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

火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

一、铁路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孙文桥,刘启钢,李想,曾湘毅,江晓勇[1](2021)在《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我国铁路正处于路网规模、体制机制和生产组织等的大变革时期,铁路高质量发展面临着非常有利的条件。为促进铁路站段作业管理质量的提升,通过分析我国铁路站段现有科层制管理体系结构现状,从业务处理中心化、管理跨度难以扩大、智能应用发挥不足和生产管理缺乏统一等方面剖析存在的问题,在智能技术逐渐成熟的背景下,提出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优化设计,即:基于去中心化的业务信息流转设计,引入站段生产管理指挥大脑,简化业务管理过程,从而降低站段业务信息流转成本;铁路站段扁平化的管理架构设计,可以减少中间层级管理机构和人员,实现站段管理效率的提升。

江畔[2](2020)在《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铁路遗产是区域性遗产中较为特殊的一类。在我国铁路技术迅猛发展、铁路线路总长不断增长且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的今天,铁路遗产的“何去何从”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思考。中东铁路遗产是众多铁路遗产中较具代表性的一条。它历经了百年的岁月流转,见证了东北的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兴衰荣辱,开启了区域近现代化的进程,是重要的历史与文化物证。尽管中东铁路仍保有基本的交通功能,但沿线的众多铁路遗产仍面临巨大的生存考验。为这些遗产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使得遗产能够更长久的留存于公众的视线中,成为业界重要的研究话题。鉴于铁路遗产的基本特征,对铁路遗产的保护需从整体角度出发,寻求既可以保全遗产,又可以有效的利用遗产,使其产生更大价值的途径。“遗产廊道”作为一种大尺度遗产保护方法,它是以资源整合的方式着手于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游憩开发,从而实现遗产保护与区域文化与经济复兴的双重目标。该方法适用于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开发。另外,公众参与已成为遗产保护的重要途径之一。将遗产作为公众生活中的一部分,能够为遗产带来更广泛的公众关注,促使遗产保护行为由一项专业活动转变为公共的、常态化的行为。有公众参与的遗产保护是遗产得以可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为了建立或促进遗产与公众之间关系的发展,可借助“解说”这个工具。“解说”是一个信息传递过程,是一个交流的过程,它具有解释说明的功能,且具备教育性和启发性。通过解说可强化公众对人与环境关系的关注,使得公众对遗产有基本的认知,对遗产价值有更深入的理解。因此,它可作为遗产保护公众化途径中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研究以“解说”作为契入点,探讨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保护问题。研究建立在对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历史与现状信息的全盘掌握之上。首先,对遗产解说的基本理论进行梳理,从传播学角度解析了解说与遗产保护、遗产旅游之间的根本性联系。其次,对线性遗产保护理论进行比较分析,论证遗产廊道方法的适用性。以系统规划思想为基础,将西方解说相关理论与实践经验、游憩学理论、体验理论等进行整合,形成一个适用于构建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解说体系的理论集合,并在理论探索中,寻找到了可用于解说系统规划的新方法——机会评价。然后,以“机会”的角度审视中东铁路工业遗产,提出了由“遗产可解说性、游憩机会和外界影响”构成的遗产解说机会识别框架,重点对遗产可解说性和游憩机会两方面展开探索。从历史背景、遗产特征和遗产价值三方面论证了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可解说性。从公众需求的角度,对游憩机会与解说机会之间的联系进行分析。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公众对于遗产解说的想法、态度等信息,应用主成分分析的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处理,得到了影响遗产解说机会的24项机会要素,并量化了这些要素对遗产解说机会的影响程度,从而建立了解说机会评价模型。该模型不仅可以量化遗产的解说机会,并可以对遗产解说机会要素的作用规律进行阐释。最后,以遗产廊道的特征作为重要参考,搭建了“总体解说系统规划、城镇层级解说系统规划和遗产单元解说系统规划”三个层级的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沿用解说机会评价的思路与方法,分别对各个层级解说系统规划的目标、内容与核心环节展开研究。其中,总体解说系统规划应以遗产廊道构建作为上层规划,其目的是更好的服务于遗产廊道,对廊道整体的解说情况进行全盘的把控与引导。城镇层级解说系统承担了“承上启下”的职责,其构建过程最为复杂,主要包括解说主题网络的架构、解说设施规划、解说体验规划以及解说机会谱构建四个方面,以实现服务于遗产廊道、服务于所在城镇、服务于城镇内遗产的系统目标。遗产单元解说系统是三者中最为具体的,它针对的解说对象明确,规划目标有针对性,可从解说主题确定、解说设施选型和解说项目设计三个方面展开。选择中东铁路的典型区段作为案例进行应用性研究,以论证该方法的可操作性。本研究以中东铁路工业遗产作为研究对象,探讨通过构建合理的解说体系助力于遗产的整体保护与游憩开发,使得遗产廊道保护方法能够产生更大效益。研究对解说系统在遗产廊道中重要性进行了论证,强调了公众在遗产保护中的关键角色,明确了决定遗产可解说性的三个方面和影响遗产解说机会的要素,综合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的特征提出了适用于遗产廊道各个层级的解说系统规划途径。在区域性遗产得到广泛关注的今天,本研究提供了一条可用于大尺度遗产保护与开发的思路和可用于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构建的途径,以期为相似类型遗产的保护与开发以及解说系统的规划提供借鉴与参考。

