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

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

一、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论文文献综述)

汪红娟[1](2020)在《1980年以来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研究之现状与评析》文中研究说明全面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工商税收为打破国民党的经济封锁、解决边区财政困难发挥了重要作用。迄今为止,不仅有关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研究的文献得到整理出版,而且学界对工商税收相关问题的研究也取得了较大进展,诸如工商税收的发展阶段、工商税法法令法规、边区税务缉私研究等。在学者的共同努力下,边区工商税收研究逐步深化,在问题发现和研究视角方面均有不同的突破。通过对已有研究成果的梳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对今后边区工商税收研究的看法和思考,期望推动边区工商税收研究进一步地深入和深化。

焦文卿[2](2020)在《从官商协作看牙税的民间运作形态 ——以清末民初清苑县牙税征管为例(1903-1937)》文中指出从晚清自民国,中央屡屡颁行牙税的整顿新章,希图加强对地方税源的控制,然而在实践层面,县作为经征机构,在长期政费匮乏的压力下,往往结合既有的税政结构,在与民间社会势力的互动协作下表现出灵活地自我调适能力,以非正式手段因应中央或省一级的行政权威,竭力保障地方财政的正常运转。本文围绕清末民初县财政压力下税收秩序的打破与重塑,以清苑县牙税征收为例,呈现县署、商会与包税商的冲突纠葛与协商互动,揭示民初税制近代化改革的浪潮下,地方税收过程中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糅合汇流的复杂面貌。另一方面,官商互动谈判的公函往来中,措辞表达逐渐透露出民间社会对官方意识形态地迎合与利用,新的税政观念与法律意识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谈判效力,成为左右权势的关键要素之一。以往的研究侧重以现代化作为近代财政发展的预定目标和评判标准,本文则以清苑县牙税运作为例,尝试分析“近代化”财政改制在县一级税政实践中引发的冲突,呈现地方政府与保定商会如何围绕税收征管展开协商,尤其在非正式体制下,利用官方权威与税权利益达成各方认可的规章秩序、维系税收运转的过程,探讨中国近代财政改制的真正路径。

高思远[3](2020)在《民国时期江苏省牙税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牙行是一种古老的商业中介组织,主营撮合交易与代客买卖,最早被称为驵侩。而牙税是政府对牙行的经营所征课的税收,具有营业税的性质,也是中国历史最悠久的商业税收之一,起源于唐代。牙税在清代走向制度化,为限制牙行的开设,雍正制定了定额牙帖制度,江苏省也基本确定了分等定额的税制。清末,面对窘迫的财政局面,苏州藩司将牙税税额增加十倍,引发了牙商的强烈抗议,在苏州商会的协助下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增牙税运动,最后以地方政府与牙商之间的妥协而告终。民国成立后,北京政府财政部为了增加财政收入,推动地方整顿牙税,并将牙税列为中央专款,由地方稽征后缴解中央。中央专款作为临时性的财政政策,在设置之初成效显着,但随着中央政府权威日益衰落,地方缴解数额不断减少,所谓的中央专款名存实亡,税款也被地方政府截留。为保障教育发展,江苏省在1924年设置教育经费管理委员会,并将牙税、屠宰税等税种列为教育专款,由委员会负责征管。委员会接手之初,制定了详细的牙税经收管理办法,但高昂的稽征成本难以为继,在1932年开启了招商包征牙税的办法。1927年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原本作为江苏省会的南京市被划为特别市,由行政院直接管理。特别市成立后,南京市内牙税归属权成为省市间争夺的焦点,引发了历时六年的争夺。通过争夺,我们进而观察背后的制度体系与权力网络。在近代中国由传统向近代的转型中,税收现代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牙税的改革可以被视为旧税种改革的重要案例。1931年营业税开征后,牙税因其具有的营业税性质,向营业税过渡也是法理的必然要求。而地方政府则遵循实用主义的原则,缺乏改革的动力,迟迟没有进展。直至抗战时期,重庆政府为裕税源,接管了地方营业税的征收,才使牙税改革得以推进,废止了分等定额税制,改按固定税率征收。观察牙税改革的进程,可以鲜明地发觉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税收改革中态度的差异。税收现代化的进程,不仅是税种和税制的革新,更是政府与纳税人之间关系的演进。政府对牙行征税的同时,也必须承担维护市场秩序,规范牙行经营的义务。而在考察政府与牙行之间的关系,以征代管的倾向尤为明显。而随着新式商业中介组织的产生与发展,牙行这种古老的商业组织也必然在历史的浪潮中,逐渐被取代,而牙税也随之消亡。

