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手柑及其仿制佛手柑、柚子的比较鉴定

佛手柑及其仿制佛手柑、柚子的比较鉴定

一、佛手及其伪品佛手瓜、柚的比较鉴别(论文文献综述)

许茹,钟凤林,王树彬[1](2017)在《中药佛手的本草考证》文中提出佛手是一种药用广泛又经济的中药,中医认为其有舒肝理气、和胃化痰之功。针对本草古籍对佛手品种来源、性状特点、药性特征等方面记载模糊不清,并存着几种药材混用的现状,该文通过对本草文献中佛手植物形态的记载,对品种来源、药材性状特点、药性特征及与混用品比较等方面进行分类整理,结果表明枸橼、佛手应是同属中两种不同植物;混用品佛手瓜在果皮色泽、气味和显微组织方面均存在明显的差异。通过建立的方法对佛手及其混用品进行区分,可为佛手的现状和动态发展及其质量标准制定提供参考。

陈燕霞[2](2014)在《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通过运用现代化分析化学手段,测定不同蒸制时间的制佛手样品和不同干燥方法干燥的佛手饮片中的主要化学成分,同时结合其抗氧化能力的变化规律,采用统计学方法探讨蒸制时间与佛手中化学成分含量变化的相关关系,分析探讨其炮制机理,并比较分析确定较佳蒸制时间及较佳干燥工艺;运用现代化分析化学手段及中药指纹图谱技术对不同批次的制佛手饮片进行检测,建立全面、可行的制佛手的质量控制方法及指纹图谱,为制佛手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方法学参考。方法:1蒸制工艺的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以橙皮苷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的总黄酮进行含量测定;运用HPLC法,以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分析。2炮制机理的初步研究运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的褐变度(A420nm值)进行测定;采用茚三酮显色,以谷氨酸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的总氨基酸进行含量测定;采用3,4-二硝基水杨酸显色和苯酚-浓硫酸显色,以葡萄糖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的还原糖和总糖进行含量测定;运用HPLC法,以5-羟甲基糠醛为对照品,对不同蒸制时间的佛手样品中进行含量测定,比较分析。3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以抗坏血酸为阳性对照药物,体外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为指标,测定不同蒸制时间佛手的抗氧化活性。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对蒸制时间与各检测成分之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4干燥工艺的研究采用智能式常温厢式干燥机RTI-1(低温低湿)、恒温干燥及晒干等技术方法,对佛手饮片干燥工艺进行比较研究。运用HPLC法,以橙皮苷为对照品,对不同干燥方法工艺的佛手样品中进行含量测定;测定其复水率,结合外观性状,比较分析,筛选较佳工艺方法。5质量标准研究参照《中国药典》2010版的外观、理化鉴别、水分、灰分、浸出物和含量测定的规定,对不同批次制佛手样品进行初步评价及鉴别;应用薄层层析法对制佛手乙醇提取物进行薄层分析,并采用两种不同极性的展开系统展开,观察其薄层行为,建立其TLC特征图谱。应用HPLC法对不同批次制佛手中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进行测定。运用HPLC-PDA法对佛手饮片甲醇提取物进行全波长扫描,确定基线稳定,提供信息量比较丰富的检测波长,以橙皮苷作为参照峰,建立不同批次制佛手指纹图谱,获得共有峰信息,并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A版”对共有峰信息进行相似度分析。结果:1蒸制工艺的研究样品中总黄酮的含量的变化规律是先增加后降低,其中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最高,为50.682mg/g;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中总黄酮含量最低,为29.228mg/g,生品中总黄酮含量为29.355mg/g,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总黄酮含量比生品约增加了一倍。不同蒸制时间的制佛手样品中橙皮苷含量存在差异,其中蒸制2.5h的样品含量最高,为1.038mg/g;不同蒸制时间的制佛手样品的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存在差异,且炮制前后含量差别较大,生品含量最高为2.195mg/g,蒸2.5h的样品次之,为1.628mg/g。2炮制机理的初步研究不同蒸制时间的样品颜色存在较大的差异。随着时间的延长,其饮片的颜色越来越深,褐变度(A420nnm值)越来越大,炮制前后颜色差异较大,其中褐变度(A20nm值)最大的是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为0.671,而生佛手(样品1)褐变度(A420nm值)为0.090,几乎检测不到。炮制后,样品中的氨基酸含量有所减少,且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样品中总氨基酸的含量逐渐降低。其中生品(样品1)总氨基酸的含量为27.376mg/g,蒸制4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为16.863mg/g,含量减少了接近一半。炮制后还原糖和总糖的含量均有所增加,但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还原糖含量变化并未见明显的规律,而总糖的含量变化规律为先增加后稳定。其中生品(样品1)总糖的含量为33.18%,而当蒸制时间在2个小时后,随着蒸制时间延长,总糖含量保持在56%-60%之间上下轻微波动。不同蒸制时间的样品中5-羟甲基糠醛含量存在较大差异。炮制前后,含量变化较大,其中生品(样品1)含量为0.0106mg/g,几乎检测不到,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其含量逐渐增加,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其含量为0.5203mg/g,比炮之前增加了50倍多。3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佛手炮制前后的水提液与醇提液对DPPH自由基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且两者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水提取液的抑制作用较高。随着蒸制时间的增加,样品的IC5o值的规律大致为先降低后增加,即抗氧化能力先增大后降低,其中IC50最小(即抗氧化能力最强)的均为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6),为0.20mg/ml和2.39mg/ml, IC50最大(即抗氧化能力最弱)水提取液为生品(样品1),为0.72mg/ml,醇提取液的为蒸制4个小时的制佛手(样品9),为5.47mg/ml,其中生品(样品1)醇提取的IC50值与样品9相差甚小,为5.35mg/ml。不同蒸制时间与样品水提取液的IC50值、A420nm值、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15、0.983、-0.885、0.671、0.921;水提取液的IC50值与A420nm值、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80、0.847、-0.710、-0.717;醇提取液的IC50值与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891和-0.702,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与醇提取液的IC50值呈负相关关系,它们含量越高,IC50值越小,即抗氧化能力越强;A420nm值与蒸制时间、总氨基酸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0.983、-0.820和0.950。4干燥工艺研究与其他干燥方法相比,采用智能式常温厢式干燥机RTI-1干燥的佛手样品耗时最短,外观质量最佳,色白香气浓郁,橙皮苷含量最高,产品复水比最大。5质量标准研究制佛手饮片为类椭圆形或卵圆形薄片,常皱缩或卷曲,大小不一。上端有数手指形的分裂,下端近圆形,基部略窄,有的可见果梗痕。长5-10cm,宽3-5cm。质硬而脆,受潮后柔软。气淡香,色棕褐色或棕黑色。建立制佛手的薄层分析方法,取制佛手饮片粉末1.0g,加乙醇10ml,超声20min,滤过,滤液蒸干,残渣加乙醇0.5ml使溶解,作为样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块硅胶G薄层板上,以环己烷:乙酸乙酯(1.5:1)展开系统,薄层图谱显示斑点清晰,分离度良好,信息量丰富。所有测试样品的水分含量9.19%~12.84%,所有测试样品的总灰分为3.14%~9.71%,所有测试样品的水溶性浸出物:冷浸法结果为42.48~60.65%;水溶性浸出物:热浸法结果为54.23~74.33%;醇溶性浸出物:用乙醇作溶剂,冷浸法结果为4.07~20.29%,醇溶性浸出物:用乙醇作溶剂,热浸法结果为22.90~50.30%。14批制佛手样品中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橙皮苷含量在0.142~0.788mg/g之间,均值为0.364mg/g;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在0.642-1.747mg/g之间,均值为1.038mg/g;5-羟甲基糠醛的含量在0.028-0.901mg/g之间,均值为0.238mg/g。14批制佛手HPLC指纹图谱共有峰有12个,各批图谱与生成的对照图谱R的相似度在0.044-0.930之间,表明14批制佛手的化学成分存在量上的明显差异。结论:1蒸制工艺的研究蒸制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总黄酮及橙皮苷的含量,并且以蒸制时间为2.5小时的制佛手样品中含量最高;对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影响较大,会造成其含量的降低,比较实验选用的蒸制时间,以2.5小时为最高。综合以上考察指标结果,初步认为2.5小时为最佳的蒸制时间。2炮制机理的初步研究蒸制后,佛手总黄酮及橙皮苷含量增加,而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降低。同时,在此过程中,佛手发生了美拉德反应,生成类黑精发生聚合反应形成了复杂的高分子色素,A42onm值增大,造成了佛手颜色的加深;氨基酸降解;产生了5-羟甲基糠醛。3抗氧化能力测定及相关性分析炮制前后,样品的抗氧化能力出现较大的差异,蒸制能够使其抗氧化能力增大,且蒸制2.5个小时的制佛手的抗氧化能力是所有炮制品中最强的。因此,可以认为2.5小时是最佳的蒸制时间。蒸制时间对水提取液的IC50值、A420nm值、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影响较大;总氨基酸含量、总糖含量和5-羟甲基糠醛含量直接影响水提液的抗氧化能力;总黄酮和橙皮苷含量越高,醇提液抗氧化能力越强;随着蒸制时间的延长,氨基酸发生水解转化,5-羟甲基糠醛累积,A420nm值变大,即颜色加深。证明了在炮制过程中,制佛手饮片发生了美拉德反应。4干燥工艺的研究与其他常规干燥方法比较,采用智能式常温厢式干燥机RTI-1干燥的佛手质量最好,因此,该方法应予以大力推广。5质量标准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制佛手饮片的含水量不得过13.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制佛手饮片总灰分不得过10.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制佛手饮片浸出物:热浸法,水溶性出物不得少于45.0%;热浸法,用乙醇作溶剂,醇溶性出物不得少于15.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按干燥品计算,含橙皮苷(C28H34015)不得少于0.030%。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的要求初步拟定,按干燥品计算,含5,7-二甲氧基香豆素(C11H10O4)不得少于0.50%。

