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

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

一、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论文文献综述)

徐志佳,莫善聪,唐文斌[1](2021)在《基于设计意图的一体化智能装配建模与序列规划技术研究》文中提出装配建模和序列规划是数字化装配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设计意图(Design intent,DI)的丢失致使其相互割裂、智能化水平低。针对前期发现的"装配建模和序列规划一体化完成"的可能性,研究基于DI的一体化智能化装配建模和序列规划方法。分析前期基于交互特征偶(Interaction feature pair, IFP)的智能装配建模方法的局限及其原因,明确一体化智能装配建模和序列规划的总体方案;设计零件初步序列规划算法、复合IFP (Complex IFP, C-IFP)构造算法、零件预装配算法和C-IFP实例化算法,以及相关功能类,从而增强零件的"感知"能力,提升了装配建模和序列规划的智能化水平,并基于DI的一致性传递,实现了两个环节的相互促进、一体融合。通过简化的机械臂实例验证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对于打破渐趋固化的串行数字化装配模式、丰富并发展数字化装配理论和技术体系具有积极意义。

罗军[2](2019)在《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建筑业的高速发展,对建筑施工效率与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现有的建筑模板在施工装配过程中采用预拼装的方式确定模板的装配顺序,这种方式耗费大量的资金和时间,且依赖工程人员的模板装配经验,现场装配容易出错。传统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已无法满足实际生产施工的需要和开发商的交付要求,迫切需要研究高效率、高质量的装配序列规划方法。本文以某建筑科技公司——建筑铝合金模板模拟打包系统开发项目为支撑,开展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基于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装配工艺,实现施工装配过程的装配序列规划,进而指导现场施工装配。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如下: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工艺研究。首先介绍建筑铝合金模板的结构和特点,通过分析建筑铝合金模板体系的设计过程和装配过程,对装配工艺进行归纳和总结。将装配工艺转化为装配知识并构建装配知识库,便于装配工艺指导装配序列规划过程,也为实际施工装配建立标准。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信息建模。通过分析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装配信息,采用本体的方法建立建筑铝合金模板信息模型。基于建筑铝合金模板的配模工艺对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体进行分解,建立层次树结构模型用来描述层次关系。分析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装配行为,构建基于装配关系的图结构关系模型,用优先关系图和无向图表达铝合金模板间的装配关系。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详细介绍了装配序列生成和装配序列优选的算法。根据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信息模型和装配序列规划的需求,提出三种装配序列表达方法以及相应装配序列生成算法。分析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关系,建立装配序列评价体系,提出基于图搜索的装配序列优选算法,实现可行装配序列的优选。最后,为满足企业管理和施工装配的需求,提出三种方法对装配序列进行工程描述。建筑铝合金模板模拟打包系统开发。在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采用C#语言开发了建筑铝合金模板模拟打包系统,实现铝合金模板的模拟打包和装配序列规划。构建了系统开发环境和体系架构,基于系统的功能与信息模型,开发了系统的操作界面及相关功能,并以某一具体建筑铝合金模板项目为例,介绍了建筑铝合金模板模拟打包系统在装配过程中的实际应用。

张清华[3](2016)在《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虚拟装配技术研究》文中研究表明传动装置是车辆的重要组成系统,零部件数量多,装配工艺复杂。基于虚拟现实进行传动装置的装配性能仿真是传动装置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已有虚拟装配系统仅支持装配关系预先设定的装配,不支持基于零件结构特征的装配关系实时建模的装配仿真;仅基于面片模型进行装配,无法保证传动装置装配精度,无法实现虚拟装配与动力学实时仿真的集成。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零件装配建模方法。从零件层、特征层、几何层和显示层构建零件信息,分析了CAD文件的数据结构,建立了与虚拟装配系统的数据交换方式,给出了分层次零件信息模型的交互建立流程,通过特征对描述零件的装配关系,从而得出了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装配模型表达方法。通过研究圆柱包围盒碰撞算法,非定向同轴、定向同轴、面贴合、面阻挡、齿轮啮合等装配约束,基于参数的装配约束管理和四元数插值变换算法,实现了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零件的实时装配及装配演示。利用OSG、Altova XMLSpy、Visual Studio等工具开发了虚拟装配原型系统,为研究车用传动装置零件装配工艺规划提供平台。分别在虚拟装配环境及实际装配环境中对相同传动装置的零部件进行了装配,试验表明该方法具有支持参数检查、免除零件装配关系的预定义和简化虚拟装配交互方式等优点,验证了本文提出的虚拟装配方法可实现面向设计的传动装置轴系零件的装配仿真,既体现了传动装置轴系零件的灵活装配,又保证了虚拟装配仿真的精度和实时性,且零件装配后的自由度分析为动力学仿真约束模型的建立提供了关键参数,为基于虚拟装配的动力学实时仿真提供了技术保证。

