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珍与湖南新政

陈宝珍与湖南新政

一、陈宝箴和湖南新政(论文文献综述)

黄锦辉[1](2020)在《湖南维新运动中的精英分化和政治冲突》文中研究说明由于士绅群体从合作走向分化,晚清湖南维新运动发生了"新旧之争"的政治冲突并走向失败。通过对事件过程的梳理和对群体属性的比较分析,本文对前述"新旧之争"的起因提出了两种解释:权力分配失衡与儒家知识体系冲突。本文认为:一方面,政治冲突是在掌握社会权力的保守派本土中上层士绅与缺乏社会合法性的激进派外来中下层士绅之间展开的,社会权力与政治权力的分配失衡是冲突的重要原因;另一方面,权力冲突的背后蕴含了深层的思想与价值冲突。"新旧之争"展现了政治意识形态更浓厚的湖湘儒学传统与理性化色彩更重的岭南儒学传统的冲突。此外,针对两种解释的关联,文章进一步提出:在古代中国的政治体制下,儒家知识体系既体现了文化价值,又是权力和秩序的基础和象征,两种解释是相互补充的,知识对抗解释更具时代性。

曹润青[2](2020)在《启蒙与救亡之争:从《翼教丛编》看湖南新旧两党的论争》文中研究指明囿于新旧之名,学界习惯将以王先谦、叶德辉为首的湖南旧党视为保守、顽固的代表,而忽视了他们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并因此模糊了湖南新旧两党真正的分歧所在。湖南新政期间,新旧两党论争的焦点在于对启蒙和救亡的看法有深刻的差异。新党将启蒙作为救亡的根本手段,在此基础上才有条件推行西方政治制度;旧党将引进西方技术作为救亡的根本途径,并认为中国政教传统本身自足,以此反对启蒙,认为启蒙加重了中国的危局。

刘经富[3](2019)在《若论新旧转茫然 试析晚清新旧过渡人物的面貌特徵》文中提出晚清时期先进的士大夫既不拒絶横向的"西学东渐",也纵向保留原有文化传统,例如他们都恪守臣节、笃信风水。作爲从四书五经营垒中走出来的佼佼者,他们还难以舍弃儒家话语系统、价值理念,具有"近代过渡性人格"的面貌特徵。陈宝箴作爲其中一员,同样脱离不了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在戊戌变法运动这场历史大风浪中,士大夫群体分化出错综复杂的顽固派、洋务派、维新派、保守派,统而言之,即新党、旧党,陈宝箴的政治分野到底属於新党还是旧党?抑或不新不旧、亦新亦旧之间,尚须史家根据现有材料和进一步挖掘史料予以默证深探。

江炅坡[4](2019)在《晚清周汉反教案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周汉反教案发生在1890年代,前后历时8年,多次引起外交冲突。这是一起在籍士绅反洋教事件,牵涉政治、外交、法律等多方面因素。为了妥善解决周汉案中存在的“两难”情况,清政府相关主办官员仔细斟酌周汉的罪名认定,并多次改变对周汉的处理策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本文进一步探究了周汉反教案的起源问题,认为杨格非(Griffith John,1831-1912)与嘉托玛(Christopher Thomas Gardner,1842-1914)等人所代表的外国势力推动了此案的形成,并促进了湖南反教形象的塑造。在探讨外部因素的同时,本文还分析了清政府内部的影响因素,深入研究了两湖督抚斗争对清政府转变处理策略的影响。与此同时,本文补充论述了 1892-1898年间中外双方围绕周汉的交涉过程,丰富了周汉反教案的内容。经过论证,本文得出了与前人不同的结论,认为陈宝箴逮捕周汉,是在对国内外形势判断后的主动选择,而非迫于英国领事压力的结果,并由此探讨了清政府教案政策的转变问题。此外,本文运用《宁乡大屯营周氏四修族谱》等新材料,探究了周汉的早年经历及其关系网络。这不仅丰富了周汉的人物形象,还有助于理解清政府多次转变处理策略的具体原因。最后,本文还将周汉反教案置于更长的时段进行观察,考察了 1898年代迄今周汉形象的变化过程,借以把握中国近现代思潮变迁的脉络。

