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列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介绍 量化值国家溯源来源 国家计量研究之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系列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介绍 量化值国家溯源来源 国家计量研究之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一、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系列介绍 全国量值溯源的源头 国家计量科研的心脏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论文文献综述)

肖舒雅[1](2021)在《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服务中的问题研究 ——以H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文中指出

褚楚[2](2021)在《基于激光干涉的高精度计量装置研发及路面轮廓量测的量值溯源》文中研究表明本文研发了一种基于激光干涉的路面轮廓计量装置,提出了路面轮廓计量的溯源体系,并对路面轮廓计量进行了量值溯源,填补了国内在路面轮廓计量溯源体系建设方面的空白,完成了一项标准仪器的建立。标准计量仪器是计量体系中用于量值传递的标准设备,研究和开发路面轮廓的标准计量仪器是实现路面轮廓计量量值传递的重要手段。在路面工程中,用于量值传递的标准仪器尚未建立,本研究开发的路面轮廓计量装置能够极大提高传统方式测量的精度,保证工程质量,节省测量成本。建立基于激光干涉条纹的计量校准方法和溯源体系,将完善路面工程的计量传递与溯源,为路面轮廓的三维测量提供重要的技术依据。本文基于干涉条纹轮廓测定法,结合理论分析和室内外实验,探索了提高测量精度的方法,并将该方法运用到路面轮廓的测量中,而后基于该方法设计并建造了路面轮廓计量装置,并以国家标准样件为基准对该装置进行了量值溯源。本文的路面轮廓计量装置可以为国内其他等级的路面轮廓测量装置提供校准和标定的依据。本文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对基于干涉条纹的路面轮廓三维测量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通过试验,对影响系统测量精度的各系统参数(如干涉条纹入射角、条纹空间频率、纤芯距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入射角为13°时,三维重构的结果较好,该参数既能减小噪声对三维测量结果的影响,又能将扫描盲区限制在合适范围以内,可以将13°定义为最优入射角;系统测量精度随着条纹空间频率的增加而提高,但当条纹空间频率过高时,条纹对噪声的敏感度增强,将降低测量精度;当纤芯距为0.75mm时,条纹发射器能投射出较高空间频率的干涉条纹,且能保证干涉条纹的可识别性,使得远距离(500mm-1800mm)投射时仍保持较高的测量精度;2)根据精度影响因素的结论,改进了条纹发射器的构造,设计并制造了适用于测量路面轮廓的计量装置。该装置的扫描系统可以通过传动系统在三维笛卡尔坐标内的任意位置扫描被测路面,产生直径约在45.98-165.52mm之间的条纹图案,三维测量精度可达±0.1mm,分辨率可达0.053mm,填补了干涉条纹测量技术在路面轮廓测量中的缺失;3)从后处理的角度对三维图像重构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探究了减少干扰信息的方法,改进了重构的算法,弥补光束发散角引入的误差,从而提高系统的三维重构精度。结果表明,采用单一分量法、分段线性变换、构建反高斯函数、小波降噪等来处理原始条纹图像,可有效修复条纹图像的余弦分布特征,滤除干扰信息,实现对路面三维轮廓信息的提取,优化后的算法可使得获取的三维数据更准确;4)探究了路面轮廓三维测量值与标准值之间的差异,分析了误差来源,对系统在不同测量高度下的误差进行了探索。完成了路面轮廓计量在量值溯源体系中的关键环节:将该路面轮廓计量装置溯源到了计量标准,计算了路面轮廓计量装置的标准不确定度;用该装置标定新制的路面裂缝标准件,计算了路面裂缝标准件的标准不确定度。而后对实际路面的轮廓进行了三维重构,结果显示该装置可以较准确地反应沥青路面的三维形貌。

陆进宇,张卫东,卜瑞娟,姜鲲[3](2021)在《思危机育新机 谋规划创新局——关于制定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0-2035)的几点思考》文中认为在抗击新冠重大疫情取得重大胜利和脱贫攻坚、全面实现小康社会之际,我们即将迎来"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承上启下,继往开来,2020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10月,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薛瑛琪[4](2020)在《MBER部门的L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项目进度管理是围绕项目进度计划展开的,这就要求科研项目在开展之前就要有完善的进度计划。制作计划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和节省时间,而项目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有严格的时间期限要求,这说明项目管理中制定进度计划是极为重要的。影响进度的因素通常包括人为因素、技术因素、资金因素、环境因素等。要针对科研课题进行进度分析,探讨进度管理的几种常见的计划技术,通过关键链找到科研项目进度管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实施过程中,进行全面及时的进度管理。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经济体制改革,项目管理作为现代管理办法中一种非常重要的手段已经开始广泛的运用到建筑、IT、交通等各种行业,吸引人们对于这种新的管理理念投入了更多的关注,并且越来越重视。与此同时,在科研项目的管理领域,人们也经常会因为科研课题的项目进度规划的不够合理,出现科研项目无法按时完成或完成的情况不好的麻烦,因此在科研项目的执行过程中也开始重视起项目管理技术的应用。基于以上背景,本文对MBER部门的L科研项目进行了研究。MBER是交通运输行业唯一一家国家级从事法定计量的技术机构,负责全国道路与桥梁检测设备计量检定、校准及测试任务,该部门中科研工作占有很大的比重。本研究尝试使用项目管理的相关理论与工具,并结合MBER部门进度管理的要求以及作者的实际工作经验,对该部门L科研项目进行分析,发现该项目在进度管理方面的问题,剖析问题出现的原因,并进一步提出完善该项目进度控制的具体方法。本研究有助于在制定规范的项目进度的同时确保项目高质量的完成,进而提升MBER部门项目执行的效率,同时也可以更好为其他兄弟单位提供经验支持,逐步成为交通计量行业的标杆。

