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山水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桃山水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一、桃山水库环境变化大(论文文献综述)

丁宇雪,周向斌,初炜钰,毛龙,孙迪,孙瑞棋[1](2021)在《国产高分影像在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为例》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为了实现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性评价,利用BJ2、GF1、ZY3等国产高分辨率卫星影像数据,采用遥感技术手段,基于GIS平台,构建景观安全评价体系。通过获取2017年度研究区内各土地资源类型分布现状数据,进行景观指数(破碎度、分离度、优势度、干扰度、脆弱度、生态风险度)计算,逐网格剖析后采用普通Kriging插值法(半变异函数)对研究区域的景观生态安全度进行定量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大部分地区景观生态安全处于中、中高和高水平,面积为538 951.58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86.75%,呈现由矿产资源集中开采区向其外部、平原区向低山丘陵区安全等级逐渐升高,生态环境逐渐转好的趋势;低、中低安全区总面积为82 342.18 hm2,占研究区面积的13.25%,景观生态安全仍存在较大问题,需引起地方政府关注。

高文燕[2](2019)在《大庆市小龙虎泡和齐家泡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文中指出地处松嫩平原的小龙虎泡和齐家泡是典型的寒地平原浅水盐碱湖泊,共用同一水源,均为绿色养殖基地。其中小龙虎泡中移植大银鱼形成较高产量,而齐家泡中未移植大银鱼。为探讨两湖浮游动物种群结构动态特征及其影响因素,以指导其增殖渔业生产;本研究通过对浮游动物的种类、密度、生物量、时空分布、水环境因子以及大银鱼食性进行了连续调查研究。研究方法和结果如下。2017年2月、4月、6月、8月和12月,在小龙虎泡和齐家泡分别各设置5个采样点,用浮游25号浮游生物网在每个双月下旬进行浮游动物采样,小龙虎泡和齐家泡平均水深超过2m,所以每个采样点均采用分层采样,取中上层水和中下层水各5L,然后用25号浮游生物网进行过滤,采集的浮游动物样本现场用波恩试剂溶液进行样本固定,并在各个采样点现场测定水温、p H和透明度。在采集浮游动物样品的同时,同步采集水样,用5L采水器采集水体的中上、中下水层的混合水500ml,现场用硫酸固定液固定水样,带回实验室测定营养盐浓度。在2017年8、10月份,采集大银鱼样本,5%福尔马林固定,以备做食性分析用。对2017年小龙虎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共检出浮游动物22属36种,其中轮虫7属15种,枝角类9属12种,桡足类6属9种。优势种19种,其中枝角类8种,轮虫7种,桡足类4种。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356.7ind./L,年均生物量为5.45mg/L,其物种数量、密度和生物量最高值均出现在8月,最低值在2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均值分别为1.99和2.88,多样性季节差异显着。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水温是影响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的决定性正相关因子,总磷和氨氮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的重要正相关因子。p H值和总氮是物种数的负相关因子。对2017年齐家泡采集的浮游动物样品进行分析鉴定,共检出浮游动物20属34种,其中以轮虫种类最多,共12属22种,占物种总数的64.70%;枝角类次之,共7属7种,占物种总数的20.59%;桡足类最少,共计2属5种,占物种总数的14.71%。齐家泡浮游动物全年优势种共计19种,其中轮虫优势种计11种,枝角类优势种计3种,桡足类最少,优势种共计2种。浮游动物年均密度为106.56 ind./L,其密度最高值和最低值分别出现在6月和12月;年均生物量为2.44mg/L,其最高值出现在8月,最低值出现在10月。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Margalef丰富度指数D年均值分别为1.85和2.96,两个值均存在一定的季节性差异。浮游动物物种数、密度、生物量与水环境因子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动物种类数与水温呈显着相关,与总磷呈极显着正相关;浮游动物密度与水温呈显着正相关,与总磷呈极显着相关;浮游动物生物量与水温呈极显着正相关,与总氮呈极显着负相关。所以水温是影响浮游动物种类、密度和生物量变化的共同决定性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变动起到决定性作用。对小龙虎泡2017年6月、8月和10月大银鱼食性进行调查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大银鱼食性分析中,枝角类出现的频率最高,相对重要性指数也是最高,该结果表明大银鱼对枝角类的资源量产生了一定影响。在8月份和10月份的大银鱼肠道中可见完整大银鱼和秀丽白虾,一方面表明大银鱼会出现食性转口以鱼类和虾类为食;而另一方面则表明大银鱼会出现蚕食同类的现象。生长速度是影响大银鱼食性转变的一个重要因素。本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补充了盐碱性湖泊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特征研究和盐碱性湖泊大银鱼增殖方面的数据空白,为进一步管理盐碱性湖泊大银鱼增殖提供基础理论数据支持。

