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几何变换中培养情感

在几何变换中培养情感

一、在几何变换中陶冶情操(论文文献综述)

张露露[1](2021)在《中国中学三角函数内容设置变迁研究(1950-2019)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文中研究说明作为初、高中阶段数学的重点学习内容,三角函数不仅锻炼学生的函数思维,而且也是将数与形相结合的典范。1950-2019近70年来,伴随着8次教育改革,人民教育出版社发行了29套数学教科书(初中12套,高中17套)。现今,三角函数课程已逐渐系统化,内容编排亦较为完善,而发展是连续的,没有以往教科书的编写经验,就没有之后教科书的改进与优化。因此,本文对1950-2019年“人教版”初、高中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的设置变迁进行梳理,研究其变迁特点,以期为今后教科书的编写提供借鉴。本文以1950年以来“人教社”出版的29套初、高中数学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为主要研究对象,以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为背景,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研究法和统计分析法对29套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的变迁进行分析,分别从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诱导公式、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应用(正、余弦定理、例题和习题)以及三角函数章节数学史融入六个方面对1950-2019年间人教版29套中学数学教科书(初中12套,高中17套)中三角函数的变迁进行宏观和微观研究。在占有丰富原始文献的基础上,展现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教科书中三角函数内容的演变过程,更好地掌握三角函数内容,为他人学习和研究数学教科书中的三角函数内容提供参考,并以期为中国数学教科书的建设提供借鉴。本文得到如下结论:在三角函数宏观研究上,得出结论:(1)教学目标逐渐具体优化;(2)三角函数所属领域反复变化;(3)课程内容削枝强干。在三角函数微观研究上,得出结论:在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的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注重内容的完整性;(2)强调教学内容的简洁性。在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内容设置从被动接受逐渐转向自主探究;(2)强调三角函数图象与性质的主体地位倾向。在诱导公式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从“分散”到“集中”;(2)公式的证明由直观感知逐渐偏向于逻辑论证。在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设置变迁方面:(1)由记忆应用到推理运用;(2)探究证明过程中思维的经济化倾向。在初、高中例题与习题变迁方面:(1)例题、习题设置呈现多类型、多方式编排;(2)根据教学大纲(课程标准)与时代变化设置;(3)以简单符号运算为主,注重运算能力的考查。在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方面:(1)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要求编写;(2)编排位置由开篇到节末;(3)内容由总括到具体;(4)由爱国主义过渡到多元文化。

金珉[2](2021)在《基于数学折纸活动的中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根据当前中学数学课程改革的背景和实践经验,数学课程内容丰富而又多元,数学教学手段和评价工具也在不断更新,数学教育的现代化程度与之前相比已经高出不少,数学教学的目标从关注“分”的高低更多地转向关注“人”的学习。本研究是一次数学拓展课校本化实施的探索尝试,同时也是中学数学活动内容的有益拓展。折纸与数学拓展课的建设与实施将有利于落实学校育人目标、有利于构建主动学习的数学课堂、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抽象概括、数理运算以及团队协作等面向未来的必要素养,能体现“激发学生兴趣、促进个性发展”的教育理念。为此,笔者提出了本研究的三个问题。(1)如何构建基于数学折纸活动的中学数学拓展课程?(2)如何设计、实施折纸与数学拓展课的每个环节?(3)在实际教学中开展折纸数学拓展课的实施路径是什么?本文中,笔者以杜威的教育理论作为理论基础,结合了项目化学习理论等相关理论知识进行课程的设计。课程分为三个主题单元,笔者对每个主题单元设计了对应的课程,并在基层学校进行实施,利用调查问卷法、访谈法、案例研究法对课程的实施效果进行了评价,得到了如下结论:(1)以杜威教育理论作为指导思想,贯彻基于项目的学习理论,进行项目导向的教学设计,结合项目化学习构建基于数学折纸活动的中学数学拓展课程。(2)将课程分为三个专题:折纸与结构、折纸与数学课内知识、折纸艺术与数学。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践、数学计算并发散性思考,鼓励学生在折叠中从“形”与“数”两个角度发现问题、研究问题。(3)在实践中总结以拓展课为载体,打造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自主创新折纸作品、自主探索折纸数学研究的教学模式。将折纸活动与数学学习探究相结合,将有利于数学的学习和研究性学习成果的创新。

