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二)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二)

一、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下)(论文文献综述)

段金廒,宿树兰,严辉,郭盛,刘睿,刘圣金,赵明,吴启南[1](2021)在《2016—2020年我国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主要包涵中药资源学相关专业建设、教材体系建设、人才团队建设,以及中药资源学理论与方法技术创新、成果转化及服务社会等方面。中药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主要涉及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中药材规范化生产、中药资源有效利用、中药资源保护、中药资源产业发展等方面。在以往连续报道的基础上,对2016―2020年我国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进展等进行归纳整理,基本反映了本领域的发展概况和广大科技工作者、企业家及管理者的代表性贡献,以期为中药与天然药物资源领域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及中药产业发展起到相互借鉴的作用,共同致力于我国中医药事业和中药资源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张檬[2](2021)在《陶瓷绞胎装饰审美研究》文中研究指明

马先锋[3](2021)在《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研究》文中提出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本土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之路上的一个分支,而开启这个分支的钥匙就是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史。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时间节点是1911年辛亥革命和1927年国共两党第一次合作失败。开展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史研究工作,既是完善河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的基础工作,又是完善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区域化传播史的基础工作。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背景和前提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早期传播、当时河南的社会环境以及河南教育界、思想界的变化。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传播主体是:早期共产党员,国民党人士,第三国际。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传播载体是:传播机构,进步报刊,马克思主义着作。晚清和民国初期的河南社会环境以及当时河南教育界、思想界的变化都为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提供了可能。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有阶段性差异。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历史演进是:五四运动前的前奏期;建党前的发展期;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前的扩大期。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渠道是:以杂志、报刊为主要载体的传播;以学校、夜校为主要基地的传播;以社团、工会为主要阵地的传播。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主要人物是:党内人士李大钊、王若飞、吴芝圃等人;党外人士刘青霞等人。相较于同一历史时期的中国其他地区而言,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特点是:前期慢后期快;多维度、多渠道相结合;进步分子带动工农学紧密结合。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作用是:有助于马克思主义队伍的扩大;有利于河南革命运动的开展;加速了河南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不足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深入研究存在不足;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认识不够;对第三国际过度依赖。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在河南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乃至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都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是:为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普及创造了条件;为河南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推动了河南工农运动的发展;确立了河南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的地位。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启示是: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宣传工作;依靠人民、以身作则,做好群众工作;强化组织、壮大队伍,做好党建工作。

张霞[4](2021)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文中认为中国共产党从成立日起,就把纪律当成自己的生命线,以纪律立党、纪律兴党、纪律强党。回顾历史我们可以发现,伟大成就的取得离不开中国共产党坚强有力的领导。“加强纪律性,革命无不胜”,(1)“我们党是靠革命理想和铁的纪律组织起来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纪律严明是党的光荣传统和独特优势”(2),也是中国共产党具有强大组织力、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因素。在党的革命、建设和改革时期,党一直高度重视纪律建设,从历史来看,加强纪律建设是加强党的建设的题中应有之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阐明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首次将党的“纪律建设”明确列入党建总体布局,并作为党的建设的常态化工作,明确了纪律建设在全面从严治党中治本之策的地位和作用。就现实意义而言,新时代党的发展充满活力,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党的自身建设任务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为繁重,党的纪律建设不仅要应对老生常谈的旧问题,还面临着由世情、国情、党情的复杂变化带来的新问题,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就需要严明纪律,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纪律建设,是积极回应国家治理现代化,推进自身治理能力的要求,越来越成为党建领域内非常重要的具有前沿性和挑战性的研究课题。本文以系统分析、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等研究方法,以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为研究对象,从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渊源、历史沿革、历史条件、具体实践及完善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路径与方法入手,力求全面提升从严管党治党水平,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水平等方面的作用。

沈瑾[5](2020)在《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研究》文中提出证券持有者是证券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投资者保护一直是证券市场备受关注的焦点。在证券市场迅速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形形色色的证券违法行为,不仅严重损害了投资者的合法权益,更对证券市场的稳定性、统一性带来挑战。当下,受损投资者诉讼求偿仍然面临着一系列的难题,证券诉讼耗时久、成本高、投资者获赔率低加之取证难、争议焦点复杂,对投资者的保障力度不强,难以高效地实现民事救济功能。为有效遏制证券违法行为,营造公平有序、良性竞争的证券环境,强化对投资者的保护,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正积极探索新方向,逐步建立起多元多途径并举的证券纠纷解决机制。万福生科案、海联讯案、欣泰电气案先行赔付制度的成功实践,开启了一条全新的投资者保护新路径,为广大证券投资者提供了便捷高效的维权渠道。先行赔付制度在证券领域的探索运用是证券法上的一大新发展,改变了以往重刑事、行政处罚,轻民事赔偿的固有格局,把投资者放在更加显着的位置。先行赔付制度作为一种替代性的制度设计,在司法途径之外为证券民事主体定分止息提供新模式。先行赔付制度的引入,既符合证券市场发展之规律,又契合投资者维权之需求,在充分保护证券投资者合法权益的同时规范证券行为,维护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督促证券服务机构审慎诚信地履行相关职责。先行赔付制度之所以受到投资者的青睐,是因为该制度赔偿耗时短、赔偿金额高,能发挥私法救济功能,加速民事责任实现。先行赔付制度在实践中的运用先于理论上的发展,这也导致了该制度在法律层面缺少具体的细则、制度设计欠缺,现有立法规定仍停留在表面尚不能为实践提供完整的理论依据,必须对先行赔付制度进一步的细化和完善,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因此,研究先行赔付制度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价值。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案例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等方法对先行赔付制度进行分析阐释,文章的内容包括五个部分。第一个部分对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进行详细介绍,内容包括该制度的定义概念、性质特征、赔付程序、重要意义、涉及的法律关系以及赔付的基本原则。第二部分主要梳理运用先行赔付制度的三个案例,通过梳理案例了解先行赔付的细节,总结先行赔付既有实践的特点。第三部分简要介绍三种域外投资者保护机制,从公平基金制度、责令股权回购制度、证券集团诉讼制度中借鉴成功经验,从域外经验中得出构建先行赔付制度的启示。第四部分论述了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存在的缺陷以及不足,主要从四个方面入手:先行赔付制度细则不完善、和解协议无强制执行力、先行赔付程序缺乏有效监督、追偿权的后续行使程序缺失。第五部分针对先行赔付制度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提出完善建议,对策有:拓宽基金来源,增强赔付能力、合理确定损失计算规则与赔偿范围;采用司法确认模式强化赔偿协议效力;采用听证和第三方的方式实现对先行赔付程序的监督;设置例外规定保障充分行使追索求偿权。