王卿[3](2014)在《佛手香气成分及其精油的提取和应用研究》文中提出本文以佛手(Citrus medica cv. sarcodactylis)为研究对象,应用固相微萃取GC-MS方法分析测定了佛手花、叶、果的香气成分;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有机溶剂浸提法和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佛手精油,得出其最优提取工艺,并分析测定了其精油成分;对佛手精油在李果实采后贮藏期间的多种生理指标进行测定,分析了佛手精油对李果实保鲜效果。1.对生长发育过程中佛手花的香气成分进行GC-MS分析,结果表明,佛手花香气组分随着花的发育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花苞期、初花期、盛花期和末花期分别鉴定出了36、33、28和28种香气成分;佛手花中柠檬烯、Gamma-萜品烯、反式罗勒烯、α-蒎烯、.石竹烯、巴伦西亚橘烯、γ-榄香烯、α-香柠檬烯等15种组分为佛手花的主要香气物质,其中柠檬烯在佛手花的4个时期中均含量最高。佛手花花苞期香气组分主要包括烯烃类93.61%、烷烃类1.06%、醇类0.84%、酯类0.78%、酸类0.41%;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69.68%)、Gamma-萜品烯(4.68%)、反式罗勒烯(3.68%)等;佛手花初花期香气组分主要包括烯烃类87.55%、醇类4.66%、烷烃类2.47%、炔类0.97%;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61.60%)、Gamma-萜品烯(6.14%)、石竹烯(3.48%)等。佛手花盛花期香气组分主要包括烯烃类97.01%、醇类1.06%、酯类0.52%;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71.50%)、Gamma-萜品烯(7.40%)、石竹烯(2.39%)等。佛手花末花期香气组分主要包括烯烃类97.30%、醇类0.77%、炔类0.55%;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74.79%)、Gamma-萜品烯(7.24%)、反式罗勒烯(4.16%)等。2.对佛手叶片的香气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主要鉴定出26种成分,包括烯烃类98.75%、醇类0.32%;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71.62%)、Gamma-萜品烯(6.83%)、顺式-乙位-罗勒烯(5.02%)等。3.对佛手果实的香气组分进行了GC-MS分析,佛手果实香气主要鉴定出23种成分,主要包括烯烃类98.95%、醇类0.32%。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49.30%)、Gamma-萜品烯(32.85%)、(1R)-(+)-α-蒎烯(2.58%)等。4.对佛手精油不同提取方法的提取工艺进行了优化。水蒸气蒸馏法提取佛手精油的最佳工艺为:不添加NaCl,料液比1:14,蒸馏时间7h;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佛手精油的最佳工艺为:料液比1:15,浸提时间3h,浸提温度50℃;超声波提取法提取佛手精油的最佳工艺为:提取时间45min,料液比1:20,超声波功率180w。5.对3种方法提取的佛手精油成分进行了GC-MS分析,水蒸气蒸馏法所得的精油成分主要有54种,其中烯烃类77.27%、酸类5.83%、醇类2.78%、酯类1.03%、酮类1.04%;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45.20%)、α-蒎烯(21.26%)、β-侧柏烯(2.78%)等。有机溶剂浸提法提取的佛手精油共鉴定出32种主要组分,其中酯类20.51%、酸类16.23%、醇类9.77%、烯烃类7.93%、酮类6.86%;含量较高的有异胆酸乙酯(8.85%)、熊去氧胆酸(7.41%)、柠檬烯(5.26%)等。超声波法提取的佛手精油鉴定出38种主要组分,其中酸类23.01%、烯烃类17.25%、酯类14.94%、酮类5.71%、醇类4.82%。含量较高的有柠檬烯(10.98%)、胆酸甲酯(8.99%)、氟泼尼龙(6.25%)等。6.研究不同浓度佛手精油对‘芙蓉李’果实的保鲜作用,通过测定分析果实硬度、电导率、呼吸速率、保护酶活性等多个生理指标,表明佛手精油对‘芙蓉李’采后保鲜有一定的效果,40μl/L和60μl/L的保鲜效果优于20μl/L。佛手精油具有延缓李果实软化的作用,并可以抑制果实的呼吸,降低组织的相对电导率和果实细胞受损程度,延缓果实衰老,起到良好的保鲜作用。

许茹[4](2013)在《柑橘属几种常用理气药的本草学研究》文中指出本草学是我国古代医药学伟大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完全可以做到‘古为今用”。考证本草,并正确地按本草文献用药,是保证中医医疗效果的重要措施之一。柑橘属植物作为临床常用理气类的中药材,具有抗病毒活性、抗肿瘤活性及抗氧化等药理活性。如中药陈皮、青皮、枳实、枳壳、化橘红具有理气健脾、消积化滞、破气除痞、宽中行气等功效。从史学、文献学的角度,研究柑橘属药用植物理论与经验、学术特征、文化内涵与发展规律,在全面系统整理方药文献的基础上,对枳实、枳壳、青皮、陈皮、佛手等进行了原植物、药用及经方配伍等方面的考证,向信息化方向发展,并通过方药文献专题研究促进方药理论的创新,以促进今天中医学术发展,适应时代的需求。本研究取得如下结果:1.通过文献考证并结合现代研究对枳实植物来源认识、分析,表明古籍中的“枳”并非“枳实”,是同名异物现象,认为酸橙、甜橙是枳实药材的重要来源,其栽培变种的干燥幼果及未成熟果实为正品枳实、枳壳药材基原。同时,考证表明枳实与枳壳是同一种物质,因不同成熟程度而具有不同的药性。总结了枳实的炮制方法。2.考证了青皮入药品种变革,古籍上青皮药材的正品来源应是橘类的未成熟果皮,柚、柑、橙虽与橘相类,但并不能作为青皮药材使用。但现在药材市场上的青皮药材,除用橘类的未成熟果实外,其同属植物甜橙、香橼以及茶枝柑等柑类的未成熟果实亦有作青皮使用。青皮存在着“个青皮”和“四花青皮”两个品种规格,且在实际功效上有所差异,用药时要注意区分。考证了青皮的药效和炮制方法,并总结了青皮的药效、炮制方法和配伍规律。3.考证了陈皮的药用功效和配伍历史沿革。重点论述了补益方剂、祛痰方剂中异功散、益黄散、升阳益胃汤等的陈皮配伍。考证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配伍条件下陈皮的理气作用方向会发生相应变化,治疗范围随之相应扩大。4.考证了佛手的植物来源、药用功效和配伍历史沿革。通过查阅历代本草着作中发现,历代本草学家常将佛手柑与枸橼、香橼等相混,虽同为柑橘之属,但在植物形态特征及药用功效方面亦有所不同。本文通过查阅历代本草古籍,结合现代研究进展,分别从原植物、药用及经方配伍等方面通过加以考证,对佛手原植物来源进行脉络疏理,对古籍中道地产地进行考查,并通过经方配伍考证对其药效进一步开发提供理论基础及现实依据。