张帆[5](2020)在《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文中研究指明计量广泛存在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不仅对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有着重要影响,更保障着生产贸易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我国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有着非常关键的作用。连云港市位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其地区范围内有众多的石油、化工、医药等企业,涉及法制计量管理的计量器具众多。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是连云港地区唯一的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其公益职能的发挥直接关系到本区域量值传递的准确性和法制计量管理的有效性。随着《计量法》的修改和新的《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的颁布,如何在事业单位改革浪潮中转变职能,提升技术能力,强化公益属性,是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在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发展历程梳理与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基础之上,发现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职能定位模糊、强制检定业务范围小、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与服务意识欠缺”等相关问题。进一步研究发现“管理体制行政化、财政经费投入不足与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是导致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发挥中产生上述问题的根源。针对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过程中存在突出问题,本文借鉴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的先进经验,结合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在发挥公益职能实际现状,认为要想整体强化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的公益职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其次,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第三,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最后,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任国营[6](2020)在《应对国际比对的步距规校准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尤其是《中国制造2025》国家战略和“质量强国”的实施,对制造业中广泛使用的检测仪器、加工设备(如:坐标测量机、数控机床等)提出了更高的精度要求。步距规是检测坐标测量机、数控机床的常用标准器,其量值是国际计量局(BIPM)开展的几何量国际关键比对之一。开展步距规的校准技术研究,提升步距规的校准精度,保障其量值传递的正确性和可溯源性,对促进我国相关产业发展、提升制造业产品的质量、扩大计量国际影响力等都具有重要作用和意义。本文首先对国际上各制造厂家的步距规制造现状及水平进行了归纳,对世界各主要国家计量院的校准水平及技术特点进行了梳理与分析;总结和介绍了步距规校准过程中的的三大关键技术;并根据步距规的外观特点及校准要求,确定了步距规校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本文以研究步距规的校准技术为主线,分别从影响步距规校准精度的精密测长技术、影响测长精度的空气折射率修正技术、测头瞄准技术等方面开展研究工作,并对影响校准结果的各误差来源进行了详细阐述,确定了步距规校准结果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模型,最后进行了实验和国际比对验证;所有这些工作为建立我国的步距规计量溯源体系奠定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因此,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由以下几部分构成:(1)根据步距规校准系统组成单元的功能特点和技术要求,确定了步距规校准系统的总体设计原理图;(2)提出了基于多路激光干涉合成技术的步距规测量模型,建立了可直接溯源到国家633nm波长基准的步距规校准系统,并开展了重复性实验和基于二等量块的精度验证;(3)提出了基于实物标准具的空气折射率实时测量与修正方法,能快速反馈测量环境下的波长变化,提高激光干涉测长精度;(4)开展了基于触发式测头的测量瞄准技术研究,提出了基于阿贝原则的触发式测头性能评价及补偿方法,实现了测头性能参数的校准,补偿了步距规校准中因测头瞄准信号的触发位置与实际测量点位置不一致而引入的误差,提高了步距规的校准精度;(5)对步距规校准系统的测量环境进行了稳定性实验验证,对步距规测量过程中的各主要误差来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步距规校准系统的校准结果测量不确定度评价模型,给出了相关的校准验证结果,建立了国家步距规量值溯源体系,实现了步距规量值的国内统一与国际等效。

