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眼压条件下青光眼手术的探讨

高眼压条件下青光眼手术的探讨

一、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丁晟昕[1](2021)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的效果。方法 80例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40例。对照组行小梁切除术,实验组行虹膜切除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视力恢复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5.0%显着高于对照组的7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65, P=0.023<0.05)。实验组术前视力为(0.05±0.03),术后1个月为(0.35±0.06),术后3个月为(0.54±0.15);对照组术前视力为(0.06±0.03),术后1个月为(0.19±0.07),术后3个月为(0.41±0.08)。术前,两组视力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3个月,两组视力水平均高于术前,且实验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10.0%(4/40)低于对照组的30.0%(12/4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虹膜切除术治疗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有助于患者恢复视力,加速康复,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推广。

叶善文,缪惠子,张益婷,徐桂花[2](2021)在《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研究。收集2008年1月至2015年12月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收治的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大发作期患者26例(26眼)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局部及全身降眼压治疗后眼压仍控制欠佳,对急性大发作眼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随访4~11年,观察远期疗效。结果随访期间均未见葡萄膜炎、前房积血或睫状体环阻塞性青光眼等严重并发症。入院眼压为(46.65±18.08)mmHg,出院眼压为(11.58±4.20)mmHg,末次随访眼压为(16.07±10.01)mmHg(1 mmHg=0.133 kPa)。末次随访时滤过泡Ⅰ级者18眼、Ⅱ级者1眼、Ⅲ级者7眼。滤过泡等级与末次随访眼压呈正相关(r=3.350,P=0.009)。随访期间视网膜神经纤维层厚度、视野指数及视野平均偏差逐渐降低(P<0.001)。结论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状态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有效且安全。

刘雁,冉俊,谭海锋[3](2018)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对患者视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医院收治的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90眼),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n=45,45眼)和观察组(n=45,45眼)。两组均行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对照组眼压均在正常范围内,眼压控制正常后3d手术治疗,观察组通过37d局部、全身降压将眼压降低到最低后开始手术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治疗前视力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3个月视力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6个月、1年视力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前及术后1个月眼压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3个月、6个月及1年眼压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89%,对照组为6.67%,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治疗效果理想,但是术前高眼压持续时间越长,手术预后越差,术前应采取措施降眼压,改善手术预后。

黄小艳[4](2018)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探讨》文中认为目的探讨手术治疗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眼科2016年1月—12月收治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均处于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联合小梁切除术,比较术前术后眼压改善情况、视力恢复情况并统计并发症情况。结果术后1 d、1周、1个月、3个月及6个月眼压均明显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6个月,84.4%视力提升;术后13.3%浅前房,经处理后前房深度恢复;71.1%为功能性滤泡;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3例前房积血,经处理后积血吸收。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行玻璃体抽吸或前房穿刺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安全且有效。

高波,郝晨宇[5](2016)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文中认为目的探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500例(705眼)行抗青光眼手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患者25例(30眼)作为观察组,未发生恶性青光眼患者475例(675眼)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前房深度、相对晶状体位置、晶状体厚度、眼轴长度、房角结构及手术方式等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两组性别、年龄、青光眼类型、术前眼压、眼轴长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5.394、4.785、6.475、4.907、4.890,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3.774,95%CI 1.765~7.341,P=0.004)、眼轴长度(OR=2.684,95%CI 1.363~6.953,P=0.005)是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后发生恶性青光眼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女性、年龄较轻、慢性闭角型青光眼、术前持续高眼压、房角完全关闭、前房较浅、晶体较薄及眼轴较短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容易发生恶性青光眼,尤其是年龄较轻和眼轴较短的患者,应给予足够的重视。

张小蓉[6](2016)在《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研究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对象为本院收治的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50例(50眼),依据病情分为两组,对照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低于40 mmHg。观察组25例(25眼)为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用药后眼压高于40 mmHg,均给予两组实施抗青光眼手术,对比两组术后效果、滤过泡以及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治疗效果、滤过泡分型与对照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前房积血、浅前房眼、虹膜炎症反应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患者采用抗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显着,为了减少术后并发症以及提高疗效,术前用药十分必要。

