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在不连续电容器电压模式下工作的新型单相降压 PFC 转换器

一种在不连续电容器电压模式下工作的新型单相降压 PFC 转换器

一、A novel single phase buck PFC converter in discontinuous capacitor voltage mode operation(论文文献综述)

林晓清[1](2021)在《用于便携式设备的高频双相降压型直流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现代生活中,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便携式电子设备的普及度越来越高,功能越来越来丰富,在设备中承担重要功能的应用处理器的性能也不断增强。这要求为处理器供电的电源管理芯片必须不断进步与之匹配。本文以此为应用背景,对高频、快速响应、大电流的Buck变换器展开了研究。通过对不同控制方式的分析和比较,采用具有快速负载响应的迟滞结构作为系统架构并进行优化以克服传统迟滞结构的不足之处,在实现固定开关频率的同时提高了输出电压精度,并根据设计指标确定了电感和输出电容大小。为了进一步提高负载电流能力和瞬态响应能力,论文将Buck变换器从单相扩展到双相,并提出了一种电流均衡电路,以消除多种相间失配引起的相间电流不均衡。其中的电流采样通过斩波技术实现高频下的电感电流低功耗高精度采样,采样精度高达99%。为了提高宽负载范围的效率,该Buck变换器能够根据负载电流来切换相数。论文还完成了其他模块的设计,如高速比较器、带隙电压基准、时钟产生器等。本文采用0.18μm BCD工艺,设计的Buck变换器芯片输入电压范围为3.3V~4.0V,输出电压为1.8V,最大负载电流为3A。仿真结果显示,Buck变换器在正常工作时频率稳定在50MHz,输出电压纹波小于1.8mV,峰值效率达到81.3%。当负载以1A/ns的速率跳变时,输出电压的变化不超过50mV,环路响应时间不超过400ns。

孙龙天[2](2021)在《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IC的工艺研究与电路实现》文中研究说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作为一种新兴的照明光源,具有体积小、发光效率高、寿命长、安全环保等优点,正在世界范围内逐步取代传统照明光源。LED的电学特性与传统光源相比具有很大的不同,它不能用交流电(AC)来直接供电。因此,需要使用LED驱动电源来连接交流电与LED,并提供有效的能量传递。为了充分发挥LED光源的优势,LED驱动电源需要满足成本低、寿命长、效率高等要求。在各种类型的LED驱动电源中,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凭借其外围电路简单,不需要使用电解电容,没有很大的开关损耗等特性脱颖而出,成为最有前途的解决方案。但进一步研究发现,单相交流电驱动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例如频闪明显以及输出功率较低等。因此,在保持其原有优点的基础上,设计一款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具有重要的意义。主要是对驱动电源的主体部分—交流直连LED驱动IC(Integrated Circuit,集成电路)进行设计。基于驱动IC中低压器件工作电压的考虑(低压器件的工作电压越高,相同芯片面积下驱动IC的输出功率一般也就越高),本文的工作主要可以分为以下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根据国外已有的某款100240 V单相驱动的交流直连LED驱动IC(包含500 V高压器件以及15 V低压器件),在国内开发出一套适合其生产加工的Bipolar-CMOS-DMOS(BCD)新工艺,以填补空白;第二部分为基于国内已有的700 V BCD工艺(包含700 V高压器件以及5 V低压器件),重新设计交流直连LED驱动IC,并将其拓展到380 V三相应用领域,以克服单相工作模式下频闪明显以及输出功率较低的固有缺陷。本文的工作与创新点如下:1.为国外已有的某款100240 V单相驱动的交流直连LED驱动IC开发了一套能够实现500 V高压器件以及15 V低压器件的1μm、1P2M(1层多晶硅,2层金属)的BCD工艺,共有14块掩膜版。编制了与其配套的DRC(Design Rule Check,设计规则检查)、EXT(Extraction,版图参数提取)以及LVS(Layout Versus Schematic,版图和电路图一致性检查)文件,并通过了仿真验证,填补了国内空白。2.针对高压NLDMOS器件与高压NJFET器件因工艺兼容性导致的NJFET器件电流能力不足的问题,在不增加掩膜版层次的情况下,对NJFET的结构进行了特殊设计,使其能够满足交流直连LED驱动IC对该器件的需求。仿真结果表明,常规结构的NJFET器件在栅极电压为0 V,源极电压为15 V的应用场合下,近乎处于夹断状态,而提出的NJFET结构能够提供3.55×10-5A/μm的电流能力,使得芯片能够正常工作。3.基于国内已有的1μm、1P1M、700 V BCD工艺(包含700 V高压器件以及5 V低压器件),提出并设计实现了一款应用于380 V三相领域的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并分析了所提出的驱动电源中LED灯串导通电压分配方案不同对频闪百分数降低带来的影响,给出了较优的分配方案。测试结果表明,所提出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的输出功率可达72.3W,输出功率的频率由单相时的100 Hz提升至300 Hz,频闪百分数由单相时的100%降低至12.77%。4.提出了一种总谐波失真调节电路,以提高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的功率因数。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总谐波失真调节电路可以将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的功率因数从最高0.945提升至0.993。5.针对功率补偿电路中因功率补偿过度而导致输出功率过低以及波动较大的问题,将负反馈原理引入功率补偿电路中。仿真结果表明,380 V AC下,输入电压波动±10%,未加负反馈时输出功率的波动范围为-6.24%8.57%;而加上负反馈后输出功率的波动范围缩窄至-2.3%0.7%(此处采用仿真结果的原因为:在电路设计的过程中,负反馈已经加入电路中,无法测量出加了功率补偿但不加负反馈时的功率)。