邓千封[7](2020)在《基于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及量值溯源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大气污染防治工作和国际间碳交易的进一步展开,对气体污染物和温室效应气体排放量的准确计量愈发重要。烟道气体排放是我国大气污染物和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来源,目前国内可用于校准大口径气体流量计的标准装置较少且暂时缺乏完整的量值溯源体系,同时烟道内流场复杂、湍流度高,使烟气流量测量结果准确度较低。S型皮托管作为当前应用最广泛的烟道气体流量计,其计量性能直接关系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为了满足当前国内对烟道气体流量的量值溯源需求和解决S型皮托管在烟道气体流量计量中校准系数受横向流动影响的问题,本文主要对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新建成的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了性能评估,并通过烟道现场测试对S型皮托管和球型皮托管在烟道流量计量中的特性进行研究,基于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对横向流动下S型皮托管的校准系数变化进行研究,设计了一种校准系数对横向流动不敏感的改进锥型皮托管。本文主要研究成果如下:(1)对国家计量院新建成的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进行了性能评估。经验证,标准装置具备流量范围为908104840m3/h,流速范围为0.560m/s的测量能力,装置的相对扩展不确定度为0.62%(k=2),可对最大口径为1m的气体流量计进行校准,完善了烟道气体流量量值溯源体系。(2)通过烟道现场实验对S型皮托管与球型皮托管的烟道流量计量特性进行研究。研究发现:与现场超声流量计的标准流量相比,S型皮托的示值误差达到33.8%;球型皮托管对向测量的示值误差为-6.2%,非对向测量的示值误差为-6.5%。球型皮托管的计量性能较好,对向测量与非对向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度相当。但球型皮托管孔径小、易堵塞,不能长时间进行测量,选用S型皮托管可避免此问题,但须要进行改进以提高其计量性能。(3)烟道气体的横向流动会造成皮托管校准系数的变化,通过在不同扭转角和偏转角下对S型皮托管校准系数受探头结构参数变化的影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扭转角变化时,S型皮托管的校准系数关于0°呈近似对称分布;在偏转角变化时,校准系数变化较大且不对称;静压孔压力值的变化是S型皮托管校准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当皮托管曲率半径、取压孔距离增大,或者内外径之比减小时,校准系数的变化趋于稳定。(4)设计了一种校准系数对横向流动不敏感的改进型锥型皮托管,并对改进后的锥型皮托管结构参数对校准系数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发现:总压孔压力值的变化是改进后锥型皮托管校准系数变化的主要因素;在横向流动的条件下,总压孔锥形角度越小,静压孔锥形角度越大,连接杆位置距离皮托管探头越远,校准系数越稳定。最后通过烟道现场测试,改进后锥型皮托管示值误差为24.6%,相比于常规S型皮托管,测量准确度提升近9%。

王帅[8](2020)在《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文中研究指明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作为目前最常用的一种路面摩擦系数检测设备,已经广泛地应用于我国的路面抗滑性能测试和评定当中,并且其测试的横向力系数已经被《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纳入了我国沥青路面抗滑设计指标当中。我国的道路验收标准JTG F80/1-201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第一册土建工程》中明确规定路面的横向力系数(SFC)≥50,2014年颁布的JJG(交通)113-2014《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定仪检定规程》中针对几个关键部分对该设备的技术指标提出了要求,但并未建立明确的量值溯源途径,因此,长期以来,行业内未实现该设备的量值溯源,也无法开展该类设备的检定/校准工作。本课题以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为研究对象,以交通部国家道路与桥梁工程检测设备计量站的科研项目为依托,通过对现阶段设备计量检定方法的研究和分析、量值溯源途径的研究、计量标准装置的设计研发以及相关的试验和不确定度评定,研究设备可行的量值溯源方法,完善公路工程计量测试服务体系和交通计量技术规范体系,为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检测的可靠性提供保障。本文提出了一种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量值溯源方法。通过现场试验对当前检校方法进行了解,通过对数据的处理分析发现问题,提出研制计量标准装置的方案,利用Solidworks对方案模型进行搭建,并利用ANSYS Workbench平台对模型进行力学分析判断可行性和方案比选,确定方案后以模型为基础进行装置搭建,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配件进行完善。通过对研制的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建立以力学参数为基准的量值溯源链,以实现对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量值溯源。

