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

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

一、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论文文献综述)

孙琪[1](2021)在《IAA和JA途径调控郁金香种球发育和鳞茎再生的研究》文中认为郁金香(Tulipa gesneriana L.)作为近年来国内广泛应用的球根花卉,种球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后期花朵的观赏效果。但目前国内种球几乎全部依赖于进口,耗费巨大,种球的繁殖系数低和退化严重也成为国内郁金香推广应用的卡脖子问题。因此探究郁金香种球膨大的分子机理,促进郁金香种球的国产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课题中以‘阿德瑞姆’和‘红色力量’两个种球大小差异明显的品种为实验材料,通过RNA测序、初级代谢产物、激素含量进行比较,同时基于转录组学分析筛选到生长素和茉莉酸途径上4个关键基因对其进行功能分析。鉴定和确认了生长素和茉莉酸这两个激素在鳞茎发育中的机制。论文的主要结论如下:1.以两个种球大小差异明显的品种‘阿德瑞姆’和‘红色力量’为对象,对其子鳞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转录组、初级代谢物、激素种类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在鳞茎生长期间‘阿德瑞姆’的子鳞茎膨大速率更快,成熟后‘阿德瑞姆’的鳞茎在周径和鲜重上都高于‘红色力量’。在鳞茎发育的各个阶段,‘阿德瑞姆’中有机酸类、氨基酸类和糖类物质相较于‘红色力量’而言都存在显着差异。IAA在整个鳞茎的发育过程中不断降低,ABA和JA在鳞茎快速膨大的关键期呈现出上升;GA1和MeJA则在品种间存在差异,在‘阿德瑞姆’的绿苞期显着提高,且含量明显高于‘红色力量’。转录组结果表明,在两个郁金香品种中,随着鳞茎的生长和发育,激素、细胞分裂、细胞周期和发育相关途径的基因发生了广泛的变化。其中,涉及IAA和JA途径的许多基因在两个品种的鳞茎生长后均发生显着的表达水平变化。聚类分析表明,在‘红色力量’品种中,IAA和JA分解代谢的相关基因大部分在鳞茎发育的2-4阶段被上调,而这些基因中的一小部分在‘阿德瑞姆’品种中也表现出明显增加。2.对生长素受体TgTIR1和转运蛋白TgPILS6进行功能解析。在鳞茎生长期间TgTIR1水平降低且‘阿德瑞姆’品种中的TgTIR1表达水平高于‘红色力量’。TgPILS6在鳞茎膨大后期的‘阿德瑞姆’品种中表达逐渐增加,但在‘红色力量’中保持相似的表达水平。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两个基因都与海枣、油棕同源基因具有高度同源性。TgTIR1和TgPILS6在拟南芥中的异源表达抑制了拟南芥内源性At IAAs的表达,但增加At ARFs的表达;同时激活了侧生器官原基LBD基因,以促进分枝数和侧根的向外生长。转基因株系还表现出增加的叶长,叶宽和株高。外源施用的IAA在10-8至10-7M范围内促进了郁金香茎秆的伸长。与对照组相比,应用浓度(10-8和10-6M)的IAA显着增加了子鳞茎的鲜重和周径。此外在离体培养下的MS培养基中,外源IAA在10-6和10-8M时也显示出对子代鳞茎生长的促进作用,而生长素转运抑制剂NPA在(10u M和100u M)则抑制了郁金香鳞茎的生长,降低了鳞茎的鲜重和大小。3.对茉莉酸合成途径中脂氧合酶TgLOX4和TgLOX5进行功能解析。TgLOX4和TgLOX5在两个品种的鳞茎发育过程中呈现出先增加后降低的趋势,绿苞期表达量最高,且在‘阿德瑞姆’中的表达量都明显高于‘红色力量’。TgLOX4和TgLOX5在拟南芥中的异源表达增加了茉莉酸合成途径中At LOX1、At LOX2、At LOX5的表达,同时增加了内源JA的含量。在转基因拟南芥中,可促进分枝和侧根数量,激活侧生器官原基LBD基因的上调。转基因株系TgLOX5还表现为增加了植物的叶长,叶宽和株高。与IAA相似,在温室条件下外源施加MeJA也显着促进了郁金香鳞茎的生长。MeJA处理对子代鳞茎生长显示出促进作用,而JA生物合成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DIECA)则抑制了MS培养基中的鳞茎生长。4.分别沉默TgTIR1、TgPILS6、TgLOX4、TgLOX5基因会抑制郁金香鳞茎的发育。结果表明,VIGS处理14d后,沉默植株中TgTIR1、TgPILS6、TgLOX4、TgLOX5表达量比对照降低了83%、66%、72%、68%;与其对应的子鳞茎在鲜重和周径较对照组都有明显降低。VIGS处理60d后,子鳞茎成熟,成熟后沉默植株的鳞茎在鲜重和周径上较对照组仍有所降低。5.建立了一种适用于中国本土郁金香野生种T.iliensis的再生体系。在添加了2,4-D 2.0mg/L,6-BA 0.5mg/L和KT 0.1mg/L的条件下,从来源于种子的胚中成功诱导了胚性愈伤组织。在添加NAA 0.1mg/L、TDZ 0.2mg/L和水解酪蛋白1g/L的培养基中实现了胚性愈伤组织的再生。在补充了蔗糖60g/L、水解酪蛋白1g/L、硫胺素1mg/L和MeJA 0.1%(w/v)的条件下,获得了再生的小鳞茎。

徐岩[2](2017)在《山茶花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文中指出山茶花(Camellia japonica L.)为山茶科山茶属植物,是我国传统十大名花之一,自古以来就是名贵的观赏花卉,深得人们的赞赏。随着时代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着手山茶花产业的研究,在其生态观赏特性及相关的应用研究等领域,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本研究在进行资料调查、整理和数据收集的基础上,对山茶花种植区的栽培繁殖技术、组合盆栽技术、矮化栽培技术和艺术造型的技术进行概括分析,分析目前其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产业提升相关的栽培繁殖技术、矮化控制技术和组合盆栽、艺术造型技术进行系统的整理、探究和总结,进行山茶花产业化发展的相关分析,结合当前山茶花的发展前景,进而提出如何进一步完善山茶花产业化的对策。具体的研究结果如下:(1)采用实地考察法对山茶花的繁殖栽培技术进行调查分析,优化山茶花的单枝扦插和嫁接繁殖技术,结果表明2000mg/L的NAA能显着提升山茶花单枝扦插苗的生根率及其品质,而秋冬季的南方山茶花选用劈接+无叶的方式也可显着提升山茶花的嫁接成活率。(2)将山茶花矮化技术的创新(整冠扦插)应用于山茶花的栽培繁殖中去,通过相关的整冠扦插技术实地研究发现,夏季(7月21日)和秋季(10月12日)更适宜山茶花的繁殖和生长。选择此时的山茶花采摘插穗,后放置于阴凉处,晾干时间在24h左右,后扦插至黄心土:红沙(2:1)的基质土壤中,有利于山茶花整冠扦插插穗的生根和生长。(3)深入了解和调查传统山茶花的应用情况及利用现状,结合山茶花自身的生物学特性,优化山茶花组合盆栽和艺术造型技术。并对山茶花产业现状及推广前景分析,提出有利于推进山茶花产业发展的对策及建议,有针对性的探索提升山茶花产业竞争力的有效路径和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王章飞[3](2016)在《不同容器对红叶石楠柱状苗生长的影响及关键栽培技术》文中指出红叶石楠为常绿小乔木,耐低温,耐土壤瘠薄,具有一定的耐盐碱性和耐干旱能力但不耐涝,整体的适应性强。因新叶呈鲜红色而得名为红叶石楠,较于其他园林绿化中灌木树种,因其形态优美、可塑性高、应用范围广泛,故其在市场所占的份额最大。因此,以红叶石楠作为本次研究的对象是具有现实意义的。本研究采用大规格红叶石楠柱状苗做实验。通过其在不同容器栽植状态下,对其的苗高、地径、单位面积叶片数等生长指标进行测量,并对红叶石楠不同栽培状态下对外界环境因子的需求进行记载,然后根据不同栽培状态下的苗木的养护成本、出圃率、进行比较分析,最终通过进行成本核算及经济分析,探讨出一套适宜红叶石楠状柱容器苗的生产技术规程。现研究结果如下:1、四种栽培状态下的红叶石楠柱状苗中,容器苗的生长指标优于地栽苗的生长指标。其中容器苗中无底容器苗苗高、冠幅、地径等指标最优,有底控根容器苗次之,加仑盆苗最差。2、养护成本最高的是加仑盆容器苗,其次是控根容器苗的养护成本,最低的是地栽苗养护单株成本;出圃率最高的是无底控根容器培养下的红叶石楠柱状苗,其次是控根容器苗,出圃率最低的是地栽苗;容器苗的市场明显好于地栽苗的市场。3、根据出圃率和出圃单价计算出来的每株净利润,容器苗的利润明显高于非容器苗,而控根容器培养的容器苗利润也高于一般加仑盆培养出的容器苗,4、本文最后总结出一套适用于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商品化生产技术规程,为其市场化提供参考依据。

