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海岛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

突出海岛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

一、突出海岛特色 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姚佩沂[1](2021)在《体育赛事对南澳县旅游品牌塑造的影响研究》文中提出

王海栋[2](2021)在《旅游管理体制与海岛县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以大连市长海县为例》文中提出21世纪,人类进入了大规模开发利用海洋的时期,海洋经济成为了新的增长点,发达的海洋经济将成为我国建设海洋强国的重要支撑。海岛旅游作为海洋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采用什么样的旅游管理体制进行地区旅游管理,如何促使海岛旅游成为地区经济的支柱产业成为现阶段的热点话题。目前这一领域学者们的研究多集中于对旅游管理体制、海岛旅游经济等的单独研究。但是基于体制与经济发展关系的角度,对海岛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进行深入研究的文献还很少。综合上述情况,本文利用双重差分法这一定量研究方法,对长海县现行的旅游管理体制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评估研究,对长海及其他海岛地区的未来的开发与管理方面提出可行性政策建议。本论文主要包括以下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通过查阅大量文献把握旅游管理体制与海岛旅游经济的概念,并分类整理阐述了本论文中需要用到的新制度经济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同时,本文介绍了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的中央和地方两方面的不同发展历程,梳理了国内旅游管理体制的目前所存在的问题。第二部分阐述了长海县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及问题,首先从三个角度对长海县海岛旅游经济发展的情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其次介绍了长海县旅游管理体制的现状,最后分析了长海县目前旅游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分是在我国12个海岛县(区)同时发展旅游经济的这样一个“准自然条件”下,采用国内12个海岛县(区)的面板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评估了旅游管理体制与海岛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未受外部因素影响之前,长海县实行的度假区管委会体制模式显着地促进了海岛地区的旅游经济发展,并通过了稳健性检验和平行趋势检验。本文从理论和实证上证明了在度假区管委会模式这一旅游管理体制下,长海县的旅游经济得到了明显的发展。依据本文的研究结果,笔者对本文的结论进行了总结,并对长海县及其他海岛地区的旅游管理体制建设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最后,提出了本文的研究不足之处。

奚恒辉[3](2021)在《基于NDVI的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预测》文中研究指明海洋是宝贵的蓝色国土,是新时代的蓝色希望。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陆海统筹,加快建设海洋强国”。海岛是陆地生态和海洋生态的汇合,更是重要的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和载体,在全球海洋治理、经济社会发展以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方面都具有重要的地位和特殊的价值。海岛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供应是海岛永续利用的基础。海岛县是海陆生态空间复合系统和重要衔接,是海陆统筹规划的关键环节。中国12个海岛县处于“一带一路”经济带、长三角经济圈、环渤海经济圈等重要国家战略聚集地,在推进海洋强国建设以及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贯彻落实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近年来,随着海岛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的迅速扩张,海岛生态系统面临严重威胁,海岛资源开发利用与海岛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也愈发尖锐。开展海岛生态环境评估,摸清海岛生态环境状况,对寻找海岛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平衡点至关重要。本研究以中国12个海岛县为研究对象,基于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运用生态系统服务价值(ESV)系数法,评估了1990-2018年中国12个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并分析其时空变化,同时运用CAMarkov模型模拟预测2030年中国12个海岛县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状况。研究结果如下:(1)1990-2018年,中国12个海岛县的平均NDVI呈现持续下降趋势,三分之二海岛县的NDVI下降尤为明显。其中,长海县的下降率最大,达到45.24%。而定海区、普陀区、玉环市、南澳县4个海岛县的NDVI有所增长。其中,玉环市的NDVI增长率最大,达到37.71%。从空间上看,各海岛县的NDVI在空间分布上有显着差异,且海岛县内部各岛屿的情况也有较大不同。但总的来看,各海岛中央地区的NDVI值普遍较高,而海岛边缘地区的NDVI值普遍较低。(2)1990-2018年,中国12个海岛县的ESV总额分别为8.27亿美元、8.10亿美元、7.89亿美元、8.21亿美元,总体上呈现“V”字型变化趋势。12个海岛县中有7个海岛县的ESV呈下降趋势,其中长海县的ESV下降幅度最大,达到53.14%。而崇明区、南澳县等5个海岛县的ESV有所增长,南澳县的ESV涨幅最大,达到22.03%。各海岛县的ESV空间分布存在较大差异,但是总体上看,岛屿中部区域的单位面积ESV普遍高于海岛边缘区域。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森林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其次为草地,建筑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森林是影响海岛植被覆盖率的首要因素。(3)2030年,中国12个海岛县的ESV总值为8.42亿美元,总额相比2018增长了2.56%。从不同土地覆盖类型来看,森林的ESV增长率最大,达到40.70%,农地次之。草地和贫瘠地的ESV有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草地的ESV下降了67.89%,贫瘠地的ESV下降了62.63%。从海岛县个体来看,长海县、长岛县等5个海岛县的ESV呈下降趋势,南澳县的ESV下降最多,而崇明区、嵊泗县等7个海岛县的ESV有所上升,玉华市的ESV上升幅度最大。同时,本研究认为需要进一步开展海岛植被保护和修复,合理开发利用海岛资源,有效控制海岛城市过度扩张,推进中国海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张相君,魏寒冰,邓云成[4](2021)在《论海岛潜水作为海洋旅游新业态》文中研究表明旅游是全球海岛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滨海旅游业作为海洋产业的组成部分,呈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潜水尤其是海岛潜水越来越得到游客青睐。潜水作为一种新兴的休闲娱乐方式,是传统海岛产业升级、滨海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抓手。在厘清海岛潜水产业的基本概念后,明确海岛潜水产业形成和发展的关键因素,通过对比分析国外海岛潜水产业发展的有益经验,总结我国产业发展存在的不足,建议通过突出地方立法并整合社会资源等政策来规范并促进海岛潜水行业的健康发展。

