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硝酸钙对花粉萌发起抑制作用;20℃黑暗条件下培养,花粉萌发率最高。软枣猕猴桃‘绿王’、‘A14-5-2’、‘B6-1-1’、‘T7-3-3’和‘T7-6-3’等5份种质的花粉在不同低温条件下保存,花粉萌发率以-80℃为最高,-20℃次之,4℃最差。‘绿王’、‘A14-5-2’和‘T7-6-3’的花粉在-80℃条件下保存12个月,花粉萌发率与保存前无显着差异,萌发率均在84.96%以上。

刘晓雪[5](2019)在《大蒜种质超低温保存体系建立及其脱毒效应分析》文中提出大蒜作为营养繁殖蔬菜,其传统的种质保存方式存在诸多弊端。超低温保存技术是一项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的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已在一些国家主要大蒜基因型和品种保存中应用。然而由于该项技术具有极显着的基因型特异性,相关研究在我国起步较晚,现有资料少且不成体系,从而极大地制约了该技术在我国大蒜种质保存中的应用。此外,目前国内外研究所采用的大蒜茎尖均取材于田间环境,使外植体易受到病原污染而导致超低温保存失败,同时由于田间大蒜的品种特性、种植季节和栽培方式影响,极大地限制了茎尖外植体的足量稳定供应,因此茎尖取材成为大蒜超低温保存研究与应用所共同面临的一个主要问题。超低温技术除能长时间且稳定地保存植物种质外,还兼具脱除植物组织内病原体的作用,即超低温疗法。目前该疗法已在很多园艺植物上应用,然而将超低温疗法应用于大蒜病毒脱除方面的研究资料较少。此外,超低温保存作为一项植物种质离体保存技术,对经其处理冷冻后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及田间生长适应性等方面进行评价是十分必要的,而此类研究在大蒜作物上鲜有报道。本研究通过离体诱导大蒜不定芽为其超低温保存提供茎尖取材的新途径,同时建立了适合中国大蒜品种的超低温保存体系;对比了超低温疗法与传统方法的脱毒效果;采用分子标记、流式细胞技术及植株田间生长评价,多角度地对超低温保存再生大蒜的遗传稳定性进行了验证。本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果:1.以大蒜茎盘为外植体,通过优化植物生长激素浓度,建立了适用于10个中国大蒜品种的不定芽再生体系。获得不定芽平均增殖系数达18.6,可为大蒜超低温保存研究提供数量充足,生理状态及发育程度一致的无菌材料。采用简单序列重复(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检测再生植株,未发现变异条带。2.利用离体诱导产生的不定芽茎尖作为材料,通过筛选关键参数建立了如下大蒜超低温保存体系:从大蒜离体不定芽(培养5-7周,假茎粗2-3 mm)中剥取茎尖(长度约2 mm,包含2-4个叶原基和基部短缩茎组织)于室温24℃,在MS+6.5 g/L琼脂+0.3 mol/L蔗糖的固体培养基上预培养2 d后,在MS+2 mol/L甘油+0.6 mol/L蔗糖加载液中室温培养20 min,采用玻璃化液PVS3在0℃条件下,对茎尖保护性脱水1.5 h,随后将内含茎尖的PVS3液滴滴在铝箔条上,将铝箔条装入冷冻管并迅速浸入液氮冷冻1 h,直接将载有冷冻茎尖的铝箔条于室温下浸入卸载液MS液体培养基+1.2 mol/L蔗糖进行快速解冻,10 min后换新鲜卸载液继续卸载,将解冻后的茎尖接种于恢复培养基MS+6.5 g/L琼脂+30 g/L蔗糖进行再生。以10个中国大蒜品种验证了该体系的广谱性,获得平均存活率和再生率分别为56.1%和48.3%,同时发现该体系并不适用于供试早熟大蒜品种的超低温保存。研究以未熟花序离体诱导的不定芽为试材,证明了两种茎尖来源对大蒜超低温保存效果无影响,为大蒜超低温保存提供了新的离体茎尖来源。组织学切片观察表明经超低温冷冻后的大蒜茎尖,其茎端分生组织及包裹在外的第1-4个幼嫩叶原基中的大部分细胞可以存活,而靠近茎端基部及外围叶片的细胞则在冷冻过程中死亡。SSR和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超低温再生大蒜植株既未出现变异条带,也没有发生染色体倍性变异。3.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DAS-ELISA)和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法(RT-PCR)检测,发现田间生长的大蒜(G064)普遍受到洋葱黄矮病毒(OYDV)、韭葱黄条斑病毒(LYSV)、大蒜潜隐病毒(GLV)和大蒜系列病毒(GarVs)的复合侵染。对比超低温疗法和大蒜传统脱毒方法对上述病毒的脱除效率,超低温疗法对OYDV的脱除率最高达76.4%,且试管苗再生率(65.0%)显着高于传统脱毒方法。4.通过设置防虫设施的盆栽试验,从大蒜植株形态指标、光合特性、生育期、花芽鳞芽分化及鳞茎特性方面对比了超低温再生大蒜、离体再生大蒜及田间大蒜的生长情况。发现超低温再生大蒜在植株生长、叶片光合能力及鳞茎特性上均具有显着优势,同时结合盆栽大蒜的病毒检测结果认为这些优势与超低温疗法的脱毒效应密切相关。对比田间和离体来源大蒜的各项指标,证明了大蒜离体再生植株在形态、光合生理层面的相对稳定性。总体而言,经超低温保存后的大蒜再生植株能够良好地适应其原生环境。本研究为我国大蒜超低温种质库的建立提供了相关资料和技术支持,同时也为该项技术在大蒜作物上的发展与应用提供了依据。

王璐[6](2018)在《喀左县山杏国家保存库种质资源价值评价》文中认为山杏种质资源是山杏遗传多样性的重要载体,是山杏良种选育及产业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条件。本文以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保存库价值评价体系,运用直接市场法、影子工程法和专家打分法对其价值评估进行了研究。明确该保存库中山杏种质资源价值的表现形式,深入了解山杏保存库的价值,为山杏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及补偿机制的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2017-2041年经济价值总和为75258.5万元。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2018年生态总价值为754.09万元。(2)通过对西伯利亚杏、野杏和喀左县当地普通山杏的生物量测量发现,西伯利亚杏和野杏比喀左县当地普通山杏更具有生态价值。西伯利亚杏、野杏和当地普通山杏的单株鲜重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西伯利亚杏单株干重与野杏、当地普通山杏单株干重之间存在极显着差异,而野杏和当地普通山杏单株干重之间无显着差异。(3)野杏林中负离子浓度最高,其次为西伯利亚杏林负离子浓度,空地负离子浓度最低,三个地点负离子浓度均值之间呈现极显着水平。负离子浓度最高值出现时间均为18:00,最低值出现时间为11:00-13:00。通过对8:00、14:00、18:00三个时间点负离子浓度多重比较发现,野杏林负离子浓度明显高于西伯利亚杏林和空地。(4)构建的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社会价值评价指标体系模型,包括目标层1项、综合评价层4项、因子评价层12项,通过专家打分法和模糊数学五分制计分法,得出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进行社会价值评价为“较好”。

