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a波段高Q传输腔稳定Gunn振荡器的研究

Ka波段高Q传输腔稳定Gunn振荡器的研究

一、Ka频段高Q传输腔稳频Gunn振荡器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杜恒[1](2020)在《高性能平面集成技术的有源电路与天线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小型化、宽带化、低成本、易集成以及高性能的平面微波器件在卫星通信、移动通信、雷达通信等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本文基于基片集成波导(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SIW)和基片集成同轴线(Substrate Integrated Coaxial Line,SICL)技术对高性能平面振荡器和双线极化以及圆极化喇叭天线展开深入的研究。基于SIW与SICL两种平面集成导波结构,分别提出了两种结构新颖的低相位噪声和小型化振荡器。同时,设计了基于SIW多层介质基板的双线极化和圆极化喇叭天线单元,并在双线极化天线单元的基础上设计了一款高性能的阵列天线。研制的平面振荡器和角锥喇叭天线经过实验验证,实现了良好的性能。本课题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创新点如下:(1)提出了基于SIW双腔高次模(DCHM)谐振器的低相位噪声振荡器。其中,DCHM谐振器采用两个等边三角形单腔高次模(SCHM)谐振器组成,通过在两个谐振器公共侧壁开感性窗弱耦合的方式实现了较大的群延时峰值,与其它平面结构的谐振器相比,群延时峰值获得了显着提升。首次提出在反馈环路中采用两级分立放大器级联的架构充当环路的增益放大模块,并应用到DCHM振荡器的设计中,且获得了很好的相位噪声性能。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基于DCHM谐振器的振荡器工作在10GHz,输出功率0.76d Bm,且振荡器相位噪声在1MHz偏移频率下可达-143.1d Bc/Hz,对应的振荡器品质因子(Figure of Merit,FOM)值为-207.5d Bc/Hz。为了缩减SIW尺寸,以达到平面振荡器小型化的设计目的,提出了一种基于互补开口谐振环(CSRR)的SIW滤波器的反馈式振荡器。通过在SIW上金属表面刻蚀出一对圆形的CSRR结构,从而使得滤波器尺寸相比传统SIW滤波器最大减小90%,获得了更加紧凑的电路尺寸和较低的插入损耗。基于该CSRR加载的SIW滤波器设计的振荡器工作在5.6GHz,并实现了令人满意的相噪性能。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以及国际会议2017 APCAP上录用发表,并已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2)提出了一款基于SICL U-型谐振器的单频点小型化振荡器以及一款基于可调谐SICL谐振器的压控振荡器。其中,利用半波长SICL传输线作为谐振单元,将SICL传输线沿中心对折形成U-型结构,相比于同频的SIW谐振器,其尺寸最大减小80%,实现了更加紧凑的电路尺寸。此外,提出了基于微带渐变结构的SICL-微带转接,利用该转接,基于SICL的器件只需单层板即可实现,与传统的双层混压板需要金属化通孔过渡的实现方式比较,具有低成本和设计结构简单等优势。设计完成的X波段振荡器通过调整平行耦合馈线与U-型谐振单元的耦合间隔以及馈线长度,降低了谐振器的插入损耗以及增大了群延时峰值,从而获得了更好的相位噪声性能。实验结果显示,所设计的基于SICL U-型谐振器的振荡器工作在10.1GHz,输出功率-1.81d Bm,且振荡器相位噪声在1MHz偏移频率下可达-138.6d Bc/Hz,对应的振荡器FOM值为-206.1d Bc/Hz。为了实现振荡器输出频率连续可调,提出了一种基于电调谐SICL谐振器的压控振荡器。通过在U-型谐振器开路末端加载变容二极管的方式实现了谐振器频率的连续调谐,从而改变振荡器的输出频率。基于该电调谐SICL谐振器的压控振荡器工作的中心频率为4.9GHz,频率调谐范围为6.49%。设计完成的单频点SICL振荡器和压控振荡器均实现了令人满意的性能,这也是首次将SICL传输结构的无源器件应用到有源器件的设计中,拓展了SICL的应用范围。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Journal of Electromagnetic Waves and Applications上录用发表,并已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3)提出了基于SIW多层介质基板的宽带、双线极化角锥喇叭天线单元和喇叭天线阵列。其中,角锥喇叭单元采用多层PCB板由下而上堆叠组成,喇叭张角从底层向顶层逐渐张开,每层喇叭侧壁采用金属化矩形长槽围成。提出了基于SICL的差分馈电网络,目的是增加极化隔离度,采用互相垂直放置的SICL差分馈电网络实现了天线的水平极化和垂直极化特性,从而使得在Ku波段收发共用一副天线并实现收发隔离。为了使得馈电网络能够很好的激励出波导模式,提出了在差分馈电网络输出端加载T-型短截线的结构,获得了较好的驻波特性。最后采用标准的双面单层印制电路板(PCB)工艺制作了该角锥喇叭天线,测试结果表明,在两种线极化状态下均实现了大于18%的相对驻波带宽,实测最大增益为8.33d Bi,辐射效率高达71.8%。以此为基础,又提出了一款2×2的角锥喇叭天线阵列。实验数据显示,提出的喇叭天线阵列实现了15.75%的相对带宽,实测最大增益为14.85d Bi,口径效率高达73.9%。提出的双线极化喇叭天线在移动卫星通信终端中具有较大的应用价值。相关研究成果已经在国际期刊Microwave and Optical Technology Letters上录用发表,并已授权一项国家发明专利。(4)提出了基于SIW的多层介质基板的圆极化角锥喇叭天线。采用上下两层相互正交放置的SICL差分馈电网络激励喇叭天线,以实现在喇叭辐射口面处产生两个等幅正交的导波模式。提出了基于SICL技术的正交(90o)耦合网络,从而实现两个正交模式90o的相位差,以达到天线左旋圆极化和右旋圆极化的功能。提出了在喇叭口面中心处加载十字交叉结构的金属条带,从而使得喇叭辐射口面的相位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提高了天线的增益,改善了辐射效率。最后详细分析了圆极化角锥喇叭天线的驻波、轴比和辐射特性,并完成了其测试工作。最终的测量结果表明,提出的圆极化天线工作在中心频率12.5GHz,实测增益为8.4d Bi,相对驻波带宽和轴比带宽约为24%和5%,辐射口径效率高达78.5%。提出的圆极化角锥喇叭天线可以广泛地应用到卫星通信领域。相关研究成果已投稿至国际期刊IEEE Antenna and Wireless Propagation Letters。

