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水库池塘雄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

北京密云水库池塘雄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

一、北京密云水库池沼公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论文文献综述)

公莉,过龙根,尹成杰,杨姣姣,杨雅兰[1](2022)在《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生长特性及种群调控效果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洱海先后人为引入太湖新银鱼(Neosalanx taihuensis)和西太公鱼(Hypomesus nipponensis),其生长速度快、繁殖率高的生物学特性已对洱海生态环境造成影响,通过捕捞调控可降低其生物量。为了掌握其生长特性,评估人工调控效果,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洱海采集2种鱼标本,通过测量体长与体重数据,对种群参数(L∞、W∞、k、t0、Z、M、E)进行估算,并调查分析其年产量变化。结果显示:(1)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体长与体重关系回归参数b值分别为3.2148和2.8770,均属于等速生长。西太公鱼von Bertalanffy生长方程为Lt=13.65[1-e-1.80(t+0.17)],Wt=28.09[1-e-1.80(t+0.17)]3.2148,生长拐点年龄为0.48,相应体重为8.51 g,体长为9.41 cm;太湖新银鱼生长方程为Lt=9.45[1-e-0.92(t+0.38)],Wt=2.69[1-e-0.92(t+0.38)]2.8770,生长拐点年龄为0.75龄,相应体重为0.78 g,体长为6.11 cm。(2)西太公鱼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捕捞死亡系数和开发率分别为10.20、2.56、7.64和0.75,太湖新银鱼为4.66、1.84、2.82和0.61。(3)西太公鱼资源量2015-2018年呈逐年递增,但上升幅度逐年降低,而太湖新银鱼资源量2015-2018年逐年降低。研究表明,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个体发育正常,生长周期相差一个月左右,西太公鱼的生长速度高于太湖新银鱼,人工调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陈召松,安蓓,王子旺,吴发宁,孙章运,张立勋[2](2021)在《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与保护》文中提出兰州市是黄河唯一穿城而过的省会城市,是黄河流域综合治理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区域,了解其鱼类多样性现状及变化趋势对黄河流域水生态保护尤为重要。本文于2020年7–10月对黄河干流兰州段及其4条支流(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开展了鱼类多样性、分布及影响因素调查,以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Pielou均匀度指数、Simpson优势度指数、Cody和Routledge指数、 Bray-Curtis相异性系数对黄河兰州段5条河流鱼类群落进行评估,同时通过相对多度(relative abundance, RA)判定优势种,利用非度量多维标度排序(non-metric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MDS)展示物种空间分布格局。本次调查获得鱼类20种,隶属于4目6科15属。其中,国家Ⅱ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种,受威胁鱼类4种,中国特有鱼类7种,黄河特有鱼类4种。区系组成属青藏高原区高原西北亚区,其中鲤形目种类占绝对优势,优势种为东方高原鳅(Triplophysa orientalis)、粗壮高原鳅(T. robusta)、鲫(Carassius auratus)和麦穗鱼(Pseudorasbora parva)。庄浪河和黄河干流的α多样性较高。β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黄河干流与庄浪河、大通河、湟水河和宛川河间的鱼类物种明显不相似;大通河与湟水河之间以及黄河干流与宛川河之间的鱼类物种组成相似性较高。NMDS分析表明,黄河兰州段鱼类被划分为地理空间上相近的4个地理群。水利设施建设、外来物种和水体污染可能影响了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和分布。本研究为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保护和科学管理以及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调查数据。

吴会民,姜巨峰,孟一耕,李文雯,蔡超,郭姝蕴,杨华,付志茹,王健,谷德贤[3](2021)在《于桥水库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16—2018年利用流刺网、定置刺网、撒网、地笼、罾网及饵钩等渔具对天津市蓟县城东4 km蓟运河左支流州河上游出山口处的于桥水库(北纬40°20’,东经117°25’)的鱼类进行了多次采集调查。共采集到鱼类24种,隶属于5目10科24属,其中鲤形目15种,鲇形目2种,鲈形目4种,鲑形目2种,合鳃目1种。与历史资料相比,于桥水库新增鱼类6种,其中鲤形目2种,鲈形目1种,鲑形目2种,合鳃目1种;消失10种,其中鲤形目9种,刺鱼目1种。根据生物操纵理论,提出保护水库生态平衡的建议。

