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所准备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所准备

一、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备而行(论文文献综述)

李自化[1](2018)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研究》文中提出利率市场化是指货币市场经营融资的利率水平是银行等各类金融机构能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作出选择的合力决定的,而不是货币管理当局决定。这就意味着央行等金融市场监管者不能直接干预资金市场的利率水平。我国利率市场化自1996年开始实施起至今已有近二十年,央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年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表示2015年底我国就已经基本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商业银行可以从利率市场化的推进过程中获得很好的发展机遇,因为商业银行可以根据金融市场有更加灵活的调整,金融创新的自由度更高等等。然而利率市场化也会对我国商业银行带来一定的挑战,随着利率市场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必将带来更加频繁波动的利率水平,商业银行的利率管理和运营稳定性会受到相当大的挑战。如何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基本完成并将进一步推进的背景下,在遵循商业银行经营规律的前提下趋利避害实现可持续发展是现下研究的一个热点议题。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以利率这个基本要素的作用发挥为理论基础分析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路径,综合各经营效率指标来探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效率的影响。根据利率市场化内涵和商业银行经营特点在效率指标方面选取了盈利效率,资源配置效率,运营稳定性等三个指标构建联立方程模型来做实证研究。联立方程模型的好处可以对效率指标之间建立联系,进而可以更加全面探究其影响,这也是基于商业银行的运营原则之间相互冲突特征的考量。本文采取了我国24家商业银行2004-2015年的平衡面板数据构建联立方程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正是商业银行对稳定存贷利差传统业务的过度依赖,利率市场化改革使得商业银行盈利效率下滑,而且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金融创新效应不足以弥补所带来的效率损失;而由于风险溢价的覆盖会使得利率市场化改革能够改善商业银行的资源配置效率,不过在银行风险管理方面,利率市场化所带来的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利率风险会使得经营稳定性下滑,而且盈利效率的下降也会拖累商业银行的稳定性,陷入了恶性循环,给商业银行维持稳定性和利润增长造成了很大的压力。因此,商业银行在加强利率定价管理水平的同时增强盈利能力来积极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王悦[2](2016)在《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再研究 ——基于货币市场供需结构的反事实分析》文中研究表明2015年10月24日,央行决定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和存款基准利率,同时,对商业银行和农村合作金融机构等不再设置存款利率浮动上限,全面放开了对利率的管制。部分研究表明,我国历经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基本完成。文章总结了国内外的相关文献以及中国20年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后,认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完成与否不应只以利率管制是否完全放开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忽略了利率的基础决定机制,这是因为利率水平管制的放松并不一定意味着货币价格可以由微观主体根据供求关系自主决定。因此文章从存款利率的内在机制出发,研究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否完成。文章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国内外文献以及我国20年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进行总结与回顾,并阐述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利率水平应由货币资金市场的供需关系决定,政府应放弃对利率的直接行政干预。第二部分从存款利率的本质出发,研究存款利率供给和需求的内在机制,寻找影响存款货币供给和需求的因素。第三部分分别建立了 1995年至2010年存款货币供给和存款货币需求的主成分回归模型,确定存款货币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并对2010年之后的存款货币价格进行反事实分析和模拟评价。研究表明,与2010年之前相比,2010年之后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较明显地改变了存款货币的需求结构,即需求结构的市场化程度在逐步提高。但存款货币的供给结构则没有发生明显的改变,仍处于低市场化状态。因此下一步央行应该更注重推进存款利率供给侧的市场化改革,改变存款货币的供给结构,使存款利率完成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化改革。

黄鹂[3](2013)在《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文中研究说明利率市场化是我国金融改革的重要一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始于1996年,基本遵循了渐进改革的路径。2012年6月8日与7月6日,央行连续两次调整放宽存贷款基准利率浮动区间,并且在其发布的《2012年金融稳定报告》中称,将进一步探索推进利率市场化的有效途径,利率市场化改革引起更加广泛关注。中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明显加速,势必给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带来重要影响,引发深刻变革。本文介绍了利率市场化的含义以及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与动因,梳理了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特别是2012年6月以来利率市场化的进程与特点。进一步探究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分析其如何导致商业银行利差收窄、存贷比上升以及给商业银行带来的更大风险。对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影响应采取的对策给出了相关建议,商业银行可以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水平;以客户为核心,完善贷款定价机制;坚持风控原则,加强金融创新;基于优势业务,实施差异化经营已应对利率市场化带来的影响。

