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

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

一、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论文文献综述)

程天馥[1](2021)在《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的密封特性分析》文中研究表明金属弹簧和塑料外壳组合而成的弹簧蓄能密封圈结合了金属弹簧受压缩时良好的回弹性能以及聚四氟乙烯外壳的耐腐蚀性好、稳定性强等性能,因其耐低温高压能力强、泄漏量小、动摩擦力小等优良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类阀门密封中。本文采取有限元分析与试验验证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典型的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展开全面综合的密封性能分析。针对两种典型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建立U型弹簧和O型弹簧的ANSYS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了 Mises应力、应变以及唇口支撑力,得到了关键结构参数对弹簧蓄能性能的影响,总结弹簧结构参数在不同压缩量下的变化规律,得到了不同弹簧蓄能结构的敏感参数。U型弹簧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从大到小排序为弹簧的厚度、弹簧的宽度、根部圆角、悬臂梁长度、开口尺寸。O型弹簧结构参数对密封性能的影响按照从大到小的排序为弹簧的厚度、弹簧的截面直径、弹簧的宽度。针对U型及两种型号的O型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有限元数值分析模型,得到了聚四氟乙烯外壳的Mises应力、接触面宽度、摩擦力等密封性能参数。研究了工作压力和压缩量对密封特性的影响和密封效果的变化,基于泄漏模型提出了该类密封圈的设计方法。研究发现,适当增大工作压力和压缩量,有利于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的密封性能的增强。对比分析了两种密封圈结构在相同工况下的接触应力、往复摩擦力、泄漏量等密封性能。结果表明,与U型密封圈相比,O型密封圈更适合对密封要求较高的场合。研制出调控型动摩擦试验系统和泄漏试验装置。试验测量和分析了密封圈在往复速度、密封腔工作压力变化下的往复摩擦力和泄漏量。试验结果表明,往复速度的改变对密封圈的摩擦力和泄漏量几乎没有影响,密封圈的摩擦力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增大,泄漏量随着工作压力的增大而减小。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验证,得到了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结构弹簧蓄能特性、密封圈密封特性的变化规律,基于泄漏模型提出了新的密封圈设计思路,可以为该类密封圈的设计及应用提供参考。

刘旭强[2](2020)在《用于老年人安全检测的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研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平均寿命的延长,空巢家庭的增多,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受到社会各界和政府的关注。由于身体机能的下降,跌倒不仅给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了极大的伤害,也给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目前基于人体跌倒的可穿戴式装置以其携带便携、保护个人隐私、检测区域不受限和跌倒检测率高等特点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本文基于老年人跌倒检测环境,研制了一款万向可穿戴式惯性开关。根据对老人跌倒行为的研究,确定了开关低阈值、空间万向敏感,接触时间长的设计指标。基于开关的物理模型,分析确定了开关在给定激励信号脉宽下的固有频率范围。通过对开关各部分结构与开关响应时间、接触时间、阈值等性能分析,完成了开关的各部分的结构设计。采用阿基米德螺旋弹簧支撑环形质量块作为“弹簧-质量”系统,在质量块四周均布触点径向电极,在质量块的上方设计半圆环轴向电极。开关可以很好地响应空间万向的激励信号,同时柔性电极延长了开关的接触时间,方便后续电路信号的处理。又将止挡柱与径向电极设置为一体,可以在过载环境中对开关起到保护作用。基于设计的开关,利用ANSYS软件进行动态仿真分析。模态仿真确定了开关的工作模态。瞬态仿真分析了开关的万向性、响应接触时间以及适应性特性。惯性开关空间阈值加速度在2.9g—4.24g之间,在给定5g,5ms的激励信号作用下任一方向的接触时间均大于200μs,具有良好的接触性能。基于UV-LIGA工艺在金属基底上完成了开关制作。分析制作过程中尺寸误差的来源,确定了开关的补偿尺寸,即在制作时增大掩膜版的关键尺寸。制得的开关整体尺寸为5.8mm×5.8mm×0.25mm,并对切割好的开关进行了封装。最后分别采用离心机装置和落锤装置测试了开关的动态参数和静态参数,测试结果表明开关的阈值偏大,但是空间阈值分布差异性较小,且开关在各个方向的接触稳定,接触时间均大于100μs。