林植云,陆君,姚唐春,丁国骅[4](2018)在《池沼公鱼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文中提出检测了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Pallas,1814)20个形态特征的两性异形以及雌性个体生育力。结果表明,池沼公鱼雌雄比例符合1:1。单因子方差分析显示雌雄成体体长差异不显着。以体长为协变量的单因子协方差分析显示,特定体长的雌性个体的体重、体高、头长、背鳍基前距、腹鳍基前距、腹鳍臀鳍间距大于雄性个体,但背鳍基长、背鳍间距、胸鳍长和去内脏体重小于雄性个体,其它局部特征不存在显着的两性差异。10个形态特征变量的主成分分析发现,前3个主成分共解释60.1%的变异。腹鳍基前距在第一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4.7%变异),体重、去内脏体重和体高在第二主成分有较高的正负载系数(解释20.3%变异),背鳍基长在第三主成分有较高的负负载系数(解释15.1%变异)。雌性在各个主成分的分值均显着大于雄性。实验检测雌性个体怀卵数量与体长和体重均呈正相关回归关系显着。体长、体重和怀卵数量的偏相关分析显示,怀卵数量与体重呈正相关,怀卵数量与体长相关不显着。研究结果显示池沼公鱼中生育力选择驱使雌性个体向较大的腹腔容量方向进化。池沼公鱼两性异形的形成还可能受性选择和生态位选择等因素的影响。

李明会,赵衡,周伟[5](2016)在《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及其危害防控》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通过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形成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名录,结果显示,云南现有外来脊椎动物80种,其中鱼类51种,两栖爬行类7种,鸟类14种,哺乳类8种。依照它们进入生态系统的方式和繁殖情况可以归纳为4类:1)主动引入不能自然繁殖型;2)主动引入能够自然繁殖型;3)被动引入能够自然繁殖型;4)养殖逃逸、遗弃或者放生型。在80种外来脊椎动物中,目前对环境和生态系统构成危害的种类有23种。低等脊椎动物(鱼类和两栖类)更易造成入侵。盲目将一些鱼类引入云南的湖泊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最大根源;养殖户的私自引种和观赏动物的引种(花鸟市场)是目前最无序的、最缺乏管理的防控环节。建议规范引种程序,用法律来规范引种行为并加强对放生的正确引导与科学宣传。

陈国柱,仇玉萍,李丽萍[6](2017)在《塔里木盆地鱼类入侵及区系演变趋势》文中研究表明鱼类入侵是塔里木盆地土着鱼类濒危的关键性影响因素之一,结合历史文献数据及近年调查数据,系统综述了塔里木盆地鱼类入侵现状,并就鱼类入侵引起的鱼类区系均一化问题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该地区记录鱼类63种,其中土着种19种,入侵种44种。尽管入侵鱼类提升了塔里木盆地鱼类群落属级及科级的多样性水平,但相应的G-F多样性指数却明显下降,表明该区鱼类群落从物种组成简单、分化明显的特点演变为物种成分复杂、分化贫乏的特点。入侵种中源于长江和额尔齐斯河分别有30种(68.2%)和7种(15.9%),源于美欧和亚洲其他区域的有7种(15.9%)。入侵鱼类的进入引起塔里木盆地与其相关区域鱼类区系相似性显着上升(P<0.01),并导致该区鱼类区系从单一的中亚高原山区复合体演变为多区系混合体。进一步利用鱼类个体生态矩阵分析方法研究显示,外来种在塔里木盆地适应性广泛,能够占据水域各种栖息生境,显着压缩了土着种的栖息空间,进而通过捕食、食物竞争及其他作用途径严重危及土着鱼类种群的续存,提示须采取有力措施限制入侵种的进一步扩散及对濒危土着物种迅速开展人工保育工作。

