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与特色——从企业的准确定位出发

规模与特色——从企业的准确定位出发

一、规模乎 特色乎——从企业的准确定位说开去(论文文献综述)

朱锴治[1](2020)在《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政务环境评估及其客观绩效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 ——以浙江为例》文中研究指明政务环境指的是政府履行职能的过程和结果所构成的环境,代表着公共部门及其工作人员面向民众和企业完成自身任务时的表现和成效。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背景下,需要构建能力更强、运作更优的现代政府,而政务环境正是政府能力和改革进展的体现。当前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营商环境受到广泛关注,政府作为营商环境建设的主体,好的营商环境无疑需要好的政务环境来支撑。民众是政务环境的感受者,政府职能的履行应该让民众感到满意,因而政务环境的优劣需要民众来评判,政府的自发改革也需要与公众评价相结合。由此可见,对政务环境开展研究,对国家、对市场、对社会都有重要现实意义和理论价值。本文首先对政务环境相关的基础理论和新近研究进行回顾和梳理,了解当前学界在该领域的不同视角和表述,感知政府职能转变的全球趋势和中国实践;其次从政府职能转变的视角对政务环境进行概念界定,结合中国政府为转变职能而开展的“放管服”改革,从改革聚焦领域的维度确立行政审批、行政执法、公共服务三项,从改革指导思想的维度确立法治政府、服务型政府、创新政府、结果导向四项,构建政务环境评估的二维框架;随后借鉴已有评估,设计细化指标,确定评估结果为简政放权分指数、强化监管分指数、优化服务分指数、公众满意度分指数和政务环境总指数五项,并以浙江省为评估对象,进行数据收集,利用熵值法、CRITIC法、主成分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得出指数的计算公式;接着展示浙江全省100个市、县、区的指数得分和排名,分析评估结果,并用ArcGIS进行可视化处理;而后用公众满意度分指数与三个由客观数据构成的分指数与进行回归分析,探究政务环境主观评价与客观绩效之间的相关性。评估和研究结果表明:分指数的得分上,优化服务的整体表现位于末位,简政放权和强化监管也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公众满意度普遍较高;总指数的地理分布上,杭州和丽水的政务环境最优,温州和衢州相对落后,同一地级市内不同地区的政务环境存在一定分化。公众满意度与政府在“放、管、服”三个方面的客观绩效呈显着正相关,其中优化服务的促进作用最强。公众满意度也受到政府公开、便利、效率、效果、创新的正向影响,其中创新和公开的影响更为明显。政府要继续坚持服务型政府的构建,坚持以创新驱动改革。

章俊杰[2](2020)在《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产品设计创新为企业带来市场风险,其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对“顾客价值”的深入理解。固有的“需要——满足”设计思维在现今时代已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特性,常常会造成了产品竞争力的缺乏,因此亟需建立从顾客心智出发,主动营造市场机会的“价值——增值”设计思维。本文突破传统基于工程管理、美学、人机或心理学的单一设计方法,建立起将营销学与设计学的整合,并以心理学实验进行验证的多学科知识交叉型研究方式。所提出的“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正是在多元的社会文化语境下,以深层的顾客可感知的价值目的为导向,“价值增值”为突破点,从而开展产品设计过程的一种强调效用性、过程性、系统性的设计策略。在理论梳理层面:本文将“顾客感知价值”归纳为权衡逻辑、层次逻辑、维度逻辑三种理论切入点,从而深化顾客感知价值的具体原理内容,为理解认知行为层面的理性与非理性顾客决策提供基础。进而本文结合与顾客感知相关的心理学理论、行为理论、社会文化理论等理论论证,构建出一条从价值、意义到具体信息载体的设计线索。在研究视角层面:本文强调建立顾客、设计者、企业与产品的整体价值关系视角,从而把握准确的设计方向。研究一方面以“达成顾客满意”作为产品设计突破的核心,强调在市场中对于顾客的“吸引力”要素;另一方面,深入剖析竞争中企业内外因素影响,把握产品与产业价值网、价值流动发生互动。这个思考方式是将产品目标置于价值网中,以顾客服务的逻辑开展设计。在实验验证层面:本文把人的多重身份(顾客、用户)整合考虑。创新地引入脑科学实验技术,把设计者、顾客被试作为对比角色,实施心理学问卷(主观)与近红外脑成像测试(客观)的“双轨式”的心理学实验。通过这种方式,巧妙避免了传统心理学测试中感知描述的隐藏性和个体能力差异,形成了比较客观的设计师与顾客“感知”偏差数据,进而为设计时如何达到“价值共鸣”提供佐证。在策略剖析层面:本文基于顾客感知价值的剖析,论证策略的关系、要素与重点操作环节。系统建构包含“价值识别”“价值路径”“价值创造”“价值实现”四个核心工作环节的有机的设计策略。它的特点在于以顾客感知价值作为导向,以顾客价值分析为价值机会发掘的起点,结合顾客心智模型为依据,设计师的价值编码与顾客解码为核心创造过程,形成建立在顾客、产品、与场景的互动关系中的设计问题解决。本文最后作者用实施数年的文具产品设计案例,结合前文论证的顾客感知价值基础的产品设计策略,描述设计的实践过程。其重点是整合顾客价值机会挖掘与产品形式意义建构,获得产品价值突破。

