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创业基金融资初探

中国创业基金融资初探

一、中国风险基金融资问题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罗忠洲,朱亦宁[1](2021)在《养老目标风险基金资产配置策略研究》文中认为养老目标基金是基金公司围绕养老金投资管理、完善资本市场资金结构而推出的创新产品。本文借助理论模型还原了国外养老目标风险基金产品资产配置风险控制和目标风险两个策略的数理模型,并结合中国市场要求、调整核心参数,设计了8种策略,最后基于2005年1月3日至2019年9月30日内的收益率数据进行回测检验。研究表明,在控制风险效果方面,风险控制策略均控制了波动风险;目标风险策略仅每周调仓就能较好控制波动风险;在风险收益特征方面,风险控制策略比目标风险策略有效;在资产配置比例方面,对风险控制策略而言,当再平衡频率相同且不设置杠杆融资时,目标风险波动率的差异不显着影响风险控制策略的仓位配置;对目标风险策略而言,我国与成熟资本市场情况不同的是,仓位配置比例并非恒定或小幅波动的数值、调仓指令下达较为频繁;在低频再平衡的择机方面,择机对策略整体有效性的影响有限。

杨希[2](2020)在《代理问题、挤出效应与政府引导基金权益安排》文中提出众所周知,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息不对称、高风险、高不确定性特征导致了风险投资的市场失灵。在此环境下,政府引导基金应运而生,以期缓解创业企业融资难的问题。然而,政府干预风险投资市场不可避免存在现实与初衷相背离的情况,即“制度失灵”。该背景下,政府引导基金应该采用何种权益安排来缓解制度失灵问题,尤其是代理问题和挤出效应,这有待进一步研究。基于此,本文构建了一个企业融资模型。首先,通过对比政府引导基金和私有风险基金的可获得性,分析政府引导基金在弥补市场失灵方面的作用机制;其次,从代理理论的视角对比政府引导基金在不同权益安排下的可获得性,得出最优权益安排。在最优权益安排下,通过权衡政府资金对私人资本的杠杆效应与挤出效应,得到使整个行业投资净效应最大化时的政府出资比例。在最优出资比例下,得出政府引导基金的总杠杆效应;最后,在模型拓展中进一步讨论引入风险偏好时的情况。通过模型推导,本文得出如下结论:(1)无论投资者是风险中性还是风险厌恶的,政府引导基金的可获得性都高于私有风险基金。但相对于风险中性,政府引导基金和私有风险基金的可获得性在风险厌恶假设下都降低了;(2)当投资者是风险中性时,就可获得性而言,政府引导基金无论选择亏损补偿还是收益补偿或是风险共担机制都是无差别的;此时,政府最优出资比例、基金总杠杆效应都与风险投资市场失灵程度有关。具体而言,市场失灵程度越高,政府最优出资比例、总杠杆效应都越大;(3)当投资者是风险厌恶时,从融资可获得性、政府最优出资比例、基金总杠杆效应三个维度进行比较分析,政府引导基金选择收益补偿机制都是最优的。此时,政府最优出资比例是项目风险的增函数。最后,基于研究结论对我国政府引导基金相关制度安排提出可供参考的建议。

