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羊优良品种介绍

肉羊优良品种介绍

一、肉用羊优良品种介绍(论文文献综述)

曹莉[1](2021)在《肉用羊育肥饲养管理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肉用羊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其生产性能,科学地进行饲养管理是保证肉用羊养殖效益的关键因素。本文介绍了肉用羊育肥饲养管理技术,希望能够帮助肉羊养殖从业人员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刘娜娜[2](2020)在《绵羊单胎与多胎B超诊断的方法及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1)为了深入了解未孕母羊和妊娠母羊的生殖器官的构造,为后续试验理解超声图像奠定一定基础;(2)由于教材和文献对绵羊妊娠的操作方法和不同品种的操作要求、手法和细节没有细化描述,为了建立完善的常规绵羊妊娠诊断的方法而展开了不同规模化羊场进行妊娠诊断操作;(3)为了建立对怀孕单胎和多胎进行鉴别诊断方法,方便临床应用于分胎饲养分群管理,降低妊娠母羊产科疾病发病率和提高产后泌乳量、产羔成活率奠定一定基础。(4)对妊娠母羊分胎鉴别诊断技术进行效果验证,对超声诊断结果与实际产羔数量进行了比较,以便为临床应用该技术提供依据。方法与结果:2017-2019年前往石河子市牛羊肉屠宰场、喀尔万屠宰场和收集观察临床兽医学外科手术后母羊的生殖器官。在现场和兽医产科实验室观察和解剖了40余只不同品种和杂交母羊的子宫和卵巢,对妊娠子宫、子叶、胎膜胎水、脐带、体型外貌特征、性别进行了详细观察和描述。应用便携式B超仪进行了临床妊娠诊断实际操作,涉及羊场8个,养羊户4个,累计7453只母羊。应用Tringa型Liner或Sector变频探头的便携式B超仪和HS-101V型线阵便携式B超仪进行了直肠或腹部的超声检查,通过反复临床实践操作,建立了B型超声妊娠诊断操作步骤、方法和声像图谱。应用便携式B超对母羊进行早期妊娠诊断,并在不同时间对怀孕单胎和多胎进行了鉴别诊断,同时。总结了其诊断操作方法,建立了相应的超声声像图谱,为今后以肉用品种作为父本,多胎品种作为母本进行杂交模式饲养时进行分胎饲养提供了科学依据,对指导生产具有明显的生产应用价值。为了研究超声诊断鉴别单羔、多羔与实际产羔的符合率,在规模化羊场针对湖羊和小尾寒羊母羊,应用专用便携式B超仪器(BCF Ovi-Scan超声波扫描仪),对162只诊断为妊娠的母羊进行了超声鉴别诊断单胎、双胎和多胎,详细记录了检查结果并对其分群管理,妊娠期满后按照实际产羔情况与诊断结果对比,统计鉴别诊断怀胎母羊的胎儿数量与实际产羔数量的符合情况,分析了诊断的准确率和误差率,结果表明,一羔、两羔和三羔及三羔以上实际产羔符合率分别是100%、96.10%和63.15%;误差率分别为0%、3.90%和36.84%。为今后养羊生产中推广应用该仪器和技术提供了参考依据。结论:本研究细化了操作方法和步骤,建立了直肠和腹部B超绵羊妊娠诊断的方法,初步建立了妊娠声像图谱,超声鉴别胎儿数量的诊断技术和方法可以应用于规模化羊场的分群管理,可以提高规模化羊场的繁殖管理水平。

袁亚丽[3](2019)在《民国时期青海农村经济研究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文中研究指明学界对近代以来青海历史,多数仍侧重于政治制度、民族关系、文化变迁、民族贸易等历史问题的宏观研究,对于农村经济中的许多问题研究相对薄弱,缺乏微观的实证分析。青海所处区位的特殊性,自然地理生态的多样性,人文环境的复杂性,但是已有成果基本没有注意到历史时期青海经济发展的地理、人文、空间等特殊因素,忽视了近代制度变迁及国家经济政策对青海农村经济发展的直接影响。此外,研究成果多附带于其他区域或领域研究之中,对于民国青海经济研究来说显得较为零散、不成体系,也正是这些不足,为进一步研究留下了空间。青海农牧兼营的经济特点,使得农村经济、农业耕作技术、畜牧业经济、寺院经济、农村市场等许多问题与当时全国其他省份有相一致的地方,但也呈现出更多的复杂性和独特性。本论文以民国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从农业经济、畜牧业经济、寺院经济及农村市场等问题入手,对青海农村经济进行深入的实证分析和研究。近代以来青海在行政区划上变动较大。尤其是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南京国民政府西北开发和抗战大后方建设实施的背景下,为青海农村经济的发展带来了契机,农村经济得到了较快恢复和一定程度的发展,并进入缓慢的现代化转型时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20世纪三十年代初,南京民国政府西北开发和抗战大后方建设政策出台,随着青海行政建制的不断完善,广大牧业区开始了有效的县治建设,为农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和制度保障;第二,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20世纪三四十年代,人口进入近代以来最快增长时期,这是人口增长有别于同期其他省份的一个显着特征。而人口的快速增长又带动了耕地面积的迅速扩大,耕地面积的增长速度也超过同期全国其他省份。并且人口和耕地增长的速度呈正态分布,人地关系呈缓和之势,学术界流行的“近代以来人地关系紧张”的观点并不适合当时的青海地区;第三,农业经济得到较快恢复和发展。人口和耕地的迅速增加,为农业经济的恢复提供了基本的条件。20世纪四十年代新式农贷的出现,大型水利灌溉工程的兴修为农业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技术支持,也成为农业现代化的主要表现。农家经济和农民生活在畜牧经济的补充下也得到相应提高。与学术界观点“近代以来农业经济处于停滞状态、农民生活极端贫困”的观点不相一致,表现出其独特性和复杂性;第四,畜牧业经济也由传统的粗放式经营开始了向现代化的转型时期。在国民政府主导下开始了畜牧管理、繁殖、兽疫防疫等方面的一系列工作,逐步开启了畜牧事业现代化的步伐。特别是畜牧贷款的发放,对于逐渐衰落的青海畜牧业无疑起到了巨大的振兴作用;第五,藏传佛教寺院经济是青海农村经济中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社会经济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牧业区以寺院为中心建立起了农牧交易的中心点,并在此基础上逐渐发展成为固定市集和城镇,对广大牧业区经济的交换提供了良好平台。在当时整个社会经济欠发达的状况下,以寺院为中心形成的市集成为牧业区商品交易和民间贸易的主要场所,这也是青海不同于其他地区的又一个显着特征;第六,以畜牧产品为主的手工业和市场交易成为农村市场经济的主要特色。农牧经济的互补性特点,畜牧业对农业经济的超强依赖性和强劲的需求,成为手工业产品和市场发展的直接动力。20世纪四十年代,出现的官营商号,对传统的物物交换的交易方式有所冲击,使得货币化程度有所提高,市场的多元化成为向现代化转型的重要标志。