张东奎[4](2012)在《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20世纪的最后30年是金融自由化浪潮席卷全球的时期,利率市场化是这一自由化浪潮中最为核心的改革任务。在这30年中,许多不同发展水平的国家和地区都以不同的方式实践着利率市场化改革,但是收到的效果却表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状态。发达国家与新兴经济体国家和地区普遍成功完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有效的促进了本国经济发展。但是在发展中国家里,一部分国家能够基本顺利地完成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另一部分国家则成为了改革失败的典型案例。由此可见,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和任务是相同的,但是其改革的效果却在不同国家和地区中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这意味改革的过程中存在着难以把控的种种矛盾,如果能够顺利解决这些矛盾将有利于利率市场化的成功实现,而如果不能顺利解决这些矛盾将可能导致矛盾升级为冲突而最终拖累整体经济发展。为了选择更具代表性和借鉴性的研究对象,本文将研究目标锁定在东亚经济体,通过研究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7个经济体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发现其中的共同点和差异性,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提供有益参考。本文在对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研究中使用了历史归纳法和比较分析法,从纵向角度分别对每个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过程和作用进行了有侧重性的梳理,而后从横向角度对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异同点进行了比较,得到了具有参考意义的分析结果。研究发现,东亚经济体在利率市场化改革中表现出了四个方面的共同点:一是改革动因的相似性,即改革前严格的利率管制束缚了各经济体的经济发展,市场对效率与公平的追求形成了对利率放开的客观要求。为了满足这种客观要求,东亚经济体的货币当局不得不采取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以适应经济发展。二是改革有利于东亚经济体宏观经济稳定,即通过各经济体实际GDP年均增长率的变动情况可以看出其经济在改革开始前后基本保持了总体稳定的发展态势。三是改革有利于东亚经济体控制通货膨胀,即在利率市场化改革改革后各经济体的通货膨胀率都较改革前有了明显的降低,且除特殊年份外总体都保持了比较稳定的波动状态。四是改革有利于东亚经济体金融市场的发展,即改革使各经济体金融市场的竞争性提高,金融机构创新能力增强,金融创新产品增加,金融系统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提升。由于各经济体的环境与政策导向不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东亚7个经济体中表现出了一定的差异性。这些差异性表现在:第一,东亚各经济体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时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和新加坡在改革前是宏观经济比较稳定、经济积累比较充实,制度建设比较完善的经济体。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在改革前的宏观经济不够稳定、经济积累有限且制度建设不足。第二,东亚各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模式不同。日本、韩国、中国台湾、泰国和马来西亚的利率市场化改革都持续了10-20年的时间,属于渐进式改革。新加坡和印度尼西亚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持续时间非常短,属于激进式改革。第三,东亚各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经济效果不同。日本、韩国、泰国印度尼西亚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的宏观经济波动较大,中国台湾、新加坡和马来西亚是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完成之后经济发展比较稳定的三个国家。通过分析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异同点,本文得到了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一,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时机选择会关系到改革的成与败。韩国和马来西亚等经济体的改革实例证明当一国或地区宏观经济现状不利于利率市场化改革时,强行实施改革只会造成宏观经济的进一步恶化,使得利率水平短时期内大幅度上扬或剧烈波动,引发物价水平不合理波动且阻碍国民经济增长,迫使货币当局不得不重新实施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最终以失败告终。中国台湾和新加坡等经济体的改革实例则证明了良好的宏观经济环境有利于改革的成功完成。第二,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产品创新的互动与改革成功与否关系密切,利率市场化改革会促进金融产品创新的增加,而金融创新产品的增多反过来也会推动改革的顺利完成。第三,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关系到改革的效果。新加坡、中国台湾和马来西亚等经济体对监管的充分实施使其改革的过程比较顺利、改革后的经济效果也相对较好,而日本和韩国等经济体在监管方面的缺失则在金融系统中埋下了危机的隐患。中国自1996年以来正式实施利率市场化改革,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首先得到放开,银行间债券市场和票据市场随即开始放松利率管制,促进中国资金市场供求失衡状况得到有效改善。与此同时,关于存贷款利率的市场化改革也遵循着先大额、后小额,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的顺序稳步推进。目前,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已完成了大部分内容,接下来的关键问题体现在存款利率上限和贷款利率下限的管制领域。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在逻辑体现为“增量改革”特征,这与中国经济经济体制改革的特点相一致,表现为体制外的新生力量形成的新体制迂回改造旧体制的革新,即在既定框架下的市场化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宏观经济中储蓄、消费和投资的拉动作用并未突现出来。储蓄的利率弹性、消费的利率弹性和投资的利率弹性难以表现出来,即利率变化对储蓄、消费和投资的理论影响作用不明显。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在于利率市场化改革的不完全性和特殊的国内国际经济形势。中国未来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内容将围绕放开存款利率上限、贷款利率下限和建立有效的基准利率等方面展开,而关系改革能否顺利完成的关键问题在于与改革相关的配套机制的完善过程,这些机制突出体现在市场竞争机制、产品定价机制、监督管理机制和社会舆论机制等四个方面。