王晓丽[3](2020)在《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 ——山东省为例》文中指出家庭农场是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生产主体,是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的重要参与者,家庭农场从生成到发展是一个综合性的系统工程。不同的金融工具手段在家庭农场运行机制的组成及其各组成部分在整个系统中的作用与功能具有差异性。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相应的金融工具在资金融通、信用构建、风险规避、价格发现、技术运用等方面进一步支持与优化。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家庭农场缺少合格的抵押品,难以从商业银行等正规金融机构获得生产所需的各类资金,使得家庭农场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融资难、融资贵”的困境,有效抵押品缺乏和担保制度不健全使得家庭农场贷款可得性降低,严重阻碍了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家庭农场经营所面临的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政策工具和灾后救助等途径化解。因此,加快建立符合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金融制度体系,创新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最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是当前决策部门关注的重点问题。本文借鉴生产效率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农业金融支持等理论,揭示了家庭农场发展在生产投资、金融需求、风险规避、信用构建等方面的运行机制,并从供给端的角度对组合性金融工具影响家庭农场发展的理论机理进行合理论证,从家庭农场融资约束、金融机构金融供给、政策部门金融政策支持等多个维度构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理论分析框架。基于此,本文通过实地调研了解山东省济南市、青岛市和淄博市等17个主要城市中的120多个区、县、镇、乡、村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约束与金融资源获取情况,并以发放调查问卷等方式获取了291个省级示范家庭农场的微观数据。最后,本文通过设计多元线性模型、截面门槛模型、工具变量分位数模型定量分析农业信贷、农业保险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设计了适应家庭农场金融需求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这对于家庭农场发展而言,具有丰富的理论与现实意义,本文具体的研究结论为:第一,家庭农场为了进一步扩大经营面积和投资规模,对农业贷款、农业保险和抵押担保融资等金融服务存在迫切需求,而选择通过民间金融组织和网络平台借款获取资金的意愿并不强烈。从家庭农场投资绩效来看,大多数家庭农场的投资规模并未达到最优水平,投资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是制约其绩效提升的主要原因,家庭农场投资规模和投资绩效还有进一步的提升空间。此外,家庭农场资金规模较小导致生产要素匮乏、金融政策缺位造成资金融通困难、家庭农场缺乏有效抵押品使得投融资不畅、农业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引致经营风险、风险补贴不足使经营欠佳是制约家庭农场发展的主要原因。第二,家庭农场由于缺乏抵押物而面临着较为严重的供给型融资约束,如果能够为家庭农场引入相应的抵押物,则越有利于提高家庭农场金融资源可得性,进而有利于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农业信贷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当农业信贷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即农业信贷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减,后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第三,农业保险能够对家庭农场生产风险所造成的损失进行补偿,是保障家庭农场发展的有力金融工具,加大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的支持力度能够有效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当农业保险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即农业保险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减,后递增”的非线性影响效应。第四,土地经营权抵押担保融资为家庭农场发展提供了有利的融资途径,能够为商业银行和家庭农场搭建了有效的信用体系,增加了家庭农场农业信贷供给,有助于促进家庭农场发展。同时,当抵押担保贷款供给水平较低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大;当抵押担保贷款供给水平较高时,其对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效应较小,即抵押担保贷款对家庭农场发展存在“先递增,后递减”的非线性影响效应。本文基于理论和实证研究结论,从抵押担保、风险补偿、金融服务三个方面提出了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第一,健全抵押担保机制,加强与农业发展信贷担保有限责任公司的合作,积极建立财政、银行、担保公司风险分摊比例机制,充分发挥财政补贴、农业信贷和抵押担保的协调效应。第二,建立风险补偿机制,通过财政投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策工具建立贷款损失风险补偿基金和保险风险补偿金,协助家庭农场分摊生产成本和风险。第三,强化金融服务机制,加强金融信息科技工程建设,探索建立“三农”资源资产权属管理中心,设立农业经营资产价值评估机构,建立农业风险资产收处管理中心,促进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过程中风险化解、产权处置及土地经营权的再流转,营造良好的金融生态环境,并尝试引入“农业贷款+抵押担保+风险补贴+农业贷款再保险”“农业保险+巨灾债券+风险基金”“农村电商+农业信贷+互联网金融”构建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来促进家庭农场发展。

