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中的两种应用

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中的两种应用

一、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学中的两个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张馨丹[1](2020)在《基于复杂网络与FCFF-Geske方法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科技型创业企业由于存在缺乏可抵押固定资产、信用风险大、银行评估成本高等独特性,利用传统的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对其进行价值评估往往不够准确,因而难以获得银行及其他投资者的青睐。如何解决该问题一直以来都是国内学界研究的热点,但目前仍缺少一种可以准确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方法。通过分析已有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结合科技型创业企业自身的独特性,不难发现现有的评估方法无法准确体现其价值。现有的评估方法中,一类通过将企业的资产或未来的收益进行合理的货币量化来评估企业价值,这类方法在评估时对未来不确定性因素的考虑比较保守,而科技型创业企业以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等无形资产作为价值核心,其价值变动具有更高的不确定性,这决定了将此类价值评估方法应用在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上存在不足。另一类是以实物期权法为代表的,更加着眼于企业未来价值的评估方法,但这种方法忽视了非财务因素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也具有一定的局限性。本文首先分析了科技型创业企业具有的特点,将企业价值分为现有价值和潜在价值两部分,在此基础之上,构建以FCFF方法对企业的现有价值进行评估,以Geske复合实物期权法对企业潜在价值进行评估的方法,以此结合两种理论的优点,使评估结果更加准确。同时,对影响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非财务因素进行收集和整理,利用复杂网络方法对影响因素之间复杂的关联关系进行挖掘和构建,最终量化形成影响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非财务因素修正系数K,并将其引入企业价值评估的过程中,从而对企业的潜在价值进行调整,以求得到更为精确的评估结果。最后,本文以软件行业创业企业Webpool公司为例进行应用研究,并从定量和定性两种维度将评估值与传统方法得到的评估结果进行比较,以此验证模型的有效性。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传统估值方法都在一定程度上对科技型创业企业的价值产生了误判,容易对投资者造成决策上的误导,而本文所构建的价值评估方法可以更加准确方便地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肖永明[2](2017)在《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研究》文中研究指明伴随股票市场的迅速发展,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的规模不断扩大,成为影响股票市场的重要因素。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通常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导致并购标的的盈利能力和价值被高估,从而损害上市公司及投资者的利益。因此,如何建立有效机制遏制高估并购标的盈利能力和价值的行为,防范及降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风险,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利益,成为监管者和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作为一项解决盈利能力和价值高估问题的措施,“盈利补偿机制”被引入到上市公司并购重组中。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与并购相关方签订“盈利承诺与补偿协议”,约定并购标的未来一定期限内的净利润目标值,相关方承诺如果并购标的未来业绩未达到约定目标值,则按照约定方式对上市公司进行补偿。盈利补偿机制对并购各个环节及相关方的思维和行为模式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并购重组博弈方式及结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然而,在实际应用中盈利补偿机制也暴露出了不少问题,引发对其合理性和有效性的争议和质疑,盈利补偿机制是限制还是纵容了盈利能力和价值高估行为?盈利补偿机制是否有效保护了上市公司及中小股东的利益?针对上述争议和质疑,本文紧扣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实务,综合应用理论分析、数理推导和博弈分析、事件研究、统计分析与计量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研究方法,对并购相关方的行为及结果进行系统研究。文章首先阐述了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制度背景、机制具体内容及法律内涵,然后对盈利补偿机制下资产出售方和二级市场投资者的行为及收益进行静态数理和动态博弈分析,其后就盈利补偿机制对盈利预测、并购估值、业绩兑现等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要素的影响,以及上市公司披露盈利预测实现情况在二级市场中的信号传递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最后对湖北博盈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案例进行综合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盈利补偿机制对并购重组估值水平具有一定抑制作用。在补偿承诺期内,盈利补偿机制能激励经营者努力实现承诺盈利目标,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上市公司及股东的短期利益。但是盈利补偿压力所产生的短视行为导致承诺期满后并购标的的盈利增长不具有持续性,盈利补偿机制并不能保证上市公司的长期盈利能力。(2)在披露并购标的盈利预测实现情况期间,股份补偿向投资者传递了更能有效保护上市公司及股东利益的信息,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正向信号传递效应。未实现盈利预测和当期需补偿则表现为“负面信息”,对上市公司股价产生显着的负向信号传递效应。(3)上市公司进行并购重组时,资产出售方必然利用并购主动权和信息优势,设置最有利于自己、而不是优先考虑上市公司和中小股东利益的盈利补偿条款。对于上市公司而言,获得盈利补偿只是一种并购重组失败的短期救济措施,不能改变并购重组失败对上市公司造成的长期影响。研究主要贡献:(1)业界更多将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视为实务操作问题从特定方面进行分析。本文将其提升为学术理论课题,综合应用理论定性分析、数理模型推导和博弈分析、统计和计量实证分析、案例分析等方法,对盈利补偿机制的理论基础、盈利预测、估值定价、并购重组相关方行为、投资者利益保护、二级市场影响、监管及制度设计等方面进行系统研究,构建了相对完整的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研究框架。(2)之前研究更多从合同(契约)视角分析盈利补偿机制的法律内涵,本文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从制度经济学和行为金融学视角研究盈利补偿机制的管理学、经济学及金融学内涵,分析其对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行为及效率的影响,探讨相关的制度设计和优化、行为模式和利益制衡,拓展了盈利补偿机制的研究视角。(3)之前研究更多关注是否存在盈利补偿机制。本文深入到盈利补偿机制的具体机制设计。对不同机制设计进行对比分析,并聚焦于盈利补偿兑现这一关键问题,细化了盈利补偿机制的研究内容。

