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弃档”现象的思考

对“弃档”现象的思考

一、由“弃档”现象引发的思考(论文文献综述)

钟万梅[1](2019)在《应转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向——对“弃档”现象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造成"弃档"的关键原因是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向发生了偏移,它主要为流动人员和干部工作服务,而不是为流动人员的用人单位服务。材料不全、利用的限制和管理手段的落后是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为消除"弃档"现象,必须使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于其用人单位,具体的措施有:加强收集工作、放开利用权限和加快信息化建设。

朱伶杰,刘影[2](2018)在《从“弃档”现象谈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文中研究表明通过对高校学生档案实地调研,结合当今高校学生的"弃档"现象,发现高校学生的"弃档"与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中存在的收集范围固化、更新不及时和材料不齐全等问题密切相关,并进一步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对策。

陈颖颖[3](2018)在《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现象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作为中国人事管理实践中的重要特色,人事档案是记载个体人生轨迹的重要依据。其中,干部人事档案制度发端于建国前党在延安时期的“审干”工作,是中国共产党干部管理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了党对组织成员身份的确认和掌握。而职工档案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雏形则形成于建国后城市社会的单位制管理模式下。计划经济时期,与户籍制度、单位制度一样,人事档案制度被看作是个人身份界定的有效工具,每个人都通过这三者构筑起其在社会关系网上所处的位置节点。很长一段时间内,单位组织和上级领导利用人事档案实现了对单位成员工作、生活等情况全方位的监督与控制。然而,随着计划经济体制的退场、单位体制的逐步松动以及由此引发的经济社会转型变迁,市场加大了对劳动力通畅流动的需求以及对多元化人才的渴望。此时,传统的人事档案制度已明显无法适应时代转型和社会进步的要求,其自身的制度缺陷与困境不断凸现,造成了制度功能在新的政治、社会环境中逐渐式微,甚至产生了一系列的制度功能负效应和失范现象:“弃档”及“档案重建”现象频繁发生,干部“档案造假”屡禁不止。可以说,原有的以管理和控制为目的的人事档案制度现今或落入“鸡肋”制度的命运,或成为再就业过程中妨碍劳动力流动的壁垒,又或成了官员干部人事升迁潜规则的一环。以上种种人事档案制度运行过程中产生的不规范现象,均表明了传统人事档案制度不能良好地适应现阶段发展需要,人事管理与控制的制度功能在不断弱化。因此,基于人事档案制度所触发的一系列政治、社会问题和对人事档案制度理论规范性的吁求,基于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的需要,把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现象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放置于政治、经济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发现人事档案制度固有的体制缺陷与转型困境,进而探究其背后的原因和逻辑,并以此为基础讨论在以新的制度框架重构国家、组织与个人的关系的过程中,如何吸取以往改革中“控则死、放则乱”的历史教训,对其进行制度再造,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任南竹[4](2017)在《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探索——基于对高校人才“弃档”问题的分析》文中研究指明高校在其人才在"跳槽"时,不放"跳槽"人才的档案,而新的单位急需"跳槽"人才为其创造价值,这就引起了人才"弃档"现象发生,造成人事档案管理混乱。对此,应规范档案管理制度,实行人档分离;实现人事档案区域互通;加快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建立人事档案管理流程相关制度;保证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长期有效的实施,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才"弃档"问题。

唐晶,刘佳亲[5](2014)在《高校毕业生“弃档”现象探究》文中认为据统计,全国各省、市人才中介机构中的弃档率至少达到10%,有些地区的弃档率甚至高达70%,全国至少有80万"弃档族"[1],这些"弃档族"中,高校毕业生占据较大比例。毕业生"弃档"不仅造成个人查档不便,也给用人单位、档案保管部门带来影响。"弃档"现象大量涌现,原因复杂,然而,高校毕业生相关知识缺乏、档案意识淡漠并非"弃档"现象严重的唯一原因,用人单位、档案保管部门的问题及相关立法缺失也