张旭东[4](2020)在《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范式的检视与重构》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互联网金融天然具有信息透明度风险、流动性风险和系统性风险。以原“一行三会”为基础构建起来的中央集权式金融监管体制,与资本充足率、存款准备金率为核心的传统金融监管策略,无法适应互联网金融的风险特性与监管需求。尽管中央监管机构改组“一行三会”变为“一行两会”,并成立了国务院金融稳定与发展委员会,初步具有了“伞型”与“双峰”的“淡中心化”监管体制特征,但仍存在金融监管中央过度集权、央地权属不清、监管制度位阶较低的困境。考察域外金融监管实践,英美国家大多实行“统一监管与分权多头”的监管体制,并在市场准入、金融消费者保护、事中监管创新等方面进行了行之有效的探索;德日则强调金融统一监管、立法的重要性与行业协会的辅助作用。结合我国实践,在监管体制上,应当成立一个全国性统一监管机构,改“一行两会”为其下属机构,促使分业监管转为功能监管,同时对各监管机构之间的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实行信息共享,促进监管协调;同时,应充分发挥地方监管积极性,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的方式,促进地方金融监管权的法治化,并严格按照法律规定设置地方金融监管机构。在制度配置上,要通过立法或行政法规的方式,在市场准入方面采取准入资本限制、金融牌照制、禁止吸纳资金与放出资金集中制等方面进行规制;在事中监管上要采取“穿透式”监管,明晰资金的流动链以及背后的实际控制人,为强化金融监管效果,应采取“监管科技”的方法进行;在事后救济方面,探索设立互联网金融风险基金及投资保险等制度,以促进消费者权益保护。

马征[5](2019)在《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研究》文中研究指明我国国土面积广阔,横跨6个温度带,特殊多样的气候条件造就了我国独有的资源和地理优势。然而,在全球气候变暖以及边缘政治风险等因素的叠加影响下,近年来我国巨灾风险发生频率显着增加,各种巨灾风险对我国的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和社会发展造成巨大负面影响。我国当前的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的发展却远远跟不上巨灾发生频率的增加。由政府动用财政资金进行灾后补助是我国应对巨灾的主要手段,仅仅依靠政府灾后补助的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给财政带来持续的不小压力。因此,建立健全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就显得十分必要。本文首先整理分析我国当前巨灾风险融资的现状,接下来分析对比国内外目前的巨灾风险融资手段,以及美国、欧盟和墨西哥三个国家及组织的巨灾风险融资体系和工具。首先,美国政府对于灾害基金的管理阻碍了其私人巨灾风险融资的发展;同时在各种利率的严格管制下,保险公司无法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工具。欧盟则以“风险管理”为导向,更加侧重利用公私合作伙伴的形式为巨灾风险融资,同时各国保险所覆盖的范围根据地区频发的巨灾风险种类确定。墨西哥巨灾风险融资体系处在过渡期中,主要依靠巨灾风险基金和多层次的防灾减灾系统。接下来,本文利用傅里叶级数对我国巨灾风险融资规模进行预测。统计了近18年来全国自然灾害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相关数据,通过最小二乘和傅里叶级数的方法,运用python软件模拟历史数据的变化趋势,并对统计数据之后5年的经济损失进行了预测。接着,本文对我国的巨灾风险融资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建议,即建立具有区域特色巨灾保险和再保险体系,同时向资本市场投放诸如巨灾债券、巨灾期货等金融工具,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实现风险转移。