李期学[2](2018)在《面向原子干涉仪的智能化激光自动稳频技术研究》文中认为得益于原子质量较大所带来的更短物质波波长优势,原子干涉仪的分辨率比相同环路条件下的光学干涉仪高出多个量级,因此基于原子干涉仪的惯性测量技术展现出优越的潜在性能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以原子干涉重力仪的研究为背景,以原子干涉仪中激光系统的需求为出发点,研究了面向原子干涉仪的激光稳定技术,致力于达到压窄激光线宽、提升激光频率与功率稳定度、实现激光自动稳频的目的。论文的主要工作总结如下:1.指出了原子干涉仪中激光的质量要求及提升激光质量的技术途径。讨论了典型的激光稳频方法,从组成激光闭环稳频系统的参考频率、鉴频方法和反馈控制三要素进行了理论分析与建模。明确了自动稳频系统的概念、功能要求与实现的技术方案。2.设计并实现了基于调制转移谱的激光闭环稳频系统。设计了由激光器、鉴频器、控制器组成的闭环系统,能够将激光频率锁定至Rb原子的超精细能级跃迁频率。稳频后的激光线宽约为60kHz,相对频率稳定度在30s内达到1.2×10-12,实验证明该系统在干扰较小的环境下能够长期稳定运行。3.提出了一种基于支持向量机的SAS智能识别技术用于实现激光的自动稳频。将人工智能中的模式识别技术与经典光电技术相结合,通过SAS的智能识别判定激光器的工作状态,能够准确地自动调谐激光频率、搜索SAS中的可锁定点,实现完整的自动稳频过程。在闭环稳频系统的基础上构建了双回路控制结构的激光自动稳频系统,使系统具备了一键式自动稳频与脱锁后自动重锁等功能,平均重锁定时间为56秒,体现了较快的响应速度。4.研制了基于AOM的外部调制式的激光功率稳定系统。在不同条件下将激光功率稳定度限制在0.06%,相对波动度保持在0.2%,稳定的响应时间优于90us。系统对不同频率的激光功率噪声实现了有效抑制,能够将低频漂移噪声降低至-63dB/Hz。该系统可以有效降低由激光功率波动引入的测量噪声,在原子干涉重力仪中展现出重要的实用价值。

张朋奇[3](2018)在《极低相噪稳频技术研究》文中提出微波振荡器是许多电子系统中产生信号的装置。雷达、导航、通信和遥感等诸多领域都需要精密的振荡器,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直接影响和决定了这些系统的性能优劣。因此对振荡器稳频技术的研究一直是科技人员关注的课题。本文采用高Q空气谐振腔作为鉴频基准,利用载波抑制技术设计了用于改善介质压控振荡器输出点频信号相位噪声的极低相噪稳频系统。具体的研究工作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首先介绍了鉴定点频信号稳定性能的参考指标,包括频率准确度和频率稳定度;然后从振荡器原理和频率稳定度的概念出发,引入了经典表征相位噪声的Leeson模型,并叙述了简要的推导过程。2.列举了晶体温度补偿稳频、环路注入锁相稳频、环路取样锁相稳频、锁频环稳频和高Q传输腔稳频等目前常用的几种稳频技术理论,以及这几种理论各自的特点;然后在此基础上介绍了本文研究的极低相噪稳频技术并进行了理论分析。3.基于圆柱形空气谐振腔的基本理论,设计了高Q圆柱空气谐振腔作为极低相噪稳频系统关键器件。该谐振腔激励端口采用了同轴-波导转换装置,为了达到很好的载波抑制效果,在使用中将谐振腔输入端口调节至接近临界耦合状态,输出端口调节至弱耦合状态。4.参照极低相噪稳频系统的框架,仿真和制作了用于极低相噪稳频系统的有源和无源器件,包括:介质压控振荡器、功率放大器、定向耦合器、3dB电桥、移相器、混频器、环路滤波器和加法器等,并对各个器件性能参数进行了测试。5.采用逐次添加器件的方式对极低相噪稳频系统进行了搭建和调试。经测试,该稳频系统构成的点频源输出了一个频率为9.9071GHz,功率为7.17dBm的点频信号。该点频信号的杂散在仪器的测试频段处于噪声功率以下,其相位噪声指标分别为:-72.2dBc@1KHz、-99.8dBc@10KHz、-117.8dBc@100KHz和-131.8dBc@1MHz。