徐志佳,王清辉,李静蓉[4](2017)在《基于结构预映射的产品建模》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零件建模和装配建模是产品建模的两个方面,对制造企业的竞争力有重要影响。在当前的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Computer-aided design,CAD)中,尽管两者已高度集成,它们在过程层面仍然存在相互割裂的现象。为此,提出一种基于结构预映射(Structure pre-mapping,SPM)的产品建模方法。首先对产品建模过程及SPM进行系统分析,明确实现SPM需要完成的主要任务;其次,详细阐述SPM的内涵,并对其进行形式化定义,以便于在CAD系统中描述;第三,基于前期发展的装配特征偶概念,对存在于设计者头脑中的设计意图(表现为抽象配合结构和配合行为)进行系统建模,形成实现SPM的基础;第四,提出基于SPM的产品建模原理,进而展示相应的框架,并分析框架的功能模块及其实现方法;最后,通过HP发动机空气过滤器头部组件的产品建模实例论证方法的可行性。该方法可在过程层面上提高产品建模的集成程度,对于现有CAD建模理论和技术体系的丰富和发展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崔庆成[5](2010)在《机械产品柔性装配的自对应变型设计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制造业市场竞争的不断加剧,机械产品逐步向小批量多品种的生产方式转化。产品的变型设计能够很好的适应这种生产方式。本文针对一般机械产品装配建模流程和基于装配模型的变型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结合高压数控水切割机床的Z轴执行部分的变型设计,分析了原有建模方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自对应变型设计思想,针对高压水切割数控机床Z轴执行部分研究了两种不同的变型设计方法来实现自对应变型设计。高压水切割时一种冷加工工艺,有很多的优点。国内的高压水切割应用还属于处级阶段。本文针对实习公司的高压水切割数控机床Z轴执行部分进行了自对应变型设计。本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1.介绍了变型设计理论的研究现状和高压水切割的应用发展现状。2.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变型设计的研究成果和变型设计成熟的理论。3.结合高压水切割数控机床分析了一般装配建模过程,总结了其中的不足之处。提出了一种自对应变型设计的方法。4.应用基于骨架建模和基于装配关系的自对应变型来实现自对应变型设计,应用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实现了高压水切割数控机床Z轴执行部分的变型设计,实现了该部分的系列化。