赵地[9](2020)在《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文中认为作为斜拉桥的主要受力构件之一,准确地识别斜拉索的索力值并科学地评定测量结果是确保斜拉桥顺利建设和后期运营安全的重要前提。频率法测试索力结果的准确度取决于模型参数的精度和模型本身的可靠性,本文以课题组初步建立的索力计量体系为基础,分析了索力测量与计量学的联系,在不确定度理论框架下,对不同测量模型进行不确定度评定,并用上级仪器对索力动测模型进行校准以量化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大小。建立了拉索有限元模型并结合评定结果对不同测量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并实施了现场索力测试方案,运用频谱分析提取拉索自振频率,通过上级仪器压力环对测量模型索力值进行校准,确定了索力动测模型本身因假设条件的不满足而引起的不确定度大小,本文主要内容有:(1)对索力测试现状、计量学中的测量结果评定理论方法以及索参数识别方法进行文献调研。总结了常见的索力测试方法并推导了频率法中的弦模型及简支梁模型的显式表达过程,在此基础上,从计量学角度阐述了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处理从误差理论过渡到不确定度理论这一过程,并分析了对于索力测量结果也需满足量值溯源的必要性和科学性,梳理并分析文献中对索力测量模型中的索长、索密度、抗弯刚度和边界条件对测量索力的影响及各参数的识别方法。(2)以计量学中的不确定度理论为基础和切入点,对计量学中有关测量模型的不可靠性方面的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完成了桥梁工程中索力动测模型因假设条件的不满足而其本身存在的不确定度和动测模型中因参数的概率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的区别划分。结合短索实测案例,以固支梁模型为制备状态分别得到了弦理论模型和简支梁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和测量模型中参数的概率特性引起的不确定度。并分析了索力测量模型迭代发展过程。并通过非参数假设检验理论确定了动测模型中参数以及索力输出量的概率分布类型,完善了蒙特卡洛法分析参数的概率特性所引起的不确定度这一过程。(3)通过上级仪器校准来确定动测模型本身的不确度大小,完成了对索力测量结果从模型之间的比对上升到计量学的中对于测量模型的校准这一过程。建立拉索有限元模型来提取拉索自振频率,将不同的测量模型带入到蒙特卡洛法中进行不确定度评定,通过参考值对不同的测量模型进行校准,以确定测量模型本身产生的不确定度大小,在此基础上结合拉索生产现场以及实桥实测数据,通过上级仪器的校准,分别得到了模型参数的概率特性和模型本身存在的不确定度大小,然后将两者引起的不确定进行合成,得到了测量模型最终不确定度大小。

杜鸣[10](2020)在《《中国计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中国计量》创刊于1995年,是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主管、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主办的计量领域内的权威期刊,在2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中国计量》始终以“从内容到形式是一流,从影响到效益是一流,在同类期刊中是一流”四个一流为目标,以宣传贯彻《计量法》为基本宗旨,扎根国内,面向基层,为推动中国计量事业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文分为了以下五个方面,第一章主要阐述了为什么要研究《中国计量》,对《中国计量》在中国计量界的重要地位以及研究该期刊的作用与意义进行了简要说明,并在此基础上对当前国内学术、科技期刊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梳理。第二章以时间为线索,通过对90年代中国改革开放的时代大环境以及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计量事业发展形势剧烈变化过程中一些重要历史事件和关键细节的梳理,引出了《中国计量》诞生的时代意义和所携带着的历史使命。第三章以中国计量事业发展过程的两条主线——计量的法制化进程与计量管理体制的建设为对象,深入分析了作为中国计量事业发展主要阵地的《中国计量》在两条主线的各个发展阶段所扮演着的不同的重要角色。第四章通过挖掘《中国计量》在航空航天、产业计量这两大科研创新领域发展中的贡献,凸显出了《中国计量》对中国科研创新体系的重要推动作用。第五章以《中国计量》中心,通过对期刊内容的梳理归纳,详实的勾勒出了国家颁布《“一带一路”计量合作愿景与行动》这一重大战略的全面情况,包括其发布的背景、国内计量界早期的应对举措以及发布几年间的合作进展等。

二、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系列介绍 全国量值溯源的源头 国家计量科研的心脏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系列介绍 全国量值溯源的源头 国家计量科研的心脏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论文提纲范文)

(2)基于激光干涉的高精度计量装置研发及路面轮廓量测的量值溯源(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
    1.2 研究意义
2 绪论
    2.1 激光干涉技术的发展状况
        2.1.1 激光干涉技术在国外的发展状况
        2.1.2 激光干涉技术在国内的发展状况
    2.2 路面轮廓测量技术
        2.2.1 基于雷达测距的路面轮廓三维测量技术
        2.2.2 基于激光测距的路面轮廓三维测量技术
        2.2.3 基于三维结构光的路面轮廓三维测量技术
    2.3 量值传递与量值溯源
        2.3.1 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定义
        2.3.2 量值溯源与量值传递的必要性
        2.3.3 计量基准与计量标准
    2.4 存在的问题
    2.5 研究内容
3 准静态高精度路面计量装置的原理
    3.1 干涉条纹的产生
    3.2 CCD相机捕捉图像的原理
    3.3 获取三维信息的原理
    3.4 本章小结
4 准静态高精度计量装置的研发
    4.1 条纹发射器的设计
        4.1.1 分光器的选择
        4.1.2 光纤的选择
        4.1.3 激光器的构成
        4.1.4 输出端的设计
    4.2 系统参数的设计
        4.2.1 路面扫描方式
        4.2.2 镜头焦距的确定
    4.3 路面扫描装置的设计
    4.4 干涉条纹的调试
    4.5 对设计参数的验证
        4.5.1 相机与出射光的之间的夹角对条纹图像质量的影响
        4.5.2 改进的纤芯距对三维信息提取精度的改善
    4.6 路面准静态高精度计量装置的制作
    4.7 本章小结
5 路面条纹图像的处理
    5.1 数字图像处理
    5.2 对路面条纹图像的预处理
        5.2.1 路面条纹图像的获取
        5.2.2 预处理的原因
        5.2.3 灰度变换
        5.2.4 图像增强
        5.2.5 背景光强均衡化
        5.2.6 条纹图像的降噪
    5.3 图像预处理有效性的验证
    5.4 傅里叶变换法提取相位变化量
    5.5 相位解包裹
    5.6 相位信息转化为三维数据算法的优化
    5.7 本章小结
6 系统的测量误差
    6.1 不同测量高度下的误差
    6.2 误差来源的分析
        6.2.1 相位偏移对相位变化量的影响
        6.2.2 条纹的投射距离的测量误差对测量结果的影响
        6.2.3 背景光强对误差的影响
    6.3 本章小结
7 路面轮廓三维重构的量值溯源及实际应用
    7.1 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7.1.1 不确定度产生的原因
        7.1.2 标准不确定度的评定方法
        7.1.3 合并样本标准偏差
    7.2 路面轮廓计量装置的溯源
    7.3 路面裂缝标准样件的溯源
    7.4 沥青路面的实测
        7.4.1 测量沥青路面样本1
        7.4.2 测量沥青路面样本2
    7.5 本章小结
8 结论与展望
    8.1 结论
    8.2 创新点
    8.3 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及在学研究成果
学位论文数据集

