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一、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的经验及其启示(论文文献综述)

胡明柱[1](2020)在《上证50ETF期权市场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上证50ETF期权的正式上市交易标志着我国金融市场正式进入多元化投资和风险管理的新时代。期权具有高杠杆特征及做多做空机制,若使用不当,会加剧金融市场的波动,一直以来波动率是学界和业界关注的重要话题,也是市场中的重要风险源。资产定价理论表明:只要市场中存在风险源,投资者必然索取相应的风险溢价,进而对我国金融市场的资产定价及风险管理提出挑战。由于上证50ETF期权的推出时间较晚,鲜有相关研究,而期权市场波动率风险溢价的研究对我国金融市场的稳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鉴于此,本文以上证50ETF期权市场为研究对象,采用上证50ETF现货和期权市场日频交易数据,从已实现测度和风险中性测度估计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参数,进而提取波动率风险溢价并分析市场特征;从时变特征、资产跳跃、期权定价及投资者行为等角度揭示了波动率风险溢价之谜;从市场微观结构和宏观经济信息两个角度揭示影响波动率风险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内容包括:首先,从传统金融学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阐述了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的理论依据;从随机波动率模型、MCMC估计法、极值法及傅里叶变换法等方面阐述了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的数理模型;从波动率风险溢价之谜为切入点,结合期权定价理论、投资者行为、已实现测度及风险中性测度视角分析了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形成机理。本研究为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提供了理论支持。其次,采用上证50ETF市场数据,运用SV、SVJ及SVCJ等随机波动率模型和MCMC方法估计已实现测度下模型的参数并分析市场特征。结果发现:SVCJ模型相较于SV模型及SVJ模型具有更好的市场拟合优度,上证50ETF收益与波动存在“杠杆效应”;上证50ETF收益和波动的跳跃存在非对称性,其中收益还存在“跳跃聚集”和“跳跃逆转”现象,在市场急剧动荡时期,标的资产收益及波动发生跳跃的幅度较大,而在市场非急剧动荡时期,收益及波动发生跳跃的幅度较小。采用期权交易数据,运用欧式期权定价中的傅里叶变换法及最小极值法估计风险中性测度下模型的参数并分析期权市场的特征,发现上证50ETF期权市场存在“波动率微笑”现象,SVCJ模型相较于SV模型、SVJ模型具有更高的期权定价精度,傅里叶变换法能显着提高波动率风险溢价的估计效率。再次,采用期权定价理论及行为金融学理论,揭示金融市场中的波动率溢价之谜。波动率风险溢价度量了标的资产的波动率在已实现测度和风险中性测度下的溢价水平。波动率风险溢价、期权价格及投资者行为三者息息相关,在市场急剧动荡时期,标的资产在已实现测度下的波动率期望小于风险中性测度下的隐含波动率期望,波动率风险溢价基本为负,投资者厌恶波动风险,对未来市场的波动预期较高,购买期权对冲波动风险的意愿较高,期权定价偏高。在市场非急剧动荡时期,标的资产在已实现测度下的波动率期望大于风险中性测度下的隐含波动率期望,波动率风险溢价基本为正,投资者偏好波动风险,投资者对未来市场的波动预期较低,购买期权对冲波动风险的意愿较低,期权定价偏低。最后,采用秩相关法及Copula模型等方法,分析了从波动率风险溢价与市场收益的关系,从市场微观结构和宏观经济信息两个方面分析了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一是,从波动率风险溢价与市场收益的相关性来看,发现两者存在正的秩相关性,即两者同时走高或走低的概率大于其中之一走高或者走低的概率,两者还具有尾部非对称结构相关特征,相关研究对金融风险管理具有重要的作用。二是,从波动率风险溢价在市场中的预测作用来看,波动率风险溢价对上证50ETF收益有显着的预测能力,相关研究为市场参与者构建投资决策提供重要参考。三是,从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来看,收益率、换手率、市场深度、交易成本等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显着为正;市场波动率及期权市场活跃程度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显着为负;宏观经济信息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在各因素影响贡献度方面,换手率>投资者情绪>标的市场波动率>市场活跃程度>收益率>市场深度>交易成本。论文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理论方面,本文拓展了波动率风险溢价的研究领域,深化了对波动率风险溢价、期权定价、投资者行为间关系的理解,补充了期权定价理论和行为金融学理论。实践方面,上证50ETF期权的运行状况及蕴含的信息特征将会为后续推出指数期权、期货期权、个股期权、波动率衍生品等提供重要参考;本文的研究也为风险监管部门提供实践参考,帮投资者认识期权市场存在的波动率风险溢价的一般规律,同时也为投资者构建合理的投资组合提供决策支持。

