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趋势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趋势

一、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文献综述)

高益凡[1](2021)在《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研发及性能研究》文中认为我国海洋工程建设已进入蓬勃发展时期,在建设过程中时常遭遇海底断层、滑坡等不良地质体。同时,海洋工程建筑物常受多种海洋环境因素的破坏作用。现有海工材料抗海水侵蚀能力不足、耐久性差、成本高等问题,亟待研发低成本高抗蚀海工注浆材料。本文利用具有潜在胶凝活性的工业固废制备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建立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矿相合成与匹配设计方法。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研究了固废石膏和矿物掺合料对海工注浆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建立了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工作性能的动态设计方法。最后研究了海水、Na2SO4溶液、NaCl溶液和MgSO4溶液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结石体力学特性和抗侵蚀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成果对我国工业固废高附加值利用发展和海洋工程建设质量提升具有重大理论与实践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和结果如下:研究了拜耳赤泥、电石渣和硅灰为原料制备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具有可行性,开展生料配比、煅烧温度和保温时间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的铁铝酸盐相、硅酸盐相和铝酸盐相等矿相类型和含量的变化研究。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最佳率值为KH=0.79、SM=1.70、IM=0.86;最佳热处理制度为煅烧温度1400℃、保温时间60 min。此时基体矿物组成主要以硅酸盐相和铁铝酸盐相为主,β-C2S和C4AF含量分别达到了 68.3 wt.%和21 wt.%,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的抗压强度满足要求。基于最佳生料配比和热处理制度,开展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性能调控优化。研究了固废石膏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流变特性、力学性能以及水化过程的作用规律。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属于Herschel-Bulkley流体;三种石膏优化性能效果顺序为:脱硫石膏>天然石膏>磷石膏。其中,当脱硫石膏掺量为8 wt.%时,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和流变性能最佳,3d、7d、28d抗压强度分别为9.67 MPa、12.65 MPa、16.70 MPa,屈服应力和塑性黏度分别为12.22 Pa、0.087 Pa·s;第1放热峰峰值随着脱硫石膏和天然石膏掺量的增多而增大,磷石膏与之相反。第2放热峰的出现时间随着脱硫石膏、天然石膏和磷石膏掺量的增多而滞后;石膏类型不改变海工注浆材料体系3d水化物相组成。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工作性能的影响。矿物掺合料未改变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Herschel-Bulkley流体特征,提高了海工注浆材料浆体的塑性粘度和屈服应力。矿粉、赤泥、钢渣以及粉煤灰对海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作用效果依次减弱,在矿粉掺量为20 wt.%时抗压强度达到最大值,28 d强度达到23.26 MPa,强度提高了 39.28%。10%的矿粉和赤泥均能够促进海工注浆材料水化,72 h水化放热总量分别提高了 11.10%、7.69%;10%的粉煤灰和钢渣海工注浆材料72 h水化总放热量分别降低了 7.39%和7.47%。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水化产物主要为未水化的硅酸二钙、钙钒石、水化铝酸钙、水化铁酸钙、二水石膏、氢氧化钙、凝胶固溶体以及未反应颗粒。研究了海水、Na2SO4溶液、NaCl溶液和MgSO4溶液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结石体力学特性和抗侵蚀特性的影响规律。脱硫石膏和矿粉掺量为8%和20%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和抗侵蚀性能,抗蚀系数为1.17。相比于纯水养护,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水化产物可吸附侵蚀离子以及与侵蚀溶液溶液中的SO42-反应生成微膨胀性侵蚀产物钙钒石,结石体致密度提高,提升了抗侵蚀性能,能够满足海洋环境的特殊技术要求。

欧彦君[2](2021)在《粉煤灰基新型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文中研究说明粉煤灰是一种难处理大宗工业固体废弃物,每年新增量达2亿吨以上,亟待处理。与此同时,我国耕地面积锐减,耕地质量不断下降,粮食安全受到严重威胁。基于以上国情,前人提出了化学法活化粉煤灰制备新型土壤调理剂新思路,大田试验验证了其对农作物的显着的增产提质效果,但增产提质机理尚不清晰,急需研究并揭示。为此,本论文首先采用模拟水耕法识别调理剂中关键增产因子,阐明其交互作用,然后通过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固化效果研究,揭示调理剂对土壤品质提升的影响规律,最后通过研究土壤理化性质变化及大田试验结果进一步从另一侧面揭示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本论文取得如下创新性进展:(1)查明了基础营养液、调理剂以及四种典型中微量元素对小麦生长发育初期各性状的影响规律。结果显示,磷元素、钾元素以及调理剂所含中微量元素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关系,Fe和Mg之间,Mg和Ca之间以及Ca和Si之间存在较强的相互影响,而Mg和Si是小麦生长的主要贡献因子,贡献率分别达到66%和 55%;(2)调理剂可以实现固化受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作用,尤其对As和Cd效果显着。研究发现,将调理剂施加于受污染土壤中21天后,即显示出良好的固化效果,在最长研究时间九周后,较空白对照组,Cd的活性态含量可降低40.6%,As降低54.7%,而对Cr和Hg的固化效果分别为29.6%和28.5%。调理剂对重金属的固化,可以阻碍农作物从土壤中吸收重金属,进而减少粮食污染风险,最终达到提质作用;(3)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的持水能力有明显的增强效果,随着土壤调理剂用量的增加,改善效果进一步增强,在添加量为100kg/亩时,土壤持水率可提高14.3%;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团聚体的组成、团聚度以及平均粒度均产生显着影响并能显着提高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两种类型土壤水稳性团聚体的含量分别可提高42.3%和20.0%,平均重量直径分别可提高106.3%和36.7%,几何平均直径可提高24.2%和14.7%;(4)大田试验结果证实粉煤灰基土壤改良剂能够稳定、连续地提高玉米产量,最高可增产52.3%,且玉米粒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没有显着变化,其质量完全符合中国和欧盟的食品安全标准;调理剂的加入使得玉米茎粗和茎抗倒伏能力大幅提高,相比空白组,调理剂对玉米茎抗倒伏能力提高37.3%。