刘双日[4](2015)在《蚯蚓分解农业废弃物产生CO2的影响因素研究》文中指出近年来,大棚与温室栽培面积不断扩大,其中的C02亏缺问题已成为产量和品质提高的1个重要限制因子。本课题组在成功研发利用农业有机废弃物生物发酵进行大棚C02施肥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利用蚯蚓降解农业有机废弃物进行温室C02施肥的新方法。本研究针对影响蚯蚓降解有机物最主要的三个因素C/N比、含水量和蚯蚓投养密度,在采用正交预备试验得出大致适宜条件的基础上,通过单因子试验逐一筛选出利用蚯蚓降解农业有机废弃物产生C02的最适条件,以期为该技术的研发打下基础。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正交预试验得出的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稻草+猪粪)产生CO2的大致条件为:初始C/N比30/1,含水量65%,蚯蚓投养密度为50条每75g基质。(2) 根据单因子试验中CO2产气量得出的利用蚯蚓处理有机废弃物(稻草+猪粪)产生CO2的最佳条件为: C/N比为40/1,含水量为75%,蚯蚓投养密度为60条每75g基质。(3)试验前后物料理化性质变化:试验后物料的总有机碳、C/N比呈下降趋势,全氮、全磷、全钾含量呈升高趋势;添加蚯蚓处理比不加蚯蚓处理更有利于有机废弃物的堆制。(4)验证试验表明,在最适供试条件下,利用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35天的C02累计释放量可达9.44g,显着高于单因子试验下的释放量。(5) 经估算采用该方法进行大棚C02施肥,每天可使大棚的C02浓度从300μl/L升高到800μl/L2次,每一标准大棚每年可处置湿猪粪7.8吨和0.5吨左右的秸秆。

周艳[5](2014)在《山月桂的引种试验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山月桂(Kalmia latifolia L.)属杜鹃花科(Ericaceae)山月桂属,是北美洲东部土生土长的常绿灌木,为杜鹃花科在北美洲的特有植物,具有常绿、耐寒、适应性强、树形美观、花色多变、花朵艳丽夺目、观赏与经济价值极高等巨大优势。为了丰富贵州木本花卉的品种资源,推动贵州花卉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进程,笔者首次从美国佛罗里达引进了多个山月桂品种,并对其在贵州省的繁殖栽培技术和适宜性加以研究,以期为山月桂在贵州省乃至全国大面积种植和推广提供种苗基础与栽培技术支撑。本文以从美国引进的山月桂种子、插穗和组培苗为试验材料在贵州省贵阳市开展了山月桂的播种育苗、扦插繁殖以及组培苗栽培试验,得到了如下一些研究结果。(1)播种育苗试验表明,用腐殖土与珍株岩的混合物(体积比为4:1)为播种基质,在pH值为5时,山月桂种子发芽率最高并可达到90%;山月桂实生幼苗在M1(腐殖土:泥炭土:珍珠岩=1:1:1)、M2(腐殖土:珍珠岩=2:1)、M3(腐殖土:泥炭土=2:1)、M4(腐殖土:珍珠岩=4:1)四种不同基质中的移栽成活率分别为51%、96%、72%、93%; M2移栽幼苗成活率最高为96%;(2)扦插繁殖试验表明,山月桂扦插繁殖平均生根率仅为5%,其中用粉状剂(荷尔蒙顿2号,2000mg/L)处理的插穗根系发育较好;扦插苗移栽成活率为75%,苗高年净生长量仅为1.17cm,苗木生长缓慢且呈现“慢快慢”的节律;(3)组培苗栽培及实生苗二次移栽试验表明,2012年(第一次),2013年(第二次)、2014年(第三次)引进的组培苗平均成活率为13.4%(假活)、33%(假活)、60%,而实生苗的二次移栽成活率为77%,苗高年净生长量为7.98cm,生长较快;山月桂种子发芽率,实生苗移栽成活率均较高,并且其幼苗能在贵州正常生长,表明山月桂可在贵州通过播种育苗的方式进行繁殖栽培。根据三次引进山月桂组培苗栽培生长状况,以成活率和最终成活率为指标,初步筛选出四种组培品种:①Tinkerbell、②Little lina、③Tarbu、④Snawdrift作为适合引进贵州的品种。

吴玉婷[6](2013)在《发酵柑橘皮渣取代草炭用于柑橘容器育苗研究》文中提出目前,柑橘容器育苗的营养土普遍采用草炭基质,草炭资源的不断开采不仅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且随着资源的减少,草炭价格不断升高,成本不断增加。虽然国内外对替代草炭育苗基质的研究已有不少报道,但将柑橘加工的副产品-柑橘皮渣作为柑橘育苗基质的研究尚无先例。本试验旨在研究发酵柑橘皮渣作基质配制营养土对柑橘苗生理和生长指标的影响,探讨发酵柑橘皮渣作为柑橘育苗营养土基质的可行性,以期研发出能取代草炭用于柑橘育苗的新型基质材料,同时也有助于解决柑橘皮渣污染环境的问题。试验以1年生资阳香橙(citrus junos Sieb. ex Tanak)砧沃柑(citrus reiculata Blanco)苗和1年生枳[Poncirus trifoliata (L.) Raf.]砧沃柑(citrus reiculata Blanco)苗为试材,将发酵柑橘皮渣(以下简称皮渣)分别与红壤、遂宁组紫色土和沙溪庙组紫色土3种土壤,按体积比1:1、1:2、1:3和1:4配制容器育苗营养土,同时以目前重庆市普遍使用的草炭营养土(草炭:谷壳:细沙=1:1:1)为对照,分析皮渣基质营养土的养分状况,研究其对沃柑苗叶片形态参数、营养元素含量、叶绿素含量、光合指标以及植株生长量和生物量的影响,结果如下:1、各配比的皮渣营养土速效N、P、K含量均处于高量范围并显着高于对照,pH值6.57-8.17。其中,以皮渣与红壤配制的营养土速效养分含量最高。一个生长季后,各配比营养土养分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以速效N下降最多。2、各皮渣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以皮渣红壤营养土和皮渣沙溪庙紫色土营养土培养的植株叶面积、叶长、叶宽和叶厚度等指标最优;皮渣红壤营养土因皮渣比的不同,各处理间差异较大;皮渣与红壤以1:2和1:4比例配制的营养土,以及皮渣与沙溪庙组紫色土以1:3比例配制的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叶片最大。3、与目前柑橘容器育苗常用的草炭营养土相比,3种土壤的皮渣营养土均使资阳香橙砧沃柑苗叶片N、P、Mg、S、Fe、Zn含量升高,叶片K、Mn、Cu含量下降,但对Ca含量无明显影响;使枳砧沃柑苗叶片N、P、Mg、S、Zn含量升高,叶片K、Fe、Cu含量下降,但对Ca和Mn含量无明显影响。由于草炭营养土沃柑苗普遍存在叶片Mg和Zn含量不足,皮渣营养土提高沃柑苗叶片Mg、Zn含量有助于缓解其不足。4、红壤皮渣营养土培养的植株叶片叶绿素含量最低,沙溪庙组紫色土皮渣营养土培养的叶绿素含量最高。其中,以皮渣与沙溪庙组紫色土按1:3配制的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叶绿素含量最高。所有皮渣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叶片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胞间CO2浓度(Ci)和蒸腾速率(Tr)等光合指标的高低与其叶绿素含量的高低基本一致,即:沙溪庙组紫色土皮渣营养土培养植株的光合指标最高,其中,又以皮渣与沙溪庙组紫色土按1:3配制的营养土培养的苗木光合指标最优。5、沙溪庙组紫色土皮渣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株高、茎粗、全株重、地上部和地下部干重最高,遂宁组紫色土皮渣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次之,红壤皮渣营养土培养的沃柑苗最低。但是,所有处理的株高和茎粗都能达到对照苗的标准,绝大部分处理的生物量也能达到对照苗的标准。其中,皮渣与沙溪庙组紫色土按1:3和1:2的配制的营养土处理的沃柑橘苗生长量各项指标最大,且显着大于对照。综上所述,发酵柑橘皮渣可以取代草炭用来配制营养土,用于柑橘容器育苗。其中,以发酵柑橘皮渣和沙溪庙组紫色土配制的营养土效果最好,最佳配制比例为1:3,所育苗木的主要质量指标显着优于目前常用的草炭营养土,且其营养土成本仅为草炭营养土的1/2左右。因此,利用发酵柑橘皮渣取代草炭进行柑橘容器育苗,不仅可降低育苗成本,还可部分解决柑橘皮渣的出路问题,具有经济和环保的双重效益。