宋柳[4](2020)在《民国时期湖北省契税研究(1927-1949)》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人类社会出现私有制以后,契约逐渐产生,契约的类型繁多,其中民间土地、房屋等不动产发生转移时,所书立的交易契约尤为丰富。中国古代政府为了掌握民间土地转移的动向,对这类契约的重视更甚于契税。至晚清民初,由于财政收入愈发紧张,政府为增加税收,开始整理旧税,契税首当其冲。但这一时期,因政局不稳,战乱不断,契税在财政上的作用并不显着。国民政府奠都南京以后,着力划分中央税与地方税系统,契税在这一时期,先从中央税转变为地方税,到抗战后期又回归为中央税,抗战胜利后,再次转归地方税,几经变动。在此过程中,契税的税率、税目、征税机关、征税人员以及征管过程等各个方面,都随时局而发生数次转变,契税这一传统税种,其制度在近代也不断向现代税制转化。早在宣统年间,第一部有关契税的章程颁布后,湖北省的契税就已经广受关注,因为在此章程中,法定的卖契税率,是采纳湖北省的奏请,按九分征收。在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湖北省的契税税率常是居高不下,契税在湖北省也成为仅次于田赋、营业税的重要税种。所以,当契税在中央税系统与地方税系统之间徘徊时,湖北省契税的各项规定也随之变更。在此过程中,有各税之间的纠葛,如契税与印花税,契税与土地登记费。也有各机构之间的配合,如税契处与推收所,契税征管机关与司法机关。还有人员上的矛盾,尤其体现在税务人员与纳税人的关系上。总的来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虽受抗战影响甚深,但湖北省的契税制度仍是在不断完善,稽征管理逐渐健全。最后,契税区别于其他税种的最重要的一个特点,就是它与产权的关系密切。不动产交易后,人们通过向政府缴纳契税,来确认以及保护自己的不动产产权。已缴纳契税的契约被称为“红契”,有确定产权的效力。但是就湖北省各县习惯来看,未缴纳契税的白契,在人们通过中间人自行调解产权纠纷时,也有一定的效力。只不过这些产权纠纷一旦被诉诸公堂,白契不仅会丧失其确定产权的效力,持白契者可能还会受到惩罚。由此可见,人们在不动产交易后,赴官府缴纳契税十分必要。后来,由于土地登记费的出现,契税在确定产权的效力方面受到质疑,但无论如何,契税收入对政府财政都有重要的补贴作用,这是土地登记费难以抵补的,所以契税仍有存在的必要性。

汪红娟[5](2020)在《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制度研究(1937-1945)》文中研究指明税收制度是一个国家或政权通过立法程序规定的各种税收法令和征收管理办法的总称,是保障税收的重要手段,因地区和时间的变化而不同。全面抗战时期,为了生存发展及长期抗战的需要,中国共产党大力开展陕甘宁边区的经济建设,工商税收制度建设即是其重要的一环。综观此一时期边区的工商税制建设,一方面和中共苏维埃时期的税制实践一脉相承,另一方面和边区特殊的政治经济环境及国共两党的关系息息相关。总体上看,以皖南事变为界,边区工商税制建设经历了两个阶段:皖南事变前(1937—1941),为边区工商税制建设的初创阶段;皖南事变后(1941—1945),为边区工商税制发展完善阶段。皖南事变前,随着国共两党统一战线的形成,中共争取到了大量外援。在此基础上,为了改变边区经济的落后状况,中共实施“力争外援,休养民力,医治内战创伤,积蓄力量,支持长期抗战”的财政政策,积极与民生息。这一政策大致持续至1939年。在此期间,边区政府只在部分地区征收盐税和皮毛税,且税率很低,税收在财政收入中不占重要地位。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共两党关系恶化,军事摩擦加剧,外援渐不可靠。边区财政政策逐渐调整,由依靠外援转向半自给。由此,边区政府开始加强税收工作,逐步创建税务机构,颁布货物税条例、牲畜买卖手续费与斗佣征收办法等,工商税制初具规模。皖南事变的爆发,无论对于边区的政治还是经济,均是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外援的彻底断绝,对原本贫弱的边区财政不亚于致命一击,同时国民党对边区厉行严密的经济封锁与军事包围。边区政府被迫调整财政政策,由半自给转变为自给自足,开始走上自力更生之路。在调整财政政策的同时,为解决财政困难,边区政府也开始大力整顿税收,工商税收的地位变得举足轻重。从1941年1月皖南事变至1945年8月日本投降,是边区工商税制发展完善的重要阶段。在此阶段,为了打破国民政府对边区的经济封锁,保障税收,促进经济发展,边区政府全力推进工商税务制度建设。工作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开展:推动税务机构建设,确定了税务总局、分局、县局、税所的四级建构,形成了统一领导垂直管理的机制;不断因时因势调整修订工商税收法规,体现出与时俱进与日益细化的特征;各种税种的征收管理随边区实际情形的变化而变化;不断完善工商税收的征管和缉私制度,保障了边区税收任务的实现;加强税务干部的培养,使许多德才兼备的税务人才脱颖而出。上述工作的开展推进了边区工商税制建设的制度化、正规化和科学化。事实证明,边区工商税收制度的创建及发展完善为解决当时财政困难、打破国民党经济封锁及促进边区经济发展发挥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它不仅创建和发展了独具特色的工商税收制度,为中国共产党取得最终胜利提供了财政保障,同时为新中国成立后工商税制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在今天的新时代环境下,边区工商税制建设仍具有讨论意义。

