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F2在TNF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TRAF2在TNF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一、TRAF2在TNF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论文文献综述)

南博[1](2021)在《大蒜素调控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改善膳食丙烯酰胺肝毒性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571939)资助。丙烯酰胺(Acrylamide,AA)作为食品热加工过程中美拉德反应的重要产物,具有生殖毒性、神经毒性、肝毒性和潜在的致癌性等,因此通过膳食摄入AA的安全性问题引起广泛关注。研究发现,AA毒性的发生与氧化应激(Oxidative stress,OS)和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 stress,ERS)密切相关,但其潜在机制仍处于探究阶段。OS和ERS可参与调控NLRP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3,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而MAPK(Mitogen-activated protein kinase,MAPK)和NF-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在调节炎症反应的过程中也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探究MAPK和NF-κB信号通路参与AA诱导OS和ERS的过程不仅可以对AA的毒性机制进行补充,也可以进一步完善OS和ERS诱导生命过程紊乱的潜在机制。生物活性成分在调节机体炎症反应上一直受到广泛关注,大蒜素(Allicin)作为大蒜的主要活性物质,具有抗氧化、抑菌及抗炎等生理功能,在AA毒性干预上表现了突出的作用。因此,本研究旨在探究AA诱导OS、ERS和MAPK信号通路激活与NLRP3炎性小体激活、炎症反应之间的相互关系,并在此基础上,通过Allicin干预处理,进一步阐明Allicin保护AA所致机体损伤的潜在机制。主要研究内容与结果如下:(1)利用大鼠肝脏巨噬细胞Kupffer细胞和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构建细胞模型,探讨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将Kupffer和HepG2细胞进行1m M AA诱导处理,首先,通过对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SH-Px)酶活性和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释放水平检测,以及ERS标志性蛋白-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 k D,GRP78)和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的检测,确定AA可以诱导细胞OS和ERS。其次,通过基因和蛋白水平的检测,发现AA可以激活MAPK和NF-κB信号通路以及NLRP3炎性小体。此外,以ELISA酶联免疫法检测细胞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和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18,IL-18)释放水平,也补充说明了AA促进Kupffer和HepG2细胞炎症因子的释放,诱发炎症反应。在此基础上,分别利用ROS清除剂、内质网应激抑制剂以及MAPK选择性抑制剂预处理Kupffer和HepG2细胞,进一步明确OS、ERS和MAPK信号通路三者在参与调节AA诱导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过程中的主要作用。研究发现,AA通过OS/ERS-MAPK-NLRP3信号通路激活NLRP3炎性小体,诱导炎症反应。(2)利用Allicin对AA的毒性进行干预,研究Allicin对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及炎症反应的影响及调控机制。以3.75、7.5和15μM Allicin干预处理1 m M 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首先,对SOD、GSH-Px酶活性和ROS释放水平以及GRP78、CHOP的mRNA和蛋白表达的检测证明Allicin缓解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OS和ERS。其次,对未折叠蛋白反应(Unfolded protein response,UPR)分支的需肌醇酶1(Inositol-requiring enzyme 1,IRE1)通路、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节点蛋白进行检测,发现Allicin抑制IRE1α、凋亡信号调节激酶1(Apoptosis signal regulating kinase-1,ASK1)、c-Jun氨基末端激酶(c-Jun N-terminal kinase,JNK)、丝/苏氨酸蛋白激酶(Extracellular regulated protein kinases,ERK)、p38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p38 mitogen activited protein kinase,p38 MAPK)和核转录因子p65(p65 NF-k B)蛋白磷酸化及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TRAF2)和X盒结合蛋白1(X-box binding protein1,XBP1)蛋白的表达水平,从而减少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AA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研究发现,Allicin通过OS/ERS-MAPK-NLRP3信号通路抑制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减轻AA诱发的毒性作用。(3)建立AA染毒和大蒜素干预的SD(Sprague Dawley,SD)大鼠模型,通过体内实验深入研究AA诱导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潜在机制及Allicin对AA诱导炎症反应的调控影响。体外实验初步明确了AA诱导NLRP3炎性小体激活及Allicin缓解AA诱导炎症反应的潜在机制。因此,Allicin缓解AA对SD大鼠肝脏和脾脏损伤的研究,可对其潜在机制进行进一步明确和完善。分别构建SD大鼠AA(30 mg/kg)染毒模型和Allicin(25 mg/kg和50 mg/kg)保护模型,肝脏与脾脏形态学观察证明SD大鼠AA染毒模型构建成功。对OS指标、ERS标志蛋白和炎症指标进行测定,发现SOD、ROS、GRP78、CHOP以及IL-1β和IL-18等水平与体外实验结果一致。此外,MAPK和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的检测结果表明,AA通过激活MAPK和NF-κB信号通路,诱导大鼠肝脏和脾脏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进一步产生炎症反应,而Allicin对这一过程具有潜在的调节作用。综上所述,AA通过诱导OS和ERS激活MAPK信号通路,而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是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关键,NLRP3炎性小体的激活会进一步引发炎症反应,Allicin则可以通过调控OS和ERS调节MAPK信号通路的激活,抑制机体炎症的产生,从而抑制AA的毒性作用。因此,Allicin通过OS/ERS-MAPK-NLRP3信号通路抑制AA诱导的NLRP3炎性小体激活,缓解AA的毒性作用。