杜茎深[3](2013)在《指标市场的引入及其对地价形成的影响》文中指出提高土地配置效率是中国转型发展实践对当代土地管理科学提出的重大课题。针对理论和实践中对引入指标市场这一改革中的新生事物以及指标市场与地价关系认识上的模糊和滞后现象,本文应用国外发展权转移思想、理论和技术,提出三个核心问题:(1)美国发展权市场结构、性质和一般运作模式是什么?如何刻画可交易发展权范式?(2)中国指标市场存在哪几种类型?其各自发展演变前景如何?中国指标市场的典型运作机制、价格决定与基本性质是什么?(3)引入指标市场对城市地价形成带来了哪些可能的影响?本文沿着“域外经验-理论提炼-中国应用”的技术路线,首先讨论了美国发展权市场的案例、特征和规律;然后总结刻画了可交易发展权范式的概念、特征与本质,并通过与中国建设用地指标之比较,确立了引入可交易发展权范式来解释、指导中国指标交易实践的理论可行性;接下来,在区分两类指标市场及其发展演变前景的基础上,以重庆地票交易为例,研究了中国指标市场的典型运作机制、价格形成与基本性质;最后,从定性描述和模型表达两个维度考察了引入指标市场对地价形成的影响。具体研究结论如下:(1)通过多案例比较分析,发现美国发展权市场是一个人为创设的市场。TDR设计要素、分区规划规则、潜在住房和土地市场共同决定了发展权的供给和需求。因此,发展权价格是政府和市场共同作用的结果。确切地说,美国发展权市场通常表现为“强政府、弱市场”的特征,本质上是一个准市场。(2)作为一种国际性思潮的“可交易发展权”已经取得了范式的资格,其特征与内容可概括为:引入市场机制;提高管制效率和质量;明确总量控制和个体份额;强调以损失补偿为中心;借助私人主体和资金实现管制目标;管理者和公众关系的改变。TDR的本质可以沿着三个视角解析:基于产权束的TDR是土地所有权人依意思自治和合同自由原则将发展权从土地权利束中分离出来,并作为一项独立财产出售给他人;基于社会公平的TDR是政府解决规划困境和管制性征收问题的应对方案,是通过创设一项新的财产权利来间接补偿经济损失的一种非经济补偿手段;基于管制效率的TDR是科斯定理在解决外部性问题上的应用,是分区规划市场取向的实施机制和辅助工具。中国农地非农化管制框架中的建设用地指标与可交易发展权的内涵和表现形式存在相似之处,引入可交易发展权范式来解释指导中国业已存在的指标交易实践具有理论可行性和实践迫切性。(3)中国指标市场可以划分为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易与个人或企业参与的交易两大类型。其中,前者只是中国转型发展特定阶段的一个历史片段。为此,选取重庆地票交易作为中国指标市场的典型案例,发现机制设计核心是如何将农村已利用、物化的指标还原并分离为未利用、可交易的指标,尔后藉由政府交易平台配置给城市使用。地票价格受到政府设立交易基准价格、控制交易总量、打包零散指标、决定交易时间和方式、设定具体用途等方式调节,同时也受到市场供需规律支配。经测算,地票价格理论上应在288.9万元/hm2至459.75万元/hm2之间浮动。但地票实际成交均价接近生产价格,由此推断其定价策略侧重于复垦成本填补,为土地综合整治大规模展开后的社会资本找到退出机制。由于地票市场对信息收集、加工和处理存在明显滞后性,不具备价格发现功能,是准市场。(4)以“地票市场-土地市场”相分离为特征的土地双层市场结构形成的根源是地票落地与土地出让制度的衔接。重庆市政府设计的优先划地权是两个市场的对接点,开发商可以藉此在土地市场获得事实上的优先地位,从而创造出对地票的旺盛需求。理论上,两个市场之间存在政府统购统销、先买票后买地、先买地后买票和自由市场等四种互动模式。由于指标配置“双轨制”的存在,客观上起到了细分土地市场的作用。考虑到各细分市场指标来源渠道和土地使用权取得方式的差异,引入地票市场对各细分市场的供需及地价形成的影响各不相同。通过四象限模型的讨论,发现票价与地价之间的影响是双向的,具体存在土地需求拉动型、土地供给推动型、地票需求推动型和地票供给拉动型等四种类型。(5)通过对理想世界、存在建设用地总量管制和引入指标市场三种不同情形的均衡地价进行比较,发现地价之高低取决于开发商数量和建设用地指标价格,且引入指标市场的均衡地价与建设用地指标价格之间存在“跷跷板”效应。逐一放松假设条件,可以发现,引入指标市场可能强化了地方政府在土地市场的卖方垄断地位;极大的增加了市场结构的复杂性和土地要素的交易费用,在交易费用由买方承担情形下,均衡地租水平会存在一定程度降低;并在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结构的情形下总体上降低了城市地价水平,但对各细分市场的影响可能截然不同。还发现政府压低地票价格的基本动因是为了实现土地财政收入最大化。

郑湘明[4](2011)在《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企业并购决策研究》文中认为并购是企业增强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因而企业并购投资的成功与否显得非常重要。传统的并购投资决策方法不能很好地处理企业并购投资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及竞争性,因而常常导致错误的决策。期权博弈理论与方法将并购项目所面临的不确定性、不可逆性与竞争性纳入到同一分析框架下来进行项目评价与决策,克服了传统并购决策方法的局限与不足,是一种更科学的现代并购决策方法。因而企业的并购项目更适合于用期权博弈理论与方法来进行评价与决策。本文首先对并购投资决策方法进行了综述与总结,指出了传统并购决策方法的局限与不足,并进行了改进,简述了并购概念与动因及博弈论及其应用现状,对实物期权理论从种类、定价方法到其应用进行了全面的综述,同时,对期权博弈理论及其应用亦进行了较为详尽的述评。由于并购中存在产业的不确定性、信息的不确定性、市场的不确定性、法律的不确定性、政府行为的不确定性以及财务的不确定性,而企业的并购决策是在这些动态不确定的环境下进行的,这使得并购的收益并不确定。进行并购会产生不可逆的成本,因此进行并购的决策方需要寻找最优的决策时机,以使并购产生的收益最大。并购的上述特性使其具有了实物期权投资的特点。同时,企业并购受到并购参与各方竞争因素的影响,使得企业的并购期权具有共享性,从而使企业并购活动具有博弈的特性。传统的并购决策方法建立在确定的、完全信息的基础之上,并忽视竞争的影响。基于此,本文运用期权博弈理论研究企业并购决策问题,其核心内容包括:本文运用期权博弈方法对并购中的各部分价值进行估算,并建立了主并企业与目标企业之间和主并企业之间并购价格竞争的博弈模型,定量分析了竞争对并购价格的影响。运用期权博弈理论分析建立了各种信息条件下企业并购决策临界点模型。在不考虑竞争对手的条件下,企业的并购决策临界点取决于并购者和被并购者之间的期权博弈,即并购价值增加和成本增加之间的权衡;在考虑竞争对手的条件下,企业的并购决策临界点取决于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之间、并购者之间的期权博弈,即价值增加、成本增加和风险率三者间的权衡。通过案例对以上各种分析结果进行了验证。本文所提出的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企业并购决策理论与方法为企业的并购投资决策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理论视角与应用框架,对企业并购管理活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用价值。

孙善成[5](2010)在《发明专利的期权定价研究》文中指出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目前全世界对把发明专利资产作为知识经济时代中最重要资产的认识已经达到共识。虽然我国现今社会发明专利成果的作用日益明显,发明专利的技术含量最高,发明人所花费的创造性劳动最多,发明专利对国民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目前对专利评估的主要方面也集中在发明专利的评估上。。但在过去的二十年的时间里,发明专利价值定价还没有形成一套可行的标准,发明专利资产的管理、计算测量方面的水平还没有赶上人们对其认识的水平。由于发明专利资产的特殊性,不论在国际上还是在国内,对专利权资产进行估价都是一大难题。常用的发明专利成果价值评估方法—收益法、成本法、市场法等,采用静态贴现率,忽视了发明专利成果价值的灵活性,无法对企业的发明专利资产做出准确的估价。作为一种新型的价值评估工具-期权评估,它为具有不确定性和灵活性的发明专利资产进行合理的定价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企业发明专利成果本身包含着期权的特性,一项发明专利及其所伴随的投资项目和投资机会可以视为一个或多个期权的组合。在期权定价方法中,B-S定价方法它为解决灵活和不确定性的资产提供了支持。二叉树方法能够灵便的处理各种可能会发生相互作用的期权、复合式期权、非比例性现金流、竞争者进入和其他复杂问题。蒙特卡罗模拟方法能够处理报酬结构更加复杂的欧式期权。有限差分方法可运用于对美式期权和欧式期权的评估。终上所述,期权方法逐渐走向成熟,已经具备应用到发明专利成果投资中的基本条件。随着风险投资以及新经济的兴起,发明专利需要在高度不确定下进行定价,传统的评估方法已经不能更好的应对定价研究,期权定价方法的出现正好弥补了这一方面的不足。本文以高科技企业中发明专利成果期权展开定价研究。通过实际计算去得出期权定价研究更好应对不确定性很大的发明专利成果的投资等问题。

