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宁图拉苏火山盆地成矿构造体系及金矿远景评价

伊宁图拉苏火山盆地成矿构造体系及金矿远景评价

一、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论文文献综述)

陈江源,孟祥宝,陈志鹏,段晨宇,牛家骥,郑少杰[1](2021)在《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盆地金成矿预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吐拉苏火山岩盆地所处大地构造位置属于博罗科努晚古生代岛弧带西段,该区域属于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金多金属成矿重点区域,已发现多处金矿床(点)。以成矿预测理论和方法技术为指导,在系统收集和整理地质、物化探资料基础上,对研究区航磁、航放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结合航磁异常查证结果,总结了找矿标志,建立了研究区金矿床物理-数学模型,优选出1处成矿远景区并进行了评价,为下一步开展金找矿工作提供了有利线索。

邢浩[2](2019)在《新疆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意义》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亚造山带是研究造山和地壳生长过程的天然实验室。伊犁地块位于中亚造山带的西南部,其晚古生代强烈的岩浆活动,吸引了国内外众多学者聚焦于此。但到目前为止,汇聚与伸展两个截然不同构造背景认识依然存在,火山岩浆作用在伊犁地块北缘(博罗科努山)与内部(阿吾拉勒山、伊什基里克山)有何不同和联系还不清楚。可见厘清该时期岩浆活动规律,探讨壳幔作用过程,对晚古生代地壳生长及成岩成矿均具有重要的地质意义。本论文以详细的野外宏观调查为基础,选择伊犁北缘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为重点,总结地块内部及边缘同组岩石年代学、元素同位素地球化学,探索伊犁北缘晚古生代壳幔作用机制,明确岩浆活动内在规律。本次研究取得以下主要成果和认识:1.测得博罗科努山尼勒克县北、琼阿希河谷等地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锆石U-Pb年龄分别为375Ma、350Ma,结合前人针对本区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测得的年龄数据,大量统计分析表明,伊犁北缘该时期岩浆活动集中于350380Ma,东西空间上并不存在明显的时代变化规律,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是典型的陆缘弧产物。2.伊什基里克山与博罗科努山岩浆作用近乎同期,只是开始时间较晚(330368Ma);而阿吾拉勒山岩浆活动开始时间与博罗科努山岩浆活动结束时间接近(350 Ma),持续至晚石炭世。3.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原始基性母岩浆具有高铝的性质,中酸性火山岩一部分形成于基性岩浆的结晶分异,一部分形成于新生地壳的重熔,一部分形成于两者的混合作用。4.统计和对比伊犁地块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同位素数据表明,洋陆俯冲的挤压背景下,博罗科努山火山岩具有较宽的Nd同位素变化范围(?Nd(t)=-4.79+4.10),而阿吾拉勒山火山岩具有较集中的幔源Nd同位素特征(?Nd(t)=-3.51+7.34)。前者可能与泥盆-石炭纪由挤压向拉张应力转换过渡有关,而后者可能与二叠纪大洋板片回撤/海沟后退有关。5.MELTS模拟结晶分异过程表明原始岩浆分异演化过程具有含水、低压等特点,分异过程主要发生于浅部地壳;EC-AFC迭代计算指示早期火山岩混入下部地壳成分居多,而晚期火山岩中上部地壳成分较多;热力学计算验证了下部地壳重熔的合理性。

王战华,祁丙年,刘秀德[3](2018)在《新疆伊宁县塔吾尔别克金矿区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靶区预测》文中研究指明新疆塔吾尔别克金矿床位于西天山吐拉苏金-多金属矿集区,北距阿希金矿仅2.5km;金矿产于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上部的安山质熔岩和火山碎屑岩中,金矿化分别产于5条构造蚀变带内,宏观上受NW向构造破碎带的控制,同时还受到爆破角砾岩、隐爆角砾岩和次火山岩相斑岩体的联合制约;在金矿形成过程中,与早石炭世火山活动有关的地层、构造(火山机构和断裂构造)、次火山相斑岩和围岩蚀变对成矿具有程度不同的控制作用。文章认为,在进一步的找矿工作中,需要从找矿的广度和深度两方面拓展找矿范围,总结多类型(浅成低温热液型、斑岩型和角砾岩型)金矿床的复合成矿规律,探索矿体深部由金向铜(多金属)的矿化分带规律,深入挖掘矿床的成矿潜力;根据矿区成矿潜力的分析结果,预测了7处可供进一步找矿的勘查靶区。

