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新闻口号

电视新闻口号

一、电视新闻栏目的广告语(论文文献综述)

石申琴[1](2021)在《《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文中研究说明《晶报》的诞生开创了上海小报史的“三日刊”时代,其熔新闻、文艺、消闲于一炉的风格也使其坐稳了小报江山的头把交椅。1919年至1932年这段时期是《晶报》的三日刊时期,即三日一出,是《晶报》在上海报业异彩纷呈的时期,其不光在小报市场名列前茅,且比起一些大报来也不遑多让。因此,《晶报》这段时期的广告也不能等闲视之,广告借助报纸的影响力得到了更多的曝光,反过来,广告自身的特色也为《晶报》的形象塑造、主旨宣扬等方面增添了几分色彩。本文选取《晶报》三日刊时期的广告为个案分析,观察广告以《晶报》为媒介载体的形象设计、内容架构和发展情况,从而探究《晶报》广告与报纸本身以及近代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以期从小报视野解读广告,获取对报刊广告更深更全面的理解。本文指出,《晶报》广告与报纸本身息息相关,主办者余大雄的办报阅历、风格定位、编辑理念深刻影响着《晶报》及其广告的性质、方向和宗旨。《晶报》广告的运营,除了获取经济利益,也注重裨益报纸本身,映射社会问题,注意报纸自身“改良社会”主旨的责任担负。本文还指出,在时代背景之下,《晶报》广告作品中出现和指涉的各种商业化、西潮化、科学化等元素,对近代上海社会的变迁起到了一定程度的影响。第一章为绪论部分,概述了前人关于《晶报》、上海小报、近代报刊广告的研究成果,并提出了本文的思考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介绍了《晶报》及其广告大观,包括《晶报》创刊的历史背景、主办人与《晶报》广告、《晶报》广告的经营三个主要方面,叙述了《晶报》能引领上海小报市场的缘由,并着重分析了主办人余大雄对广告经营的影响。本章认为,《晶报》经营广告除了具备商业理念外,也善于利用广告为报纸服务,维护《晶报》的形象、促进《晶报》的成长发展,将广告作为宣传报纸宗旨以及体现自身价值观念的辅助工具,注重达到盈利和报纸成长的双重目的。第三章在对广告整体样貌的把控之上,对广告本身进行观察分析。报刊上的广告以报纸杂志为媒介载体进行宣传,仍然是印刷类的纸质广告形式,其呈现方式以文本和图文为主,注重视觉和语言的多元化传达。因此,广告自身的设计对广告效果和报刊整体形象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本章将视野投射在《晶报》广告本身,着重分析报上的广告是如何进行形式和内容上的设计的,其不仅在形态上处理了广告的篇幅、字体、文案、绘画、排版等问题,也给予了广告丰富的情感表达,像插图的视觉语义、文案的内涵、商标的图案寓意、广告作品的文化水准等等。其自身的设计呈现不仅显示了我国报刊广告近代化的发展水平,也与《晶报》本身相辅相成,像广告文本中的爱国主义情绪、文明开化理念等,皆与时局紧密联系,较为体现报纸“改良社会”的衷心。第四章则在前文对《晶报》广告的深入了解上,探讨《晶报》广告与上海社会的互动关系,从广告视野探究近代上海社会思想观念的变迁。报刊广告是时代演变的印记,也是社会、地域等发展的直接反映,其蕴含的信息复杂多样且十分丰富,仅以一文的空间很难一一了解透彻。所以,本文选取《晶报》映射的上海社会的某一点切入,侧重于讨论广告视野下上海市民的思想观念的变迁。总之,《晶报》广告有其自身的特色。一方面,它充斥着无尽的物质和娱乐诱惑,透露着上海市民在日常生活上的西化、享乐、奢靡、摩登的风气,继承了小报休闲娱乐的调性。另一方面,它又受时代背景的浸染,尽力跳出小报作为消遣品的局限性,注意维护报纸本身“改良社会”的形象,带有明显的忧国忧民的意识。其广告自身的演化,广告话语的呈现、思想观念的嵌入等等都是上海小报业渐趋成熟的标志,也是上海社会在这一时期的发展和变迁。

张建淳[2](2021)在《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中国广告史的发展历程当中,近代报纸广告业的发展可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其发展之迅速,无论是在中国广告史的纵向比对中还是与同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广告业横向比较,其丰富与复杂性皆是无所出其右。而作为一种重要的讯息存留和传播手段,近代报纸广告反映并保留了当时社会人文环境以及艺术、审美等城市现代化的历史进程。哈尔滨是近代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极具代表性的城市,这座城市,伴随着殖民和主权独立的抗争,在多元文化的冲击下,报纸广告成为其城市现代性转化的见证者,记录了哈尔滨从一个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主体的北方渔村发展为一个具有高度社会分工的现代都市的历史过程。本文选取了1921年至1945年间的《滨江时报》和《大北新报》的广告为研究对象,分类梳理这两个办报经历与哈尔滨城市始建到形成较为同步的两份报纸中的广告内容与设计形式之变,研究报纸广告在多元文化的影响下,其发展、运营、设计、内容和表现的特点变化及内在规律,力图对报纸广告所反映的哈尔滨市民现代性与审美现代性进行把握。探讨近代中国一个经历曲折的近代移民城市在形成过程中,城市社会、经济现代性转化中的文化线索和文化表现。探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转变如何改变了哈尔滨城市的生活方式,进而引起哈尔滨文化和艺术的现代性转化。绪论为第一章,总结了本文的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创新点。正文共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第二章,以哈尔滨的多元文化历史为研究起点展开,关注到在这些多元文化的介入下催生的哈尔滨自然经济的瓦解和商品经济的建立,又由于商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了广告业的兴起,进而关注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行业的发展历程。第二部分为第三、四、五章,本文将这一时期的报纸广告分为三大类,分别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和女性文化三个侧面来揭示哈尔滨城市的现代性转化线索。哈尔滨的城市现代性以工业生产摆脱农业、渔猎等自然经济为开端,在沙俄和日本殖民者的推动下,哈尔滨在20世纪上半叶成为了一座现代工业化城市。这种工业化以工业商品的形式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生活。在此基础上,外来文化也携带着外来商品进入哈尔滨,这些与传统中国商品有着相似市场的西化商品在逐渐改变了哈尔滨市民的消费习惯。针对女性的消费和男女平等的现代思潮冲击了传统儒家文化下的女性伦理与形象。最后,这些商业化因素都在报纸广告中得以体现并获得传播,最终被保存了下来。报纸广告承载了哈尔滨从一个传统的农业渔村发展为现代都市的过程,从工业化、商品西化到女性文化的崛起,这每一方面都是奠定现代都市、现代文化的基础。最终它以一种消费主义的形式——广告——将这一现代商业文化表现的形式记录下来,从内容到形式都叙述了近代哈尔滨这座城市在形成时期的现代性特征。第三部分为第六章,整体看待了以《滨江时报》、《大北新报》为代表的报刊广告在近代城市化进程中的信息交流和新知传播中的作用,在广告逐渐获得丰富表达的进程中总结其与商业发展、消费文化的关系,与商业法制建设的关系,同时也暴露了其时而低俗趋利的时代局限。在整个报刊发展和近代城市形成过程中,市民的城市社会性的转化,尤其是报刊中艺术文化的传播和广告设计人才的需求和培养,在某种程度上催生了城市的现代性审美的产生,报纸广告的内容和形式成为现代性文化转化为城市现代性审美的媒介。最后,文章将哈尔滨城市的近代报纸广告放入近代中国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出的时空框架中审视,其特殊的城市发展经历带有了明晰的时代特点,城市文化的现代性转化意义重大,论文结论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是报纸本身的发展和传播就是城市现代转化的组成和推动。其次,从其展现的内容可看到社会现代转化过程的光明与阴暗的正反全貌。最后,报纸广告作为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其发展演变最终表现为无法直观量化的城市审美文化的形成和转化。