周万鹏[3](2020)在《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事物发展,瞬息万变。非再生能源即将消耗殆尽,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目前遇到的主要问题是,用清洁能源发出的电能输出电压幅值低且输出电压范围大,不适合将其直接并入电网系统。非再生能源发电与清洁能源发电不同,前者可直接与电网系统连接,将发出的电能并入电网,但新能源发电系统输出的电压必须通过具有足够高电压增益的升压转换器进行电压等级转换,再经过逆变进行并网。因此,再生能源发电系统如何将较低电压等级转换为较高电压等级成为新能源发电并网技术的重要研究方向。本文结合准Z源网络提出了一种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该新型变换器在占空比D极小的情况下能实现高电压增益,新型转换器通过耦合电感和交错并联技术,还具有低输入纹波电流,开关管上的电压、电流应力小等优点,使用反向耦合辅助电感和辅助电容克服了非同步整流状态下二极管反向恢复损耗问题。同时,在同步整流状态下,辅助电路使得所有开关管工作于软开管状态。该新型转换器各相电流可实现均流。本文对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工作模态进行分析,首先阐述了从基本Boost变换器到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衍生。详细分析电流连续状态下转化器内部电压、电流关系,主要工作参数及波形。通过伏秒平衡原理及安秒原则得出转换器输入、输出电压与占空比的关系。其次,使用状态平均数学建模方法建立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小信号模型,进而推导出各部分传递函数,利用传递函数的bode图,分析和设计PID补偿网络。在确定了闭环PID反馈网络后对其进行稳定性分析,得到变换器各个器件电压应力的关系式。分析表明,本文所研究的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在小占空比下能实现更高的电压增益,开关管的应力小,并且开关管工作于软开通和软关断状态,使得效率大大提高。本文通过对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理论分析,设计和选择合适的器件及参数,运用PSIM和TINA高精度实验模拟平台进行电路仿真,通过各部分的仿真波形,验证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理论分析的准确性和可行性。随后进行了硬件电路设计和PCB设计,搭建了基于TMS32F28027为主控芯片的数字化实验平台完成采样、电压闭环、生成PWM波等功能,运用Matlab设计数字化实验平台上位机,通过上位机进行DSP数据传输、交换及控制。最终完成一台300W的小型样机进行实验验证。最终通过对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仿真和实验结果分析,验证了新型变换器理论分析的正确性和可适用性。

翁志远[4](2020)在《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可控磁约束核聚变被认为是人类解决终极能源问题最理想的途径,但要达到等离子体点火以及自持燃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绝热磁压缩(MC)加热是提高磁约束等离子体参数的一种有效手段。文中通过对EAST环电流器(Tokamak)的等离子体放电参数的分析,研究了磁压缩对等离子体约束性能的影响以及实现磁压缩需要的线圈供电电源系统的结构。并围绕电源模块变换器相关的稳态分析、控制、仿真以及实验等方面开展工作。首先通过调取分析EAST#43888炮等离子体放电数据,验证了环电流器等离子体放电存在弱磁压缩过程,并且得出了磁压缩能够提高等离子体磁约束性能。建立了等离子体参数与磁压缩比的基本方程,给出了可能的三种压缩方式以及两步压缩的方法,并确定了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的方案以及控制策略。在电源方案上,确定了具有模块化设计的磁压缩电源系统(MCPS)方案。分别给出了传统聚变电源结构和应用SiC高压功率器件的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的拓扑,采用电源模块N+1冗余的IPOP结构。电源模块采用两级拓扑结构,前级三相全控整流,后级DC-DC变换器。给出了最小电流响应的电源模块两级启动方案,实现了变压器初级和次级电压的动态平衡,抑制了浪涌电流。接着介绍了电源模块后级移相全桥串联谐振(PSFB-SR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对SRC变移相角控制的三种工作模式和实现ZVS的条件进行了深入分析。通过仿真和实验验证了 PSFB-SRC模型分析结果的正确性。变换器的控制采用了以STM32微控制器为控制核心的数字移相全桥脉宽度调制方法,采用双闭环PI调节控制。运用Matlab环路扫频的方法设计了变换器的数字补偿器,并搭建了小功率PSFB-SRC实验样机,通过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最后阐述了电源模块前端VIENNA PFC整流器传统单周期控制策略的优点与存在的问题。给出了调整轻载输入电流失真的改进单周期控制策略,并通过注入三次谐波抑制了直流侧中点电位偏差。经过仿真和小功率样机实验对控制策略进行了验证,得出其对VIENNA整流器输入电流谐波抑制和输出中点电位平衡有很大的改善。

王天龙[5](2020)在《5kW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认为无人船是一种通过预设任务在水面自主航行的新型无人设备,其动力技术是决定其航程与工作能力的重点。无人船推进器使用柴油机或电机但两种方式各有缺陷。混合动力技术是采用了两种或两种以上能源形式兼有其使用的能源形式的优点且克服了传统能源缺陷的新型动力技术,但是应用于无人船的混合动力技术少之又少,且无人船混合动力系统的电源管理系统是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由于无人船的研究成本以及船只对水域面积的要求导致只能在计算机系统中模拟,对于实际的应用缺乏技术支持,未有一种可行的应用于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本文根据项目实际需求对无人船技术、新能源技术以及混合动力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进行了充分的分析,采用理论结合实际并将多个系统进行整合的工程性思维,通过对电源管理系统的模块分割、电路设计、样机研发完成了油-电混合动力式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电源管理系统是包括220V/24V AC/DC变换器、24V/24V三端口DC/DC变换器以及含220V交流发电机接口、24V直流电机的供电接口在内的电源变换器,实现了对发电机、电池、推进器之间的协同工作,实现化学能、机械能与电能的转换,具有高能量密度、高效性的特点。针对高速度、大航程的无人船电推进器所使用的能够满足航程需求电量的电池的重量超过无人船负载这一问题,采用携带能量密度更高的化石燃料实现无人船携带电能载体的体积、重量的小型化,利用发电机将化石燃料蕴含的能量转化并通过电源管理系统传递至无人船控制系统、动力系统、通信系统,实现了无人船整船电气化的目标,提高了无人船的航程。利用发电机的发动机始终工作在其最佳转速区间的特点达成了提高航程目的的同时减少了污染与噪声。本文对混合动力式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所使用的技术及其内部电路进行了介绍,设计了高能量密度、大航程、低污染、低排放的电源管理系统。测试结果表明,所设计的电源管理系统及制作的样机基本能够实现无人船的航行需求,能够通过使用多种能源的组合降低了噪声污染与废气排放,为后续无人船混合动力系统的发展与采用其他新能源的混合动力无人船提供一种行之有效的混合动力系统方案。