彭艳贵[3](2020)在《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数学核心素养是新一轮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的核心内容,既与个体发展的培养目标紧密关联,又是高中数学课程发展的方向。按照核心素养理念,在高中数学课程中,应该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培育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高中阶段的复数关联着代数、平面几何、三角函数等多个知识主题,表现出广泛的联系性,在核心素养理念下,高中复数的学习对于学生的知识理解和个体发展都是重要的。在历年的高中数学课程修订的过程中,复数虽然一直被认为是高中数学课程中的基本部分,但它的内容体系从建国以来就表现出一定的波动性,反映了人们对高中复数的价值取向和课程发展的思考过程。在近些年的高中数学课程发展中,随着复数部分的删减,复数成为“容易教的难点课”,教起来简单,但学生对于基本概念的理解却存在明显的问题。课程发展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教育是一种改变人们行为模式的过程,对学习者本身的研究是教育目标的基本来源。课程内容是构成课程的基本要素,着眼于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目标,基于学生的复数理解水平和行为表现的研究,对高中复数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讨论,是对当前高中复数课程研究的深入发展。因此,本文开展如下四个方面的研究。第一,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从学生个体发展需求、数学的教育功能和高中数学课程的基本要求三个方面确立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判断依据,从理论上初步讨论高中复数的教育价值。高中复数学习对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知识结构发展、数学观念变化、思维品质提升、渗透数学应用意识和完善人才培养过程六个方面表现出重要的价值。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理论分析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必要的理论基础。第二,本研究从课程文本方面对我国历年十一个版本普通高中数学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复数部分从课时数量、课程内容和教学目标三个方面进行了纵向的比较,历年的复数课程虽然在这三个方面存在一定的变化和波动,但都对复数作为“数”的概念的发展进行明确,表现了对数系扩充的目标要求,对复数的表示、复数的运算也都提出了相对较高的教学要求。研究中还对国际上基础教育比较发达的中国、美国、新加坡、英国和澳大利亚五个国家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中复数部分进行横向比较,分析不同国家高中复数的课程目标,了解各个国家的高中复数的基本目标情况,为我国高中复数课程发展提供参考。第三,作为进一步的实践求证,研究中在理论上分析和构建了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的框架,明确高中复数理解的四个水平:感知水平、表征水平、联结水平和应用水平。以此为基础,在专家的指导下,结合当前的教学实践,编制了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选择合适的研究样本进行调查测试,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测试结果表明,多数学生在高中生复数理解的感知水平和表征水平上表现较好,可以较自如地处理一些常规的复数问题,对于一些知识的记忆和方法的基本应用表现较好。但在高中复数的关联水平和应用水平上,学生的测试表现相对较弱。由于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不同类型学校的学生也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学生在复数问题解决的表现中,能够识记基本的结论,但在稍微复杂的问题中缺少必要的判断,在复数问题求解的思维表现上比较普通,在需要较高数学能力的问题上表现不足,对于复数几何意义这个重要内容的理解不够完善,对虚数单位i等复数基本概念和运算法则也缺少必要的理解,在处理联系其它知识主题内容的复数问题时也较普遍地存在困难。第四,本研究根据理论分析和实践研究的结果,整理了高中复数的基本内容,构建高中复数的基本框架,结合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的理念,提出高中复数课程及其内容的发展的基本主张。在高中数学知识体系中,应该坚定复数课程的基本地位,为了充分体现高中复数的教育价值,应该关注高中复数知识体系的相对完整性,重视高中复数的核心概念,丰富复数几何意义和复数与方程等与复数发展密切相关的内容,同时也应该关注复数的广泛关联性和历史文化价值。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果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创新性体现:创新性之一,当前关于高中阶段复数内容的研究整体不多,且较集中于高中复数教学设计的研究。本文以已有研究为基础,从理论分析、课程文本比较、复数学习评价、复数课程内容分析等方面进行了较为系统的研究,对相关研究起到了必要的补充作用;创新性之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改变学生的行为,因此,基于学生发展的需求考虑,尤其是基本的知识需求方面,研究中对学生的复数理解水平进行测试,对学生的典型表现进行分析,讨论影响学生高中复数理解水平的知识方面因素。在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果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地探索意义;创新性之三,本文经过较为系统的研究,采用特定的方法对高中复数相关的具体问题进行分析,相关结论为高中复数课程改革提供了较为直接的依据,而不仅仅是依赖于经验。

辛明[4](2020)在《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在既往研究中,诸多研究者对拉班动作理论从不同方面进行阐释,并在实践中进行有效地或创新性地应用,但拉班的动作理论体系宏大绵密,对其理论体系的研究,随着时代的发展,仍有待于不断深入。在当下,中国舞蹈学界,越来越多的学者重视运用拉班的动作分析方法和舞谱进行教学或研究,因而,对拉班动作科学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其重新认识,真正理解这一科学理论的精神内核,及其在科学方法下蕴涵的人文精神,无论对于舞蹈的教学、研究及学科建设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文立足于拉班理论的文本,试图在系统把握拉班动作理论基础之上,借鉴自然科学公理化的方法,探究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以求在其宏观架构与微观透视之间寻找沟通并理解二者的桥梁;同时,对其理论中的焦点问题及其内在意义,借鉴新现象学的理论,进行互文阐释,并证明拉班的动作理论定律存在的普适性与价值所在。本研究通过对拉班动作理论的研究方法在方法论和研究方式方面进行探讨,运用公理体系规则,对“拉班动作理论公理体系”进行探究,揭示“拉班动作理论定律”,以期对于更加深入地理解拉班动作理论的定理推导过程,并科学地运用拉班动作科学理论作为阐释舞蹈本体的工具有所助益。本研究通过归纳与总结认为,“拉班动作定律”可以归纳为“力效经济定律”“影迹合一定律”“空间和谐定律”等三大定律。“和谐”是拉班动作理论的主题,在拉班着述的文本中,我们能深刻感受到拉班对鲜活生命的关怀、对日常生活的关注。因此,本研究同时运用新现象学的视角,对拉班理论的“生命关怀”内容进行互文阐释。本文将“力效经济”作为拉班理论的第一定律,指出拉班从身体与动作的视角,揭示了动作在实现目的的过程中,始终遵循力效经济法则,主要通过“路径最短”“舞谱规则”“动作参与部位选择”“习惯动作优先”等方成面呈现。将“影迹合一”视为拉班理论的第二定律,从动作与情感、形式与内容的角度,阐释拉班主张内在力效倾向与外在形状变化表现一致,即动力范围的影形和个人空间的迹形同型同构,主要通过“力效和谐”“身心和谐”“舞台表演规则”等方面,阐释拉班的主张。将“空间和谐”作为拉班理论的第三定律,阐述了拉班以开放的视角,揭示了动作流动的奥秘,即:通过对“力效补偿”“力效传播”“习惯动作/习惯力效形成”“动作合唱”“动作的时代变迁”等问题的分析,察看如何通过强调力效平衡达到空间和谐。本研究运用拉班动作定律对中国当代日常生活舞蹈进行观察,使我们对舞蹈的理解能够深入到人文关怀层面,亦充分证明了拉班动作理论及定律价值历久弥新,在舞蹈文化研究中具有普适性、有效性、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这一研究亦启示我们:在舞蹈运动中自觉运用拉班动作定律,才能深刻理解生命的个体差异,才能真正尊重生命的身心独立与自由,才能引领并促发个体生命实现“身心和谐”,进而促进社会的和谐与发展;在舞蹈运动中注意把握拉班动作定律,才能进一步理解民族文化在身体中定型的“动作切入点”,从而让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身体的空间运动特点认知更加准确、深入,并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舞蹈动作理论提供基础。总之,本文通过对拉班理论系统地梳理,探究了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同时借用新现象学的理论作为互文,探究动作空间、身体空间、情感空间、社会空间之间的互动关系,以求能够更深入地理解拉班动作理论的内核与价值,为舞蹈的本体研究与舞蹈学科的建设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思考与参照,是本文的学术追求及其主要贡献。

