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的现实与领导人影视形象的塑造——看完电视剧《开国元勋毛泽东》

历史的现实与领导人影视形象的塑造——看完电视剧《开国元勋毛泽东》

一、历史的真实与领袖人物影视形象的塑造──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观后(论文文献综述)

骆平[1](2021)在《历史真实与文本重构——主旋律影视剧中的革命叙事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主旋律影视剧的"革命性"取向,以史实为基础,追问其革命传统的思想形态及艺术价值,并呈现出了生动丰富的审美样态。从事件的真实到虚构,再从人物的真实到虚构,四种具备整体性和合理性的有效尝试,初步勾勒出了革命叙事的基本谱系,达成了历史与影视的统一,也为建立起新的叙事和审美领域提供了具体方案。

吴迪[2](2021)在《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一种中国所独有的电视剧类型,在中国已有近四十年的发展历程。随着时代的发展,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也在以不断创新的姿态活跃于电视荧屏上。领袖人物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的主要表现内容,人物形象的塑造成为了该类电视剧获得成功的关键。特别是新世纪以来,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方式和内容逐渐向人物本身所靠拢,从最初的领袖“神性刻画”到如今的“个体表达”,领袖人物已然从神坛走向人间。此外,领袖人物在塑造过程中所彰显出的精神价值和文化力量也成为电视剧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所在。第一章,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领袖人物的概念界定和理论基础。首先,梳理了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和领袖人物的发展界定历程。其次,在对领袖形象的塑造进行研究时,离不开对于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人物典型理论、叙事学理论、影视叙事理论的综合学习和运用。第二章,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概述。首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新世纪呈现出综合性的艺术创作特征。其次,对比新世纪前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领袖形象的塑造变化,分析出领袖形象从平面化向立体化塑造的变迁过程。最后,总结出新世纪领袖形象塑造发生变化受到文艺政策、创作理念、社会诉求的影响。第三章,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领袖人物的形象特点。首先,将领袖人物的属性特征分为革命性、崇高性、超凡性,找到领袖人物树立的基本方向。其次,从战斗型性格和决策型性格的角度分析领袖人物性格特征对形象塑造的重要作用。最后,将领袖的情感特点集中于家庭和群众两方面,对于领袖情感特征的着重塑造也成为构建立体化领袖形象的重要方式。第四章,新世纪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首先,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呈现出编年体叙事结构和人物传记叙事结构两种方式。其次,叙事视角和视点的综合运用将领袖形象变得更加立体通透。最后,叙事节奏的运用将领袖人物的形象特点更好地与历史和场景相融合,从而使领袖形象更加真实。第五章,新世纪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影视语言。首先,分析镜头、构图和色彩光影对于人物形象的呈现作用,从视觉画面上探寻领袖意象的表达。其次,分析人声、音乐和音响的逻辑关系表达和情感氛围的制造作用,从听觉的角度探寻塑造领袖形象的艺术机制。第六章,领袖形象塑造的意义。首先,领袖形象的正确塑造遵循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在正确历史观的指引下所塑造的电视剧人物形象也将具有真实性。其次,领袖人物身上所带有的先进文化属性,也将会推动社会主旋律基调的建设。第七章,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反思与展望。首先,反思在人物形象塑造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为领袖形象塑造指明方向。其次,领袖人物身上具有长久的生命力。塑造出具有文化生命力的领袖形象,既是文艺创作者们创作关注的重点,也是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发展方向。