韩硕[3](2019)在《高温热密封结构设计及试验验证》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由于空间飞行器再入过程中,穿越大气层时会出现缝隙内流及其气动加热现象,因此无论是巡航与滑翔飞行器、再入弹头、载人飞船,控制面、机身开口缝隙均需要进行热密封处理。从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NASA的GRC研究中心着手展开对热密封研究以来,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还相对较少,对于高温热密封件的制备工艺尚不完善。但是随着航天技术的发展,作为可重复使用飞行器及高超声速飞行器关键技术的高温热密封技术日益成为热防护系统的薄弱环节,成为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针对某高超音速飞行器典型缝隙密封需求设计了改进形式的高温热密封结构,探索了完备的高温热密封件的制备工艺,并且设计了对高温热密封件的高温回弹性能、隔热性能测试的试验平台,对影响其力学性能的关键性参数进行了规律探索。本文在传统基线式高温热密封结构的基础上,为了提高内部芯体均匀性和结构一体化程度及构件的回弹性能,提出了内隔热层芯体、编织弹簧、外隔热层和套管的改进结构形式。针对内隔热层的制备探索了盘根型编织工艺、散棉填充芯体和纤维预包覆芯体工艺,针对编织弹簧的制备探索了密型编织、双丝编织等编织工艺,另外对外隔热层及包覆层的制备及整体热密封件的制备工艺都做出了详尽的探索和研究。研究了弹性元件编织弹簧的压缩回弹性能。在建立分析模型的基础上,通过对管径、丝径、编织密度等关键性参数的一系列试验,探究了这些参数对于编织弹簧压缩刚度的影响规律,通过多元非线性回归得到了这些参数与压缩刚度的关系式。针对高温热密封件的常温、高温回弹性能测试设计了以力学试验机和高频感应加热的大气环境的热力耦合平台,并对所设计的不同结构方案展开了回弹性能试验研究。在对隔热材料的隔热性能进行定性比选试验的基础上,通过设计使高温热密封件保持压缩状态的试验夹具,采用石英灯阵加热设备对不同材料方案的高温热密封件的隔热性能进行试验测试,通过对比试验结果及结构的外观特性,优选最佳材料结构方案,并且针对芯体的不同制备工艺展开了对比试验研究。关于高温热密封件的高温可重复使用性能进行了重复试验,试验结果显示满足预期指标要求。

李名望[4](2019)在《利用惯性和碰撞的擦地炸发火控制技术》文中指出破甲弹在直射和有效射程内射角很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命中装甲目标,多数情况下弹丸落于装甲目标附近地面,弹丸着落时往往还会出现擦地现象。为了保证弹丸落地擦地可靠爆炸,杀伤随进人员,要求引信具有极高的擦地灵敏度和起爆作用率。基于某典型机电引信的主功能和结构要素,提出了一种安全与解除保险控制、电源供电控制、碰目标碰撞控制的多信息控制的擦地炸发火控制系统方案,其中,安全与解除保险控制由引信保险机构提供。设计了用于电源供电控制和碰目标碰撞控制的擦地炸发火惯性接电开关和微机械万向落地开关,分析了系统的力学环境,建立了擦地炸发火惯性接电开关的环境识别机构和闭锁通电机构响应模型,进行了多信息擦地炸发火控制系统模拟试验,结果表明,方案可行。设计了弹性固定电极、弹性斜支撑可动电极结构形式的微机械万向落地开关,建立了系统固有频率和初始间隙与阈值、响应、接触时间的关系,分析了电极碰撞、翻转对间隙的影响。对开关进行了作用仿真,结果表明:在平面内加速度超过427g时,开关可以可靠地响应;在幅值450g脉宽0.6ms的过载下,开关在工作范围内的闭合时间至少为57μs,响应时间最大为396μs;该开关具有一定的过载脉冲宽度适应性;开关能抗高过载,在20000g的高载荷作用后,结构未损坏,变形恢复后,可以继续工作。设计了开关的加工方案给出了加工工艺流程。通过试验验证了采用外部弹簧支撑环形活动质量块与柔性固定电极组成开关的两极实现对碰撞冲击可靠响应的可行性。

杜琳琳,俞坚道,张炜[5](2016)在《螺旋弹簧管的成型工艺研究》文中指出螺旋弹簧管是一种使用广泛的传感器零件,其形状对测量精度影响颇大,使用传统的工艺加工该零件时,通常需要额外的工序对焊接端修整。文中修正了基本螺旋线方程,提出了一种新的加工工艺,通过倾斜螺旋线中轴线,倾斜螺旋成圈机构,直接达到使零件的固定端和自由端分别所在的平面平行的目的,不需要二次加工。此方法对螺旋线类零件的加工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可简化工序提高生产效率。

杜琳琳[6](2016)在《压力表用螺旋弹簧管成型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文中指出螺旋是一种应用十分广泛的基本几何结构。在油压测试领域,螺旋弹簧管是测量压力大于20MPa的油压表的核心部件。其原理是,通过弹簧管在受力时自由端变形在垂直于轴的方向上的变形拉动连杆齿轮机构进行油压测量。螺旋弹簧管的成型精度对于测量精度影响巨大。常见的成型方法难以克服固定端平面和变形端平面不平行导致油表测试精度下降甚至不合格等缺陷。本文基于标准的螺旋方程,提出了一种修正的螺旋线成型方法,设计整套成型加工设备和控制系统,投入生产使用,提升了螺旋弹簧管的成型质量,效果良好。论文首先采用了两种方法进行理论计算和分析。一、采用离散的圆锥替代修正的螺旋线方程,推导了螺旋角、成圈角以及俯仰角的关系,二、采用矩阵方法对标准螺旋线方程进行变换处理。研究表明,上述两种方法具有同等成型效果。基于此,进行了修正螺旋线的数值分析以及误差分析,得出此方法最佳使用范围,为工程设计和调试提供了有益的指导。随后,论文对弹簧管在加工过程中的回弹现象进行了实验研究,分析总结了铜管的成圈折弯的回弹数据。本文设计了整个加工设备的机械系统,包括送料机构、成圈机构、折弯机构等,并对每个重要组件的原理进行了说明;并用PLC设计了设备的控制系统,包括控制原理图、流程图以及采用的主要部件清单。生产实践表明,基于本文修正的螺旋线弹簧管加工成型理论,以及相应设备和控制系统很好地达到了液压表弹簧管的设计要求,保证了测量精度和成品率。