洪声艺[5](2020)在《无人机载可见红外光伏板热斑检测系统研究》文中指出在国内外光伏电站蓬勃发展的同时,光伏组件的维护显得十分重要。光伏板热斑问题作为光伏组件损失的主要成因,将有大量的检修需求。针对传统热斑检测方法高成本、低效率的问题,本文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搭载可见和红外同光轴双相机并运用双轴稳定云台实现摆停凝视成像的热斑检测技术方案:其中,双轴稳定云台摆停凝视成像技术是在课题组已经积累多年的光机扫描和稳定平台控制技术基础上,基于目前市场上成熟的轻小型无人机云台和控制算法研制出来的;运用这种技术方案获取图像,进而结合红外可见图像复合判定方法,可以高效、快捷地完成光伏板热斑检测任务。本文研制了一套以多旋翼无人机为载体,同光轴可见光相机和红外相机为有效载荷的光伏板热斑检测系统。该系统通过间接调用新型云台内置控制算法,实现高效率热斑巡检的关键技术——大视场摆停凝视成像。系统集成了云台控制、图像采集、存储、GPS数据采集记录等功能模块。经过多次联调和实验逐一排除故障后,试验飞行证明该系统足以满足光伏板热斑检测任务需求。本文的研究内容及取得的研究成果主要包括:(1)研究分析并对比了各类光伏板热斑检测技术,结合当今的光伏产业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发展现状,首次提出一种较为新颖的搭载可见和红外同光轴双相机并运用双轴稳定云台实现摆停凝视成像的热斑检测技术方案。(2)深入研究并总结介绍了课题组积累多年的光机扫描和稳定平台控制技术,并受此启发提出一种基于“稳定云台”设计的大视场“摆停”扫描面阵凝视成像技术方案。(3)根据系统的设计目标,基于各类商用产品技术参数的横向对比,本文选用合适的系统元部件,研制了一套无人机载可见红外双通道热斑检测系统,并通过对新型云台内置控制算法的间接调用,实现了大视场摆停凝视成像功能。(4)对研制的系统进行了静态联调、动态联调和模拟场景飞行试验,逐一排查并改良系统设计,最终进行了某光伏电站飞行试验,取得了足以满足光伏板热斑检测任务需求的可见红外双通道图像。(5)研究了可见光与红外图像的图像配准工作,论证试验了常规的基于SIFT和RANSAC的图像配准方法的可行性,并最终应用平行光管完成了可见红外双通道图像像素间的配准。

齐莹[6](2020)在《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比赛前六名作品创编的对比研究》文中认为黑池舞蹈节对于世界上所有参与国际标准舞工作的人士而言,可以称作国标舞的奥运会。黑池舞蹈节,汇自了来自世界各国顶尖的优秀国标舞选手,这次舞蹈节不论是规模还是其赛事水平都在国际上处于较高水准。拉丁团体舞项目包含主题的选择,难度动作的选用,动作完成的质量,音乐的选择,服饰妆容,队形变化等影响因素。是否合理的安排好这些因素就决定了舞蹈作品成绩的高低。因此通过对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作品创编的对比分析,可以让我们了解世界优秀拉丁团体舞作品的优点,以及现在拉丁团体舞创编流行的趋势,并为我国高校拉丁团体舞运动选手的训练提供一定的理论参见。本篇论文采用多种方式来进行研究,其中包括,文献资料阅读法、录像资料分析法、对比研究法,逻辑分析法等方法并以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作品的创编为研究对象。分析和研究出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表演作品的优点和缺点,并对前六名表演作品的缺点提出相应的建议以及改正的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在拉丁团体舞的比赛当中,1-6名选手的比赛成绩很相近。在具体评分当中,编排设计这一项的总排名和最终成绩排名基本相同,这说明编排设计舞蹈创编中是非常重要的,作品创编的越好,成绩越高。2.拉丁团体舞前六名舞蹈作品的队形变化以间接变化为主,同时变化的队形大多是几何和直线队形。运动员的队形变化有四种包括舞步式、走跑式、旋转式、配合式。因舞步式比较自然、流畅、规律,所以这种变化在团体舞动作中选用的比较多。3.比赛名次和难度动作的使用情况成正比,成绩越高,难度动作的使用数量越多。多周旋转类的难度动作的使用情况在拉丁团体舞难度动作中所占比例最大,其次是托举配合类的动作。但是托举类的动作并不是用的越多成绩越高,但是托举类的动作使用的质量会影响成绩的高低。创编者在编排难度动作时,应选择在合适的时间段编入相应的动作难度,只有这样才会对舞蹈作品的呈积极作用。4.音乐在表演舞中使用的合理性与成绩的好坏密切关联,音乐的选择需要贴合主题,与动作和表演舞的节奏相吻合。5.主题在舞蹈创编中发挥着主导作用,拉丁团体舞作品的主题应积极向上并且要具有新颖性,创新性。6.拉丁团体舞的服装正不断创新不断进步,并且舞蹈服饰的大多结合本队伍选手的身材以及动作特点来定。服饰颜色的选择多与舞蹈主题相关,男女伴的服饰是相互对应的。7.拉丁团体舞是由伦巴,恰恰,桑巴,牛仔,斗牛五支不同风格的舞蹈所组成。团体舞舞蹈种类的编排既要使得高超的技术动作得以展示,又要使舞蹈的整体结构流畅、完整,更加贴合文章。