陈文琦[6](2020)在《高效低纹波BUCK型DC-DC电源芯片设计》文中认为伴随着半导体技术的发展,开关电源管理芯片已经进入高集成化时代。与移动终端类似的各类便携式设备对DC-DC转换芯片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高效率,低干扰和低功耗,小体积是目前DC-DC开关电源芯片的主流研究方向。本文以国内外开关电源的发展现状与未来的发展趋势为研究背景,同时结合大量文献资料,对DC-DC转换器做了详细的分析与研究。最后与实验室和公司的共同项目相结合设计了一款高效率低纹波输出的降压型DC-DC电源芯片,要求输入电压范围在3V到5.5V,输出1.8V的稳定电压,最大输出电流为1.5A,开关频率为1.5MHZ,最高转换效率必须大于90%,纹波输出电压应小于2mV。本文首先阐述了DC-DC转换器中的电感伏-秒平衡定则,然后对DC-DC的拓扑结构、调制方式、控制方式和需要着重考虑的性能指标做了简要的分析。随后结合了产品应用环境和功能需求后,给出了芯片的系统级框架设计,包括对带隙基准源、误差放大器、电流采样电路、软启动电路和过温保护等主要电路模块的设计。其中特别是对电流采样电路做出了改进,借此提高芯片的效率与稳定性。同时在误差放大器和软启动电路中运用电容倍增原理设计电容,用以实现小面积大电容的目的。然后为防止芯片在高温下被损坏,在过温保护电路中引入了15℃的迟滞量。以上所有功能模块都借助于Cadence平台进行了仿真验证,并在最后对电源芯片各个模块进行了版图规划,给出了实际的版图。WKD8009采用的是华润上华0.18μmBCD工艺对所设计的芯片系统进行整体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在3V到5.5V的输入电压范围内,负载为带载与空载的条件下,输出电压基本稳定在1.8V,转换效率最高可达95.2%,且纹波大小约为1.1mV。并对流片后的芯片进行了测试验证,测试结果表明本芯片的各项性能指标均到达设计要求。通过跟前人所做工作的比较,证明WKD8009在转换效率与纹波电压方面有明显的优越性。

熊琨[7](2020)在《基于氮化镓器件的多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开关模式AC/DC变换器广泛用于计算机,数据中心和电信设备的现代电源中。实现功率因数校正(PFC)和高效率是两个最重要的要求,在许多情况下,高功率密度也是衡量变换器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一般来说,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受功率器件,拓扑和控制策略的影响很大。GaN图腾柱无桥PFC变换器由于电路简单,导通损耗低,且GaN器件具有零反向恢复损耗、低开关损耗和驱动损耗等优异性能,使之成为目前效率最高的PFC变换器。然而若要保持高效率运行,变换器硬开关频率须低于100k Hz,因此限制了变换器体积的减小和功率密度的提高。本文将多电平结构引入图腾柱式无桥PFC中,提出了一种五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该变换器允许使用更经济有效的低压GaN晶体管。首先,本文分析了五电平无桥PFC变换器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与GaN图腾柱无桥PFC变换器相比,该拓扑具有更低的器件成本、降低的电压应力和高有效开关频率等优点,因此变换器在保持高效率的同时大幅减小主电感和EMI滤波电感的体积,从而提高功率密度。其次,五电平拓扑由于增加了额外的飞跨电容以及主电感的减小,也给PFC控制带来了挑战。本文通过对电流环和电压环的小信号建模,分析了多电平的参数变化对系统动态性能的影响;同时针对小电感所引起的输入电流过零点畸变问题引入了部分前馈控制,定性分析了前馈控制对系统性能的影响,通过部分前馈控制消除了电感所带来的电流相移,改善了输入电流波形畸变等问题;并通过MATLAB仿真平台,验证了控制策略的有效性。最后,本文根据变换器设计要求,对其硬件电路参数和关键电路进行了设计,并制作了一台1.6k W五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样机,对上述分析和设计进行了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该样机具有高效率,高功率因数和低输入电流THD等优良性能。

吴军剑[8](2020)在《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两级式电源适配器设计》文中研究说明当前,消费类电子产品普及迅速,该类产品数量庞大,在充电时会产生大量的损耗。因此,开发出更高效率的电源适配器可以节省大量的电能,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此外,根据IEC61000系列标准,输入功率大于75W的电源适配器必须引入功率因数校正技术。本文基于大量的调查和比较研究,给出了一种高效高功率因数的两级式电源适配器设计方案,并对其工作原理、控制方式以及电路设计等作了详细的介绍。首先,通过比较不同PFC拓扑和谐振拓扑的优缺点,选择了Boost PFC电路和半桥LLC谐振变换器作为两级式电源适配器的前级和后级变换器。其次,通过比较Boost变换器在电感电流断续、临界导通以及连续模式下运行时的优缺点,选择了CCM模式下的平均电流控制作为前级PFC电路的控制方式。详细分析了Boost变换器实现功率因数校正的工作原理。再次,介绍了后级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拓扑结构,分析了其在不同开关频率范围内的工作方式以及对应的工作状态。利用基波分析法(FHA)推导了后级变换器的等效电路模型,通过Mathcad绘图软件分析了变换器的直流增益特性、过载短路以及空载特性。最后,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对电源适配器前后级的主电路和控制电路进行了参数设计,并制作了一款输出功率为70W的电源适配器样机。通过对样机在不同工况下的功率因数、软开关、启动电压、掉电保持时间、输出纹波等技术指标进行测试与分析,测试结果基本符合设计要求,验证了方案的可行性。

