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骨病诊治研究进展

肾性骨病诊治研究进展

一、肾性骨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文献综述)

马凯玲[1](2021)在《固元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肾虚络瘀证)的临床研究》文中指出目的本次临床观察旨在明确以固元通络立法,主方六味地黄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肾虚络瘀证)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对其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在缓解临床症状、改善实验室指标方面的优势进行科学客观评价,为该理论指导本病的治疗提供临床依据,从中药和西药联合的角度提升本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病例66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3例,入组患者均先进行常规治疗以保证均衡可比,待一般状况稳定后开始治疗,对照组予以西医常规治疗补充钙剂及骨化三醇,治疗组在此基础上联合六味地黄合桃红四物汤,治疗时间为12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甲状旁腺激素、血钙、血磷、血肌酐、尿素氮及安全性指标的情况。结果1.总有效率比较:治疗组有效率90.6%,对照组有效率65.6%,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2.中医证候积分及有效率比较:治疗12周后治疗组和对照组证候积分较本组治疗前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12周较同一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治疗组中医证候有效率有效率93.8%,对照组中医证候有效率68.8%,经检验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3.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比较:两组治疗12周血钙、血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较本组治疗前、治疗6周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6周、12周较同时期对照组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4.肌酐、尿素氮比较:两组患者治疗12周较治疗前比较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6周较同时期对照组相比P>0.05,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12周较同时期对照组相比P<0.05,具有统计学差异。5.安全性分析:两组患者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肝功未见明显异常,治疗过程安全,无不良事件。结论六味地黄合桃红四物汤能够改善CKD3-4期肾性骨病患者的临床不适症状、升高血钙、降低血磷及甲状旁腺激素,纠正钙磷代谢,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西药治疗组,一定程度上延缓肾功能进展,治疗安全,疗效确切,固元通络法指导本病治疗切实可行,中西医结合治疗本病存在优势,可在临床辨证准确的基础上推广应用。

唐宇[2](2021)在《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型CKD3-4期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通过观察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型CKD3-4期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客观评价其有效性。方法:本研究从本院肾病科门诊和病房共收集了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均予以西医基础治疗,对照组予以珍牡肾骨胶囊,治疗组予以地黄饮子加减方。疗程12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时记录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包括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尿素氮、腰椎骨密度值(L2-L4)等,将所记录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1.本观察中治疗组的总有效率是86.67%,对照组的总有效率是73.33%,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两组患者在治疗后的中医证候总积分以及各项中医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P<0.05),且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3.两组患者在治疗12周后的血清钙、血清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血肌酐、尿素氮及腰椎骨密度值(L2-L4)较治疗前比较均有一定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1.地黄饮子加减方可改善CKD3-4期阴阳两虚兼血瘀型肾性骨病患者的钙磷代谢水平,降低i PTH,改善肾功能,提高腰椎骨密度值(L2-L4),且治疗组对实验室指标的改善优于对照组。2.地黄饮子加减方可有效改善CKD3-4期阴阳两虚兼血瘀型肾性骨病患者的中医临床症状,且疗效显着优于对照组。

齐芮[3](2021)在《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运用meta分析的方法,探究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CRF)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让临床运用有据可循。方法:用计算机检索的中外文数据库包括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万方资源数据库、EMBASE、PUBMED、Cochrane图书馆、WEB of science,日期为建库以来至2021年1月1日;手工检索学位论文,《中医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临床肾脏病杂志》、《实用中医药杂志》等检索有关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文献;由两名训练有素的研究人员进行文献筛选,如发生分歧由导师进行判断。并将筛选出的文章应用改良版的Jadad量表与Cochrane系统评价手册进行质量评价。用Rev Man 5.4软件对纳入的文献中的实验指标:血钙浓度、血磷浓度、甲状旁腺素浓度、血钙磷乘积、血肌酐、血尿素氮、白蛋白、血肌酐清除率、肾小球滤过率、KT/V、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变化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23篇文献中,共观察患者1683名,其中服用尿毒清颗粒结合西医治疗的试验组842名,未使用尿毒清颗粒的单纯西医治疗对照组841名。其中有19篇研究对象为血透患者,有2篇研究对象为腹膜透析患者,有2篇研究对象为慢性肾衰3-4期非血透患者,故先分为3个亚组进行试验数据的合并。meta分析结果显示:(1)血透组:研究血透患者血钙浓度变化的有17篇文献,试验组提高血钙浓度的MD=0.22,95%CI(0.13,0.31),Z=4.81(P<0.00001),试验组在升高血钙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血钙浓度;研究对血磷浓度的影响有18篇文献,结果显示试验组降低患者血磷浓度MD=-0.29,95%CI(-0.34,-0.23),Z=10.77(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磷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磷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甲状旁腺素浓度变化的17篇,试验组降低血甲状旁腺素浓度SMD=-1.58,95%CI(-1.9,-1.27),Z=9.87(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甲状旁腺素浓度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抑制血透患者的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研究血透患者血钙磷乘积变化的有3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钙磷乘积的M D=-0.35,95%CI(-1.08,-0.37),Z=0.95(P=0.34>0.05),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研究血透患者血肌酐浓度变化的有8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肌酐浓度的[MD=-36.09,95%CI(-45.41,-26.76),Z=7.59(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肌酐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肌酐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尿素氮浓度变化的有7项篇文献,试验组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M D=-5.69,95%CI(-6.46,-4.92),Z=14.51(P<0.00001),试验组在降低血尿素氮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降低血透患者的血尿素氮浓度;研究血透患者血肌酐清除率的影响有2篇文献试验组提高血肌酐清除率MD=2.34,95%CI(1.1,3.58),Z=3.69(P=0.0002),试验组在提高血肌酐清除率水平方面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可以提高血透患者的血肌酐清除率;(2)腹膜透析组:共有2篇文献,试验组对于提高血钙浓度[MD=0.30,95%CI(0.17,0.43),Z=4.26(P<0.0001)]、降低血磷浓度MD=-0.49,95%CI(-0.66,-0.33),Z=5.75(P<0.00001)、降低甲状旁腺素浓度,[MD=-2.63,95%CI(-4.2,-1.06),Z=3.29(P=0.001)]、提高白蛋白浓度[MD=6.06,95%CI(2.07,10.05),Z=2.98(P=0.003)],结果显示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在对于慢性肾衰竭腹膜透析患者提高血钙、降低血磷、降低甲状旁腺素、提高白蛋白上有明显疗效;(3)CKD3-4期非透析组:共有2篇文献,其中试验组对于降低血磷浓度的[MD=-1.61,95%CI(-2.89,-0.33),Z=2.46(P=0.01<0.05)]、降低血尿素氮浓度的MD=-1.98,95%CI(-2.58,-1.38),Z=6.49(P<0.00001)、提高肾小球滤过率MD=3.47,95%CI(0.82,6.12),Z=2.57(P=0.01<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尿毒清颗粒对于慢性肾衰竭CKD3-4期非透析组降低血钙浓度、降低尿素氮浓度、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方面有明显疗效;结论: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患者钙磷代谢紊乱有明显的疗效,且安全性较高,服用方便,适合临床应用;但由于本次研究纳入文献质量较低,样本量较小,存在偏倚风险。