龙宇[5](2020)在《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体育赛事的发展需要品牌来支撑,而品牌的价值来自于市场。增强体育赛事活动品牌意识,塑造有影响力的品牌赛事,建立消费者或参与者对赛事的信任度、喜爱度、忠诚度,是提升体育赛事活动核心竞争力的有效手段,可促进体育赛事的可持续发展。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以健康广东建设、历史文化传承和乡村振兴为精神内核,以体教融合培养优秀运动员为目标,通过创新办赛模式,提升办赛质量和运营水平,进行品牌建设和塑造来提升自身价值,吸引广大青少年积极参与。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为青少年提供了一个展示竞技水平和训练成果的平台,成为高水平的学生体育赛事活动品牌之一,丰富了学校体育竞赛内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发展优势,其综合效能是一般体育赛事活动所不具备的。为了丰富全民健身赛事活动品牌塑造研究理论,提升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赛事运营方式和品牌推广水平,将大赛的成功经验案例为国内其他全民健身赛事活动的品牌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本文以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作为研究对象,通过专家访谈、逻辑分析以及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通过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品牌识别形象、品牌创新模式、品牌宣传推广和社会效益等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困难短板进行剖析,并得出如下结论:一是大赛构建了系统的策划组织和赛事运转的全方位办赛模式,赛事质量和水平较高,已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关注度,并获得了国际定联和体育总局的认可,形成了体育赛事品牌效应。二是大赛成功打造“古驿道+”模式,利用成熟的宣传推广模式,在深厚地域文化内涵以及品牌形象识别等功能方面,产生了稳定的社会经济效益和多元文化价值。三是大赛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推动了定向运动在各大、中、小学及社会组织、俱乐部中广泛开展,促进了青少年健康水平增强、身体素质提高。四是大赛由政府主导办赛,主要经费来自各级政府部门,社会资金投入较少,商业化运作程度不高,社会组织在赛事的组织筹备工作中能够发挥的作用相对有限,品牌的市场活力没有得到充分激发。对照研究所得结论,同时提出建议:一是依托专业机构对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进行全方位的评估,梳理赛事品牌建设状况和存在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意见和措施,确保赛事品牌的健康发展。二是继续拓宽“古驿道+”模式范畴,探索体教融合的新思路,积极打造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教育品牌。三是建立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培养专业化人才,建设一支掌握品牌营销管理、赛事组织运营、特色项目开发等多领域知识技能的综合性执行团队,更好地发挥赛事的综合效益。四是大赛应逐步向社会主导、市场化运作、政府协助的办赛模式转变,政府提供政策和制度的支持,鼓励社会企业主动参与,吸引社会资本投入,进一步挖掘大赛生命力,开发南粤古驿道品牌价值,促进赛事品牌的可持续发展。

邹婧,史秦川[6](2020)在《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的发展基础调查分析,认为当前南澳云澳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存在海洋渔业资源衰退、海产品加工粗放、渔港配套设施不健全、休闲渔业开发程度不高、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等问题,针对上述问题提出调整渔业产业结构、发展水产品精深加工、加强渔港配套设施建设、推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扶持海洋新兴产业、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扶持等政策建议。