徐剑[3](2020)在《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信息技术在我国铁路客货运运输生产中已经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至上世纪90年代开始,铁路领域相继实施了TMIS车站系统、客票系统、调度系统、货运管理系统、集装箱管理系统、货票系统、电商平台等信息系统,实现了铁路运输生产的信息化。但在信息系统建设过程中,一般是业务主管部门牵头,缺乏总体设计,各业务系统自成体系,没有建立统一的技术标准、接口标准、数据标准等,导致存在不同的系统间数据共享困难,数据衔接不畅,而且大部分信息系统都是管理系统,生产作业系统较少。此外,在本论文研究的铁路物流基地领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套涉及货运生产作业全过程的信息系统,只有一个个相对独立的业务管理系统,在生产作业环节没有实现信息化,更没有实现智能化、自动化。随着信息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进步,铁路货运智能化、自动化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本文从探讨目前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开始,对铁路物流基地全流程的生产作业过程进行分解,提出建设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概念,最后论文通过信息共享、智能化作业、提升客户服务、全流程管理等多个方面构建了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并在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上进行了技术研究。论文的主要内容包括:(1)物流基地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研究。本论文通过分析铁路物流基地信息系统的问题,发现存在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不高、系统的深度和广度不够、各业务信息共享不畅等问题。(2)物流基地货物运输流程分析。从铁路物流基地货运业务预约、受理、装卸车、出发、达到等业务角度分析了货运业务的作业流程及信息流,并结合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构建物流基地货运业务流程。(3)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详细描述了建设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需要的各个模块功能和信息流程,提出了建设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方案。(4)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详细描述了建设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涉及的关键技术研究。

李应兵[4](2020)在《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及能力提高方案研究》文中指出高速铁路车站是高速铁路网络的传输枢纽和运转节点,其通过能力通常是高速铁路网络整体能力的瓶颈点。诸多文献计算的高速车站通过能力是理论值,对车站日常的生产运营工作起不到指导作用,故而将求解车站通过能力数值的问题转换为判断车站未来客流需求与车站提供的通过能力是否匹配问题,进而提出相应的能力提高方案,此对于车站的运营组织工作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在借鉴相关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将求解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值问题转换为能力适应性匹配分析。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问题是对车站未来客流下能力状况的判断,基于这个理念,需要知道车站未来的客流情况,以未来的客流变化情况判断车站能力是否满足运输需求,为此,分别建立了客流预测模型和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来研究此问题。对于客流预测,提出了“月度客流发送量”的概念,建立了高速铁路车站客流发送量预测模型,包括以BP神经网络、ELM构建的基准模型以及基准模型结合EMD算法、VMD算法的组合预测模型。以兰州西客运站衔接各个方向的客流发送量数据为原始数据信号,根据预测效果评估指标,VMD-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预测精度最高,该站衔接的兰新客运专线、普速线、中川城际线、徐兰客运专线预测精度分为3.23%、3.241%、2.474%、7.418%(开通时间较晚),预测效果良好,并以此构建了滚动的高速铁路车站月度客流发送量预测机制。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部分,建立了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该模型是以整体到发线数量利用最少为目标函数,包括“容器”虚拟到发线,以列车、到发线、列车进路等相互影响关系为约束条件的0-1整数规划模型。在客流预测的基础上,将列车时刻表和到发线运用计划输入适应性模型中,利用CPLEX软件MIP模块求解实际到发线使用数量、虚拟到发线使用数量以及使用虚拟到发线列车数量三项指标,进而判断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的适应状态。以兰州西客运站高速场某日实际时刻表和到发线运用计划为输入数据,经适应性模型分析,得出该站最少使用实际到发线数量为10条(包括2条正线,股道16、21、23可不使用)和未使用虚拟到发线的结论,所以车站适应性良好,并给出了实际到发线使用数量最少的到发线运用计划。基于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结果,将车站通过能力提高方案划分为三个范畴,以兰州西客运站高速场为例,结合其具体的运营实际情况,划定该车站方案属于范畴Ⅱ,即车站能力适应状态下,车站运营组织出现困难范畴。根据兰州西站高速场的具体情况,分析其影响通过能力的普遍和特殊性因素,得出该站通过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为连接到发场和动车运用所的动车走行线坡度为30‰,动车组出入动车所时需要按延续进路办理,致使该站通过能力受到影响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动车组出入动车运用所采用列车模式、优化的运用到发线计划等五项优化方案,可为其它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提高方案做以参考。