李文杰[3](2021)在《粉煤灰基聚氯硫酸铝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文中提出随着循环流化床(CFB)燃烧技术在我国的迅速发展,循环流化床粉煤灰的产生量在逐年上升,对其实现其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与煤粉炉粉煤灰相比,CFB灰差异性较大,含有大量的铁、钙等元素,不利于建材化利用;而CFB灰中的铝、铁、钙等均是絮凝剂合成需要的重要组分,利用其制备无机高分子絮凝剂能解决固废资源化和废水处理的双重问题。目前,利用粉煤灰制备无机絮凝剂存在铝利用率低、絮凝剂性能差等问题,因此,本论文以平朔煤矸石电厂的CFB粉煤灰为研究对象,采用盐酸常压-硫酸加压强化浸出的方法来实现铝、铁元素的高效溶出,然后通过水解、聚合、陈化等工艺来制备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PAFCS),重点研究浸出液中组分配比对PAFCS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规律与机制,以实现CFB灰高效清洁利用。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采用盐酸常压-硫酸加压强化浸出方法,在实现铝铁高效溶出的基础上,采用水解-聚合-陈化工艺制备了PAFCS絮凝剂。盐酸常压-硫酸加压强化浸出的结果表明,采用6 mol/L的盐酸溶液在100℃下酸浸120 min,Al2O3和Fe2O3的浸出率分别为65.1%和96.1%,进一步采用40%硫酸溶液在160℃下浸出120 min,最终Al2O3和Fe2O3的总浸出率分别达到了96.75%和97.9%。利用盐酸酸浸液在60-70℃下,用氢氧化铝溶胶中和p H值为3.0-3.5,引入硫酸酸浸液,保温4 h,陈化1 d后可以制备出呈红棕色的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通过XRD、FTIR测试分析结果表明:Al3+、Fe3+和SO42-不是简单以离子形式存在于体系中,而是参与了聚合反应,形成新的聚合物。系统探究了不同Al/SO42-、Al/Fe、Al/Ca摩尔比对粉煤灰基PAFCS絮凝剂结构与絮凝性能的影响规律。不同Al/SO42-、Al/Fe摩尔比对PAFCS絮凝剂结构和性能的影响较大;适当的Al/SO42-、Al/Fe摩尔比有利于体系中不同反应单元聚合反应的进行,并且生成的共聚物稳定性更好,当Al/SO42-、Al/Fe摩尔比均为10:1、Al/Ca摩尔比为20:1时,铝铁单体形态含量最少,中等聚合态铝铁共聚物含量最高,制备的絮凝剂性能更佳;过量的添加SO42-和Fe3+,在铝铁离子水解聚合时会使得体系不稳定,容易生成溶胶或沉淀。Al/Ca摩尔比对PAFCS结构性能影响较小,适量的添加Ca2+有利于提高絮凝剂的电中和作用,当Ca2+含量过高时容易与体系中的SO42-或OH-结合生成硫酸钙沉淀或者氢氧化钙,减小了体系中铝铁可结合的SO42-或OH-量,不利于絮凝性能的提升。将优化条件下制备的PAFCS絮凝剂应用到焦化废水处理过程,并与市售的传统絮凝剂(PAC、PAFC)絮凝性能进行了对比。相比于PAC、PAFC,粉煤灰基PAFCS絮凝剂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效果最好,其对浊度、UV254、COD、DOC的去除率分别为93.2%、47.7%、44.3%、52.1%,并且可有效去除类富里酸类以及类腐殖酸有机物。通过对其絮体特性研究发现:粉煤灰基PAFCS的絮体粒径最大,使其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粉煤灰基PAFCS强度因子高,具有较好的网链结构,通过电中和、吸附和卷扫作用实现了对焦化废水的深度处理。

杨刚[4](2021)在《粉煤灰矿化封存CO2协同重金属固化》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是燃煤电站的主要副产物,每消耗1kg标煤就会产生约0.25kg左右的粉煤灰。占用农田土地进行堆积贮存粉煤灰,不仅浪费土地资源,特别是粉煤灰中的有害金属元素浸出还会对土壤质量造成损伤。另一方面,在全球CO2的排放中,燃煤电站是长期、稳定、集中的排放源,占到了碳排放总量的30%以上,2020年我国提出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目标。CO2减排是我国能源发展的重大需求。因此CO2的处理及粉煤灰中有害金属元素的无害处理是燃煤电厂深度减排的内在要求。而粉煤灰加速碳酸化是实现两者减排的潜在途径,在实现粉煤灰对CO2封存的同时可以通过碳酸化作用有效固定灰中有害金属元素。扩散控制阶段转化慢是该技术路线的瓶颈,基于超临界CO2的强扩散和强渗透性、机械力破坏粉煤灰烧结表面能够产生更多的新鲜表面和孔道的学术思路,本研究提出通过超临界CO2耦合机械力的方法强化粉煤灰碳酸化。通过宏观实验、测试表征和理论建模,开展反应条件对粉煤灰矿化封存影响特性及动力学、固化前后粉煤灰中有害金属元素环境释放特征及机理研究,在此基础上,揭示低压及超临界CO2环境中粉煤灰矿化封存演化规律,探明碳酸化对粉煤灰中有害重金属固化机理,获得高效的CO2矿化封存及重金属固化技术优化参数。研究结果表明,粉煤灰在CO2超临界工况下的碳化效率普遍高于低压工况的碳化效率,而对有害重金属元素的浸出抑制作用超临界工况要小于低压工况。本研究中在8MPa的超临界状态下粉煤灰最佳固碳量为54.9gCO2/kg灰,碳化效率为24.20%,操作参数为100rpm搅拌转速、30mL/g液固比、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40℃。低压状态下最佳固碳量为42.3gCO2/kg灰,碳化效率为18.65%,操作参数为100rpm搅拌转速、30mL/g液固比、反应时间5h,反应温度80℃。在以机械球磨改性的实验组中,碳化效率,湿法球磨灰>干法球磨灰>原灰。同时碳酸化作用对粉煤灰中Pb、Cr和Cd的毒性浸出抑制作用明显,Pb、Cr和Cd的浸出抑制效率可以分别达到48.9%、96.4%、87.0%。

王景霞[5](2021)在《赤泥—粉煤灰协同水泥—生石灰固化铜离子污染高岭土的试验研究》文中指出基于绿色发展的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以及“以废治废”的思想,将赤泥和粉煤灰这两种固体废弃物以及少量的生石灰和水泥后作为固化剂运用到铜离子污染高岭土的固定化修复中,研究该固化剂对铜离子污染高岭土的修复效果。本文以赤泥和粉煤灰作为主要固化剂成分,协同水泥和生石灰对铜离子污染的高岭土进行固化修复,加入固化剂后的铜离子污染高岭土制成边长为70.7mm的立方体试件,称为固化体。通过对不同配比、不同龄期的固化体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测试,分析赤泥-粉煤灰质量比和养护龄期对固化体强度的影响;通过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分析固化体的阻抗特征;通过毒性浸出试验得到固化体的铜离子浸出浓度,对固化效果做出评价;同时建立电化学阻抗参数与无侧限抗压强度之间的关系,并结合微观图像验证了电化学阻抗谱法作为重金属污染土固化效果的定量评价的可行性。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结果表明:随着赤泥-粉煤灰质量比的增加,固化体的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在赤泥-粉煤灰质量比为7:3时,强度达到最大值;随着养护龄期增长,固化体的强度增加;固化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分为四个阶段:密实阶段、弹性阶段、塑性屈服阶段和破坏阶段。固化体的峰值应变变化范围在2%~5%。变形模量E50与强度有较好的线性相关性,E50=(20-45)qu。(2)随着固化体的电化学阻抗谱测试,结果表明:固化体试件的Nyquist图均表现为高频区的容抗弧和低频区的扩散斜线,随着赤泥-粉煤灰含量的增大,容抗弧半径先增大后减小,在赤泥-粉煤灰质量比为7:3时,容抗弧半径最大;Bode图中阻抗模值|Z|随着赤泥-粉煤灰质量比的增大也是先增大后减小,同样是在7:3时,阻抗模值最大;固化体试件的等效电路模型为RS(Q 1(Rct1W)(Q2 R ct2),阻抗参数Rs和Rct1随着赤泥-粉煤灰质量比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在质量比为7:3时最大,随着养护龄期增加Rs和Rct1都增大。(3)通过铜离子毒性浸出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试件的铜离子浸出浓度随着赤泥-粉煤灰质量比的增大先减后增大,在质量比为7:3时最小,随着养护龄期增长,铜离子浸出浓度逐渐减小;各配比的铜离子浸出浓度都符合相关标准的铜离子浸出浓度限值,证明该固化剂对铜离子污染高岭土的固化效果较好。(4)通过微观扫描电镜试验,结果表明固化体微观结构的变化规律揭示了在赤泥-粉煤灰质量比为7:3时,固化体结构凝胶联接紧密,结构稳定;用对数关系式可以通过Rs和Rct1对固化体的强度进行预测,从而对固化效果做出评价,结合微观电镜图像证明了采用电化学阻抗谱法评价固化效果是可行的。