高晴[3](2019)在《河北电影制片厂红色影视品牌建设研究》文中认为河北作为有着深刻革命历史烙印的地区,相关红色历史事件不胜枚举,河北电影制片厂的品牌建设同燕赵冀品牌建设息息相关,河北电影制片厂品牌建设着眼于红色影视的本土化打造,它依托于河北红色文化,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土壤。河北电影制片厂的成立及取得的长足发展,与国家及地方政策扶持密切相关,河北电影制片厂始终不忘初心,自成立至今始终以主旋律影视作品为主,其中发扬红色文化、红色精神的影视作品更是不胜枚举。本文以河北电影制片厂参与拍摄的红色影视作品为主要研究对象,探究河北电影制片厂如何利用本土资源打造自身品牌,以及河北电影制片厂品牌建设对于燕赵冀品牌建设的意义。本文对于河北电影制片厂品牌打造的研究,基于红色影视作品,从河北现象的形成、影视冀军对于燕赵文化的历史革命书写、对于本土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燕赵历史文化中尚待开掘的宝库等方面探究河北电影制片厂品牌打造的意义。“河北现象”的形成有着深刻的时代意义,研究河北电影制片厂红色影视,有助于河北影视集团的自身发展,有助于聚焦地方性特色影视,以影视艺术手段将河北乃至全国的红色文化传承。

刘小红[4](2018)在《电视剧中领袖人物的形象塑造研究 ——以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为例》文中认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在中国电视剧创作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而剧中的领袖人物的形象塑造是此类电视剧创作的核心问题,因为典型形象的价值在—定程度上反映了时代生活的本质和时代精神。王朝柱是我国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着名编剧,创作了许多高水准的电视剧作品,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树立了标杆。同时王朝柱本人也被誉为“写领袖专业户”,他大部分电视剧作品的主要人物是真名实姓的中共革命领袖,他们作为电视剧的“灵魂”,承载着整部电视剧的主旨思想,凭借他们独特的人格魅力和崇高的精神境界感染观众。因此,本文试图理清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是如何通过影像叙事来塑造领袖人物形象,并思考其塑造出来的领袖人物形象的传播价值,为今后相关的艺术创作拓宽思路。本文选取了王朝柱编创的极具代表性的八部电视剧作为研究文本,结合人物艺术形象塑造和影像叙事学的相关理论,运用文本分析法,先对王朝柱的创作经历进行回顾,总结其电视剧的基本特点,然后重点从叙事策略和影像叙事手段的角度,围绕电视剧的故事内容和视听语言来对王朝柱电视剧领袖人物形象塑造展开研究。通过整理和分析,发现塑造出来的领袖人物形象具有共性特征和个性色彩结合,伟人情怀和普通情感的融合的艺术特点。要突出这些特点,需要在创作过程当中,充分挖掘史料来进行合理的艺术创作,注重运用影像手段来对领袖人物所处的环境、细节和冲突等内容进行描绘。通过领袖人物的影像呈现,加深人们对领袖人物的了解,肯定中共领袖人物在中国进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同时还弘扬了党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作风,传播正确的价值导向。

鲁冰[5](2018)在《主旋律电视剧与纪实文学关系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新世纪以来,主旋律纪实文学影视改编逐渐形成了其特有的艺术特征和改编策略,然而已有的相关研究却十分匮乏。鉴于此,本文以近年来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现象为研究背景,通过梳理主旋律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历程,对几部改编较为成功的案例进行细致分析,进一步探究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产生的原因,分析改编的途径、特征、影响和意义,对纪实文学影视改编的发展和未来建构提出一些见解。论文主要分为六个部分,包括绪论、主体四章和结语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阐述了纪实文学影视改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研究方法和创新之处。第二章论述了纪实文学具有纪实性、虚构性、实用性和文学性的特点,分析了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的社会文化原因,其一,纪实文学的文本特质暗合影视传播的规律,其二,纪实文学强烈现实性的特征符合艺术发展的需要,重点梳理了主旋律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作品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以热播的《国家行动》《红星照耀中国》《海棠依旧》三部电视剧为代表,对主旋律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作品的特征进行具体分析,理清每部代表作所采取的不同改变策略,其中,《海棠依旧》与《红星照耀中国》都属于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视改编作品,虽然它们的原着文体性质都属于纪实文学,但《红星照耀中国》的文体——报告文学是在纪实文学范畴中占比最大的文体种类,《海棠依旧》则是传记文学作品。探讨纪实文学领域内不同文体类型的改编案例,可以使本文的整体研究更具代表性。第四章主要探讨当前电视剧与纪实文学的关系影响,影视作品进一步推动原着精神的传播,并掀起纪实文学作品的改编热浪,同时,纪实文学的影视改编打破了当前虚构文学影视改编霸占市场的场面,有效遏制影视创作中的夸夸其谈之风、脱离实际之风,对当前电视剧的总体定位只考虑商业效益起到矫正的作用。在第五章中,对纪实文学影像改编的发展路径做了进一步探析,指出由于纪实文学本身的文体特性,以及当代作家们主动向影视趣味靠拢,带来的发展局限和问题;还提出可供参考的发展策略,一方面,要科学运用评价机制与政策导向,另一方面,要尊重原着价值与创新改编途径。结语部分再次强调了纪实文学的文化价值,呼吁更多学者进一步深入研究文学纪实与影视虚构的关系。纪实文学的文学形态和创作手法的独特性,对影视艺术的整体创作和发展都有着深刻的影响,对于纪实文学影视改编现象的研究将开启新时期影视改编关系新的研究维度。

