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水工混凝土结构综合健康诊断结构体系研究

主要水工混凝土结构综合健康诊断结构体系研究

一、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综合诊断结构体系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杨启航[1](2019)在《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我国交通运输工程建设的规模与数量在总体上出现不断增长的趋势。据调查,大多数公路、铁路隧道皆存在衬砌结构类病害,这些病害将对交通质量产生很大危害,不但影响隧道行驶车辆和行人的安全,更会缩短隧道的使用年限。因此,对隧道病害采取全方位的健康诊断,推测发生病害的缘由,定量评价隧道结构的健康度,并及时提出有效合理的维护手段,延缓隧道病害进一步恶化,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数值计算与现代数学方法,开展了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主要研究内容有:(1)基于隧道结构主要破损形态分析,确定了影响隧道健康状态的病害指标系列,进一步利用层次分析法建立隧道指标体系;引入我国公路隧道专项检查结果的四级判别方法作为隧道健康等级的划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隧道等级分级方案:在全面比较国内外诊断指标判定标准的基础上,综合研究了渗漏水,衬砌裂缝,衬砌背后空洞,衬砌材质劣化,衬砌起层及剥落,衬砌变形、移动及沉降六种病害特征的判据。(2)基于包含接触算法和应力释放的地层-结构计算模型,研究隧道衬砌强度劣化、衬砌背后空洞和衬砌厚度减薄三种典型病害的作用机理与影响规律,通过对不同病害的安全系数、结构承受轴力、剪力和弯矩的对比分析,得到病害作用对结构安全的影响程度和影响范围,为后续研究工作的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3)考虑到隧道病害的多样性、实时性与不确定性,以乘积标度为主观赋权方法,以基于熵与最大熵原理的熵权法作为客观赋权方法,提出一种改进的主客观综合权重分析方法——综合赋权法。将该方法应用到模糊综合评价中,通过隧道病害案例检验,其评价结果与单独利用乘积标度法及熵权法确定的评价结果对比,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当主观权重与客观权重诊断结果差距较大时,该方法可起到数值优化作用,使诊断结果更倾向于隧道真实情况。(4)结合裂缝图像处理技术,将分形理论引入隧道衬砌裂缝病害评价分析中,通过不同特征指标的裂缝病害分形分析,研究了裂缝分维数随裂缝长度、等效宽度以及裂缝条数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裂缝病害具有统计自相似性。分别运用盒维数法和模糊数学方法计算裂缝病害的分维数和健康值,通过二者之间的对应关系建立基于分形维数的四级裂缝病害评价方法,给出了不同病害等级对应的分维数范围。进一步将该分级方法应用到工程案例分析中,结果表明基于分维数和健康值的裂缝病害评价结果基本一致,说明基于分维数的隧道裂缝病害评价方法具有较好的工程适用性。图23表48参108。

田振华,王嵩,朱赵辉[2](2016)在《混凝土坝健康模糊综合诊断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影响混凝土坝健康状况的因素众多,建立的混凝土坝健康综合诊断指标体系,既包含有定量指标,又包含有定性指标,同时,定性指标指标值的确定带有模糊性,并且混凝土坝健康等级之间的界限也难以准确的界定。模糊综合诊断模型通过确定各个诊断指标的权重及其隶属度向量获得模糊评判矩阵,然后把模糊评判矩阵与诊断指标的权重集进行模糊运算并进行归一化,得到诊断指标健康值,确定被诊断对象的等级层次,最终对混凝土坝健康进行评价,工程实例计算结果表明:模糊综合诊断模型计算结果与实际运行情况相符。本文利用模糊综合诊断模型解决了大坝健康综合诊断指标体系中的模糊性问题。

高秀鑫[3](2014)在《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高速公路隧道由于受到地层压力作用、腐蚀性介质作用、人为因素、汽车循环荷载作用等因素的影响,会引起隧道结构损伤和失稳,从而导致隧道健康状况的劣化,甚至造成隧道崩塌等灾难事故。随着我国高速公路隧道通车里程的不断增加,如何有效预防隧道健康状况的劣化对通行安全的影响显得尤为必要。本文通过对隧道健康状况的诊断分析,构建隧道健康诊断预警体系,从而形成一套集物联网技术与综合诊断于一体的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系统,以期实现对高速公路隧道运营期间健康状态劣化趋势的实时诊断和预警。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研究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及预警平台的总体功能结构框架,包括平台的结构、组成及通信方式等。(2)基于物联网应用技术实现针对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信息的智能化和便利化管控,并结合高速公路隧道监测信息远程通信实际,制定了高效、稳定的远程信息智能通信方案。(3)参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范要求,对所研究隧道的健康状况进行较详尽的诊断分析,构建隧道健康状况诊断预警指标体系,探讨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指标的确定、度量以及组合赋权的方法;在确立诊断预警指标判定标准基础上,建立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指标评价集,划分了隧道健康等级量化标准,划分了诊断预警等级。(4)通过对所研究的高速公路隧道实际,一方面,确立隧道健康状况诊断及预警指标权重;另一方面,综合运用神经网络、模糊逻辑等学科交叉技术,基于诊断预警理念,提出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5)基于上述理论和技术研究,以乌池坝高速公路隧道为例,开发乌池坝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平台。