王洪梅[3](2020)在《文博类电视节目创新性研究 ——以《国家宝藏》为例》文中研究指明近年来,随着国家文化软实力的不断提升,国家宏观层面的倡导,公众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关注度不断增强。与此同时,因公众认知结构的改变,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需求。大众传媒作为弘扬传统文化的重要信息出口,其重要作用不断凸显。值得注意的是,受众需求不断更迭,以电视为主的大众传媒,在传播过程中因吸引力不足、形式老化等原因,“疲软”态势明显。在此背景下,创新文化类电视栏目的内容、形态、结构等至关重要。文物作为传统文化的物化载体,具象载体承载着抽象内涵,蕴含着丰富的文化能量。以《国家宝藏》为首的文博探索类节目,一经推出便广受好评,一方面创新了电视栏目的节目形式,另一方面扩大了传统文化的受众面。以文物为载体,借助电视等大众传媒的传播,既满足了受众需求,又增强了国民的文化自信。因此,以《国家宝藏》为个案,深入分析该节目的创新之处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创新发展为主线,基于《国家宝藏》节目概述,进行个案分析。具体而言,从叙事对象、叙事技巧等方面进行叙事分析;从博物馆与舞台剧的嫁接、现代化的舞台设计以及贴近故事的背景音乐等方面进行场景分析;传播分析方面,主要探讨该节目的传播方式从而带来的传播效果。此外,综合节目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具体从节目主题、开发视角、传播形式、创作团队等方面,深入挖掘,总结出该节目对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启示,从而增强文博类电视节目的生命力。

陈婉贞[4](2020)在《新媒体时代下借势广告创意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现今,随着智能科技的不断发展,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同时,移动智能设备普及率越来越高、自媒体飞速发展,造成各式各样的信息不断充斥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信息的实时传播、迅速传播成为这个时代传播的最大特征之一。各种新闻事件、热点事件、时代话题能迅速广泛的传播并成为热点,吸引了大众的广泛关注。因此,很多实时热点、传统节日、国际赛事等热点话题,不失时机地成为了众多品牌产品借势传播的着力点。一个有着强劲影响力的热点事件,往往会有很多品牌企业来进行相关的借势传播,即所谓的“蹭热点”,以此来有效地传播企业形象,提高企业的知名度,促进产品的销售力等。本文以对借势广告与创意的背景进行深入分析为出发点,以目前借势广告发布最多的微博、微信平台上的借势广告进行重点分析为问题点,提出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创新点:理论上,在借势广告研究中引入受众心理学、“USP”理论的销售主张、“ROI”创意原则理论等广告相关理论;媒体上,科学有效地运用新媒体进行信息的实时传播;理论上,针对借势广告的传播特点,提出快、精、准的创意策略;实践中,以海尔“卡萨帝”品牌为实践案例进行实践探索。

王时羽[5](2020)在《价值建构与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的社会动员研究 ——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例》文中研究表明现代公益广告最早产生于美国,其经历了由美国-欧洲国家-日韩-中国台湾、中国香港地区-中国内地的传播演绎路径。它一开始出现于二战期间被美欧国家用作重要的军事动员方式以唤醒国人的爱国意识和国家观念,为战争的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到20世纪70年代进入日韩和中国,公益广告日渐受到政府、企业等其他广告主的重视,其社会动员力量被广泛关注和认可,并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和有效的传播方法在引导社会舆论,动员大众力量解决社会问题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因而,从现代公益广告的发展历史来看,其传播本质就是社会动员。我国现代公益广告成长于改革开放的时代背景下,本文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文本进行分析,通过三个部分对公益广告是如何完成社会动员的这一过程进行梳理:一、在四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公益广告主体经历了由单一到多元的自我觉醒,逐渐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国家且独具中国特色的以政府为主导,媒介协调,企业加持,个人参与的多主体运行机制,其原因可以归结于政府、媒介、企业等主体在与意识形态、政策法规、新闻媒体、商业广告等传播工具的比较中,从不同角度上形成了对公益广告表达方式灵活性、传播速度、传播力量、传播效果的普遍认同;二、公益广告作为一种有效的传播工具,其传递的内容始终将大众的利益作为落脚点,以建构关乎大众生命、与大众生活息息相关,为大众排忧解难的议题为出发点,启发人们对个人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关注和积极思考。这些广告内容逐渐完善了我国公益广告的价值体系,成为其承担和发挥社会动员力量的重要基础;三、对公益广告传播意义的共享,这种共享性表现在大众对其广告内容情感的深刻体验和认知强化上,体现在对广告理念中包含的国家政治观念,文化习俗和公民身份等价值观的认同深化中,这些思想逐渐内化为公民在态度行动上的有效性和同一性,进而促成公益广告完成了社会动员的目标和使命。因此可以说,公益广告作为重要的舆论动员引导方式实现了“对社会动员”到“由社会动员”的演化逻辑,其原因就在于我国全社会逐渐形成的对公益广告社会动员本质特征的认同,而本文通过对我国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具体的实践化路径的深入分析,也进一步明晰了我国公益广告如何形成自己的传播力和影响力,即公益广告是如何实现其社会动员目标的。