达虹康[4](2021)在《左归丸加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文中研究表明目的:观察左归丸加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慢性肾脏病4期肾性骨病的临床疗效及其在延缓肾功能进展方面的意义。方法:在甘肃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肾病科住院患者中选取慢性肾脏病4期伴发肾性骨病患者6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33例。两组患者同时在饮食控制、降压、降糖等基础上,对照组服用骨化三醇胶丸,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左归丸加减方配方颗粒。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CKD-MBD综合疗效、中医证候疗效的变化和治疗过程中的不良反应。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肾功能(BUN、Scr、e GFR)、血清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PTH)、骨密度和安全性指标变化水平,运用统计学分析并得出结论。结果:1.CKD-MBD综合疗效比较:治疗后,治疗组显效11例,有效1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显效3例,有效12例,无效16例,总有效率为48.4%。治疗组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肾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结束后,治疗组显效10例,有效11例,稳定6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84.4%,对照组显效2例,有效6例,稳定9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为54.9%,治疗组对肾功能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3.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总积分均较治疗前下降,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中医证候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对照组总有效率为48.4%。提示治疗组对中医证候改善优于对照组。5.肾功能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BUN、Scr、e GFR均较治疗前改善,组间比较治疗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6.血清钙、磷、钙磷乘积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7.腰椎骨密度(BMD)、甲状旁腺激素(PTH)指标比较: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均有改善,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8.RBC、HGB比较:两组治疗后红细胞计数较前升高,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9.药物安全性方面: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左归丸加减方是治疗肝肾阴虚型CKD4期肾性骨病安全有效的方剂。结论:1.左归丸加减方联合西医常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肾功能、钙磷代谢、PTH、BMD、改善贫血,且有良好的安全性,可降低肾性骨病患者骨折发生率,减轻血管、心脏瓣膜钙化。2.左归丸加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肾性骨病安全、有效,值得临床推广。

王玮[5](2020)在《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OC水平的影响》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观察3~4期慢性肾脏病(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骨钙素(OC)水平的变化及加味六味地黄汤干预后的影响,探讨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KD-MBD)的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1.病例采集来源于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肾内科住院的78例病情稳定的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n=42)和对照组(n=36)。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并予降压、护肾排毒、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治疗组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每日1剂,分两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中医候症积分、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肌酐(Scr)、尿素氮(BUN)、肾小球滤过率(e GFR)、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等指标的变化。结果:1.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83.33%,治疗组总有效率92.86%,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中医证候积分方面:对照组患者治疗前积分56.25±5.98,治疗后积分44.67±8.69,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治疗前积分57.24±9.28,治疗后积分36.89±5.94,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后积分显着低于对照组,治疗前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腰膝酸软,肢体困重,口中黏腻,恶心呕吐的改善率分别为80.95%,83.33%,83.33%,73.81%,对照组的概率分别为77.77%,72.22%,80.55%,66.67%,提示治疗组相对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更明显;(4)肾功能疗效比较:对照组e GFR治疗前为22.68±10.67 ml/min,治疗后上升到24.68±9.36 ml/min,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e GFR治疗前为23.25±8.96 ml/min,治疗后上升到31.56±7.94 ml/min,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肾功能改善作用明显。 2.实验室指标比较:(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Ca、P、ALP、i PTH经统计分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血清Ca水平显着上升,血清P和ALP水平显着下降,血清i PTH水平无显着变化;(2)治疗前两组患者Scr,BUN,e GFR都没有显着性差异;两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在降低Scr、BUN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e GFR显着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对照组治疗后,e GFR虽有所上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清OC水平无显着差异(P>0.05),相对于对照组,治疗组血清OC水平显着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 3.Spearman相关分析:检测血清OC与e GFR呈负相关(P<0.01),血清OC与ALP和i PTH呈正相关(P<0.01);血清OC与P呈正相关(P<0.01),血清OC与Ca不具有相关性(P>0.05)。结论:1.加味六味地黄汤改善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的症状,降低Scr、BUN水平,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具有较好的肾保护作用。 2.加味六味地黄汤降低血清i PTH、P水平,升高血清Ca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可能有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以及改善CKD-MBD的作用。 3.加味六味地黄汤降低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OC水平,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CKD-MBD的机制可能与降低OC有关。