胡安松[6](2016)在《王朝柱电视剧艺术论》文中提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作为主旋律电视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因其题材意义的重大性和特殊性而广受关注。新世纪以来,它更是呈现出繁荣之势,不仅作品的数量日益增加,而且叙事的规模也越来越宏大,史诗品格的追求也越来越自觉。王朝柱作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第一编剧”,作品几乎覆盖了整个中国近现代革命历史的全过程,在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具有标杆性的意义。本文旨在通过运用美学观点与历史观点从史诗性、典型化、崇高美等方面对王朝柱剧作的艺术品格进行系统分析,并且指出其剧作在当前社会转型时期的价值和意义,进而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创作提供借鉴。

李哲睿[7](2016)在《论《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革命历史剧的时代审美》文中指出在诸多电视题材中,革命历史剧独立成章,历来不乏其篇,以鲜明的识别立于电视剧剧目之林。但水准一般、仓促上马、应景之作也充斥市场。观众期待的是具有思想感召力、艺术震撼力和时代吸引力的革命历史剧。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成为一个范例而广受赞誉,无论主题立意,还是艺术欣赏,无论是历史再现还是时代演绎,都具有里程碑式的留存价值和借鉴意义。这一革命历史剧如此火爆,影响力如此广泛,其核心价值来源于对新时期审美形态变化的发现、把握和创新。各个时代由于受到不同的物质生活和生产方式的制约,在社会生活、精神生活和审美实践中表现出固有的差异,从而形成了美感的时代性。因此,每个时代都会产生自己的艺术审美坐标,即使是历史上发生过的、亘古不变的事件、事物,也会有着不同于以往的带有当下时代特征的解读方式和审美取向。《人间正道是沧桑》正是看到了人类生存方式的变化、看到了世界文化潮流、看到了观众的审美兴趣变化,努力探寻适合当今文化消费人群文化欣赏的基调、元素和对话语境,以新符号、新识别,生产制造出革命历史剧的新样式、新摸板,摸索出与主流政治合拍、与大众文化合流、与市场经济接轨的“思想精神、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新型革命历史剧的可行途径,为探究革命历史剧如何走近现代观众,如何彰显知识、思想和艺术的魅力,揭示“主旋律”艺术的时代审美形态和现实存在意义提供了经验、理论、规律和范式。

陈依妮[8](2016)在《当代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质》文中指出伴随着时代、语境、文化和审美等多元交融的环境下,作为电视剧类型之一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冲破了早期模式化的窠臼,在后现代的“世俗化”过程与“碎片化”表现中极大保存并光大了中华文化的特性,并使其负载的涵义传播到观众心中。当我们透过新世纪以来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种种艺术现象,沉潜到文本及其历史文化语境的本质上时,我们可以明显的发现,作为我国一种特殊的电视剧类型,它的艺术审美和创作态度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当代语境下的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所体现出来的新特质既与精神文化紧密相连,又与物质文化不可分离。究其本质,这种新质能滋养人们的情趣,舒展人们的自由心灵,满足人们的各类心理。由此,对当代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质必须有一个新的反思和重新认识。