周祥[4](2018)在《x波段低相噪蓝宝石介质振荡器的研制》文中研究说明伴随着无线通讯和现代雷达的蓬勃发展,微波点频源的应用变得越来越广泛。作为各类微波系统的核心部件,振荡器的频率稳定性和相位噪声对微波系统整体性能的意义不言而喻,研制出一款小型化、相位噪声低、频率稳定的高性能介质振荡器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将研制一款工作在X波段的相位噪声低、频率稳定、体积小的介质振荡器。本文作者阅读了大量的国内外关于制作高性能微波点频源的文献,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总结前辈们研制介质振荡器时所积累的经验和方法,之后确定了本次毕业设计的设计方案。本文中介质振荡器采用负反馈式振荡器模型,负反馈式振荡器模型由负反馈网络和缓冲放大器组成,负反馈网络由介质谐振器、环路带通滤波器、环路驱动放大器、移相器和耦合器组成。当负反馈网络中的增益和相位满足一定的条件时,振荡器起振。确定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之后,文章基于LESSON相位噪声公式,利用ADS电磁仿真软件对振荡器电路整体的相位噪声、频率稳定性进行仿真并分析谐振器Q值,环路增益对系统相位噪声的影响。依托于振荡器的起振条件以及LESSON相位噪声公式,文章对系统各部件的指标参数进行了分配。本文中蓝宝石介质谐振器的工作模式采用回音壁模式,常温下介质谐振器工作在该模式时具有极高的Q值。文章使用HFSS电磁仿真软件,权衡谐振频率、Q值和差损对系统相位噪声的影响之后,确定谐振器的尺寸,通过分析谐振器的s参数,确定谐振器主模和杂模频点,之后设计环路带通滤波器。接着对移相器进行设计,使移相器在使用频点上,实现0-180o范围内是想连续可调,调节移相器使环路相位满足振荡器的起振条件。然后着对耦合器进行设计。完成以上部件的设计之后对其差损进行加权,设计环路驱动放大器,使得环路增益满足振荡器的起振条件。再根据所需输出功率设计环路放大器,至此振荡器各部件的仿真完成。最后完成各个器件投板加工和工程调试。完成工作在X频段,相位噪声为-110dBc/Hz@1kHz,-120dBc/Hz@10kHz,-130dBc/Hz@100kHz的低相噪介质振荡器的研制。

冯琛皓[5](2017)在《超稳和超低相位噪声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在精密测量实验中,频率作为准确度最高的物理量,带动了现代基础测量、高速通信系统、导航和雷达系统等领域的发展。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由于具有超高短期稳定性和极低相位噪声,使其可用于深空探测、基础物理研究等对频率源精度有着苛刻要求的场合。当前拥有世界纪录的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最高频率稳定度在积分时间为32 s时可实现2.4×10-16,相位噪声高达-100 dBc/Hz(载波为10 GHz,偏置频率1 Hz)。而其频率稳定度的预测值在10-104 s积分时间段内可实现3×10-18。该性能与光钟的水平相当,但系统结构更加牢靠、更易搭建且费用更低。为探究和突破当前低温蓝宝石振荡器性能的限制,本人主要负责搭建系统,同时探究不同限制因素对系统性能的影响水平。该论文主要讨论了用于维持蓝宝石振荡器振荡的外围电子链路部分。室温蓝宝石振荡器的搭建为低温实验进行了预热,帮助熟悉搭建整个流程并训练核心技能。实验室搭建的带有反馈控制的室温蓝宝石振荡器在外界温度较高和湿度较大的条件下,稳定度在积分时间为0.2 s时为6×10-11,仅次于西澳大利亚大学在1995年所得实验结果的4倍。若对实验环境进行稳定和控制,采用相同的设计,其性能将进一步提高。与室温下相比,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Q值可提高至少三个量级,这使得蓝宝石谐振腔温度和入射到腔体的微波功率更易于进行反馈控制,且便于实施Pound锁频系统。但因受限于测量系统中超低相噪信号源(参考源)的本底噪声水平,搭建的低温蓝宝石振荡器在0.03-1 s的积分时间内,频率稳定度仅为1×10-12;相位噪声在1 Hz偏置频率处为-48 dBc/Hz。为促使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性能实现预测值,需要寻找和研究新的限制因素。通常,低温蓝宝石振荡器包括两种:一种是基于液氦系统,另外一种是无液氦系统。研究表明,采用不同的低温系统冷却同一个蓝宝石谐振腔会对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性能产生影响。受此启发,来自无液氦制冷机的机械振动可能是新的限制因素。采用高精度的有限元分析方法,验证了这一猜想。为降低机械振动带来的本底噪声,可降低源头的机械振动水平,实验室采购的无液氦制冷机与世界上性能最高的低温蓝宝石振荡器所采用的无液氦制冷机相比,其机械振动水平要小于后者一个量级;或者设计新的蓝宝石谐振腔体,提高其抗机械振动的能力。结合这两种方法,有望将目前的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性能提高至少一个量级。对于该分析的实验验证,需在实验室搭建频率稳定度至少为10-15量级的低温蓝宝石振荡器。

林军[6](2017)在《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低相噪基片集成波导振荡器设计》文中指出毫米波振荡器是毫米波雷达系统中的核心组件,对其相位噪声的研究是毫米波电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公式入手,详细介绍了复数品质因数(Qsc),并且根据复数品质因数理论重新对振荡器的设计进行了分析,制作了工作在不同频率性能优良的基片集成波导(SIW)振荡器。与传统的介质振荡器相比,本文设计的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SIW振荡器不仅具有优越的相噪性能,更具有平面集成方面的优势。实测数据证明,将振荡器频点设计在滤波器复数品质因数的峰值处能够得到良好的振荡器性能。另外,本文还将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振荡器理论从S波段应用拓展至Ku波段,证明了复数品质因数理论在振荡器设计中的普适性。在介绍了复数品质因数以及SIW谐振器的相关理论后,本文首先设计了工作在X波段的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矩形SIW双模振荡器,以最简单的SIW结构得到良好的振荡器性能。随后制作了引入互补开口谐振环(CSRR)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圆形双模SIW振荡器,该振荡器1MHz频偏处的相噪为-147.1dBc/Hz,其性能指标(FOM)值为-208.0dBc/Hz,优于大部分已发表的平面振荡器。最后设计了两个采用高选择性四阶SIW谐振腔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振荡器。一款是采用交叉耦合的滤波器设计振荡器,其具有谐波抑制良好,相噪性能良好等特点;另一款是工作在Ku波段性能优越的S1W振荡器,在1MHz频偏处的相位噪声为-141.3dBc/Hz,FOM值为-209.2dBc/Hz,其性能在同频段已发表平面振荡器中处于领先水平。

