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导流系统水力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导流系统水力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一、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压力引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司序[1](2021)在《某混流式水轮机无叶区压力脉动及振动的测试和数值计算分析》文中提出水轮机压力脉动及水力振动是水电站十分复杂的稳定性问题,也是水轮机的常见问题。水轮机压力脉动及振动不仅会引起机组功率摆动,转轮叶片开裂,还会出现啸叫声,厂房振动、甚至机组损坏,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水轮机进行压力脉动及水力振动的研究具有重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文针对某电站的四号机组在以上工况出现压力脉动和振动异常的情况,开展了水轮机振动测试和内部流场数值计算分析,研究结果为电站安全运行,合理规避异常运行工况点提供了参考依据。主要工作内容和研究成果如下:1、通过现场测试水轮机确认了发生振动的原因为水力振动,与水头有关。异常工况出现在222.8MW负荷,毛水头110.19m,80.449%导叶相对开度值,测试当天在222.8MW负荷,80.449%导叶相对开度值,毛水头118.13m时未出现异常压力脉动,可以确定异常工况振动的原因与唯一变量——水头有关。2、通过计算压力管道的水头损失,得到异常工况下的工作水头。通过计算发现了该水轮机在异常工况下运行发生水力振动的原因是:当机组增加导叶开度过程中,引水系统中的压力管道的流量随导叶开度增加而增加,引水系统中管道的内部流速将会增加,水头损失值与速度的平方成正比,进而使得该异常工况的水头损失高达4m,由于工作水头的减少,222.8MW负荷,毛水头110.19m,80.449%导叶相对开度值的工况点落在了由水轮机制造厂给出的运行综合特性曲线的安全运行范围之外。3、通过CFD(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软件,建立水轮机过流部件三维几何模型,对流体域进行了合理的计算网格划分,对水轮机内部流场进行了非定常的数值计算,进一步剖析了异常工况发生时水轮机的内部流场,对比分析了水轮机在不同工况点的速度,压力和湍动能,得到水轮机在222.8MW负荷,毛水头110.19m,导叶相对开度80.449%的工况下运行发生水力振动的原因是此异常工况点位于厂家提供的运转综合特性曲线安全运行范围外导致的湍动能、速度、压力的脉动增大引发的机组水力振动。4、将模拟结果的时域图进行快速傅里叶变换得到频域图,并通过对比分析导叶出口压力脉动和主频模拟值和真实值,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

苏婷[2](2021)在《水轮机调节系统中混流式水轮机数学模型辨识》文中认为水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复杂,其控制质量的好坏与电站的安全稳定运行、整个电力系统电能质量好坏有着重大关系。水轮机作为调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数学模型是保证调速器PID参数整定是否合理、调节系统动态特性分析是否正确的重要基础。近年来,随着风电、光伏发电等清洁能源技术的大规模应用推广,风电、光伏发电与水电的联合互补问题已经成为研究的热点。其中,参与互补系统的水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分析研究是热点之一。由于水力发电机组具有工况变化范围宽、响应速度快的特点,因此在互补系统中,其担负了频繁地功率调整与系统负荷曲线平滑的重任。在此情况下,水轮机调节系统性能的优良与否显得更为重要。而水轮机数学模型的正确与否对开展水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分析、进行调速器参数优化整定有重要作用。目前大多使用的水轮机数学模型是近似线性化处理得到的理想水轮机数学模型,对水轮机的动态特性的描述不够准确。因此,开展水轮机数学模型参数辨识具有重要的意义。作者结合国家重点专项“分布式光伏与梯级小水电互补联合发电技术研究及应用示范课题5”项目研究,以四川省阿坝州某水电站2#机组为研究对象,在现场空载试验数据的基础上,通过外延插值得到传统的水轮机数学模型,基于重构的水轮机数学模型,利用系统辨识工具箱和最小二乘法进行辨识得到两种水轮机数学模型,通过MATLAB/Simulink平台,对基于三种水轮机数学模型的水轮机调节系统进行数值仿真,验证重构模型的合理性与辨识的正确性。具体研究工作如下:(1)基于传统混流式水轮机数学模型,建立了水轮机调节系统数学模型,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2)通过对比分析根据传统水轮机数学模型和相关规范提出的非理想刚性水轮机数学模型,提出并构造了一个普适性更宽的水轮机数学模型,并研究了对该数学模型进行辨识的方法;(3)为了开展对比研究,依据该电站所安装运行的水轮机,利用其模型综合特性曲线,使用外延插值的方法,获取了空载工况点的6个传递系数,得到了空载工况点处的传统水轮机数学模型,定义为模型1;(4)以现场空载试验数据为依据,针对重新构造的水轮机数学模型,利用系统辨识工具箱,开展水轮机数学模型参数辨识工作,得到模型2;(5)以现场空载试验数据为依据,针对重新构造的水轮机数学模型,利用最小二乘法,开展水轮机数学模型参数辨识工作,得到模型3;(6)利用MATLAB/Simulink平台,采用数值仿真的方法,分别对基于三种水轮机数学模型的水轮机调节系统动态特性进行仿真分析,研究所构造的水轮机数学模型结构的合理性,以及辨识的正确性。