余茜[5](2019)在《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研究》文中研究表明近些年来,随着我国高速铁路飞速发展,人们对旅行速度要求的极大提高,使得铁路旅客运输呈现运量大、速度快、频率高等特征。随着我国铁路第六次大提速,使得越来越多的大型铁路客运站兼办高铁动车组列车。在这种新形势下,对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由于大型铁路客运站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区别于普通的客运站,其能力受到各种影响因素的干扰,很难准确确定其实际能力。因此,为适应市场需求,充分利用客运站技术设备,对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进行分析研究具有重要意义。在参照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的特点,对客运站能力计算方法和表示方法进行研究,以期准确得到客运站现有能力,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对大型铁路客运站作业、设备、工作组织、组织管理系统进行归纳整理,重点分析了普速列车、动车组列车在客运站内的技术作业过程、占用时间标准以及普速列车与动车组列车作业的差别。对客运站传统能力计算方法进行分析,分析现有计算方法对于大型铁路客运站的不适应性,结合区间通过能力的计算方法,针对大型铁路客运站特点,提出以扣除系数法对通过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参照客运站通过能力数据统计方法,以数理统计为依据确定参数值,对客车整备场能力计算方法进行改进。分析了空费系数的影响因素,对影响因素进行量化处理,根据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权重信息完全未知的灰色多属性决策模型,通过该模型确定空费系数的取值。基于洛伦兹曲线和基尼系数,以客运站设备被占用的不均衡性为基础,提出了不均衡度的计算方法。基于贝叶斯统计理论,以大型铁路客运站作业的不确定性为基础,介绍了客运站能力的表示方法,指出了区间估计的科学性,提出了客运站能力贝叶斯区间估计表示方法。

朱逢时[6](2019)在《基于平行文本的科普着作《中国高速铁路》(节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文中研究说明科普文就是通过轻松、活泼的语言,把科学方法和思想表达出来的说明性文章,该类文本既有科技的技术性,又有内容的生动性,还有题材的广泛性。近年来,中国高铁外交稳步推进,市面上出现了许多高速铁路相关的科普文章。其中,中国铁道出版社发行的《中国高速铁路》一书为大众揭开了高铁神秘的面纱。当下,高铁科普文译介的意义不容小觑。本实践研究报告以科普文本《中国高速铁路》为翻译对象,节选了其中第二、三章部分内容,探讨了平行文本在翻译实践中的应用和指导作用,旨在总结科普文本翻译策略和方法。首先,本报告对原文内容及其风格特点作了分析,介绍了相关译前准备工作;然后基于文献回顾,归纳了科普文翻译原则,阐述了平行文本在翻译中的应用方法;随后介绍了平行文本的定义,即与原文有关或接近的一切信息;随后,对来源于电子词典、工具书及权威网站等渠道的平行文本予以分析,从学习专业背景知识、学习专业术语、借鉴表达方法、模仿写作风格四个方面探讨了平行文本对翻译的影响,对检测质量进行总结分析,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论证说明,指出平行文本能有效弥补译者在专业领域知识储备的不足,在规范术语、表达和借鉴文风方面具备不可比拟的优势,从而帮助译者改进译文的质量,提升翻译工作的效率;最后,实践研究报告总结了相关经验技巧以及指出了本实践的不足之处。本报告得出了以下发现:一、平行文本能有效指导高铁科普文本翻译,在帮助译者确定专业术语和借鉴语言风格及表达等方面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同时要注意,必须恰当合理选择平行文本。二、科普文本具有科学性、生动性和通俗易懂的特点,在翻译科普文本时要充分考虑到文本类型,采取合适的翻译策略和手段进行翻译。三、充分的译前准备和严格的译后处理是译员胜任本次翻译工作的重要保障,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四、利用现代翻译工具和科技手段,如电子词典和小型语料库可以提高翻译质量和速度,但译者作为翻译的主体,应培养和强化质量意识。通过此次翻译项目,本报告认为在科普文翻译中,译者要综合考虑文本类型、翻译目的、译前充分的平行文本准备及译后质量监控措施等影响翻译质量的因素,以期取得最佳翻译效果。此外,译介高速铁路科普文章,有助为中国高铁走出去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魏元玲,赵宏涛[7](2019)在《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构建研究》文中提出随着高速铁路网的不断完善,高速铁路运营模式向公交化、便捷化的方向发展。为给旅客提供多样化的运输服务,改善旅客运输的服务质量,设计一个系统互联、信息实时共享、数据及时准确的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已经迫在眉睫。对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现状进行分析,针对目前系统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技术方案,并构建了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依据系统功能特点,将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分为调度中心子系统、车站子系统和宣传信息子系统,最后对其核心功能设计进行分析,建立互联互通、信息实时共享、数据及时准确的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不断提升我国高速铁路旅客服务质量。