李文浩[4](2016)在《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筛选及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内容包含两部分:(1)本研究旨在筛选出祁连山高寒牧区最优杂交组合,充分利用优良父本,提高杂种羔羊的生长速度和6月龄及以前羔羊的产肉性能。选择特克塞尔、无角陶赛特和黑萨福克羊为父本与甘肃高山细毛羊开展杂交组合试验。结果表明:“特甘细”、“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初生重无差异(P>0.05);“陶甘细”和“黑萨甘细”公羔断奶重和断奶前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甘高细”提高了42.91%、35.45%和49.66%、43.64%(P<0.01)。“特甘细”公羔6月龄体重、断奶后平均日增重分别比“甘高细”提高了33.53%和43.96%(P<0.01)。“特甘细”公羔6月龄宰前活重和胴体重分别比“甘高细”提高了26.25%和41.18%(P<0.01)。各杂交组合公羔屠宰率无差异(P>0.05),“特甘细”和“陶甘细”母羔屠宰率分别为46.89%和47.30%,极显着高于对照组(P>0.01)。本研究得出结论:引进国外优良肉用品种与甘肃高山细毛羊进行杂交,杂交后代较“甘高细”的生长速度显着加快、产肉性能明显提高,且“特克塞尔×甘肃高山细毛羊”为该地区生产6月龄羔羊肉的最优杂交组合。(2)应用PCR-SSCP与测序相结合的方法,对391只藏绵羊(样本选自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第6外显子进行多态性检测。经PCR对目的片段的扩增,分别获得大小为280bp和289bp的片段。ANGPTL4基因第3内含子发现1个多态位点,为C.400+90处G/T的突变,发现3种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B,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6488、0.3130和0.0382。多态信息含量为0.2656,呈中度多态。ANGPTL4基因第6外显子也发现1个SNP,位于C.837处发生C/T的非同义突变,导致P.279苏氨酸/丝氨酸,检测到AA和AB两种基因型,各基因型频率为0.9618和0.0382,多态信息含量为0.0369,为低度多态。本研究对藏绵羊ANGPTL4基因的多态性检测发现的两处突变位点可能对藏绵羊的产肉性能和肉质性状产生影响,可作为藏绵羊品种改良以及种质资源保护的辅助分子标记。

陈甜[5](2015)在《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在世界绒毛用羊生产中占据重要地位。受绒毛用羊生活习性及世界地貌特征分布影响,绒毛用羊养殖区域相对集中。我国是主要的绵羊、山羊养殖国家,据FAO统计数据,2013年世界绵羊存栏量为11.73亿只,其中,中国绵羊存栏量居世界第一,为1.50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12.78%,同年世界山羊存栏量为10.06亿只,其中,中国山羊存栏量居世界第二为1.40亿只,占世界存栏量的13.92%。同时,我国还是羊毛羊绒主产国之一,2012年世界羊毛产量为206.67万吨,我国羊毛产量居世界第一,为40.04万吨,占世界羊毛产量的19.37%,同年世界羊绒产量为2.63万吨,我国是羊绒产量最高的国家,约为世界总产量的70%左右。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供求关系的不断变化和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受到非农产业及其他农业部门发展的挤压越来越大。尤其是在经济较发达的华东地区,绒毛用羊生产萎缩趋势明显。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呈现出向“老少边穷”地区转移、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进一步集中的变化趋势。这种生产布局的变动趋势使得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所需的资金越来越难以同其他相关资源整合在一起,整体上削弱了绒毛用羊生产的综合优势,不利于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发挥。近年来,受畜牧业无序养殖、超载放牧以及气候变化等的影响,我国北方地区草原及山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草原沙化、退化、盐碱化及山区植被破坏等问题比较严重。较严重的资源环境问题使这些地区绒毛用羊养殖面临饲草料不足的制约,同时,为有效治理草原及山区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各省区均出台并实施了严格的草原禁牧政策或封山禁牧政策,并且还推广实施细毛羊、绒山羊等畜牧品种的舍饲和半舍饲养殖,这无疑又增加了绒毛用羊的养殖成本。因此,在养殖成本不断攀升的趋势下,广大农牧区如何调整养殖规模、形成环境友好同时经济效益良好的生产布局成为当务之急。因此,对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和区域布局的研究对促进我国乃至世界绒毛用羊生产的发展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基于比较优势理论、区位布局理论、空间经济学理论和区域规划理论,采用理论与实证、定性与定量、比较与规划分析的方法,深入探究绒毛用羊(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生产的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在此基础上对绒毛用羊生产合理布局提出优化方向,有助于提高我国绒毛用羊生产能力,促进绒毛用羊产业发展。本研究的内容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分析我国绒毛用羊生产的基本状况及不同地区成本收益情况;分析我国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和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区域布局的历史变迁;探究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优化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本研究的基本结论包括:(1)由于地区之间在资源禀赋、经济发展水平和技术条件等方面存在明显不同,我国各省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存在较大差异,且各省区各品种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具有动态变化性。总体来讲,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具有比较优势的省区集中在西北、华北、东北地区,自80年代中期以来,华东地区的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减弱,东北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较优势提高。(2)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绒毛用羊各品种生产的区域布局发生了较大变化,绒毛用羊生产布局逐渐从自然性布局向经济性布局转变。具体来讲,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呈现出由南方地区向北方地区集中、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地区集中的的变化趋势。华北、东北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重提升较快,华东地区、西南地区和黄淮海地区绒毛用羊生产的比重降低。我国细毛羊、半细毛羊、绒山羊生产集中程度是不同的,其中,绒山羊生产的集中程度最高,其次是细毛羊,半细毛羊生产的集中程度最低。从历年生产集中度的变化来看,各品种生产集中度的变化不大,总体上,细毛羊的生产集中度有所提高,半细毛羊、绒山羊的生产集中度有所降低。(3)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变迁基本符合比较优势原理。即绒毛用羊生产的布局趋向于朝着有自然资源优势、优良种质资源优势、生产成本效益优势、规模优势及综合优势的地区转移。(4)影响我国绒毛用羊空间布局变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绒毛和羊肉的比价、绒毛生产综合比较优势、非农产业发展水平、城镇化水平、非农就业机会、政府政策扶持力度、运输条件、自然灾害、草原面积等都是影响中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变迁的因素。(5)在优化绒毛用羊生产布局时应坚持的原则有:因地制宜资源可持续原则、比较优势原则、产业安全的原则、市场导向原则、市场调节作用与宏观管理相结合原则、促进产业发展和加工链条拉长原则、生产布局调整与转变生产经营方式、提高生产效率相结合原则、结构优化原则。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优化方向,细毛羊:新疆北部、内蒙古中东部、祁连山区、河北西北部、吉林、黑龙江西部和南部;半细毛羊:内蒙古中部、黑龙江东北、新疆北部、吉林东南部、辽宁东部、陕西南部、甘肃南部、河北;绒山羊:西藏西部、内蒙古、陕北、冀北、辽东半岛、黑龙江中北部、新疆西北部、甘肃河西走廊、青海柴达木。