王小乐[7](2018)在《菊花低温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菊花原产我国,是中国十大名花和世界四大鲜切花之一,具有观赏、食用、饮用和药用等多种价值。菊花栽培历史悠久,品种众多,目前主要依靠田间种植保存,需消耗大量人力物力,且易受到涝害、虫害和病害的影响而损失。常温下的离体培养保存时间较短,需要较频繁的继代培养,增加人工成本,也易增加无性系变异的几率,因此利用低温库进行离体保存是菊花种质资源保存的发展方向。本试验旨在探究菊花低温下缓慢生长离体保存技术。本研究首先选取170个菊花品种在低温库中探究低温离体条件下菊花品种间生长差异,然后选取‘蒙娜丽莎黄’、‘橙安娜’、‘小洋菊’和‘南农橙乒乓’4个生长特性差异大的菊花品种试管苗为材料,比较在低温下不同浓度蔗糖和甘露醇处理对不同菊花品种离体保存的影响。再以‘蒙娜丽莎黄’试管苗为材料,探究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并对保存结束后试管苗的恢复生长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以期为菊花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提供技术支持。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低温离体条件下菊花试管苗生长差异分析:在(7±2)℃下,以MS基本培养基保存170个菊花品种试管苗,保存6个月测量其株高、叶片数、绿叶数和枯叶数。结果表明,低温下菊花试管苗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变异,其中绿叶数和枯叶数变异幅度较大,达到了 50%以上,而株高和叶片数变异为27.6%和25.7%;试管苗的株高和枯叶数分布呈偏态分布,叶片数和绿叶数呈正态分布;不同品种菊花试管苗的株高与叶片数、叶片数与绿叶数、叶片数与枯叶数存在显着正相关性;对试管苗枯叶率进行聚类分析,可以将170个品种聚成3类,第一类衰老缓慢,包含‘南农橙乒乓’等6个品种,第二类衰老速度中等,包含‘南农双娇’等101个品种,第三类衰老快,包含‘蒙娜丽莎黄’等63个品种。2.甘露醇和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以4个不同生长势的菊花品种为材料,在(7±2)℃条件下,探究45、60、75和90 g·L-1蔗糖,5、10、15和20 g.L-1甘露醇处理对菊花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试验每3个月观察并统计试管苗的株高、绿叶数和枯叶数,保存12个月后观察试管苗叶片和茎段的组织结构,并对试管苗的恢复生长能力和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发现,保存12个月后,在MS培养基中添加15 g.L-1甘露醇对‘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试管苗的离体保存效果最佳,存活率分别达86.67%和93.33%;而20 g·L-1甘露醇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最优,存活率可达80%和93.33%。60 g·L-1蔗糖保存‘南农橙乒乓’和‘小洋菊’12个月的存活率达70%以上,但相比甘露醇处理,绿叶数少、生长状况差,保存效果不好;高浓度蔗糖(45-90 g·L-1)对‘蒙娜丽莎黄’和‘橙安娜’保存效果不佳。保存12个月后,4个品种的叶片和茎段细胞间隙减小,细胞密度增加。保存12个月后试管苗恢复正常培养生长良好,株高、叶片数、茎粗和节间长等形态指标及SSR分子标记图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3.甘露醇与蔗糖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以菊花‘蒙娜丽莎黄’为材料,在(7±2)℃下,MS培养基中添加(0、15、30、45和60 g·L-1蔗糖)和(0、5、10、15和20 g·L-1甘露醇)复合处理,每3个月观察统计菊花试管苗的存活率、株高、绿叶数和枯叶数,对保存12个月后植株恢复生长能力和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进行检测。结果表明,15 g·L-1蔗糖与15 g·L-1甘露醇复合处理存活率最高,保存至12个月存活率达93.33%,枯叶率仅为17.6%,生长良好;0 g·L-1蔗糖与5 g·L-1甘露醇处理保存12个月存活率达86.67%;30 g·L-1蔗糖下,随甘露醇浓度增加存活率递增,20 g·L-1甘露醇处理存活率最高,保存至12个月存活率为86.67%,枯叶率35.2%,生长状况较好;而高浓度蔗糖(45、60 g·L-1)与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试管苗保存效果不佳。保存12个月后试管苗叶片和茎段细胞变小、细胞密度增加;恢复正常培养后生长良好,形态正常,SSR-PCR扩增图谱与对照相比无差异,保持了良好的遗传稳定性。

黄天启[8](2018)在《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文中指出枇杷属植物(Eriobotrya Lindl.)原产我国西南地区或与我国西南毗邻的几个东南亚国家,至少有31个种或变种。我国的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十分丰富,拥有世界上最丰富的栽培枇杷和野生枇杷资源。枇杷具有抗炎,抗氧化,保护肝和神经系统,以及富含其他功能性物质,但随着人类活动的增加,野生枇杷的栖息地日益减少,栽培枇杷种质也日渐单一,因此,对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技术进行系统性的研究,对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长期稳定的保存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枇杷属植物5种材料为试材,研究了枇杷属植物的茎尖快繁体系,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研究,包括超低温保护剂的探索和基于程序降温玻璃化法的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枇杷属植物茎尖快繁体系的建立研究了不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配比对枇杷属植物的幼胚离体培养和茎尖快繁的影响,同时为研究枇杷属植物的茎尖超低温保存提供实验材料和实验基础。主要结果包括:进行了枇杷属植物4个种和1个杂交后代材料的胚离体培养,最佳的配方为:MS+6-BA 1.0 mg/L+KT 1.0 mg/L+NAA 0.1 mg/L,在此培养基中,所有试验的材料通过胚培养均得到了试管苗;同时,实验着重探索了实验所涉枇杷属植物的茎尖快繁体系,确定了MS+6-BA 1.0 mg/L+NAA 0.1 mg/L作为最适合枇杷属植物茎尖诱导的培养基,能大量繁殖丛芽,其中,台湾枇杷与‘解放钟’的杂交后代最高的茎尖增殖系数可达13.4。2.氧化三甲胺(TMAO)对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与DMSO相比,TMAO作为超低温保护剂,具有对枇杷属植物毒害较小且有利于其恢复生长,冷冻前不需要更换保护液,操作步骤简单的特点,其主要成分由MS液体培养基+0.5 M蔗糖+15%(w/v)PEG 30%(w/v)甘油+10%(w/v)TMAO构成。试验结果表明:台湾枇杷与‘解放钟’的杂交后代茎尖的超低温保存后的存活率达到73.41%。3.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本实验采用了几种具有一定代表性的野生枇杷和栽培枇杷作为外植体的来源,利用TMAO作为一种未曾在枇杷属植物中报道过的超低温保护剂,在枇杷属植物的茎尖超低温保存中效果明显,并对超低温保存的降温程序在玻璃化转变温度区间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优化的超低温保存方法在几种枇杷属植物的茎尖超低温保存都获得了一定成功,建立了一套可能适合大部分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体系。

贾梦雪[9](2017)在《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快繁及超低温保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春石斛(nobile-type Dendrobium)花色丰富艳丽、花姿优美、花期长,极具观赏价值,是重要的商品盆花。但目前在我国市场春石斛无论质量和产量与国外都有较大差距。原因之一就是缺乏优良品种。目前国内春石斛新品种选育主要是待栽培3~4年开花后进行,周期长,优良品种不仅少,且以扦插为主的繁殖方法,繁殖系数低,远不能满足商业生产的需求。此外,由于栽培条件、市场需求及生产技术等诸多不利因素的影响,又缺乏保存技术,企业投入高成本从国外大量引进的优良品种,尚未进行规模化生产就已消失,优良种质流失严重。因此,为进一步推动国内春石斛市场化生产,系统地开展春石斛优良品种快速筛选、种苗扩繁及优良种质保存研究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春石斛为试材,在课题组前期研究的基础上,开展了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优化、组织培养快速繁殖研究,在此基础上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及其相关机理进行了探讨。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明确了成花品质是评价春石斛品种优劣的关键指标。