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DA 将具有语音接口

PDA 将具有语音接口

一、PDA将有语音界面(论文文献综述)

张鹤鹏[1](2020)在《基于表情和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口老龄化现象和空巢老人数量的增加,家庭服务机器人成为研究热点。机器人对人类情感的自主分析有助于为人类提供更好的服务。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我们对情感信息的获取多来自于表情和语音信号,因此面部表情识别(Facial Expression Recognition FER)和语音情感识别(Speech Expression Recognition SER)就成为了情感识别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随着AI技术和计算机视觉技术的不断发展,基于深度学习和图像处理的情感识别方法被广泛应用。在此基础上,本文针对如何进一步提高面部表情识别和语音情感识别的准确率问题进行了研究。面部表情识别通常可以分为静态面部表情图像识别和面部表情图像序列识别两种。针对静态面部表情图像识别,本文对图像背景信息影响表情识别准确率的问题,利用提取面部前景图像的方法来提高识别率,对仅用单一图像特征导致表情识别效果不好的问题,本文利用RGB图像通道和局部二值模式图像通道融合的方法,提出了双通道权值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Double-channel weighted mixture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s WMCNN)。模型在公开表情数据集 CK+、JAFFE、Oulu 和 MMI 上的识别率分别为 99.07%、92.38%、86.034%和 78.24%,通过与现有方法对比发现,我们的模型进一步提高了表情识别的准确率。同时,通过与单通道识别网络的识别结果进行对比,可以发现通过增加LBP图像通道可以有效的提高表情识别的准确率。针对常见的公开面部表情数据集样本数量小导致网络泛化性能差的问题,本文利用生成对抗网络(Expression Gan ExGAN)来扩充现有的表情数据集,构建了 Our-DB表情数据集。通过实验验证了使用扩充数据集训练WMCNN模型能够更好的提高模型的泛化性能,提高模型的识别效果。另外,本文针对网络对难分类表情识别率较差的问题,通过增加注意力网络和注意力损失,在WMCNN网络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双通道权值融合的注意力卷积神经网络(Attention convolution neural network based on two channel weight mixture AWMCNN)。并在Our-DB数据集上验证了 AWMCNN模型比WMCNN模型有更好的识别效果,能更好的识别难分类表情样本。针对单帧图像容易导致表情误识别的问题,使用基于视频序列的面部表情识别方法,在上述静态表情图像识别方法的基础上,结合循环神经网络提出了双通道权值融合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WMCNN-LSTM)和双通道权值融合的注意力卷积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AWMCNN-BILSTM)用于提升表情识别的准确率。最终,本文对WMCNN-LSTM模型在CK+、Oulu和MMI数据集上进行了十折交叉验证实验,实验结果分别为98.75%、87.91%和87.14%。与基于静态表情图像的模型相比,WMCNN-LSTM网络可以进一步提高面部表情识别的准确率。同时,为了说明AWMCNN-BILSTM网络模型的识别效果,本文对WMCNN-LSTM网络和AWMCNN-BILSTM网络在Our-DB数据集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分别为90.438%和91.825%,通过对比可以发现AWMCNN-BILSTM网络与WMCNN-LSTM网络相比可以更好的识别面部表情图像序列。在语音情感识别中,针对使用单一语音特征导致表情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本文展现了语谱图和3-D Log-Mels特征图在语音情感信号上的表现能力,通过结合这两种语音特征提出了 AWMCNN-BILSTM网络。该模型使用语谱图和3-D Log-Mels特征图作为两个通道的输入特征,两个通道的输出在决策层按照加权融合方法得到最终的识别结果。模型在公开语音情感数据集IEMOCAP和EMO-DB上的未加权准确率分别为69.2%和93.05%,与其他现有方法相比,均取得了较高的识别率。

潘雅萌[2](2019)在《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的视觉语言情感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信息传播的方式和媒介也随之转变。如今移动终端的开发和推广改变了当下互联网的格局,移动应用程序大面积的覆盖到人们日常工作生活当中。移动终端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一个主要桥梁,激烈的市场竞争让界面的交互设计不再止步于美观,而是经历了几次革新:从技术实现中心到隐喻中心,再到近年来重视的习惯用法,这些皆是为了与用户的认知习惯、情感心理和行为体验等元素相契合。首先,本文对用户体验、情感化设计和交互设计的情感化发展历程等相关概念理论进行解读。然后,归纳分析了视觉语言在用户界面设计中的特征。其次,本文引入唐纳德·A·诺曼情感化设计中的三个设计层次,结合用户的认知和行为习惯,阐明了基于情感化设计下的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视觉语言元素的特点。通过对比移动终端与PC端界面布局和风格的差异性,剖析了移动终端界面交互设计情感表达的独特性。最后,依照上文的总结分析,说明情感元素等认知和行为习惯对用户体验感的影响,提出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视觉元素的情感化设计原则,并将其应用到设计实践。探讨如何将情感化设计合理地应用在移动终端界面设计当中,同时归纳总结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的视觉语言情感化特征及其发展趋势,为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视觉语言的情感化设计在理论上提供一定的参考支持。

张凤军,戴国忠,彭晓兰[3](2016)在《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综述》文中研究表明人机交互是虚拟现实的核心技术之一,对推进虚拟现实广泛应用和提高用户的体验具有重要意义.由于传感器和其他硬件技术的发展,目前虚拟现实人机交互有了长足的进步.本文着重回顾与分析了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范式;三维交互、手势交互、手持交互、语音交互、触觉交互和多通道交互等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交互技术的主要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最后给出需要进一步致力研究解决的若干问题.