刘雪频[6](2020)在《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 isease,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骨保护素(osteoprotegeri n,OPG)、核因子-κβ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F-κβligand,RANKL)的影响,以明确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3-4期CKD患者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chronic kidney disease–m 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的临床疗效以及机制。方法:选取2018年12月至2019年12月在广西中医药大学附属瑞康医院肾病科住院的,明确诊断为3-4期CKD的78例患者。按照纳入标准将78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9例、对照组39例),对照组给予低盐、低脂、优质低蛋白饮食等一般治疗,并予降压、护肾排毒、纠正贫血、纠正钙磷代谢紊乱等对症治疗;在对照组的基础上,治疗组予加用加味六味地黄汤,每日一剂,分两次服用。两组疗程均为8周。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第8周的中医症状积分、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TP)、血清钙(Ca)、磷(P)、全段甲状旁腺激素(i PTH)、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碱性磷酸酶(ALP)、OPG、RANKL等指标及安全性指标的变化情况,并进行统计分析和疗效评估。结果:1.一般资料比较:治疗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在31~70岁之间,平均年龄(54.92±12.99)岁,病程1~13年,平均病程(5.25±2.16)年。对照组:男23例,女16例,年龄在32~72岁,平均年龄(50.17±11.43)岁,病程1~10年,平均病程(5.43±2.68)年。两组患者治疗前在年龄、性别、病程等方面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疗效比较:(1)中医证候疗效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1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6.67%,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中医证候总积分均较前降低,但治疗组显着优于对照组(P<0.05)。(2)中医症状疗效方面:治疗组在食少纳呆、腰膝酸软、倦怠乏力、恶心呕吐、肢体困重等症状有效率分别为84.61%,82.05%,87.17%,82.05%,84.61%,治疗组症状疗效更显着(P<0.05)。(3)临床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4.10%,治疗组总有效率显着高于对照组(P<0.05)。(4)肾功能疗效比较:治疗组有效率为89.74%,对照组有效率为82.05%,治疗组疗效改善显着(P<0.05)。3.实验室指标比较: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后组内比较在增加e GFR、降低Scr、BUN、24h UTP方面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组内比较治疗后Ca升高,i PTH、P、ALP下降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血清OPG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上升,血清RANKL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两组组内比较,治疗组改善显着,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4.Spearman相关分析:OPG、RANKL和Ca、P、Scr、BUN、ALP不存在相关性(P>0.05),OPG、RANKL与e GFR呈负相关(r<0,P<0.05)。OPG、RANKL与i PTH呈正相关(r>0,P<0.05)。5.安全性指标:对血常规(HGB、WBC、PLT)、以及肝功(ALT、AST、ALB)进行统计学分析,用药前后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整个治疗过程中,无不良反应发生,说明安全性良好。结论:1.加味六味地黄汤能够显着改善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的症状,降低尿素氮、血清肌酐水平,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能延缓肾脏病进展。2.加味六味地黄汤能够降低i PTH水平,升高血钙水平,降低血磷水平,纠正钙磷代谢紊乱,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有效控制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改善CKD-MBD。3.加味六味地黄汤能够降低血清RANKL水平,提高OPG,提示加味六味地黄汤治疗CKD-MBD的机制可能与降低血清RANKL、升高OPG有关。