刘振江[3](2019)在《天津生态城健康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指明中新天津生态城立足于生态宜居的新型城市建设,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而该区域水环境本底极差,面对高标准水环境系统的整体构建,需要解决一系列关键问题。本研究针对中新天津生态城水环境建设标准高、水资源匮乏、水环境本底差、生态用水需求量大等问题,通过系统的基础调研与问题诊断,确定了生态城多水源补水及景观水体水质水量特征,通过中试试验,系统研究了多水源条件下的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景观水体循环净化等技术方案及关键参数,通过水环境系统构建相关领域工程技术的综合集成,提出了适宜于生态城实际地域特点的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集成体系,得出以下主要结论:(1)生态城可用于景观水体补水的非常规水水源主要有四种,分别为再生水、雨水、过境水和海水淡化水。其中,再生水按水质标准分为低品质再生水和高品质再生水,低品质再生水为主要补水水源,高品质再生水为应急补水水源;雨水作为景观水体重要的季节性补水水源;过境水经适当处理后,可作为生态补水水源;海水淡化水主要来自于北疆海水淡化厂,可作为近期的补水水源。(2)多水源补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的模拟结果表明,采用污水厂一级B出水和过境水补水时,叶绿素a浓度上升明显,由于两种水源中总磷和氨氮等营养盐浓度较高,随着时间的增长总磷和氨氮会在补水点附近形成积累,因此一级B出水和过境水不能满足补水水质要求。(3)针对目前的水源不能满足补水要求的问题,开展了不同组合工艺处理一级B出水及过境水中试试验研究,研发出微絮凝-气浮过滤工艺,实现了污水厂一级B出水、雨水、过境水等多种水源的同一设施切换式深度处理,该技术在实际工程中得到很好的应用效果,保证了补水水质和低成本运营(4)针对生态城景观水体不流动的问题,构建景观水体水动力循环-水质模型,对景观水体不同季节、不同运行工况进行模拟分析,提出近期、中期、远期的补水和水体循环方案,结果表明,实施补水和水动循环方案可以改善水力循环条件,提高水体的流速,改善水体水质。(5)景观水体循环净化、多水源补水与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景观水体COD、NH4+-N、TP、TN、叶绿素a的平均值为29 mg/L、0.38 mg/L、0.09 mg/L、1.29 mg/L、45μg/L,水质指标基本能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的Ⅳ类水体标准。同时,根据现状静湖故道河景观水体的工程设施建设运行跟踪观测,尤其结合水体实际运行效果,初步提出了景观水体季节性运行模式建议。(6)根据生态城水环境系统建设总体思路,结合工程实施条件,明确了“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综合设计、技术集成,精准施工、注重协调,灵活运行、聚焦目标”的基本原则,提出了“分析水体生态需水、确保水量平衡,控制水体污染源、确保清水入湖,强化水体自净、保障水质目标,优化工程措施、支撑水环境修复”的水系统构建与水质保持技术路线,形成了包括非常规水源补水、景观水体污染源控制、水体净化与水环境修复在内的工程技术集成体系。(7)该工程博士论文研究的多水源补水深度处理和景观水体循环净化技术已在天津生态城得到成功应用,通过工程的建设运行,形成天津生态城水环境系统工程建设技术指南,并被天津生态城管委会所采纳,为天津生态城2020年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地表IV类标准提供技术支持。

孙淑文,王文龙,崔淑红[4](2017)在《倭肯河滩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分析》文中指出七台河市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煤炭工业城市,水的供需矛盾日益尖锐,水资源不断成为七台河市可持续发展的制约因素。查明七台河市地下水资源埋藏和分布情况,使该区地下水资源实现合理开发、高效利用、综合治理、优化配置、全面节约、科学管理与保护,保证七台市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开展七台河市地下水资源勘察工作。

汪天祥[5](2016)在《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水库水质问题已经成为生活生产关注的焦点,尤其是以往较少关注的下层水质和蓄积的沉积污染物的影响更加突出,库内状态不明确从而提高了水质风险。水库作为主要的供水水源,在运行数十年后,库内的生态环境格局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水体内部形成了水体-沉积物多维共存的水质分层格局。且受到水文和调度的影响,其地形边界一直处于动态变化中,加之水库污染物来源广泛、污染物种类繁多使得水质的时空变化更加复杂。目前水库水质分层监测和相应的分析研究较少,本文通过选取典型水库,探索水质动态分层监测方案,在现场监测和室内模拟的基础上,综合运用统计分析、GIS、模糊识别等技术方法,对包含分层水体和沉积物的水质时空变化规律、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分析,得出主要结论如下:(1)水库污染物具有来源广、种类多、多介质赋存、时空动态变化的特点从而使水库呈现出水质分层的结构特征。规划了水质动态分层监测方案,针对碧流河水库总氮超标问题,选取氮、磷为核心的水体13个,沉积物11个指标来分析水库富营养问题,共布设22条垂线。研发了活塞式可视水样采集仪并应用在分层水样采集中。在2015年4月至2015年6月间进行连续分层采样,涵盖了以往没有开展的冰封条件下的分层水体采样和沉积物采样,掌握了水库污染物在不同介质中的动态时空赋存情况。(2)分析了碧流河水库水质、水文要素的季节变化与相互关系。碧流河水库多年平均降雨量、径流年际差异较大,主要集中在汛期。总体上呈现夏季(6,7,8月)最大,秋季(9,10,11月)减少,冬季(12,1,2月)达到最低,春季(3,4,5月)逐渐升高到夏季的U字型变化特征,但2013年12月以后降雨量逐渐减少并小于历史平均水平,自2013年8月以来径流量逐渐减小。水位库容总体上呈现出汛前6月水位最低、持续升高至10月、然后在持续回落到6月的周期性变化,由于降雨量减少从2013年10月起水位持续降低。综合类指标年际差异变化较小,温度总体趋势呈现倒U字型变化;pH处于6-9之间,符合水质标准;2013.7-2015.6时段内生化需氧量多数时间优于Ⅰ类标准呈现U字型季节性变化趋势;高锰酸盐指数也较低,处于Ⅰ(2mg/L)到Ⅲ类(6mg/L)之间;溶解氧年际间差异较小,多数时间好于Ⅰ类(7.5mg/L)水质标准,呈现和温度相反的倒U字形规律;总氮和硝态氮年际间变化较大,总体上没有显着的变化规律,但在水位持续下降的时段内呈现随着水位库容下降而减少的特征;氨氮、有机氮、亚硝态氮由于存在复杂的转化影响因素纵多没有显着的变化趋势;总磷和铁的变化趋势与降雨径流的变化趋势相似。降雨驱动的非点源输入和内源污染释放是水库主要的污染来源。利用SPSS解析了各指标的相互关系,构建了基于不同水文要素的水质要素回归模型。(3)研究了碧流河水库水质季节分层特征和污染来源。结合GIS和水质分层的动态变化特点构建了动态水质分层展演方法,实例表明能够直观的显示水质分层和地形边界的动态变化。水位持续降低过程下碧流河水库属于稳定型分层水库,且随着随着水深和气温的增加,分层现象更加明显,夏季最为显着,冬季冰封环境为逆分层;溶解氧在夏季和秋初存在明显的分层状态,从6月到9月随着温度的升高,水库低氧区域逐渐增大,甚至在底部出现厌氧情况,冰封环境下的溶解氧含量达到最大;总氮整体上呈现均匀混合的状态,并随着水位库容减少而降低;总磷的总体上呈现汛期大,汛后小,冬季最低的季节性变化特征,且随着水力方向逐渐减少,但垂向上的差异较小。受到流域土壤冻融过程的影响,初春降雨能够促进流域氮磷的释放,使得水库氮磷在4月有个小幅度的提高。利用PCA (APCS)-MLR模型进行污染源解析,表明溶解氧主要受到大气沉降源的影响(70.94%),总磷主要受到内源污染和地下水污染的影响(72.22%),总氮主要受到非点源污染的影响(80.6%),氨氮主要受到生产生活污水影响(74.24%)(4)研究了碧流河水库沉积物赋存形态与释放风险。解析了沉积物氮磷的吸附释放临界浓度,结果表明在多数区域有较高的释放风险,空间分布上主要呈现沿水力坡度方向逐渐增大的趋势。总氮含量在1153~3320 mg/kg之间,库区平均值为2725mg/kg,消落区平均值为1538mg/kg,有机氮是其主要赋存形式。沉积物磷含量在355.46~750.46 mg/kg之间,库区平均值为571mg/kg,消落区平均值为416mg/kg,无机磷是主要的赋存形式。实验表明覆水区沉积物氮吸附释放的临界平衡浓度在3.29-10.12mg/L之间,多数情况下高于上覆水浓度,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消落区的较低在1.22-2.23mg/L之间,释放风险较小。多数沉积物磷吸附释放平衡浓度在0.1-0.2 mg/L左右,普遍情况下高于上覆水浓度,具有较高的释放风险。(5)探索了基于PCA/AHP-VFPR模型的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方法,量化了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对综合水质评价的影响。将其实例中,结果表明碧流河水库水质较好,在Ⅱ到Ⅲ类之间,接近Ⅱ类水质。总体呈现夏季差、冬季好;从入库口到坝前逐渐改善;表层优于底层的趋势。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能够降低综合水质状态,综合水质级别从接近Ⅱ类水质变为接近Ⅲ类甚至超过Ⅲ类,表层水体的点位中有30%改变了评价结果,垂向分布中有42.6%改变了评价结果,成为超过Ⅲ类标准的水体。利用蒙特卡罗法分析样本随机误差表明综合水质状态的评价结果较为合理,但样本下限中也出现了改变综合水质判定的情况,即样本随机误差可能使得综合水质判定偏高。