王天丹[6](2020)在《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文中认为陕甘宁边区(以下简称边区)是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的所在地。全面抗战爆发以后,主力红军改编为八路军,边区成为中共军队的指挥中心和敌后抗日根据地的总后方。边区地处黄河西岸,扼守日军进攻大西北的要道,其独特的军事战略地位,使之成为日军进攻的重要军事目标。为抗击日军,消灭土匪,取得反磨擦斗争胜利,边区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而加强军事建设,是中共中央和边区政府加强边区防卫力量,确保边区安宁,赢得抗战胜利的重要举措。为加强边区军事建设,中共首先建立了边区武装力量,为边区和中共中央的安全提供了可靠的军事力量。八路军主力部队奔赴华北抗日战场后,边区防守力量薄弱,为加强边区防卫力量,中革军委、中共中央决定组建边区驻军留守部队,成立留守兵团,编组陕甘宁晋绥联防军,统一指挥边区八路军留守部队,保安部队和地方民众抗日武装组织(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形成了八路军正规部队、保安部队和民众抗日武装(主要是自卫军和少先队)三位一体的武装力量格局。边区武装力量和组建和政变,为保卫中共中央和确保边区安宁提供了坚实可靠的武装力量。为解决八路军和各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政干部缺乏的问题,中共建立了抗大及有关军事院校,为八路军、新四军培养了一批急需的军事和政治干部,为中共军队和抗日根据地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干部保证。为提高边区部队战斗力,开展了军事教育和大练兵运动,涌现出了一大批先进模范,提高了部队的战斗力,被中共中央军委表扬,并将其经验批转全军学习推广。以上举措为取得河防、剿匪、反磨擦斗争的军事胜利,为建立新民主主义的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防止日军西犯边区,进攻大西北,八路军专门成立河防部队,在八路军的配合和人民群众的支持下,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挫败了其进犯边区和进攻大西北的企图,为创造模范根据地创造了条件。针对国民党军队对边区发动进攻和反磨擦事件,边区部队打退了其进攻,取得了反磨擦斗争的胜利,结束了国共两党政权并立的局面,实现了政令和军令的统一,使边区抗日民主政权成为唯一合法政权,为建设新民主主义模范区奠定了基础,巩固了中共在边区和敌后抗日根据地局部执政的历史地位。为加强军队后勤建设,中共建立和开展了军工生产,发动了大生产运动和“双拥运动”,为八路军提供了武装装备保障,解决了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增强了中共局部执政的社会和经济基础。为给八路军提供作战需要的武器装备,中共中央军委在边区成立了军事工业局,组建了一系列军工厂,研发和生产了武器弹药,开展了赵占魁运动,逐渐扩大了生产,为部队提供了大量武器弹药,保证了部队作战需要。为解决边区和部队面临的财政经济困难,边区部队开展了大生产运动,增加了粮食和工业品的生产,展开了打盐运盐及食盐等出口,以换取边区急需的战略物资,增加了边区财政收入,打破了国民党的经济封锁,稳定了边区物价。为解决边区工作中暴露出的党政军民关系不协调的问题,开展了双拥运动。经过整风,中共实现了对边区部队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原则,形成了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和中共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为克服边区部队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军阀主义与教条主义倾向,边区部队认真学习,经过整风,克服了自身存在的问题和缺点,形成了以中共中央西北局为首的一元化领导,落实了中共中央“九一”决定,增强了党政军民的团结,为巩固抗日根据地积累了宝贵经验。为总结经验,推广全军,在毛泽东支持下,将边区部队的整风经验成果写成《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形成了党和军队政治工作的历史性文献,与古田会议并列,多次下发全军学习。毛泽东思想提高了中共全党全军对毛泽东政治路线和军事路线的正确认识,肃清了王明错误思想及其他错误思想的干扰和危害,坚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原则,总结形成了中共武装斗争的理论和指导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中共领导军事工作,进行武装斗争的宝贵财富和强大的思想武器,为中共夺取抗日战争、解放战争胜利指明了方向,对建国后军队和国防建设产生了极大影响,至今仍是全党全军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