罗颜[2](2020)在《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以ZLCF投资管理公司为例》文中认为私募基金的发展在我国经历了一个曲折但迅猛的过程。截止2020年02月,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登记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已经达到了24527家,已备案私募基金83381只,管理基金规模13.89万亿元。伴随着行业的迅猛发展,私募基金管理公司数量越来越多,整个私募基金行业竞争越来越激烈、两极分化进一步加剧。本文将以一家典型的中小型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ZLCF投资管理公司为案例,从企业战略管理的角度出发,阐述公司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现状,采用多种分析方法来研究ZLCF投资管理公司的发展,为公司的整体发展战略提出可行性建议。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绪论的主要内容是说明研究的背景和意义,同时分析相关的文献、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第二部分阐述了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和企业发展战略相关的概念和理论;第三部分论文使用了PEST宏观环境分析法、波特五力分析法、SWOT分析法和SPACE矩阵分析法对ZLCF投资管理公司的发展进行分析,通过对这些分析找出公司健康发展的方向;第四部分是为ZLCF投资管理公司制定出完整的发展战略方案,并指出如何具体的实施该战略方案;第五部分为ZLCF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最后的第六部分为结论与展望。通过研究,笔者认为,未来数年ZLCF投资管理公司应该制定和实施以产品差异化战略为核心,以品牌化战略为辅助的发展战略,其中产品差异化的切入点为新兴的期权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品牌化战略的聚焦点为突出公司量化投资、全自动交易的品牌形象。为保障该战略的有效实施,本文建议公司注重提升员工能力、经营管理能力、服务能力和品牌知名度等战略措施。本文提出的产品差异化切入点——新兴的期权市场和加密货币市场,近年才刚刚发展,不太激烈的竞争环境、较低的进入门槛、新兴市场的不成熟都为中小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带来了非常大的发展机遇,同时在品牌化战略上,中小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各自规模虽然不大,但是都可以找出自己公司团队的禀赋、特长,以此作为公司专业化、品牌化形象进行打造。因此本文的研究也可以给同行业其他中小型私募基金管理公司在发展战略上提供非常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和借鉴价值。

黄瑞萍[3](2020)在《做市商交易制度对上证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影响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期权作为重要的金融衍生工具,研究期权波动率一方面为投资者认知风险以及管理风险提供渠道,另一方面也为监管层有效监管提供理论支撑,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我国开展期权业务截止到目前仅有不到5年时间,而且我国证券市场股民素质不高,市场要素不健全,没有实现完全市场化运作,所以国内期权市场的发展不可能照搬国外市场的经验。因此,利用我国期权市场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能够更准确地认识我国期权市场波动率以及做市商制度,对稳定国内期权市场乃至整个资本市场至关重要。首先,本文的研究以净购买压力理论为基础,根据其提出的关于做市商的有限套利假说、方向信息学习假说以及波动率信息学习假说,研究期权市场做市商对于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具体影响机制。根据上述理论,当期权市场中存在信息交易,做市商便有动机提前调整期权报价来规避风险,这种行为会影响期权隐含波动率,由于隐含波动率是对市场未来波动率的预期,因此不完善的做市商制度不仅没有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市场的波动。其次,本文选取6月份到期的上证50ETF平价期权合约数据为研究样本,将样本期间划分为牛市、熊市和平稳市,分别建立模型进行检验。在实证过程中,计算得到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标的资产已实现波动率等数据,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接下来在Bollen等人信息交易研究的基础上构建检验模型,分析做市商报价价差对于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影响。同时由于看涨和看跌期权具有不同性质,为了使检验结果更准确,本文对平价看涨和平价看跌分别构建模型进行验证。实证结果表明上证50ETF期权市场中存在信息交易,而且看涨和看跌期权隐含波动率都发生反转,说明信息类型为方向信息。同时,在牛市和熊市样本中期权做市商双边报价会对期权隐含波动率产生显着影响,但在平稳市中这种影响却不显着。最后,本文得出结论,上证50ETF期权市场的做市商制度不完善并且存在信息交易,这使得期权市场不能进行有效定价,不利于市场的稳定发展。本文从防止信息交易和激励、管制期权做市商两方面提出建议,期望能够帮助监管层完善我国的期权做市商制度,更好的为投资者服务。

周威皓[4](2019)在《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加剧以及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深度开展,加速了中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的发展对中国金融体系意义重大。中国商业银行作为我国利率衍生品市场的重要主体,利率衍生品的利用及其风险管理一定会对其是否能有力地参与同业竞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国际上看,发达国家的利率衍生品市场基本都是在利率市场化完成后发展相对成熟并形成比较严谨完备的管理体系。在中国,银行业一直享受着因利率管制而带来的红利,创新利率衍生品的动力不足,交易的数量不仅小,而且交易很不活跃。就目前而言,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离商业银行强烈的避险需求差距甚远,与利率市场化水平也没有达到完美契合,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意识与手段还远不能适应金融形势发展的需要,更缺乏对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完善体系。商业银行在利率衍生品种类的开发、交易的基础制度建设、法律法规健全完善等方面都是非常有限的,其利率衍生品风险的管理,无论是策略,还是技术或方法,都还不及发达国家来得成熟和自如,尤其是对于VaR和CVaR模型的运用凸显着差强人意。所以如何不断创新发展利率衍生品市场并科学有效地管理其风险,建立成熟完备的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体系就成为中国商业银行必须深入研究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篇论文立足于一个宏观和多层次的视角,对比、参考并借鉴国际经验,以利率衍生品及其风险管理的有关理论为基础,结合金融学研究方法,研究利率衍生品的特点与功能优势、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形成机理和一般传导路径,利用金融理论、数学统计、计量分析多种手段和方法对市场上利率衍生品的VaR和CVaR风险,以及CVaR风险对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旨在通过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和实证研究,强调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重要性,剖析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以此为据提出相应的解决之策。具体研究内容分七个部分进行:第一部分内容是绪论,主要是从理论借鉴的角度出发,对问题提出的背景及研究目的,相关文献的研究现状,论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对象界定、创新与不足等进行阐述和说明。第二部分内容是介绍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相关模型和方法,如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估计方法,矢量自回归模型,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奠定论文研究的模型、方法与基础。第三部分内容是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发展状况及问题分析:包括利率衍生品概念界定、分类、特点及功能;国外利率衍生品发展及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经验启示;国内利率衍生品发展历程及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并剖析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内容是在剖析问题的基础上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风险管理的相关问题作理论分析,包括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成因及一般传导路径等问题的分析,并针对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使用的实际情况提出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操作性风险和信用性风险的识别、估测、评价和管理的基本方法。第五部分内容是基于理论分析,进一步对市场上的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的市场性风险进行实证分析。主要是基于收集的相关公开数据,利用Matlab软件,通过VaR和CVaR理论模型及采用多种不同的方法,对利率衍生品应用过程中产生的市场性VaR和CVaR风险进行估测,计算出市场上的以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产生的VaR和CVaR风险数值,并进行返回测试,对比出各种方法的优缺点,旨在研究得出Copula-GARCH-EVT-CVaR方法模型最适于中国商业银行建立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度量、压力测试和最优资产配置体系,同时给出了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市场性风险管理的最优资产配置的相应计算过程,实现利率衍生品CVaR风险管理和收益最大化。第六部分内容是将第五部分Copula-GARCH-EVT-CVaR方法模型计算出的四种利率互换为代表的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数值导入到Eviews软件中,通过矢量自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对中国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的溢出效应,并得出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与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呈现负相关关系的结论,即降低利率衍生品的CVaR风险可以增加商业银行的股票收益率,旨在从侧面印证中国商业银行对于利率衍生品风险进行管理的实际意义和重要性。第七部分内容是结论、对策建议与研究展望。主要是结合前文理论与实证分析的结果进行总结,得出相应的结论,最后对比参考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根据存在的问题和得出的结论提出相应的风险管理对策和建立风险管理体系,并提出研究展望。