吴增红[4](2011)在《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与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空间信息技术的发展正促使地图服务发生着诸多变化,如服务对象的大众化、空间数据更新的实时化、交互设备的多样化、服务理念的个性化。因此,个性化地图服务(Personalized Map Service,PMS)成为地图学研究中具有挑战性的新课题。本文提出定制与自适应相结合的个性化地图服务概念,并对其理论与方法进行系统的研究与实践,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个性化地图服务的研究背景及其相关理论与技术研究现状分析。总结了个性化地图服务及其相关领域中的个性化服务理论、技术与方法,详细分析了国内外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的实现、理论与技术框架、知识工程、情境建模、评价等重要方面的研究现状,指出了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2.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与技术框架研究,包括概念、理论框架和技术框架。概念研究中明确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的基本概念、特征及其研究内容,提出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研究中的关键问题,指出了网络与移动环境中个性化地图服务面临的特殊问题;理论框架研究中含盖了其理论基础与方法,详细介绍了重要理论及其在个性化地图服务中的应用;技术框架研究中分析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的数据流,并根据基本构架部分的划分,分析了各环节中的重要支持技术。3.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工程理论与方法研究。系统地研究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工程的理论与方法,为基于知识的个性化地图服务提供基本的理论方法。提出并研究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知识工程的以下内容:知识的内容与特征、知识的获取方式与方法、知识表达方法、知识推理与解释机制、知识库的的构架与维护。4.个性化地图服务模板设计方案与规则获取的实验与算法研究。主要以地图可视化适应设备规则获取、地图可视化适应用户视觉感受与认知规则获取、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兴趣获取、基于用户定制行为的规则获取四个典型实验为例,详细介绍各个实验的实验平台、实验方案与实现、及相应的算法与分析,使用的算法包括统计方法、决策树ID3算法、基于用户浏览行为的兴趣度估计算法、融合用户兴趣度的Apriori关联规则挖掘算法,同时列举了以上四类模板设计方案知识与规则知识获取的相关实验内容。5.个性化地图服务多维情境建模研究。讨论了个性化地图服务情境分类模型的内容及其表示。提出了情境综合模型的函数表达式及其特征,重点对多维情境建模的聚类策略与相关算法进行改进。聚类策略中引入子空间概念,根据ID3算法进行基于熵权的属性集权重向量计算,然后针对各个子空间计算加权距离进行相似度度量,最后根据OPTICS密度聚类算法进行子空间聚类,赋予各多维情境相应的决策规则即可建立情境综合模型。针对情境模型匹配中多个相似度接近的模型难以取舍及情境时序性对匹配的影响,提出了融合概率与时序的情境模型匹配方法模型。研究了多维情境模型的动态更新的原理,描述了基于用户行为的功能模型与用户兴趣模型的动态更新算法。6.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评价研究。提出了融合分层评价与启发式评价的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综合评价框架及内容;探讨了适用于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评价的适应性系统评价方法及地图学认知实验方法,并区分了各种评价方法在不同评价阶段的适用性;讨论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的评价标准;在评价标准的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评价指标体系,并明确了评价指标之间的层次关系;最后分析了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的评价与设计之间的关系。7.个性化地图服务试验系统的设计与实现。基于以上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与技术的研究,运用ASP.NET Ajax技术设计实现了个性化旅游网络地图服务系统作为试验系统。构建了试验系统的技术框架与功能框架;针对旅游网络地理信息服务这一主题,构建了系统的用户界面模板、地图符号模板、色彩设计模板、导航功能模板及数据推荐模板;设计实现了部分自适应、个性化实时定制、个性化在线定制离线制图服务;并进行了初步评价。

赵拯宇[5](2009)在《基于Qt/Embedded和Qtopia的嵌入式GUI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图形用户界面作为人机交互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应用于嵌入式系统。由于嵌入式硬件性能的不断提升,使得在嵌入式设备上运行精美的图形用户界面成为可能,同时,智能手持设备、智能仪表的迅猛发展也对GUI产生了极大的市场需求。首先,本文对市场上几种典型的嵌入式GUI系统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得出Qt/Embedded具有面向对象、跨平台、资源消耗少和可移植性强等优点,越来越多的第三方软件公司开始采用Qt/Embedded开发嵌入式Linux下的应用软件。鉴于此,本文选择Qt/Embedded作为图形用户界面开发工具,实现了一个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图形用户界面。其次,本文简要介绍了系统的硬件平台和软件平台,重点研究了Qt/Embedded开发环境在Linux系统中的搭建过程。在宿主机建立了Qt/Embedded应用程序开发和仿真环境,通过对Qt/Embedded底层结构的分析,交叉编译了Qt/Embedded和Qtopia,并加入tslib来支持触摸屏。分析了Qt/Embedded对象间通信机制——信号与槽和Qtopia进程间通信机制——QCOP,在Qt/Embedded开发环境下进行语音识别系统界面的设计、开发和仿真,实现了GUI与语音识别程序之间的通信以及识别结果在GUI上的实时显示。本文还完成了语音识别界面程序集成为Qtopia应用程序和Qtopia软件中文化等工作。最后,通过实际项目,移植Qt/Embedded和Qtopia到OMAP5912目标机。使用了快速启动机制以及裁剪Qtopia来优化系统,使系统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实验结果验证了本文所做研究工作的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经过测试,软件各个部分工作正常稳定,基本达到了预期的目标和要求。