张磊[5](2011)在《“十二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价格是市场机制的核心,市场机制依靠价格来调节供求关系、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利率作为资金的价格、风险的补偿,是一切资产定价的基础。利率市场化是金融自由化的核心,也是我国继续深化金融改革的关键。利率市场化是推动银行经营战略转型和企业创新式发展的客观要求,更是消除我国经济泡沫压力大、保证宏观经济稳步发展的有效措施。我国自1996年放开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以来,利率市场化一直稳步进行,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今进行到了最关键的阶段—存贷款利率市场化—却步履维艰,进展缓慢。2010年年末以来,有关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话题再度升温:2010年10月份《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2011年初,中央银行发布了《稳步推进利率市场化报告》,再次部署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战略。之后周小川在人行网站发表文章表示要坚定不移的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这有利于体现金融机构在竞争中的定价权,有利于应对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问题。2011年“两会”期间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强调要继续推动利率市场化改革。我国为什么要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为什么改革步履维艰?改革滞后的原因和后果是什么?如何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宏微观主体会有什么样的影响?未来将有怎样的制度安排?这些问题引发市场广泛关注,本文的研究和探讨有利于加深对利率市场化问题的认识和理解。利率市场化改革是大势所趋,对此问题的认识也早已成为共识,但实践中却进展缓慢,改革进展缓慢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陷入了一种两难困境,而这种困境又是内生于我国的经济改革路径和发展模式及阶段的,对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原因和后果的分析是本文的创新之处。如今改革话题日益升温,我国也已具备了继续推进改革的条件,如何正确的选择实施改革的路径和时机,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继续推进的可能图景和次序问题,这也是本文的主要创新。同时要充分考虑到利率市场化改革对各宏微观主体可能的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与其他改革协调一致,循序渐进地进行。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的相关影响以及应对措施、制度安排是下一步研究的重点。本文对这几个问题进行探讨并提出自己的分析和意见,以求端正认识,对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做出自己的判断和贡献。本文共分为五大部分。第一部分导论,介绍了选题背景、研究概述、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和创新与不足。第二部分回顾了利率市场化的国内进程和国外实践及经验借鉴。第三部分分析了改革滞后的原因和后果,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滞后已成为银行业发展的最大阻碍,改革滞后扭曲了银企之间的收入分配体系,同时也是宏观经济基本不稳的根本原因,并得出结论利率市场化改革宜早不宜迟,既拖不起又急不得,必须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和可操作性。第四部分阐述利率市场化改革可能产生的影响,明确了任何一场改革本质上是一种利益关系的调整,接着分别探讨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中小企业、资本市场、人民币汇改和国际化以及宏观经济可能产生的有利或不利影响。第五部分,首先对未来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途径包括路径选择和基准选择进行了逻辑推演。接着论述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主要从影响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宏观经济稳定、微观基础完善、完善基准利率体系、培育金融市场、审慎金融监管等五个方面探讨了对策和措施。

包珂[6](2006)在《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文中指出利率市场化是指利率不再是由政府管制,而是由市场供求双方自主决定,利率不仅仅是货币政策工具,更重要的功能在于利率代表的是货币资金的价格。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由来已久,改革成效也显而易见,但在改革过程中也出现了不少问题。本文从我国的利率体制改革进程入手,分析了利率同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我国目前的储蓄利率弹性以及投资利率弹性都比较小,利率对投资和储蓄的影响并不明显,这就阻碍了货币政策有效性的发挥,此外利率市场化也会给我国经济的发展带来影响,这些影响包括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对中小企业的影响,对国有企业的影响以及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在利率市场化对我国经济有着深刻影响的情况下我国的利率体制却存在着严重的问题:例如基准利率的制定难以体现公平合理的市场竞争原则,社会平均利润率尚未形成;市场利率的高低对企业使用资金缺乏有效约束力;大多数商业银行还不能完全按照市场规律发挥作用;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还缺乏相应的法律法规做保障;利率结构不合理等等。面对着金融体制改革的最后期限我们该怎么做呢?我们可以从不同国家金融体制改革入手,选择比较有借鉴意义的国家,如美国、英国、日本和俄罗斯等国,通过分析其在改革过程中的得失,我可以看到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率市场化都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任何投机取巧的做法只能导致改革的失败;利率市场化一定要讲究次序,要循序渐进的实行利率市场化,否则将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动荡;利率市场化离不开金融监管机构的参与,必须融合政府和市场两种力量才能取得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在改革模式上可以选择自上而下、自下而上或者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相结合的改革路径。根据上面的分析,在利率市场化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借鉴日本的改革方式,坚持次序性的原则。按照“先外币,后本币,先贷款,后存款,先农村,后城市”的顺序进行。在坚持持续性原则的基础上,对我国利率体制存在的问题,制定具体的改革措施,可以从中央银行的影响力改革(包括其独立发挥货币政策,制定基准利率等等),完善金融市场上的金融产品交易体系,优化利率结构,完善利率体系,转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方法以及调整企业的经营理念等方面入手,加速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进程。

