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纳米材料发展的看法

我对纳米材料发展的看法

一、纳米材料发展之我见(论文文献综述)

于静文[1](2020)在《二维锑烯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生物医学应用》文中研究指明自2015年起,锑烯二维纳米材料因其具有与石墨烯类似的层状结构和一些优于石墨烯的物理及光电性能而备受关注。锑烯纳米材料具有高的载流子迁移率及可调节的带隙,较短的面外原子键长和较强的自旋-轨道耦合(spin-orbit coupling)效应,使其具有特殊的物理化学性能,特别适用于半导体、光电子元器件制备,等离子体探测以及超短脉冲的产生等诸多领域。光声成像是一种非入侵性的无损成像技术,兼具光学成像的高分辨率和声学成像的深度,在生物医学领域有很大的发展前景。性能优异的光声成像造影剂是获得高清晰度和高分辨率图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论文发现了锑烯二维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质,并对其作为光声成像造影剂应用于活体肿瘤的原位成像进行了探索。主要内容如下:1.锑烯纳米片(Antimonene nanoflakes,AMNFs)的制备及表征。本文利用循环液相冰浴超声的方法制备出了横向尺寸约为21±5nm,纵向尺寸约为52±3nm,厚度处于10~15nm(即2~3层)的少层锑烯纳米片。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原子力显微镜(Atomic force microscope,AFM),X射线衍射仪(X-ray diffraction,XRD)和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scopy)对其形貌、性质等进行了表征。2.锑烯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主要是光热及光声性能)研究。本文利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er)检测了锑烯纳米片的光学吸收光谱,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其在808nm处的摩尔消光系数(Molar extinction coefficient)为2.24×109。利用近红外激光照射,通过温度测量,得出材料的光热转换效率为42.36%,优于金纳米棒、石墨烯等材料。利用多光谱光声断层扫描成像系统(Multispectral Optoacoustic Tomography,MSOT),对材料的光声性能进行了研究;系统地对比了锑烯纳米片与常见光声成像造影剂(金纳米棒,二维材料和吲哚菁绿(Indocyanine Green,ICG)光声性能之间的差异,发现锑烯纳米片与其他材料相比表现出优异的光声性能。此外,本文还探索了影响锑烯纳米片光声性能的因素,在厚度相近的前提下,较大尺寸的锑烯纳米片因其较低的界面热阻会产生更强的光声信号。对锑烯纳米片的光致发光性能也进行了初步探讨。3.锑烯纳米片的生物毒性评价及其表面修饰。本论文中利用细胞增殖实验(MTS法)测试了AMNFs对人胚胎肾细胞293T和乳腺癌细胞T47D在24h和48h后的细胞毒性,结果显示200μg/ml的锑烯纳米片与细胞共培养48h不影响细胞的生理活性,说明锑烯纳米片具有很好的生物相容性。利用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对制备所得的锑烯纳米片进行了表面修饰,达到了0.8μg BSA/μg AM的蛋白负载量。BSA包覆不仅有效改善了锑烯纳米片在溶液中的团聚现象,进一步增加了锑烯纳米片的生物兼容性使其更加适用于生物医学应用,同时材料的光声性能也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4.锑烯纳米片的活体肿瘤原位光声成像。基于锑烯纳米片优异的光声性能,本论文探讨了它在生物医学中的应用。首先利用光声方法探索了材料进入细胞的过程。将锑烯纳米片与活细胞(293T cells)共培养并检测不同时间点的光声信号,发现1h至4h之间细胞内所测得的光声信号强度随时间增长而逐渐增大,4h时信号达到最大值随后则开始逐渐下降,说明细胞与锑烯纳米片共培养4h时进入细胞内的锑烯纳米片数量达到最大化。7.4×104个细胞(相当于体积为0.74mm3的组织)与锑烯纳米片共培养0.5~1小时即可产生可检测的光声信号。这说明锑烯纳米片所产生的光声信号有利于小体积肿瘤的早期探测。5.在此基础上,本文以BSA-AMNFs为造影剂,对小鼠的肿瘤模型(乳腺癌MCF-7模型)进行了光声成像检测。对荷瘤部位长达48h的间断性光声成像结果表明,锑烯纳米片可以快速富集在肿瘤部位,注射后1h光声信号达到峰值,2h后仍有较强信号,成像质量清晰。对小鼠全身器官的成像结果表明锑烯纳米片可经肝肾代谢排出体外,无残余毒副作用,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外源性光声成像造影剂。6.锑烯量子点(Antimonene quantum dots,AMQDs)的制备及纳米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设计。文本通过改变样品制备参数获得了尺寸为4~5nm的锑烯量子点,并以此为基础设计并初步制备了光响应性的纳米药物递送系统,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对于样品进行了简单表征,希望能够为纳米药物突破肿瘤内环境阻碍提供新的思路。综上,锑烯作为一种类石墨烯的二维材料,优异的光学性能为其在更多领域的应用提供了诸多思路。本论文发现的锑烯纳米片的光声性能,为其在癌症早期探测方面提供了可能性;同时也为光声成像介导的肿瘤消除奠定了基础。