张曙光[7](2017)在《大学的“成人”品格》文中认为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活动,大学教育的首要目的无疑就是人的养成。但因学生的心智年龄发展的不同,其在不同的阶段的发展就体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大学之前,我们注重对学生的照料与养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向学之心、注重帮助学生在精神与人格上谋求独立、注重知识的掌握和对一些基本概念的理解,但进入大学后,大部分学生的心智发展已经成熟,他们需要的是对原理性内容的掌握并将其综合运用,大学因其自身的特殊性,通过从事高深性、精神性的学术研究发展人的智识和培植与他人共处世界的德性形成来彰显大学的“成人”品格。自工业革命以来,大学为了满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不断开设适应市场的专业,专业教育的地位得以确立。随着功利主义和科学主义思潮的兴起,专业教育逐渐占据大学教育的主导地位,而对人的养成方面的教育逐渐被忽略。具体表现为:大学过分注重市场的需要,脱离了人的价值;大学学科的分离、专业的细化,只重视知识与技能的传授,忽略了人的整体发展;大学过于重视专业教育,将目的外化,偏离了人自身发展的目的;当前绩效主义的评价机制脱离自由教育,使人不能成为人。大学身处这样一个娱乐化、消费主义的社会中,外受制于市场崇拜与技术发展的影响,内受制于专业主义、职业主义以及功利主义和工具主义的威胁,大学逐步脱离其最初的使命,成为职业训练所。而人是有自我意识的,是发展着的我,是不断超越的我,天然地拥有着美与自由,再加上当今社会对于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单纯地掌握单方面知识或技能的人才已不能满足社会和国家发展的需求,大学教育不仅注重学生“才”的发展与提高,更应注重其“人”的发展,大学更应需要“成人”品格。通过对中西大学“成人”理念的历史考察,我们发现无论是西方大学的以培养自由人为目的的自由教育还是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的“成人之道”,它们都将人的养成当成最重要的目的,注重智识与德性的发展,希望学生能够成为自由人或圣人。由此,我们可以得出大学的“成人”品格就是让学生相信自己拥有着无限的向上发展的潜力,无论是在智识上还是在德性上,都有着无限可能性,每个学生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人。为此,大学除了延续使人成为人的理念外,还应将这种理念落实到实处,也即大学应如何“成人”呢?大学的“成人”具体就体现大学的职能上,教学应改变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与技能为主的内容走向发展人的智识;科研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进去,发展其思维能力;社会服务上应“成人”于社会之中;文化传承创新上应“成人”于文明之中;这四种职能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互不联系的,而是相互融合在一起,只有它们共同发挥作用才得使大学“成人”得以可能。有了原理上的可能,在具体的管理上,大学应为学生“成人”创造或提供良好的环境支持。大学应充分认识到其自身的独特性,认识到自由与科学是大学的核心概念,为此大学管理需要坚持学术自由和以人为中心的原则,需要有办学理念明确并认为人才是大学主体的观念的校长,需要大学有优良的校风、和谐的人际交往环境、人性化的校园建设环境以及充满活力与激情的课外活动环境,这些都是大学“成人”所必不可缺的。大学在现实的生活世界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大学要想自身价值得以最大化,就要始终牢记自身的使命,知道什么是该做的并要做好,什么是不该做或不应做,大学只有以“成人”为本,才能立定大学之根。

胡荣萍[8](2013)在《初中数学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文中指出本文立足于变换思想对自然科学、现实生活的重要影响以及现行的《九年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中关于几何变换的思想方法要求,以几何变换思想方法为主线,以初中学生和教师对几何变换思想的理解与认识为研究对象,应用教育学与心理学的相关理论知识,剖析学生和教师对几何变换思想方法理解和研究,深入挖掘几何变换作为理解层次的内涵,深入探究初中数学几何变换思想的知识点所包含的数学方法与数学思想,深入研究初中学生的对几何变换思想的认知规律,让初中学生学会感受数学文化,潜移默化地受到几何变换思想方法的熏陶,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地运用几何变换的思想方法解答具有变换性的初中数学问题。论文共分为五章。第一章绪论,主要内容为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的现状,由此提出本文的研究目标,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第二章主要寻找变换思想的理论依据,为研究提供依据,揭示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支撑。第三章中学生对变换思想的理解与认识存在的现状分析。第四章克服初中生变换概念理解困难的教学对策。第五章初中几何变换思想的意义。

王祥[9](2010)在《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习题教学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图形与变换是2001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的新增内容。作为空间与图形部分的主要内容。对学生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有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有利于发展学生几何直觉,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创造力的形成;图形变换是研究几何问题的有效工具;图形变换可以作为论证的基础。中考试题中几何变换的试题屡屡出现。对这些题学生往往应变能力较差,做对率较低。究其原因是因为在日常的数学例题、习题教学中,教师静止地、孤立地去讲课本上的例题,甚至运用“题海战术”引进大量的课外题让学生盲目、机械地解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对《图形与变换》部分的习题进行了如下的研究:1、《图形与变换》部分有哪些典型的问题?这些典型习题应如何理解和有效教学?本部分主要搜集了图形与变换部分的一些典型问题及求解方法,旨在引出问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为了使学生在应对习题时能够有较强的应变能力,本部分对部分经典习题的教学用案例分析的方式进行了研究。2、图形变换作为工具如何指导添加辅助线?平移变换、旋转变换、翻折变换的本质特征是图形在变换前后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但图形在变换前后全等。针对这一性质,通过几何变换将分散的几何元素(线段、角、三角形)集中起来,把隐含的、松散的关系明朗化、密切化,从而使图形的本质特征更为突出。在解决有关涉及等腰三角形、正三角形、正方形的问题时,常常用到几何变换。将不明显的条件明显化,是经常用到的思维途径。3、如何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更深刻地理解几何中的问题?几何中有很多经典的结论,如果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去理解,会觉得理所当然,用不着证明。所以由此也说明了图形与变换这部分内容有利于发展学生的几何直觉,增进对数学的理解,促进创造力的形成。4、图形变换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本部分内容主要通过图形变换的应用题的教学研究,来说明图形变换离不开数学现实的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其实就是学生对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基于以上研究,本文给出了提高《图形与变换》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的若干措施。

梁竹[10](2010)在《中国、新加坡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在新一轮的基础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下的几何课程尤其是第三学段的几何课程,在课程目标、课程内容、组织结构等方面都作了较大的改动。对此,国内学者展开了广泛的争论,其争论的焦点之一就是:如何设计几何课程尤其是推理与证明更合理?而在实践层面上,与传统的几何教学相比,教师对课程改革后的平面几何内容拿捏不准,不知道该怎么教,教到什么程度。因此,加深对平面几何课程内容的研究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教科书层面出发,以中国的人教版、新加坡的Mathematics两套初中教科书为例,以《标准》为依据,运用内容分析法和比较法,采用概念图工具、FLESCH表以及数学题综合难度模型,对两个版本教科书平面几何领域内容,从知识广度、深度、关联度、内容的编排和呈现、证明题的难度六个维度,进行定量计算和定性分析比较。通过研究,我们得出如下结论:在知识广度上,两国都重视平面几何的学习。两版教材平面几何覆盖比例均大于25%。其中,人教版比Mathematics高8个百分点左右,知识广度更宽些,且在各年级的分布均匀些。在知识水平上,中国教材对平面几何的学习要求比新加坡的略高。但是较Mathematics而言,人教版在培养学生作图能力这块欠缺些。在知识的关联度上,两国教材都关注到数学知识之间的联系。如同一领域内容之间的相互链接及不同知识领域之间的实质性关联。但在一些具体问题的处理上,新加坡教材略显优势。在知识的编排上,利用范希尔水平体系评价了两国平面几何内容编排,发现了一些共同的特点:(1)处于不同水平的活动会交叉出现的,并不是线性排列;(2)在水平2、3、4上覆盖的学习活动差不多,其中居于水平3、4的活动最多,这表明了两版教科书都比较注重培养学生的高层次的几何思维;(3)从“直观”的水平引入新概念,从范希尔思维水平1(直观化)逐步地向水平5(严密性)过渡。在知识的呈现上,新加坡包含的非标准图形比我国多。但是我国设置的栏目丰富些,版面设计活泼些,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美感。关于证明题的难度,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新加坡包含的几何证明题在数量上比我国多,但是在综合难度上却比我国低,对几何论证不作过多要求。最后,结合比较结论,对我国编写初中数学教科书提一些看法及建议:重视几何内容之间的联系与连贯,搭建它们之间的桥梁;通过图形变式加深学生对几何概念的本质理解;安排一些能够引起学生感受证明必要性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二、在几何变换中陶冶情操(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在几何变换中陶冶情操(论文提纲范文)