袁晨[7](2006)在《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文中研究指明利率市场化不仅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大势所趋和客观要求,其对我国货币政策的效应、金融机构、企业和个人,都将产生巨大影响;对我国适应全球经济发展、国内微观经济基础的完善、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探讨和研究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在借鉴国际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成功及失败的经验基础上,讨论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面临的现状,包括改革的动因及内部环境状况,这方面的分析有助于阐明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之事;二是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对经济的影响,由对各经济主体单位的影响和潜在的风险组成,这方面的探讨有助于揭示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现实意义。通过这两方面的归纳分析,本文得出了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启动需要相关的制度环境存在和成熟为基础条件,特别是中国经济改革的渐进战略,决定了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渐进性。改革应当主要从深化市场经济改革和宏观经济的稳定着手,同时要在加快对金融监管、金融市场、国有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等上采取相应措施。

孙友杰[8](2005)在《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国际上,金融自由化的浪潮由上世纪70年代掀起,在80年代被许多国家效仿,成为一种世界性的潮流。利率市场化是这些国家金融自由化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更有效的配置资源的方式。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国内金融体制改革的过程,是政府或者货币当局逐步放松或放弃对利率的直接控制或限制,让资金市场供求关系决定利率水平的利率决定机制的变迁过程,这就内在地要求货币当局选择合适的央行基准利率。 根椐国际经验,利率市场化以后一般会出现实际利率上涨,从而可能导致银行体系和宏观经济的不稳定。鉴于利率市场化以后可能出现的金融风险和市场化利率体系下货币当局宏观调控的需要,选择适当的央行基准利率是全面利率市场化之前的重要一步。本文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结合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验,对我国各种货币市场利率(主要是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银行间债券现券交易利率、再贴现率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比较分析,试图确定当前最合适我国国情的央行基准利率。 本文共分四部分: 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国内外本领域的研究现状,以及本文的研究方法、逻辑思路和文章结构。 第一章 首先对央行基准利率的概念做了界定,并与市场基准利率进行了比较分析;结合央行基准利率的功能,借鉴其他国家选择央行基准利率的经验,总结归纳了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二章首先对我国政策实践中的央行基准利率做了介绍,分析指出在我国利率体系日益市场化的形势下,原有的央行基准利率的诸多缺陷;然后对我国现有的各种货币市场利率进行逐一分析,认为现在同业拆借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是可供选择的央行基准利率;然后,分别从市场主体结构、市场交易量、市场工具结构、市场期限结构、与其他利率相关性、与货币供应量相关性、与宏观经济指标相关性、可控性方面主要对同业拆借市场利率和债券回购利率进行了具体的比较研究。 第三章是本文的结论部分。本文认为,当前我国宜选择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作为央行基准利率,并分别从完善货币政策的利率传导机制和优化回购市场制度方面就如何完善银行间债券回购利率、更好发挥央行基准利率作用做了进一步的分析和探讨。

郑小胡[9](2004)在《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文中指出我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已经进行多年,但仍然没有取得实质性突破。占整个银行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的存贷款利率还处于政府的严格管制下,金融市场无法形成风险定价机制;基准利率也未能形成,没有一种或几种利率对于利率总体变动产生决定性影响。这严重制约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步伐,影响了经济发展。因此,必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而如何应对伴随改革而来的各种风险也成为问题的关键。本文将主要以利率调控为基点,研究在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如何通过选择、优化利率调控模式从而实现对改革风险的控制问题。 利率规则理论的发展已经促使世界许多国家实践选择利率作为其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更进一步确立了利率的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地位。本文先通过分析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内涵,界定清楚了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即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绝对也不能否定利率调控的重要性,较好的利率调控能够促使利率市场化改革的顺利进行。再通过对我国利率调控实践的简要回顾,分析金融调控模式内涵进而界定了利率调控模式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本文着力对国际上现有的两种主要利率调控模式即美国式利率调控模式与“利率通道”式调控模式各自的运行机制、特点及其约束条件进行比较分析,并运用定性与定量、理论与实证等多种研究方法论证分析了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上述两种利率调控模式将分别是我国近期与远期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 然而在我国实行上述两种利率调控模式并取得较好的调控效果却存在一些共同的问题,如基准利率缺失、及利率调控政策与其它经济政策工具协调配合等。基于此,本文又在分析我国基准利率缺失现状及基准利率选择原则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基准利率的形成与完善问题;同时也从理论与现实,从现状与缘由等多角度对利率调控政策与其它宏观经济政策工具的协调与配合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化解途径。最后提出建议,认为应从加快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改革;改革现行汇率制度;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货币供应量到利率的转变,并提高货币政策操作透明度;理顺央行利率体系,理顺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促进货币市场发展;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配合等方面提高利率调控效率。