郑秋锦[3](2018)在《消费者特征、外部情景与刺激对动漫衍生品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品的有机组成部分,而动漫产品则是动漫产业中至关重要的部分,因此动漫衍生品的消费能够有效推动动漫产业的发展。相对于一般产品的理性消费行为而言,冲动性购买是动漫衍生品购买的重要特征。为探讨影响消费者冲动购买动漫衍生品的机理,本文将从消费者的冲动购买行为这一角度入手,分别研究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情景因素和营销刺激对消费者的动漫衍生品冲动性购买意愿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的因果关系与影响路径,探讨消费者感知风险水平对个体特征、情景因素、营销刺激和冲动购买行为间的调节作用。为了达成研究目标,本研究首先以理性消费行为模型为基础,综述了动漫衍生品冲动购买行为的影响因素,归纳为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情景因素、营销刺激因素三大类,然后推理出动漫衍生品冲动购买影响因素理论模型。其次,在大量阅读了已有相关研究资料后,依据测量量表开发的原则和基本要求,根据国内外现有的成熟量表,选择适用于消费者的个体特征、情景因素、营销刺激、冲动性购买意愿、冲动购买行为、消费者感知水平的测量量表。以测量量表为基础,征询专家意见并修改之后,终成本文的数据预调查问卷。再次,通过预调查问卷取得的小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对测量量表进行信度、效度检验,并删除部分指标,在此基础上最终得到本文的正式调查问卷。最后,通过大量的问卷调查获得研究数据,运用Amos和SPSS统计分析软件,对本研究的理论模型和研究假设进行检验,并对研究结果进行分析讨论。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一,消费者个体特征、情景因素、营销刺激对动漫产品的冲动购买行为具有显着影响。具体表现为:购买冲动倾向和购买情感对动漫产品冲动购买行为均有显着影响;冲动性购买意愿在购买冲动倾向、购买情感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关系起中介作用。时间压力、品牌效应、购物环境对动漫产品冲动购买行为有显着影响;冲动性购买意愿在时间压力、品牌效应、购物环境和动漫衍生品冲动购买行为之间关系起中介作用。产品特征、促销广告、价格刺激对动漫衍生品冲动购买行为均有显着影响;冲动性购买意愿在产品特征、促销广告、价格刺激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关系起中介作用。第二,消费者感知水平对购买冲动倾向、购买情感、时间压力、品牌效应、购物环境、产品特征、价格刺激和冲动购买行为间关系起调节作用;感知水平对促销广告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关系不起调节作用。第三,感知水平与购买情感、购物环境、价格刺激之间的交互作用通过冲动性购买意愿的中介作用,进而影响冲动购买行为,即感知水平在购买情感、购物环境、价格刺激与冲动购买行为之间关系为有中介的调节。本研究对实证研究结果进行了相应的讨论,并就企业进行动漫衍生品开发、设计、生产和营销提供决策建议,为政府正确引导动漫衍生品产业的发展提供支持和参考。

贾鸿鸣[4](2018)在《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研究》文中指出动漫产业链长,易跨界,原创动漫能够向电影、游戏、小说进行衍生,甚至能够跨界至餐饮、旅游、玩具等传统行业,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动漫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且受众年轻化,因而在文化传播、社会影响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相比于动漫产业较为成熟的美日等国,我国动漫产业较为稚嫩,影响力较弱。在这些动漫强国的冲击下,国产原创动漫市场一直遭受挤压,发展较为缓慢,原创动漫面对国外动漫时难以与之抗衡,因此拥有优秀的动漫传播阵地对于我国原创动漫的发展非常重要。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使动漫平台迅速发展,为我国原创动漫的传播开辟了新渠道。保护动漫平台健康发展,对于国产原创动漫的重要作用不言而喻。泛娱乐战略不仅使动漫平台中的动漫IP资源得以传播、变现,而且为我国原创动漫平台的留存、发展、壮大提供了目前为止较为适合的一种方式。本文以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平台战略理论、动漫传播理论,试图探讨立足于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背后的以动漫IP为核心的传播逻辑,研究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的内部要素、运行规律以及最终所产生的影响。本文第一章,主要对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内涵、构成要素展开讨论。对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涵义做了界定,探讨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要素及其互动关系;第二章,依托第一章提出的要素,探讨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三大实施路径;第三章,主要探讨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影响为: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能够促进动漫平台价值创造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构筑完整的动漫产业的生态体系、促进消费升级。消极影响包含:破坏动漫多样性和“泛”而不精的潜在威胁。本文以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平台相关理论、动漫传播理论,试图探讨立足于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背后的以动漫IP为核心的传播逻辑,研究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内部要素、运行规律以及最终所产生的影响。

余虹,颜俊,李佳倩,周倩[5](2017)在《信阳市农特产品产销链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文中指出中国农业资源发达,特色农产品种类繁多,积极推广农特产品对于加速经济发展,加快农村城镇化具有重要意义。但是,目前农特产品产销链对接仍然存在许多弊端。本文将以信阳市为例,结合实际调查,利用GIS软件进行农特产品分布的空间分析与可视化,研究当前农特产品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供需信息难以对接、物流通道不健全,品牌效应过于薄弱等问题,探索农特产品产销链构建及运行机制,针对性地选取了信阳市部分农特产品产销企业发展案列与政府政策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优化建议。

燕春阳[6](2017)在《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研究》文中认为历经一千多年发展形成的南京云锦,不仅是中国四大名锦之一,更是中国织锦技术的集大成者。形成并发展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不仅是南京在城市发展进程中的时代需求,还是南京云锦本身发展的必然选择,更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的大势所趋。基于以上现状,传播南京云锦文化品牌成为保护南京云锦的当务之急。通过对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丰富的文化内涵、深厚的文化底蕴以及高超精湛的织造技术等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总结以及融合,以期能达到使人们形成对南京云锦文化品牌深刻印象、了解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丰厚内涵、培养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信任度、提高南京云锦文化品牌忠诚度3在生产性保护的前提下实现南京云锦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价值向经济价值的转换。关键在于如何发挥传播主体的能动性、选择那些传播媒介、使用什么类型的传播方式、才能使南京云锦的品牌形象得到有效的推广。本文的最终目的在于以打造文化品牌进一步打造文化“名牌”的方式,响应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号召,使南京云锦可持续的传承下去。本文首先在第一章介绍了本文的选题理由和研究方法,并对关于南京云锦和文化品牌的相关文献研究进行了简单叙述,界定了文章的相关概念;第二章对南京云锦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概述;第三章通过对影响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的环境因素、传播主体和传播媒介的特点进行具体分析,总结出一方面非遗文化品牌的传播不仅要遵循“入乡随俗”的品牌传播原则,还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另一方面南京云锦文化品牌的传播需要在政府的主持和支持下,以企业为主力,以专家学者和社会组织为助力调动社会大众的力量进行传播的特点;第四章对南京云锦文化品牌的传播策略提出建议,采用树立文化品牌意识——开发新产品——进行市场定位——整合有效的传播手段进行传播的渐进形模式。考虑到南京云锦文化品牌的特殊性,一方面其属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因此,它的传播带有明显的公益性特点,但是文化品牌传播的实质是给企业带来利益的商业目的,因此又具有商业性。所以对其采取旅游传播、文化广告传播、形象代言人传播、特色活动传播相结合的传播模式。尽可能使南京云锦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深入人心;第五章对全文进行了概括性总结。南京云锦文化品牌属于一个地方性的文化品牌,南京云锦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殊身份,使其既具有文化性、艺术性、遗产性又具有经济性、商业性。因此本文综合民俗学、品牌传播学、文化品牌学、社会学等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通过田野调研、总结归纳等方法在理论上解析南京云锦形成发展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品牌建造建立的过程,利用个案分析的方法结合实际案例研究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战略。

