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计划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报告)

非计划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报告)

一、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论文文献综述)

张金萍[1](2016)在《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文中指出(第一部分)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长期变化随访研究背景:在我国,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已成为瓣膜性心脏病(Valvular Heart Disease, VHD)治疗的首选方法,尤其是主动脉瓣受累及时。换瓣术后常伴有升主动脉增宽,甚至出现升主动脉事件,但人工瓣膜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规律尚无统一的认识。目的: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行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手术病历及术后长期超声随访资料,探讨换瓣术后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规律,为临床手术决策提供参考。方法:检索阜外医院心外科病历与超声影像中心超声报告系统,行主动脉瓣位外科瓣膜置换术(Surgical Valve Replacement, SVR)的所有患者,且满足超声心动图检查在4次及以上的患者。采集患者临床资料和术前、术后超声心动图报告。根据病因分为:风湿性心脏病(Rherlmatic Heart Disease, RHD)组、退行性主动脉瓣膜变(Degenerative Aortic Valve, DAV)组和主动脉瓣脱垂(Aortic Valve Prolapse, A VP)三组,分析3种病因的临床特点及观察各组升主动脉内径变化。按术后超声随访时长分4组:≤3年,>3年~≤6年,>6年~≤9年,>9年,观察换瓣术后不同随访时间段的升主动脉内径变化。将患者基线升主动脉内径≥40mm或后续随访序贯性检查中升主动脉内径≥40mm、或年增长率>3mm定义为增宽组,未达到上述诊断标准为非增宽组。观察各病因下增宽升主动脉内径所占比;按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0mm、>30mm~≤35mm、>35mm分为三组,观察不同基线升主动脉内径的换瓣术后升主动脉内径演变情况及增宽组的分布情况。结果:1665例患者入选(女性877例,平均年龄:47.0±10.8岁),共10673份超声报告,平均超声随访年数:7.59±3.38年。所有患者升主动脉基线资料内径均值是31.97±4.95mm(范围:20—53mm),随访值与基线内径值差值平均0.45±3.75mm(范围:-11-+42mm)。三种病因升主动脉内径均值不同(31.21 ±4.62mm vs.35.36±5.08mm vs.33.45±4.90mm, P<0.05。在换瓣术后,三组升主动脉内径整体呈增长趋势,各组升主动脉内径随访均值高于其基线均值,DAV和AVP组在≤3年超声随访时长无统计学意义,余各组在各超声随访时长内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RHD、AVP、DAV三组换瓣术后>35mm升主动脉增宽率分别为17.89%、33.33%、44.27%,换瓣术后随访升主动脉内径≥40mm在DAV组所占比最高,达27.08%,其次是AVP组的16.87%,RHD组增宽者所占比例最低。换瓣术后不同基线升主动脉内径均呈增长趋势,基线升主动脉内径>35mm组的内径增宽趋势要高于≤30mm(?)>30mm~≤35mm。RHD、 DAV和AVP三组在基线>35mm组,升主动脉扩张所占比重大分别达57.74%、67.14%和68.00%。结论:换瓣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升主动脉内径均值和升主动脉扩张发生率均呈渐进性增长。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变患者平均内径在三组中最大,且增长率最大,主动脉瓣脱垂介于两者之间,风湿性心脏病平均内径最小,增长率最小。风湿性心脏病的增宽率显着低于主动脉瓣脱垂和退行性主动脉瓣膜病变。升主动脉基线内径的增大,升主动脉内径的增长率愈明显,增宽者所占比例亦越大。(第二部分)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升主动脉扩张及危险因素分析背景:近年来,风湿性心脏病(Rherlmatic Heart Disease, RHD)的发病率虽然有所下降,但仍是我国瓣膜外科最常见的病因。外科手术矫治依然是指南推荐的最佳治疗方案。RHD瓣膜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的变化情况国内外尚无相关方面的研究分析。另一亟需解决的问题是越来越多的RHD患者面临人工机械瓣膜损毁及使用期限的“终结”,不可避免的需要再次行瓣膜换瓣手术。目的:本研究立足于阜外医院心外科病历与超声影像中心超声报告系统,回顾性分析分析RHD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增宽的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阜外医院1998年1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行瓣膜置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且满足超声心动图检查在4次及以上的患者。按性别、年龄、心功能、主动脉瓣病理情况、术式及瓣膜大小分组来观察扩张者在各组内所占比例。采用IBM SPSS 19.0、Excel 2007分析软件,统计学检验水准为P<0.05。用Logisitc回归模型,分析上述因素对风湿性心脏病患者换瓣术后升主动脉扩张的影响。结果:共收集到1230例RHD患者行换瓣术的完整资料,女性740例,平均年龄47.5±9.48岁。升主动脉基线内径均值是31.21±4.62mm,差值的均值是0.41±3.64mm。换瓣术式升主动脉内径均值呈增长趋势。增宽组在男性,老年人、Ⅳ级主动脉瓣狭窄或关闭不全、单纯性AVR手术、植入人工瓣膜较大者内所占比例大。Logisit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人工瓣膜植入大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性别、心功能分级、年龄是换瓣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增宽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2.235,2.067,1.687,1.667,1.666,1.362,1.030。结论:随着换瓣术后随访时间的延长,风湿性心脏病的升主动脉内径呈渐进性增长。人工瓣膜植入大小、主动脉瓣关闭不全、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性别、心功能、年龄是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瓣术后升主动脉扩张的危险因素。相比于主动脉瓣狭窄,主动脉瓣返流可能与升主动脉内径改变密切相关。术前升主动脉内径可能是手术方式选择的重要参考因素,可以考虑瓣膜置换的同时行升主动脉成形或置换术。伴有升主动脉内径增宽者,换瓣术后需要密切随访观察。