窦魁洲[6](2020)在《循环流化床(CFB)粉煤灰提铝酸溶渣制备赛隆复相材料》文中认为我国粉煤灰的年排放量十分巨大,占用大量土地资源,如若处置不当还会造成大气和水体污染,属于典型的大宗工业固废。粉煤灰颗粒细小、具有一定反应活性,因此可以作为硅铝酸盐矿产资源的替代品加以利用。在粉煤灰综合利用的各种方式中,高铝粉煤灰的酸溶提铝及残渣的利用技术,不仅可以解决我国铝资源匮乏的问题,也能够实现粉煤灰的高值化利用和规模化处置,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综合利用手段。与常规的铝硅酸盐矿物原料或普通粉煤灰相比,粉煤灰酸溶提铝过程产生的酸液浸取残渣,其未燃炭含量较高,且具有很好的化学反应活性,是一种弱酸性、高硅含量、兼具多孔性和化学活性的新型工业原料。但是目前,对于粉煤灰酸溶渣的相关基础和应用研究比较少,且缺乏深入探讨,关于粉煤灰酸溶渣的碳热还原氮化研究更是鲜见报道。针对这一现状,本文充分利用循环流化床(CFB)粉煤灰酸溶渣自身的成分特点和高反应活性,用其代替传统赛隆(Si Al ON)材料的制备原料,尝试在更温和的碳热还原氮化条件下,制备赛隆复相材料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与机制,从而为大规模、低成本制造赛隆复相材料提供理论依据和实验指导,同时也为粉煤灰酸溶渣的资源化、高值化利用提供新的方向。本文从原料的化学组成和物相组成出发,分析原料的高温反应特点,借鉴已有的对于硅铝酸盐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相关研究,设计实验方案。利用酸溶渣中已有未燃炭,补充添加外来碳源,在高温下使CFB粉煤灰酸溶渣和其他相近的硅铝质原料发生碳热还原氮化,对于这个过程的碳环境、气氛环境、反应温度、保温时间、不同硅源、外来稀土元素添加等各影响因素分别进行讨论。通过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变化、化学组成转变和形貌演化特点分析,认识CFB粉煤灰酸溶渣制备赛隆复相材料的基本规律。本文的主要成果如下:1.通过改变外来碳源加入量,可以实现产物复合物从氧化物到氮化物,再到碳化物的物相转变,证实在合适的碳环境下可以得到预期的氮化产物β-Si Al ON相。埋碳工艺可以实现产物自发分层,上层可以形成特殊的高长径比的纳米带状形貌,下层形貌则主要为近球状颗粒和细小弯曲纤维。碳环境对于CFB粉煤灰酸溶渣的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是必不可少的,其影响机理是,一方面通过参与碳热氮化反应作为还原剂或保护剂实现对于产物物相组成的调控,另一方面通过充当晶核,吸附捕获气态的Si O,依靠自身孔隙结构促进产物产生不同形貌。2.不同的气氛环境会对CFB粉煤灰酸溶渣的碳热反应产物产生显着影响,在埋碳条件空气气氛下,碳热产物主要是碳化硅和刚玉,完全不同于氮气气氛下的产物物相。在埋碳条件空气气氛下,反应温度的提升和碳硅摩尔比的增加,都将促进氧化物原料的转化和碳化产物的产生和生长。气氛环境的影响机理在于,直接改变了高温化学反应类型,决定物料发生氮化反应还是碳化反应,进而改变产物物相组成和形貌。3.CFB粉煤灰酸溶渣由于酸溶过程中破坏了硅铝间的化学键,在反应活性方面比类似的硅铝酸盐矿物存在优势,可以实现低至1375°C的温度下形成氮化产物赛隆复相材料。反应温度会对产物的物相组成和形貌特征产生显着影响、加速氮化反应历程。提高反应温度时,产物中有生成更多长直纤维状产物的倾向。反应温度的影响机理在于,提高反应温度将有效促进产物物相转化、氮化物的形成和晶粒生长。4.与CFB粉煤灰酸溶渣类似的硅质原料,如煤粉炉粉煤灰、硅藻土和伊利石原矿,在氮气气氛高温条件下,同样可以实现碳热还原氮化反应,不过产物的物相组成将强烈依赖于原料化学组成而产生巨大变化,CFB粉煤灰酸溶渣在成分和反应活性方面都更适合作为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原料,而硅藻土和伊利石原矿相关的氮化反应过去很少被描述。铝元素和碱金属的存在可以有效降低反应温度,过量的铝甚至会改变最终氮化产物的物相种类。通过在原料中加入Fe2O3可以实现降低整个体系反应温度并促使氮化反应进行得更加完全。5.通过改变添加稀土氧化物Eu2O3的含量,可以实现产物物相组成的相对含量变化,并对产物的光致发光性能产生影响。复相粉体在325nm光激发下可以发射出蓝紫色宽化光谱,不同于以往文献中β-Si Al ON纯相粉体的发射光谱。煅烧后加入Eu2O3并二次煅烧的样品发射光谱的相对强度要明显高于其他样品,样品中更少的Si C含量和更高的结晶度可能会提高其发光性能。稀土氧化物Eu2O3的加入量提高,会使产物颗粒边角由尖锐变得圆滑。Eu2O3对于产物发光性能的影响机制在于,氮化还原条件下其引入的Eu2+提供了高活性的发光中心,并与氮化物基体形成了较好的相互作用,但是过高浓度的铕掺杂会导致浓度猝灭效应,发光强度反而会下降。不同碳硅摩尔比样品通过调整物相中的惰性物相含量影响光致发光性能。硅质原料化学组成对于产物光致发光的影响机理,主要是通过决定产物的化学组成进而决定物相组成,改变Eu2+发光中心周围配位环境并直接改变发光光谱峰位和峰强,可以通过改变原料Al:Si比实现对氮化复相产物发射光谱的调控。