乌兰·荣珍[7](2015)在《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繁育规律的研究》文中指出河鲈(Perca fluviatilis)隶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鲈科(Percide),鲈属(Perca);具有以下特点:(1)较强的适温性,能在北方寒冷地区自然越冬;(2)耐盐性强,可以忍受盐度为12的环境;(3)性成熟周期短,产卵繁殖简便,苗种易于培育;(4)抗病力强,易捕捞。河鲈肉味鲜美,在国际水产品贸易市场非常受欢迎,是一个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水产养殖名特优新品种。自1992年新疆福海县水产局捕获河鲈开展人工繁殖成功后,苗种相继被引进到北京、天津、山东、上海、江苏等地。本文开展了乌伦古湖河鲈的繁育研究,其中包括河鲈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通过本试验,优化河鲈繁殖技术,更加科学地进行河鲈的养殖,为河鲈养殖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推动河鲈在全国的健康养殖。本次研究分为河鲈的繁殖、苗种培育和成鱼饲养三大部分。繁殖结果表明:(1)河鲈自然繁殖与人工繁殖的平均受精率分别为93.4%、67.9%,t检验显示河鲈自然繁殖的受精率极显着高于河鲈人工繁殖的受精率(P<0.01);(2)河鲈自然繁殖与人工繁殖的平均孵化率分别为81.9%、83.2%,t检验显示河鲈自然繁殖的孵化率与人工繁殖的孵化率之间无差异(P>0.05)。苗种培育试验结果表明:(1)河鲈水花鱼苗经过5 d的培育,河鲈水花鱼苗的卵黄囊吸收完毕。(2)河鲈水花鱼苗的卵黄囊直径与日龄之间呈线性负相关关系,方程为R=-0.41t+2.07(R2=0.9935)。(3)30 d的培育期结束后,河鲈夏花的平均体长达到38.5 mm,试验中河鲈夏花的体长生长呈二次函数增长,体长生长方程为L=0.0446t2-0.2547t+5.2782(R2=0.9966)。(4)河鲈秋片鱼种平均出塘规格16.9 cm/ind,平均亩净产4834.5 kg/ha,平均成活率34.2%。成鱼饲养试验结果表明:在乌伦古湖地区,在投放河鲈规格30-95 g/ind、平均净投放1683 kg/ha的条件下,可以获得河鲈平均出塘规格426 g/ind、平均亩净产5694 kg/ha的饲养结果。

唐文家,何德奎[8](2015)在《青海省外来鱼类调查(2001-2014年)》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001-2014年对青海省主要水体中外来鱼类组成、分布和生态习性进行了系统调查.野外调查采集到外来鱼类30种,隶属6目12科25属,已建群外来鱼类16种.其中,黄河水系拥有的外来鱼类最多,共26种;长江上游有4种,为该河段首次记录;可鲁克湖12种,是内陆水体中外来鱼类最多的水域.结合历史文献记录,截至2013年,全省记录外来鱼类7目13科31属36种,已远超土着鱼类物种数(50种和亚种)的一半.调查分析发现外来鱼类呈现数量持续增多、分布范围向高海拔扩张的趋势.已建群外来鱼类主要是分布于我国东部平原地区的广布型物种.虹鳟(Oncorhynchus myskiss)是代表性外来种,现已在黄河上游干流部分河段形成自然繁殖群体,其食物组成包括水生无脊椎动物和高原鳅等土着鱼类.建立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和开展外来鱼类影响研究是防控高原地区外来鱼类的必要措施.

相远辉[9](2015)在《水库池沼公鱼产量变化的原因》文中研究表明池沼公鱼(Hypomesus OLidus)属鲑形目,胡瓜鱼科(Osmeridae),一年生淡水亚冷水性小型经济鱼类。近年来,北京市密云县沙厂水库池沼公鱼产量变化较大,1992年-1994年产量呈上升趋势,1995年以后产量呈下降趋势。本文研究了影响沙厂水库池沼公鱼产量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包括:人工增殖、饵料、人工捕捞、产卵孵化期水库水位变和竞争者等。提出了提高水库池沼公鱼产量的技术措施,即每年大量放流池沼公鱼受精卵。同时,提出了人工放流池沼公鱼受精卵应注意的问题。人工放流池沼公鱼受精卵应注意的问题是:把握采卵时机,保证数量和质量,设法缩短孵化期,在进入水库上游的亲鱼90%以上成熟时进行人工采卵孵化;放流地点选择在沙石底质、水深不大于5 m,避风向阳的库湾。