张磊[6](2009)在《项目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与审核机制研究》文中认为在项目投资活动中,企业所面临的投资机会往往包含不确定性、不可逆性和可延期性,这三个特征使得投资项目价值具有了一种实物期权价值。项目投资的实物期权是拥有投资机会的企业持有的一种类似于金融看涨期权的选择权,企业拥有实际投资该项目的权利而没有投资义务。该选择权具有一定的期权价值,企业在进行项目投资时必须将投资机会作为投资期权来进行评估,才能确定最优的投资时机即投资期权执行的触发价格,以实现项目价值的最大化。投资期权所有者只有准确获知相关参数,才能准确确定投资期权的最优执行阈值,实施最优投资决策,从而实现投资期权价值的最大化。在一个所有权与经营权相分离的企业里,企业所有者拥有投资期权的所有权,而为了充分发挥和利用经营者的管理经验和才能,将投资期权的决策权和管理权交给了经理,并委托经理具体执行和实施投资决策。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可能出现信息不对称问题,这些与投资期权执行和管理过程相关的不对称信息具体表现为两点:第一,经理比所有者掌握更多的项目现金流信息,所有者无法准确观测这些信息,只能获得关于这些现金流信息的概率分布;第二,经理付出高水平努力相比低水平的努力更能促进现金流入的增长,所有者无法准确观测和验证经理的努力水平。由于所有者与经理在投资期权执行过程中具有不同的目标函数,这些不对称信息就容易导致逆向选择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的产生,从而形成所有者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若缺少必要的契约激励机制和审核机制,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将会导致实际执行阈值的扭曲和所有者期权价值的损失。针对不对称信息所导致的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的契约理论提供了有效的解决方法:所有者可向代理人提供一个满足激励相容约束的具有可实施性的契约,通过给予代理人一定的信息租金,激励代理人真实地披露私人信息和付出高水平努力,从而对隐藏信息与隐藏行动的行为进行规制。与传统企业中的所有者与经理之间的委托代理矛盾相比,投资期权执行过程中的隐藏信息与隐藏行动的行为具有独特的特点:首先,经理隐藏行动的道德风险问题将会导致投资期权执行阈值的扭曲;其次,经理隐藏信息的逆向选择行为也会导致投资期权执行阈值的扭曲;最后,投资期权所有者的信息租金支付必须相机依赖于公共可观测的执行阈值。投资期权执行过程中的委托代理矛盾的上述特点,将会导致期权所有者所提供的激励机制和审核机制被赋予显着的期权特征,这主要体现为信息租金的折现问题。在投资期权执行契约中,如何通过时间折现因子建立经理的参与约束、激励相容约束、有限责任约束?针对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问题和道德风险问题的最优激励机制和审核机制具有哪些特征?多维不对称信息下的投资期权执行契约具有什么特点?项目价值服从跳跃过程时又将如何构造和实施激励和审核机制?这些理论问题构成了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研究对象。本文主要运用以委托代理模型为基础的契约分析方法,研究永续型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通过激励机制和审核机制规制经理执行投资期权中的隐藏信息和隐藏行动的行为,为所有者优化投资期权执行过程和提高投资期权执行效率提供理论指导。同时,本文还对投资期权的激励薪酬机制进行研究,提供以代理企业股票为标的证券的激励薪酬期权,为最优激励与审核机制的具体实施过程提供指导。最后,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并结合理论分析结论,本文深入研究了Grenadier和Neng Wang (2005)提出的两个应用主题:投资滞后期控制和股价波动信息。基于理论和应用研究的相关结论,本文提出以下五点政策建议:第一,建立激励与审核相结合的机制,对代理企业或项目经理执行投资期权中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行为进行规制。面对全球金融危机导致的经济增长显着放缓的形势,我国政府正积极实施“扩内需,保增长”的政策,拨出四万亿元左右的项目投资专款来刺激经济恢复。本文的相关研究结论可以指导国家审计部门等对政府投资项目的审核,为政府部门建立有效的政府投资监管机制提供理论基础和政策建议。第二,当面临投资期权执行的多维不对称信息时,政府首先必须通过科学评估投资项目的可行性来获得详细的先验项目质量和投资成本信息,只有以此为基础的最优激励或审核机制才能更加有效。第三,当政府或企业面临建设周期要求较短的投资项目,或面临时间紧迫的重大救灾、减灾工程和军事工程项目时,政府可采取满足一定条件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最优激励机制,以信息租金换取建设时间。第四,若代理企业为上市公司,政府可以建立以企业股票为标的证券的激励薪酬期权机制。第五,政府相关部门可采用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机制来控制投资滞后期。除此之外,在激励机制的基础上,政府仍然可采用控制标准投资期权质量参数的方法,如通过项目质量控制手段等缩小项目质量差,以降低投资滞后期。与已有国内外相关文献相比,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概括如下:第一,利用产出契约理论中的审核机制来控制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行为,从而将激励手段和审核技术综合应用于投资期权执行的规制过程。国内尚未出现相关研究,具有一定理论价值。第二,本文基于最优激励机制和最优审核机制的基本特征,构建了以代理企业股票为标的资产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薪酬期权机制。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薪酬期权在一维不对称信息下可采用单期二叉树模型进行定价,在二维不对称信息下可采用三阶段二叉树模型进行定价。该激励薪酬期权具有较强的可实施性和针对性,对于完善和加强国家对政府项目或央企项目投资的监管过程具有重要的政策指导意义。第三,本文基于Grenadier和Neng Wang (2005)的研究发现,若所有者能提供足够大的信息租金激励项目经理,就能够带来投资期权最优停时的提前,从而缩短项目投资建设时间。该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当政府或企业面临建设周期要求较短的投资项目,或面临时间紧迫的重大救灾、减灾工程和军事工程项目时,项目所有者可采取满足条件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最优激励机制,以信息租金换取建设时间。第四,提出期权特征的单调似然率性质。Milgrom(1981)提出了一个单调似然率假设来解释委托人激励代理人付出高水平努力的动机。但该假设难以解释委托人激励代理人在投资期权执行中付出高水平努力的动机,期权特征的单调似然率性质可以很好的解释这一问题。第五,第6章对标的项目价值服从跳跃扩散过程的投资期权契约进行了初步研究,根据笔者掌握的国内外已有文献,本章是对该主题的较早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第六,本文对Grenadier和Neng Wang (2005)提出的两个应用主题进行了深入研究,验证了最优激励机制对于控制投资期权执行的委托代理矛盾的显着效果,说明投资期权执行的最优激励机制可作为政府或企业缩短投资执行周期,提高投资效率的手段。

