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建ICU院内肺部感染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

新建ICU院内肺部感染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

一、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朱欢[1](2014)在《2012年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调查研究,了解某综合医院的医院感染现状,分析引发医院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掌握医院感染的特征和发展趋势,以便提出控制医院感染的有效方法,减少因医院感染引发的住院日延长和经济损失,减少医院感染的暴发,提高医疗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方法:选取某综合医院2012年全部出院病例进行回顾性调查,按照HIS系统的信息,逐份填写统一的《医院感染调查表》,记录病人的一般情况和医院感染情况,主要包括住院病例的一般情况(ID号、姓名、性别、年龄、婚姻状况、入院日期、出院日期、住院天数、基础疾病、免疫抑制剂的使用、侵袭性操作、是否入复苏室和监护室、抗生素的使用情况、病人转归等)和院内感染情况(是否发生院内感染、感染次数、感染名称、感染部位、病原菌名称、是否耐药等)。整理核对后,用EXCEL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17.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1.2012年1月1日~2012年12月31日共收集出院病例45368例,发生医院感染病例699例,医院感染率为1.54%;感染例次802例,例次感染率为1.77%。其中女性患者23335人,发生医院感染260人,医院感染率为1.11%,男性患者22033人,发生医院感染439人,医院感染为1.99%,经比较男性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623,P<O.001)。2.住院患者年龄方面,本次调查患者年龄最小的为出生2小时,最大的为98岁,各年龄组感染率最高的为<1岁组,为18.14%,感染率最低的为1~岁组,感染率为0.06%。各年龄段感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16.345,P<0.001)。3.本次调查中研究对象婚姻状况间已婚者为1.81%,未婚者为0.63%,离异者为0,丧偶者为3.91%,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03.128,P<0.001)。4.住院时间方面,4~6月份的病例感染率最高为1.81%,10~12月份的病例感染率最低为1.22%。经比较,四组间有统计学意义(χ2=13.332,P=0.004)。5.住院天数方面,随着住院时间的延长,医院感染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住院超过一个月(30-)的病人医院感染发病率最高,为31.31%(201/642)。各住院时间段病人之间感染发病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χ25672.087,P<0.001)。29.76%的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是在距离入院一周以后,所占比例最高。6.科室分布方面,感染率最高的科室依次为综合ICU、血液科和心脏外科,感染率较低的科室依次为口腔科、皮肤科和眼科。内科感染率较高的科室为ICU、血液科和肾科,外科较高的科室为心外科、脑外科和移植外科。经比较,各临床科室感染率有统计学意义(χ2=195.720,P<0.001)。7.感染部位方面,感染率较高的部位依次为下呼吸道、血液、泌尿系统。8.基础疾病方面,医院感染患者中循环系统疾病占感染比例最高,其次为消化系统,再次为呼吸系统。9.易感因素与侵袭性操作方面,高龄(>70岁)、新生儿、糖尿病、恶性肿瘤、免疫抑制剂的使用、血液系统疾病均是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易感因素;而且导尿管、中心静脉导管、呼吸机的使用以及异物植入等侵袭性操作也极易造成院内感染的发生。10.病原微生物方面,病原微生物较多的集中在G+菌(70.15%),依次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大肠埃希菌;其次为G+菌(20.28%),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含MRSA)、屎肠球菌(含VRE)、表皮葡萄球菌;真菌最低(9.57%)。11.抗生素方面,医院感染患者中,使用一联抗生素的患者占26.18%,二联抗生素的患者占26.90%,三联抗生素的患者占18.88%,四联及四联以上联合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占26.32%。12.出院情况方面,死亡患者医院感染率最高,医院感染率为4.39%;其次为治愈患者,医院感染率为1.87%;经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137.573,P<0.001)。结论:本研究显示该院2012年度医院感染率为1.54%,低于我国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规范》中规定的500张病床以上医院感染发生率低于10%的要求。男性感染率高于女性,医院感染随着年龄的增加而增加。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长、抗菌药物的应用等因素有关。出院情况方面,死亡患者的医院感染率最高,也提示医院感染是导致住院患者病死率增加的危险因素。因此应加大医院感染监测和管理力度,制订并落实各种有效预防和控制的对策和措施,以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陈翠敏[2](2011)在《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背景医院感染管理(hospital infection administration,HIA)就是按照医院在医疗、诊断过程中不断出现的感染等客观规律,运用有关的理论和方法对医院感染现象进行计划、组织和控制活动,以提高工作效率、减少感染发生。近年来由于高效、广谱抗生素及免疫抑制剂的长期、广泛使用,加之疾病谱的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量侵入性诊疗技术的开展等多种因素影响,医院感染率有上升的趋势,它不仅增加了患者的住院时间和费用,降低病床周转率,增加医务人员工作量,而且对患者的生命安全也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国内、外医院感染重大事件时有报道,不仅严重制约了医疗质量的提升,干扰了医院的和谐发展,也给患者就医安全和疾病康复构成重大威胁。医院感染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医院医疗水平、工作效率以及医院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正日益引起当今世界各国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和医院管理者的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是医院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医疗安全最重要的一环。随着医院感染管理的不断深化,管理内容正逐步向制度化、法制化、规范化迈进。