南风强[6](2008)在《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全球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产品的设计制造过程由一个企业独自完成发展到具有互补性企业之间的强强联合。装配作为联系产品的设计和后续工艺规划的纽带,它涉及人员多,影响面广。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技术可以使地理上分布于世界各地的设计、工艺以及制造人员参与到产品装配设计、验证过程中来,通过构造跨地域、跨时间的产品装配的数字虚拟仿真与实验空间,使产品的装配活动在计算机内进行虚拟实物复现,可以进行装配过程仿真、装配序列规划、装配公差分析、产品的可装配性验证等分析,为异地协作的不同领域的工程师进行装配设计、规划和分析提供工具支持。本文首先介绍了并行工程、虚拟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背景,阐述了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技术的意义。针对网络协同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一个具有可重构、可重用、可扩展、支持多学科人员在网上开展异地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分析了系统的功能模块及组成结构,给出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工作流程。对产品特征信息进行分类,在研究零件特征的公差信息表示基础上,提出了面向装配精度的产品层次装配模型。该模型分为层次关系层、关联关系层、特征信息层、特征元素层和三角面片层五层,通过建立层内各元素的关系链和层间信息的映射实现产品装配信息的有机结合。研究了CAD零件信息与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信息转换方法,给出了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中产品装配尺寸链的自动寻找和公差分析方法。针对产品装配过程的多样性、复杂性,提出了一种可重构的具有层次结构的数字化预装配环境模型,该模型分为设备层、中间层、零件层三层。对装配环境信息进行分类,给出了模型的形式化表达方法,利用面向对象技术构建了产品的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给出了环境中虚拟工装设备模型的数据结构、环境的配置结构,解决了物体的运动仿真、碰撞干涉检测等关键技术。提出了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下产品装配方案综合评价方法。针对产品装配设计与规划活动所涉及到的产品设计(装配设计)、制造(装配工艺)、服务(装配维修)和环境(无污染、易回收)等诸多环节,利用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从动态装配过程和静态装配环境两个方面对影响装配的众多因素进行分析和归类,建立了产品装配质量、时间、成本、维修、环境影响模型,给出各评价指标隶属函数和权重的确定方法,利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产品装配方案进行了综合评价。给出了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建模方法,研究了系统运行中的协同技术。针对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的特点,提出了可重组的多Agent协同装配动态组织结构,利用面向对象Petri网对组成系统的各智能Agent进行了行为建模,分析了各Agent之间的交互联系。构建了装配动态组织模型和协同装配过程模型,解决了多Agent之间的通信和协同实时性等实现技术,给出网络环境下产品数字化预装配流程。依据本文提出的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理论,采用基于组件的程序设计方法开发了一个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e-DPAS(e-Digital Pre-Assembly System),并以ⅩⅩⅩⅩ装备的传动系统为对象进行协同装配设计与工艺规划的应用验证。

李金华[7](2007)在《机械产品柔性装配及其自适应变型设计》文中研究指明本文对一般装配建模流程和基于装配模型的变型设计方法进行了分析,并针对所发现的几个主要问题进行了研究和开发。针对自下而上装配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零部件装配冲突,提出了柔性装配建模思想,并研究和初步实现了在装配执行过程中的柔性化装配方法,以及在完成带冲突信息的装配后的柔性化装配冲突解决方法。针对复杂产品变型关系建立困难的问题,提出了自适应的变型设计思想,并根据不同的设计情况,研究了三种不同的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基于骨架结构的自适应变型、基于装配关系的自适应变型和基于人工参数关联的变型。文章最后以剑杆织机的机架装配件为对象进行了柔性装配建模和自适应变型实现。各章主要内容如下:第一章绪论。介绍了变型设计和装配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内容以及论文的组织结构。第二章一般装配建模及变型设计方法分析。介绍了一般装配建模流程和基于装配模型的变型设计方法。分析了其中的一些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提出了柔性装配建模方法和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并简单介绍了这两种方法的主要思想和实现途径。第三章柔性装配建模方法及其实现。分析和比较了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两种建模方式的特点。分析了装配建模过程可能出现的冲突,确定了本文所要解决的冲突类型,提出了柔性装配建模思想,介绍了柔性装配建模的具体概念及其两种具体的实现方法和相关技术。第四章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及其实现。主要介绍了白适应变型设计方法的定义和具体内容,详细介绍了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的三种具体实现途径,即基于骨架结构的自适应变型实现,基于装配关系的自适应变型实现和基于人工参数关联的变型。第五章柔性装配及自适应变型设计原型系统开发。分析了变型系统需求,选择确定了系统开发工具和平台。介绍了原型系统(AVDS)的总体框架结构和系统内各主要功能模块,并详细介绍了相关子模块功能。第六章剑杆织机机架柔性装配及自适应变型实例。以JG758系列剑杆织机的机架装配件为例,详细执行了柔性装配建模过程,建立了机架模型。并利用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实现了机架装配件的自适应变型设计。第七章总结与展望。对本文的研究工作和成果进行总结,并指出了今后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地方。