(3)思危机育新机 谋规划创新局——关于制定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0-2035)的几点思考(论文提纲范文)

一、求突破,打造计量理论和基标准创新链,完善计量技术基础
二、补短板,形成高质量计量工作链,加强国内计量基础建设
三、深挖潜,构建计量基础信息数据链,转变计量服务模式
四、转机制,丰富计量治理体系制度链,营造良好市场环境
五、占高位,建立国际计量战略循环链,增强国际计量话语权

(4)MBER部门的L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关于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状况
        1.2.2 国内关于项目进度管理的研究现状
    1.3 主要的研究内容与研究思路
第2章 相关概念及理论概述
    2.1 关于项目进度管理
    2.2 项目进度管理方法
    2.3 关键链技术与关键路径法的比较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MBER部门科研项目进度管理现状分析
    3.1 MBER部门科研项目简介
        3.1.1 MBER部门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
        3.1.2 MENR部门科研项目管理的结构
        3.1.3 MBER部门科研项目阶段的划分
    3.2 MBER部门科研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
        3.2.1 科研项目延期情况较多
        3.2.2 项目计划时间估算偏差较大
        3.2.3 信息不通畅
        3.2.4 未及时识别科研项目进行中的进度偏差
    3.3 MBER部门科研项目进度管理存在的问题原因分析
        3.3.1 不合理的进度计划
        3.3.2 进度计划调整不及时
        3.3.3 科研项目中不可控因素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L科研项目制定进度计划
    4.1 MBER部门L科研项目的基本情况
        4.1.1 项目背景
        4.1.2 项目目标
        4.1.3 L科研项目的WBS分解
        4.1.4 项目的组织结构
    4.2 制定进度计划
        4.2.1 定义活动
        4.2.2 估算活动时间
        4.2.3 活动顺序的排列
        4.2.4 网络计划图
        4.2.5 利用关键链法来优化项目进度计划
    4.3 本章小结
第5章 L科研项目进度控制与保障
    5.1 L科研项目的进度管理
        5.1.1 进度管理的内容
        5.1.2 进度管理的具体情况
    5.2 进度控制中应注意到的问题
    5.3 L科研项目进度的保障方法
    5.4 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绩效评估机制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L项目进度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6.1 经验
    6.2 启示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1.2.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1.2.3 国内外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和方法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4 创新与不足之处
        1.4.1 创新之处
        1.4.2 不足之处
第2章 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强化相关概念及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界定
        2.1.1 计量检定测试中心
        2.1.2 公益服务
    2.2 理论基础
        2.2.1 有限政府理论
        2.2.2 公共物品理论
第3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现状分析
    3.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机构公益职能演进历程
        3.1.1 机构概况
        3.1.2 职能定位
        3.1.3 业务组成
    3.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展现状
        3.2.1 计量检定和计量校准能力建设
        3.2.2 强制检定工作
        3.2.3 其他公益职能发挥情况
第4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的问题
        4.1.1 职能定位模糊
        4.1.2 强制检定业务范围较小
        4.1.3 社会公用计量标准建设落后
        4.1.4 CNAS校准项目能力建设薄弱
        4.1.5 服务意识欠缺
    4.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发挥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4.2.1 管理体制行政化
        4.2.2 财政经费投入不足
        4.2.3 专业技术人员水平参差不齐
第5章 国内外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 国内法定计量检定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1.1 无锡市计量测试院
        5.1.2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
    5.2 国外管理计量技术机构公益职能发挥经验借鉴
        5.2.1 美国
        5.2.2 日本
        5.2.3 俄罗斯
第6章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的对策建议
    6.1 履行中心职能,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1.1 稳步推进强制检定工作
        6.1.2 夯实日常检定工作
        6.1.3 拓展公益计量检定测试领域
    6.2 夯实基础,提升公益能力
        6.2.1 加强产业计量中心建设
        6.2.2 加强能源计量中心建设
        6.2.3 强化专业技术人员专业素养
    6.3 加强计量宣传,普及计量知识
        6.3.1 民生计量进社区
        6.3.2 计量知识进校园
        6.3.3 计量工作进市场
    6.4 创新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
        6.4.1 增强服务意识,改善服务态度
        6.4.2 提高工作效率,缩短检测时间
        6.4.3 创新服务方式,实施互联网+计量
参考文献
致谢
附件1 实施强制管理的计量器具目录
附件2 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可开展的强制检定项目
附件3 深圳市计量质量检测研究院规定