王博[7](2020)在《煤基固废制备抑制矸石山自燃材料的试验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本论文依托“中央引领地方科技发展专项资金:乌海矿区煤矸石山自燃大气污染调查及灭火技术研究与示范工程”项目,为解决乌海矿区煤矸石自燃问题,因地制宜,利用乌海矿区周边的煤基固废制备抑制矸石山自燃的材料。本文以粉煤灰、脱硫石膏、电石泥、水泥、水为原料,研究新型复合胶凝材料,使用喷浆机把浆液喷洒在矸石山表面,形成致密的固化层,切断矸石山内部的氧气来源,达到灭火的目的。原材料以粉煤灰、脱硫石膏和电石泥等工业固体废弃物为主,大大降低成本,做到以废治废,实现固废综合利用。在分析原料理化性质的基础上,采用单一变量法完成复合胶凝材料的配比试验,并对浆液的流动性、析水率以及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化学结合水量进行测试。在试验中,利用XRD和SEM技术手段对复合胶凝材料水化产物晶相和微观形貌分析,深入研究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过程和水化机理。并介绍了胶凝材料在乌海某矸石山自燃治理示范工程的应用情况,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完善胶凝材料的配比和施工工艺。主要工作及结论如下:(1)通过单一法设计试验方案,探索基础组粉煤灰-脱硫石膏的掺入量比例、外加组电石泥和水泥的掺入量、水灰比、养护方式对复合胶凝喷浆材料浆液的的流动性和析水率,以及固化体的抗压强度和化学结合水的影响。(2)复合胶凝材料的最优配比是基础组粉煤灰和脱硫石膏的质量比例是70:30,外加组电石泥的掺入量是20%,水泥的掺入量是15%,水灰比是0.65,养护方式采用覆膜养护或洒水养护。最佳配比下,复合胶凝喷浆材料的流动度在90-100mm之间,6h析水率小于5%,28d抗压强度是17.69MPa。(3)复合胶凝材料的水化机理是是粉煤灰-脱硫石膏-电石泥-水泥四元体系相互激发的过程,粉煤灰的火山灰活性在水泥熟料和电石泥提供的碱性环境下不断激发,在脱硫石膏的作用下,反应生成水化硅酸钙凝胶、水化铝酸钙凝胶、钙矾石晶体,为体系提供强度。(4)利用复合胶凝材料开发了抑制矸石山自燃的喷浆材料,具有良好的封闭作用,达到抑制自燃的目的,喷浆法施工工艺简单,工期短,成功应用于实体工程。

尹奎[8](2020)在《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综合方案研究》文中指出在当今社会的发展中环保的任务越来越重,粉煤灰综合利用行业如何在不给环境污染增加负担的情况下,实现经济效益最大化就成为企业经营的重中之重。目前,国内大多数粉煤灰销售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方法,在市场需求的情况下,从燃煤电厂,用物料运输车辆直接将粉煤灰销售给如水泥厂、搅拌站等终端客户,赚取粉煤灰的中间差价和物料运输车辆运费。当市场不需求或需求不足的情况下,燃煤电厂粉煤灰基本为露天临时堆放,极易造成环境污染。为此,淡季粉煤灰的去向就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在粉煤灰销售的淡季,对粉煤灰的储存方式以及储存带来的增量经济效益,就成为粉煤灰经销公司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当前粉煤灰储存经营大部分采取散装储存、临时露天储存、袋装储存等储存方式。本文针对XFY公司经营的郑州YZ能源公司2*300MW燃煤电厂,每年淡季生产出约20万吨粉煤灰,如不能得到有效储存,将严重影响周边环境的现实问题。根据国家生态环境治理的要求,XFY公司对粉煤灰资源化利用储存模式做了大量研究工作,对储存项目建设市场范围、市场供应量、市场需求进行预测,市场情况进行了全方位深入分析,结合XFY公司目前营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采用案例分析、调查问卷等方法,并明确提出对淡季粉煤灰进行有效增量储存。为此,对粉煤灰的特性、粉煤灰淡旺季价格、粉煤灰存货商品化等方面进行了分析研究。投建2*20000吨、2*25000吨粉煤灰螺旋钢板仓,实现了对粉煤灰资源社会化、功能化、有序化、增量效益化的有效利用。

陶亚男[9](2020)在《粉煤灰添加赤泥与脱硫石膏对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影响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粉煤灰和赤泥是燃煤电厂和制铝厂的主要固体废弃物,近年来,随着燃煤发电工业和制铝工业的迅速发展,粉煤灰和赤泥的排放量也随之逐年增加。固废的大量排放制约了当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的环境和社会问题。而粉煤灰和赤泥中硅铝元素含量较高,具有很高的提取价值,因此开展粉煤灰的综合利用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长远战略意义。本文以山西省某电厂粉煤灰、脱硫石膏、某铝厂赤泥为原料,采用石膏焙烧活化-硫酸酸浸-氢氧化钠碱溶工艺,对提取其中的氧化铝和二氧化硅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一、活化-酸浸工艺提取氧化铝的研究工艺流程:粉煤灰、赤泥、脱硫石膏混合→焙烧→硫酸酸浸→硫酸铝溶液→除杂→蒸发结晶→干燥→硫酸铝晶体→焙烧→氧化铝产品。得到如下结论:(1)加入赤泥可提高原料中的铝硅比,降低氧化铝提取的难度;脱硫石膏中的硫酸钙可以活化原料,在高温下打开粉煤灰中的Al-Si键、与赤泥中的石榴石、钙霞石等反应,生成易酸解的钙长石,从而将原料中的铝提取出来。实验得到最佳焙烧工艺为:铝硅比为1.1:1、钙铝比为1.3:1、烧结温度为1200℃、烧结时间为30 min。(2)用硫酸溶液酸浸烧结熟料,溶出熟料中的铝元素,氧化铝基本被完全溶出。并设计正交试验,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液固比、硫酸浓度、酸浸温度、酸浸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酸浸温度90℃、硫酸浓度2 mol·L-1、酸浸时间30 min、液固比20 m L·g-1,在此条件下提取氧化铝,提取率可达97%左右。(3)在焙烧过程中通入N2对混合料进行焙烧活化,活化后的熟料用硫酸酸浸,在酸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刺激气味的气体,还需进一步研究。(4)硫酸酸浸得到的硫酸铝粗液经除杂、蒸发结晶、干燥得到硫酸铝晶体,在800℃下焙烧2 h得到γ-Al2O3产品,产率约为89.46%,纯度为96.74%。二、氢氧化钠溶出工艺从提铝渣中提取二氧化硅的研究工艺流程:提铝渣→碱溶→过滤→硅酸钠溶液→二次碳分→水洗、干燥→沉淀二氧化硅。得到如下结论:(1)用氢氧化钠溶液碱溶提铝渣,得到硅酸钠溶液,研究碱溶工艺对二氧化硅提取率的影响,并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设计正交试验,得到影响因素的主次顺序依次为碱溶温度、氢氧化钠浓度、液固比、碱溶时间,最佳工艺条件为:碱溶温度90℃、Na OH浓度40%、碱溶时间60 min、液固比为6 m L·g-1,此条件下二氧化硅的提取率为82%左右。(2)硅酸钠溶液经二次碳分工艺制得的产品在80℃下干燥5 h,即可得到二氧化硅产品,且产品纯度较高,符合化工行业标准。