董方亮[6](2009)在《手持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手持移动终端作为一种信息社会的重要信息载体,具有移动性和便携性,不仅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必需品,而且已经彻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同时,手持移动终端的应用和移动行业的发展也为人类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福利。截至2007年底,全球手机普及率已达49%。手机已经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而这个市场却远还未饱和。随着3G技术应用的普及,移动终端与互联网结合已成大趋势,各种专为移动互联网优化的新的手持移动终端概念如UMPC、MID、UMD纷纷问世,一个mobile 2.0时代正在开启。虽然前景广阔,但是手持移动终端的开发面临着功能增加导致可用性降低,用户族群变迁导致厂商很难把握用户需求等挑战。加之市场竞争不断加压,使得产品开发周期不断缩短。如何快速准确把握用户需求,提升产品的用户体验,是一款手持移动终端产品成功的关键。当前,消费者对产品的体验目标已经不仅仅满足于产品的外形的创新,而是更加注重与产品的交互过程所带来的全方位体验。当前多数交互设计理论主要以桌面计算机应用程序或网页等软件信息界面为研究对象,而手持移动终端具有软件、硬件两种界面,而且两者不可割裂进行设计,另外手持移动终端用户具有移动性、易受环境因素干扰等特征,所以当前交互设计一般理论并不能直接完全适用于手持移动终端产品的开发设计。本研究以交互设计一般理论为基础,站在工业设计师的角度,同时结合手持移动终端的特征及其用户的特征,借鉴了产品造型设计、人机工程学、认知心理学等领域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手持式移动终端产品的交互设计原则、设计模式以及设计流程和方法。研究中,从视觉、触觉、听觉三个方面对手持移动终端的用户界面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视觉用户界面的三个层面:框架层、符号层、样式层;最后,通过两个实例对研究成果进行了验证。

刘婷[7](2009)在《语音识别技术在幼教软件中的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从计算机诞生以来,人类一直为追求计算机智能化、人机自然语言对话而不断努力。语音识别技术的出现预示着人类与计算机的沟通将进入一个全新的人机交互阶段,人类将用最低的学习成本使用高度智能化的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为人类的生产生活带来高效、舒适、便捷的服务。幼儿教育软件因其用户特殊的年龄阶段和非常规的操作习惯,要求设计者摆脱成人视角,从幼儿身体发育特点出发,开展幼儿教学软件的研究和设计。文章介绍了语音识别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应用领域,分析现有语音识别软件的特点和交互方式,与其他交互方式相比较,归纳语音识别技术中人机交互的特点。同时,幼教软件作为本文主要的研究对象,文章从软件设计的角度重点讨论了幼教软件的发展方向、用户特征和软件分类,以及对幼儿成长发育的影响。从使用者、软件目标和交互界面三方面重点探讨了幼教软件中的人机交互特性,为语音识别技术的引入进行铺垫。最后,使用Microsoft SAPI5.1语音识别技术,利用VC++平台嵌入flash动画形成实例,实现语音识别技术在幼教软件中的应用,并由此深入探讨幼教软件中语音交互的方式和意义。

王爽[8](2008)在《基于多通道交互技术的几何学习系统研究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多通道交互技术利用人的多个感知通道和控制行为的并行性,扩展了输入输出的带宽,提高了交互的自然性和灵活性。本文对多通道交互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和探索,提出了在几何教学中将笔输入、语音与鼠标键盘相结合的构想,并最终通过一个原型系统——面向中小学的几何学习系统的开发,深入研究了应用这些技术的若干问题和实现方法。当前教师在利用电子白板等手段进行电子化教学时,大多使用的还是传统的WIMP(Window,Icon,Menu,Point Device)界面。本文在多通道交互相关理论的指导下,以手写屏、麦克风、电子白板等工具,开发了更适合多通道交互的软件系统。该系统按照PIBG范式(Physical,Icon,Button,Gesture)设计,利用中科院笔输入平台和微软语音软件开发包开发,将语音与笔输入结合,使之成为笔交互的有效辅助手段。在系统设计中,我们将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设计方法,引入到多通道人机界面的设计当中,为可用性软件的开发做了一定的探索。此外,本文对信息的融合策略从任务结构描述、并行处理方面做了研究。本文的另一项主要工作是将几何图形识别完全融合到笔输入系统当中,使汉字识别、图形手势和命令手势识别结合。几何识别过程中几何特征与笔画数目、顺序无关。本文受到国家863高技术项目(2006AA01Z328)和中科院计算机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SYSKF0704)资助。