陈祥舟,刘梅,彭莉,胡卫,杨宗英,肖颖彬,陈林,王学锋,陈劲进[2](2010)在《瓣膜病同时合并冠心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同时行瓣膜手术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体外循环(ECC)中的心肌保护策略。方法总结2000年1月-2009年12月我院96例瓣膜病合并冠心病患者实施瓣膜手术及CABG ECC中的心肌保护经验。ECC中及时的心脏减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并根据患者病情采用顺行灌注(顺灌)、冠状静脉窦逆行灌注(逆灌)、左右冠状动脉窦直视灌注(直视灌)、血管桥灌注(桥灌)多种方法结合,4∶1冷血(1520℃)停搏液灌注-冷血(1015℃)半钾停搏液维持-开放主动脉前温血(3032℃)灌注的方式进行心肌保护。96例患者中单纯二尖瓣成形(MVP)+CABG 2例;二尖瓣置换(MVR)+CABG 18例(同期行血栓清除5例);MVR合并三尖瓣成形(TVP)+CABG 20例(同期行左房血栓、右房血栓清除各1例);主动脉瓣置换(AVR)+CABG 24例(同期行瓦氏窦瘤修补1例,行室壁瘤切除1例);二尖瓣合并主动脉瓣置换(DVR)+CABG 20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3例);双瓣膜置换合并三尖瓣成形(DVR+TVP)+CABG 8例(同期行左房血栓清除3例);双瓣膜置换合并三尖瓣置换(DVR+TVR)+CABG 1例;马凡氏综合征行Bentall术+CABG3例。结果 ECC时间101360 min,阻断主动脉时间67241 min。全组96例患者自动复跳58例,自动复跳率60.4%。死亡5例,死亡率5.21%。其余患者均康复出院。结论 ECC中及时心脏减压,维持适当的灌注压;针对手术方式,选择多种灌注方法可以较好的保护心肌,提高自动复跳率,增加手术成功率。

于波,刘锦屏,秦良光,陈洪晔,谭启明[3](2008)在《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报告》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探讨如何降低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死亡率和并发症。方法对行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的1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作总结分析。结果单纯二尖瓣成形术6例,黏液瘤摘除+二尖瓣成形术1例,二尖瓣置换术5例,主动脉瓣置换2例,主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成形术2例,双瓣置换术3例(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2例);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共39根,每例平均(1.9±1)根。术后早期死亡4例(占21.1%),死因为左室破裂2例,低心排致多器官功能衰竭1例,进食中呛咳窒息致室颤1例。随访3~16个月,心功能均得到改善,无严重心绞痛发作。结论瓣膜病特别是年龄超过50岁者同时患有冠心病并不少见,而冠心病也可能同时伴有瓣膜损害,风湿性瓣膜病患者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应常规行冠状动脉造影检查。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者估计瓣膜成形效果难以确定时,应直接选择保留瓣下结构的瓣膜置换,防止增加术后死亡率和并发症。