陈檄焌[9](2015)在《宋江形象的演变与接受研究》文中认为宋江在中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人物,他的传奇故事从北宋末年开始流传,到元末明初基本定型,历经数百年,宋江这一文学形象也因此融入了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阶层的社会理想、人生价值和审美情趣。从历史人物到文学作品再到影视作品,宋江的形象在不断地发生着变化。《水浒传》成书之前,宋江的形象比较模糊。史家笔下的宋江是“盗寇”、“剧贼”,形象单薄。宋元时期文人淡化了宋江的狂悍之气,赋予他鲜明的政治伦理色彩,扶危济困的豪杰侠士与忠君爱国的起义英雄形象基本成型。元末明初,施耐庵编纂《水浒传》,宋江形象更加丰满、复杂,是带有浓厚封建色彩的忠臣义士。明清时期,《水浒传》出现了多种文本同时传播的盛况,许多文人以评论改编、续写仿作等形式对宋江形象进行了阐释与重塑。这一时期对宋江形象的评价与阐释主要围绕“忠义”问题分为两派,李贽和金圣叹是最突出的代表。在续书中宋江以不同的方式一再出现,但形象迥异,这些变化是由当时的社会环境、文化氛围以及作者不同的经历共同推进完成的。新中国成立后,研究者多将宋江放在特定的历史条件和阶级关系中作政治方面的考察,有的认为宋江是农民起义的“英雄”,有的则认为宋江是农民起义的“叛徒”。随着社会的进步,思想的解放,人们对宋江形象作出了多元化的解读,新观点层出不穷。在新媒体环境下,《水浒传》一再成为电视剧改编的热点,不同的编剧者根据自己的理念对宋江形象进行了改造和重塑,使这一形象具有了永恒的魅力。

张祖群[10](2014)在《电视剧《毛泽东》(上部)人物形象简论》文中指出电视剧《毛泽东》分上(60集)、下(40集)两部。其中上部内容主要是以1893年毛泽东同志诞生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为背景,展现毛泽东求学立志、辗转全国探索救国救民道路的峥嵘岁月,以及毛泽东同志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开天辟地建立新中国的奋斗历程。下部主要讲述新中国成立后,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宵旰图治建设新中国艰苦奋斗的历程,下部预计将在2014年与观众见面。电视

二、历史的真实与领袖人物影视形象的塑造──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观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历史的真实与领袖人物影视形象的塑造──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观后(论文提纲范文)