冯根[9](2007)在《基于VoiceXML的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计算机作为互联网的一种重要信息终端,是目前人们获取网络信息的主要工具。然而,由于传统的上网方式限制了上网人数,互联网的访问模式逐渐从单一访问方式向多种用户终端发展。近年来,由于语音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语音浏览技术的突破,电话等通信设备已成为互联网的另一种信息终端。VoiceXML(语音扩展标记语言)是一种基于XML(扩展标记语言)的互联网标记语言,它可以用来开发语音应用系统。通过语音应用系统,用户就能通过电话来访问互联网上的信息服务。VoiceXML语言从较高的层次来描述语音应用,有效回避了语音交互中复杂的并发与同步控制问题,将开发者从底层平台相关细节中解放出来。使用VoiceXML,可以像建立基于HTML的Web应用一样轻松建立Web语音应用系统。本文在学习VoiceXML相关技术的基础上,对其语音应用系统框架、应用范围、功能及特性进行了介绍,讨论了Web语音信息服务的关键技术以及基于VoiceXML的语音浏览器的结构和设计原理。以语音为驱动界面,以电子邮件和RSS新闻为导向,完成了语音邮件客户端和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设计方案,并实现语音邮件客户端的原型系统。具体包括:基于VoiceXML的语音应用系统开发模式的研究;基于J2EE框架的分布式多层Web应用系统开发技术和模式的研究;常见邮件协议的分析(SMTP、POP3和IMAP4)、RSS规范的研究和针对RSS的扩展规范VRSS(Voice-RSS,下文将详细描述)进行可行性分析;利用语音应用系统开发模式,在CaféBevocal语音平台上进行语音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实验,最终实现基于VoiceXML语音电子邮件的系统原型;在充分理解RSS新闻阅读器原理的基础上,将RSS技术与语音浏览技术相结合,提出基于VoiceXML的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设计方案。

赵铭[10](2006)在《基于Internet的网站语音自动导航系统设计》文中研究表明语音互联是语音技术的一个应用方向。本文通过对语音技术、语音界面技术和网站导航技术的研究,设计实现了一个Internet网站语音导航系统。该系统使用语音网关建立了PSTN网和Internet网之间的通信通道。语音网关同时具有识别电话用户的汉语语音,合成系统反馈信息并传递给电话用户的功能。系统软件结构为B/S结构,使用VoiceXML和JSP进行开发。系统为电话用户设计了以语音命令方式交互的听觉用户界面(AUI)。同时还设计了带有研究性质的结合语音的图形用户界面(GUI/S)。结合语音的图形用户界面同时支持图形和语音两种交互方式,是一个简单的多通道界面。网站访问者既可以通过该界面使用键盘、鼠标浏览网页,又可以同时使用电话用语音命令与网站交互。系统支持网站访问者使用电话以对话方式获取网页信息。网站访问者通过电话能够按照特定规则使用语音命令方式控制网页的切换,同时可以通过语音命令知道自己的当前位置和获得系统帮助信息,从而达到为网站访问者提供以电话语音方式获得网站导航服务的目的。本文通过网站模型给出了语音导航系统设计实例,验证了系统的可行性。最后提出了进一步的改进构想。