曹裕[7](2016)在《社会空间网络分析视角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逻辑框架、治理机制和管控策略》文中研究说明纵观人类文明史,农业化、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人类活动影响土地资源利用的最主要方式。当前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正处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时期,在跨越“刘易斯拐点”和“中等收入陷阱”的双重约束下,中国的快速城市化进程正从根本上对国家的经济结构与产业形态实现着重塑。然而城市化并不简单是提升城市人口比重和国有土地比例的扩展问题,城市体系的合理化与产业结构的升级必须在“集聚效应”和“拥挤效应”的制衡机制中实现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企业的自主选择以及劳动力的自由迁徒。由于未能深刻认识到城市化体系构建与产业结构升级转型的耦合机理,在“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的政策要求下,存在着东部沿海快速城市化地区发展普遍面临着“城市建设用地短缺”,而中西部地区“有限的城市建设用地使用方式粗放浪费”的矛盾困境,如何提高土地供应的效率和质量,降低土地供需成本成为核心问题。由于当前的土地利用规划没有充分考虑到土地利用的“非均匀混合污染特性”和“区域土地资源的时空间禀赋差异”,一方面,在城市建设用地侧造成地方政府“公地悲剧”式多占多用建设用地指标依赖土地财政的“竞次式”发展;另一方面,土地与户籍的二元管理体制在城市化中创造了大量的两栖人口,农村土地确权这把“双刃剑”带来的土地禀赋效应限制了农地的流转规模,从而在农村集体土地侧,造成大量农村土地的闲置浪费,形成“反公地悲剧”。本文的最终目标旨在解决当前我国建设用地利用中的这种“公地悲剧”与“反公地悲剧”并存的困境。通过土地资源治理结构的改革,提高土地供需和管控效率,降低土地利用后期管护的外部性成本。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逻辑,在理论研究上,本文从逻辑框架、治理机制选择和可能的管控路径三个维度开展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的研究;在实证研究上,宏观上采用1999年-2014年全国层面的空间面板数据,以“核心-边缘”理论构建土地利用的三次函数模型,分别进行了混合面板回归、16期的截面数据回归和面板数据的FGLS回归,并模拟了地理距离与土地利用效率的边际分析过程;在中微管层面,以浙江省1999年-2007年开展的“折抵指标有偿调剂”为研究案例,构建浙江省城市簇群的空间竞争与合作模型,以社会网络关系的视角识别城市个体的角色、地位和相互间的竞争合作关系。最后根据中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选取了 4个国家的多样化指标体系进行制度分析,在诊断社会-生态系统(SES)分析框架下提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建设用地管控模式和路径选择。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与结论如下:(1)梳理新古典经济学、新制度经济学关于边际分析和治理结构选择的逻辑思路和理论假说,结合新经济社会学发展的历史,发现经济学与社会学经历了嵌套-脱藕-融合的演变历程,以经济-社会融合的视角分析了市场制、科层制和网络制治理结构的异同属性,在全面分析土地资源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利用的特殊性基础上,确立网络制为本文治理结构,并将社会关系嵌入到土地资源的配置中,确立了由追求土地资源的配置效率向控制治理的过程效率过渡的逻辑基础。(2)以交易最低信用问题的提出为切入点,分析了网络制能够节约交易成本的原因,并给予了数学上的逻辑证明,无重复一次静态博弈方法揭示了网络制的发生机制、约束合作和信任回报机制的原理,并以“围栏陷阱”案例介绍了自组织网络机制的作用,嵌入社会关系的诊断社会-生态分析(SESs)框架揭示了治理结构选择的机理。针对土地利用规划中“不易算”、“不易分”和“不易控”难题,在此基础上以非线性的复杂思维提出以“基础配置+奖励配置+竞争配置”的增量建设用地管控模式,并主张由追求不切实际的建设用地配置的边际效率向过程控制、结构控制和效率实现目标的过渡,实现这三个目标也就达到了总量控制的目的。数理分析和案例分析论证了在本文提出的新的分配框架中区域间的指标交易的确可以增进建设用地利用效率。(3)以构建“建设用地使用权跨区域再配置”的效率函数为出发点,通过空间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FGLS)和边际模拟(GLS)证实了区位因素与土地利用效率的关系符合核心-边缘模型,研究发现地理距离与建成区土地利用效率的“∽”形规律,并存在一条北起吉林松原(15.38,1065)和吉林市(15.16,1050),中间经过河南三门峡(14.9,1032)湖北荆门(15.41,1067)和随州(15.22,1054)以及湖南张家界(17.01,1177),西至广西百色(15.63,1082)的类似人口密度的“胡焕庸线”的建设用地利用效率边界曲线,最优效率的建设用地利用区域在距离三大港口 350公里至400公里范围内,超过1100公里以后土地利用的负面效果将越来越大,并在此基础上划分出三大最优土地利用效率圈的边界城市大概是天津港到河北张家口(4.79,331.85)和山东淄博(5.24,363.02);上海港到浙江丽水(5.28,365.8)、台州(4.92,340.86)和安徽芜湖,5.45,376.9),香港到广东阳江(5.44,376.8)和揭阳(5.6,386)的范围。另外,计量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城市人口承载最大上限量为2.39万人/平方公里;通过对1999-2014年16条曲线的拟合发现:有效距离内的大城市建成区面积变动一倍,可以带来平均意义上1.2亿元的GDP收益;而在边际意义上,在距离三大港口最优效率圈范围内的大城市,则可以带来每平方公里5650万元的土地利用效益增加值。(4)为了论证社会关系网络可以作为一种独立机制配置稀缺社会资源,本文构建了社会网络空间竞合模型,发现浙江省1999年-2007年城市簇群空间的中介度(结构洞)变化曲线与折抵指标资源流向的曲线拟合高度相关,相关系数高达76.44%。凝聚子群分析发现存在四组城市网络合作族群,分别是杭州、湖州、嘉兴和绍兴组合,宁波和舟山、台州组合,温州和丽水组合,金华和冲州组合。并通过宁波和绍兴的土地指标交易案例说明了经济联系的网络密度分析和地位分析可以为建设用地指标交易辨识潜在的交易分区和交易组合提供技术支持。(5)在奥斯特罗姆SES框架下通过对美国的土地发展权模式(TDR)、荷兰的分区模式(Zonal)、德国的无差异交易(UTP)、按比率交易(RTP)和分区模式(Zoning)以及中国的CAC模式比较,发现当前适合中国的指标控制模式是“Zonal+Pollution Offset+Big CAT”,大致类似于“总量控制+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大区域的浙江折抵指标模式”,而区别在于前者CAT的交易范围更大,污染补偿模式可以不设置初始配额。传统的CAC体系有利于总量控制和保持低交易费用,缺点在于无法处理信息不对称和土地利用的时空间属性差异,事后交易成本巨大,而分区的办法既照顾了不同区域的时空间专属性,也有利于控制每个分区的总量;污染补偿模式则类似于现行的城乡增减挂钩模式,优点是不涉及到初始指标的配置,并且交易只在区域内进行,在当前的“市管县”体制下有利于近郊县的建设用地指标供应;更大范围的CAT最有利于经济发达地区和中心大城市,这种机制的难点在于转换比率的设置需要较大的交易成本以及如何科学划分市场边界以防止可能出现的市场热点或市场淡静。