王雨康[6](2020)在《原创财经类微信公众号“饭统戴老板”运营策略研究》文中提出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我国的经济建设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大众经济水平不断提升,受众的消费水平与理财需求都在同步增加。因此财经领域因其本身带有的利益性和内容的专业性,慢慢地开始依靠当下火热的微信公众平台迅速发展起来。作为原创财经类公众号,“饭统戴老板”公众号在2017年10月21日发表了第一篇文章《内存的战争》,收获了超过10万的阅读量,之后短期内竟然收获超过200万的粉丝,发展速度令人咋舌。本文以其2017年10月21日——2019年12月31日的推送文章样本为研究对象,对其发展过程进行概述,从运营与发展现状、传播效果、创作理念、价值选择方面对“饭统戴老板”公众号进行阐述;同时,细分“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的运营策略,分析了包括栏目功能设置、话题内容选择、标题拟定特色、语言风格以及传播方式六个方面的传播策略,其中笔者总结出了其栏目功能设置,主要特点为交叉性与交互性,即注重推送文章交叉性、注重与受众交互性;针对话题内容选择,“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热点覆盖面广,文章话题类型多元,文章关键词关联性强;在标题拟定特色方面,“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短小精悍幽默化、形式多样,兼顾了受众好奇心与话题讨论性并重,严控字数,注重单字(词)深意;在编辑排版方面,“饭统戴老板”公众号注重视觉化传播编排,突出主题的观点性,固定“先图后文”的固定阅读形式,同时“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的图片选取观点性较为突出;而在语言风格方面较为固定,结合其背景的专业性和大众化的阅读需求,其写作风格为严谨且幽默,同时专业与诙谐并重,严谨不失趣味,以及新媒体背景下对于受众需求的综合考量,犀利与温柔相辅,客观不失信心;而针对“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的传播方式,其推送频率和时段以及领域细化都有自身的特性。本文针对每篇推送文章样本的推送时间等内容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分析发现其总结出其运营策略经验。而针对“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的不足,本文以“议程设置”理论的目的性、周期性、吸引性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最后总结“饭统戴老板”公众号运营对行业的启示,以期对该行业提供指导性建议。本文的研究对象为原创财经类公众号“饭统戴老板”,不同板块的细分,以及每篇文章推送时间、评论数、点赞数、阅读量等数据定期整合,数据整理历时两年多,辛苦也是收获;但是这也是本研究的不足之处,数据具有真实性但无法避免人为带来的误差性。国外关于微信公众号的研究较少,而微信公众号也在不断变化,国内可查的相关资料也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因此本论文在相关学术理论的引用方面比较薄弱。随着我国互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微信公众平台、财经类公众号、甚至原创财经类公众号都会越来越好,学界对微信公众号的研究会越来越重视,希望本文以“饭统戴老板”公众号这一个案研究为财经类公众号以及原创公众号提供借鉴,同时给予“饭统戴老板”公众号的未来发展带来更多的思考。

陈凌[7](2020)在《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文中指出本文以“日常生活”为主线考察了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融入社会进程的历史过程,并重点关注这一过程中,个人如何参与到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以及个人意识生成与自我认同的影响问题。在此强调提出,本文研究的广告生产主要指商业广告,公益广告不在本次研究讨论范围之内。之所以,选择“日常生活”作为考察广告史的线索,是因为既有研究常将广告作为社会生活影响的外部因素,对广告生产如何进入日常生活内部机理关注不足,对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社会实践过程关注比较有限。“日常生活批判”是列斐伏尔(Henri Lefebvre)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发展和延伸。列斐伏尔认为,在西方资本主义“消费受控制的社会”语境下,日常生活已经沦为一种被规划的对象物,其中市场化与广告的力量尤为重要。广告理论家尤恩·斯图尔特(Stuart Ewen)的研究进一步推进此观点,并提出作为“社会生产的广告”概念。本文尝试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研究改革开放40年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社会过程史。本文认为中国广告业40年发展及其社会过程史,与西方消费社会语境并不完全相同,如何理解这一“不同”,并重估它与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的关联,是本文要回答的核心问题。改革开放之初,中国广告业首先是国家推动,以改善民生为出发点的自上而下进入日常生活的过程,同时也是自下而上的意义博弈过程。加入WTO之后,随着全球化、市场化影响加剧,广告生产与日常生活的博弈关系逐渐打破,广告生产的“日常生活”逐渐成为个人实践的重要场域,并深刻影响个人意识和自我认同的形成。重新叙述这一过程,也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发展史的理论尝试。绪论部分将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并抵达个人实践的过程建构为本文的理论框架。与主流研究以市场营销学和广告心理学为理论视角不同,本文以社会过程论为出发点,关注的是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意识生成与认同影响过程。这是绪论部分的理论逻辑和研究设想。第二章主要研究商业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的时期(1978年一 1991年)。这一阶段,广告生产经历了由生产资料型广告向生活资料型广告为主的转向过程,与此同时,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日常实践过程也伴随集体价值向个人意识形成的转变过程。第三章主要研究广告生产再造闲暇与工作“新关系”的日常过程(1992年一2001年)。这一阶段,随着社会结构转型,市场化改革进一步深化,个人开始积极参与到广告生产的各类型闲暇生活实践中,个人开始认同广告生产的价值体系。第四章主要研究日常生活全面广告化,打造“生活方式”的社会过程(2002年—2009年)。加入WTO后,随着全球化和消费主义进一步影响,广告生产参与到媒体空间、城市空间的建构中,广告生产将日常生活具象为“生活方式”,这一过程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生活实践的程度加深,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显现。第五章研究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及其个人主义文化(2010年—2018年)。广告生产的智能化、计算化、精准化,使个人逐渐退缩到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中,自我认同的反身性进一步加剧,第五章的结论与第二、三章的研究形成对话关系。第六章对全文研究进行理论总结,并对这段历史考察提出反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下,广告生产再造生活实践,影响个人意识与自我认同的过程,既有融入全球化进程的趋同,也有自身实践的差异。理解异、同问题的过程,是重新理解改革开放40年广告史的补充视角。本文提出三点主要结论:首先,以日常生活批判理论搭建广告史的研究框架,补充了广告史研究的理论视角。其次,对不同时期个人参与广告生产实践的研究发现,80年代广告与日常生活互为建构的过程,对40年广告史研究的重要价值应得到重视。最后,文本将认同困境放置到全球化与现代性语境下探讨,是广告生产在全球化进程与中国语境下展开对话的尝试,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广告理论建设的新路径。

