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思路

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思路

一、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论文文献综述)

赖全秀[1](2012)在《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文中研究指明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必须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加快城镇化步伐进程;加快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工作,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朝格图[2](2011)在《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就内蒙古而言,提高牧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而牧民收入增长缓慢已成为我区全面实现小康目标的主要瓶颈之一。如何改变这一现状成了自治区政府工作的重点,也是理论界普遍关注的焦点。本文,以城乡统筹发展的视角,把握牧民增收与城乡统筹发展的内在联系,在收集丰富数据资料的基础上,研究现阶段内蒙古面临的牧民增收困难的问题。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简单梳理了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意义以及基本思路,指出城乡统筹发展就是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把城市与农村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统一规划、通盘考虑,打破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建立一种良性互动的平等的城乡关系,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全面、协调、可持续地发展,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第二部分介绍了内蒙古牧区的总体情况,并通过对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进而指出了牧民收入的变化趋势和主要特征,还从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草原生态保护、少数民族的发展等方面分析了牧民增收缓慢的危害。第三部分分析了内蒙古牧民增收困难的原因。从城乡统筹发展的角度看,导致内蒙古牧民增收困难的最根本的制度因素是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体制。约束牧民增收的因素还有:不合理的草原经营制度,草原资源退化与人口增长,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草原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等。第四部分是从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提出了促进内蒙古牧民增收的对策。促进内蒙古牧民增收的对策包括:从根本上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加大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力度;创新草原产权制度,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实施“退牧还草”政策;认真实施科教兴牧战略,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实行“以人为本”的政策,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工程;推进依法治牧的进程等。

林国华[3](2010)在《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海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文中认为该文研究休闲观光农业基本特征和发展内涵,分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背景、原理和依据,提出了马克思休闲论、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性需求理论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原理和理论基础;同时,文章还研究了海西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加快发展福建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对接台湾休闲农业产业,促进两岸产业合作,提升产业发展水平观点。

林宇皓[4](2011)在《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观光农业是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在农业自身发展的内在推力和旅游业产品创新的外在拉力的双重作用下,针对旅游消费市场的需求发展趋势,形成的一种新型复合型产业,具有“农游合一”的基本属性。观光农业是我国在20世纪80年代末新兴起的一种旅游形式,迎合了旅游者回归自然、注重体验、旅游频率高、旅途短的旅游需求,发展迅速。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都把观光农业作为促进农村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宁波市观光农业的发展是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而逐渐发展起来的。宁波市有着良好的农业自然环境、优越的区位条件、雄厚的经济基础、完善的基础设施、发达的农业科技、广阔的客源市场和政府的大力支持等有利于观光农业发展的条件。近年来,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迅速,已经成为宁波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提高宁波传统农业附加值、优化农村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但是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中也存在着不少问题。宁波观光农业客源市场初具规模,在快而稳的宁波旅游发展的大环境下,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关于客源市场的调查和分析结果显示,宁波市的观光农业消费市场初具规模;消费客源以本地市场为主;游客流向为城市流向农村的单向流动。宁波本地市场是目前宁波市农家乐休闲旅游的主要客源市场。在宁波市观光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应立足宁波本地区客源,同时充分挖掘长三角地区游客的潜在需求。资源是一个地区旅游发展的基础,观光农业也不例外。宁波适宜开发观光农业的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多,品位高;农副产品、海产品品种多,品质佳;节庆活动多样,资源淡旺季不显着;观光农业休闲旅游资源与常规旅游资源结合紧密。在宁波市的6区、3市(县级市)、2县、1旅游区中,除了2个城市中心区外,各自具有特征较为显着的资源特色。根据宁波旅游发展规划的总体空间发展布局,在资源依托、空间分布及开发利用导向基础上,对宁波市观光农业资源进行优化整合,构建“一环三区”的观光农业旅游空间立体开发格局。根据宁波市观光农业资源的特点、开发现状、区位特征、农业产业基础及市场定位,可将宁波市主导观光农业的旅游产品分为拳头产品、支撑产品以及节庆活动三个产品体系。并根据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的资源基础、市场条件和SWOT分析,提出了宁波观光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程运康,程长宇[5](2009)在《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与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探讨》文中提出党中央、国务院批准设立重庆和成都为国家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探索建立构建和谐社会体制的需要,也是探索中西部地区农业经济发展模式的需要。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产业是一项有利于城乡统筹发展的政策措施。2006年3月17日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内容中明确提出了"发展都市观光农业"。2006年3月20日《农业部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战略部署的实施意见》中提出了拓展农业"观光旅游和文化传承的功能"。标志着都市观光农业产业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内容之一。大力发展都市观光农业产业,对促进成渝地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林国华,林卿[6](2009)在《休闲观光农业特征、原理和产业发展意义》文中认为本文研究休闲观光农业基本特征和发展内涵,分析休闲观光农业发展背景、原理和依据,提出马克思休闲论、休闲经济理论、体验经济理论、农业多功能性需求理论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重要原理和理论基础;同时,研究了新时期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的重要意义及其对新农村建设的关系,提出休闲观光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是未来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是新农村建设的经济增长点,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促进海峡两岸乡村休闲产业合作,提升两案产业发展水平等重要学术观点。