唐俊纯[2](2021)在《大黄鱼MAVS、TRAF5及其异构体的克隆与免疫功能初步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线粒体抗病毒信号蛋白(mitochondrial antiviral signaling adaptor,MAVS)是模式识别受体RIG样受体(retinoic acid inducible gene I(RIG-I)-like receptors,RLRs)的接头蛋白,在脊椎动物的抗病毒免疫相关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还在硬骨鱼类中发现了MAVS异构体的存在,有关硬骨鱼类MAVS及其异构体在宿主免疫反应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5(TNF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5,TRAF5)能与MAVS相互作用并参与细胞信号转导,在MAVS介导的抗病毒免疫信号通路中发挥重要功能。本研究以大黄鱼为研究对象,克隆鉴定了MAVS、TRAF5及其异构体,通过荧光定量PCR检测了MAVS、TRAF5及其异构体在健康大黄鱼各组织以及不同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刺激下的表达模式,利用荧光示踪质粒揭示了它们的亚细胞定位,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初步解析了MAVS、TRAF5及其异构体的免疫功能以及在介导宿主细胞信号转导通路中的作用。本研究克隆鉴定了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分别命名为Lc-MAVS_tv1和LcMAVS_tv2。Lc-MAVS_tv1蛋白分子由caspase激活与募集域(caspase activation and recruitment domains,CARD)、富含脯氨酸结构域(roline-rich region,PRR)以及跨膜结构域(trans-membrane domain,TM)组成,而Lc-MAVS_tv2缺失了TM结构域。在健康大黄鱼中,Lc-MAVS_tv1表达水平远高于Lc-MAVS_tv2,且在大黄鱼鳃、脾脏和头肾中Lc-MAVS_tv1及Lc-MAVS_tv2的表达水平在poly I:C、LPS、PGN刺激和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刺激下均显着上调,提示Lc-MAVS_tv1及Lc-MAVS_tv2均能参与宿主的免疫反应。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Lc-MAVS_tv1主要定位于线粒体,而Lc-MAVS_tv2则在胞浆中均匀分布。此外,Lc-MAVS_tv1与Lc-MAVS_tv2过表达均能诱导核转录因子κB(nuclear transcription factor-κB,NF-κB)启动子活化,且Lc-MAVS_tv2的诱导活性显着高于Lc-MAVS_tv1;Lc-MAVS_tv1过表达能诱导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 3,IRF3)启动子活化,但LcMAVS_tv2的过表达则无法诱导IRF3启动子的激活;值得注意的是Lc-MAVS_tv1与LcMAVS_tv2共表达对NF-κB和IRF3启动子的诱导活性显着高于两者单转的诱导活性。此外,Lc-MAVS_tv1、Lc-MAVS_tv2与TRAF3/5/6在对NF-κB启动子的诱导激活中均有协同作用,且Lc-MAVS_tv2与TRAF3/5/6共表达的诱导活性显着高于Lc-MAVS_tv1;但LcMAVS_tv2会显着的抑制TRAF3/5/6对IRF3启动子的诱导活性,说明Lc-MAVS_tv2可能对大黄鱼TRAF3/5/6介导的IRF3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负调控作用。本研究还克隆鉴定了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分别命名为Lc-TRAF5_tv1和LcTRAF5_tv2。Lc-TRAF5_tv1蛋白分子包含环指蛋白结构域(RING Finger domain)、锌指蛋白结构域(Zinc Finger domain)、卷曲螺旋结构域(coiled coil domain)和MATH结构域(Meprin and TRAF-homology domain),而Lc-TRAF5_tv2仅包含RING Finger结构域。在健康大黄鱼中,Lc-TRAF5_tv1表达水平远高于Lc-TRAF5_tv2,且在大黄鱼鳃、肠道和头肾中Lc-TRAF5_tv1及Lc-TRAF5_tv2的表达水平在poly I:C、LPS、PGN刺激和变形假单胞菌感染刺激下均显着上调,提示Lc-TRAF5_tv1及Lc-TRAF5_tv2均能参与宿主的免疫反应。亚细胞定位分析结果表明Lc-TRAF5_tv1与Lc-TRAF5_tv2均为胞浆蛋白,不同的是LcTRAF5_tv1在胞浆中均匀分布,而Lc-TRAF5_tv2在细胞核周围有明显的聚集状斑点。此外,Lc-TRAF5_tv1和Lc-TRAF5_tv2的过表达均能显着诱导NF-κB和IRF3启动子的激活,且Lc-TRAF5_tv1对NF-κB启动子的诱导活性显着高于Lc-TRAF5_tv2;值得注意的是,Lc-TRAF5_tv2与Lc-TRAF5_tv1的共表达会显着抑制Lc-TRAF5_tv1对NF-κB启动子的诱导活性,说明Lc-TRAF5_tv2可能对大黄鱼TRAF5介导的NF-κB信号通路的激活具有负调控作用。

方艺[3](2021)在《ROS相关基因对胃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文中认为近20多来年,基因表达谱一直是概率统计学科、生物信息学科以及计算机学科相互交叉的研究方向之一。通过对基因表达谱的数据分析,从基因的角度上探索癌症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和肿瘤微环境的关系,已经成为当下比较热门的课题之一。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与肿瘤免疫微环境密切相关。在本研究中,我们首先从基因集富集分析(GSEA)数据库中下载ROS相关基因数据,并通过Cox模型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4个能够独立影响胃癌患者预后的基因(NOS3、TRAF2、MYB和ARG1)。利用这四个基因建立了一个ROS相关模型来计算风险评分,并将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和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O)中的样本分为高风险组和低风险组。通过比较基于年龄、性别、肿瘤、淋巴结和转移分期的模型,我们观察到风险评分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了活性氧(ROS)相关的高风险和低风险组的通路富集情况,又通过分析两个数据库中ROS相关的高风险和低风险的免疫细胞浸润情况,筛选出5种细胞在高低风险组的浸润情况存在显着差异。最后我们证实了2个与ROS密切相关并且可以调节这些细胞浸润的基因—CCL2和CCL19,它们在TCGA数据库中与ROS均为正相关,在GEO数据库中与ROS均为负相关。因此,ROS模型与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并能影响免疫细胞的浸润。这些结果为进一步研究ROS及其免疫微环境提供了帮助。

黄涛[4](2021)在《细胞周期蛋白DCAF2在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CRL4作为E3泛素连接酶,可以结合不同的接头蛋白(称为DCAFs),这些接头蛋白通过招募各自特定的底物到CRL4 E3泛素连接酶上发挥多种生理学功能。DCAF2(又称为CDT2或DTL)是CRL4的底物接头蛋白之一。CRL4DCAF2泛素连接酶是公认的细胞周期关键调节蛋白,对于促进细胞周期顺利通过S期和有丝分裂具有重要调控作用。CRL4DCAF2可以引发染色质复制起始蛋白(CDT1,SETD8)和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1发生泛素化修饰并降解,从而促进细胞从S期顺利进入G2期。但由于缺乏可行的动物模型,CRL4DCAF2在体内尤其是免疫系统中的功能仍然未知。固有淋巴细胞和适应性免疫细胞在受到外来刺激后,会对细胞周期的进程产生不同的影响。T细胞接受到TCR和共刺激分子信号后,需要经历多个细胞周期进行快速增殖,而树突状细胞在经历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活化后,会退出细胞周期,并启动凋亡程序,这也体现在DCAF2的表达在树突状细胞激活地过程中迅速降低。NEDD靶向药物MLN4929,可以使CRL失活,其已经进行过多种类型的淋巴瘤和急性髓系白血病的治疗性临床试验。用MLN4924处理小鼠,会增加小鼠银屑病模型的严重程度,这与树突状细胞中缺失DCAF2造成的表型一致,说明DCAF2在自身免疫病中具有重要的负调控功能。通过转录组比对,我们发现DCAF2的缺失在树突状细胞中导致促炎细胞因子IL-23的表达特异性升高。进一步研究发现树突状细胞中的CRL4DCAF可以调节非经典NF-κB通路关键因子NIK的蛋白稳定性,进而负调节IL-23的产生。CRL4DCAF2会促进NIK的多聚泛素化修饰和随后的降解,我们发现这个过程不依赖于经典的TRAF2或TRAF3介导的NIK降解途径。另外,树突状细胞中条件性敲除DCAF2的年老小鼠表现出自身免疫性疾病倾向,在Aldara诱导的银屑病样皮肤炎症模型和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模型中,该小鼠相较于野生型小鼠也具有更高的敏感性。我们的研究表明,细胞周期分子CRL4DCAF2除了作为细胞周期调控因子外,在先天免疫细胞中对于非经典NF-κB通路关键蛋白NIK的稳定性也有至关重要的调控作用。我们的研究揭示了CRL4DCAF2在树突状细胞中特异性调控促炎细胞因子IL-23的表达,并进一步引发相关自身免疫疾病的分子机制,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症性疾病提供了潜在的治疗靶点。