周义浪[8](2016)在《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文中提出E集团是国内十大化肥生产企业之一,公司优势产品是磷肥系列化肥。近年来,国内经济增速放缓,化肥行业产能过剩,外国产品加速进入国内,化肥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因此使用科学的方法,运用企业战略管理思维研究制定E集团的竞争战略十分重要。本文以E集团化肥业务的竞争战略研究为课题,主要工作如下:一、简要归纳梳理了竞争战略理论基础,阐明了企业的三大竞争战略,即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和目标集中战略,并给出了经典案例;二、详细分析了E集团化肥业务的外部环境和产业竞争环境,结合E集团实际情况,阐明了E集团化肥业务内部的优势和劣势;三、运用战略分析工具,确定了E集团化肥业务的发展战略,提出了化肥业务的竞争战略,即差异化战略;四、详细给出了实施竞争战略的建议,即充分利用集团的优势资源,提高产品质量及服务品质,从而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闾邱丽娜[9](2016)在《奢侈品行业客户满意度提升战略研究 ——以X品牌高档化妆品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日益繁荣,作为舶来品的奢侈品已逐渐涌入我国境内,奢侈品消费已成为一种时尚潮流。特别是近几年以来,随着欧美奢侈品市场发展速度迟缓,我国奢侈品消费市场已成为全球奢侈品消费第二大国。经济迅速发展以及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各行业各企业愈发注重满足其自身顾客的需求。可以说,顾客满意已成为现代企业运转的基本准则。企业经营的重心是如何洞悉整个市场,尽力满足顾客的需求,提升顾客满意度,以此稳占市场份额。伴随着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对于美的追求也日益提升,我国的化妆品消费呈现迅猛增长的势头,高档化妆品由于有着巨大利润空间,成为世界化妆品厂商在竞争中制胜的法宝。随着中国消费群体经济实力的提升和阶层意识增强,对于高端化妆品的需求越来越大,中国已成为世界高端化妆品品牌的主要消费国。作为高端化妆品品牌的代表,x品牌高档化妆品自进入中国以来,通过逐年的加速发展,其在顾客满意度方面存在了一系列的问题。因此,为了继续在市场上屹立不倒,X品牌必须切实可行地制定一系列对策。本文通过X品牌高档化妆品客户维护现状寻求提升顾客满意度的有针对性、可行性方法,设定X品牌满意度评测体系。从而有助于提升客户忠诚度,提升客人与品牌的黏性。本论文将重点研究数据挖掘的客户行为分析及根据数据分析与实践结果,提出若干客户满意度营销建议在X品牌高档化妆品的应用。

顾广欣[10](2015)在《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传播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新中国电影史上占据着重要而独特的位置,之前的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对影片的艺术特征及文化价值展开分析,本文借鉴大众文化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社会学、传播学、电影美学、文化人类学等跨学科视角,运用文本方法和语境方法,从生产—发行—放映—观看—评价五个环节来考察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同时,把影片生产与传播活动放置在特定的政治制度、经济环境与文化政策中进行考察,力图揭示出这种艺术形式如何与其它社会系统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一个初步的理论框架并由此展开关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传播的社会关系论的讨论。本文共有七章,第一章为绪论,阐明研究缘起、研究框架、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第二章至第六章是本文的主体部分,前三章围绕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生产展开,分别论述了计划经济时期、市场经济时期以及中国加入WTO时期(新世纪以来),电影观念的革新、生产体制的变化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生产格局和美学形态产生的影响。通过研究发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国家扶持密不可分,它也在宣传国家意识形态方面扮演了重要角色。然而意识形态性必须通过经济杠杆和电影叙事得以实现,其本身就体现出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电影美学的规律。后两章是有关“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传播”的内容,包括译制、市场、观众、影评、跨文化传播等。国家以电影展、电影工程等多种手段扶持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传播,使之成为商业电影体制下的“文化特例”,然而仍然不能忽略经济与市场机制对于电影传播方式的决定性作用。在这一部分,受众接受与诠释电影产品的方式是考察的重点,因为受众在电影意义的建构中发挥着能动作用。对于市场能力脆弱的少数民族题材影片,影评扮演着重要的推介、引导观赏的作用;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批评的“场域”中,官方话语、学术话语以及民间话语尽管站在不同立场,但它们背后都潜藏着国家话语的表述。针对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产生的文化折扣现象,本文从电影文化建构和传播方式等方面提出了提升影片海外传播力的对策,例如提高叙事能力,根植于全球化语境中来探讨文化冲突、价值重塑、身份认同等问题。结论部分在对前面六章进行理论概括的基础上,提出了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发展的现实路径。理论框架的意义在于,从电影的生产、传播环境出发考察电影的艺术性,将它视作电影工业和商业发展中的一个主体,克服忽略商品性和艺术性来谈意识形态性。本文发现,在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中,经济政治学和文化艺术发展这两种考察路径之间基本上是可以协调的。就此而言,本文的研究思路对于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具有开拓性意义。

二、规模乎 特色乎——从企业的准确定位说开去(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规模乎 特色乎——从企业的准确定位说开去(论文提纲范文)