(1)中国中学三角函数内容设置变迁研究(1950-2019)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文献综述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
        1.4.1 研究方法
        1.4.2 研究思路
    1.5 创新之处
第2章 三角函数内容编排概述
    2.1 三角函数发展史简述
        2.1.1 三角函数的起源与发展
        2.1.2 中国古代的三角学
    2.2 中国教科书中三角函数的名词术语
        2.2.1 八线
        2.2.2 三角比、三角比率
        2.2.3 圆函数
    2.3 学习苏联——编写统一教科书(1950-1957)
        2.3.1 编排背景
        2.3.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3.3 特点分析
    2.4 自力更生——独立编写通用教科书(1958-1965)
        2.4.1 编排背景
        2.4.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4.3 特点分析
    2.5 拨乱反正——编写实用性教科书(1977-1985)
        2.5.1 编排背景
        2.5.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5.3 特点分析
    2.6 一纲多本——编写多样化教科书(1986-1995)
        2.6.1 编排背景
        2.6.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6.3 特点分析
    2.7 全面改革——编写新时代教科书(1996-2019)
        2.7.1 编排背景
        2.7.2 三角函数内容的结构安排
        2.7.3 特点分析
    2.8 小结
第3章 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的内容设置之变迁
    3.1 初中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 高中三角函数定义与相关概念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1 高中三角函数定义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2 高中弧度制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3.2.3 高中其他相关概念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第4章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设置之变迁
    4.1 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内容结构设置变迁及特点
    4.2 三角函数图象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4.3 三角函数性质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4.4 反三角函数的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4.5 小结
第5章 诱导公式内容设置之变迁
    5.1 诱导公式内容结构设置变迁及特点
    5.2 小结
第6章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设置之变迁
    6.1 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结构设置变迁及特点
    6.2 同角三角函数的关系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6.3 两角三角函数式的变换内容设置变迁及特点
    6.4 小结
第7章 三角函数应用的设置与数学史融入之变迁
    7.1 正、余弦定理设置之变迁及特点
    7.2 例题设置之变迁
        7.2.1 初中例题数量编排变迁及特点
        7.2.2 初中例题运算难度编排变迁及特点
        7.2.3 高中例题数量编排变迁及特点
        7.2.4 高中例题运算难度编排变迁及特点
    7.3 习题设置之变迁
        7.3.1 初中习题题型编排变迁及特点
        7.3.2 初中综合型习题编排变迁及特点
        7.3.3 高中习题题型编排变迁及特点
        7.3.4 高中综合型习题编排变迁及特点
    7.4 小结
    7.5 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及特点
        7.5.1 初中教科书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及特点
        7.5.2 高中教科书三角函数章节中数学史融入变迁及特点
        7.5.3 小结
第8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启示与借鉴
    8.3 进一步的研究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2)基于数学折纸活动的中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1.1 服务国家战略和社会期待,创新人才培育任务紧迫
        1.1.2 适合超常儿童学习需要的数学教育实践仍值得进一步探索
        1.1.3 新背景下的数学选修课程校本化开发满足个性发展
        1.1.4 几何与代数交融贯通的折纸数理学研究具有教育价值
    1.2 研究问题
        1.2.1 研究基础
        1.2.2 问题提出
    1.3 研究目的及意义
        1.3.1 研究目的
        1.3.2 研究意义与价值
    1.4 研究思路和框架
        1.4.1 研究目标
        1.4.2 研究对象
        1.4.3 研究内容
        1.4.4 研究方法
        1.4.5 研究框架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数学折纸活动背后的教育理论
        2.1.1 杜威的教育实践理论
        2.1.2 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法
        2.1.3 项目化学习的相关理论
    2.2 国内外关于拓展课的研究
        2.2.1 国外关于拓展课的研究
        2.2.2 国内关于拓展课的研究
        2.2.3 笔者所在学校关于拓展课的实践经验
        2.2.4 折纸活动在国内外进课堂的相关研究
    2.3 折纸数学历史与现代科技应用
        2.3.1 折纸几何学传入中国
        2.3.2 现代折纸技术的应用
第3章 课程的构建
    3.1 课程建设的目标
        3.1.1 为何做:在数学项目化活动中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
        3.1.2 怎么做:数学项目化活动的组成要素
        3.1.3 谁来做:数学项目化活动的师生关系
        3.1.4 做什么:折纸中的数学奥秘
    3.2 课程建设的内涵意义
        3.2.1 课程建设的教学价值
        3.2.2 课程建设的育人价值
        3.2.3 课程建设的社会价值
    3.3 课程建设的具体实施
        3.3.1 课程实施的教学要素
        3.3.2 课程实施的教学案例
        3.3.3 课程实施的突出亮点
    3.4 课程建设的成果辐射
第4章 课程的设计案例
    4.1 课程目标
        4.1.1 学情分析
        4.1.2 教学要求
        4.1.3 学习目标
    4.2 学习准备
        4.2.1 材料工具的准备
        4.2.2 数学知识的准备
        4.2.3 折纸基本技能的准备
        4.2.4 图书媒体资料的准备
    4.3 课程专题单元的设计说明
        4.3.1 专题单元的初步选取
        4.3.2 专题单元的细化设计
        4.3.3 课程模式的设计
    4.4 专题单元一:折纸结构与数学
        4.4.1 结构折纸初探
        4.4.2 伸缩结构
        4.4.3 旋转结构
        4.4.4 密铺结构
    4.5 专题单元二:折纸与中学数学知识
        4.5.1 折纸与圆锥曲线
        4.5.2 折纸与数列
    4.6 专题单元三:折纸艺术与数学
        4.6.1 圆河法与数学教学案例
        4.6.2 组合折叠中的数学问题
第5章 课程实施的评价
    5.1 基于问卷调查的评价
        5.1.1 调查对象与目的
        5.1.2 调查问卷的编制
        5.1.3 调查结果
    5.2 基于访谈法的评价
        5.2.1 访谈的设计
        5.2.2 访谈摘录
    5.3 基于作品展示的评价
    5.4 基于测试的评价
第6章 总结与反思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反思
    6.3 未来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1:《折纸与数学》拓展课调查问卷
附录2:《折纸与数学》拓展课第一学期期末测试
附录3:《折纸与数学》拓展课第二学期期末测试
致谢