冯旭东[9](2020)在《600V耗尽型GaN HEMT负压栅驱动技术的研究》文中指出随着GaN技术的不断成熟,其应用领域也逐渐从100V以下低压、小功率系统拓展到400V以上的高压、大功率、高功率密度系统。高压GaN器件的物理特性优势使得其将成为取代传统超结MOSFET的高压电源转换系统解决方案。然而,传统高压Si功率器件驱动电路无法充分匹配高压GaN器件的性能优势,低压GaN驱动电路及系统方案在高压下也不适用。因此,设计高可靠性、高压、高性能GaN驱动系统成为当前高压GaN技术发展的关键。驱动电路的设计往往由功率器件的物理机理直接决定。本文对E-mode(Enhancement Mode,增强型)、D-mode(Depletion Mode,耗尽型)、Cascode(级联型)三种高压GaN器件的物理机理进行了深入探究,并分析归纳了当前学术界和产业界对三种器件的驱动策略和各自的优势及设计挑战。综合考虑器件FOM值、高dv/dt抗扰能力、栅极电压范围、Slew-rate调控性、器件可靠性等因素,选取耗尽型GaN作为功率器件,以直接栅驱动的驱动策略对本文高压驱动系统进行设计。针对低压GaN驱动系统在高压应用下的不足,本文首先对高压GaN驱动系统提出优化和改进措施,深入分析了基于容耦隔离和磁耦隔离的隔离驱动技术,总结归纳了两种隔离方案的信号传输方式,并在系统级层面完成了高压半桥隔离驱动系统架构的设计。针对高功率GaN电源转换器的热管理,探究了表贴封装底部冷却和顶部冷却方案设计。基于耗尽型GaN器件直接栅驱动策略的系统需求,本文提出一种负压直接栅驱动(Negative Directly Gate-drive)技术,设计了一款单通道600V功率级集成式驱动芯片。为了实现高可靠性片内全集成高效供电,设计过流限功能的低压差线性稳压器(Low Dropout Regulator,LDO);针对耗尽型GaN负阈值电压特性,设计片上负输出电压Buck-Boost(Inverting Buck-Boost)提供负的栅驱动关断电平;针对耗尽型GaN开关机理,基于栅驱动斜率控制(Adjustable Drive-slope Control)技术设计耗尽型GaN分段驱动电路;针对上电阶段的系统可靠性,设计级联使能MOS(Enable MOS)保护方案。上述电路设计方案均基于0.35μm 60V BCD工艺进行设计,在双脉冲测试及半桥驱动方案下完成对芯片的整仿验证。仿真结果表明,基于本文方案设计的芯片在400V输入电压、1MHz开关频率下性能指标均符合预期。

卢炯[10](2020)在《两级式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恒流调光驱动电源的研究》文中提出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具有效率高、寿命长、体积小、绿色环保等优点,作为新一代绿色照明光源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高品质的LED驱动电源是构成LED照明系统的关键部分,直接影响LED照明系统的整体性能。因此,研究高性能的LED驱动电源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工程应用价值。本文对LED驱动及功率因数校正技术作了简单介绍,针对传统BOOST PFC的缺点,本文提出一种基于BOOST变换器的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控制器,实现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输入,提高了变换器的转换效率。自适应跟随控制电路由加法器和开关器件等组成,无需采样输入电压峰值即可实现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输入,提高了系统的动态响应能力。论文对传统恒压PFC和电压跟随PFC进行了详细的理论分析,推导了自适应跟随控制的推演过程。详细分析了自适应跟随控制的PFC变换器的输出电压与系统各个参数的关系,给出了参数设计的理论依据,同时对自适应跟随控制的误差来源进行详细分析,并给出合理的补偿方案。设计了一款80W的实验样机,实验结果证明了自适应跟随控制理论的正确性。针对副边控制Flyback LED驱动的不足,本文给出一种基于原边控制的准谐振Flyback LED驱动方案。对原边控制进行了详细的理论推导,同时分析了原边控制的误差来源,并给出合理的补偿方案。设计了一款80W的实验样机对理论进行验证,测试结果表明原边控制具有良好的恒流精度。最后,将两台样机联合测试,得到一台两级式LED驱动实验样机,分别测试了采用PFC恒压方案和自适应跟随方案的两级式LED驱动,测试结果证明了自适应跟随方案具有更好的转换效率。同时给出了两级式LED驱动的输出纹波、PF、THD、线性调整率和调光曲线的测试结果。

二、A novel single phase buck PFC converter in discontinuous capacitor voltage mode operation(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A novel single phase buck PFC converter in discontinuous capacitor voltage mode operation(论文提纲范文)