张圆[4](2013)在《城市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城市供水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给水管网具有基础性、开放性和复杂性等特点,其维护和管理非常困难。保证供水系统的安全、可靠运行,是保障城市居民正常生活,城市可持续发展与建设的基础。目前,我国对给水管网健康状态的评价仍停留在单指标、定性阶段,缺少定量化的系统诊断方法。因此,本文通过研究构建了一套给水管网健康诊断的体系,实现了对给水管网健康状况的定量化评价,对于提高供水系统的调度管理水平,指导在役管网的更新改造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阐述了给水管网健康的概念,详细分析了给水管网健康影响因素,确定了诊断体系指标的选择原则。在此基础上,结合M市给水管网实际情况,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要素层和指标层4个层次,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M市管道事故影响因素进行了关联度分析,确定了管道管材、接口、埋深、管龄以及管径等对管网事故影响的变化趋势。在分析现有等级划分方法的基础上,采用五级划分法确定健康评语集:健康、亚健康、一般病态、中度病态和病危。根据健康等级的划分,针对定量指标,划分其等级评价标准,设计了隶属度函数;针对定性指标,以专家评区间分法为基础,采用集值统计与灰色理论,确定其相对于备择集的隶属度。探讨了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指标体系中诊断指标权重的特点,以主观的层次分析法主体,结合客观的熵权法对指标权重进行融合,确定了诊断体系中各级指标权重。采用多级模糊综合评判法,对M市实例管网进行了诊断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诊断模型的实用性。

冯冀蒙[5](2013)在《基于可能性分析的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模型研究》文中指出我国属于多山地区国家,随着高速铁路的快速发展,必将修建大量的长大隧道,标志着我国隧道建设又进入了新的时期。然而许多新建铁路隧道运营后不久便出现了较多的病害变异,表明隧道结构在长期使用过程中存在着巨大的安全隐患。由于当前的隧道设计仍以安全性设计为重点,对隧道全寿命的长期安全设计重视不够。之前在隧道结构耐久性和可靠性的研究方面取得的成果,大多是基于材料的狭义耐久性,并未结合隧道结构体系特点,更没考虑受力演变,进行针对性的研究,并不适用于隧道结构。隧道结构是由围岩和支护结构共同组成的,围岩和支护结构在隧道长期的运营使用过程中,不可避免会受到地下水环境、地层和大气等可能存在因素的影响,产生劣化或变异,造成隧道结构安全性的降低甚至破坏。环境对隧道结构的影响,以及隧道结构构件内部的相互作用是当前亟需进行深入研究的课题。本文的研究成果为提高隧道长期安全性、延长隧道使用寿命、降低隧道结构全寿命期的总费用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本文结合铁道部重大项目——隧道结构体系耐久性及其设计方法研究,综合运用文献及资料调研、现场调查、室内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对复合式隧道结构在可能存在的影响因素条件下的长期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得到了以下主要成果:1.揭示了隧道结构变异的分布规律:变异的概率并不随运营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其变异的程度和范围随时间呈现线性增长;变异的概率在围岩级别中按线性形式分布,在环境级别中按对数分布,围岩越差,变异的概率越高,环境越差,变异的概率越高;变异的数量和长度在围岩级别和环境级别中都按负偏态形式分布;围岩岩性,主要是围岩遇水后软化的性质对变异分布有较大的影响,易于劣化的围岩其变异的概率高;施工质量好的,变异发生的概率低。总体上,Ⅳ级和Ⅴ级围岩,D2D4环境等级中的变异是最多的,是隧道寿命整体性能研究的重点围岩和环境区域。2.分析了隧道变异出现的原因: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外部因素是客观存在的,主要包含围岩等级、环境等级、地形、埋深以及围岩的自身劣化难易情况;结构的措施(设计、施工和维护)不适应外部因素所造成变异的出现是主观因素,客观和主观因素一起导致隧道结构变异问题的出现。3.揭示了可能出现的影响隧道结构使用寿命的主要因素,并就各因素对隧道结构的影响规律和程度进行了深入分析。围岩劣化对结构的使用寿命影响最大,是最为重要的客观因素;施工质量是影响隧道结构最大的主观因素;支护构件劣化方面,初支单独的劣化和失效不大可能造成结构整体的失效,二衬的开裂在一定程度上不影响隧道结构整体的安全性,换言之:二衬开裂不是其承载能力的极限状态,但有一定的风险,表现为:开裂后变形会侵入限界,开裂后有掉块的危险。目前多数的复合式衬砌是以安全冗余换耐久,局部或个别构件耐久性失效,不致于结构整体失效,其长期安全是有保证的。4.揭示了隧道结构体系的荷载分配和转移原则:先时间后刚度,峰后强度可利用。隧道开挖之后,支护时间越早,支护结构的受力越大,相同施作时间的支护结构,刚度越大则受力越大;长期使用过程中,外加的荷载先由刚度和较大的构件承载,荷载足够大,如果二衬具有韧性,会产生较大的变形,围岩就将承担多余的荷载;如果二衬强度较低,不具韧性,则易先退出工作。5.揭示了初支构件劣化对二衬和隧道结构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规律,锚杆的失效相对于钢架和喷射混凝土的失效对二衬的安全性影响要小,但是对极限承载能力的影响要大。6.通过对不同二衬刚度和强度的模型试验研究发现,刚度越大的二衬,其极限承载能力越小,相同刚度的二衬,强度越大的极限承载能力越大,因此隧道结构整体的极限承载力与二衬的强度-刚度比有关,强度-刚度比越大,极限承载力越大,反之则越小。结合数值模拟的结果,建议在V级围岩中的二衬厚度减薄至30cm,适当提高混凝土强度,为防止脆性破坏,增加一定量的纤维或进行隧道内侧构造配筋。7.建立了以隧道结构承载力最大化模型为核心的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模型体系,得到了隧道结构稳定最大概率的表达公式:MAX[P(T)]=1-P(CPR).XR,分析了各种影响因素与隧道结构整体性能的关系,从设计、施工和维修三个方面提出了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的保障措施。

