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层注水参数的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

煤层注水参数的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

一、煤层注水参数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刘硕[1](2021)在《矿井喷雾降尘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矿井粉尘防治与井下职工的人身健康及煤矿的安全生产息息相关,喷雾除尘是我国广泛采用的降尘措施之一,在喷雾除尘液中添加表面活性剂可以提高除尘效率。借助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表面活性剂在矿井喷雾除尘过程中的作用机理,有助于降低宏观实验的盲目性和繁琐性,具有良好的理论与实际意义。基于此,本文以阳离子表面活性剂DTAB、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两性表面活性剂BS-12以及非离子表面活性剂AEO-7为研究对象,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的方法,对表面活性剂在矿井喷雾除尘中雾化、捕尘和保水等环节的微观作用机理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以上研究,以期为表面活性剂在矿井粉尘防治中的应用提供微观的理论基础。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表面活性剂对喷雾雾化特性影响机理研究。构建了表面活性剂气-液界面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了表面活性剂分子的界面构型特征,通过实验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水雾粒径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在气-液界面的排布方式与各组分相对数密度以及分子的首尾角度分布有关,这种有序排布是降低溶液表面张力的原因。表面张力的降低使得雾滴的表面积增大,粒径减小,从而提高雾化效果。(2)表面活性剂对雾滴捕尘能力影响机理研究。通过煤尘自然吸水实验和构建的煤壁模型,研究了表面活性剂对水在煤尘表面吸附特性的影响。利用分子表面静电势,揭示了表面活性剂对煤润湿性影响的机制。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增强了水与煤尘的结合能力,有利于雾滴对煤尘颗粒的捕获,煤分子吸附表面活性剂后,通过增大与H2O分子的电势差,提高煤表面润湿性,增强雾滴捕尘能力。对于褐煤、烟煤和无烟煤,添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使雾滴捕获能力提升最强。(3)表面活性剂保水性及无机盐对其强化作用机理研究。构建了表面活性剂的溶液模型,利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得到了H2O分子在表面活性剂头基及无机盐周围的排布规律和相互作用关系,结合实验,验证了表面活性剂的保水性。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通过极性头基周围形成的多层水合层起到保水作用,在表面活性剂溶液中添加无机盐会对降尘液的保水作用起到更有益的效果。根据H2O分子与表面活性剂头基的离解能垒判断四种表面活性剂头基的保水能力排序为:SDS>BS-12>AEO-7>DTAB。(4)表面活性剂抑尘性能实验研究。利用自行搭建的喷雾降尘实验平台,考察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SDS在喷雾降尘实验中针对不同煤种煤尘的降尘效果,并进一步确定了SDS的最优添加浓度。结果表明,添加SDS后,黑岱沟长焰煤、镇城底焦煤、阳煤五矿无烟煤的全尘降尘率分别增加至94.57%、90.80%和87.96%,在实验条件下,确定了SDS对于这三种煤尘降尘的最优添加质量浓度分别为0.2%,0.4%和0.3%。

段鑫[2](2021)在《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煤层注水机理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煤层注水因其操作简单、成本低等特点,在煤矿开采中被广泛应用。表面活性剂具有的亲水性质,通常在注水过程中作为注水添加剂使用,可以明显增加注水效果。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煤层的赋存状态更加复杂,传统的表面活性剂对煤层湿润程度的改变越来越小,不能达到预期效果。因此针对目前深部开采煤层注水效果不佳的现状,研究表面活性剂增加煤层注水效果的作用机理,分析其作用原因,从而研发高效的湿润剂提供理论指导。本文开展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和亚氨基二琥珀酸四钠(IDS)注水实验室小试,研究不同时间和浓度条件下煤的矿物质溶解规律和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结果表明:(1)通过ICP-AES(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对浸泡液中离子检测发现:使用SDBS浓度0.20wt%且浸泡8天对含K元素的矿物质溶解能力最大;使用IDS浓度0.20wt%且浸泡12天对含Ca元素的矿物质溶解能力最大;使用IDS浓度0.20wt%且浸泡12天对于含Mg元素的矿物质溶解能力最大;使用IDS浓度0.15wt%且浸泡12天对于含Al元素的矿物质溶解能力最大;使用IDS浓度0.20wt%且浸泡8天对于含Fe元素的矿物质溶解能力最大。(2)通过氮吸附实验发现:IDS和SDBS的添加使用能有效增加煤体的孔隙率,且IDS对孔隙率的增加效果更为明显,使煤体形成了新的孔隙结构。(3)通过对浸泡煤体的含水率检测发现:浓度在0.20wt%且浸泡8天条件下,SDBS和IDS两组实验煤体的含水率都到达了饱和,并且IDS对煤体含水率的提升效果更优于SDBS。(4)通过对煤体力学性质的测试研究发现: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冲击能量指数以及动态破坏时间与IDS和SDBS的使用浓度、浸泡时间有一定的规律,IDS更有利于降低煤体的单轴抗压强度和冲击能量指数,并且能增加煤体的动态破坏时间,对煤层的力学性质改变相比于SDBS更为明显。SDBS的添加使用是通过降低煤层表面的疏水性,增加亲水性能和表面活性,使水更容易进入煤体内部;IDS是将煤层内部的矿物质溶解,形成更大更多的孔隙结构,从煤体内部增加水的接触面积以及煤层的表面活性,增加了煤层含水率,从而增加煤层的渗透性。IDS和SDBS分别通过增加煤层孔隙率和煤层表面张力的方式,均不同程度的增加了煤层渗透性,且在深部、低渗透煤层在注水过程中添加IDS能有效的打开煤层孔隙,提高渗透性,为深部开采煤层注水效果不佳提供解决方案。