姜亚含[7](2020)在《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文中指出大连市长海县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迅猛发展。游客的需求已不仅仅满足于观赏旅游,体验型体育旅游产品得到游客的青睐。全域旅游是满足游客全方位体验需求的一种旅游业新形态,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旅游业新时代发展的新趋势和新方向。以全域旅游相关理论指导开发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不仅可以促进大连市长海县旅游产业转型升级,亦可有力助推长海县乃至大连市旅游业向全域旅游模式迈进,进而提高地区旅游经济发展水平。本文运用文献分析法、德尔菲法、数理统计法及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大连市长海县海岛旅游游客对海岛体育旅游产品的需求进行了调查,运用SWOT分析法对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的优势、劣势、机遇和挑战进行全面分析,提出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并得出如下结论:(1)不同年龄层次、不同月收入和不同旅游次数游客在游客体育旅游产品旅游动机方面均存在显着差异,主要体现在摆脱日常环境、调节精神生活、健身康复和体验新鲜刺激感受上。(2)在游客体育旅游产品体验感知与外界帮助方面,更多游客对场所空间容量,设施以及多样性感受比较高;配套设施、热情度以及可进入性并不到位;游客的感受性差异主要集中在不同年龄的体验上。(3)在游客体育旅游产品伦理认知方面,不同年龄游客对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的总体印象评价存在显着差异;不同文化程度、月收入游客在对体育旅游产品的总体评价上均没有显着差异;更多游客的总体评价均值较低。(4)全域旅游视角下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拥有独特性和资源优势;存在淡旺季两级分化严重,产品特色不突出的劣势;拥有政策支持及全域旅游理念提出方面机遇,同时存在来自内部同质化竞争及其他沿海地区对游客吸引的外部挑战。(5)以“全时间+全空间+全过程”为全域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打造“白+黑”、全季节的全时间海岛体育旅游产品;打造海岛精品线路、资源整合的全空间海岛体育旅游产品;打造贯穿始终的特色街区以及配套商品连锁售卖中心的全过程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基于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统筹联动,注重顶层设计;多管齐下,拓宽宣传途径;招商引资,培育体育产业;举办赛事,助力全域开发;定期调查,把握游客需求;群众参与,营造和谐旅游。

高维全[8](2018)在《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以中国12个海岛县(区)为例》文中指出进入21世纪,旅游产业成为世界规模最大的经济产业之一,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海岛由于其空间特殊性和资源独特性,成为发展海洋经济、促进社会进步、保障海防安全和维护海洋权益的重要依托。随着人类活动空间由大陆向海洋转移,海岛旅游异军突起,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形式之一,海岛成为备受关注的旅游目的地。我国是世界上海岛最多的国家之一,海岛旅游资源丰富,气候宜人,毗邻经济发达区域,市场前景广阔,具有发展旅游业得天独厚的优势条件。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连接的海岛、海滨旅游迎来良好的发展机遇。我国海岛旅游发展热潮方兴未艾,海岛旅游成为推动旅游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2009年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的若干意见》,标志着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正式上升为国家战略。同年,平潭综合试验区正式建立,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科学发展的先行区和探索两岸合作新模式的先行区。2010年5月20日,大连长山群岛旅游避暑度假区正式挂牌成立,享有辽宁沿海经济带重点支持区域的相关政策。2011年,舟山群岛新区建立,成为我国首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国家战略层面新区。现已形成由南到北、由广度到深度的全方位、立体化的海岛开发与建设体系,海岛旅游产业作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作用日益突出。但是,在海岛旅游发展过程中,出现重投入轻产出的不良倾向,如何科学规划海岛旅游产业,合理配置海岛资源,促进海岛旅游提质增效,实现海岛旅游转型升级发展,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现实问题。这不仅关系到海岛旅游可持续发展问题,更关系到海岛经济全面、协调发展问题。基于上述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的需要,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生态旅游理论、竞争力理论、区位理论和系统论为指导,运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分析方法,通过构建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从海岛旅游业绩和旅游效率两个方面对海岛旅游绩效进行测度,分析海岛旅游绩效时空差异特征及其演变趋势,借助识别海岛旅游绩效的影响因素,深入剖析海岛旅游绩效的驱动机制,提出海岛旅游绩效提升的宏观路径及具有针对性的提升措施。主要结论如下:第一,海岛旅游绩效水平地区间差异较大,不均衡性明显。从海岛旅游业绩水平来看,没有海岛县(区)旅游业绩达到很好水平,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玉环旅游业绩较好,东山、长海、长岛、洞头、南澳旅游业绩一般,平潭、崇明的旅游业绩较差。综合效率角度来看,普陀、长岛、定海、嵊泗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玉环和洞头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处于第二梯队;长海、岱山、南澳、东山四个海岛县(区)旅游综合效率水平处于第三梯队;平潭、崇明旅游综合效率平均水平最低。技术效率角度来看,普陀、南澳保持DEA最优水平,长岛、定海、嵊泗、洞头、平潭技术效率水平较高,长海、岱山、玉环、东山技术效率相对较弱,崇明技术效率水平最低。从规模效率角度来看,普陀保持DEA最优水平,长岛、定海、玉环、嵊泗旅游规模效率水平接近于DEA最优水平;岱山、东山、洞头旅游规模效率水平较强;长海、南澳规模效率水平较低;崇明、平潭规模效率水平处于最低水平。第二,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总体差异不大,相对差异比较明显。定海、普陀、岱山、嵊泗、玉环五个海岛县(区)长期处于较高区和高值区,崇明、平潭、南澳长期处于较低区和低值区。海岛旅游绩效状态存在转移的可能性,但是总体发展格局基本稳定,海岛旅游绩效可能陷入“贫困陷阱”,而且存在明显的“俱乐部趋同”现象。第三,海岛旅游绩效的驱动力通过影响因素的相互作用,形成海岛旅游绩效系统,驱动海岛旅游绩效持续发展。借助EVIEWS6.0软件对影响因素进行识别,将海岛旅游绩效的动力机制分为支撑力和驱动力。支撑力包括腹地经济支撑力、生态环境支撑力、城镇化支撑力,驱动力包括海岛经济驱动力、产业驱动力、交通驱动力、旅游服务驱动力、科技驱动力。支撑力和驱动力共同推动海岛旅游绩效发展、变化。基于上述结果提出:海岛县(区)应从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科学利用海岛空间、推进海岛全域旅游建设、推进海岛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改革、鼓励发展旅游产业的宏观路径出发,提升旅游绩效水平。同时基于海岛县(区)旅游绩效高值区、较高区、低值区、较低区的四个等级,针对各海岛县(区)的实际分别提出维持性措施、变革性措施、激励性措施、培育性措施。