(1)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政务环境评估及其客观绩效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 ——以浙江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与方法
        1.2.1 研究内容
        1.2.2 研究方法
2.理论基础及文献综述
    2.1 相关理论基础
        2.1.1 新公共管理理论
        2.1.2 政府绩效评估理论
        2.1.3 满意度理论
    2.2 相关研究综述
        2.2.1 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2.2.2 “放管服”改革研究
        2.2.3 服务环境研究
        2.2.4 政务环境研究
        2.2.5 文献评述
3.浙江省政务环境评估体系的构建
    3.1 核心概念界定
        3.1.1 政务环境
        3.1.2 政府职能
        3.1.3 公众满意度
    3.2 指标设计的原则
    3.3 政府职能转变维度的指标设计
        3.3.1 简政放权:行政审批
        3.3.2 强化监管:行政执法
        3.3.3 优化服务:公共服务
    3.4 政府价值取向维度的指标设计
        3.4.1 法治政府
        3.4.2 服务型政府
        3.4.3 创新政府
        3.4.4 结果导向
        3.4.5 两个维度的交叉
    3.5 指标细化与数据获取
        3.5.1 维度调整
        3.5.2 分指数的指标细化及依据
        3.5.3 政务环境总指数的指标操作及数据来源
        3.5.4 数据的去量纲处理
    3.6 基于两种赋权法的分指数计算公式推导
        3.6.1 熵值法赋权过程
        3.6.2 CRITIC法赋权过程
        3.6.3 两种赋权法的融合
        3.6.4 分指数计算公式
    3.7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政务环境总指数计算公式推导
        3.7.1 主成分分析法赋权过程
        3.7.2 政务环境总指数计算公式
4.浙江省100个市、县、区政务环境情况
    4.1 简政放权分指数情况
    4.2 强化监管分指数情况
    4.3 优化服务分指数情况
    4.4 公众满意度分指数情况
    4.5 政务环境总指数情况
    4.6 全省政务环境总指数的可视化处理
5.政务环境公众满意度影响因素研究
    5.1 提出假设
    5.2 变量设置
        5.2.1 自变量
        5.2.2 因变量
        5.2.3 控制变量
    5.3 描述性统计分析
    5.4 回归分析
    5.5 结果讨论
    5.6 另一维度的回归分析
6.政策建议及研究总结
    6.1 杭州等地在政务环境方面的优秀做法
    6.2 政务环境建设的政策建议
        6.2.1 以服务为核心,建设服务型政府
        6.2.2 以创新为抓手,开拓改革新局面
        6.2.3 坚持系统改革,打造整体性政府
    6.3 研究结论
    6.4 研究创新点
    6.5 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2)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研究的背景
        一、产品设计的风险与指向
        二、产品设计“价值”视角发展回顾
        三、产品设计“价值”发展的新问题
        四、已有产品设计设计策略理论整理
    第二节 研究的问题、意义和目的
        一、研究的问题
        二、研究的意义
        三、研究的目的
    第三节 研究难点与创新点
        一、研究的难点
        二、研究创新点
    第四节 研究思路、内容和方法
        一、研究内容和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与设计相关的顾客感知价值理论梳理
    第一节 “顾客感知价值”基本概念分析
        一、作为“人造物”的产品价值理论背景
        二、顾客价值和顾客感知价值定义
        三、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权衡”逻辑
        四、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层次”逻辑
        五、顾客感知价值理论的“维度”逻辑
    第二节 顾客价值“感知”的心理理论
        一、效用性的用户“满足”
        二、顾客价值感知的心智基础
        三、意义信息与符号产品
    第三节 顾客价值“感知”的行为理论
        一、作为“顾客”的行为理论
        二、社会文化语境中的“顾客”
第二章 产品设计价值创造的角色关系
    第一节 顾客的价值追求
        一、顾客价值的主观性
        二、理性、非理性结合的价值判断
        三、顾客感知到决策过程
    第二节 设计者进行价值产出
        一、顾客价值目标为思考核心
        二、符合价值关系的设计思维
        三、遵循产品设计方法过程
    第三节 企业的价值竞争
        一、获得竞争优势
        二、组织管理与价值实现
    第四节 产品的价值体现
        一、具体化产品的价值
        二、产品价值的变动
        三、产品满足顾客价值
    第五节 系统价值关系
第三章 设计的突破点
    第一节 设计的顾客核心驱动力
        一、达成顾客满意
        二、基于心智模型的意义解读
        三、价值的持续挖掘
    第二节 设计的价值整合驱动力
        一、外部市场竞争的应对
        二、价值循环关系的整体策划
    第三节 设计的价值增值的机制
    第四节 价值突破点
        一、设计强化感知信息
        二、体验价值深入挖掘
        三、情感共鸣产生吸引力
        四、共同意义的认同
        五、把握价值维度获得竞争力
    第五节 价值共鸣与心理学实验
        一、价值共鸣
        二、顾客、设计师的心理学实验
第四章 产品设计策略与实践
    第一节 策略的系统思考
        一、五个圈层关系
        二、三个要素方式
        三、四个操作环节
    第二节 策略应用导向
        一、导向
        二、工作重点
    第三节 策略核心环节
        一、“价值识别”环节
        二、“价值路径”环节
        三、“价值创造”环节
        四、“价值实现”环节
    第四节 策略主要的操作节点
        一、信息布局
        二、顾客定位
        三、顾客价值条件
        四、价值感知图
        五、价值机会与路径
        六、设计组织实施
        七、感知价值编码与解码
        八、交付并评估价值
    第五节 策略为基础的设计实践案例说明
        一、设计案例说明
        二、设计案例基本过程简述
研究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专业能力展示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致谢