祁福利[6](2015)在《临库基岩裂隙富水带水文地质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本次研究工作基于中国地质调查局“十二五”重点勘查项目—黑龙江完达山严重缺水地区地下水勘查与供水安全示范(项目编号:12120113103000)开展的深入研究,根据区域地质条件描述了全区的地质背景和水文地质概况,借助示范工程完成的物探和测井资料,补充开展了抽水试验、地下水动态监测、分析测试等相关工作,进一步系统分析总结了临近桃山水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明确了富水裂隙带的分布特征,获取了水文地质参数,计算了地表水流场体系和地下水体系的补-排量,探讨了地表水与裂隙地下水的补偿平衡和机制。(1)地质背景及水文地质条件概述综合分析得知,临库区所属的地貌单元为倭肯河河谷平原及两侧的低山丘陵,河谷平原第四系沉积厚度一般10m左右,最厚可达20m以上,具有明显的二元结构。第四系下伏白垩系猴石沟组砂岩、砂砾岩,沉积厚度一般在40-60m,与下伏的城子河组呈不整合接触关系,厚层砂砾岩的沉积和煤线的广泛分布是本次地层划分的主要依据。通过对盆地地层层序,沉积演化、构造特征、发育史的综合分析,将盆地形成与演化共分为2个时期,即发育期和改造期,其中发育期包括5个发育阶段,改造期包括6个改造阶段:盆地发育期大致经历以下5个期,自下至上为初裂期、扩张期、最大扩张期、收缩期和萎缩期;盆地改造主要指猴石沟组沉积以后,受地壳运动影响发生的一系列地质事件,主要包括3个时期6个阶段:第一个时期是晚白垩世末期,猴石沟组小型褶皱;第二个时期是古—新近纪末期,复背斜形成,猴石沟组的褶皱轴部形成张性断裂或张裂隙;第三个时期是新近纪以来改造时期,再经过两次拉张扩张裂陷和挤压抬升作用,形成猴石沟组底部的砂砾岩和城子河上部的砂岩破碎带。断裂的发育有大体上呈五个方向的断裂构造(体系):东西向、北东向、北西向、北北东向、北北西向。断裂产生时间一般南北向、东西向较早,北东向次之,北东东向、北西西向最晚;根据物探解译资料,显示倭肯河河谷内发育有10条断裂破碎带,一般均切穿白垩系猴石沟组砂砾岩;结合水文地质钻探、测井资料分析了断裂带的垂向分带性,发现断裂与裂隙带及洞穴通道在地下10—50m深度以内强烈发育,而在40—60m、120—130m、130—150m深处又见断裂与裂隙带。在摸清区域地质、构造地质条件的基础上,系统归纳了了临库区的地下水类型,对其富水性进行了详细分区,总结出地下水的补给、径流、排泄规律。临库区地下水类型主要包括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白垩系砂岩裂隙水和新近系玄武岩孔洞裂隙水三种类型,其中白垩系砂岩裂隙水又分为低山丘陵区的风化裂隙水和隐伏于倭肯河河谷下部的构造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倭肯河河谷及其支谷中,其中临近水库上游地段,第四系松散岩类沉积厚度大,含水层岩性主要为中粗砂、砂砾石、砾卵石,砂、砾石粒径大,连通性好,地下水径流通畅,富水性较强,单井涌水量可达100—1000m3/d倭肯河支流及干流河谷平原上游的河谷平原,第四系沉积厚度相对要小,含水层主要为中粗砂,富水性相对要弱,单井涌水量一般小于100m3/d。含水层由全新统松散的粗砂、砾砾石和碎石夹粉质粘土以及粉质粘土夹粗砂组成,厚度变化较大,一般1—2m,水位埋深一般4-5m。新近系玄武岩呈致密块状、隐晶质结构,具气孔状或杏仁状构造,风化裂隙和柱状节理较发育,富水不含水,透水性极好,泉水流量较小,一般均小于1Om3/d。隐伏于大金沙河汇入口下游的倭肯河河谷下部的构造裂隙水,富水带主要为猴石沟组、城子河组砂岩、砂砾岩的构造破碎带。区内北西向张性断裂带和北东向压扭性构造带边缘张性断裂中,岩石破碎严重,裂隙发育,连通性好,地下水径流畅通,富水性较好,且断裂带具有一定规模,单井涌水量可达1000—3000m3/d,水化学类型以HCO3—Ca、 HCO3—Ca·Mg型为主,水质良好。风化裂隙水主要为外围的白垩系砂岩风化裂隙水,水量较贫乏,泉流量10-100m3/d。地下水的补给来源主要是大气降水,其次是山区侧向补给(山区侧向径流和河谷潜流)、农田灌溉补给(地表水灌溉和地下水灌溉)、河水入渗补给。其中,白垩系裂隙地下水径流通道为断裂破碎带与裂隙发育而成的洞穴与通道及溶隙等。接受前第四系基岩风化裂隙水、第四系孔隙水的侧向补给通过断裂破碎带与裂隙发育而成的导水洞穴与通道及溶隙而向下游低洼处流动。(2)地下水计算参数的选取及资源量计算运用多种抽水试验方法计算公式,最终确定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含水层渗透系数选取平均值为22.5m/d,白垩系砂岩构造裂隙水渗透系数选取平均值为71.7m/d,白垩系猴石沟组底部的砂砾岩破碎带的导水系数达1833 m2/d。根据经验参数,河谷平原降水入渗系数取0.1,丘陵计算分区降水入渗系数取0.12,含水层厚度主沟谷取25m,支沟中取5m,经计算临库区120km2范围内地下水补给量以白垩系计算分区补给量为主,总补给量为2098.10×104m3/a,即5.74×104m3/d。其中大气降水入渗补给量为562.44×104m3/a,占总补给量的26.80%;地下水侧向径流补给量为1024.44×104m3/a,占总补给量的48.97%;河水入渗补给量为508.23×104m3/a,占总补给量的24.22%。