张然[9](2016)在《中国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文中认为海岛在海洋资源持续利用和保护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和作用,海岛开发建设已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县域海岛占海岛总体陆域面积98%以上,是海岛居民的主要聚集地,在海岛资源中居于核心地位。但县域海岛资源环境系统脆弱,经济基础薄弱,如何实现县域海岛全面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海洋战略的重点和热点。论文以中国12个县域海岛为样本,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核心,以综合承载力理论和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为支撑,将县域海岛可持续发展建立在其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协调共进基础之上。通过对各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定量评价,并对两指数之间耦合关系和相互影响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县域海岛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水平提出对策建议。论文以2014年基础数据为依据,考察了各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系统中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和基础设施,以及经济发展系统中整体经济状态、主导产业发展状况和经济发展扩散效果等基本面,发现各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横向对比差距较大,表明各县域海岛当前可持续发展水平差距较大。为准确判断各县域海岛可持续发展水平,选取共计6个系统层指标和35个要素层指标,分别构建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评价体系。在此基础上,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指标权重,搜集20082014年各县域海岛相关指标数据并标准化,聚合得到样本期内各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以及系统层指数。各层级指数构成实证分析的基础。首先根据县域海岛各年综合承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所构成的二维坐标在样本期内变动特征,将县域海岛归纳为四种类型,即中部集中型、横向演进型、纵向演进型和45°上升型。其次,采用协调发展模型对各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耦合度进行定量评价,研究发现,县域海岛总体耦合度水平处于中级协调发展类型,同时,四种类型县域海岛在样本期内具有各自特征的协调度(C)、综合发展度(T)和耦合度(D)变动态势。再次,利用所有县域海岛样本期内各层级指数所构成的面板数据,建立回归分析模型研究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关系。在对数据和模型检验基础上,构建两个变系数固定效应模型,分别研究各县域海岛经济发展指数受综合承载力各系统层指数影响和综合承载力指数受经济发展各系统层指数影响。对四种类型县域海岛各指数影响系数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表明中部集中型综合承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正反影响作用不稳定,横向演进型和纵向演进型两指数形成一正一反影响效果,而45°上升型两指数形成相互正向促进影响。根据不同类型综合承载力指数和经济发展指数间综合影响效果,对各类型县域海岛耦合度发展态势进行预期。综合来看,根据四种类型县域海岛各层级指数变动特征、协调度、综合发展度、耦合度以及两系统指数之间相互影响,45°上升型县域海岛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优质状态,横向演进型和纵向演进型县域海岛可持续发展水平达到次优状态,中部集中型县域海岛可持续发展水平为不稳定状态。论文最后结合评价体系各指标,立足于所有县域海岛和各类型县域海岛两个层面提出对策建议。