陶攀峰[5](2021)在《RIPK1切割位点变异导致新型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自身炎症性疾病是指在没有高滴度自身抗体或抗原特异性T细胞参与的情况下,机体发生非诱发炎症的一类遗传疾病,例如家族性地中海热,主要临床表现包括周期性发热、皮疹、CRP升高、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关节炎、炎症性肠病、血管炎、结节性多动脉炎、基底节钙化或肺间质病等多种形式的系统性炎症。发现新致病基因并深入研究致病机制对患者的精准治疗和研究基因的生理功能都有重要意义。RIPK1在死亡受体或模式识别受体介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炎症信号通路的激活与转换中发挥着关键作用。肿瘤坏死因子TNF与受体TNFR1结合后,招募接头蛋白TRADD和RIPK1等形成复合体I,介导NF-κB通路的级联激活,起始促炎基因和促细胞存活基因的转录。在此过程中,RIPK1起着重要的支架作用,激酶活性受到泛素化和磷酸化修饰的限制。去泛素化或去磷酸化可以激活RIPK1,促进与FADD和caspase-8等蛋白组成复合物IIa,启动RIPK1依赖的细胞凋亡。若caspase-8酶活被抑制,激活的RIPK1会招募RIPK3和MLKL形成复合体IIb导致程序性坏死、细胞内容物泄露和炎症的发生。在小鼠模型中,Fadd敲除导致过度的细胞坏死和小鼠胚胎期死亡,通过敲除Ripk1可以挽救。Casp8敲除同样导致小鼠胚胎期死亡,通过敲除Ripk3或者Mlkl可以挽救。这提示FADD-caspase-8的激活可以抑制RIPK1/RIPK3/MLKL依赖的程序性坏死来保证小鼠胚胎发育,但具体的分子机制及在人类疾病中的生理意义尚不清楚。RIPK1第324位天冬氨酸是潜在的被caspase-8切割的位点,我们从未诊断的自身炎症性疾病病例中发现两个患病家系,分别携带新发的RIPK1杂合变异p.Asp324Val和p.Asp324His,患者主要表现出周期性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患者血清中炎症细胞因子和趋化因子水平升高,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炎症信号通路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在机制的研究中,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了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EFs)中TNF诱导的RIPK1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促炎细胞因子IL-6的产生。同样的,切割位点变异也促进了患者PBMCs中TNF诱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IL-6转录水平的升高,且都依赖于RIPK1的激酶活性。与PBMCs相反,患者的成纤维细胞(Fibroblasts)中RIPK1、TNFR1等蛋白的表达水平和胞内活性氧水平降低,表现出对TNF诱导的细胞坏死和对erastin和RSL3诱导的铁死亡的抵抗。基于RIPK1切割位点变异能引起细胞因子IL-6的显着变化,我们建议患者用IL-6受体抑制剂进行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综上所述,我们发现caspase-8在RIPK1 D324位点的切割负调控了RIPK1的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程序性死亡,而切割位点的变异导致患者PBMCs中RIPK1的过度激活及其介导的细胞凋亡、程序性坏死和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水平的升高,最终导致了患者表现出反复发热和淋巴结肿大等症状。而患者fibroblasts发展出了多种补偿机制,使其可以抵抗不同的死亡刺激,这也可能使患者没有皮肤受累或病变。