赵春常[6](2014)在《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弃档现象所引发的思考》文中研究指明档案管理工作作为人事代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是用来管理"干部"或"人才",能够在职称评定、社会保障服务等方面起到积极影响。当前我国出现了很多弃档现象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档案工作应该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强化档案功能,提高档案管理的权威性,依托信息化技术,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李海霞,张光涛[7](2013)在《流动人员“弃档”现象及解决办法》文中认为档案在个人及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不容低估,在社会转型期,随着流动人员的增多,档案管理也被赋予了新的意义,流动人员"弃档"现象成为档案管理中的突出问题。在此,阐述流动人员"弃档"现象的影响及成因,结合中国国情提出解决流动人员"弃档"问题的方案或建议。

张姣[8](2013)在《“弃档”引发的思考》文中认为本文以笔者由于不够重视档案,曾一度"弃档"到"拾档"的经历,给后来的发展所造成的种种影响为例,对"弃档族"的形成原因及弃档带来的负面影响等进行了初步分析与探讨,并提出了几点建议。

梁秋栢[9](2013)在《中国高校引进人才重新建档问题研究》文中提出知识经济的到来使得人才已然成为最重要、最宝贵的资源之一。现阶段的社会竞争中,人才是各个国家、各个单位争夺的首要对象。高等学校在人才培养和人才塑造的过程中也需要有高层次的人才队伍的引领,因而现在许多高校为了创建各类型的一流大学,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已经成为必要的手段之一。但随着高校人才引进现象的增多与普遍,高校人才引进中的问题却越来越多,由此引发的弃档和重新建档的现象也在不断上升。文章第一部分绪论从高等学校人才引进和人才引进重新建档的基本概念入手,分析了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及本文的研究意义和创新点,研究的重点及难点。文章第二部分进行实地调研,抽样调查目前我国国内高等学校人才引进中弃档和重新建档的数据及相关政策。抽取六所不同层次的省内外高校的相关数据并进行统计结果分析;查阅相关政府和高校为人才引进重新建档开绿灯的政策。文章第三部分从内因和外因两个角度梳理挖掘高等学校人才引进重新建档的深层原因。重新建档的内因:传统人事档案功能弱化导致人事档案信息量少、信息内容陈旧片面、实用性差;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分散导致人事档案准确性完整性得不到保障。重新建档的外因:人才的快速流动、高校人才竞争的加剧、人事档案成为正常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文章第四部分对重新建档的利弊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在方便人才流动的同时能够增强引进学校的师资力量,促进高校人才的竞争。但弊端大于优势,首先合法性问题备受质疑,其次重新建档的档案的真实性问题得不到保障,并随之产生的档案实用性差,及影响人才竞争的公平性等问题。文章第五部分提出了解决重新建档弊端的措施。首先要加强人事档案的法制建设,加强政府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监管;其次加快高校的人事制度改革;最后采取各种有效措施培养吸引留住人才。

吴正朋[10](2013)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 ——从“弃档族”现象来分析》文中指出我国的人事档案管理工作在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后,逐步形成了一套比较成熟的管理模式与方法。可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结构呈现多元化,社会上流动人员也随之大量产生,使得我国传统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方法受到了越来越大的挑战。随着人才的频繁流动,越来越多的以前计划经济下的“人”成为了“社会人”,曾被视为公民身份象征的人事档案则被部分人看作为“可有可无”的身外之物。这些人认为传统人事档案在社会高速流动的时代背景下,已经失去了它原有的利用价值,人们更为随意的对待自己的人事档案,从轻视、蔑视,甚至对其不闻不问。其中比较严峻的挑战就是“弃档族”现象。“弃档族”现象的发生,是现在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领域的一个突出的问题,其原因是有多方面构成的。本文共分为六个部分来进行阐述,第一部分绪论部分,主要陈述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国内的发展现状和趋势、论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是对本文中所涉及的概念进行理论的阐述和分析,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存在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组织基础以及人事制度等进行了描述,并且深入探讨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体范围以及本文所涉及的主体范围。方便了读者全面了解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第三部分主要描述了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相关工作的几个重要步骤,主要是包括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整理工作,收集工作,保管工作,利用与服务工作以及移交工作。第四部分主要描述了当今我国社会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弃档”现象,并由此产生了大量的“弃档族”。进一步分析了这一数量庞大的群体产生的原因和后果,主要包括:人事档案管理保管与利用收费过高;违规“重新建档”现象普遍;用人单位、流动人员对人事档案意识淡薄等方面。第五部分是阐述了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弃档族”的产生造成了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处于十分别动的境地,而由此产生的人事档案管理问题也值得我们深思。第六部分是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如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委托管理事业经费统一归入国家财政预算;建立和完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法律法规,减少违规“重新建档”;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见面制度”;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补充、调整档案内容,提高档案使用价值;提高流动人员人事管理机构的人事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技术。本文主要是通过对当前流动人员“弃档”原因的解析,针对当前我国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提出了一些比较初步的改革建议,希望有助于建立起一整套新型人事档案管理模式和管理体制,以适应我国人才频繁流动现状和市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需要,减少人才流动过程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弃档”现象的发生,更好的为我国社会、经济等各个方面繁荣发展服务。