韦颖[5](2012)在《105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研究》文中指出日益增大的中药材用量,促使了中药材种植业的快速发展,近年来,几乎各地均有中药材种植基地建成,散农种植药材的数目也逐渐增多。但是,中药材的物种繁多、来源复杂,再加上中药材种子市场比较混乱,很多种子均有伪品或混淆品出现,容易使生产者,特别是自由散种的药农购买错误的种子进行播种。倘若栽错了种子,不仅会给生产者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也会对临床用药带来安全隐患。因此,有必要针对药用植物种子的鉴定进行一系列工作,目的既是保证临床用药的安全有效,也是维护中药材生产者的经济利益。目前,虽已有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许多研究,但仍存在些许不完善的地方,首先,大部分研究仅局限于本身作为药用的果实、种子;其次,性状研究多,显微研究少;再次,许多研究没有留下可视性结果,或者所配的图片并不十分清晰。因此,有必要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行补充。一是应该扩大研究的范围,不局限于药用的果实、种子;二是对性状及显微鉴定的具体内容做更加详细的补充;三是结合照相机等仪器,保存图片,保留可视性结果,使相关描述更加清晰,更有利于实际应用。本论文通过对41科、105种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微性状、显微结构的研究,得到其各项特征描述并拍照记录,旨在为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鉴别提供依据,从而保证中药材种植过程中种源的正确性。另外,实验结果也可以为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研究,特别是分类学及亲缘关系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一些资料。实验材料通过多所科研院所和院校等收集,并经相关负责人鉴定,材料来源真实、可靠。本研究运用性状鉴定、微性状鉴定、显微鉴定三种方法。其中,性状与显微鉴定是中药材鉴定的传统方法,简单、经济、方便,广泛适用于基层及药材市场。课题运用的显微鉴定主要是石蜡切片法。在进行石蜡切片的过程中,由于材料的特殊性,即果实、种子的皮多较厚、硬,同时其内部又常含有大量的淀粉等,在固定、脱水、透明、浸蜡等过程中,试剂及石蜡很难进入内部,以致在切片时常出现切片破碎等现象。因此,在多次尝试之后,表明在制作果实、种子类石蜡切片时有两个需要注意的事项,一是需将果实、种子的两端均削去足够大的一截后再放入FAA固定液中固定;二是将处理的各个步骤时间适当延长,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类型的果实、种子延长的时间略有不同,对于果皮、种皮较薄的材料,如伞形科果实,一个周期约为20天,而像豆科等皮较厚的材料,周期会更长一些,近一个月。微性状鉴定是近年来由安徽中医学院周建理提出的一种鉴定方法,主要通过体视显微镜对果实、种子中肉眼难以看到的特征进行观察与描述,并可连接照相机与电脑进行拍照,这是对性状鉴别法的一个重要补充。因此,此项课题可以说是从性状、微性状、显微三个水平对105种药用植物的果实、种子进行特征描述与鉴定。本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结果:1.课题通过实验,得到了105种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微性状、显微特征,并附有照片说明。并在前人的基础上总结了几项比较重要的果实、种子鉴别点:在性状观察中主要观察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纹理;在微性状观察中主要观察表面纹理的形状;在显微观察中以果皮或种皮的结构为主,主要观察细胞的类型、细胞壁增厚情况、是否有内含物等,内含物主要为晶体的描述,个别种的胚乳及胚(主要是内含物)也有鉴别意义,如几种大黄。2.根据实验结果,对3科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共性与个性分别进行了总结。唇形科的果实为小坚果,形态相似,果实的结构也多近似,外果皮多为色素层,除黄芩与半枝莲外,均有厚壁细胞层。其差异主要为:①表面特征;②晶体的有无、存在部位、形状;③厚壁细胞层的结构特征。豆科植物种子外形有变化,但种皮结构近似:①外种皮为厚的角质层,细胞细长栅栏状;②支持细胞哑铃形或柱状;③有色素层;④内种皮角质。不同点主要在于:外种皮细胞的增厚情况,是否含色素及色素的分布。伞形科果实的共同特征是:①多具5条主棱;②具残存的花柱基;③有油管,棱内有维管束。根据5条棱的形态、油管的数目、以及胚乳里的内含物等可进行鉴别。以上对这3科药用植物果实、种子共性与个性做的总结,以后可作为相关科属果实、种子鉴定的参考。3.实验材料包括了同种药材不同基原植物的果实、种子。三种大黄果实的差异主要体现在:①花被片的大小;②草酸钙簇晶的形状、分布。两种羌活果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①果实的大小;②果实表面的纹理;③纵棱的宽度;④油管的数目;⑤胚乳内草酸钙簇晶的有无。两种葶苈子的不同点是:①大小;②颜色;③表面纹理。两种柴胡的果实的差别主要体现在:①果实的大小;②果实背面棱的粗细;③胚乳内草酸钙簇晶的有无。上述结果表明,同种药材不同基原植物的果实、种子,其性状与显微结构等会有所差异,这些差异与对应药材质量的差异是否有关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而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应做更加深入的考察研究。4.实验还包括了易混淆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鉴别。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可以作为辨别的依据。葱子与韭菜子比较,可根据形状、表面纹理、胚及胚乳细胞内含物进行鉴别。扁茎黄芪与华黄芪的种子性状基本相似,只是大小略有差异,两者的区别主要体现在外种皮细胞的结构。酸枣仁与滇枣仁的主要区别在于外种皮细胞的细胞腔形状不同。此外,实验还包括了易混淆结构的澄清,如三种大黄基原植物的果实并非包于增大的花被片内,而土大黄的果实才是内轮花被片增大,包裹果实整体。5.实验通过对果实、种子表面纹理、切面结构以及内含物的研究,可以为药用植物的植物学研究,特别是分类学的研究提供参考资料,如观察比较紫苏与白苏的表面特征及显微结构特征,表明将其定为两个种这一观点是合理的。论文的创新点如下:1.论文系统的从性状、微性状、显微三个方面对较大批量的药用植物果实、种子进行观察描述、并拍照。2.在石蜡切片的操作过程中,通过多次试验,提出在常规切片方法的基础上,果实、种子类材料应适当延长各步骤的时间,对于果皮、种皮较薄的材料,如伞形科果实,一个周期约为20天,而像豆科等皮较厚的材料,周期会更长一些,近一个月。3.在科的水平上分别对唇形科、豆科、伞形科果实、种子的异同,从性状与显微进行了较系统的总结。4.部分实验结果之前并未有人进行报道,如三种大黄果实的差异,两种羌活胚乳内草酸钙簇晶的有无,紫苏与白苏果实表面纹理的差异等。研究结果可为中药材果实、种子的真伪鉴别提供依据,对中药材种植业的有效发展也起到了推动作用。性状与显微鉴定虽然是一种传统的鉴别方法,但是凭借其简便、经济、有效的特征,特别适用于基层及市场,仍然需要大力的支持与推广。“微性状”鉴定方法的引用,使得果实、种子表面的特征能够更加清晰的得以展现,这是对此种方法可行性的再次证明,相信通过进一步的普及应用,此种方法定会成为中药材鉴定工作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另外,在显微鉴别的实验过程中,对脱水、透明、浸蜡等各个过程的时间均相应的进行了调整,希望能对以后相关的实验提供参考。