王龙飞[3](2021)在《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渗流模型及防突机理研究与应用》文中研究说明对于已实施区域防突措施的突出煤层,其在开采过程中仍可能会发生煤与瓦斯突出,威胁着工作人员生命健康及矿山安全生产。为降低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突出危险性,以首山一矿已15-12070综采工作面为研究背景,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实验室实验及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规律及其防突机理,得出了各因素对煤层注水两相渗流及其防突效果的影响规律,制定了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防突工艺方案,并进行现场试验,取得了良好效果。根据多孔介质渗流理论,建立了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通过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工作面应力“三带”内煤层注水两相渗流规律,并确定出其主要影响因素。得出注水后水与瓦斯形成交界面,离注水孔越远,两相压力、压力梯度、渗流速度、渗流速度梯度及含水饱和度越小;各应力带湿润半径不同,湿润半径随注水压力、注水时间的增大呈对数函数型增大,随煤层瓦斯压力、溶液表面张力的增大呈二次函数型减小,封孔深度对注水效果影响较大。根据煤与瓦斯突出理论,确定出综采工作面突出的主要影响因素为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地应力及煤体瓦斯。建立了可注水型瓦斯吸附-解吸装置,利用该装置及其他实验系统,实验研究了煤层注水对突出因素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注水后随着煤的含水率增大,突出强度、脆性系数、抗拉强度、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粘聚力及内摩擦角减小,瓦斯驱排效应、置换效应呈二次函数型增强,抑制效应呈对数函数型增强;煤粒吸附和存储瓦斯的能力随着注水压力增大而增大。采用有限差分数值模拟方法得到了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对煤体应力及瓦斯分布的影响规律。得出了注水后随着煤体含水率增大,卸压带宽度呈对数函数型增大,应力峰值呈幂函数型降低,应力峰值位置向煤体深部转移;在压力水驱排作用下,注水区域内瓦斯含量及压力大幅降低。根据实验及数值模拟结果,揭示了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防突机理。现场试验结果表明,注水后各应力带湿润半径达2.36~2.59m,煤体内瓦斯压力降低了 20.04%~46.56%,瓦斯含量降低了 53.96%~71.79%,突出危险性指标均降低至临界值以下,取得了较好的注水防突效果。

杨剑广[4](2020)在《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文中指出瓦斯综合治理技术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以风治理瓦斯;二是抽放瓦斯。采取合理有效的瓦斯抽放方法,对保证采区瓦斯的抽放效果是至关重要的,方法选择得当不但省时省力、节约资金,更主要的是效果好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本文以壁盈煤矿9#煤层91305工作面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其工作面构造复杂、瓦斯涌出异常、瓦斯难管控的难题,根据壁盈煤矿的地质条件和煤层本身的赋存条件,研究发现,回采工作面随着生产进度要求不断推进的过程中,采煤工作面已采区域的采空区随来压导致顶板自然跨落后,溢出的瓦斯涌出后自采空区的部位由上隅角不断流往回风巷,造成瓦斯涌出异常,而使上隅角瓦斯浓度偏高。根据壁盈煤矿的要求,本着“抽采为主,通风系统风排瓦斯与管理并重”的综合治理原则,要搞好边掘(采)边抽,解决瓦斯异常涌出和超限同时开展预抽工作,实现保证矿井低瓦斯状态下进行采掘作业的生产要求。应用包括理论计算和现场测试等方法,并全面充分考虑壁盈煤矿生产方式的特性,同时确保壁盈煤业9#煤层91305工作面的正常安全生产,防治上隅角瓦斯浓度超限。最终得出较为合理的设计方案:在91210回风巷施工瓦斯抽放钻场,钻场内由相应瓦斯抽放孔施工人员根据合理的参数施工相应的走向顶板瓦斯长距离钻孔使其对91305工作面的后方采空区瓦斯进行抽采,起到随采随抽的效果。同时搭配均匀布置本煤层钻孔先预抽工作面瓦斯后注水降温、降粉尘等综合手段结合通风系统的调整设计,以保证91305工作面生产的安全正常进行。另外也明确了抽采和防尘工艺及相应的一通三防设计,钻孔施工标准和钻场位置合理选用等具体参数;最终形成一个关于壁盈煤矿9#煤层瓦斯治理新的思路,为壁盈煤矿矿井的安全生产奠定了有力的理论基础。