李彦[6](2018)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研究》文中研究说明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严重的自然灾害造成农业生产的巨大损失,影响我国经济平稳运行,以及影响受灾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进程。我国主要采用救助等政府行政手段应对农业巨灾,市场化的农业巨灾风险分散制度尚未建立。对比美国、土耳其、新西兰等国家建立的市场化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我国行政化的农业巨灾救助体系具有财政压力大、资源配置效率低等弊端。因此,我国如何建立高效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成为当前农业风险管理迫切需要研究的课题。一是,本文通过梳理国内外农业巨灾风险及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有关研究发现,国内外学者对农业巨灾风险的统计学特征和经济学属性存在共识,认为农业巨灾风险损失金额大、发生频率低、波及面积广、预测难度高等特征及巨灾风险管理具有准公共物品属性。但在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设立模式、资金来源、基金设立层级、基金管理中政府与市场的定位等方面存在不同观点。本文认为,我国拟建立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需以我国国情为基础,有选择性的借鉴国外的经验,确保制度构建的可操作性及可持续性。二是,本文结合农业巨灾风险理论以及我国农业灾害的特点,对农业巨灾的概念和主要农业巨灾的气象指数触发标准进行了界定。在借助公共物品理论、协同理论、委托代理理论等理论的基础上,本文得出以下结论:一是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具有准公共物品及外部性属性,需要政府的介入以避免市场失灵;二是农业巨灾基金制度资金规模庞大,利益主体结构复杂,需要多主体共同构建;三是开发性金融理论适用于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构建,通过制度建设引导市场开发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并服务于国家宏观战略。三是,本文通过对比分析法对政策性农业保险、再保险、灾后重建信贷资金、财政救助资金、财政性捐赠资金、地方性农业巨灾风险准备金等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工具进行了研究,认为在上述工具独立状态下难以充分提高农业巨灾风险管理效率。基于此,本文构建了“灾前预防+灾中应急补偿+灾后重建”三位一体的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制度,并明确了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安全目标、经济目标和生态目标,提出了“市场主导,政府推动”、“规模适度,风险共担”、“简单透明,高效运作”、“保障民生,可持续经营”四项基本原则。四是,本文研究了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管理主体选择、资金来源、基金公司内部治理及运行机制。主体选择上通过采用AHP方法构建指标分析,本文认为经营性质、业务类型、筹资能力是影响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发起管理主体选择的重要指标,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发起管理主体以农业导向型政策性金融机构为较优选择;资金来源上,通过借鉴国外经验、结合国内实际,构建了以发起主体、保险及再保险机构、政府财政部门为主要资金来源,社会捐赠为辅助来源的资本金筹集结构,并采用永续年金测算法测算出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合理规模为8335.93亿;内部治理结构上,借鉴国外农业巨灾风险基金、我国社保基金的建设经验,设立“九部一会”组织架构,设计以农业巨灾保险、农业巨灾再保险及农业巨灾PPP产品为主的产品体系;同时,为保障基金正常运营,本文构建了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灾前、灾中及灾后的运行机制,并配套设计了收入分配机制、风险分散机制以及绩效评价体系。

王一鸣,宁叶,周天,金秀旭[7](2017)在《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基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视角》文中研究表明中小企业的"融资困境"是制约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紧迫问题。供应链金融作为商业银行新兴业务,拓宽了中小企业的融资渠道。与传统信贷方式不同,供应链金融建立在应收账款抵押的基础上,因此供应链金融中存在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指出并介绍供应链金融业务特有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并结合合俊集团案例进行阐述,进一步提出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系统和设立供应链金融风险基金对交易对手信用风险进行管控。

李彦,陈盛伟[8](2016)在《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设想》文中提出面对农业巨灾风险事件导致的巨额损失,目前我国仍采用行政手段进行灾害管理与救助,缺乏市场化的巨灾风险分散机制。鉴于此,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相关文献的研究,立足当前我国国情,从减轻灾后政府财政负担角度,运用市场在金融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思维,对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发起主体、基金筹集方式、组织结构、资产配置、运行模式五方面进行了研究,构建了具有"灾前预防+灾中应急补偿+灾后重建+推动农业现代化"四位一体功能模式的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