(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问题
    三、研究意义
    四、研究思路与框架
    五、研究方法
    六、核心概念界定
第二章 文献综述
    一、复数的历史发展过程概述
    二、高中复数课程内容组织的研究
    三、高中复数课程的比较研究
    四、高中复数教与学的研究
    五、数学理解的研究
    六、小结
第三章 核心素养与高中复数教育价值
    一、复数与学生数学核心素养发展
    二、高中复数教育价值判断的依据
    三、高中复数教育价值的阐释
第四章 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比较研究
    一、我国历年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纵向比较
    二、高中复数课程文本的国际横向比较
第五章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研究
    一、测评的意义
    二、研究的理论基础
    三、研究方法设计
    四、测试的指标分析
    五、测试结果统计
    六、分析与结论
    七、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表现的讨论
第六章 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课程内容分析
    一、源于课程与教学理论的思考
    二、基于研究实践的探索
    三、高中复数的基本内容及其层级关系
    四、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课程内容发展建议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一、研究结论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一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预测试)
    附录二 高中生复数理解水平测试卷(正式测试)
    附录三 我国历年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中的复数内容
    附录四 美国、新加坡、英国、澳大利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复数内容
后记
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着作情况

(4)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 研究对象与研究目的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与研究价值
        (一)研究意义
        (二)研究价值
    三 研究现状及文献综述
        (一)拉班动作理论研究现状
        (二)其他动作理论研究现状
    四 研究方法与研究创新
        (一)研究方法
        (二)研究创新
第一章 拉班动作理论定律探究的基础与方法
    第一节 拉班动作理论的人文精神
        一 对生命存在的关注
        二 对生命完善的关爱
        三 对生命发展的关切
    第二节 拉班动作理论的研究方法与“公理体系”
        一 拉班动作理论的研究方法
        二 拉班动作理论的公理体系构架
    第三节 拉班动作理论定律间的关系及问题
        一 拉班动作三定律间的相互关系
        二 拉班动作理论定律探究存在的问题
        三 以新现象学进行互文的主旨与基础
    本章小结
第二章 力效经济:拉班动作第一定律探究
    第一节 力效经济与动作路径选择
        一 拉班空间观的基础
        二 个人空间的设定
        三 迹形形成与路径最短
        四 拉班舞谱基本规则与习惯动作优先
    第二节 力效经济与动作部位选择
        一 身体原动力
        二 身体空间与动作空间
        三 肢体区域与动作部位参与
        四 特色动作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影迹合一:拉班动作第二定律探究
    第一节 影迹合一与身心调节
        一 动力范围与影形形成
        二 身体视角
        三 动作表达感知
    第二节 影迹合一与情绪震颤
        一 情感空间与情感动作
        二 情绪震颤与惬意光芒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空间和谐:拉班动作第三定律探究
    第一节 空间和谐与力效平衡
        一 和谐与平衡
        二 力效平衡与力效补偿
        三 力效习得与力效传播
    第二节 空间和谐与动作合唱
        一 动作合唱
        二 动作的时代变迁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拉班定律之于生活舞蹈观察及启示
    第一节 生活舞蹈空间形象与社会空间情境
        观察一“跳起来”之舞与“站起来”的情境
        观察二僵化之舞与“极左”的情境
        观察三“美起来”之舞与“改革开放”的情境
        观察四“乐起来”之舞与“富起来”的情境
    第二节 生活舞蹈调谐与人的身心和谐
        启示一力效经济快乐之舞与身心调谐
        启示二力效平衡自由之舞与身心调谐
    本章小结
结语
附录 拉班动作理论主要着作简介
参考文献
    一 相关拉班理论研究文献
        (一)英文文献
        (二)中文文献(含译着、译文)
    二 相关跨学科研究文献
        (一)中文文献(含译着、译文)
        (二)英文文献
    三 相关舞蹈学研究文献
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科研成果等
致谢