郭艳培[5](2020)在《流固耦合作用下煤岩渗流演化与润湿分布规律研究》文中指出煤层注水作为冲击地压、瓦斯防治、粉尘治理的综合性预防技术,应用在深部煤炭资源开采灾害防治工作时面临着高地应力、裂隙闭合不发育、低孔隙率难渗透、高瓦斯压力等新环境,导致传统注水理论与技术工艺指导深部煤层注水工作时出现注水压力增加,注水流量降低,湿润效果欠佳等问题,严重制约、影响了煤层注水的防灾减灾效果。本文针对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粉尘治理、防冲卸压等重要参数确定,围绕注水钻孔及采动应力引发的非均布荷载作用下的煤体注水流固耦合与润湿抑尘技术理论,综合运用理论分析、实验室研究、计算机数值模拟及现场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法,对流固耦合作用下煤岩渗流演化与润湿分布规律进行研究。基于达西定律、状态方程及连续性方程等渗流基础理论推导基本微分方程并求解,获得了钻孔注水围岩渗透压力分布的理论解。即在煤层物理力学参数一定情况下,确定了注水压力、注水时间与破坏范围、润湿半径间的关系。进行了原始地应力与钻孔引起应力的重新分布应力的解析解求解,在此基础上求解了钻孔注水流固耦合作用下基于Coulomb强度准则下的破坏半径的理论解,并采用FORTRAN自编程程序进行了算例验证。利用岩石多场耦合渗流与增透实验系统对煤岩试件开展了三轴压缩与渗流试验,揭示了原煤与型煤试件的全应力应变渗流特征。基于声波测试方法进行了煤层注水润湿影响因素及分布规律分析。针对型煤的渗透特性、力学特性进行了分析,在采集了铺设煤层的力学、渗流基本参数的基础上,依托大尺度煤层注水渗流平台,开展了煤层注水渗流模拟试验。基于电导率与水分变化关系理论,结合单片机和湿度传感器设计了煤粉湿度检测系统,分析了非均布荷载煤层注水润湿分布规律。运用数值模拟软件Fluent对钻孔注水过程中的流体压力场、速度场及水分增量效果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应用理论推导函数和试验数据构建渗流模型,对比分析了不同孔隙水压下和不同应力下钻孔径向周围煤体内润湿范围以及渗流速度等因素。结合煤矿现场实际和实验数据,通过UDF加载编译煤体在应力场中体积变形的数学模型,以及孔隙率随孔隙水压变化的数学模型,实现了应力-渗流耦合的动态数值模拟。基于付村煤矿综采工作面实际,由渗透压力分布的解析解确定了钻孔注水的重要参数钻孔间距;根据现场及类比法确定了注水钻孔的长度、钻孔倾角及注水方式等。进行钻孔注水量统计分析,考察验证煤层注水润湿半径,测试结果说明理论解析解的正确性。进行了现场粉尘浓度测定,对比可以看出,该注水工艺取得较好的注水防尘效果。本文研究流固耦合作用下煤岩渗流演化与润湿分布规律,相关研究成果对改善煤体渗透性能,增强润湿效果,提高煤层注水抑尘效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张东许[6](2020)在《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本文针对新密矿区某矿当前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大,煤层注水效果不理想的现状展开研究,采用FLUENT数值计算方法初步对新登矿的注水情况进行研究,在实验室选择适合新登矿的湿润剂搭配,进行现场效果检验并结合经济性、环保性、易购性等因素,得出:运用FLUENT数值计算方法和现场试验的方法对综采工作面和掘进工作面进行注水所需压力和时间研究,最终确定注水压力在2.5MP左右,注水时间为3小时左右,能达到较好的注水效果。基于润湿剂复配溶液的表面张力、接触角、煤尘沉降实验测定结果分析,综合考虑环保性、经济性和易购性等多方面因素,确定了配备润湿剂过程按每立方水加入0.25kg十二烷基磺酸钠和0.25L的琥珀酸二辛酯钠1:1复配。新设计的煤层注水工艺较原煤层注水对降低综放面割煤时粉尘浓度效果明显,特别是注水后对原生煤尘的湿润,很大程度上减少了割煤时呼吸性粉尘的产生。煤层注水对降低打眼、放炮等工序的粉尘产生,效果明显。添加润湿剂能大幅度提高煤层注水的降尘效果,特别是在掘进头附近,粉尘浓度大幅度下降,同时减少了呼吸性粉尘的产生。该论文有图49幅,表29个,参考文献66篇。

赵向锋[7](2020)在《基于拉瓦尔效应的气水两相喷雾数值模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煤炭是我国重要的基础能源和原料,随着我国煤矿机械化自动化水平的提升,煤矿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与之相反,近年煤矿新发尘肺病人数则呈逐年升高态势。煤矿井下粉尘浓度超标严重,严重危害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喷雾降尘是煤矿井下主要的防尘技术措施。本文在分析喷嘴雾化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的基础上,采用基于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分析了传统压力型喷嘴的雾化和不同结构、不同工况参数的拉瓦尔效应气水两相喷嘴雾化效果,并在现场进行了雾化除尘对比试验。(1)拉瓦尔效应喷嘴雾化原理是通过拉瓦尔效应作用提高喷嘴气流速度,从而增大气液两相速度差,破碎的雾滴会在气体动力的强烈作用下进一步雾化,形成细水雾。压力旋流喷嘴雾化原理是液体经过旋芯被加速,在离心力作用下飞向固壁,形成一个旋转空腔,液体以相对于周围气体较高的速度喷射而出,并通过气液之间强烈的剪切作用实现液体的雾化。(2)与弧形结构拉瓦尔喷嘴相比,锥形结构由于激波对气流的阻碍作用,导致气流速度较低。分别确定了拉瓦尔喷嘴的收缩段长度、扩张段长度、喉管直径、半锥角等结构参数,数值模拟表明,拉瓦尔效应喷嘴雾粒速度远大于传统的压力旋流喷嘴。(3)液体压力、气液压力比、扩张段半锥角是影响拉瓦尔效应喷嘴的雾化效果的主要因素。在相同的气压下,随着液体压力的增大,雾滴粒径总体呈现出增大的趋势;随着气液压力比的增大,雾滴粒径逐渐减小;喷嘴出口处气流速度在半锥角8°10°范围内逐渐增大,在11°15°范围内趋于平稳。(4)现场开展喷雾降尘对比试验,与传统喷嘴相比,拉瓦尔效应气水两相喷嘴喷雾除尘效果较好,进风巷距、回风巷距和转载机处测点的全尘浓度和呼尘浓度均均得到大幅下降,全尘除尘率均高于80%,最大为85.3%;呼尘除尘率均高于85%,最大为91.6%。该论文有图23幅,表6个,参考文献56篇。

程卫民,周刚,陈连军,王刚,聂文,张清涛[8](2020)在《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文中指出近年来,随着矿井开采机械化、自动化、智能化水平日益提高,作业环境粉尘污染日益严重。为了进一步提高矿井清洁化生产水平,推动煤矿安全保障能力和职业健康水平,分析了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的研究现状,总结了20年来粉尘防治理论及技术取得的成果,并提出了未来发展方向。全面阐述了现有的防尘基础理论,主要包括:粉尘弥散污染规律、粉尘微观润湿理论、尘雾凝并湿式除尘理论、湿式喷射混凝土除尘理论。基于上述理论,国内高校、科研院所研发了综采工作面局部雾化封闭与空气幕隔离、综掘工作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煤层注水强渗-增润、矿山湿(潮)喷作业系统、高效环保抑尘剂等不同尘源控除尘技术工艺。同时针对现有研究的不足,在智能化防尘、煤层注水减尘、采掘作业环境降尘、抑尘材料等4个方面给出了下步研究展望。研究与实践表明,我国煤矿已经初步形成了粉尘防治的理论和技术体系,未来要以智能化防尘为抓手,实现粉尘高精度传感-传输-评估与预警,开发集雾化除尘、干式、干湿混合式、小型化、吸风量大等于一体的组合式除尘器,实现综掘工作面、综采工作面等广域复杂空间微细粉尘高效通风控除尘技术与装备体系;同时,在低渗煤层水力强渗-增润技术、智能化防尘机器人、化学抑尘等技术与装备方面实现突破。以此来实现矿山粉尘的分源高效治理,提升矿井的清洁化生产水平。

