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

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

一、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论文文献综述)

韩庆鑫[1](2021)在《5G技术驱动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重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5G技术发展如火如荼,将驱动传统媒体行业的变革与重塑。电视媒体作为传统主流媒体的代表,机遇与挑战并存。伴随着1G到4G的移动技术迭代,电视媒体经历了“初步普及——黄金时期——隐忧出现——调整转型”的发展变迁。由于移动技术条件的制约等因素,电视媒体没有在4G时代成功转型。但5G时代所具备的优势将为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契机。5G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契机体现在国家政策、技术更迭以及用户市场三个层面。国家政策引领发展方向,技术更迭拓宽发展环境,用户市场提供核心动力。在5G与电视媒体的融合发展之路上,中央媒体积极先行、地方媒体加快步伐、手机企业跨界入局,都是电视媒体发展过程中强有力的实践。在5G技术驱动下,电视媒体的发展主要关涉内容生产、传播路径、困境与省思三个方面。在内容生产方面,关注“类型创新+品质建设+速率提升”。注重创新节目生产类型,从传统综艺、纪录片、新闻直播等方面丰富内容供给;加强内容品质建设,从智能高效的电视节目、个性精准的视听内容以及震撼的视听效果三方面保证内容输出质量;并以技术为核心,提升传播速率,在打造“技术+内容”合作模式的同时警惕内容资源稀缺现象,进一步保证电视内容传输的优化,真正在“质+量+速率”上同步推进。在传播路径方面,关注“传播载体+媒介场景+媒介平台”。即传播载体的革新与突破,媒介场景的回归与应用,以及媒介平台的跨界与融合。电视作为传播载体不断更新迭代,并与模块化家具结合发展;同时电视媒体将作为家庭中心的重要角色、智能家居的重要终端、重塑家庭关系的纽带进行回归与应用;“电视媒体与长短视频/移动直播/人工智能”等媒介平台的跨界与融合,也将带来优势互补、沉浸式、人机协同的体验。在探索电视媒体内容生产与传播发展的同时,还应辩证意识到电视媒体的发展困境所在:5G技术应用落地难和新媒体竞争激烈。并对电视媒体的未来发展进行思考,关注到“电视”与“人”两个层面,反思媒介技术影响下的“电视再定义”,思考媒介环境的变化对人的影响。

汪博[2](2020)在《5G时代XX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通信行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前导、基础和支柱产业,电信行业是其重要子行业。以5G、光纤通信、三网融合、量子通信技术为代表的信息技术迭代的影响使得电信业发展呈现出愈加显着的周期变化特点与趋势。5G技术高速率、低延时、大容量等特点使得网络信息传输更加稳定快速,随着5G商用步伐的加快,人类社会正在迈入一个新的5G时代。要想在市场中拥有核心竞争力及获得新的利益增长点,电信运营商就要抓住5G时代的机遇,通过对企业内外部环境的深入分析逐步形成适合企业发展需要的新战略体系,构建起更加高效的竞争机制,切实增强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顺利实现转型发展、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研究中,选取中国移动江苏有限公司XX分公司(以下简称XX移动公司)作为案例,对该企业如何在5G时代构建科学合理的转型发展战略开展系统研究。本文通过文献分析法、定量分析、实证分析等方法分析5G时代XX移动公司发展战略,在分析过程中通过PEST分析法,细化分析XX移动公司发展的行业环境,通过IFE矩阵进行了内部资源评估。在5G时代XX移动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战略设计的调整和优化中,最终形成5G时代XX移动公司发展战略。在发展战略实施保障方面,本文提出XX移动公司应当引进和培育人力资源、深化内部治理、完善绩效评价、重塑企业文化、加大资金筹措等保障措施。