汗左拉·艾则孜[8](2020)在《《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文是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智慧树》栏目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特点为主要内容进行研究分析。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是节目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中形成的各种语言符号及非语言符号特点及语用策略情况的综合表现。少儿节目对象比较特殊,他们主要为幼儿和儿童,智力能力尚未发育完全并处于语言习得阶段,这使得少儿节目主持人的语言风格有别于成人类综艺节目主持人的语言,因此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智慧树》栏目自2003年开播以来,便成为少儿节目中的领军者,节目之所以能在诸多少儿节目中成为佼佼者,与该节目的内容、板块构成和节目主持人的语言特点及语用策略密切相关。本文采用统计法和交叉研究法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智慧树》栏目的10期节目内容进行转写、整理、归类并分析。在对大约41600字语料分析的基础上,首先,对《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符号中的语音、词汇、语法、修辞等特点进行归类并举例分析。其次,对非语言符号中体态语、客体语言、环境语言及场景和道具的运用进行归类并分析。最后,对《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用情况中话题推进模式和语用策略情况进行分析。本文参考借鉴前人研究成果,通过对《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特点的分析,发现《智慧树》栏目主持人的语言在语音方面,红果果和绿泡泡通过自身的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等语音要素,在停顿、重音、语调、语速等方面表现出别具一格的特点;在词汇方面,灵活运用语气词、频繁使用感叹词、常用基本词汇,为节目语言的简单易懂提供了基础;在语法方面,句类的选择、重复和省略的使用、口语词汇频率高体现出了少儿节目语言灵活多变的特点;在修辞方面,拟人、比喻、对比、夸张等修辞手段的使用为节目语言增添了色彩;在非语言符号方面,节目主持人丰富的面部表情和身体姿势,客体语言、环境语言及场景布置和道具的使用情况等体现出节目主持人善用非语言符号的特点;在语用分析方面,话题推进模式和语用策略情况不同于成人类节目,推进模式独特、语用策略类型丰富。

王蕾[9](2020)在《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比较研究》文中提出泰国公益广告在世界广告舞台占据重要地位,自1995年起屡次斩获国际性广告大奖。中国公益广告起步于1986年贵阳电视台“节约用水”公益短片,经过几十年的蜕变,整体创作水平显着提升。我国公益广告在整体投放量等方面虽远超泰国,但广告国际影响力相较泰国仍有差距。纵观两国公益广告基本特征,从公益选题到内容创意、从叙事手段到情感表达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对两国公益广告传播策略进行深入研究可为我国公益广告未来发展开辟新的研究范式。本论文以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为主要理论基础,以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为研究对象,在梳理完中泰公益广告传播现状之后,借助SPSS软件总结两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各方面的差异特征。采用案例研究法、内容分析法等对视频网站2012到2019年间上传的中泰公益广告进行剖析,样本主要来自全球最大视频网站Youtube,短缺样本从国内主流视频网站优酷、腾讯网抽取补充。研究发现,中泰公益视频广告在运作主体和主题内容上存在显着性差异,创意战略方面则差异不明显。中国公益广告主要是政府主导、官媒制播;泰国公益广告运作主体呈现多元化特点,除企业外媒体单位和各类社会组织亦主动介入。中国公益广告以社会热点为主要话题类型,泰国倾向选取“生活情感”类微观主题进行演绎,两国公益广告同一主题的具体内容呈现不同特点。中泰两国都善于借用象征性联想、心理鼓动等创意手法传递广告内涵,中国较泰国多使用事实和名人证言,基于理性诉说公益道理。根据以上对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的对比结果,本文最后对中泰公益广告传播差异的成因进行了探讨,并从优化运行机制、完善广告选题策划等角度对中国公益广告未来发展提出可行建议。