(1)用于便携式设备的高频双相降压型直流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电源管理芯片的概述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高频化
        1.3.2 低压大电流
        1.3.3 快速负载响应
        1.3.4 高效率
    1.4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2 Buck变换器设计基础
    2.1 Buck变换器基本原理
    2.2 多相Buck变换器
    2.3 Buck变换器控制策略
        2.3.1 电压模式控制
        2.3.2 电流模式控制
        2.3.3 迟滞控制
        2.3.4 恒定导通(关断)时间控制
    2.4 Buck变换器的稳定性分析
        2.4.1 电压控制型
        2.4.2 电流控制型
    2.5 Buck变换器损耗和效率分析
        2.5.1 损耗分析
        2.5.2 效率分析
    2.6 本章小结
3 设计指标和系统架构
    3.1 系统设计指标
    3.2 系统架构
    3.3 基于迟滞的控制方式
    3.4 电感和输出电容的选择
        3.4.1 电感的选择
        3.4.2 输出电容的选择
    3.5 本章小结
4 高频双相Buck变换器关键模块
    4.1 全差分高精度电流均衡电路
        4.1.1 平均电感电流采样电路
        4.1.2 误差消除电路
    4.2 过零检测电路
    4.3 相数切换电路
    4.4 主比较器电路
    4.5 保护电路
        4.5.1 过流保护电路
        4.5.2 过压/欠压保护电路
        4.5.3 过温保护电路
    4.6 时钟产生电路
    4.7 基准电路
    4.8 本章小结
5 系统与关键模块仿真
    5.1 关键模块仿真
        5.1.1 全差分高精度电流均衡电路
        5.1.2 相数切换电路
        5.1.3 时钟产生电路
        5.1.4 带隙电压基准
    5.2 系统仿真
        5.2.1 系统启动仿真
        5.2.2 稳态工作波形
        5.2.3 负载跳变响应
        5.2.4 系统效率
    5.3 系统性能指标对比
    5.4 版图设计
    5.5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工作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2)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IC的工艺研究与电路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LED的特性及其驱动电源的分类
        1.2.1 LED的特性
        1.2.2 LED驱动电源的分类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主要工作
    1.5 本论文的组织结构
2.LED驱动电源概述
    2.1 LED驱动电源的基本原理
    2.2 LED驱动电源的性能参数
    2.3 恒流型LED驱动电源
        2.3.1 开关电源型LED驱动电源
        2.3.2 线性恒流型LED驱动电源
    2.4 本章小结
3.LED驱动IC的工艺研究与开发
    3.1 500 V/15 V BCD工艺开发
        3.1.1 器件结构设计
        3.1.1.1 NLDMOS与 NJFET元胞结构设计
        3.1.1.2 NLDMOS与 NJFET终端结构设计
        3.1.1.3 NMOS与 PMOS结构设计
        3.1.1.4 NPN与 PNP结构设计
        3.1.1.5 ESD防护器件结构设计
        3.1.1.6 其他器件结构设计
        3.1.2 工艺流程设计
        3.1.3 电路仿真模型建立
        3.1.4 版图绘制与规则文件编制
        3.1.4.1 版图绘制
        3.1.4.2 规则文件的编制
    3.2 700 V/5 V BCD工艺简介
    3.3 本章小结
4.电路实现
    4.1 380 V交流直连LED驱动IC晶体管级电路设计
        4.1.1 顺序驱动模块
        4.1.2 低压供电电压产生模块
        4.1.3 基准电压产生模块
        4.1.4 总谐波失真调节模块
        4.1.5 线性亮度调节模块
        4.1.6 输入探测模块以及功率补偿模块
        4.1.7 过压保护模块
        4.1.8 过温保护模块
    4.2 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的设计与实现
        4.2.1 三相交流电的特性
        4.2.2 本文提出的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的实现
        4.2.3 每组LED灯串导通电压分配方案对频闪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5.版图设计与封装测试
    5.1 版图设计
    5.2 芯片封装
    5.3 芯片测试
        5.3.1 顺序点亮LED灯串功能测试
        5.3.2 各个模块功能测试
        5.3.3 输出功率、效率以及频闪测试
        5.3.4 测试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总结和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主要研究成果
    作者简历
    作为第一作者发表和录用的文章
    作为第一作者获得授权和受理的发明专利

(3)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非隔离拓扑研究现状
        1.2.2 多相并联拓扑研究现状
        1.2.3 高增益DC-DC拓扑研究现状
        1.2.4 开关电感和开关电容拓扑研究现状
        1.2.5 阻抗Z源拓扑研究现状
        1.2.6 控制策略研究现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1.4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基本工作原理研究及分析
    2.1 基本Boost变换器简析
    2.2 软、硬开关简析
    2.3 新型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工作原理及性能分析
        2.3.1 新型转换拓扑稳态分析
        2.3.2 寄生参数对新型变换器的影响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变换器建模及闭环网络设计
    3.1 控制策略的研究
    3.2 新型变换器的状态空间平均法建模
    3.3 新型变换器传递函数推导
    3.4 闭环控制网络的设计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变换器软硬件设计
    4.1 硬件设计
        4.1.1 主电路设计
        4.1.2 采样电路的设计
        4.1.3 过流保护和过压保护电路设计
        4.1.4 辅助电源设计
        4.1.5 驱动电路设计
    4.2 软件设计
        4.2.1 ADC中断程序
        4.2.2 PWM中断程序
        4.2.3 数字PID算法的实现
    4.3 上、下位机的设计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仿真及实验分析
    5.1 仿真及分析
        5.1.1 开环仿真分析
        5.1.2 闭环仿真分析
    5.2 实验验证及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附录
致谢