单株型(仅1个开花枝)春石斛品种的一年生休止叶期扦插苗的株高、节长及茎尖腐胺(Put)含量与其三年生植株成花品质显着相关,可作为其优良品种早期筛选的指标;丛生型(多个开花枝)春石斛品种的一年生休止叶期扦插苗的节数、叶数、株高、根数、根粗及茎尖Put含量与其成花品质显着相关,可作为其优良品种早期筛选的指标。建立了2种类型春石斛的优良品种早期快速筛选技术。(2)建立了优良品种’森禾2006’的拟原球茎(PLBs)途径和丛生芽途径2种途径的组培快繁技术体系,增殖倍数可达5.1,移栽成活率可达90%以上。PLBs途径,适宜诱导培养基为1/2MS+0.5 mg·L-1 TDZ+2.0 g·L-1酸水解酪蛋白,增殖培养基为1/2MS+2.0 g·L-1酸水解酪蛋白,分化培养基为1/2MS+1.0 mg L-1 Kin+0.1 mg.L-1 NAA;不定芽诱导及增殖适宜培养基为1/2MS+0.1 mg·L-1 TDZ+1.0 mg·L-1 BA+0.5 mg·L-1 Kin+0.2 mg·L-1 NAA;适宜壮苗生根的培养基为 MS+0.5 mg·L-1 IBA+0.1 mg·L-1 NAA+100.0 g·L-1香蕉泥(BP)。培养条件为光照时间14 h·d-1,光照强度40 μmol·m-2·s-1,培养温度23±2℃。品种’森禾2002’同样适用。(3)初步建立了 ’森禾2006’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在超净工作台双目解剖镜下,切取长2~3 mm的茎尖(或3 mm的PLBs),转至含有0.3 M蔗糖的MS培养基中,4℃条件下,预培养1d(或2d);将预培养后的茎尖转移至装有loading溶液的200 μL离心管中,25℃下装载60 min(或40 min),中间更换1次loading溶液;吸去loading溶液,用预冷过的PVS2溶液,0℃下脱水40 min,更换新鲜PVS2溶液后,封口膜封口,迅速投入液氮冻存;需要扩繁时,将材料从液氮中取出,37℃水浴化冻60 s,常温下去装载20 min,中间更换1次unloading溶液,后进行恢复培养。冻后茎尖及PLBs的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TTC)染色成活率分别为79.2%和85.0%,但未能实现再生。(4)’森禾2006’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存活率下降的机理研究显示,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不同处理步骤对其存活率影响不同,茎尖存活率的下降主要发生在预培养、装载及解冻后,PLBs存活率的显着下降发生在预培养、装载、PVS2脱水及解冻处理后;活性氧(ROS)水平、抗氧化物质含量及氧化产物含量等研究结果显示,春石斛茎尖及PLBs超低温保存过程中的存活率降低与ROS引起的氧化应激造成的氧化损伤密切相关,但不同材料在超低温保存的不同阶段,引起氧化应激的主要ROS种类不同。(5)在导致’森禾2006’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存活率显着下降的关键步骤导入系列浓度的4种外源蛋白CAT、MDH、HSP70及PDH,研究对冻后存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CAT、MDH及HSP70 3种与抗氧化应激相关的蛋白对茎尖及PLBs冻后存活率的提高均起积极作用,茎尖及PLBs冻后存活率较对照最高可分别提高15.3%和18.9%,但适宜添加阶段及添加浓度因保存材料而异;而外源PDH对提升液氮冻后存活率无效。综上所述,本研究优化了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缩短品种筛选时间2年,提高了筛选效率;建立了组织培养快繁体系,为优良品种大量繁殖提供了技术支撑;玻璃化超低温保存损伤机制研究表明,氧化应激是导致茎尖和PLBs超低温保存损伤的重要因子,添加相关外源抗ROS蛋白是提高其超低温保存后存活率的可行途径之一。

臧玉文[10](2015)在《红香芋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芋(Colocasia esculenta(L.)Schott)以地下球茎作为繁殖器官和消费产品,属于典型的无性繁殖植物。其球茎内含丰富的营养物质,尤其是淀粉等碳水化合物含量较多,不仅是重要的蔬菜和粮食作物,还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我国是芋的原产地之一,栽培历史悠久,拥有丰富的芋种质资源,但由于长期地无性繁殖方式,再加上受到病虫害的影响,导致种性退化,芋的生产受到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保存芋优良品种资源显得非常重要,对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优质高效生产有重要的意义。相比于田间种植保存,种质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更具有优越性。本试验以江苏金坛的优良地方品种建昌红香芋为试材,主要进行了以下研究:1)比较了脱落酸(ABA)、矮壮素(CCC)、甘露醇和山梨醇四种不同浓度的化学药剂对芋试管苗继代培养存活期的影响;2)利用玻璃化法冻存芋离体茎尖,探讨了预培养、玻璃化保护液装载与脱水、化冻等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关键因素对茎尖保存效果的影响;3)评价了不同浓度蔗糖、KN03和水杨酸(SA)对试管球茎形成的影响;4)探讨了在高浓度蔗糖诱导条件下,芋试管球茎形成及膨大过程中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的变化规律,以及与相关酶活性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利用四种不同化学药剂使芋试管苗缓慢生长,结果表明:CCC抑制试管苗生长的效果最好,ABA效果次之。在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0.5-8 mg· L-1的CCC,可使芋试管苗的继代培养时间延长至150d,存活率在72%以上;在培养基中添加浓度为2.5 mg· L-1的ABA,试管苗保存150d,存活率为52%。甘露醇和山梨醇效果较差,在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甘露醇或山梨醇,随保存时间延长,死亡率不断增加。经过上述不同方法保存的试管苗,在继代培养90 d后转入正常培养基,均能恢复生长,并且株高、茎粗等生长指标和总叶绿素、丙二醛含量等生理指标,与正常继代培养的试管苗无显着差异。2.利用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试管苗茎尖,结果显示:芋茎尖在含0.6 mol· L-1蔗糖的MS培养基中预培养3 d,存活率最高,为55.56%;经60%PVS2装载30 min,再经PVS2脱水15 min,芋茎尖含水量较少,为57.23%,存活率最高,为65.08%;在同一温度下化冻1 min或2min,对芋茎尖存活率无显着影响,40℃水浴条件更有利于芋茎尖的化冻。经过玻璃化法冻存的芋茎尖转入再生培养基中,其再生率为39.68%,形成的试管苗和对照在形态上无明显差异。综上所述,适合红香芋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的关键技术参数为:芋试管苗茎尖在含0.6 mol·L-1蔗糖的MS培养基预培养3 d,然后先用60%PVS2装载30 min,再用PVS2脱水15 min,放入盛有新鲜PVS2的冻存管,置于液氮中冷冻保存。经液氮冷冻保存的茎尖,先在40℃水浴中化冻1-2 min,再利用含有1.2 mol · L-1蔗糖的MS液体培养基洗涤,即可进行再生培养,并可获得正常试管苗。3.利用不同化学药剂诱导试管球茎形成,结果表明: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蔗糖、KN03和SA,均可诱导试管球茎形成。蔗糖以60 g·L-1的浓度效果最好,诱导率为89.3%,试管球茎形成早,球茎质量较大;KN03以50mmol · L-1浓度为宜,诱导率为94.6%,试管球茎平均鲜重为0.80 g;SA的适宜浓度为0.1-0.5 mmol · L-1,试管球茎诱导率在80%以上,但球茎的质量不如蔗糖和KN03诱导形成的球茎。4.利用60 g· L-1蔗糖处理20 d,芋试管苗基部开始膨大;处理50 d,多数试管植株叶片和叶柄枯萎,基部膨大形成球茎。在芋试管球茎膨大过程中,果糖、葡萄糖和总可溶性糖含量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果糖含量在诱导至27 d时即达到最大值,而总可溶性糖和葡萄糖含量均在第34d达到峰值;蔗糖含量呈现先上升、后下降、再上升的变化趋势,在培养48 d时积累量达到最大值。试管球茎总淀粉含量、直链和支链淀粉含量均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至膨大后期淀粉总含量约占干重的76%,并以支链淀粉含量为主。诱导培养至41 d时,芋试管球茎的ADPGPase和Q-酶活性均达到最大值,分别为1.22μmol·g-1·min-1和2.39μmol·g-1·min-1。分别对ADPGPase活性和总淀粉含量、Q-酶活性和支链淀粉含量两组变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从茎基部开始膨大(20 d)至ADPGPase和Q-酶酶活性达峰值(41 d)时,相关系数分别为0.819(P<0.01,n=12)和0.738(P<0.01,n=12),均呈极显着正相关。