(6)应对国际比对的步距规校准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背景及意义
    1.2 当前国内外的步距规生产企业及其产品特点
        1.2.1 德国KOBA公司
        1.2.2 德国卡尔·蔡司(Zeiss)公司
        1.2.3 日本三丰(Mitutoyo)公司
        1.2.4 中国桂林安一量具有限公司
        1.2.5 中国苏州卓尔测量技术有限公司
        1.2.6 中国桂林汉美量仪有限公司
    1.3 步距规校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德国联邦物理技术研究院(PTB)
        1.3.2 美国国家标准与技术研究院(NIST)
        1.3.3 芬兰国家计量研究所(VTT MIKES)
        1.3.4 法国国家计量院(LNE)
        1.3.5 英国国家物理研究所(NPL)
        1.3.6 日本国家计量研究所(NMIJ)
        1.3.7 意大利国家计量研究院(INRIM)
        1.3.8 澳大利亚国家测试技术研究院(NMIA)
        1.3.9 墨西哥国家计量中心(CENAM)
        1.3.10 西班牙计量中心(CEM)
        1.3.11 瑞典国家测试和检定研究院(SP)
        1.3.12 我国步距规校准技术的发展现状
    1.4 步距规校准中的关键技术
        1.4.1 基于激光干涉原理的精密测长技术
        1.4.2 测头瞄准定位技术
    1.5 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步距规校准的测量原理及方案设计
    2.1 设计原则
        2.1.1 阿贝原则
        2.1.2 矢量三角形法则
    2.2 测量原理
    2.3 数学模型与仿真验证
    2.4 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数据验证
    2.5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激光干涉精密测长中的空气折射率修正技术
    3.1 常用空气折射率修正技术
        3.1.1 标准环境下的修正Edlen公式
        3.1.2 NIST对 Edlen公式的修正
        3.1.3 基于Ciddor的折射率修正公式
        3.1.4 以上空气折射率修正公式的区别与局限
    3.2 基于实物标准具的空气折射率测量方法
        3.2.1 基本原理
        3.2.2 测量模型
        3.2.3 实验结果
        3.2.4 传感器选用
    3.3 结论
第四章 测头瞄准技术与误差补偿算法
    4.1 触发式测头瞄准技术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4.2 测量原理
    4.3 数学模型
        4.3.1 测头触发时的刚性位移量L_c
        4.3.2 测头触发时产生的挠曲位移量L_p
        4.3.3 测头触发时测头与被测件接触的弹性压缩量L_k
        4.3.4 测头的预行程量L_(pre)
        4.3.5 数学建模与仿真验证
    4.4 装置与实验验证
    4.5 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评估技术
    5.1 校准装置的测量能力验证
        5.1.1 步距规校准环境的恒温实验
        5.1.2 测头直径的标定实验
        5.1.3 步距规测量重复性与稳定性实验
        5.1.4 基于二等量块的精度验证
    5.2 装置的运动误差分析
        5.2.1 运动平台引入的测量误差分析
        5.2.2 测量方向的实验验证
    5.3 步距规校准装置的测量不确定度分析
        5.3.1 测量模型
        5.3.2 测量不确定度来源
        5.3.3 不确定度分量表
    5.4 基于该装置的国际比对情况
        5.4.1 比对标准器
        5.4.2 测量方法
    5.5 国家步距规量值溯源体系的建立
    5.6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本文工作总结
    6.2 主要创新点
    6.3 未来工作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发表论文情况
    申请专利情况
    承担科研情况
致谢