(5)无人机载可见红外光伏板热斑检测系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光伏产业发展现状
    1.3 光伏板热斑检测技术研究现状
        1.3.1 组件电气特性热斑检测研究现状
        1.3.2 手持或塔台红外图像热斑检测研究现状
        1.3.3 基于无人机红外传感器的热斑检测飞行系统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工作和章节安排
第2章 无人机载可见红外光伏板热斑检测关键技术
    2.1 光伏板热斑产生机理
        2.1.1 光伏板发电原理
        2.1.2 光伏板热斑产生机理
        2.1.3 光伏板热斑产生原因
        2.1.4 光伏板热斑问题影响
    2.2 光伏板热斑问题诊断方法
        2.2.1 光伏板热斑温度特性
        2.2.2 光伏板热斑红外成像特性
        2.2.3 光伏板热斑可见光图像特性
        2.2.4 本文光伏板热斑问题诊断思路
    2.3 小型无人机平台大视场可见红外双光路成像技术研究
        2.3.1 轻小型无人机平台
        2.3.2 航空大视场红外遥感成像方式
        2.3.3 航空大视场高分辨率红外扫描成像技术研究
        2.3.4 轻小型无人机平台大视场面阵凝视成像系统研究
第3章 可见红外双通道大视场凝视扫描成像系统研制
    3.1 设计目标
    3.2 无人机机型选择
    3.3 光学系统元部件选型
        3.3.1 红外相机选型
        3.3.2 可见光相机选择
    3.4 云台设计
        3.4.1 云台选型
        3.4.2 云台控制原理
        3.4.3 云台软件参数调整
        3.4.4 摆扫程序实现
    3.5 控制系统设计
        3.5.1 控制系统流程框图
        3.5.2 主控计算机与控制电路
        3.5.3 图像采集、图传、存储
        3.5.4 GPS数据采集记录
    3.6 结构设计
第4章 系统联调与飞行实验
    4.1 系统联调
        4.1.1 静态联调
        4.1.2 动态联调
    4.2 飞行实验
        4.2.1 飞行前准备
        4.2.2 拟场景飞行实验
        4.2.3 光伏电站飞行试验
第5章 可见红外图像配准的研究
    5.1 基于SIFT和 RANSAC的图像配准
        5.1.1 图像配准技术选择
        5.1.2 SIFT算法
        5.1.2.1 特征检测
        5.1.2.2 关键点定位
        5.1.2.3 关键点的方向分配
        5.1.2.4 生成描述子
        5.1.3 RANSAC算法
        5.1.4 图像配准结果
    5.2 应用平行光管的可见、红外相机配准方法
        5.2.1 光学校准
        5.2.2 光学校准实验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主要研究成果及创新点
    6.2 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A 云台摆扫程序
附录B 图像配准程序
致谢
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6)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比赛前六名作品创编的对比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问题的提出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2 文献综述
    2.1 我国拉丁团体舞研究现状
        2.1.1 关于舞蹈编排方面的研究
        2.1.2 有关同群组运动项目的发展方向以及创作内容研究
        2.1.3 关于拉丁团体舞的创编研究
    2.2 相关概念的界定
        2.2.1 拉丁舞相关概念
        2.2.2 拉丁团体舞相关概念
        2.2.3 黑池舞蹈节
3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2.1 文献资料法
        3.2.2 录像资料分析法
        3.2.3 比较研究法
        3.2.4 逻辑分析法
4 研究分析与结果
    4.1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的赛况分析
    4.2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比赛的评分标准分析
    4.3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的成绩分析
        4.3.1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的编排成绩分析
    4.4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创编的对比研究
        4.4.1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比赛作品的队形变化的对比分析
        4.4.1.1 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队形变化形式的对比分析
        4.4.1.2 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队形变化方式的对比分析
        4.4.2 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比赛作品难度动作使用情况
        4.4.3 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音乐的选用情况的对比分析
        4.4.4 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比赛作品的主题选用情况
        4.4.5 2018 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比赛作品服饰和妆容的对比情况
        4.4.6 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前六名比赛作品的舞种编排情况
        4.4.7 2018黑池拉丁团体比赛舞前六名比赛作品开头结尾的造型动作对比研究
    4.5 2018年英国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比赛前六名的发展趋势与分析
        4.5.1 拉丁团体舞风格将愈加主题化
        4.5.2 队形的创新性
        4.5.3 拉丁团体舞音乐的选择更加多元化
        4.5.4 拉丁团体舞服饰中西结合
5 研究结论与建议
    5.1 研究结论
    5.2 建议
参考文献
致谢

(7)大学的“成人”品格(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大学“成人”的内涵诠释
    第一节 大学“成人”的提出及意义
        一、问题缘起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 大学“成人”的内涵
        一、相关概念界定
        二、研究思路
    第三节 大学“成人”的已有研究及本文研究视角
        一、文献综述
        二、研究方法
第二章 大学“成人”的迷失
    第一节 偏向成“才”的大学教育
        一、成才教育的意涵及理论基础
        二、大学成才教育的提出及合理性
    第二节 成才教育的背后:专业教育造就技艺人
        一、成才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二、专业教育的起源与发展
        三、过度的专业教育,忽略了人的整全发展
    第三节 超越成“才”教育,“成人”之整全
        一、大学“成人”与教育的“五大公理”
        二、大学“成人”的现实需求
        三、超越成“才”教育,走向大学的“成人”
第三章 大学“成人”的理念——基于历史的考察
    第一节 西方大学“成人”理念的历史回顾
        一、以培养自由人为目的的古典自由教育
        二、自由教育的发展演变
    第二节 中国大学“成人”理念的历史渊源
        一、中国古代高等教育中的“成人”理念
        二、“成人”理念在现当代大学中的艰难前行
    第三节 回归大学“成人”的自由教育
        一、自由是“成人”的出发点与保障
        二、自由教育:大学的一颗童心
        三、塑造科学与人文融合的大学“成人”课程
第四章 大学“成人”的原理:基于大学职能的探究
    第一节 教学何以“成人”
        一、偏离教师本职的教学
        二、何为卓越的教学
        三、卓越教学的“成人”路径
    第二节 科研如何“成人”
        一、科学研究的之能确立及演变
        二、大学应开展何种科研
        三、科研的“成人”体现
        小结
    第三节 社会服务:“成人”于社会之中
        一、“威斯康星理念”与社会服务职能的确立
        二、社会服务的“成人”体现
    第四节 文化传承:“成人”于文明之中
        一、文化传承创新职能的溯源及确立
        二、文化育人的功能
        三、大学文化“成人”的途径
第五章 大学“成人”的管理
    第一节 大学的独特性与大学管理
        一、大学的独特性
        二、自由与科学:大学的一体两翼
    第二节 以“成人”为中心的大学管理原则
        一、“以人为中心”的原则
        二、优先的原则
        三、学术自由的原则
    第三节 大学管理如何走向“成人”——基于“神性”管理的探究
        一、大学校长的清晰、明确、好的办学理念
        二、建设优良的校风
        三、大学环境的培育
结语:以“成人”为本,,立定大学之根
参考文献
附录
后记