李明[6](2011)在《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理论研究及应用》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事业和城市规模扩大化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最复杂、今后发展最快的国家。但是,我国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养护技术起步较晚,营运隧道的健康状态不容乐观。对于这类混凝土支护结构的健康诊断目前还是主要依据监测资料建立监控模型等方法进行,虽然在实际工作中采用统计模型、确定性模型和混合型模型等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多数都是针对单个测点的数据进行处理,并且对于结构的健康状态的评价多以定性的描述或静态的评价结果作为判断依据,系统性和全面性存在不足,对于该类建筑物日常维护与修缮的正确指导带来困难。本文结合工程实例,从隧道营运状态的健康指标全面性出发,提出了能够基本正确反映隧道健康状态的定量与定性相结合,最终以定量结果加以评价的指标体系,给出了相应指标的判定标准和权重,引入动态模糊评价理论,建立了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状态动态评价模型,最后通过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的方法,验证并修正了部分健康诊断指标判据,结合工程实例证明了本文提出的评价系统和评价模型的正确性。本文主要取得的成果如下:1.从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综合诊断的具体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在制定诊断指标体系中诊断指标的原则基础上,对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的支护与营运状态下的各种破损形态和影响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最终遴选并确定了支护结构裂缝、渗漏水、支护结构材料劣化、支护结构背后空洞、支护结构变异和支护结构起层、剥落共六个诊断指标以及各自的诊断子指标系统,构成了较为完备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诊断指标系统。2.结合各层诊断指标和最终诊断目标,从相应规范、已有方法、实践经验、医学上对健康的划分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出发,对隧道与地下工程综合诊断结构体系中的健康评价集进行了设计,将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营运状况共分为健康、亚健康、病害和病危四个等级。3.在实际工程实践中,各种定性或定量的判定指标标准都有其相对性,一般将判定标准与实际工程监测和检测的实际情况综合利用来加以判别。本文结合国内外工程实践经验和规范等,给出了相应评判指标体系的判定标准。4.本文提出了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值”的概念,使不同层次及各层不同指标的评价具有统一的含义。较为深入的研究了定量和定性诊断指标进行初始数据标准化的方法,基本解决了由于隧道与地下工程综合诊断结构体系中的诊断指标在表述方法、取值范围、度量方法和度量单位之间各不相同造成的同层诊断指标之间相互比较困难的问题。5.根据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状态诊断指标体系中诊断指标权重的特点,通过对已有权重方法的对比研究,采用乘积标度法确定了指标层指标的标度权重,并综合运用乘积标度法和模糊人工神经网络的方法分别确定了六个准则层的标度权重。同时基于最优化原则,采用融合权重的方法最终确定了准则层的标度权重,有效避免了单一权重赋值方法的人为性误差,为后面的评判奠定了基础。6.针对一般模糊综合评价时把评价指标作为常量进行评价,而很少考虑评价对象的特征值随时间而变化的情况的特点,提出了隧道与地下工程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提出了可变模糊集理论、相对差异函数模型、模糊可变评价模型。构造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法中的隶属函数,并结合实际物理意义,构造了吸引(为主)矩阵、范围域矩阵和点值矩阵。7.结合重庆市”八一”和“向阳”隧道工程实例,研究了动态模糊综合评价方法在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健康综合诊断中的应用,实现了对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结构健康状态的动态量化综合评价,结果表明,计算结果对于评判隧道与地下工程支护结构的健康状态更具稳定性,有利于该类工程的合理判断与分期、分批治理研究。8.采用室内相似模型试验,结合实际工程实例,分别研究了隧道支护结构衬砌减薄、拱顶支护衬砌背后空洞与相关组合状态下,在竖直应力作用下围岩与支护结构破坏规律与极限承载能力,得出了隧道支护结构在相应的结构状态下健康状态的阶段判据。判据承载力曲线呈现明显的“S”型或反“S”型,可以划分为承载力缓慢褪化阶段、快速褪化阶段和褪化完成阶段,相对应的阶段可以划分为隧道结构的健康等级与级别,为隧道支护结构的健康判断提供了判断依据与方法结果表明,采用试验方法得到的结构健康状态判据与实际工程判据之间具有很好的相似性,可以修正实际经验判据,与相关判据联合使用,可使隧道支护结构健康状态的判断更加接近于真实,增强工程判断结果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李贝[7](2010)在《大中型泵站工程的健康诊断方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国现有大、中、小型各类固定式排灌泵站50余万座,登记在册并实行正规管理的泵站有33.5万座,这些泵站工程在防洪、除涝、抗旱、减少灾害损失、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保护城乡建设,以及解决一些地区工业生产、城乡生活用水、改善水环境等方面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为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提供了重要保障。然而大多数泵站经过几十年的运行,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长期影响,建筑物、机电设备、金属结构老化病害严重,不仅严重威胁泵站工程上下游地区的安全,而且会影响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因此,如何根据现有的理论结合其它相关行业的先进方法,研究泵站工程的健康诊断方法,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和较为广阔的实用前景。本文在研究国内外工程健康诊断的理论和方法基础上,对泵站工程健康诊断的基本程序、诊断的依据与准则、指标体系、赋权方法以及诊断方法等进行了较为系统和深入地研究,旨在对泵站工程的健康状态进行科学而合理的诊断,为泵站管理单位开展安全鉴定提供参考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分析研究泵站工程健康诊断的基本程序、诊断准则、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根据SL316-2004《泵站安全鉴定规程》,建立了与之相符的泵站工程健康诊断指标体系。(2)分析研究泵站工程健康诊断的各种赋权方法,提出了基于最优化准则的主观赋权法的权重融合和主客观赋权法相结合的综合集成赋权法。(3)分析研究泵站工程健康诊断的方法,提出了基于中心点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诊断法和模糊灰色诊断法。(4)运用模糊灰色诊断模型对连云港临洪东站进行健康诊断,验证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实用性。