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计算分区补给量约为837.60×104m3/a,占总补给量的39.92%;白垩系砂岩裂隙水计算分区补给量为1260.50×104m3/a,占总补给量的60.07%。临库区蒸发量1206.2×104m3/a,地下水侧向径流排泄量为1030.43×104ma/a,人工开采量9.51×104m3/a,临库区地下水总排泄量2246.14×104m3/a。运用干扰井群法来进行计算和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开采资源量5.29×104m3/d,运用开采系数法来进行计算和评价研究区地下水开采资源量5.00×104m3/d,取二者平均值,确定水源地可开采资源量为5.14×104 m3/d。运用下降系数比拟法计算,水源地水位下降至40m时的开采量为14.94×104m3/d,水源地水位下降至50m时的开采量为18.30×104ma/d。(3)地表水与裂隙地下水补偿平衡和机制讨论根据多年大气降水资料、一个水文年的地下水动态监测资料和水库的监测资料,详细计算了地表水流场体系和地下水体系的月度补排泄量,初步探讨了天然状态下和开采状态下地表水与地下水的补偿平衡和机制。该“地下水域”内自然环境仍为原始自然状态,基本未受到人类干扰,属于天然优良水资源功能区。由于下有水库拦截,裂隙水丰水期处于饱和状态,桃山水库对地下水起到一定的调蓄作用,不但加强了地表水对地下水垂向和侧向补给强度,而且无论是丰水年还是平水年或枯水年,均能有效缓解该水源地地下水位下降趋势,对水源地的可持续开采有一定作用。天然状态下,受地面高程影响,新建水源地的地下水水位始终高于水库水位,全年均是裂隙地下水补给桃山水库。极端干旱年份水库水位为死库容水位即171.57m,当开采动水位低于该水位时,开始接受水库水位补给,此时,仍以来自上游的风化裂隙水的侧向径流补给量为主;水位急剧下降,第四系水被疏干,且上游风化水补给能力减弱,水库水位与水源地动水位差逐渐增大,由于第一层破碎带导水能力极强,水库对水源地的补给能力逐渐增强,直至水位下降50m左右时,即第一层破碎带的净储量被疏干;当水源地水位降至50m以下时,水库补给衰退,开始动用下部的净储量和补给量,直至水库干涸,失去补给能力。(4)地下水数值模拟及预测本研究在深入分析黑龙江完达山严重缺水地区应急水源地临库区七台河倭肯河河谷桃山水库上游区地质及水文地质的基础上,利用GMS软件建立了临库区多层富水带结构的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模型,对研究区白垩系砂岩构造裂隙水、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潜水进行了数值模拟,利用实测资料对模型进行识别和验证,识别和验证效果良好,表明所建立的水流模型达到了较高的精度,因此可以作为地下水流预报模型。通过识别和验证后,提出两种不同方案对未来长期开采及应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的变化趋势进行了预测。从该地区地下水的长期可持续利用要求出发,该区日开采量以不超过5.2×104m3为宜,在该开采条件下,地下水位的下降深度较小,全区水位降深均维持在4.0m以内,对水库周边环境不会造成不良影响;连续开采5年后最大水位降深3.26m,水位标高在177.35m左右;10年后最大水位下降3.64m左右,水位标高在176.35m左右;20年后水位最大下降3.77m左右,水位标高降到176.30m左右。可见水源地正常开采是有保障的,可以解决生活用水5.5-6×104m3/d的需求。从应急开采的角度考虑,在极枯年份、大气降水P=97%保证率下,应急开采维持1年,水位下降至50m(即接近第一层破碎带的底板)时的合理开采量为18.2×104m3/d;9个月后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8.5×104 m3/d,12个月后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12.2×104m3/d;9个月水库对地下水的累计补给量为1213.6×104m3,12个月水库对地下水的累计补给量为1930×104m3。如果应急开采20×104m3/d,理论上6个月后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6.69×104 m3/d,9个月后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13.62×104 m3/d;6个月水库对地下水的累计补给量为806.6×104m3,9个月水库对地下水的累计补给量为1930×104m3,水库干涸,失去补给能力。因此,合理的开采的时间不超过4个月,应急开采时间可达8个月。如果开采15×104 m3/d,9个月后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6.60x 104m3/d,12个月后水库对地下水的补给量为9.1×104 m3/d;9个月水库对地下水的累计补给量为833.1×104m3,12个月水库对地下水的累计补给量为1751.9×104m3,因此,合理的开采时间不宜超过8个月,应急开采时间可达1年以上。若采用上述方案来进行开采,对当地地下水资源和桃山水库的库容虽然有很大的影响,但水源的应急能力大大提高。由于地下水以刚性岩石中的裂隙水为主,富水带不易被破坏,在第二年春季桃花水补充后仍可以恢复水源地水量和水位。因此建议只在应急时开采,应急开采量18.2×104m3/d,时间不宜大于12个月。