张思宁[5](2019)在《王先谦交游考论》文中提出王先谦是晚清时期着名的经学家和文学家,家境贫寒但自少聪颖的他二十四岁便科举及第,点翰林院庶吉士,历任翰林院编修、侍讲等职,在朝堂之上频繁建言,后官至国子监祭酒,江苏学政。宦海浮沉二十余年后,他辞官回乡,居于乡里,作为湘绅领袖继续发挥对湖湘地方大事的影响,如湖南新政的实施,长沙学堂的设置等。同时,他也精于学术,其所着《汉书补注》、《荀子集解》,所编《皇清经解续编》、《续古文辞类纂》等对后世影响颇深。纵观王先谦一生的交游人物,可分官员与布衣、经师与文学家等多个类别,且数量众多,有明确文字记载的便有三百余位。本文在史实考证的基础上,以王先谦与其友人交游事实的考察为重点,摘取了其中数位代表人物进行论述,展现其交游网络,在为同光时期士人交游增添一个新案例的同时,也对王先谦的人物形象进行丰富,梳理其政治和学术思想。政治上,王先谦关心工艺制造,亲自创办工厂,主张学习西方自然科学思想,但应在君主专制坚守不变的前提下进行,其本质仍是洋务派改革主张的进一步延续。学术上他主张汉宋调和,不废古今,诸子并蓄,提倡经世之学,希望通过学术以致用,靖世风,救世变。全文结合王先谦从入仕到辞官的人生历程,以王先谦的交游活动为主线分为五章。第一章介绍王先谦的家世与生平,对一些与其立身处世关系密切的事件做了详细论述。第二章为王先谦的政治交游圈,主要叙述其与刘坤一、陈宝箴、郭嵩焘等官员身份朋友的往来史实,以期看出王先谦的交游和政事发展之间产生了怎样的相互影响,并窥视王先谦的政治主张。第三章为王先谦的学术交游圈,以其师友周寿昌、李慈铭、缪荃孙及叶德辉四人为中心,反映其学术思想的同时,亦展现他们之间在学术上互相切磋、启发、影响的情况。第四章为王先谦与一些特殊群体,如佛教人士、日本人士等的交游,这部分内容使王先谦的交游圈更为丰富多彩。最后一章对王先谦交游的特点、方式和影响进行总结与勾勒,力图展现王先谦在晚清大变局中,如何通过自己的交游网络游走于学术与政治之间,在近代社会矢志不渝地践行其士大夫的经世之志。

桂朝霞[6](2019)在《陈三立与义宁陈氏文化家族》文中认为义宁陈氏文化家族在近现代声名煊赫,为书香楷模,传承了“义门陈”铸就的家风,历经千年流变和多地迁徙,积淀厚重。在遭遇千年未有之变局的近代,义宁陈氏秉持君子志节、文化情怀,成就学养深厚的世家。在义宁陈氏家族崛起、变故、重生过程中,陈三立亲身经历,并完成了家族由传统向近代的重要转型,是承前启后的关键人物。本文以义宁陈氏家族的变迁、转型为背景,重点研究陈三立在陈氏文化家族中承上启下的作用。以传统史学研究方式来安排文章内容,突出陈三立的中心地位,主要梳理三个问题:第一,介绍义宁陈氏文化家族,再探源家风及祖辈的传承,至陈宝箴,实现了入仕。但陈宝箴政途、思想巨变,家族遭受变故。这是造就陈三立品行的渊源——父祖的濡染、家族的流变。第二,考述陈三立的家学教育,介绍其少年师承,家庭环境滋养下的文人气节,尤其是家族变故对他的打击,使他选择以诗文安身,以弘扬民族文化立命。第三,从陈寅恪昆仲的气节、学术成就、人生选择剖析陈三立对后代的影响。文化家族研究的价值不仅是梳理,更重要的是探索文化贵族成因及现实意义。

刘梦溪[7](2018)在《湖南新政在戊戌之年的机遇与挫折》文中研究指明事兴而谤至——中国的先觉者的命运向来如此。本来到光緖二十四年戊戌(1898年)的春夏之时,清政府的改革决心也大起来了,对陈宝箴领导的湖南新政,是非常有利的外部条件。可是恰在这时,湖南的守旧势力却向新政发起了攻击。导火綫是时务学堂和《湘报》,同时也由於朝野上下变革和反变革的势力的矛盾呈白热化趋势。虽然,此事前後有一个从学术思想论争到政治打拼构陷的愈演愈烈的演变发展过程。

阳海洪,阳海燕[8](2018)在《论文化领导权与晚清湖南时务学堂新旧事件》文中认为时务学堂争议事件是指1898年湖南新政运动期间,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时务学堂札记批语和《湘报》言论,所展开的一场激烈的政治和思想交锋。这场争议事件的实质是双方都想争夺文化领导权,以主导当时的改革路径,实现所属团体的利益。同时,时务学堂争议事件也表明,晚清文化领导权建设呈现出以传媒为主阵地、现代政党为主体等现代性特征。而晚清政府面对现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既无权威话语以消弭歧见,又乏应对之术,最终导致政治权威的全面解体,其历史教训值得深思。

阳海洪,阳海燕[9](2018)在《论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文中指出时务学堂争议事件是指1898年湖南新政运动期间,维新派与守旧派围绕时务学堂札记批语和《湘报》言论,所展开的一场激烈的政治和思想交锋。这场争议事件的实质是双方都想争夺文化领导权,以主导当时的改革路径,实现所属团体的利益。同时,时务学堂争议事件也表明,晚清文化领导权建设呈现出以传媒为主阵地、现代政党为主体等现代性特征。而晚清政府面对现代文化领导权建设,既无权威话语以消弭歧见,又乏应对之术,最终导致政治权威的全面解体,其历史教训值得深思。