二、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的主要种类
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活体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
    2.1 组织培养保存法
        2.1.1 常规继代培养保存法
        2.1.2 限制生长保存法
    2.2 超低温保存法
3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基因资源的离体保存技术
    3.1 基因组数据保存
    3.2 转录组数据保存
4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的问题与展望
    4.1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存在的问题
    4.2 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的展望

(2)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技术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
        1.1.1 植物种质资源
        1.1.2 超低温保存概念
        1.1.3 超低温保存基本原理
        1.1.4 超低温保存方法
        1.1.5 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1.2 植物种质资源超低温保存的生理生化特征
        1.2.1 丙二醛
        1.2.2 脯氨酸
        1.2.3 可溶性蛋白
        1.2.4 可溶性糖
        1.2.5 淀粉
    1.3 本研究目的意义
2 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程序降温法超低温保存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研究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胚性愈伤组织材料的筛选
        2.2.2 预培养液浓度对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3 预培养液种类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4 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5 DMSO浓度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6 脱水时间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2.2.7 复苏后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观察
    2.3 讨论
    2.4 本章小结
3 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的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研究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蔗糖浓度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2 预培养时间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3 装载时间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4 脱水时间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5 解冻方式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6 解冻时间对愈伤组织鲜重和细胞存活率的影响
        3.2.7 复苏后体胚发生及植株再生观察
    3.3 讨论
    3.4 本章小结
4 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过程生理生化分析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研究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丙二醛(MDA)含量分析
        4.2.2 脯氨酸含量分析
        4.2.3 可溶性蛋白含量分析
        4.2.4 可溶性糖含量分析
        4.2.5 淀粉含量分析
    4.3 讨论
        4.3.1 超低温保存过程对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3.2 超低温保存过程对脯氨酸含量的影响
        4.3.3 超低温保存过程对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影响
        4.3.4 超低温保存过程对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
        4.3.5 超低温保存过程对淀粉含量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Ⅰ
附录Ⅱ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东北林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3)橡胶草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天然橡胶
    1.2 橡胶草形态特征与价值
        1.2.1 橡胶草形态特征
        1.2.2 橡胶草价值
    1.3 橡胶草发展历史
    1.4 橡胶草产业化现状
    1.5 橡胶草繁殖技术研究现状
        1.5.1 种子萌发技术
        1.5.2 组织培养技术
        1.5.3 根茎扦插技术
    1.6 橡胶草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6.1 营养元素对橡胶草产量的影响
        1.6.2 水分对橡胶草橡胶产量的影响
        1.6.3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产量的影响
        1.6.4 土壤pH对橡胶草橡胶产量的影响
        1.6.5 其它影响橡胶草橡胶产量的因素
    1.7 论文研究基本思路和技术路线
2 研究地点和试验方法
    2.1 前言
    2.2 研究地点
    2.3 植物材料
    2.4 试验方法
        2.4.1 土壤理化性质
        2.4.2 橡胶草形态指标
        2.4.3 橡胶草理化指标
3 橡胶草种子高效萌发技术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材料
        3.2.2 试验设计
        3.2.3 试验方法
        3.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正交试验
        3.3.2 结果验证实验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4 橡胶草组织培养技术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植物材料