杨舒贺[10](2020)在《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国内金融领域迎来优胜劣汰的竞争阶段,表现出金融业务种类丰富、更迭迅速的特征。邮储银行作为A+H股上市的国有大行,具有良好的品牌基础与极佳的业务实力,但社会认知仍旧停留在储汇时代,有碍邮储银行的经营转型。归根结底,以信息为核心的新形势背景下,品牌影响力已成为金融领域各大机构“弯道超车”的致胜之策。本研究以邮储银行为例,探讨其品牌形象管理的提升策略,具有典型性与实践性。本研究以邮储银行品牌形象管理为例,运用文献分析法、案例分析法与比较分析法研究品牌形象的提升策略。首先,本研究以银行品牌形象管理为核心,分析新经济背景下银行重视品牌经营的重要性,可知银行品牌是体现金融业务个性化差别的重要元素,彰显银行信誉与形象。当前国内外研究成果主要从消费者偏好与银行经营两个层面探索银行品牌推广策略,关于大型国有银行品牌经营的研究成果远少于中小型银行。基于此,本研究界定品牌、品牌形象、品牌管理三个基础概念,并将品牌定位理论、品牌层级理论、品牌价值理论和品牌关系理论作为研究理论基础,分析邮储银行品牌形象管理现状。其次,引入大型国有银行进行对比分析,精准、深入定位邮储银行品牌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分析其成因:品牌传播视觉系统落实不到位;品牌体系混乱,品牌核心诉求不明确;品牌形象对外宣传与开发利用不到位;品牌形象危机管理意识尚不完善;品牌建设队伍和品牌管理机制不健全。然后,为完成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目标的定位分析,采用全网搜索监测舆论信息的方法,从企业、市场和社会三个维度分析邮储银行品牌形象的主要影响因素,以此作为提升目标的定位依据。企业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机构设置与人才培养、内部员工行为管理、营业网点形象建设;市场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客源竞争、揽储成本、居民消费及理财习惯;社会维度的影响因素包括经济环境、政策环境。由此可知,影响邮储银行品牌形象建设的关键因素有三点:一是邮储银行内部建设水平低,品牌竞争支撑力不足;二是邮储银行面临其他银行、互联网金融的双重客源抢占,品牌受众面积过小;三是邮储银行揽储成本过高,品牌创新服务受限。因此,不难定位邮储银行的品牌形象提升目标:一是提升外部竞争力;二是夯实内部发展力。最后,基于上述研究内容,从制定、实施与实施保障三方面表述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关于提升策略的制定,包括准确进行品牌定位;有效推进品牌传播,持续实现品牌提升。关于提升策略的实施,包括加强整合营销传播;增强品牌推广与宣传;丰富品牌形象内涵;建立服务于品牌管理的组织机构。关于提升策略的实施保障,包括夯实品牌管理基础;树立品牌维护意识;完善品牌形象危机管理机制;严格执行银行识别系统;增加宣传广告费支出;加强品牌工作队伍建设。本研究集中分析邮储银行品牌形象管理的提升策略,一方面验证品牌形象建设之于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性,补充相关品牌理论的实证案例;另一方面为邮储银行品牌经营管理提供良好的决策依据,并为国内其他银行提供品牌经营的战略经验。

二、电视新闻栏目的广告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电视新闻栏目的广告语(论文提纲范文)

(1)《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 选题缘起与意义
    二 研究现状
    三 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 创新点与局限性
第二章 《晶报》及其广告的发展概况
    第一节 《晶报》及其广告创刊的历史背景
        一 《晶报》创办的政治环境
        二 《晶报》创办的经济环境
        三 上海报界概况
    第二节 《晶报》创办人与《晶报》广告
        一 《晶报》的办报风格
        二 《晶报》的编辑理念
        三 《晶报》的办报宗旨
    第三节 《晶报》广告的经营方式
        一 “广告刊例”的设置与优化
        二 广告启事的刊载
        三 营销报纸带动广告发展
        四 以广告维护报纸形象
    小结
第三章 《晶报》广告的设计表现
    第一节 《晶报》广告的视觉形象
        一 广告插图
        二 广告商标
        三 版面编排
    第二节 《晶报》广告的语言运用
        一 语言形式
        二 文字形式
        三 表现手法
    第三节 《晶报》广告的文化特征
        一 传统性
        二 近代性
    小结
第四章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近代上海社会变迁
    第一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消费观
        一 崇洋
        二 追求奢侈
        三 追求“摩登”
        四 追求享乐
    第二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教育观
        一 职业教育
        二 文化教育
    第三节 《晶报》广告视野下的健康观
        一 注重保健
        二 讲求卫生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晶报》1919-1932 年间广告抽样数据统计表
致谢