陈晓荣[5](2019)在《银行与保险一致性资本监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自2002年批准开展综合金融控股集团试点和金融业综合经营试点,这对于推动金融业做大做强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金融集团化加速发展,金融创新日益活跃,不同金融部门之间业务交叉融合,一定程度上带来了金融风险的上升,也给我国金融分业监管的监管体制带来了挑战。我国在银行与保险的监管体制上也做出了调整,于2018年合并原有的银监会与保监会,成立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但在具体的银行与保险机构资本金监管方面,仍然沿用原有的监管规则,而没有实现统一。这一方面会造成监管成本增加,也容易使银行与保险机构利用资本金监管的差异,实现监管套利,最终影响监管的效率和效果。近年来,关于金融业统一监管的研究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但大多数研究关注监管机构的统一,而对于统一具体的资本金监管规则的研究相对比较少,主要是因为统一资本金监管规则问题较为复杂,本文在银行与保险业一致性资本监管问题上做一些理论研究尝试。银行与保险一致性资本监管标准的建立,对于提升银行与保险监管的效率、创造更加公平的竞争环境、防范金融风险具有一定的实践意义。研究方法为文献研究法、对比分析法、理论分析与实践分析相结合。本文首先在梳理相关研究的基础上,说明了一致性资本监管的必要性,分析了当前银行与保险资本金监管规则存在的差异及可能的后果。主要包括监管资本要求标准和量化约束、监管资本覆盖风险范围的差异,并采用方差分析的方法利用相关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接着,运用风险管理与金融相关理论,对银行与保险业的业务流程和现金流进行对比分析,重点把握资金的入口和出口,以及内部(相对于存款人或投保人)资产状况,得出银行与保险业的资产均具有负债性质、且资产面临的风险客观上具有相同性质,从而为实施一致性资本监管规则奠定了理论基础,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致性资本监管标准。结合我国目前的监管资本要求,分析提出一致性监管标准的计算方法。用风险资本比来表示一致性资本监管标准,遵循资本与风险相匹配原则。一致性的信用风险最低资本要求计算公式为风险暴露和综合风险因子的乘积。银行与保险的综合风险因子均受到违约率、违约损失率、期限的影响。最后,结论部分认为我国银行与保险一致性资本监管的实施是必要和可行的,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但是,考虑到资本监管的复杂性,应该先构建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框架,慎重逐步实施一致性资本监管。

汪畲樵[6](2019)在《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当前,中国经济正处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的转型过程中,中国资本市场逐步实现了“去杠杆,防风险”的目标,金融市场监管环境逐渐规范。在此背景下,中国期货及衍生品市场迎来了稳步发展的新阶段。我国衍生品市场发展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经过多年发展,场内衍生品市场交易已日趋规范,交易品种逐渐齐全,以满足客户风险管理需求。但由于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复杂性、高杠杆、高风险的特性,衍生品市场发展一路走来坎坷不断,风险事件不绝于耳。所以,要保证金融衍生品市场健康、可持续的发展,必须外部监管与金融机构内部风险管理相结合,本文的研究的出发点就此确立。首先,本文基于目前金融衍生品市场发展的大背景,梳理了场外衍生品市场的发展状况及相关的风险管理研究成果,比较国内外场外衍生品市场的风险管理经验及优劣,提出研究问题的意义。其次,运用全面风险管理框架(ERM2017)及期货公司全面风险管理理论,作为理论基础,通过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包括在实际开展业务时遇到的风险事件,分析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最后,通过理论联系实际解决问题,基于全面风险管理框架所提出的管理要素及原则,结合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并得出结论:N期货公司需要从治理与文化、战略与目标设定、执行风险管理、评估与修正、信息沟通与报告这五个方面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具体对策包括:完善风险管理架构、优化投资者适当性评估制度、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加强信用风险管理、加快信息技术系统建设、加强业务类型拓展等。旨在通过上述分析,帮助N期货公司提高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能力,实现“以衍生品服务为核心的金融服务集团”的战略目标。