周群[9](2019)在《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文中指出粉尘是煤矿开采所面临的主要灾害之一,严重威胁着井下职工的身心健康及企业的安全生产。水喷雾作为煤矿井下应用最为广泛的粉尘防治方法,但降尘效果不佳,尤其是对粒径小、疏水性强的呼吸性粉尘降尘效率更低,难以满足矿尘防治要求。为高效防治煤矿井下粉尘,增强水溶液和粉尘(尤其是呼吸性粉尘)间的湿润凝并性能,基于活性添加剂与磁场磁化在水溶液理化性能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本论文提出了活性磁化水降尘的新思路。并围绕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采用理论分析、实验研究、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系统开展了活性添加剂与磁化协同增效改善溶液湿润性能作用机理、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理论、煤矿井下高效雾化降尘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取得了以下研究成果:采用动力学模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从分子结构层面揭示了磁化与活性添加剂协同增效的活性磁化水润湿粉尘机理。研究表明:磁化能改变水分子径向分布函数增强水分子扩散系数,破坏水分子间的氢键结构,使得大分子团簇破裂为更多小分子集团,降低了溶液内聚力,进而使得水溶液湿润粉尘能力得到加强。此外,活性添加剂(含有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通过自身所具有的活性基团大幅改善了水溶液湿润性能,并在磁化作用下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在水溶液表面形成更为紧密的隔离层,促使活性添加剂临界胶束浓度降低的同时也增加了溶液湿润性能。活性磁化水通过磁化(物理方法)与活性添加剂(化学方法)间有机结合,大幅增强了降尘雾滴湿润凝并粉尘的能力。基于磁化与活性添加剂在改善溶液湿润性能方面的协同增效作用机理,并结合阴离子、非离子活性剂间复配增效作用机制,研发了制备活性磁化水的高效活性剂。构建了以表面张力、接触角及粉尘沉降时间为基础评价参数,溶液铺展功、浸入功、发泡性及湿润性能增长率为辅助性能参数的溶液湿润性能评价体系,系统分析了不同单体及复配表面活性剂对溶液湿润性能的作用效果,同时研究了磁化对复配活性剂溶液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磁化作用下阴离子活性剂溶液湿润性能相对于非离子活性剂更易于得到改善,相同复配条件下活性添加剂(F+C)湿润性能最强且与磁化协同作用最好。在此基础上,研发了能与磁化具有较强协同增效作用的低成本活性磁化水添加剂,即在非离子活性剂F含量15%时与阴离子活性剂C复配得到的,其井下降尘使用量仅为0.03%。利用构建的活性添加剂溶液小型磁化实验系统,研究了磁化方式、磁场强度、磁程及穿过磁场的水流速度对活性磁化水湿润性能的作用效率,探明了高效制备活性磁化水所需的最佳磁化参数,并提出了基于脉动切割与螺旋扰流耦合作用的高效磁化方法。结果表明:含有0.03%活性添加剂的溶液以4 m/s的速度穿过磁场强度为300-350 mT的脉动切割与螺旋扰流耦合磁场(磁程为8 m),所制备得到的活性磁化水湿润性能最佳,其接触角相对于原有活性添加剂溶液减少了29.93%,降低到23.97°;同时,其表面张力有了进一步的降低,达到了26.37 mN/m。在此基础上,研究并确立了磁化装置高效制备活性磁化水所需的内部结构及内外磁铁分布方式,成功研发了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装置。基于所搭建的水基介质喷雾雾化降尘测试系统,开展了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及降尘特性实验研究,并据此构建了适用于煤矿井下粉尘防治的活性磁化水喷雾雾化技术体系。研究表明:喷雾压力及喷嘴孔径是影响活性磁化水降尘雾场雾化特性的关键,所选孔径1.5 mm的喷嘴在喷雾压力5 MPa时所形成的降尘喷雾场雾化效果趋于最大化;活性磁化水降尘效率与喷雾压力间符合指数函数关系,其拟合函数方程为:η=-151.51*exp(-P/1.24)+80.07,同时活性磁化水对不同粒径区间呼尘具有高效降尘效率,对于02.5μm粒径区间的煤尘,其降尘效率相对于纯水有了31.46%的提高。此外,基于对不同喷嘴排布方式与活性磁化水雾化特性关系的研究,研制出了一种喷嘴排布装置,以互补式的喷雾方法排布喷嘴,显着提高了雾场对主要产尘源的覆盖面积。现场应用证实了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高效防治井下悬浮粉尘,特别是呼吸性粉尘。郑煤集团邹庄煤矿3109掘进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有效降低煤矿井下粉尘浓度,全尘、呼尘浓度分别降至11.94 mg/m3、7.74 mg/m3;同时经山东鲁泰控股集团鹿洼煤矿采煤工作面现场应用表明: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能高效捕捉井下粉尘,其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达到了89.1%、87.6%,相对于水喷雾降尘,其全尘、呼尘降尘效率分别提高了34%、46.29%,大幅改善了煤矿井下职工的工作环境,保障了企业的安全生产。此外,现场应用进一步证实了磁化与活性添加剂溶液间的协同增效降尘作用。该论文有图117幅,表19个,参考文献217篇。