梁嘉[6](2020)在《金融科技监管的创新 ——监管沙盒模式及本土化思考》文中研究指明金融与科技深度结合是国际金融创新的趋势,并逐渐成长为未来金融业竞争的重要领域。创新与风险并存,这既是金融科技发展的两难,也是金融监管者永远无法回避的课题。具有“破坏式创新”本质的金融科技(Fin Tech)不仅给国际金融业带来革命性影响,而且还将倒逼金融监管转型优化。目前,我国金融科技在传统金融体系之外快速形成了全新的金融生态,给传统金融监管带来不小的挑战与冲击。我国现行金融监管体系由于信息不对称、监管技术手段的匮乏、金融监管法律的滞后及监管理念失灵,将难以适应Fintech对监管提出的新要求,致使金融科技风险不断累积。在蓬勃发展的Fintech面前,法律的滞后性愈加显现,监管的发展难以同步。建立新的兼顾创新与风险的有效监管机制成为金融科技大背景下的必然监管选择。在这一背景下,监管沙盒机制应运而生。所谓监管沙盒,主要指监管者为Fintech创新主体设立和提供一个有时限和边界的“安全空间”,在兼顾风险外溢防范和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建立的促进金融有效创新的友好型监管机制,属于监管科技中的一种压力型测试。监管沙盒能更好针对Fintech的风险属性,实现动态的包容性监管。监管沙盒模式是为适应Fintech发展而打造出的在时间和空间双维度下有前瞻性和能动性的监管新路径,是在“变”中维持创新与安全的动态平衡,有助于推动金融科技的健康有序发展。2019年8月,央行发布《金融科技(Fin 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明确要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顶层设计,监管沙盒“中国化”的工作正逐步开展。进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突然爆发,进一步刺激我国金融全面开放提速。然而,对于如何在我国内地构建监管沙盒模式,学界与实践的研究还相对缺乏。因此,探讨监管沙盒的本土化路径具有重要研究意义。在金融科技背景下,我国可否引入监管沙盒,以及如何建构符合中国特色的监管沙盒以解决当前的金融科技监管困局,是本文主要探讨的问题。围绕这一问题,本文将通过学科交叉法、比较研究法、归纳与演绎研究法,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构建假想—验证假想—解决问题”这一问题导向思路,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阐述:本文第一章从我国金融科技发展现状的角度入手,根据当前我国金融科技现状总结现行金融科技监管框架下的监管挑战。本章共二节,第一节阐述金融科技的内涵及其“破坏式创新”的本质;第二节论述了面对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我国当前金融科技的监管现状,通过从金融监管者、金融创新主体和金融消费者三个主体维度出发,论述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困境以及存在的法律问题,为下文的进一步解构进行背景铺垫。本文第二章引入国际监管科技领域的创新手段——监管沙盒,揭示监管沙盒模式的本质特征,结合国际监管沙盒实践经验,综合多方要素对监管沙盒进行研究与评价。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以监管沙盒的概念为切入点,阐述监管沙盒的推出亦是基于其具有“破坏式创新”的逻辑基础,并从四个方面解析监管沙盒的法律特征。揭示了监管沙盒是结构化金融监管、事前金融监管、临时性金融监管和差异化金融监管,第二节主要分析监管沙盒的构成要素和核心运作机制。通过从沙盒监管主体、测试主体和消费者三个主体角度分析监管沙盒制度的构成要素,并按照沙盒的准入条件、测试过程和退出机制的运作全过程,对监管沙盒的本质内容进行解构。第三节对比介绍了英国、新加坡和我国香港地区三种各自特色的监管沙盒运作模式。英国的监管沙盒属于行为监管;新加坡的监管沙盒则偏向于“柔性监管”,具有开放性、规制灵活和容错性较强的特点;我国香港地区的监管沙盒则为分业监管模式。通过上述比较,总结优秀域外经验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以监管沙盒解决目前我国金融科技监管困境的可能性。本文第三章在重点分析监管沙盒与我国金融监管体系的适配性问题。在充分认识监管沙盒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内容的前提下,结合我国金融监管的政策目标,对我国构建监管沙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进行分析。本章共三节,第一节从我国金融监管现状出发,分析我国借鉴监管沙盒的必要性。构建监管沙盒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有益于金融监管机构与被监管对象间的良性互动和有利于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价值的实现。第二节通过分析我国的包容性监管理念及区域金融改革试点与监管沙盒有着兼容和承继性,论述监管沙盒在我国具有可行性。第三节则强调监管沙盒与我国本土经验的机制衔接问题。本文第四章回应了第一章中提出的我国现行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挑战,通过借鉴国际监管经验,结合我国本土经验,总结出适用于我国金融科技监管的经验启示,对监管沙盒进行有中国特色的本土化思考。本章共四节,第一节通过监管主体在横向领域形成“一委一行两会”牵头的多元主体监管,在纵向领域给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赋能,建立中央——地方的多元多层次监管体系。第二节强调对创新主体要做好监管沙盒的梯队准入工作,明确对持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公司分梯次进入监管沙盒测试,同时要运用“穿透式”手段对监管沙盒的测试产品进行准入识别。第三节强调对监管沙盒的法律授权和责任豁免要有限度。第四节指出监管沙盒的本土化要对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进行完善。