王莲婧[6](2012)在《化橘红抗氧化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目的:针对我省道地药材化橘红-毛橘红富含黄酮类成分的特点,提取其有效部位,系统研制化橘红抗氧化保健食品,为该珍稀药材资源的开发利用奠定坚实的研究基础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PSC法进行不同配比的组方抗氧化性评价,采用Caco-2细胞模型考察柚皮素及配伍组方的转运机制,确定合理的处方配比组成及比例,进行组方优化设计。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化橘红中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和芹菜素等活性成分含量;采用保健食品法、铝盐络合法、SBC法三种方法进行总黄酮测定对比研究,确定总黄酮含量测定最优方法;采用HPLC法建立不同栽培品种化橘红色谱指纹图谱库;完善原料药的质量标准。采用Central Composite Design响应面试验进行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选取乙醇浓度、乙醇用量、pH值三个因素,以总黄酮得率和黄酮清除率为考察指标,确定化橘红总黄酮最佳提取工艺;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试验设计进行响应面试验,选取酶用量、pH值、温度及时间四个因素,以脱苦率为考察指标,优化柚苷酶酶解工艺;采用旋转压片制粒机压片,采用Box-Behnken的中心试验设计原理,选取酸和碱的比例、甘露醇用量、PEG6000用量及PVP-K30浓度四个因素,以硬度、崩解时间为考察指标,优化泡腾片制备工艺,确定最佳工艺参数,制订工艺路线图。采用UPLC法快速测定化橘红维C泡腾片中柚皮素、芹菜素含量,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化橘红维C泡腾片中柚皮素、芹菜素进行鉴别,采用国家颁布的保健食品检验指南中规定的总黄酮测定法测定化橘红维C泡腾片中总黄酮含量,照2010版《中国药典》中崩解度、重量差异等测定方法和要求,测定并建立化橘红维C泡腾片质量标准。根据2003年版《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要求,开展抗氧化功能评价研究。采用溴代苯肝脂质过氧化小鼠动物模型,采用试剂盒法测定血和肝脏中过氧化脂质降解产物MDA、LPO含量、SOD、GSH-Px等抗氧化功能酶指标,初步评价本研究产品的抗氧化活性。结果1配方设计以柚皮苷、野漆树苷、柚皮素为代表的化橘红总黄酮作为功效成分实现抗氧化的功能;以维生素C、化橘红中特有的肌醇作为营养源补充维生素;采用独特先进的生物酶技术对化橘红提取物进行脱苦,以阿斯巴甜、甘露醇作为复合甜味剂,通过调节柠檬酸与碳酸氢钠的比率来控制pH值。以化橘红挥发油β-环糊精包合物作为赋香剂,以化橘红总黄酮粉末固有的棕黄色作为着色;柠檬酸-酒石酸,碳酸氢钠聚乙二醇包合物作为泡腾剂,以羧甲基淀粉钠作为泡腾片的崩解剂。按照科学理论有机结合,通过柚皮素的增效协同作用,以少量维生素C与柚皮素配比达到更好的抗氧化作用。采用先进的PSC法优化组方配比,结果最佳配比为脱苦总黄酮+维生素C=2:1时,PSC值相当于65.219μmol水溶性维生素E (Trolox)所表现出的抗氧性能力。采用Caco-2细胞模型证明与维生素C配伍,可以增加柚皮素的吸收,并减少其外排作用。2原料药质量标准研究2.1取样部位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对柚皮苷的影响较为有规律性,顶端采集部位的柚皮苷含量相对较高。不同化橘红(毛橘红)品种黄酮类含量有异,其中假西洋的柚皮苷含量较高,黄绒果的野漆树苷、柚皮素、芹菜素含量较高。2.2不同总黄酮测定方法对比结果显示,“铝盐络合法”测得值显着大于保健食品法和SBC法测得值。SBC方法是较为先进的国际公认的总黄酮测定方法,但由于反应过程步骤较多,该方法的稳定性还有待考察。保健食品法不需经显色直接测定,其结果准确、简便,测定方法较为合理,综合考虑,选用保健食品法测定化橘红中总黄酮含量。2.3建立了50批化橘红药材的指纹图谱库,采用相似度评价系统A版进行数据处理,不同栽培品种化橘红药材指纹图谱的相似度均高于0.93。采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B版”软件将各栽培品种对照图谱与50批化橘红指纹图谱进行相似度计算,以相似度最高者作为栽培品种判定结果。结果显示,除12、32、33、34号误判外,其余46批化橘红均可通过相似度判别出栽培品种,判定成功率达92%。3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3.1化橘红总黄酮提取工艺:采用响应面试验法对化橘红总黄酮提取工艺进行了进一步优化,其最佳工艺为:取化橘红粗颗粒,第一次加25倍水,浸泡0.5小时后,煮沸2小时,滤过,药渣第二次加20倍水,煮沸1.5小时,滤过,合并滤液。浓缩至1g/mL,缓缓加入95%乙醇,边加边搅拌,使其含醇量达到78.5%,继续加入适量一定浓度乙醇使其达到生药量的8倍量,用40%NaOH调节pH值至7.0,搅拌15分钟后,滤过,滤渣用适量一定浓度乙醇分次洗涤,并入滤液,回收乙醇,浓缩至1g/mL,加入适量蒸馏水使其浓度为0.6g/mL,5mol/L盐酸调pH至1.3,冷藏,一定时间后取出,滤过,沉淀用适量蒸馏水洗涤,60℃干燥,粉碎,过筛,得化橘红总黄酮粉末。3.2化橘红总黄酮脱苦工艺:根据响应面优化试验结果,化橘红总黄酮最佳脱苦条件为当柚苷酶用量1.6U/mL、酶解温度54℃、酶解时间132分钟时,脱苦率达到98.88%。3.3泡腾片制备工艺:优选出的结果为:取化橘红提取物,加入甘露醇制成药材软材,过24目筛;柠檬酸14份、酒石酸7份、羧甲基淀粉钠2.6份、维生素C3.4份、阿斯巴甜0.3份与甘露醇6份制成酸系统软材,过24目筛;碳酸氢钠17.5份、聚乙二醇-60002份制成碱系统软材,过24目筛;将三种软材分别制粒、烘干、混合整粒,在温度25℃、湿度30%条件下,以旋转式压片机压制成片。4泡腾片质量标准研究薄层鉴别显示,化橘红维C泡腾片在紫外灯(365nm)下检视,与柚皮素、芹菜素对照品Rf值相同位置均有显相同颜色的荧光斑点。泡腾片的片重差异在-3.91%~3.89%之间,符合药典规定的±5%限度,片重差异检查合格。4批泡腾片的崩解时限均符合药典规定5分钟以内崩解完全的的要求,本片剂崩解时限检查合格。根据UPLC法测定4批泡腾片制剂中柚皮素含量的结果,其柚皮素含量应为5.4±0.5mg/片;采用国家颁布的保健食品检验指南中规定的总黄酮测定法测定泡腾片中总黄酮含量,其总黄酮平均含量为14.13%。5抗氧化功能评价DPPH法体外评价抗氧化性结果表明,优化工艺中化橘红提取物抗氧化活性清除自由基的能力(抑制率高达26.24%)显着高于优化前的化橘红提取物(抑制率为16.13%)。灌胃化橘红维C泡腾片45d后,小鼠血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舌力结果表明,在高剂量组与阳性对照组中,与正常对照组SOD活性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与正常对照组GSH-Px活性差异具有显着性(P<0.01);在中剂量、低剂量组中,与正常对照组GSH-Px活性差异具有显着性(P<0.05)。灌胃溴代苯油造模后,小鼠肝脏中MDA、LPO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分别增加0.73±0.22nmol/mL、0.68±0.31μmol/gprot,其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与模型组相比,高剂量组可有效抑制溴代苯引起的肝脂质过氧化,使MDA、LPO含量降低,其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中剂量与低剂量组可降低LPO含量,其差异具有极显着性(P<0.01);同时,中剂量组的SOD活性与模型组对比具有显着性差异(P<0.05),高剂量组和中剂量组GSH-Px活性,与模型组对比具有极显着性差异(P<0.01),说明适量的化橘红维C泡腾片有助于增强小鼠机体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抗氧化作用。结论:1经过科学配方配伍后的保健食品组方科学合理,立项依据符合现代医学理论和中医传统养生理论,预期达到的保健功能具有科学性。2从原药材、提取物到泡腾片制剂进行多方位的质量控制,外观性状、薄层色谱、崩解时限及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等质控指标的综合应用,可有效保证所研发的产品的质量控制水平。3首次使用酶法对化橘红提取物进行脱苦工艺研究,所获得的化橘红提取物显着改善了传统化橘红提取物甚苦的口感,并能增强其抗氧化功效,可应用于化橘红食品和保健食品制备。所选用的泡腾片剂型,具有口感清凉、崩解迅速,服用方便,便于保存和携带的特点。所研产品是一种效果确切、富具特色的化橘红保健食品。4制定化橘红维C泡腾片质量标准为具体数据,该标准可以有效地控制该泡腾片的质量。5化橘红维C泡腾片能有效抑制溴代苯导致的肝脂质过氧化,使小鼠血清、肝脏中SOD和GSH-Px活力明显升高,肝脏中MDA、LPO含量显着降低,提示合理服用化橘红维C泡腾片,增强清除自由基的能力,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