卢彪[10](2004)在《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文中认为利率管制为许多国家在经济起飞阶段创造了高速增长的神话,但这种高速增长是停留在数量层面的粗放型扩张,由此会导致资金配置效率低,经济可持续发展将无从谈起。而利率市场化能促进一国经济更深层次的高质高效增长以及金融的深化。利率管制,利率市场化是一国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利率政策,我国逐步实现利率市场化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与经济向更高层次发展的必然要求。利率市场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绝非一蹴而就之易事。本文将在已有的国内外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着重分析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客观环境、必要性及条件,并以我国入世为背景,以货币市场为主导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和建议。 本文共分七部分。第一部分是导言,提出了在我国研究利率市场化的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而后指出了本文的研究思路、方法及创新点。 第二部分是文献综述,该部分回顾了该课题的中外研究成果,而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缺陷,为本文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第三部分简单回顾了利率管制政策的历史、原因、我国利率改革进程并结合国内外针对利率管制政策的弊端进行了分析。 第四部分就我国现行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差距分析了我国利率市场化的客观环境并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第五部分主要在第四部分提出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分析借鉴发达发展中国家改革的实践及经验教训为我国的改革提供一些有益的建议。 第六部分具体提出了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并着重从货币市场入手运用计量分析的方法来探讨我国实现利率管制体制下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稳定向利率开放体制下所要求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过渡的可行性,也即是探讨我国实行利率市场化的可行性。 第七部分结合国际利率市场化的经验与我国的实际情况提出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总体思路并对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次序、步骤提出了一些设想。

二、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备而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备而行(论文提纲范文)

(1)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
        1.2.2 国内文献
        1.2.3 文献评述
    1.3 本文的研究方法及内容结构
        1.3.1 本文的研究方法
        1.3.2 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
    1.4 研究的创新点和不足
第2章 相关概念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利率-现代金融体系的基本要素
        2.1.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
    2.2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2.2.1 金融发展理论
        2.2.2 金融深化理论
        2.2.3 金融约束理论
    2.3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概述
    2.4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理论
        2.4.1 商业银行经营原则
        2.4.2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
第3章 利率市场化影响商业银行经营效率的机理分析
    3.1 利率市场化对借贷资金供求的影响
    3.2 利率市场化对金融资产的影响
    3.3 利率市场化对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第4章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历程及其影响
    4.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改革历程
    4.2 我国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4.2.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有利影响
        4.2.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不利影响
第5章 利率市场化影响我国商业银行效率的实证分析
    5.1 理论分析
        5.1.1 利率市场化与资源配置效率
        5.1.2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
        5.1.3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创新
    5.2 实证模型的设计
        5.2.1 样本的选择和数据来源
        5.2.2 指标的选取
        5.2.3 实证模型构建
    5.3 实证结果分析
        5.3.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盈利效率的影响
        5.3.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资源配置效率的影响
        5.3.3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运营稳定性的影响
    5.4 稳健性检验
第6章 结论及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6.1 结论
    6.2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政策建议
        6.2.1 推进精细化利率定价管理体系建设管控风险
        6.2.2 转变发展战略,实现差异化经营
        6.2.3 商业银行应大力发展中间业务、促进金融创新
        6.2.4 完善银行准入退出机制以提升银行业竞争程度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2)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再研究 ——基于货币市场供需结构的反事实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内容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相关文献综述
        1.3.1 国外文献综述
        1.3.2 国内文献综述
    1.4 研究思路及主要内容
    1.5 可能的创新之处
第2章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进程
    2.1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概念界定
        2.1.1 利率市场化的释义
        2.1.2 利率市场化的意义
    2.2 利率市场化的进程回顾
        2.2.1 货币市场的利率市场化
        2.2.2 债券市场的利率市场化
        2.2.3 存贷款利率市场化
第3章 存款利率决定机制的理论分析及其指数的构建
    3.1 存款利率决定机制的理论分析
        3.1.1 存款利率决定机制的基本分析框架
        3.1.2 资金的主要供给方
        3.1.3 资金的主要需求方
    3.2 存款利率指标体系的构建
        3.2.1 指标选取的原则
        3.2.2 影响存款利率指标的选取
第4章 存款货币影响因素的主成分回归
    4.1 主成分回归分析
        4.1.1 主成分分析法的基本思想
        4.1.2 主成分分析法的数学原理
        4.1.3 主成分的性质
        4.1.4 主成分数目的选取
        4.1.5 主成分分析的步骤
        4.1.6 主成分回归分析的原理
    4.2 货币供给的主成分回归模型
        4.2.1 研究样本与样本数据
        4.2.2 主成分回归实证结果
    4.3 货币需求的主成分回归模型
        4.3.1 研究样本与样本数据
        4.3.2 主成分回归实证结果
第5章 利率市场化的模拟评价分析
    5.1 反事实分析法
    5.2 利率市场化的模拟评价分析
        5.2.1 采用反事实分析法的目的
        5.2.2 利率市场化的模拟评价分析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后记