二、由“弃档”现象引发的思考(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由“弃档”现象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应转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向——对“弃档”现象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向
    1. 人事档案及其服务方向。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及其服务方向。
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不服务于用人单位的原因
    1.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里的材料不全。
    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利用服务的相关规定限制了利用。
    3.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手段落后。
三、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服务于用人单位的必要性及对策
    1. 加强收集工作。
    2. 放开利用权限。
    3. 加快信息化建设。

(2)从“弃档”现象谈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论文提纲范文)

一、范畴界定
二、高校学生“弃档”现象与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的相关性
    1. 高校学生档案与人事档案的关系。
    2.“弃档”现象出现的原因。
三、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的不足
    1. 收集范围固化。
    2. 更新不及时。
    3. 材料不齐全。
四、完善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的应对策略
    1. 合理扩大学生档案材料收集范围。
    2. 及时全面跟踪收集。
    3. 加强与高校各职能部门的有效沟通。
    4. 加快档案人员队伍建设。

(3)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现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和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关于人事档案制度演化历程研究
        二、关于人事档案制度过程的研究
        三、关于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及失范现象研究
    第三节 研究核心概念说明
        一、人事档案制度
        二、失范与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结构安排
        一、研究方法
        二、内容结构
第一章 人事档案制度的历史生成及特征
    第一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产生及历史变迁
        一、革命情势下人事档案制度的生成(1939-1949年)
        二、新政权建设与人事档案制度的发展(1949-1978年)
        三、人事档案制度的恢复与发展(1978年至今)
    第二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特征
        一、资源分配下的身份制结构
        二、党管干部的信息基础
        三、单位制运转的技术手段
第二章 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及其实现机制
    第一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组织功能
        一、层级审查:组织功能的实践形式
        二、权威性监督与组织成员的持续性忠诚
    第二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政治意识塑造功能
        一、政治性反省:组织成员的政治意识塑造
        二、组织化教育:个体政治意识的规训
    第三节 人事档案制度的管控功能
        一、身份与流动:档案对组织成员的约制
        二、资源配置的倾斜:档案约制功能的机制
第三章 变动社会下人事档案制度的功能失范
    第一节 社会流动加剧下的“弃档”、“死档”现象
        一、“弃档”、“死档”现象的泛化
        二、档案与身份的分离:档案管制功能的弱化
    第二节 干部档案造假与档案信息监控功能的失范
        一、升迁与选拔:干部人事档案造假的驱动力
        二、档案造假下干部管理的考察失真
    第三节 档案重建与制度运作机制的失范
        一、“人质档案”下的档案重建
        二、档案重建下的制度严肃性的丧失
第四章 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的原因分析
    第一节 僵化与封闭:档案制度的自我困境
        一、人事档案收集内容的滞后
        二、人事档案当事人知情权的缺失
    第二节 单位制松动下的社会调控体系再造
        一、人才自由流动空间与资源的扩张
        二、从“身份”到“契约”:个体对社会结构变迁的嵌入
    第三节 治理方式转变下的人事管理模式变革
        一、从强制性控制到柔性管理的社会治理
        二、从人事管制到人力资源开发的人才评价标准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4)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探索——基于对高校人才“弃档”问题的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档案管理意识淡薄
        1. 高校领导层未对人事档案管理引起足够的重视
        2. 档案管理人员对自身职业的重视程度不够
        3. 人事部门管理人员未做好人事变动结果归档工作
        4. 档案管理的服务意识较差
    (二) 档案建立制度不严谨
        1. 人才建档制度
        2. 档案建立制度不严谨的后果
    (三) 归档管理制度不完善
        1. 档案内容缺失
        2. 档案信息虚假
        3. 档案未予分类
    (四) 档案遗失
        1.“弃档”现象给高校档案管理造成了很大困扰
        2. 造成人才“弃档”的原因
三、高校人才“弃档”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 规范档案管理制度, 实行人档分离
    (二) 高校人事档案区域互通
        1. 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保管人事档案
        2. 档案管理中心上线
        3. 利用相关技术改变档案传递和调动办法
    (三) 加强高校人事档案管理的法制化进程
    (四) 制定相关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流程的制度
        1. 对建立档案的制度要求
        2. 对人事档案管理的制度要求
    (五) 保证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制度长期有效地实施
        1. 法律保障
        2. 人员保障
        3. 技术保障
        4. 监督保障
四、结论