(4)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能源问题与核聚变
    1.2 磁约束聚变
        1.2.1 磁约束聚变的发展
        1.2.2 我国磁约束聚变的发展与展望
    1.3 磁压缩聚变等离子体
    1.4 环电流器真空室内线圈电源
    1.5 SiC功率开关器件
    1.6 软开关与谐振变换器
        1.6.1 软开关变换器
        1.6.2 谐振功率变换器(RPC)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磁压缩等离子体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磁压缩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的平衡
        2.2.1 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的垂直磁场
        2.2.2 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分析
        2.2.3 EAST等离子体放电的磁压缩分析
    2.3 磁压缩等离子体理论与压缩方式
        2.3.1 磁压缩等离子体基本方程
        2.3.2 等离子体磁压缩方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结构与控制
    3.1 引言
    3.2 磁压缩等离子体方案与控制
        3.2.1 磁压缩等离子体方案
        3.2.2 磁压缩等离子体Shafranov位移控制模型
    3.3 磁压缩电源系统方案
        3.3.1 传统聚变电源结构方案
        3.3.2 应用SiC功率器件的磁压缩电源方案
    3.4 电源模块软启动方案
        3.4.1 启动方案描述
        3.4.2 仿真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磁压缩电源模块直流软开关变换器
    4.1 引言
    4.2 移相全桥LC串联谐振变换器
        4.2.1 PSFB-SRC拓扑结构
        4.2.2 PSFB-SRC工作模式
    4.3 PSFB-SRC稳态分析
        4.3.1 基波近似分析法
        4.3.2 PSFB-SRC电压增益特性
        4.3.3 运行模式稳态分析
    4.4 PSFB-SRC工作模式仿真与实验
        4.4.1 PSFB-SRC建模与工作模式仿真
        4.4.2 PSFB-SRC工作模式实验
    4.5 PSFB-SRC的数字闭环控制
        4.5.1 PSFB-SRC数字闭环控制硬件构成
        4.5.2 数字闭环控制实现
        4.5.3 PSFB-SRC样机实验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磁压缩电源模块PFC整流研究
    5.1 引言
    5.2 PFC整流器工作原理及数学模型
        5.2.1 VIENNA PFC整流器工作原理
        5.2.2 VIENNA整流器模型建立
    5.3 VIENNA PFC整流器单周期控制方法
        5.3.1 单周期控制
        5.3.2 VIENNA整流器单周期控制策略
    5.4 中点电位平衡控制
        5.4.1 直流母线中点电压平衡分析
        5.4.2 三次谐波电流注入控制直流母线中点电位分析
        5.4.3 等电位控制直流母线中点电位分析
        5.4.4 直流母线中点电压平衡控制策略
    5.5 仿真与实验验证
        5.5.1 仿真与分析
        5.5.2 实验与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取得的其他研究成果