陈隽文[7](2019)在《股票期权对指数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研究》文中提出期权具有在各种策略中都可以被使用的灵活性,投资者在不承诺交易的情况下获得股票的杠杆,从而增强资金利用效率,同时投资者也可以通过期权组合的构建,承担仅限于期权费损失的风险,允许投资者在不希望改变基础头寸时保护其头寸免受价格波动的影响。期权的种种好处使其自1973年推出以来,日渐成为一种重要且非常受欢迎的金融工具。然而,由于期权管理的相对复杂性,尽管对该主题进行了大量研究,期权交易对标的资产市场的影响仍有争议。不同学者研究的期权合约以及选取的样本数量、时间段、市场交易限制等均存在差别,所以得出结论各不相同。我国股票期权市场在发展时间、市场深度、交易体制等各方面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还不成熟,期权交易对标的市场甚至是私募基金垂直应用的效果自然与国外存在差异,因此,有必要检验期权应用于我国金融市场的情况。本文使用基于过去两年交易形成的期权合约数据,将其与能够代表指数策略的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标的资产——上证50ETF相结合,构成新组合,获得另外一组实验数据。选取2017、2018两年中国上证50ETF净值为研究样本,再借由对这些研究样木构造的实验数据的计算、分析,得到收益率、方差、夏普比率等相关指标,于比较中得出结论,证明了在基金组合中加入期权确实能减少波动,并大幅改善风险调整收益,尤其是在下跌的行情中更为显着。

宁仁聪[8](2018)在《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模式研究》文中指出在我国,“三农”问题是全局性和根本性的问题,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攻坚阶段的根本性问题。广大农民的稳定势必会影响到国家的稳定。因此,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才能促进社会稳定和国家长治久安。自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程度和市场化程度不断加深,市场调节成分逐渐提高,经济逐渐同世界经济接轨,使得我国多个方面形成一个开放型的市场。给我国的经济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众多挑战。在农业方面,我国农产品市场不发达、流通体系不完善、风险管理能力薄弱等问题逐渐成为阻碍我国农业经济快速发展的障碍。我国农产品交易在国际市场上往往处于被动地位,国际价格的变动将会直接影响国内农产品价格的变动,使得农业经营者所面临的风险逐渐增加。目前,科技发展在农业方面的应用,使得农业生产者所面临的自然灾害风险逐渐弱化。但是农产品价格调节滞后性带来的价格风险往往无法避免,使之成为目前农业生产者面临的主要经营风险。中央在新时期指导农业发展,更加重视市场的调节作用,将农产品期货期权产品运用至农产品市场风险管理,充分发挥期货期权的价格发现和风险规避功能,引导农业生产、稳定农产品市场。本文对农产品期权规避价格风险模式的研究主要通过模型分析、案例分析相结合,深入地研究了在农产品风险规避模式中风险将如何通过“期权+保险”模式转移。在此过程中农业生产者通过购买农业保险将风险转移到保险公司,保险公司通过购买场外期权将风险由保险公司对冲至期货期权市场,形成一个风险转移链,将农业生产者的风险转移到期货市场。在此模式中保险公司根据投资管理公司的权利金以及保险标的物种类特性来制定保费,其中权利金是根本。因此,本文着重研究投资管理公司是如何确定权利金,通过对农产品保险赔付原理分析得出农产品期权本质是亚时期权,接着通过对亚式期权定价模型推导出期权定价公式。最后,通过与人保财险的实践案例结合分析,充分说明期权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取得较好的效果。通过对“期权+保险”模式的研究,发现期权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有着很大的优势。充分发挥期权的作用、以较少的成本转移农产品价格风险等。但是对农产品期权的运用还存在着诸多问题,例如,我国农产品期权市场不发达、相关人才较少、市场监管不完善等。故对政府、保险公司、投资管理公司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促进农产品期权及农产品期权市场的健康发展。

曾潇宇[9](2017)在《锚定视角下的期权定价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近几十年来,金融衍生产品市场的发展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的重要现象。金融市场开展了期货、期权、远期和掉期等业务。其中,期权是一种选择权,期权持有者可以在特定时间或特定时间内以预定价格买卖资产。对于期权买方,期权可以在期权有效期内行使,也可以放弃。另一方面,对于期权卖方来说,如果期权持有人执行期权,就必须履行。因为期权赋予持有人一定的权力而不是义务,它具有一定的价值。同时,期权具有规避风险、风险投资和价值发现的功能,使期权在金融衍生品市场中迅速发展。随着期权在个金融领域的广泛运用,期权的价值越来越复杂,人们对风险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如何准确地为期权定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1973年,Black and Scholes提出着名的欧式期权定价模型,即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为之后期权定价理论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但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并非完美,其中一些假设条件并不符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况,如市场无摩擦、没有交易成本等。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有很多学者仍然沿用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框架,通过构造更为复杂的数学模型来放松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的假设。这篇文章尝试以行为金融的视角探讨期权定价的问题。锚定效应本是心理学上的概念,指人们在作出判断时,易受到第一信息支配的影响,从而使判断产生偏差。文章先从传统期权定价理论入手,随后探讨锚定效应对人们估计期权价格造成的影响。人们在估计期权的收益EC时,会根据自己对标的资产的收益ES进行调整,而锚定效应意味着这种调整往往是不足的,这就会使人们对期权预期收益的估计产生偏差。文章在简单的情形下,分析了锚定调整项对期权定价的影响;之后推导出在一般情况下,受到锚定效应影响的期权定价模型的表达式。文章尝试用锚定效应影响的期权定价模型解释一些金融异象,如隐含波动率偏斜、零贝塔资产收益率偏低等问题;讨论锚定调整项能否为随机波动率模型和跳跃扩散模型等提供一个可能增强模型解释力的方向。最后,文章用上证50ETF及其期权数据进行了实证,检验锚定效应影响下的期权定价模型的有效性,并得到相应结论,在引入锚定调整项后,期权定价模型的解释力在一定程度上可能会提高。