李海迪[6](2021)在《甲基化修饰的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文中研究指明酒精性肝病(Alcoholic Liver Disease,ALD)是由于长期和过量饮酒造成的肝脏损伤性疾病,其中典型的特征包括脂肪变性、肝炎、纤维化和肝硬化。酒精通过激活巨噬细胞调控免疫反应来促进肝脏炎症反应。此外,酒精会增加膜的流动性和肠内毒素(称为脂多糖(LPS))的产生,从而进一步加强巨噬细胞的活化。尽管有很多研究描述了其发病机理,但几乎没有有效的策略可预防和治疗酒精引起的肝损伤(Alcohol-induced Liver Injury,ALI)。抑制巨噬细胞调控的炎症反应是治疗酒精性肝损伤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表观遗传调控与疾病的发病进展关系日益密切,巨噬细胞DNA甲基化异常与炎症密切相关。课题组在前期的巨噬细胞DNA甲基化筛选结果发现ZSWIM3(Zinc finger SWIM domain containing 3,chr2:164824691-164824829)在5′非翻译区(5′-UTR)区被高度甲基化,基因的DNA高甲基化可引起基因表达的降低。ZSWIM3是一种含有SWIM结构域的新型锌指蛋白。锌指蛋白包含DNA结合结构域和蛋白结合结构域,它们在转录水平以及调控细胞形态发生中具有多种功能,对炎症反应的调控也发挥着重要作用。SWIM域是一种新型的锌指螯合结构域。尽管在相对有限的蛋白中发现了SWIM域,然而ZSWIM3的信息有限。目前尚没有任何公开的研究描述其结构或作用。为研究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表达变化、作用和机制,此课题分成以下五个部分:1.酒精性肝病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酒精性肝损伤小鼠原代肝巨噬细胞、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中ZSWIM3的表达变化。首先提取酒精肝病患者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单核细胞,检测ZSWIM3的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对照组,酒精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的ZSWIM3表达明显降低。接着构建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分别原位灌流提取肝巨噬细胞,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检测ZSWIM3在不同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相对于正常组,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小鼠肝巨噬细胞中表达显着降低,而在肝细胞和肝星状细胞中表达无统计学差异。ZSWIM3和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CD68免疫荧光双染进一步验证在酒精性肝损伤中,ZSWIM3表达差异主要发生在肝巨噬细胞上。以上结果提示酒精可抑制ZSWIM3的表达。2.在体过表达ZSWIM3对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的影响。基于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组的表达降低,构建9型腺相关病毒过表达ZSWIM3(r AAV9-ZSWIM3),通过尾静脉注射到小鼠体内,然后进行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构建。结果表明r AAV9-ZSWIM3逆转了酒精饲料喂养的小鼠中肝巨噬细胞ZSWIM3表达的降低。通过HE染色、油红染色、F4/80免疫组化和血清学ALT、AST、TG、T-CHO指标等探索过表达ZSWIM3对酒精诱导的肝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相对于模型组,肝脏过表达ZSWIM3之后脂肪变性减轻,细胞坏死减少,巨噬细胞浸润减少和血清学指标均降低。Real time-PCR和ELISA结果发现r AAV9-ZSWIM3可抑制酒精诱导的TNF-α,IL-6,IL-1β和MCP-1水平的升高。以上结果说明在体肝脏ZSWIM3的过表达可抑制酒精诱导的炎症反应,减轻肝损伤。3.体外过表达或者沉默ZSWIM3对酒精诱导的炎症反应的影响。在酒精性肝损伤中,巨噬细胞被酒精和LPS激活。为了更好地模拟体内环境,体外采用100 m M Et OH和1μg/m L LPS共同刺激RAW264.7细胞建立体外模型。结果证实Et OH和LPS共刺激可抑制ZSWIM3的表达。本研究分别通过体外过表达ZSWIM3和沉默ZSWIM3探讨酒精性肝损伤中ZSWIM3对炎症反应的调控作用。首先通过体外转染ZSWIM3过表达质粒过表达ZSWIM3,结果表明ZSWIM3的过表达逆转Et OH+LPS刺激的RAW 264.7细胞中ZSWIM3的低表达,且有效地减轻Et OH+LPS诱导的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和趋化因子MCP-1的释放及表达。然后通过转染ZSWIM3 si RNA沉默其表达,ZSWIM3的沉默进一步抑制ZSWIM3的表达,并加重Et OH+LPS刺激的炎症反应。以上结果证实ZSWIM3对酒精诱导的炎症反应的调节作用,即ZSWIM3的低表达促进酒精性肝损伤中的炎症反应,而ZSWIM3的过表达可减轻酒精诱导的炎症反应。4.探讨在酒精性肝损伤中ZSWIM3对炎症反应调控的作用机制。通过Interact预测ZSWIM3与肿瘤坏死因子受体相关因子2(Tumor necrosis factor receptor-associated factor 2,TRAF2)具有相互作用关系。TRAF蛋白属于TNF受体超家族成员并介导其信号转导。TRAF2在核转录因子κB(NF-κB)通路的激活中起重要作用。NF-κB通路调节与炎症,免疫细胞分化和浸润有关。通过分子对接技术和免疫共沉淀实验验证ZSWIM3与TRAF2的结合作用。在Et OH+LPS处理的RAW 264.7细胞中,ZSWIM3过表达减少了TRAF2并抑制了NF-κB信号的激活,包括P65和IκBα的磷酸化、NF-κB P65的活性以及P65转移入核。这些结果表明,酒精性肝损伤中ZSWIM3可能通过TRAF2介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来调节炎症反应。5.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ZSWIM3表达降低与DNA甲基化的关系。亚硫酸氢盐测序(RRBS)鉴定分析ZSWIM3基因的DNA甲基化。ZSWIM3启动子区域中有两个Cp G岛。同时甲基化特异性PCR(MSP)和亚硫酸氢盐PCR(BSP)实验验证了酒精性肝损伤中ZSWIM3的甲基化水平。DNA甲基转移酶(DNMTs)是负责DNA甲基化的关键调控酶。为研究DNMTs对ZSWIM3的影响,首先在体内外分别采用DNMTs的广谱抑制剂Decitabine和5-azad C,结果表明Decitabine和5-azad C均可明显减轻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和炎症反应,逆转ZSWIM3表达水平。接着在Et OH+LPS处理的RAW264.7细胞中分别用si RNA沉默DNMT1,DNMT3a和DNMT3b,结果表明沉默了DNMT3b可以显着恢复ZSWIM3的表达。Ch IP结果以及MSP结果进一步验证DNMT3b结合ZSWIM3启动子区,调节其发生甲基化。分子对接技术也表明DNMT3b和ZSWIM3启动子区的结合。结果提示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ZSWIM3表达降低可能与其发生DNA甲基化相关,其中DNMT3b发挥主要作用。综上,在酒精性肝损伤中,酒精抑制巨噬细胞中ZSWIM3蛋白水平和m RNA水平。低表达的ZSWIM3通过激活TRAF2介导的NF-κB途径,促进了肝脏的炎症反应。而ZSWIM3的下调可能与DNMT3b介导的ZSWIM3发生DNA高甲基化相关。本次实验初步研究了DNA甲基化修饰的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和机制,本研究为酒精性肝损伤的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赵岩[7](2021)在《低氧下调miRNA生物合成促进cbl-b表达介导膀胱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膀胱癌是全球第九大最常见的恶性疾病,膀胱癌主要是尿路上皮的多种病理学病变,它被认为主要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包括吸烟等。基底细胞可能是膀胱癌起源的细胞,在肿瘤微环境相关的各种刺激下发展为膀胱癌。虽然膀胱癌的一线治疗方法(如经尿道切除,膀胱内注射卡介苗(BCG),化学疗法或靶向药物(如贝伐珠单抗、西妥昔单抗、舒尼替尼等)对膀胱癌进行治疗等),临床已经证实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控制膀胱癌的作用,但在基础研究方面,对于膀胱癌发生、发展的机制研究仍显着不足。本文主要研究肿瘤微环境的低氧环境通过下调mi RNA及其下游蛋白,促进膀胱癌肿瘤免疫逃逸机制。方法:表型研究:为了验证在膀胱癌低氧环境下,mi RNA生成异常对膀胱细胞免疫逃逸的影响,首先对人源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s)进行低氧处理后通过q PCR检测其中核糖核酸酶(Drosha)和核糖核酸内切酶(Dicer)基因m RNA的表达量。进一步利用流式细胞仪和western blot检测细胞内Drosha和Dicer表面蛋白,同时,western blot检测了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为了进一步研究低氧环境是否能对膀胱癌细胞的免疫逃逸产生影响,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免疫细胞活性及免疫检查点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的表达,同时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进一步检测了细胞免疫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以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接着,利用流式细胞仪对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进行检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了PBMC细胞中卡西塔斯B淋巴瘤b(Cbl-b)蛋白(可能参与细胞的免疫逃逸)表达。机制研究:为了进一步验证Cbl-b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构建了Cbl-b的过表达载体,并转染至细胞中,利用western blot检测其表达效率。随后,在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再western blot验证其蛋白表达量。接着利用流式检测了Cbl-b过表达/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后免疫细胞CD3,CD4以及CD8的阳性表达。同时,利用Elisa进一步检测了Cbl-b过表达/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后细胞免疫因子IL-2以及TNFα的含量。此外,还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Cbl-b过表达/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后肿瘤细胞凋亡情况。进一步利用生信分析预测mi R-30c、mi R-135a、mi R-27a与结合靶基因的位点,并构建含有Cbl-b序列及其突变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用作进一步验证。接着在mi R-30c、mi R-135a、mi R-27a inhibitor的作用下,利用western blot检测Cbl-b蛋白的表达变化。建立si Drosha,si Dicer si RNA,si Drosha+si Dicer双干扰组(简称Both-si)模型后,q PCR检测了多种mi RNAs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Cbl-b蛋白表达水平。同时,利用流式检测干扰Drosha和Dicer表达后CD3,CD4以及CD8的阳性表达,以及Elisa检测细胞因子的含量。体内研究:首先构建动物成瘤模型,将构建好的si Drosha,si Dicer si RNA,Both-si肿瘤细胞接种到小鼠皮下,并定期测量瘤体体积。然后,对血清细胞因子进行检测,通过将肿瘤组织进行剥离、固定、病理切片后,然后进行HE染色,Tunel染色,免疫组化等实验方法对体外实验结果进行验证。结果:表型研究:研究发现经过低氧处理后Drosha、Dicer m RNA有明显的下降,蛋白丰度也有明显下降。这一结果提示低氧处理可以降低PBMC细胞中Drosha和Dicer表达。在免疫细胞活性的检测中,我们发现低氧条件下免疫细胞CD3+/CD4+双阳性增加,而CD3+/CD8+双阳性明显降低。此外,CD8T细胞中PD-1的表达上调;低氧条件下细胞免疫因子IL-2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肿瘤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低氧条件下细胞凋亡明显下降。以上结果均提示低氧环境能促使膀胱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机制研究:Cbl-b表达的检测结果显示,缺氧条件下PBMC细胞中Cbl-b蛋白表达量显着上升。构建的Cbl-b的过表达载体,其转染效率经过western blot验证,确定了Cb1-b过表达后其蛋白水平显着升高,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其蛋白表达量则显着降低。免疫细胞的检测结果发现过表达Cbl-b后CD3+/CD4+双阳性增多,而CD3+/CD8+双阳性明显降低,CD8+/PD-1表达上调,表明过表达Cbl-b后肿瘤细胞发生了免疫逃逸;而在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后,CD3+/CD4+双阳性减少,而CD3+/CD8+双阳性增多,CD8+/PD-1表达恢复正常。细胞免疫因子的检测结果表明Cbl-b过表达后IL-2以及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而在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干扰后则会发生恢复。细胞凋亡的检测结果表明Cbl-b过表达后细胞凋亡明显下降,而在缺氧条件下加入Cbl-b si RNA后则细胞凋亡显着升高。以上结果均提示Cbl-b过表达参与了膀胱癌细胞免疫逃逸的发生。进一步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预测发现Cbl-b是mi R-30c、mi R-135a、mi R-27a的共同的作用位点,接着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结果证明Cbl-b是mi R-30c,mi R-135a和mi R-27a的共同靶点。进一步的功能验证实验表明,mi RNA inhibitor组Cbl-b蛋白明显升高,mi R-30c、mi R-135a、mi R-27a inhibitor混合组的Cbl-b蛋白也显着升高。在si Drosha和si Dicer组中,多种mi RNA的表达均明显降低,其中Both-si组显着下降;si Drosha和si Dicer组,Cbl-b蛋白表达均上升,其中Both-si组蛋白表达显着升高。此外,干扰Drosha和Dicer表达后的CD3+/CD4+双阳性增多,其中Both-si组升高最明显,而CD3+/CD8+双阳性明显降低,CD8+/PD-1表达上调,Both-si组降低最明显。干扰Drosha和Dicer表达后细胞因子浓度降低,其中Both-si组升高最明显。这些结果都提示我们干扰Drosha和Dicer表达后促使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体内研究:与对照组PBMC相比,干扰组的肿瘤体积以及生长曲线均升高,其中PBMC-si Both组肿瘤体积最大,肿瘤生长曲线最快。细胞因子含量的检测中,与对照组PBMC相比,干扰组的细胞因子IL-2以及TNF-α的含量均降低,其中PBMC-si Both组下降最明显。肿瘤组织的HE染色结果显示,与对照组PBMC相比,干扰组肿瘤组织的炎症浸润明显减少,其中PBMC-si Both组最明显。同样,Tunel染色结果也表明,干扰组肿瘤组织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其中PBMC-si Both组最明显。IHC结果表明干扰组肿瘤组织的CD68阳性表达明显减少。以上结果均表明,在体内下调mi RNA生物合成过程促进了肿瘤免疫逃逸发生。结论:本研究以膀胱癌中广泛分布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研究对象,通过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蛋白质组学等手段,探讨低氧条件下mi RNA生成对膀胱癌发展过程中肿瘤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结果表明在低氧条件下,PBMC细胞中Drosha和Dicer的表达下调,并且促进膀胱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进一步的机制研究和体内实验发现低氧条件下,PBMC细胞中Drosha和Dicer的表达下调影响mi RNA的生成,促进Cbl-b的表达,从而促进膀胱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李凯晴,李莹,王艺磊,邹鹏飞[8](2021)在《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及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受体相互作用蛋白(RIP)是介导细胞死亡信号和炎症反应的关键调节因子,在调节免疫反应和维持机体稳态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RIP在哺乳动物中参与了细胞死亡、炎症反应、先天免疫等不同的生物学过程,而鱼类作为重要的脊椎动物类群,关于RIP在鱼类中的功能我们仍然所知有限。因此,主要综述了RIP家族成员的分子结构、介导的信号通路和作用机制,以及其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旨为深入解析鱼类乃至哺乳动物的免疫反应和抗病机制奠定基础。

