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型高校智能信息系统建设

论新型高校智能信息系统建设

一、论高校新馆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文献综述)

蔡毓菁[1](2021)在《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文中提出信息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愈发凸显,在现代社会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架构中公共图书馆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为所在地区居民提供优质的文化服务,同时保障公民文化权利。在全国提倡文旅融合,文化和旅游共同促进地区发展的大背景下,重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建设,有利于提升居民整体素质水平与精神文明建设进程。本论文研究的目的是在分析丽水市莲都区公共图书馆(以下简称莲都区图书馆)提供公共服务所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研究如何提升其公共服务质量。论文对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公共图书馆、智慧图书馆等相关理论进行阐述,并以公共产品理论、新公共服务理论和图书馆学五定律为视角,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案例法以及调查问卷法对莲都区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进行研究。首先,探讨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第一,浙江省图书馆现状与莲都区图书馆概况,明确莲都区图书馆主要职能与四大核心优势;第二,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建设现状,核心惠民服务、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工作、发展亟待智慧化转型。其次,研究莲都区图书馆存在的问题:包括基础设施空间不足、图书资源储备不够、阅读推广活动局限大,服务质量有待加强等,分析得出莲都区图书馆场馆空间不大、文化底蕴薄弱、阅读推广活动传统化、群众阅读需求攀升、经费投入有限等五个原因。基于上述发现,本论文提出如下措施来改善莲都区图书馆的公共服务质量:第一,提高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利用率;第二,深耕莲都区图书馆文化底蕴建设;第三,深化莲都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智慧化;第四,构建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内容供给体系;第五,提高莲都区图书馆资源价值。最后指出本论文研究的不足并对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

单轸[2](2020)在《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大数据时代,云计算、物联网与人工智能技术带来了图书馆领域的深刻变革,智慧图书馆转型已成必然之势,在这样的背景下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LSP)应运而生。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解决了困扰图书馆已久的许多问题,例如:纸质资源、电子资源、数字资源的一体化管理、读者服务的一体化管理、开放融合的服务等。但智慧的平台只是建设智慧图书馆的关键一步,新平台尚有力有不逮的地方,例如:对空间管理的功能薄弱、业务流程变革的问题没有解决等。文章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统计分析法、访谈法和专家咨询法,针对新时期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问题展开研究。先对国内外已有的关于图书馆重组的研究与实践做出总结与评述,引出话题。而后利用业务流程重组理论(BPR)理论来指导研究的进行,并阐述理论内涵以及选择BPR理论的原因,并指出,在大突变的背景下,BPR理论要比任何渐进式的理论更具备适应性。除此之外,文章还梳理了LSP的发展历程和功能,对智慧图书馆的理论和技术作简要归纳,以更好地展示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支撑要素。为了对国内高校图书馆现有的业务机制有更好的了解,文章用网络调研法、文献分析法和访谈法对36所A类“双一流”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情况做了统计和调研,发现国内高校图书馆的资源建设向集成化、一体化、智能化发展,数据服务与学科服务逐渐占据主导,机器人、智慧推荐等多元化、智能化的服务形式兴起。国内高校图书馆业务管理也存在不少问题,包括以下五点:技术发展不成熟、机构之间沟通匮乏、馆员职业能力不足、智慧服务欠缺深度、缺乏统一业务标准。新时代的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必然要针对这些弊病进行治疗。新时代的用户需要的不仅仅是知识单元,他们对知识资源的需求向纵深发展,对图书馆服务的效能、智能、赋能水平都有很高的要求,对数据服务的需求增强以及个性化需求凸显。在这样的情况下,高校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组要遵循四个原则:用户中心原则、效益原则、简约原则和流程支配原则。文章在用户需求分析、业务现状分析和遵循原则的基础上,以LSP为依托重新设计了高校智慧图书馆的业务流程。在资源采访方面,实现了纸质资源、电子资源采购流程的一体化以及在线采访和智能采访;在数据管理方面,构架出数据流的良性循环框架;在服务方面,叙述了一种自创新的服务模式,能够在学术生态链的基础上获得无限扩展的服务;在人员再造方面,提出基于新平台、通过业务重心和业务能力的重塑来完成人员转型流程。并从联盟外部保障、机构改革持续深化、智慧空间再造、用户贡献度保障四个方面阐述流程改造过程中相应的配套措施,以确保流程的合理运转。文章对设计出的业务流程重组的模型展开实例研究,基于NLSP平台重组南京大学图书馆的采编、数据管理、服务以及馆员培训流程,并从时间、效率、成本三个角度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阐述新流程下图书馆的价值增值机制。本研究尚有许多不足之处,例如:缺乏对馆际业务流程的研究、缺乏实地调查和第一手研究资料等。LSP的出炉使图书馆的业务流程重新设计迫在眉睫,本研究所构建的业务流程体系是否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还有待进一步的实践检验。技术的持续开发、新流程的可用性评估以及流程重组后会出现的新问题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方向。

陈泰羊[3](2020)在《宿迁市宿城区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公共图书馆的设立可以提升区域内部的教育文化水平和公民的科学技术素养,在公共图书馆发展的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发展以及高新技术的广泛应用,给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挑战。在这样的背景下,文章选取了宿迁市宿城区公共图书馆做为研究案例,探讨在新时代的环境下,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建设中应该关注哪些问题,通过公众对公共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满意度问卷调查,分析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背后产生差距的原因和待优化的区间,并给了其发展优化建议,研究的结论希望可以为城市区域内公共图书馆的建设,提供理论支撑基础和参考依据。文章研究中获取的结论有:第一,居民对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整体评价不高,与同期的国内外相关机构进行类比分析,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水平与发达地区和国家相比还存在不小的差距;第二,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发展过程中受到政策的影响较大,其基础资源配置和资源总量不高,经费和专业人员投入普遍偏低;而从图书馆自身的建设来说,其信息化水平较弱,不论是图书馆的制度建设还是读者的个人信息安全等方面还存在漏洞,制约着其智慧服务水平的提升;第三,文章对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的智慧服务体系的完善提出包括政策、资金分配中扶持力度的建议,重视信息化建设过程中人性化的规划和设计,高新技术的合理开发和使用,队伍及管理制度的建设等,致力于提高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的水平,提升居民的满意度。