(2)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绪论
    一、研究对象与研究意义
    二、研究对象及相关概念界定
        (一)现代性与现代社会
        (二)报纸版面相关概念
        (三)报纸广告及其设计元素
    三、相关领域的研究现状
        (一)民国时期的相关研究
        (二)现代学者的相关研究
        (三)研究述评
    四、研究框架与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五、研究的创新点
第二章: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哈尔滨城市广告业
    一、多元文化共生的哈尔滨近代城市
        (一)哈尔滨本土文化
        (二)俄国文化的渗入
        (三)日本文化的渗入
        (四)哈尔滨城市的现代化演进
    二、商业社会发展与广告业的兴起
        (一)商业社会的发展
        (二)印刷技术进步与设计思想进步
        (三)广告业的兴起
    三、以《滨江时报》为代表的报纸广告
        (一)《滨江时报》的发展历程
        (二)《滨江时报》的广告业开展
    四、《滨江时报》与城市文化的互动
        (一)外地、外国文化进入的窗口
        (二)本土文化的现代化启蒙
        (三)不同文化碰撞与融合的平台
第三章:基于哈尔滨城市工业下的新兴广告主题
    一、有声电影的传入和现代爱情故事
        (一)哈尔滨城市早期的电影院线
        (二)以报纸为媒介的电影宣传
        (三)电影广告的设计风格
    二、工业化制品广告的滥觞
        (一)轻工业商品
        (二)重工业商品
        (三)电器商品
    三、资本倾销背景下的现代城市时尚消费
        (一)广告中的物质享受
        (二)广告中的文化娱乐之都
第四章:哈尔滨现代城市生活中传统商品的广告新貌
    一、传统烟酒文化呈现西洋化符号特征
        (一)从白酒到葡萄酒
        (二)香烟制品的流行
    二、近代报纸广告环境下的传统中药
        (一)传统中药与传统纹样
        (二)西医与中医广告中的表达碰撞
        (三)仁丹与日本侵略战争
    三、西洋时尚对女性独立意识的培育
        (一)“东方莫斯科”的欧洲时尚
        (二)20 世纪初的珠宝风尚
        (三)广告投放中的美妆先锋
第五章:女性形象广告中的城市女性意识与审美
    一、广告中的女性形象嬗变
        (一)女性形象
        (二)广告中的女性形象
        (三)广告中的女性生活状态
        (四)广告中的女性符号演变
    二、女性自我审美意识萌芽与消费主义
        (一)广告中女性形象的改变带来的审美独立
        (二)女性形象与广告商品弱关系下的消费主义
    三、近代女性市民身份的奠基
        (一)近代女性市民身份文化认同的因素
        (二)哈尔滨女性审美变迁背后的身份认同
第六章:哈尔滨报纸广告文化催生的城市现代性
    一、由文化融合催生的城市审美现代性
        (一)审美范式的现代性转化
        (二)从传统书法艺术到美术字
        (三)装饰艺术的工业化转型
    二、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与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一)商业活动的迅速发展
        (二)法制建设逐渐完善
    三、广告文化下的城市现代性与市民现代性
        (一)市民阶层的城市社会性表现
        (二)城市文化在社会意识领域中的演进
        (三)广告专门人才培养初见成效
    四、对《滨江时报》历史评价
        (一)促进了信息交流和新知识传播
        (二)推动了东北民族工商业的繁荣发展
        (三)保存了近代东北社会生活的原始记录
        (四)《滨江时报》的时代局限性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3)文博类电视节目创新性研究 ——以《国家宝藏》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文献综述
        1.2.1 传播学角度:《国家宝藏》传播模式的创新性研究
        1.2.2 符号学角度:《国家宝藏》文化表征现象研究
        1.2.3 叙事学角度:《国家宝藏》叙事风格的内容研究
    1.3 研究价值与意义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文博类电视节目发展概述
    2.1 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与节目分类
        2.1.1 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发展历程
        2.1.2 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分类
    2.2 文博类电视节目兴起的原因
        2.2.1 国家政策的支持
        2.2.2 电视栏目创新的需要
        2.2.3 “语文热”中国元素节目的奠基
        2.2.4 文化传播的需要
    2.3 《国家宝藏》的节目概述
        2.3.1 《国家宝藏》的节目定位
        2.3.2 《国家宝藏》的人物元素
        2.3.3 《国家宝藏》的节目特征
第3章 《国家宝藏》的创新性分析
    3.1 《国家宝藏》的叙事分析
        3.1.1 叙事手法:“前世”与“今生”双向勾连编排
        3.1.2 叙事技巧:设置悬念与制造冲突相互融合
    3.2 《国家宝藏》的场景分析
        3.2.1 博物馆与舞台剧的嫁接
        3.2.2 现代化的舞台设计
        3.2.3 贴近故事的背景音乐
    3.3 《国家宝藏》的传播分析
        3.3.1 大众传播:央视话语权的建构
        3.3.2 小众传播:B站载体的狂欢
        3.3.3 互动传播:“传”“受”界限的消融
    3.4 《国家宝藏》对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启示
        3.4.1 细分领域,深化节目主题
        3.4.2 关注需求,拓宽节目开发视角
        3.4.3 定位准确,结合融媒体多维传播
        3.4.4 线下互动,延伸栏目产业链
第4章 《国家宝藏》的问题与展望
    4.1 《国家宝藏》存在的问题
        4.1.1 现象级爆品的生命力有待考究
        4.1.2 历史还原精准度仍需提升
        4.1.3 文化性与娱乐性的平衡
    4.2 文博类电视节目的展望
        4.2.1 树立精品意识,优化节目创作
        4.2.2 节目孵化,打造栏目IP
        4.2.3 打通渠道,推动文博类节目“走出去”
第5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国家宝藏部分节目配乐

(4)新媒体时代下借势广告创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分析
        1.1.1 借势广告创意的背景分析
        1.1.2 卡萨帝与其借势广告的背景分析
    1.2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创新点
        1.2.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2.2 研究的思路及框架
        1.2.3 研究的主要方法
        1.2.4 研究的创新点
    1.3 研究的价值与意义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第2章 借势广告与新媒体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2.1 借势广告的相关概念
        2.1.1 借势广告
        2.1.2 借势广告与热点新闻
        2.1.3 借势广告与热门话题
        2.1.4 借势广告与热门活动
    2.2 新媒体的相关概念与特点
        2.2.1 新媒体的相关概念界定
        2.2.2 新媒体的传播特点
        2.2.3 新媒体的传播价值
        2.2.4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模式
        2.2.5 新媒体时代的借势广告
    2.3 新媒体时代借势广告优势与劣势
        2.3.1 借势广告的优势
        2.3.2 借势广告的劣势
第3章 借势广告创意的理论依据
    3.1 受众心理学的影响
        3.1.1 心理需求的不同
        3.1.2 受众心理对借势广告的影响
    3.2 广告学相关理论
        3.2.1 “USP”理论的销售主张
        3.2.2 ROI广告创意原则理论
第4章 借势广告创意与创意策略
    4.1 借势广告创意与新趋势
        4.1.1 热点借势广告创意
        4.1.2 热点借势广告创意的新媒体传播
        4.1.3 借势广告创意的新趋势
    4.2 借势广告的创意策略
        4.2.1 内容为王策略
        4.2.2 快、精、准创意策略
第5章 创作与实践
    5.1 传统节日及节庆类借势广告
    5.2 传统节气类借势广告
    5.3 常规热点类借势广告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价值建构与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的社会动员研究 ——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研究背景及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综述
    三、概念厘清
    四、研究方法
    五、研究创新点
第一章 主体自觉: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内在动力
    1.1 公益广告传播主体的特征
    1.2 公益广告的传播主体及运行机制
第二章 价值建构: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实践基础
    2.1 关怀个体生命,引领公众行动
        2.1.1 鼓舞身处逆境中的人
        2.1.2 深切体恤弱势群体
        2.1.3 启发个人认知
        2.1.4 重塑个人价值观念
        2.1.5 规劝引导个人行为
    2.2 回应社会问题,建构价值准则
        2.2.1 重大事件舆情引导
        2.2.2 方针政策传播
        2.2.3 塑造国家形象
        2.2.4 讽诫改善社会风气
        2.2.5 构建社会公序良俗
第三章 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社会动员的目标与使命
    3.1 引起情感共鸣,强化个人认知
        3.1.1 建构关照个体生命的伦理世界
        3.1.2 呵护和坚守共有情感体验
        3.1.3 激活和深化个人理性认知
    3.2 达成理念认同,保持集体凝聚
        3.2.1 国家政治认同,公民身份归属
        3.2.2 群体文化共享,价值观念凝结
    3.3 形成社会合力,推动行为共建
        3.3.1 意见领袖的议题倡导和行为示范
        3.3.2 社会公众的力量汇聚和集体行动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6)原创财经类微信公众号“饭统戴老板”运营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1.3.2 财经类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1.3.3 原创微信公众号的研究
    1.4 研究样本选取与方法
        1.4.1 研究样本选取
        1.4.2 研究方法
    1.5 创新点与难点
第2章 财经类公众号概况
    2.1 财经类微信公众号
        2.1.1 财经类公众号的类型
        2.1.2 财经类公众号的基本发展阶段
        2.1.3 财经类公众号普遍存在的运营问题
    2.2 原创财经类微信公众号
        2.2.1 “原创财经类微信公众号”概念
        2.2.2 原创财经类公众号发展
第3章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概况
    3.1 “饭统戴老板”新媒体运营与发展现状
    3.2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传播效果
    3.3 “饭统戴老板”微信公众号的创作理念
        3.3.1 着力国内市场,由点及面推广全球资讯
        3.3.2 着力“内容池”,吸引“用户池”和“粉丝池”
    3.4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价值选择
        3.4.1 打破文化圈层,助推财经知识普及
        3.4.2 组建数据整合团队,注重团队合作
第4章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运营策略
    4.1 栏目功能设置:交叉性与交互性
        4.1.1 注重推送文章交叉性
        4.1.2 注重与受众交互性
    4.2 话题内容选择:热点覆盖面广
        4.2.1 文章话题类型多元
        4.2.2 文章关键词关联性强
    4.3 标题拟定特色:短小精悍幽默化
        4.3.1 标题形式多样,受众好奇心与话题讨论性并重
        4.3.2 严控字数,注重单字(词)深意
    4.4 视觉化传播编排:突出主题的观点性
        4.4.1 “先图后文”的固定阅读形式
        4.4.2 图片选取的观点性较为突出
    4.5 语言风格固定:严谨且幽默
        4.5.1 专业与诙谐并重,严谨不失趣味
        4.5.2 新媒体背景下受众需求的运营考量
        4.5.3 犀利与温柔相辅,客观不失信心
    4.6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传播方式
        4.6.1 推送频率和时段固定且特殊
        4.6.2 聚焦科技热点,满足充实内涵与投资需求
第5章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运营不足
    5.1 注重受众倾向性削弱议程设置的目的性
    5.2 议题选择广泛性遮蔽议程设置的周期性
    5.3 编辑排版单一性降低议程设置的吸引性
第6章 “饭统戴老板”公众号对行业的启示
    6.1 凡推必精,打造个人财经品牌
    6.2 坚持打造原创推送文章为核心
    6.3 高层级信源拟人化“戴老板”形象
    6.4 构建双向互动性的软文运营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作者简历