张海滨[7](2019)在《抗战时期重庆市地方税研究》文中指出重庆市地方税萌发于晚清,形成于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经历了抗日战争时期、国民政府统治后期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是重庆市地方税发展的关键时期,在抗日战争的客观推动下,重庆市地方税发展取得瞩目成绩,现代化的税收体系逐渐在重庆建立。由于地方税税种小、税源不稳等因素,学界以往关注与研究较少,本文拟在翔实可靠的史料基础上,运用历史学的研究方法,从宏观角度对战时重庆市地方税建设发展脉络进行重构,探讨非常时期地方税的发展过程中反映的历史问题。1929年重庆正式建市,在刘湘集团控制经营下,市政建设与市地方税建设开始起步。由于受传统税制及其他税捐机关控制税源的影响,重庆市地方税产生初期基本以附税与临时性税捐构成为主,现代化的地方税制度还未建立。1935年南京国民政府力量进入四川,对四川财政税收进行整顿,重新划分国家税与省税,调整县市税结构,废除苛捐杂税,现代化的地方税制度逐渐在重庆建立。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国民政府迁都重庆,为市地方税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央开始编制重庆市的财政预算,并对其进行大力财政支持。1939年中央提升重庆市行政体制地位,使其脱离川省直辖于行政院,重庆市地方税进入历史发展新时期。与此同时,重庆市政府抓住难得的历史契机,进行税种税政建设,调整税收征管机制、开征地方新税、完善税收体系,基本形成了以营业税、房捐、契税等为主的税收体制。1942年国民政府划分国家财政与自治财政,重庆市及时地调整了地方税的组成结构与征管方式,形成了以房捐、屠宰税、营业牌照税、使用牌照税、筵席税和娱乐税为主的自治税捐体系,从1943年到1945年,重庆市的自治税捐收入基本呈上升趋势,在战时财政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然而抗战时期重庆市地方税的发展建设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在脱离四川省属以前,重庆市作为川省税制改革的试验城市,其营业税等税捐的开办曲折艰难;进入1939年重庆市虽脱省直辖,但由于传统的政治习惯与税捐收入的重要地位,四川省始终不肯完全移交税权于重庆市,而中央虚以逶迤,使重庆市地方税捐独立徒有其名。此后重庆市地方税的政策制定也多参照四川省的规则,使地方税的发展深深烙上四川省的烙印;1942年中央重新划分财政系统,将重庆市的营业税与土地税等纳入国家财政,致使重庆市的自治税捐以消费税占主体,税源根基不稳。与此同时,由于处于抗战的非常时期,重庆市的地方税权行在使过程中,还出现了与事权严重不符、贪墨丛生的现象。重庆市地方税的建设发展过程无疑在近代中国的地方税建设中具有特殊性和代表性。重庆市的行政体制在抗战中经历了从四川省辖市到中央院辖市的变化,其与四川省的税权争夺、与中央的利益分配,正是自北京政府建立分税制以来历次划分财政收支系统中都存在的中央、省、县市税收利益分配问题的最好反映。而在抗战中地方税艰难的现代化建设过程,又反映了非常时期主政者的抉择与产生的历史效应,因此对重庆市地方税体系进行历史重构具有重要的价值。

赖红羽[8](2019)在《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研究》文中指出抗战胜利后不久,第三次国内解放战争爆发。1945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向北发展、向南防御”和“建立巩固的东北根据地”的指示后,从各战略区抽调部队和干部进入东北,建立各级民主政府。随着东北解放区的建立,税收特别是工商税收发展很快,在解放战争中,东北解放区的工商税收制度的建设和完善对于全国解放战争的胜利意义重大。良好的工商税收制度能够扩大人民政府的财政收入为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巩固东北根据地提供了重要的战略支持。本文大致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是从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建立的背景来阐述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建立的必要性。首先是建立工商税收制度能够增加财政收入,使得东北解放区的社会稳定,并且更好地支援全国解放战争。其次是东北解放区建立前,收税制度及其不合理。在日伪统治时期建立的工商税收制度具有浓厚的殖民性,庞大的税收制度和混乱的税收体系以及过高的税收都不利于东北人民群众的生活,也是中国共产党解放东北后所要解决的问题。第二部分主要是论述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是怎么建立和发展的。在解放初期东北的工商税收主要采用废除苛捐杂税、沿用部分旧制的方法来稳定东北社会秩序、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并且利用合理的税收来保障战争的供给。当社会逐渐恢复秩序的时候,沿用旧制已经不能满足需要的时候,东北各省开始自订工商税收制度,并且建立了省级的税务机构和制度。但是工商税收制度统一到省还是不能满足东北解放区的发展要求,于是东北解放区成立了东北税务总局,统一了工商税制以及税务机构,健全各种税务制度。第三部分主要是论述制度在统一后的具体内容。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建立后统一到全解放区的工商税收分别有:货物产销税,营业所得税,出入口(境)税,屠宰税和牲畜交易税,海盐税和行商税。通过这些统一的税种征收条例、征收标准、纳税人的义务和部分税则的进一步修正来展示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的工商税收制度。第四部分主要是论述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有哪些特征以及作用。第五部分主要是论述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的建立对于东北解放区以及新中国成立后的工商税收制度有哪些启示,还有哪些问题是新中国成立后乃至今天仍然要引起警惕和注意的。本文将从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所公布的一系列工商税收条例和办法着手,整理和研究东北解放后工商税收工作是如何逐渐统一和统一后的工商税收制度对于,东北解放区财政经济产生的影响和整个东北解放战争所起到的作用和意义。