叶云[6](2015)在《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城镇化水平以及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人们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其中对肉类消费需求正在逐渐增加。表现在羊肉消费上,比较显着的是城乡居民羊肉消费需求日益增长,户内消费与户外消费并存,且呈现出显着的消费多样性。与羊肉需求旺盛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我国羊肉供给却存在一系列问题,比如羊肉产品以低档为主,优质产品缺少,产品安全越来越被重视;肉羊供给增长缓慢,资源与成本约束日趋明显;肉羊良种缺乏,限制肉羊产业发展等等,因此,如何依据国内市场需求,调整肉羊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行为,有针对性地优化肉羊产业链,已经成为各级政府部门亟待解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基于市场导向来研究肉羊产业链的优化,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既有助于丰富农业产业链的相关理论,也有助于为相关企业、农牧户改善经营管理、为政府制定和优化肉羊产业发展政策提供决策依据。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旨在以消费者需求导向和生产者需求导向为切入点,在厘清肉羊产业链相关利益主体生产行为的基础上,分析构建我国肉羊产业链优化机制。本文在借鉴消费价值理论、新产业组织理论、市场导向理论、农户行为理论、交易费用理论、外部性理论和公共物品理论的基础上,基于消费者和生产者调研数据以及相关宏观统计数据,综合运用描述统计分析、计量经济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在对羊肉消费和细分市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对基于直接和派生需求的餐饮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的生产经营行为优化以及政府在肉羊产业链优化当中的行为选择进行了全面深入系统的研究,进而形成了我国肉羊产业链优化机制。本研究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市场导向包含消费者和生产者需求两个方面,是消费者需求与生产者需求融合下的行为:(2)分层的羊肉消费市场形成有差别的需求及影响因素,不同细分市场上羊肉消费者利益诉求有着显着差异;(3)肉羊产业链优化是餐饮企业、屠宰加工企业、养殖场户和育种企业等相关利益主体行为动态优化过程;(4)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主体行为主要表现在产品、技术与纵向协作模式创新;(5)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会促使养殖场户走向规模化、标准化经营;(6)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会促使龙头企业通过多种形式走向更紧密的合作或一体化经营;(7)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中政府行为应当主要侧重于维护市场和产业发展秩序,提供更好的公共物品及服务。本研究的特色与可能的创新有:(1)从市场导向入手,分析不同需求导向下肉羊产业链主体行为,为肉羊产业链优化提供了全新的视角;(2)利用消费价值理论研究羊肉消费行为,利用实证调研数据对户外羊肉消费者和户内羊肉消费者进行了市场细分;(3)将羊肉餐饮企业、育种企业、政府纳入到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当中,使得肉羊产业链优化分析更为完整。

朱冠楠[7](2015)在《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畜牧业是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众所周知,在中国,除了牧区之外的广大农业生产地区,畜禽业一直是畜牧业的主要组成部分。江苏省历史上向来是畜禽业高度发达的地方,近代江苏畜禽生产在全国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又因其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带,作为近代最先受到海外畜牧业影响和冲击的地区,江苏畜禽业发展也因此处于中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最前沿。民国时期(1912—1949年),虽仅有短暂的38年时间,但这一历史时期不仅是我国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发展的重要转折期,也是传统畜牧科技与近现代畜牧科技相互交汇、融合发展的重要时期。江苏省作为国民政府的政治核心区,其畜禽业在这一历史时期经历了由传统向现代方向的重要转折和发展。根据江苏畜禽业的发展情况,本研究将民国时期划分为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12—1927年,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第二阶段是1927—1937年,国民党建立并巩固其南京政权阶段,第三阶段是1937—1945年,抗日战争爆发,江苏沦陷阶段;第四阶段是1945—1949年,抗战结束,国民党政权崩溃阶段。在第一阶段1912—1927年的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军阀割据混乱,农村经济受到严重破坏,致使江苏畜牧业发展比较缓慢。在第二阶段1927—1937年社会政治相对平稳,各项建设事业均得到较快发展,史称"民国十年黄金期",在此期间,畜禽业发展才开始真正受到政府的重视。国民政府主导下的较为完善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初步建立起来,大量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引进江苏,用以改良地方畜禽品种,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也逐渐建立起来,江苏畜禽业在这十年期间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第三阶段1937—1945年期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江苏省因日本侵略沦陷,损失惨重,畜禽业发展被迫中断。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1946年国民政府还都南京,在第四阶段1945—1949年期间,江苏畜禽业逐渐恢复发展,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因国民党政权日渐崩溃,导致这一时期江苏畜禽业的发展规划大多流于形式,没有完全付诸实践。资产阶级政权性质的南京国民政府采取的畜牧业发展政策,大都是围绕着促进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方向发展来制定的。这一时期的江苏畜禽饲料生产与加工利用、中兽医技术等方面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经验,变化较小。而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畜禽品种的改良和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不仅是近代江苏整个畜牧业发展中最突出的三个方面,也是江苏畜禽业由传统向现代发展的集中体现。通过对这一时期初步建立的现代畜牧兽医机构、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及改良地方畜禽品种和建立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等江苏畜禽业发展集中体现的深入考察,我们发现:民国时期,国民政府建立的具有现代特征的畜牧兽医组织机构在引进、推广、研究及传播西方畜牧兽医技术,保障中国畜禽业发展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对江苏畜禽业发展起到了重要的组织保障作用;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以及运用现代实验科学育种技术改良地方畜禽品种,是不同于以往历代传统育种技术的人工有意识的培育选种,可以说是近代中国畜禽业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现代组织形式的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建立后,采用了先进的现代畜禽生产技术,不仅大大提高了畜禽养殖业的生产率与商品率,还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农民的利益,尽管它们为数不多且发展缺乏连续性,但却代表了长江中下游畜禽业的近现代发展方向,具有很大的历史进步性。挖掘我国近代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规律,总结其经验教训,对当前我国畜禽业良性发展及畜牧业的现代转型都有着重要的参考借鉴作用和现实意义。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值得我们借鉴的有益经验主要是: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关于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民间资本对现代畜禽业的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和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政府与专家主导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最后归纳反思,以史为鉴,以史观今,对当前我国畜禽业的良性发展提出一些思考。