钱志勤[7](2015)在《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研制》文中提出在化工、制药、轻纺等行业中温度的测量和控制是进行安全、高效生产的重要依据。目前市场上经常采用的测温仪表是压力式温度仪表、双金属温度计、热电阻传感器、热电偶传感器等几种类型,其中压力式温度仪表、双金属温度计仅能进行现场指示不能远距离监控,且其精度容易受到环境温度的变化和仪表内部结构的影响,经常需要通过手动去校零,使用不方便;而热电阻和热电偶传感器适用于远距离测量,现场指示需配置二次仪表和电源不方便,且其指示值会跳动不利于现场读数。针对这些问题,本文设计了一种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本文所设计的温度仪表由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压力式测温系统和热电阻(电子)测温系统组成,一个用于现场指示一个远传。其中压力测温系统采用压力式温度仪表,通过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方法建立误差模型研究和分析对压力式温度仪表精度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从而设计出自适应补偿机构来解决压力测温系统的精度问题。通过在压力测温系统中置入热电阻传感器来实现远距离传送与监控,实现了单点测温双重指示的机电一体化高精度测温功能。论文的主要内容如下:(1)分析了仪表的两个测温系统的结构性能,初步选用了压力测温系统和电子测温系统的测温仪表,并提出了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总体设计方案,并确定了相应的系统功能与技术指标。(2)采用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LS-SVM)的方法建立误差预测模型。分析了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的测温结构和误差影响因素,将环境温度及毛细管长度等特征参数作为模型输入,将误差值及误差随毛细管长度的变化率作为输出。根据回归预测的原理,利用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的方法寻找最优参数组合,建立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的误差模型。采用LSSVMlab进行实验结果研究,在MATLAB上运行,通过实验结果分析得出对压力式温度仪表精度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3)对比分析了传统的双金属补偿方法的不足之处,在压力式温度仪表的误差模型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导管补偿的方法并设计出补偿机构来实现自适应补偿,解决对仪表精度影响最大的两个因素。通过理论分析及实验验证自适应补偿机构的有效性与优越性。(4)依据热电阻测温仪表的原理、结构等方面理论,选定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热电阻测温系统的热电阻和航空插头,并对整个热电阻测温系统的结构原理进行了分析。最后制造出本文所设计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并通过分析和实验验证本课题所设计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各项技术指标。本文对压力式温度仪表进行了自适应补偿机制的研究与设计,并将其与热电阻测温系统组成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来满足温度测量的现场指示与远程监控的功能,且这两个测温系统能互相监视,提高了温度测量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同时本文所设计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和研究方法对仪表技术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程建建[8](2014)在《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设计》文中指出MEMS技术为引信电源机械开关的微型化提供了技术基础。以MEMS技术为基础,设计了一种具备区分正常发射加速度脉冲与意外跌落加速度脉冲能力的引信用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可用于新型机电引信的电源安全与智能接通。首先介绍了引信与微机械闭锁开关发展背景,分析了国内外微机械开关的发展现状与现有机构存在的一些缺陷。分别分析了正常发射加速度脉冲与勤务处理意外跌落加速度脉冲随时间变化函数曲线。提出了开关设计指标:长×宽×高为5mm×5mm×1mm;在幅值为3000g-10000g、脉宽大于等于1ms的正常发射加速度脉冲作用下,开关实现闭锁;在勤务处理中幅值为10000g-15000g、脉宽为100μs~300μs的意外跌落加速度脉冲作用下,开关保持断开;开关可抗20000g-30000g高过载,开关结构不破坏,电源稳定供电;开关闭锁后工作电阻值小于1Ω。其次,建立开关的数学和物理模型,开关由区分载荷机构(简称区分机构)与闭锁机构组成。区分机构是由横向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与纵向双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组成的一个多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闭锁机构为单自由度弹簧-质量系统。根据开关理论模型,设计了开关区分机构与闭锁机构,利用仿真软件验证了开关功能。分析表明,在正常发射加速度作用下,开关可实现稳定闭锁,其最大结构应力小于材料的抗拉强度,开关导通电阻最大值为849mQ,开关稳定接电时间取决于发射加速度。在勤务处理中意外跌落加速度作用下,开关保持断开状态,其最大应力小于材料屈服强度,开关可以恢复至初始位置。在高过载情况下,开关结构应力小于抗拉强度极限,开关未破坏,满足设计要求。最后,设计了开关的加工工艺流程。