段怀志[8](2009)在《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隧道在交通运输方面具有改善线路,缩短里程和行车时间、提高运营效益等方面的优势,目前我国已成为世界上隧道和地下工程最多,最复杂、今后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随着我国隧道和地下工程的快速发展,相应的工程病害问题日益凸显。早期修建的隧道经常出现隧道拱顶开裂、边墙开裂、衬砌损坏、隧道渗漏水、隧道冻害、围岩大变形、混凝土强度低、隧道内空气污染等病害。因此,隧道的健康问题变得日益突出。论文从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综合诊断的具体特点出发,结合实际工程需要,在制定诊断指标体系和诊断指标的原则基础上,对于影响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的因素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最终确定了渗漏水状况、衬砌裂损状况、地压变异状况、空气污染状况四个诊断指标及11个诊断子指标系统,构成了较为完备的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诊断指标系统。结合各层诊断指标和最终诊断目标,从相应规范、已有方法、实践经验、医学上对健康的划分等多方面因素考虑出发,对隧道与地下工程综合诊断结构体系中的健康评价集进行了设计,将隧道与地下工程的营运状况共分为健康、亚健康、病害和病危四个等级。运用层次分析法对隧道和地下工程健康状况综合评价指标进行了权重确定,并构建出隧道和地下工程健康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选取重庆市“向阳”隧道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应用本文提出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隧道健康状况进行综合评价。用相似模型试验,结合实际工程实例,研究了隧道支护结构衬砌减薄状态下,在竖直应力作用下围岩与支护结构破坏规律与极限承载能力,得出了隧道支护结构在相应的结构状态下健康状态的阶段判据。判据承载力曲线呈现明显的“S”型或反“S”型,可以划分为承载力缓慢褪化阶段、快速褪化阶段和褪化完成阶段,相对应的阶段可以划分为隧道结构的健康等级与级别,为隧道支护结构的健康判断提供了判断依据与方法。

王晓明[9](2008)在《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文中指出随着我国隧道的大规模建设,尤其是大量公路隧道的迅猛发展,服役隧道的可靠性分析和安全评价引起学术界和工程界越来越多的关注,而在服役结构分析和安全评价中,传统的方法常采用单一的安全系数方法,由于该方法不能考虑各影响参数的随机特征,存在诸多不能克服的弊端。研究服役隧道可靠性评估的理论和方法,不仅对于工程领域认识隧道结构的性能变化有重要意义,而且还有助于解决服役隧道的运营安全性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和广泛的工程应用前景。本文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总结了结构可靠性分析方面的模型,分析了工程应用过程中存在的优缺点,为弥补以往仅仅局限于单因素作用及强度方面研究的不足,建立了服役隧道可靠性时变评价数学模型,并利用工程现场检测数据和资料进行了分析,该模型能较好地反映现场隧道结构的可靠性状况。通过对服役隧道结构损伤病害诱发机理的理论分析,探讨了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的相关影响因素、归纳了服役隧道混凝土衬砌裂缝类型并进行了分类,利用现场检测结果和层次网络分析法,给出了隧道可靠性分析指标及其权重确定方法。在服役隧道工程中,由于影响隧道工程可靠性因素众多,既要考虑现场具体地质因素,同时要考虑工程因素的影响。基于现场地质条件、工程因素、现场检测工作,综合考虑服役隧道工程特点,引入集成思路和实现技术,将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及其围岩放在整个系统中考虑,提出并建立了高速公路服役隧道健康诊断评价体系。基于建立的健康诊断体系,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给出了评价指标的取值方法及其权重范围,研制了服役隧道结构健康诊断决策系统,该系统从现场检测的数据和资料入手,采用不同子系统调用相同数据库,根据目前人机交互技术和可视化技术,实现健康评估、病害诊断的初步量化,具有实时可视化评估的特点。工程应用方面,结合沈丹高速公路大峪隧道工程,首先进行了现场观测和基本参数的测试,利用自行开发研制的服役隧道健康诊断决策系统,对大峪隧道工程进行了初步评估,对于指导隧道工程今后养护、维修和加固处理决策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文中关于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评估理论的一系列有益探讨,对于充分发挥隧道结构潜能、优化维修决策及结构维修加固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工程价值。

顾冲时,苏怀智[10](2007)在《综论水工程病变机理与安全保障分析理论和技术》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大量病险工程的存在和特大型水工程的不断建设,以及以人为本、和谐社会的工程开发营运理念的不断深入,国家和社会对涉及公共安全的水工程安全保障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我国水资源开发的安全高效,提高我国水工程安全管理水平,需要转变工程安全理念,强调坝工领域与其它学科的交叉融合,大力开展水工程病变机理分析和安全保障技术的自主创新研究。文中在对水工程安全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评述的基础上, 提出了水工程病变机理与安全保障分析中亟待解决的热点问题,并对这些热点问题进行了探讨。