(2)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第一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何为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
        二、何为领袖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
        二、人物典型化理论
        三、热奈特叙事学理论
        四、影视叙事学理论
第二章 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创作概述
    第一节 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特征
        一、历史的史诗描绘
        二、人物的典型塑造
        三、现实的深刻观照
        四、传统的思辨继承
        五、艺术的有机融合
    第二节 新世纪领袖人物形象塑造发生的变化
        一、单一化的伟人想象到立体化的个体建构
        二、以史带人到以人带史
        三、人物命运的分散到联结
    第三节 新世纪领袖人物形象塑造发生变化的原因
        一、文艺政策的鼓励
        二、创作理念的解放
        三、艺术宣教的加强
        四、时代对英雄的呼唤
第三章 新世纪电视剧中领袖人物的形象特点
    第一节 领袖人物的属性特点
        一、革命性
        二、崇高性
        三、超凡性
    第二节 领袖人物的性格特点
        一、战斗型性格
        二、决策型性格
    第三节 领袖人物的情感特点
        一、热爱家庭
        二、心系民众
第四章 新世纪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
    第一节 叙事结构的处理
        一、编年体结构
        二、人物传记结构
    第二节 叙事视角与视点
        一、全知、限知和纯客观视角的运用
        二、领袖人物的叙事视点
    第三节 叙事节奏的运用
        一、时间和空间的处理
        二、叙事情节的设置
第五章 新世纪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影视语言
    第一节 画面造型艺术对领袖人物形象的呈现
        一、画面镜头的意象传达
        二、画面构图的空间建构
        三、色彩光影的隐喻表达
    第二节 声音艺术对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处理
        一、人声的逻辑关系表达
        二、音乐的情感节奏处理
        三、音响的艺术氛围设计
第六章 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意义
    第一节 领袖人物形象塑造对电视剧创作的意义
        一、历史虚无主义和历史消费主义的消解
        二、红色文化的价值宣扬
    第二节 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社会意义
        一、革命信仰的传承发展
        二、社会主旋律基调的唱响
第七章 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反思与展望
    一、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反思
    二、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本文研究所涉及到的重大革命历史题材作品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河北电影制片厂红色影视品牌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1.1 “河北现象”的出现
        1.1.2 影视“冀”军与燕赵品牌
    1.2 河北电影制片厂与红色影视
        1.2.1 河北电影制片厂发展概述
        1.2.2 河北电影制片厂品牌特色——红色影视
    1.3 河北电影制片厂研究现状
        1.3.1 国内电影制片厂研究现状
        1.3.2 河北电影制片厂红色影视作品研究现状
第二章 影视冀军成就之历史革命书写
    2.1 红色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
        2.1.1 沧海横流凸显领袖形象
        2.1.2 战斗生涯再现将军风采
        2.1.3 磨砺成长映衬英烈精神
    2.2 红色历史事件的全景式呈现
        2.2.1 土地革命时期的智与勇
        2.2.2 抗日战争时期的义与痛
        2.2.3 解放战争时期的民心向背
    2.3 红色历史精神的传承演绎
        2.3.1 毁家纾难的爱国精神
        2.3.2 肝胆相照的民族情谊
        2.3.3 红色精神的当代传承
第三章 本土红色革命资源的挖掘
    3.1 易守难攻的太行山区对革命事业的奠基
        3.1.1 新中国从这里走来——革命圣地西柏坡
        3.1.2 革命力量壮大的展现——平汉线的争夺
        3.1.3 埋葬敌寇名将——黄土岭的胜利
    3.2 一览无余的冀中平原彰显革命斗争智慧
        3.2.1 太行门户石门市
        3.2.2 水利枢纽滹沱河
        3.2.3 艰苦卓绝保定府
    3.3 英雄热血抛洒冀东沿海
        3.3.1 工农力量开滦矿
        3.3.2 忠魂长留黄骅港
        3.3.3 殊死较量山海关
第四章 河北电影制片厂品牌建设价值意义
    4.1 燕赵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
        4.1.1 开发现状
        4.1.2 未被开发的红色经典
        4.1.3 未被开发的重要古代历史资源
    4.2 文化自信的树立与强化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电视剧中领袖人物的形象塑造研究 ——以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王朝柱以及他编创的电视剧的研究
        1.3.2 关于影视剧领袖人物形象的研究
    1.4 概念界定和理论依据
        1.4.1 相关概念界定
        1.4.2 理论依据
    1.5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思路
        1.5.2 研究方法
第二章 王朝柱电视剧创作概述
    2.1 王朝柱影视创作经历
    2.2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概述
    2.3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特点
        2.3.1 坚持唯物史观
        2.3.2 塑造典型人物
        2.3.3 追求史诗品格
        2.3.4 弘扬民族精神
第三章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中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叙事策略
    3.1 历史编年体的叙事结构
    3.2 精心选取的叙事事件
        3.2.1 历史真人真事
        3.2.2 艺术虚构事件
    3.3 多元化的戏剧冲突
        3.3.1 领袖人物和环境的冲突
        3.3.2 领袖人物和不同人物的冲突
        3.3.3 领袖人物内心的冲突
    3.4 多维度的人物关系
        3.4.1 领袖人物和亲人的关系
        3.4.2 领袖人物和战友战士的关系
        3.4.3 领袖人物和群众的关系
        3.4.4 领袖人物和社会各界人士的关系
第四章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中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影像叙事手段
    4.1 色彩、光影、构图:隐喻领袖人物和典型环境的关系
        4.1.1 色彩光影:赋予环境象征意义
        4.1.2 构图:隐喻领袖人物的主体位置
    4.2 镜头语言:刻画领袖人物的戏剧动作
        4.2.1 中近景特写:刻画领袖人物细节
        4.2.2 长镜头:展现领袖人物戏剧冲突
        4.2.3 空镜头和叠化:外化领袖人物内心活动
    4.3 人声:直观表达领袖人物情感和思想
        4.3.1 旁白:客观介绍领袖人物
        4.3.2 对白:塑造领袖人物特性
        4.3.3 独白:直观展现领袖人物思想
    4.4 音乐:营造历史氛围和抒发领袖人物情感
第五章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中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总结
    5.1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中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艺术特色
        5.1.1 共性特征和个性色彩的结合
        5.1.2 伟人情怀和凡人情感的融合
    5.2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中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的经验
        5.2.1 挖掘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5.2.2 营造历史典型环境
        5.2.3 强调领袖人物的个性
        5.2.4 注重细节刻画
    5.3 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中领袖人物形象的传播价值
        5.3.1 培育正确的历史观
        5.3.2 党风建设的示范作用
        5.3.3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主旋律电视剧与纪实文学关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现状
    第二节 研究意义
    第三节 研究理论和方法
        一、研究理论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创新之处
第二章 文学纪实与影视虚构
    第一节 纪实文学的文体特点
        一、纪实性和虚构性
        二、实用性
        三、文学性
    第二节 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的动因
        一、影视传播规律
        二、艺术发展需求
    第三节 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的历程
        一、从《我的一家人》说起
        二、八十年代的兴起
        三、九十年代的发展
        四、新世纪的探索
第三章 代表性作品分析
    第一节 《国家行动》——三峡移民纪事
        一、《国家行动》影视改编的必然性
        二、《国家行动》的改编:事件叙述与人物塑造
        三、《国家行动》影视改编的独特性
    第二节 《海棠依旧》——革命人物传记
        一、《我的伯父周恩来》影视改编的必然性
        二、《海棠依旧》的改编:个人叙事与国家叙事
    第三节 《红星照耀中国》——红色革命叙事
        一、《红星照耀中国》影视改编的必然性
        二、《红星照耀中国》的改编:青春叙事与红星中国
        三、《红星照耀中国》影视改编的独特性
第四章 电视剧与纪实文学的互动关系
    第一节 电视剧对纪实文学的影响
    第二节 纪实文学对电视剧的影响
第五章 纪实文学电视剧改编的路径探析
    第一节 局限与问题
    第二节 前景与对策
        一、科学运用评价机制与政策导向
        二、尊重原着价值与创新改编途径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6)王朝柱电视剧艺术论(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章:王朝柱电视剧的史诗性
    第一节:中国现代革命的编年史
    第二节:中国现代革命历史内容的系列化
    第三节:中国现代革命的信史
第二章:王朝柱电视剧的典型化
    第一节:艺术情境的典型化
    第二节:历史人物的典型化
第三章:王朝柱电视剧的崇高美
    第一节:结构形式的崇高美
    第二节:精神品格的崇高美
结语:王朝柱电视剧的价值意义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王朝柱电视剧作品年表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7)论《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革命历史剧的时代审美(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电视剧《人间正道是沧桑》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1. 艺术性在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中作用的研究
        2. 商业片元素对革命历史电视剧影响的研究
        3. 人文精神在《人间正道是沧桑》中体现的研究
        4. 个性化表达成就《人间正道是沧桑》的研究
    三、革命历史剧、审美形态概念极其发展
        1.何为革命历史剧
        2.何为审美形态
    四、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技术创新
        1. 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和创新
第二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面对的时代审美困惑
    一、社会转型发展,革命历史剧面临多元选择
    二、文化语境变换,革命历史剧遭遇市场考验
        1.假大空难以服众
        2.灌输式行不通
        3.人性化取向深入人心
    三、数字时代到来,革命历史剧迎来空前挑战
        1. 快餐文化渗透
        2. 国外大片冲击
第三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代审美特性
    一、历史真实+故事重构----实与虚有机结合
    二、历史面貌+现代语境---大气势与大众化艺术结合
        1.通俗演绎重大历史
        2.客观表达真实历史
    三、主流价值+市场逻辑---意识形态与商业元素积极结合
        1.用市场眼光挖掘“畅销品”
        2.品牌号召力作为收视保障
        3.以大投入、大制作生产精品
第四章 《人间正道是沧桑》的时代审美呈现
    一、刚性题材的柔性呈现
        1.亲情演绎家国情怀
        2.爱情交织温情悲情
        3.同学情碰撞理想、主义
    二、英雄塑造的立体化呈现
    三、视觉的“高级化”呈现
        1.叙事行云流水
        2.电视剧电影化
        3.让镜头渲染意境
        4.细节扩展张力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致谢