张永[4](2017)在《西天山吐拉苏盆地热历史与隆升过程 ——裂变径迹证据》文中提出矿床形成后经历复杂地质作用消失或保存,成矿后的隆升-剥蚀对矿床储量影响显着。吐拉苏盆地是新疆最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金多金属矿集区,与西南太平洋型斑岩系统及邻近的境外西天山大型-超大型斑岩成矿系统具有相似的成矿条件和成矿背景,深部找矿令人期待。本研究利用裂变径迹热年代学方法,探讨石炭纪以来吐拉苏盆地的隆升-剥蚀过程,通过在吐拉苏盆地典型矿床及周边重要区域系统采样和裂变径迹测试分析研究,结合前人研究成果和野外地质现象,主要取得以下成果认识:1、裂变径迹测试年龄值集中分布在中生代,以侏罗纪和白垩纪为主,最早年龄处于中二叠世早期,说明白垩纪之前吐拉苏盆地大部分区域经构造运动较剧烈,地层温度较高,超过了磷灰石和锆石的封闭温度。2、结合钾长石Ar-Ar测年、野外地质现象等,将热历史反演模拟至吐拉苏盆地主要成矿期(360 Ma)。吐拉苏盆地中部地区石炭纪以来经历过两次隆升和两次沉降过程,两次隆升时间约为340~330Ma和320 Ma~至今;两次沉降时间约为360~340Ma和330~320Ma,各热历史过程速率差异明显。3、建立吐拉苏盆地石炭纪以来的隆升-剥蚀模型,盆地各区域的隆升-剥蚀情况差别较大,中心地带剥蚀程度较小,剥蚀速率约1.1~1.5 m/Ma;盆地两侧边缘剥蚀量较大且以NNW主构造线为对称轴分布,剥蚀速率约2.8~3.62m/Ma。阿希金矿及矿区南侧的塔北铅锌矿剥蚀量较大,而塔乌尔别克金矿、铁列克萨伊高岭石-迪开石矿所处位置剥蚀量较少。塔乌尔别克矿区目前金储量及产量还较少,可能是因为地层剥蚀较少,矿层尚在较深位置。吐拉苏盆地剥蚀程度较浅的地区深部斑岩型找矿潜力较大。

余学中[5](2016)在《新疆西天山区域航磁重力特征与成矿环境》文中研究指明新疆西天山地区以往地质工作程度较低,近年找矿勘查进展迅猛,亟待进行大地构造环境、区域成矿规律研究。本文以成矿系列理论为指导,通过系统分析西天山地区区域航磁、卫星重力资料,结合典型金属矿床分析,推断厘定了西天山地区不同大地构造单位分布特征及其边界位置,总结了不同大地构造单元金属矿产控矿因素与矿床分布规律,进而指出了其不同的找矿方向,同时对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大地构造性质及分布特征进行了论述与推断。通过区域航磁及重力资料综合研究,明确西天山地区的中天山构造单元南界为那拉提南缘断裂,以那拉提杂岩带与南天山构造单元分界,北界以尼勒克深大断裂为界与北天山分开,西边为伊犁古陆,为零星分布的元古界变质结晶地块与显生宙造山带镶嵌构成。其中那拉提杂岩带属于不同性质的碰撞造山形成,形成西天山最重要的造山型金矿成矿带,找矿潜力巨大。通过区域航磁资料,准确厘定了伊利石炭-二叠纪裂谷的位置及空间分布特征,并明确了其大地构造性质。伊犁石炭纪裂谷属于大陆裂谷,喷出(侵入)岩以中酸性为主,夹杂部分中基性岩浆岩,裂谷的裂开规模是从西往东呈断块状逐渐减小,同时张裂深度也是从西往东呈台阶式变浅。裂谷孕育的铁多金属矿产成矿条件优越,尤其是东段,裂谷相对较浅,温度高,含矿热液在相对较浅部位易形成岩浆型、夕卡岩型和热液型铁多金属矿产,往西随着裂谷逐渐加深,温度渐低,易形成相对低温热液富集型铁矿。尼勒克附近二叠纪陆相中基性火山岩属于发育在伊犁石炭纪裂谷基础上的局部陆相裂谷,构造演化时间短,影响范围有限,主要为寻找与陆相(次)火山岩密切相关的斑岩型、热液型铜矿有利区域。通过区域布格重力资料分析:伊犁古陆对应的高值重力异常区范围清晰,伊犁石炭纪裂谷的西段以及尼勒克县城南边的二叠纪裂谷中西段都叠加在伊犁古陆之上。富含阿希、伊尔曼得等中大型金矿床以及铜、铅锌矿床(点)的吐拉苏火山岩盆地位于伊犁古陆之上,尼勒克县城南边数量众多的铜矿床(点)富集于伊犁古陆之上(中西部),而往东则铜矿床(点)数量少、规模小。据此推测吐拉苏金、铜矿集区以及尼勒克南边数量众多的铜矿床(点)与伊犁古陆关系密切。古陆中富含的金、铜等金属元素在后期构造和岩浆热液活动叠加下,在构造有利部位(吐拉苏火山岩盆地和二叠纪裂谷中西部)富集成大型-超大型金矿床以及数量众多的中小型金、铜等多金属矿床(点)。