宋增廷[7](2012)在《醋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文中研究表明本论文共包括四个部分。首先采集了山西省不同地区多个企业的醋糟样品,并对其基本营养成分进行了测定;然后通过代谢试验测定了醋糟对蛋鸡的代谢能值;在醋糟营养价值测定的基础上通过日粮中添加不同水平的醋糟进行氮平衡试验,测定了醋糟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最后通过研究醋糟对蛋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探讨了醋糟对蛋鸡氮排泄作用的可能机制。试验一醋糟样品的采集与营养成分测定本试验分别在山西省太原市区、清徐县、榆次县和太谷县的12家酿醋企业进行醋糟样品的采集,并测定了其水分、总能、中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纤维、酸性洗涤木质素、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以及氨基酸、微量元素、淀粉和有机酸等营养物质的含量。试验结果表明:①鲜醋糟初水分含量的平均值为70.92%;②醋糟的纤维含量丰富,其中风干醋糟的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的平均含量分别为74.98%和52.51%;③醋糟含有一定量的蛋白质和淀粉,风干醋糟中其平均值分别为12.38%和19.26%;④醋糟中含有乙酸、乳酸、苹果酸、酒石酸、α-酮戊二酸等多种有机酸,风干样品中有机酸的总含量达2273.96mg/kg;⑤醋糟营养成分差异很大,多数指标的变异系数大于10%。试验二醋糟的蛋鸡代谢能测定本试验用醋糟分别替代蛋鸡日粮中5%、10%和15%的除矿物质和维生素的其它成分(玉米、大豆油、豆粕和蛋氨酸)进行10天的代谢试验,通过建立醋糟摄入量和相关能量值的回归关系,进而得出醋糟的表观代谢能和氮校正表观代谢能。结果表明:①醋糟表观代谢能与醋糟摄入量的回归关系为:Y=650.01X-7.94,r2=0.930,由此得到醋糟的表观代谢能为650.01kcal/kg;②醋糟氮校正代谢能与醋糟摄入量的回归关系为:Y=716.01X-8.90,r2=0.910,由此得到醋糟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的值为716.01kcal/kg。试验三醋糟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本试验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0%、2%、4%和6%的醋糟,并调整各组日粮使其能量、粗蛋白质及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一致,进行12天的氮平衡试验,通过测定蛋鸡摄入氮、排泄氮以及尿酸氮和氨态氮的值研究添加醋糟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2%的醋糟对蛋鸡能量、中性洗涤纤维和酸性洗涤纤维以及粗蛋白质的消化率没有显着影响;日粮中添加4%的醋糟显着提高了蛋鸡粗蛋白质的消化率(P<0.01);日粮中添加4%的醋糟显着降低了蛋鸡粪尿中氮(P<0.05)和尿酸(P<0.01)的排泄量;日粮中添加6%的醋糟显着降低了蛋鸡尿酸的排泄量以及尿酸氮占排泄氮的比例(P<0.01)。试验四醋糟对蛋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本试验在玉米-豆粕型日粮中分别添加0%、2%和4%的醋糟,并调整各组日粮使其能量、粗蛋白质及蛋氨酸和赖氨酸水平一致,进行27天的试验,提取回肠和盲肠食糜细菌DNA,进行细菌rDNAV3区序列PCR扩增,用DGGE法测定添加不同比例醋糟后蛋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变化。结果表明:日粮中添加4%的醋糟降低了蛋鸡回肠和盲肠中细菌的多样性,4%醋糟组盲肠和回肠电泳图谱中的条带数的香浓指数均显着低于对照组(P<0.01);日粮中添加2%的醋糟对蛋鸡回肠和盲肠中DGGE电泳的条带数和香浓指数均没有显着影响。

陈胜[8](2012)在《丹尼斯凤梨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研究论文主要是通过对丹尼斯凤梨(Guzmania ‘Denise’)进行系统的组织培养试验,结合茎尖脱毒和高温脱毒等脱毒方式建立起高效的丹尼斯凤梨再生体系,本研究结果如下:1、茎尖脱毒培养:以肉眼挑选的茎尖为外植体,污染率较高,生长速度较慢。我们采用在超净工作台上用解剖显微镜取0.1-0.3mm的茎尖,不定芽诱导效果较好,成活率可达90%以上。2、高温脱毒培养:将通过茎尖获得的组培苗放入人工培养箱,通过高低温变温处理进行脱毒培养,12h/d高温38℃,低温28℃,光照时间12h/d,光照强度5000-6000lx。经过30d变温处理后的组培苗再次在显微镜下取生长点进行不定芽的培养。经高温处理后的再生苗明显比未处理的组培苗生长迅速且健壮。3、最佳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为ZS+6-BA1.0mg·L-1+IAA0.5mg·L-1+TDZ0.02mg·L-1+AC0.5g·L-1,在此培养基中外植体褐化率较低、生长较快。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基为ZS+6-BA1.0mg·L-1+IAA0.5mg·L-1+TDZ0.02mg·L-1+NAA0.01mg·L-1+CPPU0.1mg·L-1,在此培养基中丹尼斯的短缩茎经45d左右开始膨大,继代一次后形成丛生苗的愈伤组织团,愈伤组织团在ZS+AC0.5的培养基中继代数次可分化为不定芽。最佳的生根培养基为ZS+IAA1.0mg·L-1+AC0.5g·L-1。本研究表明在生根壮苗阶段避免使用NAA、IBA等生长素,以防丹尼斯经炼苗移栽后生长停顿。4、最佳扩繁模式为:选优—茎尖脱毒—无菌苗高温脱毒—茎尖脱毒—愈伤组织诱导及增殖—愈伤组织分化—壮苗生根—移栽。