赵岚[9](2014)在《高温弹性元件氧化锆陶瓷弹簧的制备及性能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弹簧作为最常用的机械基础元件之一,广泛应用于各种机械装置中。金属是最常用的弹簧制备材料,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对弹簧使用温度和使用条件的要求越来越苛刻,金属材料弹簧难以满足,陶瓷弹簧的出现恰恰满足了这些极限条件的要求。相比于普通金属弹簧,陶瓷弹簧具有良好的高温抗性,相比于其他非金属类弹簧,如橡胶弹簧,陶瓷弹簧又具有耐磨损,不生热的优点。氧化锆作为一种高韧性材料,广泛应用于石油勘探,发动机制作等生活各个方面,温度升高时,材料产生一定的体积膨胀阻止裂纹继续扩展,以此来达到增韧的效果。凝胶注模工艺因其制备的坯体致密,强度高,收缩小,常被应用在制作形状复杂的产品方面。本实验中主要设计一种以氧化锆为原料,采用凝胶注模成型方式,可以应用于800°C以上高温环境的螺旋形陶瓷弹簧,该陶瓷弹簧具有一定压缩回弹性,可用于航空航天飞行器中的高温密封构件。此外,可以根据模具参数的不同,制作出不同参数的螺旋陶瓷弹簧,以此来调节弹簧的弹性系数等参数,满足不同环境条件的要求。本实验前期主要对该高温元件的成型工艺进行摸索与改进,对陶瓷弹簧的设计与制备进行了研究,后期对试样的常温性能,尤其是弹性性能进行了初步的测试与讨论。主要结论包括:在1500°C时,材料晶型转变基本完成,几乎全部是以四方相固溶体的形式存在。在1500°C样品断口扫描图片中,可以观察到旋涡状凹陷,可以推断这是材料断裂时韧性断裂导致的旋涡状断口,类似于金属断裂时出现的塑性韧窝,判断1500°C是最合适的烧结温度。在室温,陶瓷弹簧的弹性行为与金属弹簧相似,胡克定律F=-kx也适用于陶瓷弹簧,陶瓷弹簧压缩回弹曲线面积小,变形吸收能量少。烧结温度的高低对于氧化锆陶瓷弹簧的回弹性能影响不大,只是对与其材料强度相关的性能,即最大承受载荷有一定的影响。其中低螺距样品1500°C烧结样品弹簧常数只有14.95N/mm,轴向应变量达到了12.5%,也就是说本参数样品可以在形变量10%以下,最高载荷30N以下的环境中使用。不同参数对弹簧常数的影响:弹簧常数随螺距的增大而增大。弹簧常数随中径的增大而减小。弹簧常数随线径的增大而增大。陶瓷弹簧循环加载性能良好,观察不到疲劳特性。

张文[10](2010)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文中指出金属波纹管膨胀节作为一种新型的系统部件,因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及较高的可靠性等特点,使得它在冶金、炼油、石油化工、电力、热网、船舶、宇航等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金属波纹管膨胀节是非标装置。其结构形状和力学性能随温度、压力、位移量、循环寿命的变化而异,因此它的设计、计算、绘图、加工等工作十分繁冗。目前,膨胀节行业急需有一套准确可靠、实用性强的专业辅助设计软件,为此,本课题深入消化吸收了美国膨胀节制造协会(EJMA)标准2003第8版与GBT/12777-2008新标准的设计要求,在参考国内外已有的膨胀节设计计算软件的基础上,进行了全新的、有针对性的设计开发,以适应目前膨胀节行业的急迫需求。本文详细论述了金属波纹管膨胀节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设计原理与开发过程。通过对系统的需求分析与功能分析,选择Visual Basic 6.0平台为开发环境,提出了利用动态链接库技术(DLL)建立了独有的膨胀节算法类;深入研究了金属波纹管膨胀节的焊接特点与常用的焊接方法,编写了焊接工艺CAPP智能模块;讨论分析了AutoCAD对象模型与自动绘图的实现方法;同时设计出简洁实用的成本核算模块,并且利用Word API技术实现了双向设计说明文档功能。从而编写完成了具有设计、计算、校核、焊接工艺指导、自动绘图、成本核算、双向设计说明等功能高度集成的金属波纹管膨胀节计算机辅助设计平台。通过分析每个模块的功能特点,系统基于Microsoft Access 2003数据库软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并设计了对应数据库中的数据类型与表结构,利用ADO数据库访问技术读取与储存数据库内容,通过采用建立公共数据库访问模块的方法,优化数据处理,使程序结构更加合理,提高运行效率。本系统经过多家波纹管生产制造企业使用证明,设计功能均达到了预定的开发目标,满足企业生产实际要求,大大节省了设计人员的设计时间、减少了出错概率。同时,为企业制定更合理的工时定额以及改善管理提供了科学依据,实现了波纹管设计制造工艺设计的标准化与最优化。