陈志强[4](2019)在《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为主动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挑战,我国政府于2015年5月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等系列国家战略。与此同时,湖北省也根据“中国制造2025计划”并结合湖北省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现状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湖北省行动纲要》和《湖北省工业十三五发展规划》。相应地,教育部响应《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实践与研究的通知》,全力探索新的历史时期工程人才的培养模式。面对国家关于制造业发展战略的实施,湖北省产业经济发展的新需求、新情况和教育部推行的关于发展新工科的号召,湖北的高等工程教育该何去何从?因此,如何探索出既促进湖北省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又符合工程人才培养规律的工科专业成为了考验政府、学术界智慧的新课题。本文的研究对象是在湖北省新经济、新产业发展背景下的工程专业建设。在高等教育适应论、人力资本论以及流程再造相关理论基础上,本文对专业建设、新工科和产业相关概念进行了梳理。在此基础上,运用相关作用机理及已有研究成果,探讨服务湖北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本文通过运用调查法,搜集湖北省的相关经济数据,如:2008-2017湖北省主要农业和工业产品产量、2008-2017湖北省三大产业本年实际值、2010-2019湖北省汽车产量(累计增长)、湖北省新能源汽车产量(累计增长)等相关经济数据,对其规模、数量、程度和趋势进行分析,揭示其与工程教育之间的内在联系。运用案例研究和示范研究的方法,以湖北汽车产业为例,对湖北汽车产业的现状进行历史回顾和现状梳理,找出湖北产业发展的新趋势,并找出其对工程人才的新要求。运用流程再造理论,对“新工科”行业流程进行分析,并在该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新环境下工科行业工作的新流程,创造性地构建适应行业需求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建议。

廖桃英[5](2018)在《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形态变革初探 ——论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高校图书馆建筑作为高校建筑中非常重要的一种建筑类型,在现阶段它的性质、功能和意义对高校来说是不可或缺的,但是随着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讯等信息技术的兴起,高校传统意义上的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渐渐无法满足高校的新需求,图书馆传统的建筑形态正受到不可避免的挑战,包括建筑功能、建筑造型、规划设计、内部空间的变化。本文尝试以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与服务内容为研究起点,探讨在信息技术冲击下高校图书馆建筑形态的变革,并对高校图书馆建筑未来变化的方向进行了设想。第一章绪论是提出研究问题的部分,首先从图书馆的起源入手介绍国内外图书馆建筑简史,从而切入本论文研究课题;其次介绍了国内外相关理论的研究现状;最后论述了课题研究的目的和意义。第二章从问卷调查切入,从高校图书馆的使用现状出发,分析高校图书馆使用所面临的问题,随后简要介绍了信息技术的发展简史,分析信息技术的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影响。第三章论文通过分析传统图书馆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局限性,得出服务内容和方式变革的必然性,从而提出适应信息革命时代下的图书馆的应对措施,初步探讨信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新的的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第四章为本文的重点,根据论文第二章、第三章探讨得出信息技术冲击下对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产生影响,并对图书馆建筑形态变化进行具体分析,主要从对建筑功能、建筑形式、规划设计、内部空间四方面进行分析。本文结尾基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的展望,提出更加遥远的未来高校图书馆四个方向的设想。

郑凤姣[6](2017)在《面向学员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G大学某图书馆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大数据时代到来,基于网络、电视和手机等新媒体服务模式的出现,图书馆用户获取资源的方式多元化。作为高校教学与科研支撑的高校图书馆如何在日新月异的信息化大潮下做好数据提供和管理工作,成为当今高校图书馆面临的重大挑战。本文针对在新的科技条件和形势下,高校图书馆如何重新定位,提升管理和服务创新效益,挖掘学员读者的隐性诉求,紧密结合科研与教学,从传统的以书籍储存与提供为主,向信息服务和知识服务转型。如何通过数据管理和服务进而支持科学研究,通过利用资源和现代化的设备将图书馆发展成为一个真正集教学、学习、娱乐、创新于一体的多功能中心。本文以G大学某校区图书馆学员服务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从馆藏资源、馆舍条件、信息服务和人员服务四个方面进行数据收集与分析,再综合参考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的相关先进经验和做法,针对相关问题提出解决方案。文章通过大量的文献对比,全面进行数据分析,分别从服务内容、条件、组织、以及信息服务和服务创新五个方面总结了提高该馆读者服务的相关措施。这不仅能够解决该大学图书馆在新形势下如何从现代化图书馆向新型图书馆转型的问题,同时,对于该校科技创新实力的提升,学术建设发展水平的提高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随着近几年现代化新馆的建设,G大学图书馆成了各大院校和社会图书馆的典范,参观和学习考察团队不断。国内类似高校图书馆,可以借鉴本文研究成果,拓展思路,为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发展提供参考。