张毅[7](2009)在《市场环境下基于灵活性策略的投资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对传统的电力工业结构进行了重组改革,不同程度地放松了管制,逐步建立起各具特色的电力市场。市场环境下最为显着的特征在于电价呈现出较大的波动性,从而给多元化的市场主体在投资、运营以及销售等众多环节带来了不确定性。对于市场中的不确定性而言,短期不确定性易于被市场主体识别和判断,因此当发电商或用户认为未来的风险较大,那么它们通常将作出短期决策,国内外研究在这一方面通常采用一定的金融工具来对短期风险进行控制和规避。但是对于如何解决不确定性问题对中长期投资的影响,尚未有比较成熟的研究成果。当前我国电力工业正处于市场化改革的初始阶段,市场建设过程中同样存在众多不确定性问题,在未来的不确定性程度很高,并且又无法对其进行模拟分析的时候,应该如何进行中长期投资决策,这正是本文研究所要回答的主要问题。为此,本文研究提出了一种“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灵活性策略的投资评估模型”。引入灵活性策略是对中长期风险进行管理,对于发电商而言,是研究装机容量规划的问题;对于用户而言,是研究购电优化规划的问题。本文基于人工智能型决策支持系统建立了中长期投资决策的总体框架,该框架包括情景建立、问题形成和属性评估、电力市场多Agent系统和辅助决策系统四个模块。对投资方案属性评估研究的重点是,如何考虑对不确定性的模拟分析以及如何采用灵活性策略。本文分别应用实物期权(Real Option)理论和模糊集合(Fuzzy Set)理论建立了投资项目属性评估的两种方法。其中,应用实物期权理论计算分析了具有灵活性措施的投资策略的价值,并对不同投资策略的价值进行了分析比较;应用模糊集合理论处理市场中的一些难以定量的、模糊的因素,该方法作为实物期权方法的补充,适用于信息不完全、数据不充分以及变量没有典型的随机规律的电力市场。基于上述理论,从以下三方面进行应用研究,即1)将Agent模拟分析方法应用于一个实际电力系统中;2)对一个实际发电公司,研究给出了其长期装机投资规划,并进行了投资方案属性评估;3)对实际用户研究制定了购电优化方案。通过本文研究表明,基于灵活性策略的长期投资评估方法是可行性的,该方法充分体现了投资决策中的灵活性措施的价值;应用实物期权方法模拟不确定性因素,并结合模糊集合论方法处理一些模糊的因素的组合策略对于投资评估是适用的;基于Agent的市场模拟模型对于未来电力市场中的情景分析是有效的。

纪沛[8](2009)在《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文中提出面对市场经济的发展与全球信息化的迅速推进,公司兼并与收购重组战略是公司成长、成熟与稳定乃至全球化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经营战略之一。通过兼并与收购,可以取得规模经济与降低经营风险。同时,可以推动社会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的整体竞争能力。而标的公司的未来价值上升预测被认为是兼并与收购买卖的核心,能否确定合理的成交价关系着兼并与收购的成败。因此,对兼并与收购中标的公司未来价值上升预测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是适应经济发展客观形势的要求的。以往的公司未来价值上升预测方法忽视了公司兼并与收购中的期权价值,从而低估了公司的价值。本文主要分析了公司兼并与收购中的期权特性,并建立了公司兼并与收购的实物期权未来价值上升预测框架。利用实物期权思想来识别兼并与收购中的期权特性,并建立了实物期权未来价值上升预测框架。在分析了折现现金流量法的基础上,本文研究了如何在标的公司的未来价值上升预测中应用实物期权未来价值上升预测框架。通过有机地结合折现现金流量法与实物期权测算框架,建立了标的公司未来价值上升预测框架。论文的研究结果表明,实物期权可以被应用于国内公司的兼并与收购行为中,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对标的公司为ST公司的股权价值实施测算;第二,对通过兼并与收购所获得的投资机会实施未来价值上升预测。论文还进一步提出了实物期权在公司兼并与收购中具备价值的限制条件,为兼并与收购双方正确认识公司兼并与收购过程中所蕴含的实物期权价值提供了有意义的参考。

何志伟[9](2005)在《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多期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的定价问题是当今金融工程研究的热点。多期复合期权定价问题仅在简单情形下可得到封闭形式的解,而且封闭形式的解中往往含着高维嵌套积分,欲得到问题的数值解还需耗费大量的计算资源,因此严重地阻碍了多期复合期权在理论、方法及应用方面的创新。与非路径相关期权相比较,路径相关期权的定价模型中的多状态变量问题导致了问题求解的困难,难以反映复杂路径相关特性对期权价值的影响。本文借助于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方法拓宽了多期复合期权和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的理论模型与应用的范围。文中提出了变波动率多期复合实物期权模型,并将该模型应用于风险投资项目评价; 提出了可转换债券定价问题的复合期权方法; 对一种特殊的路径依赖期权——巴黎期权进行了深入探讨,针对已有显式算法计算精度不足的缺陷,提出了巴黎期权定价的一种半隐式有限差分算法,并证明了该算法的一致性; 凭借半隐式格式构造了投影超松弛方法,综合反映了可转换债券的美式期权特征与巴黎期权特征,给出了一个具有赎回公告期限制和软限制赎回条款可转换债券的定价模型; 在不同的情景下对我国上市公司已发行的可转换债券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表明,有限差分和有限元方法在期权定价问题计算精度、计算效率及稳定性方面有着显着的优势; 变波动率多期复合实物期权能够更合理地评价风险投资项目的内在价值以及项目的执行阈值; 可转换债券的多期复合期权定价方法提供了一种新的有效的定价技术; 可转换债券赎回公告期的期限对其价值及发行者推迟赎回行为有很大的影响,在为可转换债券定价时赎回公告期限制是个不能忽略的因素; 发行者与投资者的博弈为可转换债券定价模型带来了一个固定障碍,且使得可转换债券的Delta 产生了不光滑性; 在可转换债券赎回条款中引入软限制能够使得可转债的Delta 获得了局部的光滑性; 赎回公告期的类型与发行公司的与资产负债率的关系并不明显,但与长期负债/总资产有某种相关性。本文得到的结论是很具有实际价值的,能为实践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依据。

叶娟[10](2005)在《企业资本预算中的实物期权理论与应用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现代财务理论及实务的发展形成了DCF方法为主的资本预算方法体系,但传统的DCF方法在理论和实践中存在许多难以克服的缺陷,使得这种方法在处理一些具有不确定性的投资和进行复杂的投资决策时,不能够得出正确的有利于企业价值最大化目标的投资决策。这是由于在企业实物资产投资中特别是不确定条件下也存在着具有期权特征的选择权。根据期权核心理论,即不确定性越大,期权价值越大。实物期权方法,考虑了不确定性条件下企业投资项目中存在的各种具有期权性质的选择权及管理者的管理柔性,并使用期权定价方法对期权进行量化分析,使预算的项目价值包含选择权的价值。它弥补了传统方法在处理不确定条件下资本预算决策时存在的不足,充分利用不确定条件下的选择权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同时改变了对待不确定性的态度,赋予管理者一种新的管理思路和决策方法。 通过对有关实物期权理论和实践的研究文献的整理,本论文对企业资本预算中的实物期权理论及其在企业资本预算中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 1、资本预算中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综述; 2、企业资本预算传统DCF方法的缺陷以及在不确定性条件下实物期权方法的优势; 3、为了更好地理解实物期权方法,特别是实物期权的定价原理,对金融期权的概念和性质以及金融期权的定价方法进行了介绍; 4、通过对实物期权的概念研究以及实物期权类型的描述,以便对实物期权的性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便于在实物资产投资决策中辨认和创造实物期权; 5、企业资本预算基本方法进行研究,通过资本预算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案例体现实物期权方法与传统方法的不同,提出了在实物期权方法下企业资本预算的扩展程序,对传统的资本预算方法进行了有益的补充。