二、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的密封特性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学位论文数据集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的来源、研究目的及意义
        1.1.1 课题来源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1.2 研究背景
        1.2.1 苛刻工况下的密封技术
        1.2.2 蓄能密封圈的结构原理
        1.2.3 蓄能密封圈的工作特性及优势
    1.3 研究进展
        1.3.1 蓄能密封圈的数值分析
        1.3.2 蓄能密封圈的试验分析
        1.3.3 蓄能密封圈的制造工艺
        1.3.4 蓄能密封圈的应用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弹性蓄能元件的结构分析
    2.1 U型弹簧的有限元数值模型
        2.1.1 U型弹簧的几何模型
        2.1.2 U型弹簧的材料参数
        2.1.3 U型弹簧有限元网格划分及边界条件
        2.1.4 U型弹簧的有限元结果
    2.2 U型弹簧蓄能性能分析
        2.2.1 弹簧厚度
        2.2.2 弹簧宽度
        2.2.3 悬臂梁长度
        2.2.4 开口尺寸
        2.2.5 根部圆角
        2.2.6 结构参数影响对比
    2.3 O型弹簧几何结构
    2.4 结构参数对O型弹簧蓄能特性的影响
        2.4.1 弹簧厚度
        2.4.2 弹簧宽度
        2.4.3 弹簧直径
        2.4.4 O型弹簧结构参数影响对比
    2.5 U型与O型弹簧蓄能性能对比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密封性能研究
    3.1 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密封性能的评价指标
    3.2 U型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
        3.2.1 几何模型
        3.2.2 材料参数
        3.2.3 边界条件
        3.2.4 网格划分
        3.2.5 有限元结果
        3.2.6 外壳壁厚对密封性能影响对比
        3.2.7 不同操作参数下的密封性能分析
    3.3 O型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
        3.3.1 几何模型及材料参数
        3.3.2 边界条件
        3.3.3 网格划分
        3.3.4 有限元结果
        3.3.5 O型圈不同外壳壁厚的性能研究
        3.3.6 不同操作参数下的性能分析
        3.3.7 不同操作压力下各参数对比
    3.4 U型与O型弹簧蓄能密封圈性能对比
    3.5 基于泄漏模型的弹簧蓄能密封圈设计
    3.6 本章小结
第四章 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性能试验
    4.1 测力试验
        4.1.1 数显式推拉测力计
        4.1.2 弹簧压缩反力试验值与模拟值对比
    4.2 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摩擦试验
        4.2.1 摩擦试验系统
        4.2.2 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及工装设计
        4.2.3 往复速度对摩擦力的影响
        4.2.4 密封腔压力对摩擦力的影响
    4.3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全文总结
    5.2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作者及导师简介
附件

(2)用于老年人安全检测的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2 国内外跌倒检测装置的研究现状
        1.2.1 基于视频图像的跌倒检测
        1.2.2 基于环境分析的跌倒检测
        1.2.3 基于穿戴式设备的跌倒检测
        1.2.4 跌倒检测装置的特点
    1.3 本文研究意义与研究内容
2 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设计
    2.1 开关的工作环境
        2.1.1 跌倒原因分析
        2.1.2 跌倒姿态变化
    2.2 万向惯性开关的设计目标
        2.2.1 闭合阈值
        2.2.2 万向性
        2.2.3 闭合时间
    2.3 开关的理论分析
        2.3.1 开关的工作原理
        2.3.2 开关的动力学分析
        2.3.3 开关固有频率的设计
    2.4 开关的结构设计
        2.4.1 弹簧和质量块的设计
        2.4.2 电极间隙设计
        2.4.3 径向电极的设计
        2.4.4 轴向电极的设计
        2.4.5 止挡结构的设计
        2.4.6 开关整体结构尺寸
    2.5 本章小结
3 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仿真分析
    3.1 模态仿真
    3.2 开关的万向性
    3.3 开关的响应特性分析
        3.3.1 响应时间分析
        3.3.2 接触时间分析
        3.3.3 适应性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制作
    4.1 加工技术
        4.1.1 UV-LIGA技术
        4.1.2 微电铸技术
    4.2 开关制作流程
        4.2.1 基底预处理
        4.2.2 开关的第一层结构制作
        4.2.3 开关第二层到第六层的制作
        4.2.4 开关去胶释放
        4.2.5 开关的封装
    4.3 尺寸测量与误差分析
        4.3.1 误差分析
        4.3.2 尺寸测量
    4.4 本章小结
5 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测试
    5.1 动态测试
        5.1.1 测试装置与原理
        5.1.2 动态测试结果分析
        5.1.3 测试误差分析
    5.2 开关的准静态性能测试
        5.2.1 实验装置与测试原理
        5.2.2 测试结果分析
    5.3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致谢