二、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综合诊断结构体系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综合诊断结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
        1.1.1 近代我国隧道工程的发展历程
        1.1.2 国内外隧道病害问题调查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无损检测和安全监测技术
        1.2.2 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标准研究现状
        1.2.3 我国隧道健康状态综合评价研究现状
        1.2.4 我国隧道病害计算模型评价方法研究现状
    1.3 研究目的、主要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主要内容
        1.3.3 技术路线
2 隧道健康状态指标体系与判定标准研究
    2.1 概述
    2.2 诊断指标选取原则
    2.3 诊断指标的选取与检、监测手段
        2.3.1 衬砌裂缝及其检测手段
        2.3.2 渗漏水及其检测手段
        2.3.3 衬砌材质裂化及其检测手段
        2.3.4 衬砌背后空洞及其检测手段
        2.3.5 衬砌变形、位移、沉降及其监测手段
        2.3.6 衬砌起层、剥落及其检测手段
    2.4 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指标综合体系的建立
    2.5 隧道健康等级的划分
    2.6 诊断指标及其子指标的判据研究
    2.7 本章小结
3 隧道衬砌病害作用机理研究
    3.1 概述
    3.2 荷载-结构法与地层-结构法介绍
    3.3 衬砌结构安全性验算方法
    3.4 隧道工程模型建立
    3.5 隧道常见病害作用机理分析
        3.5.1 衬砌材质劣化机理分析
        3.5.2 背后空洞机理分析
        3.5.3 衬砌厚度减薄机理分析
    3.6 本章小结
4 隧道健康状态诊断指标权重与模糊综合评价研究
    4.1 概述
    4.2 诊断指标权重研究
        4.2.1 诊断指标权重的特点
        4.2.2 指标权重方法介绍
    4.3 综合赋权法
        4.3.1 熵及最大熵原理
        4.3.2 主观赋权法
        4.3.3 客观赋权法
        4.3.4 主观与客观综合赋权
    4.4 隧道健康状态的模糊综合评价模型
        4.4.1 模糊综合评价原理概述
        4.4.2 一级模糊综合评价
        4.4.3 二级模糊综合评价
        4.4.4 模糊向量单值化
    4.5 工程算例
        4.5.1 主客观综合赋权
        4.5.2 模糊综合评价
        4.5.3 多种赋权方法评价结果比较
    4.6 本章小结
5 基于分形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病害评价方法研究
    5.1 概述
    5.2 分形原理及其在工程评价中的应用
    5.3 衬砌裂缝分形前处理
        5.3.1 裂缝图像采集与指标提取
        5.3.2 分形方法研究
    5.4 裂缝分维特征讨论
        5.4.1 裂缝长度、宽度、深度对分形维数的影响
        5.4.2 裂缝条数对分形维数的影响
    5.5 基于分形理论的隧道衬砌裂缝病害评价方法
        5.5.1 基于分形维数的裂缝病害评价等级划分
        5.5.2 工程算例
    5.6 本章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混凝土坝健康模糊综合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混凝土坝健康综合诊断指标体系的构建
    1.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选取原则
    1.2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构建
    1.3 健康等级划分
2 诊断指标权重确定方法
3 模糊综合诊断(FCD)法原理
4 大坝实测性态健康的模糊综合诊断
    4.1 健康诊断指标体系
    4.2 中间层诊断指标健康值计算
    4.3 诊断指标权重计算
    4.4坝体及坝基实测性态健康综合诊断
5 结语

(3)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背景
        1.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隧道诊断预警技术研究现状
        1.2.2 国内外物联网研究状况
    1.3 研究的主要内容
    1.4 研究的主要方法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功能结构
    2.1 概述
    2.2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功能
        2.2.1 健康诊断预警的目标
        2.2.2 健康诊断预警的功能
    2.3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平台开发原则
    2.4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总体结构
        2.4.1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结构特点
        2.4.2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组成
        2.4.3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结构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物联网的隧道健康诊断信息采集与通讯
    3.1 概述
    3.2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信息监测的特点和方法
    3.3 基于物联网的隧道构架
    3.4 基于物联网感知层的信息采集方式
        3.4.1 信息采集的主要方式
        3.4.2 信息远程传输常用方式
    3.5 基于物联网的隧道健康诊断信息通讯链路设计
        3.5.1 传感器与采集器之间的通讯链路
        3.5.2 采集器与无线通信模块的链路
        3.5.3 无线通讯模块与信息服务器间的通讯链路
    本章小结
第四章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指标体系研究
    4.1 概述
    4.2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指标体系的确定
        4.2.1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指标的设置
        4.2.2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综合诊断预警指标体系的建立
    4.3 诊断预警指标判定标准的确定
        4.3.1 隧道渗透水的判定标准
        4.3.2 隧道衬砌裂缝的判定标准
        4.3.3 隧道衬砌位移或变形的判定标准
        4.3.4 隧道衬砌压溃或剥落的判定标准
        4.3.5 隧道净空不足、衬砌腐蚀、仰拱、基床软化、翻浆的判定标准
        4.3.6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状况评价集设计
        4.3.7 隧道健康等级量化标准的划分
        4.3.8 划分诊断预警等级
    4.4 诊断预警指标权重的确定
        4.4.1 模糊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4.2 构造判断矩阵,计算排序向量
        4.4.3 计算各指标层的权重向量
    本章小结
第五章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模糊神经网络方法
    5.1 概述
    5.2 模糊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5.2.1 模糊理论与人工神经网络的结合
    5.3 高速公路隧道健康综合诊断
        5.3.1 基于模糊神经网络隧道健康综合诊断
        5.3.2 BP神经网络参数的选取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乌池坝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的实现
    6.1 概述
    6.2 隧道健康诊断预警平台的总体结构设计
        6.2.1 隧道健康诊断预警平台构架图
        6.2.2 平台各层次作用
        6.2.3 隧道健康诊断预警平台物理结构图
    6.3 隧道健康诊断预警数据库设计
    6.4 平台功能研制及实现
        6.4.1 平台开发及运行环境
        6.4.2 平台功能的实现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4)城市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概念
        1.2.2 研究现状
        1.2.3 健康诊断与相近概念的区分
    1.3 课题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课题研究内容
        1.3.2 课题研究意义
        1.3.3 课题来源
第2章 模糊综合评判理论
    2.1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2.1.1 模糊数学理论
        2.1.2 模糊综合评判原理
    2.2 模糊综合评判流程
    2.3 模糊综合评判结果分析
    2.4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机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
    3.1 引言
    3.2 健康诊断指标拟定的理论依据与原则
    3.3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的建立
        3.3.1 指标体系层次划分
        3.3.2 诊断体系指标筛选
    3.4 健康评语集设计
    3.5 实例分析
        3.5.1 城市概况
        3.5.2 城市给水工程现状
        3.5.3 管道故障因素灰色关联度分析
        3.5.4 诊断指标分级标准划分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健康诊断指标隶属度与权重赋值研究
    4.1 引言
    4.2 健康诊断指标隶属度计算
        4.2.1 定量指标隶属度计算
        4.2.2 定性指标隶属度计算
    4.3 诊断指标体系权重的确定
        4.3.1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指标赋权特点
        4.3.2 诊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3.3 层次分析法确定权重
        4.3.4 熵权法确定权重
        4.3.5 诊断指标权重融合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实例分析
    5.1 引言
    5.2 实例管网微观模型的建立
    5.3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分析
        5.3.1 管道健康状况评价
        5.3.2 节点服务性能评价
        5.3.3 综合技术指标评价
        5.3.4 一级综合判断
        5.3.5 底层诊断指标的评价
    5.4 给水管网健康诊断应用
        5.4.1 管道更新改造
        5.4.2 水力、水质检测点的优化布置
        5.4.3 给水管网健康状况预测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致谢