李春杨,牛焕文[7](2014)在《对桃山水库坝下绿化及生态环境用水合理利用的构思》文中提出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程度高,由此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也很突出。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干扰和作用的强度越来越大,使原有的生态平衡被打乱。水利规划应体现水资源利用的多目标,生产用水、生活用水、环境用水都应兼顾。生态环境用水量是水资源可利用量的组成部分,生态环境保护必须给予合理安排。

王刚[8](2011)在《桃山水库水源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文中认为本研究在桃山水库设置了9个标准的采样点,分别于春、夏、秋三季进行采样工作,并对所采集的浮游植物进行定性、定量分析。采用多元统计方法分析浮游植物的多样性和群落结构,利用Pearson相关性和灰关联分析讨论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之间的相关性。研究期间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79种及变种,其中绿藻门种数最多36种;硅藻门次之,18种;蓝藻门16种;裸藻门6种;金藻门、隐藻门及甲藻门各1种。年平均丰度和生物量分别为1003.91×104ind./L和54.89mg/L桃山水库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1.94~3.46之间;Pielou均匀度指数全年变化范围在0.19~0.47之间。Shannon-Wiener (?)(?)数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Pielou均匀度指数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Shannon-Wiener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和种数相互间显着相关,可以较好的表达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对三季浮游植物通过多维尺度分析(MDS)来研究各季节、各采样点之间浮游植物群落关系。结果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较大。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间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表明:浮游植物丰度、生物量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只在春季较明显。在春季,氨氮与丰度呈显着正相关(p<0.05,p<0.01),总氮与丰度呈正相关(p<0.05),溶解氧、硝酸盐氮均与生物量呈正相关(p<0.05);在夏季,pH与生物量呈负相关(p<0.05)。灰关联分析结果表明,对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影响最大的是水体营养盐因子,因此控制外源性的营养物质的输入对于维持桃山水库水源地生态系统的健康是非常重要的。综合评价桃山水库水环境质量,属于中等程度污染,存在潜在的威胁。在春秋季节,水体呈中营养状态,而夏季营养程度较高,除2#、5#、8#三个采样点外,其余采样点附近水环境均呈轻度富营养状态。

王鸥[9](2010)在《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文中指出长期以来,因为投融资渠道单一、投融资规模小使我国水利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一定制约,从长远看,水利投融资体系必须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因此迫切需要对水利投融资体制进行改革。2010年初,我国西南5省市、地区遇到了历史罕见的大旱,显现出许多水利建设方面的不足,使水利投融资体制方面的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通过水利投融资的内涵、方式及体制的概括总结,界定了水利投融资体制的概念。接着对我国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成功的省市的投融资状况进行了分析总结并找出共同点即建立专门水务公司或者水利投融资公司,并且对这类公司的特点以及组建后对投融资起到的作用与优点进行了归纳总结。再通过对现在黑龙江省水资源情况、水利投融资体制现状的分析,总结了限制现在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发展的因素。从而提出了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构想及具体运作模式即建立水务集团公司,理由如下:水务集团公司能盘活现有资产,提高融资能力,加快黑龙江省水源工程建设的需要;水务集团公司能集中有限财力,发展水利基础产业的需要;水务集团公司能促进管理体制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需要。系统性的提出了水务集团公司的目标、原则、性质、职责、经营范围、组织结构、管理体制、资本组建以及投融资运作模式。对建立水务集团公司产生的风险进行分析,针对这些风险的降低提出以下建议:加大财政资金投入;加强水利规费的征收;水利工程建设享受本省基础设施建设的最优惠政策;为了防范利率、汇率变动给水利工程项目带来的风险,可以将水利工程项目的融资基金在项目建设中进行全程控制;落实投资责任,加强管理,提高投资效益。

梁国华,王国利,何斌[10](2009)在《GIS环境下水库洪水调度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在分析洪水调度基本原理和运行方式的基础上,研究了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的集成、系统功能模块的划分、空间防洪对象之间拓扑关系及洪水演进相互关系的定义、系统功能结构的动态生成及其管理,建立一个基于G IS的水库群洪水调度系统集成平台。黑龙江省大型水库群洪水调度系统应用实例表明,在这一集成平台下,各系统功能模块可任意组装,实现了水库洪水调度系统功能表现个性化和通用化的统一,解决了系统水库群洪水调度系统的集成、维护和扩展等困难。

二、桃山水库环境变化大(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桃山水库环境变化大(论文提纲范文)

(1)国产高分影像在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研究区域
2 数据源选择及矢量数据获取
    2.1 遥感数据源选择
    2.2 土地资源类型划分
    2.3 矢量数据获取
3 研究方法
    3.1 子区划分
    3.2 指数选择
    3.3 生态安全等级划分
    3.4 统计分析模型构建
4 结果分析
    4.1 各地类分布现状
    4.2 生态安全评价
5 结论与建议