李欢[9](2020)在《肿瘤坏死因子α上调朊蛋白的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文中研究说明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是一种重要的前炎症因子,在免疫,炎症,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的过程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调节肿瘤微环境,但是炎症促进癌症细胞迁移和转移的具体机制尚不清楚。因此从细胞分子水平探究上述机理对于癌症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第一章为研究背景的介绍。我们首先对黑色素瘤和肺癌相关情况进行说明,其次阐述了炎症因子TNFα的功能以及与癌症发生发展的关系,随后介绍了细胞中主要存在的两种降解系统,最后阐述文中涉及的叉头型转录因子3(Forkhead box protein P3,FOXP3),突触相关蛋白29(Synaptosomal-associated protein 29,SNAP29),朊蛋白(prion protein,Pr P)等相关蛋白的结构,功能以及在癌症中的作用。第二章为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在黑色素瘤细胞系M2以及肺腺癌细胞系A549中,加入TNFα刺激后,肿瘤细胞迁移加快,Pr P表达升高。但是在敲除或敲降Pr P的细胞系中,癌症细胞的迁移速度不变,此现象是可回补的,所以Pr P是炎症促进癌症细胞迁移的重要分子。同时在迁移加快的细胞中发现Pr P的表达升高。但是在TNFα刺激下,Pr P的转录水平并没有发生变化,所以TNFα很可能改变了细胞降解水平,在M2和A549细胞系中,Pr P的降解主要通过自噬途径,那么TNFα是否改变癌症细胞的降解途径导致Pr P的表达升高?在TNFα作用下,自噬标志性蛋白微管相关蛋白1A/1B轻链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s 1A/1B light chain 3B,LC3B)和死骨片蛋白1(Sequestosome-1,SQSTM1/P62)升高,说明自噬体和溶酶体的融合受到抑制,双荧光质粒m Cherry-GFP-LC3转染这两种肿瘤细胞,黄色点状明显增加,同时证明此结论。TNFα使得自噬体和溶酶体过程的关键性蛋白SNAP29降低,主要机制为抑制此蛋白的转录水平。在M2和A549细胞系中敲除或敲降SNAP29,TNFα刺激不改变癌症细胞的迁移速度。FOXP3是重要的转录因子,维持免疫系统的内环境稳态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启动子结合实验证明FOXP3是SNAP29的潜在转录因子,TNFα刺激激活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信号,降低FOXP3的表达,使得SNAP29蛋白表达减少。依据上述结论本文得出TNFα刺激抑制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增加Pr P的表达,促进癌症细胞的迁移,因此干扰下述信号途径:TNFα-NF-κb-FOXP3-SNAP29可能提供一种抑制肿瘤细胞迁移的有效方法。第三章是对论文内容的总结以及讨论,TNFα刺激肿瘤细胞降低FOXP3的表达,抑制Pr P的降解,加快肿瘤细胞的迁移,但TNFα调控FOXP3的具体机制以及Pr P如何调控癌症细胞迁移的机制有待进一步的探究。

孔璐璐[10](2020)在《杂交鳢MEKK家族相关基因参与两种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文中提出真核生物体内通过MAPKKK-MAPKK-MAPK三级级联反应(MAPK inasecasade)将细胞表面接收到的信号逐步传递到细胞内部,从而调控细胞内多种生理反应。MEKK作为MAPK信号级联系统的上游激酶,可以在H-Ras、TRAF2和Caspase3等的作用下,激活下游的MAPKK,磷酸化MAPK调节细胞分化、增殖、迁移、凋亡,在免疫、炎症反应中发挥作用。杂交鳢是一种生长快、产量高、抗病性强的重要淡水养殖品种,随着养殖密度增加、水质污染等因素,面临着许多病害威胁。鰤诺卡氏菌、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杂交鳢后引起的“结节病”和“类结节病”已经对杂交鳢养殖业形成了巨大威胁,但杂交鳢对于这两种病原菌的免疫应答机制尚不清晰。在论文中我们首次克隆了杂交鳢MEKK家族的MEKK3、MEKK4、MLK3及其相关基因Caspase3、H-Ras、TRAF2等六个基因。Cma MEKK3的ORF全长为1851 bp,预测编码616 aa;Cma MEKK4的ORF全长为4617 bp,预测编码1538 aa。Cma MLK3的ORF全长为3144 bp,预测编码1047 aa。Cma Caspase 3的ORF全长为854 bp,预测编码283 aa;Cma H-Ras的ORF全长为564 bp,预测编码187 aa;Cma TRAF2的ORF全长为1566 bp,预测编码521 aa。第二,分析以上6个基因在杂交鳢中组织表达分布,结果显示它们在免疫相关组织中表达量较高,其中,Cma MEKK3在头肾中表达量最高,Cma MEKK4、Cma MLK3在血液中表达量最高,Cma Caspase3、Cma TRAF2在脾脏中表达量最高,Cma H-Ras在后肠中表达量最高,推测杂交鳢6个基因在免疫反应中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另外,在杂交鳢被鰤诺卡氏菌和舒伯特气单胞菌感染后,分析了这6个基因在肝脏、脾脏和头肾中的表达模式,结果显示它们在两种病原菌感染后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上调或下调,且对两种病原菌感染的应答反应有所区别,推测其参与杂交鳢病原菌感染的免疫防御反应,但对不同细菌感染的免疫应答模式有所差别。第三,分离健康杂交鳢的头肾中白细胞,采用病原物poly(I:C)、LPS和LTA对其刺激,在不同6个时间点检测目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提示各基因在细胞和机体中对于病原的感染应答情况并不相同,推测其在细胞中和机体中受到外源刺激后的应答机制不完全相同。最后,对Cma MEKK3、Cma Caspase3和Cma H-Ras这三个基因进行了人胚肾HEK293细胞中亚细胞定位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检测。结果发现Cma MEKK3在细胞质表达,细胞核不表达,而Cma Caspase3、Cma H-Ras不仅在细胞质表达,也在细胞核表达,Cma MEKK3、Cma Caspase3对于NF-κB有显着性的激活作用,Cma H-Ras对于转录因子AP-1和NF-κB都有显着性的激活作用。