        4.2.2 研究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外植体选择
        4.3.2 外植体消毒时间
        4.3.3 诱导培养基的筛选
        4.3.4 分化培养基的筛选
        4.3.5 不同培养基对橡胶草生根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5 橡胶草种质资源离体保存技术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试验材料
        5.2.2 试验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培养基养分水平对橡胶草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5.3.2 渗透性调节化合物对橡胶草试管苗保存的影响
        5.3.3 生长抑制剂对橡胶草试管苗离体保存的影响
    5.4 本章小结
6 灌溉频率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6.1 引言
    6.2 试验设计与方法
        6.2.1 试验设计
        6.2.2 研究方法
        6.2.3 数据处理与分析
    6.3 结果与分析
        6.3.1 土壤含水量变化情况
        6.3.2 灌溉频率对橡胶草地上部位的影响
        6.3.3 灌溉频度对橡胶草地下部位的影响
        6.3.4 灌溉频率对根叶比的影响
        6.3.5 灌溉频率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6.3.6 水分利用效率
    6.4 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氮磷钾基肥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7.1 引言
    7.2 试验设计与研究方法
        7.2.1 试验设计
        7.2.2 整地与定植
        7.2.3 测定指标
        7.2.4 数据处理与分析
    7.3 结果与分析
        7.3.1 氮基肥对橡胶草生长的动态影响
        7.3.2 磷基肥对橡胶草生长的动态影响
        7.3.3 钾基肥对橡胶草生长的动态影响
        7.3.4 氮基肥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7.3.5 磷基肥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7.3.6 钾基肥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7.4 讨论
    7.5 本章小结
8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8.1 引言
    8.2 材料与方法
        8.2.1 研究材料
        8.2.2 试验设计
        8.2.3 整地与定植
        8.2.4 指标测定
        8.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8.3 结果与分析
        8.3.1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地上部位的影响
        8.3.2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地下部位的影响
        8.3.3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根叶比的影响
        8.3.4 栽培密度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8.4 讨论
    8.5 本章小结
9 土壤pH对橡胶草生长和产量的影响
    9.1 引言
    9.2 材料与方法
        9.2.1 研究材料
        9.2.2 试验设计
        9.2.3 整地与定植
        9.2.4 指标测定
        9.2.5 数据处理与分析
    9.3 结果与分析
        9.3.1 土壤pH对橡胶草地上部分的影响
        9.3.2 土壤pH对橡胶草地下部分的影响
        9.3.3 土壤pH对橡胶草根叶比的影响
        9.3.4 土壤pH对橡胶草产量及其构成因子影响的趋势分析
    9.4 讨论
    9.5 本章小结
10 橡胶草生物量无损估计与栽培技术优化
    10.1 引言
    10.2 研究方法
        10.2.1 叶片生物量估计模型建立方法
        10.2.2 根生物量估计模型建立方法
        10.2.3 栽培技术优化模型建立方法
        10.2.4 数据处理与作图使用的软件包
    10.3 结果与分析
        10.3.1 橡胶草叶片生物量估计模型
        10.3.2 橡胶草根生物量估计模型
        10.3.3 橡胶草栽培技术优化模型
    10.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橡胶含量测定红外光谱图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个人简历
博士学位论文修改情况确认表

(4)‘魁绿’、‘绿王’等六份软枣猕猴桃资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对照表
第一章 绪论
    1.1 软枣猕猴桃种质资源概述
    1.2 茎尖和休眠芽的超低温保存
        1.2.1 超低温保存的原理
        1.2.2 超低温保存的方法
        1.2.3 超低温保存的程序及影响因素
    1.3 花粉的生活力测定及保存
        1.3.1 花粉生活力的测定方法
        1.3.2 花粉的保存方法
    1.4 本研究的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软枣猕猴桃休眠芽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1.3 数据统计与处理
    2.2 结果与分析
        2.2.1 不同处理方法对休眠枝条灭菌效果的影响
        2.2.2 玻璃化法对冻后休眠芽成活率的影响
    2.3 讨论
        2.3.1 休眠芽灭菌
        2.3.2 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2.4 小结
第三章 软枣猕猴桃茎尖小滴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1.3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预培养对超低温保存后茎尖成活率的影响
        3.2.2 降温冷冻过程对超低温保存后茎尖成活率的影响
    3.3 讨论
    3.4 小结
第四章 花粉的长期保存及生活力的测定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1.3 数据分析
    4.2 结果与分析
        4.2.1 培养基组分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2.2 培养温度对花粉萌发率的影响
        4.2.3 花粉保存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5)大蒜种质超低温保存体系建立及其脱毒效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大蒜种质资源的重要性
    1.2 大蒜种质资源传统保存方法及存在问题
    1.3 植物种质超低温保存
        1.3.1 概念及原理
        1.3.2 常用方法
        1.3.3 保存程序
        1.3.4 优势及应用
    1.4 大蒜种质超低温保存研究现状
        1.4.1 建立大蒜超低温保存体系的研究
        1.4.2 世界大蒜超低温种质库发展概况