李磊[10](2015)在《基于Delta方法的个股期权业务的保证金管理 ——以民族证券为例》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2月9日,我国的第一份个股期权合约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正式挂牌上市。个股期权业务的推出极大的加快了我国证券市场创新的步伐,对于完善我国多层次的资本市场结构具有重大贡献。同时,个股期权业务的推出能够改变券商的盈利模式,增加券商的盈利能力。个股期权具有合约标准化、杠杆交易、保证金制度以及无负债结算制度等特征。其中,保证金交易制度是个股期权市场的一个重要特征,保证金水平设置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影响市场的交易量和持仓量等指标。券商等期权经营机构现行的个股期权义务方保证金收取标准是在交易所标准的基础上上浮20%50%不等。虽然在我国个股期权发展的初期,为了控制风险而采取的高保证金制度是券商等期权经营机构的必然需求,但是还是有一定局限性。这种局限性表现在券商现行的保证金制度与市场脱节,且保证金水平偏高等问题。因为券商设定了一个高的保证金上浮比例,且一般不会根据市场行情及时调整。这就可能导致市场风险突然增大时无法控制违约风险,市场风险降低时由于占用较多的保证金而导致的投资者交易成本和机会成本提高,客观上降低了市场的流动性,不利于个股期权市场繁荣。而Delta方式的保证金会根据标的证券价格的变动而动态变化,券商可据此并结合市场行情等相关因素,根据开仓时点标的证券的价格,动态地向投资者收取保证金。本文将Delta方式确定的保证金作为券商动态收取义务方开仓保证金的依据,目的在于控制风险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降低投资者的交易成本,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利用Delta方法求得预期日的Delta值,券商可据此动态地设定保证金水平。首先确定期权的Delta值。根据上证180ETF现货交易数据和对应期权合约挂牌日的平值认购/认沽期权的过去100个交易日的交易数据,分别计算每个交易日的对应的Delta值及其对应的Delta方式保证金,并与券商现有的保证金方式进行比较,发现Delta方式确定的保证金在合约违约风险较低的情况下所收取的保证金显着低于券商方式收取的保证金,在合约违约风险较高的情况下收取的保证金与券商方式收取的保证金接近。说明券商方式保证金收取标准过于保守,且Delta方式确定的保证金可以在日内根据行情变动动态调整保证金水平,敏感度高于券商方式确定的保证金。然后通过T检验的方法对两种方式的保证金差异度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式差异非常显着。同时对保证金覆盖度进行校验。本文将每个交易日的涨跌停板作为衡量依据。通过计算,两种方式确定的保证金均可以覆盖涨跌停板。因此,Delta方式确定的保证金可以在风险可控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交易成本,活跃期权市场。最后得出结论。本文建议分阶段制定Delta,弱化Delta敏感度过高的问题。根据计算得到的Delta值,划分Delta的区间:在[0,0.5]之间,按照0.5作为Delta值来计算义务方开仓保证金;在[0.5,1]之间,按照券商标准来计算义务方开仓保证金。另外,根据标的资产的行情变动,及时调整计算Delta的参数值。本文对民族证券的保证金制度加以介绍与评述,并选取民族证券历史交易数据进行整理,利用改进后的Delta方法计算出不同标的资产价格下对应的保证金金额,然后将其与现有的保证金收取方法进行对比,分析不同Delta区间的风险情况。最后,进一步提出建立动态的个股期权保证金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期对券商在个股期权业务中的风险评估与管理提出一些参考与建议。

二、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的经验及其启示(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的经验及其启示(论文提纲范文)

(1)上证50ETF期权市场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问题提出
        1.1.1 研究背景
        1.1.2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述评
        1.3.1 随机波动率模型与期权定价
        1.3.2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信息特征
        1.3.3 波动率风险溢价与市场收益
        1.3.4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
        1.3.5 国内外研究评述
    1.4 研究思路与结构安排
        1.4.1 研究思路
        1.4.2 结构安排
    1.5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5.1 研究方法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理论研究
    2.1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理论依据与思考
        2.1.1 传统金融学理论与思考
        2.1.2 行为金融学理论与思考
        2.1.3 市场微观结构理论与思考
    2.2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数理模型及优化
        2.2.1 随机波动率模型
        2.2.2 参数估计方法及优化
    2.3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形成机理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随机波动率模型的参数估计及市场特征分析
    3.1 引言
    3.2 数据选择与预处理
        3.2.1 现货市场数据
        3.2.2 期权市场数据
    3.3 参数估计
        3.3.1 现货市场的参数估计
        3.3.2 期权市场的参数估计
    3.4 模型评价
        3.4.1 DIC准则评价
        3.4.2 期权定价评价
    3.5 市场特征分析
        3.5.1 现货市场的特征分析
        3.5.2 期权市场的特征分析
    3.6 研究结果与讨论
    3.7 本章小结
第4章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信息特征分析
    4.1 引言
    4.2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测度
        4.2.1 方差互换法
        4.2.2 期权定价法
    4.3 波动率风险溢价之谜
        4.3.1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时变特征
        4.3.2 波动率风险溢价与资产跳跃行为
        4.3.3 波动率风险溢价与投资者行为
        4.3.4 波动率风险溢价与期权定价
    4.4 研究结果与讨论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波动率风险溢价与股票收益关系分析
    5.1 引言
    5.2 波动率风险溢价与市场收益率相关性分析
        5.2.1 相关性模型
        5.2.2 预处理
        5.2.3 秩相关性检验
        5.2.4 尾部相关性检验
    5.3 波动率风险溢价对市场收益率的预测分析
        5.3.1 波动率风险溢价对收益的跨期预测
        5.3.2 波动率风险溢价对收益率预测的非对称性
    5.4 研究结果与讨论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因素分析
    6.1 引言
    6.2 市场微观结构变量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
        6.2.1 研究假设
        6.2.2 数据来源
        6.2.3 变量说明
        6.2.4 模型构建
        6.2.5 市场微观结构变量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分析
    6.3 宏观经济信息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
        6.3.1 研究假设
        6.3.2 数据来源
        6.3.3 变量说明
        6.3.4 模型构建
        6.3.5 宏观经济信息对波动率风险溢价的影响分析
    6.4 波动率风险溢价影响因素的贡献度分析
        6.4.1 模型构建
        6.4.2 相关性及多重共线性分析
        6.4.3 结果分析
    6.5 研究结果与讨论
    6.6 政策建议
    6.7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个人简历