2006年9月1日,国家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办法》正式实施,标志着我国医院感染管理步入了法制化建设的轨道。由于现代医学技术仍在飞速的发展,医院感染的问题仍十分突出和复杂。面对不断变迁的医院感染,作为具有全面医疗、教学、科研能力的跨地区、省、市以及向全国范围提供医疗卫生服务的大型综合医院,必将面临着更多的挑战。因此,医院感染管理是大型综合性医院的重要课题。目的本研究通过对某大型综合医院住院患者的医院感染特点、流行特征及有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为医院管理部门提供一个全面的医院感染现状,从而为进一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制定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措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避免医院感染的暴发流行,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水平提供理论与实际参考依据。方法本研究属个案研究。通过定量调查,利用该院医院感染监测软件数据库的近五年数据,分析医院感染的发生情况,运用统计方法计算医院感染相关指标,反映数据的综合特征,分析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通过定性调查,采用专题小组讨论与个人深入访谈,了解医院感染的影响因素,科学评价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现状、存在的问题及薄弱环节。该方法是在医院感染管理定性研究的指导下,进行“定量统计基础上的定性分析”,尤其对医院感染管理中存在的医患两方面因素进行探索,分析某大型综合性医院感染管理的特点、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管理对策。结果1定量研究结果1.1医院感染发生率调查研究该院从2006至2010年住院患者266514例,全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3.53%、3.25%、2.78%、2.67%、2.42%,平均为2.86%。五年医院感染的发生率逐年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3.25P=0.000)。1.2医院感染漏报率对2006至2010年医院感染的漏报率进行比较,发现漏报率在2006年和2007年较高,分别为25.92%和15.80%;2008、2009、2010年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别为9.95%、6.19%、6.48%。2006~2010年医院感染漏报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94.82P=0.000)。1.3医院感染的部位分布综合2006至2010年医院感染的主要发病部位中,下呼吸道感染在易感部位的构成比中占第一位(3116例,占35.52%);其次为上呼吸道感染(1462例,占16.67%);泌尿道感染(1174例,占13.38%);胃肠道感染(808例,占9.21%);手术部位感染(763例,占8.70%);腔内感染(605例,占6.90%);菌血症(413例,占4.71%);其他感染(278例,占3.17%)。1.4医院感染与患者年龄的关系本研究被感染的患者中,年龄最小3天,最大98岁,平均50.36岁。60岁以后年龄组医院感染发生率较60岁以前年龄组明显增高,20岁以前婴幼儿及儿童较60岁以后年龄组医院感染率低,但高于20~50岁之间年龄组,呈现不规则“U”型特征。检验不同年龄组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差异显着(X2=2463.51P=0.000)。1.5医院感染与季节时间的关系一年中,按月份统计每个月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发现医院感染发生率最高的月份是8月,为3.26%,最低的月份是5月为2.53%,其它月份感染率都在2%~3%之间。1.6医院感染与患者住院天数7627例医院感染患者中,住院时间小于7天,感染例数为1214例,感染率为0.96%;15天左右感染例数为3490例,感染率为6.46%;30天感染例数为2321例,感染率为24.93%;大于60天感染例数为645例,感染率为50%。住院院时间与感染率呈正相关,住院时间60天的患者感染率明显增高。1.7医院感染与手术与否7627例医院感染病例中,4659例有手术,感染率为3.63%;3032例无手术,感染率为2.16%。经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30.54,P=0.00)。1.8医院感染与科室分布所调查的医院感染的病例中,不同科室之间医院感染发生率有所不同,其中血液内科、神经内科、烧伤科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分别为前3位,依次为17.25%、6.67%、6.43%,医院感染发生率排在后面三位的是产科、五官科、眼科,分别为0.91%、0.71%、0.31%。1.9医院感染与病原菌分布2006~2010年共收到临床病原微生物培养标本122744份,分离到细菌29560株,检出率24.1%,其中革兰阴性杆菌20584株占69.6%,革兰阳性球菌8976株占30.4%。住院患者细菌分离数的前十位中,鲍曼不动杆菌首位,占16.6%;大肠埃希菌,占16.5%;铜绿假单胞菌,占13.7%。1.10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总体量化指标情况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品种数为3.05个;住院患者人均使用抗菌药物费用为1809.12元;住院患者使用抗菌药物的百分率为60.70%;抗菌药物使用强度为70.08;抗菌药物费用占药费总额的百分率为10.53%;抗菌药物特殊品种使用量占抗菌药物使用量的百分率为4.04%;住院用抗菌药物患者病原学检查百分率为16.39%。2定性调查结果2.1医院感染管理组织体系有待优化;2.2医院领导对医院感染管理重视程度仍不够;2.3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的队伍建设有待加强;2.4临床科室对医院感染管理认知依然不足;2.5手卫生、医院用水和食堂卫生问题有待重视;2.6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问题有待关注;2.7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的作用需继续加强。结论1.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患者年龄、基础疾病、侵袭性操作、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等因素有关。2.医院感染会加重患者的经济负担,延长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并降低医院病床周转率以及医疗资源的使用效率。3.建立有效的医院感染管理模式,提供有力的法律保证体系,是预防与控制医院感染的重要保证。4.建立快速准确的医院感染监测系统,是做好医院感染控制,提高医院感染管理效率的有效方法。5.建立有效的信息传导与沟通机制,充分利用内部风险中的一切有利因素,是医院感染风险控制的工作基础。6.建立一支结构合理的医院感染管理队伍,强化医院感染知识培训工作是医院做好感染管理工作的核心。7.建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监管体系,防止抗菌药物不合理使用是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重要环节。8.建立消毒供应中心可追溯的管理系统,是医院感染管理工作质量持续改进的有效措施。