褚荣斐[7](2017)在《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趋势研究》文中认为高校图书馆不仅是高校师生查阅文献的场所,也是学生课后学习的主要场所,是高校教育的主要阵地。高校图书馆能够保存和传播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成果,为高校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心理学表明环境对人的思想和行为具有一定的影响,人会受到环境潜移默化的影响,一种和谐健康的环境能够提高读者阅读的欲望,激发读者的求知欲和创造力。环境艺术设计是一种艺术性的主观能动行为,它通过设计师的思考和加工,创造出舒适、美观、优雅的室内外空间。加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重要性是重视高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表现。近年来,高校也越来越重视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特别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和保护环境迫切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为了更好的满足高校读者需求,发挥高校图书馆的作用,研究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趋势很有必要。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经过了一段时期的发展有了本质上的变化,随着信息化的发展,高校读者对图书馆的需求不断变化,必然要求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不断改善,通过对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的发展过程及其现状进行分析,本文认为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向人性化、生态化、智能化、开放化趋势发展。开放化设计及智能化设计是时代发展的客观要求,人性化设计与生态化设计承载了对人类精神和心灵慰籍的重任。本文的内容分为七章,第一章为文章的绪论;第二章论述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基本理论;第三章介绍了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情况,第四章结合高校图书馆实例从高校图书馆外部空间设计和内部空间设计两个方面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人性化的具体表现;第五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生态化趋势;第六章分析了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数字化趋势;第七章总结全文。

卢永红[8](2016)在《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浅论》文中提出大学图书馆是大学校园的象征和标志,是先进技术、思想和文化的代表,同时,也是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数字化在改变人们生活、工作的同时,也对建筑空间产生重要影响。随着数字化信息存储、传播与传统信息媒介发生碰撞的时,高校图书馆建筑产生了相应地变化影响。进入数字化时代后,信息存储不再是以往要以纸质书籍、羊皮卷等主,并需要极大的存储空间的形式,而发展为网络云盘、硬盘、图书资料等多种存储形式,信息存储变得多元化,信息存储空间变得越来越小,解放原有的藏书空间。信息传播上,通过数字化媒介、面对面交流等多种形式传播信息取代原有单一的面对面、书信交流。同时,数字化下带来了信息爆炸式增长,造成了信息的杂乱、参差不齐,给人们获取有效信息带来麻烦。在这种背景下,高校图书馆需要重新定位,需要朝重视高校学生的行为,并结合复合化理论的方向发展。加上以往对于高校图书馆的研究多停留在阅览空间(或读者空间领域),没有专门的研究其交流空间的相关文章。因此,研究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举措。本论文从分析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危机出发,得出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存在与空间优化的必要性。紧接着第三章从概述、类型、组织、实际案例等层面,对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进行认知分析,得出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应是实体空间与促进交流进行的数字化技术(或设施)的结合体。论文第四章是对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进行相应地优化设计。在促进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交流进行的前提下,提出相应地优化设计目标和原则,并就高校图书馆不同类型交流空间提出相应地优化设计措施。第五章则是设计实例,通过设计实践加深对交流空间设计理念的认知。第六章是总结展望章节。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后续的相关研究提供帮助。

深圳市人民政府[9](2016)在《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文中研究表明目录前言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第一节 发展基础第二节 发展环境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第一节 指导思想第二节 发展目标第三章 基本要求和战略路径第一节 突出创新驱动 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第二节 突出质量引领 构建

蔡振华[10](2016)在《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研究 ——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文中指出21世纪是知识社会和信息社会,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科技的进步,人们对知识的追求越来越强烈。高校图书馆作为人们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承担着人才培养、教育以及支撑科研的任务,是高等学校中的重要部门。一个学校的图书馆建设水平如何,能否紧跟社会的发展,能否满足高校人才培养的需求,是衡量当今高校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因此,建设一个高水平的图书馆成为每个高校的重要任务之一。随着人类的生活逐渐向生态化方向发展,生态图书馆正成为全世界图书馆的发展趋势,创建生态图书馆应是图书馆服务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基础和发展目标。论文介绍了选题来源、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和论文的创新之处;阐述了生态图书馆建设的相关理论基础,对传统图书馆的现状、特点、局限性进行了分析,对生态图书馆建设的原则及主要内容进行详细的阐述。以河南科技大学新区图书馆为例,采用关联规则挖掘方法对图书馆生态化建设进行分析,并针对生态图书馆建设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从七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与建议。(1)设计上尽量节能、降耗、通风、采光,以人为本。(2)建材上力争环保、生态。(3)维护信息生态环境,净化网络信息。(4)采用绿色植物构建图书馆绿色生态环境。(5)追求图书馆的人文生态化建设。(6)管理服务追求生态化。(7)建设精神生态系统,践行生态道德实践。

二、论高校新馆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论高校新馆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提纲范文)