(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综述
        1.3.2 国内研究综述
    1.4 研究思路
    1.5 研究方法
    1.6 创新点
第2章 利率市场化概述
    2.1 利率市场化的含义
    2.2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与动因
        2.2.1 负利率倒逼利率市场化
        2.2.2 金融脱媒推动利率市场化
        2.2.3 推进利率市场化基础条件具备
    2.3 2012 年 6 月之前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3.1 利率市场化改革初步构想阶段(1993 年-1996 年)
        2.3.2 利率市场化改革稳步推进阶段(1996 年-2012 年 6 月前)
    2.4 2012 年 6 月以来我国利率市场化进程
        2.4.1 本轮利率市场化政策概况
        2.4.2 我国商业银行对的反应
        2.4.3 本轮利率市场化的特点
第3章 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影响
    3.1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商业银行存贷利差收窄
        3.1.1 存贷款利率上升概率大
        3.1.2 存款大于贷款利率上升幅度,存贷利差收窄
    3.2 利率市场化将导致商业银行存贷比上升
        3.2.1 负债端:存款占比有所下降
        3.2.2 资产端:贷款占比逐步上升
        3.2.3 存贷比上升
    3.3 利率市场化将促使商业银行面临更大风险
        3.3.1 重新定价风险
        3.3.2 期权风险
        3.3.3 逆向选择与逆向激励风险
        3.3.4 同业竞争风险
第4章 商业银行应对利率市场化的策略
    4.1 发展中间业务,提高非利息收入水平
        4.1.1 发展中间业务的经验
        4.1.2 我国非利息收入水平低,发展空间大
        4.1.3 中间业务开发策略
    4.2 以客户为核心,完善贷款定价机制
        4.2.1 现有贷款定价方法概述
        4.2.2 选取基于客户盈利分析法的贷款定价
    4.3 坚持风控原则,加强金融创新
        4.3.1 积极开展资产证券化
        4.3.2 审慎利用衍生工具
        4.3.3 加快金融产品创新
    4.4 基于优势业务,实施差异化经营
        4.4.1 突破同质化,培养优势业务
        4.4.2 大型银行走综合化、国际化道路
        4.4.3 中小银行走专业化、特色化道路
第5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4)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立意
        1.1.1 选题背景
        1.1.2 选题意义
    1.2 文献综述
        1.2.1 利率理论的相关文献
        1.2.2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的相关文献
        1.2.3 中国利率市场化研究的相关文献
    1.3 基本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 本文的基本内容
        1.3.2 本文的研究方法
    1.4 创新之处与存在的不足
        1.4.1 本文的创新之处
        1.4.2 本文存在的不足
第2章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演进过程
    2.1 古典利率理论
        2.1.1 庞巴维克的利率理论
        2.1.2 马歇尔的利率理论
        2.1.3 维克塞尔的利率理论
        2.1.4 费雪的利率理论
    2.2 凯恩斯利率理论和新古典利率理论
        2.2.1 凯恩斯的利率理论
        2.2.2 新古典利率理论
        2.2.3 新古典综合学派的利率理论
        2.2.4 利率理论的发展
    2.3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框架
        2.3.1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提出
        2.3.2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与特点
        2.3.3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与模式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东亚经济体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1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1.1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3.1.2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3.1.3 日本利率市场化的效果
        3.1.4 日本利率政策调整现状
    3.2 韩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2.1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背景
        3.2.2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3.2.3 韩国利率市场化的效果
        3.2.4 韩国利率政策调整现状
    3.3 中国台湾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3.1 中国台湾市场化的背景
        3.3.2 中国台湾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3.3.3 中国台湾市场化的效果
        3.3.4 中国台湾利率政策调整现状
    3.4 东盟新兴经济体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4.1 新加坡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4.2 泰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4.3 马来西亚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4.4 印度尼西亚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比较分析
    4.1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共同特点
        4.1.1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相似
        4.1.2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东亚经济体宏观经济稳定
        4.1.3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东亚经济体控制通货膨胀
        4.1.4 利率市场化有利于东亚经济体金融市场发展
    4.2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显着差异
        4.2.1 利率市场化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
        4.2.2 利率市场化的实践模式不同
        4.2.3 利率市场化的经济效果不同
    4.3 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的经验教训
        4.3.1 利率市场化的时机选择
        4.3.2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产品创新的互动
        4.3.3 利率市场化与金融监管的协调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
    5.1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理论
        5.1.1 利率风险与利率风险管理的界定
        5.1.2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的理论与方法
    5.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5.2.1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竞争环境的影响
        5.2.2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自主定价行为的影响
    5.3 商业银行在利率市场化条件下的利率风险管理策略
        5.3.1 表内管理策略
        5.3.2 表外管理策略
    5.4 利率市场化与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案例分析―以日本为例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的利率市场化进程
    6.1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历程
        6.1.1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初探过程
        6.1.2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过程
        6.1.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内在逻辑
    6.2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宏观经济的影响
        6.2.1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储蓄的影响
        6.2.2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消费的影响
        6.2.3 中国利率市场化对投资的影响
    6.3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发展前景
    6.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5)“十二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导论
    1.1 选题背景
    1.2 文献综述
    1.3 研究方法、论文结构、创新与不足
2 利率市场化国内实践、国外进程及经验借鉴
    2.1 国内实践
    2.2 国外进程
    2.3 经验借鉴
3 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原因及后果分析
    3.1 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原因分析
        3.1.1 经济改革路径
        3.1.2 经济发展阶段和模式
        3.1.3 现有利益格局难以撼动
    3.2 利率市场化改革滞后的后果分析
        3.2.1 宏观上扭曲收入分配,经济泡沫压力大
        3.2.2 微观上银行改革受限,企业投资意愿下降
        3.2.3 改革的倒逼机制或在形成
4 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影响分析
    4.1 对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影响
    4.2 对中小企业投融资影响
    4.3 对资本市场定价和估值影响
    4.4 对人民币汇改和国际化影响
    4.5 对宏观经济稳步发展影响
5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途径及对策建议
    5.1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途径
        5.1.1 路径选择
        5.1.2 基准选择
    5.2 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对策建议
        5.2.1 深化银行业务转型,完善利率风险管理
        5.2.2 改善企业公司治理,提高利率敏感性
        5.2.3 扩大Shibor影响,完善基准利率体系
        5.2.4 加快发展金融市场,努力创新金融产品
        5.2.5 加强宏观审慎监管,转变宏观调控模式
参考文献
后记