陈志杰,崔浩,张晓辉[7](2015)在《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治疗高眼压持续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的方法及其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01/2015-01在我院眼科住院治疗的持续高眼压状态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45例46眼,患者年龄4381(56.9±9.4)岁,术前常规进行视力、最佳矫正视力、裂隙灯、眼底、眼压、视野和眼B超检查。Ⅰ期局部麻醉下对患者行前房穿刺术,术后局部用醋酸泼尼松滴眼液和妥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点眼,联合降眼压滴眼液和甘油果糖注射液静滴等进一步控制眼压。术后第2d行小梁切除羊膜植入+前房注气(部分病例进行睫状体扁平部穿刺放液术)。术后随访观察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眼压,裂隙灯、眼底检查和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患者眼压在前房穿刺术后1、2d分别为21.4±5.2、20.3±4.8mm Hg(1k Pa=7.5mm Hg),与术前眼压相比显着降低(F=492.601,P<0.01);青光眼滤过手术后1、3、7d,1mo随访时眼压分别为20.1±4.8、14.9±2.7、13.6±2.7、14.5±2.2mm Hg,与术前眼压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857.508,P<0.01);常规青光眼滤过手术联合前房注气术后1d眼压与术后3、7d和1mo随访的眼压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0.191、10.950、9.523,P<0.01)。末次随访时100%形成功能性滤过泡,手术完全成功率为94%,部分成功率为7%,最佳矫正视力较术前显着提高(P<0.05),大部分患者恢复了有用的视力。术后3眼发生浅前房、2眼脉络膜脱离,未观察到恶性青光眼、脉络膜上腔出血、眼球萎缩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对持续高眼压状态的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先行前房穿刺术后择期行青光眼滤过联合前房注气手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可行的手术方法,减少了术中、术后严重并发症,并能获得良好的眼压控制,改善大部分患者的视力。

张娣,杨静,廖沁[8](2015)在《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复合式小梁切除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7例(47眼)眼压控制不良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在高眼压状态下进行了联合前房穿刺或玻璃体抽吸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术后密切随访1年,观察视力、眼压和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所有病例术中无脉络膜下爆发性出血或睫状环阻塞性青光眼等并发症发生。术后3个月,视力提高者25眼,视力保持不变者18眼,共43眼,占91.49%;视力下降者4眼,占8.51%。术后1年,眼压控制在10~21 mmHg (1 mmHg=0.133 kPa)者43眼,手术成功率91.49%。结论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闭角型青光眼进行联合前房穿刺或玻璃体抽吸的复合式小梁切除术是安全有效的。

杨梅,范义朋,韩民[9](2014)在《可调节缝线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控制眼压的疗效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研究可调节缝线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控制眼压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江苏省仪征市人民医院自2010年3月2014年1月收治的60例(81眼)青光眼患者为研究对象,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根据不同的手术方式,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n=30)。对照组(46眼)单纯采用小梁切除术治疗,观察组(35眼)采用可调节缝线结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对比2组患者在术后1、5、7、14d后的眼压情况。结果患者在术后1、5、7、14d后眼压超过20mmHg的患者数量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眼压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并发症率为8.6%。对照组中并发症率为17.4%,2组并发症率的差异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可调节缝线在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控制眼压中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够实现对患者术后眼压的控制,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郝鑫波[10](2014)在《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药物失控性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进行手术治疗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药物失控性青光眼患者24例,在患者高眼压状态下给予手术治疗,原发闭角型青光眼患者采用板层下巩膜咬切加虹膜根切术治疗,白内障继发青光眼患者采用白内障青光眼联合手术。结果所有患者手术过程顺利,视力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青光眼患者高眼压状态下,为避免对其视神经造成损害,应尽快行手术治疗,临床疗效与正常眼压下手术疗效相同。

二、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4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对比
    2.2 两组患者视力恢复情况对比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3 讨论

(3)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视力恢复情况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眼压水平情况比较
    2.3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情况比较
3 讨论

(4)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术前术后眼压控制情况比较
    2.2 视力改善情况
    2.3 术后浅前房与滤过泡情况
3 讨论

(7)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引言
1对象和方法
2结果
3讨论

(9)可调节缝线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控制眼压的疗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10)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术前药物治疗
    1.3 手术方式
2 结果
3 讨论

四、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手术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高眼压状态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的效果[J]. 丁晟昕. 中国实用医药, 2021(36)
  • [2]急性闭角型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小梁切除术的远期疗效观察[J]. 叶善文,缪惠子,张益婷,徐桂花.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21(01)
  • [3]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J]. 刘雁,冉俊,谭海锋.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8(05)
  • [4]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手术治疗效果探讨[J]. 黄小艳. 基层医学论坛, 2018(04)
  • [5]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术后出现恶性青光眼的危险因素分析[J]. 高波,郝晨宇. 中国基层医药, 2016(07)
  • [6]手术治疗持续性高眼压性青光眼50例临床分析[J]. 张小蓉. 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02)
  • [7]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的回顾性分析[J]. 陈志杰,崔浩,张晓辉. 国际眼科杂志, 2015(12)
  • [8]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持续高眼压状态下的手术[J]. 张娣,杨静,廖沁. 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 2015(09)
  • [9]可调节缝线对持续高眼压状态下青光眼术后控制眼压的疗效研究[J]. 杨梅,范义朋,韩民. 当代医学, 2014(30)
  • [10]青光眼高眼压状态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J]. 郝鑫波. 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4(02)

标签:;  ;  ;  ;  ;  

高眼压条件下青光眼手术的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