胡金野,张静[9](2017)在《东北解放区的禁烟禁毒活动》文中研究说明随着东北地区的解放,其禁烟禁毒活动也较早开展,并与土地改革相联系,极具地域特点,尤其非常注重深入大山深处捣毁烟田,同时,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活动也是从这里起步的,取得了较大成绩。

吴磊[10](2016)在《1953年税制改革及其对新中国公私关系发展趋势的影响》文中认为1952年底到1953年初的税制改革本来只是经济领域的一场变革,其初衷是政府相关职能部门为改变"经济日益繁荣,税收相对下降"的局面并完成1953年的税收任务,对原有税收政策诸方面的调整。但是,改革不仅引发了经济上的物价波动和市场混乱,而且引发了政治上的一系列连锁反应,对新中国公私关系发展趋势有重大影响。其原因在于,新税制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新中国"公轻于私"的税收原则,对公私关系的把握和处理有悖于当时毛泽东对社会发展阶段与资产阶级地位转变的判断,被毛泽东斥责为向资本家投降的"右倾机会主义"。在随后召开的全国财经会议期间,毛泽东在批判"新税制"的基础上正式提出"过渡时期总路线",致力于消灭"私"的存在,加快了新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论文提纲范文)

(1)1980年以来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研究之现状与评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边区工商税收文献的整理出版
二、边区工商税收的研究成果
    (一)边区工商税收的发展阶段研究
    (二)边区工商税收法规研究
    (三)边区税务缉私研究
    (四)边区盐业及盐税研究
    (五)边区工商税收管理研究
    (六)边区工商税收的作用和历史地位研究

(2)从官商协作看牙税的民间运作形态 ——以清末民初清苑县牙税征管为例(1903-1937)(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现状
    三、创新之处
第二章、明清时期清苑县的牙税规模与整顿规制——“原额主义”下的地方财政扩张
    一、方兴未艾的牙行、牙税研究
    二、“原额主义”体制下地方财权的转移——晚清牙税整顿
    三、保定商会的崛起——士绅精英的社会参与
第三章、行业自承代征体制的维系(1911-1923)——民初牙税整顿与清苑县牙税征管
    一、新帖换旧符:北京政府时期的牙税整顿
    二、官商协调下的税权归属之争——以干鲜果业牙税为例
第四章、招商包收与行业代征的融合(1923-1928 年)——财政压力与官商协调因应
    一、直省财政困境与招商包税政策的出台
    二、利权分割与纠纷协调:实际运作中招商包收与行业代征的融合
    三、商会调解与其对税收征管的参与
第五章、旧秩序的再维持(1928-1937年)——国民政府前期的牙税运作
    一、1929 年牙税新章:牙税的变质与维护
    二、招商运作的妥协:行业代征的保留与县署的斡旋
    三、重塑平衡:商会改组对税收秩序的冲击——以干鲜果业牙税征收为例
结论
    一、牙税整顿历程与现代财政体制的建构
    二、“地方立场”:县财政的维系与牙税运作实态
参考文献
后记