李荣胜[3](2020)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作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信息技术正在改变经济社会格局,关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升级。从整个全球信息技术发展及其应用历程来看,信息技术进步不断激发新产业的形成,驱动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从当前世界经济格局看,各国正在经历新一轮的产业调整和升级,以信息技术为核心的新技术引领发达国家的产业结构升级。在快速信息化和产业结构升级的关键期,我国在5G、移动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AI)等日新月异的信息技术进步中,能否紧扣信息技术进步的关键环节,信息产业、非信息产业以及产业生态能否跟得上信息技术升级的步伐,能否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同时提升经济效率,这一系列问题一直萦绕在笔者的脑海,而现有研究成果无法找出令人满意的答案。这激发了作者的研究兴趣,特以“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为题,坚持问题导向,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基本研究思路,拟对这些问题进行系统研究。这不仅对丰富产业经济学相关理论具有一定理论意义,而且对于指导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实践具有一定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研究内容。一是对信息技术、产业升级以及二者之间关系方面最新、重大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分析和评价,形成借鉴,接受启迪。二是在理论上,重新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关系及其重要性,揭示信息、知识、数据与信息技术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探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和传导机制;一方面从全球语言、文字、纸张、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区块链、AI等信息载体技术和信道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中,归纳新兴产业的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规律和特点,另一方面考察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史与特点,将二者对比分析,揭示“信息技术创新驱动产业升级”的本质。三是在实证上,选取能够反映我国信息化技术发展水平、产业升级及其经济效应的指标体系,构建熵值法权重模型(Entropy Weighting Method)、固定效应(Fixed Effects Model)等计量模型,采用中介效应逐步法(Causal Steps Approach)以及超效率DEA包络分析等分析方法,测度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水平,验证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内、产业间和产业生态化升级,分析居民消费支出在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关系中的中介作用,考察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运营效率以及规模经济、范围经济效应。四是揭示我国信息技术发展、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本文主要得出四个方面的结论。一是我国信息技术水平稳步上升。本文通过构建“二步三级”指标体系,在熵权法赋予各项指标权重基础上合成了信息技术水平发展指数,并且该指数显示2001-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发展指数稳步上升。二是验证了信息技术水平对产业升级具有较显着影响。从60个固定效应模型的实证结果来看,信息技术发展对产业升级有显着影响的实证结果有48个,其中具有正影响的43%,负影响的占37%,二者占所有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的80%。三是消费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有一定中介效应。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内升级固定效应模型实证结果显示,在60个模型中,人均消费支出在其中的48个模型中起到完全或部分中介效应,占比80%,说明人均消费支出在信息技术对产业内升级、产业间升级和产业生态化升级的大部分指标均起到一定的中介效应。这也验证了信息技术直接或者通过消费间接驱动产业升级的基本论点。四是总体上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相对稳定。通过超效率DEA模型实证研究发现,在2002-2018年我国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运营效率的均值为1.0239。按照模型效率判断标准,该经济效率值大于1,反映该期间全国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整体上有效率。本研究主要创新之处包括三个方面。第一,把信息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生产要素,在着眼信息技术及其对产业结构升级的供给侧同时,把信息类和非信息类产品的需求侧也考虑在内,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问题的研究中实现了供给侧和需求侧在分析上的有机结合。第二,重新审视信息与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揭示信息、知识、数据与信息技术演变和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探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和传导机制,从全球语言、文字、纸张、电报、电话、计算机、互联网、5G、区块链、AI等信息载体技术和信道技术发展历程和应用实践中,归纳新兴产业形成和产业结构升级的规律,结合我国信息化建设的历史实践阶段,对比分析了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特点和本质。第三,本文把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促进效应和经济效应相结合,不仅研究了信息技术对产业内升级、产业间升级和产业生态化升级的促进作用,证明了消费在该作用过程中起部分或完全的中介作用,而且还发现了我国信息技术在促进产业升级的同时,却伴随着某些年份、某些省份、某个阶段缺乏经济效率的问题。这对学术界和实践领域深刻、全面认识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夏旻雯[4](2020)在《基站建设邻避冲突现象研究及其对策》文中研究表明伴随着移动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关于移动基站建设的冲突也越来越多。由于广泛传播的“基站有辐射”的谣言,很多居民对此深信不疑并经常采取一些非理性抗议手段反对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日趋严重的基站邻避冲突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通信服务行业质量的发展。本论文主要通过“邻避”这一视角,从现有的国内外学者对于邻避理论的研究出发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过程中产生的纠纷冲突进行理论分析;再通过现阶段国内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现状,如铁塔的成立、民营外包商的大力崛起对整个移动通信基站建设模式加以解读;最后提出相应的应对策略。在研究方法上,除了通过对现有文献整理后进行的文献研究法和理论分析法,还通过问卷分析法、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等展开研究。首先,在对现有文献进行的研究中,主要选取两方面的文献,一是有关于基站建设冲突的描述、分析、应对;二是“邻避”理论的分析及解决途径。其次,在理论分析方面,通过邻避理论的阐述和借鉴发达国家成功的基站建设管理经验,结合我国国情作具体分析。最后,选择了两个典型案例并对比结果,揭示了国内现有因基站建设而引发“邻避”冲突的成因,指出了在基站建设中应注意的事项。在通过以上学术方法研究后,应当认识到在由基站建设引起的邻避冲突中,无论施工方做出基站拆除或改换选址的行为,都无法完全解决问题。基站拆除会造成整个小区的信号弱覆盖,影响整个小区居民的手机通信;改换选址虽然暂时解决了信号覆盖的问题,但是在没有提前告知附近居民的情况下被发现后仍然有引发冲突的可能。此外,在小区居民内部也有可能因为移动通信基站的建设或拆除而引发内部争议,容易陷入“基站建设-居民抗议-基站拆除-居民要求重新建设”的循环中。解决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邻避问题,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斗争。基站建设之所以会引起诸多纠纷,主要还是因为现有法律法规不全、公共设施规划不足、基站建设流程不完善造成的。在应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邻避冲突的对策上,需要加快《电信法》的出台实施,利用法律武器保护基站施工的合法权益。优化选址流程,采取引入专家评委和事前公示等措施对选址的科学性、可行性、有效性进行全面设计和提升。加强政府监管,一是通过各部门通力合作保障基站建设的正常运行,二是由政府部门自身对移动通信基站建设的支持形成表率作用。宣传科普知识,破除辐射谣言,需要铁塔公司、运营商和社会各界一起努力,在媒体平台上进行宣传,在社区、学校等公共场所营造良好科普氛围。建立补偿机制,对在小区内占用公共区域建设的基站,对因基站受到影响的居民加以适当补偿,但因注意补偿应避免直接经济补偿以免引起其他纷争,可以适当使用话费券返还、流量充值、宽带免费使用时间等变相方式对利益受损者进行补偿。深化设施共享,变“移动塔为社会塔,社会塔为移动塔”,打造多杆合一的通信塔,节省施工成本,共享社会资源。只有认真对待移动通信基站建设引起的邻避问题并在分析其特征后进行解决,才能更好助力我国移动通信事业的发展。