(1)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1.1 信息时代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职能愈发凸显
        1.1.2 新时代背景下的公共图书馆的发展和转型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 相关概念与理论
    2.1 相关概念
        2.1.1 城市公共文化产品与服务
        2.1.2 公共图书馆
        2.1.3 智慧图书馆----互联网时代公共图书馆功能的拓展
    2.2 研究理论
        2.2.1 公共产品理论
        2.2.2 新公共服务理论
        2.2.3 图书馆学五定律
    2.3 本章小结
3 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发展与公共服务供给现状
    3.1 浙江省图书馆现状与莲都区图书馆概况
        3.1.1 浙江省图书馆现状
        3.1.2 莲都区图书馆概况
    3.2 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建设现状
        3.2.1 莲都区图书馆核心惠民服务
        3.2.2 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公共服务供给工作
        3.2.3 莲都区图书馆发展亟待智慧化转型
    3.3 本章小结
4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问卷调查
    4.1 问卷设计、问卷实施、问卷结果及分析
        4.1.1 问卷设计
        4.1.2 问卷实施
        4.1.3 问卷结果及分析
    4.2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存在的问题
        4.2.1 基础设施空间不足
        4.2.2 图书资源储备不够
        4.2.3 阅读推广活动局限性大
        4.2.4 服务质量有待加强
    4.3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满足公众文化需求问题原因分析
        4.3.1 莲都区图书馆场馆空间不大
        4.3.2 莲都区图书馆文化底蕴薄弱
        4.3.3 莲都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传统化
        4.3.4 莲都区群众阅读需求攀升
        4.3.5 莲都区图书馆经费投入有限
    4.4 本章小结
5 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服务优化建议
    5.1 强化莲都区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设施体系利用率
        5.1.1 提高智慧图书馆设施利用率
        5.1.2 提升莲都区社区图书馆服务
        5.1.3 强化爱心书屋协同效用
    5.2 深耕莲都区图书馆文化底蕴建设
        5.2.1 培育智慧图书馆文化底蕴
        5.2.2 加强地方文献的文化建设
    5.3 深化莲都区图书馆阅读推广活动智慧化
        5.3.1 扩大全民阅读惠民工程
        5.3.2 提升书香莲都人文精神
    5.4 构建莲都区图书馆智慧化内容体系
        5.4.1 提升图书馆常规服务水平
        5.4.2 深化与全国图书馆行业企业的合作
        5.4.3 创新智慧图书馆特色服务
        5.4.4 强化智慧图书馆队伍专业培训与监督考核
    5.5 提高莲都区图书馆资源价值
        5.5.1 争取智慧图书馆建设资金保障
        5.5.2 健全区域智慧图书馆书籍资源共享机制
    5.6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2)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业务流程重组研究现状分析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3.3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
第2章 基本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BPR理论
        2.1.1 业务流程概念
        2.1.2 BPR理论的发展历程与内涵阐释
        2.1.3 BPR理论指导图书馆业务重组的科学性分析
    2.2 新一代图书馆服务平台
        2.2.1 从ILS、ERMS到LSP
        2.2.2 新一代平台是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的直接动因
    2.3 智慧图书馆理论与技术
        2.3.1 智慧图书馆概念
        2.3.2 智慧图书馆理论体系
        2.3.3 智慧图书馆技术体系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现状分析
    3.1 研究样本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现状
        3.2.1 资源采编与管理业务
        3.2.2 知识服务业务
    3.3 我国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管理中的困境分析
        3.3.1 技术风险
        3.3.2 业务部门间缺乏沟通
        3.3.3 工作人员职业能力不匹配图书馆需求
        3.3.4 智慧服务浮于表面
        3.3.5 缺乏统一的业务规范标准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校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设计
    4.1 用户需求分析
    4.2 业务流程重构原则分析
    4.3 业务流程重组架构
        4.3.1 资源采编流程重组
        4.3.2 数据管理流程重组
        4.3.3 服务流程重组
        4.3.4 高校图书馆人员重组
        4.3.5 配套措施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面向新一代服务平台的图书馆业务重组实例研究
    5.1 南京大学图书馆原有的业务模式
    5.2 基于NLSP的新型业务流程
        5.2.1 采访流程
        5.2.2 数据管理
        5.2.3 服务流程
        5.2.4 馆员
    5.3 新流程视域下图书馆价值增值机制
    5.4 实践效果评估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的主要贡献
    6.2 研究的不足之处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 访谈提纲
附录2 基于NLSP的智慧化业务流程评估 专家咨询问卷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3)宿迁市宿城区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2.3 文献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论文研究的技术路线
    1.5 研究主要创新点
2 相关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研究相关概念
        2.1.1 智慧图书馆的含义
        2.1.2 智慧服务的含义
        2.1.3 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
    2.2 研究理论基础
        2.2.1 智慧服务理论
        2.2.2 智慧服务质量评价
        2.2.3 大数据知识挖掘理论
3 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现状
    3.1 宿迁市宿城区公共图书馆简介
    3.2 宿迁市宿城区智慧图书馆的服务与平台建设
        3.2.1 全方位、立体化文化共享工程
        3.2.2 数字图书馆推广工程
        3.2.3 公共电子阅览室
        3.2.4 少儿数字图书馆
        3.2.5 个性化智慧服务模式
    3.3 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满意度调研
        3.3.1 问卷设计与调研
        3.3.2 问卷结果数据统计分析
        3.3.3 居民满意度结果分析及评价
4 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4.1 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存在问题
        4.1.1 服务与需求时间空间不合理
        4.1.2 智慧技术的运用不够
        4.1.3 馆员队伍建设不到位
    4.2 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问题原因分析
        4.2.1 服务评价与反馈功能缺失
        4.2.2 网站维护及资源更新机制不完善
        4.2.3 服务创新管理机制滞后
5 宿迁市宿城区图书馆智慧服务体系优化建议
    5.1 重视智慧图书馆服务顶层规划与设计
        5.1.1 重视智慧图书馆服务战略结构优化
        5.1.2 丰富图书馆资源和服务理念
        5.1.3 注重图书馆智慧服务协同发展
    5.2 大力强化高新技术的运用与协同
        5.2.1 完善服务评价与反馈功能提高服务水平
        5.2.2 加强个性化服务创新
        5.2.3 提升图书馆的服务体验
    5.3 加强智慧馆员人才队伍建设
        5.3.1 加强人才培养引进力度
        5.3.2 创新优化图书馆岗位设置
        5.3.3 重视稳定用人机制
    5.4 加强供给侧改革推动服务机制创新
        5.4.1 拓宽智慧服务资金来源
        5.4.2 加强公共图书馆政策扶持力度
        5.4.3 创新资源开发利用模式
6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评述
        1.2.1 文献综述
        1.2.2 研究述评
    1.3 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创新点
第2章 相关理论与概念解析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专业建设
        2.1.2 新工科
        2.1.3 产业
    2.2 相关理论
        2.2.1 高等教育适应论
        2.2.2 流程再造理论
        2.2.3 人力资本论
第3章 湖北省地方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对工程专业教育的诉求
    3.1 湖北产业经济的发展现状
        3.1.1 湖北地方产业发展现状概述
        3.1.2 湖北地方支柱产业发展历史回顾:以湖北汽车产业为例
        3.1.3 湖北地方支柱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以湖北汽车产业为例
    3.2 湖北地方产业经济发展对高等工程专业教育提出的诉求
        3.2.1 人才培养的耦合效应
        3.2.2 知识体系的创新需求
        3.2.3 专业范式的交叉融合
第4章 基于流程再造的湖北高校新工科专业建设分析
    4.1 湖北省工科专业建设的基本概况
        4.1.1 湖北省工科专业现状
        4.1.2 湖北新工科专业建设现状
    4.2 高校内部视角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分析
        4.2.1 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不健全
        4.2.2 交叉学科建设缓慢难以培养交叉复合型人才
        4.2.3 未能完全面向产业发展需求进行适当的课程改革
        4.2.4 创新创业教育认知不准确且忽视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4.3 高校外部视角下的新工科专业建设分析
        4.3.1 相关教育主管部门职能错位和权责失衡
        4.3.2 缺乏相应制度保障企业相应权利
        4.3.3 社会对工程人才的认知的偏差
第5章 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新工科专业建设的对策
    5.1 政府应发挥服务职能并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
        5.1.1 明确自身角色定位并赋予高校新工科建设自主权
        5.1.2 实现角色转换并发挥服务职能
    5.2 高校应主动加快新工科建设服务湖北产业经济
        5.2.1 以“大工程观”为指引进行交叉学科建设
        5.2.2 健全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用以培育新工科人才
        5.2.3 完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用以培养创新创业人才
    5.3 社会及企业应改变认知并积极参与“新工科”建设
        5.3.1 围绕利益主体健全校企合作保障机制
        5.3.2 改善舆论环境并提高工程人才福利待遇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发表的论文