陈萍,王建刚,张莉[10](2014)在《池沼公鱼不同部位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文中指出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对池沼公鱼不同部位中脂肪酸组成进行了分析。利用索氏提取法萃取池沼公鱼鱼头、肌肉和内脏中的脂溶性成分,经甲酯化处理后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分离和鉴定,运用面积归一化法确定各个成分的相对百分含量。试验结果表明,池沼公鱼不同部位鱼头(37.25%),鱼肉(29.87%),鱼内脏(67.28%)中脂肪含量明显不同;脂肪酸成分组成相近,主要有肉豆蔻酸,棕榈油酸,棕榈酸;(E)-9-十八碳烯酸,花生四烯酸,顺式二十碳五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及二十二碳五烯酸等;脂肪酸成分含量分布有明显区别,鱼内脏中含有丰富的EPA、DHA。池沼公鱼的营养价值较高,具有很好的综合开发利用价值。

二、北京密云水库池沼公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北京密云水库池沼公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论文提纲范文)

(1)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生长特性及种群调控效果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样品采集
    1.2 样品处理
        1.2.1 生长参数估算
        1.2.2 死亡系数和开发率
    1.3 数据处理
2 结果
    2.1 生长参数
        2.1.1 体长与体重关系
        2.1.2 生长方程
        2.1.3 生长速度、加速度和生长拐点年龄
    2.2 死亡系数和开发率
    2.3 年产量变化
3 讨论
    3.1 洱海西太公鱼的生长速率快于太湖新银鱼
    3.2 以生长拐点年龄和开发率调控洱海鱼类资源
    3.3 人工调控与食物竞争是导致资源变动的主因

(2)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与保护(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1调查区域与时间
    1.2样品采集与处理
    1.3鉴定方法
    1.4数据分析
        1.4.1 DNA序列数据分析
        1.4.2区系界定、生态类型、保护等级和濒危状况评估
        1.4.3α多样性指数
        1.4.4β多样性指数
        1.4.5群落结构分析
2结果
    2.1鱼类物种组成
        2.1.1鱼类物种组成
        2.1.2区系特征
        2.1.3生态类型
        2.1.4特有种和优势种分析
        2.1.5保护等级和濒危状况
    2.2多样性分析
        2.2.1α多样性
        2.2.2β多样性
    2.3不同河流鱼类群落的Bray-Curtis相异性
    2.4物种空间分布格局
3讨论
    3.1物种组成及变化成因
    3.2多样性现状分析
    3.3保护建议

(3)于桥水库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方法
    1.2 数据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鱼类区系分析
    2.2 生态类型
    2.3 鱼类物种多样性现状
3 讨论

(5)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及其危害防控(论文提纲范文)

1 方法
    1.1 调查时间及地点
    1.2 调查方式、对象及内容
2 结果
    2.1 主动引入不能自然繁殖型
    2.2 主动引入能够自然繁殖型
    2.3 被动引入能够自然繁殖型
    2.4 养殖逃逸、遗弃或者放生型
3 讨论
    3.1 低等动物更易造成入侵
    3.2 入侵危害表现
4 防控措施
    4.1 规范引种程序
    4.2 放生与科学宣传

(6)塔里木盆地鱼类入侵及区系演变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1.2 研究方法
2 结果
    2.1 塔里木盆地鱼类群落演变
    2.2 塔里木盆地入侵鱼类来源及组成
    2.3 塔里木盆地土着与入侵鱼类生态特征比较
3 讨论
    3.1 入侵鱼类导致塔里木盆地鱼类组成及鱼类区系演变
    3.2 入侵鱼类引起了塔里木盆地鱼类区系与其相关区域均一化演变
    3.3 入侵鱼类在塔里木盆地广泛适应性及扩散趋势