        1.4.3 超低温保存大蒜种质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1.5 大蒜病毒脱除技术研究
        1.5.1 病毒病对大蒜生产的影响
        1.5.2 传统大蒜脱毒技术
        1.5.3 超低温疗法与大蒜脱毒
    1.6 本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7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7.1 研究内容
        1.7.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大蒜茎盘不定芽离体再生体系的建立
    2.1 试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药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建立大蒜试管材料
        2.2.2 茎盘诱导不定芽培养基的激素筛选
        2.2.3 茎盘诱导不定芽培养基的广适性测试
        2.2.4 再生植株的驯化移栽
        2.2.5 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检测
        2.2.6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植物激素浓度对茎盘诱导不定芽的影响
        2.3.2 茎盘诱导不定芽培养基的广适性测试
        2.3.3 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的SSR鉴定
    2.4 讨论
    2.5 小结
第三章 大蒜不定芽茎尖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建立
    3.1 试验材料
        3.1.1 植物材料
        3.1.2 药品试剂
        3.1.3 仪器设备
    3.2 试验方法
        3.2.1 超低温保存体系预实验及关键参数筛选
        3.2.2 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多品种广适性试验
        3.2.3 不同来源大蒜茎尖的超低温保存效果比较
        3.2.4 再生植株遗传稳定性鉴定
        3.2.5 超低温冻后茎尖成活细胞分布
        3.2.6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超低温保存体系中关键参数的筛选
        3.3.2 大蒜超低温保存体系的广适性分析
        3.3.3 茎尖来源对大蒜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3.4 再生植株的遗传稳定性鉴定
        3.3.5 超低温保存茎尖成活细胞分布
    3.4 讨论
    3.5 小结
第四章 大蒜超低温脱毒效应研究
    4.1 试验材料
        4.1.1 植物材料
        4.1.2 药品试剂
        4.1.3 仪器设备
    4.2 试验方法
        4.2.1 大蒜病毒圃的建立
        4.2.2 大蒜传统脱毒方法
        4.2.3 大蒜超低温疗法脱毒
        4.2.4 病毒检测
        4.2.5 试验设计与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田间大蒜自然带毒情况
        4.3.2 超低温疗法与传统方法脱毒效果比较
    4.4 讨论
    4.5 小结
第五章 大蒜超低温保存再生植株的田间生长评价
    5.1 试验材料
        5.1.1 植物材料
        5.1.2 药品试剂
        5.1.3 仪器设备
    5.2 试验方法
        5.2.1 试验地概况
        5.2.2 试验设计
        5.2.3 测定项目与方法
        5.2.4 数据统计方法
    5.3 结果与分析
        5.3.1 盆栽大蒜植株形态指标评价
        5.3.2 盆栽大蒜叶片光合指标评价
        5.3.3 盆栽大蒜生育期及花芽鳞芽分化评价
        5.3.4 盆栽大蒜鳞茎特性评价
        5.3.5 盆栽大蒜病毒检测结果
    5.4 讨论
    5.5 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6)喀左县山杏国家保存库种质资源价值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1.1 种质资源概述
    1.2 国内外种质资源保存库概述
    1.3 种质资源价值研究现状
    1.4 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评价体系
    2.1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概况
    2.2 山杏种质资源特征
    2.3 山杏种质资源服务功能
    2.4 评价体系构建
第三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经济价值评价
    3.1 评价方法
    3.2 计算方法
    3.3 数据来源
    3.4 经济价值评价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经生态价值评价
    4.1 试验材料
    4.2 试验方法
    4.3 结果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喀左县山杏国家林木种质资源保存库社会价值评价
    5.1 评价方法
    5.2 体系构建方法
    5.3 数据处理及分析方法
    5.4 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5.5 指标权重确定及分析
    5.6 社会价值评价
    5.7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讨论与结论
    6.1 讨论
    6.2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7)菊花低温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问题的提出
        1.1 植物种植资源保存的意义
        1.2 植物种植资源离体保存的必要性
    2 前人研究进展
        2.1 植物种质资源缓慢生长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2.1.1 降低培养温度
        2.1.2 调节培养光照
        2.1.3 改变氧气含量
        2.1.4 提高培养基渗透压
        2.1.5 添加生长抑制物质
        2.1.6 调节培养基成分
        2.1.7 适合的容器和保存材料、封口材料
        2.1.8 综合技术应用
        2.2 遗传稳定性检测
    3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第二章 不同品种菊花试管苗低温下生长差异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离体保存
    2 结果分析
        2.1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株高和叶片数变异分析
        2.2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株高和叶片数正态分布分析
        2.3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枯叶率聚类分析
        2.4 菊花试管苗低温下株高和叶片数等性状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4 小结
第三章 甘露醇和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生长状况比较
        1.2.2 离体保存
        1.2.3 组织学观察
        1.2.4 恢复生长
        1.2.5 遗传稳定性鉴定