(2)大庆市小龙虎泡和齐家泡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进展
        1.2.1 盐碱性湖泊浮游动物的生态学研究
        1.2.1.1 种类组成和优势种
        1.2.1.2 捕食生态学
        1.2.1.3 环境因子对浮游动物的影响
        1.2.2 鱼类摄食生态学研究
        1.2.2.1 滤食性鱼类食性的组成
        1.2.2.2 食性随环境的变化
        1.2.2.3 鱼类摄食的食物选择
        1.2.3 寒温带盐碱湖泊浮游动物研究进展及现状
        1.2.4 大银鱼部分的研究进展及现状
    1.3 研究目的和意义
第二章 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2.1 概述
    2.2 材料与方法
        2.2.1 采样点设置
        2.2.2 浮游动物采集和处理
        2.2.3 水质样品采集及测定
        2.2.4 数据处理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水环境指标分析
        2.3.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2.3.2.1 种类数季节变化
        2.3.2.2 密度及生物量
        2.3.2.3 优势种分析
        2.3.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及水质评价
        2.3.4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2.4 讨论
        2.4.1 小龙虎泡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
        2.4.2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第三章 齐家泡浮游动物组成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3.1 概述
    3.2 材料与方法
        3.2.1 采样点设置
        3.2.2 浮游动物采集和处理
        3.2.3 水质样品采集及测定
        3.2.4 数据处理
    3.3 结果与分析
        3.3.1 水环境指标分析
        3.3.2 浮游动物群落结构
        3.3.2.1 种类数季节变化
        3.3.2.2 密度及生物量
        3.3.2.3 优势种分析
        3.3.3 浮游动物多样性指数
        3.3.4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
    3.4 讨论
        3.4.1 齐家泡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时空变化特征
        3.4.2 浮游动物与环境因子关系
第四章 小龙虎泡大银鱼的食性分析及其与体长的相关性
    4.1 概述
    4.2 材料与方法
        4.2.1 样本采集
        4.2.2 消化道内含物的分析鉴定
        4.2.3 数据处理
    4.3 结果与分析
        4.3.1 大银鱼体长分组情况
        4.3.2 大银鱼食性分析
    4.4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3)天津生态城健康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水资源优化配置
        1.2.2 水质模拟
        1.2.3 湖泊水动力数值模拟
        1.2.4 水质水量联合调控模型
    1.3 生态城自然条件及水系概况
        1.3.1 地理位置
        1.3.2 水文气象
        1.3.3 水资源分布情况
        1.3.4 水体水系分布情况
    1.4 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技术路线
第2章 生态城多水源补水与景观水体水量水质监测分析
    2.1 生态城多水源补水水量概况
        2.1.1 再生水
        2.1.2 雨水
        2.1.3 过境水
        2.1.4 淡化海水
    2.2 生态城多水源补水水质监测分析
        2.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2.2.2 再生水水源水质监测
        2.2.3 过境水水质监测
        2.2.4 雨水水质监测分析
    2.3 生态城景观水体水量水质分析
        2.3.1 研究范围
        2.3.2 静湖
        2.3.3 故道河
        2.3.4 惠风溪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景观水体多水源补水数学模拟与净化技术研究及工程应用
    3.1 多水源补水水动力-水质耦合模型建立及模拟
        3.1.1 水动力模型
        3.1.2 水质模型
        3.1.3 模型耦合方式
        3.1.4 模型建立及模拟结果
        3.1.5 水质模型建立及模拟结果
    3.2 多水源补水净化技术研究
        3.2.1 一级B出水净化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3.2.2 过境水处理中试试验研究
        3.2.3 普通补水净化处理技术选择
    3.3 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
        3.3.1 工程建设情况
        3.3.2 工程运行情况
        3.3.3 工程补水运行策略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景观水体循环净化方案模拟分析与工程应用
    4.1 景观水体水动力循环技术研究
        4.1.1 水环境数学模型
        4.1.2 景观水体水动力循环模型构建
        4.1.3 水动力循环联通工况设置
        4.1.4 水动力循环联通方案模拟
        4.1.5 水系水循环方案水质模拟分析
    4.2 故道河旁路人工湿地净化技术研究
        4.2.1 雨水径流处理工程模式
        4.2.2 故道河河水净化工程模式
        4.2.3 人工湿地旁路处理故道河水效果
    4.3 生态护岸技术
        4.3.1 生态护岸技术选择
        4.3.2 生态护岸净化处理库周雨水径流效果
    4.4 工程建设与运行情况
        4.4.1 工程建设情况
        4.4.2 工程运行情况
        4.4.3 景观水体季节性运行模式初步建议
        4.4.4 技术经济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天津生态城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集成
    5.1 水环境系统整体构建工程技术方案
        5.1.1 基本要求
        5.1.2 总体设计
        5.1.3 工程技术集成体系
        5.1.4 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建设路径
    5.2 非常规水源补水及其深度处理工程设施建设
        5.2.1 水质适宜性分析
        5.2.2 城镇污水处理厂尾水及微污染过境水深度净化
        5.2.3 雨水景观环境利用工程技术选择
        5.2.4 工程设施建设
    5.3 景观水体污染源控制工程设施建设
        5.3.1 城镇地表径流污染控制
        5.3.2 库周线源污染控制
        5.3.3 工程设施建设
    5.4 景观水体连通与净化工程设施建设
        5.4.1 工程建设基本思路
        5.4.2 水系连通与水动力循环技术
        5.4.3 故道河旁路人工湿地透析净化技术
    5.5 水系统构建与水质保持技术路线选择
        5.5.1 总体技术路线
        5.5.2 景观水体污染源控制工程技术路线
        5.5.3 景观水系连通与水体净化工程技术路线
        5.5.4 景观水环境修复工程技术路线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和创新点
    6.1 结论
    6.2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4)倭肯河滩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0 引言
1 目的和任务
    1.1 目的
    1.2 任务
2 执行技术标准
3 工作完成情况及工程质量评述
    3.1 水文地质测绘
    3.2 水文地质钻探
    3.3 抽水试验
    3.4 地下水动态监测
    3.5 取样及实验室工作
    3.6 定点测量
4 工作成果
5 建议