刘林林[5](2020)在《基于MR数据的用户定位与工参优化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高速发展和移动网络工程建设步伐的加快,基站数量、终端用户和移动业务数量飞速增长。目前,全国4G基站总规模超过544万个,随着5G网络的飞速建设,移动通信系统规模不断扩大,网络变得越来越复杂,这给网络质量检测、维护与优化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为解决移动网络优化工作难度不断增加的问题,本文提出了基于测量报告(Measurement Report,MR)数据分析通过工参调整实现网络优化的技术参考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无线网络的架构及网络覆盖优化问题,并总结了当前网络优化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其次,在此基础上针对导致网络覆盖问题原因之一的现网中工参偏差问题展开研究,提出了两种算法: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单基站定位算法和基于MR数据的工参偏差检测优化算法。最后,根据搭建的工参检测优化平台,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所提出的方案进行了仿真和验证。本文提出的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单基站定位算法在总结和研究传统的定位算法之后,提出了非视距(Non Line of Sight,NLOS)环境下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单基站定位算法,推导并验证了基于自适应遗传算法的单基站定位算法中非线性优化问题的解。本文所提的定位算法与传统的定位算法不同之处在于,该算法同时考虑了多基站定位由于时钟不同步带来的系统误差和单基站定位NLOS环境下的传播误差,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可以在一定条件下优于传统的LS定位算法和Chan算法,具有明显的抗NLOS作用。本文提出的以MR数据为基础的工参偏差检测优化算法,通过拟合栅格MR数据功率最大的点为理论最优天线方位角的中心线,建立了工参偏差统计分析校正模型,并制定了参数修订表。随后,综合MR数据的定位结果获知区域网络覆盖情况与工参记录方位角存在的偏差,并结合实际案例对所提算法进行了验证。最后,本文提出了从用户角度出发通过调整天线方位角提升网络覆盖质量的方案,并基于实际地区采集的MR数据,在平台上验证了所提方案的实用价值。

蒋雅丽[6](2020)在《从2019年财报看ICT行业的“辛”与“兴”》文中提出经过2019年下半年的积极探索,ICT行业实现了"逆势而上,向阳而生"。承受"阵痛"或是完成"蜕变"的必经体验——随着流量红利快速释放、4G完全成熟、5G建网投资逐步加大,以及提速降费等政策持续推进,2019年的ICT行业整体进入"换挡"窗口期。工信部发布的2019年1—6月通信业主要指标完成情况显示,通信业2019年1—6月累计实现营业收入7710亿元,同比下降0.2%,这是自4G商用后我国电信业首次出现负

刘奕[7](2020)在《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设备接入到移动网络,新的服务与应用层出不穷,对移动网络的容量、传输速率、延时等提出了更高的要求。5G技术的出现,使得满足这些要求成为了可能。而在5G全面实施之前,提高现有网络的性能及用户感知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从5G应用场景及目标入手,介绍了现网改善网络性能的处理办法,并针对当前5G关键技术 Massive MIMO 技术、MEC 技术、超密集组网、极简载波技术等作用开展探讨,为5G技术对4G 网络质量提升给以了有效参考。

胡杨[8](2020)在《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制约因素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随着通信技术的更新换代,5G移动通信网络以其高速的数据传送速率,极短的时延和可靠的稳定性,将带来一场科技革命。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5G通信网络的重要意义,从党的十八大、十九大会议精神和政府工作报告来看,均明确要求在全国范围内加快5G通信网络的建设发展。随着5G上升为国家战略,全国各级政府积极响应,密集出台行动计划、实施方案、指导意见等政策文件,为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营造了较好的政策环境。在此背景下,重庆市制定了一系列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提出以全面推进重庆市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为基础,抢占5G发展新高地,努力使重庆成为全国5G发展引领区和示范区,为重庆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在重庆市政府的全力推动下,重庆5G基站的建设数量位居全国前列,但是在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重庆的5G通信网络建设已进入关键阶段,本文对重庆市已出台的各项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进行了尽可能全面的汇总和梳理,通过对相关政策制约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优化建议,希望为促进重庆市5G通信网络建设相关政策内容和实施的不断完善优化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省市推动本地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提供有益借鉴。第一部分是对研究背景进行说明,从理论和实际两个方面阐述本文的研究意义,并从国内外相关内容的研究现状进行简单梳理和分析,最后介绍了本文的两个研究方法,分别为文献研究法以及调查研究和数据分析法。第二部分对5G通信网络和通信行业公共政策的概念进行阐述,并简单介绍了本次研究的理论依据:新公共管理理论和行业政策理论。第三部分对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相关政策现状进行介绍,分析了重庆市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的实施背景,并梳理了2015年以后重庆制定的相关政策,最后对重庆市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的实施现状进行总结。第四部分为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制约因素调查。基于重庆市目前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现状设计调查问卷并进行访谈调研,归纳总结目前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相关政策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政策内容支撑不足、政策落地效果差、政策运用水平低、政府办事效率低,公共资源利用难度大等。第五部分为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问题成因分析。通过研究发现制约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政策问题,主要是由于政策内容不够全面、政策宣贯不到位、缺乏统筹协调、缺乏监督考核、政策认知运用能力不足、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等因素所致。第六部分为优化重庆市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的建议。根据对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制约因素进行研究分析,结合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的实际情况,从完善政策内容、优化政策执行机制、提升政策运用水平和推动政策实施过程中的管理创新等方面提出优化建议。