刘真真[10](2014)在《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区划分与定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中国是海洋大国,海岛众多,拥有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海岛7300多个,以群岛、列岛和独立岛屿的形式分布于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四个海区。海岛岸线总长14000多千米,海岛陆域总面积近8万平方千米,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0.8%。中国12个海岛县(区)自北而南依次为辽宁长海县,山东长岛县,上海崇明县,浙江舟山市二区二县(定海区、普陀区、岱山县、嵊泗县)、玉环县和洞头县,福建平潭县和东山县,广东南澳县,共有大、小岛屿1738个,占全国海岛的26.7%,其中有居民海岛176个,占全国有居民海岛的42%。自2009年《海南国际旅游岛建设发展规划纲要》获批以来,随着政府的重视和政策的逐步倾斜,加上海岛地区经济实力不断壮大、居民人居环境不段改善、海岛旅游资源开发能力不断提高,海岛旅游开发成为新一轮海洋经济的热点。海岛不仅是我国壮大海洋经济、拓展发展空间的重要依托,还是保护海洋环境、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平台,然而我国的海岛旅游开发和海岛保护工作起步均较晚,缺乏经验借鉴,存在着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下降,海岛旅游无序无度开发、重复开发建设等一系列问题,海岛旅游开发空间格局上不尽合理。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的测度和评价不仅可以衡量旅游活动对海岛环境各方面的动态影响,而且可以为海岛旅游开发的功能定位的和开发战略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海岛旅游功能区划不仅可以实现对海岛旅游资源的有序开发、优化配置和合理布局保证海岛旅游的持续发展,还有利于进一步加强对海岛旅游资源规划开发和空间布局管理,促进我国海岛旅游开发的差异化和发展空间布局不断合理化。首先,综述了国外海岛旅游、国内海岛旅游以及海岛县域层面上旅游研究进展,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旅游功能区划研究进展,并通过界定相关概念,归纳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和海岛旅游功能区划基础理论,为后续的研究提供了研究背景、理论基础和方法依托。其次,分别从历史地理环境、资源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三个角度出发研究我国12个海岛县(区)旅游开发基础环境,分析其历史、地理、资源、生态、社会和经济发展状况和区域特征,为12个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测度、旅游功能区划分与定位提供基础支撑。再次,以沿海12个海岛县(区)行政分区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构建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其次,选择物元评价模型作为12个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测度我国12个海岛县(区)2006~2011年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并分析根其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和状况的时空差异和特征。最后,在分析我国12个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状况空间差异特的基础上,制定其旅游功能区划方案,初步绘出我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区划图;依据其旅游功能区划,提出与沿海各地区的经济发展战略和旅游发展战略协调一致的各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定位,并从规划、管理、人才、宣传四个角度出发提出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对各海岛县(区)进行旅游用岛统筹,从宏观统筹角度实现对中国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的有效调控。

二、突出海岛特色 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突出海岛特色 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2)旅游管理体制与海岛县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以大连市长海县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综述
        1.2.2 国内研究综述
        1.2.3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图
    1.4 创新之处
2 研究的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
        2.1.1 旅游管理体制
        2.1.2 海岛旅游经济
    2.2 相关理论
        2.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2 新制度经济学理论
        2.2.3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4 利益相关者理论
3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现状与问题
    3.1 国家旅游管理体制的发展和现状
        3.1.1 中央旅游管理体制的模式和特征
        3.1.2 地方旅游管理体制的模式和特征
    3.2 我国旅游管理体制所存在的问题
4 长海县旅游管理体制现状与问题
    4.1 长海县海岛旅游经济发展状况
        4.1.1 长海县概况
        4.1.2 长海县旅游资源情况
        4.1.3 长海县旅游经济发展情况
    4.2 长海县旅游管理体制现状
        4.2.1 管委会旅游管理体制模式
        4.2.2 吉美模式
    4.3 长海县旅游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5 长海县旅游管理体制与旅游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分析
    5.1 模型构建与变量设计
        5.1.1 双重差分模型的选取与构建
        5.1.2 数据、变量与描述性统计
    5.2 基准回归
    5.3 稳健性检验
        5.3.1 被解释变量替换检验
        5.3.2 平行趋势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研究结论与政策启示
    6.1 研究结论
    6.2 政策启示
    6.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基于NDVI的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AR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生态系统服务
        1.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1.2.3 海岛县生态系统
        1.2.4 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3.3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数据处理
    2.1 研究区域概况
        2.1.1 地理位置
        2.1.2 自然环境概况
        2.1.3 经济社会概况
    2.2 数据处理
        2.2.1 遥感影像数据
        2.2.2 经济社会数据
第三章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方法
    3.1 NDVI计算
        3.1.1 遥感影像预处理
        3.1.2 NDVI计算
        3.1.3 年度NDVI合成
    3.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
        3.2.1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计算模型
        3.2.2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系数修正
    3.3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系数
    3.4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模拟预测
        3.4.1 CA-Markov模型
        3.4.2 模型校准
        3.4.3 未来模拟
第四章 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时空变化分析
    4.1 1990-2018年中国海岛县NDVI时空变化
        4.1.1 NDVI时间变化情况分析
        4.1.2 NDVI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4.2 1990-2018年中国海岛县ESV时空变化分析
        4.2.1 ESV时间变化情况分析
        4.2.2 ESV空间分布情况分析
    4.3 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敏感性分析
        4.3.1 环渤海海岛县敏感性系数
        4.3.2 东海海岛县敏感性系数
        4.3.3 南海海岛县敏感性系数
第五章 2030年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预测
    5.1 2030年中国海岛县土地覆盖状况
        5.1.1 2030年中国海岛县各类土地覆盖面积
        5.1.2 2030年中国海岛县土地覆盖空间分布
    5.2 2030年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5.2.1 2030年中国海岛县ESV总体情况
        5.2.2 2030年中国海岛县ESV个体情况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4)论海岛潜水作为海洋旅游新业态(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海岛潜水产业初探
    1.1 海岛潜水产业
    1.2 我国潜水行业发展现状
2 文献回顾
3 海岛潜水产业的关键因素
    3.1 基本条件
    3.2 发展条件
4 知名海岛的潜水产业
    4.1 潜水环境
        4.1.1 自然与人文环境
        4.1.2 政策与法律环境
    4.2 潜水特色服务与设施
    4.3 有益经验借鉴
5 我国海岛潜水产业的不足与建议
    5.1 存在的不足
        5.1.1 潜水政策环境缺失
        5.1.2 海岛潜水特色不突出,无法形成品牌效应
        5.1.3 海洋环境保护意识薄弱
    5.2 发展建议
        5.2.1 完善潜水相关法律政策制度
        5.2.2 加大创新驱动潜水旅游项目发展
        5.2.3 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教育
6 结语