(8)当代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绪论
第一章 当代语境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嬗变的驱动力
    第一节 文化语境的变迁导致叙事格局的转变
    第二节 大众文化裹挟下的多元审美心理
第二章 求新:革命历史创作观念的纪实倾向
    第一节 重写抗战史
    第二节 重塑领袖形象
    第三节 重铸荧屏政党形象
第三章 求俗:对大众审美视听形象的迎合
    第一节 被消费的身体
    第二节 被重塑的英雄
    第三节 被融合的喜剧
第四章 求意:与主流意识形态相应的隐性主题建构
    第一节 主体建构:国家话语的隐性表达
    第二节 叙事建构:家国一体化的同构指向
    第三节 价值建构:守望精神家园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9)宋江形象的演变与接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二、宋江形象研究的历史与现状
    三、本文研究的目的及方法
第一章 宋江形象的生成及其发展
    第一节 史家笔下的“盗寇”“剧贼”
    第二节 市民文学中的“及时雨”
    第三节《水浒传》对宋江形象的的重塑
第二章 宋江形象在明清时期的改造与接受
    第一节 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
    第二节《水浒》续书对宋江形象的改造
    第三节 明清时期宋江形象演变的原因
第三章 宋江形象的当代传播与接受
    第一节 农民起义语境下的英雄与叛徒
    第二节 宋江形象的多元化解读
    第三节 当代影视剧中的宋江形象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电视剧《毛泽东》(上部)人物形象简论(论文提纲范文)