白振强[7](2016)在《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频率合成技术是一项技术难度非常大的先进技术,被广泛应用在雷达、导航、通信、空间电子及仪器、仪表等电子系统。随着应用领域的不断扩大,频率合成技术正朝着小型化,数字式的方向飞速发展,一个高性能、小型化、数字式的频率合成器是电子通信系统中的核心部件,发达国家掌握该项技术并生产研制出来的信号源、频谱仪、网络分析仪等这些高性能电子系统,仍然以高昂的价格向我国国内倾销。我国至今在这项技术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充分说明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小型化数字式发展还应受到更多重视。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技术,在某些特殊领域中,在满足系统指标的情况下,具有体积小,全数字,灵活可控等诸多优点。代替了以往3U、6U模块,使其能够在更大的领域上得到更广泛的应用。实现这些性能,采用技术对传统的频率合成方法有了重大的改进。本文基于双通道DDS芯片波形产生、HMC704锁相合成以及混合式频率合成方案等技术的实现,突破了在弹载、机载等领域上频率合成的小型化、全数字技术。主要研究内容有以下几大部分。首先,本文论述了频率合成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关键指标,并分析了直接数字频率合成(DDS)技术和锁相环(PLL)两大技术的工作原理、组成以及发展方向,为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给出设计参考。其次,以理论分析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弹载频率综合器,通过测试,证明该设计满足指标要求,且在系统工作中稳定可靠,设计结果达到了预期目标。本文中采用技术和工程实现方法,对以后的频率合成的小型化数字式设计具有一定的实际和参考意义。

侍文博[8](2016)在《S波段叠层SIW压控振荡器设计》文中研究表明频率源是雷达和现代通信系统的关键部件,它是整个通信系统信号脉动的起源和基准,而振荡器作为频率源的核心部件,它的性能对整个通信系统的影响很大。随着电子系统的不断发展与进步,对振荡器提出了尺寸小、相噪低、可靠性高的要求。而新型的基片集成波导(SIW)谐振腔不仅能够实现很小的尺寸还具有较高的品质因数,把它用于振荡器的设计中,不仅起到了理论验证的作用并且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首先详细总结了SIW振荡器近几年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然后深入分析了反馈式振荡器和负阻式振荡器的工作原理,阐述了频率稳定度和相位噪声的产生原因和影响因素,随后又重点分析了SIW结构的传输特性,描述了折叠SIW结构截止频率与中间金属层开槽间隙之间的关系,归纳总结了SIW与传输线之间的过渡方式,简要分析了SIW谐振腔的谐振模式和频率特性,并简要介绍了叠层SIW谐振腔。接着仿真对比了L型槽SIW谐振腔、C型槽SIW谐振腔和双L型SIW谐振腔对传统单层SIW谐振腔的小型化程度,发现C型槽SIW谐振腔在面积相同的情况下能够把谐振频率降到最低,而且它能够通过改变中间层短边槽的长度来连续调节谐振频率。在此基础上,设计和仿真了四种叠层SIW结构的耦合方式,并经过对比分析发现探针面积越大,谐振腔与上层电路之间的耦合越强,而且电压探针的面积对耦合强度的影响很大,电流探针的面积大小只略微影响耦合强度。在此基础上,通过这四种耦合方式在C型槽SIW谐振腔之上再叠加一层有源电路设计出四种叠层SIW压控振荡器。并重点介绍了这四种振荡器的原理图和PCB的设计和制作,分析了原理图中各部分电路的原理和功能,包括器件的选型、偏置电路的设计、负阻电路的设计以及电源的降噪处理和衰减网络的设计。最后对每种振荡器分别进行了仿真和实际测试,并进行对比分析和归纳总结。本文设计的S波段叠层SIW压控振荡器通过两种方式来实现小型化,一是采用小型化程度高的C型槽SIW谐振腔,二是将有源电路部分完全叠加在谐振腔上进一步减小面积。最后制作出来的四种压控振荡器尺寸均为10mm×10mm,输出频率分别为3.4843.55GHz、3.503.526GHz、3.483.497GHz、3.4573.478GHz,在频偏100kHz时的相位噪声依次为-100.18dBc/Hz、-111.11dBc/Hz、-114.42dBc/Hz、-112.66dBc/Hz。

孙晓强[9](2016)在《基于高温超导谐振腔的X波段振荡器研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微波振荡器作为各种微波系统的关键部件,相位噪声和频率的长期稳定性为其关键指标。基于这一背景,本文通过设计一款基于高温超导谐振腔稳频的X波段振荡器,对振荡器的理论进行分析及工程实践上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本文中振荡器采用反馈式振荡器模型设计,由放大器和反馈网络组成,反馈网络包括谐振网络和移相器,选用高温超导谐振腔作为谐振网络。文中对振荡器起振条件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基于Leeson相位噪声模型对影响振荡器相位噪声因素进行分析,其中谐振网络有载品质因数LQ对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影响较大,即有载品质因数LQ越高,振荡器相应的相位噪声越好。文中进一步阐述了作为谐振网络的高温超导谐振腔理论,分析了影响高温超导谐振腔有载品质因数的几个重要因素。基于对振荡器理论的分析,首先对振荡器进行了整体的设计分析,确定了基本的方案。通过电磁仿真软件HFSS对高温超导谐振腔的结构进行建模,分析高温超导谐振腔中耦合结构对高温超导谐振腔有载品质因数及稳定性的影响,选择出合适的耦合模式和结构;环路放大器采用两级BJT管子进行级联设计,使其满足振荡器的起振的增益条件,且环路放大器采用低噪声的设计来保证振荡器的噪声输出在低的水平上,用来提高整个振荡器的相位噪声;移相器选用模拟移相器,使其可以在360度范围内实现连续可调,以满足振荡器的相位起振条件;对定向耦合器进行了设计,完成振荡器各个器件的设计。最后对各个器件进行了制作和调试,其中,高温超导谐振腔的有载品质因数高达410000,其极高的有载品质因数LQ对实际振荡器实现较好的相位噪声指标有很大的帮助,最终研制出了一款输出频率为11.966GHz的振荡器,其杂波抑制达到70dB以上,其相位噪声为-86.05dBc/Hz@1kHz,-109.17 dBc/Hz@10kHz,-118.74 dBc/Hz@100kHz,-140.95 dBc/Hz@1MkHz。

