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一、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文献综述)

张乐[1](2021)在《3D打印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文中认为目的通过临床对照性研究比较3D打印技术联合加速康复理念与传统开放性手术治疗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疗效,评价与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加速康复理念治疗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临床优越性,为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诊断与治疗提供一种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方案。方法选取淮南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2016年10月-2020年10月收治的48例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在征得病人同意的前提下,将其分为传统手术治疗组(对照组)和3D打印联合加速康复理念组(研究组),每组各24例。3D打印联合加速康复理念组术前均行患部的CT平扫和三维重建并用Mimic软件对收集到的CT扫描数据进行图像编辑与处理,通过3D打印机1:1打印制作出踝关节骨折模型并进行手术预演与操作,通过模拟操作选定适当的钢板与螺钉以备术中使用,同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对围手术期患者实施一系列干预与操作来优化患者住院体验,加速患者康复。传统手术治疗组则依据术前影像学资料,采用常规手术操作及常规处理措施。术后均随访6-8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相关指标与骨折愈合时间进行比较与分析并评价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研究组手术时间为(77.92±8.59)min,对照组为(132.08±11.32)min,组间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出血量为(47.50±6.08)ml,对照组为(99.17±11.00)ml(P<0.05)。研究组的术后住院时间为(5.92±0.83)d,对照组为(9.13±0.68)d(P<0.05)。研究组术后48h视觉模拟评分为(2.42±0.50)分,对照组为(4.71±0.81)分(P<0.05)。研究组骨折愈合时间为(16.38±0.92)w,对照组为(25.42±1.53)w(P<0.05)。末次随访以踝关节Kofoed评分作为评价标准,研究组优良率为91.67%,高于对照组的83.33%,组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D打印下提前对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患者进行手术预演与操作,同时结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一系列围手术期操作与干预,可以明显缩短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时间、减少患者手术当中的失血量、降低患者术后的疼痛感觉、缩短患者骨折愈合时间。此外,还可以明显加速患者康复,减少住院时间,改善踝关节功能,值得临床推广与应用。图[18]表[3]参[38]

亨利达斯 阿洛哥英(ALOGO YING GILDAS)[2](2020)在《个性化康复训练对AO-B型踝部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研究背景:康复训练是改善术后骨骼和关节运动功能的重要方法。踝部骨折后,手术治疗需要确定骨折的严重程度和对周围软组织的损伤程度,来制定合适的手术方案和术后个性化康复训练计划。如果对早期的康复训练不够重视,就很有可能出现肢体功能障碍的后遗症。因此加强对踝部骨折术后患者的个性化康复训练研究,既可以提高临床踝部骨折手术患者预后效果,还可以为丰富踝部骨折术后的康复训练研究提供更多的参考依据。研究目的:在不同的理论知识指导下,将踝关节骨折术后进行不同康复训练的两组患者进行比较,探讨个性化康复训练对AO-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患者的康复效果,为踝关节骨折的康复治疗提供科学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选取河北大学附属医院骨科在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进行踝部骨折手术治疗的患者,采用严格的诊断、纳入和排除标准,最终纳入分析的为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AO-B型踝关节骨折患者。按不同康复训练方法为分组依据进行分组,分为传统康复组与个性化康复组,各30例患者。传统康复组患者手术之后仍采用传统的康复训练方法;另外的个性化康复组均制定了量化的个性化康复运动处方,该处方是依照骨科运动康复的安全评估表进行制定,而后进行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进行1年的随访调查,采用评估AOFAS中踝关节功能的评估系统来评估调查对象术后90天、180天和365天踝关节的功能情况,采用χ2检验和t检验进行传统康复组与个性化康复组的组间效果比较。研究结果:与传统康复训练方法康复效果相比,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法的患者在术后90天(t=12.037,P<0.05)、180 天(t=12.638,P<0.05)和365天(t=14.365,P<0.05)进行的AOFAS评分结果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之间在术后365天发生并发症的机率存在显着性差异(χ2=16.529,P<0.05)。经危险度评价可发现个性化康复训练组发生并发症的风险是传统康复训练方法的0.5倍,且个性化康复训练的效果指数达1.99。研究结论:相较于传统康复训练组的康复效果,个性化康复训练法对于AO-B型踝关节骨折术后恢复效果更好,且随着康复训练时间的延长,这种优势更为明显。此外经过个性化康复训练,可明显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基于本研究所取得是临床效果,个性化康复训练方法应该予以推广。