二、TRAF2在TNF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TRAF2在TNF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论文提纲范文)

(1)大蒜素调控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改善膳食丙烯酰胺肝毒性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中英文缩略词表
第1章 绪论
    1.1 丙烯酰胺(Acrylamide)的研究进展
        1.1.1 丙烯酰胺的基本性质及来源
        1.1.2 丙烯酰胺日膳食暴露评估
        1.1.3 丙烯酰胺的代谢与吸收
        1.1.4 丙烯酰胺毒理学研究
    1.2 大蒜素(Allicin)的研究进展
        1.2.1 大蒜素的理化性质
        1.2.2 大蒜素的主要生理功能
    1.3 NLRP3炎性小体的研究进展
        1.3.1 NLRP3炎性小体的结构
        1.3.2 NLRP3炎性小体的活化机制研究
        1.3.3 NLRP3炎性小体的分布情况
        1.3.4 NLRP3炎性小体与疾病的相互关系
    1.4 氧化应激相关通路研究
        1.4.1 MAPK信号通路调控NLRP3 炎性小体
        1.4.2 NF-κB信号通路调控NLRP3 炎性小体
    1.5 内质网应激相关通路研究
        1.5.1 内质网应激与未折叠蛋白反应
        1.5.2 内质网应激调控NLRP3 炎性小体
    1.6 论文研究目的、意义和内容
        1.6.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6.2 研究内容
        1.6.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丙烯酰胺对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2.1 引言
    2.2 材料与仪器
        2.2.1 实验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2.3 实验仪器
    2.3 实验方法
        2.3.1 细胞培养
        2.3.2 药物的配制及给药方法
        2.3.3 Kupffer和 HepG2细胞活力的测定
        2.3.4 SOD和GSH-Px酶活力的检测
        2.3.5 ROS荧光强度的检测
        2.3.6 RT-qPCR检测mRNA表达
        2.3.7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2.3.8 ELISA检测细胞因子
        2.3.9 数据处理与统计
    2.4 结果与分析
        2.4.1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活力的影响
        2.4.2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2.4.3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
        2.4.4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2.4.5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2.4.6AA对Kupffer和HepG2细胞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2.4.7 ROS清除剂(NAC)对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MAPK信号通路及NLRP3 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2.4.8 内质网应激抑制剂(4-PBA)对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MAPK信号通路及NLRP3 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2.4.9 MAPK选择性抑制剂对AA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2.5 讨论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大蒜素对丙烯酰胺诱导的Kupffer和HepG2细胞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3.1 引言
    3.2 材料与仪器
    3.3 实验方法
    3.4 结果与分析
    3.5 讨论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大蒜素对丙烯酰胺诱导的SD大鼠肝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4.1 引言
    4.2 材料与仪器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试剂
        4.2.3 实验仪器
    4.3 实验方法
        4.3.1 动物试验
        4.3.2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4.3.3 RT-qPCR检测mRNA表达
        4.3.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4.3.5 ELISA检测细胞因子
        4.3.6 数据处理与统计
    4.4 结果与分析
        4.4.1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肝脏损伤的影响
        4.4.2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肝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4.4.3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肝脏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
        4.4.4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肝脏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4.4.5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肝脏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4.4.6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肝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4.5 讨论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大蒜素对丙烯酰胺诱导的SD大鼠脾脏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5.1 引言
    5.2 材料与仪器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试剂
        5.2.3 实验仪器
    5.3 实验方法
        5.3.1 动物试验设计
        5.3.2 生理生化指标检测
        5.3.3 RT-qPCR检测mRNA表达
        5.3.4 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
        5.3.5 ELISA检测细胞因子
        5.3.6 数据处理与统计
    5.4 结果与分析
        5.4.1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脾脏表观状态的影响
        5.4.2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脾脏氧化应激反应的影响
        5.4.3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脾脏内质网应激反应的影响
        5.4.4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脾脏NLRP3炎性小体激活的影响
        5.4.5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脾脏MAPK信号通路的影响
        5.4.6 Allicin对AA诱导的SD大鼠脾脏NF-κB信号通路的影响
    5.5 讨论
    5.6 本章小结
第6 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6.3 创新点
参考文献
导师简介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所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2)大黄鱼MAVS、TRAF5及其异构体的克隆与免疫功能初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大黄鱼简介
    1.2 MAVS的研究概述
        1.2.1 MAVS的鉴定与分子特征
        1.2.2 MAVS的亚细胞定位
        1.2.3 MAVS的分子功能
        1.2.4 MAVS介导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
        1.2.5 MAVS介导的免疫相关信号通路的负调控
        1.2.6 MAVS异构体的研究进展
    1.3 TRAF5的研究概述
    1.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1.5 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1 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第2章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实验动物及细胞
        2.1.2 载体及菌株
        2.1.3 主要仪器设备、试剂及耗材
        2.1.4 引物
    2.2 实验方法
        2.2.1 大黄鱼各组织样品采集
        2.2.2 总RNA提取
        2.2.3 cDNA的合成
        2.2.4 荧光定量PCR
        2.2.5 真核表达质粒的构建与提取
        2.2.6 生物信息学分析
        2.2.7 细胞培养
        2.2.8 细胞的脂质体转染
        2.2.9 Western blotting分析
        2.2.10 亚细胞定位实验
        2.2.11 荧光素酶实验
第3章 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的克隆和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3.1 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2 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3.3 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的表达分析
    3.4 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对NF-κB、IRF3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分析
    3.5 大黄鱼MAVS及其异构体与TRAF3/5/6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3.6 讨论
第4章 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的克隆和免疫功能的初步研究
    4.1 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4.2 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的亚细胞定位分析
    4.3 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的表达分析
    4.4 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对NF-κB、IRF3启动子的激活作用分析
    4.5 大黄鱼TRAF5及其异构体与MAVS及其异构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
    4.6 讨论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科研成果情况

(3)ROS相关基因对胃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胃癌的研究现状
    1.2 胃癌病因
    1.3 ROS
    1.4 本文研究结构及意义
第2章 统计分析方法
    2.1 研究样本来源
    2.2 分析方法
第3章 ROS相关基因和胃癌预后的研究分析
    3.1 ROS相关基因筛选及建模
    3.2 预后模型的构建与检验
    3.3 不同临床性状对胃癌预后的影响
    3.4 分析
第4章 ROS相关基因模型通路富集以及免疫细胞的浸润研究
    4.1 ROS基因相关风险组的基因通路富集情况
    4.2 分析
    4.3 免疫细胞的浸润
    4.4 分析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4)细胞周期蛋白DCAF2在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非经典NF-κB信号通路的组成与调控
    1.2 非经典NF-κB信号在树突状细胞中的功能
    1.3 树突状细胞在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1.4 细胞周期的调控机制
2 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实验试剂
    2.3 实验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DCAF2的表达在树突状细胞激活后下调
    3.2 树突状细胞中DCAF2 的缺失破坏免疫稳态并导致自身免疫反应
    3.3 树突状细胞中DCAF2 的缺失促进实验性自身免疫病的发展
    3.4 DCAF2在DC中特异性抑制IL-23 表达
    3.5 DCAF2 负调控非经典NF-κB信号的活化
    3.6 DCAF2 的缺失通过非经典NF-κB信号引发过度的炎症反应
    3.7 DCAF2 负调控NIK的蛋白质稳定及下游信号通路
    3.8 DCAF2 诱导NIK的泛素化修饰和降解
4 讨论
5 结论
6 参考文献
综述 细胞周期蛋白参与调控免疫反应的机制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答辩决议