张慧琳[3](2020)在《基于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文中研究表明广西平班水电站采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常见于中低水头的水电站。水轮机组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由于机械结构磨损,水文情况变化等各样原因导致机组协联关系与出厂时协联关系不匹配,机组运行振动明显,效率降低是普遍的问题。在协联关系优化中如何获得真机的能量指标与调速器数学模型,如何测取准确的计算参数以达成协联关系优化的试验要求受到行业内设计方、制造方,使用方的普遍关注。鉴于此,本文针对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的现场试验提出了一套与平班水电站实际情况相匹配的试验方案。本文首先介绍了广西平班水电站地质水文,装机容量及电站机组运行现状,再对其采用的PCC调速器系统结构、硬件配置,PID控制算法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根据现场的试验要需求确定了平班水电站1-3#机组的水头H、有功功率P、指数流量Q等参数的测量方法。基于数字协联装置及其插值的基本原理确定了优化试验的数值计算方法,依据试验结果优化了PCC调速器的程序逻辑。在现场试验中,获取了机组准确的数学模型,为接下来的协联试验打下科学的试验基础。采用相对效率试验法解决未知参数的问题,使用指数试验法和固定导叶工况法进行协联工况点调节,得到符合电站机组实际工况的协联关系,并通过试验中的数据记录总结出机组最佳运行效率区间,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试验方案的有效性和先进性。

许贝贝[4](2020)在《水力发电机组系统可靠性与多能互补综合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国家进行电力结构化、市场化改革大背景下,风水等随机可再生能源将会更多地被电力系统所消纳。水电作为调峰调频重要角色,将会面临更为频繁的过渡工况调节和非最优工况运行两个重要发展趋势。准确认识在非最优工况运行下水轮发电机组动态变化特征,对提高水轮发电机组系统的灵活性运行和维护区域电力系统的安全可靠性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价值。机组在非最优工况区轴系振动剧烈,以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为核心的PID调速器控制效果无法保证发电机角速度的稳定性,这严重威胁了水轮发电机组在非最优工况区的发电可靠性。论文以水轮机调节系统发电机角速度控制与轴系振动相互作用关系为关键科学问题并对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模型进行改进以研究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可靠性和综合性能评估问题,并取得以下三方面研究成果:1.基于最优工况设计的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因轴系振动微小而忽略其对调速器控制的影响,这已不适应能源结构改革背景下电力系统对水轮发电机组全工况运行的新要求,故提出基于传统水轮机调节系统评估非最优工况下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可靠性建模新思路——传统调节系统与水轮发电机组轴系统模型的耦合统一围绕水轮机调节系统控制与水力发电机组轴系振动相互作用关系问题,系统论述和分析调节系统与机组轴系耦合关系和参数传递方式。通过对三种耦合方法的深入研究,进一步提高了水轮机调节系统在部分负荷或过负荷工况下的模拟精度。主要包括:(1)以水轮机调节系统中发电机角速度与水轮发电机组转子形心偏移一阶导数为耦合界面参数,实现了调速器控制与轴系振动相互作用的模型统一;选择经典调节系统模型和基于纳子峡水电站现场测量轴系偏移峰峰值数据作对比探究统一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机组轴系形心偏移不受流量变化的影响,即工况变化形心偏移值保持不变,且轴系固有频率基本保持不变。可见,通过发电机角速度耦合的水轮发电机组系统在不同工况下相互作用关系极不明显,且在轴心偏移上模拟精度较差。(2)以水力不平衡力和水轮机动力矩为耦合界面参数,并选择经典调节系统模型与耦合统一模型仿真结果对比探究模型模拟精度。结果表明:水轮机调节系统动态响应模拟误差在稳定值无差别,在过渡过程下模拟误差超过10%。可见,基于水力不平衡力和水轮机动力矩耦合的系统模型能够较好反映机组在过渡过程下调节系统与轴系振动相互作用关系,但在过渡过程中模拟误差较大。(3)以水力激励力、水力不平衡力和水轮机动力矩为耦合界面参数,并对轴系不对中故障振动实验测量的轴心轨迹和振动频率与所建耦合统一模型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发现机组固有频率模拟误差小于3%。可见,通过水力激励力、水力不平衡力和水轮机动力矩耦合的系统模型在模拟不对中故障时表现出较好的模拟精度。2.围绕非最优工况下水轮机调节系统耦合关系复杂且参数取值存在不确定性导致的发电可靠性评价困难问题,提出利用敏感性和可靠性分析工具量化不同工况下机组发电可靠性的新构想——水轮发电机组系统发电可靠性指标及其初步应用(1)稳定工况和过渡工况下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从水电站参数设计角度对机组模型参数进行随机不确定性定义,并选择发电机角速度和发电机形心偏移作为调节系统和轴系系统模型输出值,从而得到机组在稳定运行工况和过渡工况下模型单参数敏感性排序和参数间相互作用的敏感性排序,进而确立水力发电系统发电可靠性的场景设计原则。(2)不同场景下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可靠性指标选取与评估通过设计不同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同风速干扰等场景,选择最小调节值、最大调节值、超调、欠调和峰值五个动态指标作为发电可靠性评估指标,研究风水互补发电系统的故障响应、调节性能等动态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水力发电系统调节能力对随机风低标准差和梯度风高平均值低标准差极为敏感。相反,对阵风属性指标(即风速频率、幅值和偏移量)的调节敏感性较弱。此外,快速响应(以调节时间和峰值时间表示)与稳定响应(以最小调节值、最大调节值、超调、欠调和峰值表示)之间的主导因素评价比较复杂。但当快速响应与稳定响应相一致时,就很容易对水轮发电机组动态调节性能做出评价。3.为克服传统风水互补系统以天为最小时间尺度而忽略水轮发电机组动态性能状态的经济型问题,提出一种基于秒级尺度动力学模型的经济性评估方案——资源利用度、平抑性等级和综合效益分析通过研究风电资源的时间与空间尺度效应,给出简单时空尺度等效方案,进而提出基于秒级尺度的风水互补发电系统模型风速变异系数、波动系数和平抑系数的计算方法;进一步通过设计不同可再生能源占比、不同风速干扰等场景,获取风水互补系统的动态响应,并计算年运行内的售电效益、调峰效益、节省能源效益、机组启停成本、导叶疲劳损失成本、维护成本(无导叶损失)等,全方位衡量水电站在调节风电功率变化场景下所带来的经济收益情况。初步试算结果表明,基于秒级尺度的风水互补系统的经济性评估方案是可行的。