秦枫[7](2008)在《川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文中指出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为芸香科(Rutaceae)植物,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有着悠久的药用历史。其性味辛、苦、酸、温,有舒肝理气、和胃止痛、祛湿化痰和提高抗应激能力等功效,用于治疗肝郁气滞、胸胁胀痛、胃脘痞满、食少呕吐等疾病。国内外对佛手的研究工作主要包括佛手的栽培和管理、挥发油及佛手的药理作用研究等方面,但对川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课题对川佛手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认识其药效物质基础,判明该类植物潜在的开发利用价值。本研究采用硅胶柱层析从川佛手中分离得到12个化合物,利用核磁共振光谱手段鉴定了9个化合物的结构,分别为5,7-二甲氧基香豆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6-甲氧基香豆素、5-甲氧基糠醛、10-二十碳烯、3,6-十二碳二烯、正十烷、十四烷、二十二烷。以上化合物均从川佛手中首次得到。

张瑞芳[8](2006)在《广佛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佛手为常用中药,是芸香科植物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 Swingle的干燥果实。具有疏肝理气,和胃止痛的功效。主产于我国广东、四川、浙江等地。广佛手为广东道地药材,品质优异,久负盛名。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的研制和发展,是配方颗粒临床大规模应用的基础和前提。为了更好地控制广佛手配方颗粒的质量,保证临床疗效,本研究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依据《中药饮片质量标准通则(试行)》和《中药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的技术要求》,对广佛手药材质量标准、广佛手配方颗粒的生产工艺及质量标准进行了系统研究。 在药材的质量标准研究中,改进了2005年版药典中的薄层鉴别条件,增加了特征性成分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对照品鉴别。通过考察不同的提取溶剂和条件,确定了提取方法,以5,7—二甲氧基香豆素为对照品,建立标准曲线(r=0.9999),建立了准确可靠的HPLC含量测定方法。初步建立了广佛手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运用相似度评价软件进行计算,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广佛手药材:之间相似度均大于0.940,其他产地佛手与广佛手共有模式的相似度均小于此值。首次将红外光谱法用于不同产地药材的鉴别,提出了不同产地的量化指标I值范围。采用气质联用(GC-MS)技术分析了经水蒸汽蒸馏法得到的佛手挥发油中的化学成分,经仔细分析、比较有关资料,发现了佛手挥发油中所具有的特征性成分甲基异丙苯。测定了灰分、浸出物、重金属、农残量等各项指标。 制备工艺研究中,根据传统汤剂的制备特点,以5,7—二甲氧基香豆素的含量为指标,用正交设计法优选了药材提取工艺;挥发性成分采用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优选,最高得率仅为0.0702%,故建议不单独提取挥发油。从指标成分、指纹图谱、药效学三个方面比较了离心和醇沉两种除杂工艺,确定以0.3g/mL的提取液醇沉浓度50%为除杂条件。同时,运用正交设计实验优选了喷雾干燥条件,考察了不同转速、压力对干压制粒的影响,确定了科学合理的生产工艺。 广佛手配方颗粒已不具备饮片外形,控制颗粒的质量是一项十分重要的研究工作。本研究采用薄层色谱鉴别法,分别以对照药材,对照品作为对照来控制颗粒质量;采用HPLC技术,建立广佛手颗粒的含量测定方法和指纹图谱,确定本品每g含5,7—二甲氧基香豆素应不低于0.65mg;确定了颗粒浸出物的要求。 进行了初步稳定性和药效学实验,结果表明,本研究确定的工艺稳定可靠、适合实际工业生产,产品安全有效,大大提高了广佛手配方颗粒的质量。建立的广佛手药材和配方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简便、快捷、规范、科学,结果稳定、可靠,为广佛手及其产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全面、可靠的依据。

周春丽,郭卫东[9](2005)在《佛手种质资源研究进展》文中认为主要介绍了佛手的品种分类、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以及佛手的真伪鉴别,并从佛手化学成分研究进展上综述了佛手的发展应用前景。

周春丽[10](2005)在《海藻糖合酶基因转化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方法的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佛手,学名Citrus medica L. var. sarcodactylis,为芸香科柑桔属香椽的变种。它不仅是是闻香赏果的花卉珍品,又是传统的名贵中药。我国佛手的主要栽培地区有广东、福建、四川、浙江等,其中浙江金华所产的佛手品质最为优良,为佛手中的上品。但其冬季不抗寒,造成冬季大部分佛手受冻死亡,严重影响佛手的品质和产量。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基因工程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本试验同时研究了农杆菌介导和基因枪两种遗传转化方法,分别探讨了两种转化方法的影响因素,优化了转化条件,初步建立了佛手农杆菌遗传转化系统,确定了影响基因枪转化效率的几个重要参数利用PCR 技术检测到外源基因(TPS)的导入,利用GUS 报告基因检测到外源基因在抗性愈伤组织中的表达。为遗传转化提供了分子生物学依据。主要结果如下: 1 以佛手叶片为外植体,筛选出适宜佛手再生的基本培养基为MT,以MT 为基本培养基,诱导愈伤组织配方:附加激素为2,4-D 1.5mg·L-1,NAA 1.0 mg·L-1,6-BA 0.4 mg·L-1,诱导频率达98.1%,分化培养基:附加激素6-BA 5mg·L-1 和IAA 0.5 mg·L-1。2 通过对叶片预培养时间、侵染时间、共培养时间、抑菌素种类和浓度、延时筛选时间、不同选择压等遗传转化影响因素的研究,建立的佛手遗传转化体系为:叶片黑暗预培养3 天,菌液浓度OD600 为0.6-0.8 的农杆菌中浸染20 分钟,在附加物为L-cys 400 mg·L-1、AS 100μmol·L-1 诱导愈伤组织培养基上黑暗共培养3 天,然后转移至附加物为250 mg·L-1 Cef、250 mg·L-1 Cb、400 mg·L-1 L-cys、AS 100μmol·L-1 黑暗培养2-4 天,再进行Km 100 mg·L-1 的选择压黑暗培养至抗性愈伤组织出现,转为光照条件下1-2 次的继代筛选,获得抗性芽后,进行扩繁。 3 取幼嫩叶片,用直径为1.0μm 金弹轰击叶片,在轰击距离为6cm,轰击压力为1100psi,真空度26 inches Hg,恢复培养时间为48 小时左右时。GUS 瞬时表达效率最高达17.8%,表达活性也最高。轰击次数对GUS 瞬时表达效率影响不明显。 4 以根癌农杆菌LBA4404 介导TPS 基因转化佛手叶片,获得抗性愈伤组织。对其