陈雷[7](2019)在《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研究》文中认为树状结构是由德国建筑师弗雷·奥托(Frei Otto)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个结构形态学概念,因其造型新颖、美观且受力简捷合理而受到很多建筑师的青睐。在众多建筑师的不断开拓创新下,树状结构的应用也越来越多元化,除了在结构形态下有较多的创新外,在材料运用和节点设计上也呈现遍地开花状态,尤其以树状木结构的使用颇受一些建筑师的喜好。但基于国内对树状木结构的材料、节点、结构以及空间的研究较少,大多流于对树形的简单模仿,结构细部设计较为粗糙,或者出于表现的目的而过于花哨的设计,未能充分考虑场地环境、地域文化、技术条件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并未真正体现树状木结构建造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本文通过对已有的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实际案例、相关文献以及实地调研材料进行分析解读,并以树状木结构相关工程学及建构思想为理论指导,通过大量案例及模型实验对树状木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归纳树状木结构在材料使用、节点构造、结构形态以及空间特征方面的建构策略。本文一共分四个章节:第一章主要介绍了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应用的研究背景、相关概念界定,并对国内外关于树状木结构的研究进行归纳总结,同时指明研究方法、论文写作的目的和意义等。第二章围绕树状木结构主要写了相关工程学理论、建构理论及这些理论和树状木结构之间的关系,为后文写树状木结构的建构表现及策略打下理论基础。第三章主要对树状木结构的分类、在建筑中的建构表现及形态设计方法进行分析,为后文提出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策略作铺垫。第四章为论文的核心章节,分别以材料、节点、结构及空间四个方面来研究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策略。本文认为树状木结构在建筑的建构应用中,材料上应体现木材的真实性、与不同材料的复合使用及体现因地制宜和可持续性建造;节点上应体现一定的力学逻辑、显隐表达、再现传统文化及采用创新的技术措施;而在结构上,应体现自然性,拓扑优化营造异形空间,契合空间尺度、建筑功能、场地环境以及文化表达;最后在空间氛围营造上,树状木结构通过不同的结构形态的组织可以创造出纪念性、开放性和自然性的空间氛围。论文主要通过建构的观点及相关工程学的理论来研究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应用,全面系统的从材料、节点、结构和空间这四个方面阐述了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特点和策略,弥补了这一研究领域的不足,对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应用具有较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潘浩[8](2019)在《宿州市NS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我国金融改革逐渐进入深水区,银行业受到很大的冲击,高垄断、高增长的时代已经结束。由于我国经济发展逐渐进入由过去注重体量转到逐步重视质量,经济进入新常态。作为经济发展风向标的银行业也受到影响,银行业的规模扩张速度持续放缓,国外资本的流入,网络借贷的异军突起,加大了对于资金的争夺力度,银行业的竞争日趋激烈。而商业银行的重要的盈利点为贷款的发放和收回,贷款利息和本金足额、及时的收取,所以,商业银行要想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生存发展,就必须加强对客户经理队伍的建设和管理,优化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办法。NS银行位于宿州市,宿州市为全国四线城市,该银行成立于2007年,注册资本6亿元,现有员工600多人,拥有60多个网点,网点分布在宿州市各乡镇,是一家地方法人银行机构,在宿州市金融行业拥有一定的地位,在当地群众中有一定的口碑和信誉度。随着时代的不断变化,NS银行原有的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办法缺点逐渐显露,存在着考核缺少长远规划,考核指标设计不合理,考核精细化程度较低,考核反馈和结果运用不充分等问题。如何改进和完善NS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体系,提高绩效考核水平,是NS银行面临的一大难题。本文作者立足于国内外绩效考核理论和研究成果的学习,通过向客户经理设计、发放、汇总绩效考核调查问卷,对NS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通过关键绩效考评法、平衡记分卡法等方法设置NS银行客户经理的关键绩效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来确定各关键指标的权重,并对该银行现有的对客户经理的绩效考评方案进行改进。最后强化了对考核结果的运用和对考核方案提出保障措施。