(5)基于可能性分析的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模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的提出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关于隧道变异的研究
        1.2.2 关于隧道结构耐久性的研究
        1.2.3 关于隧道可靠性设计的研究
        1.2.4 关于隧道剩余寿命预测的研究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第2章 隧道结构使用寿命特点及其影响因素识别
    2.1 隧道结构使用寿命特点
        2.1.1 隧道结构体系特点
        2.1.2 隧道结构寿命的特点
    2.2 隧道结构稳定概率分析
        2.2.1 隧道结构的极限状态组合
        2.2.2 隧道结构的整体稳定概率
        2.2.3 隧道结构组合的描述
    2.3 基于调查的隧道结构寿命影响因素识别
        2.3.1 成都铁路局隧道概况及变异概况
        2.3.2 隧道变异分布规律
        2.3.3 既有隧道变异现场调查
        2.3.4 隧道结构变异的原因分析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隧道结构寿命影响因素数值模拟分析
    3.1 数值模拟方法的基本理论
        3.1.1 有限差分法基本理论
        3.1.2 接触面基本理论
        3.1.3 离散单元法基本理论
    3.2 数值模拟的思路、内容及计算参数选取
        3.2.1 数值模拟的思路
        3.2.2 数值模拟的内容
        3.2.3 数值模拟的计算参数
    3.3 隧道结构寿命影响因素数值模拟结果分析
        3.3.1 隧道结构与围岩相互作用
        3.3.2 隧道结构支护时间的影响
        3.3.3 初支劣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3.4 围岩劣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3.5 二衬劣化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3.6 施工不良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3.7 二衬厚度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3.8 节理倾角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3.9 边坡对隧道结构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隧道结构寿命影响因素模型试验研究
    4.1 模型试验目的及方案
        4.1.1 试验目的
        4.1.2 相似原理
        4.1.3 试验方案
    4.2 隧道结构寿命影响因素试验情况及结果分析
        4.2.1 硬质围岩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性研究
        4.2.2 软弱围岩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性研究
        4.2.3 易劣化围岩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性研究
        4.2.4 不同衬砌刚度的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性研究
        4.2.5 不同衬砌刚度组合的隧道结构长期安全性研究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模型研究
    5.1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模型的内容
    5.2 基于可能性分析的隧道结构承载力最大化模型
        5.2.1 隧道结构的构件失效概率
        5.2.2 隧道结构的组合失效概率
        5.2.3 隧道结构承载力最大化分析
    5.3 基于隧道结构特性的二衬长期性能模型
        5.3.1 二衬结构位移—荷载规律
        5.3.2 二衬结构长期性能模型
    5.4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对策研究
        5.4.1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对策的内容
        5.4.2 隧道结构寿命阶段划分
        5.4.3 隧道结构围岩和环境分类和分级
        5.4.4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的设计对策
        5.4.5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的施工对策
        5.4.6 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的维修养护对策
    5.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参加科研情况
参考文献