(5)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形态变革初探 ——论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缘起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国内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现状
        1.2.2 国外高校图书馆建筑设计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1.5 研究框架
第二章 信息技术冲击下传统高校图书馆的生存环境
    2.1 高校图书馆使用情况调研
        2.1.1 问卷调查的背景
        2.1.2 问卷调查的结果分析
    2.2 高校图书馆生存环境的现状
        2.2.1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
        2.2.2 信息技术发展对高校图书馆生存环境的影响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技术冲击下对高校图书馆服务模式的影响
    3.1 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的局限性
        3.1.1 信息储存数量的局限性
        3.1.2 信息储存速度的局限性
        3.1.3 信息传递手段的局限性
    3.2 传统高校图书馆服务方式的局限性
        3.2.1 服务方式单一
        3.2.2 服务方式被动
        3.2.3 文献服务较浅
    3.3 高校图书馆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转变的必然性
        3.3.1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服务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影响
        3.3.2 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工作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必要性
        3.3.3 高校图书馆转变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的可行性
    3.4 信息技术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措施
        3.4.1 建设布局合理、性能稳定的高速校园网络体系
        3.4.2 提供资源共享的一体化知识服务
        3.4.3 打造舒适悠闲的阅读环境
        3.4.4 发挥图书馆系统优势引导读者阅读
        3.4.5 加大宣传力度及时与读者沟通
        3.4.6 提高馆员综合素质更好服务读者
    3.5 信息技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新的服务内容和服务方式
        3.5.1 信息技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内容
        3.5.2 信息技术时代下高校图书馆的服务方式
    3.6 传统高校图书馆建筑形态的局限性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冲击下高校图书馆建筑的形态变革
    4.1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建筑功能的影响
        4.1.1 建筑从单一功能走向综合功能
        4.1.2 建筑功能从传统化走向现代化
    4.2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建筑形式的影响
        4.2.1 建筑立面造型多样化
        4.2.2 建筑立面材质多样化
    4.3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规划设计的影响
        4.3.1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位置的影响
        4.3.2 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周边环境的影响
    4.4 信息技术对高校图书馆内部空间的影响
        4.4.1 对照明的影响
        4.4.2 对室内环境的影响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不断发展的新技术下的高校图书馆建筑可能趋势
    5.1 未来高校图书馆发展的设想
        5.1.1 实体图书馆或为藏书中心
        5.1.2 实体图书馆或仅为交流中心
        5.1.3 图书馆或与科技馆融合
        5.1.4 实体图书馆或消亡成为数字图书馆数据(Dibrary)
    5.2 关于未来高校图书馆的一点思考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调查问卷
致谢

(6)面向学员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G大学某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G大学某图书馆服务的基本现状分析
    2.1 基本定义
        2.1.1 图书馆服务
        2.1.2 高校图书馆服务
    2.2 G大学图书馆发展情况
        2.2.1 G大学图书馆历史及现状
        2.2.2 G大学图书馆组织结构
        2.2.3 G大学某图书馆人员结构
        2.2.4 G大学某图书馆服务条件
    2.3 G大学某图书馆面向学员服务面临的挑战
第三章 问卷调查与结果分析
    3.1 问卷设计
        3.1.1 调查对象选择
        3.1.2 调查问卷内容来源
        3.1.3 调查问卷设计
        3.1.4 调查方法
    3.2 调查样本分布特征分析
    3.3 问卷调查结果分析
        3.3.1 服务工作中取得的成绩
        3.3.2 服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3.3.3 问题原因分析
第四章 国内外高校图书馆服务经验和启示
    4.1 国外高校图书馆服务做法
    4.2 国内高校图书馆服务做法
    4.3 国内外图书馆服务经验启示
第五章 完善G大学某图书馆面向学员服务策略
    5.1 服务内容
        5.1.1 图书管理及时有效
        5.1.2 推广新书荐购
    5.2 服务条件
    5.3 服务组织
        5.3.1 组织人员结构调整
        5.3.2 专业型服务人员的培养
        5.3.3 敬业精神的培养
    5.4 信息服务
        5.4.1 信息检索课程
        5.4.2 嵌入式学科服务和信息素养
    5.5 服务创新
        5.5.1 自助服务全面化
        5.5.2 数字资源建设和新媒体利用
        5.5.3 建立阅读推广长期机制
    结束语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附录A 图书馆服务调查问卷