董亮[2](2020)在《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全球能源短缺导致对先进储能设备的需求不断增加。锂离子电池具有包括高能量密度,无记忆效应,绿色环保和循环寿命长在内的许多优点已经成为笔记本电脑,移动电话,医疗微电子设备和电动汽车等便携式电子设备中使用最广泛的能量存储系统。但是,人们对于锂离子电池功能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包括提高安全性,延长使用寿命,减小尺寸,减轻重量并降低成本。基于转化机理的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且资源丰富,可以看作是一类非常有前景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近年来,通过对过渡金属氧化物的不断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由于不同金属阳离子间的协同作用,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相比于一元过渡金属氧化物具有更好的电化学性能。尽管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时具有很高的理论容量,但是其自身仍然存在导电率低,循环过程中体积变化大等问题,这些缺陷限制了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负极材料时的进一步应用。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通过材料复合化,材料纳米化,和结构优化构建三维复合电极等方法合成过渡金属氧化物复合材料,从而提高其电化学性能。本文选取NiCo2O4和ZnMn2O4两种极具潜力的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改良实验方法将材料纳米化,随后采用导电材料修饰和构建三维复合结构的方法对其进行改性成功制备出NiCo2O4/C纳米纤维和ZnMn2O4纳米颗粒/碳布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时具有优异的电化学性能。本论文采用的实验方法为推进过渡金属氧化物作为锂离子负极材料的实际应用提供了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主要创新研究成果如下:(1)采用两步法(水热法+热处理),以六水合氯化镍(NiCl2·6H2O)为金属镍源,六水合氯化钴(CoCl2·6H2O)为金属钴源,以棉纤维为模板提供碳制备出了碳包覆的NiCo2O4纳米纤维,随后对其进行物相表征,结果表明此方法成功合成了尺寸均匀的NiCo2O4/C纳米纤维。NiCo2O4与碳复合的结构具有机械柔性好、比表面积大、电子运输速度快等优点,与纯相NiCo2O4比,NiCo2O4/C纳米纤维电极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在中等电流密度100 mA g-1下经过100次循环后仍然具有732mAh g-1的可逆容量;循环100圈后可逆容量没有发生显着的衰减,具有良好的循环稳定性;在不同电流密度下NiCo2O4/C纳米纤维电极容量均高于NiCo2O4电极,倍率性能也很出色。在1A g-1大电流密度下循环200圈后NiCo2O4/C纳米纤维电极仍具有416 mAh g-1可逆容量,仍高于商用石墨负极材料。此外,以棉纤维为碳源,有效地降低了成本为制备碳与过渡金属氧化物的复合材料提供了经济可行的途径。(2)采用一步溶剂热法,以硝酸锰、硝酸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柠檬酸作为实验原料,首次在碳布基底上原位生长了ZnMn2O4纳米颗粒作为锂离子电池无粘结负极材料。物相表征结果证明该方法在碳布基底上成功的合成了尺寸均匀的ZnMn2O4纳米颗粒。得益于三维复合结构许多优点以及超细的ZnMn2O4纳米颗粒与导电性良好的碳布之间的协同效应,与纯ZnMn2O4和纯碳布相比,ZnMn2O4纳米颗粒/碳布复合电极具有更高的放电比容量,在0.12 mA cm-2的电流密度下经过100次循环后仍然具有3.10 mAh cm-2的可逆容量。即使在2.4 mA cm-2的大电流密度下循环100圈后仍具有1.03 mAh cm-2的可逆容量。选择柔性碳布作为集流体制备出的柔性复合电极满足柔性电子设备的要求,在实现高性能柔性储能器件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刘力宇[3](2019)在《傅斯年图书馆藏明钞本《成化条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台北傅斯年图书馆藏有标注为《皇明成化条例》(九册)《皇明成化十四十五年条例》(二册)的明钞本共十一册,是为傅图《成化条例》。学术界推测其为现存明成弘年间条例汇编《条例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文献对於了解明代法律变迁、律例关系及明中期的社会生活等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目前学界尚未有对该文献进行深入研究,围绕在此文献身上仍有有待解开的疑团。本文即欲对其进行全面剖析。通过介绍傅图《成化条例》的抄本形态与内容特征,揭示其与现藏於宁波天一阁及国家图书馆的《条例全文》藏本关联及其馆藏流转始末﹔以傅图《成化条例》两册本为例,研习其中所载题奏在《明实录》及现存明人文集、奏议集中的见存情况及探讨学界所关注的《条例全文》与现存明代条例汇编《皇明条法事类纂》的关系等,本文的研究认为傅图《成化条例》确为现存《条例全文》的重要组成部分。《条例全文》是明廷为编纂弘治《问刑条例》而准备的资料汇编,该书编成後亦为廷臣所传抄及为《大明会典》纂修所参考,现存《条例全文》遗存应为范钦藏於天一阁中所流传下来的版本。以傅图《成化条例》为代表的《条例全文》遗存具有可补诸史之不足的史料价值,且其中有85%左右的内容亦为《皇明条法事类纂》所载。《皇明条法事类纂》在编纂时根据类目需要存在对《条例全文》中的完整题奏进行切割与重组的情形。两者所录条例及相应文本内容上的差异特别是某些条例为《皇明条法事类纂》一书所独有,表明了《皇明条法事类纂》在修纂时是以《条例全文》为重要参考资料,同时又获取了其他成弘年间条例作为补充。