樊宏霞[8](2012)在《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内蒙古是中国肉羊生产大省区。肉羊产业在内蒙古畜牧业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内蒙古的民族特色产业和优势产业之一。研究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本文依据现有的经济学和管理学知识,在对比较优势理论、竞争优势理论等相关理论进行梳理的基础上,以波特钻石模型为分析工具,构建了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和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又建立了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然后运用主成分分析、系统聚类分析、市场占有率分析、DEA/GRA模型分别对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和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状况进行了评价研究,并运用组合评价将上述四种评价结果进行科学、有机地结合,得出最终评价结果。此外,本文根据对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分析和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及羊肉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状况的研究,结合波特钻石模型,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发展优势和制约因素进行分析,也对内蒙古部分盟市发展肉羊产业及羊肉加工企业的成功经验和制约因素进行阐述。本文的主要研究结论是:第一,在中国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中,内蒙古的生产要素竞争力、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和综合竞争力具有明显的优势,而需求条件竞争力、肉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的竞争力居中。第二,在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中,锡林郭勒盟、赤峰和呼伦贝尔在生产要素方面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包头、鄂尔多斯和呼和浩特在需求条件方面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赤峰、呼伦贝尔和锡林郭勒在相关支持产业方面具有相对的竞争优势;通辽、赤峰和呼伦贝尔在肉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赤峰、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在综合竞争力方面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第三,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综合竞争力排名前五位依次是包头、赤峰、呼伦贝尔、乌兰察布和锡林郭勒。第四,当前中国和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高低主要受自然资源优势和一般性生产要素的制约;其中牧草地面积、农作物播种面积和农牧业从业人数是生产要素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人口规模和收入是需求条件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羊的年末存栏量是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的主要决定因素,羊肉在肉类中的比重和牛肉产量是肉羊产业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的主要影响因素。本论文可能的贡献主要有:第一,在研究视角方面做了新探索。从研究内容上说,近几年的研究大都基于羊肉或活羊的视角,分析羊肉或活羊的国际竞争力;从研究对象上来说,大都基于中国的视角,分析肉羊产业国际竞争力或羊肉的国际竞争力;而基于产业视角,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的理论少之甚少。本文基于肉羊产业整体竞争力层面,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是研究视角的拓展与更新。第二,在构建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方面做了大胆的探索。本文以波特钻石模型为理论工具,基于产业视角,设计了由四个一级指标和二十四个二级指标组成的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由四个一级指标和二十一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指标体系、由三个一级指标和十四个二级指标组成的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指标体系,从而尽量达到全面、准确地反映竞争力状况的目标,消除指标在表征竞争力时的重叠性,增加指标的可获得性,减少工作量。第三,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中国省域肉羊产业竞争力、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进行比较研究和排名,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省域、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理论研究;本文借鉴农业竞争力和畜牧业竞争力的一些研究方法,选用五种不同的方法对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研究;同时,.基于中国各省市和内蒙古各盟市近五年的统计资料进行实证研究和排名,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各省市及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最新的相对地位,对各省市及内蒙古各盟市大力发展现代肉羊产业,提高省域和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竞争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第四,对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进行定量研究,界定内蒙古肉羊产业在中国省域中的地位及内蒙古各盟市肉羊产业在内蒙古的地位,分析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的优势条件与制约因素,提出提高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的根本途径和政策建议,可以为内蒙古各级政府制定肉羊产业政策及发展规划提供理论依据。

张俊[9](2011)在《湖北省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探索及总产值预测》文中指出为充分认识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促进其更快更好发展。在展开理论研究的同时,运用层次聚类法对省内畜产品结构和畜种结构进行了分析,运用灰色系统对湖北省2009—2012年畜牧业总产值进行了预测。结果显示,湖北省畜牧业以发展生猪、家禽、肉牛和肉羊养殖为主,以畜养马、驴、骡等多元畜禽种类为目标,同时还产出少量羊毛、蚕茧和蜂蜜等产品,具有较大发展潜力,且畜牧业总产值呈逐年稳定增长趋势;建议应不断优化省内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实行生产、加工、流通一体经营等,以加快畜牧业发展速度。