彭义伟[6](2015)在《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带岩浆作用与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统》文中指出新疆西天山博罗科努成矿带西段的吐拉苏火山岩带,是重要的浅成低温热液金(铅锌)矿集区,产有高硫型的京希-伊尔曼得金矿床、低硫型的阿希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以及热液脉型的塔北铅锌矿床。近年来,该区又相继发现了克峡希斑岩型铜金矿床和阔库确科矽卡岩型铁铜多金属矿床。本文对区内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的成岩时代、成因类型和构造背景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解剖了上述典型矿床,总结成矿规律,厘定成矿系统,为区域进一步找矿勘查提供了理论依据。LA-ICP-MS锆石U-Pb测年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吐拉苏盆地大哈拉军山组第二至第五岩性段火山岩的年龄为(367377)Ma,喷发于晚泥盆世,而不是过去普遍认为的早石炭世。安山岩多具典型高镁安山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和赞岐岩亲缘性,是俯冲带沉积物熔体交代地幔楔部分熔融形成的。酸性火山岩则是早期安山质岩浆经分离结晶作用而形成。吐拉苏火山岩带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形成于晚泥盆世北天山洋向伊犁-中天山板块俯冲消减的陆缘弧环境。流体包裹体研究表明,斑岩型矿床主成矿阶段石英中发育盐水包裹体和含石盐子晶多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整体属于中低温、中高盐度盐水体系;高硫型矿床主成矿阶段发育纯气相和纯液相水包裹体,以及富气相和富液相两相水溶液包裹体,成矿流体具有中低温、低盐度特征;低硫型和热液脉型矿床主成矿阶段只发育盐水包裹体,成矿流体属于低温、低盐度体系。流体沸腾作用是各矿床重要的成矿机制,而水-岩反应或围岩硫化作用在塔吾尔别克金矿床中起到一定作用。同位素研究结果表明,斑岩型和高硫型矿床成矿流体以岩浆热液为主,晚期有大气降水加入;低硫型矿床成矿流体来源于大气降水。各矿床成矿物质可能主要来源于晚泥盆世-早石炭世的大哈拉军山组火山岩及中酸性侵入岩。火山岩带内不同类型矿床的成矿时代均为晚泥盆世末-早石炭世初,为同一时代背景下构造-岩浆-热液作用的产物,构成了浅成低温热液-斑岩-矽卡岩型成矿系统。研究区不同类型矿床成矿后遭受不同程度的抬升和剥蚀作用,显示京希-伊尔曼得和塔吾尔别克金矿床深部或外围具有斑岩型铜金矿床的找矿潜力。

刘溪溪[7](2014)在《新疆塔北和吐拉苏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文中指出新疆塔北铅锌矿床和吐拉苏铅锌矿是西天山吐拉苏盆地基础地质研究程度较低的两个矿区,笔者总结两个矿区的地质特征和地球化学特征,进一步探讨矿床成因类型。与两个铅锌矿床密切相关的是一套中性-中酸性火山碎屑岩和熔岩建造,受火山机构及与之相关的断裂控制。塔北铅锌矿床赋矿地层是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5岩性段(C1d5),以中酸性火山碎屑岩为主,区内仅发育一条NNE向的断层,与成矿关系密切。矿石金属矿物以闪锌矿和方铅矿为主,脉石矿物以石膏、石英和高岭土为主。研究表明闪锌矿中发育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纯液相包裹体和纯气相包裹体,成矿流体总体上属于H2O-NaCl体系。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峰值集中于100℃~150℃范围内;盐度(质量分数)范围为0.4%~6.2%;流体密度变化于0.85g/cm3~0.99g/cm3;流体压力平均为88.9MPa;成矿深度平均0.30Km,具有低温低盐度浅部成矿的特点。吐拉苏铅锌矿赋矿围岩主要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四岩性段(C1d4)英安质火山碎屑岩。地表矿体表现为石英-硫化物矿脉,硫化物以方铅矿为主。该矿区仅发育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阶段两个阶段。石英中以气液两相水溶液包裹体为主,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主要峰值集中于140℃~210℃;盐度范围为8.1%~16.9%;密度变化于0.91g/cm3~1.04g/cm3,成矿压力平均195.7MPa;成矿深度平均0.65Km,成矿流体属中低盐度,低密度,浅部成矿。矿区岩浆岩主要来源于受俯冲带影响的重熔地幔,且在岩浆上升过程中受到上地壳物质的同化混染作用。两个矿床的围岩火山岩在稀土元素球粒陨石标准化配分图和微量元素原始地幔标准化图解中表现出类似的性质,说明两个矿床的围岩火山岩属同一岩浆演化序列。碳、氧同位素的研究表明塔北铅锌矿床成矿流体可能来源于花岗质岩浆;塔北铅锌矿和吐拉苏铅锌矿的硫、铅同位素的研究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壳幔混染的特征。综上所述,塔北铅锌矿和吐拉苏铅锌矿可能是受岩浆和构造作用共同控制的浅成中低温热液脉矿床。