刘吉[8](2018)在《铁路车站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设计》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货运物流的快速发展,铁路车站传统的货检作业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发展的需要,急需优化作业模式,采用先进的作业手段,为铁路货运安全提供有力保证。2007年起,原铁道部颁布一系列文件,对货检站安全集中监控提出相关具体技术要求,并要求各铁路局对本局范围内货运车站的货检系统进行改进和升级。2013年,原铁道部颁布新的总体技术规范,为铁路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统一建设提供了切实可行的依据。本文以新丰镇车站为例,分析了传统货检作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简化货检作业的技术需求。以设计规范为基础,通过技术方案比选,设计了符合现场实际需求的铁路车站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系统包括硬件平台、软件平台、货车装载状态自动识别系统、机检信息源、外部接口信息源等五部分内容。其中,机检信息源包括货车装载状态高清监视系统、货检专用手持机系统等。外部接口信息源主要利用既有信息系统,包括现在车信息管理系统、列车预确报系统、预告计划、阶段计划等。将既有信息系统和新增的信息系统,融合到基础平台,达到信息共享,共同协作的目的。铁路车站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的应用,优化了货检作业流程,实现了货检作业深度信息化,提高了货车不良装载的检出率,提升了货检的工作效率和管理水平,为铁路货运健康发展保驾护航。同时预留接入西安铁路局货检系统的接口,为中国铁路总公司、西安铁路局、新丰镇车站三级联网提供条件。新丰镇车站的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建设完成并投入运营,进一步证明该系统的可实施性和实用性。

董丹[9](2017)在《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建模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是运用“故障-安全”技术、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以及容错技术等实现进路控制功能的系统。它不仅是实时系统,而且是安全-苛求系统。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是一种安全苛求软件,它在保障站内的行车安全、行车作业效率的提升等方面都起到及其关键的作用,是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系统的关键组成。目前,对联锁软件的设计阶段多采用自然语言,表现出很大的歧义性和二义性。本文基于面向对象理论,综合采用类图、用例图、协作图、序列图、状态图和活动图对联锁系统的进路控制过程及子过程进行建模。基于形式化方法,采用形式系统ALCQI-CTL,对模型进行形式化描述和说明,使模型的歧义性大大降低,减少主观因素差异造成的设计错误。论文针对车站联锁软件建模进行研究:(1)给出五元Kripke模型和语义,研究描述逻辑ALCQI,以及其语法和语义描述。基于形式系统ALCQI-CTL和形式系统ALCQI-CTL的序列图形式化方法,研究该系统的模型和形式化语义,并对该系统进行可行性分析。(2)建立系统的静态模型,研究计算机联锁系统的软硬件的组成和功能,以基本联锁原理为基础,采用用例图对计算机联锁软件的组成和功能进行描述,并采用类图设计信号机、道岔、轨道区段和进路的数据描述以及采用状态图设计对象的状态变化模型。(3)建立系统的动态模型,基于模块化思想,并且采用UML的一系列动态图建立一次进路控制过程的总体模型和过程的动态模型。建立一次进路控制过程和子过程的Kripke模型,基于形式系统ALCQI-CTL,并对其进行形式化描述和说明。(4)对模型进行实验,完成相关功能的验证工作。本文的研究结果表明:综合采用统一建模语言和形式化方法,能够高效地消除软件设计阶段由于人为因素差异造成的的缺陷和错误,使得计算机联锁领域专家和软件开发人员的联系更加紧密,提升联锁软件的安全性、可靠性;另一方面,能够在软件开发的初始阶段就及时发现软件设计中的缺陷和错误,同时,也减少了软件测试和验证的经济成本。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的模型能充分应用于实际的需要。

魏际洪[10](2016)在《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技术研究》文中提出社会在进步,信息技术在发展,旅客服务质量要求也在提高,对比于高速铁路旅服系统,既有铁路旅服系统还停留在孤立阶段,各子系统各自独立,数据不共享,数据录入基本靠人工操作,导致作业人员劳动强度大,还容易因人工操作环节多造成系统数据出错,导致旅客错乘、漏乘现象时有发生。本文从社会经济效益、客运组织信息化、数据共享等方面提出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需要通过改造,集成到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由集成管理平台自动管控到发通告、引导显示、客运广播等子系统,进而提高车站客运作业效率,达到通过科学技术手段为方便旅客出行服务。分析了既有铁路车站及高铁车站旅服系统现状,介绍了铁路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及业务流程。对铁路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功能模块进行了剖析,包括对系统的列车到发通告、客运广播、综合显示、视频监控等模块进行了详细的分析研究。根据对既有铁路车站既有旅服各子系统及相关网络情况调研与分析,提出既有铁路旅服系统集成总体方案,根据集成总体方案对铁路局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集成方案、铁路旅服系统应急管理平台集成方案、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方案等展开了研究。对集成管理平台与TRS、TDMS之间的接口进行了分析与研究,对于系统集成方案中涉及到的几个关键技术,如服务器虚拟化技术、MQ中间件软件等在集成管理平台中的应用作了介绍和研究。根据既有铁路旅服系统集成总体方案结合南昌局旅服系统调研提出了南昌局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方案,从铁路局集成管理平台扩容及车站建设改造两级架构进行方案研究,对集成改造过程中的实施难点作了分析和研究,对于今后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改造具有参考和借鉴作用。