(6)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理论研究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1.2.1、隧道健康的定义
        1.2.2 隧道健康评价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3 隧道健康诊断监控预警系统
    1.3 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目的
        1.3.2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第二章 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健康诊断指标体系研究
    2.1 概述
    2.2 健康综合诊断指标的拟定
        2.2.1 诊断指标的拟定原则
    2.3 健康综合诊断结构体系的指标拟定
        2.3.1 隧道病害概况
        2.3.2 隧道与地下结构健康诊断主要指标
    2.4 健康评价集设计
        2.4.1 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2.4.2 健康等级设计
    2.5 实例分析
        2.5.1 依托工程概况
        2.5.2 监控量测概况
        2.5.3 健康诊断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健康诊断指标判定标准研究
    3.1 支护结构裂缝的判定标准
        3.1.1 支护结构裂缝长度、宽度的判定标准
        3.1.2 支护结构裂缝深度的判定标准
        3.1.3 支护结构裂缝延展性的判定标准
        3.1.4 支护结构裂缝发展方向的判定标准
    3.2 支护结构渗漏水的判定标准
        3.2.1 支护结构漏水状态的判定标准
        3.2.2 支护结构漏水PH值的判定标准
        3.2.3 支护结构冻害的判定标准
    3.3 支护结构劣化的判定标准
        3.3.1 支护结构碳化深度的判定标准
        3.3.2 支护结构钢筋腐蚀的判定标准
        3.3.3 支护结构混凝土强度的判定标准
        3.3.4 支护结构厚度的判定标准
    3.4 支护结构背后空洞的判定标准
        3.4.1 支护结构背后空洞的定性判定标准
        3.4.2 支护结构背后空洞深度的判定标准
        3.4.3 支护结构背后空洞纵向长度的判定标准
    3.5 支护结构变异的判定标准
        3.5.1 基于支护结构变形、移动、沉降的定性判定标准
        3.5.2 支护结构拱顶下沉和周边收敛速度的判定标准
        3.5.3 隧道与地下结构围岩深部位移的判定标准
        3.5.4 隧道与地下结构变形量的判定标准
        3.5.5 隧道与地下结构其他变异的判定标准
    3.6 支护结构起层、剥落的判定标准
        3.6.1 支护结构掉落可能性与部位的判定标准
        3.6.2 支护结构掉落深度和直径的判定标准
第四章 健康诊断指标的度量与权重赋值研究
    4.1 概述
    4.2 诊断指标的度量方法研究
        4.2.1 定量诊断指标初始数据的标准化
        4.2.2 定性诊断指标初始数据的标准化
    4.3 诊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研究
        4.3.1 诊断指标权重的特点
        4.3.2 诊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4 中间准则层的权重确定
        4.4.1 乘积标度法确定准则层权重
        4.4.2 BP神经网络法确定准则层权重
        4.4.3 准则层指标融合权重的确定
第五章 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结构健康可变模糊综合诊断方法研究
    5.1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思想
    5.2 可变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基本理论
        5.2.1 可变模糊集理论
        5.2.2 建立相对差异函数
        5.2.3 模糊可变评价模型
        5.2.4 模糊可变评价方法的求解步骤
    5.3 计算分析
    5.4 模糊可变综合评判
第六章 隧道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6.1 前言
    6.2 相似模型计算原理
    6.3 相似模型试验材料参数选取与设计
        6.3.1 相似模型试验材料的选取
        6.3.2 支护结构材料参数与相似材料设计
        6.3.3 围岩材料参数与相似材料设计
        6.3.4 相似试验加载装置与测量设备设计
        6.3.5 测量系统设计
    6.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6.4.1 支护衬砌厚度不足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6.4.2 支护衬砌厚度不足结构结构健康状态判据分析
        6.4.3 支护衬砌背后空洞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6.4.4 支护衬砌背后空洞结构结构健康状态判据分析
结论与展望
    1 主要结论
    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及科研成果

(7)大中型泵站工程的健康诊断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的现状
    1.3 问题的提出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
2 泵站工程健康诊断信息获取研究
    2.1 泵站工程病害及成因分析
    2.2 泵站安全鉴定的内容及方法
    2.3 诊断指标及诊断体系
    2.4 健康诊断底层指标的度量
    2.5 本章小结
3 泵站工程健康诊断赋权方法的研究
    3.1 泵站工程健康诊断赋权基本方法
    3.2 权重融合
    3.3 本章小结
4 泵站工程健康诊断模型
    4.1 基于三角白化权函数的灰色诊断
    4.2 灰色诊断数学模型诊断过程
    4.3 诊断指标体系及其诊断等级
    4.4 泵站诊断指标的度量规则
    4.5 综合健康诊断的步骤
    4.6 本章小结
5 临洪东站健康综合诊断
    5.1 工程概况
    5.2 健康综合诊断信息获取
    5.3 一级健康诊断
    5.4 二级健康诊断
    5.5 三级健康诊断
    5.6 四级健康诊断
    5.7 五级健康诊断
    5.8 本章小结
6 全文展望与小结
    6.1 全文小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附图

(8)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隧道工程的发展和面临的问题
        1.1.1 我国隧道工程的发展现状
        1.1.2 隧道工程病害问题日益凸显
    1.2 隧道工程病害研究现状
        1.2.1 隧道及地下工程无损检测的发展
        1.2.2 隧道及地下工程监控预警系统
    1.3 影响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1.3.1 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的提出
        1.3.2 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的主要因素和原因分析
        1.3.3 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诊断发展方向与趋势
        1.3.4 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诊断研究的价值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线路
第二章 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度量指标与分级
    2.1 健康综合诊断指标的拟定
        2.1.1 诊断指标应具有的特点
        2.1.2 隧道及地下工程结构健康综合诊断指标的拟定
        2.1.3 隧道与地下结构健康诊断主要指标
    2.2 健康综合诊断结构体系的建立
        2.2.1 健康评价集设计
        2.2.2 健康诊断综合指标体系的构建
第三章 隧道和地下工程健康综合评价
    3.1 工程健康综合评价方法
        3.1.1 层次分析法
        3.1.2 模糊综合评价方法
        3.1.3 聚类分析法
        3.1.4 综合评价指数法
    3.2 隧道和地下工程健康评价模型
        3.2.1 模糊综合评判的基本思想及步骤
        3.2.2 建立因素集
        3.2.3 建立评价集
        3.2.4 确定评价指标隶属度
        3.2.5 确定评价指标权重
        3.2.6 指标权重计算及一致性检验
        3.2.7 一级综合评判
        3.2.8 二级综合评价
        3.2.9 评价结果的处理
第四章 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状况综合评价工程实例
    4.1 隧道概况
    4.2 健康状况评价
        4.2.1 评价矩阵
        4.2.2 一级评价
        4.2.3 二级评价
        4.2.4 评价结果分析
第五章 隧道相似模型试验研究
    5.1 概述
    5.2 相似模型计算原理
    5.3 相似模型试验材料参数选取与设计
        5.3.1 相似模型试验材料选取原则
        5.3.2 相似模型试验材料的选取
        5.3.3 支护结构材料参数与相似材料设计
        5.3.4 围岩材料参数与相似材料设计
        5.3.5 相似试验加载装置与测量设备设计
        5.3.6 测量系统设计
    5.4 模型试验结果分析
        5.4.1 支护衬砌厚度不足对结构承载力的影响分析
        5.4.2 支护衬砌厚度不足结构健康状态判据分析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本文主要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的论着及取得的科研成果