二、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学中的两个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学中的两个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复杂网络与FCFF-Geske方法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1.2.1 改进传统方法得到的价值评估方法
        1.2.2 基于新理论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
        1.2.3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1.4.1 研究思路
        1.4.2 研究方法
    1.5 本文创新点
第二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特征分析
    2.1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界定
    2.2 科技型创业企业特征
        2.2.1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基本特征
        2.2.2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特征分析
        2.2.3 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投资特征
    2.3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的方法适用性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的非财务影响因素复杂网络构建
    3.1 非财务因素复杂网络的构建原则
    3.2 一级影响因素的选取
        3.2.1 已有文献中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3.2.2 网页资料中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影响因素
        3.2.3 一级影响因素的确定
    3.3 二、三级影响因素的选取
    3.4 复杂网络模型的构建
        3.4.1 复杂网络模型的假设
        3.4.2 复杂网络特性检验
    3.5 PAGE RANK重要节点发现算法确定复杂网络节点重要度
    3.6 非财务影响因素调整系数K的构建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模型构建
    4.1 评估模型构建思路
    4.2 FCFF模型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的现有价值
        4.2.1 FCFF模型构建
        4.2.2 FCFF模型参数的确定
    4.3 GESKE模型评估科技型创业企业的潜在价值
        4.3.1 Geske模型构建
        4.3.2 Geske模型参数的确定
    4.4 在GESKE模型中引入调整系数K
    4.5 构建最终评估模型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方法应用研究
    5.1 公司概况
    5.2 基于本文构建方法的企业价值评估
    5.3 关键变量敏感性分析
    5.4 与其他方法所得评估结果比较分析
    5.5 与传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对比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研究背景及主题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主题
    1.2 研究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思路、结构安排和主要内容
        1.3.1 研究思路
        1.3.2 结构安排
        1.3.3 主要内容
    1.4 主要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1.4.1 主要研究方法
        1.4.2 主要创新点
2 盈利补偿机制相关文献综述
    2.1 国外研究
    2.2 国内研究
        2.2.1 关于对赌协议的概念、实务应用及法律属性
        2.2.2 关于对赌的理论基础及分析
        2.2.3 关于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
    2.3 文献述评
3 理论基础、制度背景及法律内涵
    3.1 理论基础
        3.1.1 信息不对称理论
        3.1.2 委托代理理论
        3.1.3 不完全契约理论
        3.1.4 实物期权理论
        3.1.5 博弈论
    3.2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的制度背景
        3.2.1 制度起源
        3.2.2 制度的细化完善
        3.2.3 制度适用的差异化
    3.3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具体内容
        3.3.1 适用条件
        3.3.2 补偿方式及计算公式
        3.3.3 一般流程
    3.4 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的法律内涵
        3.4.1 法律要素
        3.4.2 盈利补偿协议的法律性质
        3.4.3 盈利补偿机制的法律效力和风险
    3.5 本章小结
4 并购重组相关方行为和收益的数理及博弈分析
    4.1 前提与假定
    4.2 不同补偿情形下资产出售方行为及投资收益静态分析
        4.2.1 无盈利补偿
        4.2.2 现金补偿
        4.2.3 股份补偿
    4.3 二级市场相关方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4.3.1 假定
        4.3.2 并购阶段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4.3.3 承诺期内不完全信息动态博弈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对并购盈利预测、估值及业绩兑现影响的实证分析
    5.1 实证研究设计
        5.1.1 研究假设
        5.1.2 分析指标
        5.1.3 分析思路与模型
        5.1.4 样本及数据
    5.2 显着性检验的实证结果分析
        5.2.1 描述性统计
        5.2.2 单样本均值显着性检验结果及分析
    5.3 影响因素的实证结果及分析
        5.3.1 描述性统计
        5.3.2 影响估值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5.3.3 影响盈利预测目标实现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5.3.4 影响业绩差异的实证及结果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二级市场信号传递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实证研究设计
        6.1.1 研究假设
        6.1.2 样本选择与数据来源
    6.2 盈利补偿兑现的二级市场信号传递效应分析
        6.2.1 事件研究与超额收益率
        6.2.2 描述性统计
        6.2.3 单样本均值T检验
        6.2.4 独立样本T检验
    6.3 盈利补偿兑现信号传递效应影响因素分析
        6.3.1 模型构建及变量
        6.3.2 描述性统计
        6.3.3 相关性分析
        6.3.4 回归分析结果
    6.4 本章小结
7 上市公司并购重组应用案例综合分析
    7.1 博盈投资基本情况及并购重组过程概述
        7.1.1 博盈投资基本情况
        7.1.2 博盈投资并购重组的动因及过程概述
    7.2 博盈投资并购重组方案概要
        7.2.1 非公开发行股份
        7.2.2 重大资产收购
        7.2.3 重大资产出售
        7.2.4 博盈投资并购重组盈利补偿主要内容及履行
    7.3 博盈投资并购重组案例相关分析
        7.3.1 前提与假定
        7.3.2 并购重组的盈利预测、估值及定价分析
        7.3.3 盈利补偿对博盈投资相关财务指标影响分析
        7.3.4 盈利补偿对博盈投资并购重组各方投资收益影响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结语
    8.1 主要研究结论
    8.2 对策与建议
    8.3 存在的不足
    8.4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学术成果
后记