(5)5kW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无人船的出现
        1.1.2 新能源的发展
        1.1.3 太阳能新能源的利用
        1.1.4 风能新能源的利用
        1.1.5 核能新能源的利用
        1.1.6 海洋能新能源的利用
        1.1.7 混合动力船的出现
    1.2 无人船及混合动力技术的发展现状
        1.2.1 无人船技术的发展现状
        1.2.2 混合动力技术发展与现状
        1.2.3 柴电混合动力
        1.2.4 柴燃联合动力
    1.3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安排
2 电源管理系统组成
    2.1 混合动力船电源管理系统
        2.1.1 无人船
        2.1.2 混合动力系统
        2.1.3 并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2.1.4 串联式混合动力系统
        2.1.5 无人船混合动力系统
        2.1.6 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
    2.2 系统组成
        2.2.1 系统结构
        2.2.2 能量流动过程
        2.2.3 工作模式
        2.2.4 蓄电池模块
        2.2.5 发电机模块
        2.2.6 AC/DC模块
        2.2.7 三端口DC/DC模块
        2.2.8 控制模块
    2.3 本章小结
3 混合动力式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方案设计与实现
    3.1 AC/DC模块
        3.1.1 PFC电路
        3.1.2 PFC电路增益调制器
        3.1.3 PFC电路IAC引脚的输入电阻计算
        3.1.4 PFC电路ISENSE引脚的检测电阻计算
        3.1.5 PFC电路ISENSE引脚的RC滤波电路
        3.1.6 PFC电路PFC中的过压保护
        3.1.7 PFC电路由RAMP1 引脚设置PFC的振荡器频率
        3.1.8 PFC电路PFC升压电路元器件计算与选型
        3.1.9 PFC电路PFC开关管驱动电路
        3.1.10 DC/DC降压变换器
        3.1.11 双管正激变换器工作过程
        3.1.12 DC/DC降压变换器的调制方式与控制方式
        3.1.13 DC/DC降压变换器的开关管
        3.1.14 DC/DC降压变换器的二极管
        3.1.15 DC/DC降压变换器的输出同步整流电路
        3.1.16 DC/DC降压变换器的输出电感与输出电容
        3.1.17 DC/DC降压变换器的变压器
        3.1.18 辅助电路
        3.1.19 AC/DC模块整体电路图
    3.2 三端口DC/DC模块与控制模块
        3.2.1 AC/DC模块对蓄电池充电回路
        3.2.2 DC/DC升压变换器的功率管与二极管
        3.2.3 DC/DC升压变换器的升压电感与输出电容
        3.2.4 DC/DC升压变换器电路图与控制电路
        3.2.5 DC/DC升压变换器芯片电源
        3.2.6 推进器电能输入
        3.2.7 三端口DC/DC变换器接口隔离电路
        3.2.8 三端口DC/DC变换器控制与切换电路
        3.2.9 整体电路图
    3.3 PCB绘制
        3.3.1 PCB绘制软件
        3.3.2 PCB布线策略
        3.3.3 PCB图
    3.4 样机实物
    3.5 本章小结
4 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方案测试与分析
    4.1 外观与接口
    4.2 系统测试
    4.3 测试仪器与使用设备
    4.4 测试结果与分析
    4.5 系统装机测试
    4.6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存在的问题与改进
    5.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高效低纹波BUCK型DC-DC电源芯片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电源芯片的种类及特点
    1.3 开关电源的历史以及发展趋势
        1.3.1 开关电源的历史
        1.3.2 开关电源的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主要工作与章节安排
第2章 DC-DC转换器相关原理
    2.1 DC-DC转换器的拓扑结构及原理
        2.1.1 电感的伏-秒平衡定则
        2.1.2 BUCK型转换器拓扑
        2.1.3 BOOST型转换器拓扑
        2.1.4 BUCK-BOOST型转换器拓扑
    2.2 DC-DC转换器的稳态分析
        2.2.1 连续导通模式
        2.2.2 非连续导通模式
        2.2.3 临界导通模式
    2.3 DC-DC转换器的调制方式
        2.3.1 脉冲宽度调制模式
        2.3.2 脉冲频率调制模式
        2.3.3 跨周期调制模式
        2.3.4 混合调制模式
    2.4 DC-DC转换器控制模式
        2.4.1 电压控制模式
        2.4.2 电流控制模式
    2.5 DC-DC转换器主要性能指标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DC-DC电源芯片的模块设计与仿真
    3.1 WKD8009芯片的设计指标
    3.2 WKD8009芯片的系统框图
    3.3 主要功耗分析
    3.4 WKD8009芯片的主要子模块的设计仿真
        3.4.1 带隙基准模块
        3.4.2 误差放大器模块
        3.4.3 电流采样模块
        3.4.4 软启动模块
        3.4.5 过温保护模块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WKD8009芯片的系统仿真及测试
    4.1 系统仿真电路的搭建
        4.1.1 仿真电路和引脚功能
        4.1.2 外围器件的选取
    4.2 系统整体仿真
        4.2.1 带负载启动仿真验证
        4.2.2 空载启动仿真验证
        4.2.3 负载突变验证
        4.2.4 转换效率
    4.3 版图理念
    4.4 WKD8009的版图布局
    4.5 WKD8009芯片的测试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7)基于氮化镓器件的多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PFC变换器运行指标
        1.2.2 PFC变换器拓扑
        1.2.3 PFC变换器控制策略
        1.2.4 氮化镓器件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无桥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2.1 无桥PFC变换器拓扑分析
        2.1.1 基本型无桥PFC拓扑原理分析
        2.1.2 无桥PFC的其他拓扑分析与对比
    2.2 GaN图腾柱式无桥PFC变换器
        2.2.1 GaN图腾柱式无桥PFC变换器的原理分析
        2.2.2 GaN图腾柱式无桥PFC变换器的控制策略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五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的拓扑分析与控制策略
    3.1 五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分析
        3.1.1 五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的拓扑结构与工作原理
        3.1.2 五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的拓扑优势
    3.2 系统整体控制策略
        3.2.1 电流环建模
        3.2.2 电压环建模
    3.3 前馈电流控制
    3.4 仿真结果与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硬件电路设计与实验分析
    4.1 主电路参数设计
        4.1.1 PFC电感
        4.1.2 GaN器件选型
        4.1.3 飞跨电容
        4.1.4 输出滤波电容
    4.2 关键电路设计
        4.2.1 GaN HEMT驱动电路
        4.2.2 电压采样电路
        4.2.3 电流采样电路
        4.2.4 软启动电路
        4.2.5 EMI滤波器
    4.3 实验结果与分析
        4.3.1 电压、电流波形分析
        4.3.2 性能测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8)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两级式电源适配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
    1.2 功率因数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谐振变换器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工作以及研究内容
2 两级式电源适配器的工作原理分析
    2.1 功率因数校正的方案及工作原理
    2.2 LLC谐振变换器的工作原理
    2.3 本章小结
3 电源适配器的前后级电路设计
    3.1 前级PFC主电路设计
    3.2 前级PFC控制电路设计
    3.3 后级LLC主电路设计
    3.4 后级LLC控制电路设计
    3.5 本章小结
4 实验验证与实验结果分析
    4.1 前级PFC电路波形
    4.2 后级LLC电路波形
    4.3 适配器动态性能实验波形
    4.4 空载驱动波形
    4.5 输出电压纹波
    4.6 工作效率
    4.7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总结
    5.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9)600V耗尽型GaN HEMT负压栅驱动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高压GaN HEMT背景概述
    1.2 高压GaN HEMT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
        1.2.1 传统功率转换拓扑的复用
        1.2.2 新型功率拓扑及其应用
        1.2.3 AC-to-PoL电源系统架构
        1.2.4 Adapter快速充电应用
    1.3 本文结构安排
第二章 高压GaN HEMT特性及驱动策略
    2.1 横向GaN HEMT功率开关器件
        2.1.1 耗尽型GaN HEMT
        2.1.2 增强型GaN HEMT
        2.1.3 Cascode GaN HEMT
    2.2 高压GaN HEMT的驱动考虑
        2.2.1 非理想情况下的器件开关过程
        2.2.2 自整流反向导通特性
        2.2.3 di/dt和 dv/dt效应
        2.2.4 高压器件的漂移现象
    2.3 高压GaN HEMT驱动策略
        2.3.1 E-mode GaN驱动策略
        2.3.2 Cascode驱动策略
        2.3.3 D-mode GaN驱动策略
        2.3.4 三种高压驱动策略对比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可靠性高压GaN驱动系统设计
    3.1 单通道600V功率级集成式驱动芯片设计
        3.1.1 芯片架构设计考虑
        3.1.2 芯片工作原理
    3.2 高压GaN驱动的系统级设计
        3.2.1 低压GaN驱动方案在高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
        3.2.2 隔离驱动技术
        3.2.3 高压半桥隔离驱动系统架构
    3.3 GaN电源转换器的散热设计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耗尽型GaN Negative Directly Gate-drive技术
    4.1 Negative Directly Gate-drive技术
    4.2 片内供电电源LDO设计
        4.2.1 LDO架构设计
        4.2.2 EA环路原理及小信号分析
        4.2.3 电流限环路的设计及工作原理
    4.3 Inverting Buck-Boost负电源轨设计
        4.3.1 负电源电压值的设计考虑
        4.3.2 负电源带载分析
        4.3.3 Inverting Buck-Boost系统架构及控制策略设计
        4.3.4 驱动级与功率级设计
        4.3.5 整仿验证
    4.4 耗尽型GaN Adjustable Drive-slope Control技术
        4.4.1 D-mode GaN分段驱动策略
        4.4.2 Adjustable Drive-slope Control系统架构设计
        4.4.3 分段驱动电路设计
        4.4.4 驱动芯片Slew-rate Control设计
        4.4.5 整仿验证
    4.5 Enable Si MOSFET及驱动设计
        4.5.1 级联器件的开关分析
        4.5.2 MOS Driver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可靠性高压GaN驱动系统整仿验证
    5.1 双脉冲测试方案验证
        5.1.1 仿真环境及指标定义
        5.1.2 仿真结果
    5.2 半桥驱动方案验证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全文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10)两级式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恒流调光驱动电源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前言
    1.2 LED的发光原理和特性
        1.2.1 LED基本原理
        1.2.2 LED基本特性
    1.3 LED驱动技术研究现状
    1.4 功率因数校正技术
    1.5 LED常用调光方案介绍
    1.6 LED频闪分析
        1.6.1 LED频闪特性
        1.6.2 LED频闪和LED电流、电压纹波之间的关系
        1.6.3 频闪解决方案
    1.7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2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变换器的分析
    2.1 临界导通模式BOOST工作原理分析
        2.1.1 准谐振技术
        2.1.2 临界导通模式BOOST工作原理分析
    2.2 BOOST PFC控制原理分析
        2.2.1 电压模式分析
        2.2.2 电流模式分析
        2.2.3 电压模式Boost PFC分析
    2.3 传统BOOST PFC恒压输出变换器
        2.3.1 传统BOOST PFC恒压输出控制器原理
        2.3.2 BCM BOOST PFC升压电感设计
        2.3.3 功率器件选型
        2.3.4 PFC输出电容C_(bulk)参数计算
    2.4 传统BOOST PFC输出电压跟随变换器
        2.4.1 传统BOOST PFC输出电压跟随控制器原理
        2.4.2 传统输出电压跟随控制BOOST PFC升压电感设计
        2.4.3 功率器件选型
        2.4.4 PFC输出电容C_(bulk)参数计算
        2.4.5 峰值采样电路设计
    2.5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变换器
        2.5.1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控制器原理
        2.5.2 BOOST PFC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误差分析
        2.5.3 输出电压自适应跟随控制BOOST PFC升压电感设计
        2.5.4 功率器件选型
        2.5.5 PFC输出电容C_(bulk)参数计算
    2.6 开关频率限制技术
    2.7 实验结果
        2.7.1 BOOST PFC变换器的关键波形
        2.7.2 输出电压动态响应
        2.7.3 输出电压曲线
        2.7.4 PF和THD测试结果
        2.7.5 样机效率曲线
    2.8 本章小结
3 原边控制恒流调光LED驱动电源的分析
    3.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工作原理
        3.1.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
        3.1.2 副边控制
        3.1.3 原边控制
    3.2 原边控制恒流工作原理分析
        3.2.1 原边控制恒流工作原理
        3.2.2 原边控制恒流误差分析
        3.2.3 补偿方案设计
    3.3 系统参数设计
        3.3.1 准谐振Flyback变换器电路设计
        3.3.2 变压器设计
        3.3.3 RCD钳位电路设计
    3.4 实验结果
        3.4.1 准谐振Flyback LED驱动电源的关键波形
        3.4.2 LED电流线性调整率
        3.4.3 LED调光曲线
        3.4.4 LED驱动电源效率曲线
    3.5 本章小结
4 两级式LED调光驱动测试与分析
    4.1 实验测试样机
    4.2 器件尺寸对比
    4.3 效率对比测试
    4.4 输出电流纹波测试
    4.5 PF和THD测试
    4.6 LED电流线性调整率
    4.7 LED调光曲线
    4.8 本章小结
5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四、A novel single phase buck PFC converter in discontinuous capacitor voltage mode operation(论文参考文献)