(5)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工作研究进展
        1.2.1 水库污染物来源
        1.2.2 水质分层监测与样本采集
        1.2.3 水环境系统分析与评价
        1.2.4 沉积物污染对水质的影响
        1.2.5 存在的问题
    1.3 本文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2 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
    2.1 引言
    2.2 水库水质分层结构特征与采样设备
        2.2.1 水库水质分层结构特征
        2.2.2 采集设备存在问题
        2.2.3 活塞式可视水样采集仪研发
    2.3 水质动态分层监测方案设计
        2.3.1 碧流河水库简介
        2.3.2 碧流河水库水质监测存在的问题
        2.3.3 碧流河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方案
    2.4 样本采集与检测
        2.4.1 样本采集
        2.4.2 样品检测方法
        2.4.3 检测结果初步分析
    2.5 小结
3 水质、水文要素的总体季节变化趋势
    3.1 引言
    3.2 分析方法
        3.2.1 水质与水文要素均值化方法
        3.2.2 水质与水文要素相关性分析方法
        3.2.3 水质与水文要素的回归分析方法
    3.3 水文要素的总体季节变化趋势及对水质的影响
        3.3.1 水库降雨量及径流季节变化及对水质的影响
        3.3.2 水库水位及库容季节变化及对水质的影响
    3.4 水质要素总体季节变化趋势
        3.4.1 综合类水质指标的季节变化
        3.4.2 营养盐类指标的季节变化
    3.5 水质、水文要素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
        3.5.1 水质、水文要素相关性分析
        3.5.2 基于水文要素的水质要素回归模型
    3.6 小结
4 动态水位下水质的季节分层特征
    4.1 引言
    4.2 动态水质分层展演方法
        4.2.1 水库水质分层信息特点
        4.2.2 水质动态分层展演方法介绍
        4.2.3 水质动态分层可视化展演示例
    4.3 水温、溶解氧和营养盐的分层季节变化特征
        4.3.1 分层水温和溶解氧的季节变化
        4.3.2 分层总氮的季节变化
        4.3.3 分层总磷的季节变化
    4.4 特殊环境条件对水质的影响
        4.4.1 场次暴雨对水质的影响
        4.4.2 水位持续降低对水质的影响
        4.4.3 冰封环境对水质的影响
    4.5 水位持续降低过程下的水体污染源解析
        4.5.1 PCA(APCS)-MLR的污染源解析方法介绍
        4.5.2 水库污染来源定量分析
    4.6 小结
5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氮磷赋存与释放
    5.1 引言
    5.2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总氮总磷空间分布
        5.2.1 沉积物氮空间分布
        5.2.2 沉积物磷空间分布
        5.2.3 与国内其他湖库的氮磷情况比较
        5.2.4 沉积物氮磷污染生态风险评估
    5.3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分形态氮磷空间分布
        5.3.1 沉积物分形态氮空间分布
        5.3.2 沉积物分形态磷空间分布
    5.4 覆水区和消落区沉积物氮磷释放
        5.4.1 实验方案与质量保障
        5.4.2 不同区域沉积物氮的释放
        5.4.3 不同区域沉积物磷的释放
    5.5 小结
6 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
    6.1 引言
    6.2 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方法
        6.2.1 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及对水质影响
        6.2.2 水质评价的动态模糊性与评价模型
        6.2.3 PCA/AHP-VFPR水质动态分层综合评价步骤
        6.2.4 方法检验
    6.3 水库综合水质状态
        6.3.1 总体的综合水质状态
        6.3.2 分层水体的综合水质状态
    6.4 沉积物释放和样本随机误差对水质评价的影响
        6.4.1 沉积物氮磷释放潜力的影响
        6.4.2 样本误差的影响
    6.5 水库水质综合保护对策
        6.5.1 控制水库污染来源
        6.5.2 强化水库环境管理
    6.6 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创新点
    7.3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6)临库基岩裂隙富水带水文地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作者简介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依据及研究意义
        1.1.1 选题依据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基础地质研究现状
        1.2.2 地表水(水库)与地下水的相互作用研究现状
        1.2.3 基岩裂隙水的富集理论研究
        1.2.4 基岩裂隙水勘探方法
        1.2.5 裂隙介质水流的模拟方法研究现状
    §1.3 主要研究内容、技术路线
        1.3.1 主要研究内容
        1.3.2 研究目标
        1.3.3 拟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
        1.3.4 研究方案
        1.3.5 特色和创新点
第二章 研究区基础地质与水文地质
    §2.1 研究区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气象水文
        2.1.3 地形地貌
    §2.2 区域地质
        2.2.1 地层
        2.2.2 区域地质构造
        2.2.3 侵入岩
    §2.3 水文地质
        2.3.1 地下水形成条件
        2.3.2 地下水含水岩组及富水性
        2.3.3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第三章 研究区水文地质调查
    §3.1 水文地质调查钻探布置与施工
        3.1.1 主要工作内容
        3.1.2 钻孔分布
    §3.2 水文地质测井和测井资料分析
        3.2.1 测井内容
        3.2.2 典型测井曲线及资料处理
        3.2.3 测井解译成果
    §3.3 临库区水文地质特征
        3.3.1 水文地质条件
        3.3.2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第四章 桃山水库入库补给均衡计算
    §4.1 入库补给量
        4.1.1 大气降水量
        4.1.2 地表径流补—排量
    §4.2 地下水径流排泄量
    §4.3 地表水与裂隙地下水补偿平衡和机制讨论
        4.3.1 天然状态下裂隙地下水与水库之间的补偿平衡和机制探讨
        4.3.2 开采状态下裂隙地下水与水库之间的补偿平衡和机制探讨
第五章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
    §5.1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的含水层及研究内容
        5.1.1 预模拟的目标含水层及预报时段
        5.1.2 数值模拟的研究内容
        5.1.3 原始数据的处理
    §5.2 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5.2.1 模拟范围与计算分区划分
        5.2.2 含水层及水力特征的概化
        5.2.3 边界条件的概化
    §5.3 数值模拟方法的选择
    §5.4 地下水数学模型
        5.4.1 数学模型的建立
        5.4.2 数学模型的求解
        5.4.3 空间与时间离散
        5.4.4 初始流场的确定
        5.4.5 参数分区及参数初值
        5.4.6 源汇项的处理
    §5.5 模型的识别
    §5.6 地下水位预报
        5.6.1 预报方案的确定
        5.6.2 地下水位预报的条件及源汇项的确定
        5.6.3 不同方案下的地下水位预报结果分析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对桃山水库坝下绿化及生态环境用水合理利用的构思(论文提纲范文)

1 桃山水库基本情况
2 坝下用地发展现状
    2.1 优势
    2.2 问题
3 生态环境用水
    3.1 研究生态环境用水的基本思路
    3.2 恢复原有生态环境结构和功能的用水
    3.3 维持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用水
    3.4 解决生态环境用水对策和措施
4 绿化原则
    4.1 就地保护与迁地保护相结合的原则
    4.2 生态类型园与专科专属园相结合的原则
    4.3 物种保存与园林景观相结合的原则
    4.4 物种保存与资源植物发掘相结合的原则
5 绿化思考
    5.1 湿地保护景区
    5.2 水产品经济园区
6 植被选择