赵世锋[10](2010)在《甘肃高山细毛羊不同杂交组合肉用性能及内脏器官比较研究》文中认为为探讨高原放牧条件下不同杂交组合子代的肉用品质,以引进的白萨福克、特克塞尔、邦德、澳洲美利奴父本品种与甘肃高山细毛母羊的杂交一代羔羊为研究对象,依照不同父本,分别设定为试验Ⅰ组、Ⅱ组、Ⅲ组、Ⅳ组,同时以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组作为对照组,系统分析了羔羊3个阶段(断奶、6月龄、1周岁)的胴体品质、肉质及内脏器官,利用生物统计分析方法对品种之间的差异性进行了详细的分析比较,试验结果如下:1、试验组与对照组屠宰成绩比较断奶阶段4个试验组的宰前活重、热胴体重都极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尤以Ⅱ组与对照组差异最大,Ⅱ、Ⅲ、Ⅳ组屠宰率极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Ⅰ组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6月龄阶段,宰前活重Ⅱ组极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Ⅰ、Ⅳ组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Ⅲ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热胴体重Ⅰ、Ⅱ、Ⅳ组极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Ⅲ组显着大于对照组(P<0.05),屠宰率Ⅰ、Ⅱ、Ⅲ组极显着大于对照组(P<0.01),Ⅳ组与对照组差异不显着(P>0.05)。总之,与甘肃高山细毛羊纯繁羔羊相比,以4个引入品种杂交甘肃高山细毛羊,可明显提高子代羔羊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和屠宰率。2、试验组间屠宰性能及胴体品质比较断奶阶段Ⅱ组的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净肉重均极显着大于其它3组(P<0.01)。Ⅲ、Ⅳ组的胴体净肉率差异显着(P<0.05)。Ⅱ组与Ⅲ组的骨肉比差异极显着(P<0.01),与Ⅳ组差异显着(P<0.05)。Ⅱ组的GR值极显着大于Ⅲ组(P<0.01),显着大于Ⅰ组(P<0.05)。Ⅱ、Ⅳ两组的眼肌面积差异极显着(P<0.01)。6月龄阶段Ⅱ组宰前活重、热胴体重、屠宰率均极显着大于其它4组(P<0.01),Ⅱ组的净肉重和骨重均极显着大于Ⅰ、Ⅲ、Ⅳ组(P<0.01)。胴体净肉率Ⅱ组与Ⅲ组差异极显着(P<0.01),与Ⅰ、Ⅳ组差异显着(P<0.05)。GR值除Ⅳ组与Ⅲ组差异显着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眼肌面积除Ⅱ组显着大于Ⅰ、Ⅲ组外(P<0.05),其余各组之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1周岁阶段Ⅲ组宰前活重与Ⅰ、Ⅳ两组差异显着(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着(P>0.05)。Ⅲ组热胴体重与Ⅰ组差异极显着(P<0.01),与Ⅳ组差异显着(P<0.05),与Ⅱ组差异不显着(P>0.05)。Ⅲ组屠宰率与其它3组差异均显着(P<0.05)。Ⅲ组净肉重与Ⅰ、Ⅳ两组差异均极显着(P<0.01),与Ⅱ组差异显着(P<0.05)。胴体净肉率除Ⅲ组显着小于Ⅳ组外(P<0.05),其它各组间差异均不显着.(P>0.05)。Ⅱ、Ⅲ两组GR值与Ⅰ组差异均极显着(P<0.01),与Ⅳ组差异均显着(P<0.05)。3、试验组各年龄阶段羔羊肉分级断奶、6月龄阶段Ⅱ组羔羊均具备良好肌肉量,胴体品质优秀,羔羊肉属于PME级,其它3组羔羊肉属于PL级。1周岁阶段Ⅱ、Ⅳ两组羔羊肉属于PME级,Ⅲ组羔羊肉质良好,属于PL级,Ⅰ组羔羊脂肪含量高,只有去除多余脂肪才能达到出口要求,羔羊肉属于TM级。4、试验组间肉质比较断奶阶段Ⅰ组酸度正常,嫩度较差,Ⅱ、Ⅲ两组嫩度较好,熟肉率较高,Ⅲ组保水性能较好,Ⅳ组嫩度、保水性能良好。6月龄阶段Ⅰ组嫩度较差,保水性能较好,Ⅲ组肉色、酸度较为理想,Ⅱ、Ⅳ两组的肉质鲜嫩,相比Ⅱ组肉质更优。1周岁阶段试验各组肉质整体较好,组间差异不明显,其中Ⅳ组肉质嫩度最好,Ⅱ组肉的保水性能最好,Ⅰ、Ⅲ两组肉质良好。5、试验组间消化机能比较断奶阶段Ⅰ组羔羊的消化机能与其余3组相比有较强的潜力优势,6月龄阶段Ⅲ组羔羊消化机能与其余3组相比有较强的潜力优势,1周岁阶段羔羊的消化机能差异不很明显,在相同的放牧饲养条件下,Ⅰ组羔羊采食量小,瘤胃发达,消化能力较强,而Ⅳ组羔羊消化机能略差。

二、肉用羊优良品种介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肉用羊优良品种介绍(论文提纲范文)

(1)肉用羊育肥饲养管理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1 肉用羊的选择
2 育肥方式
    2.1 育肥前准备
    2.2 羔羊育肥
    2.3 成年羊育肥
3 肉用羊疾病防控
4 小结

(2)绵羊单胎与多胎B超诊断的方法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羊的妊娠诊断研究进展
    1 绵羊应用B型超声进行怀孕诊断
        1.1 母羊早期妊娠诊断
        1.2 母羊怀胎数诊断-B超在判断怀胎数方面的应用
    2 绵羊应用彩超进行怀孕诊断
第二章 试验研究
    试验一 屠宰场羊生殖器官外观形态和大体解剖形态观察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来源
        1.2 方法
        1.2.1 准备药品和器械
        1.2.2 采集新鲜标本的步骤
        2 结果与分析
        2.1 采集标本的基本情况
        2.2 解剖与超声子宫切面的形态关系
        3 讨论
        3.1 品种、体重、体型和饲养环境和营养等的不同绵羊生殖器官构造的差异
        3.2 绵羊生殖器官子宫和卵巢的特点
        3.3 绵羊循环系统的建立与血管分布观察
    试验二 应用便携式B超对绵羊妊娠诊断方法的建立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动物来源
        1.2 药品和器械准备
        1.2.1 药品和耗材
        1.2.2 主要仪器
        1.2.3 检查方法
        2.结果与分析
        2.1 总体检查羊只的情况
        2.2 检查保定方法分析
        2.3 操作手法的分析
        3.讨论
        3.1 保定方法的选择
        3.2 操作手法的掌握
        3.3 B超进行妊娠诊断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3.4 检查羊只的工作效率方面
    试验三 应用便携式B超对母羊诊断单胎和多胎的操作方法和声像图解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方法
        1.2.1 B超操作和现场实际诊断学习方法
        1.2.2 便携式B超仪
        1.2.3 绵羊单胎与多胎鉴别诊断的操作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部分绵羊实际产羔的具体图片如下
        2.2 绵羊单胎与多胎鉴别典型声像图
        3 讨论
    试验四 超声诊断鉴别单羔、多羔与实际产羔符合率的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点
        1.2 使用的超声仪器和检查方法
        1.3 检查怀孕与多羔诊断流程技术路线
        2.结果与分析
        2.1 检查羊保定的基本情况
        2.2 超声检查结果与实际产羔的符合率结果
        2.3 典型声像图
        3.讨论
        3.1 检查前的准备、保定操作方法、仪器要求和操作效率
        3.2 在声像图的观察和识别方面
        3.3 早期妊娠诊断时间、群体孕检管理方面
        3.4 羊做B超检查的实际价值
        3.5 多胎鉴别准确性分析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便携式B超仪扫查绵羊进行妊娠诊断鉴别单胎、多胎的操作程序和典型声像图谱
    1 目的
    2 准备器材和药品
    3 仪器
        3.1 50s型 Tringa Vet便携式B超仪
        3.2 HS-101V便携式B超仪
        3.3 Ovi-Scan超声波扫描仪
    4 操作步骤
        4.1 保定方法
        4.2 直肠探查操作步骤
        4.3 腹部探查操作步骤
        4.4 存储图像
    5 绵羊妊娠典型声像图谱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评阅表