贾小叶[10](2017)在《再论湖南时务学堂之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时务学堂是湖南维新运动的重要成果,然由此而来的纷争却成为牵动戊戌政局变动的线索之一,因此长期以来备受学界关注。学界一般认为,时务学堂的纷争是新旧之争,中文总教习梁启超及其支持者为新派,反对者为旧派。但事实并非如此简单,时务学堂之争存在着一明一暗两条线索,其核心与焦点都是"康党""康学"。

二、陈宝箴和湖南新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陈宝箴和湖南新政(论文提纲范文)

(4)晚清周汉反教案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框架
第一章 周汉反教案的调查与交涉(1890-1891)
    第一节 长江教案期间的外国舆论
    第二节 杨格非追查教案的发现
    第三节 列强眼中的周汉反教案
第二章 周汉与宁乡周氏家族的关系网络(1390-1903)
    第一节 宁乡周氏家族的早期发展(1390-1850)
    第二节 湘军与周氏家族的际遇(1850-1903)
    第三节 周汉的早年经历及其人脉(1861-1890)
第三章 周汉反教案的处置(1891-1892)
    第一节 “从缓察办”策略的出台
    第二节 两湖督抚的权力斗争
    第三节 恽祖翼赴湘查办结果
第四章 周汉反教案的后续交涉(1892-1898)
    第一节 英法领事赴湘事件
    第二节 反教风波之后的湖南、周汉与周氏家族
    第三节 周汉案的后续交涉与落幕
第五章 周汉形象的符号化及其流变(1898-2018)
    第一节 排外旧党与湖南维新期间的周汉形象(1898-1900)
    第二节 反教士绅与清末民初的周汉形象(1900-1930)
    第三节 1930年代以降的周汉形象变化(1930-2018)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关于周汉的评论资料辑录(1898-2018)
附录二 周汉生平大事年表
作者简介

(5)王先谦交游考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第一章 王先谦生平概述
    第一节 少时坎坷,投身行伍
    第二节 步入仕途,声名遐迩
    第三节 引疾辞官,终老乡里
第二章 王先谦的政治交游圈
    第一节 “朝有交惜之论,民矢去思之歌”——王先谦与刘坤一
    第二节 “吾于郭筠仙先生尤深慨焉”——王先谦与郭嵩焘
    第三节 “义宁立体尚正,驭下颇严”——王先谦与陈宝箴
    小结
第三章 王先谦的学术交游圈
    第一节 “夫子深期迫,归朝不见归”——王先谦与周寿昌
    第二节 “何年谪飞仙,凌风不能去”——王先谦与李慈铭
    第三节 “弟昆交好,三十馀年”——王先谦与缪荃孙
    第四节 “珍重牙琴山水契,要从千古证兰言”——王先谦与叶德辉
    小结
第四章 王先谦与其他群体的交游
    第一节 王先谦与佛教人士的交游
    第二节 王先谦与日本人士的交游
    第三节 王先谦与其他个人的交游
第五章 王先谦交游论述
    第一节 王先谦交游对象的特点
    第二节 王先谦的主要交游方式及其影响
        一、以诗文为中心的交游
        二、以信札为中心的交游
        三、以书籍为中心的交游
余论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陈三立与义宁陈氏文化家族(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节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综述
第一章 义宁陈氏文化家族
    第一节 义宁陈氏文化家族概况
    第二节 义宁陈氏家规与家风
    第三节 义宁陈氏家族变故
第二章 陈三立与义宁陈氏家族文化的继承
    第一节 陈三立的家学
    第二节 陈三立的志节坚守
    第三节 家族变故前后的陈三立
第三章 陈三立与义宁陈氏家族文化的发展
    第一节 家传身教树典范
    第二节 立身求学融新旧
    第三节 志洁行端有传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论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论文提纲范文)

一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始末
二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的焦点与实质
    (一) 文化领导权与渐进/激进之争。
    (二) 文化领导权与利益之争。
三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的现代性
四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的历史启迪
结语

四、陈宝箴和湖南新政(论文参考文献)

  • [1]湖南维新运动中的精英分化和政治冲突[J]. 黄锦辉. 原道, 2020(02)
  • [2]启蒙与救亡之争:从《翼教丛编》看湖南新旧两党的论争[A]. 曹润青. 哲学与中国(2017年秋季号), 2020
  • [3]若论新旧转茫然 试析晚清新旧过渡人物的面貌特徵[J]. 刘经富. 中国文化, 2019(01)
  • [4]晚清周汉反教案再研究[D]. 江炅坡. 浙江大学, 2019(01)
  • [5]王先谦交游考论[D]. 张思宁.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6]陈三立与义宁陈氏文化家族[D]. 桂朝霞. 聊城大学, 2019(01)
  • [7]湖南新政在戊戌之年的机遇与挫折[J]. 刘梦溪. 中国文化, 2018(02)
  • [8]论文化领导权与晚清湖南时务学堂新旧事件[J]. 阳海洪,阳海燕. 中华文化与传播研究, 2018(01)
  • [9]论文化领导权与长沙时务学堂新旧之争[J]. 阳海洪,阳海燕. 长沙大学学报, 2018(03)
  • [10]再论湖南时务学堂之争[J]. 贾小叶.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6)

标签:;  ;  ;  ;  ;  

陈宝珍与湖南新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