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一、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论文文献综述)

高吉祥[1](2012)在《薄板坯连铸连轧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性能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文根据薄板坯连铸连轧流程的特点,系统研究了薄板坯连铸连轧超高强耐候钢的耐候机理和微合金化技术, Ti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演变规律、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相变规律、含Ti析出物的析出规律,阐明了Ti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强化机理,开发的屈服强度700MPa级超高强耐侯钢成功地应用于新一代轻量化集装箱。通过超高强耐候钢的耐候机理研究,采用Cu-Cr-Ni耐候体系设计,同时对比分析了四种高P条件下不同微合金化技术路线生产超高强耐候钢性能,发现各种技术路线试验钢的强度级别接近700MPa,试验钢的韧性和加工性能较差。通过成分优化设计后采用Ti微合金化技术路线中增Mn、增Cr、降P的措施,试验钢的强度达到了700MPa,实现了34μm组织细化,同时保持钢的耐候性能,提高钢的低温冲击韧性和冷加工能力。并通过比较Nb、V、Ti这三种微合金元素的合金化成本,确定了采用了Ti微合金化生产超高强耐候钢的技术路线。系统研究阐明了Ti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演变规律:铸坯组织经过第一道次轧后变成基本等轴的均匀的组织,相变后的铁素体也较均匀;第一道次轧制在组织演变过程中起了关键作用;随着轧制道次增加,晶粒尺寸逐渐减小,表面和心部的晶粒尺寸差别缩小,成品板组织厚度方向上较为均匀。通过热模拟实验阐明了超高强耐候钢的奥氏体再结晶规律,确定了控轧模式为F1~F4各机架间均发生完全再结晶,F4机架之后仅发生部分再结晶,F5机架之后为未再结晶轧制。通过热模拟实验阐明了超高强耐候钢的相变规律:超高强耐候钢的相变点随冷速的增加而降低。随着连续冷却速率的提高,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逐渐由以铁素体为主要特征的高温转变组织向以粒状贝氏体和板条贝氏体为主要特征的低温转变组织转化。超高强耐候钢显微硬度随着卷取温度降低先是升高,然后降低,最后再升高。研究了超高强耐候钢的含Ti析出物的析出规律,阐明了Ti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强化机理:细晶强化是钢中最主要的强化方式,超过300MPa;沉淀强化和位错强化效果均超过150MPa;固溶强化效果约为100MPa。通过Ti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熔炼、连铸、热轧生产控制技术,成功开发了700MPa级Ti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超高强耐候钢钢板通卷性能良好,具有良好的低温韧性,韧脆转变温度在-60℃以下;具有的焊接性能良好;失重率在1.554g/m2.h1.874g/m2.h之间,其耐候性能与普通集装箱板相当。从超高强耐候钢应用于新一代轻量化集装箱来看,加工性能良好,焊接性能良好,新一代轻量化集装箱顺利通过船级社要求的11项测试,对物流运输行业减重、降低成本有重要作用。

齐静[2](2010)在《连铸坯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文中认为薄板坯连铸液芯压下工艺能够很好解决了板坯连铸与连轧间的厚度匹配问题,是板坯连铸的主要发展方向。本文以邯钢CSP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为案例对其带液芯压下凝固过程进行专题研究。在系统分析薄板连铸坯带液芯压下凝固传热的基础上,建立薄板连铸坯的二维热力耦合数学模型,根据邯钢CSP生产现有的实际数据,确立了相应的热边界条件(结晶器内热边界条件、二冷区热边界条件)、位移边界条件、热物性参数和基本力学参数,采用大型有限元计算软件ABAQUS,计算出了铸坯在液芯压下的情况下,从结晶器弯月面到二冷区出口处的凝固传热及变形情况。在认真学习相关传热基本理论,详细分析研究邯钢CSP薄板连铸坯液芯压下过程的基础上,计算出邯钢CSP薄板连铸坯在液芯压下工艺下的凝固过程,将计算结果与邯钢提供数据相对比,二者较为吻合。通过大量的数值模拟计算,找出了邯钢CSP生产过程中压下量、冷却强度、拉速等工艺参数与薄板坯温度场、应力场之间的影响关系,分析了这些参数对铸坯凝固过程和变形情况的影响规律,对邯钢CSP生产提出了一些建设性意见。