燕志雄,张敬卫,费方域[9](2016)在《代理问题、风险基金性质与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文中研究指明不同所有制性质的风险投资基金往往面临不同的代理问题,从而导致不同的绩效表现。根据所有制性质不同,风险投资基金可以划分为三类:一是政府主导型基金。尽管政府资金可以降低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但是可能缺乏有效的监管,代理成本往往很高。二是风险投资家型基金。尽管风险投资家监管可以降低代理成本,但是监管成本与高回报率要求却又会增加高科技企业的融资成本。三是政府引导型基金。它既可以利用风险投资家来降低代理成本,又可以让企业家获取到廉价的政府资金来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本文模型推导表明:(1)当企业家的代理问题很严重,且项目不确定性很高时,政府引导型基金的可获得性最高,而政府主导型和风险投资家型基金的可获得性均很低。(2)政府引导型基金会遭受合谋问题,但政府主导型基金的寻租问题却严重得多。(3)政府引导型基金比政府主导型基金的挤出效应更低。实际上,本文能较好地解释为什么政府引导型基金比较成功但政府主导型基金却比较失败。

邱波[10](2016)在《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筹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巨灾风险基金是应对巨灾损失的重要政策保障,因为农业更易受到自然灾害引发的巨灾影响。从政府管理农业巨灾角度出发,从理论与实践层面讨论农业巨灾基金的筹资背景、资金来源,运用政策性和市场化分析视角梳理巨灾基金筹资现状及阶段性特色,为我国设立农业巨灾风险基金提供现实案例和政策建议。

二、中国风险基金融资问题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中国风险基金融资问题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养老目标风险基金资产配置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 言
    第一,关于资产配置对养老基金投资收益的影响。
    第二,关于静态资产配置的一般数理方法。
    第三,关于养老基金静态资产配置的数理方法。
二、养老目标风险基金产品资产配置模型
    (一)理论模型
    (二)被动型基金产品模型
        1.标普风险控制(Risk Control)策略及产品
        2.标普目标风险(Target Risk)策略及产品
    (三)主动型基金产品模型
        1.初始风险衡量与权益资产比例确定
        2.底层资产选择与再平衡调整
    (四)模型优缺点比较
三、方法与数据
    (一)策略构建与求解
    (二)资产选择与约束
四、结果与分析
    (一)风险控制策略回测结果及分析
    (二)目标风险策略回测结果及分析
五、结论及建议
    (1)在控制风险的效果上:
    (2)在衡量收益或风险收益特征上:
    (3)在各类资产的仓位配置比例上:
    (4)在长时间跨度中考虑择机的影响上:

(2)代理问题、挤出效应与政府引导基金权益安排(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图
    1.4 本文可能的创新之处
2 文献综述
    2.1 基于信息不对称的研究
    2.2 基于外部性的研究
    2.3 基于杠杆效应与挤出效应的研究
    2.4 基于代理问题的研究
    2.5 文献评述
3 基本模型
4 风险投资市场失灵
5 政府引导基金最优权益安排
    5.1 代理问题与最优融资合同
    5.2 挤出效应与政府最优出资比例
6 模型拓展:引入风险偏好的情况
    6.1 融资可获得性分析
    6.2 政府最优出资比例
    6.3 总杠杆效应
7 研究结论与建议
    7.1 研究结论
    7.2 政策建议
    7.3 研究不足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发表论文清单
致谢