蔡微微[5](2020)在《水击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压力输水管道是水利水电枢纽中的重要组成部件,在水电站运行过程中,机组突然的丢、增负荷以及阀门的快速启闭会诱发管内流体的水力暂态过程甚至产生极端的非恒定流动现象—水击。水击现象对水电站有压引水系统和机组的运行均有不利影响:若尾水管中水击压力降低过多形成过大负压,可能使尾水管发生严重的汽蚀;若水击压力升高过大,可能导致管道的爆裂。同时水击压力的升降还将促使弱约束管道振动,管道振动又将引发新的水力暂态过程,这种结构与流体之间的相互耦合作用即为管道系统中的流固耦合作用。对水击的理论研究可分为经典水击理论与流固耦合水击理论。经典水击理论历史悠久,因此其缺陷不可避免:其推导过程经过大量简化,精确度不高同时忽略了管道动力特性对流体运动的影响。但由于其简单易行,被广泛用于指导实际的工业生产。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大量学者对水击研究的深入,水击理论经过改进和优化,最终形成考虑管道动力特性与流体间相互作用的流固耦合水击理论,经过不断发展与完善,如今流固耦合水击理论已在水利水电工程、土木工程、石油工程等诸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在理清了经典水击理论和流固耦合水击理论及其求解方法的基础上,首先进行水击试验,利用压力管道实体模型模拟阀门的快速启闭状况,探究水流的暂态过渡过程以及引发的管道振动问题,量测水击压力和管道振动的历时曲线,寻找其规律,总结其特征,为压力管道流固耦合水击数值仿真分析提供对比资料;其次运用经典水击理论数值方法(解析法、特征线法)对此物理模型进行求解;最后重点研究了ADINA有限元软件对流固耦合问题的计算原理,基于ADINA数值仿真平台建立压力管道水击的流固耦合模型,利用ADINA-FSI求解模块进行流固耦合水击计算,将成果与实测数据、经典水击理论数值算法结果进行分析比较,以此来探讨使用流固耦合水击计算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总结水压脉动特征,探究管道振动规律,同时探究水击压强极值与阀门线性关闭时间、管长、壁厚的基本规律。

龙海涛[6](2020)在《压力管道持续性激励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压力管道在当今各类工程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特别是在许多水利工程中,压力管道是极其重要的输水建筑物之一,其安全运行直接影响水电站的生产。压力管道系统的振动问题与其设计及运行紧密相关,因此正确、及时掌握压力管道的振动特性十分重要。本文根据结构动力学、势流理论、水力学和流固耦合等理论,结合ADINA有限元分析方法,以压力管道为研究对象,模拟了压力管道在持续性简谐外激励下的自振特性与动力响应。对压力管道响应的研究,对管道系统安全运行有一定参考价值。本文主要工作如下:1.设计了物理模型,模拟水电站及水泵站供水压力明管的布置和设施情况,以及阀门或导叶快速启闭情况、水流和管道的暂态过渡过程。量测脉动压力、管道振动幅值和历时曲线,总结其特征。为压力管道动力响应数值仿真分析提供对比资料。2.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在软件的Structure模块建立管道模型及流体模型(势流体),进行求解流固耦合的模态,得到管道系统结构的自振频率和振型。进一步简化管道系统,并以此为研究对象,研究不同管道外径、管壁厚度对管道结构自振特性的影响。作为进一步进行管道瞬态动力学分析的起点。3.以上结果为基础,利用有限元软件ADINA建立了管道系统三维瞬态动力分析模型,模拟管道结构在持续性简谐外激励下,考虑不同振幅和不同频率的管道结构的动力学特性,着重研究管道结构发生共振后的动力响应。最终研究结果表明,实际工程安全设计中管道结构不涉及高阶共振的影响,需避开管道系统的1阶自振频率。通过本文的物理模型试验及数值模拟计算可见,有限元方法在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可有效帮助避开对工程不利的因素。同时本研究对压力管系统道的设计、施工方面,提升工程的安全可靠性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高冉冉[7](2019)在《复杂长引水电站水力振动特性分析研究》文中认为电站水力振动问题会造成结构的严重破坏甚至引发工程事故,因此水力振动一直以来都是水利工程领域热点研究问题。本文以一带有差动式调压室的复杂长引水电站为研究对象,进行电站水力振动特性分析研究,主要内容及结论如下:(1)基于水力振动理论,推导了差动式调压室的水力阻抗和传递矩阵表达式,建立系统水力振动分析的数值模型,并利用特征线法验证了理论推导以及数值模型的准确性。(2)运用水力振动数值模型,对电站自由振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分析发现:引水隧洞段自振振型与自振频率的衰减因子有关,衰减因子绝对值越小,引水隧洞进口段的水头和流量振幅越大;调压室对振荡幅值具有削减作用,越接近振荡腹点削减效果越显着。研究了机组运行台数和运行工况对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运行台数的增加,引起自振频率衰减因子绝对值的减小、引水隧洞最大振幅的增加;衰减因子绝对值随着机组水头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再增大,随着流量的增加而减小,这与不同工况下机组水力阻抗密切相关。(3)开展原型脉动压力观测试验,分析了机组运行负荷对尾水涡带振源特性的影响。尾水涡带频率幅值在30%~75%额定负荷区间内较大,最大值为0.4m水柱;相邻机组的负荷变化对尾水涡带幅值存在影响,相邻机组部分负荷时幅值最大,且机组运行负荷越接近额定功率受相邻机组负荷变化影响越小。(4)基于水力振动数值模型,分析了不同扰动源作用下系统的水力振动响应。系统压力水头响应幅值与扰动幅值成正比例线性关系、与扰动频率不存在特定比例关系;不同负荷尾水涡带扰动作用下系统的水力振动响应不同,在低负荷400MW及以下运行区压力水头响应幅值最大达到扰动幅值的80倍左右;在水击振荡扰动下的系统最大压力响应幅值与扰动幅值相近,没有发生共振现象。(5)提出了水力共振的三大控制措施,即消除系统中的扰动源、错开系统自振及扰动频率、削减扰动幅值,并分析了补气和优化导叶控制规律两种措施的减振特性。补气对系统压力水头的削减具有明显效果并且使系统自振频率减小;导叶控制规律的优化仅削减了水击振荡扰动源的扰动幅值,对其扰动频率以及系统自身频率没有影响。