陈丙才[9](2019)在《基于BDT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和D-A型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有机太阳能电池具有可溶液加工、本身易弯折柔软性好、合成所需材料易得价廉、成品质地轻便且透明等优点,从而倍受科学研究人员以及社会商业界的青睐。在当前能源短缺形势下,研究可再生的有机太阳能电池更显迫切。有机太阳能电池给体材料的吸收光谱、能级匹配以及载流子迁移率等因素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能量转换效率起着关键作用。本文以设计并合成有机小分子给体材料、聚合物给体材料为目标,选取优良的给体单元苯并噻二吩(BDT)为主要构建单元,设计合成以BDT给体为主核与三联噻吩合成的有机小分子,以BDT给体单元分别与苯并噻二唑、与1,5-二硫杂-3,7-二氮杂螺[3.3]庚-2,6-二烯合成的Donor-Acceptor(D-A)型共轭聚合物共三个光伏材料,而且对以上经过改性的材料结构进行了详细的研究,以探明其对有机太阳能电池光伏性能有何影响。分别采用1H-NMR、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测试仪、高斯量子化模拟计算、原子力显微镜(AFM)、循环伏安测试、热失重测试仪(TGA)等对合成的给体材料的分子结构、薄膜形貌与粗糙度、热稳定性能、光吸收和电化学性能分析表征。以这三种材料作给体,以ITIC材料为受体制备光伏器件,并对器件光伏性能进行了表征和分析。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三联噻吩(2,2’:5’,2’’-Terthiophene,TT)结构由于平面性较好而具有比较优良的吸电子性和分子间π-π键的作用力,还可以改变烷基链长度或增加杂原子,可以很好的调控其溶解性和带隙等。这里设计并合成了一种三联噻吩作为双臂,饶丹宁作分子封端的受体单元,与用烷硫基噻吩改性过的BDT加双边锡物质发生Stille偶联反应,获得有机给体聚合物材料(TT-BDST-TT),TT-BDST-TT具有良好的电子云分布和热稳定性。同时,研究了TT-BDST-TT和ITIC电子受体材料的共混膜的光伏性能。其在用于制备器件时,发现溶解性差旋涂成膜并不理想,溶解性差主要是因BDT单元的烷硫基噻吩的链长过长导致的。虽然作为有机小分子光伏材料性能良好,却无法用于光伏器件制备。(2)为研究给/受体(D-A)型共轭聚合物上受体单元中不同位点所连接的烷基链长度对光伏材料性能的影响,以BDT作为核心单元,与改性的苯并噻二唑设计并合成了D-A型二维共轭聚合物BDT-BTz。并对该给体材料的光电性能、电子迁移速率和薄膜形貌等进行测试。研究结果表明:以苯并噻二唑(BTz)作为受体单元时,因其苯环上具有多个可修饰位点,则采取对烷基链改性的方法改变其长度对能级的影响较小,所制备光伏器件的性能却影响较大。该有机聚合物不仅电子云分布均匀、分子平面性好,而且受体单元的吸电子性好,有利于电子-空穴迁移。而且它的热稳定性好,溶解性好薄膜吸收光谱表现良好,能够用于制备光伏器件。基于BDT-BTz的有机光伏器件(ITO/PEDOT:PSS/BDT-BTz:ITIC(1:1,w/w)/Ca/Al)显示出的光伏性能良好。当加入0.5%的1,8-二碘辛烷(DIO)并进行退火操作后,开路电压和能量转换效率分别为0.84 V、3.37%。(3)设计并合成了基于BDT为主要给体单元,1,5-二硫杂-3,7-二氮杂螺[3.3]庚-2,6-二烯为受体单元的给受体型共轭聚合物光伏给体材料BDT-NSd。在分子整体结构的两侧分别连接一个噻吩单元,并在噻吩三号位置上引入烷基链;而BDT单元的噻吩烷基链替换成短链,以探明烷基链改性对给体材料光伏性能的影响。测试表明:有机给体材料BDT-NSd的溶液溶解性与固体薄膜成膜性都较好;其太阳光吸收光谱涵盖了300700 nm的波段范围。由于受体单元的吸电子性强作用,所以该有机光伏材料整体HOMO能级较低,才达到-5.41 eV。将BDT-NSd材料作为给体材料,与ITIC受体材料的能级匹配度较高,将两者进行以质量1:1比例共混成薄膜,并添加0.5%DIO作修饰时,光伏器件的能量转换效率值为2.14%。该共轭聚合物虽然有优良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性能,但因为烷基链太少,使得给受体接触面积过小而无法形成有效的电子填充堆积,以其为给体材料所制作的器件能量转换效率达到2.14%。

唐燕[10](2019)在《云南省橡胶期货价格保险发展策略研究》文中指出中国是世界上重要的农业大国,农业的发展对提高中国综合实力具有重要作用。一直以来,如何解决贫困问题一直是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严峻挑战。天然橡胶是中国四大工业原料之一。云南省作为我国天然橡胶种植条件最优越的省份之一,在广大科技人员以及农垦集团职工的辛勤努力下,研究了抗寒性和高产的种植技术,并在北方种植成功。目前,云南省已建成了中国最好的橡胶生产基地,其种植面积,总产量和单产水平均跃居全国第一,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工业体系,集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但是,云南省的植胶区主要分布在边境的少数民族贫困区,橡胶已成为了热区人民主要的经济来源。受国际橡胶市场、国内供给量以及自然灾害的影响,导致橡胶价格剧烈波动,胶农面临着较大的价格风险。当前,我国橡胶产业正处于转型的重要时期,橡胶的价格风险尤其是现货价格已成为了广大胶农密切关注的问题,防范和化解风险的意愿也越来越强烈。我国不断探索农产品风险管理的方式方法。2016年,“保险+期货”模式首次写入中央1号文件,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再次明确提出要稳步扩大“保险+期货”模式的试点工作,推动农业保险不断发展,加大对农民收入的保障力度。因此,深入研究并推广云南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保险,正是响应国家金融业服务“三农”的号召。通过购买价格保险,保险公司通过期货公司购买场外看跌期权进行再保险,把胶农的价格风险转移出去,进而保护了橡胶农民的利益。鉴于此,本文通过查阅了历年统计年鉴和资料对云南省天然橡胶种植现状和风险进行分析,同时深入澜沧、西盟、宁洱等地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保险展开实地调研并进行需求分析。根据云南省天然橡胶历年的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的波动情况,借助EVIEWS、SPSS和EXCEL等软件对数据进行计量分析,得出的结论是橡胶期货价格与现货价格高度相关,并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从而为开展和推广橡胶期货价格保险提供了理论基础。此外,通过借鉴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运用期货市场进行农业风险管理的经验,以及国内的大连模式和广西模式成功的经验,结合云南省的省情,得出了云南省发展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保险的启示。