(7)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趋势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研究内容
    1.5 本文创新之处
第2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基本理论
    2.1 环境艺术设计概述
        2.1.1 环境艺术设计的理论基础
        2.1.2 环境艺术设计的构成要素
    2.2 高校图书馆概述
        2.2.1 高校图书馆的性质
        2.2.2 高校图书馆的功能
第3章 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概况
    3.1 高校图书馆的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过程
        3.1.1 早期高校图书馆设计概况
        3.1.2 二十一世纪高校图书馆设计概况
    3.2 我国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现状
        3.2.1 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要求
        3.2.2 外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3.2.3 内部空间环境艺术设计
    3.3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趋势
        3.3.1 人性化趋势
        3.3.2 生态化趋势
        3.3.3 数字化趋势
第4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的人性化
    4.1 外部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4.1.1 选址人性化
        4.1.2 外部空间设计人性化
        4.1.3 高校图书馆建筑造型人性化
    4.2 内部空间设计的人性化
        4.2.1 阅览空间设计人性化
        4.2.2 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人性化
    4.3 高校图书馆管理和服务的人性化
        4.3.1 图书馆管理制度合理化
        4.3.2 服务工作人性化
第5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
    5.1 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的表现
        5.1.1 选址布局充分考虑自然因素
        5.1.2 选择低耗能、高效用、环保健康的建筑材料
        5.1.3 自然采光和绿色照明结合
        5.1.4 自然通风和人工通风相结合
    5.2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生态化实例分析
        5.2.1 国外生态化高校图书馆
        5.2.2 国内生态化高校图书馆
第6章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
    6.1 数字图书馆的提出
        6.1.1 图书馆数字化的基本特征
        6.1.2 数字化图书馆模式的变化
    6.2 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数字化的具体表现
        6.2.1 功能布局及面积分配的变化
        6.2.2 图书馆建筑智能化
        6.2.3 高校图书馆数字化设计实例分析
第7章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所获荣誉
致谢

(8)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浅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1.1 信息时代变革的背景
        1.1.2 数字化图书馆的兴起
        1.1.3 互联网+盛行
        1.1.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思路
        1.2.1 研究范围与内容
        1.2.2 研究方法
    1.3 相关概念界定
        1.3.1 数字化
        1.3.2 数字化图书馆
        1.3.3 高校图书馆
        1.3.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相关理论研究
        1.4.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2 相关理论及研究方向
    1.5 研究框架
    1.6 课题创新性
第二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对策
    2.1 高校图书馆概述及历史演变
        2.1.1 概述
        2.1.2 历史演变
    2.2 现状(数字化对高校图书馆的影响)
        2.2.1 现状调研
        2.2.2 具体影响
        2.2.3 与传统形式图书馆比较
    2.3 存在的问题(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危机)
        2.3.1 公共空间重视度降低
        2.3.2 人性化缺失
        2.3.3 需求理念的转变
    2.4 隐藏机遇——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需求必要性
        2.4.1 机遇
        2.4.2 交流空间需求原因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认知
    3.1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概述
        3.1.1 构成
        3.1.2 读者行为
        3.1.3 特点及使用情况
        3.1.4 影响因素
    3.2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类型
        3.2.1 学术研讨型交流空间
        3.2.2 休憩型交流空间
        3.2.3 随机型交流空间
    3.3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组织
        3.3.1 间组织
        3.3.2 自组织
    3.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形态分析
        3.4.1 廊空间
        3.4.2 台空间
        3.4.3 院空间
        3.4.4 厅空间
        3.4.5 室空间
        3.4.6 场空间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设计策略
    4.1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目标
        4.1.1 传统实体与数字化虚拟复合体
        4.1.2 文化与场所精神并重
        4.1.3 生活与学习共舞
    4.2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原则
        4.2.1 开放可达性
        4.2.2 人性化(以人为本)
        4.2.3 空间趣味性
        4.2.4 场所领域性
        4.2.5 空间多义兼容性
        4.2.6 动态可持续性
    4.3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优化方法
        4.3.1 信息数据库建立
        4.3.2 信息数据转化
        4.3.3 场景模拟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具体优化设计
    5.1 高校图书馆学术研讨型交流空间优化
        5.1.1 学术研讨室优化设计
        5.1.2 培训教室
        5.1.3 创客空间
    5.2 高校图书馆休憩型交流空间优化
        5.2.1 休闲娱乐空间
        5.2.2 纯休息平台
        5.2.3 其他服务空间
    5.3 高校图书馆随机型交流空间优化
        5.3.1 交通性交流空间
        5.3.2 文化性交流空间
        5.3.3 复合功能性交流空间
    5.4 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虚拟部分优化
        5.4.1 平台搭建
        5.4.2 综合布线
        5.4.3 先进技术引入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设计实践——中国矿业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综合体设计
    6.1 信息数据收集、转化
        6.1.1 项目背景
        6.1.2 设计任务
        6.1.3 设计说明
    6.2 交流空间具体设计
        6.2.1 多元化学术研讨型交流空间设计
        6.2.2 多义性休憩型交流空间设计
        6.2.3 动态性随机型交流空间设计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语
    7.1 结论
        7.1.1 背景总结
        7.1.2 研究内容总结
    7.2 展望
        7.2.1 交流的改变
        7.2.2 智慧型图书馆交流空间
致谢
参考文献
    参考书籍
    学术论文
    期刊论文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附录
    附录1:图书馆调研问卷
    附录2:中国矿业大学沙河校区图书馆综合体图纸