葛睿萱[8](2019)在《水轮机模型试验台自动化试验系统研制》文中研究表明水能作为一种可再生的清洁能源,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水轮机作为将水能转化为电能的机械,其效率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水电站对水能资源的利用率,而水轮机的运行稳定性也直接关系到水电站的长期安全稳定运行,因此,水轮机的水力效率与稳定性成为评价水轮机性能优劣的重要指标。原型水轮机的各项水力性能指标是通过将其缩比模型安装在水力机械模型试验台上进行模型试验测量,然后经过相似换算推知,由此可见,水轮机模型试验台在水轮机的研究领域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水轮机模型试验台通常由管路封闭式循环水力系统,数据采集系统以及电气控制系统三部分构成。其中电气控制系统通过对水泵电机,测功电机转速以及相应的管路阀门控制实现对模型试验所需工况的调节;数据采集系统对工况稳定的模型水轮机各参数进行测量记录及分析。首先深入介绍了水轮机模型试验需求及原理,并对模型水轮机各项试验所需测量基本参数的测量方法及精度要求进行了详细分析,针对这些需求对水轮机模型试验台的电气控制系统以及数据采集系统进行硬件选型与软件设计,研制了全新的水轮机模型试验台自动化试验系统。系统采用的NI Lab VIEW DCS工具包对电气控制系统的控制界面进行设计,采用PLC编程软件STEP7进行后台控制程序,实现水泵电机,测功电机的调速控制以及对管路各阀门及其他相关电气设备的控制;数据采集系统的硬件平台采用基于NI PXI总线的数据采集系统板卡及c DAQ现地数据采集单元进行搭建,采用NI Lab VIEW图像化软件进行数据采集与分析软件的开发,实现水轮机模型试验所需参数的采集、计算、分析与存储。在实现电气PLC控制和数据采集两套系统基础上,利用软、硬件接口技术将原本分立的两套系统有机的集成为一体,实现模型水轮机效率试验及压力脉动试验的工况自动调节与数据采集,实现试验的自动化操作。通过实测数据误差分析的结果表明自动试验系统的精度满足IEC 60193:1999规程要求,经比对,在自动化操作与手动控制条件下,国内某电站模型验收试验结果一致。水轮机模型试验台自动化试验系统的研制,在保留了原有传统手动试验功能的同时,将原本分立的两套系统有机的集成为一体,实现了自动试验的功能,为将水轮机模型试验模式从“多人执行”到“少人值守”的进程转化,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

张振凯[9](2019)在《水轮机流量的间接计算方法及其LabVIEW应用》文中研究指明水轮机是水力发电机组的核心组成部分,水轮机的流量是水电站经济运行的重要参数。本文通过分析水电站常用测流方法的原理和特点,并依据水轮机功率稳态模型得出了水轮机流量的间接计算模型,即可通过检测水轮机组容易准确测量的参数间接计算水轮机流量。通过分析发现,选择合适的水轮机功率稳态模型是关键。国内常用的水轮机功率模型是六个传递系数模型,但是,其需要确定的未知参数较多使用困难。通过对各种水轮机功率模型对比发现,IEEE Working Group推荐的水轮机功率代数模型应用到流量的间接计算相对简便且成本较低,于是基于IEEE推荐的模型构建了水轮机流量的间接计算模型。由于,现场流量测定通常仅在某一特定水头下进行,将测量结果应用于分析该机组其它水头下的运行效率时会存在较大的误差,影响机组的经济运行。为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模型做了进一步改进,将水轮机流量间接计算方法扩展到任意水头下,进而可得到不同水头下机组效率。为验证流量模型的有效性,首先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其次针对方法的实际应用和各个参数的准确测取做了分析。结合流固耦合昆明理工大学重点实验室,构建了相应的验证平台,并与超声波法测取的流量数值进行了对比。相关数据表明采用本方法测取的流量数值与超声波法测取的数值相差较小,进一步验证了本方法的有效性。在应用方面,结合蜗壳差压流量计的原理和不受水头变化影响的特点推导得到了蜗壳差压系数计算模型。为方便实际的测试应用,根据水轮机各个参数现场试验规范,融合LabVIEW和NI虚拟信号采集仪器系统开发了相应的测试系统,并在LabVIEW软件内完成了流量间接计算、水轮机效率计算和水轮机蜗壳压差系数系统显示界面的开发。完成了相应测试系统内部算法模块的开发和集成,方便实际应用时将开发完成的测试软件安装到NI虚拟仪器系统中,通过测试平台可实时简便的测量计算相应参数。