二、佛手及其伪品佛手瓜、柚的比较鉴别(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佛手及其伪品佛手瓜、柚的比较鉴别(论文提纲范文)

(1)中药佛手的本草考证(论文提纲范文)

1“佛手”与“枸橼”“香橼”原植物考证区分
2 佛手与混淆品佛手瓜考证
3 佛手的功效主治考证
4 佛手炮制及其用法沿革
5 讨论与小结

(2)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佛手的研究进展
    2 干燥技术的研究
    3 美拉德反应
    4 中药饮片质量控制与评价研究进展
    5 评价与思路
第二章 制佛手饮片蒸制工艺的研究
    1 蒸制时间对总黄酮含量的影响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2 蒸制时间对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的影响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第三章 炮制机理初步研究
    1 蒸制时间对颜色变化的影响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2 蒸制时间对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2.1 仪器与试药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3 蒸制时间对糖含量的影响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
    4 蒸制时间对5-羟甲基糠醛含量的影响
        4.1 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3 小结
第四章 制佛手抗氧化能力的测定及相关性分析
    1 制佛手抗氧化能力的测定
        1.1 仪器与试药
        1.2 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2 相关性分析
第五章 佛手干燥工艺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3 小结
第六章 制佛手饮片质量标准研究
    1 制佛手饮片性状和薄层鉴别的研究
        1.1 仪器、试药与样品
        1.2 方法与结果
        1.3 小结
    2 制佛手饮片水分、灰分和浸出物的研究
        2.1 仪器、试药与样品
        2.2 方法与结果
        2.3 小结
    3 制佛手饮片橙皮苷、5,7-二甲氧基香豆素和5-HMF含量测定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小结
    4 制佛手饮片HPLC指纹图谱的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方法与结果
        4.3 小结
    5 质量标准起草说明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佛手香气成分及其精油的提取和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研究概况
    1 植物精油
        1.1 植物精油的提取方法
        1.2 植物精油的化学成分
        1.3 植物精油的功能及应用研究
    2 佛手研究现状
        2.1 佛手种质资源
        2.2 佛手精油的研究现状
    3 植物香气成分
        3.1 植物香气成分固相微萃取分离
        3.2 植物香气成分分析
    4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及研究目标
        4.1 研究内容
        4.2 研究目标
第二章 佛手花、叶、果香气成分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仪器
        1.3 SPME萃取
        1.4 气相色谱-质谱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佛手花发育过程中的香气组分
        2.2 佛手叶片香气组分
        2.3 佛手果实香气组分
        2.4 佛手不同器官香气成分对比
    3 讨论
第三章 佛手精油提取工艺
    第一节 佛手精油水蒸气蒸馏提取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因子对佛手精油提取得率的影响
        2.2 水蒸气蒸馏提取佛手精油的工艺优化
        2.3 佛手精油成分GC-MS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因素对水蒸气蒸馏提取佛手精油得率的影响
        3.2 水蒸气蒸馏对佛手精油成分的影响
    第二节 佛手精油有机溶剂提取工艺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有机溶剂筛选
        2.2 不同因子对佛手精油浸提得率的影响
        2.3 有机溶剂浸提佛手精油的工艺优化
        2.4 佛手精油成分GC-MS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因素对有机溶剂浸提佛手精油得率的影响
        3.2 有机溶剂浸提对佛手精油成分的影响
    第三节 佛手精油超声波提取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试验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单因素试验结果分析
        2.2 正交试验结果分析
        2.3 佛手精油成分GC-MS分析
        3 讨论
        3.1 不同因素对超声波法萃取佛手精油的影响
        3.2 超声波提取法对佛手精油组成的影响
    第四节 佛手精油三种提取方法对比分析
        1 佛手精油提取方法比较分析
        2 三种提取方法成分对比分析
第四章 佛手精油对李果实的保鲜效果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及处理
        1.2 主要试剂
        1.3 主要仪器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佛手精油处理对李果实硬度的影响
        2.2 佛手精油处理对李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含量的影响
        2.3 佛手精油处理对李果实果皮颜色的影响
        2.4 佛手精油处理对李果实还原糖含量的影响
        2.5 佛手精油对李果实过氧化氢(CAT)活性的影响
        2.6 佛手精油对李果实超氧化物歧化(SOD)活性的影响
        2.7 佛手精油对李果实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影响
        2.8 佛手精油对李果实呼吸速率的影响
        2.9 佛手精油处理对李果实细胞膜透性的影响
        2.10 佛手精油处理对李果实丙二醛(MDA)含量的影响
    3 讨论
第五章 小结与展望
    1 论文总结
    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柑橘属几种常用理气药的本草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柑橘属植物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1.1 抑菌及抗炎活性
        1.1.1 抗细菌活性
        1.1.2 抗真菌活性
        1.1.3 抗炎活性
        1.2 抗肿瘤活性
        1.3 抗氧化及清除自由基活性
        1.4 其他方面作用
        1.4.1 防止黑色素形成
        1.4.2 食品天然抗氧化剂
        1.4.3 强心升压作用
    2 本草考证学研究
    3 本项目的研究内容、研究目标和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1 研究内容
        3.2 技术路线
        3.3 研究目标
        3.4 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3.4.1 中药品种
        3.4.2 药材炮制
        3.4.3 产地变迁
第二章 中药枳实的本草考证
    1 枳实文献考证
        1.1 “枳实”原植物考证
        1.1.1 “枳实”与“枳”原植物考证区分
        1.1.2 “枳实”原植物考证区分
        1.2 药效考证
        1.3 炮制考证
        1.4 道地性考证
    2 枳实与枳壳考证
        2.1 枳实与枳壳区别考证
        2.2 枳实与枳壳药效考证
        2.3 枳实与枳壳使用方法考证
    3 经方枳实配伍规律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中药青皮的本草考证
    1 青皮品种本草考证
        1.1 青皮入药品种变迁沿革
        1.2 青皮药用商品规格本草考证
        1.3 青皮药效考证
    2 炮制考证
    3 经方青皮配伍规律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中药陈皮配伍本草学研究
    1 陈皮配伍之历史沿革
        1.1 陈皮药用功效
        1.2 陈皮配伍历史沿革
    2 陈皮在方剂中的配伍作用
        2.1 补益方剂中配伍陈皮
        2.1.1 异功散
        2.1.2 益黄散
        2.1.3 升阳益胃汤
        2.2 在祛痰方剂中配伍陈皮
        2.2.1 二陈汤
        2.2.2 温胆汤
        2.3 降逆止呕
        2.3.1 姜橘丸
        2.3.2 橘皮汤
        2.3.3 橘皮竹茹汤
        2.4 利水消肿
        2.4.1 大橘皮汤
        2.4.2 五皮饮
        2.5 抗疲劳作用
    3 小结与展望
第五章 中药佛手的本草考证
    1 佛手文献考证
        1.1 “佛手柑”与“枸橼”、“香橼”原植物考证区分
        1.2 “佛手柑”与“佛手瓜”区分
        1.3 “佛手柑”原植物考证区分
    2 药效考证
    3 佛手柑现代研究
        3.1 化学成分研究
        3.1.1 黄酮类化合物
        3.1.2 挥发油
        3.1.3 多糖
        3.1.4 香豆素类成分
        3.2 药效研究
        3.2.1 止咳平喘
        3.2.2 保护心血管系统
        3.2.3 保肝护肝
        3.2.4 抗肿瘤
        3.2.5 促进肠道蠕动
        3.2.6 抑制平滑肌运动
        3.2.7 调节免疫系统
        3.2.8 其他作用
    4 道地性考证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1 总结
        1.1 枳实本草考证
        1.2 青皮本草考证
        1.3 陈皮配伍本草学研究
        1.4 佛手本草考证
    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表1 所参考古代具有代表性的中药文献
致谢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5)105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中药性状与显微鉴定研究进展
        1.1 性状鉴定
        1.2 微性状鉴定
        1.3 显微鉴定
        1.4 小结
    2. 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结构研究现状
        2.1 研究目的与意义
        2.2 研究现状
        2.3 存在的问题
        2.4 小结
第二章 药用植物果实、种子的性状、微性状以及显微鉴别特征
    1. 材料、仪器与试剂
        1.1 材料
        1.2 仪器
        1.3 试剂
    2. 方法
        2.1 性状鉴别
        2.2 微性状鉴别
        2.3 显微鉴别
    3. 实验结果
        3.1 麻黄科1种
        3.2 木兰科2属,3种
        3.3 马兜铃科1种
        3.4 毛茛科2种
        3.5 杜仲科1种
        3.6 桑科1种
        3.7 商陆科1种
        3.8 苋科3种
        3.9 石竹科1种
        3.10 蓼科3属,5种
        3.11 锦葵科1种
        3.12 堇菜科1种
        3.13 十字花科4属,4种
        3.14 蔷徽科2属,2种
        3.15 豆科7属,9种
        3.16 山茱萸科1种
        3.17 大戟科1种
        3.18 鼠李科2属,3种
        3.19 葡萄科1种
        3.20 亚麻科1种
        3.21 蒺藜科1种
        3.22 五加科2属,2种
        3.23 伞形科9属,10种
        3.24 龙胆科1种
        3.25 马钱科1种
        3.26 萝藦科1种
        3.27 茄科2属,2种
        3.28 旋花科2属,2种
        3.29 马鞭草科1种
        3.30 梧桐科1种
        3.31 唇形科9属,9种
        3.32 车前科1种
        3.33 玄参科1种
        3.34 爵床科1种
        3.35 桔梗科2属,3种
        3.36 茜草科3属,4种
        3.37 菊科9属,10种
        3.38 姜科2属,2种
        2.39 百合科4属,4种
        3.40 鸢尾科2属,3种
        3.41 薯蓣科1种
第三章 近缘或易混淆种子的比较
    1. 同科果实、种子的比较
        1.1 唇形科:9个属,9个种
        1.2 豆科:7个属,9个种
        1.3 伞形科:10个属,11个种
    2. 同种药材不同来源植物果实种子的比较
        2.1 三种大黄果实特征比较
        2.2微性状特征
        2.3显微特征
        2.4 两种羌活果实的特征比较
        2.5 两种葶苈子种子特征比较
        2.6 两种柴胡果实的特征比较
    3. 非同种药材性状相似及易混淆的果实种子比较
        3.1 扁茎黄芪与华黄芪种子比较
        3.2 葱与韭菜种子比较
第四章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6)化橘红抗氧化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第一节 化橘红研究综述
        1 文献研究
        2 鉴定研究
        3 化学成分
        4 药理作用
        5 化橘红制剂及其质量评价研究
    第二节 指纹图谱研究进展
        1 薄层色谱法(TLC)
        2 气相色谱法(GC)
        3 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
        4 高效毛细管电泳法(HPCE)
        5 高速逆流色谱(HSCCC)
        6 紫外-可见光谱法(UV-VIS)
        7 红外光谱法(IR)
        8 核磁共振波谱法(NMR)
    第三节 抗氧化研究进展
        1 中药抗氧化作用的可能机理
        2 中药抗氧化活性的评价方法
    第四节 抗氧化保健食品研究进展
    第五节 泡腾片研究进展
        1 泡腾片特点
        2 泡腾片崩解原理
        3 处方设计
        4 制备工艺及制备过程应注意的事项
    第六节 研究思路与技术路线
        1 研究思路
        2 拟定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配方设计研究
    第一节 配方依据
    第二节 PSC法优化配方配比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三节 Caco-2细胞模型的柚皮素转运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3 实验结果
        4 讨论
第三章 原料药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化橘红中柚皮苷、柚皮素等有效成分测定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毛橘红指纹图谱库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四章 泡腾片制备工艺优化研究
    第一节 响应面法优化毛橘红总黄酮提取工艺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二节 化橘红提取物中总黄酮测定方法比较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三节 柚苷酶脱苦工艺考察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四节 泡腾片制备工艺研究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与结果
        3 讨论
第五章 产品质量标准研究
    第一节 化橘红维C泡腾片质量标准
    第二节 泡腾片标准起草说明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第六章 产品功能学评价
    第一节 体外抗氧化评价
        1 仪器与材料
        2 方法
        3 结果
    第二节 化橘红维C泡腾片对小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7)川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目的
        1.1.1 课题研究背景
        1.1.2 课题研究目的
    1.2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1.2.1 课题研究内容
        1.2.2 课题研究意义
    1.3 佛手的研究进展
        1.3.1 种质资源研究
        1.3.2 主要化学成分
        1.3.3 药理作用
        1.3.4 佛手的开发利用前景和发展趋势
第2章 川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仪器与材料
        2.2.2 植物样品采集
        2.2.3 川佛手化学成分的提取
        2.2.4 川佛手化学成分的分离
    2.3 化合物的结构鉴定
        2.3.1 化合物 1
        2.3.2 化合物 2
        2.3.3 化合物 3
        2.3.4 化合物 4
        2.3.5 化合物 5
        2.3.6 化合物 6
        2.3.7 化合物 7
        2.3.8 化合物 8
        2.3.9 化合物 9
结论
致谢
附图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科研成果