(3)指标市场的引入及其对地价形成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表索引
图索引
1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范围、目标与意义
        1.2.1 研究范围与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1.5 相关概念的界定
2 国内外相关研究进展
    2.1 发展权市场与指标市场研究
        2.1.1 国外发展权市场研究
        2.1.2 国内指标市场研究
    2.2 地价形成的理论、机制与模型
        2.2.1 地价形成理论
        2.2.2 地价形成机制
        2.2.3 地价研究的模型与方法
    2.3 发展权(指标)市场对土地市场及其价格形成影响研究
        2.3.1 土地利用管制与地(房)价关系
        2.3.2 发展权(指标)市场与地(房)价关系
    2.4 简要总结与评论
3 可交易发展权的美国实践:案例、特征与规律总结
    3.1 美国发展权市场概述
        3.1.1 美国发展权转移的历史演变
        3.1.2 美国发展权转移项目类型与空间分布
        3.1.3 美国发展权转移的立法进展
    3.2 本章研究设计
        3.2.1 研究方法
        3.2.2 目标案例选择与研究信度和效度
        3.2.3 研究假设
    3.3 TDR案例分析
        3.3.1 合理的参数设计是启动发展权市场的重要保证
        3.3.2 政府干预是校正发展权市场失灵的重要机制
        3.3.3 发展权的价格是市场与政府共同作用形成的结果
    3.4 美国发展权项目的一般运行模式及其“准市场”机制
        3.4.1 美国发展权项目的一般运行模式
        3.4.2 美国发展权项目的“准市场”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可交易发展权范式:概念、特征与本质
    4.1 作为范式的可交易发展权的概念
        4.1.1 何为“范式”
        4.1.2 可交易发展权的概念
    4.2 可交易发展权范式的特征与内容
    4.3 可交易发展权范式的本质剖析
        4.3.1 发展权转移的本质Ⅰ:基于产权束的视角
        4.3.2 发展权转移的本质Ⅱ:基于社会公平的视角
        4.3.3 发展权转移的本质Ⅲ:基于管制效率的视角
    4.4 可交易发展权与中国建设用地指标之比较
        4.4.1 中国的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性质、功能与目标定位
        4.4.2 新增建设用地指标与发展权之比较
    4.5 本章小结
5 中国指标市场及其典型案例研究
    5.1 中国指标市场的类型划分
        5.1.1 中国指标市场Ⅰ:地方政府之间的交易
        5.1.2 中国指标市场Ⅱ:个人或企业参与的交易
        5.1.3 对两类市场发展演变前景的简要讨论
    5.2 基于重庆地票交易的指标市场运作机制
        5.2.1 重庆地票交易的机制设计思路
        5.2.2 农村建设用地复垦与发展权还原、分离机制
        5.2.3 政策决定地票需求
        5.2.4 以农村土地交易所为中介的地票交易
    5.3 地票价格的政府调节机制
    5.4 地票价格的市场调节机制
        5.4.1 影响地票价格的非政策因素分析
        5.4.2 基于成本法的地票价格形成
        5.4.3 基于剩余法的地票价格形成
    5.5 地票市场的价格发现功能
        5.5.1 既有文献对地票市场价格发现功能的认识
        5.5.2 价格发现的定义与实现条件
        5.5.3 地票市场具备价格发现的条件吗
        5.5.4 地票市场基本特征与中国指标市场的性质
    5.6 本章小结
6 指标市场对地价形成的影响:定性描述
    6.1 地票落地与土地双层市场结构
        6.1.1 地票落地与土地出让制度的衔接
        6.1.2 优先划地权:地票市场与土地市场的对接点
        6.1.3 与类似市场的比较分析
    6.2 地票市场与土地市场的理论互动模式
        6.2.1 政府“统购统销”模式
        6.2.2 “先买票后买地”模式
        6.2.3 “先买地后买票”模式
        6.2.4 自由市场模式
    6.3 地票市场对土地细分市场的影响
        6.3.1 指标配置双轨制与市场细分
        6.3.2 地票市场对单个细分市场的影响
        6.3.3 细分市场之间的交互作用
    6.4 地票价格与地价关系:基于四象限模型的讨论
        6.4.1 四象限模型的构建
        6.4.2 地价变动对票价变动的影响
        6.4.3 票价变动对地价变动的影响
        6.4.4 简要讨论
    6.5 本章小结
7 指标市场对地价形成的影响:模型表达
    7.1 构建引入指标市场的均衡地价模型
        7.1.1 理想世界的均衡地价模型
        7.1.2 建设用地总量管制的均衡地价模型
        7.1.3 引入指标市场的均衡地价模型
    7.2 三种情形中均衡地价之比较
    7.3 模型扩展及其含义
        7.3.1 卖方垄断情形下的地价形成
        7.3.2 地票落地问题对地价形成的影响
        7.3.3 城乡二元土地市场结构对地价形成的影响
    7.4 推论:政府压低地票价格的基本动因是最大化土地财政收入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及政策启示
    8.1 主要结论
    8.2 可能创新之处
    8.3 进一步研究方向
    8.4 相关政策建议与启示
        8.4.1 完善重庆地票交易的几点建议
        8.4.2 破解中国建设用地计划管理困境的几点启示
参考文献
附录:式7-11的计算过程
作者简历

(4)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企业并购决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3 研究方法
        1.3.1 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相结合
        1.3.2 综合分析与逻辑归纳相结合
        1.3.3 模型研究的方法
    1.4 研究内容与框架
    1.5 主要创新点
第2章 传统并购决策方法评价及改进
    2.1 企业传统并购决策主流评价法及改进
        2.1.1 传统并购决策主流评价法基本原理与运用步骤
        2.1.2 传统并购决策主流评价法优缺点分析
        2.1.3 运用传统并购决策主流评价法应注意的问题
        2.1.4 传统并购决策主流评价法改进
    2.2 传统并购决策其他方法评价
        2.2.1 市场比较法
        2.2.2 成本法
    2.3 传统并购决策方法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并购决策的相关理论与应用
    3.1 并购理论综述
        3.1.1 并购概念界定及其分类
        3.1.2 并购动因
    3.2 博弈论及其应用研究综述
        3.2.1 博弈论概述
        3.2.2 博弈理论在企业并购中应用研究回顾
    3.3 实物期权理论与运用综述
        3.3.1 期权概述
        3.3.2 实物期权理论
        3.3.3 实物期权的的基本定价方法
        3.3.4 实物期权理论在企业并购及其他方面的应用回顾
    3.4 期权博弈理论与应用研究概述
        3.4.1 期权博弈理论概述
        3.4.2 期权博弈方法的未来研究方向
        3.4.3 期权博弈理论在企业并购及其他方面的应用综述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并购决策的期权博弈思想
    4.1 并购决策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4.1.1 不确定性概述
        4.1.2 并购中的不确定性分析
    4.2 并购的影响因素
    4.3 并购的期权特征及其种类
        4.3.1 并购的期权特征
        4.3.2 并购的实物期权种类
    4.4 并购的博弈特征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基于期权博弈的并购定价决策研究
    5.1 并购期权价值的确定
        5.1.1 离散型并购期权价值的确定
        5.1.2 连续型并购期权价值的确定
    5.2 并购双方之间并购定价博弈决策
        5.2.1 完全信息情况下并购定价博弈决策
        5.2.2 不完全信息下的并购定价博弈决策
    5.3 主并企业之间并购博弈决策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基于期权博弈的并购决策临界点研究
    6.1 常用随机过程
        6.1.1 伊藤过程
        6.1.2 泊松过程
    6.2 或有权益分析方法
    6.3 不存在竞争对手条件下企业并购决策临界点分析
        6.3.1 研究假定
        6.3.2 模型构建及其求解
        6.3.3 参数分析
    6.4 竞争条件下企业并购决策临界点分析
        6.4.1 完全信息条件下公司并购决策分析
        6.4.2 非完全信息条件下并购企业并购决策分析
    6.5 竞争条件下企业并购决策临界点拓展研究
        6.5.1 模型的基本假设
        6.5.2 模型构建与求解
    6.6 本章小结
第7章 应用研究
    7.1 应用研究
        7.1.1 案例背景
        7.1.2 并购案例中期权类型分析
        7.1.3 并购案例中实物期权价值的评估
        7.1.4 并购价格博弈分析
    7.2 应用研究二
        7.2.1 计算过程
        7.2.2 相关分析结果
    7.3 本章小结
第8章 总结与展望
    8.1 总结
    8.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及目录

(5)发明专利的期权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
        1.3.1 总体研究思路
        1.3.2 本文的创新点
第二章 发明专利及其价值构成
    2.1 发明专利概述
    2.2 发明专利的期权特性
    2.3 发明专利的实施条件
    2.4 发明专利的价值影响因素分析
        2.4.1 法律因素(发明专利的长度和宽度)
        2.4.2 技术因素
        2.4.3 市场因素
第三章 发明专利定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3.1 期权定价与传统定价方法的比较研究
        3.1.1 传统定价方法
        3.1.2 期权定价方法
        3.1.3 传统定价方法和期权定价方法的优缺点
        3.1.4 选用期权定价方法的原因
    3.2 期权定价模型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3.2.1 期权的分类与对比
        3.2.2 期权分类基础上的期权定价模型的比较与选择研究
        3.2.3 相关参数的设定
第四章 某发明专利定价案例研究
    4.1 某发明专利概况
    4.2 基于现金流预测法的发明专利定价研究
    4.3 基于期权的定价研究的参数测算
        4.3.1 案例选取的发明专利的期权识别
        4.3.2 案例选取的发明专利期权相关参数设计
    4.4 基于多模型比较的期权定价研究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参考文献
摘要
ABSTRACT
致谢