李慧[7](2020)在《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疗效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maintenance hemodialysis,MHD)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hronic Kidney Disease-Mineral Bone Disorder,CKD-MBD)的疗效分析。方法89例终末期肾脏病(end-stage renal disease,ESRD)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依据随机数表法随机分为治疗组45例,对照组44例,所有患者治疗前检测血清钾、钙、磷、甲状旁腺激素、骨代谢指标(总25(OH)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N-MID骨钙素)、骨密度指标、肝功能水平,并进行脾肾两虚型中医症候评分,对照组常规维持性透析治疗及药物治疗CKD-MBD,如碳酸镧、活性维生素D、西那卡塞等。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右归丸治疗,每次1丸,每日3次;治疗12周后患者复查上述指标及评分,对比两组患者在血清钾、钙、磷、甲状旁腺激素、骨代谢指标(总25(OH)维生素D、β-胶原特殊序列、N-MID骨钙素)、骨密度指标及中医症候评分上的变化。结果治疗组45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下降、N-MID骨钙素水平上升,骨密度指标T值、Z值上升,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前后血清钾、钙肝功能无明显变化,血清总25(OH)维生素D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医症候评分明显改善(p<0.05),45例患者中2例患者出现腹泻症状,予以对症治疗后好转。对照组44例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血清磷、甲状旁腺激素水平下降,骨密度指标T值、Z值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下降、N-MID骨钙素水平上升,但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p=0.19,p=0.09),中医症候评分无明显改善(p=0.10)。结论常规治疗CKD-MBD的西药基础上加用右归丸,不仅能有效改善CKD-MBD的高磷血症及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指标,而且能够改善血清β-胶原特殊序列、N-MID骨钙素水平,对治疗骨质疏松效果更好,能明显改善中医症候,其治疗安全有效。

邬墩彤[8](2020)在《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SOST、β-catenin的影响》文中提出目的:本研究通过观察蓉黄颗粒干预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CKD-MBD)非透析肾虚湿热证患者治疗前后血骨硬化蛋白(SOST)、β-连环蛋白(β-catenin)表达水平以及中医证候积分、肾功能及传统骨代谢指标的变化情况,初步明确蓉黄颗粒是否通过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调控骨代谢而发挥延缓CKD-MBD的作用。方法:将67例满足纳入标准的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对照组33例,研究过程中7名患者脱落,实际完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另随机选取10名同期体检的健康者,设为正常组。对照组予西医基础治疗配合中药灌肠辅助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服用蓉黄颗粒;疗程均为12周,分别在第4周末、第8周末和第12周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收集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实验室指标,如血肌酐(Scr)、尿素氮(BUN)、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 GFR)、钙(Ca)、磷(P)、甲状旁腺激素(i PTH)水平等;检测正常组、对照组和治疗组受试者的血SOST、β-catenin蛋白表达情况,并将研究过程中观察到的患者不良反应记录在表。最后整理并归纳实验数据,运用SPASS21.0统计软件和Graph Pad Prism 6.0作图软件对研究结果进行综合分析。结果:(1)比较两组患者的CKD-MBD疗效和肾功能疗效显示,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治疗4周末,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与同期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而治疗8周末、12周末,治疗组中医证候疗效均明显优于同期对照组(P<0.01)。(2)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中医证候积分值显示,对照组治疗4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8周末、12周末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4周末、8周末、12周末中医证候积分值较治疗前均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8周末、12周末证候积分值下降幅度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1)。(3)对照组肾功能指标与治疗前相比,仅在治疗12周末血清BUN出现好转,变化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1);治疗组在治疗8周末血清BUN出现明显下降(P<0.05)、12周末血清BUN、Scr、e GFR较治疗前均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4)对照组在治疗8周末与治疗前比较,血清Ca、i PTH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治疗12周末血清Ca、P、i PTH变化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患者在治疗4周末血清Ca上升(P<0.05),在治疗8周末、12周末血清Ca、P、i PTH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治疗组在治疗12周末血清Ca、P改善情况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有显着差异(P<0.05或P<0.01)。(5)治疗前,对照组、治疗组分别与正常组血SOST、β-catenin水平比较均显着升高(P<0.01),而两组患者之间无差异(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SOST、β-catenin水平变化无统计学差异,治疗组治疗后血SOST、β-catenin水平与治疗前相比均有显着下降(P<0.01);治疗组治疗后血SOST、β-catenin改善情况与同期对照组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或P<0.01)。结论:蓉黄颗粒能降低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的中医证候积分并改善血清BUN、Scr、e GFR水平,缓解临床症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其次,蓉黄颗粒可以改善血中钙磷、抑制SHPT,调节Ca、P与i PTH之间的平衡,且随着疗程延长效果更佳,表明本方对CKD-MBD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并呈现一定的疗程-效应关系。蓉黄颗粒能下调CKD-MBD患者血清中SOST、β-catenin的表达,可能通过介导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参与骨代谢障碍的调控机制,从而延缓CKD-MBD的进展。此外,CKD-MBD患者的血SOST、β-catenin水平均高于正常人群,推测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异常激活导致了CKD-MBD的发生发展,其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证实。