骆邦钰[10](2016)在《X波段高性能振荡器设计与研究》文中认为随着无线通信、军用雷达、电子对抗、航空航天、生物医疗、空间遥感等领域的广泛发展,因此微波信号源的指标要求越来越高。作为上述领域的关键部件之一振荡器,它能提供了高频谱纯度的信号源。我们希望所使用的振荡器具有低相位噪声、高输出功率、工作稳定性强、结构紧凑及低成本等特点。由于对低相位噪声、高频谱纯度、低成本的X波段振荡器的设计要求,则对高Q值、易于与PCB电路板集成的谐振电路的研究和设计显得尤为重要。SIW谐振器具有上述优异的特性,本文主要针对基片集成波导(SIW)谐振器进行研究和建模仿真,并将设计出的SIW谐振器作为负阻式振荡器或反馈式振荡器两种振荡电路的频率选择元件。同时将SIW谐振器与振荡电路进行建模联合仿真获得优异的相位噪声、输出功率及高结构紧凑度。本文共设计三个方案:第一个方案采用小尺寸及高Q值的四分之一模基片集成波导(QMSIW)谐振器,其谐振器尺寸大约为SIW谐振器的25%,并应用于负阻式振荡电路中,通过测试得知振荡频率为9.03GHz,直流消耗功率为20mW情况下有5.04dBm的功率输出,相位噪声为-98.8dBc/Hz@100kHz,-120.4d Bc/Hz@1MHz,通过计算得出figure of merit(FOM)为-184.9dBc/Hz。第二个方案采用高Q值工作在TE102模式SIW谐振器,并在谐振器上集成两个差分输出端口,并应用于反馈式振荡电路中,通过测试得知振荡频率为9.01GHz,直流消耗功率为20mW情况下有1.8dBm的功率输出,两个输出端口的相位差基本为180°,相位噪声为-104.3dBc/Hz@100kHz,-133dBc/Hz@1MHz,通过计算得出FOM为-190.4dBc/Hz。此方案不需要在输出端口外接一个微波巴伦或者使用两个有源器件就能实现输出端口180°相位差,使得振荡电路尺寸进一步缩小和节约成本。第三个方案采用高Q值双模SIW双工器背靠背结构实现两个反馈式子振荡器,两个子振荡器的隔离度由双工器提供,从而能够抑制两个输出振荡信号之间的交调。双工器由两个高Q值双模SIW滤波器通过T型结构成,它作为振荡环路频率选择元件能有效的降低振荡器输出信号的相位噪声。仿真结果显示该双频振荡器能同时输出9GHz,10.06GHz两个频率的振荡信号,输出功率分别为4.982dBm和5.090dBm,相位噪声分别为-134.7dBc/Hz@100kHz,-155.0dBc/Hz@1MHz和134.1dBc/Hz@100kHz,-154.1dBc/Hz@1MHz。

二、Ka频段高Q传输腔稳频Gunn振荡器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Ka频段高Q传输腔稳频Gunn振荡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高性能平面集成技术的有源电路与天线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相关领域研究背景与现状
    §1.2.平面基片集成技术振荡器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分析方法
        §1.2.1.平面基片集成技术振荡器的研究现状
        §1.2.2.平面SIW谐振腔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2.3.平面SICL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3.平面SIW技术天线的研究现状及相关分析方法
        §1.3.1.平面SIW技术天线的研究现状
        §1.3.2.平面多层SIW技术的设计思路
        §1.3.3.平面多层SIW喇叭天线的基本结构和分析方法
    §1.4.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组织结构
    【参考文献】
第二章 基于平面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振荡器研究
    §2.1.研究背景
    §2.2.基于平面SIW等边三角形谐振器的设计与实现
        §2.2.1.SIW谐振腔模式的品质因数
        §2.2.2.振荡器的相位噪声分析
        §2.2.3.基于SIW谐振器的设计与实现
    §2.3.基于平面SIW谐振器的振荡器设计实现
        §2.3.1.振荡器的基本拓扑结构
        §2.3.2.有源放大电路的设计与实现
        §2.3.3.SIW振荡器的设计与测试
    §2.4.基于平面SIW互补开口谐振环的振荡器设计
        §2.4.1.基于CSRR加载的SIW滤波器设计
        §2.4.2.基于CSRR的 SIW滤波器的振荡器设计与实现
    §2.5.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三章 基于平面基片集成同轴线技术的振荡器研究
    §3.1.研究背景
    §3.2.基于基片集成同轴线谐振器的振荡器设计
        §3.2.1.基于基片集成同轴线的谐振单元结构设计
        §3.2.2.基片集成同轴线-微带转接结构的设计
        §3.2.3.基片集成同轴线振荡器的仿真与测试结果
    §3.3.基于可调谐基片集成同轴线谐振器的压控振荡器设计
        §3.3.1.基于电调谐基片集成同轴线的谐振器设计与实现
        §3.3.2.基于电调谐基片集成同轴线谐振器的压控振荡器设计与实现
    §3.4.本章总结
    【参考文献】
第四章 基于多层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宽带双线极化天线的研究
    §4.1.研究背景
    §4.2.基于多层介质的SIW角锥喇叭天线单元的设计
        §4.2.1.SIW角锥喇叭单元的结构设计
        §4.2.2.SICL差分馈电网络的设计
        §4.2.3.SICL-同轴转接结构的设计
    §4.3.SIW角锥喇叭天线单元的测试结果
        §4.3.1.实验结果
        §4.3.2.误差分析
        §4.3.3.对比分析
    §4.4.SIW角锥喇叭天线阵列的设计
        §4.4.1.SIW角锥喇叭天线阵列水平极化馈电网络的设计
        §4.4.2.SIW角锥喇叭天线阵列垂直极化馈电网络的设计
        §4.4.3.SIW角锥喇叭天线阵列的测试结果
    §4.5.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第五章 基于多层基片集成波导技术的圆极化天线的研究
    §5.1.圆极化天线的研究背景
    §5.2.SIW的圆极化喇叭天线设计
        §5.2.1.圆极化喇叭辐射单元结构与设计理论
        §5.2.2.圆极化喇叭辐射单元的仿真分析
        §5.2.3.圆极化喇叭辐射单元馈电网络的设计
        §5.2.4.圆极化喇叭辐射单元整体仿真分析
    §5.3.圆极化喇叭辐射天线单元的测试
    §5.4.本章小节
    【参考文献】
结论与展望
作者简介
致谢