(3)高温热密封结构设计及试验验证(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外研究现状
        1.2.1 热密封件的结构
        1.2.2 热密封件的性能试验测试
    1.3 国内研究现状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2章 高温热密封件的结构设计及制备工艺
    2.1 引言
    2.2 高温热密封结构的设计
        2.2.1 弹性元件设计
        2.2.2 隔热层设计
        2.2.3 设计指标
    2.3 高温热密封件的制备
        2.3.1 弹性元件的制备
        2.3.2 隔热层的制备
        2.3.3 热密封件的组装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高温热密封件的力学性能研究
    3.1 引言
    3.2 弹性元件的回弹性能研究
        3.2.1 理论分析
        3.2.2 编织金属丝的丝径
        3.2.3 编织弹簧管的管径
        3.2.4 编织弹簧管的编织密度
        3.2.5 关键参数的多元非线性回归
    3.3 热密封件回弹性能研究
        3.3.1 试验设备及测试方案
        3.3.2 试验及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高温热密封件隔热性能研究
    4.1 引言
    4.2 隔热层材料性能研究
    4.3 热密封件隔热性能试验研究
        4.3.1 试验方案设计及工作原理
        4.3.2 隔热性能试验设备
        4.3.3 试验及结果分析
    4.4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致谢

(4)利用惯性和碰撞的擦地炸发火控制技术(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研究的意义
    1.2 国内外擦地炸技术概况
        1.2.1 国外擦地炸技术和应用状况
        1.2.2 国内擦地炸技术和应用状况
    1.3 基于MEMS技术的惯性开关国内外研究状况
        1.3.1 单阈值MEMS惯性开关
        1.3.2 多阈值MEMS惯性开关
        1.3.3 MEMS万向惯性开关
        1.3.4 MEMS万向惯性开关特征
    1.4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2 擦地炸发火控制系统总体设计
    2.1 典型破甲弹引信系统工作原理
    2.2 擦地炸发火控制系统的力学环境
        2.2.1 勤务处理过程中的力学环境
        2.2.2 破甲弹引信膛内力学环境
        2.2.3 落地力学环境
    2.3 多信息控制的擦地炸发火控制系统设计
    2.4 发火控制系统模拟试验
    2.5 本章小结
3 擦地炸发火惯性接电开关响应模型
    3.1 擦地炸发火惯性接电开关工作原理
    3.2 擦地炸发火惯性接电开关响应模型
        3.2.1 环境识别机构响应模型
        3.2.2 闭锁通电机构响应模型
    3.3 本章小结
4 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结构设计
    4.1 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的工作原理
    4.2 微机械万向落地开关碰撞过程模拟
        4.2.1 碰撞力阈值和响应时间
        4.2.2 质量块与电极碰撞过程分析
    4.3 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的结构设计
        4.3.1 落地开关柔性斜支撑动电极结构
        4.3.2 柔性斜支撑动电极落地开关静电极结构
        4.3.3 落地碰撞开关限位措施
    4.4 本章小结
5 柔性斜支撑动电极式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作用模拟
    5.1 柔性斜支撑动电极式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系统模态分析
        5.1.1 模态分析理论方法
        5.1.2 模态分析结果
    5.2 工作平面阈值散布分析
    5.3 响应时间与闭合时间分析
        5.3.1 响应时间分析
        5.3.2 闭合时间分析
    5.4 载荷脉宽对开关阈值的影响
    5.5 抗过载分析
    5.6 本章小结
6 柔性斜支撑动电极式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工艺方案设计
    6.1 MEMS加工技术简介
    6.2 柔性斜支撑动电极式微机械万向落地碰撞开关工艺流程
    6.3 开关功能性验证
        6.3.1 开关的闭合阈值和响应角度
        6.3.2 开关的闭合时间
    6.4 本章小结
7 总结与展望
    7.1 全文总结
    7.2 论文创新点
    7.3 工作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6)压力表用螺旋弹簧管成型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弯管成型工艺现状
        1.1.1 绕弯
        1.1.2 推弯
        1.1.3 压弯
        1.1.4 滚弯
        1.1.5 新型弯管技术
        1.1.6 螺旋弯曲
    1.2 选题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螺旋成型的理论分析
    2.1 引言
    2.2 螺旋的圆锥简化法
    2.3 螺旋的矩阵变换法
    2.4 计算示例
    2.5 误差分析
        2.5.1 夹角和螺旋角关系的研究
        2.5.2 俯仰角的分析
        2.5.3 误差和精度分析
    2.6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机构设计及回弹研究
    3.1 引言
    3.2 机构整体设计
    3.3 送料机构
    3.4 成圈机构
    3.5 折弯机构
    3.6 回弹研究
        3.6.1 弯曲的基本理论
        3.6.2 公式法
        3.6.3 试验法
        3.6.4 实际加工
    3.7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控制系统设计
    4.1 引言
    4.2 控制器的选取和硬件设计
        4.2.1 控制器的选取
        4.2.2 PLC选型
        4.2.3 伺服系统的选择
        4.2.4 传动方式
        4.2.5 按钮设置
        4.2.6 PLC外部I/O口分配
    4.3 电气系统设计
    4.4 控制系统程序设计
        4.4.1 控制系统的控制原理
        4.4.2 控制系统的流程图
        4.4.3 PLC程序设计
    4.5 本章小结
第五章 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附录B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7)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研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测温技术概况
        1.2.1 温度测量方法
        1.2.2 温度测量系统的构成
    1.3 国内外测温现状及发展趋势
    1.4 论文的研究目的和意义
    1.5 论文的主要工作
    1.6 本章小节
第2章 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总体设计
    2.1 液体压力测温系统
        2.1.1 压力式温度仪表简介
        2.1.2 弹簧管式压力式温度仪表的结构和原理
        2.1.3 液体压力测温系统的缺陷与解决方式
    2.2 电子测温系统
        2.2.1 电阻温度仪表(热电阻)
        2.2.2 热电温度仪表(热电偶)
        2.2.3 电子测温系统的选用
    2.3 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总体设计
        2.3.1 机电一体化测温仪表的总体设计
        2.3.2 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系统功能
        2.3.3 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技术指标
    2.4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LS-SVM压力式温度仪表误差模型分析
    3.1 压力式温度仪表误差建模方法
    3.2 基于LS-SVM压力式温度仪表误差建模
        3.2.1 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误差模型分析
        3.2.2 基于LS-SVM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误差模型
        3.2.3 网格搜索和交叉验证优化LS-SVM参数
    3.3 基于LS-SVM温度仪表误差仿真结果分析
        3.3.1 实验设计
        3.3.2 误差模型及样本准备
        3.3.3 结果分析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液体压力测温系统自适应补偿机构设计
    4.1 压力式温度仪表的传动机构与弹簧管理论分析
        4.1.1 传动机构分析
        4.1.2 弹簧管理论分析
    4.2 小探头温度仪表精度受环境影响分析
        4.2.1 环境温度引起的误差理论分析
        4.2.2 压力式温度仪表精度与环境温度变化的关系
    4.3 传统温度仪表的补偿方法
    4.4 自补偿系统结构设计
        4.4.1 自补偿机构的探讨
        4.4.2 补偿机构设计
        4.4.3 补偿机构理论分析
    4.5 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补偿性能实验分析
        4.5.1 有补偿系统的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的误差实验
        4.5.2 无自补偿系统的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的误差实验
        4.5.3 有补偿系统与无补偿系统液体压力式温度仪表的误差对比分析
    4.6 本章小结
第5章 热电阻测温系统的选定
    5.1 热电阻温度仪表测温原理
        5.1.1 热电阻材料与温度的关系
        5.1.2 金属导体的电阻比
    5.2 热电阻的结构
        5.2.1 感温元件
        5.2.2 内引线形式
        5.2.3 保护管
    5.3 热电阻测温系统的选定
        5.3.1 热电阻的选定原则
        5.3.2 热电阻的选定
        5.3.3 航空插头的选定
        5.3.4 热电阻测温系统的总体结构及其原理
    5.4 本章小结
第6章 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样机性能分析
    6.1 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样机
    6.2 样机的性能分析
    6.3 本章小结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7.1 结论
    7.2 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和成果

