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光缆系统布线勘测

海底光缆系统布线勘测

一、海底光缆系统路由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周普志,李正元,沈泽中,殷征欣,吕修亚,贺惠忠,董超[1](2021)在《海底光缆磁法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指明在光缆的路由调查过程中,已铺设的光缆因目标小,且有一定埋设深度,侧扫声呐或浅地层剖面等声学手段难以识别。文章介绍了海底光缆的结构和磁性特征,重点分析了远供电源系统供电情况下,海底光缆磁异常正演曲线特征,并选用与正演模型极为相似的光缆进行实测,验证了海底光缆以远供系统电流产生的磁场特征为主、磁异常强度与电流强度和埋设深度有关、光缆位置位于异常曲线几何中心。根据已铺设光缆的磁异常正演曲线特征,可采用磁法探测手段结合水下定位技术,对光缆进行精确定位。以湾区互联海缆(BtoBE)浅水区磁法探测为例,对调查过程中的测线布设、仪器设备、数据处理、成果图件绘制以及交越点位置的判定进行了介绍。文章对于解答海底光缆异常成因,实施类似光缆勘察项目中的磁力探测具有借鉴作用。

周普志,贺惠忠,汤民强,董超[2](2020)在《中美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条件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中美海底光缆是连接中国和美国的主要国际通讯光缆之一,该光缆中国段穿越中国南海北部陆架、陆坡、海盆平原和马尼拉沟-弧区域,地形地貌、地质条件和水动力条件非常复杂。为了探讨这些复杂条件对该光缆的影响,充分利用了获取的区域水深、侧扫、浅地层剖面、底质等数据,并结合区域构造背景和水文气象条件,分析典型不良地形地貌特征,特别是陡坡、裸露基岩以及陆架-陆坡区大面积的沙波活动对海缆造成的危害。根据底质沉积及浅地层特征,研究南海北部陆架路由走廊的底质分区。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光缆所处区域构造稳定,针对路由线路作适当调整后以适合光缆铺设。该研究内容可为经过南海复杂地质区域的海底光缆路由选择积累经验。

陈坤,贺惠忠,谭泽琼,陈巧弟,张志强,陈三江,王浩展[3](2019)在《太平洋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条件及评价》文中提出根据在太平洋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勘察中所获得的多波束、侧扫声呐、浅地层剖面、海洋磁力、柱状取样等资料,结合勘察区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自然环境条件、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并对该段路由条件进行了综合评价。研究发现,此段路由在大陆架路由区海底地形平缓,平均坡度小于2°,其中发现沙波、麻坑、冲刷沟等轻微不良地貌因素,跨越了黏土/粉砂、砂砾、砾/固结砂海底,地震活动少,地壳稳定性好,适合海底光缆铺设;在大陆架与大陆坡结合带地形起伏大,最大落差达500 m,发育有海底峡谷、海槽、陡坎等海底地形,路由条件相对较差,综合所获资料,针对路由不良区域进行了适当调整,并提出应对措施。调整后的路由基本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

张君岳[4](2019)在《适用于稀疏水域节点的物理路由优化和业务自适应路由算法仿真》文中研究说明随着国际互联网流量的增长,海底光缆通信系统得到了飞速发展。未来海缆肩负的重任不只是通信与数据传输还有信息探测和处理,如何在一个网络中同时满足多种业务需求是各国学者研究的主要问题。本文围绕未来水下光网络展开研究,从物理路由、路由选择、波长分配三个方面对未来水下光网络进行设计,主要研究内容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水下光网络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有水下光网络的网络结构无法满足未来海底光缆通信的原因,设计了物理路由规划性能评判模型,通过对比计算,选出了成本适中、网络性能较好、可靠性高、易于扩展的未来水下光网络分层设计方案。其次,在未来水下光网络物理路由规划方案的基础上,本文指出传统路由选择算法应用于该拓扑时,存在负载不均衡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并结合固定路由算法和自适应路由算法的优点,设计出负载均衡的路由选择算法。然后,针对未来水下光网络中海量数据快速高效、灵活准确传输的问题,提出了紧急业务优先分配的波长分配策略,并根据这种分配策略设计了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波长分配算法。最后,将负载均衡的路由选择算法和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波长分配算法相结合,设计出符合未来水下光网络业务模式的业务自适应路由算法。仿真结果表明与传统路由和波长分配算法相比该算法在负载均衡、网络阻塞率,业务失效率、链路利用率方面的性能较好,同时通过对比不同优先级的仿真结果证明了基于业务优先级的波长分配策略的可行性。