洪及鄙[3](2007)在《坚持科技组织定位 推进企业科技进步》文中研究表明

殷瑞钰[4](2006)在《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发展与优化》文中认为总结了19992004年间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所取得的成绩和技术、装备的发展;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及产生原因;提出了努力与优化的目标以及关于制订新流程全面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综合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问题。

苏天森[5](2006)在《近几年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文中研究表明进入新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钢铁生产不断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 8.4亿吨,4年中一跃增长到2005年的11.29亿吨。尤其是因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国钢铁工业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取得了持续高速增长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

彭韶,曾金雄[6](2006)在《薄板坯连铸连轧牵动全球目光》文中研究表明$T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能力和产量最大的国家,拥有11条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总生产能力逾2500万吨/年。 增加品种、扩大产品的应用领域,已经成为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的重要趋势,而开发微合金钢是一条颇为有效的途径。

苏天森[7](2005)在《近几年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文中提出进入新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钢铁生产不断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8.4亿t,一跃增长到2004年的10.41亿t。尤其是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国钢铁工业持续高速增长,为中国经济的持续高速增长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在不断刷新现代钢铁生产新纪录的同时,中国钢铁科技也进入了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并已成为钢铁生产高速增长的主要推动力量。正在加速完成工业化、农业革命的中国经济高速增长, 是拉动中国钢铁生产与科技发展的根本动力,而且今后的10-15年中,在努力解决资源,环境等“瓶颈”问题的基础上,还将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的发展趋势。

苏天森[8](2005)在《近几年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文中研究指明2005年9月进入新世纪后,在世界经济复苏的推动下,世界钢铁生产不断发展,粗钢产量从2000年的8.4亿吨,4年中一跃增长到2004年的10.41亿吨。尤其是因中国经济增长迅速,中国钢铁工业适应新形势的要求,也取得了持续高速增长的举世瞩目的成就,为中国经济的

殷瑞钰[9](2005)在《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发展与优化》文中研究指明 中国工程院产业委员会组织的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与交流协会组织的研讨会已经是第三次了。第一次会议在中国工程院徐匡迪院长的亲自领导和主持下在广州召开,第二次会议在包头召开,这两次会开得很成功,确实起到了交流与推动作用。4年来协会通过研讨会,加强信息交流和协会成员间的互访、咨询,对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快速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下面我想就几年来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作业线生产所取得的成就和技术、装备的发展,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以及今后努力与优化的目标等问题谈谈看法,供大家参考。

苏天森[10](2005)在《新世纪初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进步推动耐火材料生产的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进入新世纪,钢铁工业在生产持续高速增长的同时,也迎来了科技发展的新时期。2001年-2004年是钢铁科技创新十分重要的时期。其主要特点仍然是围绕生产流程的进一步优化,各项科技创新继续推动钢铁生产朝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稳步前进。本报告将从国际、国内及耐材科技发展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国际钢铁的科技发展最新动态1、薄板坯连铸连轧和薄带坯连铸直轧紧凑型钢铁生产流程继续获得迅速发展,成为薄带材生产优化的重要方向

二、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论文提纲范文)