二、PDA将有语音界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PDA将有语音界面(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表情和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表情识别的研究现状
        1.2.2 语音情感识别的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与篇章结构
第2章 基于静态面部图像的表情识别研究
    2.1 表情图像的预处理
        2.1.1 人脸检测算法
        2.1.2 面部关键点检测和人脸对齐
        2.1.3 面部前景图像的提取
        2.1.4 获取面部LBP图像
    2.2 基于双通道权重融合的卷积神经网络的表情识别研究
        2.2.1 面部表情数据集
        2.2.2 卷积神经网络简介
        2.2.3 WMCNN网络的模型结构
        2.2.4 实验设置
    2.3 实验结果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扩充数据集的表情识别研究
    3.1 使用生成对抗网络扩充表情数据集
        3.1.1 生成对抗网络
        3.1.2 基于表情生成任务的生成对抗网络的模型结构
        3.1.3 定义损失函数
        3.1.4 实验参数设置
        3.1.5 扩充的面部表情数据集
    3.2 基于改进双通道卷积神经网络的表情识别研究
        3.2.1 Attention网络
        3.2.2 定义损失函数
        3.2.3 实验参数设置
    3.3 实验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面部图像序列的表情识别研究
    4.1 循环神经网络简介
    4.2 基于深度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表情识别研究
        4.2.1 双通道权值融合的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模型结构
        4.2.2 实验参数设置
        4.2.3 实验结果分析
    4.3 基于改进深度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表情识别研究
        4.3.1 改进的深度卷积长短期记忆网络的模型结构
        4.3.2 实验参数设置
        4.3.3 实验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语音情感识别算法研究
    5.1 语音信号的预处理
        5.1.1 采样量化及预加重
        5.1.2 分帧和加窗操作
    5.2 语音情感数据集
    5.3 语音情感识别网络的研究
        5.3.1 语音特征的选择
        5.3.2 网络的模型结构
        5.3.3 实验设置
    5.4 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的主要工作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的视觉语言情感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 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情感化的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用户体验的概念及要素
    第二节 情感化设计的相关概念
    第三节 交互设计的情感化发展历程
第二章 用户界面设计的视觉语言特征
    第一节 视觉语言的简明性
    第二节 视觉语言的生动性
    第三节 视觉语言的时代性
    第四节 视觉语言的体验性
第三章 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视觉元素的情感体验
    第一节 悦目娱心的“本能层次”设计
        一、提高用户信任度
        二、符合逻辑路径和认知行为
        三、引起用户共鸣
    第二节 至善至美的“行为层次”设计
        一、保留核心功能
        二、建立正确概念模型
        三、关注拇指点击热区
        四、赋予产品整体感受
    第三节 扣人心弦的“反思层次”设计
        一、建立用户情感纽带
        二、增添界面趣味性和吸引力
第四章 视觉语言在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的情感表现
    第一节 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设计风格的情感表达
        一、拟人化风格的生活感
        二、扁平化风格的精炼感
        三、MBE化风格的童趣感
    第二节 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布局的情感独特性
        一、瀑布流式布局的无限滚动
        二、卡片式风格的直观可操作
        三、无框界面的去形式化
        四、无界面的自然交互体验
    第三节 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互动体验的情感感应
        一、“水到渠成”的情感诱惑
        二、“相映成趣”的交互体验
第五章 “百刻APP”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的设计实践
    第一节 设计理念
        一、设计说明
        二、用户群定位
        三、用户问卷调查及结果分析
        四、信息架构设计
    第二节 设计策略
        一、设计创新点
        二、产品功能定位
        三、LOGO寓意说明
        四、界面风格定位
        五、使用规则说明
        六、产品可用性测试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与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研究背景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分析
        1.3.1 个性化服务研究的相关领域及服务方式
        1.3.2 个性化地图服务研究现状与分析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 论文内容及组织
第二章 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与技术框架
    2.1 个性化地图服务概念
        2.1.1 个性化地图服务的基本概念
        2.1.2 个性化地图服务的特征
        2.1.3 个性化地图服务的研究内容
        2.1.4 个性化地图服务的关键问题
    2.2 个性化地图服务的学科基础与理论框架
        2.2.1 个性化地图服务的学科基础
        2.2.2 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框架构建
        2.2.3 重要理论及其在个性化地图服务中的应用
    2.3 个性化地图服务技术框架
        2.3.1 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构架
        2.3.2 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数据流
        2.3.3 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技术体系及支撑技术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工程理论与方法
    3.1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工程研究内容
    3.2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的内容、分类与特征
        3.2.1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内容
        3.2.2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分类
        3.2.3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的特征
    3.3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获取
        3.3.1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获取方式
        3.3.2 事实知识获取
        3.3.3 规则知识获取
        3.3.4 控制知识获取
        3.3.5 元知识获取
    3.4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表达
        3.4.1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表达方法选择要求
        3.4.2 个性化地图服务综合知识表达模型
    3.5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推理与解释
        3.5.1 个性化地图服务混合知识推理机制
        3.5.2 个性化地图服务正向推理控制策略
        3.5.3 个性化地图服务解释机制
    3.6 个性化地图服务知识库的构架
        3.6.1 知识库组织原则
        3.6.2 知识库系统构架
        3.6.3 情境知识存储表结构
        3.6.4 地图可视化模板知识存储表结构
        3.6.5 自适应规则表结构
        3.6.6 知识库的验证与维护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个性化地图服务模板设计方案与自适应规则获取实验与算法
    4.1 地图可视化适应设备规则获取
        4.1.1 实验背景与目的
        4.1.2 基于E-Prime 的实验设计与分析——以圆为例
        4.1.3 各图元视觉阈值设计规则
        4.1.4 符号尺寸适应性设计原则
        4.1.5 其他相关实验
    4.2 地图可视化适应用户视觉感受与认知规则获取
        4.2.1 实验背景与目的
        4.2.2 旅游网络地图符号类型选择实验设计
        4.2.3 决策树ID3 算法
        4.2.4 构造决策树
        4.2.5 规则前件选择
        4.2.6 自适应层次性规则提取
        4.2.7 其他相关实验
    4.3 基于浏览行为的用户兴趣获取
        4.3.1 实验背景与目的
        4.3.2 基于浏览行为的旅游网络地图用户兴趣获取实验设计
        4.3.3 兴趣度估计算法
        4.3.4 用户兴趣变量提取及其兴趣度计算
        4.3.5 其他相关实验
    4.4 基于用户定制行为的自适应关联规则获取
        4.4.1 实验背景与目的
        4.4.2 旅游网络地图系统定制实验设计
        4.4.3 Apriori 算法及其改进
        4.4.4 融合用户兴趣度的Apriori 规则挖掘推演
        4.4.5 用户定制行为的自适应关联规则
        4.4.6 其他相关实验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个性化地图服务多维情境建模
    5.1 可适应建模与自适应建模
    5.2 多维情境分类模型
        5.2.1 任务模型
        5.2.2 用户模型
        5.2.3 领域模型
        5.2.4 系统模型
        5.2.5 适应规则模型
    5.3 多维情境综合建模
        5.3.1 多维情境模型及模型集的表达
        5.3.2 多维情境模型的特征
        5.3.3 规则挖掘算法
        5.3.4 聚类策略改进
        5.3.5 建模参数提取
        5.3.6 基于熵权的属性集权重向量改进
        5.3.7 距离度量方法
        5.3.8 聚类算法
        5.3.9 情境模型形成
    5.4 多维情境模型匹配
        5.4.1 情境模型匹配存在的问题
        5.4.2 融合概率与时序特征的情境模型匹配算法思想及流程
        5.4.3 融合概率与时序特征的情境模型匹配算法描述
        5.4.4 实验分析
    5.5 多维情境模型动态更新
        5.5.1 情境模型动态更新原理
        5.5.2 情境模型动态更新算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个性化地图服务系统评价
    6.1 融合分层评价与启发式评价的个性化地图服务综合评价构架
        6.1.1 分层评价框架
        6.1.2 启发式评价方法
        6.1.3 分层评价与启发式评价的综合
    6.2 个性化地图服务评价方法与技术
        6.2.1 地图学空间认知实验方法
        6.2.2 系统适应性评价方法
        6.2.3 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6.3 个性化地图服务分层评价标准
        6.3.1 系统适应性评价
        6.3.2 界面适应性评价
        6.3.3 地图可视化适应性评价
    6.4 个性化地图服务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4.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的研究方法
        6.4.2 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6.4.3 评价指标体系的科学性与难点
    6.5 个性化地图服务评价与设计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个性化地图服务试验系统设计与实现
    7.1 个性化网络地图服务研究背景
    7.2 试验系统总体框架
        7.2.1 技术框架
        7.2.2 功能框架
    7.3 试验系统模板设计
        7.3.1 用户界面模板
        7.3.2 地图符号模板
        7.3.3 地图色彩模板
        7.3.4 导航功能模板
        7.3.5 地图操作工具模板
        7.3.6 数据推荐模板
    7.4 试验系统实现
        7.4.1 基于ASP.NET Ajax 框架的技术方案
        7.4.2 基于ASP.NET Ajax 框架的系统构架
        7.4.3 部分自适应服务实现
        7.4.4 个性化实时定制服务实现
        7.4.5 个性化在线定制离线制图服务实现
    7.5 试验系统初步评价
    7.6 本章小结
第八章 总结与展望
    8.1 论文主要研究工作总结
    8.2 论文的创新点
    8.3 需要进一步研究的工作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完成的主要工作
致谢