王芳芳[10](2019)在《超声波测流的误差控制及其LabVIEW应用》文中提出水轮机的效率是水电经济运营的重要指标,其数值即使0.1%的提升,也能大幅提高经济效益。对水轮机进行效率测试试验除了能掌握机组运行情况,还便于及时对运行做出调整,以尽可能保证其在高效率区域工作。而流量测量是效率试验中的重点内容,也是最难进行的项目,其准确性对效率试验测试结果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且测量精度及误差构成尚无有效的校验方法。本文以水力机组效率试验基本原理及方法入手,重点针对其中的流量测量进行了分析,最终选取时差法超声波测流方式来进行研究。通过推导该方法下的流量公式发现其误差与管道内径D、声路角θ、超声波在水中的速度c及流量系数K有关,因此根据影响因素建立了测流误差描述模型,提出了一种基于流量测量理想系统来进行误差分析的量化方法,分析了各项参数测量误差对系统综合误差的影响,针对影响较大的主导因素提出了相关控制方法,并对系统综合误差的控制进行了分析。在明确整个机组效率试验过程的基础上,采用测试系统与计算机计算相结合的虚拟器来为水力机组的效率测试提供平台。在此基础上借助LabVIEW相关平台建立一套基于超声波测流法的水轮机效率测试系统。最后,根据效率试验结果对提出的超声波测流方法的误差控制进行了验证,并初步证明其可行性,为后期超声波流量计的研究和设计提供了一定的指导作用。而效率测试的开发和运用对于水利资源的利用、水电厂经济效益的提升和实现发电机组及电网更好地运行都有很好的参考价值。

二、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压力引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压力引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某混流式水轮机无叶区压力脉动及振动的测试和数值计算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数值计算的基本理论
    2.1 流体系统运动模型
    2.2 旋转域内部数值模拟的方法
    2.3 控制方程和湍流模型
    2.4 边界条件
    2.5 数值计算流程
3 董箐电站水轮机压力脉动及振动测试及分析
    3.1 水轮发电机组基本参数
    3.2 异常工况分析
    3.3 机组运行数据录取
        3.3.1 数据录取方式
        3.3.2 测点布置
        3.3.3 数据分析
4 董箐电站水轮机压力脉动的数值计算
    4.1 活动导叶开度与转轮叶片进口角关系简述
    4.2 计算工况及其参数
        4.2.1 水轮机工作水头定义
        4.2.2 引水系统中水头损失计算
        4.2.3 各工况下水轮机工作参数计算
    4.3 几何模型的建立
        4.3.1 转轮的扫描建模
        4.3.2 蜗壳
        4.3.3 固定导叶
        4.3.4 活动导叶
        4.3.5 整体模型的装配
    4.4 三维网格划分
        4.4.1 蜗壳
        4.4.2 固定导叶和活动导叶
        4.4.3 转轮
        4.4.4 网格无关性检验
    4.5 数值计算监测点与平面的选取
        4.5.1 计算(监测)点选取
        4.5.2 平面投影图的分布
    4.6 数值计算结果分析
        4.6.1 水轮机湍动能数值计算结果
        4.6.2 水轮机速度数值计算
        4.6.3 水轮机压力脉动数值计算结果及频谱分析
    4.7 小节
5 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值的对比分析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参考文献
致谢

(2)水轮机调节系统中混流式水轮机数学模型辨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水轮机数学模型研究现状
        1.3.2 系统辨识研究现状
    1.4 主要研究内容
2 水轮机调节系统建模
    2.1 水轮机调速器数学模型
        2.1.1 并联PID控制器数学模型
        2.1.2 电液随动系统数学模型
        2.1.3 调速器整体模型
    2.2 压力引水系统数学模型
        2.2.1 刚性水击模型
        2.2.2 弹性水击模型
    2.3 水轮机数学模型
        2.3.1 水轮机动态特性
        2.3.2 水轮机传递系数计算
        2.3.3 水轮机数学模型
    2.4 发电机及负载数学模型
    2.5 水轮机调节系统数学模型
    2.6 小结
3 系统辨识方法
    3.1 系统辨识的定义及发展
        3.1.1 系统辨识的定义
        3.1.2 系统辨识的发展
    3.2 系统辨识的基本原理
    3.3 系统辨识的方法及步骤
        3.3.1 系统辨识的方法
        3.3.2 系统辨识的步骤
    3.4 最小二乘法辨识
        3.4.1 批处理最小二乘法
        3.4.2 递推最小二乘法
        3.4.3 带遗忘因子的最小二乘法
        3.4.4 最小二乘法辨识步骤
    3.5 小结
4 水轮机数学模型辨识
    4.1 水轮机数学模型构建
    4.2 System Identification模型辨识
    4.3 最小二乘法模型辨识
    4.4 小结
5 现场试验与模型辨识验证
    5.1 现场试验及数据处理
        5.1.1 试验背景及设备介绍
        5.1.2 现场试验步骤
        5.1.3 试验数据处理
    5.2 基于传统水轮机数学模型仿真分析
        5.2.1 空载工况各项参数计算
        5.2.2 空载工况传递系数估计
        5.2.3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5.3 基于System Identification模型辨识结果与仿真分析
        5.3.1 参数辨识结果
        5.3.2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5.4 基于最小二乘法模型辨识结果与仿真分析
        5.4.1 参数辨识结果
        5.4.2 数值仿真结果分析
    5.5 辨识结果验证
    5.6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致谢