(3)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 ——山东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选题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与评述
        1.2.1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限制因素研究
        1.2.2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适用性研究
        1.2.3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效果研究
        1.2.4 关于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制度政策研究
        1.2.5 研究评述
    1.3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1.4 研究对象与数据获取
        1.4.1 研究对象
        1.4.2 数据获取
    1.5 创新与不足之处
        1.5.1 创新之处
        1.5.2 不足之处
2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理论研究
    2.1 概念界定
        2.1.1 家庭农场
        2.1.2 金融支持
        2.1.3 金融工具
    2.2 理论借鉴
        2.2.1 生产效率理论
        2.2.2 产业组织理论
        2.2.3 交易费用理论
        2.2.4 农业金融支持理论
    2.3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选择依据及其作用原理
        2.3.1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工具选择依据
        2.3.2 农业信贷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原理
        2.3.3 农业保险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原理
        2.3.4 抵押担保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作用原理
    2.4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工具支持理论机制与分析框架
        2.4.1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理论机制分析
        2.4.2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理论机制分析
        2.4.3 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理论机制分析
    2.5 本章小结
3 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供需现状与问题分析
    3.1 山东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供需调查方案
        3.1.1 调查目的与调查对象
        3.1.2 调查方法与调查内容
        3.1.3 有效样本分析
    3.2 山东家庭农场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获取分析
        3.2.1 山东家庭农场资产状况与经营效果分析
        3.2.2 山东家庭农场投入要素与投资绩效分析
        3.2.3 山东家庭农场金融需求与金融资源获取分析
    3.3 山东金融机构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3.1 山东商业银行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3.2 山东农业保险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3.3 山东担保公司支持家庭农场发展的现状分析
    3.4 家庭农场发展的融资约束与经营困境分析
        3.4.1 资金规模较小导致生产要素匮乏
        3.4.2 金融政策缺位造成资金融通困难
        3.4.3 缺乏有效抵押品使得投融资不畅
        3.4.4 保险有效供给不足引致经营风险
        3.4.5 风险补贴不足致使经营效果欠佳
    3.5 本章小结
4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实证研究
    4.1 实证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说明
        4.1.1 实证模型设计
        4.1.2 变量选取说明
        4.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4.2 研究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特色
        4.2.1 研究方法选择
        4.2.2 指标选取特色
    4.3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4.3.1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4.3.2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信贷支持效应稳健性检验
    4.4 本章小结
5 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实证研究
    5.1 研究方法选择与实证模型设计
        5.1.1 实证模型设计
        5.1.2 变量选取说明
        5.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5.2 研究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特色
        5.2.1 研究方法选择
        5.2.2 指标选取特色
    5.3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5.3.1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5.3.2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农业保险支持效应稳健性检验
    5.4 本章小结
6 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实证研究
    6.1 实证模型设计与变量选取说明
        6.1.1 实证模型设计
        6.1.2 变量选取说明
        6.1.3 数据来源与描述性统计
    6.2 研究方法选择与指标选取特色
        6.2.1 研究方法选择
        6.2.2 指标选取特色
    6.3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6.3.1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实证结果与解析
        6.3.2 山东省家庭农场发展的抵押担保支持效应稳健性检验
    6.4 本章小结
7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
    7.1 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的理论依据
        7.1.1 金融共生理论与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
        7.1.2 资源整合理论与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
        7.1.3 协同理论与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
    7.2 家庭农场发展主要环节的金融需求分析
        7.2.1 家庭农场投资环节的资金融通需求分析
        7.2.2 家庭农场生产环节的风险规避需求分析
        7.2.3 家庭农场融资环节的抵押担保需求分析
    7.3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设计
        7.3.1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抵押担保机制设计
        7.3.2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风险补偿机制设计
        7.3.3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服务机制设计
    7.4 家庭农场发展的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可行性分析
        7.4.1 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符合国家支农政策的基本导向
        7.4.2 农业良好的经济环境推动组合性金融支持机制运行
        7.4.3 新型金融产品试点为组合性金融工具提供经验支撑
    7.5 本章小结
8 研究结论与研究展望
    8.1 研究结论
    8.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 :家庭农场示范场评估调查问卷A
附录二 :家庭农场示范场评估调查问卷B
致谢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4)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范式的检视与重构(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1.2 文献综述
        1.2.1 国外文献综述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研究评价
    1.3 概念界定与研究范围
    1.4 研究方法
第2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的范式及反思
    2.1 我国互联网金融的监管范式
        2.1.1 强化监管:1999-2002年
        2.1.2 谦抑监管:2003-2014年
        2.1.3 整治监管:2015年至今
    2.2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范式的反思
        2.2.1 国家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彻底
        2.2.2 地方金融监管事权缺乏法理依据
        2.2.3 “管控型”范式忽视监管制度的培育
第3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理论检视
    3.1 互联网金融易风险性的再认识
    3.2 规制前提:互联网金融的市场失灵
    3.3 规制对象:市场失灵下的风险类型
        3.3.1 信息透明度风险
        3.3.2 流动性风险
        3.3.3 系统性风险
第4章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域外实践及其启示
    4.1 美国模式:分权多头与法制保障
        4.1.1 金融监管体制:中央与地方的权力分配
        4.1.2 互联网金融监管的立法设定
        4.1.3 美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2 英国模式:双峰协同与沙盒监管
        4.2.1 监管体制变革:从分业到整合
        4.2.2 沙盒监管:制度配置与监管成效
        4.2.3 英国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4.3 其他国家的监管经验及其启示
        4.3.1 德国模式:中央监管与行业自律
        4.3.2 日本模式:集中统一监管
        4.3.3 德日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第5章 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进路之重构
    5.1 中央监管体制的完善进路
    5.2 地方监管事权的制度配置
        5.2.1 地方监管职权的制度配置
        5.2.2 地方监管机构设置的制度配置
    5.3 监管方法的制度配置
        5.3.1 市场准入制度配置
        5.3.2 事中“穿透式”监管制度配置
        5.3.3 事后保护的风险基金与责任保险制度配置
第6章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