二、铁路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铁路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1)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现状
    1.1 管理体系结构现状
    1.2 智能技术应用现状
2 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2.1 存在问题
    2.2 原因分析
3 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优化设计
    3.1 去中心化业务信息流转设计
    3.2 铁路站段扁平化管理架构设计
4 结束语

(2)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遗产保护的国际发展趋势
        1.1.2 我国铁路遗产的发展困境
        1.1.3 中东铁路遗产的现存问题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1 国外相关研究
        1.3.2 国内相关研究
        1.3.3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析
    1.4 相关概念阐释
        1.4.1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
        1.4.2 遗产解说
        1.4.3 解说系统
    1.5 研究内容
    1.6 研究方法
    1.7 技术路线
第2章 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构建的研究基础
    2.1 解说的传播学释义
        2.1.1 信息的流动
        2.1.2 解说与遗产保护
        2.1.3 解说与遗产旅游
    2.2 遗产廊道构建的理论基础
        2.2.1 线性遗产的保护理论
        2.2.2 资源整合与资源依赖
        2.2.3 铁路遗产的保护开发
        2.2.4 遗产廊道的系统构成
    2.3 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构建的理论框架
        2.3.1 美国国家公园解说体系
        2.3.2 系统规划思想
        2.3.3 游憩体验理论
        2.3.4 游憩机会谱理论的拓延
        2.3.5 机会识别、评价与开发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可解说性分析
    3.1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历史背景
        3.1.1 多方势力角逐下的殖民经历
        3.1.2 沿线城镇的迅速崛起
        3.1.3 工业产业的形成与发展
    3.2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特征
        3.2.1 空间特征
        3.2.2 功能构成
        3.2.3 文化景观特征
    3.3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的价值
        3.3.1 整体价值
        3.3.2 价值构成
        3.3.3 价值阐释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解说机会的识别与评价
    4.1 机会识别的基本框架
        4.1.1 可解说性
        4.1.2 游憩机会
        4.1.3 外界影响
    4.2 公众需求视角下的解说机会要素调查
        4.2.1 初步选择
        4.2.2 问卷调查
        4.2.3 统计分析
    4.3 公众需求视角下解说机会要素分析
        4.3.1 主成分分析法
        4.3.2 机会要素构成
        4.3.3 机会要素阐释
    4.4 解说机会评价模型的构建
        4.4.1 要素权重计算
        4.4.2 机会要素分析
        4.4.3 评价模型解读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解说系统规划
    5.1 解说体系的构成
        5.1.1 目标体系
        5.1.2 内容体系
    5.2 解说系统总体规划
        5.2.1 规划目标与原则
        5.2.2 主题框架搭建
        5.2.3 重要节点选择
        5.2.4 游憩线路规划
    5.3 城镇层级解说系统规划
        5.3.1 规划目标与原则
        5.3.2 解说主题规划
        5.3.3 解说设施规划
        5.3.4 解说体验规划
        5.3.5 解说机会谱构建
    5.4 遗产单元解说系统规划
        5.4.1 规划目标与原则
        5.4.2 解说主题确定
        5.4.3 解说设施选型
        5.4.4 解说项目设计
    5.5 本章小节
第6章 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哈尔滨段解说系统规划
    6.1 中东铁路哈尔滨段现状条件分析
        6.1.1 遗产资源调查
        6.1.2 遗产现状特征
        6.1.3 解说条件分析
    6.2 解说系统规划目标
    6.3 解说节点规划
        6.3.1 城镇节点选择
        6.3.2 街区节点划定
        6.3.3 遗产单元组合
    6.4 解说主题规划
    6.5 解说设施规划
    6.6 解说线路规划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1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3)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铁路货运信息化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目标
    1.4 论文主要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论文主要内容
        1.4.2 技术路线
2 铁路货运信息系统现状分析
    2.1 铁路货运信息化现状
        2.1.1 TMIS铁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
        2.1.2 调度指挥管理信息系统(TDCS)
        2.1.3 车站综合管理信息系统(SMIS)
        2.1.4 FMOS货运营销与生产管理系统
    2.2 铁路货运信息系统存在的问题
        2.2.1 信息系统多,功能重复
        2.2.2 信息系统标准多样,相互独立
        2.2.3 自动化程度不高,数据失真
        2.2.4 系统缺乏统一协调
        2.2.5 铁路集装箱管理存在的问题
    2.3 本章小结
3 车站货物运输流程分析
    3.1 货运业务受理流程分析
        3.1.1 货物发送作业流程
        3.1.2 货物发送作业信息处理流程
    3.2 车站货运技术作业流程分析
        3.2.1 货运作业岗位
        3.2.2 货运作业信息流程
    3.3 车站货运到达流程分析
        3.3.1 车站货物到达流程
        3.3.2 车站货物到达作业信息流程分析
    3.4 货运电子商务流程分析
        3.4.1 网上订单受理流程
        3.4.2 车站订单受理流程
        3.4.3 车站货物到达交付流程
    3.5 集装箱作业流程分析
        3.5.1 到达集装箱作业流程
        3.5.2 发送集装箱作业流程
    3.6 本章小结
4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1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功能研究
        4.1.1 业务功能研究
        4.1.2 系统需求研究
        4.1.3 数据共享研究
        4.1.4 软件需求研究
        4.1.5 网络需求研究
        4.1.6 物联网技术研究
        4.1.7 安全需求
    4.2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架构
        4.2.1 部署架构
        4.2.2 逻辑架构
        4.2.3 技术路线
    4.3 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的应用功能设计
        4.3.1 集装箱业务管理
        4.3.2 智能闸口管理
        4.3.3 数字化箱场管理
        4.3.4 客户预约管理
    4.4 本章小结
5 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5.1 集装箱箱号识别技术应用
    5.2 跨区域联合RTK定位技术应用
    5.3 无线数传自组网技术应用
    5.4 其他技术应用
        5.4.1 GIS地理技术
        5.4.2 图形化处理技术
        5.4.3 多主数据同步技术
        5.4.4 信息采集技术
        5.4.5 低功耗技术
    5.5 本章小结
6 结论
    6.1 论文的主要工作
    6.2 存在的不足与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4)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及能力提高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研究现状