田状[5](2019)在《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的政策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地球总面积的71%是海洋,人们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人类的海洋活动日益加剧。随着海洋经济的快速发展,作为重要民生保障的海底电缆管道工程,建设规模持续扩大,建成数量持续增长,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步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研究的总体思路是以问题为导向,从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发展现状及矛盾困境出发,来分析引出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现行管理政策问题的原因,其次搜集分析研究美国、日本、韩国等外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供本文的政策研究与设计提供借鉴,最后总结全文有针对性地、系统性地进行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的政策设计及实施保障政策设计。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阐述研究背景、目的意义,论述国内外的研究现状,说明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二部分是阐述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发展现状及突出矛盾,包括海底电缆管道的定义、分类及特殊性,从不同角度分析现阶段发展的矛盾并列举原因。第三部分是本文重点,分析研究我国现行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从审批政策较早且多年未修订、缺乏统一规划、重审批轻监管、保护政策权威性不足四个方面分析研究管理政策的一些漏洞和薄弱环节。第四部分为国外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研究,从美国、日本、韩国等发展程度较高、与我国地理环境类似的国家着手进行研究。第五部分是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设计,即问题解决方案,对前文分析研究的四个方面的政策问题针对性地给出政策方案,最后整合成为一个政策体系。第六部分是提出政策实施保障措施。主要结论与成果有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问题可通过修订许可及保护法律法规、统一规划、建立监管体系来分别予以一定程度的解决,并提出一个公共管理视角的法律体系和实施保障。

林声锦[6](2019)在《面向广域电力光网络业务的信令优化研究》文中指出随着全球能源互联网的不断发展,电网广域互联在WDM等技术的支持下,其规模日渐庞大,广域互联业务对光通信网络的要求也日益增长。信令协议作为光网络控制平面的业务连接控制的关键,直接影响广域互联光网络对业务的支持能力。因此本文针对广域互联复杂环境下各国的多业务传输控制尚未完善的情况,开展面向电力广域互联光网络的业务信令优化研究。本文完成的主要工作如下:首先通过分析电网广域互联工程建设、通信技术现状,选择以长距离电力光纤通信技术奠定后续电力广域光网络控制架构设计的基础。再结合广域互联业务交互,广域调度等需求分析,开展面向电力广域光网络工程建设与信令机制等方面的研究,为后续研究提供基础。其次在进行面向能源广域互联的光网络系统架构设计的基础上,综合跨国海底光缆的适应性环境分析和光缆选型等设计条件下,初步设计跨国海底光网络传输系统方案和电力广域光网络信令交互控制体系。最后在上述研究分析的基础上,基于光网络物理层感知中的光信噪比OSNR进行信令机制优化方案的设计;利用MATLAB对方案中OSNR参数进行仿真验证,再通过融合IEC61970标准和IEC62325标准与主动安全机制,给出基于光网络信令优化的跨国电力调度和交易信息应用传输方案的设计,为以后面向广域电力业务信息传输方案的研究提供参考。

陈宇俊,解江,张泽,王毅[7](2018)在《海底光缆环境影响因素综述》文中指出综合地论述了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类环境因素对海底光缆的影响作用,说明了不同的因素对海底光缆影响的机理,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为海底光缆的建设和运营可靠性提供了理论依据。

江伟,邵振宇,栗之炜[8](2018)在《深海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控制的原理和控制软件的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为解决深海有中继海底光缆项目技术难题,中国海底电缆建设有限公司开发了海底光缆敷设施工控制软件,填补我国相关领域的空白。文章介绍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控制的原理和控制软件的操作流程:海底光缆余量包括区域余量、底部余量和释放余量,余量控制是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中最关键的核心技术环节,应用控制软件可极大地降低计算量和提高计算精确度,并可通过在施工中不断调整计划,从而极大地提高施工质量,具有传统人工计算不可比拟的优势。