(7)基于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及量值溯源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烟道气体流量计量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3 S型皮托管结构和测量性能的研究现状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5 创新点
    1.6 本章小结
第二章 烟气流量溯源标准装置性能评估及不确定度评定
    2.1 烟道气体流量量值溯源体系
    2.2 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
        2.2.1 标准装置组成
        2.2.2 标准装置工作原理
    2.3 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性能评估
        2.3.1 LDV的校准
        2.3.2 LDV原级标准管段测量
        2.3.3 8声道超声流量计的校准和标准装置的性能评估
    2.4 烟道气体流量标准装置的功能改进
        2.4.1 PID风速调节功能
        2.4.2 皮托管自动定位系统
    2.5 标准流量装置不确定度分析
        2.5.1 LDV原级标准流量不确定度
        2.5.2 8声道超声流量计工作级标准流量不确定度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常规皮托管现场烟道气体流量计量特性研究
    3.1 皮托管测量原理
    3.2 常规皮托管的现场烟道气体流量测量方法
        3.2.1 S型皮托管的烟道流量测量方法
        3.2.2 球型皮托管的对向测量和非对向测量
    3.3 常规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与计量特性分析
        3.3.1 现场烟道测量条件
        3.3.2 测量过程
        3.3.3 测量结果与皮托管烟气流量计量特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横向流动对S型皮托管校准系数的影响
    4.1 S型皮托管设计与3D打印
        4.1.1 3D打印技术
        4.1.2 S型皮托管的模型设计
        4.1.3 S型皮托管的打印
    4.2 S型皮托管结构参数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4.2.1 气体流速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4.2.2 取压孔内外径比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4.2.3 曲率半径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4.2.4 取压孔距离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横向流动对锥型皮托管校准系数的影响及优化
    5.1 锥型皮托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5.1.1 普通锥型皮托管的结构与性能测试
        5.1.2 改进锥型皮托管的设计与性能测试
    5.2 改进锥型皮托管结构参数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5.2.1 总压孔锥形角度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5.2.2 静压孔锥形角度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5.2.3 连接杆长度对校准系数的影响
    5.3 优化后的改进锥型皮托管的现场测试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8)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路面动态摩擦系数测试原理
    1.4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1.4.1 路面抗滑性能检测的发展和研究
        1.4.2 抗滑指标计量的研究概况
        1.4.3 技术指标现状
    1.5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5.1 主要研究内容
        1.5.2 技术路线
    1.6 研究的难点及采取的措施
2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溯源途径的研究
    2.1 计量参数的确定
    2.2 量值溯源链的建立
    2.3 量值溯源图
    2.4 本章小结
3 横向力系数当前计量测试方法研究
    3.1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
        3.1.1 基本结构
        3.1.2 机械结构
        3.1.3 电气结构
        3.1.4 数据采集处理系统
        3.1.5 技术指标及操作方法
    3.2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检定方法
        3.2.1 计量技术指标
        3.2.2 试验准备
        3.2.3 试验方法和内容
    3.3 试验结果与分析
        3.3.1 重复性测试
        3.3.2 左右轮对比测试
        3.3.3 稳定性测试
        3.3.4 不同设备对比测试
        3.3.5 不同路面对比测试
        3.3.6 各地测试结果
    3.4 问题与改进
    3.5 本章小结
4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计量标准装置的设计研究
    4.1 设计思路
        4.1.1 平面链条式计量标准装置
        4.1.2 滚筒式计量标准装置
    4.2 方法比较及技术路线选择
        4.2.1 模型搭建
        4.2.2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静态力学分析
        4.2.3 基于ANSYS Workbench的瞬态动力学分析
        4.2.4 技术路线
    4.3 搭建方法及配件选择
        4.3.1 传动方式选择
        4.3.2 电机选择
        4.3.3 传感器选择
    4.4 装置的主要构件
    4.5 装置组装及测试流程
    4.6 计量标准装置图
    4.7 本章小结
5 重复性试验、技术指标分析及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
    5.1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计量标准装置的重复性验证
    5.2 技术指标分析
        5.2.1 分析依据
        5.2.2 技术指标
    5.3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
        5.3.1 测量不确定度的评定流程
        5.3.2 计量标准装置的不确定度评定
    5.4 检定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
        5.4.1 距离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2 温度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3 测试轮偏角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4 垂直荷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5 水平荷载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
        5.4.6 SFC动态测试结果的不确定度
    5.5 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的量值溯源图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9)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拉索索力测试及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1.2.1 常见的索力测试方法
        1.2.2 频率法测量索力的研究现状
        1.2.3 拉索参数识别的研究现状
    1.3 索参数对频率法测量索力的影响
    1.4 索力测量与计量学
        1.4.1 量值的传递和溯源
        1.4.2 索力测量与计量学的联系
    1.5 问题的提出
    1.6 研究意义和章节安排
第二章 测量结果分析及参数识别的基本理论
    2.1 引言
    2.2 误差理论到不确定度理论的过渡
        2.2.1 误差理论与不确定度理论的区别与联系
        2.2.2 测量不确定度评定的理论分析
    2.3 参数概率特性分析
        2.3.1 连续型总体密度函数的描述
        2.3.2 区间估计及非参数假设检验分析
    2.4 模型校准的逻辑推理分析
    2.5 拉索参数识别的方法研究
        2.5.1 索的抗弯刚度识别方法
        2.5.2 索的边界条件识别方法
        2.5.3 索长及线密度识别方法
    2.6 拉索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技术路线
    2.7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及案例分析
    3.1 引言
    3.2 索结构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
        3.2.1 频率法测量索力的理论分析
        3.2.2 索参数识别方法的不确定度评定理论分析
    3.3 索力测量模型之间的比对分析
        3.3.1 制备状态下的索力测量模型
        3.3.2 不同测量模型比对的案例分析
    3.4 有参考值的拉索实测案例分析
        3.4.1 索力测量模型本身的不确定度分析
        3.4.2 弦模型索力测量的不确定度分析案例
    3.5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拉索数值分析与不确定度计算
    4.1 引言
    4.2 拉索数值建模与不确定度计算
        4.2.1 有限元模型的建立
        4.2.2 拉索不确定度分析
    4.3 测量模型参数对索力测量结果的影响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索索力现场实测及不确定度计算
    5.1 引言
    5.2 拉索动测法现场实测
        5.2.1 现场实测的理论分析
        5.2.2 现场测试方案及过程
        5.2.3 测量数据分析
    5.3 测量结果的不确定度评定及测量模型的校准
        5.3.1 BD012#拉索不确定度评定
        5.3.2 索力测量模型的校准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文章总结
    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 A:MCM法计算程序
    附录 B:常见的分布列或概率密度分布函数
    附录 C:常见的分位数分布表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科研成果