黄凯,陈安富,段延辑[3](2020)在《钉板系统促进踝部骨折患者快速临床康复的效果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钉板系统与常规螺钉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对促进患者快速临床康复的意义。方法选择新鲜踝部骨折患者共86例,其中男性48例,女性38例;年龄22~66岁,平均年龄43.3岁;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3例。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25~66岁,平均年龄43.5岁。观察组男性23例,女性20例;年龄22~65岁,平均年龄43.1岁。由同一组手术和护理团队完成,对照组患者接受螺钉和接骨板内固定,观察组则应用钉板系统。比较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根据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比较术后1 d、3 d和7 d的疼痛程度,早期完全负重下地锻炼时间。常规术后随访,比较1个月和3个月踝关节功能美国矫形外科足踝协会(AOFAS)踝一后足评分和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降低[(45.6±9.5) min vs (65.3±12.4) min,4.7%vs 1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326,P=0.000 <0.01;χ2=4.074,P=0.044 <0.05);但两组术中出血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2±7.5) mL vs (59.8±9.3) mL;t=0.532,P=0.426> 0.05]。观察组术后1 d、3 d和7 d的疼痛VAS评分显着低于对照组(t=3.562、3.754、3.895,P <0.05);观察组较对照组完全负重活动时间缩短[(2.6±0.4) d vs (4.4±0.6) d;t=4.523,P <0.05]。随访两组1个月和3个月AOFAS踝-后足评分、优良率和并发症发生率比较[1个月,(82.3±9.6)分vs (80.8±7.6)分,83.7%vs 79.1%;3个月,(91.3±8.5)分vs (90.7±9.3)分,93.0%vs 90.7%;4.7%vs 9.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钉板系统与常规螺钉联合接骨板内固定治疗踝部骨折均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钉板系统可促进早期快速临床康复,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杨威,敖传西,华贤章,骆渊城,王立祚,吴美平[4](2019)在《后内侧入路手术联合阶梯性康复措施治疗后踝部骨折32例》文中提出目的:观察后内侧入路手术联合阶梯性康复措施治疗后踝部骨折临床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选取本科自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收治后踝部骨折32例,采取后内侧入路手术联合阶梯性康复措施治疗,观察并发症、骨折复位及功能恢复情况,并根据相应标准进行评分。结果:纳入本研究的32例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18个月,中位数11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折愈合,临床愈合时间10~15周,中位数12周,均无创面感染、皮肤坏死、钢板螺钉外露、血栓形成等并发症。32例后踝部骨折术中有10例患者术中发现存在距骨的胫距关节面不同程度损伤情况,未作特殊处理;根据影像学评价标准,解剖复位22例,复位可10例,复查差0例。根据AOFAS踝与后足评分标准评价疗效:平均(86.67±11.67)分,优18例,良14例,可0例,差0例。结论:后内侧入路手术联合阶梯性康复措施治疗后踝部骨折,骨折显露清晰,内固定操作方便,疗效较为显着,具备可操作性,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吴翔鹏[5](2019)在《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文中指出目的探究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8年3月~2019年3月收治的80例踝部骨折患者,依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里,对照组采用闭合复位固定术,观察组采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观察对比每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AOFAS)后足评分和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明显短于对照组,(AOFAS)后足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并发症发病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对踝部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并发症发生,改善术后足功能,具有临床推广意义。

杨晓国[6](2019)在《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探究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采取对比法,从骨科收集88例踝部骨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4例,一组使用切开复位内固定术进行治疗,以此作为观察组,一组使用常规方法进行治疗,以此作为观察组。比较二者在缓解患者疼痛、肿胀消除、踝部功能恢复、X光片图像显示之间以及患者感受的异同,并进行3个月的跟踪调查。结果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统计学分析结果有统计学意义。与常规方法总效果77.27%相比,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总效果达97.72%,恢复效果较好。