(2)面向原子干涉仪的智能化激光自动稳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1 研究背景
        1.2.2 研究意义
    1.2 激光稳频技术研究现状概述
    1.3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与内容安排
第二章 典型激光稳频技术的原理分析
    2.1 闭环稳频系统的技术分析
        2.1.1 参考频率
        2.1.2 鉴频方法
        2.1.3 反馈控制
    2.2 原子干涉仪中激光的要求分析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调制转移谱的闭环稳频系统设计与实现
    3.1 调制转移稳频技术的基本原理
    3.2 基于MTS的闭环稳频系统设计
        3.2.1 AOM驱动模块设计
        3.2.2 调制解调模块设计
        3.2.3 反馈控制器
    3.3 闭环稳频系统性能测试
        3.3.1 激光频率稳定性能的表示方法
        3.3.2 激光稳频的性能测试与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自动稳频系统的智能化设计与实现
    4.1 闭环稳频系统的局限性
    4.2 自动稳频系统的智能化设计
        4.2.1 系统总体设计
        4.2.2 闭环锁定环路设计
        4.2.3 自动重锁定环路的智能化设计
    4.3 自动稳频系统的功能测试与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激光功率稳定系统设计与实现
    5.1 常用的激光功率稳定技术
    5.2 功率稳定系统设计与研制
    5.3 功率稳定系统的测试与分析
        5.3.1 开环条件测试
        5.3.2 闭环条件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工作总结
    6.2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3)极低相噪稳频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稳频的目的和发展现状
        1.2.1 稳频的参考标准
        1.2.2 稳频技术的国内外现状
    1.3 本文研究内容
第二章 稳频技术基本理论
    2.1 振荡器概述
        2.1.1 振荡器原理
        2.1.2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Leeson模型
    2.2 稳频技术简介
        2.2.1 晶体温度补偿稳频技术
        2.2.2 环路注人锁定稳频技术
        2.2.3 环路取样锁相稳频技术
        2.2.4 锁频环稳频技术
        2.2.5 高Q传输腔稳频技术
    2.3 极低相噪稳频系统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稳频系统中高Q圆柱空气谐振腔设计
    3.1 圆柱空气谐振腔基本原理
        3.1.1 圆柱空气谐振腔TE023模式求解
        3.1.2 圆柱空气谐振腔TE023模的基本参量
        3.1.3 谐振腔耦合理论
    3.2 高Q圆柱型空气谐振腔的仿真与设计
        3.2.1 谐振频率和尺寸选取
        3.2.2 耦合激励端口的设计
        3.2.3 调谐铜柱设计
        3.2.4 谐振腔整体优化设计
    3.3 高Q圆柱型空气谐振腔的加工与测试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X波段点频源的极低相噪稳频系统设计
    4.1 总体框图
    4.2 X波段介质压控振荡器设计
        4.2.1 介质谐振器型振荡器的形式
        4.2.2 介质谐振器建模与仿真
        4.2.3 振荡器的电路仿真
    4.3 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4.4 3dB电桥设计
    4.5 低噪声放大器设计
    4.6 其它电路设计
        4.6.1 功率放大器设计
        4.6.2 鉴相器设计
        4.6.3 移相器设计
        4.6.4 环路滤波器和加法器设计
        4.6.6 直流电源模块设计
    4.7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极低相噪点频源系统测试与分析
    5.1 各个器件的测试
        5.1.1 振荡器和功率放大器的测试
        5.1.2 定向耦合器和3dB电桥的测试
        5.1.3 低噪声放大器的测试
        5.1.4 移相器的测试
        5.1.5 混频器的测试
        5.1.6 环路滤波器和加法器的测试
    5.2 极低相噪稳频系统的测试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全文总结
    6.2 后续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4)x波段低相噪蓝宝石介质振荡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频率源的简介
    1.2 高性能振荡器的研制技术
        1.2.1 稳频技术
        1.2.2 介质振荡器的发展
    1.3 课题来源及指标
    1.4 论文内容安排
第二章 振荡器的基本理论
    2.1 振荡器的起振条件
        2.1.1 谐振网络的品质因数
    2.2 相位噪声的分析
    2.3 谐振器网络的分析
    2.4 振荡器相位噪声的Leeson模型
    2.5 振荡器相噪影响因子的分析
第三章 谐振器的设计
    3.1 谐振器的基本理论
    3.2 回音壁模式的简介
    3.3 回音壁模式命名规则
    3.4 回音壁模式谐振频率的计算
    3.5 回音壁模式介质谐振器的无载品质因数
    3.6 回音壁模式介质谐振器的耦合
    3.7 谐振器的建模仿真
    3.8 谐振器的加工测试
第四章 环路剩余部件的设计
    4.1 环路带通滤波器的设计
        4.1.1 滤波器基本结构
        4.1.2 低通到带通的频率转换
        4.1.3 耦合滤波器基本理论
        4.1.4 滤波器设计
    4.2 环路放大器的设计
        4.2.1 稳定性分析
        4.2.2 放大器的噪声系数
        4.2.3 放大器的设计
        4.2.4 放大器电路的测试
    4.3 耦合器的设计
    4.4 移相电路的设计制作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振荡器系统仿真与测试
    5.1 振荡器链路的ADS仿真
    5.2 振荡器环路的工程测试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5)超稳和超低相位噪声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背景介绍
    1.2 章节安排
2 频率稳定度和相位噪声
    2.1 频率稳定度
        2.1.1 频率稳定度的测量
        2.1.2 外差式频率稳定度的测量
    2.2 相位噪声
        2.2.1 相位噪声探测器
        2.2.2 相位噪声测量
    2.3 噪声的来源
    2.4 本章小结
3 室温蓝宝石振荡器
    3.1 自由运转的室温蓝宝石振荡器
        3.1.1 蓝宝石振荡器工作原理
        3.1.2 蓝宝石谐振腔
        3.1.3 蓝宝石谐振腔的频率-温度敏感度
        3.1.4 环路中主要微波器件
        3.1.5 室温自由蓝宝石振荡器的搭建和评估
    3.2 带有负反馈控制系统的室温蓝宝石振荡器
        3.2.1 频率控制系统
    3.3 本章小结
4 低温蓝宝石振荡器
    4.1 低温蓝宝石谐振腔
        4.1.1 入射耦合系数
        4.1.2 蓝宝石谐振腔的温度控制系统
    4.2 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电子环路
        4.2.1 频率反馈控制系统
        4.2.2 功率反馈控制系统
    4.3 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系统的搭建
    4.4 系统限制因素分析
    4.5 低温蓝宝石振荡器实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5 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系统的潜在限制因素的分析
    5.1 频率-机械振动敏感度分析
        5.1.1 仿真设置信息
        5.1.2 振动敏感度分析
        5.1.3 蓝宝石形变-频率敏感度
        5.1.4 蓝宝石晶体和铜腔内壁的间距-频率敏感度
    5.2 相位-机械振动敏感度分析
    5.3 降低机械振动对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影响
        5.3.1 降低无液氦制冷机4K冷盘的机械振动水平
        5.3.2 提高蓝宝石谐振腔抗机械振动的能力
    5.4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1 攻读学位期间的论文
附录2 攻读学位期间投稿论文