樊靖[9](2009)在《盆栽多头菊品种筛选及其反季节栽培中B9的应用研究》文中指出世界主要花卉消费国的盆栽菊花人均年消费额正在逐年增长,我国的消费市场及人群也在呈现日益增加的趋势。我国拥有极其丰富的种质资源,但却始终没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用于周年生产的品种以及配套的栽培技术。本文作者在充分调查市场消费状况的基础上,筛选适合产业化周年生产的、优秀的中国传统菊盆栽品种,并摸索出与之配套的产业化生产栽培技术。期望真正做到花随人意,周年开放。通过试验主要取得如下成果:1.通过对盆栽多头菊品种的消费市场前景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到消费者对盆栽多头菊观赏性状的要求以及所关心的问题,并制定了国产盆栽菊花的主要品质标准。10元以下花色素雅的白色多头盆菊最受欢迎,而人们多用其于装饰。2.对初选的盆栽多头菊品种进行了栽培实验,最终确定了四个品种,分别是‘汴梁紫玉’,‘小粉菊’,‘麦浪’和‘桃花尖’。通过对盆菊栽培中矮化问题的研究,找到了利用B9控制不同品种生长的相对适合浓度。结合反季节栽培,实现了这些品种在‘五一’期间,‘八一’期间和‘十一’期间开花的目标。3.针对生长调节剂对盆栽多头菊观赏品质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得出以下结论:2g/L和4g/B9处理的盆栽多头菊植株株型低矮、紧凑,叶片浓绿、肥厚,花大、饱满,花期提前,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植株的观赏品质。4.通过对上述四个品种插穗的冷藏试验,发现:插穗冷藏可对各品种在株高,节间长,叶绿素含量以及开花时间及开花品质等方面效果较好。对插穗冷藏14天是各品种适合的平均冷藏天数,但是对于各个品种又略有差异。5.综合上述研究结果,作者提出了‘五一’期间、‘八一’期间和‘十一’期间的反季节栽培分别在10月中旬,1月初和4月初进行扦插,并在2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和7月中下旬进行短日照处理的反季节栽培技术措施。

董立格[10](2008)在《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无土栽培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本试验以桂花丹桂品种群(Auranticus Group)中的‘堰虹桂’(O. fragrans‘Yanhong’)为材料,对桂花的固体基质扦插、水培扦插、无土栽培基质与营养液配方进行了研究。为桂花无土栽培技术走向成熟及其工厂化生产提供了实践和理论依据。(1)扦插试验表明:桂花插穗生根类型为皮部生根型;IBA1.00g/L处理插穗生根效果最好;霍格兰和阿农(1938)营养液液体培养条件下,桂花生长情况较好。固体基质扦插生根率高于水培扦插;水培扦插生根时间比固体基质扦插早,不定根条数及长度高于固体基质扦插。(2)基质筛选试验表明:T2基质(泥炭:蛭石:珍珠岩=2:1:1)容重和孔隙度适宜,分别为0.160g/cm3、71.71%;pH值为5.801,为桂花无土栽培的最佳基质,其次为T3泥炭:珍珠岩:蛭石=1:1:1。(3)营养液筛选及优化试验表明:A2配方(法国农业研究所普及营养膜之用(1977)通用于好中性作物)最适合桂花的生长。对A2配方进行优化所建立的不同营养液处理对桂花株高、叶绿素含量的回归数学模型是正确的,即回归模型内的相依关系是密切的,可用来决策和预报;而建立的不同营养液处理对桂花分枝数的回归数学模型拟合的不好,不宜用来决策和预报。通过营养液回归旋转设计试验,获得的桂花株高最优值21.67cm的营养液中氮(N),钾(K),磷(P)的浓度分别为:201.515mg/L,146.576mg/L,8.067mg/L;最优叶绿素含量2.1230mg/g的N, K, P浓度分别是:145.167mg/L,149.706mg/L,55.105mg/L。(4)叶片营养分析表明:桂花叶片中元素P,K,Ca,Mg,Fe,Na,Zn,B含量的排序是K>Ca>Mg>P>Fe≈Na>Zn>B。在营养生长期至开花期,叶片中K、B、P含量呈先升后降趋势;花芽分化期消耗大量Fe,花后随花谢又有Fe的流失,故在花芽分化期以及花后注意增加营养液中K、B、P、Fe的比例。叶片中Ca的含量在花苞展开时最高,Mg在花苞凋谢时含量最高。Zn含量自花芽分化至开花结束,含量持续下降;Na含量在盛花期迅速增加机理有待进一步研究。