(5)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
    1.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品牌的相关研究
    2.2 体育赛事品牌的相关研究
    2.3 南粤古驿道品牌开发的相关研究
    2.4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的相关研究
    2.5 定向运动品牌特征的相关研究
第三章 研究对象与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专家访谈法
        3.2.3 实地考察法
        3.2.4 逻辑分析法
第四章 研究结果与讨论
    4.1 体育赛事品牌建设的政策背景
    4.2 国内及广东定向运动的发展现状
    4.3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基本概况
        4.3.1 南粤古驿道的活化利用现状
        4.3.2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发展现状
    4.4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组织运营模式
        4.4.1 大赛组织架构
        4.4.2 大赛部门分工
        4.4.3 大赛申办与选点
        4.4.4 大赛服务保障
        4.4.5 大赛活动流程
    4.5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构建过程
        4.5.1 大赛视觉识别系统
        4.5.2 大赛主题曲
        4.5.3 大赛形象大使
        4.5.4 大赛网站建设
        4.5.5 大赛冠名商
    4.6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路径建设
        4.6.1 赛事赛制创新,形成品牌赛事
        4.6.2 探索“古驿道+”模式,塑造品牌文化
        4.6.3 实现互惠共赢,加强品牌合作
        4.6.4 承办国际赛事,塑造国际化品牌
        4.6.5 加强品牌宣传,形成市场化推广
        4.6.5.1 赛事资讯发布
        4.6.5.2 赛事实时转播
        4.6.5.3 电视频道宣传
        4.6.5.4 广播电台宣传
    4.7 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的品牌效益分析
        4.7.1 大赛品牌产生的社会效益
        4.7.2 大赛品牌产生的经济效益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5.1 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6)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发展现状
    (一)区位条件优越,基础设施建设逐步完善
    (二)海洋渔业发展稳步增长
    (三)旅游资源丰富,休闲渔业旅游发展迅速
    (四)发展的机遇和政策
二、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建设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海洋渔业资源衰退
    (二)海产品加工相对粗放
    (三)渔港配套设施不健全
    (四)休闲旅游产品结构单一,开发无序
    (五)环境和资源遭到破坏
三、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一)发展现代海洋渔业,调整渔业产业结构
        1. 加快发展海洋生态养殖业,建立高效生态养殖模式,提升生态养殖层次,打造科学养殖示范基地。
        2. 严格控制近海捕捞强度,加快调整海洋捕捞结构和对渔船、渔具进行现代化改造。
    (二)推进休闲渔业转型升级
        1. 结合南澳实际开发特色休闲渔业。
        2. 鼓励渔民休渔期间从事休闲渔业。
        3. 发挥海洋牧场带动休闲渔业的作用。
        4. 完善休闲渔业相关法律法规。
    (三)着力培育优势产业,延伸产业链
        1. 培育优势主导产业,延伸产业链。
        2. 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四)加大渔港经济区的设施建设和环境整治力度
        1. 加大渔港经济区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的建设力度,建设现代化渔港。
        2. 配合乡村振兴战略,加强渔港经济区的环境整治与管理。
    (五)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力度

(7)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选题背景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小结
    1.3 研究目的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
    1.4 概念界定和相关理论分析
        1.4.1 概念界定
        1.4.2 相关理论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2.1 研究对象
    2.2 研究方法
        2.2.1 文献分析法
        2.2.2 德尔菲法
        2.2.3 问卷调查法
        2.2.4 数理统计法
    2.3 研究技术路线
3 结果与分析
    3.1 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需求调查分析
        3.1.1 调查对象基本信息
        3.1.2 不同游客体育旅游产品旅游动机差异分析
        3.1.3 不同游客体育旅游产品体验感知与外界帮助差异分析
        3.1.4 不同游客体育旅游产品伦理认知差异分析
    3.2 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开发体育旅游产品的SWOT分析
        3.2.1 优势
        3.2.2 劣势
        3.2.3 机遇
        3.2.4 挑战
    3.3 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3.1 全时间的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3.2 全空间的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3.3.3 全过程的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4.2 建议
5 不足与展望
    5.1 研究不足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情况