(9)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高速公路服役隧道后评估的由来发展与现状
    1.2 服役隧道可靠性分析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3 高速公路隧道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的方法评述
        1.3.1 可靠性评估方法概述
        1.3.2 系统可靠度
        1.3.3 结构剩余寿命的预测方法
        1.3.4 服役隧道与拟建隧道结构的区别
    1.4 本课题研究的提出和研究思路
        1.4.1 传统可靠性方法在隧道结构中应用存在的问题
        1.4.2 本课题的研究思路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手段
第2章 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的可靠性分析
    2.1 结构可靠度分析方法概述
        2.1.1 结构的极限状态
        2.1.2 结构可靠度的计算方法
        2.1.3 结构可靠指标
        2.1.4 结构体系可靠度分析方法
        2.1.5 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
    2.2 高速公路隧道可靠性评估
        2.2.1 现役隧道结构可靠性评估的基本思想
        2.2.2 评估程序
        2.2.3 高速公路隧道可靠性评估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服役隧道病害与现场检测
    3.1 概述
    3.2 隧道混凝土衬砌病害类型与成因
        3.2.1 衬砌裂损
        3.2.2 水害
        3.2.3 衬砌腐蚀
        3.2.4 冻害
    3.3 隧道结构裂缝分级
    3.4 服役隧道健康诊断与控制
    3.5 大峪隧道现场检测与可靠性分析算例
        3.5.1 检测项目
        3.5.2 检测结论
        3.5.3 健康诊断分析
        3.5.4 动态可靠度指标的计算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服役隧道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4.1 概述
    4.2 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4.2.1 诊断项目的选定
        4.2.2 选定方法
        4.2.3 隧道健康诊断体系的建立
    4.3 综合健康诊断模型
        4.3.1 综合健康诊断数学模型的确定
        4.3.2 健康评语集拟定
        4.3.3 诊断指标的度量方法
        4.3.4 诊断指标权重的确定方法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健康诊断决策系统后台原理与实现
    5.1 服役隧道综合知识表示模式
        5.1.1 描述性知识的框架表达
        5.1.2 启发式知识的产生式规则表达
        5.1.3 神经网络表示
        5.1.4 知识的综合表示模式
    5.2 各种智能诊断推理机的特点分析
    5.3 基于模糊理论的诊断推理机设计
        5.3.1 推理机的组成
        5.3.2 诊断知识的表示
        5.3.3 诊断知识库的构成
        5.3.4 推理机制的选择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服役隧道健康诊断决策系统研制
    6.1 框架图
    6.2 决策系统中知识的表示
    6.3 数据预处理
        6.3.1 数值(连续值)变量
        6.3.2 定性变量
        6.3.3 工程数据库的设计
    6.4 决策系统的可视化
        6.4.1 可视化仿真技术及其应用
        6.4.2 可视化仿真技术应用于服役隧道健康诊断决策系统
        6.4.3 数据挖掘技术及其应用
    6.5 服役隧道诊断决策系统组成与功能
        6.5.1 系统的开发与运行环境
        6.5.2 系统的组成及功能
    6.6 本章小节
第7章 工程应用实例
    7.1 工程概况
        7.1.1 地形地貌
        7.1.2 工程与水文地质条件
        7.1.3 现场检测
    7.2 诊断系统有关指标确定
    7.3 评价指标的权重确定
        7.3.1 权重确定原理
        7.3.2 权重确定方法
        7.3.3 权重确定实例分析
    7.4 决策系统分析过程与结果
    7.5 本章小结
第8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历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着及科研情况
致谢

四、重大水工混凝土结构健康综合诊断结构体系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隧道工程衬砌病害机理与评价方法研究[D]. 杨启航. 安徽理工大学, 2019(01)
  • [2]混凝土坝健康模糊综合诊断方法研究[J]. 田振华,王嵩,朱赵辉. 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学报, 2016(03)
  • [3]基于物联网的高速公路隧道健康诊断预警研究[D]. 高秀鑫. 大连交通大学, 2014(04)
  • [4]城市给水管网健康诊断方法研究及应用[D]. 张圆.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3(03)
  • [5]基于可能性分析的隧道结构寿命最大化模型研究[D]. 冯冀蒙. 西南交通大学, 2013(04)
  • [6]山岭隧道与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理论研究及应用[D]. 李明. 西南交通大学, 2011(10)
  • [7]大中型泵站工程的健康诊断方法研究[D]. 李贝. 扬州大学, 2010(02)
  • [8]隧道及地下工程健康评价研究[D]. 段怀志. 重庆交通大学, 2009(S2)
  • [9]高速公路服役隧道结构可靠性分析与后评估研究[D]. 王晓明. 东北大学, 2008(05)
  • [10]综论水工程病变机理与安全保障分析理论和技术[A]. 顾冲时,苏怀智. 2007重大水利水电科技前沿院士论坛暨首届中国水利博士论坛论文集, 2007

标签:;  ;  ;  

主要水工混凝土结构综合健康诊断结构体系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