(2)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以ZLCF投资管理公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内研究综述
        1.2.2 国外研究综述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1.4.1 研究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相关概念
        2.1.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概念和特征
        2.1.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优势
        2.1.3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的存在形式
    2.2 企业发展战略相关概念及理论
        2.2.1 战略管理的定义
        2.2.2 企业发展战略管理理论
        2.2.3 企业发展战略规划的流程及特征
        2.2.4 战略管理主要的模型工具
第三章 ZLCF投资管理公司发展环境分析
    3.1 ZLCF投资管理公司简介
    3.2 ZLCF投资管理公司内部环境分析
        3.2.1 组织框架
        3.2.2 ZLC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主要业务
        3.2.3 ZLC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经营能力及风险控制能力分析
        3.2.4 ZLC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投资研究能力
        3.2.5 ZLCF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的公司品牌与企业文化
    3.3 基于PEST的 ZLCF投资管理公司发展宏观环境分析
        3.3.1 政治法律环境分析
        3.3.2 经济环境分析
        3.3.3 社会环境分析
    3.4 基于波特五力模型的行业环境分析
        3.4.1 潜在进入者分析
        3.4.2 替代产品或服务的威胁
        3.4.3 客户议价能力
        3.4.4 供应商议价能力
        3.4.5 行业现有竞争状况
    3.5 ZLCF投资管理公司SWOT分析
        3.5.1 优势(Strength)
        3.5.2 劣势(Weakness)
        3.5.3 机会(Opportunity)
        3.5.4 威胁(Threat)
        3.5.5 SWOT矩阵分析
    3.6 SPACE矩阵辅助验证分析
第四章 ZLCF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战略制定
    4.1 ZLCF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愿景和战略定位
        4.1.1 ZLCF投资管理公司发展愿景
        4.1.2 ZLCF投资管理公司战略定位
    4.2 ZLCF投资管理公司的战略规划
    4.3 ZLCF投资管理公司的战略的选择与实施
        4.3.1 产品差异化战略
        4.3.2 品牌化战略
        4.3.3 公司发展方向多元化
        4.3.4 公司组建战略联盟
第五章 ZLCF投资公司发展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5.1 提升员工能力
    5.2 提升经营管理能力
    5.3 提升服务能力
    5.4 提升品牌知名度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3)做市商交易制度对上证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期权隐含波动率的相关研究
        1.2.2 期权做市商交易制度的研究
        1.2.3 做市商报价对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影响研究
        1.2.4 文献述评
    1.3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
2 上证50ETF期权市场引入做市商制度的发展现状
    2.1 上证50ETF期权市场交易状况
    2.2 我国做市商制度的发展现状
    2.3 上证50ETF期权市场做市商机制运行现状
3 做市商交易制度对期权隐含波动率影响的理论分析
    3.1 期权波动率的概念
        3.1.1 历史波动率
        3.1.2 已实现波动率
        3.1.3 隐含波动率
    3.2 期权波动率的测度
        3.2.1 已实现波动率
        3.2.2 无模型隐含波动率测度
    3.3 做市商对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影响机制
        3.3.1 做市商有限套利机制
        3.3.2 做市商方向信息学习机制
        3.3.3 做市商波动率信息学习机制
4 做市商对期权隐含波动率影响的实证分析
    4.1 研究假设与样本数据选择
        4.1.1 研究假设
        4.1.2 样本数据选择
    4.2 指标变量选择
        4.2.1 期权分类
        4.2.2 隐含波动率指标
        4.2.3 做市商双边报价价差
        4.2.4 控制变量
    4.3 变量描述性统计
    4.4 计量模型构建
    4.5 实证检验及实证结果分析
        4.5.1 实证检验
        4.5.2 实证结果分析
    4.6 稳健性检验
5 结论与政策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政策建议
        5.2.1 完善做市商激励约束机制
        5.2.2 做市商团队与做市系统建设
        5.2.3 提高做市商种类的多样性
        5.2.4 推动跨市场ETF期权的发展
参考文献
致谢