单鸿波,李淑霞[8](2007)在《产品DFA相关研究现状及展望》文中研究指明装配在产品生命周期中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其过程直接决定了产品的质量、成本等诸多因素。从语义、装配建模、装配序列3个方面针对近年来DFA的相关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分析了这些研究存在的不足,并就今后DFA的发展方向和研究趋势提出了可能的研究内容和相应的解决方法。

刘计娟[9](2007)在《基于Top-Down设计的装配模型建模方法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针对现有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中的不完善之处,及自底向上(Bottom-up)装配建模存在的问题,本文在研究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方法及装配建模技术的基础上,采用基于Top-Down设计的装配建模方法进行产品装配设计。首先,论述了Top-Down设计方法的产生、概念、研究现状及支持Top-Down设计的CAD关键技术。由于装配模型是实现Top-Down设计的关键,论文深入研究了面向Top-Down设计的产品装配模型的定义、表示等。在此基础上研究了产品装配特征、装配关系等。其次,根据Top-Down设计思想,为完成装配层次上零件的抽象描述和基于抽象零件的装配建模描述,提出了产品装配结构树的概念,并以此来描述产品的装配层次结构模型,使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为若干个子问题的并集。在此基础上,引入骨架模型SM的概念,建立装配概念模型,以SM为纽带传递设计信息,在装配概念模型的统一控制下完成各零件的详细设计。最后根据上述设计理论和方法,完成了一手持式汽油钻机的装配建模,并开发了标准件和常用件图库,提高了设计效率和速度。通过对设计结果进行有限元分析,产品装配模型不存在运动、体积等干涉,验证了上述设计理论和方法的可行性和正确性。

戴国洪[10](2007)在《数字化预装配建模与序列规划技术的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复杂产品的开发过程需要实施并行工程,而数字化设计与制造技术为并行的产品开发过程提供了支持,在产品装配设计中表现得尤其明显。在并行工程环境下,工程技术人员利用数字化技术完成整个产品的装配设计、规划、仿真与分析等任务。数字化预装配技术在产品开发中的应用,有利于在设计阶段及时发现产品装配设计和规划中的问题与缺陷并加以解决,从而使企业能够以更短的时间、更高的质量、更低的成本和更好的服务来赢得市场竞争。因此,数字化预装配关键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及现实意义。在介绍并行工程、数字化设计与制造等先进制造技术背景的基础上,分析了并行工程对数字化预装配技术的需求,阐述了数字化预装配技术的概念以及对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和并行工程的作用和意义。针对国内外在数字化预装配技术方面的研究成果,分析了数字化预装配关键技术的研究现状,确定了本论文重点研究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设计开发方法、装配建模、装配序列规划等关键技术。分析了数字化预装配技术的特点和需求,提出了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研究了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功能组成、系统框架和工作流程,构建了包含界面层、应用层、对象数据层、技术支持层四层结构的系统框架。根据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提出了利用面向对象的系统设计方法和基于组件的软件开发方法来构建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环境,阐述了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环境构建中的几何显示处理、运动操作处理以及装配行为响应处理技术。在分析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对产品装配信息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三维体系的装配建模方法,阐述了包含视图维、过程维、应用维等三维的装配建模体系;采用层次化、多视图、变粒度的建模策略构建了包含层次、属性、关系三向视图的集成化装配模型。研究了装配模型三向视图信息的表达、生成、存储;提出了基于三向视图的装配模型信息匹配关联技术;提出了基于集合理论的装配约束关系信息动态生成技术,为并行工程环境下的数字化预装配过程提供了可靠的信息保障。研究并提出了基于装配序列SAP树的装配序列规划原理。建立了包含关系节点与数据节点的装配序列SAP树模型,以此有效、合理地表达非线性装配序列以及并行的装配作业任务;基于几何推理与知识推理相结合的方法,通过装配基础件的判定和广义子装配体的识别,将产品功能结构树重构为产品装配结构树,再由产品装配结构树生成产品装配序列SAP树;由于在装配序列SAP树生成中考虑了部分工艺约束,缩减了装配序列的解空间。确定了装配序列评价的综合目标—相对装配优先关系,建立了装配序列评价指标体系,利用熵权法客观合理地确定了评价指标的权重,基于装配序列SAP树的宽度优先搜索完成装配序列的模糊综合评价与优化,提高了装配序列评价与优化的效率。依据所提出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开发了一个产品数字化预装配原型系统DPAS。以某精密多向传动支撑系统总成为实例,在DPAS系统中,完成了实例产品装配设计、装配设计的分析检验、装配建模、模型信息的匹配关联与动态生成、装配序列规划等工作。通过该原型系统的实现和实例产品的应用验证了所提出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二、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论文提纲范文)