宋海洲[10](2019)在《东滩煤矿综合防尘关键技术及监测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矿井粉尘作为煤炭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必然产物,是导致矿井生产灾害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也是危害员工职业健康的重要因素。针对东滩煤矿现有开采矿井中粉尘浓度大,除尘效率低的特点,采用理论分析、实验室研究和现场观测相结合的方法,对实验数据和现场实测数据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通过研究,形成一套集综采综放防尘、综掘防尘、锚喷除尘及防尘设备远程在线监控于一体的煤矿综合防尘成套关键技术及装备;同时,进一步完善煤矿防尘管理制度。本文确定了矿井工作面的产尘环节,首先对综放工作面产尘机理进行分析,基于喷雾降尘方式的选择和煤层注水参数的优化,并对转载点及破碎机处的粉尘进行防治,研发综放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装备;其次,通过分析综掘工作面及锚喷面的产尘原理,采用长压短抽式通风装备和新型湿喷机对综掘面、锚喷面的粉尘进行治理;然后对粉尘浓度及防尘设备远程在线监测监控系统进行研究,研发了粉尘浓度超限喷雾降尘装置,并且通过矿井监测网络,可将监测数据上传至地面,从而实现粉尘浓度在线监测监控;最后,对东滩煤矿的粉尘管理制度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明确了管理责任制和管理制度。通过对东滩煤矿采掘工作面进行控除尘技术装备的应用,其工作面司机处总粉尘浓度控制在10 mg/m3以下,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控制在5 mg/m3以下;掘进工作面司机处总粉尘浓度控制在10 mg/m3以下,呼吸性粉尘时间加权平均浓度控制在3.5 mg/m3以下,粉尘浓度得到有效控制。

二、煤层注水参数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煤层注水参数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矿井喷雾降尘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1.2.2 煤尘润湿性研究现状
        1.2.3 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1.3 存在的问题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2 技术路线
第2章 分子模拟方法及理论基础
    2.1 分子模拟软件及模拟方法简介
    2.2 分子动力学模拟的基本原理及参数选择
        2.2.1 分子动力学基本原理
        2.2.2 分子动力学模拟参数选择
    2.3 量子化学计算原理简介
        2.3.1 量子化学计算基本原理
        2.3.2 密度泛函基本原理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表面活性剂对喷雾雾化特性影响机理研究
    3.1 表面活性剂界面模型的构建
        3.1.1 表面活性剂的选择及基本性质测定
        3.1.2 模型的构建和参数设置
    3.2 表面活性剂影响界面张力的分子动力学研究
        3.2.1 表面活性剂界面构型分析
        3.2.2 表面活性剂影响界面张力的机理分析
    3.3 表面活性剂对水雾粒径分布的影响
        3.3.1 实验装置及方法
        3.3.2 表面活性剂对水雾粒径分布规律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对雾滴捕尘能力影响机理研究
    4.1 煤尘自然吸水实验
        4.1.1 实验设备及方法
        4.1.2 实验结果分析
    4.2 煤壁模型构建与参数设置
        4.2.1 煤分子化学结构模型的选择
        4.2.2 模型的构建及模拟方法
    4.3 水在煤尘表面吸附特性研究
        4.3.1 纯水在煤壁表面的吸附
        4.3.2 表面活性剂对水在煤壁表面吸附的影响
        4.3.3 水在煤中扩散特性研究
    4.4 表面静电势与煤润湿性关联分析
        4.4.1 不同煤的润湿性分析
        4.4.2 表面活性剂影响煤润湿性的静电势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表面活性剂保水性及无机盐对其强化机理研究
    5.1 溶液模型的构建与参数设置
        5.1.1 溶液模型的构建
        5.1.2 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
    5.2 表面活性剂保水作用的分析
        5.2.1 表面活性剂的水合作用
        5.2.2 平均力势的计算
    5.3 无机盐影响下表面活性剂的保水作用分析
        5.3.1 无机盐离子的静电屏蔽作用
        5.3.2 无机盐对表面活性剂水合作用的影响
        5.3.3 无机盐离子的水合作用
    5.4 表面活性剂保水性能实验研究
        5.4.1 表面活性剂保水实验方法
        5.4.2 表面活性剂保水实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表面活性剂抑尘性能实验研究
    6.1 喷雾雾化及捕尘机理
    6.2 表面活性剂降尘效果监测方法
        6.2.1 喷雾抑尘测试系统
        6.2.2 测试方案
    6.3 测试结果与分析
        6.3.1 表面活性剂对黑岱沟长焰煤煤尘抑制效果分析
        6.3.2 表面活性剂对山西镇城底焦煤煤尘抑制效果分析
        6.3.3 表面活性剂对山西阳煤五矿无烟煤煤尘抑制效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2)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煤层注水机理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层注水添加表面活性剂研究现状
        1.2.2 表面活性剂SDBS研究现状
        1.2.3 表面活性剂IDS使用研究现状
    1.3 研究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主要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2章 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煤体矿物质变化规律分析
    2.1 材料与方法
    2.2 煤体矿物质分析
    2.3 浸泡液中矿物质离子变化规律分析
        2.3.1 K离子含量变化分析
        2.3.2 Ca离子含量变化分析
        2.3.3 Mg离子含量变化分析
        2.3.4 Al离子浓度含量分析
        2.3.5 Fe离子浓度含量分析
    2.4 小结
第3章 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规律分析
    3.1 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煤体含水率与孔隙率的变化
        3.1.1 煤体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分析
        3.1.2 含水率变化规律分析
        3.1.3 孔隙率变化规律分析
    3.2 煤体表面结构变化特征分析
    3.3 表面活性剂作用下煤体力学性质变化规律研究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煤体单轴抗压强度分析
        3.3.3 煤体冲击能量指数分析
        3.3.4 煤体动态破坏时间分析
    3.4 小结
第4章 表面活性剂增加煤体渗透性机理研究
    4.1 SDBS的理化性质及应用领域
    4.2 SDBS增加煤体渗透性机理研究
    4.3 IDS的理化性质及应用领域
    4.4 IDS增加煤体渗透性机理研究
    4.5 小结
第5章 现场注水方案优化设计
    5.1 工作面介绍
    5.2 数值模拟介绍
        5.2.1 数值模拟软件介绍
        5.2.2 数值计算模型建立
    5.3 湿润半径分析
        5.3.1 模拟实验方案
        5.3.2 注水压力随注水时间对孔压半径的分布影响
        5.3.3 钻孔间距对孔压半径的分布影响
    5.4 工作面注水关键参数优化设计
    5.5 小结
第6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以及参加科研情况