(8)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及其意义
    1.2 微机械开关技术发展
        1.2.1 国内研究现状
        1.2.2 国外研究现状
    1.3 课题研究内容
    1.4 小结
2 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应用分析
    2.1 引信环境力简介
    2.2 开关主要环境力分析
        2.2.1 正常发射环境分析
        2.2.2 勤务处理中意外跌落环境分析
    2.3 开关设计目标
        2.3.1 正常发射环境
        2.3.2 勤务处理中意外跌落环境
        2.3.3 高过载环境
        2.3.4 接电性能
    2.4 小结
3 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数学和物理模型分析
    3.1 开关工作原理
    3.2 开关区分机构分析
    3.3 开关闭锁机构分析
    3.4 小结
4 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结构设计
    4.1 区分机构设计
        4.1.1 区分机构弹簧k_2设计
        4.1.2 区分机构质量块m_2设计
        4.1.3 区分机构质量块m_1设计
        4.1.4 区分机构平面微弹簧k_1设计
    4.2 闭锁机构设计
        4.2.1 开关接电性能分析
        4.2.2 电极设计
    4.3 开关整体结构仿真分析
        4.3.1 正常发射情况
        4.3.2 勤务意外跌落情况
        4.3.3 高过载情况
        4.3.4 接电性能
    4.4 小结
5 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5.1 MEMS加工工艺简介
    5.2 开关加工工艺流程设计
    5.3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创新点
    6.3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9)高温弹性元件氧化锆陶瓷弹簧的制备及性能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综述
    1.1 前言
    1.2 弹簧元件的研究概述
        1.2.1 弹簧简介
        1.2.2 弹簧的基本性能
        1.2.3 弹簧的研究现状
    1.3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概述
        1.3.1 凝胶注模工艺过程
        1.3.2 凝胶注模成型工艺的凝胶体系
        1.3.3 原位固化机理
        1.3.4 凝胶固化方法的研究
    1.4 课题的提出与意义
第二章 实验设计与实验方案
    2.1 实验原料与设备
        2.1.1 实验原料及药品
        2.1.2 实验设备
    2.2 实验设计
    2.3 实验内容
    2.4 实验流程
    2.5 性能测试
        2.5.1 密度、气孔率测试
        2.5.2 收缩率测试
        2.5.3 XRD 测试
        2.5.4 扫描电镜分析(SEM)
        2.5.5 弹性性能测试
        2.5.6 热重(TG)和差热(DSC)分析
    2.6 排胶烧结制度的确定
第三章 模具设计与弹簧参数设计
    3.1 模具设计
    3.2 弹簧参数设计
        3.2.1 金属弹簧设计步骤
        3.2.2 弹簧参数设计公式
第四章 实验结果与讨论
    4.1 成型工艺探索过程
        4.1.1 坯体成型过程的探究
        4.1.2 注模模具的密封
        4.1.3 坯体的宏观形貌
        4.1.4 坯体的烧结方式
    4.2 球磨时间对材料密度的影响
    4.3 烧结温度对氧化锆陶瓷的性能影响
        4.3.1 烧结温度对试样收缩率的影响
        4.3.2 烧结温度对试样物相的影响
        4.3.3 烧结温度对材料显微结构的影响
        4.3.4 烧结温度对试样受力-位移曲线的影响
        4.3.5 烧结温度对弹簧常数的影响
    4.4 弹簧参数对陶瓷弹簧的性能影响
        4.4.1 螺距对弹簧性能的影响
        4.4.2 外径对弹簧性能的影响
        4.4.3 线径对弹簧性能的影响
    4.5 陶瓷弹簧的循环加载试验
第五章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与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10)金属波纹管膨胀节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波纹管的生产发展历史
    1.3 金属波纹管膨胀节的特点
    1.4 计算机软件技术与工业发展
    1.5 国内外的研究动态、目前的水平
        1.5.1 国内外波纹管膨胀节生产设计标准
        1.5.2 国内外膨胀节辅助软件的实现方法
        1.5.3 国内膨胀节辅助设计软件的发展
    1.6 课题的研究目的及意义
第二章 软件的总体设计方案
    2.1 基本理论
        2.1.1 计算机辅助设计(CAD-ComputerAidedDesign)
        2.1.2 焊接工艺的CAPP专家系统
        2.1.3 API软件接口技术
        2.1.4 CAD二次开发
    2.2 设计平台的选择
    2.3 开发工具的选择
    2.4 开发方式的选择
    2.5 数据库的选择
第三章 软件的结构设计及其实现方法
    3.1 系统需求
    3.2 系统的设计原则
    3.3 系统分析
        3.3.1 设计计算模块
        3.3.2 焊接工艺模块
        3.3.3 成本核算模块
        3.3.4 设计说明文档模块
        3.3.5 绘图模块
        3.3.6 数据库管理模块
    3.4 关键技术
        3.4.1 封装计算类模块的设计
        3.4.2 取值参数计算的插值算法
    3.5 系统主界面
第四章 软件系统的设计
    4.1 系统的模块设计
        4.1.1 波纹管膨胀节设计计算模块
        4.1.2 结构件设计
        4.1.3 焊接工艺参数指导模块
        4.1.4 成本核算模块
        4.1.5 绘图模块
        4.1.6 设计说明文档模块
        4.1.7 使用帮助模块
    4.2 系统模块间的调用与优化设计
    4.3 系统的运行环境
        4.3.1 硬件环境
        4.3.2 软件环境
第五章 数据库设计
    5.1 数据表的分类
    5.2 数据表的设计
        5.2.1 材料数据库
        5.2.2 计算参数数据库
        5.2.3 自振频率数据库
        5.2.4 成本核算数据库
        5.2.5 焊接工艺数据库
    5.3 数据库中表关联与双主键设计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符号
在学研究成果
致谢