(2)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来源
    1.2 课题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3.1 建筑铝合金模板三维数字化设计研究现状
        1.3.2 产品装配建模研究现状
        1.3.3 装配序列规划技术研究现状
    1.4 论文主要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第2章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工艺研究
    2.1 引言
    2.2 建筑铝合金模板概述
        2.2.1 建筑铝合金模板简介
        2.2.2 建筑铝合金模板三维数字化设计过程
        2.2.3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过程
    2.3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工艺分析
        2.3.1 建筑铝合金模板整体装配流程
        2.3.2 建筑铝合金模板组件装配工艺分析
        2.3.3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类型及其特点
    2.4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工艺表达
        2.4.1 装配工艺知识的表达方法
        2.4.2 装配知识库的建立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信息建模
    3.1 引言
    3.2 建筑铝合金模板信息模型
        3.2.1 建筑铝合金模板信息模型的主要内容
        3.2.2 建筑铝合金模板信息建模方法
    3.3 基于配模工艺的树结构层次模型
        3.3.1 建筑铝合金模板的结构分析
        3.3.2 建筑铝合金模板层次树模型
        3.3.3 基于配模工艺的子装配体划分
    3.4 基于装配关系的图结构关系模型
        3.4.1 建筑铝合金模板的装配关系表达
        3.4.2 基于优先关系图的装配信息模型
        3.4.3 基于无向图的装配信息模型
    3.5 本章小结
第4章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
    4.1 引言
    4.2 装配序列生成方法
        4.2.1 装配序列的表达
        4.2.2 装配序列的生成
        4.2.3 构件层装配序列获取方法
    4.3 装配序列优选方法
        4.3.1 装配序列评价指标
        4.3.2 装配序列优选算法
        4.3.3 装配序列规划结果验证
    4.4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的工程描述
        4.4.1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编码
        4.4.2 建筑铝合金模板BOM表
        4.4.3 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图纸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系统实现与应用实例
    5.1 系统工作流程
    5.2 系统开发环境与体系架构
        5.2.1 系统开发环境
        5.2.2 系统体系架构
    5.3 系统功能模型与信息模型
        5.3.1 系统功能模型
        5.3.2 系统信息模型
    5.4 系统应用实例
        5.4.1 装配信息建模
        5.4.2 装配序列生成
        5.4.3 装配序列表达
        5.4.4 实例分析
    5.5 本章小结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6.1 论文工作总结
    6.2 论文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A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科研成果
附录 B
附录 C
附录 D