刘全领[7](2008)在《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践行》文中指出立足于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认真剖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缺陷,得出该缺陷已成为农村生产力发展的障碍,亟待实现农业的第一个飞跃向第二飞跃的转变。但是,这个转变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是漫长的,是有条件的。在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当前农村,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实现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转变的途径和条件。它依据自愿流转原则、依法流转原则等,采取租赁、转包、入股等多种方式,来规范、推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将原来分散的土地集中到种田能手的手里,依靠现代农业科技和机械装备,进行有规模、讲效益、上质量、用科技、靠人才的经营,以达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增加农业经济效益,节约农业用地的目的。土地集约化经营的过程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走出困境、农业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是为农业第二个飞跃的实现作资本积累和物质准备的过程,是不可超越的历史发展阶段。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是我国农业发展的总的指导思想,该思想也预见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困境,第一个飞跃需要向第二个飞跃转变。但是,邓小平并没有指出这个转变的具体办法和途径,这为我们研究邓小平的“两个飞跃”思想提供了可研究的空间和领域。土地集约化经营就是在这样的理论前提下提出的,它来源于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困难和人们为摆脱困难所作的实践,它是实现“两个飞跃”转变的途径,是联系“两个飞跃”的桥梁和纽带。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当前农村土地经营模式的一次理论探索,是对邓小平关于农业“两个飞跃”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对这一伟大思想的践行。

杨华[8](2008)在《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报讯 (记者 杨 华) 1月18日下午,出席省政协十届一次会议的委员们分组讨论了省长林树森在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所作的《政府工作报告》。委员们围绕着报告畅所欲言、直抒胸臆,展开了热烈讨论。委员们一致认为,过去的五年,全省上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张爱芹[9](2007)在《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及启示》文中提出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始终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根本问题。邓小平同志历来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并对"三农"问题的重要性、解决"三农"问题的思路等问题作了精辟的论述。邓小平的这些思想,对于指导我国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使农民富裕起来,起了重要的指导作用。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今天,重温邓小平同志的"三农"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

童海华[10](2007)在《统筹城乡发展 理论需先行》文中研究指明自从今年国家批准在重庆、成都两市建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决定之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不仅重庆、成都在积极行动,而且还有很多城市也积极争取加入综合配套试验区的行列。 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区域发展研究所

二、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论文提纲范文)

(1)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论文提纲范文)

一、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意义
    1、统筹城乡发展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2、统筹城乡发展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奠定基础。
    3、统筹城乡是发展农村经济,实施内需带动战略的需要。
    4、统筹城乡发展,是实现城乡经济良性循环的必然要求。
二、现阶段我国城乡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1、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尚未建立,相关政策和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
    2、城乡生产力发展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3、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4、城乡社会发展水平不平衡, 农村社会发展水平落后于城市。
三、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 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
    1、逐步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城乡统筹长效机制。
    2、完善统筹城乡发展规划。
    3、加快城镇化步伐进程, 统筹城乡协调发展。
    4、加快做好农业产业化、农村工业化、农民知识化工作, 提高城乡一体化发展力度。
    5、实施城乡良性互动战略, 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