(3)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渗流模型及防突机理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2 文献综述
    2.1 选题的意义及目的
        2.1.1 选题意义
        2.1.2 课题来源及目的
    2.2 国内外煤层注水渗流模型的研究现状
        2.2.1 煤层注水技术的研究现状
        2.2.2 多孔介质多相渗流理论的研究现状
        2.2.3 煤层注水渗流数值模拟的研究现状
    2.3 国内外水力化防突技术及其防突机理的研究现状
        2.3.1 煤与瓦斯突出机理的研究现状
        2.3.2 水力化防突技术的研究现状
        2.3.3 煤层注水防突机理的研究现状
    2.4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方法
        2.4.1 研究内容
        2.4.2 研究方法
3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模型研究
    3.1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过程及影响因素
        3.1.1 煤层注水两相渗流过程
        3.1.2 煤层注水两相渗流影响因素
    3.2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物理模型及假设条件
        3.2.1 多孔介质水气两相渗流机理
        3.2.2 煤层注水两相渗流物理模型
        3.2.3 煤层注水两相渗流假设条件
    3.3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数学模型的建立
        3.3.1 水相渗流区域数学模型
        3.3.2 瓦斯相渗流区域数学模型
        3.3.3 两相交界面数学模型
        3.3.4 含水饱和度分布数学模型
    3.4 本章小结
4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及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研究
    4.1 数值模拟方法及模型参数设定
        4.1.1 数值模拟方法
        4.1.2 数值模型建立及参数设定
    4.2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4.2.1 两相压力分布规律
        4.2.2 两相渗流速度分布规律
        4.2.3 含水饱和度分布规律
        4.2.4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两相渗流规律分析
    4.3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影响因素的数值模拟及分析
        4.3.1 注水压力
        4.3.2 注水时间
        4.3.3 封孔深度
        4.3.4 注水孔直径
        4.3.5 煤层瓦斯压力
        4.3.6 溶液表面张力
    4.4 本章小结
5 煤层注水对综采工作面突出因素影响的实验研究
    5.1 综采工作面煤与瓦斯突出因素分析
    5.2 煤层注水对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影响实验
        5.2.1 对煤体突出强度的影响
        5.2.2 对煤体脆性系数的影响
        5.2.3 对煤体力学参数的影响
    5.3 煤层注水对煤体瓦斯赋存影响实验
        5.3.1 实验装置、计算方法及实验方案
        5.3.2 不同粒度干燥煤样的瓦斯吸附-解吸实验结果与分析
        5.3.3 注水对煤体瓦斯驱排效应的影响
        5.3.4 注水对煤体瓦斯置换效应的影响
        5.3.5 注水对煤体瓦斯抑制效应的影响
    5.4 煤层注水对煤体孔隙瓦斯吸-脱附特性影响实验
        5.4.1 实验装置及实验方案
        5.4.2 注水对孔隙瓦斯吸脱-附特性的影响
        5.4.3 注水对孔隙特征的影响
        5.4.4 注水改变孔隙吸-脱附特性机理分析
    5.5 本章小结
6 基于煤层注水的综采工作面防突机理研究
    6.1 煤层注水对煤体应力及瓦斯分布影响的研究
        6.1.1 研究方法及控制方程
        6.1.2 煤层注水对煤体应力分布的影响
        6.1.3 煤层注水对煤体瓦斯分布的影响
    6.2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防突机理的综合分析
        6.2.1 煤层注水对煤体物理力学性质影响机理分析
        6.2.2 煤层注水对煤体应力影响机理分析
        6.2.3 煤层注水对煤体瓦斯影响机理分析
        6.2.4 煤层注水防突作用机理综合分析
    6.3 本章小结
7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防突的现场试验研究
    7.1 现场概况
        7.1.1 矿井概况
        7.1.2 工作面概况
    7.2 煤层注水防突工艺方案的制定
        7.2.1 煤层可注性分析
        7.2.2 煤层注水系统的布置
        7.2.3 煤层注水防突工艺参数的选取
    7.3 煤层注水湿润煤体效果的测定及验证
        7.3.1 测定方案
        7.3.2 测定结果及分析
        7.3.3 现场试验与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验证
    7.4 煤层注水防突效果测定及分析
        7.4.1 注水前后煤体瓦斯压力及瓦斯含量变化
        7.4.2 注水前后煤体突出危险性指标的变化
        7.4.3 注水前后瓦斯排放孔中瓦斯涌出速度的变化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建议及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背景和意义
    1.2 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壁盈煤矿矿井地质及通风条件
    2.1 壁盈煤矿矿井概况
        2.1.1 含煤性
        2.1.2 可采煤层
        2.1.3 地质构造
    2.2 9#煤层瓦斯、煤尘及地温等情况
        2.2.1 瓦斯
        2.2.2 煤尘及煤的自燃
        2.2.3 地温及地压
    2.3 矿井通风
        2.3.1 通风方式及通风系统
        2.3.2 风井数目、位置、服务范围及服务时间
        2.3.3 采掘工作面及硐室通风
        2.3.4 矿井风量、风压及等积孔的计算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91305 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和抽采方法选择
    3.1 91305 工作面概况
        3.1.1 91305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1.2 煤层赋存、顶底板及地质构造情况
        3.1.3 91305 工作面施工方式及主要巷道布置情况
        3.1.4 影响回采的其它地质情况
    3.2 91305 综采工作面通风系统设计
        3.2.1 91305 采煤工作面实际需要风量的计算
        3.2.2 通风线路及系统设计
    3.3 91305 工作面瓦斯涌出量预测和抽采方法选择
    3.4 91305 工作面瓦斯抽放管路设计
        3.4.1 瓦斯抽放泵站系统设计及管路布置
        3.4.2 工作面瓦斯抽采管路要求及选型设计
        3.4.3 抽放管路的安装
        3.4.4 瓦斯排放口位置变更方案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91305 工作面抽采钻孔设计及施工
    4.1 钻场及钻孔布置方案
        4.1.1 钻场设计
        4.1.2 钻孔设计
    4.2 组织管理及工作面抽放系统管理
    4.3 主要危险源辨识及安全技术措施
    4.4 施工设备及器材
    4.5 本煤层瓦斯预抽钻孔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91305 工作面综合防尘及其它一通三防设计
    5.1 91305 工作面综合防尘设计
        5.1.1 91305 综合防尘供水系统
        5.1.2 防尘设施
        5.1.3 煤层注水
    5.2 其他一通三防设计要求
        5.2.1 通风方面
        5.2.2 安全监测监控方面
        5.2.3 防灭火方面
        5.2.4 其他安全技术措施
    5.3 采用瓦斯抽放治理设计后的成果与对比
        5.3.1 本煤层瓦斯抽放前后煤体瓦斯含量对比
        5.3.2 91305 工作面瓦斯抽放治理设计后瓦斯浓度对比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