王伟平,张志强,秦宇博,贺惠忠,刘强,魏巍,于刚[9](2017)在《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路由条件及评价》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在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水深小于300m区域)开展的路由勘察中获取的浅地层剖面、侧扫声纳、柱状取样、多波束等数据,同时结合该区域的自然环境特征,对路由区的海底工程地质条件、自然环境条件等进行了详细的分析。通过分析发现,路由区海底地形无大的起伏,平均坡度小于0.3%;路由区跨越了淤泥/粘土质、砂质以及沙波区海底,其中发现的沙波最大波高达34m;路由区地震活动强度小,属于地壳稳定性较好的地区;路由区海底面存在沉船、抛弃物等海底障碍物。综合所有获取的数据和信息,在路由跨越大型沙波及距离障碍物太近的区域,对路由线路进行了适当调整,调整后的路由基本适合海底光缆的铺设,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

冯克正[10](2017)在《对海底光缆传输网络总体设计探讨》文中认为我国一直在深入研究海底光缆传输网络技术。相关研究人员提出了海底光缆传输网络的拓扑结构,并且设计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海底光缆以其速度快、容量大的特点,是主要的水下消息传送手段。我们分析了海底光缆的发展概况,总结了海底光缆的设计、建设特点和技术要求,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海底光缆系统路由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海底光缆系统路由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海底光缆磁法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海底光缆磁法探测原理
    1.1 包裹层磁性材料磁异常分析
    1.2 远供系统电流产生的磁异常分析
    1.3 图像定位法
2 平面位置定位法
    2.1 测线布设原则
    2.2 船载定位设备
    2.3 水下定位设备
    2.4 光泵磁力仪
3 探测工作实例
    3.1 测线布设
    3.2 探测设备及连接
    3.3 采集过程
    3.4 数据处理及交越点位置判定
        3.4.1 光缆磁异常正演曲线特征
        3.4.2 数据处理过程
        3.4.3 交越点位置判定成果
4 结论

(3)太平洋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条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自然环境概况
    1.1 路由中国段介绍
    1.2 区域地质构造
    1.3 水文气象环境
2 路由区海底工程地质条件
    2.1 路由区海底地形
    2.2 路由区海底地貌
        (1)黏土/粉砂质平坦海底
        (2)砂质平滑海底
        (3)砂质斜坡带
        (4)沙波区
        (5)锚沟、麻坑区域
        (6)海丘、海山、陡坡、海谷、海槽不良地貌
        (7)海底障碍物
    2.3 路由区沉积物类型及浅地层特征
    2.4 路由区地震与活动断裂
3 路由条件评价
    (1)路由区存在的沙波
    (2)陡坡带
    (3)台风
    (4)船只抛锚
    (5)相关海洋开发活动
4 结论