(8)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以中国12个海岛县(区)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旅游经济发展迅速,旅游产业地位提升
        1.1.2 海岛旅游效益凸显,推动海岛产业转型升级发展
        1.1.3 政策制度体系逐步完善
        1.1.4 全域旅游建设为海岛旅游开发提供契机
        1.1.5 我国海岛数量众多,生态环境脆弱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研究对象、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对象
        1.3.2 内容安排
        1.3.3 研究方法
        1.3.4 技术路线
    1.4 论文创新点
    1.5 数据来源
    1.6 小结
2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国外研究进展
        2.1.1 旅游业绩研究
        2.1.2 旅游效率研究
        2.1.3 海岛旅游研究
    2.2 国内研究进展
        2.2.1 旅游业绩研究
        2.2.2 旅游效率研究
        2.2.3 海岛旅游研究
    2.3 对已有研究的评述
    2.4 小结
3 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3.1 相关概念
        3.1.1 绩效
        3.1.2 旅游绩效
        3.1.3 海岛旅游绩效
    3.2 相关理论
        3.2.1 可持续发展理论
        3.2.2 生态系统理论
        3.2.3 竞争力理论
        3.2.4 区位理论
        3.2.5 系统论
    3.3 小结
4 海岛旅游绩效指标体系构建
    4.1 海岛旅游绩效测度内容
        4.1.1 海岛旅游业绩
        4.1.2 海岛旅游效率
    4.2 海岛旅游绩效测度方法
        4.2.1 海岛旅游业绩评价指数
        4.2.2 海岛旅游效率测度模型
    4.3 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选择依据
        4.3.1 海岛旅游业绩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4.3.2 海岛旅游效率评价指标选择的依据
        4.3.3 国内外海岛旅游评价指标选择
    4.4 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4.1 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选取原则
        4.4.2 海岛旅游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建立
        4.4.3 指标解释
    4.5 小结
5 中国海岛旅游绩效评价
    5.1 海岛县(区)基本情况
        5.1.1 自然地理环境
        5.1.2 社会环境
        5.1.3 经济环境
        5.1.4 资源生态环境
    5.2 海岛旅游业绩测度结果及评价
    5.3 海岛旅游效率测度结果及评价
        5.3.1 综合效率分析
        5.3.2 技术效率分析
        5.3.3 规模效率分析
    5.4 小结
6 中国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差异演变
    6.1 海岛旅游绩效的时空差异特征
        6.1.1 模型选择
        6.1.2 海岛旅游绩效时间变化特征
        6.1.3 海岛旅游绩效空间变化特征
    6.2 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演变
        6.2.1 模型选择
        6.2.2 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演变概率
        6.2.3 海岛旅游绩效时空格局演变趋势
    6.3 海岛旅游绩效演进模式
    6.4 小结
7 中国海岛旅游绩效驱动机制
    7.1 驱动因素选取
    7.2 驱动因素识别
        7.2.1 驱动因素检验
        7.2.2 模型建立
        7.2.3 驱动因素估计结果分析
    7.3 动力机制分析
        7.3.1 动力系统构成
        7.3.2 驱动模型
        7.3.3 驱动机理
    7.4 小结
8 中国海岛旅游绩效优化路径
    8.1 海岛旅游绩效优化的宏观路径
        8.1.1 加强海岛生态环境保护
        8.1.2 科学利用海岛空间
        8.1.3 推进海岛全域旅游建设
        8.1.4 推进海岛旅游产品供给结构改革
        8.1.5 树立旅游观念,鼓励发展旅游产业
    8.2 提升海岛旅游发展绩效的具体对策
        8.2.1 高值区——维持性措施
        8.2.2 较高区——变革性措施
        8.2.3 较低区——激励性措施
        8.2.4 低值区——培育性措施
    8.3 小结
9 结论与展望
    9.1 主要结论
    9.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情况
致谢