(4)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文献综评
    1.3 研究的基本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的基本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4 研究对象的界定
    1.5 创新与不足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第2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模型及方法
    2.1 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及估计方法
        2.1.1 VaR和CVaR风险度量模型
        2.1.2 VaR和CVaR模型的估计方法
    2.2 矢量自回归模型
    2.3 利率衍生品定价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管理问题分析
    3.1 利率衍生品的概念、分类、特点及功能
        3.1.1 利率衍生品概念
        3.1.2 利率衍生品分类及特点
        3.1.3 利率衍生品的功能
    3.2 国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管理经验启示
        3.2.1 国外利率衍生品的发展
        3.2.2 管理经验启示
    3.3 国内利率衍生品的发展与问题分析
        3.3.1 利率衍生品的发展
        3.3.2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现状
        3.3.3 问题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
    4.1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及其成因分析
        4.1.1 利率衍生品风险种类及特点
        4.1.2 利率衍生品风险成因分析
    4.2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一般传导路径
    4.3 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的识别与防范
        4.3.1 风险识别
        4.3.2 风险估测
        4.3.3 风险评价和管理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率衍生品市场性VaR和CVaR风险实证分析
    5.1 模型及风险估计方法选取
    5.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5.3 VaR和CVaR风险计量模型构建
    5.4 实证结果呈现及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CVaR风险对商业银行股票收益率溢出效应的实证分析
    6.1 模型及拟合方法选取
    6.2 样本选取与数据处理
    6.3 矢量自回归模型构建
    6.4 实证结果呈现及分析
    6.5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对策与研究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对策
    7.3 研究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5)银行与保险一致性资本监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一致性监管的必要性研究
        二、一致性监管对策研究
        三、相关研究文献的评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与内容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研究内容和研究框架
    第四节 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创新之处
        二、不足之处
第二章 银行与保险资本金监管的差异性
    第一节 资本监管相关概念
    第二节 银行与保险资本金监管的差异性分析
        一、监管资本要求的差异性
        二、监管资本覆盖风险的差异性
        三、差异化的资本监管可能的后果
    第三节 资本监管差异的实证研究
        一、模型选择
        二、样本选取及数据来源
        三、统计分析
第三章 银行与保险风险的一致性
    第一节 银行与保险现金流的相似性
    第二节 银行与保险风险性质的一致性
        一、业务、风险的一致性
        二、一致性资本监管的可行性
第四章 银行与保险一致性资本金监管标准
    第一节 现有的监管资本要求计算
        一、信用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
        二、市场风险的监管资本要求
    第二节 一致性资本监管标准
        一、一致性资本监管模型
        二、一致性的信用风险资本要求计量方法
第五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一、银行与保险的资本监管规则应该加以改进
        二、银行与保险的资本监管存在差异性和一致性
        三、银行与保险的业务、风险性质具有相似性
        四、银行与保险可以做到具有一致性监管标准
        五、一致性资本监管标准的实施是必要和可行的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逐步实施一致性资本监管
        二、建立一致性的金融监管标准和框架
        二、多角度考虑审慎实施一致性资本监管
    第三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外文献综述
        二、国内文献综述
        三、文献评述
    第三节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一、研究内容与框架
        二、研究方法
    第四节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场外衍生品风险管理理论分析
    第一节 场外衍生品的特征
        一、金融衍生品的特征
        二、场外衍生品风险特征
        三、场外衍生品风险管理难点
    第二节 期货公司风险管理理论
        一、全面风险管理理论
        二、期货公司风险管理框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国内外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国外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一、市场发展现状
        二、风险管理现状
    第二节 国内场外衍生品市场风险管理现状
        一、市场发展现状
        二、业务类型
        三、风险管理现状
    第三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现状
    第一节 N期货公司概况
        一、N期货公司简介
        二、资产管理部组织架构
    第二节 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体系
        一、风险管理基础建设
        二、风险识别与监控
        三、场外衍生品业务运作及管理流程
    第三节 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类型
    第四节 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案例
        一、股票收益互换风险事件
        二、场外个股期权风险事件
        三、风险事件形成原因
    第五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治理与文化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风险管理架构不完善
        二、专业人才培养机制不完善
    第二节 战略与目标设定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三节 执行风险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投资者适当性评估制度不完善
        二、信用风险管理机制不完善
    第四节 信息、沟通与报告方面存在的问题
第六章 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对策
    第一节 治理与文化方面的对策
        一、完善风险管理架构
        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机制
    第二节 战略与目标设定方面的对策
    第三节 执行风险管理方面的对策
        一、完善投资者适当性评估制度
        二、加强信用风险管理
    第四节 评估与修正方面的对策
        一、持续监督
        二、专门评价
    第五节 信息、沟通与报告方面的对策
        一、加快信息技术系统建设
        二、加强数据治理机制建设
    第六节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
    第二节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7)股票期权对指数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思路
    1.3 结构安排
    1.4 预期创新点
    1.5 论文的不足
第二章 文献综述与理论回顾
    2.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研究模型
    2.2 股票期权对标的市场波动率的影响
    2.3 股票期权对私募证券投资基金业务的影响
第三章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概述
    3.1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发展及现状
    3.2 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
第四章 股票期权影响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方式
    4.1 对冲操作的基础——一般均衡模型
    4.2 期权定价模型及平价定理
    4.3 股票期权对冲策略
第五章 期权防范私募基金风险的应用研究
    5.1 上证50ETF期权对基金净值波动率的影响
    5.2 稳健性检验
    5.3 政策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