(5)流固耦合作用下煤岩渗流演化与润湿分布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方法和内容
2 煤层注水钻孔径向破坏范围及湿润半径的理论解析
    2.1 考虑初始地应力无限平面钻孔问题的弹性解
    2.2 钻孔注水作用下围岩渗透压力分布的理论解
    2.3 流固耦合作用下钻孔注水破坏半径的理论解
    2.4 算法及算例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煤层注水润湿范围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3.1 煤岩基本力学性能与渗流演化规律试验研究
    3.2 型煤试样声波传导与润湿影响因素分析
    3.3 基于电导率的型煤润湿检测方法研究
    3.4 煤层注水渗流与润湿分布规律试验研究
    3.5 本章小结
4 基于UDF的煤层注水渗流场演化规律数值模拟研究
    4.1 煤层注水渗流模型构建
    4.2 不同注水压力下钻孔径向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3 不同应力下钻孔径向渗流场数值模拟分析
    4.4 孔隙率不变条件下煤层注水渗流数值模拟分析
    4.5 加载孔隙率随注水压力变化条件下煤层注水渗流模拟分析
    4.6 本章小结
5 煤层高压注水渗流润湿技术及现场应用
    5.1 工作面简况
    5.2 煤层高压注水渗流润湿技术参数设计
    5.3 煤层高压注水快速封孔技术研究
    5.4 煤体高压注水技术现场应用考察
    5.5 本章小结
6 主要结论及展望
    6.1 主要结论
    6.2 主要创新点
    6.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致谢
学位论文数据集

(6)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概述(Introduction)
    1.2 煤层注水国内外研究现状(Research status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at home and abroad)
    1.3 项目研究目标与主要内容(Project research objectives and main contents)
    1.4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Research methods and technical routes)
2 软煤层注水机理及相关参数的测定研究
    2.1 煤层注水机理的研究(Study on Mechanism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2.2 煤层注水降尘机理及效果的影响因素(The mechanism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o reduce dust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ts effect)
    2.3 煤层注水参数实验研究(Experimental study on water injection parameters of coal seam)
    2.4 采掘工作面粉尘浓度测定及分析(The measurement and analysis of dust concentration in mining work)
    2.5 本章小结
3 煤层注水参数的数值模拟及优化研究
    3.1 煤层注水技术(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3.2 FLUENT数值计算方法计算步骤
    3.3 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效果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3.4 掘进工作面煤层注水效果数值模拟(Numerical simulation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effect in driving face)
    3.5 本章小结
4 煤层注水工艺参数优化研究
    4.1 综采工作面短孔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short hole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4.2 综采工作面深孔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of deep hole in fully mechanized mining face)
    4.3 掘进工作面注水工艺及参数的确定(Determination of water injection technology and parameters in driving face)
    4.4本章小结
5 煤层注水复配湿润剂的实验研究
    5.1 表面活性剂的选取(Selection of surfactants)
    5.2 表面活性剂相关参数的测试(Testing of surfactant related parameters)
    5.3 表面活性剂的优化及配方的确定(Optimization of surfactant and determination of its formulation)
    5.4 本章小结
6 煤层注水效果的试验研究
    6.1 煤层注水压力及流量的现场试验分析(Field test and analysis of pressure and flow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6.2 煤层注水湿润半径现场试验分析(Field test and analysis of wetting radius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6.3 煤层注水降尘效果分析(Analysis on the effect of coal seam water injection to reduce dust)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
8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7)基于拉瓦尔效应的气水两相喷雾数值模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选题意义及课题来源
    1.3 文献综述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方法
2 雾化原理及主要性能指标
    2.1 雾化原理
    2.2 雾滴与粉尘结合类型
    2.3 雾化性能指标
    2.4 本章小结
3 传统压力型喷嘴雾化数值模拟及分析
    3.1 F L U E N T软件概述
    3.2 传统压力型喷嘴雾化模拟
    3.3 模拟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不同结构拉瓦尔效应喷嘴数值模拟及分析
    4.1 拉瓦尔效应喷嘴
    4.2 拉瓦尔效应喷嘴模型
    4.3 不同结构参数模拟及分析
    4.4 结构参数确定
    4.5 本章小结
5 不同工况拉瓦尔效应喷嘴数值模拟及分析
    5.1 液体压力对雾滴粒径影响
    5.2 气液压力比对雾滴粒径影响
    5.3 扩张段半锥角与出口气流速度关系
    5.4 本章小结
6 现场喷雾降尘现场试验
    6.1 试验地点概况
    6.2 试验用拉瓦尔喷嘴结构
    6.3 工况参数与测点
    6.4 试验结果与分析
    6.5 本章小结
7 结论
    7.1 主要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8)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研究现状
    1.1 粉尘弥散污染规律
        1.1.1 综采工作面粉尘污染
        1.1.2 综掘工作面粉尘污染
    1.2 煤尘润湿理论
        1.2.1 煤尘润湿特性
        1.2.2 煤尘微观润湿机理
    1.3 尘雾凝并湿式除尘理论
    1.4 湿式喷射混凝土除尘理论
2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技术研究现状
    2.1 综采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
        2.1.1 综采工作面局部雾化封闭控除尘方法及关键技术
        2.1.2 综采工作面空气幕隔尘理论与技术
    2.2 综掘工作面粉尘防治技术
        2.2.1 综掘工作面三向旋流风幕控尘方法及关键技术刘荣华等[53]利用Fluent进行数值模拟,分析空
        2.2.2 综掘工作面外喷雾控除尘技术及装备
        2.2.3 综掘工作面风雾双幕协同增效控除尘技术及装备
    2.3 煤层注水强渗-增润技术工艺
        2.3.1 高地应力低孔隙率难渗煤层分区组合式注水技术
        2.3.2 脉冲-交变注水技术
    2.4 湿(潮)喷作业系统配套工艺及设备
    2.5 矿用高效环保抑尘剂降尘技术
        2.5.1 井工煤矿用抑尘剂
        2.5.2 露天煤矿用抑尘剂
        2.5.3 复合型抑尘剂
3 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研究展望