(5)基于Qt/Embedded和Qtopia的嵌入式GUI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嵌入式系统概述
        1.1.1 嵌入式系统的定义
        1.1.2 嵌入式系统的历史
        1.1.3 嵌入式系统的发展前景及趋势
        1.1.4 嵌入式系统的特点
    1.2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
        1.2.1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的历史
        1.2.2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的研究现状
        1.2.3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的发展趋势
    1.3 几种典型的嵌入式GUI 系统
        1.3.1 Microwindows
        1.3.2 OpenGUI
        1.3.3 MiniGUI
        1.3.4 Qt/Embedded
        1.3.5 各种GUI 性能比较
    1.4 课题的主要任务
        1.4.1 课题来源及研究目标
        1.4.2 课题的主要工作
        1.4.3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平台构建
    2.1 系统总体介绍
    2.2 系统硬件平台
        2.2.1 设计资源需求分析
        2.2.2 OMAP5912 处理器简介
        2.2.3 OAPM5912 的结构和特点
    2.3 系统软件平台
        2.3.1 软件系统介绍
        3.3.2 嵌入式操作系统
        2.3.3 BootLoader 概述
        2.3.4 语音识别程序
        2.3.5 嵌入式图形用户界面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Qt/Embedded 体系结构与通信机制分析
    3.1 Qt/Embedded 和Qtopia 简介
        3.1.1 Qt/Embedded 和Qt/X11
        3.1.2 Qt/Embedded 的特点
        3.1.3 Qtopia
    3.2 Qt/Embedded 体系结构
        3.2.1 Qt/Embedded 软件总体架构
        3.2.2 图形引擎层的实现
    3.3 Qt/Embedded 客户端与服务器通信
    3.4 对象间通信机制——信号与槽
        3.4.1 信号与槽的连接
        3.4.2 信号与槽的特点
        3.4.3 信号与槽的效率问题
    3.5 Qtopia 进程间通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Qt/Embedded 应用程序开发环境建立
    4.1 交叉编译
        4.1.1 交叉编译工具链
        4.1.2 安装交叉编译工具链
    4.2 Qt/Embedded 图形开发环境建立
        4.2.1 宿主机开发环境的建立
        4.2.2 目标机开发环境的建立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Qt/Embedded 的嵌入式语音识别系统GUI 设计
    5.1 语音识别系统GUI 设计
        5.1.1 需求分析
        5.1.2 语音识别系统GUI 模块划分
        5.1.3 主要模块界面设计
    5.2 GUI 和语音识别系统之间的通信
        5.2.1 启动和关闭语音识别程序
        5.2.2 识别结果的实时显示
    5.3 移植Qt/Embedded 程序到Qtopia
    5.4 Qtopia 中文化
        5.4.1 字库选择
        5.4.2 中文化步骤
    5.5 项目实施过程介绍
        5.5.1 Qt/Embedded 移植及应用程序开发
        5.5.2 基于Qt/Embedded 的图形用户界面优化
        5.5.3 实验结果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课题的进一步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手持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时代背景
        1.1.2 学术背景
        1.1.3 研究的意义
    1.2 研究方法
    1.3 研究思路与架构
第二章 交互设计与手持移动终端概述
    2.1 交互设计概述
        2.1.1 什么是交互设计(Interaction Design)?
        2.1.2 交互设计的目标
        2.1.3 交互设计流程
    2.2 手持移动终端概述
        2.2.1 手持移动终端的定义
        2.2.2 手持移动终端的种类
        2.2.3 手持移动终端发展历史与背景
        2.2.4 手持移动终端的特征
        2.2.5 手持移动终端用户的特征
        2.2.6 手持移动终端的现状和趋势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手持移动终端用户界面分析
    3.1 用户界面综述
    3.2 视觉用户界面
    3.3 触觉用户界面
    3.4 听觉用户界面
    3.5 用户界面技术展望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交互设计原则和模式
    4.1 手持移动终端交互设计原则
        4.1.1 设计原则综述
        4.1.2 手持移动终端交互设计原则
    4.2 手持移动终端交互设计模式
        4.2.1 设计模式综述
        4.2.2 设计模式库
        4.2.3 手持移动终端交互设计模式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手持移动终端交互设计的流程
    5.1 用户研究
        5.1.1 用户细分
        5.1.2 人种学研究
        5.1.3 人物角色(Personas)建构
        5.1.4 ZMET:新的用户研究范式
    5.2 设计实施
        5.2.1 场景叙述
        5.2.2 信息架构设计(Information Architecture)
        5.2.3 原型设计
    5.3 测试评估
        5.3.1 启发式评估
        5.3.2 用户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手持移动终端交互设计的实践应用
    6.1 "E世代"生活形态了解和用户细分
    6.2 运用ZMET方法探究用户心智模式
    6.3 概念设计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总结
    7.2 后续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7)语音识别技术在幼教软件中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
    1.2 问题的提出
    1.3 研究目标、内容和意义
    1.4 相关的术语界定
    1.5 论文总体安排
第2章 语音识别技术
    2.1 语音识别技术简介(Speech Recognition)
    2.2 语音用户界面
    2.3 Microsoft SAPI 5.1简介
第3章 人机交互界面
    3.1 人机界面的发展过程
    3.2 语音人机界面研究
第4章 幼教软件及交互界面
    4.1 幼教软件概述
    4.2 幼教软件对幼儿的影响
    4.3 幼教软件中的人机交互研究
第5章 语音识别技术在幼教软件中的设计和实现
    5.1 原型设计目的
    5.2 原型介绍
    5.3 原型目标
    5.4 内容设计
    5.5 交互设计
    5.6 技术实现
    5.7 应用价值和拓展意义
第6章 结束语
    6.1 工作成果和结论
    6.2 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基于多通道交互技术的几何学习系统研究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的内容及意义
    1.2 国内外的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和本文的工作
    1.4 本文的结构
第二章 人机交互技术研究
    2.1 交互设计的原则
    2.2 交互设计的目标
    2.3 认知心理学
    2.4 笔交互技术介绍
        2.4.1 笔交互技术的现状
        2.4.2 笔交互技术的特点
        2.4.3 笔交互技术的应用场合
    2.5 语音识别技术
        2.5.1 语音识别技术现状
        2.5.2 语音在交互过程中的特点
    2.6 其他单通道技术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通道交互的相关技术
    3.1 多通道交互的相关研究
    3.2 多通道交互的优点
    3.3 结合语音的图形用户界面
        3.3.1 语音界面的特点
        3.3.2 语音界面的交互方式
        3.3.3 语音界面中人的因素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笔交互的手势识别算法研究
    4.1 笔交互任务生成框架
    4.2 手势识别
        4.2.1 手势的识别流程
        4.2.2 图形手势识别
        4.2.3 命令手势识别
    4.3 文字识别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多通道交互信息的融合策略
    5.1 多通道信息融合的概念
    5.2 交互原语设计
    5.3 交互信息融合策略
    5.4 交互信息的并行处理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几何学习系统的设计和实现
    6.1 几何学习系统的需求分析
        6.1.1 以用户为中心的场景设计
        6.1.2 分析场景
    6.2 系统界面设计
        6.2.1 界面隐喻
        6.2.2 PIBG交互范式
        6.2.3 多通道交互界面设计
    6.3 系统总体结构
        6.3.1 系统说明
        6.3.2 系统结构框架
    6.4 语音识别的工作流程
        6.4.1 相关软件介绍
        6.4.2 语音识别的工作流程
    6.5 原型系统使用分析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和展望
    7.1 论文工作总结
    7.2 存在的问题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完成的论文