(2)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选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创新点
    (四) 研究内容与方法
一、城乡统筹发展的理论
    (一) 城乡统筹发展的内涵和现实意义
    (二) 统筹城乡发展的基本思路
    (三) 内蒙古的城乡统筹发展
二、内蒙古牧民收入状况
    (一) 内蒙古牧区的总体情况
    (二) 内蒙古牧民收入的变化趋势
    (三) 内蒙古牧民收入的主要特征
    (四) 牧民增收缓慢的危害
三、内蒙古牧民增收困难的原因分析
    (一) 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二) 目前草原经营制度的约束
    (三) 草原资源退化与人口增长
    (四) 牧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五) 草原畜牧业产业化水平低
四、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促进内蒙古牧民增收的对策
    (一) 从根本上改革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
    (二) 着力构建公共财政框架,加大政府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三) 创新草原产权制度,推进畜牧业的产业化进程
    (四) 健全草原生态补偿机制,有效实施"退牧还草"政策
    (五) 认真实施科教兴牧战略,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
    (六) 实行"以人为本"的政策,推进牧区人口转移工程
    (七) 推进依法治牧的进程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海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休闲观光农业产业特征
2 休闲观光农业原理和发展意义
    2.1 马克思休闲论是现代休闲理论的基石,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符合马克思休闲理论思想
    2.2 休闲经济理论是休闲观光农业发展的基本理论
    2.3 体验农业理论从人们的体验需求发展角度说明体验产生经济的必然性
    2.4 农业多功能性发展理论从农业功能需求变化角度说明休闲观光农业产生的必然性
3 休闲观光农业与新农村建设发展的关系
    3.1 把发展休闲观光农业作为新时期促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 符合新时期中央农村工作的主题思想
    3.2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思想的具体行动, 可以有效促进“三农”结合、“三产”结合和“三生”农业结合
    3.3 休闲经济是世界经济发展的新的价值取向, 休闲观光农业将成为未来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
    3.4 休闲观光农业是多功能农业发展的重要形态, 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主流模式
    3.5 休闲观光农业内涵丰富、形态多样、产业链长, 它已成为农村经济的新增长点, 并表现出强劲的产业带动发展能力
4 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有利于构建海峡经济区一体化乡村休闲产业
    4.1 有利于促进两岸休闲农业产业对接, 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4.2 有利于合理配置资源, 构建海峡经济区一体化的乡村休闲产业体系
    4.3 有利于发展壮大海峡西岸经济区区域经济

(4)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内容
        1.3.1 观光农业发展的理论基础
        1.3.2 宁波市观光农业开发条件和发展现状
        1.3.3 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的资源条件分析和客源市场调查
        1.3.4 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趋势和对策研究
    1.4 研究方法
        1.4.1 文献研究
        1.4.2 调查研究
        1.4.3 分析比较
    1.5 研究创新与局限
        1.5.1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
        1.5.2 本研究的局限
2 国内外观光农业发展概况与研究进展
    2.1 观光农业的概念与特征
        2.1.1 观光农业的概念
        2.1.2 观光农业的特征
    2.2 观光农业的产生背景与现实意义
    2.3 国内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2.3.1 国外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2.3.2 国内观光农业的发展概况
    2.4 国内外观光农业的研究进展
        2.4.1 国外观光农业研究进展
        2.4.2 国内观光农业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2.4.3 我国观光农业研究的发展趋势
3 宁波观光农业的开发条件与产业现状分析
    3.1 宁波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背景
    3.2 宁波观光农业产业发展条件分析—SWOT分析
        3.2.1 优势(Strength)
        3.2.2 劣势(Weakness)
        3.2.3 机遇(Opportunity)
        3.2.4 挑战(Threatness)
    3.3 宁波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基本现状
        3.3.1 产业初具规模
        3.3.2 示范效应明显
        3.3.3 市场反响良好
        3.3.4 资金投入多元化
        3.3.5 开发模式多样化
    3.4 宁波观光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3.4.1 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3.4.2 产品系列化程度不够,有雷同现象
        3.4.3 生态环境有破坏现象
        3.4.4 建筑物与周边环境不协调
        3.4.5 产业化程度较低
4 宁波观光农业客源市场与消费者行为分析
    4.1 客源市场空间结构
    4.2 客源市场结构特征
        4.2.1 年龄结构
        4.2.2 月收入
        4.2.3 停留时间
        4.2.4 旅游信息获取途径
    4.3 游客消费行为分析
    4.4 观光农业休闲旅游活动偏好
    4.5 宁波市观光农业客源市场评价
        4.5.1 观光农业消费市场初具规模
        4.5.2 宁波观光农业消费客源以本地市场为主
        4.5.3 游客流向为城市流向农村的单向流动
5 宁波市观光农业资源调查与评价
    5.1 宁波市基本概况
    5.2 宁波市观光农业资源的类型和等级
    5.3 宁波市观光农业资源的主要特征
        5.3.1 适宜开发观光农业的资源类型丰富,数量多,品位高
        5.3.2 特色村落、农庄型农家乐休闲旅游资源数量多,质量好
        5.3.3 农副产品、海产品品种多,品质佳
        5.3.4 节庆活动多样,资源淡旺季不显着
        5.3.5 观光农业休闲旅游资源与常规旅游资源结合紧密
    5.4 各地观光农业旅游资源特征
        5.4.1 宁海
        5.4.2 象山
        5.4.3 北仑
        5.4.4 奉化
        5.4.5 鄞州
        5.4.6 江北
        5.4.7 东钱湖
        5.4.8 镇海
        5.4.9 余姚
        5.4.10 慈溪
6 宁波观光农业的发展战略研究
    6.1 宁波市观光农业空间发展布局构想
        6.1.1 环都市农业休闲圈
        6.1.2 北部余慈现代农业休闲区
        6.1.3 西南山地生态农业休闲区
        6.1.4 东部滨海渔业休闲区
    6.2 宁波市观光农业旅游的产品体系构建探讨
        6.2.1 拳头产品
        6.2.2 支撑产品
        6.2.3 节庆活动产品
    6.3 宁波观光农业发展的保障措施与对策建议
        6.3.1 理顺管理体制,加大政府扶持力度
        6.3.2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6.3.3 出台并推行行业管理标准化
        6.3.4 提高观光农业从业人员素质
7 结论
参考文献