        1.2.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研究现状
        1.2.3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提高方案研究现状
        1.2.4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预测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4 本章小节
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及影响因素分析
    2.1 高速铁路通过能力概述及能力界定
    2.2 高速铁路车站列车作业环节概述
        2.2.1 高速铁路车站列车作业环节
        2.2.2 高速铁路车站列车进路及进路解锁模式
    2.3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影响因素分析
    2.4 本章小结
3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预测
    3.1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预测研究方法
        3.1.1 BP神经网络原理及模型建立
        3.1.2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数据分解原理
    3.2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发送量预测模型的建立及预测实例
        3.2.1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发送量预测模型的建立
        3.2.2 高速铁路车站客流发送量预测实例
    3.3 本章小结
4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
    4.1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
        4.1.1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问题阐述及定义
        4.1.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问题的研究理论与方法
    4.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
        4.2.1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阐述
        4.2.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构建
    4.3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案例
        4.3.1 模型参数
        4.3.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案例
    4.4 本章小结
5 基于适应性分析结果的能力提高方案
    5.1 基于适应性分析结果的能力提高方案分类
    5.2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提高案例
    5.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兰州西客运站衔接各线客流发送量表
附录 B VMD-BP神经网络组合预测模型核心代码
附录 C 兰州西站衔接各线客流发送量预测数据表
附录 D 兰州西客运站高速场到发线运用计划
附录 E 兰州西客运站高速场列车可用接、发车进路
附录 F 兰州西客运站高速场列车可用进路集合表
附录 G 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模型求解主体代码
附录 H 兰州西客运站站场平面示意图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相关因素
    2.1 大型铁路客运站简介
        2.1.1 大型铁路客运站作业
        2.1.2 大型铁路客运站设备
        2.1.3 大型铁路客运站工作组织
        2.1.4 大型铁路客运站组织指挥系统
    2.2 大型铁路客运站技术作业过程分析
        2.2.1 技术作业的特点
        2.2.2 技术作业过程
        2.2.3 列车占用时间标准
        2.2.4 普速列车与动车组列车作业差别分析
    2.3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
        2.3.1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影响因素
        2.3.2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查定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计算
    3.1 通过能力的计算
        3.1.1 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3.1.2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3.1.3 既有方法不足之处
        3.1.4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改进
    3.2 客车整备场能力计算
    3.3 空费系数
        3.3.1 空费系数概念及影响因素分析
        3.3.2 灰色系统理论
        3.3.3 空费系数影响因素量化分析
        3.3.4 空费系数确定方法
        3.3.5 实例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表示方法研究
    4.1 大型铁路客运站设备被占用不均衡性分析
        4.1.1 不均衡指标概念
        4.1.2 客运站设备被占用不均衡度指标及度量
    4.2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区间表示
        4.2.1 大型铁路客运站作业不确定性分析
        4.2.2 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表示方法
        4.2.3 客运站能力贝叶斯区间估计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例分析
    5.1 XX客运站概述
    5.2 XX客运站通过能力计算
        5.2.1 咽喉通过能力计算
        5.2.2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
        5.2.3 到发线通过能力计算改进
        5.2.4 全站通过能力
    5.3 XX客运站客车整备场能力计算
    5.4 XX客运站能力表示
        5.4.1 XX客运站设备占用不均衡性分析
        5.4.2 XX客运站能力贝叶斯区间估计
    5.5 评价及建议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基于平行文本的科普着作《中国高速铁路》(节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Abstract
摘要
List of Abbreviations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1.1 Background of the Translation Task
    1.2 Objectives of the Practice and the Report
    1.3 Significance of the Report
    1.4 Structure of the Report
Chapter Two Theoretical Framework:Parallel Text in Translation
    2.1 Popular Science Book Translation
    2.2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Texts in Translation
        2.2.1 Introduction to Parallel Texts
        2.2.2 Application of Parallel Texts in Popular Science Book Translation
Chapter Three Task Description
    3.1 Task Preparation
        3.1.1 Analysis of the Source Text
        3.1.2 Preparation of Background Information and Parallel Texts
        3.1.3 Tools and Plans of Translation
    3.2 Translation Process
        3.2.1 Preliminary Translation
        3.2.2 Proofreading and Reviewing
Chapter Four Case Study
    4.1 Acquiring Professional Background Knowledge by Parallel Texts
    4.2 Confirming Terminology by Parallel Texts
    4.3 Selecting Idiomatic Expressions by Parallel Texts
    4.4 Imitating the Style by Parallel Texts
Chapter Five Conclusion
    5.1 Major Findings
    5.2 Limitations and Suggestions
References
Appendix A
Appendix B
Acknowledgments
个人简历 在校期间学术(翻译)成果