(4)适用于稀疏水域节点的物理路由优化和业务自适应路由算法仿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海底光缆通信的发展概述
        1.1.2 水下光网络研究现状
    1.2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1.3 论文创新之处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水下光网络规划与优化原理
    2.1 物理拓扑规划设计原理
    2.2 路由算法优化原理
        2.2.1 Dijkstra算法
        2.2.2 路由与波长分配算法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下光网络分层结构拓扑设计
    3.1 水下光网络拓扑结构研究现状
    3.2 水下光网络拓扑结构设计
        3.2.1 骨干网络物理路由规划
        3.2.2 次级网络设计方案
        3.2.3 拓扑结构的基本特点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优先级的业务自适应算法设计
    4.1 负载均衡的固定路由算法
        4.1.1 传统路由算法存在的问题
        4.1.2 路由算法设计
    4.2 业务自适应算法
        4.2.1 基于优先级的业务分配策略
        4.2.2 业务自适应算法设计
    4.3 仿真与分析
        4.3.1 仿真条件
        4.3.2 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BRU-RWA算法应用
    5.1 海底光缆评测软件需求分析
    5.2 海底光缆评测软件总体介绍
    5.3 图形化页面主要模块设计方案
        5.3.1 用户信息模块设计方案
        5.3.2 主操作模块设计方案
        5.3.3 评测功能模块设计方案
    5.4 未来水下光网络初步模拟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总结
    6.2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5)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的政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3 总体思路、内容框架和研究方法
        1.3.1 总体思路
        1.3.2 内容框架
        1.3.3 研究方法
    1.4 研究特色
第2章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发展现状及问题成因分析
    2.1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的概念及其特殊性
        2.1.1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的概念
        2.1.2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的特殊性
    2.2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发展现状
        2.2.1 发展现状
        2.2.2 发展存在问题
        2.2.3 问题成因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现行政策分析
    3.1 政策分析理论
        3.1.1 过程理论
        3.1.2 理性模式与渐进模式理论
    3.2 政策发展与现行情况
        3.2.1 海洋管理初期分散阶段——海底电缆管道未有专门管理
        3.2.2 海洋管理大发展阶段——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政策出台
        3.2.3 海洋综合协调管理阶段——海底电缆管道综合协调管理
        3.2.4 海洋新时代绿色发展阶段——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新要求
    3.3 现行政策问题分析
        3.3.1 许可政策出台较早且长时间未有大的修改
        3.3.2 路由管理缺乏统一规划
        3.3.3 事中事后监管未形成体系
        3.3.4 海底电缆管道保护政策执行难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国外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分析
    4.1 美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分析
        4.1.1 分散式行政体制
        4.1.2 管理机构
        4.1.3 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政策
    4.2 日本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分析
        4.2.1 集中式行政体制
        4.2.2 管理机构
        4.2.3 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政策
    4.3 韩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分析
        4.3.1 集中式行政体制
        4.3.2 管理机构
        4.3.3 海底电缆管道管理政策
    4.4 对我国的启示借鉴
        4.4.1 管理体制
        4.4.2 管理政策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的政策设计
    5.1 政策设计的原则
        5.1.1 公正性原则
        5.1.2 系统性原则
        5.1.3 科学性原则
        5.1.4 可操作性原则
    5.2 政策设计的基本思路
        5.2.1 总体思路
        5.2.2 政策的主客体及对象
        5.2.3 分项政策方案设计思路及主要步骤
    5.3 政策设计内容
        5.3.1 修订《铺设海底电缆管道管理规定》及其实施办法
        5.3.2 相关海洋规划加入海底电缆管道路由廊道规划
        5.3.3 建立海底电缆管道事中事后监管体系
        5.3.4 修订完善海底电缆管道保护法律法规
        5.3.5 构建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体系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政策的实施保障
    6.1 政策实施保障的内涵与要求
        6.1.1 政策实施保障的内涵
        6.1.2 政策实施保障的要求
    6.2 法治保障——保障政策规划法定性
    6.3 体制保障——保障政策制定系统性
    6.4 组织机制保障——保障政策过程连贯性
    6.5 其他保障措施——保障政策落地的外部条件
        6.5.1 公众参与
        6.5.2 辅助决策
        6.5.3 信息技术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6)面向广域电力光网络业务的信令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电网广域互联现状
        1.2.2 面向广域能源互联的通信技术现状
        1.2.3 光网络信令的技术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工作
第2章 电力广域互联的通信需求
    2.1 全球能源互联环境下电网互联
    2.2 电力广域互联业务的通信需求
        2.2.1 广域调度的信息传输需求
        2.2.2 广域保护的需求
        2.2.3 跨国电力交易的需求
    2.3 适应电网广域互联的通信媒介分析
        2.3.1 卫星通信技术
        2.3.2 高空平流层通信技术
        2.3.3 长距离电力光纤通信技术
    2.4 面向广域电力的光网络技术特征
        2.4.1 通信容量的适应性分析
        2.4.2 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分析
        2.4.3 信令机制的适应性分析
        2.4.4 面向广域电力业务的光网络控制技术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电力广域光网络系统架构与信令体系
    3.1 电力广域业务的光网络适应性分析
    3.2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系统架构设计
        3.2.1 系统总体架构
        3.2.2 控制平面技术
    3.3 电力广域复杂环境的光网络传输方案设计
        3.3.1 跨国海底光缆的适应环境分析
        3.3.2 光缆的选择
        3.3.3 通信设备供电电源方案设计
        3.3.4 基于遥泵的跨国电力光通信超长距离增强方案
        3.3.5 跨国电力海底光网络的初步系统设计
    3.4 面向电力广域业务的信令体系设计
        3.4.1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信令协议
        3.4.2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信令交互控制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电力广域光网络的信令机制优化方案
    4.1 电网广域互联环境下的光网络信令优化需求分析
        4.1.1 长距离光纤的传输损伤分析
        4.1.2 电力广域多业务的时延要求
        4.1.3 电力广域光网络信令的综合需求分析
    4.2 基于物理层感知的信令优化机制
        4.2.1 长距离光网络损伤信息获取方式的选择
        4.2.2 基于OSNR感知的光网络信令优化方案
    4.3 信令模块优化方案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信令优化仿真与应用方案设计
    5.1 基于OSNR感知的信令优化仿真
        5.1.1 广域长距离光网络OSNR感知模型
        5.1.2 基于OSNR感知的信令优化仿真验证
    5.2 面向跨国电力业务的信令优化应用方案设计
        5.2.1 适应跨国电力环境的光网络管理方案设计
        5.2.2 面向跨国电力业务的光网络信令作用
        5.2.3 包含OSNR信息的跨国电力调度通信协议体系设计
        5.2.4 包含OSNR信息的能源交易通信协议安全体系设计
        5.2.5 中日韩跨国海底光网络系统方案初步设计
    5.3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7)海底光缆环境影响因素综述(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海底光缆环境影响因素分类
2 海底光缆环境影响因素
    2.1 自然因素
        2.1.1 海底地质活动
        2.1.2 海底腐蚀
        2.1.3 水流激振
        2.1.4 海洋生物
    2.2 人为因素
        2.2.1 锚害
        2.2.2 渔业活动
        2.2.3 建设工程
        2.2.4 蓄意破坏
3 防范措施
4 结束语