(3)民国时期青海农村经济研究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范围及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方法及手段
    四、资料的运用
第一章 青海的自然与人文环境
    一、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
    二、复杂的人文环境
    三、政区与基层社会组织的演变
    四、道路交通的新变化
第二章 耕地及农业技术
    一、农业经济的地理基础
    二、耕地的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
    三、农业技术的传承和发展
    四、农作物种植及单位产量的变化
    五、农田水利建设新成就
第三章 农村经济与农民生活
    一、地权分配与租佃关系
    二、赋税的种类及特点
    三、人口的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
    四、河湟地区人地关系问题
    五、农家经济与农民生活
    六、农村借贷关系的新变化
第四章 畜牧业经济与牧民生活
    一、畜牧地的优势条件
    二、驻牧地及牧民分布
    三、牲畜种类及数量
    四、草场占有权及租佃关系
    五、牧业经营方式及改良技术
    六、畜产品加工及交易
    七、牧民收支与生活
第五章 藏传佛教寺院经济
    一、藏传佛教寺院概况
    二、寺院经济及基本类型
    三、寺院经济的经营方式
    四、寺院的收入与支出
    五、寺院经济的特点
第六章 农村市场
    一、寺院与市集的形成
    二、民间贸易与市场
    二、皮毛贸易与市场
    三、庙会、花儿会与市场
    五、市场盛衰及其原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4)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筛选及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第一部分 祁连山高寒牧区六月龄杂交羔羊生长及肉用性能分析
    1.文献综述
        1.1 羔羊肉产业现状
        1.2 肉羊产业中的杂交优势
        1.3 羊肉的营养价值和影响肉品质的因素
        1.4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2.材料及方法
        2.1 试验地概况
        2.2 试验羔羊分组
        2.3 羊只饲养管理
        2.4 数据统计与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3.1 羔羊6月龄前各阶段体重
        3.2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6月龄前平均日增重
        3.3 不同杂交组合羔羊6月龄产肉性能
    4 讨论
        4.1 杂交对羔羊生长发育的影响
        4.2 杂交对羔羊产肉性能的影响
        4.3 祁连山高寒牧区羔羊最佳杂交组合的筛选
    5 小结
第二部分 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研究
    1. ANGPTL4基因概述
        1.1 ANGPTL4基因研进展
        1.2 ANGPTL4基因的表达及功能
        1.3 家畜ANGPTL4基因的研究进展
        1.4 遗传育种简史及常用的分子遗传标记技术
        1.5 实验背景简介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试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3.1 藏绵羊ANGPTL4基因的PCR扩增
        3.2 藏绵羊ANGPTL4基因扩增片段的PCR-SSCP检测结果
        3.3 ANGPTL4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
        3.4 藏绵羊ANGPTL4基因群体遗传信息
        3.5 藏绵羊ANGPTL4基因遗传平衡和中性检验
    4 讨论
        4.1 藏绵羊ANGPTL4基因调节脂代谢的机理
        4.2 研究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的实践意义
    5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1 试验试剂及设备
    1 试验用主要试剂
    2 仪器设备
附录2 山羊全血基因组DNA提取及引物稀释
    1 基因组DNA提取方法
    2 引物的稀释
附录3 PCR-SSCP分析操作步骤
致谢
作者简介
导师简介

(5)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研究的创新与不足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测算方法
    2.1 理论基础
    2.2 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测算方法
第三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基本情况及成本收益状况
    3.1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概况
    3.2 绒毛用羊各品种生产的成本收益情况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的实证分析
    4.1 方法选择与数据说明
    4.2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地区比较优势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
    5.1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历史变迁
    5.2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集中度测算
    5.3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历史变迁的评价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我国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影响因素分析
    6.1 影响绒毛用羊生产布局的各种因素的现状分析
    6.2 绒毛用羊生产布局影响因素的空间计量模型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绒毛用羊生产布局优化分析
    7.1 生产布局优化的原则
    7.2 生产布局优化的方案
第八章 主要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附录 2014年绒毛用羊产业技术专家专项访谈
致谢
作者简介