李肖轩[4](2019)在《基于二肽的荧光探针构建及应用研究》文中指出荧光分析法通过特定的转化机制将对待测物的识别转化为可检测的荧光信号,从而达到对待测物含量的测定或功能的评估。荧光分析法适用于化学、电化学、生物学、医学等多个领域,促进了科学研究的发展进程。荧光探针是荧光分析法中的重要角色之一,其性能决定了分析检测结果的灵敏度和可靠性。由于荧光探针多数为外加物质,在实现检测目的的同时也会对环境造成污染。因此,构建简单、环保的荧光探针十分必要。肽分子及其纳米材料具有容易构建、形貌可调、生物相容性好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储能装置、显示器和光发射装置、金属-有机框架的构建,药物递送以及物质检测等。基于肽材料的诸多优点,本论文构建了基于二肽分子的两种荧光探针,考察其检测性能并分别探究了其在检测分析与荧光成像分析方面的应用。主要内容如下:1、以芳香族氨基酸为原料,构建一系列分子荧光探针,通过研究芳香族氨基酸及其二肽与金属离子的光学相互作用,筛选得到色氨酸-苯丙氨酸二肽(tryptophan-phenylalanine,Trp-Phe)作为铜离子(Cu2+)响应性分子荧光探针。当Cu2+不存在时,Trp-Phe二肽在280 nm波长激发下会产生很强的荧光强度;当Cu2+存在时,Trp-Phe二肽的酰胺基会与Cu2+发生配位作用,发生光诱导电子转移,导致荧光猝灭。该探针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高的选择性和灵敏度,可用于实际样品中Cu2+的检测以及Cu2+解毒剂的筛选。2、以两端分别修饰有荧光基团和猝灭基团的发夹DNA(hairpin DNA,hpDNA)作为信号单元和识别单元,以基于阳离子二苯丙氨酸二肽自组装形成的阳离子二肽纳米颗粒(cationic dipeptide nanoparticles,CDPNP)作为载体,构建二肽/核酸纳米荧光探针(CDPNP/hpDNA),检测细胞色素C基因(c-myc DNA)。CDPNP带正电,可以通过静电相互作用吸附带负电的hpDNA。由于CDPNP和荧光团之间没有光学转换,hpDNA上修饰的荧光团的荧光不会被猝灭,其荧光强度只与其和猝灭基团的距离相关。当加入c-myc DNA时,hpDNA的环部会和c-myc DNA互补配对,发夹结构打开,使荧光团与猝灭基团远离,荧光团荧光恢复。与基于传统的纳米载体构建的纳米荧光探针相比,CDPNP/hpDNA纳米荧光探针具有更高的荧光信号强度,且能很好地克服假阴性信号。此外,该纳米探针可以进入细胞,实现细胞内c-myc RNA的荧光成像分析。