(9)基于VoiceXML的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问题的提出、现实意义
    1.2 与本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现状分析
    1.3 研究目标、内容、途径
    1.4 主要贡献
    1.5 本文结构
第2章 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综述
    2.1 语音技术及应用领域
        2.1.1 语音技术
        2.1.2 语音合成技术
        2.1.3 语音识别技术
        2.1.4 语音技术的应用领域
    2.2 WEB语音服务的关键技术
        2.2.1 CCXML
        2.2.2 SIP
        2.2.3 VOIP
    2.3 VOICEXML
        2.3.1 VoiceXML规范的设计目标、优势
        2.3.2 VoiceXML的发展现状
        2.3.3 VoiceXML的技术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VOICEXML的语音浏览器的基本构造和设计原理
    3.1 WEB语音应用系统的业务模型
    3.2 语音网关
        3.2.1 语音网关结构
        3.2.2 语音网关规范
    3.3 语音浏览器的结构
    3.4 语音浏览器的功能
    3.5 基于语音浏览技术的语音界面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VOICEXML的语音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1 电子邮件及相关技术
        4.1.1 电子邮件和邮件服务器
        4.1.2 重要的邮件协议
        4.1.3 电子邮件的收发原理
        4.1.4 JavaMail
    4.2 可行性分析
        4.2.1 传统邮件客户端的工作原理
        4.2.2 语音邮件客户端的工作原理
        4.2.3 语音邮件客户端的开发、部署平台
        4.2.4 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4.3 语音电子邮件客户端的设计与实现
        4.3.1 总体框架及部署
        4.3.2 模块设计
        4.3.3 代码结构设计
        4.3.4 一个执行过程实例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VOICEXML的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设计
    5.1 RSS技术
        5.1.1 RSS的相关概念
        5.1.2 RSS的技术特点和主要应用
        5.1.3 RSS技术目前的发展现状
    5.2 可行性分析
    5.3 总体框架
        5.3.1 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物理部署结构
        5.3.2 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逻辑部署结构
        5.3.3 "收听"RSS新闻的流程设计
    5.4 关于构造VRSS规范的可行性分析
        5.4.1 语音RSS新闻阅读器的可行性分析
        5.4.2 VRSS规范的设计目标和意义
        5.4.3 VRSS和RSS实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未来工作
    6.1 工作总结
    6.2 下一步工作计划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
附录 基于VOICEXML的语音邮件客户端的测试说明