(8)初中数学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数学变换思想的作用
    1.2 新课标对中学数学变换思想的要求
    1.3 国内外相关研究简介
        1.3.1 国外变换思想研究举例
        1.3.2 近代国内关于变换的思想研究举例
    1.4 变换的概念界定
    1.5 研究的目标
第二章 研究的理论基础
    2.1 关于数学理解的理论
    2.2 关于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
    2.3 关于元认知理论
第三章 目前初中学生认识变换思想的现状暨原因分析
    3.1 研究方法
        3.1.1 问卷的设计
        3.1.2 问卷的信度
        3.1.3 被试的选取
        3.1.4 问卷调查
        3.1.5 问卷的统计方法
    3.2 问卷调查的统计与分析
        3.2.1 初中学生对几何变换认知发展的总体分析
        3.2.2 初中学生对几何变换的几类变换的定义的理解
        3.2.3 初中学生对几何变换思想的应用水平
    3.3 访谈结果的统计与分析
    3.4 对调查结果的反思
        3.4.1 初二学生对初中数学平面几何的不自信
        3.4.2 学生对几何变换的本质特征认识不清楚
        3.4.3 学生在生活中用到的变换思想较少
        3.4.4 初中生变换概念理解困难的原因分析
第四章 克服初中生变换概念理解困难的教学策略
    4.1 对初中几何变换从本质上加以理解
        4.1.1 图形的轴对称变换
        4.1.2 图形的平移变换
        4.1.3 图形的旋转变换
    4.2 在初中几何教学中的教学策略
        4.2.1 从学生熟悉的事物引入变换教学
        4.2.2 借鉴变换概念发展的历史
        4.2.3 加强元认知教学,培养学生主动学习
    4.3 对概念的实质加深理解
第五章 中学数学中几何变换思想对中学数学的影响
    5.1 变换思想对教学的影响
    5.2 变换思想的意义
        5.2.1 变换思想在解题中的重要作用
        5.2.2 变换思想对学生的思维的促进作用
        5.2.3 变换思想对生活的指导作用
        5.2.4 变换思想在数学中体现的美学作用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9)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习题教学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问题的提出
    1.1 课题提出的背景
        1.1.1 新的《课程标准》的实施
        1.1.2 初中数学习题教学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1.1.3 《图形与变换》部分习题教学中出现的问题
    1.2 课题研究的意义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核心概念的界定
    2.2 影响习题教学的几个因素
        2.2.1 数学的特点
        2.2.2 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2.2.3 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
        2.2.4 教师对习题教学的影响
    2.3 数学习题课的教学设计要求
        2.3.1 教学目标的开放性要求
        2.3.2 教学内容的层次性要求
        2.3.3 教学活动的灵活性要求
    2.4 国内的解题理论
        2.4.1 罗增儒教授的解题研究
        2.4.2 题组教学法;
        2.4.3 示例演练教学法
    2.5 国外的解题教学理论
        2.5.1 波利亚的解题教学思想
    2.6 Van Hiele 的几何思维水平理论
        2.6.1 Van Hiele 的几何思维水平的划分
        2.6.2 Van Hiele 理论的特点
    2.7 有效性教学的相关理论
        2.7.1 时间、结果和体验是考量学生有效学习的三个重要指标
        2.7.2 教学的有效性依赖于教师有效的“教”,并克服无效的“教”
        2.7.3 有效性指通过课堂教学学生所获得的发展
第三章 研究方法
    3.1 研究的问题
    3.2 研究的方法
        3.2.1 文献分析法
        3.2.2 案例分析法
    3.3 研究设计
第四章 《图形与变换》习题的案例研究及变换思想的渗透
    4.1 图形与变换典型习题的案例教学研究
        4.1.1 在习题教学中应加强一题多解的研究:案例一:翻折问题的三种方法
        4.1.2 案例二:变换过程中产生的不规则图形的面积
        4.1.3 案例三:几何变换过程与圆
    4.2 用图形变换的思想指导添加辅助线
        4.2.1 利用平移变换的思想添加辅助线
        4.2.2 利用旋转变换的思想添加辅助线
        4.2.3 利用翻折变换的思想添加辅助线
    4.3 用图形变换的思想对几何问题加深理解
第五章 利用图形变换思想指导解决生活问题研究
    5.1 平移变换解决生活问题
        5.1.1 草坪面积问题
        5.1.2 铺楼梯地毯问题
        5.1.3 建桥问题
    5.2 轴对称变换解决生活问题
        5.2.1 饮马问题
        5.2.2 周长最小问题
        5.2.3 剪纸问题
    5.3 旋转变换解决生活问题
        5.3.1 费马三村短路问题
        5.3.2 尺规作图问题
        5.3.3 纸片裁剪
    5.4 中心对称变换解决生活问题
        5.4.1 放硬币比赛
        5.4.2 平分图形面积
    5.5 古建筑中的旋转对称
    5.6 位似变换解决生活问题
        5.6.1 废角料利用
    5.7 利用变换进行简单的图案设计
第六章 提高《图形与变换》习题教学的有效性的措施
    6.1 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精心进行习题编制,优化习题
    6.2 改革习题教学方式,让习题教学处于一个开放的状态
        6.2.1 在习题教学中应强化审题意识
        6.2.2 在习题教学中应准确阐明解题思路
        6.2.3 在习题教学中应让学生主动探索
        6.2.4 在习题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6.2.5 在习题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创造性
        6.2.6 在习题教学中应注意图形变换思想方法的渗透
    6.3 结束语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附录1 《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修改稿)》
附录2 对学生关于数学习题的调查
附录3 关于数学习题的调查统计(总人数:76 人)
致谢

(10)中国、新加坡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的问题及其意义 第2章 研究综述
2.1 教材研究的现状
2.2 平面几何教材研究的现状
2.3 研究综述小结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研究对象
3.2 研究方法
3.3 研究框架 第4章 中、新两国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
4.1 维度1——知识广度
4.2 维度2——知识水平
4.3 维度3——知识的关联度
4.4 维度4——知识的编排
4.5 维度5——知识的呈现
4.6 维度6——证明问题的难度
    4.6.1 推理水平
    4.6.2 知识含量
    4.6.3 图示水平
    4.6.4 综合难度 第5章 研究结果与启示
5.1 研究结论
5.2 对编写平面几何数学教材的建议
5.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后记

四、在几何变换中陶冶情操(论文参考文献)

  • [1]中国中学三角函数内容设置变迁研究(1950-2019) ——以人教版教科书为例[D]. 张露露.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21(08)
  • [2]基于数学折纸活动的中学数学拓展课程设计与实践研究[D]. 金珉. 上海师范大学, 2021(07)
  • [3]核心素养背景下的高中复数内容与学生理解的若干相关问题探究[D]. 彭艳贵. 东北师范大学, 2020(04)
  • [4]拉班动作理论的定律研究[D]. 辛明. 中国艺术研究院, 2020(12)
  • [5]无人机载可见红外光伏板热斑检测系统研究[D]. 洪声艺.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 2020(03)
  • [6]2018年黑池舞蹈节拉丁团体舞比赛前六名作品创编的对比研究[D]. 齐莹. 山东体育学院, 2020(02)
  • [7]大学的“成人”品格[D]. 张曙光. 湖南师范大学, 2017(01)
  • [8]初中数学几何变换思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D]. 胡荣萍. 四川师范大学, 2013(05)
  • [9]初中数学《图形与变换》习题教学研究[D]. 王祥. 苏州大学, 2010(06)
  • [10]中国、新加坡初中教材平面几何的比较研究[D]. 梁竹. 华东师范大学, 2010(03)

标签:;  ;  ;  ;  ;  

在几何变换中培养情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