马银雪[9](2019)在《益肾理血泄浊汤对CKD-MBD的影响及临床评价》文中指出目的:对益肾理血泄浊汤治疗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紊乱(CKD-mineral and bone disorder,CKD-MBD)进行临床研究,观察其治疗CKD-MBD脾肾阳虚、血瘀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对其安全性做出评价;以中医治未病思想为指导,通过对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3(Fibroblast growth factor-23,FGF-23)及其它相关指标进行观察、分析,探索FGF-23作为CKD-MBD血管钙化早期预测指标的可行性,为临床诊治CKD-MBD提供一条有效的思路和方法。方法:据病例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将46例病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24例,对照组22例。试验组予益肾理血泄浊汤方加减,同时配合西医治疗方案。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方案。两组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症状、体征、肾功能(Scr,BUN,eGFR)、血清P、Ca、PTH的变化,FGF-23与P、Ca、PTH、ALP、心脏彩超结果的相关性。结果:(1)肾功能:试验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均值均明显下降,eGFR均值升高,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肌酐、eGFR均值呈波动状态,无明显增大及减小,病情稳定,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尿素氮均值减小,疗程结束时与治疗前相比均值明显下降,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血肌酐、尿素氮、eGFR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分别治疗12周后,试验组血肌酐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eGFR均值明显大于对照组,二者均具有显着统计学差异(P<0.05);对尿素氮均值进行组间比较,发现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血P、Ca、PTH:试验组治疗12周后,血磷、PTH均值较治疗前均下降,血钙较治疗前升高,治疗前后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或P<0.05)。对照组治疗12周后,血磷均值较治疗前有所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均值较治疗前升高,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PTH较治疗前升高。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前血钙、血磷、PTH相比较无显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二者具有可比性。在治疗12周后,试验组血磷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血钙水平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PTH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中医疗效比较:①中医证候积分:试验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与治疗前相比均下降,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试验组中医证候积分均值明显小于对照组,二者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②中医证候疗效:经过治疗,对照组总有效率63.6%(14/22),其中临床控制0例(0%),显效1例(4.5%),有效13例(59.1%),无效8例(36.4%);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22/24),其中临床控制0例(0%),显效4例(16.7%),有效18例(75.0%),无效2例(8.3%);两组间比较,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4)综合疗效比较:①CKD综合疗效:对照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45.4%(10/22),其中显效2例(9.1%),有效5例(22.7%),稳定3例(13.6%),无效12例(54.5%);试验组治疗后总有效率为75%(18/24),其中显效3例(12.5%),有效10例(41.7%),稳定5例(20.8%),无效6例(25%)。试验组总有效率较对照组明显提高,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CKD-MBD综合疗效: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总有效率 59.1%(13/22),其中显效 2 例(9.1%),有效 11 例(50.0%),无效 9 例(40.9%);试验组总有效率为91.7%(22/24),其中显效3例(12.5%),有效19例(79.2%),无效2例(8.3%);试验组与对照组组间比较,其差异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5)FGF-23相关结果:①FGF-23与血磷、血钙、PTH、ALP相关性分析结果:FGF-23与血磷相关系数为0.471,二者中度正相关,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FGF-23与PTH之间相关系数为0.464,中度正相关,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FGF-23与血钙、ALP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PTH与ALP相关系数为0.435,二者中度正相关,具有显着统计学意义(P<0.05);PTH与Ca之间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ROC曲线结果:以FGF-23为变量,绘制ROC曲线,其曲线下面积为0.794,具有非常显着统计学意义(P<0.01)。当约登指数最大时,其截断值为846.19pg/ml。结论:益肾理血泄浊汤治疗阳虚湿浊血瘀证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紊乱疗效可靠,可降低血肌酐、尿素氮,提高肾小球滤过率,改善肾功能;降低血磷、PTH,升高血钙,改善钙磷代谢紊乱;并能改善中医症状,提高证候疗效;对CKD及CKD-MBD综合疗效满意,且安全无副作用。FGF-23对CKD-MBD患者血管钙化具有敏感性和特异性,其临床价值及可靠性值得进一步研究。

董晓坤[10](2019)在《和络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根据“和络泄浊法”的理论基础,观察应用和肾络颗粒对非透析CKD-MBD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探求和络泄浊法治疗CKD-MBD的作用机制、所具有的优势以及其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将80例非透析的慢性肾脏病(CKD4-5期)的CKD-MBD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对照组两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对症治疗,实验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和肾络颗粒,两组患者均服用3个疗程(12个周),记录并分析诊治前后相关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治疗组对比治疗前后的临床疾病疗效、中医证候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主要临床症状改善方面,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对比治疗前后,治疗组BUN、Scr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GFR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照组中,BUN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Scr较治疗前下降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GFR较治疗后升高不明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Ca较治疗前上升,而P、PTH均较治疗前下降,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P、PTH较治疗前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a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在血清FGF23、Klotho蛋白方面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FGF23、及Klotho蛋白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骨密度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骨质疏松症状改善不明显。结论:和肾络颗粒能明显改善非透析的CKD-MBD患者的临床症状并且能够提高血Ca,降低血P及PTH;保护患者的肾功能,延缓肾脏病的进展,防止肾脏病进入终末期及透析期,较少患者的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且其可能的机制与改善血清FGF23、Klotho蛋白的水平等有关。

二、肾性骨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肾性骨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固元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肾虚络瘀证)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中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1.临床资料
2.研究方法
3.研究结果
4.讨论
5.结论
6.不足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综述 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中西医结合诊疗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证候分级量化表
致谢
作者简介

