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

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

一、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论文文献综述)

武俊波,马亮,许楠,张慧生,杜可仆,乔英,赵军[1](2022)在《原发性纵隔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与心包囊肿CT影像学特征比较》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比较原发性纵隔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心包囊肿CT影像学特征,为纵隔囊肿影像学诊断及鉴别诊断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5年1月至2020年12月山西医科大学附属长治市人民医院及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证实的纵隔支气管囊肿28例、胸腺囊肿21例、心包囊肿25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行胸部CT平扫及增强扫描,比较囊肿部位、大小、密度、分隔、钙化等影像学特征,并对囊肿大小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及心包囊肿在纵隔的位置分布及是否合并囊壁钙化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但在性别及是否合并囊壁分隔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原发性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及心包囊肿最小径/最大径比值分别为0.72±0.18、0.68±0.18、0.69±0.22;平扫CT值分别为(19.67±10.70) Hu、(13.83±8.37) Hu、(14.67±9.50) Hu;增强后CT值分别为(21.69±11.92) Hu、(16.88±11.83) Hu、(15.66±8.94) Hu,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囊肿最大径≥5 cm组与囊肿最大径<5 cm组比较合并临床症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原发性纵隔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及心包囊肿的影像学表现各有特点,但利用CT平扫、CT增强扫描及囊内有无分隔无法区分。囊肿所处位置和囊壁有无钙化可能为临床鉴别纵隔囊肿提供信息。囊肿大小和临床症状之间可能存在相关性,提示肿瘤大小可作为临床干预的指标。

刘鹏[2](2021)在《误诊肺内型支气管囊肿1例》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支气管囊肿的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和误诊的原因。方法:采用回顾性方式分析阜阳市人民医院1例肺内支气管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肺内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临床表现、CT检查结果无明显特异性;手术方式为胸腔镜下肺叶切除术,术后病理结果示支气管源性囊肿。术后恢复良好,术前临床症状消失,术后1周伤口拆线出院,随诊无并发症。结论:肺内型支气管源性囊肿发病率低,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缺乏特异性,很容易与相似疾病混淆,较易误诊,需鉴别诊断。

陈静,徐硕,崔豹,于学林[3](2021)在《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及MRI特征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的CT及MRI影像学表现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选取我院手术病理证实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3例,对其临床资料及CT、MRI影像学表现特点,并复习文献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3例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均为中青年男性,体检发现,2例位于左后下纵隔,1例位于右后中纵隔。肿物呈圆形、类椭圆形,直径3.0~4.0 cm,质地较软,密度或信号均匀。平扫CT值平均为28.5 HU,CT增强无明显强化,CT值平均为36.7 HU,囊壁可轻度强化。MRI平扫呈水样均质信号,并可见低信号囊壁。结论发生于后纵膈的支气管源性囊肿有一定的影像学特点,结合CT平扫、增强及MRI平扫可以提高术前诊断的准确率。

熊廷伟,龚明福,张启川,文利[4](2020)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CT及MRI诊断价值》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源性囊肿(bronchogenic cysts,BC)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rized tomography,CT)及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3例BC患者的CT及MRI表现和临床资料。结果纵隔内11例,其中前纵隔4例,中纵隔3例,后纵隔4例,均为单发,呈类圆形,边缘光滑,密度均匀;其中一例合并出血和感染,平扫表现为稍高密度影、CT值约为50~60 HU,增强扫描可见轻度强化;其余纵隔型BC均表现为平扫低密度影,CT值约为10~30 HU,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肺内10例,均为单发类圆形或椭圆形病灶,其中3例为含气囊腔,7例为囊性低密度影,增强扫描未见明显强化。颅内2例,位于左侧额部,MRI表现为椭圆形T1WI低信号,T2WI高信号影,一例其后份可见片状T1WI、T2WI稍高信号影,增强扫描均未见强化。结论支气管囊肿的CT及MRI表现有一定的相对特征性,结合临床综合分析可提高诊断正确率。

王骏,李芳云,梁羡和,高瑞晖[5](2020)在《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文中研究说明目的:分析并总结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影像表现,并对误诊病例进行分析,提高该病诊断正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后病理证实的16例患者的CT影像特征,包括病灶的位置、形态、大小、同周围结构关系、平扫CT值及增强扫描后CT值变化。结果:本组16例囊肿,其中前纵隔4例,1例位于左前纵隔,3例位于胸骨后正中纵隔;中纵隔7例(4例位于左侧,3例位于右侧);后纵隔5例,均位于左侧。15例病灶形态较规则,均呈圆形或卵圆形;1例呈三角形。6例囊肿最大径>50mm,另外10例最大径均<50mm。6例压迫邻近气管、食管、肺动脉或上腔静脉。3例患者未行平扫,在进行平扫的13例病灶中,9例平扫CT值>30Hu。16例患者均行增强扫描,增强扫描2例囊壁略增厚(>3mm)强化;2例CT值较平扫增加>10Hu,其余14例均未见明显强化。16例病灶8例诊断正确,8例误诊,其中4例误诊为神经源性肿瘤,3例误诊为胸腺瘤,1例误诊为淋巴管瘤。结论:纵隔支气管囊肿CT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当发现中纵隔或前纵隔、左后纵隔均匀密度肿块,边界清晰,增强扫描无强化,应考虑到该病可能。