(5)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与意义
    第二节 国内外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及框架
    第四节 可能的创新及不足
第一章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现状
    第一节 巨灾及巨灾风险概述
    第二节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现状
    第三节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问题分析
第二章 巨灾风险融资模式及相关理论概述
    第一节 巨灾风险融资模式种类
    第二节 巨灾风险融资模式分析
    第三节 巨灾风险融资的市场失灵及相关理论
第三章 巨灾风险融资模式国际比较
    第一节 国际巨灾风险融资现状概述
    第二节 巨灾风险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第三节 巨灾风险融资模式比较的启示
第四章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规模的预测
    第一节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规模预测的初步设计
    第二节 傅里叶级数及其简介
    第三节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规模的实证分析
    第四节 我国巨灾风险融资规模预测的结论分析
第五章 完善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的几点建议
    第一节 构建具有地域特色的巨灾保险制度
    第二节 大力发展再保险 适度推广巨灾债券
    第三节 建立中央巨灾风险基金设置单项灾害风险基金
    第四节 建立健全巨灾风险融资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致谢

(6)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英文缩略词对照
摘要
ABSTRACT
1 前言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动态
        1.2.1 关于农业巨灾范畴的研究
        1.2.2 关于巨灾风险管理理论的研究
        1.2.3 关于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研究
        1.2.4 国内外研究动态分析
    1.3 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方法
        1.3.2 技术路线图
    1.4 论文创新点与不足
        1.4.1 论文创新点
        1.4.2 论文不足之处
2 概念界定与相关研究理论
    2.1 灾害与灾害分类
    2.2 农业灾害的范畴
        2.2.1 农业灾害的属性
        2.2.2 我国农业灾害的特点
        2.2.3 巨灾与农业巨灾的界定标准
    2.3 理论基础及在本文中的应用
        2.3.1 巨灾风险可保性理论及应用
        2.3.2 巨灾风险管理的公共物品理论及应用
        2.3.3 风险系统管理的协同理论及应用
        2.3.4 风险基金委托代理理论及应用
        2.3.5 开发性金融理论及应用
        2.3.6 整合性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理论
    本章小结
3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与基金制度框架设想
    3.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现状、问题
        3.1.1 我国现行农业巨灾风险管理的主要工具
        3.1.2 我国现行巨灾风险管理制度的框架与运行
        3.1.3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3.2 构建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总体设想及可行性分析
        3.2.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界定
        3.2.2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目标
        3.2.3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运作原则
        3.2.4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设计框架
        3.2.5 构建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可行性分析
    本章小结
4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管理主体选择与资金来源
    4.1 基于AHP分析法的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管理主体选择
        4.1.1 建立层次分析结构
        4.1.2 构造判断矩阵
        4.1.3 相对权重计算与一致性检验
        4.1.4 影响因素重要程度排序
    4.2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规模测度与资金来源
        4.2.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资本金规模测度
        4.2.2 美国等国家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资金来源的启示
        4.2.3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筹集渠道
    本章小结
5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运作模式选择与内部治理
    5.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运作模式选择
        5.1.1 国外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运作模式
        5.1.2 国外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运作对我国适用性分析
        5.1.3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运作模式选择
    5.2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资产配置
        5.2.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资产配置原则
        5.2.2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资产配置方式
    5.3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内部治理与组织结构
        5.3.1 建立基金内部有效的约束监督和激励相容治理机制
        5.3.2 建立基金科学高效运行和前后台制约的组织结构
    本章小结
6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产品体系与运行机制
    6.1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现有产品体系
        6.1.1 农业巨灾气象指数保险产品的选择与设计
        6.1.2 农业巨灾风险防灾减灾中的PPP产品
        6.1.3 农业巨灾再保险
    6.2 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运行机制研究
        6.2.1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灾前运行机制
        6.2.2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灾中和灾后运行机制
        6.2.3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收入分配机制
        6.2.4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风险分散机制
        6.2.5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的绩效评价机制
    本章小结
7 结论及讨论
    7.1 研究结论
    7.2 需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取得的主要学术成果