(9)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变量注释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标与主要研究内容
    1.4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
2 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研究
    2.1 表面活性剂对水湿润性能的作用机理
    2.2 磁化水形成机理及其分子结构实验研究
    2.3 表面活性剂与磁化协同增效理论
    2.4 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
    2.5 本章小结
3 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的研制及其湿润粉尘性能研究
    3.1 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研制原则及其润湿粉尘性能评价方法
    3.2 表面活性剂单体的优选
    3.3 活性剂与磁化协同增效作用研究
    3.4 低成本活性磁化水添加剂的制备
    3.5 本章小结
4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方法及装置研究
    4.1 活性磁化水制备实验系统及方法
    4.2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方式实验研究
    4.3 活性磁化水磁化参数及湿润粉尘性能研究
    4.4 活性磁化水高效磁化装置的研制
    4.5 本章小结
5 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及降尘特性实验研究
    5.1 活性磁化水雾化及降尘测试系统
    5.2 活性磁化水高效雾化方法实验研究
    5.3 活性磁化水降尘特性实验研究
    5.4 本章小结
6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工艺及现场应用
    6.1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工艺及关键参数
    6.2 矿井概况
    6.3 采掘面风流粉尘源分析
    6.4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在综掘工作面的应用
    6.5 活性磁化水降尘技术在综采工作面的应用
    6.6 本章小结
7 总结及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10)东滩煤矿综合防尘关键技术及监测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2 综放面产尘机理及粉尘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2.1 综放工作而产尘机理研究
    2.2 喷雾降尘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
    2.3 综放工作面高效喷雾降尘技术研究
    2.4 煤层注水降尘关键技术及装备
    2.5 其它地点粉尘防治设施与技术研究
    2.6 本章小结
3 综掘面和锚喷面产尘机理及粉尘综合防治关键技术及装备研究
    3.1 综掘工作面产尘机理研究
    3.2 可控大风量长压短抽通风控尘降尘技术研究
    3.3 可控大风量长压抽通风控尘降尘关键装备研制
    3.4 锚喷作业产尘机理
    3.5 湿式喷浆技术及装备研究
    3.6 本章小结
4 设备远程在线监测监控系统及管理制度研究
    4.1 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4.2 粉尘浓度超限喷雾降尘技术研究
    4.3 主要组成部件设计研究
    4.4 主要特点及参数
    4.5 矿井粉尘管理制度研究
    4.6 小结
5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四、煤层注水参数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矿井喷雾降尘表面活性剂作用机理的分子模拟研究[D]. 刘硕.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2]添加表面活性剂的煤层注水机理研究及应用[D]. 段鑫. 辽宁大学, 2021
  • [3]综采工作面煤层注水渗流模型及防突机理研究与应用[D]. 王龙飞.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4]壁盈煤矿9#煤层矿井瓦斯治理研究与一通三防设计[D]. 杨剑广.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1)
  • [5]流固耦合作用下煤岩渗流演化与润湿分布规律研究[D]. 郭艳培. 山东科技大学, 2020(06)
  • [6]新登煤业二1煤层注水技术研究[D]. 张东许.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2)
  • [7]基于拉瓦尔效应的气水两相喷雾数值模拟研究[D]. 赵向锋. 华北科技学院, 2020(01)
  • [8]我国煤矿粉尘防治理论与技术20年研究进展及展望[J]. 程卫民,周刚,陈连军,王刚,聂文,张清涛. 煤炭科学技术, 2020(02)
  • [9]煤矿井下活性磁化水降尘机制及技术研究[D]. 周群. 中国矿业大学, 2019(04)
  • [10]东滩煤矿综合防尘关键技术及监测管理研究[D]. 宋海洲. 山东科技大学, 2019(05)

标签:;  ;  ;  ;  ;  

煤层注水参数的合理选择及防尘效果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