路萌萌[5](2017)在《担载氯己定的银纳米抗菌剂的抗菌作用和安全性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诸多抗菌剂中,银(Silver,Ag)的使用已经有千年的历史。作为抗菌能力最强的金属,银具有广谱的抗菌性、高效率的杀菌作用以及不易产生抗药性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医学和食品等领域。氯己定(Chlorhexidine,CHX)也是一种临床常用的杀菌剂,由于其广谱的杀菌性、较低的耐药性和较好的生物安全性,常用于皮肤或口腔感染的治疗。目前,严峻的耐药形势使得联合用药成为了主流的抗菌策略,研究证实银离子和氯己定的联合给药可以显着提高抗菌效果。但银离子和氯己定给药具有靶向性差、毒副作用大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因此,需要根据细菌的酸性微环境设计一个共载银离子和氯己定的可控的药物递送系统,使其具备较高的载药率和包封率,并且具有良好的靶向性和生物安全性。更重要的是制备出在运输过程中不释放或少释放杀菌剂,而在到达靶部位后通过响应酸性微环境的刺激而快速大量地释放出杀菌剂。近年来,随着纳米科技的不断发展,纳米医学作为纳米科技和生物医学的结晶,已成为当前最具有转化潜力的医学交叉学科,也为开发高效低毒的药物递送系统提供了新材料和新方法。本论文针对银和氯己定联合抗菌应用中所遇到的靶向性差和安全性低这两大挑战,利用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易修饰、分散性好、安全性高等优点,构筑可环境响应性释放银离子和氯己定的纳米抗菌剂,研究该纳米抗菌剂在联合抗菌方面的应用并评价其生物安全性。在第二章中,通过改良的溶胶-凝胶法制备出纳米级精确可控的氨基化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MSNs-NH2)。MSNs呈球状,形貌均一,分散性较好,粒径约为105.3 nm,Zeta电位为+19.8 m V。其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分别为533.5m2/g、1.23 cm3/g和5.6 nm。随后以银氨溶液([Ag(NH3)2]+)为银源,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表面的氨基和乙醇溶液为还原剂,在超声条件下制备出纳米级精确可控的负载纳米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Ag-MSNs)。Ag-MSNs分散性好、形貌均一,粒径约为123.7 nm,Zeta电位为+37.5 m V,其中纳米银颗粒以单质的形式均匀、密集地分布于介孔二氧化硅载体表面,其比表面积、孔容积和孔径分别为359.1 m2/g、0.91 cm3/g和3.0 nm,是小分子抗菌剂的理想载体。在第三章中,通过制备羧基修饰的负载纳米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Ag-MSNs-COOH),并利用羧基的负电性通过静电吸附作用结合正电性的氯己定,从而实现氯己定的担载。该担载氯己定、负载纳米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Ag-MSNs@CHX)具有较好的分散性,其平均粒径分别为165.8 nm,Zeta电位为+8.2 m V。证实在酸性条件下Ag-MSNs@CHX中氯己定和银离子的释放量和释放速率均显着高于中性条件,符合p H响应性释放的特性,为其发挥协同抗菌能力奠定了理论基础。在第四章中,证实高浓度Ag-MSNs@CHX可呈剂量依赖性地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生长,其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IC分别为25μg/m L和12.5μg/m 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MBC分别为25μg/m L和12.5μg/m L,表明Ag-MSNs@CHX对革兰氏阴性菌的抗菌作用强于革兰氏阳性菌。进一步证实Ag-MSNs@CHX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生长的抑制作用强于同等浓度的Ag-MSNs、CHX和MSNs,且Ag-MSNs@CHX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大肠杆菌的FIC分别为0.75和0.625,表明Ag-MSNs@CHX的联合抗菌作用为叠加作用。在第五章中,证实高浓度Ag-MSNs(50μg/m L)可轻微降低NIH-3T3和HUVEC细胞的活性,而MSNs对这两种细胞的活性均无明显影响。Ag-MSNs@CHX可显着降低CHX或银离子的细胞毒性作用。MSNs无明显溶血现象,而Ag-MSNs在高浓度的条件下(50μg/m L)具有一定的溶血性。口服给予MSNs(50 mg/kg)对ICR受试小鼠的体重、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明显影响。口服给予Ag-MSNs(50 mg/kg)可轻微降低受试ICR小鼠的体重,而对小鼠血液学、血清生化学和组织形态学指标无显着影响,表明MSNs和Ag-MSNs具备了较好的生物相容性,具备用于后续临床治疗的潜力。综上所述,本论文通过构筑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实现了纳米银和氯己定的共载,该纳米抗菌剂具有p H响应性释放银离子和氯己定的特性,从而实现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的联合抗菌作用,并具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本论文不仅为简便低廉、高效低毒的抗菌剂的研发提供了新材料,亦为银和氯己定联合抗菌策略提供了新方法。

戴玉强,高倩倩[6](2016)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纳米材料导论课程优化教学探索》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纳米材料导论是一门专业性和功能性较强的课程,但是在教学过程中还存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低、概念模糊、学习主动性差等问题。为了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并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本文从教学内容、实验教学、文献检索等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和尝试,总结出适用于当前纳米材料导论教学的经验和手段,从而达到提高纳米材料导论教学质量的目的。