一、毛泽东影视形象的嬗变
    ( 一) 不同银屏中的毛泽东形象
    ( 二) 不同时期的“毛泽东热”
二、影视真实与历史真实
    ( 一) 毛泽东其实是一个凡人
    ( 二) 浪漫真实
    ( 三) 瑕疵
    ( 四) 真实写史

四、历史的真实与领袖人物影视形象的塑造──电视连续剧《开国领袖毛泽东》观后(论文参考文献)

  • [1]历史真实与文本重构——主旋律影视剧中的革命叙事研究[J]. 骆平. 当代文坛, 2021(06)
  • [2]新世纪重大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领袖人物形象塑造研究[D]. 吴迪. 山东师范大学, 2021
  • [3]河北电影制片厂红色影视品牌建设研究[D]. 高晴. 河北大学, 2019(08)
  • [4]电视剧中领袖人物的形象塑造研究 ——以王朝柱编创的电视剧为例[D]. 刘小红. 广西大学, 2018(12)
  • [5]主旋律电视剧与纪实文学关系研究[D]. 鲁冰. 重庆三峡学院, 2018(03)
  • [6]王朝柱电视剧艺术论[D]. 胡安松.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2016(04)
  • [7]论《人间正道是沧桑》作为革命历史剧的时代审美[D]. 李哲睿. 苏州大学, 2016(04)
  • [8]当代语境下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的新质[D]. 陈依妮. 福建师范大学, 2016(05)
  • [9]宋江形象的演变与接受研究[D]. 陈檄焌. 陕西理工学院, 2015(01)
  • [10]电视剧《毛泽东》(上部)人物形象简论[J]. 张祖群. 电影评介, 2014(03)

标签:;  ;  ;  ;  ;  

历史的现实与领导人影视形象的塑造——看完电视剧《开国元勋毛泽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