(8)深海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控制的原理和控制软件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余量控制原理
    1.1 海底光缆余量
        1.1.1 区域余量
        1.1.2 底部余量
        1.1.3 释放余量
    1.2 余量控制的实现机制
        1.2.1 必要条件
        1.2.2 匀速状态下释放余量的改变
        1.2.3 变速状态下释放余量的改变
    1.3 转向点的控制
2 控制软件的操作流程
    2.1 前期工作
    2.2 敷设工作
3 结语

(9)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路由条件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自然环境概况
    2.1 区域地质概况
    2.2 水文气象环境
3 路由区海底工程地质条件
    3.1 路由区海底地形
    3.2 路由区海底地貌
    3.3 路由区沉积物类型及浅地层特征
4 路由条件评价
5 结束语

(10)对海底光缆传输网络总体设计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2 国内外海底光缆发展概况
    2.1 国外海底光缆发展概况
    2.2 我国海底光缆发展概况
3 海底光缆的结构特点和技术要求
4 海底光缆接头盒
    4.1 接头盒
    4.2 分支器
    4.3 柔性接头
5 海底光缆系统设计内容和方法
    5.1 海底光缆路由设计
    5.2 海底光缆类型和铺设方式
    5.3 海底光缆系统设计其他方面的考虑
6 结束语

四、海底光缆系统路由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海底光缆磁法探测技术研究与应用[J]. 周普志,李正元,沈泽中,殷征欣,吕修亚,贺惠忠,董超.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04)
  • [2]中美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条件及评价[J]. 周普志,贺惠忠,汤民强,董超. 海洋测绘, 2020(06)
  • [3]太平洋海底光缆中国段路由条件及评价[J]. 陈坤,贺惠忠,谭泽琼,陈巧弟,张志强,陈三江,王浩展. 海洋技术学报, 2019(05)
  • [4]适用于稀疏水域节点的物理路由优化和业务自适应路由算法仿真[D]. 张君岳. 北京邮电大学, 2019(09)
  • [5]我国海底电缆管道工程的政策研究[D]. 田状.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19(05)
  • [6]面向广域电力光网络业务的信令优化研究[D]. 林声锦.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19(01)
  • [7]海底光缆环境影响因素综述[J]. 陈宇俊,解江,张泽,王毅. 电子产品可靠性与环境试验, 2018(S1)
  • [8]深海海底光缆敷设施工余量控制的原理和控制软件的应用[J]. 江伟,邵振宇,栗之炜. 海洋开发与管理, 2018(08)
  • [9]亚洲快线海底光缆香港段路由条件及评价[J]. 王伟平,张志强,秦宇博,贺惠忠,刘强,魏巍,于刚. 海洋测绘, 2017(04)
  • [10]对海底光缆传输网络总体设计探讨[J]. 冯克正. 通讯世界, 2017(09)

标签:;  ;  ;  ;  ;  

海底光缆系统布线勘测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