(3)基于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工程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的特点及协联特性
        1.2.2 PCC调速器的特点和发展趋势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基于PCC的双调型调速器
    2.1 双调型调速器调速系统结构
    2.2 PCC的硬件配置
        2.2.1 PCC主机简介
        2.2.2 测频模块
        2.2.3 双机冗余配置
    2.3 软件结构
    2.4 双调型调速器的控制算法
        2.4.1 位置型数字PID控制算法
        2.4.2 增量式数字PID算法
        2.4.3 增量式数字PID算的优化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协联优化试验的参数测定
    3.1 水轮机现场试验标准依据
    3.2 协联关系
    3.3 协联测试参数
        3.3.1 流量的测量
        3.3.2 工作水头测取
        3.3.3 功率的测量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轴流转桨式水轮机数学协联模型
    4.1 协联装置的发展历程
        4.1.1 纯机械协联装置
        4.1.2 机械电气协联装置
        4.1.3 模拟协联装置
        4.1.4 数字协联装置
    4.2 数字协联的基本原理
        4.2.1 一次插值模型
        4.2.2 二次插值模型
    4.3 PCC调速器程序优化
    4.4 机组调节系统数学建模现场试验
        4.4.1 水轮机调速器测试系统信号通道率定
        4.4.2 调速器测频回路校验
        4.4.3 永态转差系数B_p校核试验
        4.4.4 调节器PID参数值校验(静态)
        4.4.5 导叶开启动作特性
        4.4.6 接力器静态时间常数T_Y测定
        4.4.7 人工频率死区检查校验(动态)
        4.4.8 水轮机水流时间常数T_W辨识(动态)
        4.4.9 甩负荷试验
        4.4.10 调速系统数学模型参数整定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协联关系优化的现场试验
    5.1 试验原理
    5.2 求取最优协联关系
    5.3 协联试验的技术方案
        5.3.1 试验设备
        5.3.2 试验水头选取
        5.3.3 机组运行数据的获取与处理
        5.3.4 试验方法
    5.4 协联关系分析
        5.4.1 水轮机协联优化试验数据综合分析
        5.4.2 试验结果评价
    5.5 振动分析
        5.5.1 机组摆度分析
        5.5.2 机组水平振动分析
        5.5.3 机组垂直振动分析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成果
    6.2 现状及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水力发电机组系统可靠性与多能互补综合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能源结构现状与发展趋势
        1.2.1 能源结构大转型下的水电角色
        1.2.2 能源结构调整水电调节重任
    1.3 水力发电系统运行稳定性研究综述
        1.3.1 水轮机调节系统之发电可靠性
        1.3.2 水轮发电机组轴系统之轴系振动
        1.3.3 风光水多能互补分析
    1.4 发电可靠性研究综述
        1.4.1 敏感性分析
        1.4.2 可靠性分析
        1.4.3 经济性分析
    1.5 课题来源
    1.6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6.1 研究思路
        1.6.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水轮机调节系统基本模型及随机扰动分析
    2.1 引言
    2.2 水轮机调节系统动力学模型及其随机扰动概述
        2.2.1 引水系统动态模型随机扰动
        2.2.2 水轮机线性化(非线性)动态数学模型及随机扰动
        2.2.3 同步发电机动态模型随机扰动
        2.2.4 负荷动态模型随机扰动
        2.2.5 调速器动态模型
        2.2.6 励磁系统动态模型
        2.2.7 水轮机调节系统任务与调节模式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轮发电机组轴系与水轮机调节系统耦合建模
    3.1 引言
    3.2 水轮发电机组轴系与水轮机调节系统耦合建模
        3.2.1 以发电机角速度为传递参数的耦合统一建模
        3.2.2 以水力不平衡力和水轮机动力矩为传递参数的耦合统一建模
        3.2.3 以水力激励力为传递参数的耦合统一建模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轮发电机组系统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4.1 引言
    4.2 数值仿真抽样方法
        4.2.1 蒙特卡洛(Monte-Carlo)抽样方法原理
        4.2.2 蒙特卡洛(Monte-Carlo)抽样方法步骤
    4.3 敏感性分析方法
        4.3.1 扩展傅里叶幅度检验法
        4.3.2 Sobol敏感性分析
    4.4 基于发电机角速度耦合统一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4.4.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水轮发电机组轴系耦合系统模型
        4.4.2 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4.4.3 不对中参数对系统模型状态变量动态演化过程影响
        4.4.4 发电机转子形心晃动幅度和不对中量关系
        4.4.5 小结
    4.5 基于水力不平衡力和动力矩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与模型验证
        4.5.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水轮发电机组轴系耦合系统模型
        4.5.2 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4.5.3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水轮发电机组轴系耦合系统模型验证
        4.5.4 小结
    4.6 基于水力不平衡和动力矩的耦合系统振动模态分析
        4.6.1 水轮机调节系统与水轮发电机组轴系耦合系统模型
        4.6.2 非线性模态级数法
        4.6.3 非线性振动模态分析方法验证
        4.6.4 一阶振动模态分析
        4.6.5 讨论
        4.6.6 小结
    4.7 相继甩负荷工况下水力发电系统模型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4.7.1 全局敏感性分析
        4.7.2 模型验证
        4.7.3 相继甩负荷对管道压力的影响
        4.7.4 相继甩负荷对调压室涌浪的影响
        4.7.5 相继甩负荷对转速波动的影响
        4.7.6 小结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风光水互补发电系统发电可靠性分析
    5.1 引言
    5.2 可靠性分析方法
        5.2.1 一阶可靠度法
        5.2.2 二阶可靠度法
    5.3 混合光伏/风电/水电微电网系统建模与参数不确定性分析
        5.3.1 基于水力激励力的耦合系统模型
        5.3.2 混合光伏/风电微电网
        5.3.3 参数不确定性对水力发电系统发电可靠性的影响
        5.3.4 水力发电系统参数间相互作用对并网可靠性影响
        5.3.5 水力发电系统轴系模型验证
        5.3.6 混合光伏/风电/水电微电网系统建模
        5.3.7 混合光伏/风电/水电微电网系统三相短路故障分析
        5.3.8 小结
        5.3.9 微电网系统参数
    5.4 风水互补发电系统发电可靠性分析
        5.4.1 风水互补发电系统模型说明
        5.4.2 风力发电系统风速模型场景
        5.4.3 风水互补系统互补特性分析
        5.4.4 风水互补系统发电可靠性评估指标
        5.4.5 风水互补系统水轮发电机组发电可靠性评估
        5.4.6 小结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水力发电系统的综合调节优势
    6.1 引言
    6.2 基于时空尺度风水互补发电资源利用度与平抑性等级评估
        6.2.1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的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
        6.2.2 基于连续小波变换分析的时间序列多尺度分解
        6.2.3 基于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等级评估
        6.2.4 系统资源利用度与平抑性等级评估模型
        6.2.5 风水互补发电系统联合模型
        6.2.6 各类风速条件下风力发电资源评估
        6.2.7 小结
    6.3 水力发电系统在调节风力波动方面的经济性评估
        6.3.1 综合评价方法
        6.3.2 风水互补特性分析
        6.3.3 十四节点网络风水互补发电系统综合优势分析
        6.3.4 风水互补系统综合调节效益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本文的主要贡献
    7.2 工作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5)水击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的背景和意义
    1.2 水击研究现状
    1.3 论文研究任务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本理论
    2.1 经典水击理论
    2.2 流固耦合水击理论
第三章 压力管道模型水击试验
    3.1 试验基本情况
    3.2 试验设备简介
    3.3 压力管道模型设置
    3.4 试验准备工作及工况设置
    3.5 试验模型水力学计算
    3.6 试验结果及分析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水击计算的解析法和特征线法
    4.1 经典水击理论数学模型
    4.2 水击计算的解析法
    4.3 水击计算的特征线法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INA的水击试验模型流固耦合及振动分析
    5.1 ADINA软件介绍
    5.2 压力管道水击的流固耦合类型
    5.3 水击试验数值仿真及分析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攻读学位期间发表成果目录)