(6)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述
    1.3 研究目标与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5 本文可能的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分析与逻辑框架
    2.1 相关概念界定
    2.2 理论分析
    2.3 逻辑框架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羊肉市场及消费特征
    3.1 羊肉市场分析
    3.2 宏观视角下城乡居民羊肉需求变化分析
    3.3 微观视角下消费者羊肉消费特征分析
    3.4 消费价值视角下羊肉市场细分——基于城镇居民羊肉消费调研数据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户外需求的羊肉餐饮企业行为优化分析
    4.1 我国羊肉餐饮业发展现状分析
    4.2 羊肉餐饮企业实施市场导向行为驱动力分析
    4.3 户外需求导向下羊肉餐饮企业行为分析——以“小尾羊”为例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户内需求的肉羊屠宰加工企业行为优化分析
    5.1 我国肉羊屠宰加工业发展现状分析
    5.2 肉羊屠宰加工企业实施市场导向行为驱动力分析
    5.3 户内需求导向下肉羊屠宰加工企业行为分析—以“蒙都”为例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基于肉羊需求的养殖场户生产经营行为优化分析
    6.1 肉羊需求变化特征
    6.2 我国肉羊养殖场户生产经营现状分析
    6.3 肉羊需求导向下养殖场户养殖模式与经营方式分析
    6.4 肉羊需求导向下养殖场户生产要素投入行为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基于品种需求的肉羊育种企业行为优化分析
    7.1 肉羊品种需求变化
    7.2 我国肉羊育种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7.3 肉羊育种企业实施市场导向行为驱动力分析
    7.4 品种需求导向下肉羊育种企业行为分析
    7.5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产业链优化过程中政府行为分析
    8.1 市场导向下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存在的主要矛盾
    8.2 肉羊产业链优化过程中政府行为分析
    8.3 本章小结
第九章 我国肉羊产业链优化机制分析
    9.1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目标与原则
    9.2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与要素分析
    9.3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关键环节纵向协作行为分析
    9.4 肉羊产业链优化的主要路径分析
    9.5 本章小结
第十章 主要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10.1 主要研究结论
    10.2 主要政策建议
    10.3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Ⅰ 消费者调查问卷
附录Ⅱ 养殖场户肉羊养殖行为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介

(7)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依据和意义
    二、相关研究概况及以往研究局限
    三、研究方法与相关概念的解释
    四、研究内容与框架体系
    五、创新及可能存在的不足
第一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背景
    第一节 晚清江苏畜禽业发展概况
        一、养猪业
        二、养牛业
        三、养羊业
        四、养马、驴、骡业
        五、养兔业
        六、养禽业
    第二节 晚清中国畜禽业发展的困境
        一、中国畜禽业日趋衰落
        二、中国畜禽产品贸易的困境
    第三节 晚清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引进
        一、翻译介绍国外先进畜牧科技的文章和着作
        二、重视畜牧兽医教育,培养畜牧兽医专业人才
        三、引进国外优良畜禽品种并建立畜牧试验场
第二章 现代畜牧兽医机构的初步建立
    第一节 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一、国家畜牧兽医行政管理机构
        二、江苏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
        三、各级畜牧兽医行政管理及服务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第二节 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一、我国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二、位于江苏的畜牧兽医教育机构
        三、各级畜牧兽医教育机构在江苏的主要工作
        四、畜牧兽医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及留学生教育
    第三节 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一、设立于南京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二、设立于上海的畜牧兽医社会团体
第三章 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及地方品种的改良
    第一节 猪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猪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猪种改良
    第二节 牛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牛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牛种改良
    第三节 羊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羊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羊种改良
    第四节 马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马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马种改良
    第五节 兔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兔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兔种改良
    第六节 鸡品种的引进与改良
        一、鸡种改良的目标
        二、江苏的鸡种改良
第四章 现代畜禽企业与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第一节 现代畜禽企业的建立
        一、现代奶牛企业的建立及发展
        二、现代养鸡场及蛋品公司的建立
        三、现代企业组织形式畜禽企业的建立
    第二节 畜产合作社的建立
        一、建立畜产合作社的背景
        二、江苏畜产合作组织的概况
    第三节 现代畜禽企业及畜产合作社的特点
        一、由政府和畜牧兽医专家学者主导和发起
        二、发展缺乏连续性
第五章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历史启示
    第一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的有益启示
        一、多重力量及外力因素的推动和介入
        二、注重对国外优良畜禽品种的引进和畜产合作经验的学习
        三、采取多种措施鼓励发展畜禽业
    第二节 民国江苏畜禽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一、民间资本对畜禽业投入较少,畜禽业在农家经济中所占比重较低
        二、政府及畜牧界专家缺乏深入到农村的实地调研
        三、政府缺乏对国外市场及外国资本经济入侵的控制及防范意识
        四、政府与专家主导下的现代畜禽业发展导致农民主体性地位的缺失
        五、政府及民众缺乏对本国优良地方畜禽品种的自主保护意识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江苏省民国时期建制沿革
    附录2 江北各县二十四年度推进畜禽养殖业情形简明表
    附录3 无锡牛乳营业登记一览表
    附录4 《牛乳营业取缔规则》
    附录5 《南京市牛乳保证责任合作社章程》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情况
    一、发表学术论文
    二、主持科研项目