(7)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践行(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言
    1.1 选题的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缺陷方面论证土地集约化经营
        1.2.2 从农业机械化的角度论证土地集约化经营
        1.2.3 从农户土地狭小的角度论证土地集约化经营
        1.2.4 从增加农民收入和解放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角度论证土地集约化经营
        1.2.5 从发达国家农业规模经营的历程角度论证土地集约化经营
    1.3 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
        1.3.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缺陷
    2.1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由来及功绩
    2.2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缺陷
        2.2.1 土地分散经营限制了农业科技的应用
        2.2.2 土地分散经营使农民增收困难
        2.2.3 土地分散经营使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低下
        2.2.4 土地分散经营阻碍着农业投资
        2.2.5 土地分散经营不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2.6 土地分散经营束缚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第三章 邓小平关于农业的“两个飞跃”思想
    3.1 “两个飞跃”思想的提出
    3.2 “两个飞跃”思想的涵义
    3.3 “两个飞跃”思想给人们的启示
        3.3.1 “两个飞跃”思想揭示和整合着当前农村的基本矛盾
        3.3.2 第一个飞跃必须要向第二个飞跃转变
        3.3.3 土地集约化经营是第一个飞跃向第二个飞跃转变的途径
        3.3.4 人地关系高度紧张的现状不允许土地规模化经营
        3.3.5 土地集约化经营符合当前农村的客观实际
        3.3.6 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发展和创新
第四章 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
    4.1 “两个飞跃”思想与土地集约化经营之间的关系
        4.1.1 “两个飞跃”思想对土地集约化经营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4.1.2 土地集约化经营是实现“两个飞跃”转变的途径和条件
    4.2 土地集约化经营的涵义
    4.3 土地集约化经营的主要特征
        4.3.1 科技性
        4.3.2 生态性
        4.3.3 可持续性
        4.3.4 市场性
        4.3.5 知识性
    4.4 土地集约化经营的实现条件——土地流转
        4.4.1 土地流转的原因
        4.4.2 土地流转的原则
        4.4.3 土地流转的意义
    4.5 土地集约化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和应对措施
        4.5.1 土地集约经营面临的主要困难
        4.5.2 应对措施
引用文献
参考文献
结束语
致谢
附录(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9)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及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一、邓小平关于“三农”问题重要性的论述
    1.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2.“三农”问题是社会稳定的基础
    3.“三农”问题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战略重点
二、邓小平关于解决“三农”问题的科学思路
    1. 对农村生产关系进行根本性改革, 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2. 对农村经济结构进行调整, 发展乡镇企业, 使农村经济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一朵奇葩
    3. 依靠科学技术发展农业, 是根本出路
三、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对我们的启示
    1. 要始终把加强农业放在首位, 进一步夯实农业的基础地位
    2. 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重点, 进一步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3. 加快农业科技进步, 提高农业的科技贡献率

四、解决“三农”问题的一条大思路(论文参考文献)

  • [1]加快统筹城乡发展步伐,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J]. 赖全秀. 科技信息, 2012(14)
  • [2]城乡统筹发展视角下的内蒙古牧民增收研究[D]. 朝格图. 内蒙古大学, 2011(11)
  • [3]新农村建设背景下的海西休闲观光农业发展探析[J]. 林国华. 海峡科学, 2010(11)
  • [4]宁波市观光农业发展研究[D]. 林宇皓. 浙江农林大学, 2011(05)
  • [5]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与发展都市观光农业的探讨[A]. 程运康,程长宇.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 2009(总第183期)
  • [6]休闲观光农业特征、原理和产业发展意义[A]. 林国华,林卿. 第十一届中国科协年会第26分会场都市型现代农业学术研讨会论文专集, 2009(总第183期)
  • [7]农业土地集约化经营:邓小平“两个飞跃”思想的践行[D]. 刘全领. 长沙理工大学, 2008(01)
  • [8]省政协委员分组讨论政府工作报告[N]. 杨华. 贵州政协报, 2008
  • [9]邓小平的“三农”思想及启示[J]. 张爱芹. 理论界, 2007(12)
  • [10]统筹城乡发展 理论需先行[N]. 童海华. 中国经济导报, 2007

标签:;  ;  ;  ;  ;  

解决“三农”问题的大思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