(6)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低相噪基片集成波导振荡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SIW振荡器国内外研究概况
    1.3 本文主要内容与章节安排
第二章 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SIW振荡器基本原理
    2.1 相位噪声分析
        2.1.1 相位噪声对射频无线系统的影响
        2.1.2 相位噪声定义
    2.2 复数品质因数分析
        2.2.1 品质因数
        2.2.2 复数品质因数分析
    2.3 矩形SIW设计理论
    2.4 圆形SIW设计理论参考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矩形双模SIW振荡器设计
    3.1 晶体管选取
    3.2 振荡器仿真设计步骤
    3.3 振荡器所需谐振器设计要求
    3.4 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矩形双模SIW振荡器
        3.4.1 单腔双模SIW谐振器设计
        3.4.2 振荡器放大部分设计
        3.4.3 振荡器整体设计
        3.4.4 矩形双模SIW振荡器调试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圆形双模SIW振荡器设计
    4.1 圆形双模SIW谐振器设计
    4.2 振荡器放大部分设计
    4.3 振荡器整体设计
    4.4 圆形双模SIW振荡器测试结果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四阶SIW振荡器设计
    5.1 四阶SIW滤波器
    5.2 振荡器放大部分设计
    5.3 振荡器整体设计
    5.4 基于四阶SIW滤波器的振荡器调试结果
    5.5 改进后的四阶SIW振荡器设计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后续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7)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工作的背景与意义
    1.2 国内外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主要贡献
    1.4 结构安排
    1.5 本章小结
第二章 频率合成关键技术及软件设计工具
    2.1 频率合成及其关键技术
        2.1.1 频率合成技术简介及发展
        2.1.2 DDS技术
        2.1.3 锁相技术
    2.2 仿真软件设计工具
        2.2.1 电路设计工具
        2.2.2 软件程序设计工具
        2.2.3 环路滤波器设计工具
        2.2.4 结构设计工具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器的软硬件实现方案
    3.1 功能指标要求
        3.1.1 功能要求
        3.1.2 指标要求
    3.2 小型化数字式设计
        3.2.1 方案选取
        3.2.2 具体电路组成
        3.2.3 指标分析
    3.3 软件设计
        3.3.1 控制芯片选择
        3.3.2 软件设计思路
    3.4 结构设计
    3.5 关键技术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一种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器设计与仿真
    4.1 基准信号产生电路设计
    4.2 波形产生电路设计
        4.2.1 DDS控制芯片简介
        4.2.2 波形产生电路硬件设计
        4.2.3 波形控制软件设计与仿真
    4.3 锁相电路设计
        4.3.1 PLL控制芯片简介
        4.3.2 锁相电路硬件设计
        4.3.3 环路滤波器设计与仿真
        4.3.4 锁相环控制软件设计与仿真
    4.4 电源滤波电路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测试结果及改进建议
    5.1 测试结果
    5.2 以往产品对比
    5.3 设计总结及建议
        5.3.1 设计总结
        5.3.2 改进建议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

(8)S波段叠层SIW压控振荡器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
        1.2.1 基片集成波导技术
        1.2.2 基片集成波导振荡器
    1.3 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
第二章 振荡器基本原理
    2.1 振荡器工作原理
        2.1.1 反馈式振荡器
        2.1.2 负阻振荡器
    2.2 振荡器特性
        2.2.1 频率稳定度
        2.2.2 振荡器的相位噪声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片集成波导理论
    3.1 基片集成波导简述
    3.2 折叠基片集成波导结构
    3.3 基片集成波导与传输线之间的过渡
    3.4 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
        3.4.1 传统单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
        3.4.2 叠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叠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设计与仿真
    4.1 叠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的设计与仿真
        4.1.1 传统单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仿真
        4.1.2 L型槽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仿真
        4.1.3 C型槽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仿真
        4.1.4 双L型槽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仿真
    4.2 叠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结构对比分析
    4.3 叠层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输出耦合结构设计
        4.3.1 条形电压探针耦合方式
        4.3.2 扇形电压探针耦合方式
        4.3.3 条形电流探针耦合方式
        4.3.4 扇形电流探针耦合方式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S波段叠层基片集成波导压控振荡器的仿真与制作
    5.1 器件的选取及有源电路的设计
        5.1.1 晶体管的选取
        5.1.2 变容二极管的选取
        5.1.3 直流偏置电路的设计
        5.1.4 负阻电路设计
    5.2 振荡器整体电路设计与制作
        5.2.1 原理图设计
        5.2.2 PCB的设计与制作
    5.3 条形电压探针耦合方式振荡器仿真与实测结果
        5.3.1 ADS仿真结果
        5.3.2 实际测试结果
    5.4 扇形电压探针耦合方式振荡器仿真与实测结果
        5.4.1 ADS仿真结果
        5.4.2 实际测试结果
    5.5 条形电流探针耦合方式振荡器仿真与实测结果
        5.5.1 ADS仿真结果
        5.5.2 实际测试结果
    5.6 扇形电流探针耦合方式振荡器仿真与实测结果
        5.6.1 ADS仿真结果
        5.6.2 实际测试结果
    5.7 压控振荡器性能对比
    5.8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致谢
参考文献
研究生期间的研究成果