(8)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插图和附表清单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范围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
        1.4.1 研究方法
        1.4.2 数据来源
    1.5 研究框架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框架
        1.5.2 技术路线图
    1.6 可能的创新点
    1.7 本章小结
2 研究的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关于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的理论基础
        2.1.1 竞争与竞争力理论
        2.1.2 优势理论
        2.1.3 竞争优势理论
    2.2 关于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2.1 国外关于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2.2 国内关于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2.3 关于内蒙古肉羊产业经济的研究综述
    2.3 关于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研究方法
    2.4 相关概念的界定
        2.4.1 肉羊
        2.4.2 肉羊产业
        2.4.3 肉羊产业竞争力
    2.5 本章小结
3 内蒙古肉羊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3.1 内蒙古养羊业的发展历程
    3.2 内蒙古发展肉羊产业的必要性
        3.2.1 养羊业在内蒙古畜牧业发展中的地位
        3.2.2 内蒙古肉羊产业在中国肉羊产业发展中的角色
    3.3 内蒙古肉羊产业的发展现状
    3.4 本章小结
4 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分析
    4.1 内蒙古发展肉羊产业的优势分析
        4.1.1 生产要素方面的优势
        4.1.2 需求条件方面的优势
        4.1.3 相关支持产业方面的优势
        4.1.4 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4.1.5 机遇与政府方面的优势
    4.2 内蒙古发展肉羊产业的制约因素分析
        4.2.1 生产要素方面的制约因素
        4.2.2 需求条件方面的制约因素
        4.2.3 相关支持产业方面的制约因素
        4.2.4 产业战略、结构与竞争对手
        4.2.5 机遇与政府方面的制约因素
5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与评价方法
    5.1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设计原则
    5.2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
        5.2.1 生产要素竞争力(X_(ij))
        5.2.2 需求条件竞争力(Y_(ij))
        5.2.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P_(ij))
        5.2.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Q_(ij))
    5.3 肉羊产业竞争力评价方法
        5.3.1 主成分分析
        5.3.2 聚类分析
        5.3.3 市场占有率分析
        5.3.4 DEA/GRA模型
        5.3.5 组合评价
    5.4 本章小结
6 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6.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6.1.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6.1.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6.1.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6.1.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6.1.5 综合竞争力评价
    6.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法的实证研究
        6.2.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6.2.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6.2.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6.2.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6.2.5 综合竞争力评价
    6.3 基于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实证研究
    6.4 基于DEA/GRA模型的实证研究
    6.5 基于组合评价法的实证研究
    6.6 本章小结
7 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比较研究
    7.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7.1.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7.1.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7.1.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7.1.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7.1.5 综合竞争力评价
    7.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7.2.1 生产要素竞争力评价
        7.2.2 需求条件竞争力评价
        7.2.3 相关支持产业竞争力评价
        7.2.4 产业的战略、结构和竞争对手竞争力评价
        7.2.5 综合竞争力评价
    7.3 基于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实证研究
    7.4 基于DEA/GRA模型的实证研究
    7.5 基于组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7.6 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发展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7.6.1 成功经验
        7.6.2 制约因素
    7.7 本章小结
8 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竞争力研究
    8.1 研究意义
    8.2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竞争力研究综述
        8.2.1 构成要素
        8.2.2 评价方法
    8.3 评价体系
        8.3.1 屠宰加工竞争力(Y)
        8.3.2 销售竞争力(P)
        8.3.3 社会效益竞争力(Q)
    8.4 数据来源
    8.5. 评价分析
        8.5.1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实证研究
        8.5.2 基于系统聚类分析的实证研究
        8.5.3 基于市场占有率分析的实证研究
        8.5.4 基于DEA/GRA模型的实证研究
        8.5.5 基于组合评价的实证研究
    8.6 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的成功经验与不足
        8.6.1 成功经验
        8.6.2 制约因素
    8.7 本章小结
9 结论
    9.1 主要研究结论
        9.1.1 内蒙古在中国省域中肉羊产业竞争力的状况
        9.1.2 内蒙古区域内肉羊产业竞争力状况
        9.1.3 内蒙古区域内羊肉加工企业的竞争力状况
    9.2 提高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的对策建议
        9.2.1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9.2.2 加大专业型要素的投入
        9.2.3 普及规模化养殖方式
        9.2.4 壮大龙头企业的规模
    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作者简介

(9)湖北省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探索及总产值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现状
    1.1 相关概念介绍
    1.2 湖北省畜牧业生产现状
    1.3 湖北省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现状
        1.3.2 湖北省畜种结构现状
        1.3.3 湖北省畜群结构现状
2 湖北省畜牧业产业结构探索
    2.1 对湖北省畜产品结构的探讨
    2.2 对湖北省畜种结构的探讨
    2.3 基本结论
3 湖北省畜牧业发展前景预测
4 讨论

(10)甘肃高山细毛羊不同杂交组合肉用性能及内脏器官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Summary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国内外养羊业概况
        1.1 国内养羊业发展现状
        1.2 国内养羊业存在问题和发展对策
        1.3 国外养羊业发展历程
        1.4 世界肉羊生产发展趋势
    2 肉羊肉用性能及消化机能研究进展
第二章 材料与方法
    1 试验材料
        1.1 试验背景
        1.2 试验动物分组设计及试验测量项目
        1.3 主要仪器设备
    2 试验方法
        2.1 测定项目与方法
        2.2 试验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1 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分析
        1.1 不同杂交组合断奶羔羊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分析
        1.2 不同杂交组合6月龄羔羊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分析
        1.3 不同杂交组合周岁羔羊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分析
    2 肉质分析
        2.1 不同杂交组合断奶羔羊肉质分析
        2.2 不同杂交组合6月龄羔羊肉质分析
        2.3 不同杂交组合周岁羔羊肉质分析
        2.4 不同时期羔羊主要肉质指标对照分析
    3 内脏器官分析
        3.1 不同杂交组合断奶羔羊内脏器官分析
        3.2 不同杂交组合6月龄羔羊内脏器官分析
        3.3 不同杂交组合周岁羔羊内脏器官指标分析
        3.4 不同时期羔羊主要内脏器官指标对照分析
第四章 讨论
    1 不同杂交组合断奶羔羊肉用性能及内脏器官评价
        1.1 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
        1.2 肉质
        1.3 内脏器官
    2 不同杂交组合6月龄羔羊肉用性能及内脏器官评价
        2.1 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
        2.2 肉质
        2.3 内脏器官
    3 不同杂交组合周岁羔羊肉用性能及内脏器官评价
        3.1 屠宰性能与胴体品质
        3.2 肉质
        3.3 内脏器官
    4 小结
第五章 结论
    1 结论
    2 创新点
致谢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四、肉用羊优良品种介绍(论文参考文献)

  • [1]肉用羊育肥饲养管理技术[J]. 曹莉. 今日畜牧兽医, 2021(12)
  • [2]绵羊单胎与多胎B超诊断的方法及应用研究[D]. 刘娜娜. 石河子大学, 2020(01)
  • [3]民国时期青海农村经济研究 ——以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为中心[D]. 袁亚丽.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 [4]羔羊肉生产杂交组合筛选及藏绵羊ANGPTL4基因多态性分析[D]. 李文浩. 甘肃农业大学, 2016(08)
  • [5]中国绒毛用羊生产比较优势与区域布局研究[D]. 陈甜.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6]基于市场导向的肉羊产业链优化研究[D]. 叶云. 中国农业大学, 2015(07)
  • [7]民国时期江苏畜禽业发展研究[D]. 朱冠楠. 南京农业大学, 2015(05)
  • [8]内蒙古肉羊产业竞争力研究[D]. 樊宏霞. 内蒙古农业大学, 2012(06)
  • [9]湖北省畜牧业内部生产结构探索及总产值预测[J]. 张俊. 中国农学通报, 2011(03)
  • [10]甘肃高山细毛羊不同杂交组合肉用性能及内脏器官比较研究[D]. 赵世锋. 甘肃农业大学, 2010(05)

标签:;  ;  ;  ;  ;  

肉羊优良品种介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