叶美玲[4](2005)在《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文中研究说明本博士研究论文之先趋探索部分,乃是运用电子因特网资源搜寻并收集447篇中西医心血管障碍文献资料,以及213篇益气活血中药文献数据,结果得知中西医药护理资料文献虽然很多,但是深入其内容却参差不齐,文献数据又缺乏有系统性的分析统整,以致应用价值相对的大幅降低。此外,搜寻与收集数据文献时,发现电子因特网的管道连结缺乏统整陛、适当性与效率。因此,极易造成各项信息凌乱、分散,使读者无法做最快速、有效的搜集,更何论专业知识的产出与临床实务的应用。 本论文认为应设立有系统性、整合性之中西医信息搜寻引擎、中西医信息数据与知识库、中西医信息连结入口网站等,以利中西医信息之知识管理。此亦可以扩大使用者能快速、便利、有效、系统性的查询相关文献数据与进一步的应用。中西医信息之知识管理有利于推广国内外中西医相关研究,并增进中西医之深层知识的产出与应用,更期望达成全球化信息服务的鹄的。 在21世纪的知识经济时代中,谁能再这个时代中掌握知识、技术,谁就能掌握竞争的未来。未来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而竞争的优势武器就是知识管理与因特网。的确随着时代进步的影响,专业性的医事护理人员必须面对多元化、高复杂性的医疗照护,所以要不间断、快速且有效地获取、累积、管理、产出相关之信息与知识。医事护理的专业成熟度会直接影响到病患与其家人的生命、健康、生活品质等。而医护专业性的成熟度乃需奠立于专业信息与知识的获得、累积、应用等。因此,医事护理专业者应不懈怠的找寻、尝试、验证、建立、管理种种的专业信息与知识,以期能提升医事护理的专业知识与医疗照护品质。 因此,本博士研究论文旨在规划、建置与应用中西医信患知识管理体系。本论文应用计算机信息科技,将中西医数据与信息予以搜集、整理、储存、应用,进而成为具知识经济时代需求的知识管理。本论文首先规划与建置「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平台」,在此知识管理平台下,再规划与建置「知识库」、「知识地图」与「知识社群」等三大功能。在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的规划与建置分为三个层面:1) 知识管理信息系统的规划与建构,2) 数据信息与知识连结的设计、规划与执行,以及 3) 使用者知识系统使用的协助。在数据信息与知识的连结上,必须包含有三大类的规划:1) 外显数据的搜集规划与执行,2) 信息需求的分析与数据转化,以及 3) 知识架构的设计与建构。在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的知识系统使用的协助包括 1) 知识形成的协助,2) 知识共享的协助,以及3) 个人使用的协助。 本论文规划与建置完成的「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环境,具有知识累积、知识淬取、知识分享、知识询答、知识库管理、知识地图管理等的机制。本论文

李志坚[5](2004)在《CCABG与OPCAB治疗冠心病临床对比分析》文中指出目的 评价CCABG与OPCAB治疗冠心病的临床价值。方法 将63例冠状动脉搭桥术的病人分为CCABG组和OPCAB组,CCABG组41例,常规建立体外循环,心肌保护,在心脏停搏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OPCAB组22例,通过胸骨正中切口,在心脏不停跳下完成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两组手术方法的术前和术后各项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术前一般情况如年龄、体重、合并其他疾病情况等无差异,CCABG组病变血管数多于OPCAB组(P<0.05);两组手术移植旁路血管数量分别为2.65±0.92比2.10±0.77(P<0.05),但移植血管材料无差异;OPCAB组相对于CCABG组术后辅助呼吸时间,ICU治疗时间,外科住院时间短(P<0.05),手术时间和用血量明显缩短和减少(P<0.01),并发症如二次开胸,低心排,心律失常,感染,围术期心肌梗死等和死亡率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OPCAB治疗冠心病的初期结果显示其相对于CCABG可以减少患者手术时间、术后辅助呼吸时间、ICU时间和外科住院时间,减少用血量,病人容易接受等优点。但应该掌握好手术适应症,其手术的难点是靶血管的暴露,这种方法目前尚不能完全替代CCABG,我们期待更客观,更有说服力的随机双盲研究。