二、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1)IAA和JA途径调控郁金香种球发育和鳞茎再生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缩略词表
1.前言
    1.1 研究背景
    1.2 郁金香的产业发展现状
    1.3 球根植物种球发育研究进展
        1.3.1 激素
        1.3.2 碳水化合物代谢
    1.4 郁金香种球发育研究现状
        1.4.1 郁金香种球繁殖
        1.4.2 郁金香种球复壮研究
    1.5 研究目的
2.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
        2.1.1 植物材料
        2.1.2 菌株和载体
        2.1.3 引物信息
        2.1.4 工具酶和试剂盒
        2.1.5 培养基
        2.1.6 其他主要生物学试剂
    2.2 GC-TOF-MS测定初生代谢产物的含量
    2.3 种球不同发育时期激素种类和含量的测定
    2.4 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体外处理
        2.4.1 外源喷施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
        2.4.2 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处理离体培养小鳞茎
    2.5 转录组测序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2.5.1 样品准备
        2.5.2 测序结果分析
        2.5.3 差异表达基因分析
        2.5.4 聚类和GO途径富集分析
    2.6 实时荧光定量PCR实验
    2.7 种球不同发育时期候选基因的克隆和载体构建
        2.7.1 引物的设计和合成
        2.7.2 RNA的提取和反转录
        2.7.3 目的基因扩增以及回收
        2.7.4 目的基因连接T载与测序
        2.7.5 序列对比及进化树分析
        2.7.6 目的基因载体构建
        2.7.7 农杆菌转化
    2.8 转化拟南芥及阳性植株的鉴定
        2.8.1 农杆菌侵染拟南芥花序
        2.8.2 转基因拟南芥抗性植株的筛选
        2.8.3 拟南芥DNA提取方法
    2.9 转基因材料的表型分析
        2.9.1 转基因拟南芥根长和侧根观测
        2.9.2 转基因拟南芥生物量观测
        2.9.3 转基因拟南芥激素含量的测定
        2.9.4 IAA和JA相关基因表达量的分析
    2.10 VIGS处理郁金香种球
    2.11 启动子克隆
        2.11.1 全基因组DNA提取
        2.11.2 Tail-PCR扩增启动子
        2.11.3 启动子序列Motif分析
        2.11.4 GUS染色
    2.12 郁金香再生体系的建立
        2.12.1 外植体的消毒
        2.12.2 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增殖
        2.12.3 不定芽的诱导和增殖
        2.12.4 再生小鳞茎的诱导
        2.12.5 愈伤组织的细胞学观察
    2.13 数据统计和显着性分析
3.结果分析
    3.1 60 个郁金香品种种球周径比较分析
    3.2 种球发育阶段初级代谢物分析
    3.3 种球发育阶段激素含量分析
    3.4 种球发育阶段转录组学比较分析
        3.4.1 种球发育中差异基因的变化
        3.4.2 种球发育中基因的聚类分析
        3.4.3 种球发育中DEGs的 GO富集分析
    3.5 生长素途径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解析
        3.5.1 TgTIR1和TgPILS6 基因的表达分析
        3.5.2 TgTIR1和TgPILS6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5.3 TgTIR1和TgPILS6 转基因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
        3.5.4 TgTIR1和TgPILS6 转基因对拟南芥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3.5.5 TgTIR1和TgPILS6 转基因中IA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5.6 TgTIR1 启动子调控元件和组织定位分析
    3.6 茉莉酸途径候选基因的克隆与功能解析
        3.6.1 TgLOX4和TgLOX5 基因的表达分析
        3.6.2 TgLOX4和TgLOX5 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3.6.3 TgLOX4和TgLOX5 转基因对拟南芥根系生长的影响
        3.6.4 TgLOX4和TgLOX5 转基因对拟南芥地上部分生长的影响
        3.6.5 TgLOX4和TgLOX5 转基因中JA途径相关基因表达分析
        3.6.6 TgLOX4和TgLOX5 转基因拟南芥中内源JA含量分析
    3.7 VIGS沉默候选基因对种球发育的影响
    3.8 外源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处理对郁金香鳞茎的影响
        3.8.1 温室条件下外源喷施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对子球生长的影响
        3.8.2 离体培养条件下生长素和茉莉酸甲酯对子球生长的影响
    3.9 郁金香再生体系的建立
        3.9.1 愈伤组织的诱导
        3.9.2 野生种和商品种愈伤组织的诱导
        3.9.3 愈伤组织的形态学观察
        3.9.4 不定芽和再生小鳞茎形成
4.讨论
    4.1 遗传差异导致郁金香鳞茎大小差异
    4.2 郁金香不同品种之间鳞茎发育的初级代谢物差异
    4.3 植物激素参与郁金香鳞茎发育的机理
    4.4 植物激素参与郁金香鳞茎再生的机理
5.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2)山茶花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国内外山茶花产业研究进展
        1.2.1 山茶花育种研究
        1.2.2 山茶花引种研究
        1.2.3 山茶花繁殖研究
        1.2.4 山茶花栽培研究
        1.2.5 山茶花组合盆栽和艺术造型的相关研究
        1.2.6 山茶花传统应用情况的相关研究
    1.3 研究意义
    1.4 研究内容与方法、技术路线
        1.4.1 研究内容
        1.4.2 研究方法
        1.4.3 研究技术路线
2 山茶花苗木繁育技术研究
    2.1 研究地概况
    2.2 材料与方法
        2.2.1 试验材料
        2.2.2 试验方法
        2.2.3 试验资料的收集及数据整理
    2.3 结果与分析
        2.3.1 不同生长调节剂对山茶花单枝扦插生根的影响
        2.3.2 整冠扦插繁殖技术
        2.3.3 正常扦插与整冠扦插的山茶花存活对比
        2.3.4 不同嫁接方法及带叶方式对山茶花嫁接成活率的影响
    2.4 小结与讨论
        2.4.1 单枝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4.2 整冠扦插繁殖技术研究
        2.4.3 正常扦插与整冠扦插的山茶花存活对比
        2.4.4 嫁接繁殖技术研究
3 山茶花组合盆栽技术研究
    3.1 植物组合盆栽
        3.1.1 组合盆栽定义及类型
        3.1.2 组合盆栽使用方面的要求
        3.1.3 组合盆栽的栽培方法
    3.2 山茶花组合盆栽技术
        3.2.1 山茶花组合盆栽选材标准
        3.2.2 山茶花组合盆栽设计原理与原则
        3.2.3 山茶花组合盆栽设计方法
        3.2.4 山茶花组合盆栽的操作流程
        3.2.5 山茶花组合盆栽的养护管理
4 山茶花盆景造型技术研究
    4.1 盆景造型的定义及价值
        4.1.1 盆景造型的定义
        4.1.2 盆景造型的价值
    4.2 山茶花盆景造型技艺研究
        4.2.1 山茶花盆景造型原则
        4.2.2 造型类型
        4.2.3 造型植物选材
        4.2.4 造型时期
        4.2.5 造型工具
        4.2.6 造型技法
    4.3 造型维护及管理
5 山茶花产业提升关键技术应用前景
    5.1 山茶花产业现状分析
    5.2 推广前景分析
        5.2.1 国内外山茶花产品的供需分析
        5.2.2 无性繁殖与矮化技术的前景分析
        5.2.3 组合盆栽与盆景艺术造型的前景分析
        5.2.4 绿化需求市场潜力大
        5.2.5 市场前景展望
    5.3 山茶花产业发展思路
        5.3.1 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大力发展优良山茶花品种
        5.3.2 培养专业技术骨干,加大科技创新力度
        5.3.3 大力开发山茶花产业化关键技术
        5.3.4 加强山茶花常规栽培管理和特殊栽培管理
        5.3.5 完善内部建制,发展规范的标准化生产体系
        5.3.6 树立现代化的市场营销理念
        5.3.7 完善山茶花的产销链,创新营销新思路
        5.3.8 培育优势名牌企业,实施名牌战略
        5.3.9 加强信息服务,加强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
参考文献
附录A 山茶花发展史图
附录B 世界各地山茶花代表品种
附录C 华东山茶花代表品种一览表
附录D 云南山茶花代表品种一览表
附录E 四季山茶花代表品种一览表
附录F 特殊颜色山茶花代表品种一览表
附录G 国内外部分山茶花品种价格表
附录H 国内部分云南山茶花品种价格表
附录I 常见病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附录J 常见虫害的症状及防治措施
附录K 山茶花栽培月历(上半年)
附录L 山茶花栽培月历(下半年)
致谢