方峪民[9](2019)在《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移动通信技术的作用与地位越来越突出。在下一代无线移动通信网络技术研究和标准制定过程中,我国所主导的5G标准化项目占比达40%,已有多项技术方案被纳入国际核心标准规范,5G技术推进速度和质量均位居世界前列。在5G通信设备制造与技术方面,中国明显领先于其他国家,具有巨大的竞争优势,中国在全球5G产业的竞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有望成为全球5G建设的重要领跑者。本论文以华信咨询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广西项目组的咨询项目为依托,研究了广西农村区域在未来十七年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方案。本文先介绍了移动通信发展历程,国内外5G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国内频段的分配使用情况,分析了广西农村区域通信网络覆盖现状,通过对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其次,介绍了5G的关键技术和三大应用场景。然后,明确了本次农村区域移动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的定位、范围、目标和主要原则,分析了决定5G移动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主要因素,通过链路预算公式测算出各场景的站间距,提出移动基站、铁塔、机房、动力配套、市电、传输等方面的规划原则。最后根据规划原则,通过软件与公式完成本次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并通过覆盖面积占比对设计方案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基站建设是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最基础环节。本文研究的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方案,目的是提前为5G移动基站储备站址库,确定通信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和建设标准,为后续铁塔公司及三大运营商能快速推进农村无线网络覆盖提供依据;在提升通信服务水平的同时,减少资源消耗,降低环境影响。

李心[10](2019)在《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经济全球化与科技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继产品和技术竞争后技术标准成为市场竞争的主要力量,它不仅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因素,还是国家战略的一部分,经济主体更多的通过制定和拥有标准来获得竞争优势。信息通信产业作为全球创新最活跃、带动性最强、渗透性最广的领域,与信息通信技术标准相关的产业发展,常常伴随着激烈的技术标准竞争。因此,技术标准及其产业化对通信企业的作用不言而喻。然而,通信企业面临的政策环境、技术环境和市场环境等外部环境都变得越来越复杂,环境的不确定性对通信企业的创新能力和技术标准化能力都提出新的挑战。而现有文献中关于技术标准化的研究很少系统、全面的考察外部环境因素和企业能力对技术标准化的交互作用。鉴于此,本文将企业技术标准化过程中面临的环境特征和企业吸收能力作为主要研究变量,考察外部环境特征和吸收能力是如何影响企业技术标准化,以及如何影响组织绩效的,具体来说,研究包括三个问题:(1)环境不确定性如何影响技术标准化?(2)吸收能力在技术标准化过程中扮演何种角色?(3)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关系中,技术标准化扮演者何种角色?在研究过程中,本文首先对标准化理论、动态能力等理论,技术标准化、环境不确定性和吸收能力领域的相关文献进行了系统梳理。借助大唐电信TD-SCDMA标准和中国移动TD-LTE标准两个典型案例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经济效益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探讨,提炼出对企业技术标准化产生影响的政策环境不确定性、技术环境不确定性、市场环境不确定性和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以及吸收能力等因素。结合案例分析的初步结论和现有文献构建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理论模型,并提出相应假设。最后,基于现有成熟量表设计调查问卷,收集到365家中国通信企业的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借助SPSS和AMOS统计分析软件对变量之间的关系进行验证,从而检验前文所提出的研究假设。通过上述研究工作,本文发现技术标准化在市场、技术、政策和联盟等方面面临的不确定性是巨大的,企业自身对外界知识的消化、吸收能力也对通信企业的技术标准化过程存在显着的正向影响。与此同时,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间接调节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从而最终体现在企业的绩效水平中。具体来看,本研究初步得出如下结论:(1)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技术标准化有直接影响效应。其中环境不确定性变量的不同维度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效应不同,而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纬度均对技术标准化有显着正向影响。这一结果直接证明了吸收能力在企业应对高度复杂和模糊环境方面的重要价值。(2)吸收能力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关系有显着调节效应。吸收能力变量的不同维度对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调节效应。(3)技术标准化对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与企业绩效的关系存在部分中介作用。本文的研究工作具有一定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启发:首先,理论研究方面:从内、外部因素出发系统地探讨影响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及其经济效益问题,构建并实证检验了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技术标准化与企业绩效的关系模型,丰富并推进了技术标准化的理论研究,为学者们的后续研究提供了相应的理论传承和参考。其次,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实践活动启示方面:本文在新的经济环境背景下围绕信息技术标准化的重要议题展开研究,从企业层面剖析破解我国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难题的途径,为我国实施技术标准化战略提供理论支撑和数据支持,有利于企业更加积极有效地推进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国内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制定,加快新型网络技术标准的制定和应用。