(3)民国时期江苏省牙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一) 牙行与牙人
        (二) 牙税
        (三) 营业税
        (四) 地方财政
    三.研究视角与方法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三) 重点、难点和创新点
    四.文章框架
        (一) 章节内容
第一章 清代江苏牙税的制度与变动
    第一节 清代江苏地区的牙行与牙税
        一.牙行与牙税的历史沿革
        二.清代江苏牙行的分布经营与牙税稽征制度的形成
    第二节 清末苏州抗增牙税运动
        一.抗税运动的爆发
        二.商会与政府的博弈
        三.抗税运动渐息及余波
第二章 税权的博弈:民国时期牙税的地方征管
    第一节 中央专款:牙税收归国家税的尝试
        一.北京政府的国地财政划分与牙税整理
        二.中央专款制度的建立与牙税划归
        三.民国初期江苏省对牙税的初步整顿与征管
    第二节 教育专款:国家税的地方用途
        一.江苏省教育经费管理处成立与教育专款划分
        二.教育经费管理处主导的牙税包征
    第三节 以教育的名义:屠牙税征收权的争夺
        一.混乱的种子:南京特别市成立与省市财政划分
        二.六年的对抗:南京市与江苏省的税权纠葛
        三.调停与缓和:省市税权矛盾因素的探析
第三章 牙税向营业税演进的艰难历程
    第一节 牙税制度的概览与民间争论
        一.各省牙税稽征制度概览与比较
        二.关于牙税存废的民间舆论
    第二节 向营业税过渡:税收现代化的进程
        一.北京政府举办营业税的尝试
        二.南京国民政府牙税改革的艰难历程
        三.牙税改革的最终完成与新旧税制对比
        四.江苏省非国统区牙税的征收与废除
第四章 税收与商民:牙税稽征与社会互动
    第一节 苛商病民?——浅析牙行日常经营与市场功能
        一.牙行的成立、经营与市场功能
        二.绕不开的牙行:南京米粮的交易与流通
    第二节 稽征与治理——牙行乱象与政府对牙行的管理
        一.牙行积弊:偷税漏税与市场垄断
        二.政府治理:以征代管的内在逻辑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4)民国时期湖北省契税研究(1927-1949)(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及意义
    二、研究述评
        (一) 关于古代契税制度的研究
        (二) 关于近代契税制度的研究
        (三) 关于地方财政问题的研究
        (四) 研究状况述评
    三、概念和时间的界定
    四、研究方案
        (一) 研究视角
        (二) 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创新点
        (一) 重点
        (二) 难点
        (三) 创新点
第一章 契税制度的产生及演变
    第一节 古代契税制度的沿革
        一、民间契约的种类及构成
        二、契税制度的缘起
        三、契税制度的变迁
    第二节 晚清民初契税税制及湖北省的征收情况
        一、晚清民初的财政危机
        二、税制规整及地位变化
        三、民初湖北省契税的整顿及效果
第二章 国民政府建立至抗战前期的契税征管(1927-1941年)
    第一节 国民政府的契税法规及湖北省征收制度
        一、契税法令的变化
        二、湖北省的征收机构及人员
    第二节 湖北省契税的稽征管理及成效
        一、规范契税的稽征管理
        二、举办验契及成效
第三章 抗战后期与国共内战时期契税的征收与管理(1942-1949年)
    第一节 调整契税制度与征收机构
        一、契税征管的制度性规定
        二、直接税局接办契税
    第二节 湖北省契税的稽征与整理
        一、契税稽征人员与程序
        二、湖北省整理契税及成效
第四章 湖北省契税征管中的漏洞与改进
    第一节 湖北省契税征管的困境
        一、新约与旧规的不衔接
        二、契税征管秩序混乱
        三、官员在契税征管中的贪污舞弊
        四、商民在契税征管中的反应
    第二节 湖北省政府对契税制度的改进
        一、加强契税宣传与竞赛
        二、严格官员的训练与考核
        三、轻惩处而重激励
第五章 契约、契税与权利纠纷
    第一节 国家政权对民间契约监护的强化
        一、民间契约习惯及效力
        二、契税介入: 从白契到红契
    第二节 契税在保护产权中的作用
        一、产权纠纷中的白契与红契
        二、确认产权: 土地登记费与契税的矛盾
        三、契税存在合理性的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制度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起和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
    三、主要内容与创新
    四、研究方法
第一章 边区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经济状况
    一、边区的自然环境
    二、边区的行政区划和人口
    三、抗战前边区的社会经济状况
    四、边区的形成和发展
    小结
第二章 中共早期的税收理念和税收实践
    一、中共早期的税收理念
    二、中共革命根据地的财政供给
    三、中共在革命根据地的税收实践
    小结
第三章 边区工商税收制度的初创
    一、陕甘宁根据地时期的中共税收
    二、边区工商税收制度初创
    三、边区工商税制初创时期存在的问题
    小结
第四章 边区工商税收制度的发展完善
    一、皖南事变前后边区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
    二、边区财政经济政策的调整转向
    三、边区工商税制的发展完善
    小结
第五章 边区工商税收的种类及演变
    一、货物税
    二、营业税
    三、盐税
    四、牲畜斗佣税
    小结
第六章 边区工商税收的管理与缉私
    一、税款报解制度
    二、票照花证管理制度
    三、税务缉私制度
    小结
第七章 边区税务干部的整顿与培训
    一、税务干部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二、边区政府对税务干部的整顿管理
    三、边区政府对税务干部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6)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一) 军事体制与军事活动
        (二) 军事教育与部队整风
        (三) 军事经济与军工生产
        (四) 军事与民众动员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四、史料运用
第一章 边区武装力量的建制和职能
    一、边区创建前的军事系统
    二、中共中央军事系统
        (一) 中央军委的组建与人事调整
        (二) 八路军系统的军事力量
        (三) 边区留守部队的统编与职能的转变
        (四) 留守部队兵力的扩大和防卫任务的增加
        (五) 扩编成立警卫部队
    三、边区的地方武装力量
        (一) 保安司令部及保安部队
        (二) 地方民众抗日武装力量
    四、陕甘宁晋绥联防军
        (一) 联防军组建的时代背景和原因
        (二) 联防军的职能和建制
        (三) 联防军成立的意义
第二章 边区部队的军事教育
    一、抗日军政大学与军政人才培养
        (一) 中共军事教育沿革与抗大建立
        (二) 抗大军事教育及其演变
        (三) 抗大招生工作
        (四) 抗大军事教育的主要内容
        (五) 抗大军事教育的特点
    二、边区留守部队军事教育与训练
        (一) 边区留守兵团及保安部队军事教育和训练
        (二) 联防军军事教育和训练
        (三) 边区留守部队军事训练成绩斐然
    三、其他专门军事院校的军事教育和训练
        (一) 八路军军政学院
        (二) 八路军军事学院
        (三) 延安摩托学校
        (四) 八路军炮兵学校
        (五) 中共中央军委航空学校
    四、边区军事教育的成效
        (一) 吸收大批知识青年走上抗战道路
        (二) 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增强了抗战力量
        (三) 大练兵运动与部队战斗力的提升
第三章 边区部队的政治工作
    一、政治机关建制演变与职能
        (一) 政治部(处)
        (二) 政训处
        (三) 恢复政治工作制度及建制
    二、边区部队政治工作的开展
    三、边区部队政治工作主要内容
        (一) 坚持党的领导
        (二) 开展政治教育和宣传动员,增强抗战必胜的信心,提高战斗力