(2)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型CKD3-4期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语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前言
文献综述
    1.中医学对肾性骨病的研究
        1.1 病名
        1.2 病因病机
        1.3 现代中医学家对于肾性骨病的认识
        1.4 中医药治疗的现状
    2.现代医学对肾性骨病的认识
        2.1 流行病学研究
        2.2 肾性骨病分类
        2.3 发病机制
        2.4 西医治疗肾性骨病研究进展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临床资料
        2.1 病例来源
        2.2 西医诊断标准
        2.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2.4 纳入标准
        2.5 排除标准
        2.6 剔除与脱落标准
    3.研究方法
        3.1 分组
        3.2 治疗方法
        3.3 观察指标
        3.4 疗效判定标准
        3.5 统计学方法
结果
    1.一般资料
        1.1 两组患者性别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岁 )比较
        1.3 两组患者病程比较
        1.4 两组患者原发病比较
        1.5 两组患者CKD分期比较
    2.临床疗效分析
        2.1 总体疗效
        2.2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总积分比较
        2.3 中医临床症状改善情况
        2.4 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
    3.安全性分析
讨论
    1.立题依据
    2.对照药物选择
    3.治则浅析
    4.组方依据
    5.方药分析
        5.1 主要配伍分析
        5.2 主要药物的现代药理学分析
    6.本课题研究分析结果及探讨
        6.1 临床总体疗效评价
        6.2 中医证候疗效分析
        6.3 对患者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分析
    7.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中医证候积分标准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个人简历

(3)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英缩略词表
前言
资料与方法
    1.纳入标准
        1.1 研究类型
        1.2 研究对象
        1.3 干预措施
        1.4 研究指标
    2.排除标准
    3.文献检索范围及检索方式
        3.1 检索范围
        3.2 检索方式
    4.文献资料的筛选和提取
    5.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评估
结果:
    1.文献筛选结果
    2.纳入研究的特征
    3.文献质量评价
    4.纳入研究偏倚风险评价
    5 Meta分析结果
        5.1 对于血透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5.2 对于腹膜透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5.3 对于CKD3-4 期非透析患者各项指标的分析
        5.4 不良反应
    6.发表偏倚评价
讨论
    1.西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1.1 流行病学
        1.2 慢性肾衰竭的病因及危险因素
        1.3 慢性肾衰竭的病机探究
        1.4 慢性肾脏病的西医治疗
    2.中医对慢性肾衰竭的认识
        2.1、病名
        2.2 中医对于慢性肾衰竭病因病机的研究
        2.3 中医各家对于慢性肾衰竭的治疗
    3.尿毒清颗粒
        3.1 尿毒清颗粒的药理研究
        3.2 尿毒清颗粒在临床上的应用
    4、对于本次meta分析结果的讨论
    5、不足与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西医的研究
        1.1 西医对于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并发症的研究:
        1.2 西医对于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治疗:
    附录二:文献综述 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中医的研究
        2.1 病名渊源
        2.2 中医对肾性骨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总结:
        2.3 中医对于肾性骨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三:研究生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4)左归丸加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资料与方法
        1 研究方法
        2 病例选择
        3 诊断标准
        3.1 西医诊断标准
        3.2 中医辨证标准
        3.3 纳入标准
        3.4 排除标准
        3.5 剔除和脱落标准
        4 治疗方案
        4.1 对照组治法
        4.2 治疗组治法
        5 观察指标
        5.1 安全性指标
        5.2 疗效性指标
        5.3 疗效判定标准
        5.4 药物安全性评估
        5.5 统计方法
        5.6 主要技术路线图
    研究结果
        1 基线资料比较
        1.1 两组患者性别构成比较
        1.2 两组患者年龄、病程、身高、体重比较
        1.3 两组患者原发病分布比较
        2 临床疾病疗效的分析
        2.1 两组患者CKD-MBD疗效对比分析
        2.2 两组患者肾功能疗效分析
        3 两组患者中医证候比较
        3.1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2 中医症状和体征总积分比较
        4 两组实验室指标比较
        4.1 两组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4.2 两组治疗前后血清Ca、P、Ca×P比较
        4.3 两组治疗前后骨密度、甲状旁腺激素比较
        5 安全性指标比较
        5.1 两组治疗前后血常规比较
        5.2 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比较
    讨论
        1 骨痿的中西医结合探讨
        2 左归丸加减方与骨痿相关性
        3 左归丸加减方方药组成与组方分析
        4 疗效评价
        4.1 左归丸加减方对综合疗效的评价
        4.2 左归丸加减方对甲状旁腺激素、骨密度的影响
        4.3 左归丸加减方对血钙、血磷、钙磷乘积的影响
        4.4 左归丸加减方对BUN、Scr、e GFR的影响
        4.5 左归丸加减方对患者RBC、HGB的影响
        4.6 左归丸加减方治疗肾性骨病的安全性评价
        5 结论
        6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文献综述
    1 西医对肾性骨病的研究现状与进展
        1.1 影响因素和发病机制
        1.2 CKD-MBD的诊断方法
        1.3 西医对CKD-MBD的治疗
    2 中医对 CKD-MBD 的认识及研究现状
        2.1 对病名的认识
        2.2 肾性骨病的病因病机
        2.3 中医对肾性骨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病例登记报告表
附录3 伦理审查文件
附录4 中医证候评分表
附录5 受试者基本信息
附录6 观察指标记录表
附录7 中医症状及体征积分量表
致谢
在学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5)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OC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临床研究
    1.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2 试验病例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及分组
        2.2 治疗方案
        2.3 观察指标
    3.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
        3.1 西医临床指标判定
        3.2 中医临床疗效判定
        3.3 安全性评价
    4.统计学分析方法
    5.结果
        5.1 一般资料统计
        5.2 临床疗效比较
        5.3 两组患者肾功能比较
        5.4 两组患者血清学指标比较 两组患者血清Ca、P、ALP和 i PTH比较
        5.5 相关性分析
    6.讨论
        6.1 中医学对CKD-MBD的认识
        6.2 西医对CKD-MBD的认识
        6.3 CKD与OC的关系
        6.4 加味六味地黄汤的相关研究
    7.安全性评价及不足和展望
        7.1 安全性
        7.2 不足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中医症状分级量化表
主要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介及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科研成果