二、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论文提纲范文)

(1)5G技术驱动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重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1.5 研究方法
    1.6 研究创新点
2 移动技术迭代与电视媒体的发展变迁
    2.1 1G—4G移动技术与电视媒体的变迁
        2.1.1 1G语音时代,电视媒体初步普及
        2.1.2 2G文本时代,逐渐迎来黄金时期
        2.1.3 3G图文时代,蓬勃发展与隐忧并存
        2.1.4 4G影音时代,局限凸显与调整转型
    2.2 5G移动技术与电视媒体的发展
        2.2.1 5G 及其发展特征
        2.2.2 5G时代电视媒体的发展契机
        2.2.3 5G时代电视媒体发展的有力实践
3 5G技术驱动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转向
    3.1 创新节目生产类型,丰富内容供给
        3.1.1 传统综艺——云综艺
        3.1.2 传统纪录片——VR+8K纪录片
        3.1.3 传统新闻直播——多屏联动直播
    3.2 加强内容品质建设,保证输出质量
        3.2.1 制作更加智能高效的电视节目
        3.2.2 提供更加个性精准的视听内容
        3.2.3 呈现更加震撼的节目视听效果
    3.3 技术提升传播速率,优化内容传输
        3.3.1 以技术为核心,提升传播速率
        3.3.2 打造“内容+技术”合作模式
        3.3.3 警惕技术带来的内容稀缺现象
4 5G技术驱动电视媒体的传播路径重构
    4.1 传播载体的革新与突破
        4.1.1 传播载体自身的更新迭代
        4.1.2 传播载体与模块化家具的结合
    4.2 媒介场景的回归与应用
        4.2.1 电视作为家庭中心角色的回归
        4.2.2 电视作为智能家居的重要终端
        4.2.3 电视作为重塑家庭关系的纽带
    4.3 媒介平台的跨界与融合
        4.3.1 电视媒体+长短视频——优势互补
        4.3.2 电视媒体+移动直播——沉浸式体验
        4.3.3 电视媒体+人工智能——人机协同
5 电视媒体的发展困境与省思
    5.1 电视媒体面临的困境
        5.1.1 5G技术应用落地难
        5.1.2 面临新媒体激烈竞争
    5.2 面向未来的反思
        5.2.1 电视的再定义
        5.2.2 媒介环境变化及其对人的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2)5G时代XX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以及方法
        1.3.1 研究的方法和准备解决的问题
        1.3.2 研究的内容和路线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研究概念的界定
        2.1.1 5G的概念与标准
        2.1.2 中国移动公司
        2.1.3 发展战略
    2.2 5G时代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2.2.1 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历程
        2.2.2 信息通信技术发展的社会影响
        2.2.3 5G时代移动通信行业的发展趋势
    2.3 运营商转型发展战略研究分析工具
        2.3.1 宏观环境(PEST)分析法
        2.3.2 层次分析(AHP)分析
第三章 5G时代XX移动公司外部环境分析
    3.1 5G时代XX移动公司宏观环境分析
        3.1.1 政策推动
        3.1.2 经济环境
        3.1.3 社会环境
        3.1.4 技术推动
    3.2 5G时代XX移动公司行业竞争环境分析
        3.2.1 电信运营行业发展现状
        3.2.2 5G时代XX移动公司的波特五力分析
    3.3 5G时代XX移动公司外部因素矩阵(EFE)分析
        3.3.1 外部关键因素评价模型(EFE)
        3.3.2 外部关键因素评价指标确定
        3.3.3 外部关键因素评价指标权重
        3.3.4 评价指标评分来源
        3.3.5 EFE矩阵分析
第四章 5G时代XX移动公司产品和服务的战略设计
    4.1 XX移动公司需求分析
    4.2 XX移动公司产品战略
        4.2.1 市场拓展战略
        4.2.2 基础设施战略
        4.2.3 客户服务战略
        4.2.4 产业发展战略
    4.3 XX移动公司营销和服务优化
        4.3.1 产品客户定位的优化
        4.3.2 产品协同的优化
        4.3.3 产品内部流程的优化
        4.3.4 产品拓展的优化
    4.4 5G时代XX移动公司内部资源评估
        4.4.1 XX移动公司内部资源评估模型
        4.4.2 XX移动公司内部资源评估的指标确定
        4.4.3 XX移动公司内部资源评估的指标权重
        4.4.4 XX移动公司内部资源评估的分析
第五章 5G时代XX移动公司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引培人力资源
    5.2 深化内部治理
    5.3 完善绩效评价
    5.4 重塑企业文化
    5.5 加大资金筹措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未来趋势
参考文献
致谢