        (三) 推行在职干部学习运动
        (四) 加强党的统一战线理论和各项方针政策、时事政治的学习,提高干部战士政治素养,增强团结意识
        (五)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第四章 边区军事系统的整风运动
    一、抗战初期中共军队中的错误思想倾向及其危害
        (一) 存在的问题和表现
        (二) 王明错误思想倾向的危害
    二、边区部队整风运动的开展
        (一) 中央军委开展普遍整风的部署
        (二) 边区部队的整风
    三、整风运动使中共军队思想作风改变、政治意识提高,形成了坚持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新成果
        (一) 肃清了王明错误路线的影响
        (二) 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
        (三) 结出了累累硕果
        (四) 形成中共军队政治工作的新成果——《关于军队政治工作问题的报告》
        (五) 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军事工作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
第五章 边区的军事斗争
    一、抗击日军,保卫河防
        (一) 日军的进攻和目的
        (二) 河防兵力的部署和河防守卫
        (三) 河防战斗情况
        (四) 河防保卫战胜利的成效和意义
    二、清剿土匪,巩固后方
        (一) 边区匪患猖獗的原因和危害
        (二) 剿匪的政策和策略
        (三) 大规模清剿行动
        (四) 边区剿匪成效
    三、反磨擦斗争,保卫边区
        (一) 边区发生磨擦的原因和表现
        (二) 中共处理磨擦的政策和应对策略
        (三) 反磨擦的主要军事斗争
        (四) 边区反磨擦斗争胜利的成效
第六章 边区的军事经济问题
    一、军工机构建制与军工生产
        (一) 八路军建立军工的原因
        (二) 军工机构的设置与职能
        (三) 边区主要军工企业的分工和生产
        (四) 军工生产中的赵占魁运动和劳动竞赛
        (五) 边区军工发展的成效
    二、经济问题与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一) 边区面临的严重财政经济困难
        (二) 边区财政经济发生困难的原因
        (三) 部队开展大生产运动
        (四) 部队大生产运动的成效
        (五) 边区军队开展大生产运动的意义
第七章 边区的军事与社会
    一、边区的兵役制度
        (一) 边区兵役制度的缘起
        (二) 边区兵役制主要内容
    二、边区农民参军
        (一) 农民参军的动机
        (二) 农民参军的优抚政策
        (三) 各种抗战民众组织的宣传动员
    三、开展“归队运动”
        (一) “归队运动”的背景和原因
        (二) 归队法令和“归队运动”
        (三) “归队运动”的成效
    四、边区“双拥”运动
        (一) 边区“双拥”工作存在的问题
        (二) “双拥”政策的制定及主要内容
        (三) “双拥”运动的开展及主要形式
        (四) 边区“双拥”运动的成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7)抗战时期重庆市地方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学术价值
    二、学术史回顾与分析
    三、资料来源
    四、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集权崩溃与重庆市地方税产生的初况
    一、重庆地方势力自立税制和分化税权(1856-1926)
        (一)晚清重庆地方税权的产生
        (二)民国前期军阀控制下重庆的地方税
    二、刘湘独占重庆后地方税的革新及局限(1926-1934)
        (一)重庆市区内的税政建设
        (二)泛重庆地区的税制改革
    小结
第二章 中央入川与重庆市地方税的整顿(1935-1938)
    一、重庆地方税制的改革
        (一)中央政府对四川地方税制的整改
        (二)四川省政府全面推行“一税制”
    二、重庆地方新税的推行
        (一)营业税在重庆市的开办
        (二)其他税捐的相继开征
    小结
第三章 脱省直辖与重庆市地方税的“独立”(1939-1941)
    一、重庆市税捐征收权限的界定
        (一)重庆市税捐征收的有效作用范围
        (二)川渝营业税权归属之争
    二、重庆市税捐征收机制的建设
        (一)征收机关的建设
        (二)包税制等旧制的废除
    小结
第四章 自治财政与重庆市地方税的调整(1942-1945)
    一、重庆市原有税课体系的分解
        (一)国民政府改订财政收支系统
        (二)重庆市分出的税捐内容
    二、重庆市自治税课体系的重构
        (一)自治税捐的内容
        (二)征管机制的调整
    小结
第五章 抗日战争与重庆市地方税建设发展的思考
    一、抗战客观推动了重庆市地方税的发展
        (一)从传统税制到现代税制的转变
        (二)从满足地方到服务全局的转变
    二、战争环境下重庆市地方税的困境
        (一)发展环境的恶劣
        (二)事权税权的不平衡
    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1.选题缘由
        2.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国内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创新之处、写作难点和不足
        1.研究方法
        2.本文研究创新之处
        3.本文研究写作难点和不足
一、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建立的背景
    (一)建立工商税收制度的重要性
        1.维护东北解放区的社会稳定
        2.支援全国解放战争
    (二)解放区建立前工商税收制度不合理
        1.日伪旧工商税制的殖民性
        2.税收体系冗杂和税收机构庞大
        3.日伪旧工商税制税收过高
二、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的建立
    (一)沿用部分旧税制
        1.沿用部分旧税制的概况
        2.沿用部分旧税制的作用
    (二)各省内统一工商税制
        1.自订税制概况
        2.建立税务机构和制度
        3.各省市税制统一的作用
        4.自订税制存在的问题
    (三)统一东北解放区工商税制
        1.建立健全税务机构
        2.统一税制
三、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的内容
    (一)货物产销税
        1.货物产销税的征收条例
        2.货物产销税的征收标准
        3.纳税人的义务
        4.货物产销税征收条例的的修正
    (二)营业所得税
        1.营业所得税的征收条例
        2.营业所得税的征收标准
        3.纳税人的义务
    (三)出入口(境)税
        1.出入口(境)税的征收条例
        2.出入口(境)税的征收标准
        3.纳税人的义务
        4.拟定关税性质的出入口税条例
    (四)屠宰税和牲畜交易税
        1.屠宰税
        2.牲畜交易税
    (五)其他统一的税种
        1.海盐税
        2.行商税
四、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的特征和作用
    (一)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的特征
        1.税制的战时性
        2.税制的适应性
        3.税制的不规范性
    (二)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的作用
        1.为全国解放后建立新税制创造条件
        2.维护东北解放区的社会稳定
        3.支援全国解放和经济发展
五、东北解放区建立工商税收制度的启示
    (一)良好的工商税制为政权的巩固和发展创造条件
        1.坚持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2.坚持不断改进税制
    (二)良好的税制是对敌斗争的重要手段
    (三)良好的税制是坚持依法治税的保障
    (四)良好的税制是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条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着)及科研情况