(9)中国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综述
        1.2.1 海岛各系统承载力
        1.2.2 海岛经济发展
        1.2.3 海岛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关系
        1.2.4 研究综述总结
    1.3 研究思路、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内容
        1.3.3 研究方法
    1.4 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界定
    2.1 理论基础
        2.1.1 可持续发展理论
        2.1.2 综合承载力理论
        2.1.3 区域经济发展理论
        2.1.4 论文整体理论架构
    2.2 相关概念界定
        2.2.1 县域海岛
        2.2.2 综合承载力指数
        2.2.3 经济发展指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基本面分析
    3.1 县域海岛各系统承载力分析
        3.1.1 自然资源系统
        3.1.2 生态环境系统
        3.1.3 基础设施系统
    3.2 县域海岛经济发展分析
        3.2.1 整体经济状态
        3.2.2 主导产业发展程度
        3.2.3 经济发展扩散效果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评价体系构建
    4.1 构建思路
    4.2 指标选取依据及解释
        4.2.1 指标选取依据
        4.2.2 综合承载力各层指标解释
        4.2.3 经济发展各层指标解释
    4.3 评价体系框架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定量评价
    5.1 综合承载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测算
        5.1.1 确定指标权重
        5.1.2 数据来源与标准化
        5.1.3 各指标聚合结果
    5.2 综合承载力指数与经济发展指数测算结果分析
        5.2.1 目标层指数分析
        5.2.2 系统层指数分析
        5.2.3 目标层指数与系统层指数综合分析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相关性与耦合度分析
    6.1 相关性分析
    6.2 耦合度分析
        6.2.1 耦合度模型介绍
        6.2.2 耦合度模型各变量作用机制分析
        6.2.3 耦合度测算及结果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相互影响分析
    7.1 面板数据模型构建
        7.1.1 数据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
        7.1.2 模型选择和模型构建
    7.2 面板数据回归结果分析
        7.2.1 经济发展指数受综合承载力系统层指数影响分析
        7.2.2 综合承载力指数受经济发展系统层指数影响分析
    7.3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研究结论与对策建议
    8.1 研究结论
    8.2 对策建议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10)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区划分与定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内外旅游环境承载力研究综述
        1.2.2 国内外旅游功能区划研究综述
        1.2.3 我国海岛县(区)旅游研究
    1.3 研究内容、框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3.3 研究方法
2 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旅游功能区划基础理论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海岛旅游
        2.1.2 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
        2.1.3 海岛旅游功能区划
    2.2 海岛旅游环境承载力基础理论
        2.2.1 生态经济学理论
        2.2.2 可持续发展理论
        2.2.3 环境承载力理论
    2.3 海岛旅游功能区划基础理论
        2.3.1 地域分异与分工理论
        2.3.2 区域空间结构理论
        2.3.3 主体功能区划理论
3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开发基础分析
    3.1 中国海岛县(区)历史地理环境分析
        3.1.1 行政建制及历史沿革
        3.1.2 自然地理环境
        3.1.3 海岸与海陆环境
    3.2 中国海岛县(区)资源生态环境分析
        3.2.1 资源环境分析
        3.2.2 生态环境分析
    3.3 中国海岛县(区)社会经济环境分析
        3.3.1 社会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4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测度及分析
    4.1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4.1.1 评价指标构建原则
        4.1.2 指标选择与体系构建
        4.1.3 数据来源与指标说明
        4.1.4 指标权重的确定
    4.2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及承载状况测度
        4.2.1 物元分析模型
        4.2.2 测度过程与步骤
        4.2.3 测度结果及分析
    4.3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环境承载力水平测度结果与分析
        4.3.1 时间序列特征分析
        4.3.2 各子系统特征分析
        4.3.3 空间差异特征分析
5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区划分与定位
    5.1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区划分
        5.1.1 优先开发区
        5.1.2 重点开发区
        5.1.3 一般开发区
        5.1.4 限制开发区
    5.2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定位
        5.2.1 优先开发区功能定位
        5.2.2 重点开发区功能定位
        5.2.3 一般开发区功能定位
        5.2.4 限制开发区功能定位
    5.3 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可持续发展对策
        5.3.1 科学规划,有序开发
        5.3.2 加强管理,统筹协调
        5.3.3 引进人才,重视科研
        5.3.4 宣传教育,公众参与
6 结语
    6.1 研究结论与贡献
        6.1.1 研究结论
        6.1.2 主要贡献
    6.2 需要完善之处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四、突出海岛特色 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发展旅游经济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体育赛事对南澳县旅游品牌塑造的影响研究[D]. 姚佩沂. 汕头大学, 2021
  • [2]旅游管理体制与海岛县旅游经济发展研究 ——以大连市长海县为例[D]. 王海栋.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基于NDVI的中国海岛县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与预测[D]. 奚恒辉. 浙江海洋大学, 2021(02)
  • [4]论海岛潜水作为海洋旅游新业态[J]. 张相君,魏寒冰,邓云成. 海洋经济, 2021(02)
  • [5]南粤古驿道定向大赛品牌研究[D]. 龙宇.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5)
  • [6]广东省汕头市南澳渔港经济区发展研究[J]. 邹婧,史秦川. 南方农村, 2020(03)
  • [7]全域旅游视角下大连市长海县海岛体育旅游产品开发策略研究[D]. 姜亚含. 沈阳体育学院, 2020(12)
  • [8]海岛旅游绩效时空特征与驱动机制研究 ——以中国12个海岛县(区)为例[D]. 高维全. 辽宁师范大学, 2018(12)
  • [9]中国县域海岛综合承载力与经济发展研究[D]. 张然. 青岛大学, 2016(05)
  • [10]基于旅游环境承载力的中国海岛县(区)旅游功能区划分与定位研究[D]. 刘真真. 中国海洋大学, 2014(01)

标签:;  ;  ;  

突出海岛特色,整合旅游资源——对南澳县旅游经济发展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