(3)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思路与方法
        1.2.1 研究思路
        1.2.2 研究方法
    1.3 研究内容与框架结构
    1.4 主要创新之处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关于信息技术的研究
        2.1.1 信息技术及其测度
        2.1.2 信息技术的影响及其发展趋势
    2.2 关于产业升级的研究
        2.2.1 产业升级的概念
        2.2.2 产业升级的测度
        2.2.3 产业升级影响因素和后续影响
        2.2.4 产业升级路径
    2.3 关于信息技术和产业升级关系的研究
        2.3.1 信息化、工业化和工业结构升级
        2.3.2 信息技术、信息产业和产业升级
        2.3.3 智能化和产业升级
    2.4 对现有研究成果的评论与研究启示
        2.4.1 研究成果评论
        2.4.2 几点启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理论分析
    3.1 信息重要性向信息技术延伸
        3.1.1 信息重要性向信息媒介延伸
        3.1.2 信息媒介重要性向信息技术延伸
    3.2 信息、信息技术与社会经济发展
        3.2.1 信息、信息技术与信息化路径
        3.2.2 信息、知识、数据与信息技术演变趋势
        3.2.3 信息革命浪潮与经济形态新概念的叠现
    3.3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动力机制
        3.2.1 直接动力机制
        3.2.2 间接动力机制
    3.4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传导机制
        3.3.1 基本传导机制
        3.3.2 互动传导机制
        3.3.3 时序传导机制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分析
    4.1 从语言到AI:全球信息技术的产业应用及特点
        4.1.1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
        4.1.2 信息技术产业应用的特点
    4.2 我国信息化建设的阶段和特点
        4.2.1 信息化建设的基本阶段
        4.2.2 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
    4.3 信息技术及其产业应用的本质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信息技术发展指标构建与测度研究
    5.1 构建信息技术指标体系的原则
        5.1.1 常见的信息技术水平测度方法
        5.1.2 信息技术发展指标体系构建原则
    5.2 信息技术指标体系构建与模型求解
        5.2.1 信息技术指标体系的构建
        5.2.2 模型的计算和求解
    5.3 信息技术水平的测度分析
        5.3.1 确定原始数据矩阵
        5.3.2 利用熵值法计算权重
        5.3.3 时间分异特征
        5.3.4 空间分异特征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固定效应分析
    6.1 模型构建
        6.1.1 数据来源与模型选择
        6.1.2 变量设计
    6.2 计量分析
        6.2.1 单变量描述统计分析
        6.2.2 变量平稳性检验
        6.2.3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固定效应分析
    6.3 实证研究结论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经济效应分析
    7.1 经济效应分解及其测度模型
        7.1.1 经济效应的核心:效率
        7.1.2 经济效应的总括与分解:运营效率、规模效率和范围效率
        7.1.3 经济效应的测度:超效率DEA模型及变量设定
    7.2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7.2.1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总经济效率分析
        7.2.2 信息技术对产业内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7.2.3 信息技术对产业间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7.2.4 信息技术对产业生态化升级的经济效率分析
    7.3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经济效应特征分析
        7.3.1 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的效率具有差异性
        7.3.2 区域之间需要加强效率平稳性和均衡性
        7.3.3 时间上信息技术对产业升级效率趋于稳定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问题及政策建议
    8.1 主要问题
        8.1.1 信息技术过于依赖规模扩张和非均衡发展
        8.1.2 互联网信息技术作用有待进一步加强
        8.1.3 消费在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中的中介作用有待挖潜
        8.1.4 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伴随着低经济效率问题
    8.2 政策建议
        8.2.1 给予信息制造业技术R&D适度政策倾斜
        8.2.2 加大对信息化水平较低地区信息化建设的支持力度
        8.2.3 把握互联网信息技术应用带来的产业升级新机遇
        8.2.4 充分发挥消费在信息技术推动产业升级中的催化作用
        8.2.5 激发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的规模和范围经济效应
        8.2.6 鼓励信息产业优先开发新产品、打造新模式形成新动能
    8.3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4)基站建设邻避冲突现象研究及其对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主要研究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2.邻避概念相关理论基础
    2.1 公共关系理论
    2.2 社会运动理论
    2.3 应急管理理论
3 基站建设现状及案例研究
    3.1 基站建设现状分析
    3.2 茶花小镇居民拒建基站
        3.2.1 案例介绍
        3.2.2 各方说法
        3.2.3 案例研究
    3.3 更换小区施工案例
        3.3.1 案例介绍
        3.3.2 案例研究
    3.4 案例对比研究
    3.5 本章小结
4.基站建设邻避冲突问卷调查及其分析
    4.1 问卷调查设计及发放说明
    4.2 问卷统计分析
    4.3 基于调查问卷的基站邻避冲突原因分析
5.基站建设邻避冲突的应对策略
    5.1 政府牵头
    5.2 企业落实
    5.3 社会助力
6.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在读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基于MR数据的用户定位与工参优化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语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
        1.1.2 无线网络优化的研究
    1.2 课题研究内容及现状
        1.2.1 MR数据
        1.2.2 MR数据定位
        1.2.3 MR数据网络优化
    1.3 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1.4 论文结构
第二章 无线网络优化概述
    2.1 LTE网络概述
    2.2 LTE网络覆盖优化概述
        2.2.1 网络搜盖问题
        2.2.2 网络优化概述
    2.3 MR数据在网络优化中的应用
        2.3.1 MR数据
        2.3.2 MR数据网络优化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MR数据的工参检测方法
    3.1 工参偏差原因
    3.2 基于MR数据定位检测工参偏差方法
        3.2.1 数据来源及字段
        3.2.2 偏差检测方法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TE网络工参优化平台
    4.1 需求分析及数据流程
        4.1.1 需求分析
        4.1.2 数据流程
    4.2 平台架构
        4.2.1 数据导入与处理模块
        4.2.2 定位模块
        4.2.3 网络处理模块
        4.2.4 用户界面显示模块
    4.3 数据结构体设计
    4.4 定位算法
        4.4.1 现有定位算法
        4.4.2 基于Self-AGA的改进算法
        4.4.3 仿真结果
    4.5 工参偏差计算
        4.5.1 检测算法
        4.5.2 仿真结果
    4.6 案例分析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从2019年财报看ICT行业的“辛”与“兴”(论文提纲范文)