(7)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总体架构构建
    1.1 现状分析
    1.2 总体架构
2 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功能设计分析
    2.1 调度中心子系统
        2.1.1 信息优先级分类功能
        2.1.2 实时信息收集功能
        2.1.3 网络管理功能和权限管理功能
    2.2 车站子系统
        2.2.1 紧急疏散信息发布
        2.2.2 实时信息发布
        2.2.3 显示终端控制功能
    2.3 宣传信息子系统
3 结束语

(8)铁路车站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论文的主要内容
2 新丰镇车站货检作业流程分析
    2.1 新丰镇车站概况
    2.2 货检作业流程
    2.3 货检作业存在的问题
    2.4 货检系统需求分析
    2.5 货检作业流程优化
3 系统构成及作业分析
    3.1 系统构成
    3.2 作业分析
        3.2.1 货检作业分析
        3.2.2 货车装载状态自动识别系统作业分析
        3.2.3 货车装载状态高清监视系统作业分析
        3.2.4 货检专用手持机系统作业分析
    3.3 货检专用手持机系统基础技术选型
        3.3.1 SCDMA系统
        3.3.2 TD-LTE技术
        3.3.3 WiFi技术
        3.3.4 公用网络
        3.3.5 SCDMA系统方案优点
        3.3.6 链路规划及基站覆盖核算分析
        3.3.7 货检专用手持机系统应用特点
4 系统结构设计
    4.1 系统总体结构
    4.2 各分系统结构及相互关系
        4.2.1 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平台
        4.2.2 货车装载状态自动识别系统
        4.2.3 货车装载状态高清监视系统
        4.2.4 货检专用手持机系统
    4.3 信息采集方案
        4.3.1 货车装载状态高清监视系统采集
        4.3.2 货检专用手持机系统采集
    4.4 系统集成方案
        4.4.1 集成范围
        4.4.2 硬件集成方案
    4.5 网络架构
        4.5.1 总体架构
        4.5.2 广域网连接
        4.5.3 局域网构成
        4.5.4 数据传输方案
    4.6 监控中心及机房设备建设
        4.6.1 监控中心显示系统
        4.6.2 监控中心通信方案
        4.6.3 平台设备配置
    4.7 计算机硬软件配置原则
        4.7.1 硬件配置原则
        4.7.2 软件配置原则
    4.8 网络、信息安全及系统安全保障方案
    4.9 系统运行环境
        4.9.1 房屋建筑
        4.9.2 供电
        4.9.3 暖通
    4.10 相关信息系统的整合方案
5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经济效益分析
    5.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图