(8)广佛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目录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1 佛手古文献研究综述
        1.1 本草考证
        1.2 古代临床应用
    2 佛手现代文献综述
        2.1 植物学研究
        2.2 鉴别
        2.3 化学成分
        2.4 药理作用
        2.5 临床应用
        2.6 小结与讨论
    3 中药配方颗粒
        3.1 中药配方颗粒的优点
        3.2 发展现状
        3.3 发展前景及展望
第二章 广佛手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1 薄层鉴别研究
        1.1 仪器、试剂与试药
        1.2 薄层板的制备
        1.3 展开条件优选
        1.4 提取溶剂的考察
        1.5 薄层鉴别
        1.6 讨论
    2 红外光谱鉴别
        2.1 仪器条件与试剂
        2.2 样品制备
        2.3 测定方法
        2.4 实验结果
        2.5 讨论
    3 广佛手中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测定
        3.1 仪器与试药
        3.2 方法与结果
        3.3 讨论
    4 广佛手药材指纹图谱研究
        4.1 仪器与试药
        4.2 提取溶剂的选择
        4.3 流动相系统的选择
        4.4 扫描波长的选择
        4.5 洗脱时间的确定
        4.6 佛手药材指纹图谱的测定
        4.7 小结与讨论
    5 佛手挥发油的GC-MS研究
        5.1 仪器与材料
        5.2 实验方法
        5.3 讨论
    6 浸出物
    7 灰分测定
    8 重金属
    9 有机氯类农药残留量
第三章 生产工艺研究
    1 挥发油提取工艺研究
        1.1 实验材料
        1.2 实验方法
        1.3 实验结果
        1.4 超临界CO_2萃取法
        1.5 小结
    2 水提工艺研究
        2.1 实验方法
        2.2 干浸膏中的5,7-二甲氧基香豆素含量测定
        2.3 结果分析
        2.4 验证试验
        2.5 小结
    3 除杂工艺研究
        3.1 醇沉法
        3.2 离心
        3.3 除杂工艺比较分析
        3.4 佛手离心液、醇沉液药效学对比研究
        3.5 小结与讨论
    4 干燥工艺研究
        4.1 喷雾干燥
        4.2 喷雾干燥与减压干燥的比较研究
        4.3 小结
    5 干法制粒
        5.1 仪器条件
        5.2 各压力参数的优选
        5.3 制粒
    6 颗粒物理性质研究
        6.1 堆密度
        6.2 流动性
        6.3 吸湿性考察
        6.4 临界相对湿度测定
    7 广佛手配方颗粒中试研究
第四章 广佛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研究
    1 薄层鉴别研究
        1.1 仪器、试剂与试药
        1.2 薄层板的制备
        1.3 提取方法的选择
        1.4 广佛手配方颗粒的薄层鉴别
    2 广佛手配方颗粒的HPLC含量测定研究
        2.1 仪器与试药
        2.2 色谱条件
        2.3 提取方法的选择
        2.4 方法学考察
        2.5 样品测定
        2.6 小结
    3 广佛手配方颗粒指纹图谱的测定
        3.1 仪器与试剂
        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3.3 色谱条件
        3.4 方法学考察
        3.5 结果与讨论
    4 浸出物测定
    5 水分测定
第五章 广佛手配方颗粒稳定性试验研究
    1 药品与仪器
        1.1 样品与对照品
        1.2 仪器与设备
    2 方法与结果
    3 检测项目及结果
    4 结论
第六章 广佛手配方颗粒安全性评价
    1 试验目的
    2 试验材料
    3 试验方法及结果
        3.1 测定方法
        3.2 观察指标
        3.3 结果
    4 试验结论
第七章 广佛手配方颗粒与标准煎剂主要药效学对比研究
    1 广佛手配方颗粒、标准煎剂对正常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的影响
    2 广佛手配方颗粒、标准煎剂对阿托品所致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抑制的影响
    3 广佛手配方颗粒、标准煎剂对新斯的明所致小鼠胃排空、小肠推进亢进的影响
    4 小结
广佛手药材质量标准草案
广佛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草案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9)佛手种质资源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佛手的分类、资源分布和鉴别
    1.1 分类
    1.2 资源分布
    1.3 鉴别
2 佛手的观赏价值和药用价值及其化学成分研究
    2.1 观赏价值
    2.2 药用价值
    2.3 化学成分
3 深层开发和综合利用对策