张明[7](2016)在《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气敏性能的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几年随着工业化的不断发展,工厂将有害气体排放到大气中,使空气质量急剧下降,人们接触到这些气体会给身体带来巨大的危害,在这种情况下人们开始着手研究灵敏度高的气敏元器件。本文主要是通过控制和优化反应条件制备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纳米棒,对氧化锌纳米棒进行改性掺杂并且研究氧化锌纳米棒气敏特性以及在气体传感器上的应用。用水热法通过改变反应条件来制备不同形貌的氧化锌纳米柱,该气敏材料能够检测出更低浓度的CH3OH、C2H5OH、C3H7OH气体,制得的氧化锌纳米棒对甲苯和苯的灵敏度几乎不受苯和甲苯浓度的影响,两种气体的浓度增大但响应值没发生变化。研究了贵金属Au掺杂氧化锌纳米材料的气敏性能,实验结果表明Au粒子的存在提高了氧化锌纳米材料气敏性能并且掺Au氧化锌纳米线在工作温度为450℃下对浓度低达9ppm的甲苯气体的响应值为6.25。用水热生长法通过ZnO与SnO2反应在一定的水热条件下制备出的ZnSnO3样品的形貌呈正八面体结构,当外环境温度为400℃时该纳米材料对浓度为50ppm的CHOH气体的灵敏度响应值高到60,并且在外工作温度400℃下该三维ZnSnO3气敏材料对CHOH气体的响应值都比C2H5OH、CH3OH气体的高,这足以说明ZnSnO3气敏材料在该外环境温度下对CHOH气体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外环境温度为400℃时,该气敏材料的浓度为1ppm的甲醛气体响应值为8.5。

马驰[8](2014)在《纳米技术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文中指出纳米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逐渐发展起来的一门前沿、交叉性的新学科,纳米技术问世以来,其独特的思路在科学技术界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将纳米技术应用到包装材料中,从而改变传统的包装设计、包装工艺和技术方法,充分发挥包装材料的综合特性,可保护产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创造最佳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最大限度地发挥包装的功能。

李本侠,王艳芬,胡路阳[9](2014)在《浅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研究》文中指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是我校复合材料专业开设的一门专业选修课。结合课程教学思考和授课经验,分析了当前该课程教学的目的、教课现状和存在问题,并提出了一些课程改革与措施。

潘卉,王晓冬[10](2012)在《纳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对纳米材料导论课程的特点、教学目的和教学意义的阐述和总结,并结合河南大学现有的可使用的资源优势和教学条件,总结自身的教学实践和体会,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提出了一些新的意见和建议.

二、纳米材料发展之我见(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纳米材料发展之我见(论文提纲范文)

(1)二维锑烯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生物医学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二维材料的发展历程
    1.2 锑烯的研究进展
        1.2.1 锑烯的制备方法
        1.2.2 锑烯在光电子领域的应用
        1.2.3 锑烯的生物医学应用
    1.3 光声成像(Photoacoustic Imaging,PAI)的发展概况
        1.3.1 光声成像技术简介
        1.3.2 光声成像的造影剂
        1.3.3 光声成像介导的肿瘤治疗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点
第2章 锑烯纳米材料的制备及表征
    2.1 仪器与试剂
    2.2 二维锑烯纳米片(AMNFs)的制备
    2.3 二维锑烯纳米片(AMNFs)的光学特性及微观结构表征
        2.3.1 紫外-可见(UV-Vis)吸收光谱
        2.3.2 锑烯纳米片的摩尔消光系数
        2.3.3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形貌表征
        2.3.4 原子力显微镜(AFM)层片厚度表征
        2.3.5 拉曼光谱(Raman Spectrometer)表征
        2.3.6 X射线衍射(XRD)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锑烯纳米片(AMNFs)的光学性能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3.2 锑烯纳米片(AMNFs)的光热性能及其内在机理
    3.3 锑烯纳米片(AMNFs)的光声性能
        3.3.1 锑烯纳米片光声性能与浓度及波长的依赖关系
        3.3.2 锑烯纳米片与常见光声成像造影剂的光声性能对比
        3.3.3 不同尺寸的锑烯纳米片的光声性能差异
    3.4 锑烯纳米片(AMNFs)的光致发光性能初探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基于锑烯纳米片(AMNFs)光声性能的生物应用
    4.1 仪器及试剂
    4.2 锑烯纳米片(AMNFs)的生物毒性检测
    4.3 锑烯纳米片(AMNFs)的表面修饰
        4.3.1 牛血清白蛋白(BSA)修饰锑烯纳米片
        4.3.2 牛血清白蛋白(BSA)的定量测定
    4.4 基于锑烯的光声性能研究其胞吞过程
        4.4.1 锑烯纳米片在细胞内的光声信号
        4.4.2 锑烯纳米片进入细胞的动态过程
    4.5 锑烯纳米片(AMNFs)用于活体原位肿瘤光声成像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光响应的可形变锑烯纳米载药系统
    5.1 纳米药物递送系统(Drug Delivery System,DDS)的设计
    5.2 仪器与试剂
    5.3 实验方法及结果讨论
        5.3.1 二维锑烯纳米量子点(AMQDs)的制备
        5.3.2 锑烯量子点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5.3.3 锑烯量子点的形貌表征
        5.3.4 药物递送系统合成实验
        5.3.5 药物递送系统形貌表征分析
    5.4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主要成果
致谢