(9)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关于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的审查结果报告
(2016年2月3日深圳市第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通过)
前言
第一章 发展基础和发展环境
第一节 发展基础
一、主动创新发展理念,经济发展迈入质量时代
二、率先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创新驱动成为经济发展主引擎
三、超前布局梯次型现代产业体系,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实质性突破
四、着力打造改革开放新平台,重点领域改革和全方位开放取得重大进展
五、全面实施重大民生建设工程,公共服务和社会治理水平明显提高
六、深入推进特区一体化建设,城市功能和生态环境实现双优化
第二节 发展环境
一、国际环境
二、国内环境
三、机遇与挑战
第二章 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第一节 指导思想
第二节 发展目标
第三章 基本要求和战略路径
第一节 突出创新驱动 汇聚高端发展新动能
第二节 突出质量引领 构建全面发展新优势
第三节 突出互联融合 抢占信息经济发展制高点
第四节 突出协调均衡 提升城市发展质量
第五节 突出绿色低碳 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
第六节 突出开放共赢 打造“一带一路”战略枢纽
第七节 突出共建共享 增进市民群众福祉
第八节 突出文化强市 增强城市软实力
第九节 突出依法治市 营造公平正义法治环境
第十节 突出市场导向 释放全面改革红利
第四章 建设国际领先的创新型城市
第一节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一、充分发挥企业创新主导作用
二、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
三、加大对企业创新扶持力度
第二节 完善综合创新生态体系
一、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二、完善创新服务体系
三、强化金融对创新的助推作用
四、打造国际创客中心
第三节 提升创新发展能级
一、增强源头创新能力
二、加快核心技术创新
三、加速重大创新成果转化
四、加强高层次开放创新合作
第四节 构筑人才高地
一、建设多元化的卓越人才队伍
二、优化人才发展的生态环境
三、打造一流的人才服务体系
第五章 建设更具辐射力带动力的全国经济中心城市
第一节 构建更具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巩固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支撑作用
专栏3 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二、加快发展未来产业
专栏4 未来产业重点领域
三、推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化发展
专栏5 现代服务业重点领域
四、推动优势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第二节 建设国际化金融创新中心
一、提升创新型金融中心功能
二、加快适应实体经济发展的金融改革创新
三、营造支撑创新的金融发展环境
四、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
第三节 建设国际化物流枢纽城市
一、推动物流服务模式创新
二、加强物流基础平台建设
三、增强物流枢纽辐射带动能力
第四节 打造国际化消费中心
一、拓展国际化消费空间
二、营造国际一流消费环境
三、打造国际时尚消费目的地
专栏6 现代服务业重大工程
第五节 强化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加强标准、质量、品牌和信誉建设
二、加快发展总部经济
三、增强中小企业发展活力
第六章 建设信息经济为先导的智慧城市
第一节 打造国际一流信息港
一、超前布局下一代网络基础设施
二、构建互联网应用基础平台
三、建立安全可控的网络空间
第二节 推进信息基础产业高端发展
一、打造信息基础产业新优势
二、推动信息技术基础创新和融合创新
三、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产业
第三节 发展跨界融合的现代互联网产业
一、“互联网+”智能制造
二、“互联网+”现代服务业
三、打造“互联网+”产业生态
专栏7 “互联网+”重点领域
第四节 提升公共服务智能化水平
一、增强网络化精准治理能力
二、提高城市智能化管理水平
三、打造全程全时的在线公共服务体系
专栏8 信息惠民重点领域
第七章 建设协调均衡的现代化城市
第一节 优化城市空间布局
一、强化东中西三轴辐射带动
二、促进南北两带优化提升
三、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专栏9 各区(新区)发展定位
四、释放更多土地资源
五、拓展城市发展空间
第二节 加快实现特区一体化
一、加大原特区外地区政策支持力度
二、加快原特区外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建设
三、着力培育区域增长极
第三节 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地位
一、建设具有强大辐射力的对外通道体系
二、打造方便快捷的城市交通
三、完善城市慢行交通系统
专栏10 战略通道及城市交通重大工程
第四节 提高市政设施现代化水平
一、构建清洁高效的现代能源体系
专栏11 能源保障重大工程
二、建设安全优质的供水保障体系
专栏12 安全优质供水重大工程
三、加快地下综合管廊建设
第八章 建设绿色低碳的生态文明城市
第一节 推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
一、加快低碳经济发展
二、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三、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四、促进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
专栏13 绿色低碳循环重大工程
第二节 强化环境治理和保护
一、全面改善水生态系统
专栏14 水生态系统重大工程
二、提升大气环境质量
专栏15 大气质量提升重点领域
三、强化土壤和噪声污染控制
第三节 提升生态环境质量
一、建立健全生态文明体制机制
二、积极打造“公园之城”
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专栏16 生态环境提升重大工程
第九章 建设更具竞争力影响力的国际化城市
第一节 主动落实国家“一带一路”战略
一、加快构建经贸合作中心
二、拓展产业合作新空间
三、强化人文交流纽带
第二节 携手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
一、建设国际化湾区名城
二、加强深港澳深度合作
三、推进珠江口东岸协同发展
第三节 加快自贸片区建设和前海开发开放
一、创新自贸片区和前海运行管理体制机制
二、建设国家金融业对外开放试验示范窗口
三、建设世界服务贸易重要基地和国际性枢纽港
四、增强自贸片区辐射带动功能
专栏17 前海蛇口自贸片区重大工程
第四节 增创开放合作新优势
一、提升对外经济合作水平
二、促进更广范围区域合作
三、加大对口帮扶力度
第十章 建设更高质量的民生幸福城市
第一节 推动教育开放创新发展
一、创新发展高等教育
二、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三、促进基础教育优质特色发展
四、发展多元特色教育
专栏18 教育事业重大工程
第二节 实现医疗卫生优质均衡发展
一、扩大医疗卫生服务供给
二、推动医疗卫生服务优质提效
三、提升市民健康水平
专栏19 医疗卫生事业重大工程
第三节 提升民生保障水平
一、提高就业和收入水平
二、完善社会保险制度
三、健全社会福利体系
四、提升住房保障水平
第四节 夯实城市安全发展基础
一、全面提升安全生产保障水平
二、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三、确保食品药品质量安全
四、提升城市防灾减灾和应急救援能力
第十一章 建设具有鲜明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强市
第一节 加强文明城市建设
一、提升城市文明水平
二、丰富城市人文精神
三、提升市民科学文化素养
第二节 促进文体事业繁荣发展
一、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三、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
第三节 加快发展文化创意产业
一、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创新发展
二、优化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环境
专栏20 文体事业重大工程
第十二章 建设一流法治城市
第一节 完善立法体制
一、加强立法制度建设
二、加强重点领域立法
三、健全公众参与立法机制
第二节 打造法治政府
一、健全依法行政和决策机制
二、创新行政执法体制
三、强化对行政权力的制约监督
第三节 提高司法公信力
一、深化司法重点领域改革
二、深入推进司法规范化建设
三、全面加强司法监督
第四节 建设法治社会
一、打造诚信深圳
二、推进普法和全民守法
三、推动法治实践
第十三章 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先锋城市
第一节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一、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
二、推进政府权责清单管理
三、深化政府服务方式改革
四、完善事业单位管理体制
第二节 深入推进经济体制改革
一、加快建立现代产权制度
二、大力推进国有企业改革
三、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
四、率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五、积极推进投融资体制改革
六、完善市场决定价格机制
第三节 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
一、完善人口调控管理机制
二、大力推进教育体制改革
三、继续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四、建立健全现代社会组织管理体制
五、构建现代城市社区治理体系
第十四章 加强规划组织实施
第一节 加强规划统筹协调
一、完善党领导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体制机制
二、加强总体规划的统领
三、加强规划衔接协调
第二节 完善规划实施机制
一、明确规划实施责任
二、强化政策统筹引导
第三节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
一、科学谋划重大项目
二、强化要素保障
三、加强重大项目管理
第十五章 强化规划评估考核机制
第一节 加强规划监测评估
一、加强规划实施监测
二、强化指标约束
三、完善规划评估制度
第二节 严格规划监督考核
一、加强规划实施考核
二、强化规划实施监督