肖域[10](2020)在《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及分离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我国目前对粉煤灰中占比高达10%~20%的钙和铁组分的赋存规律及分离方法缺乏系统研究,严重影响其资源化利用。本论文分别对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和铁组份的赋存规律及分离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论文取得如下创新性进展:(1)综合运用多种表征分析手段查明了原煤及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循环流化床原煤中钙以白云石形式存在,铁以硫化铁形式存在,而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钙的赋存物相为氧化钙、硫酸钙和钙长石,铁的赋存物相为三氧化二铁和铁橄榄石;氧化钙和硫酸钙多独立成相,钙长石主要黏附在莫来石和氧化铁颗粒表面,氧化铁有些独立成相,有些则与铝硅化合物混杂在一起,铁橄榄石则与其他矿相混杂在一起。煤粉炉原煤中钙以碳酸钙和磷酸钙形式存在,铁以硫化铁和氧化铁形式存在,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以钙长石、硅酸钙、铝酸钙和钙黄长石形式赋存于玻璃体中;铁则以铁质微珠、单质铁、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等形式存在,其中铁质微珠独立成相,单质铁、三氧化二铁和四氧化三铁等则多赋存于玻璃体中。成份偏析分析表明:两种粉煤灰中钙均富集在-325目中,而铁则富集在+48目及160-325目中。(2)建立了分步溶出和磁选分离定量分析方法,对粉煤灰中不同含钙和含铁物相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氧化钙、硫酸钙和钙长石含量(均以Ca O计)分别占总钙量的38.88%、18.98%和42.14%。研究同时发现,f-Ca O在+250目及250~325目粒级中含量均在1%左右,可用于水泥及混凝土中。三氧化二铁和铁橄榄石含量(均以Fe2O3计)分别占总铁量的8.33%和91.67%。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因与其他矿相相互混杂在一起难以定量,强磁性铁(包括Fe3O4和单质Fe)、弱磁性铁(Fe2O3)和铁质微珠含量(均以Fe2O3计)分别占总铁量的50.12%、9.80%和40.08%。(3)依据粉煤灰中钙的赋存规律研究了钙的脱除方法。对于循环流化床粉煤灰,可通过水溶或硫代硫酸钠溶液浸出脱除其中的氧化钙和硫酸钙,但无法溶出钙长石。而煤粉炉粉煤灰中钙因其赋存于玻璃体中难以分离,采用弱酸盐溶液可以促进含钙物相的溶出,溶出率可提高约25%以上。(4)考察了粉煤灰中铁的分离规律:循环流化床粉煤灰中铁的主要赋存形式-铁橄榄石与粉煤灰其它主要成分相互嵌布,难以分离;根据煤粉炉粉煤灰中含铁物相磁性差异,采用磁选管梯级磁选进行了磁性铁的分离。结果表明:梯级磁选可将煤粉炉粉煤灰中的磁性铁全部选出,铁脱除率达59.92%,无磁粉煤灰中铁品位由9.68%降至4.99%,选出的磁性物质中铁品位(以Fe2O3计)为66.63%。

二、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趋势(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趋势(论文提纲范文)

(1)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研发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研究背景与意义
    1.2 海工注浆材料研究现状
    1.3 工业固废综合利用现状
    1.4 工业固废制备海工注浆材料研究现状
    1.5 多源固废制备海工注浆材料的可行性研究
    1.6 研究内容
    1.7 技术路线
    1.8 创新点
第二章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矿相合成与匹配设计
    2.1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设计方法
        2.1.1 配料参数及计算方法
        2.1.2 基体合成的实验方法
    2.2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率值设计
    2.3 率值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矿相构成的影响
        2.3.1 不同率值下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矿相含量分布
        2.3.2 不同率值下海工注浆材料基体化学键特征分析
        2.3.3 不同率值下海工注浆材料基体岩相特征分析
    2.4 热处理制度对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矿相构成的影响
        2.4.1 基体煅烧温度
        2.4.2 基体保温时间
    2.5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验证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设计与性能调控方法
    3.1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流变特性研究
        3.1.1 固废石膏作用下海工注浆材料流变性能
        3.1.2 矿物掺合料作用下海工注浆材料流变性能
    3.2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基体力学特性研究
        3.2.1 固废石膏作用下海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
        3.2.2 矿物掺合料作用下海工注浆材料力学性能
    3.3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水化硬化机理研究
        3.3.1 固废石膏作用下海工注浆材料水化硬化机理研究
        3.3.2 矿物掺和料作用下海工注浆材料水化硬化机理研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抗侵蚀特性研究
    4.1 不同侵蚀溶液下注浆材料性能变化规律
        4.1.1 力学特性与抗蚀特性
        4.1.2 海工注浆材料硬化浆体结构分析
    4.2 海水环境下注浆材料性能变化规律
        4.2.1 力学特性与抗蚀特性
        4.2.2 海工注浆材料硬化浆体结构分析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主要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
学位论文评阅及答辩情况表