(3)消费者特征、外部情景与刺激对动漫衍生品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动漫衍生品是动漫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
        1.1.2 动漫衍生品的多样性促进了消费者冲动购买行为的发生
    1.2 选题的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研究的目标和内容
        1.3.1 研究的目标
        1.3.2 研究的方法
        1.3.3 研究的内容和技术路线图
第2章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2.1 消费行为相关理论
        2.1.1 理性行为理论
        2.1.2 符号消费理论
        2.1.3 冲动购买行为
    2.2 动漫衍生品的相关综述
        2.2.1 动漫
        2.2.2 动漫衍生品
        2.2.3 动漫作品与动漫衍生品开发之间的关系
    2.3 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的相关综述
        2.3.1 儿童的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
        2.3.2 青少年的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
        2.3.3 成人群体的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
    2.4 冲动购买行为影响因素综述
        2.4.1 消费者个体特征
        2.4.2 情景因素
        2.4.3 营销刺激
    2.5 研究评述
    2.6 本章小结
第3章 研究方案设计
    3.1 理论模型框架
        3.1.1 理论模型的基本框架
        3.1.2 理论模型的构建
    3.2 研究假设的提出
        3.2.1 冲动性购买意愿与冲动购买行为的研究假设
        3.2.2 个体特征的研究假设
        3.2.3 情景因素的研究假设
        3.2.4 营销刺激的研究假设
        3.2.5 感知水平的研究假设
        3.2.6 假设汇总及实证模型构建
    3.3 测量量表发展
        3.3.1 个体特征的测量
        3.3.2 情景因素的测量
        3.3.3 营销刺激的测量
        3.3.4 冲动性购买意愿与冲动购买行为的测量
        3.3.5 感知水平的测量
    3.4 研究方法和研究过程
        3.4.1 问卷设计
        3.4.2 预调研
        3.4.3 正式调研
    3.5 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3.5.1 中介效应检验
        3.5.2 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3.5.3 本文检验步骤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样本数据分析及测量模型检验
    4.1 描述性统计分析
        4.1.1 样本数据年龄分布
        4.1.2 样本数据性别分布
        4.1.3 样本数据婚姻状况分布
        4.1.4 样本数据受教育程度分布
        4.1.5 样本数据职业分布
        4.1.6 样本数据月收入分布
    4.2 正态性检验
    4.3 多重共线性检验
    4.4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4.5 各因素测量模型检验
        4.5.1 个体特征维度的测量模型检验
        4.5.2 情景因素维度的测量模型检验
        4.5.3 营销刺激维度的测量模型检验
        4.5.4 调节变量感知水平
        4.5.5 中介变量和冲动购买行为
        4.5.6 各因素测量模型检验结果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实证研究
    5.1 问卷信度、效度分析
        5.1.1 信度分析
        5.1.2 效度分析
    5.2 感知水平在个体特征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2.1 感知水平在购买冲动倾向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2.2 感知水平在购买情感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关系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3 感知水平在情景因素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3.1 感知水平在时间压力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3.2 感知水平在品牌效应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3.3 感知水平在购物环境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4 感知水平在营销刺激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4.1 感知水平在产品特征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4.2 感知水平在促销广告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4.3 感知水平在价格刺激和冲动购买行为之间有中介的调节效应检验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
    6.2 研究贡献与创新
    6.3 研究启示
        6.3.1 重视消费情感反应,推行差异营销策略
        6.3.2 突出动漫符号特征,强化产品品牌效应
        6.3.3 改善动漫购物环境,提高营销服务质量
        6.3.4 重视动漫促销活动,刺激冲动购买行为
        6.3.5 合理运用价格刺激,降低购买选择成本
        6.3.6 限时促销折扣并行,加大情景购买营销
        6.3.7 降低感知风险因素,提高冲动购买水平
    6.4 研究不足和展望
        6.4.1 研究不足
        6.4.2 研究展望
    6.5 本章小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动漫衍生品消费行为调查问卷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4)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第一节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第二节 文献综述
    第三节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及创新点
第一章 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内涵及系统要素分析
    第一节 动漫平台的内涵
    第二节 泛娱乐战略的内涵
    第三节 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系统要素
    第四节 内生系统要素间的互动关系
第二章 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实施路径
    第一节 免费:流量和粉丝的获取
    第二节 开放式模式:动漫IP及其传播渠道的外部获取
    第三节 价值共创:“铁粉”获取与唤醒
第三章 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影响分析
    第一节 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积极影响
    第二节 动漫平台泛娱乐战略的消极影响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5)信阳市农特产品产销链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一、引言
二、信阳农特产品现状
    (一) 信阳农特产品具体状况
    (二) 利用GIS软件分析信阳市农特产品特征分布
    (三) 信阳市农特产品流通现状与市场分析
三、农特产品产销链构建现存问题
    (一) 农产品供需信息对接受阻
    (二) 农产品物流通道建设落后
    (三) 农产品品牌效应带动吃力
四、农特产品产销链构建对策
    (一) 以政府为主导, 完善产销链构建政策体系
        1、培育通畅的信息通道。
        2、打造龙头企业。
        3、优化农特产品物流体系。
    (二) 企业为主体, 构建电子商务e购平台
        1、电子商务在农产品中的优势。
        2、企业发展电子商务之对策。
五、结语