(5)RIPK1切割位点变异导致新型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自身炎症性疾病
        1.1.1 自身炎症性疾病概述
        1.1.2 炎性小体激活和白介素依赖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1.1.3 NF-κB信号通路激活依赖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1.1.4 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激活依赖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1.1.5 补体途径依赖的自身炎症性疾病
        1.1.6 其他自身炎症性疾病
    1.2 程序性细胞死亡
        1.2.1 细胞凋亡
        1.2.2 程序性坏死
        1.2.3 细胞焦亡
        1.2.4 其他形式的程序性细胞死亡
        1.2.5 程序性细胞死亡与自身炎症性疾病
    1.3 RIPK1及其参与的信号通路
        1.3.1 RIP激酶家族概述
        1.3.2 TNFR1 诱导的炎症和细胞死亡信号通路
        1.3.3 TLR3和TLR4 信号通路
        1.3.4 RLRs信号通路
        1.3.5 RIPK1的促细胞存活功能
        1.3.6 RIPK1激活依赖的炎症反应
        1.3.7 靶向RIPK1的人类疾病研究
    1.4 课题研究目的与意义
2 材料和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临床样本和资料
        2.1.2 细胞系、质粒和菌株
        2.1.3 实验试剂、耗材及设备
    2.2 实验方法
        2.2.1 临床样本的收集和处理
        2.2.2 质粒构建与制备
        2.2.3 细胞的培养、冻存和复苏
        2.2.4 细胞转染
        2.2.5 基因敲除细胞系构建
        2.2.6 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
        2.2.7 多重液相蛋白定量
        2.2.8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2.2.9 细胞总RNA提取和反转录
        2.2.10 实时荧光定量PCR
        2.2.11 蛋白免疫印迹
        2.2.12 细胞存活和死亡检测
        2.2.13 流式细胞术
        2.2.14 细胞内活性氧测定
        2.2.15 RIPK1体外切割实验
        2.2.16 转录组测序及数据分析
        2.2.17 基因变异位点分析与预测
        2.2.18 数据采集和统计学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自身炎症性疾病患者携带新发的RIPK1切割位点变异
        3.1.1 患者临床特征和遗传分析
        3.1.2 RIPK1第324 位天冬氨酸的保守性和变异致病性分析
        3.1.3 RIPK1第324 位天冬氨酸变异不影响其蛋白稳定性和蛋白互作
        3.1.4 RIPK1第324 位天冬氨酸变异导致其不能被caspase-8 蛋白酶切割
    3.2 携带RIPK1切割位点变异的患者细胞中炎症信号过度激活
        3.2.1 患者体内炎性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3.2.2 患者PBMCs中细胞因子水平升高
        3.2.3 患者PBMCs中 MAPK和 IL-6/JAK/STAT3 信号通路激活水平升高
        3.2.4 患者PBMCs中炎症信号通路激活水平升高
    3.3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小鼠MEFs中程序性坏死和细胞凋亡
        3.3.1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TNF诱导的细胞死亡
        3.3.2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复合体II的形成
        3.3.3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细胞死亡依赖其激酶活性
        3.3.4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TNF诱导的细胞凋亡
        3.3.5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其他死亡受体诱导的细胞死亡
    3.4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患者PBMCs中程序性坏死和细胞凋亡
        3.4.1 患者PBMCs中细胞死亡相关基因的转录水平升高
        3.4.2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PBMCs中TNF诱导的细胞死亡
        3.4.3 患者体内细胞坏死激活水平升高
        3.4.4 患者PBMCs中细胞坏死依赖的IL6转录水平升高
    3.5 携带RIPK1切割位点变异的患者fibroblasts抵抗细胞死亡诱导
        3.5.1 患者fibroblasts抵抗TNF诱导的细胞坏死
        3.5.2 患者fibroblasts抵抗细胞坏死的补偿机制
        3.5.3 患者fibroblasts抵抗氧化应激诱导的铁死亡
    3.6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促进RIPK1激活依赖的炎症反应
        3.6.1 TNF诱导患者PBMCs中RIPK1激活依赖的炎症反应
        3.6.2 TNF诱导小鼠MEFs中RIPK1激活依赖的炎症反应
        3.6.3 携带RIPK1切割位点变异的患者响应IL-6 受体抑制剂治疗
    3.7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不促进NF-κB信号通路激活
        3.7.1 切割位点变异减弱了HEK293T细胞中RIPK1促进的NF-κB激活
        3.7.2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不影响MEFs中TRAIL诱导的NF-κB激活
        3.7.3 RIPK1切割位点变异不影响fibroblasts中TNF诱导的NF-κB激活
4 结论
5 讨论和展望
    5.1 RIPK1变异导致免疫缺陷或者自身炎症性疾病
    5.2 RIPK1变异导致细胞程序性死亡的调节异常
    5.3 RIPK1变异导致炎症信号通路的调节异常
    5.4 针对RIPK1变异患者的临床治疗
6 参考文献
7 附录
    7.1 实验抗体和试剂列表
    7.2 实验耗材和设备列表
    7.3 主要溶液及配制方法
作者简历及在读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答辩决议书

(6)甲基化修饰的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和英文的缩略词对照表(Abbreviations)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2 实验材料
    2.1 临床标本
    2.2 实验动物
    2.3 实验细胞
    2.4 主要试剂及抗体
    2.5 主要仪器及设备
3 实验方法
    3.1 临床标本外周血液单核细胞的提取
    3.2 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
    3.3 血清学指标检测
    3.4 小鼠肝组织苏木精-伊红(HE)染色
    3.5 免疫组化染色
    3.6 原位灌流分离提取小鼠原代肝巨噬细胞
    3.7 细胞培养
    3.8 ZSWIM3 siRNA和质粒转染实验
    3.9 RNA提取,逆转录和Real time-PCR
    3.10 蛋白质提取和 Western blot 蛋白印迹分析
    3.11 CBA实验
    3.12 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
    3.13 分子同源建模
    3.14 分子对接技术
    3.15 免疫共沉淀
    3.16 MSP和 BSP
    3.17 染色质免疫共沉淀实验(ChIP)
    3.18 统计学分析
4 实验结果
    4.1 酒精肝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中ZSWIM3 的表达水平
    4.2 小鼠酒精性肝损伤模型的建立及鉴定
    4.3 小鼠肝脏原代肝细胞、巨噬细胞及肝星状细胞中ZSWIM3 表达情况
    4.4 小鼠肝脏过表达ZSWIM3 对酒精诱导的肝损伤及炎症反应的影响
    4.5 体外模型中ZSWIM3 的表达情况
    4.6 体外模型中过表达ZSWIM3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4.7 体外模型中沉默ZSWIM3 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4.8 ZSWIM3 的同源建模
    4.9 ZSWIM3 对酒精诱导的炎症反应的调控机制
    4.10 ZSWIM3 基因的甲基化水平
    4.11 体内体外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 DNA 甲基化转移酶的表达情况
    4.12 体内酒精性肝损伤模型中注射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Dec对酒精性肝损伤及对ZSWIM3 的影响
    4.13 体外模型中用DNA甲基化转移酶抑制剂5-azadC研究对 ZSWIM3 表达和对炎症反应的影响
    4.14 体外研究不同DNA甲基化转移酶对ZSWIM3 表达的影响
5 讨论
6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综述 表观遗传调控在酒精性肝病中的作用及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7)低氧下调miRNA生物合成促进cbl-b表达介导膀胱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略词
1 引言
    1.1 膀胱癌发生发展与分类
    1.2 缺氧对肿瘤进程的影响
    1.3 免疫细胞与免疫逃逸
    1.4 低氧状态下的CD8+T细胞应答
    1.5 PD-1 在肿瘤免疫微环境的作用
    1.6 Cbl-B对免疫细胞活性的调控
    1.7 miRNA在肿瘤中的机制作用
    1.8 缺氧对miRNA生物合成的影响
2 材料与方法
    2.1 主要仪器设备
    2.2 关键试剂
    2.3 耗材
    2.5 数据处理软件
    2.6 具体实验步骤
3 结果
    3.1 低氧处理抑制Drosha和 Dicer基因表达
    3.2 低氧条件促进膀胱癌细胞的免疫逃逸
    3.3 Cbl-b促进膀胱癌细胞发生免疫逃逸
    3.4 Cbl-b是 miR-30c,miR-135a and miR-27a的共同靶点
    3.5 体外实验验证下调miRNA生物合成过程促进Cbl-b的表达和T细胞的失活
    3.6 动物水平验证下调miRNA生物合成过程促进了肿瘤免疫逃逸发生
4 结论
5 讨论
6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E3泛素连接酶Cbl-b在免疫调节与肿瘤领域的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及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RIP1和RIP3
    1.1 RIP1和RIP3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1.2 RIP1和RIP3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2 RIP2
    2.1 RIP2的分子结构和功能
    2.2 RIP2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
3 RIP4和RIP5
4 RIP6和RIP7
5 结语与展望