  • [1]用于便携式设备的高频双相降压型直流变换器的研究与设计[D]. 林晓清. 浙江大学, 2021(01)
  • [2]高输出功率低频闪的交流直连LED驱动电源IC的工艺研究与电路实现[D]. 孙龙天. 浙江大学, 2021(01)
  • [3]耦合电感交错并联Boost变换器的研究[D]. 周万鹏. 青岛大学, 2020(01)
  • [4]环电流器磁压缩等离子体电源控制技术研究[D]. 翁志远.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 2020(01)
  • [5]5kW混合动力无人船电源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天龙. 海南大学, 2020(07)
  • [6]高效低纹波BUCK型DC-DC电源芯片设计[D]. 陈文琦. 武汉科技大学, 2020(01)
  • [7]基于氮化镓器件的多电平飞跨电容无桥PFC变换器研究[D]. 熊琨. 湖南大学, 2020(02)
  • [8]基于半桥LLC谐振变换器的两级式电源适配器设计[D]. 吴军剑. 中国矿业大学, 2020(03)
  • [9]600V耗尽型GaN HEMT负压栅驱动技术的研究[D]. 冯旭东. 电子科技大学, 2020(07)
  • [10]两级式高功率因数无频闪LED恒流调光驱动电源的研究[D]. 卢炯. 杭州电子科技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一种在不连续电容器电压模式下工作的新型单相降压 PFC 转换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