(3)不同容器对红叶石楠柱状苗生长的影响及关键栽培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1 文献综述
    1.1 研究意义与目的
        1.1.1 红叶石楠研究意义与目的
        1.1.2 容器苗研究意义与目的
    1.2 容器苗相关研究进展
        1.2.1 容器苗概念与类型
        1.2.2 容器苗设备研究进展
        1.2.3 容器苗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3 红叶石楠的研究概况
        1.3.1 红叶石楠的生态习性
        1.3.2 红叶石楠的应用
        1.3.3 红叶石楠的栽培方式
    1.4 育苗容器对苗木影响的相关研究
        1.4.1 容器的规格与类型
        1.4.2 容器规格对根的影响
        1.4.3 容器苗的控根技术
    1.5 综述总结
2 不同容器对红叶石楠容器苗生长影响
    2.1 红叶石楠柱状苗简介
    2.2 实验前准备工作
        2.2.1 地点
        2.2.2 实验容器
    2.3 材料与方法
        2.3.1 实验材料
        2.3.2 实验设计
    2.4 结果分析与讨论
        2.4.1 不同容器对红叶石楠容器苗生长影响
        2.4.2 培育不同红叶石楠柱状苗所需的管理投入
    2.5 小结
3 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的养护成本和利润分析
    3.1 红叶石楠市场应用中的瓶颈
    3.2 红叶石楠成本分析
    3.3 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利润分析
        3.3.1 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养护成本
        3.3.2 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出圃率
        3.3.3 不同容器栽培状态下每株净利润
    3.4 小结
4 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商品化生产技术规程
    4.1 红叶石楠柱状容器苗移栽前准备工作
    4.2 红叶石楠株状容器苗的移栽
    4.3 红叶石楠株状容器苗的环境控制
    4.4 红叶石楠株状容器苗的修剪
    4.5 红叶石楠株状容器苗的病虫害防治
    4.6 红叶石楠株状容器苗的出圃
5 结论与展望
    5.1 研究的特色和创新之处
    5.2 主要结论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4)蚯蚓分解农业废弃物产生CO2的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现状
        1.1.1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现状
        1.1.2 畜禽粪便的利用现状
    1.2 CO_2气肥在温室大棚栽培中的应用
        1.2.1 CO_2施肥在生产中的应用效果
        1.2.2 CO_2气肥施用方法
    1.3 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研究进展
        1.3.1 赤子爱胜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研究概况
        1.3.2 赤子爱胜蚓处理有机废弃物的主要影响因素
        1.3.3 蚯蚓堆肥物料的理化性质及使用情况
    1.4 研究目的、内容及技术路线
        1.4.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4.2 研究内容
        1.4.3 研究拟采用的技术路线
第二章 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产生CO_2的影响因子的正交预备试验
    2.1 材料与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装置
        2.1.3 试验设计
        2.1.4 测定方法
        2.1.5 数据处理
    2.2 结果
    2.3 讨论
    2.4 结论
第三章 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产生CO_2的影响因子的单因子试验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装置
        3.1.3 试验设计
        3.1.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
        3.2.1 物料C/N比对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影响
        3.2.2 物料含水量对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释放CO_2的影响
        3.2.3 蚯蚓投养密度对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影响
    3.3 讨论
        3.3.1 物料C/N比对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影响
        3.3.2 物料含水量对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释放CO_2的影响
        3.3.3 蚯蚓投养密度对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的影响
    3.4 结论
第四章 蚯蚓处理农业有机废弃物产生CO_2的影响因子的验证试验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试验装置
        4.1.3 试验设计
        4.1.4 测定项目及分析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讨论
    4.3 结论
第五章 全文总结
    5.1 主要研究结论
    5.2 创新点
    5.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5)山月桂的引种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序言
2 试验研究概况
    2.1 国内外相关研究概况
        2.1.1 植物引种概述
        2.1.2 植物无性繁殖和花卉栽培技术研究概况
        2.1.3 山月桂繁殖研究概况
    2.2 山月桂的引种及种质资源简介
        2.2.1 产地及引入地概况
        2.2.2 种质资源的名称、特性和属性
    2.3 技术路线
    2.4 研究内容和目的意义
3 山月桂的播种育苗试验
    3.1 山月桂的播种萌发试验
        3.1.1 材料与方法
        3.1.2 结果与分析
        3.1.3 小结
    3.2 山月桂实生苗第一次移栽试验
        3.2.1 材料与方法
        3.2.2 结果与分析
        3.2.3 小结
    3.3 山月桂实生苗第二次移栽试验
        3.3.1 材料与方法
        3.3.2 结果与分析
        3.3.3 小结
4 山月桂的扦插繁殖试验
    4.1 山月桂的扦插试验
        4.1.1 材料与方法
        4.1.2 结果与分析
        4.1.3 小结
    4.2 山月桂的扦插生根苗移栽试验
        4.2.1 材料与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3 小结
5 山月桂的组培苗栽培试验
    5.1 第一次引进山月桂组培苗栽培试验
        5.1.1 材料与方法
        5.1.2 结果与分析
        5.1.3 小结
    5.2 第二次引进山月桂组培苗栽培试验
        5.2.1 材料与方法
        5.2.2 结果与分析
        5.2.3 小结
    5.3 第三次引进山月桂组培苗栽培试验
        5.3.1 材料与方法
        5.3.2 结果与分析
        5.3.3 小结
6 山月桂不同育苗条件的对比分析
    6.1 不同栽培时间、地点对发芽率的影响
    6.2 不同引种栽培时间、地点对发芽率的影响
    6.3 组培品种筛选
7 结论与讨论
    7.1 结论
        7.1.1 山月桂的播种育苗技术
        7.1.2 山月桂的扦插繁殖技术
        7.1.3 山月桂组培苗的栽培技术
    7.2 讨论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图
附录

(6)发酵柑橘皮渣取代草炭用于柑橘容器育苗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文献综述
    1.1 柑橘育苗概述
        1.1.1 传统柑橘育苗
        1.1.2 现代柑橘育苗
    1.2 柑橘育苗基质的研究
        1.2.1 育苗基质的特点
        1.2.3 育苗基质种类
    1.3 柑橘皮渣利用现状
        1.3.1 柑橘加工业现状
        1.3.2 柑橘皮渣利用现状
    1.4 展望
        1.4.1 柑橘育苗技术
        1.4.2 皮渣利用技术
第2章 引言
    2.1 研究目的和意义
    2.2 主要研究内容
    2.3 预期结果
第3章 试验材料与方法
    3.1 供试材料
    3.2 试验材料的处理
        3.2.1 发酵柑橘皮渣的制备
        3.2.2 柑橘育苗营养土处理的设置
        3.2.3 柑橘苗的定植与管理
    3.3 测定方法
        3.3.1 育苗营养土营养元素的测定
        3.3.2 柑橘苗叶形态参数的测定
        3.3.3 柑橘苗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3.3.3.1 叶片样品的采集与处理
        3.3.3.2 叶片营养元素含量的测定
        3.3.4 叶片相对叶绿素含量(SPAD)的测定
        3.3.5 柑橘苗叶片光合指标的测定
        3.3.6 柑橘苗生长量和生物量的测定
    3.4 试验数据处理
第4章 结果与分析
    4.1 不同发酵柑橘皮渣营养土的营养元素含量
        4.1.1 定植前育苗营养土速效N、P、K的含量
        4.1.2 一个生长季后各种育苗营养土速效N、P、K含量
    4.2 不同皮渣营养土柑橘苗的叶形态参数
        4.2.1 资阳香橙砧沃柑苗叶形态参数
        4.2.2 枳砧沃柑苗叶形态参数
    4.3 不同皮渣营养土苗木的叶片营养元素含量
        4.3.1 资阳香橙砧沃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
        4.3.2 枳砧沃柑叶片营养元素含量
    4.4 不同皮渣营养土处理沃柑苗叶绿素含量
        4.4.1 资阳香橙砧沃柑苗叶绿素含量
        4.4.2 枳砧沃柑苗叶绿素含量
    4.5 不同皮渣营养土柑橘苗的光合指标
        4.5.1 资阳香橙砧沃柑苗光合指标
        4.5.2 枳砧沃柑苗光合指标
    4.6 不同皮渣营养土柑橘苗木生长量
        4.6.1 资阳香橙砧沃柑苗生长量
        4.6.2 枳砧沃柑苗生长量
    4.7 皮渣营养土与草炭营养土的成本比较
        4.7.1 皮渣营养土成本
        4.7.2 草炭营养土成本
第5章 讨论与结论
    5.1 讨论
        5.1.1 不同皮渣营养土元素含量变化
        5.1.2 不同皮渣营养土对苗木叶片功能的影响
        5.1.3 不同处理营养土对苗木生长发育的影响
    5.2 结论
参考文献
主要缩略词对照表
致谢
在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参与课题

(7)醋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
        1.2.1 醋糟的研究与利用现状
        1.2.2 家禽饲料原料代谢能值的评定方法及其影响因素
        1.2.3 畜禽养殖中的氮减量排放调控措施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第二章 醋糟样品的采集与营养成分测定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样品采集
        2.1.2 样品前处理
        2.1.3 指标测定及方法
        2.1.4 数据统计分析
    2.2 结果与讨论
        2.2.1 醋糟常规营养成分及碳水化合物的含量
        2.2.2 醋糟矿物质元素的含量
        2.2.3 醋糟氨基酸的含量
        2.2.4 醋糟的有机酸含量
        2.2.5 醋糟营养成分的聚类分析
    2.3 小结
第三章 醋糟的蛋鸡代谢能测定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3.1.2 动物饲养管理
        3.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3.1.4 指标测定方法
        3.1.5 数据处理
    3.2 结果与分析
        3.2.1 醋糟的表观代谢能值
        3.2.2 醋糟的氮校正表观代谢能值
    3.3 讨论
        3.3.1 测定样品的选取
        3.3.2 套算法中被测饲料替代比例对其 AME 测定值的影响
        3.3.3 影响饲料代谢能的因素
        3.3.4 表观代谢能的氮校正
        3.3.5 蛋鸡对醋糟的能量利用效率
    3.4 小结
第四章 醋糟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4.1.2 动物的饲养管理
        4.1.3 样品采集与处理
        4.1.4 指标测定方法
        4.1.5 数据处理
    4.2 结果与分析
        4.2.1 日粮中醋糟水平对蛋鸡营养物质消化率的影响
        4.2.2 日粮中醋糟水平对蛋鸡氮平衡的影响
        4.2.3 日粮中醋糟水平对鸡粪中挥发性脂肪酸以及 pH 的影响
    4.3 讨论
    4.4 小结
第五章 醋糟对蛋鸡肠道微生物区系的影响
    5.1 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动物与分组
        5.1.2 样品采集与处理
        5.1.3 主要试剂和仪器
        5.1.4 回肠、盲肠食糜细菌总 DNA 的提取
        5.1.5 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 DNA
        5.1.6 细菌总 DNA 16S rDNA 的扩增
        5.1.7 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5.1.8 DGGE 凝胶图像分析
    5.2 结果与分析
        5.2.1 肠道微生物基因组 DNA 的提取
        5.2.2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 V3 区的 PCR 扩增
        5.2.3 肠道微生物 16S rDNA V3 区扩增产物的 DGGE 电泳
    5.3 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全文结论
    6.1 论文主要结论
    6.2 本研究的创新点
    6.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附录 1 饲料用醋糟样品实体属性描述要求
附录 2 微量元素的测定方法
附录 3 淀粉测定方法(酸水解法)
致谢
作者简历