(2)粉煤灰基新型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粉煤灰概况
        1.2.1 粉煤灰的产生及分类
        1.2.2 粉煤灰的基本特性
        1.2.3 粉煤灰的危害
        1.2.4 粉煤灰利用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1.2.5 粉煤灰利用面临的几大难题
    1.3 土壤调理剂概述
        1.3.1 土壤调理剂定义及分类
        1.3.2 土壤调理剂的利用现状
        1.3.3 土壤调理剂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1.4 国内外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概况
        1.4.1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研究现状
        1.4.2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发展趋势
        1.4.3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存在问题
    1.5 论文选题目的及意义
    1.6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目标
第2章 新型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多组份协同作用机理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及仪器
        2.2.2 实验方法
        2.2.3 数据处理
    2.3 结果与讨论
        2.3.1 基础营养液和调理剂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2 Fe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3 Mg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4 Si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5 Ca对小麦生长初期各性状的影响
        2.3.6 调理剂中多组份协同作用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新型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重金属固化研究
    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3.2 受污染土壤与调理剂配比方案
    3.3 重金属提取方法及过程
    3.4 数据处理
    3.5 结果与讨论
        3.5.1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Cr的影响
        3.5.2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As的影响
        3.5.3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Cd的影响
        3.5.4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中可交换态以及碳酸盐结合态Pb的影响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新型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改良及作物增产效果
    4.1 引言
    4.2 粉煤灰基土壤调理剂对土壤结构的影响
        4.2.1 实验原料和器材
        4.2.2 实验方法
        4.2.3 土壤团聚体测定方法
        4.2.4 数据处理
    4.3 土壤调理剂对地温的影响
        4.3.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3.2 实验方法
    4.4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的增产效果
        4.4.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4.2 实验方法
    4.5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效果
        4.5.1 实验原料及仪器
        4.5.2 实验方法
    4.6 结果与讨论
        4.6.1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持水能力的影响
        4.6.2 土壤调理剂对于土壤团聚体的影响
        4.6.3 土壤调理剂对土壤地温的影响
        4.6.4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增产效果
        4.6.5 土壤调理剂对玉米抗倒伏能力的效果
    4.7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及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3)粉煤灰基聚氯硫酸铝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2 粉煤灰的利用现状
        1.2.1 粉煤灰的产生及其性质
        1.2.2 粉煤灰资源化利用现状
        1.2.3 粉煤灰的高附加值利用
    1.3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发展现状
        1.3.1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
        1.3.2 无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3.3 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的研究现状
        1.3.4 粉煤灰制备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的研究进展
    1.4 本论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材料、设备及分析表征方法
    2.1 实验材料及设备
        2.1.1 实验原料
        2.1.2 实验试剂
        2.1.3 实验仪器及设备
    2.2 分析仪器及其测试方法
        2.2.1 X射线衍射仪(XRD)
        2.2.2 X射线荧光光谱分析(XRF)
        2.2.3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仪(ICP)
        2.2.4 红外光谱分析(FTIR)
        2.2.5 扫描电镜(SEM-EDS)
        2.2.6 三维荧光光谱(EEM)
        2.2.7 絮凝实验中所用表征测试方法
    2.3 絮凝剂盐基度的测定
第三章 粉煤灰两段强化酸浸及其PAFCS的制备研究
    3.1 实验部分
        3.1.1 CFB灰两段强化酸浸实验
        3.1.2 PAFCS的制备及其絮凝实验
    3.2 CFB灰理化性质及铝、铁的溶出行为
        3.2.1 粉煤灰的理化性质
        3.2.2 盐酸酸浓度、酸浸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2.3 硫酸酸浓度、酸浸温度对浸出率的影响
    3.3 PAFCS絮凝剂工艺条件优化
        3.3.1 SO_4~(2-)的添加方式对絮凝剂的影响
        3.3.2 反应温度对水解聚合的影响
        3.3.3 反应时间对水解聚合的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性能优化调控
    4.1 实验部分
        4.1.1 实验试剂
        4.1.2 实验仪器与设备
        4.1.3 絮凝实验
        4.1.4 实验方法
        4.1.5 Fe、Al共聚物的水解形态测试
    4.2 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PAFCS)的水解、聚合机理
    4.3 不同Al/SO_4~(2-)摩尔比对PAFCS结构及其性能影响探究
        4.3.1 不同Al/SO_4~(2-)摩尔比对PAFCS性能影响
        4.3.2 不同Al/SO_4~(2-)摩尔比对PAFCS结构影响
    4.4 不同Al/Fe摩尔比对PAFCS结构及其性能影响探究
        4.4.1 不同Al/Fe摩尔比对PAFCS性能影响
        4.4.2 不同Al/Fe摩尔比对PAFCS结构影响
    4.5 不同Al/Ca摩尔比对PAFCS结构及其性能影响探究
        4.5.1 不同Al/Ca摩尔比对PAFCS性能影响
        4.5.2 不同Al/Ca摩尔比对PAFCS结构影响
    4.6 本章小结
第五章 聚氯硫酸铝铁絮凝剂在焦化废水中的应用
    5.1 实验部分
        5.1.1 实验试剂
        5.1.2 实验仪器及设备
        5.1.4 絮体在线监测实验
        5.1.5 实验方法
        5.1.6 测试方法与表征手段
    5.2 PAFCS对焦化废水生化出水处理性能探究
    5.3 不同类型絮凝剂絮凝性能比较
    5.4 絮体在线监测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建议与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4)粉煤灰矿化封存CO2协同重金属固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粉煤灰的危害及利用现状
        1.1.1 粉煤灰直接堆积的危害
        1.1.2 粉煤灰直接利用的危害
        1.1.3 粉煤灰回收利用现状
    1.2 粉煤灰无害处理方法介绍
        1.2.1 高温法
        1.2.2 物理化学法
    1.3 CO_2封存方法介绍
        1.3.1 排放现状
        1.3.2 地质封存
        1.3.3 海洋封存
        1.3.4 矿化封存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目的
第2章 实验材料与实验平台
    2.1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 实验仪器介绍
    2.3 实验方法及实验平台介绍
        2.3.1 CO_2矿化系统
        2.3.2 碳酸化毒性浸出检测系统
        2.3.3 碳化效率检测系统
    2.4 反应路径及数据处理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粉煤灰碳化效率的动态特性
    3.1 粉煤灰的物理化学特性
        3.1.1 化学特性
        3.1.2 物理特性
    3.2 实验条件及步骤
        3.2.1 矿化封存实验工况表
        3.2.2 矿化封存实验步骤
        3.2.3 碳化效率检测步骤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3.3.1 反应时间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3.2 液固比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3.3 搅拌转速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3.4 反应温度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3.5 机械力改性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3.6 超临界工况反应时间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3.7 超临界工况液固比对碳化效率的影响
    3.4 动力学模型
        3.4.1 表面覆盖模型介绍
        3.4.2 评估方法介绍
        3.4.3 拟合结果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碳酸化作用下重金属浸出特性
    4.1 反应条件及分析方法
    4.2 实验结果与讨论
        4.2.1 反应时间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4.2.2 液固比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4.2.3 反应温度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4.2.4 搅拌转速对重金属浸出的影响
    4.3 形貌以及矿物分析
        4.3.1 形态分析
        4.3.2 矿物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5.1 本文研究成果
    5.2 进一步工作及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5)赤泥—粉煤灰协同水泥—生石灰固化铜离子污染高岭土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1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
    1.2 固废利用现状
        1.2.1 赤泥研究现状
        1.2.2 粉煤灰研究现状
    1.3 重金属污染土固化修复技术研究现状
        1.3.1 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现状
        1.3.2 固化技术研究现状
    1.4 电化学阻抗谱理论
        1.4.1 电化学阻抗谱理论简介
        1.4.2 电化学阻抗谱应用现状
    1.5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
        1.5.1 研究目的及意义
        1.5.2 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试验内容及方案
    2.1 前言
    2.2 试验材料
    2.3 试验内容
        2.3.1 试验配合比设计
        2.3.2 试样制备
        2.3.3 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
        2.3.4 浸出毒性试验
        2.3.5 电化学阻抗谱测试
        2.3.6 扫描电镜试验
第3章 固化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分析
    3.1 前言
    3.2 赤泥-粉煤灰质量比对固化体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3 养护龄期对固化体试件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影响
    3.4 固化体试件的变形特性
        3.4.1 固化体试件的应力应变分析
        3.4.2 固化体试件的峰值应变
        3.4.3 固化体试件的变形模量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固化体的电化学阻抗特征分析研究
    4.1 前言
    4.2 赤泥-粉煤灰质量比及龄期对固化体电化学阻抗特性的影响
    4.3 固化体的等效电路模型
    4.4 固化体的电化学阻抗参数分析
        4.4.1 孔隙液电阻的变化规律
        4.4.2 电荷传递电阻的变化规律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固化体的固化效果评价分析研究
    5.1 前言
    5.2 固化体铜离子的浸出浓度
    5.3 电化学阻抗参数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
        5.3.1 孔隙溶液电阻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
        5.3.2 电荷传递电阻与无侧限抗压强度的关系
    5.4 固化体试件的扫描电镜试验结果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结论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成果
致谢