(6)项目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与审核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价值
    1.3 文献综述与评价
        1.3.1 实物期权与实物期权的类型
        1.3.2 项目投资型实物期权
        1.3.3 永续独占型投资期权与最优投资规则
        1.3.4 针对项目投资中委托代理矛盾的非投资期权研究框架
        1.3.5 契约框架下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与审核机制研究
    1.4 研究假设、框架和方法
        1.4.1 研究前提和假设
        1.4.2 研究框架
        1.4.3 研究方法
2 投资期权执行契约的基本概念界定与相关理论
    2.1 投资期权执行契约的相关概念界定
        2.1.1 投资期权执行的隐藏信息与隐藏行动
        2.1.2 投资期权执行契约的相关概念
    2.2 投资期权执行的时间折现因子
        2.2.1 停时折现因子
        2.2.2 投资期权的执行收益折现因子与执行成本折现因子
    2.3 均衡契约机制与显示原理
    2.4 无委托代理矛盾下的标准投资期权价值和最优执行阈值
3 一维不对称信息下投资期权执行的单一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与审核机制
    3.1 投资期权执行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的激励机制
        3.1.1 契约模型设置和假设
        3.1.2 逆向选择问题的事后约束条件及激励契约的可实施性
        3.1.3 最优激励契约解
        3.1.4 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问题的最优激励机制
        3.1.5 数值模拟与比较静态分析
    3.2 投资期权执行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最优激励机制
        3.2.1 经理努力水平与项目质量分布
        3.2.2 投资期权执行的道德风险问题与契约时序
        3.2.3 所有者和经理的事前期望期权价值
        3.2.4 道德风险问题的事前约束条件
        3.2.5 对称信息下的最优契约与激励高水平努力的条件
        3.2.6 无限责任约束下道德风险问题的最优激励契约
        3.2.7 有限责任约束下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最优激励契约
    3.3 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问题的审核机制
        3.3.1 投资期权执行的审核机制
        3.3.2 审核机制下的最优契约解
        3.3.3 最优审核机制的特征与投资期权执行效率分析
        3.3.4 数值模拟与比较静态分析
    3.4 投资期权激励工资机制构建Ⅰ:一维不对称信息下的单一委托代理问题
        3.4.1 基于股票价格的看涨型激励薪酬期权机制
        3.4.2 以剩余期权价值索取权转移为基础的效率工资机制
    3.5 本章小结
4 一维不对称信息下投资期权执行的混合委托代理问题的激励与审核机制
    4.1 逆向选择之前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激励机制
        4.1.1 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之前的道德风险问题及其契约时序
        4.1.2 已有文献的契约模型及分析结论
        4.1.3 基于已有文献的进一步研究
    4.2 逆向选择之前的道德风险问题的审核机制
        4.2.1 契约模型设置
        4.2.2 所有者规划问题的化简
        4.2.3 不同性质区域内的最优契约解
        4.2.4 针对逆向选择之前的道德风险的最优审核机制特征
    4.3 本章小结
5 二维不对称信息下投资期权执行的委托代理矛盾的激励与审核机制
    5.1 二维不对称信息下投资期权执行的逆向选择问题的激励机制
        5.1.1 投资期权执行的契约模型设置
        5.1.2 二维逆向选择问题的契约约束条件与激励契约的可实施性
        5.1.3 分离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5.1.4 混同均衡条件下的最优激励契约
        5.1.5 最优激励机制下的不对称信息相关性对均衡状态的影响
    5.2 投资期权的激励工资机制构建Ⅱ:二维逆向选择问题
        5.2.1 二维逆向选择问题下的股价对企业投资决策的反应
        5.2.2 代理企业股价波动的数值模拟
        5.2.3 二维逆向选择问题下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薪酬期权构建
    5.3 二维不对称信息相关性对审核机制下均衡状态的影响
        5.3.1 审核D类型经理的契约模型设置
        5.3.2 分离均衡下的最优审核契约
        5.3.3 审核机制下的不对称信息相关性对均衡状态的影响
    5.4 四维执行表现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最优激励契约
        5.4.1 四维执行表现的道德风险问题的契约模型设置
        5.4.2 契约模型求解
        5.4.3 四维执行表现的道德风险问题的最优激励机制特征
        5.4.4 期权特征的单调似然率性质
    5.5 本章小结
6 标的项目价值服从伊藤-泊松过程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机制
    6.1 双边幂函数跃幅分布下的投资期权时间折现因子
        6.1.1 标的项目价值服从伊藤-泊松过程时的投资期权定价
        6.1.2 跃幅服从双边幂函数分布时的投资期权价值和最优执行阈值
        6.1.3 跃幅服从双边幂函数分布时的投资期权时间折现因子
    6.2 标的项目价值服从伊藤-泊松过程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契约分析
        6.2.1 标的项目价值可能连续或离散通过执行阈值情形下的激励契约分析
        6.2.2 标的项目价值离散通过执行阈值情形下的激励契约分析
        6.2.3 跃幅服从双边幂函数分布下的执行成本折现因子的统计检验方法
    6.3 本章小结
7 基于数值模拟的应用研究:投资滞后和股价波动
    7.1 委托代理问题与投资滞后
        7.1.1 投资滞后期的含义
        7.1.2 基于数值模拟的投资滞后期分析
        7.1.3 结论
    7.2 委托代理问题与企业股价波动
        7.2.1 本文理论对文献实证结果的解释
        7.2.2 基于数值模拟的股价波动信息的价值分析
8 总结
    8.1 政策含义
    8.2 本文的主要创新之处
    8.3 展望
        8.3.1 具有一定存续期的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与审核机制研究
        8.3.2 跃幅服从不同分布跳跃时的投资期权的契约分析
        8.3.3 投资期权执行中的重复的委托代理矛盾研究
在学期间发表的科研成果
附录
参考文献
后记