二、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下)(论文提纲范文)

(1)2016—2020年我国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概况
    1.1 学科及专业建设得到快速发展
    1.2 人才培养及团队建设成效显着
    1.3 教材体系建设日臻完善
    1.4 中药资源学理论不断丰富
        1.4.1 中药资源化学新兴交叉学科的创建
        1.4.2 分子生药学新兴学科不断创新发展
        1.4.3 中药资源生态学与中药品质生态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的创建
        1.4.4 药用植物保育学研究理论与方法技术体系的提出与创新实践
        1.4.5 药用植物保护学研究理论和方法技术体系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完善
        1.4.6 中药资源循环经济理论的提出与实践
2 中药资源领域科学研究进展
    2.1 全国中药资源调查研究取得重大进展
        2.1.1 基本摸清了中药资源家底,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
        2.1.2新技术新方法不断涌现,服务于中药资源调查研究与中药资源生产
        2.1.3 构建覆盖全国的中药资源动态检测信息和技术服务体系
    2.2 中药材生产步入重视道地性、推行生态化发展新阶段
        2.2.1 道地药材科技创新与平台建设引领中药资源事业高质量发展
        2.2.2 生态种植已成为提升药材品质和产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抓手与模式
        2.2.3 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国家发展战略
        2.2.4 药用动物资源研究与珍稀动物药替代研究取得一定进展
        2.2.5 药用矿物资源调查研究与基础研究不断深入
    2.3 中药资源化学与资源循环利用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
        2.3.1 生态因子与药材品质形成关联机制研究方兴未艾
        2.3.2 药材采收加工过程资源性化学成分动态变化规律逐步揭示
3 展望
    3.1 进一步推动中药资源学理论创新,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发展
    3.2 进一步加强中药资源领域的科学研究,服务于中药资源全产业链的高质量发展
    3.3 进一步提升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水平,服务于中医药事业和中药产业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

(3)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及研究目的和意义
        一、选题缘起
        二、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第二节 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研究方法
    第三节 研究创新之处
第二章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背景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的情况
        一、多元化的传播主体
        二、多样化的传播载体
    第二节 早期河南的社会环境
        一、晚清时期的河南社会
        二、民国初期的河南社会
    第三节 早期河南教育界与思想界状况
        一、传统教育机构及其改良
        二、新式教育的创办及发展
        三、留学教育的影响
        四、思想界的变化及表现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历史演进、渠道和主要人物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历史演进
        一、五四运动前的前奏期
        二、建党前的发展期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前的扩大期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渠道
        一、以杂志、报刊为主要载体的传播
        二、以学校、夜校为主要基地的传播
        三、以社团、工会为主要阵地的传播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主要人物
        一、党内人士
        二、党外人士
第四章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特点、作用和不足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特点
        一、前期慢后期快
        二、多维度、多渠道相结合
        三、进步分子带动工农学紧密结合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作用
        一、有助于马克思主义队伍的扩大
        二、有利于河南革命运动的开展
        三、加速了河南人民对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选择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不足
        一、对马克思主义的系统深入研究尚存不足
        二、对马克思主义本土化认识不够
        三、对第三国际过度依赖
第五章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和启示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历史意义
        一、为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普及创造了条件
        二、为河南党组织的发展壮大奠定了基础
        三、推动了河南工农运动的发展
        四、确立了河南在中国马克思主义传播史中的地位
    第二节 马克思主义在河南早期传播的启示
        一、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做好宣传工作
        二、依靠人民、以身作则,做好群众工作
        三、强化组织、壮大队伍,做好党建工作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与学位论文相关的科研成果目录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选题依据
        (三)研究意义
    二、研究现状与研究综述
        (一)研究现状
        (二)研究综述
    三、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四、研究创新与重难点
第一章 新时代党加强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和历史进程
    一、中国共产党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基础
        (一)马恩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列宁关于无产阶级政党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对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
    二、中国共产党开展党的纪律建设的历史进程
        (一)探索与实践: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二)丰富与发展: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
        (三)全面与创新:改革开放以来党的纪律建设
第二章 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必要性及意义
    一、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必要性
        (一)历史条件:顺承党建传统
        (二)实践需要:回应使命要求
        (三)党建要求:突出问题导向
    二、新时代加强党的纪律建设的意义
        (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二)有效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
        (三)巩固党的长期执政地位
第三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成效
    一、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理论创新
        (一)把党的纪律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二)明确了“把党的纪律挺在前面”的理念
    二、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实践成效
        (一)规定了执行和维护党的纪律的主体、方法和保证
        (二)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提出了新要求
        (三)加强党的纪律监督力度
第四章 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挑战及优化路径
    一、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面临的挑战
        (一)政治方面纪律意识有些松懈淡化
        (二)意识形态方面挑战变得多元复杂
        (三)经济领域方面违纪违法行为仍存
        (四)工作纪律方面还有“四风”问题
    二、加强新时代党的纪律建设的有力举措
        (一)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纪律建设的重要论述为导向
        (二)突出强调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
        (三)完善党内纪律法规体系
        (四)健全强化纪律建设的体制机制
结语
参考文献
在校期间的研究成果
致谢