(6)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论文选题的理由或意义
    第二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研法
        三、个案研究法
        四、总结归纳法
    第三节 相关文献研究综述
        一、有关南京云锦艺术内涵的相关研究
        二、有关南京云锦传承发展的研究
        三、关于文化品牌的研究
        四、非遗文化品牌的研究
    第四节 相关概念的界定
    第五节 基础理论
        一、品牌传播学理论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学理论
        三、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理论
第二章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的形成和发展
    第一节 南京云锦的品牌基础
        一、南京云锦的历史演变
        二、南京云锦的精湛技艺
        三、南京云锦的艺术风格
    第二节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的发展现状和问题
        一、南京云锦文化品牌发展现状
        二、南京云锦文化品牌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第三章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的因素分析
    第一节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的环境分析
        一、政策环境
        二、经济环境
        三、文化环境
    第二节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的主体分析
        一、政府
        二、企业
        三、研究机构和研究者
        四、民众
    第三节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的媒介分析
        一、“活字媒介”在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中的应用与作用
        二、“声像媒介”在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三、新媒介在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中的作用
第四章 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策略
    第一节 确立持久的文化品牌意识
    第二节 开发文化品牌新产品
        一、高端设计风格的应用
        二、新技术的应用
    第三节 进行准确的文化品牌定位
        一、“定位”对文化品牌传播的意义
        二、“定位”策略
    第四节 寻找恰当的文化品牌传播路径
        一、城市文化旅游传播巩固文化品牌形象,扩大影响力
        二、文化广告传播吸引消费者眼球,提高知名度
        三、特色活动传播培养消费者文化品牌感情,增强美誉度
        四、名人代言传播强化传播说服力,形成品牌忠诚度
第五章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7)社会空间网络分析视角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逻辑框架、治理机制和管控策略(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依据
        1.1.1 研究背景
        1.1.2 选题依据
    1.2 研究目标和意义
        1.2.1 研究目标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的路线和方法
        1.3.1 研究的技术路线
        1.3.2 研究的主要方法
    1.4 研究的架构和内容
    1.5 主要概念释义
2 文献综述
    2.1 文献梳理的视角
    2.2 土地资源配置的逻辑基础
        2.2.1 土地资源配置的边际分析逻辑
        2.2.2 土地资源配置主体逻辑之争:规划还是市场
        2.2.3 完全市场制的失效
        2.2.4 资源配置效率与公平之逻辑
    2.3 土地资源配置的理论基础和实践
        2.3.1 土地分区利用理论
        2.3.2 土地资源配置效率理论
        2.3.3 土地资源配置与利用的实践
    2.4 土地利用的治理结构研究
        2.4.1 治理结构层次理论的假设条件
        2.4.2 基于土地规划的建设用地治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视角
        2.4.3 治理结构层次建设用地管控技术
    2.5 公共治理理论和实践:城市社区治理和城市更新的启示
        2.5.1 公共治理理论与社区治理模式发展动态
        2.5.2 基于线性思维的市场-政府两分法的城市社区治理模式
        2.5.3 城中村更新治理理论及实践
    2.6 土地资源管理的路径选择和管控策略研究
        2.6.1 社会关系和非正式制度的影响
        2.6.2 制度环境和正式制度的路径选择
        2.6.3 建设用地治理路径选择和实践探索
    2.7 新经济社会学与社会网络理论
        2.7.1 经典社会经济学简史和社会网络思想发展
        2.7.2 新经济社会学派系和社会网络理论群
    2.8 文献述评
3 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的逻辑基础:市场制和治理结构选择
    3.1 治理机制选择的逻辑
    3.2 神话与现实:效率还是秩序
        3.2.1 配置效率:由“赫姆斯特姆不可能定理”说开去
        3.2.2 报童模型:对边际原则和利润最大化的挑战
    3.3 面对复杂的世界:由配置效率转向过程效率
        3.3.1 管中窥豹:经济学假设的变迁
        3.3.2 舍优求次:由市场效率向治理效率过渡
    3.4 本章小结
4 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的理论基础:社会网络和社会资本
    4.1 治理结构选择的标准:市场、科层和网络制的一般形式表达
        4.1.1 治理结构的选择准则:企业和市场的本质
        4.1.2 社会建构的市场资源配置:社会网络与交易秩序
        4.1.3 市场竞争:结构洞的社会资本
    4.2 网络:作为一种自组织的治理机制
        4.2.1 网络制问题的提出
        4.2.2 网络的资源配置形式
        4.2.3 三种治理机制间的比较与权衡
    4.3 网络制社会资本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分析
        4.3.1 最低信任问题的提出
        4.3.2 社会关系网络制与企业交易成本的节约
        4.3.3 网络制与博弈困境
        4.3.4 网络制的应用与集体行动困境
    4.4 本章小结
5 分析框架:嵌入社会网络的社会-生态分析(SESs)框架
    5.1 薛定谔的猫与研究假设
    5.2 基于社会网络关系的理论假说和市场建构
        5.2.1 理论假说
        5.2.2 土地资源交易市场类型的建构
        5.2.3 市场的路径依赖与定向演化
    5.3 土地资源的外部性引致的复杂治理问题
    5.4 基于非线性复杂理论的诊断社会-生态分析(SESs)框架
    5.5 本章小结
6 双重困境:刚性有余而弹性不足的建设用地管控政策
    6.1 新古典视角下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指令性配额管理困境
        6.1.1 不易算
        6.1.2 不易分
        6.1.3 不易控
    6.2 新的分配框架:基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6.2.1 解决不易算
        6.2.2 解决不易分
        6.2.3 解决不易控
    6.3 新框架的理论逻辑和讨论
        6.3.1 理论逻辑
        6.3.2 经济学分析
        6.3.3 边际收益的拉平效应
    6.4 本章小结
7 建设用地指标跨区域交易市场边界的确定
    7.1 城市化与土地利用的关系
    7.2 城市区位与土地利用效率的比较
    7.3 空间面板模型的实证分析
        7.3.1 SES框架下模型变量的选择
        7.3.2 空间面板模型的回归结果
        7.3.3 SES语境下实证结果分析
    7.4 本章小结
8 社会网络空间竞合模型与城市空间网络关系的验证
    8.1 城市发展背景与空间网络联系
    8.2 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建构
        8.2.1 社会网络的表达形式
        8.2.2 社会网络模型和结构度量
    8.3 数据来源和研究方法
    8.4 社会空间网络实证分析
        8.4.1 城市网络簇群密度分析
        8.4.2 城市网络簇群的中心度分析
        8.4.3 城市经济网络的凝聚子群分析
        8.4.4 城市经济联系网络的核心-边缘模型验证
    8.5 基本农田异地代保:基于生产性服务外包的视角
    8.6 本章小结
9 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的路径选择和管控策略
    9.1 制度选择的国情依据:中国的土地利用控制体系
        9.1.1 土地利用规划的制度背景
        9.1.2 执行方式和面临的困境
        9.1.3 指标交易政策创新
        9.1.4 存在的问题
    9.2 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治理机制的选择和政策工具的应用
        9.2.1 偏市场制弹性的美国用途分区管制控制体系
        9.2.2 偏层级制刚性的荷兰的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体系
        9.2.3 向混合型转变的德国城市建设用地控制体系
    9.3 SES框架下的路径选择逻辑
    9.4 建设用地差别化的管控策略
        9.4.1 路径选择逻辑对管控策略的启示
        9.4.2 差别化的建设用地具体管控策略
    9.5 本章小结
10 结论与讨论
    10.1 研究结论
    10.2 可能的创新
    10.3 研究展望和讨论
参考文献
作者简历