(5)高校毕业生“弃档”现象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毕业生“弃档”原因分析
    (一) 高校毕业生档案意识淡漠
    (二) 用人单位忽视
    (三) 人事档案保管机构管理不成熟
    (四) 相关法律法规不够完善
二、高校毕业生“弃档”后果及影响
    (一) 对高校毕业生的影响
    (二) 对用人单位的影响
    (三) 对人事代理机构的影响
三、解决高校毕业生“弃档”问题的对策
    (一) 高校
    (二) 用人单位
    (三) 人事代理机构
    (四)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6)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弃档现象所引发的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1. 弃档及发生弃档行为的群体
    1.1 弃档的含义
    1.2 弃档发生的群体
2. 造成人事档案管理“弃档”现象的原因分析
3. 改变“弃档”现象发生的几点思考
    3.1 丰富人事档案的内容, 强化档案功能
    3.2 提高档案管理的权威性
    3.3 依托信息化技术, 实现人事档案管理的现代化
4. 结束语

(7)流动人员“弃档”现象及解决办法(论文提纲范文)

一、何谓“弃档”现象及其影响力
    (一) “弃档”的含义
    (二) 流动人员“弃档”现象引发的不良影响
        1. 对个人的不利影响
        2. 对社会的不利影响
二、流动人员“弃档”现象的形成原因
    (一) 内部原因
        1. 个体掌握档案管理知识的水平有限
        2. 个体关于档案作用的意识淡薄
        3. 个体视档案管理费用为负担
    (二) 外部原因
        1. 档案管理体制不健全
        2. 人事档案保管成本和使用效益间的冲突
三、加强流动人员档案管理的思考
    (一) 提高流动人员对人事档案重要性的认识
    (二) 进一步加强对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管理
        1. 明确并严格执行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政策
        2. 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养
        3. 建立合理的档案管理费用标准, 提高服务质量
    (三) 完善流动人员弃档后的解决办法
        1. 档案放在人才服务机构的流动群体
        2. 自己管理档案的流动群体

(9)中国高校引进人才重新建档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0.1 相关概念界定
        0.1.1 高校引进人才的定义
        0.1.2 高校引进人才重新建档的定义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0.2.1 国内研究现状
        0.2.2 国外研究现状
    0.3 本文的研究意义及创新点
        0.3.1 本文的研究意义
        0.3.2 本文的创新点
    0.4 本文的重点与难点
        0.4.1 本文研究的重点
        0.4.2 本文研究的难点
1 中国高校人才引进中弃档和重新建档问题的现状
    1.1 省内外高校弃档和重新建档数据统计与分析
        1.1.1 省内外高校抽样调查的近五年数据统计结果
        1.1.2 省内高校抽样调查的近五年数据统计结果分析
    1.2 政府制定政策为引进人员重新建档开绿灯
        1.2.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为重新建档制定政策
        1.2.2 福建省泉州市为重新建档制定政策
        1.2.3 福建省福州市教育局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
    1.3 高校制定政策为引进人才重新建档开绿灯
        1.3.1 民办高校公开制定重新建档管理规定
        1.3.2 公办高校默认施行重新建档政策
2 重新建档现象的深层原因分析
    2.1 内因
        2.1.1 传统人事档案功能的弱化
        2.1.2 高校人事档案管理分散
    2.2 外因
        2.2.1 人才的快速流动成为社会普遍现象
        2.2.2 高校人才竞争加剧
        2.2.3 人事档案成为正常人才流动的制约因素
3 重新建档的利弊分析
    3.1 高校引进人才重新建档的优势之处
        3.1.1 方便人才流动
        3.1.2 增强引进学校的师资力量
        3.1.3 鲶鱼效应
    3.2 高校引进人才重新建档的弊端分析
        3.2.1 重新建档的合法性问题受到质疑
        3.2.2 重新建档的真实性问题
        3.2.3 重新建档影响档案的实用性
        3.2.4 重新建档影响人才竞争的公平性
        3.2.5 重新建档为用人单位带来风险
4 解决重新建档弊端的措施
    4.1 加强人事档案法制建设
        4.1.1 完善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法规
        4.1.2 加大高校人事档案执法力度
    4.2 加强政府对高校人事档案的监管
        4.2.1 严把“重新建档”关
        4.2.2 严把审核关
        4.2.3 设置使用权限范围
    4.3 推进高校人事制度的改革
        4.3.1 树立“社会人”的人才观念
        4.3.2 实行高校人事档案社会化管理
    4.4 积极采取措施培养吸引留住人才
        4.4.1 培养人才
        4.4.2 吸引人才
        4.4.3 留住人才
参考文献
致谢