(6)压力管道持续性激励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压力管道振动的研究背景
        1.1.1 研究背景介绍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2 管道系统自振特性与频域分析
        1.2.3 管道系统动力学特性分析
    1.3 论文研究任务及内容安排
第二章 基本理论及压力管道振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2.1 机械运动学
        2.1.1 机械振动概述及分类
        2.1.2 动力荷载的类型
        2.1.3 动力体系的运动方程[16][38]
        2.1.4 简谐振动
    2.2 结构动力学分析
        2.2.1 模态分析
        2.2.2 结构自振特性的计算
        2.2.3 结构动力分析求解方法
    2.3 压力管道振动数学模型的建立
        2.3.1 管道轴向振动模型
        2.3.2 管道横向振动模型
        2.3.3 管道扭转振动模型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压力管道持续性激励模型试验
    3.1 试验基本情况
        3.1.1 试验设备简介
        3.1.2 压力管道模型及试验研究方法
        3.1.3 小结
    3.2 试验模型水力学计算
        3.2.1 试验模型流量的计算
        3.2.2 试验模型各损失水头的计算
    3.3 脉动压力
        3.3.1 工况一:10s阀门启闭6次
        3.3.2 工况二:10s阀门启闭10次
        3.3.3 工况三:10s阀门启闭18次
    3.4 振动位移
        3.4.1 工况一:10s阀门启闭6次
        3.4.2 工况二:10s阀门启闭10次
        3.4.3 工况三:10s阀门启闭18次
    3.5 试验分析及小结
第四章 基于ADINA的压力管道自振特性研究
    4.1 确定基本参数及建立管道系统模型
        4.1.1 管道模型的建立
        4.1.2 流体模型的建立
    4.2 管道自振特性的研究
        4.2.1 工况一:考虑流固耦合对管道自振特性的影响
        4.2.2 工况二:不同管壁厚度对管道自振特性的影响
        4.2.3 工况三:不同管径对管道自振特性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ADINA的压力管道共振特性研究
    5.1 模型的建立
        5.1.1 管道模型的建立
        5.1.2 外激励的选取与输入
    5.2 不同力(振幅)对管道共振特性的影响
        5.2.1 工况一:不同力的静力分析
        5.2.2 工况二:不同力的非共振动力分析
        5.2.3 工况三:不同力的共振动力分析
        5.2.4 小结
    5.3 不同频率对管道共振特性的影响
        5.3.1 工况四:不同频率的非共振动力分析
        5.3.2 工况五:不同频率的共振动力分析
        5.3.3 小结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复杂长引水电站水力振动特性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力振动理论方法研究
        1.2.2 水力振动振源及特性研究
        1.2.3 水力振动特性分析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2章 水力振动数值模型的建立与验证
    2.1 水力振动基本方程
    2.2 水力振动分析方法
        2.2.1 水力阻抗法
        2.2.2 传递矩阵法
    2.3 基本边界条件
        2.3.1 上游水库与下游尾水
        2.3.2 串联节点
        2.3.3 分岔节点
        2.3.4 水轮机节点
    2.4 差动式调压室边界
    2.5 系统模型建立与验证
        2.5.1 工程背景
        2.5.2 系统模型的建立
        2.5.3 特征线法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复杂长引水电站自由振动与振源特性原型观测分析
    3.1 自由振动分析方法
    3.2 机组运行台数对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
        3.2.1 两台机组额定工况自由振动特性
        3.2.2 一台机组额定工况自由振动特性
        3.2.3 机组台数对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
    3.3 水轮机运行工况对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
        3.3.1 计算工况
        3.3.2 水轮机运行水头对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
        3.3.3 水轮机流量对自由振动特性的影响
    3.4 水力发电系统水力振动振源频率理论计算
    3.5 尾水涡带压力脉动振源特性分析
        3.5.1 水电站原型脉动压力观测试验
        3.5.2 尾水管压力脉动实测数据分析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复杂长引水电站水力振动响应分析与控制研究
    4.1 水力振动响应分析方法
    4.2 不同扰动源作用下系统水力振动响应
        4.2.1 水库(尾水)水位波动
        4.2.2 尾水涡带扰动
        4.2.3 水击振荡扰动
    4.3 水力振动的控制措施
    4.4 补气的减振特性分析
    4.5 优化导叶控制规律的减振特性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8)水轮机模型试验台自动化试验系统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水轮机模型试验台国内外现状
    1.3 模型水轮机自动化试验系统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水轮机模型试验及试验模型
    2.1 引言
    2.2 水轮机的工作参数
    2.3 水轮机模型试验
        2.3.1 水轮机模型试验标准
        2.3.2 水轮机模型试验台的工作原理
        2.3.3 模型水轮机的自动化试验系统
        2.3.4 模型水轮机效率试验
        2.3.5 模型水轮机压力脉动试验
    2.4 水轮机主要模型试验参数的测量与计算
        2.4.1 模型试验水头H_m
        2.4.2 模型试验转速n
        2.4.3 尾水压力测量及空化系数的确定
        2.4.4 水密度的测量与计算
        2.4.5 模型主力矩T_m
        2.4.6 压力脉动的测量与结果表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水轮机模型自动化试验系统
    3.1 引言
    3.2 电气控制系统设计
    3.3 数据采集系统设计
    3.4 自动化试验流程方法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水轮机模型自动化试验方法及软件
    4.1 引言
    4.2 电气控制系统
        4.2.1 试验系统电气接口
    4.3 数据采集系统
        4.3.1 数据采集系统软件界面
        4.3.2 数据采集系统程序设计
        4.3.3 模型计算库函数开发
    4.4 自动化试验系统控制流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水轮机模型自动化试验数据分析
    5.1 引言
    5.2 试验系统综合误差分析
        5.2.1 随机误差
        5.2.2 系统误差
        5.2.3 模型效率试验的综合误差
    5.3 模型效率试验结果比对
    5.4 模型压力脉动试验结果比对
    5.5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9)水轮机流量的间接计算方法及其LabVIEW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研究背景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LabVIEW软件及水力机组测流常用方法分析
    2.1 LabVIEW软件
        2.1.1 LabVIEW仪器的特点
        2.1.2 LabVIEW通用仪器的平台
        2.1.3 LabVIEW软件平台逻辑关系图
    2.2 水轮发电机组常用测流方法
        2.2.1 流速仪法
        2.2.2 水锤法
        2.2.3 示踪法
        2.2.4 超声波法
        2.2.5 蜗壳压差法
    2.3 常用测流方法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水力机组流量的间接计算方法
    3.1 水轮机力矩模型
        3.1.1 传递系数描述的水轮机力矩模型
        3.1.2 水轮机出力的代数方程
    3.2 水轮机流量计算模型
        3.2.1 空载点参数的扩展
        3.2.2 水轮机流量计算模型的修正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计算模型的验证及参数的获取方法
    4.1 测流方法的实例验证
        4.1.1 实例计算数据的获取
        4.1.2 实例计算验证
    4.2 相关参数测试方法
        4.2.1 空载点流量的获取
        4.2.2 水轮机水头H
        4.2.3 水轮机静水头及水轮发电机有功的获取
    4.3 试验验证
        4.3.1 试验平台基本情况
        4.3.2 数据处理和计算
    4.4 基于LabVIEW构建平台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相关应用扩展
    5.1 应用于蜗壳压差流量系数的求取
        5.1.1 提高精度的理论分析
        5.1.2 差压系数计算公式实例计算
    5.2 应用于水轮机效率的计算
    5.3 LabVIEW程序的应用完善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附录 B(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工作)