(6)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插图索引
附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文献综述
    1.3 本文的研究思路与方法
第2章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国民经济的关系
    2.1 我国国民经济主要变量同利率之间的关系
        2.1.1 我国的储蓄利率弹性分析
        2.1.2 我国的投资利率弹性分析
    2.2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固定资产投资的关系
        2.2.1 利率变动对固定资产投资的影响
        2.2.2 利率与固定资产投资关系的实证检验
    2.3 利率市场化与各经济主体的关系
        2.3.1 对中小企业的影响
        2.3.2 对国有企业的影响
        2.3.3 对商业银行的影响
    2.4 利率市场化与我国经济增长的关系
        2.4.1 标准的市场化利率与经济增长的关系
        2.4.2 我国利率同经济增长的关系
第3章 我国现行利率体制同市场化要求的差距
    3.1 基准利率尚未达到市场化标准
    3.2 金融市场存在利率市场化的障碍
    3.3 商业银行还不具备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3.4 市场利率对企业使用资金缺乏有效约束力
第4章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考察与借鉴
    4.1 自下而上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考察
        4.1.1 自下而上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基本模式
        4.1.2 美国市场化利率改革过程及结果
    4.2 自上而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考察
        4.2.1 自上而下的利率市场化改革模式
        4.2.2 英国的利率市场化改革
        4.2.3 俄罗斯的利率市场化演变过程
    4.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考察
        4.3.1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改革模式
        4.3.2 日本的利率市场化改革过程及结果
    4.4 国外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教训总结
        4.4.1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稳定的外部环境
        4.4.2 利率市场化改革需要宽松的内部环境
        4.4.3 改革过程中要注意次序性和稳定性问题
    4.5 规避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国际经验借鉴
        4.5.1 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国际经验
        4.5.2 防范利率市场化风险的具体做法
第5章 加速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的对策
    5.1 增强中央银行的独立性和调控能力
        5.1.1 加强央行影响经济的能力
        5.1.2 增加央行调控利率的经济手段
    5.2 加快金融市场的发展
        5.2.1 大力发展货币市场
        5.2.2 活跃资本市场
    5.3 改变商业银行的经营方式
        5.3.1 营造良好的风险管理文化
        5.3.2 健全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结构
        5.3.3 完善稽核检查制度
        5.3.4 采用科学的信息决策系统和风险测评模型
        5.3.5 加快金融工具的开发和研究
    5.4 调整国有企业的经营理念
        5.4.1 解决好国有资产所有者缺位的问题
        5.4.2 做好国有企业的战略调整
        5.4.3 用市场化的手段管理企业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学术论文目录
致谢

(7)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中文)
摘要(英文)
一 前言
二 利率市场化问题概述
    (一) 利率市场化的内涵及其意义
    (二) 典型国家和地区利率市场化经验借鉴
三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状况及风险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动因阐释
    (二)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内部环境状况剖析
    (三) 中国利率市场化的潜在风险
四 利率市场化的条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一) 利率市场化条件的客观分析
    (二) 利率市场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
五 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建议
    (一) 中国利率市场化有关的几项配套改革措施
    (二) 推进中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措施
六 结论
参考文献
中文详细摘要
英文详细摘要

(8)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摘要
ABSTRACT
导言
第一章 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与国际经验
    第一节 央行基准利率的概念界定
    第二节 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必要性
    第三节 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一般原则
    第四节 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国际比较
第二章 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现状分析
    第一节 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政策实践
    第二节 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理论分析
    第三节 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的实证分析
第三章 完善并培育我国的央行基准利率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完善央行基准利率的对策
参考文献
后记