(6)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诊断标准
        1.1.1 中医辨证标准
        1.1.2 西医诊断标准
        1.1.3 病例纳入标准
        1.1.4 病例排除标准
        1.1.5 剔除或脱落标准
        1.1.6 中止标准
    2 研究方法
        2.1 病例来源和分组
        2.2 给药方案
    3 观察指标
        3.1 一般指标
        3.2 实验室指标
        3.3 安全性指标
        3.4 中医证候积分
    4 疗效与安全性评价标准
        4.1 疗效评价标准
        4.2 中医证候疗效判定标准
        4.3 肾功能疗效判定标准
        4.4 安全性评价标准
    5 标本采集及检测
    6 统计学分析方法
    7 结果
        7.1 一般资料比较
        7.2 中医症状比较
        7.3 中医证候比较
        7.4 肾功能疗效比较
        7.5 临床疗效比较
        7.6 治疗前后肾功能比较
        7.7 治疗前后Ca、P、ALP、iPTH比较
        7.8 治疗前后血清OPG、RANKL比较
        7.9 相关分析结果
        7.10 安全性指标
第二部分 讨论
    1 中医学对CKD-MBD的认识
        1.1 慢性肾脏病、CKD-MBD的中医病名探析
        1.2 CKD-MBD的中医病因病机
        1.3 CKD-MBD的中医药治疗
    2 西医对CKD-MBD的认识
        2.1 CKD-MBD的发病机制
        2.2 OPG、RANKL与 CKD-MBD
        2.3 CKD-MBD的西医治疗
    3 加味六味地黄汤的相关研究
        3.1 立法依据及组方特点
        3.2 现代药理学研究
    4 课题研究结果分析
        4.1 加味六味地黄汤疗效分析
        4.2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肾功能及钙磷代谢紊乱的干预作用
        4.3 加味六味地黄汤对OPG、RANKL水平的影响
    5 安全性评价及不足和展望
        5.1 安全性评价
        5.2 问题与展望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英文缩略词表
综述 中医药治疗肾性骨病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和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7)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2.方法
    3.统计学方法
结果
    1.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情况
    2.治疗组与对照组电解质及甲状旁腺素治疗结果比较
    3.治疗组与对照组骨代谢指标治疗结果比较
    4.治疗组与对照组骨密度指标治疗结果比较
    5.治疗组与对照组中医证候评分情况
    6.不良事件
讨论
    1.中医对CKD-MBD的认识
    2.CKD-MBD中医证型分布特点
    3.本研究治疗脾肾两虚型CKD-MBD方剂选择
    4.CKD-MBD的流行病学及本研究立论依据
    5.本研究中钙磷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现状分析
    6.骨密度测定在本次研究中的意义
    7.骨代谢指标在本次研究中的意义
    8.右归丸与CKD-MBD中医证候改善
    9.不足和展望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硕士学位期间取得学术成果
致谢

(8)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SOST、β-catenin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词表
前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骨代谢异常是CKD-MBD发生发展的中心环节
    2.Wnt通路是调控CKD-MBD骨代谢的关键路径
    3.SOST、β-catenin是 Wnt通路的核心调控因子
    4.肾虚湿热、瘀毒阻滞为CKD-MBD的主要病机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资料
    2.研究方法
    3.结果
        3.1 临床疗效变化分析
        3.2 中医证候积分值分析
        3.3 实验室指标变化分析
        3.4 安全性评价
第三部分 讨论
    1.蓉黄颗粒组方特点及中医证候疗效评价
    2.蓉黄颗粒对肾功能的影响
    3.蓉黄颗粒对CKD-MBD作用的可能机制探讨
第四部分 结语
    1.研究结论
    2.创新点
    3.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综述 CKD-MBD相关新型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表 中医证候量化评分标准
个人简介
致谢