马玉周,姜杰岩,罗耀鸿[8](2012)在《伊宁县恰布坎卓它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文中指出恰布坎卓它金矿位于伊犁微板块博罗科努晚古生代复合岛弧带西部吐拉苏火山盆地中,圈定矿12条,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含矿岩石为硅化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硅化英安质含角砾火山尘凝灰岩及硅化晶屑凝灰岩,矿床处于契尔格隆起的北西边缘。属浅成低温热液硅化岩型金矿。简要总结了矿区地质、矿石类型、矿床成因与成矿模式和找矿标志与找矿方向。

姜杰岩,郭伟伟,方庆新[9](2011)在《恰布坎卓它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探讨》文中认为恰布坎卓它金矿位于伊犁微板块博罗科努晚古生代复合岛弧带西部吐拉苏火山盆地中,赋矿地层为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第二岩性段,含矿岩石为硅化安山质火山角砾岩、硅化英安质含角砾火山尘凝灰岩及硅化晶屑凝灰岩,矿床处于契尔格隆起的北西边缘。强烈的硅化、黄铁矿化(褐铁矿化)、毒砂化蚀变组合是高品位矿石的蚀变标志,近矿围岩中高岭土、黄钾铁矾化普遍发育,岩石中富含Au、As、Sb、Hg,贫Cu、Pb、Zn等微量元素。成矿温度120℃~180℃,成矿深度226~705m,属浅成低温热液硅化岩型金矿。

朱亿广[10](2011)在《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文中研究指明新疆金山金矿床是中国西天山地区一个大型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床。金山金矿产于早石炭系大哈拉军山组下部,容矿岩层受热液蚀变和构造角砾岩化形成了热液角砾岩。矿体呈似层状,与围岩呈渐变关系。矿石具角砾状构造、浸染状和网脉状构造。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自然金、含金自然银,脉石矿物以石英为主,次为重晶石、迪开石、高岭石、绢云母等。矿区围岩蚀变作用主要有硅化、黄铁矿化、高岭土化、绿泥石化和碳酸盐化。成矿阶段主要有三期:原始沉积富集成矿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期和表生淋滤富集期。浅成低温热液成矿期又分为4个阶段:面状玉髓-黄铁矿阶段、脉状石英-黄铁矿-毒砂阶段、雄黄-雌黄-辉锑矿阶段和碳酸盐-石英阶段。成矿流体以大气水为主,含有少量岩浆水,热液演化过程中流体性质发生过急剧变化,由早期的酸性水变为晚期的中性水。对矿床的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矿床中δ34S值变化较大-12.7‰17.4‰,且不具明显塔式分布特征,表明其不仅与成矿物理化学条件有关,而且具有多来源的性质;铅同位素研究表明,该金矿床中矿石铅的组成变化较大;在铅同位素组成图解中,线性分布明显。矿石铅属壳、幔混合铅。成矿作用应发生于开放体系之中,深部幔源物质可能参与了金的成矿作用;矿床中的碳的来源一是中酸性岩浆热液;二是海相碳酸盐岩的溶解。矿床中金元素的富集与As、Sb、Hg、Pb、Ni等元素关系较为紧密,显示热液成矿作用中雄黄-辉锑矿阶段可能为最主要的成矿阶段。矿体受地层、断裂构造、不整合面和热液角砾岩等控制,其中以断裂控矿最为重要。

二、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1)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盆地金成矿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1 研究区成矿背景
2 研究区航磁、航放特征及异常查证
    2.1 研究区航磁特征
    2.2 研究区航放特征
    2.3 异常查证结果及分析
3 找矿标志
4 成矿预测
    4.1 预测模型建立及成矿远景区圈定
    4.2 成矿远景区评价
5 结论