(10)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研究 ——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预期结果
        1.3.1 研究内容
        1.3.2 预期结果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可能创新之处
第二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的相关理论问题
    2.1 数字图书馆概念的提出及相关定义
        2.1.1 提出背景
        2.1.2 数字图书馆的相关定义
    2.2 数字图书馆的基本特征
    2.3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差异化比较分析
        2.3.1 数字图书馆与传统图书馆的区别
        2.3.2 数字图书馆的优势
第三章 数字生态图书馆研究与发展现状
    3.1 生态图书馆的内涵
    3.2 生态图书馆的特征
        3.2.1 理念特征
        3.2.2 建筑学特征
        3.2.3 绿色馆藏特征
        3.2.4 功能特征
        3.2.5 生态管理特征
    3.3 国内外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研究与发展现状
        3.3.1 高校图书馆建筑生态化建设
        3.3.2 高校图书馆室内环境生态化建设
        3.3.3 高校图书馆光线生态化研究
第四章 高校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
    4.1 图书馆建设与生态审美
    4.2 图书馆建设中内外环境的生态审美
        4.2.1 图书馆建筑文化的生态审美
        4.2.2 图书馆内外环境布局的生态审美
    4.3 图书馆内部运作机制的生态审美
        4.3.1 读者服务工作中无私奉献、平等和谐的生态关系
        4.3.2 图书馆各部门间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生态关系
    4.4 图书馆生态园林设计
        4.4.1 图书馆生态园林设计思路
        4.4.2 图书馆生态园林建设
    4.5 图书馆建设中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应对策略
第五章 关联规则挖掘在图书馆生态化建设中的应用
    5.1 关联规则
    5.2 关联规则的问题描述
    5.3 Apriori算法
        5.3.1 连接(join)
        5.3.2 剪枝(prune)
    5.4 Apriori算法的实证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6.1 建设生态型高校图书馆的原则
        6.1.1 节约性原则
        6.1.2 实用性原则
    6.2 促进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的措施与建议
        6.2.1 绿色建筑设计
        6.2.2 图书馆的建材生态化
        6.2.3 维护信息生态环境,净化网络信息
        6.2.4 采用绿色植物构建图书馆绿色生态环境
        6.2.5 图书馆人文生态化建设
        6.2.6 管理服务生态化
        6.2.7 建设精神生态系统,践行生态道德实践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论文不足之处及展望
        7.2.1 论文不足之处
        7.2.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论高校新馆智能化信息系统的建设(论文参考文献)

  • [1]莲都区公共图书馆提升公共服务质量的研究[D]. 蔡毓菁. 江西财经大学, 2021(10)
  • [2]基于新一代服务平台的高校智慧图书馆业务流程重组研究[D]. 单轸. 南京大学, 2020(02)
  • [3]宿迁市宿城区公共图书馆智慧服务研究[D]. 陈泰羊. 南京理工大学, 2020
  • [4]服务地方产业经济发展的新工科专业建设研究 ——以湖北省为例[D]. 陈志强.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9)
  • [5]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形态变革初探 ——论信息技术对图书馆建筑的影响[D]. 廖桃英. 天津大学, 2018(07)
  • [6]面向学员的高校图书馆服务问题与对策研究 ——以G大学某图书馆为例[D]. 郑凤姣. 国防科技大学, 2017(02)
  • [7]高校图书馆环境艺术设计趋势研究[D]. 褚荣斐.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 2017(02)
  • [8]数字化背景下高校图书馆交流空间浅论[D]. 卢永红. 西南交通大学, 2016(01)
  • [9]深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N]. 深圳市人民政府. 深圳特区报, 2016
  • [10]我国高校数字图书馆生态化建设研究 ——以河南科技大学图书馆为例[D]. 蔡振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16(01)

标签:;  ;  ;  ;  ;  

论新型高校智能信息系统建设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