        1.2.6 多品种验证
    2 结果分析
        2.1 4个菊花品种生长状况差异比较
        2.2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2.2.1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存活率的影响
        2.2.2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的影响
        2.2.3 甘露醇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绿叶数的影响
        2.3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2.3.1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存活率的影响
        2.3.2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的影响
        2.3.3 蔗糖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绿叶数的影响
        2.4 组织学观察
        2.5 恢复生长和遗传稳定性鉴定
        2.6 品种验证
    3 讨论
    4 小结
第四章 甘露醇和蔗糖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试验方法
        1.2.1 离体保存
        1.2.2 组织学观察
        1.2.3 恢复生长
        1.2.4 遗传稳定性检测
    2 结果分析
        2.1 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存活率的影响
        2.2 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和枯叶率的影响
        2.2.1 蔗糖和甘露醇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株高的影响
        2.2.2 甘露醇和蔗糖复合处理对菊花低温离体保存枯叶率的影响
        2.3 组织学观察
        2.4 恢复生长
        2.5 遗传稳定性鉴定
    3 讨论
    4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8)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缩略词表
1 研究背景
    1.1 枇杷属植物种质资源简介
    1.2 超低温保存简介
    1.3 植物种质资源的超低温保存方法
        1.3.1 降温速率法
        1.3.2 玻璃化法
    1.4 超低温保存的关键因素
        1.4.1 玻璃化液装载
        1.4.2 玻璃化转变温度
        1.4.3 预培养
        1.4.4 外植体
        1.4.5 恢复生长
    1.5 枇杷超低温保存研究进展
    1.6 研究目的和意义
2 枇杷属植物离体培养和茎尖快速扩繁体系的建立
    2.1 前言
    2.2 材料与试剂
    2.3 实验方法
    2.4 结果与分析
        2.4.1 枇杷属植物不同种的胚离体培养差异性研究
        2.4.2 不同细胞分裂素对台×解茎尖离体培养的影响
        2.4.3 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茎尖快繁效率比较
    2.5 讨论
3 氧化三甲胺对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材料
        3.1.2 超低温保护剂和再生培养基的配制
        3.1.3 超低温保护液的装载时间优化和超低温降温程序设置
        3.1.4 恢复培养和恢复情况统计
    3.2 实验结果
        3.2.1 TMAO与DMSO对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2.2 不同TMAO装载时间对枇杷属植物茎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3.3 讨论
4 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材料
        4.1.2 试剂的配制
        4.1.3 超低温保存的基本步骤
        4.1.4 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降温速率优化
        4.1.5 外植体长度对枇杷属植物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1.6 若干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
    4.2 实验结果
        4.2.1 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的降温速率优化
        4.2.2 外植体长度对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2.3 几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
    4.3 分析与讨论
        4.3.1 玻璃化转变温度前后降温速率
        4.3.2 外植体大小
        4.3.3 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种质的超低温保存
5 主要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快繁及超低温保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
1 引言
    1.1 植物品种早期筛选研究
        1.1.1 早期筛选的理论基础及方法
        1.1.2 早期筛选的研究对象及目标
        1.1.3 春石斛品种早期筛选的近况
        1.1.4 多胺在植物生长发育中的作用
    1.2 春石斛种苗繁殖研究
        1.2.1 传统无性繁殖
        1.2.2 组织培养繁殖
    1.3 石斛属种质资源保存研究
        1.3.1 原地保存
        1.3.2 异地保存
        1.3.3 离体保存
    1.4 超低温保存过程中与ROS代谢相关的研究概况
        1.4.1 超低温保存中的氧化应激研究
        1.4.2 超低温保存中与ROS代谢相关的蛋白质表达研究
    1.5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研究内容
        1.5.3 技术路线
2 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的优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方法
    2.2 结果与分析
        2.2.1 春石斛不同品种成花品质观测
        2.2.2 春石斛不同品种成花品质的量化评价
        2.2.3 不同成花品质的春石斛品种一年生扦插苗生长及生理指标测定结果
        2.2.4 春石斛成株成花品质综合得分与其休止叶期扦插苗指标相关性分析
        2.2.5 春石斛品种早期筛选指标体系的建立
    2.3 讨论
    2.4 小结
3 春石斛优良品种组培快繁体系的建立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2.1 '森禾2006'茎尖诱导PLBs的适宜培养基
        3.2.2 '森禾2006'PLBs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3.2.3 '森禾2006'PLBs分化的适宜培养基
        3.2.4 '森禾2006'不定芽诱导及增殖的适宜培养基
        3.2.5 '森禾2006'无菌苗壮苗生根的适宜培养基
        3.2.6 '森禾2006'无菌苗的移栽
        3.2.7 组培体系对其他品种的适用性
    3.3 讨论
    3.4 小结