(10)《中国计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缘由
    1.2 研究综述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研究法
        1.3.2 历史分析法
第二章 《中国计量》的历史演变
    2.1 期刊简介
    2.2 创刊背景
    2.3 《中国计量》历史发展
        2.3.1 第一阶段:1995 年~2005年
        2.3.2 第二阶段:2006 年~2018年
    本章小结
第三章 《中国计量》与中国计量的法制化进程、中国计量管理体制的建设
    3.1 《中国计量》与中国计量的法制化进程
        3.1.1 推进计量法制化体系建设宣传的重要“发声口”
        3.1.2 助力实施“390”计划及计量法修订的“推进器”
        3.1.3 彰显中国法制化体系精细建设的“里程表”
    3.2 《中国计量》与中国计量管理体制的建设
        3.2.1 国家计量管理法规宣传的主阵地
        3.2.2 国家计量管理体制建设飞速发展的跟踪器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中国计量》与中国科研的自主创新
    4.1 《中国计量》与航空航天的自主创新之路
        4.1.1 《中国计量》与航天事业的结缘
        4.1.2 《中国计量》与航天计量的宣传及科学普及
    4.2 产业计量的开拓之路
        4.2.1 中国产业计量萌芽的助力者
        4.2.2 中国产业计量发展问题的“晴雨表”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中国计量》与中国“一带一路”国际化进程
    5.1 《愿景》诞生的背景
        5.1.1 “一带一路”倡议推进所面临的障碍
        5.1.2 中国计量界的应对举措
    5.2 《愿景》下中外计量多领域合作现状
    本章小结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简介

四、法定计量技术机构系列介绍 全国量值溯源的源头 国家计量科研的心脏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论文参考文献)

  • [1]省级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检测服务中的问题研究 ——以H省计量科学研究院为例[D]. 肖舒雅. 河南大学, 2021
  • [2]基于激光干涉的高精度计量装置研发及路面轮廓量测的量值溯源[D]. 褚楚. 北京科技大学, 2021(08)
  • [3]思危机育新机 谋规划创新局——关于制定国家计量发展规划(2020-2035)的几点思考[J]. 陆进宇,张卫东,卜瑞娟,姜鲲. 中国计量, 2021(01)
  • [4]MBER部门的L项目的进度管理研究[D]. 薛瑛琪. 北京工业大学, 2020(06)
  • [5]连云港市计量检定测试中心公益职能强化研究[D]. 张帆. 湘潭大学, 2020(02)
  • [6]应对国际比对的步距规校准关键技术研究[D]. 任国营. 天津大学, 2020
  • [7]基于皮托管的烟道气体流量测量及量值溯源技术研究[D]. 邓千封. 河北大学, 2020(08)
  • [8]单轮式横向力系数测试仪量值溯源方法的研究[D]. 王帅.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9]索结构参数识别中的不确定度研究[D]. 赵地. 重庆交通大学, 2020(01)
  • [10]《中国计量》研究[D]. 杜鸣. 上海交通大学, 2020(01)

标签:;  ;  ;  ;  ;  

系列 法定计量技术机构介绍 量化值国家溯源来源 国家计量研究之心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