(9)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论
    1.1 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1.2 研究方法与创新
        1.2.1 研究方法
        1.2.2 研究创新
    1.3 研究思路与框架结构
2 利率规则理论发展综述——一个理论回顾
    2.1 魏克赛尔利率政策理论
    2.2 新魏克赛尔利率规则理论
    2.3 泰勒规则及其扩展
    2.4 利率规则理论在我国的运用意义
3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研究
    3.1 利率市场化的涵义、必要性与改革进程
        3.1.1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自由化的关系界定
        3.1.2 当前进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3.1.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
    3.2 利率调控的定义、必要性及其重要性
        3.2.1 利率调控——我国宏观金融调控重要手段之一
        3.2.2 利率调控与利率管制的关系界定
        3.2.3 利率调控的必要性及重要性
    3.3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及互动影响分析
        3.3.1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关系
        3.3.2 利率市场化与利率调控的互动影响分析
4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选择研究
    4.1 我国利率调控实践的历史回顾:1978年至今
        4.1.1 央行对存贷款利率的调控实践
        4.1.2 央行对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控实践
    4.2 利率调控模式的内涵
        4.2.1 金融调控模式的内涵
        4.2.2 利率调控模式的内涵分析
    4.3 国际上两种主要的利率调控模式及其约束条件
        4.3.1 国际上两种主要利率调控模式的运行机制及其特点
        4.3.2 上述两种主要利率调控模式的约束条件
    4.4 近期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分析
        4.4.1 近期“利率通道”式的调控模式在我国实行的可行性分析
        4.4.2 近期我国利率调控的有效性:一个基于利率市场化改革基础上的实证研究
    4.5 远期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的较优选择分析
        4.5.1 远期我国实行现行利率调控模式将受到严重挑战
        4.5.2 “利率通道”式的调控模式:远期我国选择的取向
5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研究:问题的深化
    5.1 两种利率调控模式运行面临的共同问题——基准利率缺失
        5.1.1 基准利率与我国基准利率的缺失
        5.1.2 我国基准利率的选择
    5.2 利率政策与其他宏观经济政策:协调与配合
        5.2.1 货币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理论的一般分析
        5.2.2 利率政策与其他经济政策的协调与配合:中国的现实分析
6 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提高我国利率调控效率的策略分析
    6.1 加快市场微观经济主体改革
    6.2 改革现行汇率制度
    6.3 实现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转换,提高货币政策操作的透明度
    6.4 理顺利率体系,促进货币市场发展
        6.4.1 理顺央行利率体系
        6.4.2 理顺利率的风险与期限结构,促进货币市场发展
    6.5 加强宏观经济政策之间的协调与配合
参考文献
在读研究生期间的科研成果
后记

(10)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导言
    1.1 选题意义
    1.2 研究方法
2 文献综述
3 利率管制政策的回顾
    3.1 历史和原因
    3.2 利率管制政策的弊端及成本分析
    3.3 我国实行利率管制的弊端分析
4 我国利率管理市场化的客观环境及必要性
    4.1 利率市场化的理论依据
    4.2 我国现行利率体系与市场化的差距
    4.3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必要性
5 各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践和经验教训
    5.1 各国利率市场化的基本要点及进程
    5.2 利率市场化的经验和教训
6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条件及实证分析
    6.1 我国利率市场化的条件
    6.2 我国货币市场现状的宏观分析
    6.3 货币政策传导渠道研究与基准利率选择
7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实施设想
    7.1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的目标及总体思路
    7.2 对我国利率市场化道路选择的一些设想
参考文献
致谢

四、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备而行(论文参考文献)

  • [1]利率市场化对我国商业银行的经营效率影响研究[D]. 李自化. 湘潭大学, 2018(02)
  • [2]中国存款利率市场化改革再研究 ——基于货币市场供需结构的反事实分析[D]. 王悦. 天津财经大学, 2016(10)
  • [3]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及其应对之策[D]. 黄鹂. 河北大学, 2013(S2)
  • [4]东亚经济体利率市场化研究[D]. 张东奎. 吉林大学, 2012(12)
  • [5]“十二五”期间我国继续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问题研究[D]. 张磊. 东北财经大学, 2011(07)
  • [6]我国利率市场化问题研究[D]. 包珂. 湖南大学, 2006(11)
  • [7]论中国利率市场化的现状及对中国经济的影响[D]. 袁晨.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6(08)
  • [8]我国央行基准利率选择问题研究[D]. 孙友杰. 华东师范大学, 2005(05)
  • [9]利率市场化进程中我国利率调控模式研究[D]. 郑小胡. 浙江大学, 2004(07)
  • [10]我国利率市场化研究[D]. 卢彪. 江西财经大学, 2004(04)

标签:;  ;  ;  ;  ;  

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应有所准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