李德才,郭兰敏,吴树明,范全心,邹承伟[6](2000)在《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文中研究指明报告7例患者在瓣膜置换同时行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arterybypassgraft,CABG)。除1例死亡外,其余6例均完全康复。根据本组资料,认为虽然应该尽量避免非计划CABG,但其仍不失为特殊情况下挽救患者生命的有效手段。

王聪[7](2013)在《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生命体征近日节律特点研究》文中指出目的:通过监测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后病人体温、血压、心率的近日节律特征,分析其与病情变化、预后的相关性,为判断预后及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的时间护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择2012年6月至12月在福建省福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进行心脏瓣膜置换术的病人142例,所有研究对象都是在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和病人知情同意的基础上进行观察的。采用自制问卷收集病人的基本资料;采用《简易智能状态检查表》(MMSE)评定病人认知功能;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评定病人情感状态。术后病人返回重症监护室即开始采用多功能监护仪(深圳迈瑞BENE View)连续48小时持续监测病人的呼吸、心率、脉搏、肛温、动脉血压,每小时记录一次,于手术前1天、术后3~7天对病人认知、焦虑和抑郁进行评定。采用描述性统计、t检验、卡方检验、多元线性回归等统计方法进行相关资料的统计分析。结果:1、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体温于术后3小时左右开始上升,10小时达高峰,其平均体温在48小时内总体呈上升趋势,血压,心率在13小时时达到最低点,然后呈现逐步升高的趋势。2、术后第一天血压、心率的近日节律出现紊乱,然而血压于第二天恢复节律,且术后第一天体温、血压、心率节律消失的比例高于第二天。与术后第一天相比,术后第二天收缩压和舒张压的中值升高(t值分别为-7.601,-7.752;P值均<0.001),心率中值、振幅均降低(t值分别为5.508,11.920;P值均<0.001),位相延后(t值为2.220,P值为0.027),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3、与术前相比,病人术后焦虑评分、抑郁评分升高(t值分别为-4.20,-7.43;P值均<0.001),术后认知评分降低(t=10.29;P<0.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经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术后焦虑的影响因素为术前评分、年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抑郁的影响因素为术前评分、ICU停留时间和教育年限;认知的影响因素为年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4、根据体温、血压、心率的近日节律变化将病人分为节律出现组和消失组,消失组的住院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清醒时间、机械通气时间均长于出现组,消失组的焦虑和抑郁评分均高于出现组,但认知评分低于出现组。结论:1、在本临床实验条件下,病人血压、心率近日节律于术后出现紊乱,随着病情的稳定逐渐恢复。2、基于术后24小时体温、血压、心率近日节律存在的病人病情恢复较好,提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体温、血压、心率近日节律的改变能够成为心脏瓣膜置换术后预后是否良好的早期指标。