王玉兰,詹英,陈军,张玉坤,杨建平[3](2007)在《2004—200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其耐药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对2004年5月至2005年6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的病原菌及其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现,获得性感染63例,主要为呼吸道感染(占74.6%)。共检出院内感染细菌104株,其中G-菌55株(占52.9%),以鲍曼不动杆菌、洋葱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为主;G+菌31株(占29.8%),以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为主;真菌18株(占17.3%),以白色念珠菌为主。分离菌对常用抗菌药的耐药较严重,且呈现多重耐药。监测结果表明,临床上应合理选择抗菌药物,以控制感染和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尹辉明,熊正南,唐强,米允仕,李锐[4](2004)在《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通过对我院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病原菌现状及药敏的分析?建立有效预防ICU院内肺部感染的对策。方法对我院ICU院内感染病原菌的现状、耐药性及发生原因等方面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我院ICU病原菌以G杆菌为主G球菌感染率呈上升趋势条件致病菌、真菌感染及混合感染等情况不容忽视病原菌的耐药性大幅度上升不合理的抗生素使用是病原菌耐药性产生的主要原因。结论开展抗生素教育、合理选用抗生素、科学使用抗生素、严格掌控侵入性诊疗手段的运用指征、落实消毒隔离管理制度、强化抗生素宏观管理等均应是控制ICU院内肺部感染的有效措施。