(7)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基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视角(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供应链金融的交易对手信用风险
三、交易对手信用风险案例——合俊集团
四、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防范措施
    (一) 建立供应链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二) 设立供应链金融风险基金
五、结论

(8)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设想(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已有研究及启示
     (一) 相关研究
     (二) 启示
三、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
     (一)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发起主体的设想
     (二)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筹集方式的设想
     (三)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组织结构设想
     (四)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的资产配置设想
     (五) 农业巨灾风险基金运行模式
        1、灾前功能定位
        2、灾中及灾后功能定位
四、结语

(10)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筹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农业巨灾风险的可保性
二、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筹集中的政府和市场角色
    (一)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属于政府专项基金
    (二)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属于灾害类基金
三、国际巨灾风险基金的筹资模式
    (一)市场运作型基金
    (二)政府主导型基金
    (三)政府和市场结合型
四、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筹集的阶段性
    (一)基金创设期
    (二)基金运行期
        1.政府途径
        2.市场途径
    (三)基金成熟期
六、简要评述
    (一)巨灾风险基金多为信托基金形式
    (二)内部私有化
    (三)大多采取公私合作经营

四、中国风险基金融资问题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养老目标风险基金资产配置策略研究[J]. 罗忠洲,朱亦宁. 保险研究, 2021(03)
  • [2]代理问题、挤出效应与政府引导基金权益安排[D]. 杨希. 暨南大学, 2020(04)
  • [3]家庭农场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工具选择与组合性设计 ——山东省为例[D]. 王晓丽. 山东农业大学, 2020(08)
  • [4]我国互联网金融监管范式的检视与重构[D]. 张旭东. 华东理工大学, 2020(01)
  • [5]我国巨灾风险融资体系研究[D]. 马征. 厦门大学, 2019(02)
  • [6]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研究[D]. 李彦. 山东农业大学, 2018(09)
  • [7]商业银行供应链金融的风险及防范——基于交易对手信用风险的视角[J]. 王一鸣,宁叶,周天,金秀旭.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7(08)
  • [8]我国农业巨灾风险基金制度构建设想[J]. 李彦,陈盛伟. 东岳论丛, 2016(12)
  • [9]代理问题、风险基金性质与中小高科技企业融资[J]. 燕志雄,张敬卫,费方域. 经济研究, 2016(09)
  • [10]农业巨灾风险基金筹资研究[J]. 邱波. 金融理论与实践, 2016(04)

标签:;  ;  ;  ;  ;  

中国创业基金融资初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