(9)基于高温超导谐振腔的X波段振荡器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波振荡器的发展和应用
    1.2 高性能振荡器的介绍
        1.2.1 稳频方式的介绍
        1.2.2 高温超导谐振腔稳频振荡器的发展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章 振荡器的基本理论
    2.1 振荡器振荡条件
        2.1.1 振荡器的巴克豪森准则
        2.1.2 振荡器的奈奎斯特准则
    2.2 振荡器的相位噪声表示方法
    2.3 相位噪声的模型
        2.3.1 相位噪声的Leeson模型
        2.3.2 相位噪声的Ali Hajimiri&Thomas H. Lee模型
        2.3.3 相位噪声的Demir,Mehrotra &Roychowdhury模型
    2.4 相位噪声与谐振网络品质因数的关系
        2.4.1 谐振网络的品质因数
        2.4.2 二端口网络表示谐振网络
        2.4.3 有载品质因数对振荡器相位噪声的影响
    2.5 本章小结
第三章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理论和分析
    3.1 介质谐振器的基本理论及分析
    3.2 圆柱型介质谐振器的理论
    3.3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基本结构及等效电路
    3.4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品质因数
    3.5 高温超导谐振腔中影响LQ的因素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振荡器的设计
    4.1 振荡器整体方案的设计
    4.2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耦合仿真分析
        4.2.1 高温超导谐振腔环耦合分析
        4.2.2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孔耦合分析
    4.3 环路放大器的设计
        4.3.1 放大器偏置电路分析
        4.3.2 放大器匹配网络分析
        4.3.3 放大器的稳定性分析
        4.3.4 放大器整体设计
    4.4 移相器的设计
    4.5 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振荡器的测试及数据分析
    5.1 高温超导谐振腔的测试
    5.2 环路放大器的测试
    5.3 移相器的测试
    5.4 定向耦合器的测试
    5.5 振荡器系统的调试和测试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总结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10)X波段高性能振荡器设计与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基于基片集成波导谐振器的振荡器发展现状
    1.3 本文的工作内容及结构安排
第二章 振荡器及SIW基本理论
    2.1 振荡器简述
        2.1.1 负阻振荡器理论
        2.1.1.1 单端口负阻振荡器理论
        2.1.1.2 二端口负阻振荡器理论
        2.1.2 反馈式振荡器理论
        2.1.3 提高频率稳定度的方法
        2.1.4 提高相位噪声的方法
    2.2 SIW基本理论简述
        2.2.1 基片集成波导基本理论
        2.2.2 基片集成波导谐振腔基本理论
        2.2.2.1 SIW谐振腔
        2.2.2.2 HMSIW谐振腔
        2.2.2.3 QMSIW谐振腔
    2.3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QMSIW谐振器的X波段负阻式振荡器
    3.1 方案提出
    3.2 QMSIW谐振器设计
    3.3 振荡电路设计
        3.3.1 静态工作点扫描
        3.3.2 高频扼流偏置电路设计
        3.3.3 输出电路设计
        3.3.4 振荡电路仿真
        3.3.5 QMSIW负阻式振荡器版图
        3.3.6 测试结果及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基于SIW谐振器的X波段反馈式振荡器
    4.1 差分输出振荡器
        4.1.1 提出方案
        4.1.2 SIW谐振器设计
        4.1.3 振荡电路设计
        4.1.3.1 静态工作点扫描
        4.1.3.2 振荡电路仿真
        4.1.3.3 基于SIW谐振器差分输出振荡器版图
        4.1.3.4 测试结果及分析
    4.2 同时双频输出振荡器
        4.2.1 提出方案
        4.2.2 SIW双工器设计
        4.2.2.1 低频双模滤波器设计
        4.2.2.2 高频双模滤波器设计
        4.2.2.3 双工器设计
        4.2.3 振荡电路设计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硕期间的研究成果

四、Ka频段高Q传输腔稳频Gunn振荡器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高性能平面集成技术的有源电路与天线的研究[D]. 杜恒. 东南大学, 2020
  • [2]面向原子干涉仪的智能化激光自动稳频技术研究[D]. 李期学. 国防科技大学, 2018(01)
  • [3]极低相噪稳频技术研究[D]. 张朋奇. 电子科技大学, 2018(09)
  • [4]x波段低相噪蓝宝石介质振荡器的研制[D]. 周祥. 电子科技大学, 2018(10)
  • [5]超稳和超低相位噪声低温蓝宝石振荡器的研究[D]. 冯琛皓. 华中科技大学, 2017(04)
  • [6]基于复数品质因数的低相噪基片集成波导振荡器设计[D]. 林军. 南京理工大学, 2017(07)
  • [7]小型化数字式频率合成器的设计与实现[D]. 白振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4)
  • [8]S波段叠层SIW压控振荡器设计[D]. 侍文博.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9]基于高温超导谐振腔的X波段振荡器研制[D]. 孙晓强.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 [10]X波段高性能振荡器设计与研究[D]. 骆邦钰. 电子科技大学, 2016(02)

标签:;  ;  ;  ;  ;  

Ka波段高Q传输腔稳定Gunn振荡器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