4 春石斛优良品种超低温保存技术程序的研究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方法
    4.2 结果与分析
        4.2.1 PVS2溶液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影响
        4.2.2 Loading溶液处理时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影响
        4.2.3 预培养时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后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影响
    4.3 讨论
        4.3.1 玻璃化溶液脱水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3.2 预处理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3.3 装载处理对玻璃化超低温保存的影响
    4.4 小结
5 春石斛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ROS诱导的损伤机制研究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
        5.1.2 试验方法
    5.2 结果与分析
        5.2.1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存活率的变化
        5.2.2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中ROS水平的变化
        5.2.3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中氧化产物的变化
        5.2.4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过程中春石斛茎尖及PLBs中抗氧化物质的变化
    5.3 讨论
        5.3.1 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各处理对春石斛茎尖及PLBs相对存活率的影响
        5.3.2 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存活率下降关键步骤的氧化应激状态分析
    5.4 小结
6 外源蛋白在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应用研究
    6.1 材料与方法
        6.1.1 试验材料
        6.1.2 试验方法
    6.2 结果与分析
        6.2.1 外源CAT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2.2 外源MDH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2.3 外源HSP70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2.4 外源PDH在茎尖及PLBs玻璃化超低温保存中的作用
    6.3 讨论
    6.4 小结
7 结论与创新性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获得成果目录清单
致谢

(10)红香芋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芋概述
    2 植物种质资源保存
        2.1 植物种质资源
        2.2 保存方式
        2.3 离体保存方法
    3 芋种质资源保存研究进展
        3.1 芋种质资源常规保存方法
        3.2 芋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第二章 利用缓慢生长法保存红香芋试管苗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及其培养
        1.2 试验设计及处理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化学药剂及浓度对红香芋试管苗长期保存的影响
        2.2 缓慢生长法保存的红香芋试管苗恢复生长后形态及生理指标的变化
    3 讨论
第三章 红香芋茎尖玻璃化法超低温保存技术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及其培养
        1.2 试验设计及处理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蔗糖预培养对芋茎尖含水量、可溶性糖含量和冻存后茎尖存活率的影响
        2.2 玻璃化保护液对芋茎尖含水量与冻存后存活率的影响
        2.3 化冻温度与时间对芋茎尖冻存后存活率的影响
        2.4 冻存后红香芋茎尖再生培养
    3 讨论
第四章 蔗糖和KNO_3及水杨酸浓度对红香芋试管球茎诱导的影响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及其培养
        1.2 试验设计和处理
        1.3 测定指标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蔗糖浓度对试管球茎形成的影响
        2.2 KNO_3浓度对试管球茎形成的影响
        2.3 水杨酸浓度对试管球茎形成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红香芋试管球茎膨大过程中主要碳水化合物含量变化的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植物材料及其培养
        1.2 试验设计和处理
        1.3 测定指标和方法
        1.4 数据处理与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试管球茎形成过程中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
        2.2 红香芋试管球茎总淀粉、直链淀粉、支链淀粉含量的变化
        2.3 红香芋试管球茎ADPG焦磷酸化酶和淀粉分支酶活性的变化
        2.4 红香芋试管球茎淀粉粒的显微观察
    3 讨论
参考文献
全文结论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四、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珍稀濒危药用植物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J]. 陈虞超,李晓琳,赵玉洋,周骏辉,黄璐琦,袁媛. 世界中医药, 2021(07)
  • [2]水曲柳胚性愈伤组织超低温保存技术优化研究[D]. 刘莹莹.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3]橡胶草高效繁育、栽培技术与管理优化研究[D]. 沈光.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 [4]‘魁绿’、‘绿王’等六份软枣猕猴桃资源超低温保存方法研究[D]. 白晓雪.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20(01)
  • [5]大蒜种质超低温保存体系建立及其脱毒效应分析[D]. 刘晓雪.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9
  • [6]喀左县山杏国家保存库种质资源价值评价[D]. 王璐. 沈阳农业大学, 2018(03)
  • [7]菊花低温离体缓慢生长保存技术研究[D]. 王小乐. 南京农业大学, 2018(07)
  • [8]若干种枇杷属植物的超低温保存[D]. 黄天启. 华南农业大学, 2018(08)
  • [9]春石斛优良品种早期筛选、快繁及超低温保存研究[D]. 贾梦雪. 北京林业大学, 2017
  • [10]红香芋离体保存技术的研究[D]. 臧玉文.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6)

标签:;  ;  ;  

植物种质资源离体保存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