(6)循环流化床(CFB)粉煤灰提铝酸溶渣制备赛隆复相材料(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原料粉煤灰酸溶渣概述
        1.1.1 粉煤灰综合利用领域
        1.1.2 粉煤灰酸溶渣来源
        1.1.3 粉煤灰酸溶渣相关应用
    1.2 目标产物氮化硅和赛隆概述
        1.2.1 氮化硅和赛隆的结构与分类
        1.2.2 氮化硅和赛隆的原料与制备工艺
        1.2.3 氮化硅和赛隆的性能与应用
    1.3 选题意义及研究内容
        1.3.1 选题意义
        1.3.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原料及试剂
        2.1.1 CFB粉煤灰酸溶渣
        2.1.2 煤粉炉粉煤灰
        2.1.3 硅藻土
        2.1.4 伊利石原矿
        2.1.5 其他原料
    2.2 实验仪器设备及实验方法
        2.2.1 实验仪器设备
        2.2.2 实验方法
    2.3 测试仪器及方法
        2.3.1 X射线衍射分析
        2.3.2 红外光谱分析
        2.3.3 粒度分布分析
        2.3.4 光致发光光谱分析
        2.3.5 扫描电子显微分析
        2.3.6 透射电子显微分析
第三章 CFB粉煤灰酸溶渣碳热还原氮化体系的碳环境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样品制备
        3.2.2 样品表征
    3.3 结果与讨论
        3.3.1 碳环境对于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
        3.3.2 碳环境对于氮化还原产物化学组成的影响
        3.3.3 碳环境对于产物形貌的影响
        3.3.4 碳环境在碳热氮化还原反应中的作用机制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CFB粉煤灰酸溶渣碳热还原反应的气氛环境研究
    4.1 引言
    4.2 实验部分
    4.3 结果与讨论
        4.3.1 氮气流量对产物物相组成影响
        4.3.2 空气气氛下反应产物物相组成
        4.3.3 空气气氛下反应产物形貌变化
        4.3.4 气氛环境对反应的影响机制分析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CFB粉煤灰酸溶渣碳热还原氮化反应温度的影响
    5.1 引言
    5.2 实验部分
    5.3 结果与讨论
        5.3.1 有氧环境的物相组成演化
        5.3.2 碳热还原环境的物相组成演化
        5.3.3 反应温度对产物中β-SiAlON相化学组成的影响
        5.3.4 产物物相形貌演化
        5.3.5 温度对碳热还原氮化反应的影响机制
    5.4 本章小结
第六章 CFB粉煤灰酸溶渣与其他硅质原料的对比研究
    6.1 引言
    6.2 实验部分
    6.3 结果与讨论
        6.3.1 试剂原料与CFB粉煤灰酸溶渣反应历程差异分析
        6.3.2 不同硅质原料对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
        6.3.3 保温时间对产物物相组成的影响
        6.3.4 Fe_2O_3添加对产物的影响
        6.3.5 不同硅质原料产物形貌变化
        6.3.6 不同硅质原料反应特征的比较分析
    6.4 本章小结
第七章 铕掺杂β-SiAlON复相材料的光致发光研究
    7.1 引言
    7.2 实验部分
    7.3 结果与讨论
        7.3.1 光致发光测试条件优选
        7.3.2 铕掺杂产物的物相组成与光致发光特征
        7.3.3 碳环境对产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7.3.4 反应温度对产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7.3.5 硅质原料对产物光致发光性能的影响
        7.3.6 铕掺杂氮化物复相材料的光致发光机理
    7.4 本章小结
第八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攻读博士期间的主要科研成果
致谢

(7)煤基固废制备抑制矸石山自燃材料的试验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煤矸石自燃治理研究现状
        1.2.2 粉煤灰胶凝材料的研究现状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技术路线
    1.4 研究创新点
2 试验原料的理化性质
    2.1 粉煤灰
        2.1.1 粉煤灰的化学组成
        2.1.2 粉煤灰的矿物组成
        2.1.3 粉煤灰的微观结构
    2.2 脱硫石膏
    2.3 电石泥
    2.4 水泥
3 复合胶凝材料的性能及测定方法
    3.1 性能要求
    3.2 测试方法
        3.2.1 浆液流动性
        3.2.2 浆液析水率
        3.2.3 固化体的抗压强度
        3.2.4 固化体的化学结合水量
        3.2.5 水化产物的晶相
        3.2.6 水化产物的微观形貌
    3.3 试验仪器
4 复合胶凝喷浆材料的配比研究
    4.1 粉煤灰和脱硫石膏比例的确定
        4.1.1 对浆液流动性的影响
        4.1.2 对浆液析水率的影响
        4.1.3 对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4.1.4 对固化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影响
    4.2 电石泥掺入量的确定
        4.2.1 对浆液流动性的影响
        4.2.2 对浆液析水率的影响
        4.2.3 对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4.2.4 对固化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影响
    4.3 水泥掺入量的确定
        4.3.1 对浆液流动性的影响
        4.3.2 对浆液析水率的影响
        4.3.3 对固化体抗压强度的影响
        4.3.4 对固化体化学结合水量的影响
    4.4 水灰比的确定
        4.4.1 对浆液流动性的影响
        4.4.2 对浆液析水率的影响
    4.5 养护方式对胶凝材料性能的影响
        4.5.1 对抗压强度的影响
        4.5.2 对化学水结合水量的影响
    4.6 本章小结
5 复合胶凝材料的微观特征及水化机理
    5.1 复合胶凝材料的XRD分析
    5.2 胶凝材料的SEM分析
    5.3 水化机理分析
6 工程应用
    6.1 工程简介
    6.2 配合比的确定
    6.3 施工工艺
    6.4 性能检测及评价
7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8)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综合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1.2 我国对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
    1.3 国内外对粉煤灰的储存研究现状、水平及发展趋势
    1.4 研究内容和方法
        1.4.1 研究内容
        1.4.2 独创或新颖之处
        1.4.3 拟采取的研究方法
第二章 粉煤灰储存的管理及相关效益提升研究概述
    2.1 粉煤灰储存及管理
        2.1.1 粉煤灰储存的概念
        2.1.2 粉煤灰储存的管理
        2.1.3 粉煤灰储存管理改善及效益提升
    2.2 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提升常用方法
        2.2.1 以改善管理为导向的方法
        2.2.2 以改善经营为导向的方法
        2.2.3 以创新为导向的方法
    2.3 有关商品储存管理及效益提升研究
    2.4 有关商品储存经营管理及效益提升研究的评价
        2.4.1 有关商品储存经营管理及效益提升研究的不足
        2.4.2 本文研究的思路及方向
第三章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营管理现状
    3.1 XFY粉煤灰公司简介
        3.1.1 XFY粉煤灰公司成立的背景
    3.2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管理概况
        3.2.1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及类别
        3.2.2 XFY公司对粉煤灰的储存管理
    3.3 XFY公司粉煤灰经营概况
        3.3.1 XFY公司近几年粉煤灰销售情况分析
        3.3.2 公司近年粉煤灰成本情况分析
        3.3.3 公司近年资金情况分析
    3.4 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营管理面临的问题
        3.4.1 面临的管理问题
        3.4.2 面临的经营问题
第四章 影响XFY公司储存经营效益的主要问题分析
    4.1 影响XFY公司储存经营效益的原因调查
        4.1.1 影响XFY公司效益因素的频数-强度调查表设计
        4.1.2 影响XFY公司经营效益因素的频数调查
        4.1.3 影响XFY公司经营效益因素的强度调查
    4.2 频数-强度指向下影响公司经营效益主要因素
        4.2.1 管理维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4.2.2 经营维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4.2.3 创新维度存在问题的主要因素分析
    4.3 三维度下XFY公司经营效益提升设想
        4.3.1 三维度下XFY公司经营效益改善的方向
        4.3.2 三维度下XFY公司经营效益提升的目标
第五章 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营效益的不同方案
    5.1 以改善管理为重点的方案
        5.1.1 减少产品进出库的损耗
        5.1.2 改善产品的运输方式
        5.1.3 提高人员的作业效率
        5.1.4 改善管理可能产生的效益
    5.2 以改善经营为重点的方案
        5.2.1 试行储存的时间-成本管理
        5.2.2 优化资金占用及债务结构
        5.2.3 优化应收账款管理
        5.2.4 改善经营可能产生的效益
    5.3 以创新为重点的方案
        5.3.1 采用先进合理的储存方式
        5.3.2 产品分类以提供价值更高的品种
        5.3.3 开发新的市场和产品新的用途
        5.3.4 创新方案可能产生的效益
    5.4 三类方案的组合
        5.4.1 管理改善为主创新为辅的方案组合
        5.4.2 经营改善为主创新为辅的方案组合
        5.4.3 管理与经营方案组合
        5.4.4 创新方案为主管理改善和经营改善为辅的方案组合
第六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6.2.1 论文不足之处
        6.2.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致谢