(8)丹尼斯凤梨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 观赏凤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
        1.2.1 观赏凤梨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1.2.2 存在的问题
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
    2.1 材料
        2.1.1 试验材料
        2.1.2 主要试剂
        2.1.3 仪器设备
    2.2 试验方法
        2.2.1 材料处理
        2.2.2 茎尖脱毒培养
        2.2.3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分化的影响
        2.2.4 高温脱毒培养
        2.2.5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2.2.6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2.2.7 不同培养方式对种苗扩繁速率的影响
        2.2.8 壮苗生根培养
        2.2.9 塑料袋和玻璃瓶两种不同容器的试验对比
    2.3 培养条件
    2.4 结果观测与统计方法
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
    3.1 外植体的获得
    3.2 不同取材方式对外植体成活率的影响
    3.3 不同培养基对不定芽分化及增殖的影响
        3.3.1 不同基本培养基对茎尖生长及分化的影响
        3.3.2 不同激素配比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3.3 外源添加物对不定芽增殖的影响
    3.4 高温脱毒培养
    3.5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诱导的影响
    3.6 不同培养基对愈伤组织分化的影响
    3.7 液体培养对种苗扩繁速率的影响
    3.8 壮苗生根培养
        3.8.1 基本培养基 ZS 和 1/2ZS 对生根的影响
        3.8.2 不同生长素对丹尼斯凤梨生根的影响
        3.8.3 活性炭(AC)对丹尼斯凤梨生根的影响
    3.9 塑料袋替代玻璃瓶出苗试验
    3.10 驯化移栽
第四章 结论与讨论
    4.1 结论
    4.2 讨论
        4.2.1 优株选择的重要性
        4.2.2 显微镜下取茎尖对组培生产的重要性
        4.2.3 高温脱毒对种苗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4.2.4 合理配方及激素选用对组培生产的重要性
        4.2.5 选用塑料袋生产及花无缺肥料对降低成本的作用
        4.2.6 合理的种苗扩繁模式对种苗品质保证的重要性
参考文献
附录 A:英文缩写
附录 B
致谢
摘要

(9)盆栽多头菊品种筛选及其反季节栽培中B9的应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前言
    1.1 盆栽多头菊概述
    1.2 国内外盆栽花卉市场分析
        1.2.1 国内盆栽花卉市场分析
        1.2.2 国际盆栽花卉市场分析
        1.2.3 盆栽菊花市场分析
    1.3 盆栽多头菊周年生产栽培技术
        1.3.1 园艺栽培措施调控开花期
        1.3.2 光照调控
        1.3.3 温度调控
        1.3.4 肥水调控
        1.3.5 生长调节剂调控
    1.4 生长调节剂在花卉栽培中的作用
        1.4.1 生长调节剂的作用机理
        1.4.2 B9在花卉栽培中的应用
        1.4.2.1 抑制生长
        1.4.2.2 对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1.4.2.3 对开花特性的影响
        1.4.2.4 对植株抗逆性的影响
    1.5 低温贮藏
    1.6 本研究的目的意义
        1.6.1 研究目的
        1.6.2 研究的意义
    1.7 本研究的研究方案
2.盆栽多头菊国内市场消费前景调查分析
    2.1 调查方法及地点
    2.2 调查设置
    2.3 调查人群
    2.4 调查结果及分析
        2.4.1 盆栽菊花类型的选择
        2.4.2 颜色的选择
        2.4.3 花期的选择
        2.4.4 价格水平
        2.4.5 用途选择
        2.4.6 消费者对国产盆栽多头菊的期望
        2.4.7 消费者所关心的问题
    2.5 小结与讨论
        2.5.1 国内市场分析
        2.5.2 问题与展望
3.盆栽菊花品种初选
    3.1 试验方法
    3.2 结果与分析
    3.3 小结与讨论
        3.3.1 继续开展菊花品种收集整理工作
        3.3.2 建立科学的品种保护基地
        3.3.3 加强菊花的花期研究,做到花随人意
        3.3.4 采用新的栽培技术,提高菊花的产量和质量
4.盆栽多头菊反季节栽培中B9的应用研究
    4.1 盆栽菊花栽培措施
        4.1.1 采穗扦插
        4.1.2 上盆
        4.1.3 摘心
        4.1.4 抹芽和除蕾
        4.1.5 浇水
        4.1.6 施肥
        4.1.7 促成抑制栽培
        4.1.8 矮化剂的应用
        4.1.9 病虫害防治
    4.2 B9处理对‘五一'期间开花植株的影响
        4.2.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2.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4.2.1.2 试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4.2.2 结果与分析
        4.2.2.1 不同处理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4.2.2.2 不同处理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2.2.3 不同处理对植株节间长的影响
        4.2.2.4 不同处理对植株分枝力的影响
        4.2.2.5 不同处理对植株花期的影响
        4.2.2.6 不同处理对植株花部性状的影响
        4.2.3 小结与讨论
    4.3 B9处理对‘八一'期间开花植株的影响
        4.3.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3.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4.3.1.2 试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4.3.2 结果与分析
        4.3.2.1 不同处理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4.3.2.2 不同处理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3.2.3 不同处理对植株节间长的影响
        4.3.2.4 不同处理对植株分枝力的影响
        4.3.2.5 不同处理对植株花期的影响
        4.3.2.6 不同处理对植株花部性状的影响
        4.3.3 小结与讨论
    4.4 B9处理对‘十一'期间开花植株的影响
        4.4.1 试验材料与方法
        4.4.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4.4.1.2 试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4.4.2 结果与分析
        4.4.2.1 不同处理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4.4.2.2 不同处理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4.4.2.3 不同处理对植株节间长的影响
        4.4.2.4 不同处理对植株分枝力的影响
        4.4.2.5 不同处理对植株花期的影响
        4.4.2.6 不同处理对植株花部性状的影响
        4.4.3 小结与讨论
    4.5 总结
        4.5.1 菊花反季节栽培试验的日程安排
        4.5.2 栽培试验中表现较好品种
        4.5.3 问题与展望
5.插穗冷藏对菊花生长发育的影响
    5.1 试验材料与方法
        5.1.1 试验材料及地点
        5.1.2 试验设计及处理方法
    5.2 试验结果及分析
        5.2.1 不同冷藏天数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5.2.2 不同冷藏天数对植株节间长的影响
        5.2.3 不同冷藏天数对植株叶绿素含量及分枝力的影响
        5.2.4 不同冷藏天数对植株开花期的影响
    5.3 小结与讨论
6.中国传统菊花辐射育种研究
    6.1 试验目的
    6.2 试验材料和方法
        6.2.1 试验材料
        6.2.2 试验方法
        6.2.3 试验地点
    6.3 试验的结果及分析
        6.3.1 辐射剂量对生根性和成活率的影响
        6.3.2 不同辐射剂量对营养生长指标的影响
        6.3.2.1 不同辐射剂量对植株株高的影响
        6.3.2.2 不同辐射剂量对植株叶绿素含量的影响
        6.3.2.3 不同辐射剂量对植株节间长的影响
        6.3.3 辐射剂量对花期的影响
        6.3.4 辐射剂量与变异几率
        6.3.5 辐射处理后的花色变化
    6.4 变异后代的扩繁
    6.5 讨论
7 结论与讨论
参考文献
附录
图版
个人简介
导师简介
致谢