郑安军,王小平,邬亦椒,金中高[6](2018)在《前纵隔支气管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前纵隔支气管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9例前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的CT征象。结果 9例前纵隔支气管囊肿7例居于中线,2例偏于左前纵隔;8例呈圆形或椭圆形,1例呈不规则形;重建后冠状位或矢状位呈"泪滴"征3例;病灶最大径平均约21.8 mm;结节呈软组织样密度,CT值3862HU,平均47 HU;7例可见结节边缘稍高密度薄环状影,2例结节密度均匀,边缘未见薄环状影,6例于薄环壁或结节边缘见密度更高小斑点或斑片影,结节无分叶,与纵膈-肺边界平直、无膨隆;周围脂肪间隙清晰,增强后除薄环壁可见轻度强化而使环壁显示更清晰外,内部无强化。结论前纵隔结节如靠近中线,表现为软组织密度,出现薄环征及边缘钙化征,增强后薄环可见轻中度强化,薄环征显示更清晰,内部成分无强化,可考虑支气管囊肿的诊断。

陈爱萍,王德杭,俞同福[7](2016)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诊断》文中研究表明目的:探讨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学表现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CT和MRI图像。18例行CT增强扫描,6例行CT平扫,其中5例加行MRI平扫,2例行PET-CT扫描。结果:24例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包括肺内型5例和纵隔型19例。病灶呈圆形、椭圆形、"D"字形或分叶形;11例病变位于典型部位,包括右侧气管7例和隆突下4例;13例病变位于不典型部位,包括前纵隔4例、食管旁2例、脊柱旁1例、心包旁1例和两下肺5例。以CT值20HU为囊、实性病变分界值,5例为囊性(CT值<20HU),19例为实性(CT值>20HU);边缘钙化3例;内部分层4例。病变T1WI呈低、等或高信号,T2WI均呈显着高信号,3例显示分层。24例中误诊10例,术前诊断符合率为58.3%。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CT和MRI表现特征有助于其诊断和鉴别诊断,并指导进一步的治疗。

张奕,袁艺,常丽,曹玲[8](2015)在《儿童纵隔型支气管囊肿2例并文献复习》文中研究指明目的总结儿童支气管囊肿的临床与影像学特点,提高早期诊断率及临床治愈率。方法通过万方中文文献数据库检索2001年1月至2011年9月报道儿童支气管囊肿的文献,剔除不符合标准的统计数据,结合首都儿科研究所收治的2例患者,回顾性分析我国儿童支气管囊肿的临床资料。结果 287例支气管囊肿患者中,男∶女=168∶119,年龄018岁,临床表现主要为呼吸道症状,气液囊肿(n=88例)和气囊肿(n=80例)两种影像学分型占绝大多数,且双肺各叶均有发病,比例基本相同,更有肺外囊肿21例。病理显示支气管源性247例,占86%。早期误诊率大于22.3%。手术治疗率为93.7%。结论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容易误诊,影像学诊断是重要临床依据,但需要手术病理明确诊断,早期手术临床效果好。

洪淳,俞钢,王丽敏,张佳立,尚宁,韩鹏慧,唐晶,刘翠芬[9](2015)在《胎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围生期的诊断与治疗》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讨论胎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诊断和早期干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广东省妇幼保健院2013年1月至2014年5月诊断为胎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7例患儿的临床特征,结合出生后CT以及手术、病理检查,分析胎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产前诊断和出生后的治疗经验。结果在胎儿产前超声影像和出生后CT及手术病理的基础上,共有7例支气管囊肿患儿得到确诊。其中4例产前诊断为肺囊腺瘤,3例产前诊断为胎儿支气管囊肿,产前超声诊断准确率为42.9%(3/7例)。出生后行CT检查并手术,7例均经胸腔入路行囊肿切除,手术年龄为(5.3±1.7)个月。手术方式分别为支气管囊肿切除4例,支气管囊肿+肺囊腺瘤切除2例,支气管囊肿+隔离肺切除1例。术中确诊支气管囊肿4例,合并先天性肺囊腺瘤2例,合并先天性肺隔离症l例。出生后CT诊断准确率为85.7%(6/7例)。所有手术治疗患儿均治愈。结论胎儿支气管囊肿多伴肺部先天性畸形,产前诊断胎儿支气管囊肿存在一定困难,尤其需要与肺囊腺瘤鉴别,为避免出现压迫、感染症状,产前诊断+出生后CT检查+早期手术的治疗模式是值得推荐的诊疗模式。