(7)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繁育规律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河鲈的生物学特性
        1.1.1 分类地位与分布
        1.1.2 形态特征
        1.1.3 生活习性
        1.1.4 食性
        1.1.5 生长与繁殖习性
    1.2 我国河鲈养殖概况
    1.3 人工繁殖河鲈常见疾病的危害与防治
    1.4 本论文研究的背景、意义、目的及内容
        1.4.1 本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4.2 本研究的目的
        1.4.3 本研究的内容
第2章 河鲈的繁殖
    2.1 材料与方法
        2.1.1 河鲈繁殖的设施
        2.1.2 河鲈亲鱼的选择
        2.1.3 河鲈的繁殖方法
        2.1.4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 结果
        2.2.1 卵子质量观察
        2.2.2 自然繁殖与人工繁殖的受精率、孵化率比较
    2.3 讨论
        2.3.1 人工繁殖的受精率低于自然繁殖的受精率
        2.3.2 人工繁殖的孵化率较低
        2.3.3 孵化设施提高人工繁殖孵化率的作用
第3章 河鲈的鱼苗鱼种培育
    3.1 材料与方法
        3.1.1 河鲈的夏花培育
        3.1.2 河鲈的秋片培育
        3.1.3 数据测量与处理
    3.2 结果
        3.2.1 河鲈水花的卵黄囊吸收情况
        3.2.2 河鲈夏花的体长生长情况
        3.2.3 单个池塘饲养河鲈秋片鱼种的结果
        3.2.4 总体池塘饲养河鲈秋片的结果
    3.3 讨论
第4章 河鲈成鱼的饲养
    4.1 材料与方法
        4.1.1 池塘条件
        4.1.2 河鲈秋片
        4.1.3 鱼种投放
        4.1.4 投饲
        4.1.5 驯化
        4.1.6 日常饲养管理
    4.2 结果
        4.2.1 单个池塘饲养河鲈成鱼的结果
        4.2.2 总体池塘饲养河鲈成鱼的结果
    4.3 讨论
第5章 总结与展望
    5.1 本文主要研究结论
    5.2 河鲈人工授精工作的建议
    5.3 后续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历

(8)青海省外来鱼类调查(2001-2014年)(论文提纲范文)

1材料与方法
    1. 1调查区域与时间
    1. 2调查方法
    1. 3标本处理和鉴定
2结果与分析
    2. 1外来鱼类种类组成
    2. 2外来鱼类分布
    2. 3外来鱼类生态习性
    2. 4已建种群的外来鱼类食性与分布
    2. 5虹鳟食性、产卵期与产卵场
3讨论
    3. 1外来鱼类来源
    3. 2外来鱼类种类呈现增多的趋势
    3. 3外来鱼类呈现出向高海拔水域扩散的趋势
    3. 4防控建议

(10)池沼公鱼不同部位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材料与试剂
    1.2 仪器与设备
    1.3 方法
        1.3.1 鱼油提取
        1.3.2 脂肪酸甲酯化
    1.4 GC-MS分析
        1.4.1 气相色谱条件
        1.4.2 质谱条件
        1.4.3 测定方法
2 结果与分析
    2.1 分析与鉴定
3 结论与讨论

四、北京密云水库池沼公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论文参考文献)

  • [1]洱海西太公鱼和太湖新银鱼生长特性及种群调控效果研究[J]. 公莉,过龙根,尹成杰,杨姣姣,杨雅兰. 水生态学杂志, 2022(01)
  • [2]黄河兰州段鱼类多样性与保护[J]. 陈召松,安蓓,王子旺,吴发宁,孙章运,张立勋. 生物多样性, 2021(12)
  • [3]于桥水库鱼类种类组成及其多样性[J]. 吴会民,姜巨峰,孟一耕,李文雯,蔡超,郭姝蕴,杨华,付志茹,王健,谷德贤. 水产学杂志, 2021(03)
  • [4]池沼公鱼的两性异形与雌性个体生育力[J]. 林植云,陆君,姚唐春,丁国骅. 丽水学院学报, 2018(02)
  • [5]云南外来脊椎动物及其危害防控[J]. 李明会,赵衡,周伟. 林业调查规划, 2016(05)
  • [6]塔里木盆地鱼类入侵及区系演变趋势[J]. 陈国柱,仇玉萍,李丽萍. 生态学报, 2017(02)
  • [7]乌伦古湖河鲈(Perca fluviatilis)繁育规律的研究[D]. 乌兰·荣珍. 新疆农业大学, 2015(03)
  • [8]青海省外来鱼类调查(2001-2014年)[J]. 唐文家,何德奎. 湖泊科学, 2015(03)
  • [9]水库池沼公鱼产量变化的原因[J]. 相远辉. 北京农业, 2015(02)
  • [10]池沼公鱼不同部位中脂肪酸成分的GC-MS分析[J]. 陈萍,王建刚,张莉. 食品工业, 2014(06)

标签:;  ;  ;  ;  ;  

北京密云水库池塘雄鱼自然繁殖情况调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