徐银祥[8](2003)在《胸主动脉瘤手术高危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目的:总结72例胸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分析手术高危因素,提供外科治疗策略。 方法:本组72例中,男58例,女14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6.24±13.10岁。病程8h-6月,其中8h 1例,1~30天42例,30~60天10例,2~6月19例。主要病因:主动脉夹层32例,其中主动脉夹层DeBakey Ⅰ型16例,DeBakey Ⅱ型7例,DeBakey Ⅲ型9例;升主动脉瘤19例;Marfan综合征16例;降主动脉瘤5例。上述病例中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23例,主动脉瓣狭窄4例,主动脉瓣脱垂2例,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脱垂2例,二尖瓣狭窄1例,三尖瓣重度关闭不全5例,三尖瓣下移2例,动脉导管未闭2例,肺动脉高压2例,心包积液1例。胸主动脉瘤破入胸腔2例,合并胸腔积液1例。冠心病4例,急性肾功能衰竭3例。 施行Bentall手术44例,其中Bentall手术联合二尖瓣置换术4例,Bentall手术联合CABG 3例,Bentall手术联合二尖瓣成形术3例,Bentall手术联合三尖瓣下移畸形矫正术2例,Bentall手术联合右半弓切除1例。David手术9例,David手术联合主动脉全弓置换3例;升主动脉置换6例,联合冠状动脉移植手术3例、联合近半弓置换2例、PDA结扎术1例,联合全弓置换2例。单纯升主动脉切除置换3例。降主动脉手术12例,其中降主动脉置换术11例,降主动脉大补片1例,补片长10cm。半弓切除置换4例,其中近半弓切除+David手术2例,近半弓置换+Bentall手术1例,单纯半弓切除置换1例。全弓切除置换8例,其中全弓切除置换联合David手术5例,单纯主动脉弓置换3例。 结果:63例痊愈出院。二次开胸止血2例;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7例,分别于术后第4~15天恢复;Bentall手术结束心脏复苏时顽固性室颤死亡1例。术后昏迷死亡2例,自动出院1例,2例治疗后期并发肾功能衰竭、消化道大出血死亡;急性主动脉夹层术前急性肾功能衰竭,Bentall手术顺利,术后肾功能衰竭加重死亡1例。降主动脉置换术并发后截瘫,自动出院1例。手术死亡8例,死亡率11.11%。 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月~11年,平均63月。治疗效果满意,无残余漏、假性动脉瘤等。中文摘要结论:胸主动脉瘤手术复杂、危险性极大,并发大出血、脑损伤及脊份损伤时常危及病人生命。木研究结果表明采取综合措施预防并发症,提高外科治疗效果。1.提高手术技术,加强手术人员间配合,认真、细致地做好、每一项 技术操作是预防术中大出血的关键。2.持续性选择性锁骨下动脉脑灌注,符合解剖、生理,手术野清晰, 可有效实施脑保护避免脑损伤,是主动脉弓部和近弓部主动脉瘤 手术首选脑保护措施。3.DHCA+RCP与经锁骨下动脉供血组脑损伤及脑损伤死亡率存在统 计学差别:DHCA+RCP脑损伤并发症较多,RCP本身不符合生理, 其灌注流量、灌注压力等参数有待于进一步研究。4.提高手术操作技术水平,加强手术人员间的密切配合,‘减少失误, 缩短手术时间,缩短体外循环时间,尤其是缩短停循环时间是减 少术后脑损伤的重要措施。5.术中采取综合措施保护脊髓,尤其对于粗大肋间血管均应给予保 护,与人工血管再植吻合有利于维持脊髓供血,预防截瘫。6.主动脉急性夹层合并急性肾功能障碍者应紧急手术迅速解除原发 病引起的肾缺血、使肾功能恢复,否则病人可因肾缺血加重出现 肾功能不可逆性肾功能衰竭而死亡,然而急症手术死亡率较高。

朱秋玲[9](2012)在《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目的: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的方法,搜集3所中医院近5年的1840例慢性心力衰竭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构建证治规律复杂网络图,计算其节点度分布,探讨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结果:慢性心力衰竭证候-治法-药物节点度分布符合冥率特征,具备核心结构。其核心治法是补气、温阳、活血、利水、健脾、理气、化痰、疏肝;核心药物是茯苓、白术、桂枝、黄芪、甘草、泽泻、益母草、陈皮、柴胡、郁金、丹参、当归、麦冬、枳壳、半夏、葶苈子、毛冬青;核心药物功效是健脾、补气、利水、疏肝、理气、化痰、活血、温阳、清热、养阴(按关联度由高到低依次排序)。结论: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具有无尺度网络特征,存在共性的核心结构。根据“以药测证”的理论分析,慢性心力衰竭的核心证候是气阳两虚、血瘀水停;核心治法是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健脾化痰、疏肝理气法在网络中关联度较高,脾虚痰阻、肝郁气滞是慢性心力衰竭的重要证候,与以往研究不同。复杂网络技术可以为中医学研究疾病提供非预期但很有价值的隐含信息,进而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客观依据。