(7)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思考缘起、概念界定及逻辑起点
        一、思考缘起
        二、逻辑起点与概念界定
    第二节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
        一、问题提出
        二、相关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对既有成果的分析与本文研究的关系
    第三节 研究框架和方法
        一、研究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研究的内容、创新与不足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研究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的不足
第二章 从集体价值到个人意识: 广告生产复归日常生活(1979-1991)
    第一节 重启与转型期的集体价值取向(1979-1983)
        一、政治主导或意义互构: 由《人民日报》的一条广告说起
        二、集体价值取向: 《光明日报》的广告生产(1979-1983)
    第二节 广告生产的生活“新叙事”(1983-1991)
        一、家居生活新想象: 松下电器橱窗广告
        二、流行文化新表达: “燕舞之歌”广告
        三、儿童日常新游戏: 变形金刚的软性广告
    第三节 博弈·徘徊·参与: 个人意识在广告实践中复苏
        一、“家居生活”与广告实践: 博弈协商的现代生活认同
        二、自我价值表达的广告实践: 社群分享与青年认同
        三、偶像崇拜与儿童广告实践: 现代工业与文化认同
    小结
第三章 建构工作-闲暇新关系: 广告生产的生活情境(1992-2001)
    第一节 广告生产与闲暇生活价值
        一、家庭空间市场化: 顺德碧桂园广告项目
        二、闲暇与“美好生活”: 宝洁的中国调查与洗发水广告
        三、整合统一的劳动者日常: “逆流而上”的大宝广告
        四、闲暇与购物关联的“生活想象”: 家乐福的陈列式广告
    第二节 在广告情境中“生活”: 角色、消费实践与认同
        一、角色转换与等级认同: 个人参与碧桂园广告生产的实践过程
        二、能动消费与互构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宝洁广告生产实践
        三、平民认同: 个人参与大宝广告生产的实践动机
        四、现代购物体验的“生活”认同: 个人参与家乐福广告生产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作为“工作-闲暇”分割的广告生产
        一、虚假补偿: 被广告生产分割的孤立“闲暇”
        二、大宝“逆流”: 试图构建“工作-闲暇”统一的日常情境
    小结
第四章 重塑“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2002-2009)
    第一节 打造“生活方式”: 日常生活的广告化过程
        一、休闲生活的广告效果: “不打广告”的星巴克及广告生产
        二、媒体时、空型塑生活圈广告地图: 分众传媒的广告生产
        三、城乡差异与老年生活广告化: 脑白金的“十差广告”奇迹
    第二节 广告化生活实践: 消费者到“生活者”认同
        一、“生活者”的自我表演: 广告化的个人“闲暇”
        二、“生活者”的生活圈广告实践: 延长的时效与分化的认同
        三、城乡关系与子女广告实践: 家庭新关系与情感认同
    第三节 再思考: “生活方式”作为“生活者”认同来源
        一、空间、技术与家庭情感的广告化:“生活方式”的实践性
        二、“生活方式”: 解体与重构的“生活者”认同的框架
    小结
第五章 广告生产再造“个人化”生活(2010-2018)
    第一节 广告生产再造的“个人化日常”
        一、“狂欢节”与幸福“日常”: 十年“双11”广告项目(2009-2018)
        二、“我”的困境“日常”: “11度青春”广告生产项目
        三、温情的“日常”: 《爸爸去哪儿》中的内容化广告生产
    第二节 个人参与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实践
        一、“抢红包”与“分享”: 个人时间的“主题化”狂欢实践
        二、制造话题与强制返场: 以广告生产的个人“日常”引导实践
    第三节 再思考: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意识危机
        一、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与抽象的自我意识
        二、个人意识危机: 广告生产的“个人化”生活政治
    小结
第六章 认同困境: 对广告生产再造日常生活的反思
    第一节 广告化日常与自我认同困境
        一、不同历史时期的广告生产与日常实践
        二、自我认同困境的不同内涵与价值对话
    第二节 反思: “趋同·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及历史启示
        一、趋同与差异的认同困境来源
        二、对认同困境的反思及其历史启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作者简历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8)《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0.1 研究目的和意义
        0.1.1 研究目的
        0.1.2 研究意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外语言风格的研究综述
        0.2.2 国内节目主持人语言研究
        0.2.3 少儿节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综述
    0.3 研究方法
    0.4 语料来源
    0.5 创新之处
第1章 《智慧树》栏目概述
    1.1 《智慧树》栏目介绍
        1.1.1 《智慧树》栏目版块构成
        1.1.2 《智慧树》栏目人员构成
    1.2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特征分析
        1.2.1 特殊的角色定位
        1.2.2 个性化的语言
        1.2.3 儿童化的形象
第2章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符号特点
    2.1 语音要素及其特点
        2.1.1 停顿的使用
        2.1.2 重音的使用
        2.1.3 语调的使用
        2.1.4 语速的使用
    2.2 词汇要素及其特点
        2.2.1 灵活运用语气词
        2.2.2 频繁使用感叹词
        2.2.3 常用基本词汇
    2.3 语法要素及其特点
        2.3.1 句类的选择
        2.3.2 重复的使用
        2.3.3 省略的使用
        2.3.4 口语化程度高
    2.4 修辞要素及其特点
        2.4.1 拟人的使用
        2.4.2 比喻的使用
        2.4.3 对比的使用
        2.4.4 夸张的使用
第3章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非语言符号特点
    3.1 体态语的运用
        3.1.1 面部表情
        3.1.2 身体姿势
    3.2 客体语言的运用
    3.3 环境语言的运用
    3.4 场景布置及道具的运用
第4章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用分析
    4.1 《智慧树》栏目话题推进模式分析
        4.1.1 话题的开始
        4.1.2 话题的推进
        4.1.3 话题的结束
    4.2 《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用策略分析
        4.2.1 语用策略的定义
        4.2.2 语用策略的功能
        4.2.3 《智慧树》栏目语用策略种类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A 《智慧树》栏目节目内容
附录B 十期《智慧树》栏目的转写语料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9)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现实意义
    1.3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1.3.1 相关概念界定
        1.3.2 理论基础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研究述评
    1.5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分析
    2.1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发展历程回顾
        2.1.1 中国公益视频广告发展阶段
        2.1.2 泰国公益视频广告发展阶段
    2.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概述
        2.2.1 中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
        2.2.2 泰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现状
3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1.1 选择中泰公益广告视频作为研究对象的依据
        3.1.2 选择泰国作为中国公益广告比较对象的依据
    3.2 样本选择
        3.2.1 样本来源
        3.2.2 时间选取
        3.2.3 样本采集
    3.3 研究假设与类目建构
        3.3.1 研究假设
        3.3.2 编码类目
        3.3.3 操作性定义
        3.3.4 信度检验
4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对比分析
    4.1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运作主体对比
        4.1.1 中国以官媒制播公益广告为主
        4.1.2 泰国多元主体制播公益广告
    4.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主题内容对比
        4.2.1 中国关注热点宏观内容VS泰国关注情感微观内容
        4.2.2 社会教育主题:中国提倡文化教育VS泰国倡导家庭教育
        4.2.3 健康安全主题:中国重视公共安全VS泰国重视身心健康
        4.2.4 道德素养主题:中国呼吁遵守秩序VS泰国弘扬助人美德
        4.2.5 理想信念主题:中国偏重集体拼搏VS泰国偏重个体追梦
    4.3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创意战略对比
        4.3.1 中泰多借用心理鼓动和象征性联想
        4.3.2 中国多名人诠释公益道理
        4.3.3 泰国较少对公益理念反复主张
5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之差异与建议
    5.1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的差异特征
        5.1.1 中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特点
        5.1.2 泰国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特点
    5.2 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差异的主因分析
        5.2.1 中泰两国监管体制不同
        5.2.2 中泰两国文化环境不同
    5.3 对中国公益视频广告未来发展的建议
        5.3.1 优化运行机制和发展环境
        5.3.2 完善公益广告选题策划
        5.3.3 匠心打磨广告创意表现
        5.3.4 迎合新时代受众导向需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10)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 文献综述与理论基础
第2章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现状与问题
    2.1 中国大型国有商业银行品牌形象概况
    2.2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建设现状评价
    2.3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第3章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目标定位分析
    3.1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影响因素
    3.2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目标
第4章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制定及实施
    4.1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的制定
    4.2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的实施办法
    4.3 邮储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电视新闻栏目的广告语(论文参考文献)