(8)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一节 研究背景及选题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模型研究与案例分析相结合
    第三节 论文的创新与不足
        一、论文的创新点
        二、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一、论文研究内容
        二、技术路线
第二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关于农产品价格风险的研究
    第二节 关于期权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研究
        一、关于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研究
        二、关于期权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研究
    第三节 文献述评
第三章 期权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作用及模式
    第一节 农产品期权市场发展现状
        一、期权市场现状
        二、国际商品期权合约设计和交易经验
    第二节 期权在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中的作用
        一、有利于争夺国际定价权
        二、有利于促进农业产业化
        三、有助于全面提升中国期货市场发展水平
    第三节 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的模式分析
        一、我国农业保险的快速发展
        二、“期权+价格保险”模式分析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投资管理公司的外期权合约设计
    第一节 农产品场内期权与场外期权
        一、农产品场内期权与场外期权的区别
        二、农产品场外期权的选择
    第二节 投资管理公司的场外期权的设计
        一、亚式期权选择
        二、亚式期权定价
        三、农产品价格保险的亚式期权定价过程
    第三节 场外期权运作
        一、投资管理公司与保险公司场外期权运作
        二、投资管理公司风险对冲
    第四节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案例分析
    第一节 新湖瑞丰期货公司玉米期权风险管理案例
    第二节 美尔雅期货公司鸡蛋期权风险管理案例
    第三节 案例分析总结
第六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政策建议
        一、政府政策支持
        二、健全期货期权市场
        三、金融市场协同监管
        四、加强保险、期货公司合作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

(9)锚定视角下的期权定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和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概念界定
        1.3.1 期权
        1.3.2 期权定价
        1.3.3 锚定效应
        1.3.4 锚定调整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思路和方法
        1.4.3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2 锚定条件下期权定价的模型构建
    2.1 传统期权定价模型
        2.1.1 期权产品的特征
        2.1.2 期权产品的一般定价方法
        2.1.3 Black-Scholes期权定价模型
    2.2 锚定条件下的期权定价
        2.2.1 锚定效应的影响
        2.2.2 两期经济的锚定期权定价
        2.2.3 连续时间的锚定期权定价
3 锚定模型的解释能力分析
    3.1 隐含波动率偏斜现象的解释
    3.2 零 β 跨式组合收益偏低现象的解释
    3.3 随机波动率模型的适用性改进
    3.4 跳跃扩散模型的适用性改进
4 实证检验
    4.1 数据选取
    4.2 指数波动率
    4.3 期权价格
    4.4 理论价格比较
5 结论及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10)基于Delta方法的个股期权业务的保证金管理 ——以民族证券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目的和内容
    1.3 研究方法
    1.4 研究框架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对保证金设置原则及其对市场影响的相关研究
        2.1.1 国外研究
        2.1.2 国内研究
    2.2 对基于保证金制度的期权类衍生品风险管理的研究
        2.2.1 国外研究
        2.2.2 国内研究
    2.3 文献评述
第三章 个股期权的基本理论概述
    3.1 期权的产生与发展
    3.2 个股期权的概念
    3.3 个股期权业务的特征
    3.4 个股期权的作用
    3.5 个股期权的风险
第四章 个股期权的保证金制度
    4.1 保证金制度内容
        4.1.1 个股期权的保证金制度
        4.1.2 保证金的分类
    4.2 设定期权保证金的理论依据及其影响因素
        4.2.1 设定保证金的理论依据
        4.2.2 设定保证金的影响因素
    4.3 我国个股期权的保证金制度
        4.3.1 个股期权保证金制度的基本原则
        4.3.2 普通期权保证金收取
        4.3.3 认购期权备兑开仓保证金收取
    4.4 Delta方式确定个股期权保证金的理论概述
        4.4.1 期权定价公示的确定
        4.4.2 波动率的确定
        4.4.3 其它参数的确定
    4.5 券商方式确定个股期权保证金的理论概述
第五章 个股期权保证金管理的案例研究
    5.1 中国民族证券的发展历程及基本情况
        5.1.1 公司简介
        5.1.2 公司组织架构
        5.1.3 公司员工构成情况
        5.1.4 公司历史沿革
    5.2 民族证券开展个股期权业务的现状分析
        5.2.1 个股期权发展历程
        5.2.2 民族证券个股期权业务现状
        5.2.3 民族证券个股期权业务存在的问题分析
    5.3 样本数据选取
    5.4 券商方式与Delta方式的比较
        5.4.1 券商方式的数据结果
        5.4.2 Delta方式的数据结果
        5.4.3 T检验来比较两种方式的差异度
        5.4.4 保证金覆盖度校验
第六章 研究结论及建议
    6.1 文章结论
    6.2 文章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四、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的经验及其启示(论文参考文献)

  • [1]上证50ETF期权市场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D]. 胡明柱.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20(02)
  • [2]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公司发展战略研究 ——以ZLCF投资管理公司为例[D]. 罗颜. 闽江学院, 2020(07)
  • [3]做市商交易制度对上证50ETF期权隐含波动率的影响研究[D]. 黄瑞萍. 兰州财经大学, 2020(02)
  • [4]中国商业银行利率衍生品风险管理研究[D]. 周威皓. 辽宁大学, 2019(12)
  • [5]银行与保险一致性资本监管研究[D]. 陈晓荣. 深圳大学, 2019(10)
  • [6]N期货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风险管理研究[D]. 汪畲樵. 浙江工商大学, 2019(12)
  • [7]股票期权对指数策略私募证券投资基金风险的研究[D]. 陈隽文. 山东大学, 2019(09)
  • [8]基于期权的农产品价格风险管理模式研究[D]. 宁仁聪. 安徽财经大学, 2018(09)
  • [9]锚定视角下的期权定价研究[D]. 曾潇宇. 贵州财经大学, 2017(02)
  • [10]基于Delta方法的个股期权业务的保证金管理 ——以民族证券为例[D]. 李磊.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15(06)

标签:;  ;  ;  ;  ;  

股票期权风险:国外经验及其启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