(2)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锂离子电池简介
        1.2.1 锂离子电池发展历程
        1.2.2 锂离子电池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1.3 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
        1.3.1 负极材料要求
        1.3.2 负极材料种类
    1.4 过渡金属氧化物负极材料改性手段
        1.4.1 材料纳米化
        1.4.2 材料复合化
        1.4.3 结构优化
    1.5 本论文研究意义及主要内容
第2章 实验材料、仪器和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和仪器
        2.1.1 实验材料
        2.1.2 实验仪器
    2.2 材料表征及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2.2.2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
        2.2.3 热重分析(TGA)
        2.2.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
        2.2.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
        2.2.6 比表面积测试(BET)
    2.3 电极的制备与电池的组装
        2.3.1 电极片的制备
        2.3.2 纽扣电池的组装
    2.4 电化学性能测试
        2.4.1 充放电循环性能测试
        2.4.2 循环伏安测试
        2.4.3 交流阻抗测试
第3章 NiCo_2O_4/C纳米纤维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NiCo_2O_4/C复合物的制备
        3.2.2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测试
    3.3 NiCo_2O_4/C复合物的表征
        3.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3.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3.3.3 热失重分析(TGA)
        3.3.4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
        3.3.5 氮气吸脱附测试
    3.4 电化学性能测试
        3.4.1 循环伏安曲线
        3.4.2 充放电曲线
        3.4.3 循环性能曲线
        3.4.4 倍率性能曲线
        3.4.5 交流阻抗测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ZnMn_2O_4 纳米颗粒/碳布柔性复合材料的制备及其电化学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2.1 ZnMn_2O_4 纳米颗粒/碳布复合物的制备
        4.2.2 材料的表征与电化学测试
    4.3 ZnMn_2O_4 纳米颗粒/CC复合物的表征
        4.3.1 X射线衍射分析(XRD)
        4.3.2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XPS)
        4.3.3 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分析
    4.4 电化学性能测试
        4.4.1 循环伏安曲线
        4.4.2 充放电曲线
        4.4.3 循环性能曲线
        4.4.4 倍率性能曲线
        4.4.5 交流阻抗测试
        4.4.6 循环后电极的表面形貌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与科研成果
致谢

(3)傅斯年图书馆藏明钞本《成化条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缘起
    二、学术史回顾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一章 傅图《成化条例》版本分析
    第一节 傅图《成化条例》抄本形态与内容
        一、傅图《成化条例》的抄本形态
        二、多层次的题奏者与包罗万象的内容
    第二节 傅图《成化条例》与现存《条例全文》藏本的关联及其馆藏流转始末
        一、傅图《成化条例》与现存《条例全文》藏本的关联
        二、《条例全文》的修订
        三、现存《条例全文》藏本的馆藏流转始末
第二章 傅图《成化条例》史料价值探析
    第一节 《明实录》对傅图《成化条例》所载题奏的摘录分析
        一、《皇明成化十四十五年条例》所载题奏在《明宪宗实录》中的见存
        二、《皇明成化十四十五年条例》各题奏所引旧例在《明实录》中的见存
    第二节 傅图《成化条例》所载题奏罕见於明人文集及奏议集
        一、《皇明成化十四十五年条例》所载题奏在明人文集中的见存
        二、《皇明成化十四十五年条例》所载题奏在明人奏议集中的见存
第三章 傅图《成化条例》与《皇明条法事类纂》编纂体例及所录条例的异同
    第一节 《皇明条法事类纂》与傅图《成化条例》编纂体例的差异
        一、一文本分割为多条例
        二、多文本汇合为一条例
    第二节 傅图《成化条例》与《皇明条法事类纂》所录条例的异同
        一、傅图《成化条例》与《皇明条法事类纂》所录条例分类
        二、傅图《成化条例》独有型条例的文本特征
        三、《皇明条法事类纂》独有型条例的文本特征
第四章 傅图《成化条例》与《皇明条法事类纂》文本内容及文字书写的异同
    第一节 傅图《成化条例》与《皇明条法事类纂》文本内容的互补互校
        一、条例题奏时间的互补互校
        二、异文与倒文
        三、脱文与衍文
    第二节 傅图《成化条例》与《皇明条法事类纂》文字书写的差异
        一、异字与倒字
        二、脱字与衍字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
後记