  • [1]《晶报》广告研究(1919-1932)[D]. 石申琴.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2]近代哈尔滨城市现代化转型下的报纸广告研究[D]. 张建淳. 哈尔滨师范大学, 2021(09)
  • [3]文博类电视节目创新性研究 ——以《国家宝藏》为例[D]. 王洪梅. 南昌大学, 2020(03)
  • [4]新媒体时代下借势广告创意研究[D]. 陈婉贞. 青岛大学, 2020(01)
  • [5]价值建构与意义共享:公益广告的社会动员研究 ——以1978年以来的公益广告为例[D]. 王时羽. 山西大学, 2020(01)
  • [6]原创财经类微信公众号“饭统戴老板”运营策略研究[D]. 王雨康. 塔里木大学, 2020(10)
  • [7]个人意识、自我认同与日常生活再造 ——广告生产的社会过程(1978-2018)[D]. 陈凌. 华东师范大学, 2020(10)
  • [8]《智慧树》栏目主持人语言风格研究[D]. 汗左拉·艾则孜. 新疆大学, 2020(07)
  • [9]中泰公益视频广告传播策略比较研究[D]. 王蕾.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5)
  • [10]中国邮政储蓄银行品牌形象提升策略研究[D]. 杨舒贺. 吉林大学, 2020(08)

标签:;  ;  ;  ;  ;  

电视新闻口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