(9)肿瘤坏死因子α上调朊蛋白的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黑色素瘤概述
    1.2 肺癌概述
    1.3 炎症因子TNFα概述
        1.3.1 炎症简介
        1.3.2 TNFα的信号转导
        1.3.3 TNFR1信号
        1.3.4 TNFR2信号
        1.3.5 TNFα与癌症的关系
    1.4 细胞中的蛋白降解体系
        1.4.1 自噬分类与分子机制
        1.4.2 泛素蛋白酶体系统的组成以及分子机制
        1.4.3 自噬信号通路
        1.4.4 自噬与癌症治疗
        1.4.5 TNFα与自噬的关系
    1.5 SNAP29的结构与功能
    1.6 FOXP3的结构、表达调控以及功能
    1.7 细胞型朊蛋白的概述
        1.7.1 细胞型朊蛋白结构
        1.7.2 PrP在癌症细胞中的生理功能
        1.7.3 PrP的降解途径
    1.8 细胞迁移
        1.8.1 细胞骨架动力学
        1.8.2 细胞迁移的调控因子
第二章 TNFα抑制SNAP29依赖的自噬溶酶体的形成增加朊蛋白的表达促进癌症细胞的迁移
    2.1 实验材料
        2.1.1 质粒和抗体
        2.1.2 细胞
        2.1.3 培养基配方
        2.1.4 试剂及配方
        2.1.5 重组质粒构建及试剂
        2.1.6 细胞实验试剂制备
        2.1.7 免疫印迹实验试剂
        2.1.8 免疫荧光试剂
    2.2 实验方法
        2.2.1 质粒构建
        2.2.2 RNA提取,反转录以及QPCR实验
        2.2.3 稳定表达细胞株构建
        2.2.4 蛋白质表达检测
        2.2.5 数据统计分析
    2.3 实验结果
        2.3.1 敲降PRNP影响癌细胞迁移
        2.3.2 TNFα刺激增加肿瘤细胞的迁移速度与侵袭能力并且依赖于Pr P的表达
        2.3.3 TNFα刺激增加肿瘤细胞PrP的表达,但是不改变Pr P的 m RNA水平。
        2.3.4 TNFα激活NF-κb信号通路增加PrP的表达。
        2.3.5 TNFα抑制肿瘤细胞中自噬溶酶体的形成。
        2.3.6 TNFα刺激肿瘤细胞降低SNAP29蛋白的表达。
        2.3.7 在肿瘤细胞中,敲除 SNAP29,影响自噬体与溶酶体的融合,增加细胞的迁移速度
        2.3.8 TNFα刺激降低FOXP3的表达,增加肿瘤细胞的迁移能力。
第三章 结论与讨论
    3.1 本文结论
    3.2 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缩写表
致谢
作者简历

(10)杂交鳢MEKK家族相关基因参与两种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MEKK信号级联概况
    2 MEKK家族及其相关基因
    3 研究对象
    4 研究目的与意义
第一章 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1.2 试剂、仪器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RNA的提取
        1.3.2 反转录步骤
        1.3.3 扩增引物设计
        1.3.4 PCR反应
        1.3.5 胶回收
        1.3.6 转化
        1.3.7 质粒提取
        1.3.8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二章 MEKK家族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病原菌感染后表达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及菌株来源
        1.2 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感染试验
        1.3.2 RNA的提取
        1.3.3 一链cDNA的合成
        1.3.4 定量引物设计
        1.3.5 定量PCR反应
        1.3.6 数据处理
    2 结果
    3.讨论
    小结
第三章 白细胞中表达情况分析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用鱼
        1.2 试剂与仪器
        1.3 试验方法
        1.3.1 白细胞提取
        1.3.2 对获得的白细胞进行刺激
        1.3.3 收集细胞
        1.3.4 白细胞总RNA的提取
        1.3.5 一链cDNA的合成
        1.3.6 荧光定量PCR
        1.3.7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第四章 功能研究
    1 材料与方法
        1.1 细胞来源,载体
        1.2 仪器及设备
        1.3 试验方法
        1.3.1 引物的设计
        1.3.2 构建载体
        1.3.3 一步克隆连接法
        1.3.4 转化
        1.3.5 无内毒素质粒提取
        1.3.6 细胞培养
        1.3.7 细胞转染
        1.3.8 亚细胞定位检测
        1.3.9 双荧光素酶报告检测
        1.3.10 数据处理
    2 结果
    3 讨论
    小结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TRAF2在TNF诱导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途径(论文参考文献)

  • [1]大蒜素调控氧化应激及内质网应激改善膳食丙烯酰胺肝毒性机制研究[D]. 南博. 吉林大学, 2021(01)
  • [2]大黄鱼MAVS、TRAF5及其异构体的克隆与免疫功能初步研究[D]. 唐俊纯. 集美大学, 2021
  • [3]ROS相关基因对胃癌免疫微环境影响的研究[D]. 方艺. 吉林大学, 2021(01)
  • [4]细胞周期蛋白DCAF2在树突状细胞免疫应答中的功能和机制研究[D]. 黄涛. 浙江大学, 2021(01)
  • [5]RIPK1切割位点变异导致新型自身炎症性疾病的分子机制研究[D]. 陶攀峰. 浙江大学, 2021(01)
  • [6]甲基化修饰的ZSWIM3在酒精性肝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D]. 李海迪.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7]低氧下调miRNA生物合成促进cbl-b表达介导膀胱癌细胞免疫逃逸的机制研究[D]. 赵岩. 安徽医科大学, 2021(01)
  • [8]受体相互作用蛋白的功能及在硬骨鱼类中的研究进展[J]. 李凯晴,李莹,王艺磊,邹鹏飞. 生物技术通报, 2021(05)
  • [9]肿瘤坏死因子α上调朊蛋白的水平促进肿瘤细胞迁移的分子机制[D]. 李欢.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 2020(02)
  • [10]杂交鳢MEKK家族相关基因参与两种病原菌感染的免疫反应[D]. 孔璐璐. 上海海洋大学, 2020(02)

标签:;  ;  ;  ;  ;  

TRAF2在TNF诱导的细胞凋亡中的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