(7)市场环境下基于灵活性策略的投资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课题研究的目标
    1.2 电力市场化改革及其不确定性背景分析
    1.3 电力工业的投资规划与决策研究动态
        1.3.1 投资决策规划与评估分析
        1.3.2 关于不确定性因素的模拟分析
        1.3.3 灵活性模拟分析方法
    1.4 价格情景分析和基于 Agent 的电力市场模拟分析研究动态
    1.5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及其特点
第二章 问题与模型的形成
    2.1 市场环境下考虑不确定性因素的规划问题及其模型
        2.1.1 问题与模型的分析与描述
        2.1.2 不确定性模拟分析
        2.1.3 灵活性模拟分析
    2.2 发电商的装机扩容规划问题与模型
    2.3 电力用户的购电问题与模型
    2.4 模型与求解方法的要求
第三章 模型求解方法的研究
    3.1 求解方法的一般性框架
        3.1.1 框架的基本构成
        3.1.2 模型求解
    3.2 情景的设计与建立
    3.3 电力市场多 Agent 系统(EMMAS)
        3.3.1 基于多 Agent 的市场模拟分析
        3.3.2 EMMAS 框架结构的研究与设计
第四章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考虑灵活性措施的项目评估方法研究
    4.1 灵活性的定义和分类
    4.2 期权定价理论
        4.2.1 实物期权
        4.2.2 期权定价理论
    4.3 基于实物期权理论考虑灵活性措施的项目评估模型研究
第五章 基于模糊数学理论考虑灵活性措施的项目评估方法研究
    5.1 基本思想
        5.1.1 基于 IF-THEN 规则模式的方法
        5.1.2 基于模糊数学模式的方法
    5.2 问题的模糊化
    5.3 基于模糊 DCF 方法考虑灵活性措施的投资项目评估模型研究
        5.3.1 对于没有灵活性措施的投资项目属性评估
        5.3.2 考虑灵活性措施后的评估方法
        5.3.3 投资策略的评估与比较
    5.4 项目评估方法的选择
    5.5 决策支持系统
第六章 市场条件下基于灵活性策略投资问题的应用研究
    6.1 多 Agent 建模基础
        6.1.1 基于 Agent 建模的理论基础
        6.1.2 多 Agent 系统建模分析
        6.1.3 多 Agent 模型仿真步骤
    6.2 基于 EMMAS 架构的 Agent 市场模拟分析模型
        6.2.1 市场模拟所涉及的 Agent
        6.2.2 市场清算过程
        6.2.3 非合作型发电商 Agent 投标策略分析
        6.2.4 合作型发电商 Agent 投标联盟
        6.2.5 短期市场模拟
    6.3 发电商 Agent 在发电容量规划和属性评估中的应用研究
        6.3.1 发电装机规划
        6.3.2 项目评估的应用研究
    6.4 用户 Agent 在制定最优购电方案中的应用研究
        6.4.1 问题的实际背景
        6.4.2 方案与措施集合
        6.4.3 基于实物期权方法的项目评估应用研究
        6.4.4 基于模糊数学法的项目评估应用研究
第七章 结论
    7.1 研究内容总结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确定一个项目的资金成本的 CAPM 方法和 WACC 方法
附录 B 电力市场中各个 Agent 之间的关系
附录 C 短期市场模拟结果
附录 D 以制定购电最优计划为实例的实物期权计算结果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8)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本文选题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2 OP与兼并与收购中公司价值的测算
    2.1 公司兼并与收购
    2.2 公司未来价值上升预测方法
        2.2.1 公司兼并与收购中未来价值上升预测的特点
        2.2.2 价格构成
        2.2.3 以往方法
    2.3 期权的概念
    2.4 实物期权基本理论
        2.4.1 实物期权的起源
        2.4.2 实物期权的特点
    2.5 实物期权的计算方法
3 公司兼并与收购中实物期权法的应用框架
    3.1 公司兼并与收购的期权特征
    3.2 公司兼并与收购决策实物期权法的应用难点
    3.3 公司兼并与收购决策OP法的应用步骤
        3.3.1 建造实物期权
        3.3.2 期权预测框架的构造
        3.3.3 判断是否重新设计
    3.4 实物期权的计算框架
        3.4.1 B-S预测框架
        3.4.2 二叉树框架
4 案例研究
    4.1 实物期权在公司兼并与收购未来价值上升预测中的应用
    4.2 实物期权变量敏感性分析
    4.3 研究结论及展望
    4.4 实物期权将来研究中的关注点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详细摘要

(9)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复合期权研究进展
    1.2 路径相关期权研究进展
    1.3 本文研究的目的、意义及主要内容
2 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
    2.1 复合期权定价问题的提法
    2.2 变波动率多期复合实物期权:一个扩展
    2.3 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的一般性理论框架
    2.4 巴黎期权的基本概念及定价理论模型
    2.5 本章小结
3 多期复合期权与巴黎期权定价的数值模拟实现技术
    3.1 多期复合期权定价模型的数值计算方法
    3.2 巴黎期权定价的数值实现技术
    3.3 巴黎期权定价的一种半隐式有限差分数值算法
    3.4 本章小结
4 复合期权应用研究
    4.1 复合期权在风险投资项目评估中的应用
    4.2 复合期权在可转换债券定价中的应用
    4.3 本章小结
5 巴黎期权应用研究
    5.1 可转债的巴黎期权特征
    5.2 考虑巴黎期权特征的可转债定价理论模型
    5.3 可转债的赎回公告期限制
    5.4 没有赎回威胁时投资者的最优策略
    5.5 发行者与投资者间的博弈
    5.6 在模型中引入巴黎期权特征
    5.7 实例计算及结论
    5.8 本章小结
6 实证研究
    6.1 赎回条款对可转债价值及赎回策略的影响
    6.2 赎回公告期长度与财务结构之间的关系初探
    6.3 本章小结
7 全文总结
    7.1 本文的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完成学术论文目录

(10)企业资本预算中的实物期权理论与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一) 论文的研究意义
    (二) 论文的研究范围
    (三) 论文的研究思路
    (四) 论文的研究目标
    (五) 论文的研究创新
    (六) 论文的不足与今后努力
二、资本预算中实物期权理论的发展
三、实物期权研究的必要性
    (一) 资本预算中传统折现现金流方法的缺陷
        1、方法本身的假设
        2、应用DCF方法时的一些很难克服技术性缺陷
    (二) 不确定条件下实物期权方法的优势
        1、关于不确定性与风险的概念
        2、传统方法与实物期权方法对待不确定性的区别
        3、 实物期权方法优势
    (三) 企业面临的管理现实要求更高地处理不确定性
四、期权的性质与定价
    (一) 期权概念研究及种类
    (二) 期权理论的核心思想
    (三) 期权定价
        1、布莱克-斯科尔斯期权定价模型
        2、二项式定价模型
        3、影响期权价值的主要因素
五、实物期权研究
    (一) 将期权思想应用于实物资产投资
    (二) 实物期权定义及相关概念
    (三) 实物期权的基本类型
    (四) 实物期权的定价方法
        1、偏微分方程法
        2、动态规划法
        3、模拟方法
        4、决策树分析方法
    (五) 实物期权的潜力及其应用状况
        1、实物期权方法的潜力
        2、实物期权的应用状况
六、实物期权方法下企业资本预算的扩展
    (一) 实物资产投资决策的性质
        1、实物资产投资决策的基本性质与实物期权的核心理论
        2、企业投资机会是一种看涨期权
    (二) 资本预算及方法研究
        1、资本顶算基本方法
        2、投资决策方法在公司实务中的历史演变及分析
    (三) 实物期权方法下资本预算程序的扩展及应用
        1、企业资本预算的基本程序
        2、使用决策树分析法对一制药企业是否投资开发一种新的药物进行实物期权分析
        3、使用二项式模型和布莱克-斯克尔斯期权定价模型对一扩张期权定价
    (四) 实物期权定价原理与资本预算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理论契合
    (五) 实物期权方法在中国的应用前景
七、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中文详细摘要

四、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学中的两个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复杂网络与FCFF-Geske方法的科技型创业企业价值评估研究[D]. 张馨丹. 华南理工大学, 2020(02)
  • [2]我国上市公司并购重组盈利补偿机制研究[D]. 肖永明. 江西财经大学, 2017(06)
  • [3]指标市场的引入及其对地价形成的影响[D]. 杜茎深. 浙江大学, 2013(06)
  • [4]基于期权博弈理论的企业并购决策研究[D]. 郑湘明. 中南大学, 2011(05)
  • [5]发明专利的期权定价研究[D]. 孙善成. 吉林大学, 2010(09)
  • [6]项目投资期权执行的激励与审核机制研究[D]. 张磊. 东北财经大学, 2009(05)
  • [7]市场环境下基于灵活性策略的投资评估方法与应用研究[D]. 张毅.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09(11)
  • [8]实物期权在企业并购中的应用[D]. 纪沛.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9(07)
  • [9]复合期权与路径相关期权定价理论模型、数值模拟及应用研究[D]. 何志伟. 华中科技大学, 2005(05)
  • [10]企业资本预算中的实物期权理论与应用研究[D]. 叶娟.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 2005(05)

标签:;  ;  ;  ;  ;  

实物期权理论在投资中的两种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