(1)薄板坯连铸连轧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发展及特点
        1.1.1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
        1.1.2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特点
    1.2 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技术及发展趋势
        1.2.1 微合金化技术原理及发展现状
        1.2.2 薄板坯连铸连轧微合金化技术发展现状
    1.3 耐大气腐蚀钢研究及发展现状
    1.4 课题的来源和要求
    1.5 课题的研究目的、内容及意义
        1.5.1 研究目的
        1.5.2 研究内容
        1.5.3 研究意义
第二章 超高强耐候钢耐候机理与微合金化技术研究
    2.1 概述
    2.2 超高强耐候钢耐候机理与耐候元素初步设计
        2.2.1 耐候机理
        2.2.2 合金元素对耐候性能的影响
        2.2.3 超高强耐候钢耐候元素的初步设计
    2.3 超高强耐候钢微合金化技术的选择
        2.3.1 超高强耐候钢不同微合金化技术路线成分设计
        2.3.2 超高强耐候钢不同微合金化技术力学性能
        2.3.3 超高强耐候钢不同微合金化技术的金相组织分析
        2.3.4 超高强耐候钢不同微合金化技术小结
    2.4 超高强耐候钢成分优化与微合金化技术的选择
        2.4.1 超高强耐候钢的成分优化
        2.4.2 成分优化后结果分析
        2.4.3 微合金化技术路线的选择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钛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演变规律
    3.1 概述
    3.2 实验材料与方法
        3.2.1 试验钢化学成分
        3.2.2 生产工艺
        3.2.3 取样方法
        3.2.4 性能测试与组织观察
    3.3 连铸坯金相组织分析
        3.3.1 连铸坯金相组织
        3.3.2 分析与讨论
    3.4 连轧过程中 ZJ700W 的组织演变
        3.4.1 各道次轧卡样金相组织
        3.4.2 分析与讨论
    3.5 显微组织
        3.5.1 钛含量和压缩比对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
        3.5.2 低 Mn 高 P 高强耐候钢中心带状组织及成因分析
        3.5.3 超高强耐候钢 ZJ700W 的金相组织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钛微合金化钢的奥氏体再结晶规律
    4.1 概述
    4.2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 粗大晶粒奥氏体再结晶规律
    4.4 常规晶粒尺寸奥氏体再结晶规律
    4.5 Ti 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控轧模式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钛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相变规律
    5.1 引言
    5.2 试验材料与方法
    5.3 试验结果与分析
        5.3.1 冷却过程中膨胀曲线分析
        5.3.2 微观组织
        5.3.3 显微硬度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超高强耐候钢含钛析出物的析出规律
    6.1 概述
    6.2 Ti 微合金化超高强钢热模拟实验结果与讨论
        6.2.1 试验材料和方法
        6.2.2 试验结果与分析
        6.2.3 形变诱导 TiC 析出动力学测定
    6.3 Ti(CN)在奥氏体中沉淀析出及粗化理论计算
        6.3.1 TiCxN(1-x)化学式系数 x 及各元素在奥氏体中平衡溶解度计算
        6.3.2 TiN 高温 Ostwald 熟化过程计算
        6.3.3 Ti(C,N)的形变诱导析出析出动力学
    6.4 超高强耐候钢板析出物分析
        6.4.1 TiN 液析
        6.4.2 含 Ti 析出物的固态析出
    6.5 Ti 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强化机理
    6.6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钛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生产技术及应用
    7.1 钛微合金化超高强耐候钢的生产技术
        7.1.1 冶炼生产技术
        7.1.2 超高强耐候钢连铸生产技术
        7.1.3 热轧生产技术
    7.2 工艺参数对超高强耐候钢组织性能的影响分析
        7.2.1 变形量的影响
        7.2.2 钢板厚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7.2.3 卷取温度对组织性能的影响
        7.2.4 负荷分配的影响
    7.3 力学性能
        7.3.1 通卷性能研究
        7.3.2 冲击韧性与断口形貌
        7.3.3 焊接性能评价
        7.3.4 腐蚀性能测定与评价
    7.4 超高强耐候钢的应用情况
        7.4.1 回弹性能
        7.4.2 零件冲压、罗拉成形过程
        7.4.3 零件焊接
        7.4.4 整箱成形(船级社要求的 11 项测试)
    7.5 本章小结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附件