(9)粉煤灰添加赤泥与脱硫石膏对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影响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粉煤灰简述
        1.2.1 粉煤灰的形成过程
        1.2.2 粉煤灰的组成
        1.2.3 粉煤灰的危害
        1.2.4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现状
    1.3 赤泥简述
        1.3.1 赤泥的产生
        1.3.2 赤泥特性
        1.3.3 赤泥的危害
        1.3.4 赤泥的综合利用
    1.4 脱硫石膏概述
        1.4.1 脱硫石膏的形成
        1.4.2 脱硫石膏的基本性质
        1.4.3 脱硫石膏的危害
        1.4.4 脱硫石膏的综合利用
    1.5 粉煤灰提取氧化铝的研究
        1.5.1 我国氧化铝及铝土矿资源现状
        1.5.2 粉煤灰生产氧化铝
        1.5.3 碱法
        1.5.4 酸法
        1.5.5 酸碱联合法
        1.5.6 其他方法
    1.6 粉煤灰提取二氧化硅的研究
        1.6.1 沉淀法
        1.6.2 气相法
        1.6.3 溶胶-凝胶法
    1.7 本文研究
        1.7.1 研究意义
        1.7.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实验部分
    2.1 实验药品及仪器
        2.1.1 实验药品
        2.1.2 实验仪器
    2.2 实验原料
        2.2.1 粉煤灰
        2.2.2 赤泥
        2.2.3 脱硫石膏
    2.3 分析方法
        2.3.1 氧化铝的测定方法
        2.3.2 二氧化硅的测定方法
    2.4 试验方法
        2.4.1 提取氧化铝工艺实验
        2.4.2 提铝渣提取二氧化硅工艺实验
第三章 从粉煤灰中制备提取氧化铝的研究
    3.1 通空气进行焙烧活化工艺
        3.1.1 实验机理及过程
        3.1.2 铝硅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研究
        3.1.3 钙铝比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研究
        3.1.4 焙烧温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3.1.5 焙烧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3.1.6 烧结熟料表征
    3.2 硫酸酸浸工艺
        3.2.1 实验过程及机理
        3.2.2 酸浸温度对氧化铝浸出率的影响
        3.2.3 酸浸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3.2.4 硫酸浓度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
        3.2.5 液固比对铝溶出率的影响
        3.2.6 硫酸酸浸工艺的优化
    3.3 通入N_2进行焙烧活化实验
        3.3.1 实验机理及过程
        3.3.2 实验结果
        3.3.3 酸浸实验
    3.4 除杂工艺
        3.4.1 除钙
        3.4.2 除铁
    3.5 制备氧化铝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从提铝渣提取二氧化硅的研究
    4.1 提铝渣分析
        4.1.1 成分分析
        4.1.2 物相分析
    4.2 氢氧化钠碱溶工艺
        4.2.1 提铝渣碱溶工艺实验过程及机理
        4.2.2 碱溶温度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
        4.2.3 NaOH浓度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
        4.2.4 碱溶时间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
        4.2.5 液固比对二氧化硅溶出率的影响
        4.2.6 碱溶工艺的优化
    4.3 提硅渣成分分析
        4.3.1 提硅渣化学组成
        4.3.2 提硅渣物相组成
    4.4 分步碳分法制备二氧化硅工艺
        4.4.1 碳分反应机理
        4.4.2 二次碳分工艺
        4.4.3 沉淀二氧化硅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致谢

(10)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及分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粉煤灰概况
        1.1.1 粉煤灰的产生及危害
        1.1.2 粉煤灰的组成
        1.1.3 粉煤灰的分类
        1.1.4 粉煤灰的综合利用
    1.2 粉煤灰中钙和铁赋存状态研究进展
        1.2.1 煤燃烧过程中钙和铁的热力学行为
        1.2.2 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1.3 粉煤灰中钙和铁分离研究现状
    1.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及主要研究内容
        1.4.1 研究目的
        1.4.2 主要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第二章 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2.1 前言
    2.2 实验原料与试剂
        2.2.1 原材料
        2.2.2 实验试剂
    2.3 试验设备分析仪器
    2.4 CFB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2.4.1 CFB粉煤灰中钙的赋存状态研究
        2.4.2 CFB粉煤灰中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2.4.3 CFB粉煤灰成份偏析分析
    2.5 PC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研究
        2.5.1 PC原煤及粉煤灰中钙和铁的SEM-EDS物相研究
        2.5.2 PC粉煤灰缓冷过程中钙的赋存状态
        2.5.3 PC粉煤灰成份偏析分析
    2.6 小结
第三章 粉煤灰中含钙和含铁物相定量分析
    3.1 前言
    3.2 实验原料与试剂
    3.3 实验方法与分析仪器
        3.3.1 CFB粉煤灰中含钙物相定量分析方法的建立
        3.3.2 磁选方法
        3.3.3 仪器设备
    3.4 CFB粉煤灰中含钙和含铁物相的定量分析
        3.4.1 不同含钙物相的定量分析
        3.4.2 不同粒度CFB粉煤灰中含钙物相的定量分析
        3.4.3 CFB粉煤灰中不同含铁物相的定量分析
    3.5 PC粉煤灰中含铁物相的定量分析
    3.6 小结
第四章 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脱除工艺研究
    4.1 前言
    4.2 实验原料与试剂
    4.3 试验设备分析仪器
    4.4 CFB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脱除工艺
        4.4.1 CFB粉煤灰水溶脱钙
        4.4.2 CFB粉煤灰硫代硫酸钠溶液脱钙
        4.4.3 氯化铵法与乙酸铵法脱钙工艺探索
        4.4.4 CFB粉煤灰重力分离研究
    4.5 PC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脱除工艺
        4.5.1 PC粉煤灰水溶脱钙
        4.5.2 PC粉煤灰磁选脱铁工艺
        4.5.3 PC粉煤灰磁选-重力分离联合工艺
        4.5.4 磁选-乙酸铵法与磁选-氯化铵法脱除工艺探索
    4.6 小结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5.1 结论
    5.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四、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的现状与趋势(论文参考文献)

  • [1]多源固废基海工注浆材料研发及性能研究[D]. 高益凡. 山东大学, 2021(12)
  • [2]粉煤灰基新型多功能土壤调理剂增产提质机理[D]. 欧彦君. 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2021(01)
  • [3]粉煤灰基聚氯硫酸铝铁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D]. 李文杰. 山西大学, 2021
  • [4]粉煤灰矿化封存CO2协同重金属固化[D]. 杨刚. 华北电力大学(北京), 2021(01)
  • [5]赤泥—粉煤灰协同水泥—生石灰固化铜离子污染高岭土的试验研究[D]. 王景霞. 太原理工大学, 2021(01)
  • [6]循环流化床(CFB)粉煤灰提铝酸溶渣制备赛隆复相材料[D]. 窦魁洲. 吉林大学, 2020(03)
  • [7]煤基固废制备抑制矸石山自燃材料的试验研究[D]. 王博. 内蒙古科技大学, 2020
  • [8]提高XFY公司粉煤灰储存经济效益综合方案研究[D]. 尹奎. 广西大学, 2020(07)
  • [9]粉煤灰添加赤泥与脱硫石膏对提取氧化铝和二氧化硅影响的研究[D]. 陶亚男. 太原理工大学, 2020(07)
  • [10]粉煤灰中钙和铁的赋存状态及分离研究[D]. 肖域. 贵州大学, 2020

标签:;  ;  ;  ;  ;  

我国粉煤灰综合利用现状及趋势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