四、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论文参考文献)

  • [1]往复式弹簧蓄能密封圈的密封特性分析[D]. 程天馥. 北京化工大学, 2021
  • [2]用于老年人安全检测的可穿戴式惯性开关的研制[D]. 刘旭强. 大连理工大学, 2020(02)
  • [3]高温热密封结构设计及试验验证[D]. 韩硕.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19(02)
  • [4]利用惯性和碰撞的擦地炸发火控制技术[D]. 李名望. 南京理工大学, 2019(06)
  • [5]螺旋弹簧管的成型工艺研究[J]. 杜琳琳,俞坚道,张炜. 机械工程师, 2016(08)
  • [6]压力表用螺旋弹簧管成型工艺研究及设备研制[D]. 杜琳琳. 太原科技大学, 2016(11)
  • [7]自适应环境温度变化的机电一体化温度仪表的研制[D]. 钱志勤. 浙江工业大学, 2015(06)
  • [8]微机械惯性闭锁开关设计[D]. 程建建. 南京理工大学, 2014(07)
  • [9]高温弹性元件氧化锆陶瓷弹簧的制备及性能研究[D]. 赵岚. 天津大学, 2014(05)
  • [10]金属波纹管膨胀节计算机辅助软件设计[D]. 张文. 沈阳工业大学, 2010(08)

标签:;  ;  ;  

C型弹簧管成型工艺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