(2)新疆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意义(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安山质岩浆形成过程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及意义
    1.3 伊犁地块晚古生代火山岩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4 研究对象
    1.5 研究思路
    1.6 论文工作量
    1.7 主要创新性成果和认识
第2章 晚古生代区域地质背景
    2.1 基本构造格架
    2.2 构造演化
        2.2.1 哈萨克斯坦山湾构造的演化史
        2.2.1.1 元古代古陆
        2.2.1.2 古生代洋陆转换
        2.2.1.3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2.3 博罗科努山区域地质
        2.3.1 地层
        2.3.2 岩浆岩
        2.3.3 断裂
第3章 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特征
    3.1 琼阿希、胡吉尔台、尼勒克北实测剖面
        3.1.1 琼阿希河剖面
        3.1.2 琼阿希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_1d)
        3.1.3 尼勒克水泥厂北剖面
        3.1.4 水泥厂下石炭统大哈拉军山组(C_1d)
        3.1.5 尼勒克县胡吉尔台北剖面
        3.1.6 胡吉尔台大哈拉军山组(C_1d)
    3.2 成岩年代学和地球化学
        3.2.1 火山岩年代学
        3.2.2 火山岩稀土和微量地球化学
    3.3 大哈拉军山组岩石组合
    3.4 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岩浆作用时限
        3.4.1 吐拉苏盆地
        3.4.2 也里莫墩
    3.5 火山岩岩石地球化学
第4章 博罗科努山安山质岩浆成岩过程
    4.1 基性岩浆的分离结晶
        4.1.1 博罗科努山基性岩组成
        4.1.2 结晶分异的母源成分
        4.1.3 基性岩高铝含量的控制因素
    4.2 MELTS模拟结晶分异主量元素结果
    4.3 结晶分异模拟过程的微量元素计算
    4.4 基性岩浆的同化混染-Assimilation
        4.4.1 博罗科努山基性岩浆的EC-AFC过程
    4.5 壳内重熔
        4.5.1 岩浆房的壳内深度
        4.5.2 地壳深熔过程实例
        4.5.3 博罗科努山大哈拉军山组部分中酸性岩地壳重熔的迹象
        4.5.4 地壳重熔的微量元素验证
    4.6 下部地壳重熔的热力学属性
    4.7 岩浆混合-Mixing and Mingling
        4.7.1 岩浆混合与博罗科努山高Mg安山岩
    4.8 建立伊犁地块北缘安山质岩浆成因模型
    4.9 成矿构造背景意义
第5章 结论及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实验方法
    附文内理论应用及简述
        结晶分异过程简介
        结晶过程的应用
        同化混染过程简介
        AFC过程简述
        EC-AFC(Energy Constrained-Assimilation Fractional Crystallizaition)
        岩浆混合过程简介
        岩浆混合作用发生的一般情形
        岩浆混合作用的应用
        地壳深熔-Crustal Anatexis
        MELTS介绍
        MELTs模拟过程参数设置
    附图
    附表
    个人简历及在校期间取得的成果

(3)新疆伊宁县塔吾尔别克金矿区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靶区预测(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成矿地质背景
    1.1地层
    1.2岩浆岩
    1.3构造
2矿区地质特征
    2.1矿区地层
    2.2矿区构造
    2.3矿区火山岩及火山构造
    2.4矿区侵入岩
3金矿体地质特征
    3.1矿体特征
    3.2矿石特征
4金矿控矿因素
    4.1地层 (岩性) 的控矿作用
    4.2构造的控矿作用
        4.2.1火山机构的控矿作用
        4.2.2断裂构造的控矿作用
    4.3侵入岩 (次火山岩) 的控矿作用
    4.4热液蚀变的控矿作用
5金矿成矿潜力分析
    5.1从找矿广度和深度上拓展找矿范围
    5.2总结多类型金矿床的复合成矿规律
    5.3探索矿床的成矿元素矿化分带规律
6金矿勘查靶区预测