(9)益肾理血泄浊汤对CKD-MBD的影响及临床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 临床资料
        1.1 研究对象
        1.2 病例来源
        1.3 诊断标准
        1.3.1 西医诊断标准
        1.3.2 中医辨证标准
        1.3.3 中医证候量化分级评分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1.4.1 纳入标准
        1.4.2 排除标准
        1.4.3 病例的剔除和脱落
    2 研究方法
        2.1 试验分组
        2.2 治疗方案
        2.2.1 一般治疗
        2.2.2 基础治疗
        2.2.3 试验组治疗方法
        2.2.4 对照组治疗方法
        2.3 治疗疗程
        2.4 观察指标
        2.4.1 安全性观察
        2.4.2 疗效观察
        2.5 疗效评定标准
        2.5.1 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
        2.5.2 慢性肾脏病综合疗效判定标准
        2.5.3 CKD-MBD疗效判定标准
        2.6 安全性评价标准
        2.7 终止试验标准
        2.8 统计学方法
    3 治疗结果
        3.1 一般资料
        3.2 两组治疗后实验室指标比较
        3.2.1 两组治疗前后血肌酐、血尿素氮、eGFR情况比较
        3.2.2 两组治疗前后血钙、血磷、PTH比较
        3.3 两组治疗后中医疗效比较
        3.3.1 两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3.3.2 两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3.4 两组治疗后综合疗效比较
        3.4.1 两组治疗后CKD疗效评定结果
        3.4.2 两组治疗后CKD-MBD疗效评定结果
        3.5 FGF-23相关分析结果
        3.5.1 FGF-23与P、Ca、PTH、ALP相关性分析
        3.5.3 FGF-23对血管钙化的ROC曲线分析
        3.6 两组不良反应率比较
讨论
    1 CKD-MBD的西医研究进展
        1.1 CKD-MBD的定义研究
        1.2 CKD-MBD的病因及发病机制
        1.3 CKD-MBD的治疗
    2 中医对CKD-MBD的认识
        2.1 疾病归属探讨
        2.2 CKD-MBD的病因病机
        2.3 CKD-MBD的中医辨证
        2.4 CKD-MBD的中医治疗
    3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CKD-MBD血管钙化
        3.1 中医“治未病”思想概述
        3.2 “治未病”思想在CKD-MBD血管钙化中的应用
    4 益肾理血泄浊汤组方分析
        4.1 益肾理血泄浊汤组方配伍分析
        4.2 益肾理血泄浊汤方单味药物分析及现代药理研究
    5 益肾理血泄浊汤方于CKD-MBD的疗效分析
        5.1 改善实验室指标
        5.1.1 改善肾功能
        5.1.2 纠正钙磷代谢紊乱,降低血PTH
        5.2 改善中医证候
        5.3 CKD、CKD-MBD综合疗效可靠
        5.4 FGF-23相关结果
    6 安全性检测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GKD-MBD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附录 CKD-MBD临床观察表
致谢
附件

(10)和络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临床研究
    1.研究对象选择
        1.1 病例来源
        1.2 诊断标准
        1.3 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
        1.4 病例资料
    2.统计处理方法
    3.研究方法
        3.1 治疗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疗效判定标准
    4.观察结果比较
        4.1 总疗效比较
        4.2 中医证候疗效比较
        4.3 中医证候积分比较
        4.4 实验室化验结果比较
    5.安全性检查
讨论
    1.CKD-MBD的中医学认识
        1.1 CKD-MBD的中医病机
        1.2 CKD-MBD的中医药治疗
    2.CKD-MBD的研究现状
    3.和肾络颗粒应用于CKD-MBD中医理论基础及疗效分析
        3.1 立法依据
        3.2 “络病”与“肾络病”理论
        3.3 和肾络颗粒的药物组成及组方分析
    4.疗效评价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综述 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的中西医研究进展
    1.CKD-MBD 的中医学认识
        1.1 CKD-MBD的中医病机
        1.2 CKD-MBD的中医药治疗
        1.3 CKD-MBD的单味药治疗
        1.4 CKD-MBD的中医外治法
    2.CKD-MBD的研究现状
    3.结语和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论文着作

四、肾性骨病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论文参考文献)

  • [1]固元通络法治疗慢性肾脏病肾性骨病(肾虚络瘀证)的临床研究[D]. 马凯玲. 山西中医药大学, 2021(09)
  • [2]地黄饮子加减方治疗阴阳两虚兼血瘀型CKD3-4期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D]. 唐宇.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 2021(01)
  • [3]尿毒清颗粒治疗慢性肾衰竭钙磷代谢紊乱的Meta分析[D]. 齐芮.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1(09)
  • [4]左归丸加减方治疗肝肾阴虚型肾性骨病的临床观察[D]. 达虹康. 甘肃中医药大学, 2021(01)
  • [5]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OC水平的影响[D]. 王玮.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6]加味六味地黄汤对3-4期CKD脾肾两虚、湿毒内蕴证患者血清OPG、RANKL水平的影响[D]. 刘雪频. 广西中医药大学, 2020(02)
  • [7]右归丸在脾肾两虚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疾病-矿物质和骨代谢异常的疗效分析[D]. 李慧. 湖北中医药大学, 2020(12)
  • [8]蓉黄颗粒对非透析CKD-MBD肾虚湿热证患者血SOST、β-catenin的影响[D]. 邬墩彤. 安徽中医药大学, 2020(03)
  • [9]益肾理血泄浊汤对CKD-MBD的影响及临床评价[D]. 马银雪.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 [10]和络泄浊法对慢性肾脏病-矿物质和骨代谢紊乱患者的临床观察[D]. 董晓坤.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9(06)

标签:;  ;  ;  ;  ;  

肾性骨病诊治研究进展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