程学荣[7](2019)在《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文中指出目的:在中医骨科治病“十六字”原则的指导下,通过观察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功能恢复的治疗效果,评估其安全性,探索更好的临床治疗方案以促进双踝骨折患者术后(气滞血瘀证)功能的恢复。方法:将2017年1月-2018年6月来自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伤科住院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60例病患根据其行手术时间的先后进行编号,之后应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30例,研究中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术后都常规予以预防感染、康复锻炼等基础治疗。在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对照组在基础治疗之上予以热水熏洗踝部;治疗组也在基础治疗之上予以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进行踝部熏洗。分别于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拆线后1个月、拆线后3个月以及拆线后6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观察两组病患的疗效性指标(改良Baird-Jackson评分系统、疼痛视觉量表(VAS)法、踝关节肿胀程度),并进行比较分析和统计学处理。结果:1.Baird-Jackson评分: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两组患者评分经分析无统计学差异(P>0.05);拆线后1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66.21±6.85,对照组的评分为58.60±4.33;拆线后3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85.86±4.70,对照组的评分为76.63±4.94;拆线后6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94.75±4.43,对照组的评分为90.80±5.43。拆线后1个月、拆线后3个月及拆线后6个月两组的踝关节Baird-Jackson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1)。2.VAS评分: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治疗组评分为4.14±1.30,对照组评分为4.27±1.31;拆线后1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2.32±0.67,对照组的评分为3.10±0.92;拆线后3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1.57±0.63,对照组的评分为2.07±0.45;拆线后6个月治疗组的评分为0.75±0.44,对照组的评分为0.87±0.43。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拆线后6个月两组患者的VAS评分经统计分析无差异(P>0.05);拆线后1个月、3个月两组的VAS评分存在显着差异(P<0.01)。3.踝关节肿胀程度:术后2周伤口愈合后(以拆线时为准)、拆线后3个月及拆线后6个月两组踝关节肿胀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拆线后1个月治疗组和对照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P<0.01)。4.安全性评估:两组患者在研究过程中仅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轻度皮肤瘙痒,经停药1天后症状改善,其余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结论:在中医骨科治病“十六字”原则的指导下,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有较好的疗效,可减轻病患肿胀、疼痛症状,促进踝部功能的恢复,且此治疗方案方便、简单、廉价、安全可靠,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陈元荣[8](2019)在《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踝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方法:选取于2017年01月~2018年06月在佛山市中医院骨科中心住院治疗的符合纳入标准和而不符合排除标准的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阶段的患者72例,按照就诊的先后顺序,采用查随机数字表的分配方法按1:1的比例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6例,试验组采用“踝关节动静支具”治疗,对照组行“传统康复”支具治疗。同时两组患者均按中医三期辨证施治给予本院制剂伤科黄水、白药膏、舒筋洗外用及中药、三七化瘀口服液、去伤片、生骨片等药物内服,并循序渐进地指导适时功能锻炼。并于治疗前评估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背伸角度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并于佩戴支具治疗6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背伸活动度及“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和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并随访观察佩戴支具后产生皮肤压疮、过敏等并发症情况。另外分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度和支具佩戴满意度进行调查,按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选项进行选择,以收集患者对支具使用情况的反馈意见或者建议,记录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各观察指标和并发症之间的差异,从而评估“踝动静支具”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可行性和实用性。结果:最终,试验组1例患者因不愿意配合佩戴支具和随访而导致脱落,对照组1例患者因康复过程中,再次跌伤致其他部位骨折;1例患者出现严重的伤口并发症,而无法正常进行康复治疗,导致脱落;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共69例随访成功,分别为35、34例患者,具体结果如下:1.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体重、受伤至手术时间等一般资料间的比较,均无显着性统计学差异(P>0.05),两组间具有可比性。2.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跖屈活动度比较,经独立样本f检验,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1.770,P=0.081>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跖屈活动度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10.188,P=0.000<0.01)。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踝关节背伸活动度比较,经独立样本t检验,两组比较无显着性差异(t=0.726,P=0.469>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关节背伸活动度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3.138,P=0.003<0.01)。3.试验前,两组患者的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35,P=0.156>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视觉模拟疼痛量表(VAS)评分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2.752,P=0.008<0.01);4.试验前,两组患者“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0,P=0.072>0.05);治疗6个月后,两组患者“踝后足评分系统量表(AOFAS)”评分差值比较具有显着性差异(t=3.796,P=0.000<0.01);5.并发症情况方面,试验组出现3例弹簧挂钩划破皮肤情况,1例术区伤口愈合迟缓,2例踝关节僵硬,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7.1%;对照组出现5例踝关节僵硬,主要表现为背伸功能障碍,2例踝关节持续肿胀,3例小腿肌肉萎缩乏力,1例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32.4%,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在满意度方面,在患者治疗效果总体满意度和支具佩戴满意度评定方面,试验组治疗效果满意率为91.4%,对照组治疗效果满意率为76.5%;支具佩戴实验组满意率为88.6%,对照组满意率为82.4%。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支具佩戴满意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5<0.05)。结论:1.踝动静支具与传统康复治疗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中均有疗效;2.踝动静支具在Lauge-Hansen旋后-外旋Ⅳ°踝部骨折术后患者功能康复的短期康复治疗效果优于传统康复治疗,能促进患者术后早期进行更有效的功能康复锻炼,能更有效的降低踝关节僵硬、遗留肿胀、肌力下降等并发症的发生率,从而缩短病程、促进踝关节早日恢复功能、减轻相应经济负担、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陈波[9](2019)在《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效果观察》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观察足踝部骨折手术后钢板外露的显微外科修复手术的效果。方法选出2015年10月至2017年8月这一时间段我院接收并治疗的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患者84例,并依据不同治疗方式分成两个组别,组一42例施以常规的修复手术,组二42例施以显微外科修复手术,比照两组的治疗疗效。结果组二手术各项状况、回访状况、总体满意率好于组一,P <0.05。结论显微外科修复手术运用到治疗足踝部骨折手术后钢板外露的患者具备较优的治疗成效,能够改善患者足踝处的外观,提升患者的预后,同时,患者的病情也可以获得更快的恢复,值得全方位推行及应用。