(4)西天山吐拉苏盆地热历史与隆升过程 ——裂变径迹证据(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1.1 矿床形成后的变化与保存
        1.1.2 西天山裂变径迹研究
        1.1.3 吐拉苏盆地研究现状
    1.2 选题依据
    1.3 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思路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认识和成果
第二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构造背景
    2.2 区域地层
    2.3 典型矿床特征
第三章 裂变径迹研究
    3.1 裂变径迹方法
        3.1.1 方法原理
        3.1.2 退火行为
        3.1.3 地质体隆升-剥蚀研究
    3.2 样品采集和测试
    3.3 裂变径迹测试结果
    3.4 热历史模拟
        3.4.1 热史模拟的时限约束
        3.4.2 热史模拟的地质约束
        3.4.3 初始温度和地温梯度
        3.4.4 热历史模拟结果
第四章 隆升-剥蚀研究
    4.1 隆升-剥蚀模型
    4.2 找矿前景
第五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5)新疆西天山区域航磁重力特征与成矿环境(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现状
        1.1.1 区域地质构造研究现状与问题
        1.1.2 西天山大陆动力学研究现状和问题
        1.1.3 西天山矿产勘查研究现状和问题
    1.2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
    1.3 拟解决的科学问题和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5 主要研究成果
2 西天山地区地质矿产特征
    2.1 地层
        2.1.1 前南华系
        2.1.2 南华-震旦系
        2.1.3 下古生界
        2.1.4 上古生界
        2.1.5 中-新生界
    2.2 岩浆岩
        2.2.1 火山岩
        2.2.2 侵入岩
    2.3 构造
        2.3.1 构造单元划分
        2.3.2 断裂构造
    2.4 矿产
        2.4.1 主要成矿带
        2.4.2 主要矿产类型及分布特征
        2.4.3 典型矿床
    2.5 岩矿石物性特征
        2.5.1 岩矿石磁性特征
        2.5.2 岩矿石密度特征
    2.6 地球化学异常
        2.6.1 阿拉套Sn、W、Cu、Au异常带
        2.6.2 依连哈比尔尕Au、Cu、Ni异常带
        2.6.3 赛里木湖Cu、Au、Mo、Zn、Ag异常带
        2.6.4 博罗科努Au、Cu、Mo、Pb、Zn异常带
        2.6.5 阿吾拉勒一伊什基里克Cu、Pb、Zn、Au异常带
        2.6.6 那拉提Cu、Ni、Au、W、Sn异常带
        2.6.7 哈尔克—巴伦台Au、Cu、Pb、Sn异常带
        2.6.8 南天山黑英山Sb、Hg、Cu、Au异常带
    2.7 构造演化
        2.7.1 前寒武纪古陆形成
        2.7.2 古生代洋-陆俯冲增生
        2.7.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
        2.7.4 伊犁石炭-二叠纪裂谷张开及闭合
        2.7.5 中-新生代陆内成盆
3 区域航磁场特征
    3.1 编图范围及资料概况
    3.2 编图方法及技术参数
        3.2.1 编图方法
        3.2.2 主要技术参数
    3.3 航磁反映的地质构造特征
        3.3.1 重点磁场分区分析
        3.3.2 航磁反映的构造特征
        3.3.3 航磁反映的岩性特征
    3.4 航磁与金属矿产的关系
        3.4.1 航磁反映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特征
        3.4.2 航磁反映的陆相火山岩型铜矿特征
        3.4.3 航磁反映的造山带型金矿特征
4 区域重力场特征
    4.1 编图范围及资料概况
        4.1.1 重力数据来源
        4.1.2 重力资料精度评价
    4.2 编图方法及技术参数
        4.2.1 数据预处理流程
        4.2.2 地形改正方法
        4.2.3 中间层改正方法
    4.3 重力场反映的地质构造特征
        4.3.1 重力场分区解释
        4.3.2 重力反映的构造特征
    4.4 星布格重力与金属矿产的关系
        4.4.1 星布格重力反映的金矿特征
        4.4.2 星布格重力反映的陆相火山岩型铜矿特征
        4.4.3 星布格重力反映的海相火山岩型铁矿特征
5 区域成矿环境
    5.1 元古宙边缘裂陷盆地铅锌成矿系统
    5.2 古生代洋-陆俯冲岛弧金铜铅锌成矿系统
        5.2.1 乌兹别克斯坦Kalmakyr金铜矿床
        5.2.2 中国新疆哈勒尕提铜矿床
    5.3 晚古生代陆-陆碰撞造山金铅锌成矿系统
    5.4 伊犁石炭纪裂谷海相火山岩型铁多金属矿床
        5.4.1 备战铁矿
        5.4.2 松湖铁矿
        5.4.3 式可布台铁矿
6 找矿方向
    6.1 找矿方向
        6.1.1 造山型金矿床与找矿
        6.1.2 浅层低温热液型金矿床与找矿
        6.1.3 伊犁石炭纪裂谷铁多金属成矿与找矿
        6.1.4 陆相火山岩型铜矿与找矿
        6.1.5 古生代洋-陆俯冲岛弧金铜铅锌成矿与找矿
    6.2 矿产预测
        6.2.1 金矿
        6.2.2 铁多金属
        6.2.3 铜矿
        6.2.4 金铜铅锌矿
    6.3 结论
7 结论
8 致谢
9 个人简历