(8)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意义
    1.3 竞争战略研究现状
        1.3.1 国外研究现状
        1.3.2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分析工具
        1.4.1 迈克波特竞争战略理论
        1.4.2 SWOT分析方法
    1.5 论文的研究方法
    1.6 论文的创新之处
第二章 E集团化肥业务外部环境分析
    2.1 化肥业务宏观环境分析
        2.1.1 政治环境分析
        2.1.2 经济环境分析
        2.1.3 社会文化环境分析
        2.1.4 技术环境分析
    2.2 化肥业务竞争环境分析
        2.2.1 潜在进入者的威胁
        2.2.2 化肥行业企业间竞争
        2.2.3 下游用户讨价还价能力
        2.2.4 上游供应商讨价还价能力
        2.2.5 替代品的威胁
第三章 E集团化肥业务内部资源分析
    3.1 E集团化肥业务介绍
    3.2 E集团化肥业务优势分析
        3.2.1 资源综合利用率较高
        3.2.2 具备一定的品牌优势
        3.2.3 管理与文化良性循环
        3.2.4 集团有稳定的产业链
        3.2.5 具备较强的融资能力
        3.2.6 仓储和物流资源充足
        3.2.7 研发能力行业内领先
    3.3 E集团化肥业务劣势分析
        3.3.1 市场导向把握能力薄弱
        3.3.2 复混肥料产品研发不力
        3.3.3 人员晋升激励机制落后
        3.3.4 忽视营销渠道下沉渗透
        3.3.5 缺乏先进农化服务理念
        3.3.6 缺乏电子商务交易平台
第四章 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4.1 化肥业务SWOT分析
        4.1.1 SWOT矩阵分析
        4.1.2 分析结论
    4.2 E集团化肥业务发展战略规划
        4.2.1 E集团化肥业务使命愿景
        4.2.2 E集团化肥业务战略目标
    4.3 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选择
第五章 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实施
    5.1 打造循环经济
    5.2 改进营销模式
        5.2.1 加强品牌建设
        5.2.2 建设电商平台
        5.2.3 下沉营销渠道
        5.2.4 拓展海外市场
    5.3 提供农化服务
        5.3.1 农业技术培训服务
        5.3.2 测土配方施肥服务
        5.3.3 农化服务主要对象
        5.3.4 提升农化服务质量
    5.4 准确把握市场风向
    5.5 合理调整产品结构
        5.5.1 开发缓控释肥新产品
        5.5.2 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
        5.5.3 发展有机无机复混肥
    5.6 有效激发团队活力
        5.6.1 建立制度化的激励机制
        5.6.2 建立健全绩效考评体系
        5.6.3 完善员工学习培训制度
        5.6.4 打造强企育人企业文化
        5.6.5 整合优化人员资源结构
        5.6.6 加强集团对外合作交流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9)奢侈品行业客户满意度提升战略研究 ——以X品牌高档化妆品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和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1.3 研究方法
    1.4 论文结构
第2章 文献综述
    2.1 顾客满意度的相关理论
        2.1.1 顾客期望
        2.1.2 顾客满意
        2.1.3 顾客满意度与顾客满意度指数
        2.1.4 动态满意度
    2.2 高档化妆品客户满意度的相关研究综述
        2.2.1 奢侈品的概念
        2.2.2 奢侈品的国内研究现状
        2.2.3 奢侈品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2.2.4 化妆品的定义
        2.2.5 化妆品的国内研究现状
        2.2.6 化妆品的顾客满意度影响因素
    2.3 文献小结
第3章 X品牌顾客满意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1 X品牌的建立和发展
        3.1.1 X品牌的诞生
        3.1.2 X品牌的延伸
        3.1.3 X品牌的推广
        3.1.4 X品牌在中国的蓬勃发展
        3.1.5 X品牌的组织结构
    3.2 X品牌目前的营销现状
    3.3 X品牌在中国市场的不足之处
    3.4 X品牌动态满意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4.1 X品牌售前满意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4.2 X品牌售中满意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4.3 X品牌售后满意度现状及问题分析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X品牌营销环境分析
    4.1 宏观营销环境分析
    4.2 行业环境分析
    4.3 消费者行为分析
    4.4 X品牌的SWOT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X品牌动态满意度提升方案
    5.1 售前-X品牌效应及明星产品360度全方位有效推广
    5.2 售中-X品牌美容顾问的服务如何提升及如何有效监督
    5.3 售后-X品牌CRM(客户关系管理)维护体系如何运营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6.1 研究结论与研究启示
    6.2 研究的局限性
    6.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卷内备考表

(10)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传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研究缘起
    1.2 研究框架
    1.3 研究综述
        1.3.1 关于文化传播的当代研究
        1.3.2 关于电影的生产
        1.3.3 对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研究
    1.4 研究方法
第二章 计划经济时期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
    2.1 “电影体制”与电影生产
    2.2 “十七年”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格局与基本样貌
        2.2.1 生产状况
        2.2.2 艺术上的探索及突破
    2.3 1978—1986 年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
        2.3.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复映与生产
        2.3.2 少数民族导演与他们的创作
        2.3.3 少数民族电影制片厂的人才建设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市场经济体制下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
    3.1 80年代末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艺术探索及娱乐化转向
        3.1.1 少数民族题材探索影片
        3.1.2 市场压力下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娱乐化转向
    3.2 世纪末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生产与文化转型(1990-2000)
        3.2.1 拍摄资金的多元化与艺术的分野
        3.2.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文化转型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世纪以来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2001-2015)
    4.1 全球化语境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
        4.1.1 全球化现象带来的“文化自觉”
        4.1.2 “少数民族文化”与文化多样性
        4.1.3 少数民族导演的电影实践
    4.2 商业文化主导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
        4.2.1 商业化诉求及新的生产格局
        4.2.2 市场困局
        4.2.3 高概念电影的出现: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产业化之路
    4.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三种生产模式
        4.3.1 国家电影工程
        4.3.2 地区政府出资拍摄
        4.3.3 个人筹拍
    4.4 本章结语
第五章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传播研究
    5.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译制、放映及市场
        5.1.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译制
        5.1.2 市场与观众
    5.2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批评的话语模式
        5.2.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批评的“多种话语并存”现象
        5.2.2 聚焦于影片的意识形态策略
        5.2.3 西方主义与“自我东方化”
        5.2.4 生态批评视野下的少数民族题材电影
    5.3 本章小结
第六章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的跨文化传播研究
    6.1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与国际电影节
        6.1.1 新时期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海外获奖概况
        6.1.2 谢飞:探寻本土文化的“主体性”价值
        6.1.3 用世界性主题来减少对外传播的文化差异
    6.2 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对外传播的文化折扣现象
        6.2.1 折扣现象的艺术分析
        6.2.2 折扣现象的文化分析
        6.2.3 对外传播中降低文化折扣的策略
    6.3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与主持的科研项目
致谢

四、规模乎 特色乎——从企业的准确定位说开去(论文参考文献)

  • [1]政府职能转变视域下政务环境评估及其客观绩效对公众满意度的影响 ——以浙江为例[D]. 朱锴治. 浙江大学, 2020(01)
  • [2]顾客感知价值导向的产品设计策略研究[D]. 章俊杰. 中国美术学院, 2020
  • [3]消费者特征、外部情景与刺激对动漫衍生品冲动性购买的影响研究[D]. 郑秋锦. 华侨大学, 2018(01)
  • [4]动漫平台的泛娱乐战略研究[D]. 贾鸿鸣. 深圳大学, 2018(07)
  • [5]信阳市农特产品产销链构建及运行机制研究[J]. 余虹,颜俊,李佳倩,周倩. 现代商业, 2017(15)
  • [6]南京云锦文化品牌传播研究[D]. 燕春阳. 南京师范大学, 2017(02)
  • [7]社会空间网络分析视角的建设用地差别化管理:逻辑框架、治理机制和管控策略[D]. 曹裕. 浙江大学, 2016(11)
  • [8]E集团化肥业务竞争战略研究[D]. 周义浪. 广西大学, 2016(02)
  • [9]奢侈品行业客户满意度提升战略研究 ——以X品牌高档化妆品为例[D]. 闾邱丽娜. 华东理工大学, 2016(08)
  • [10]新中国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生产与传播研究[D]. 顾广欣. 上海交通大学, 2015(03)

标签:;  ;  ;  ;  ;  

规模与特色——从企业的准确定位出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