(2)连铸坯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
    1.1.1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工艺的优越性
    1.1.2 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类型和产能统计
    1.1.3 国外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1.4 国内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的发展与现状
1.2 液芯压下技术的发展
    1.2.1 液芯压下技术的优越性
    1.2.2 典型的液芯压下技术
1.3 薄板连铸坯凝固过程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1.4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第2章 带液芯压下的薄板连铸坯的凝固传热
2.1 液芯压下技术
    2.1.1 液芯压下的控制模式
    2.1.2 液芯压下的起点
    2.1.3 液芯压下的控制
    2.1.4 液芯压下的工艺参数
    2.1.5 液芯压下的应用条件
    2.1.6 邯钢CSP 的液芯压下工艺
2.2 薄板坯凝固传热分析
    2.2.1 结晶器内铸坯凝固传热
    2.2.2 二次冷却的作用及要求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薄板坯凝固过程基础方程及有限元解法
3.1 连铸坯凝固传热基础方程
    3.1.1 热平衡方程
    3.1.2 边界条件
    3.1.3 初始条件
3.2 有限元解法
    3.2.1 有限元的离散
    3.2.2 热平衡方程的合成
    3.2.3 时间域的离散化
3.3 本章小结 第4章 塑性流动理论及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
4.1 塑性流动理论
    4.1.1 塑性流动理论基础
    4.1.2 屈服条件
    4.1.3 强化定律
    4.1.4 增量理论
4.2 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及有限元解法
    4.2.1 弹塑性材料本构方程
    4.2.2 弹塑性问题有限元解法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邯钢CSP 薄板坯液芯压下凝固过程数值模拟
5.1 生产线工艺流程
5.2 工艺参数
    5.2.1 结晶器主要参数
    5.2.2 钢种与工艺参数
    5.2.3 二冷水量
5.3 模型建立
    5.3.1 模型假设
    5.3.2 模型坐标系的建立
    5.3.3 初始条件
    5.3.4 热边界条件
    5.3.5 位移边界条件
    5.3.6 热物性参数
    5.3.7 实体模型的建立
    5.3.8 网格划分与时间步长
5.4 模拟结果与现场数据对比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模拟结果分析
6.1 温度场
6.2 应力场
6.3 主要工艺参数对铸坯凝固的影响
    6.3.1 压下量
    6.3.2 冷却强度
    6.3.3 拉速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承担的科研任务与主要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4)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发展与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1 1999~2004年间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进展
    1.1 生产快速发展, 达产快, 增幅大
    1.2 产品开发有新进展, 并逐渐形成各厂特色
    1.3 耐材、装备等相关技术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2 存在的主要问题
    2.1 流程配置还有不合理之处, 影响了生产效率的提高与质量的改进
    2.2 工艺制度优化的研究应更加予以关注
    2.3 加快研究适合于薄板坯连铸连轧工艺的优化产品体系、大幅度提高产品质量
3 关于制订新流程全面的生产效率与质量综合技术经济评价体系的问题

四、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论文参考文献)

  • [1]薄板坯连铸连轧超高强耐候钢的组织性能研究[D]. 高吉祥. 华南理工大学, 2012(11)
  • [2]连铸坯热力耦合有限元分析[D]. 齐静. 燕山大学, 2010(08)
  • [3]坚持科技组织定位 推进企业科技进步[J]. 洪及鄙. 中国冶金, 2007(04)
  • [4]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发展与优化[J]. 殷瑞钰. 炼钢, 2006(04)
  • [5]近几年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A]. 苏天森. 河北省钢铁工业发展循环经济高层论坛材料汇编, 2006
  • [6]薄板坯连铸连轧牵动全球目光[N]. 彭韶,曾金雄. 中国冶金报, 2006
  • [7]近几年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A]. 苏天森. 第八届全国冶金工艺理论学术会议论文专辑, 2005(总87期)
  • [8]近几年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的进步[A]. 苏天森. 中国耐火材料工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战略研讨会论文集, 2005
  • [9]我国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的发展与优化[A]. 殷瑞钰. 薄板坯连铸连轧技术交流与开发协会第三次技术交流会论文集, 2005
  • [10]新世纪初世界与中国钢铁科技进步推动耐火材料生产的优化[A]. 苏天森. 2005年国际耐火材料技术、市场研讨会论文集, 2005

标签:;  ;  

2002年薄板坯连铸连轧国际研讨会在广州召开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