(6)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带岩浆作用与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及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与问题
        1.2.1 斑岩-浅成低温热液型铜金成矿系统研究现状
        1.2.2 吐拉苏火山岩带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位置
    2.2 区域地层
    2.3 区域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5 区域矿产
    2.6 区域构造演化与成矿作用
第3章 晚古生代火山岩岩石学、地球化学与年代学
    3.1 研究背景与样品采集
    3.2 岩相学特征
    3.3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
        3.3.1 样品处理与测试方法
        3.3.2 测试结果
        3.3.3 讨论
    3.4 元素地球化学
        3.4.1 测试方法
        3.4.2 主量元素
        3.4.3 微量元素
    3.5 讨论
        3.5.1 安山岩成因类型—高镁安山岩
        3.5.2 地壳混染与结晶分异作用
        3.5.3 岩浆源区性质
        3.5.4 构造背景及其动力学解释
        3.5.5 高镁安山岩与成矿作用
第4章 典型矿床地质特征
    4.1 阿希金矿床
        4.1.1 地层
        4.1.2 构造
        4.1.3 矿体特征
        4.1.4 矿石特征
        4.1.5 围岩蚀变
        4.1.6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2 京希-伊尔曼得金矿床
        4.2.1 地层
        4.2.2 构造
        4.2.3 侵入岩
        4.2.4 矿体特征
        4.2.5 矿石特征
        4.2.6 围岩蚀变
        4.2.7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3 塔吾尔别克金矿床
        4.3.1 地层
        4.3.2 构造
        4.3.3 侵入岩
        4.3.4 矿体特征
        4.3.5 矿石特征
        4.3.6 围岩蚀变
        4.3.7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4 克峡希铜金矿床
        4.4.1 地层
        4.4.2 构造
        4.4.3 岩浆岩
        4.4.4 矿体特征
        4.4.5 矿石类型
        4.4.6 矿石物质成分与矿石组构
        4.4.7 围岩蚀变
    4.5 阔库确科铁铜铅锌多金属矿床
        4.5.1 地层
        4.5.2 构造
        4.5.3 岩浆岩
        4.5.4 矿体特征
        4.5.5 矿石特征
        4.5.6 围岩蚀变
        4.5.7 成矿期与成矿阶段
    4.6 塔北铅锌矿床
第5章 流体包裹体地质地球化学
    5.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5.2 阿希金矿床
        5.2.1 岩相学特征
        5.2.2 均一温度和盐度
        5.2.3 密度、压力和深度
        5.2.4 成矿机制
    5.3 京希-伊尔曼得金矿
        5.3.1 岩相学特征
        5.3.2 均一温度和盐度
        5.3.3 密度
        5.3.4 压力和深度
        5.3.5 成矿机制
    5.4 塔吾尔别克金矿床
        5.4.1 岩相学特征
        5.4.2 均一温度和盐度
        5.4.3 密度、压力和深度
        5.4.4 成矿机制
    5.5 塔北铅锌矿床
        5.5.1 岩相学特征
        5.5.2 均一温度和盐度
        5.5.3 密度、压力和深度
    5.6 克峡希铜金矿床
        5.6.1 岩相学特征
        5.6.2 均一温度和盐度
        5.6.3 压力和深度
        5.6.4 成矿机制
    5.7 小结
第6章 同位素地球化学和成矿年代学
    6.1 同位素地球化学
        6.1.1 样品采集与分析方法
        6.1.2 S同位素
        6.1.3 Pb同位素
        6.1.4 H-O同位素
        6.1.5 C-O同位素
    6.2 成矿年代学
        6.2.1 浅成低温热液型金矿成矿时代
        6.2.2 斑岩型、矽卡岩型矿床成矿时代
第7章 吐拉苏火山岩带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统
    7.1 成矿系统与成矿模式
        7.1.1 成矿地质背景
        7.1.2 成矿流体性质
        7.1.3 成矿流体来源
        7.1.4 成岩、成矿物质来源
        7.1.5 成岩成矿时代
        7.1.6 成矿系统
    7.2 主要控矿因素与找矿启示
        7.2.1 赋矿地层对成矿的控制
        7.2.2 构造对成矿的控制
        7.2.3 区域岩浆活动对成矿的控制
        7.2.4 找矿启示
第8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简历
    攻读性成果