杨玉伦[10](2005)在《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疾病的临床应用》文中指出胸腔镜在胸外科的临床应用始于1910年,由瑞典内科教授Jacobaeus首次应用于胸腔粘连烙断术,主要用于肺结核的治疗。80年代,光学技术尤其是内镜视频技术的发展,胸腔镜及其配套设备日趋完善,使传统胸腔镜外料发展为现代胸腔镜外科—电视胸腔镜外科(Video-assisted thoracic surgery,VATS),它不仅用于胸外疾病的诊断,而且用于由最初的胸膜疾病、肺大泡等简单手术发展到能够完成早期肺癌、早期食管癌、纵隔疾病等复杂手术治疗。 首先,临床常见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利用胸穿抽液、胸膜穿刺活检其阳性率较低,有学者统计其阳性率分别为22%和26%,而电视胸腔镜既可以全面探查胸膜腔,又能准确获取病变组织,提高了确诊率,并能准确对恶性肿瘤进行临床分期。文献报道,胸腔镜对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率可达93~96%。同时,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确切,尤其是恶性胸腔积液经电视胸腔镜喷撒滑石粉行胸膜固定术,其治愈率可达93%。所以,电视胸腔镜既可对恶性胸腔积液明确诊断,为进一步治疗提供依据,又能够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时机。 第二,在慢性脓胸早期,胸腔内常有大量脓性坏死组织,经保守治疗多次胸腔穿刺或胸腔闭式引流术后,可能会形成包裹性脓胸,胸腔有大量蜂窝状纤维分隔,肺表面纤维膜形成,抗感染治疗和胸穿、胸腔闭式引流、胸腔灌洗疗程长且疗效差。经电视胸腔镜治疗,可以在直视下清除脓液及坏死组织,彻底打开脓腔分隔,并能剥离纤维板,使肺完全复张。慢性脓胸胸腔镜早期治疗,具有痛苦小、疗程短、效果好等优点。 第三,电视胸腔镜手术已被认为是治疗自发性气胸的首选方法。常规胸腔镜肺大泡手术多采用全麻下双腔管气管导管下手术,也有学者采用在局麻加镇静剂下电视胸腔镜手术切除肺大泡治疗自发性气胸,尤其是不能耐受全麻和单肺通气

二、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部分 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长期变化随访研究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风湿性心脏病换瓣术后升主动脉扩张及危险因素分析
    前言
    研究对象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一 Epidata调査表
个人简历
致谢

(2)瓣膜病同时合并冠心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1.2 诊断和手术
    1.3 ECC中心肌保护方法
        1.3.1 ECC方法
        1.3.2 心肌保护方法
2 结 果
3 讨 论
    3.1 冠心病与瓣膜病心肌保护特点
        3.1.1 冠心病的心肌保护特点
        3.1.2 瓣膜病的心肌保护特点
        3.1.3 瓣膜病合并冠心病的心肌保护特点
    3.2 心肌保护液温度的选择
        3.2.1 冷血停搏液
        3.2.2 开放前温血灌注
    3.3 复苏困难的处理

(4)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文献综述
第1章 前言
第2章 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之规划与建置
第3章 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平台之规划与建置
第4章 中西医信息知识库之规划与建置
第5章 中西医信息知识地图之规划与建置
第6章 中西医信息知识社群之规划与建置
第7章 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体系之应用
第8章 讨论
第9章 结论
实验研究参考文献
致谢

(5)CCABG与OPCAB治疗冠心病临床对比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论文
    前言
    第一章 临床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选择与分组
        1.2 手术方法
        1.3 统计学处理
    第二章 结果
        2.1 两组患者术前资料比较
        2.2 两组患者术后资料比较
    第三章 讨论
    第四章 小结
    参考文献
    附表
综述
    正文
    参考文献
个人简介
致谢

(6)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论文提纲范文)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1.2 CABG情况
2 讨论

(7)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生命体征近日节律特点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综述
    参考文献
附录
个人简历

(8)胸主动脉瘤手术高危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引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讨论
结论
附图表
参考文献
综述
参考文献
致谢