(5)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
    二、选题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文献综述
        (一)国内研究现状
        (二)国外研究现状
        (三)国内外研究文献评述
    四、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
        (一)研究方法
        (二)技术路线
    五、创新之处
第一章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概述
    第一节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理论分析
        一、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概念
        二、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特征和性质
        (一)保证性质说
        (二)和解说
        (三)代为履行说
        (四)刚性兑付说
        (五)笔者观点
        三、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程序
    第二节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重要意义
        一、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二、维护证券市场的平稳运行
        三、督促证券服务机构审慎诚信履责
    第三节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法律关系
        一、证券发行人与投资者的法律关系
        二、先行赔付人与投资者间的法律关系
        三、证券发行人、其他连带责任人与先行赔付人的法律关系
        四、先行赔付人与投资者保护机构的法律关系
    第四节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遵循的原则
        一、公开公平原则
        二、及时高效原则
        三、合理诚信原则
第二章 我国证券市场先行赔付的案例实证分析
    第一节 万福生科案
    第二节 海联讯案
    第三节 欣泰电气案
    第四节 先行赔付案例的实践特点
第三章 证券投资者保护的域外实践
    第一节 公平基金制度
    第二节 责令股权回购制度
    第三节 证券集团诉讼制度
    第四节 域外实践对我国先行赔付制度构建的启示
        一、将罚款与违法所得纳入先行赔付基金
        二、委托专门的先行赔付基金管理人
        三、允许回购股权,实现赔付方式多样化
        四、探索建立先行赔付示范判决机制
第四章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存在的问题
    第一节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细则不完善
        一、先行赔付程序启动条件不明
        二、先行赔付主体过于单一
        三、先行赔付基金来源单一,赔付能力不强
        四、赔付范围不明确
    第二节 赔付协议无强制执行力
    第三节 先行赔付程序缺乏有效监督
    第四节 追偿权的后续行使程序缺失
第五章 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的完善建议
    第一节 完善先行赔付操作细则
        一、明确先行赔付程序启动条件
        二、扩大先行赔付主体范畴
        三、拓宽基金来源,增强赔付能力
        四、明确先行赔付范围
    第二节 和解协议的司法确认
    第三节 加强先行赔付程序的监督
        一、设计先行赔付听证程序
        二、引入独立第三方机构参与监督
    第四节 保障先行赔付后求偿权的充分行使
结语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成果
致谢