(10)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无土栽培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前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花卉无土栽培研究进展
        1.1.1 国内外花卉无土栽培技术研究现状
        1.1.2 花卉无土栽培基质的选择与配方
        1.1.3 花卉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研究进展
        1.1.3.1 营养液配方的研究
        1.1.3.2 营养液成分调控的研究
        1.1.4 花卉无土栽培发展前景及存在问题
    1.2 桂花的繁殖栽培技术及其存在问题
        1.2.1 桂花的播种育苗
        1.2.2 桂花的扦插育苗
        1.2.3 桂花的嫁接育苗
        1.2.4 桂花的组织培养
    1.3 本研究内容和意义
        1.3.1 本研究的内容
        1.3.2 本研究的目标
        1.3.3 本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桂花无土扦插技术研究
    2.1 材料和方法
        2.1.1 试验材料
        2.1.2 试验地概况
        2.1.3 试验设计
        2.1.4 插穗的采集与处理
        2.1.5 扦插方式
        2.1.5.1 固体基质扦插
        2.1.5.2 水培扦插
        2.1.6 扦插环境
        2.1.7 外部形态观察及数据统计分析
        2.1.8 观察统计时间
    2.2 试验结果
        2.2.1 固体基质扦插
        2.2.1.1 生根过程及插穗外部形态观察结果
        2.2.1.2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及浓度水平处理的愈伤组织和不定根出现期
        2.2.1.3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及浓度水平处理的生根率
        2.2.1.4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及浓度水平处理的生根质量
        2.2.2 水培扦插
        2.2.2.1 插穗水培生根的基本情况观察结果
        2.2.2.2 不同浓度水平IBA 处理和不同营养液培养的生根率和生根质量
    2.3 分析与讨论
        2.3.1 固体基质扦插
        2.3.1.1 固体基质扦插的生根特点
        2.3.1.2 不同生长调节物质及浓度水平对生根的影响
        2.3.1.3 对于扦插环境控制的几点经验
        2.3.2 水培扦插
        2.3.2.1 水培扦插生根过程的分析
        2.3.2.2 培养液对水培扦插生根的影响
        2.3.2.3 生长调节物质对水培扦插生根的影响
        2.3.2.4 水培扦插过程中的温度与含氧量
        2.3.3 水培扦插与固体基质扦插生根情况的比较
    2.4 小结
第三章 桂花无土栽培基质的优化筛选
    3.1 材料与方法
        3.1.1 试验材料
        3.1.2 试验地概况
        3.1.3 试验设计
        3.1.4 试验方法
        3.1.5 测定项目
        3.1.6 统计分析方法
    3.2 试验结果
        3.2.1 试验用水水质测定
        3.2.2 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状
        3.2.2.1 不同基质配比的物理性质
        3.2.2.2 不同基质配比的化学性质
        3.2.3 不同基质处理‘堰虹桂’的形态指标
        3.2.4 不同基质处理‘堰虹桂’的生物量
        3.2.5 不同基质处理‘堰虹桂’的生理指标
        3.2.5.1 不同基质处理‘堰虹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3.2.5.2 不同基质处理‘堰虹桂’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
        3.2.5.3 不同基质处理‘堰虹桂’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3.3 分析与讨论
        3.3.1 试验用水水质分析
        3.3.2 不同基质配比的理化性状分析
        3.3.3 不同基质处理对‘堰虹桂’形态指标的影响
        3.3.4 不同基质处理对‘堰虹桂’生物量的影响
        3.3.5 不同基质处理对‘堰虹桂’生理指标的影响
        3.3.6 不同基质处理对‘堰虹桂’生长过程的影响
    3.4 小结
第四章 桂花无土栽培营养液的筛选及优化
    4.1 材料与方法
        4.1.1 试验材料
        4.1.2 营养液配制基本试剂
        4.1.3 试验用水
        4.1.4 试验设计
        4.1.4.1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的初步筛选试验设计
        4.1.4.2 无土栽培营养液最优配方的回归旋转试验设计
        4.1.5 试验方法
        4.1.6 测定项目
        4.1.7 统计分析方法
    4.2 试验结果
        4.2.1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的初步筛选试验结果
        4.2.1.1 不同营养液处理‘堰虹桂’的形态指标
        4.2.1.2 不同营养液处理‘堰虹桂’的生物量
        4.2.1.3 不同营养液处理‘堰虹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
        4.2.1.4 不同营养液处理‘堰虹桂’叶片中可溶性糖含量
        4.2.1.5 不同营养液处理‘堰虹桂’叶片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
        4.2.2 无土栽培营养液最优配方的回归旋转试验结果
    4.3 分析与讨论
        4.3.1 无土栽培营养液配方的初步筛选试验
        4.3.2 无土栽培营养液最优配方的回归旋转试验
        4.3.2.1 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堰虹桂’株高的效应
        4.3.2.2 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堰虹桂’植株分枝数的效应
        4.3.2.3 不同营养液处理对‘堰虹桂’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效应
        4.3.2.4 关于营养液配方的研究方法
        4.3.2.5 回归最优设计生物试验法用于确定营养液配方的可行性
        4.3.2.6 旋转回归设计的优越性与局限性
    4.4 小结
第五章 桂花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矿质元素含量变化分析
    5.1 试验材料
        5.1.1 采样
        5.1.2 预处理
        5.1.3 测定方法
    5.2 试验结果
    5.3 分析与讨论
        5.3.1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P 的含量变化
        5.3.2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Mg 的含量变化
        5.3.3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K 的含量变化
        5.3.4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Ca 的含量变化
        5.3.5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Fe 的含量变化
        5.3.6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Na 的含量变化
        5.3.7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Zn 的含量变化
        5.3.8 不同生长发育时期叶片中B 的含量变化
        5.3.9 综合分析讨论
    5.4 小结
第六章 结论
    6.1 结论
    6.2 展望
图版
参考文献
详细摘要

四、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论文参考文献)

  • [1]IAA和JA途径调控郁金香种球发育和鳞茎再生的研究[D]. 孙琪. 华中农业大学, 2021
  • [2]山茶花产业提升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D]. 徐岩. 福建农林大学, 2017(01)
  • [3]不同容器对红叶石楠柱状苗生长的影响及关键栽培技术[D]. 王章飞. 浙江农林大学, 2016(05)
  • [4]蚯蚓分解农业废弃物产生CO2的影响因素研究[D]. 刘双日. 浙江大学, 2015(12)
  • [5]山月桂的引种试验研究[D]. 周艳. 贵州师范大学, 2014(01)
  • [6]发酵柑橘皮渣取代草炭用于柑橘容器育苗研究[D]. 吴玉婷. 西南大学, 2013(12)
  • [7]醋糟的营养价值及其对蛋鸡氮排泄的影响[D]. 宋增廷. 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2(08)
  • [8]丹尼斯凤梨组织培养及快速繁殖技术的研究[D]. 陈胜.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 2012(01)
  • [9]盆栽多头菊品种筛选及其反季节栽培中B9的应用研究[D]. 樊靖. 北京林业大学, 2009(11)
  • [10]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Lour.)无土栽培技术研究[D]. 董立格. 南京林业大学, 2008(09)

标签:;  ;  ;  ;  ;  

塑料袋在花卉繁殖栽培中的应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