(10)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 ——从“弃档族”现象来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研究现状及趋势
    1.3 研究内容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及特色
2 流动人员与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一般概念
    2.1 流动人员的概念界定
        2.1.1 流动人员的现行定义
        2.1.2 流动人员与流动人口的区别、联系
        2.1.3 本文研究的流动人员主体界定
    2.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
        2.2.1 人事档案的涵义
        2.2.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定义
        2.3.3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主要内容
        2.3.4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特点
3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工作的主要内容
    3.1 收集与整理工作
    3.2 保管工作
    3.3 利用与服务工作
    3.4 移交工作
4 流动人员中的“弃档族”现象
    4.1 流动人员中“弃档族”现象
    4.2 流动人员中“弃档族”现象成因解析
        4.2.1 人事档案内容滞后、功能弱化
        4.2.2 人事档案管理保管与利用收费过高
        4.2.3 违规“重新建档”现象普遍
        4.2.4 用人单位、流动人员对人事档案意识淡薄
5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
    5.1 档案管理手段落后,档案质量参差不齐
    5.2 档案管理缺乏规范的转递渠道
    5.3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缺乏严肃性
    5.4 管理机构缺乏专业的档案人才
6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的改革措施
    6.1 政府应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事业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6.2 完善档案法规,减少违规“重新建档”
    6.3 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见面制度”
        6.3.1 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见面制度”的法律依据
        6.3.2 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见面制度”的信息构成分析
        6.3.3 建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见面制度”的现实依据
        6.3.4 建立“见面制度”的意义
    6.4 完善人事档案管理制度
    6.5 补充、调整档案内容,提高档案使用价值
    6.6 规范人事档案管理各环节
        6.6.1 完善档案的收集工作,确保档案真实完整
        6.6.2 严格档案转递手续,实行动态化管理
        6.6.3 优化人事档案内容构成
        6.6.4 处理好个人隐私保护与档案利用的关系
    6.7 提高档案管理机构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生学习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四、由“弃档”现象引发的思考(论文参考文献)

  • [1]应转变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的服务方向——对“弃档”现象的思考[J]. 钟万梅. 兰台世界, 2019(05)
  • [2]从“弃档”现象谈高校学生档案收集工作[J]. 朱伶杰,刘影. 兰台世界, 2018(12)
  • [3]人事档案制度功能失范现象研究[D]. 陈颖颖. 华东师范大学, 2018(01)
  • [4]高校人事档案管理改革探索——基于对高校人才“弃档”问题的分析[J]. 任南竹. 经营与管理, 2017(04)
  • [5]高校毕业生“弃档”现象探究[J]. 唐晶,刘佳亲. 山东档案, 2014(06)
  • [6]人事档案管理中的弃档现象所引发的思考[J]. 赵春常. 管理观察, 2014(24)
  • [7]流动人员“弃档”现象及解决办法[J]. 李海霞,张光涛. 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3(03)
  • [8]“弃档”引发的思考[J]. 张姣. 兰台世界, 2013(20)
  • [9]中国高校引进人才重新建档问题研究[D]. 梁秋栢. 辽宁大学, 2013(12)
  • [10]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改革研究 ——从“弃档族”现象来分析[D]. 吴正朋. 安徽大学, 2013(11)

标签:;  ;  ;  ;  ;  

对“弃档”现象的思考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