(10)海藻糖合酶基因转化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缩略词表
第一章 综述
    1.1 佛手概况
        1.1.1 佛手的品种及其特征
        1.1.2 资源分布
        1.1.3 真伪鉴别
        1.1.4 观赏价值
        1.1.5 药用价值
        1.1.6 化学成分
    1.2 植物遗传转化概述
    1.3 果树遗传转化
    1.4 主要基因转化方法
        1.4.1 农杆菌(Agrobacterium)介导的基因转化方法
        1.4.1.1 根癌农杆菌
        1.4.1.2 根癌农杆菌Ti质粒
        1.4.1.3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基因转移机制
        1.4.1.4 根癌农杆菌介导方法的优缺点
        1.4.2 基因枪法
        1.4.2.1 理化因素
        1.4.2.2 生物因素
        1.4.2.3 基因枪法进行遗传转化的优缺点
        1.4.3 农杆菌介导法与基因枪法相结合的转化方法
    1.5 海藻糖及海藻糖合酶基因简介
        1.5.1 海藻糖的生物学功能
        1.5.2 海藻糖的应用前景
        1.5.3 海藻糖合酶基因遗传转化的研究进展
引言
第二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实验菌株
    2.2 试剂及主要仪器
        2.2.1 主要试剂
        2.2.2 PCR 引物
        2.2.3 培养基
        2.2.4 常用的溶液
        2.2.4.1 常用缓冲液及试剂的成分与配制
        2.2.4.2 抗生素储备液
        2.2.4.3 提取质粒DNA 所用试剂
        2.2.4.4 提取植物DNA 所用试剂
        2.2.5 主要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佛手高效再生系统的建立
        2.3.2 转化受体选择压力的确定
        2.3.3 农杆菌介导转化法
        2.3.3.1 菌种的保存
        2.3.3.2 菌种的活化和预处理
        2.3.3.3 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2.3.3.4 佛手叶片与农杆菌共培养
        2.3.3.5 侵染时间和浓度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2.3.3.6 共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效率的影响
        2.3.3.7 乙酰丁香酮( AS)的添加对佛手转化效率的影响
        2.3.3.8 除菌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2.3.3.9 抑菌抗生素对叶片转化的影响
        2.3.3.10 转化体的筛选及植株再生
        2.3.4 基因枪法的遗传转化
        2.3.4.1 质粒的大量提取和纯化
        2.3.4.2 质粒DNA 的纯化
        2.3.4.3 质粒的浓度及纯度检测
        2.3.4.4 材料准备
        2.3.4.5 基因枪轰击操作
        2.3.4.6 试验采取的处理组合
        2.3.4.7 真空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2.3.4.8 轰击后恢复培养时间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2.3.4.9 转化体的筛选
        2.3.5 GUS 活性的组织化学检测
        2.3.6 植株的PCR 检测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再生体系的建立
        3.1.1 培养基类型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2 生长素类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1.3 植物激素组合对佛手愈伤组织诱导的效应
    3.2 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3.2.1 卡那霉素敏感性实验
        3.2.2 不同浓度卡那霉素(Km)对佛手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2.3 预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3.2.4 农杆菌感染时间和浓度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3.2.5 菌液浓度对GUS 瞬时表达率的影响
        3.2.6 不同抗生素的抑菌效果比较
        3.2.7 羧苄青霉素和头孢霉素浓度的确定
        3.2.8 共培养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3.2.9 半胱氨酸的添加对佛手转化的影响
        3.2.10 乙酰丁香酮( AS)的添加对佛手转化效率的影响
        3.2.11 除菌培养时间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3.3 基因枪转化条件初探
        3.3.1 质粒的鉴定
        3.3.2 氦气压力对GUS 瞬时表达的影响.
        3.3.3 真空度对GUS 瞬时表达的影响
        3.3.4 射程对GUS 瞬时表达的影响
        3.3.5 GUS 瞬时表达检测时间的确定
        3.3.6 轰击次数对GUS 瞬间表达的影响
        3.3.7 抗性愈伤的分子生物学鉴定
第四章 讨论
    4.1 激素对佛手叶片愈伤组织诱导和分化的影响
    4.2 愈伤组织增殖培养过程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4.3 转基因方法的确定
    4.4 标记基因及选择剂的影响
    4.5 影响农杆菌方法遗传转化的主要因素
        4.5.1 农杆菌浓度对转化效率的影响
        4.5.2 外植体的影响
        4.5.3 预培养时间的影响
        4.5.4 共培养的影响
        4.5.5 液体除菌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5.6 乙酰丁香酮(As)对遗传转化的影响
    4.6 基因枪转化系统的优化
    4.7 转化体的筛选及鉴定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四、佛手及其伪品佛手瓜、柚的比较鉴别(论文参考文献)

  • [1]中药佛手的本草考证[J]. 许茹,钟凤林,王树彬. 中药材, 2017(08)
  • [2]岭南特色饮片制佛手生产工艺优化及质量标准研究[D]. 陈燕霞.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4(01)
  • [3]佛手香气成分及其精油的提取和应用研究[D]. 王卿. 福建农林大学, 2014(11)
  • [4]柑橘属几种常用理气药的本草学研究[D]. 许茹. 福建农林大学, 2013(S2)
  • [5]105种常用药用植物果实、种子性状与显微鉴别特征研究[D]. 韦颖.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12(02)
  • [6]化橘红抗氧化保健(功能)食品的研究[D]. 王莲婧.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2(03)
  • [7]川佛手化学成分的研究[D]. 秦枫. 西南交通大学, 2008(01)
  • [8]广佛手配方颗粒质量标准规范化研究[D]. 张瑞芳.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06(10)
  • [9]佛手种质资源研究进展[J]. 周春丽,郭卫东. 陕西农业科学, 2005(03)
  • [10]海藻糖合酶基因转化佛手(Citrus medica L.var.sarcodactylis)方法的研究[D]. 周春丽.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2005(02)

标签:;  ;  ;  ;  ;  

佛手柑及其仿制佛手柑、柚子的比较鉴定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