(9)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建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3 研究意义
    1.4 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2 理论研究
    2.1 形式化方法
        2.1.1 形式化方法发展历程
        2.1.2 形式化方法综述
    2.2 统一建模语言UML
        2.2.1 UML综述
        2.2.2 UML定义
    2.3 描述逻辑与计算树逻辑
        2.3.1 描述逻辑DL
        2.3.2 描述逻辑ALCQI
        2.3.3 计算树逻辑CTL
    2.4 形式系统ALCQI-CTL
        2.4.1 UML与描述逻辑的异同
        2.4.2 形式系统ALCQI-CTL的模型和语义
        2.4.3 基于形式系统ALCQI-CTL序列图的形式化
    2.5 小结
3 静态模型的分析与设计
    3.1 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结构
        3.1.1 计算机联锁系统结构
        3.1.2 计算机联锁系统工作原理
        3.1.3 计算机联锁系统硬件组成
    3.2 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3.2.1 计算机联锁系统软件总体设计
        3.2.2 计算机联锁软件功能需求分析
    3.3 计算机联锁系统静态模型设计
    3.4 设备对象描述以及其状态变化
        3.4.1 对象总体关系模型
        3.4.2 信号机对象描述及其状态变化
        3.4.3 道岔对象描述及其状态变化
        3.4.4 轨道区段对象描述及其状态变化
        3.4.5 进路对象描述
    3.5 小结
4 动态模型的设计与形式化描述
    4.1 进路控制过程
        4.1.1 进路控制过程概述
        4.1.2 进路控制过程分析
    4.2 进路建立过程模型
        4.2.1 进路选择过程模型
        4.2.2 进路锁闭过程模型
        4.2.3 信号开放过程模型
        4.2.4 信号保持过程模型
        4.2.5 进路建立过程模型
    4.3 进路解锁过程模型
        4.3.1 调车中途折返解锁过程模型
        4.3.2 取消进路过程模型
        4.3.3 人工解锁过程模型
    4.4 一次进路控制过程总体模型
    4.5 小结
5 模型的验证
    5.1 联锁控制程序
        5.1.1 总体设计
        5.1.2 信息识别
        5.1.3 操作界面
        5.1.4 功能模块
    5.2 仿真研究
    5.3 小结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10)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旅服系统国外现状分析
    1.3 旅服系统国内现状分析
        1.3.1 客票系统现状
        1.3.2 早期旅服系统传统模式现状
        1.3.3 旅服系统站控模式现状
        1.3.4 旅服系统局控模式现状
    1.4 南昌铁路局旅服系统现状分析
        1.4.1 已建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平台现状
        1.4.2 未建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平台现状
    1.5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必要性和可行性分析
        1.5.1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必要性
        1.5.2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可行性
    1.6 旅服系统技术研究现状
    1.7 论文研究内容
2 铁路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介绍
    2.1 铁路旅服系统简介
    2.2 铁路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介绍
    2.3 铁路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业务流程
    2.4 铁路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系统功能
    2.5 本章小结
3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分析与研究
    3.1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分析
        3.1.1 到发通告系统调研及集成分析
        3.1.2 引导显示系统调研及集成分析
        3.1.3 客运广播系统调研及集成分析
        3.1.4 视频监控系统调研及集成分析
        3.1.5 其它旅服系统调研及集成分析
        3.1.6 网络调研及联网分析
    3.2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总体方案
        3.2.1 铁路局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方案研究
        3.2.2 铁路局旅服系统应急管理平台方案研究
        3.2.3 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方案研究
    3.3 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与相关系统接口的研究
        3.3.1 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与客票系统接口研究
        3.3.2 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与调度系统接口研究
    3.4 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关键技术
        3.4.1 服务器虚拟化技术
        3.4.2 MQ中间件软件
        3.4.3 其它关键技术
    3.5 本章小结
4 南昌局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方案
    4.1 南昌局旅服系统集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4.2 南昌局既有铁路车站应急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4.3 南昌局既有铁路车站各旅服子系统集成方案
        4.3.1 到发通告系统集成方案
        4.3.2 引导显示系统集成方案
        4.3.3 客运广播系统集成方案
        4.3.4 视频监控系统集成方案
        4.3.5 其它旅服子系统集成方案
        4.3.6 网络情况分析
        4.3.7 其它
    4.4 南昌局既有车站旅服系统集成实施难点
        4.4.1 资金来源问题
        4.4.2 营业线施工问题
        4.4.3 接口标准统一问题
        4.4.4 协调问题
    4.5 本章小结
5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科研成果清单
学位论文数据集
详细摘要

四、铁路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智能化条件下铁路站段管理体系优化研究[J]. 孙文桥,刘启钢,李想,曾湘毅,江晓勇. 铁道货运, 2021(01)
  • [2]中东铁路工业遗产廊道解说体系构建研究[D]. 江畔.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3]铁路物流基地综合信息系统总体设计及集装箱场站智能化管理关键技术研究[D]. 徐剑.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20(01)
  • [4]高速铁路车站通过能力适应性分析及能力提高方案研究[D]. 李应兵. 兰州交通大学, 2020(01)
  • [5]大型铁路客运站能力研究[D]. 余茜. 西南交通大学, 2019(03)
  • [6]基于平行文本的科普着作《中国高速铁路》(节选)翻译实践研究报告[D]. 朱逢时. 华东交通大学, 2019(03)
  • [7]高速铁路旅客信息系统构建研究[J]. 魏元玲,赵宏涛. 铁道运输与经济, 2019(01)
  • [8]铁路车站货检安全监控与管理系统设计[D]. 刘吉. 兰州交通大学, 2018(03)
  • [9]铁路车站计算机联锁软件建模研究[D]. 董丹. 兰州交通大学, 2017(03)
  • [10]既有铁路车站旅服系统集成技术研究[D]. 魏际洪.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 2016(11)

标签:;  ;  ;  ;  

火车站调度信息处理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