张永华,金煜芳,谭延斌[10](2015)在《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20例CT诊断分析》文中提出目的探讨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证实的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患者,讨论并复习其CT表现。结果本组20例支气管囊肿均为单发,位于前上纵隔,呈椭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楚。平扫1例呈水样密度影,19例软组织密度影,CT值2375 Hu。18例囊壁纤薄,2例囊壁较厚,3例囊壁点状钙化;增强扫描后18例囊肿内或囊壁均无强化,2例囊壁较厚者均匀强化。结论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CT增强扫描对其诊断有重要作用。

二、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1)原发性纵隔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与心包囊肿CT影像学特征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1.2 CT检查
    1.3 图像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心包囊肿患者临床资料比较
    2.2 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心包囊肿患者囊肿直径、CT值比较
    2.3 囊肿直径与临床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3 讨论

(2)误诊肺内型支气管囊肿1例(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2结果
3讨论

(3)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及MRI特征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病变位置、大小及形态学特征
    2.2 病变CT影像表现
    2.3 病变MRI影像表现
    2.4 术中所见及病理表现
3 讨论
    3.1 概述
    3.2 CT表现
    3.3 MRI表现
    3.4 鉴别诊断
    3.5 误诊原因分析

(4)先天性支气管囊肿CT及MRI诊断价值(论文提纲范文)

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二、扫描方法
    三、图像分析
    四、统计分析方法
结果
    一、BC患者影像学表现
    二、病理结果
讨论
    一、先天性支气管囊肿临床特点
    二、支气管囊肿CT及MRI表现
    三、鉴别诊断

(5)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检查方法
    1.3 图像分析
2 结果
    2.1 肿瘤位置、形态、大小及同周围结构关系
    2.2 肿瘤平扫及增强扫描后CT值变化
    2.3 CT诊断结果
3 讨论
    3.1 纵隔支气管囊肿CT表现
    3.2 鉴别诊断
    3.3 误诊分析

(6)前纵隔支气管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1.2检查方法
2结果
3讨论

(7)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诊断(论文提纲范文)

材料与方法
    1.病例资料
    2.检查方法
    3.图像分析
    4.病理检查
结果
    1.病变部位
    2.大小、形态
    3.影像学表现
    4.手术方式及术前诊断
讨论
    1.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形成与病理特征
    2.影像诊断
    3.鉴别诊断
    4.治疗

(8)儿童纵隔型支气管囊肿2例并文献复习(论文提纲范文)

1临床资料
2结果
3讨论

四、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论文参考文献)

  • [1]原发性纵隔支气管囊肿、胸腺囊肿与心包囊肿CT影像学特征比较[J]. 武俊波,马亮,许楠,张慧生,杜可仆,乔英,赵军.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022(02)
  • [2]误诊肺内型支气管囊肿1例[J]. 刘鹏. 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 2021(18)
  • [3]后纵隔支气管源性囊肿CT及MRI特征分析[J]. 陈静,徐硕,崔豹,于学林.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21(08)
  • [4]先天性支气管囊肿CT及MRI诊断价值[J]. 熊廷伟,龚明福,张启川,文利. 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 2020(06)
  • [5]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影像表现及误诊分析[J]. 王骏,李芳云,梁羡和,高瑞晖. 现代医用影像学, 2020(08)
  • [6]前纵隔支气管囊肿的多层螺旋CT诊断分析[J]. 郑安军,王小平,邬亦椒,金中高. 现代实用医学, 2018(09)
  • [7]先天性支气管囊肿的影像诊断[J]. 陈爱萍,王德杭,俞同福. 放射学实践, 2016(05)
  • [8]儿童纵隔型支气管囊肿2例并文献复习[J]. 张奕,袁艺,常丽,曹玲. 中国医刊, 2015(08)
  • [9]胎儿先天性支气管囊肿围生期的诊断与治疗[J]. 洪淳,俞钢,王丽敏,张佳立,尚宁,韩鹏慧,唐晶,刘翠芬.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5(14)
  • [10]前上纵隔支气管囊肿20例CT诊断分析[J]. 张永华,金煜芳,谭延斌. 现代实用医学, 2015(07)

标签:;  ;  ;  ;  ;  

纵隔支气管囊肿的CT诊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