陈灿林[10](2018)在《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对踝部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观察、判定。方法:选取2014年3月—2017年1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50例踝部骨折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均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观察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50例踝部骨折患者经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骨折愈合时间为(14. 10±3. 64)周,治疗总优良率为96. 00%,其中并发症发生概率为10. 00%,均恢复较为良好。结论:对踝部骨折采取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显着,具有一定的安全性,易于在临床中实施。

二、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提纲范文)

(1)3D打印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注释说明清单
引言
1 一般资料
    1.1 临床资料与实验材料
        1.1.1 研究对象
        1.1.2 实验设备与软件
        1.1.3 踝关节三维重建图像
        1.1.4 3D打印制作出踝关节骨折模型
        1.1.5 术前真实预演骨折部位的复位及内固定物植入
        1.1.6 术后复查踝关节正侧位片
    1.2 手术治疗方法
        1.2.1 术前准备
        1.2.2 术中操作
        1.2.3 术后处理
    1.3 评价指标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AB两组入选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术后48h VAS评分对比
    2.2 AB两组入选者的年龄、术后住院天数和骨折愈合时间对比
    2.3 AB两组入选者最后一次随访时踝关节Kofoed评分优良率对比
3 讨论
    3.1 踝关节骨折的发生及传统治疗方式
    3.2 3D打印技术在临床中的应用
    3.3 加速康复外科理念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3.4 3D打印联合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治疗复杂性踝关节骨折的优缺点
4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A 综述 后踝骨折的手术治疗进展
    参考文献
后记或致谢
作者简介及读研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2)个性化康复训练对AO-B型踝部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资料与方法
    2.1 临床资料
        2.1.1 一般资料
        2.1.2 诊断标准
        2.1.3 纳入标准
        2.1.4 排除标准
    2.2 方法
        2.2.1 手术方法
        2.2.2 康复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统计学分析
第三章 结果
    3.1 研究对象一般情况
    3.2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AOFAS评分情况
    3.3 基于AOFAS评分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踝关节活动度优良率情况
    3.4 两组患者术后365天踝关节并发症情况分析
第四章 讨论
    4.1 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康复效果分析
    4.2 基于术后恢复期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评价康复效果
    4.3 对策与建议
第五章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治疗研究现状
    1 踝关节骨折手术之后功能障碍的原因
    2 传统踝关节骨折术后的康复治疗
        2.1 主动运动训练
        2.2 持续性被动运动
        2.3 手术之后患踝关节活动度训练
        2.4 关节松动技术关节松动技术
        2.5 物理因子治疗技术
        2.6 矫形器
        2.7 其他康复疗法
        2.8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踝关节骨折术后康复中的应用
    参考文献
致谢

(3)钉板系统促进踝部骨折患者快速临床康复的效果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1.2 方法
        1.2.1 手术方法
        1.2.2 术后观察指标
        1.2.3 随访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指标比较
    2.2 两组视觉模拟量表评分和负重时间的比较
    2.3 两组随访踝关节功能比较
    2.4 两组随访并发症比较
3 讨论
    3.1 踝部骨折的特点及钉板系统的应用研究
    3.2 笔者研究结果分析
    3.3 手术体会和注意事项
4 结论