(4)基于二肽的荧光探针构建及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本文所用英文缩略词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基于肽的分子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1.2.1 结构特征
        1.2.2 合成方法
        1.2.3 应用
    1.3 基于肽的纳米探针的构建及应用
        1.3.1 构建方法
        1.3.2 形貌特征
        1.3.3 应用
    1.4 本论文选题依据及研究内容
第二章 铜离子响应性二肽分子荧光探针的筛选及分析应用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试剂与仪器
        2.2.2 溶液的配制
        2.2.3 铜离子响应性荧光探针的筛选
        2.2.4 探针的光谱表征
        2.2.5 条件优化
        2.2.6 探针的性能测试
        2.2.7 实际样品分析
        2.2.8 铜离子解毒剂筛选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实验方案阐述
        2.3.2 铜离子响应性二肽分子荧光探针的筛选
        2.3.3 光谱表征分析
        2.3.4 条件优化结果分析
        2.3.5 光稳定性与响应时间分析
        2.3.6 铜离子检测的灵敏度
        2.3.7 铜离子检测的选择性
        2.3.8 生物相容性研究
        2.3.9 实际样品分析
        2.3.10 铜离子解毒剂筛选及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二肽/核酸纳米荧光探针的构建及分析应用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试剂与仪器
        3.2.2 肽纳米材料的制备
        3.2.3 紫外吸收光谱测定
        3.2.4 透射电镜实验
        3.2.5 水合粒径与Zeta电位
        3.2.6 荧光光谱实验
        3.2.7 MTT细胞毒性实验
        3.2.8 细胞共聚焦成像实验
    3.3 结果与讨论
        3.3.1 二肽/核酸纳米荧光探针构建机理
        3.3.2 二肽纳米载体的表征
        3.3.3 可行性分析
        3.3.4 体外性能研究
        3.3.5 纳米探针的细胞毒性分析
        3.3.6 细胞内性能研究
    3.4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

(5)担载氯己定的银纳米抗菌剂的抗菌作用和安全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绪论
    1.1 用于抗菌的口腔纳米材料
        1.1.1 银纳米粒子
        1.1.2 二氧化锌纳米粒子
        1.1.3 二氧化钛纳米粒子
        1.1.4 壳聚糖纳米粒子
        1.1.5 季铵化合物掺杂的纳米材料
    1.2 用于治疗的口腔纳米材料
        1.2.1 聚合物纳米粒子
        1.2.2 碳纳米材料和量子点
        1.2.3 金纳米粒子
    1.3 口腔纳米复合材料
        1.3.1 包含纳米粒子和纳米簇的树脂复合材料
        1.3.2 与粘接剂和金属结合的纳米材料
    1.4 纳米技术对口腔组织的生物调节作用
    1.5 结语与展望
第二章 负载纳米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制备和表征
    2.1 引言
    2.2 材料与方法
        2.2.1 实验材料
        2.2.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2.2.1.2 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2.1 氨基化MSNs的合成
        2.2.2.2 Ag-MSNs的合成
        2.2.2.3 Ag-MSNs的表征
    2.3 结果
        2.3.1 Ag-MSNs的合成与形貌表征
        2.3.2 Ag-MSNs的粒径分布和Zeta电位表征
        2.3.3 Ag-MSNs的元素表征
        2.3.4 Ag-MSNs的介孔性质表征
    2.4 讨论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担载氯己定的Ag-MSNs的制备和释药研究
    3.1 引言
    3.2 材料与方法
        3.2.1 实验材料
        3.2.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3.2.1.2 仪器
        3.2.2 实验方法
        3.2.2.1 羧基化Ag-MSNs的合成
        3.2.2.2 Ag-MSNs含银量表征
        3.2.2.3 氯己定的担载实验
        3.2.2.4 氯己定和银离子的释药实验
    3.3 结果
        3.3.1 氯己定的担载和表征
        3.3.2 氯己定的p H响应性释药
    3.4 讨论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担载氯己定的Ag-MSNs的抗菌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实验材料
        4.2.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4.2.1.2 仪器
        4.2.2 实验方法
        4.2.2.1 细菌培养
        4.2.2.2 细菌生长曲线法检测抑菌浓度
        4.2.2.3 平板法检测最小杀菌浓度
        4.2.2.4 液体培养法检测最低抑菌浓度
        4.2.2.5 SEM观察Ag-MSNs与细菌的相互作用
        4.2.2.6 统计学分析
    4.3 结果
        4.3.1 Ag-MSNs@CHX的抗菌效果
        4.3.2 Ag-MSNs@CHX的抗菌机制
        4.3.3 Ag-MSNs@CHX的联合抗菌作用
    4.4 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负载纳米银的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的安全性评价
    5.1 引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实验材料
        5.2.1.1 主要药品和试剂
        5.2.1.2 仪器
        5.2.2 实验方法
        5.2.2.1 细胞培养
        5.2.2.2 细胞毒性检测
        5.2.2.3 溶血性评价
        5.2.2.4 动物饲养
        5.2.2.5 体内安全性评价
        5.2.2.6 统计学分析
    5.3 结果
        5.3.1 MSNs和Ag-MSNs的细胞毒性作用
        5.3.2 Ag-MSNs@CHX的细胞毒性作用
        5.3.3 MSNs和Ag-MSNs的溶血性评价
        5.3.4 MSNs和Ag-MSNs的全身毒性评价
    5.4 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6)应用型本科院校纳米材料导论课程优化教学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1 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条件, 不断地更新教学内容, 提高教学的有效性
2 进行案例教学, 重视与学生的互动交流
3 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有机结合,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4 鼓励学生检索、阅读和整理文献, 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 改革考核、考查方式, 培养学生健康的应试心态