(9)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提要
Abstract
引言
第一部分 文献研究
    1 古代文献综述
        1.1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病名研究
        1.2 心力衰竭病因病机历史沿革
        1.3 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认识
    2 现代医学对慢性心力衰竭的研究
        2.1 流行病学
        2.2 慢性心力衰竭的原因
        2.3 慢性心力衰竭的诱因
        2.4 慢性心衰的发生机制
        2.5 慢性心衰的治疗
    3 慢性心力衰竭的中医药现代研究
        3.1 现代中医对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3.2 慢性心力衰竭辨证论治研究现状
        3.3 慢性心力衰竭的方药现代研究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 研究背景
    2 研究目的
    3 资料
        3.1 一般资料
        3.2 慢性心力衰竭的西医诊断标准
        3.3 心功能分级标准
        3.4 补充分级标准
        3.5 中医证型诊断标准
        3.6 纳入标准
        3.7 排除标准
    4 研究步骤
        4.1 制定统一的慢性心力衰竭病例资料调查表
        4.2 预调查
        4.3 培训研究者
        4.4 制定质量控制措施
        4.5 规范数据管理
        4.6 统计分析
    5 结果
        5.1 一般资料比较说明
        5.2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分布
        5.3 临床常用中医治法分布
        5.4 临床应用方剂频次分布情况
        5.5 临床使用中药频次分布情况
        5.6 证治规律复杂网络分析
第三部分 讨论
    1 慢性心力衰竭证候要素分布
    2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
    3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与性别、年龄的关系
    4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分布与心功能关系
    5 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型与B型尿钠肽(BNP)水平比较
    6 慢性心力衰竭的治法及用药情况
    7 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复杂网络分析
        7.1 复杂网络与中医学
        7.2 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
结语
问题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附 查新报告
附 论文着作
详细摘要

(10)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疾病的临床应用(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一、电视胸腔镜外科发展概述
二、电视胸腔镜手术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三、电视胸腔镜恶性胸腔积液的诊断治疗
四、电视胸腔镜脓胸清创及纤维板剥脱术
五、电视胸腔镜治疗自发性气胸
六、电视胸腔镜肺部恶性肿瘤的治疗
七、电视胸腔镜食管疾病的治疗
八、电视胸腔镜在胸部外伤疾病的应用
九、电视胸腔镜纵隔疾病的诊断治疗
十、电视胸腔镜手术并发症及预防
十一、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四、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论文参考文献)

  • [1]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机械瓣置换术后升主动脉内径变化及危险因素分析[D]. 张金萍. 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6(01)
  • [2]瓣膜病同时合并冠心病体外循环中的心肌保护[J]. 陈祥舟,刘梅,彭莉,胡卫,杨宗英,肖颖彬,陈林,王学锋,陈劲进. 中国体外循环杂志, 2010(04)
  • [3]心脏瓣膜手术同时行冠状动脉搭桥术19例报告[J]. 于波,刘锦屏,秦良光,陈洪晔,谭启明. 浙江临床医学, 2008(11)
  • [4]中西医信息知识管理[D]. 叶美玲. 中国中医研究院, 2005(06)
  • [5]CCABG与OPCAB治疗冠心病临床对比分析[D]. 李志坚. 山西医科大学, 2004(01)
  • [6]瓣膜置换并非计划冠状动脉搭桥术(附7例报告)[J]. 李德才,郭兰敏,吴树明,范全心,邹承伟. 山东医药, 2000(02)
  • [7]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病人生命体征近日节律特点研究[D]. 王聪. 福建医科大学, 2013(01)
  • [8]胸主动脉瘤手术高危因素分析及外科治疗策略[D]. 徐银祥. 青岛大学, 2003(01)
  • [9]基于复杂网络技术的慢性心力衰竭证治规律研究[D]. 朱秋玲. 山东中医药大学, 2012(01)
  • [10]电视胸腔镜在胸外疾病的临床应用[D]. 杨玉伦. 郑州大学, 2005(08)

标签:;  ;  ;  ;  ;  

非计划瓣膜置换冠状动脉搭桥术(7例报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