破局传统业务的“迷思”
转型升级脉络逐渐清晰
5G发展使产业链站在“风口”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4G网络现处理办法
2 4G网络可应用的5G关键技术
    2.1 Msssive MIMO技术
    2.2 极简载波技术
    2.3 超密集组网
    2.4 MEC技术
3 总结

(8)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制约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概念界定及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5G通信网络
        2.1.2 通信行业公共政策
    2.2 理论基础
        2.2.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2.2 产业政策理论
第3章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现状
    3.1 重庆市5G通信网络建设发展现状
    3.2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实施背景和政策梳理
        3.2.1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的实施背景
        3.2.2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梳理
    3.3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的实施现状
        3.3.1 争取外部资源,提供有力保障
        3.3.2 加强宣传导向,营造5G发展环境
        3.3.3 多措并举,支撑5G快速建设
        3.3.4 协同联动,推进杆塔资源开放
第4章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制约因素调查
    4.1 问卷设计与调查实施
        4.1.1 调查目的
        4.1.2 调查对象
        4.1.3 问卷发放与回收
    4.2 问卷调查样本分析
    4.3 访谈调查
    4.4 调查结论分析
        4.4.1 政策内容的调查数据分析
        4.4.2 政策落地效果的调查数据分析
        4.4.3 政策运用的调查数据分析
        4.4.4 政策实施的调查数据分析
第5章 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问题成因
    5.1 政策内容不够全面
        5.1.1 缺乏5G基站用电和机房租赁相关扶持政策
        5.1.2 缺乏通信建设技术标准和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
    5.2 政策执行不到位
        5.2.1 政策执行过程中政策宣贯不到位
        5.2.2 政策执行过程协同配合不够
        5.2.3 政策执行过程中缺乏监督考核
    5.3 政策认知运用能力不足
    5.4 政策实施过程中缺乏创新
第6章 优化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政策的建议
    6.1 完善政策内容
        6.1.1 制定5G基站用电和设备场地租赁相关扶持优惠政策
        6.1.2 加快落实通信建设技术标准编制和通信基础设施专项规划编制
    6.2 优化政策执行机制
        6.2.1 加大政策宣传
        6.2.2 加强统筹协调
        6.2.3 落实监督考核
    6.3 提升政策运用水平
        6.3.1 加强政策学习,提升政策认知
        6.3.2 加强行业合作,提升政策效能
    6.4 推动政策实施创新
        6.4.1 深化管理创新机制研究
        6.4.2 推动管理服务创新
        6.4.3 加强管理创新激励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1.1 移动通信发展历程
        1.1.2 国家通信基础设施发展战略指导
        1.1.3 广西区政府通信基础设施发展要求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通信行业发展背景
        1.2.2 国内频段划分情况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1.3.1 广西经济社会总体情况
        1.3.2 广西农村区域发展概况
        1.3.3 广西通信网络覆盖现状
        1.3.4 农村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意义
    1.4 论文主要内容和结构安排
第二章 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及其需求分析
    2.1 5G网络的发展现状及愿景
    2.2 5G网络的关键技术
    2.3 5G网络的业务应用场景
    2.4 应用驱动下的网络部署要求
第三章 通信基础设施的网络规划
    3.1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定位
    3.2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目标
    3.3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原则
    3.4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需求估算
    3.5 农村区域5G网络链路预算
    3.6 农村区域业务需求预测
    3.7 基于远期业务需求的站址布局
第四章 广西农村区域移动通信基站的设计原则
    4.1 通信基站选址原则
    4.2 移动基站铁塔选型原则
    4.3 基站机房设计原则
        4.3.1 移动基站机房设计
        4.3.2 C-RAN机房设计
    4.4 基站动力配套设计原则
        4.4.1 电源配套设计原则
        4.4.2 空调配置原则
    4.5 基站配套传输设计原则
        4.5.1 移动基站传输现状分析
        4.5.2 基于5G网络的传输设计
    4.6 基站市电引入设计
        4.6.1 市电引入要求
        4.6.2 市电容量计算
        4.6.3 市电需求分析
        4.6.4 市电引入方式
    4.7 基站防雷接地设计
    4.8 基站环境保护措施
        4.8.1 电磁辐射特征
        4.8.2 电磁辐射防控措施
        4.8.3 环境影响评估
第五章 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工程设计
    5.1 通信基础设施的设计过程
        5.1.1 无线基站站址的规划与设计
        5.1.2 C-RAN机房的规划与设计
        5.1.3 传输线路的规划与设计
    5.2 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规划与设计成果分析
        5.2.1 通信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测算依据