(7)新疆塔北和吐拉苏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前言
    1.1 选题依据和项目依托
    1.2 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完成工作量
    1.5 主要成果及认识
第2章 区域地质背景
    2.1 大地构造格架
    2.2 区域地层
        2.2.1 基底岩系
        2.2.2 盖层岩系
    2.3 区域构造
        2.3.1 断裂构造
        2.3.2 褶皱构造
    2.4 区域岩浆岩
        2.4.1 火山岩
        2.4.2 侵入岩
    2.5 区域矿产
第3章 塔北铅锌矿
    3.1 矿区地质
        3.1.1 地层
        3.1.2 构造
        3.1.3 岩浆岩
    3.2 矿床地质
        3.2.1 矿体特征
        3.2.2 矿石特征
        3.2.3 围岩蚀变
        3.2.4 成矿期次划分
    3.3 岩石地球化学
    3.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3.4.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3.4.2 包裹体测试分析
    3.5 同位素地球化学
        3.5.1 碳氧同位素
        3.5.2 硫同位素
        3.5.3 铅同位素
    3.6 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探讨
        3.6.1 矿床成因
        3.6.2 成矿过程与模式探讨
第4章 吐拉苏铅锌矿
    4.1 矿区地质
        4.1.1 地层
        4.1.2 构造
        4.1.3 岩浆岩
    4.2 矿床地质
        4.2.1 矿体特征
        4.2.2 矿石特征
        4.2.3 围岩蚀变
    4.3 岩石地球化学
    4.4 流体包裹体地球化学
        4.4.1 包裹体岩相学特征
        4.4.2 包裹体测试分析
    4.5 同位素地球化学
        4.5.1 硫同位素
        4.5.2 铅同位素
    4.6 矿床成因探讨及成矿机制探讨
        4.6.1 矿床成因探讨
        4.6.2 成矿机制探讨
第5章 矿床对比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10)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3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
    1.4 研究内容
    1.5 完成工作量与主要认识
        1.5.1 完成工作量
        1.5.2 成果和认识
2 成矿地质背景
    2.1 地层
        2.1.1 基底
        2.1.2 盖层
    2.2 侵入岩
    2.3 构造
        2.3.1 褶皱构造
        2.3.2 断裂构造
3 矿床地质特征
    3.1 矿体特征
    3.2 矿石特征
        3.2.1 矿物组成
        3.2.2 结构构造
    3.3 围岩蚀变
    3.4 金的赋存状态
    3.5 成矿阶段
4 矿床地球化学特征
    4.1 微量元素
    4.2 流体包裹体
        4.2.1 岩相学特征
        4.2.2 流体包裹体测温
        4.2.3 流体包裹体成分
        4.2.4 成矿流体性质探讨
    4.3 同位素
        4.3.1 样品采集及测试方法
        4.3.2 硫同位素组成
        4.3.3 铅同位素组成
        4.3.4 碳同位素组成
5 矿床成因探讨
    5.1 物质来源、流体来源
    5.2 成矿年龄
    5.3 成矿过程分析
6 控矿因素与找矿标志
    6.1 地层控矿
    6.2 次火山岩控矿
    6.3 构造控矿
        6.3.1 断裂控矿
        6.3.2 火山塌陷控矿
        6.3.3 同生断裂控矿
        6.3.4 不整合面控矿
    6.4 找矿标志
7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图版
附录

四、伊宁吐拉苏火山盆地金矿成矿构造系统与远景评估(论文参考文献)

  • [1]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盆地金成矿预测[J]. 陈江源,孟祥宝,陈志鹏,段晨宇,牛家骥,郑少杰. 黄金, 2021(04)
  • [2]新疆伊犁地块北缘晚古生代火山岩及其成矿构造背景意义[D]. 邢浩.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9(02)
  • [3]新疆伊宁县塔吾尔别克金矿区资源潜力分析及找矿靶区预测[J]. 王战华,祁丙年,刘秀德. 地质找矿论丛, 2018(02)
  • [4]西天山吐拉苏盆地热历史与隆升过程 ——裂变径迹证据[D]. 张永.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7(06)
  • [5]新疆西天山区域航磁重力特征与成矿环境[D]. 余学中.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6(05)
  • [6]新疆西天山吐拉苏火山岩带岩浆作用与金铜铁多金属成矿系统[D]. 彭义伟.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5(04)
  • [7]新疆塔北和吐拉苏铅锌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探讨[D]. 刘溪溪.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4(08)
  • [8]伊宁县恰布坎卓它金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模式及找矿方向[J]. 马玉周,姜杰岩,罗耀鸿. 新疆有色金属, 2012(01)
  • [9]恰布坎卓它金矿床地质特征、找矿标志及成因探讨[J]. 姜杰岩,郭伟伟,方庆新. 西部探矿工程, 2011(09)
  • [10]新疆伊宁县金山金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D]. 朱亿广.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2011(07)

标签:;  ;  ;  ;  ;  

伊宁图拉苏火山盆地成矿构造体系及金矿远景评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