(10)超声波测流的误差控制及其LabVIEW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引言
    1.3 本研究背景和目的
    1.4 国内外发展现状
        1.4.1 国内现状
        1.4.2 国外现状
    1.5 本文主要内容
第二章 试验研究的基本原理及参数
    2.1 引言
    2.2 水轮机效率测量的原理
    2.3 发电机有功功率的测量
        2.3.1 发电机有功功率的测定方法
        2.3.2 发电机有功功率测定的遵循条件
    2.4 水轮机水头的测量
    2.5 水轮机流量的测量
        2.5.1 流量测量方法
        2.5.2 本系统测量方法—超声波法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超声波法流量测量介绍及其误差控制
    3.1 引言
    3.2 时差法超声波流量计工作原理
    3.3 理想系统的提出
    3.4 单因素误差分析
        3.4.1 管径误差
        3.4.2 声路角误差
        3.4.3 声速误差
        3.4.4 流量系数K造成的误差
    3.5 主导因素修正
        3.5.1 声路角误差修正
        3.5.2 K值的修正
    3.6 系统误差控制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abVIEW综合测试系统
    4.1 虚拟仪器的概述
    4.2 测试系统构成
    4.3 测试系统硬件设计
        4.3.1 硬件构成、性能及特点
        4.3.2 硬件系统要求
        4.3.3 数据采集器
    4.4 数据采集系统与上位机软件的USB口通信
    4.5 测试系统测试应用
        4.5.1 本系统试验流程和主界面
        4.5.2 实验应用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A 硕士阶段发表论文情况
    附录B 硕士阶段参与项目情况

四、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压力引水系统水力学模型试验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某混流式水轮机无叶区压力脉动及振动的测试和数值计算分析[D]. 司序. 西华大学, 2021(02)
  • [2]水轮机调节系统中混流式水轮机数学模型辨识[D]. 苏婷. 西华大学, 2021(02)
  • [3]基于PCC调速器的轴流转桨式水轮机协联优化[D]. 张慧琳. 广西大学, 2020(02)
  • [4]水力发电机组系统可靠性与多能互补综合性能研究[D]. 许贝贝.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20
  • [5]水击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D]. 蔡微微.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6]压力管道持续性激励模型试验与数值仿真研究[D]. 龙海涛. 昆明理工大学, 2020(04)
  • [7]复杂长引水电站水力振动特性分析研究[D]. 高冉冉. 天津大学, 2019(01)
  • [8]水轮机模型试验台自动化试验系统研制[D]. 葛睿萱.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1)
  • [9]水轮机流量的间接计算方法及其LabVIEW应用[D]. 张振凯.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 [10]超声波测流的误差控制及其LabVIEW应用[D]. 王芳芳. 昆明理工大学, 2019(04)

标签:;  ;  ;  ;  ;  

计算机数据采集系统在水电站导流系统水力模型试验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