        5.2.2 通信基础设施占地面积情况
        5.2.3 通信基础设施规划结论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论文所做工作
    6.2 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1 作者简历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问题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和方法
        1.2.1 核心概念界定
        1.2.2 论文框架和结构安排
        1.2.3 技术路线
        1.2.4 研究方法
    1.3 研究难点和主要创新点
        1.3.1 研究难点
        1.3.2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理论背景和文献综述
    2.1 基础理论
        2.1.1 标准化理论
        2.1.2 企业动态能力理论
    2.2 技术标准化的相关研究
        2.2.1 技术标准化的内涵
        2.2.2 技术标准化的实现路径及评价方法
        2.2.3 技术标准化对企业的作用
        2.2.4 技术标准化的影响因素
    2.3 环境不确定性的相关研究
        2.3.1 环境不确定性的内涵和分类
        2.3.2 环境不确定性对企业绩效的影响
        2.3.3 环境不确定性对技术标准化的影响
    2.4 吸收能力的相关研究
        2.4.1 吸收能力的内涵与分类
        2.4.2 吸收能力的测量维度
        2.4.3 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2.5 文献评述
第3章 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探索性案例研究
    3.1 理论预设
    3.2 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案例选择
        3.2.3 数据收集
        3.2.4 数据处理
    3.3 大唐电信集团TD-SCDMA标准化案例
        3.3.1 大唐电信集团简介
        3.3.2 TD-SCDMA标准的演化进程
        3.3.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3.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4 中国移动集团TD-LTE标准
        3.4.1 中国移动集团简介
        3.4.2 TD-LTE标准的演化进程
        3.4.3 企业所处的环境特征
        3.4.4 企业的知识吸收能力
    3.5 案例间对比分析
        3.5.1 研究构念的提炼
        3.5.2 理论预设验证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理论模型与研究假设
    4.1 理论模型
    4.2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1 技术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2 市场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3 政策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2.4 联盟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
    4.3 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1 潜在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3.2 现实知识吸收能力与技术标准化
    4.4 环境不确定性与技术标准化: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1 潜在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4.2 现实吸收能力的调节作用
    4.5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作用
    4.6 研究假设
第5章 研究设计
    5.1 变量测量
        5.1.1 环境不确定性
        5.1.2 吸收能力
        5.1.3 技术标准化
        5.1.4 企业绩效
        5.1.5 控制变量
    5.2 问卷设计与修正过程
        5.2.1 问卷内容
        5.2.2 定性测试
        5.2.3 预测试
    5.3 正式问卷的发放、回收与数据处理
        5.3.1 问卷发放方式
        5.3.2 问卷回收统计
        5.3.3 数据分析工具及方法
第6章 数据分析与结果
    6.1 描述性统计、信度和效度分析
        6.1.1 样本特征描述
        6.1.2 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6.1.3 信度分析
        6.1.4 效度分析
    6.2 假设检验
        6.2.1 Pearson相关分析
        6.2.2 主效应的检验
        6.2.3 吸收能力的调节效应检验
        6.2.4 技术标准化的中介效应检验
    6.3 结果分析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理论贡献和实践启示
        7.2.1 理论贡献
        7.2.2 实践启示
    7.3 研究局限及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调查问卷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论文参考文献)

  • [1]5G技术驱动电视媒体的内容生产与传播重构研究[D]. 韩庆鑫. 河北经贸大学, 2021(02)
  • [2]5G时代XX移动公司发展战略研究[D]. 汪博. 南京邮电大学, 2020(04)
  • [3]信息技术驱动产业升级研究[D]. 李荣胜. 西北大学, 2020(07)
  • [4]基站建设邻避冲突现象研究及其对策[D]. 夏旻雯. 江西财经大学, 2020(01)
  • [5]基于MR数据的用户定位与工参优化的研究[D]. 刘林林. 北京邮电大学, 2020(05)
  • [6]从2019年财报看ICT行业的“辛”与“兴”[J]. 蒋雅丽. 通信世界, 2020(09)
  • [7]5G网络技术对提升4G网络性能的研究[J]. 刘奕. 数码世界, 2020(04)
  • [8]重庆市推进5G通信网络建设的政策制约因素研究[D]. 胡杨. 西南大学, 2020(01)
  • [9]广西农村区域通信基础设施的规划与设计[D]. 方峪民. 浙江工业大学, 2019(02)
  • [10]环境不确定性、吸收能力对通信企业技术标准化的影响研究[D]. 李心.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加快移动通信发展步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