(9)东北解放区的禁烟禁毒活动(论文提纲范文)

一、采取多种措施, 持之以恒禁烟禁毒
     (一) 颁行禁烟禁毒法令, 禁烟禁毒态度坚决
     (二) 设立专门禁烟机构, 取缔查封烟馆
     (三) 深入大山深处禁种烟苗
     (四) 改造烟民, 形式多样
     (五) 加强出入境商品管理和缉私稽查, 禁止鸦片出入
二、东北少数民族地区的禁烟禁毒工作
三、东北解放区禁烟禁毒的成果
四、东北解放区禁烟禁毒活动的经验总结

(10)1953年税制改革及其对新中国公私关系发展趋势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一、“新税制”政策出台背景与原因
二、“新税制”的核心内容及其问题
三“新税制”对新中国公私关系发展趋势的影响

四、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论文参考文献)

  • [1]1980年以来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研究之现状与评析[J]. 汪红娟. 陇东学院学报, 2020(04)
  • [2]从官商协作看牙税的民间运作形态 ——以清末民初清苑县牙税征管为例(1903-1937)[D]. 焦文卿. 华东师范大学, 2020(01)
  • [3]民国时期江苏省牙税研究[D]. 高思远.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4]民国时期湖北省契税研究(1927-1949)[D]. 宋柳. 华中师范大学, 2020(02)
  • [5]陕甘宁边区工商税收制度研究(1937-1945)[D]. 汪红娟. 陕西师范大学, 2020
  • [6]陕甘宁边区军事建设问题研究(1937-1945)[D]. 王天丹. 陕西师范大学, 2020(01)
  • [7]抗战时期重庆市地方税研究[D]. 张海滨. 西南大学, 2019(12)
  • [8]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工商税收制度研究[D]. 赖红羽. 江西师范大学, 2019(01)
  • [9]东北解放区的禁烟禁毒活动[J]. 胡金野,张静. 大连近代史研究, 2017(00)
  • [10]1953年税制改革及其对新中国公私关系发展趋势的影响[J]. 吴磊.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2016(02)

标签:;  ;  ;  ;  ;  

新中国税收史上的“第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