二、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2012年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医院感染的概念和研究现状
    医院感染的控制和研究意义
一、研究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资料来源
    1.3 方法
        1.3.1 调查方法
        1.3.2 数据管理方法
        1.3.3 统计方法
    1.4 医院感染诊断标准
        1.4.1 诊断标准
        1.4.2 下列情况属于医院感染
        1.4.3 下列情况不属于医院感染
二、结果
    2.0 医院感染的基本情况
    2.1 医院感染的一般特征
        2.1.1 医院感染的发生与性别分布
        2.1.2 医院感染年龄分布
        2.1.3 医院感染婚姻状况分布
    2.2 医院感染与住院情况
        2.2.1 医院感染发生的住院时间分布
        2.2.2 医院感染发生的住院日数分布
        2.2.3 医院感染的发生距住院日期时长的分布情况
    2.3 医院感染与科室分布
        2.3.1 医院感染科室分布的总体情况
        2.3.2 内科科室医院感染情况
        2.3.3 外科科室医院感染情况
    2.4 医院感染发生部位分布
    2.5 医院感染患者基础疾病的分布
    2.6 医院感染与易感因素
    2.7 医院感染与侵袭性操作
    2.8 医院感染与病原体
        2.8.1 医院感染病原体的分布
        2.8.2 医院感染标本类型的分布
        2.8.3 不同部位病原菌的分布
        2.8.3.1 革兰氏阴性菌的分布
        2.8.3.2 革兰氏阳性菌的分布
        2.8.3.3 真菌的分布
    2.9 医院感染患者抗生素使用情况
    2.10 医院感染与转归
三、讨论
四、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综述参考文献
致谢

(2)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论文提纲范文)

英文缩写一览表
英文摘要
中文摘要
第一部分 前言
    一、研究背景
    二、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三、研究目的和意义
    四、研究内容
    五、研究对象
    六、研究方法
    七、技术路线
第二部分 医院感染现状的定量研究
    一、材料与方法
    二、结果
    三、影响因素分析
第三部分 医院感染影响因素的定性调查研究
    一、调查目的
    二、调查对象
    三、研究方法
    四、组织实施
    五、调查质量控制
    六、定性研究结果
第四部分 讨论和对策建议
    一、讨论
    二、对策建议
第五部分 总结
    一、全文总结
    二、主要创新点和特色
    三、本研究的局限性
致谢
第六部分 参考文献
附件 1 医院感染病例登记表
附件 2 医院感染定性调查研究访谈提纲
文献综述 医院感染管理中信息化的应用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文章

(3)2004—200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其耐药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方法与结果
    1.1 资料与方法
    1.2 结果
        1.2.1 菌株统计
        1.2.2 主要菌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
2 讨论

四、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2012年某综合医院院内感染现状及危险因素研究[D]. 朱欢. 天津医科大学, 2014(01)
  • [2]大型综合医院感染影响因素及对策研究 ——以某大型综合性医院为研究对象[D]. 陈翠敏. 第三军医大学, 2011(11)
  • [3]2004—2005年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外科重症监护病房获得性感染病原菌监测及其耐药性分析[J]. 王玉兰,詹英,陈军,张玉坤,杨建平.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007(02)
  • [4]新成立ICU院内肺部感染的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J]. 尹辉明,熊正南,唐强,米允仕,李锐. 中国医学工程, 2004(06)

标签:;  ;  

新建ICU院内肺部感染病原学、药敏监测及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