(8)桃山水库水源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水环境评价方法
        1.2.1 水环境质量评价方法
        1.2.2 水环境营养状态评价方法
    1.3 浮游植物研究概况
        1.3.1 浮游植物概述
        1.3.2 浮游植物的影响因子
    1.4 研究趋势
    1.5 本文研究内容
2 研究方法
    2.1 研究地概况
        2.1.1 自然地理概况
        2.1.2 水文地质条件
        2.1.3 气象条件
        2.1.4 社会经济概况
        2.1.5 水库概况
    2.2 采样点布设
    2.3 样品采集与处理
        2.3.1 浮游植物样品采集与保存
        2.3.2 水样的测定
    2.4 数据处理
        2.4.1 单变量分析
        2.4.2 多变量分析
3 桃山水库浮游植物数量特征
    3.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与数量分布
        3.1.1 浮游植物种类组成
        3.1.2 浮游植物种类的季节分布
        3.1.3 浮游植物种类的水平分布
    3.2 浮游植物的丰度和生物量
    3.3 浮游植物的常见种和优势种
        3.3.1 浮游植物的常见种
        3.3.2 浮游植物的优势种
    3.4 讨论
        3.4.1 浮游植物种类的时空分布特征
        3.4.2 浮游植物丰度和生物量的时空分布特征
    3.5 本章小结
4 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
    4.1 浮游植物多样性
        4.1.1 浮游植物多样性的季节分布
        4.1.2 浮游植物多样性的水平分布
        4.1.3 浮游植物多样性相关分析
    4.2 浮游植物群落多维尺度分析
    4.3 讨论
        4.3.1 浮游植物多样性指数的选择
        4.3.2 桃山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特征
        4.3.3 利用MDS对桃山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进行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桃山水库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相关性分析
    5.1 桃山水库水环境因子分布特征
    5.2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关系
        5.2.1 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相关性分析
        5.2.2 浮游植物群落与环境因子灰关联分析
    5.3 讨论
        5.3.1 pH值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5.3.2 溶解氧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5.3.3 溶解无机氮(DIN)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5.3.4 磷与浮游植物的关系
        5.3.5 各个环境因子对浮游植物群落影响的强弱
    5.4 本章小结
6 桃山水库水源地水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6.1 桃山水库水环境污染状况评价
        6.1.1 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评价
        6.1.2 根据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
        6.1.3 根据藻类污染指数评价
    6.2 桃山水库水环境营养状态评价
    6.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9)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的意义
    1.3 研究现状
        1.3.1 国内研究现状
        1.3.2 国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1.4.1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2 研究的方法
    1.5 研究的技术路线
2 水利投融资的基本理论
    2.1 水利投融资的内涵
    2.2 水利投融资的方式
        2.2.1 BOT融资方式
        2.2.2 TOT融资方式
        2.2.3 PFI融资方式
    2.3 水利投融资体制
    2.4 本章小结
3 我国各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分析
    3.1 重庆市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
        3.1.1 基本概况
        3.1.2 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的主要措施
    3.2 宁夏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
        3.2.1 基本概况
        3.2.2 宁夏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情况
    3.3 内蒙古自治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
        3.3.1 基本概况
        3.3.2 内蒙古现行水利投融资体制的状况
    3.4 新疆自治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情况
        3.4.1 基本概况
        3.4.2 新疆自治区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情况
    3.5 典型省市水利投融资体制的总结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的发展情况
    4.1 黑龙江省水利基本情况
    4.2 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事业发展情况
    4.3 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现状
    4.4 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发展的制约因素
    4.5 本章小结
5 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的构想
    5.1 改革的目标及原则
        5.1.1 改革的目标
        5.1.2 改革的原则
    5.2 改革模式的选择
    5.3 改革实施的优势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黑龙江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运作模式——水务集团公司的建立
    6.1 水务集团公司的性质、职责和经营范围
    6.2 水务集团公司的组织结构和管理体制
        6.2.1 组织结构
        6.2.2 管理体制
    6.3 水务集团公司资本组建
    6.4 水务集团公司的投融资运作模式
    6.5 组建水务集团公司的风险防范
        6.5.1 组建水务集团公司的风险识别
        6.5.2 降低组建水务集团公司的风险措施
    6.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10)GIS环境下水库洪水调度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 总体目标和开发原则
    (1) 总体目标。
    (2) 开发原则。
2 集成平台的选择与开发关键技术
    2.1 集成平台的选择
    2.2 开发关键技术
        (1) 属性数据与空间数据的集成。
        (2) 功能模块的划分。
        (3) 洪水调节计算方法。
        (4) 空间防洪对象拓扑结构及洪水演进相互关系定义。
        (5) 系统功能结构的动态生成及其管理。
3 应用实例
    (1) 空间位置关系的定义。
    (2) 水库菜单系统结构的输入与生成。
4 结 语

四、桃山水库环境变化大(论文参考文献)

  • [1]国产高分影像在矿业城市生态安全性评价中的应用——以黑龙江省七台河市为例[J]. 丁宇雪,周向斌,初炜钰,毛龙,孙迪,孙瑞棋.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21(02)
  • [2]大庆市小龙虎泡和齐家泡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其影响因素[D]. 高文燕. 上海海洋大学, 2019(02)
  • [3]天津生态城健康水环境系统构建工程技术研究及应用[D]. 刘振江. 天津大学, 2019
  • [4]倭肯河滩地区地下水资源勘察评价分析[J]. 孙淑文,王文龙,崔淑红.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7(08)
  • [5]水库水质动态分层监测分析与评价研究[D]. 汪天祥. 大连理工大学, 2016(06)
  • [6]临库基岩裂隙富水带水文地质研究[D]. 祁福利. 中国地质大学, 2015(01)
  • [7]对桃山水库坝下绿化及生态环境用水合理利用的构思[J]. 李春杨,牛焕文. 黑龙江水利科技, 2014(08)
  • [8]桃山水库水源地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水质评价[D]. 王刚. 东北林业大学, 2011(12)
  • [9]黑龙江省水利投融资体制改革研究[D]. 王鸥. 东北林业大学, 2010(04)
  • [10]GIS环境下水库洪水调度系统集成研究与应用[J]. 梁国华,王国利,何斌. 人民黄河, 2009(08)

标签:;  ;  ;  ;  ;  

桃山水库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