(4)后内侧入路手术联合阶梯性康复措施治疗后踝部骨折32例(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纳入标准
    1.2 排除标准
2 方法
    2.1 术前处理
    2.2 手术治疗
    2.3 阶梯性康复治疗
        2.3.1 早期 (术后第1~14天)
        2.3.1.1 伤口处理
        2.3.1.2 预防血栓形成
        2.3.1.3 肌力及关节功能康复训练
        2.3.2 中期 (术后第15天~6周)
        2.3.3 晚期 (术后第6~12周)
    2.4 疗效评定标准
        2.4.1 影像学评价
        2.4.2 临床评价
    2.5 统计学方法
3 结果
4 讨论
    4.1 后踝部骨折后内侧手术入路的优缺点
    4.2 阶梯康复的优势

(5)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方法
    1.3 观测指标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3 讨论

(6)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3 讨论
4 结论

(7)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临床资料与方法
    1.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1.2 西医诊断标准
        1.3 中医证候诊断标准
        1.4 病例选择标准
    2.研究方法
        2.1 病例分组
        2.2 治疗方法
        2.3 观察指标
        2.4 观察方法
        2.5 疗效评定标准
    3.统计学方法
第二部分 结果与分析
    1.一般资料分析
        1.1 两组病患性别比较
        1.2 两组病患年龄比较
        1.3 两组病患致伤原因比较
    2.研究结果
        2.1 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后踝关节周长的比较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VAS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Baird-Jackson评分比较
        2.4 两组患者治疗后疗效评定
    3.安全性及不良反应的观察
第三部分 讨论
    1.踝关节术后功能障碍的恢复是目前研究的热点和难点
    2.中医对骨折医治的认识
    3.中药熏洗疗法促进骨折术后功能恢复的机理探析
    4.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的组方分析
    5.本方案优势
    6.存在的不足与展望
第四部分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A 临床病例资料
附录 B 文献综述
    参考文献

(8)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踝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研究
    第一节 现代医学对踝部骨折的认识和功能康复的研究概况
        一、现代医学对踝部骨折的认识
        二、现代医学对踝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的研究
    第二节 踝部骨折诊治和功能康复的中医学研究概况
        一、中医学对踝部骨折诊治
        二、中医学对踝部骨折功能康复的研究
    第三节 小结与展望
第二章 临床研究
    第一节 研究目的
    第二节 研究对象
        一、受试者来源
        二、诊断标准
        三、纳入标准
        四、排除标准
        五、病例脱落及终止标准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样本量估算
        二、样本收集
        三、病例分组
        四、试验方法
        五、观察指标
    第四节 统计学方法
    第五节 结果分析
        一、一般资料比较
        二、疗效指标比较
讨论
    第一节 本课题研究背景及基础
    第二节 两种治疗方案与踝部骨折术后功能康复
    第三节 基础治疗与早期功能锻炼
    第四节 本研究结果分析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统计学审核证明

(9)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效果观察(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式
    1.1 一般资料:
    1.2 方式:
    1.3疗效评测: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比照两组回访状况:
    2.2 比照两组总体满意率:
    2.3 比照两组手术各项状况:
3 讨论

(10)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治疗方法
    1.3 观察指标
    1.4 疗效判定
2 结果
3 讨论

四、踝部骨折的手术治疗(论文参考文献)

  • [1]3D打印联合加速康复理念在复杂性踝关节骨折治疗中的临床应用[D]. 张乐. 安徽理工大学, 2021(02)
  • [2]个性化康复训练对AO-B型踝部骨折术后康复效果研究[D]. 亨利达斯 阿洛哥英(ALOGO YING GILDAS). 河北大学, 2020(02)
  • [3]钉板系统促进踝部骨折患者快速临床康复的效果分析[J]. 黄凯,陈安富,段延辑. 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 2020(01)
  • [4]后内侧入路手术联合阶梯性康复措施治疗后踝部骨折32例[J]. 杨威,敖传西,华贤章,骆渊城,王立祚,吴美平. 中国中医骨伤科杂志, 2019(09)
  • [5]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 吴翔鹏. 全科口腔医学电子杂志, 2019(25)
  • [6]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 杨晓国. 临床检验杂志(电子版), 2019(04)
  • [7]下肢活血止痛熏洗方对双踝骨折术后(气滞血瘀证)功能恢复的临床观察[D]. 程学荣. 湖南中医药大学, 2019(02)
  • [8]踝动静支具的设计及在踝部骨折术后康复中的临床研究[D]. 陈元荣. 广州中医药大学, 2019(04)
  • [9]足踝部骨折术后钢板外露显微外科修复术的效果观察[J]. 陈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9(06)
  • [10]踝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J]. 陈灿林.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23)

标签:;  ;  ;  ;  ;  

踝关节骨折的手术治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