(6)金融科技监管的创新 ——监管沙盒模式及本土化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导言
    一、研究价值及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三、主要研究方法
    四、论文结构
    五、论文主要创新与不足
第一章 我国金融科技监管面临的挑战
    第一节 金融科技的内涵及其本质
        一、金融科技的内涵
        二、金融科技的实质——“破坏式创新”
    第二节 我国金融监管的挑战:金融科技的异变与冲击
        一、现行金融监管应对乏力
        二、科技创新带来的金融风险
        三、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问题
第二章 金融科技监管的创新:监管沙盒模式的选择
    第一节 监管沙盒的法律界定
        一、监管沙盒的概念及意义
        二、监管沙盒模式的法律特征
    第二节 监管沙盒的运作模式
        一、监管沙盒的构成要素
        二、监管沙盒的运行流程
    第三节 监管沙盒模式的国际实践
第三章 我国构建监管沙盒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我国构建监管沙盒的必要性
        一、监管沙盒有助于完善我国金融科技监管体系
        二、监管沙盒有益于金融监管机构与创新主体的良性互动
        三、监管沙盒有利于我国金融消费者保护价值的实现
    第二节 监管沙盒在我国的可行性分析
        一、理念的适应性——合作治理和包容型监管理念的运用
        二、体制的兼容性——监管沙盒与我国区域金融改革试点内在逻辑契合
    第三节 监管沙盒与我国本土经验的兼容和承继
第四章 监管沙盒模式的本土化思考
    第一节 构建多元多层次的监管体系
        一、横向配置:“一委一行两会”牵头的多元主体协同监管
        二、纵向配置:发挥地方金融监管机构职能
    第二节 规范监管沙盒的创新实体
        一、“梯队式”准入:规范沙盒申请测试主体
        二、“穿透式”甄别:界定沙盒测试产品边界
    第三节 建立有限度的法律授权与责任豁免
    第四节 完善金融消费者的权益保护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7)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国家相关政策的支持
        1.1.2 我国木结构技术的进步及发展趋势
        1.1.3 我国树状木结构在建筑应用中出现的问题及思考
    1.2 相关概念界定及研究范围综述
        1.2.1 相关概念界定
        1.2.2 研究范围综述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国内外关于树状木结构的研究成果
        1.3.2 国内外关于建构理论的研究成果
    1.4 研究目的及意义
        1.4.1 研究目的
        1.4.2 研究意义
    1.5 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
        1.5.1 研究内容
        1.5.2 研究方法
        1.5.3 论文提纲
第2章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相关理论研究
    2.1 基于树状木结构的相关工程学理论研究
        2.1.1 结构力学理论
        2.1.2 建筑材料学理论
    2.2 建构理论研究
        2.2.1 建构的概念
        2.2.2 建构理论的主要视角
        2.2.3 基于树状木结构的建构表现与建构文化
    2.3 本章小结
第3章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分析
    3.1 树状木结构的分类
        3.1.1 按杆件类型分类
        3.1.2 按枝干的组成级数分类
        3.1.3 按结构空间体系的构成分类
        3.1.4 根据主干截面的形式分类
    3.2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表现
        3.2.1 材料的建构表现
        3.2.2 节点的建构表现
        3.2.3 结构的建构表现
        3.2.4 空间的建构表现
    3.3 树状木结构的形态建构方法
        3.3.1 模型实验法
        3.3.2 数值法
        3.3.3 分形几何法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策略
    4.1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材料建构策略
        4.1.1 木材运用的真实表达
        4.1.2 不同材质的复合建构
        4.1.3 因地制宜的策略
        4.1.4 材料的可持续建造
    4.2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节点建构策略
        4.2.1 体现树状结构的力学逻辑
        4.2.2 节点的露明和隐藏处理
        4.2.3 节点再现传统文化
        4.2.4 节点体现技术创新
    4.3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结构建构策略
        4.3.1 结构形态的自然性表达
        4.3.2 拓扑优化营造异形空间
        4.3.3 结构契合空间尺度
        4.3.4 结构契合建筑功能
        4.3.5 结构再现传统文化
        4.3.6 结构契合场地环境
    4.4 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空间氛围建构策略
        4.4.1 空间的纪念性表达策略
        4.4.2 空间的开放性表达策略
        4.4.3 空间的自然性表达策略
    4.5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8)宿州市NS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内容
    第四节 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思路
    第五节 国内外文献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综述
        二、国内研究综述
第二章 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
    第一节 绩效考核相关概述
        一、绩效
        二、绩效考核
        三、绩效考核方案
    第二节 绩效考核的常用方法
        一、目标导向管理法(MBO)
        二、关键绩效指标法(KPI)
        三、平衡记分卡法(BSC)
        四、360度绩效考核法
第三章 NS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现状和问题分析
    第一节 概况
        一、宿州市NS银行概况
        二、NS银行客户经理概况
    第二节 目前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
        一、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指标体系
        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各指标体系下主要内容
        三、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流程
        四、客户经理收入构成
    第三节 目前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满意度调查
        一、设计和发放问卷
        二、问卷信度和效度分析
        三、问卷调查结果
    第四节 目前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存在的问题
        一、绩效管理目标不明确
        二、绩效考核指标设置不合理
        三、绩效考核结果使用不充分
        四、绩效考核沟通不通畅
第四章 基于平衡记分卡的 NS 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设计
    第一节 绩效考核优化方案的设计原则和战略目标
        一、优化方案的设计原则
        二、NS银行的战略目标
    第二节 客户经理岗位职责的确定和各指标的选取
        一、客户经理岗位职责的确定
        二、平衡记分卡各指标的选取
        三、客户经理绩效考核各指标体系下主要内容
    第三节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指标重新构建
        一、基于层次分析法的部分指标权重设计
        二、基于360度考核法的部分指标设计
第五章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保障措施和效果评估
    第一节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保障措施
        一、提供组织保障
        二、提供制度保障
        三、提供人员保障
        四、提供考核结果的运用
        五、提供企业文化保障
    第二节 客户经理绩效考核优化方案效果评估
        一、明确了绩效考核方案的目标
        二、加强了绩效考核的沟通
        三、改进了绩效考核指标设置
        四、强化了绩效考核结果的运用
第六章 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结论
    第二节 局限和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基于BDT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和D-A型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有机太阳能电池简介
        1.2.1 有机太阳能电池工作原理简介
        1.2.2 太阳能电池结构与性能参数
    1.3 有机太阳能电池发展历程简介
    1.4 有机太阳能电池活性层材料简介
        1.4.1 聚合物给体材料
        1.4.2 有机太阳能电池受体材料
    1.5 本论文设计思路及主要内容
第二章 以BDT为主核的给体材料合成及光伏性能研究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2 材料的测试设备与表征仪器
        2.2.3 原料试剂的预处理
    2.3 材料的合成
    2.4 有机太阳能器件的制备
    2.5 结果与讨论
        2.5.1 理论计算
        2.5.2 材料的热稳定性
        2.5.3 材料的光学性能
        2.5.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2.5.5 材料的光伏性能
        2.5.6 材料的活性层形貌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BDT单元D-A型共聚物材料的合成及光伏器件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仪器与药品
        3.2.1 试剂与原料
        3.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
        3.2.3 原料的处理
    3.3 D-A型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
    3.4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
    3.5 结果与讨论
        3.5.1 理论计算
        3.5.2 材料的热稳定性
        3.5.3 材料的光学性能
        3.5.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3.5.5 材料的光伏性能
        3.5.6 材料的活性层形貌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BDT单元不同受体单元共聚物材料的合成及光伏器件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仪器与药品
        4.2.1 试剂与原料
        4.2.2 材料的表征设备与仪器
        4.2.3 原料的处理
    4.3 D-A型共轭聚合物光伏材料的合成
    4.4 有机太阳能电池器件的制备
    4.5 结果与讨论
        4.5.1 理论计算
        4.5.2 材料的热稳定
        4.5.3 材料的光学性能
        4.5.4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
        4.5.5 材料的光伏性能
        4.5.6 材料的活性层形貌
    4.6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本文特色与创新之处
在校研究成果
致谢
附录