(7)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气敏性能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择该课题的背景依据
    1.2 氧化锌基本性质及其应用
        1.2.1 氧化锌的基本性质
        1.2.2 氧化锌在气体传感器方面的应用
    1.3 纳米氧化锌的制备方法
    1.4 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概况
        1.4.1 纳米氧化锌材料的气敏特性
        1.4.2 气敏传感器的性能的改进
    1.5 半导体气敏材料的研究现状与展望
    1.6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1.6.1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6.2 本文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棒状氧化锌纳米阵列的制备、结构及表征与气敏特性
    2.1 引言
    2.2 水热法制备纳米棒
        2.2.1 反应温度对ZnO纳米柱结构的影响
        2.2.2 反应时间对ZnO纳米柱结构的影响
        2.2.3 加热处理对ZnO纳米柱的结构影响
        2.2.4 种子薄膜退火处理对ZnO纳米柱结构的影响
        2.2.5 反应物中不同锌源对ZnO纳米柱结构的影响
    2.3 氧化锌纳米棒气敏特性的研究
        2.3.1 气敏材料测试机理
        2.3.2 氧化锌纳米柱的气敏性能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管状氧化锌纳米阵列的制备、结构及表征与气敏特性
    3.1 引言
    3.2 管状纳米氧化锌的合成及形貌的影响因素
    3.3 氧化锌纳米管的气敏性能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掺杂纳米氧化锌的制备与气敏特性的研究
    4.1 引言
    4.2 金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
        4.2.1 金掺杂氧化锌纳米线的制备与表征
        4.2.2 掺Au氧化锌纳米线的气敏特性研究
    4.3 掺杂SnO_2纳米氧化锌的制备及其气敏性能的研究
        4.3.1 水热法生长纳米ZnSnO_3及结构表征
        4.3.2 三维ZnSnO_3八面体的气敏性能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8)纳米技术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1 纳米材料
2 纳米材料在包装材料中的应用
    2.1 纳米复合包装材料
    2.2 纳米抗菌包装材料
    2.3 纳米保鲜包装材料
    2.4 纳米PET瓶
    2.5 纳米黏合剂和密封胶
3 纳米材料在包装印刷方面的应用
    3.1 纳米包装用油墨
    3.2 防伪包装
    3.3 纳米防静电包装材料
4 纳米材料在包装机械方面的应用
结语

(9)浅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的目的
2“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的现状及存在问题
3“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的改进措施
    3.1 课程教学内容的更新选择
    3.2 课程教学手段的灵活运用
    3.3 考核方式的改革探索
4 结束语

四、纳米材料发展之我见(论文参考文献)

  • [1]二维锑烯纳米材料的光学性能及生物医学应用[D]. 于静文.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7)
  • [2]二元过渡金属氧化物/碳复合材料的合成及作为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电化学性能研究[D]. 董亮. 吉林大学, 2020(08)
  • [3]傅斯年图书馆藏明钞本《成化条例》研究[D]. 刘力宇. 暨南大学, 2019(02)
  • [4]基于二肽的荧光探针构建及应用研究[D]. 李肖轩. 长沙理工大学, 2019(07)
  • [5]担载氯己定的银纳米抗菌剂的抗菌作用和安全性研究[D]. 路萌萌. 吉林大学, 2017(12)
  • [6]应用型本科院校纳米材料导论课程优化教学探索[J]. 戴玉强,高倩倩. 安阳工学院学报, 2016(06)
  • [7]氧化锌纳米材料的合成方法及气敏性能的研究[D]. 张明. 长春理工大学, 2016(03)
  • [8]纳米技术在包装行业中的应用[J]. 马驰. 中国包装工业, 2014(10)
  • [9]浅论“纳米材料与纳米技术”课程教学研究[J]. 李本侠,王艳芬,胡路阳. 安徽化工, 2014(01)
  • [10]纳米材料导论课程教学的探索与实践[J]. 潘卉,王晓冬.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4)

标签:;  ;  ;  ;  ;  

我对纳米材料发展的看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