(10)基于Internet的网站语音自动导航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语音技术应用研究概况
    1.3 研究课题的提出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及章节安排
第二章 语音导航系统相关技术
    2.1 语音用户界面
        2.1.1 语音的特点
        2.1.2 语音用户界面的心理模型
        2.1.3 语音用户界面的交互模型
        2.1.4 语音用户界面中人的因素
    2.2 语音处理技术
        2.2.1 语音识别
        2.2.2 语音合成
        2.2.3 语音处理技术的选择
    2.3 网站导航
        2.3.1 网站导航概述
        2.3.2 网站导航设计
第三章 语音导航系统开发平台
    3.1 语音平台
        3.1.1 语音技术语言简介
        3.1.2 VoiceXML概述
        3.1.3 VoiceXML网关
        3.1.4 VoiceXML应用程序的工作过程
    3.2 应用逻辑层开发语言的选择
        3.2.1 应用逻辑层开发语言
        3.2.2 JSP概述
        3.2.3 JSP工作原理
第四章 系统的总体设计
    4.1 系统需求分析
        4.1.1 网站模型
        4.1.2 系统需求
    4.2 系统的网络结构
    4.3 系统的软件结构设计
    4.4 语音在系统中的转换
    4.5 导航设计
        4.5.1 导航策略的选择
        4.5.2 网页组织导航设计
        4.5.3 浏览图设计
    4.6 指令设计
    4.7 小结
第五章 语音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
    5.1 语音用户界面的设计原则
    5.2 听觉用户界面的设计和实现
        5.2.1 听觉用户界面工作流程
        5.2.2 听觉界面的实现
    5.3 结合语音的图形用户界面设计和实现
        5.3.1 图形界面与听觉界面的集成
        5.3.2 图形界面与听觉界面的同步
        5.3.2.1 AUI-GUI同步过程
        5.3.2.2 GUI-AUI同步过程
    5.4 结合语音的图形用户界面程序的设计
        5.4.1 听觉界面侦听程序
        5.4.2 图形界面侦听程序
        5.4.3 听觉界面输出程序
        5.4.4 图形界面显示程序
第六章 系统的实现
    6.1 测试
        6.1.1 识别率测试
        6.1.1.1 测试设计
        6.1.1.2 测试结果
        6.1.2 听觉界面测试
        6.1.2.1 测试用例
        6.1.2.2 测试结果
        6.1.3 结合语音的图形用户界面演示
    6.2 差错处理控制
第七章 总结
    7.1 总结
    7.2 改进措施
致谢
参考文献

四、PDA将有语音界面(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表情和语音信号的情感识别研究[D]. 张鹤鹏. 山东大学, 2020(02)
  • [2]移动终端交互式界面的视觉语言情感化研究[D]. 潘雅萌. 青岛大学, 2019(02)
  • [3]虚拟现实的人机交互综述[J]. 张凤军,戴国忠,彭晓兰. 中国科学:信息科学, 2016(12)
  • [4]个性化地图服务理论与方法研究[D]. 吴增红.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 2011(07)
  • [5]基于Qt/Embedded和Qtopia的嵌入式GUI研究与实现[D]. 赵拯宇. 太原理工大学, 2009(S2)
  • [6]手持移动终端的交互设计研究与应用[D]. 董方亮. 东华大学, 2009(02)
  • [7]语音识别技术在幼教软件中的应用研究[D]. 刘婷. 华东师范大学, 2009(08)
  • [8]基于多通道交互技术的几何学习系统研究与实现[D]. 王爽. 西北大学, 2008(08)
  • [9]基于VoiceXML的Web语音信息服务技术的研究[D]. 冯根. 武汉理工大学, 2007(05)
  • [10]基于Internet的网站语音自动导航系统设计[D]. 赵铭.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2006(07)

标签:;  ;  ;  ;  ;  

PDA 将具有语音接口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