(10)云南省橡胶期货价格保险发展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1.3 研究的目的
    1.2 与选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农产品价格风险的有关研究
        1.2.2 农产品价格保险的相关研究
        1.2.3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研究
        1.2.4 文献评述
    1.3 研究思路与方法
        1.3.1 研究思路
        1.3.2 研究方法
        1.3.3 研究的创新点与不足
2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概述及相关基本理论
    2.1 农产品期货价格保险概述
    2.2 基础理论
        2.2.1 准公共产品理论
        2.2.2 蛛网模型理论分析
        2.2.3 “胶贱伤农”模型分析
3 云南省天然橡胶种植及保险现状分析
    3.1 云南省天然橡胶产业发展概况
    3.2 云南省天然橡胶生产成本分析
        3.2.1 种植成本分析
        3.2.2 工人割胶意愿分析
    3.3 云南省天然橡胶种植风险分析
        3.3.1 天然橡胶生产面临的风险
        3.3.2 天然橡胶销售面临的风险
    3.4 云南省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分析
        3.4.1 天然橡胶价格走势
        3.4.2 橡胶期货价格和现货价格关系的实证研究
    3.5 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概况
        3.5.1 云南省农业保险发展情况
        3.5.2 云南省天然橡胶保险发展现状
4 云南省橡胶期货价格保险试点存在的问题分析
    4.1 调查问卷分析
        4.1.1 调查问卷背景
        4.1.2 问卷调查目的
        4.1.3 调查对象
        4.1.4 调查的方法
    4.2 胶农调查结果分析
        4.2.1 胶农调查的基本面分析
        4.2.2 胶农对橡胶期货价格保险的认知程度分析
        4.2.3 橡胶在生产过程遇到的主要风险分析
        4.2.4 对天然橡胶期货价格保险产品的需求分析
    4.3 保险从业人员调查结果分析
        4.3.1 缺乏补贴资金
        4.3.2 胶农文化水平低以及风险防范意识淡薄
        4.3.3 橡胶期货价格保险的经营成本较高
        4.3.4 橡胶期货价格保险覆盖率较低
        4.3.5 天然橡胶价格波动剧烈,期货价格保险的风险性较离
    4.4 云南省橡胶期货价格保险试点存在的问题
        4.4.1 缺乏财政补贴资金
        4.4.2 橡胶期货价格保险宣传不到位
        4.4.3 胶农缺乏科学的种植技术培训
        4.4.4 价格信息来源渠道单一
        4.4.5 现货价格和期货价格存在基差问题
        4.4.6 场内期权的缺失增加了运营成本
        4.4.7 保险理赔制度缺乏科学化和市场化
5 国内外农产品价格保险经验借鉴
    5.1 国外经验借鉴
        5.1.1 美国农业收入保险经验
        5.1.2 日本农业保险经验
        5.1.3 国外经验启示
    5.2 国内经验借鉴
        5.2.1 大连玉米期货价格保险试点
        5.2.2 广西蔗糖期货价格保险试点
        5.2.3 国内经验启示
6 云南省发展橡胶期货价格保险的对策建议
    6.1 获得橡胶“保险+期货”业务的财政补贴
    6.2 加大投保宣传力度
    6.3 注重对胶农的风险教育和种植技术培训
    6.4 发展场内期权并并且强化互动友好合作
    6.5 基差风险亟待解决
    6.6 保险理赔制度应向科学化和市场化方向发展
7 结论与展望
    7.1 研究结论
    7.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云南橡胶期货价格保险农户调查问卷
致谢

四、总结经验 开拓创新(下)(论文参考文献)

  • [1]2016—2020年我国中药资源学学科建设及科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 段金廒,宿树兰,严辉,郭盛,刘睿,刘圣金,赵明,吴启南. 中草药, 2021(17)
  • [2]陶瓷绞胎装饰审美研究[D]. 张檬. 景德镇陶瓷大学, 2021
  • [3]马克思主义在河南的早期传播研究[D]. 马先锋. 信阳师范学院, 2021(09)
  • [4]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纪律建设研究[D]. 张霞. 兰州大学, 2021
  • [5]证券市场先行赔付制度研究[D]. 沈瑾. 云南师范大学, 2020(01)
  • [6]金融科技监管的创新 ——监管沙盒模式及本土化思考[D]. 梁嘉. 华东政法大学, 2020(03)
  • [7]树状木结构在建筑中的建构研究[D]. 陈雷. 北京建筑大学, 2019(03)
  • [8]宿州市NS银行客户经理绩效考核方案优化研究[D]. 潘浩. 安徽财经大学, 2019(03)
  • [9]基于BDT单元的有机小分子和D-A型共聚物的合成与性能研究[D]. 陈丙才. 安徽工业大学, 2019
  • [10]云南省橡胶期货价格保险发展策略研究[D]. 唐燕. 云南大学, 2019(03)

标签:;  ;  

总结经验,开拓创新(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