(3)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虚拟装配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课题研究背景
    1.2 面向装配的设计研究现状
    1.3 虚拟装配技术研究现状
    1.4 装配约束建模技术研究现状
    1.5 目前存在的问题
    1.6 论文的研究意义
    1.7 论文的研究内容和章节安排
        1.7.1 论文的研究内容
        1.7.2 论文的章节安排
第2章 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装配模型表达
    2.1 引言
    2.2 传动装置零件信息模型表达
        2.2.1 分层次的零件信息模型表达
        2.2.2 传动装置典型零件信息表达
    2.3 传动装置零件信息模型建模
        2.3.1 CAD系统与虚拟装配系统的数据交换
        2.3.2 零件装配特征信息模型交互建立流程
    2.4 基于装配特征对的传动装置零件装配关系表达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零件装配建模
    3.1 引言
    3.2 圆柱包围盒碰撞检测算法
        3.2.1 圆柱包围盒的表示
        3.2.2 圆柱体的碰撞检测
        3.2.3 程序流程设计
    3.3 装配几何约束模型
        3.3.1 基本装配几何约束模型
        3.3.2 齿轮啮合约束模型
    3.4 基于特征参数的装配约束管理
        3.4.1 装配约束管理概述
        3.4.2 特征点碰撞算法
        3.4.3 特征参数比对算法
        3.4.4 待装配零件装配完成判定与自由度计算
    3.5 基于四元数插值的装配定位变换
        3.5.1 四元数理论基础
        3.5.2 基于插值法的装配定位变换
    3.6 本章小结
第4章 虚拟装配原型系统的实现
    4.1 引言
    4.2 零件XML信息文件
        4.2.1 XML简介
        4.2.2 XML文件的构建方法
    4.3 FBVAS系统概况
        4.3.1 硬件与软件配置
        4.3.2 体系结构
    4.4 FBVAS中的装配功能
        4.4.1 FBVAS虚拟装配建模与拆卸
        4.4.2 虚拟环境中装配分析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虚拟装配系统应用及实验验证
    5.1 引言
    5.2 虚拟装配实验
        5.2.1 虚拟装配流程
        5.2.2 虚拟装配系统功能验证
    5.3 实物装配实验
        5.3.1 实物模型设计
        5.3.2 实物装配流程
    5.4 实验结论
        5.4.1 虚拟装配实验结论
        5.4.2 实物实验与虚拟装配实验对比结论
    5.5 本章小结
结论
参考文献
附录:文中出现的英文缩写及其含义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
致谢

(4)基于结构预映射的产品建模(论文提纲范文)

0前言
1 产品建模过程及SPM分析
2 SPM的内涵及形式化定义
    2.1 SPM的内涵
    2.2 SPM的形式化定义
3 基于AFP的抽象配合结构建模
    3.1 AFP概念及定义
    3.2 基于AFP的配合结构建模
    3.3 基于AFP的配合行为建模
4 基于SPM的产品建模
    4.1 基于AFP的零件建模及预装配
    4.2 基于AFP的装配建模
5 基于SPM的产品建模框架
6 实例分析与讨论
    6.1 实例分析
    6.2 讨论
7 结论

(5)机械产品柔性装配的自对应变型设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图表索引
第1章 绪论
    1.1 引言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柔性装配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变型设计理论研究现状
        1.2.3 高压水切割技术的研究现状
    1.3 本课题的研究目的
    1.4 本文的研究内容和结构
        1.4.1 本文的研究内容
        1.4.2 本文的结构
第2章 一般机械产品装配建模及变型设计方法分析
    2.1 引言
    2.2 一般机械产品装配建模过程
        2.2.1 水切割机床零部件编码及分类管理
        2.2.2 水切割机床零部件合理化分析
        2.2.3 机械产品零部件标准化和模块化
        2.2.4 水切割机床零件几何形状分析
        2.2.5 零部件参数分析及参数尺寸链建立
    2.3 一般机械产品建模过程存在的不足
    2.4 柔性装配建模方法
    2.5 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
    2.6 小结
第3章 机械产品柔性装配建模方法
    3.1 引言
    3.2 装配建模方法分析
        3.2.1 自下而上建模方法
        3.2.2 自上而下建模方法
        3.2.3 两种装配建模方法优缺点分析
    3.3 水切割机床装配建模过程冲突分析
    3.4 水切割机床柔性装配建模方法
    3.5 水切割机床柔性零件建模
        3.5.1 柔性零件建模
        3.5.2 装配中柔性实现
        3.5.3 装配后冲突解决
    3.6 水切割机床柔性零件入库信息
    3.7 小结
第4章 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
    4.1 引言
    4.2 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
    4.3 基于骨架结构的自对应变型方法
        4.3.1 基于骨架的装配模型建模
        4.3.2 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
    4.4 基于装配关系的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
        4.4.1 装配模型信息和装配关系
        4.4.2 利用装配关系实现变型设计
    4.5 小结
第5章 基于柔性装配建模的自对应变型设计方法应用
    5.1 引言
    5.2 装配的自对应变型设计的模式过程
    5.3 Z轴执行部分的零件分析
    5.4 Z轴执行零部件建模
        5.4.1 基于骨架结构的建模
        5.4.2 柔性零件建模
    5.5 Z轴执行部分的自对应变型设计
    5.6 小结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6)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并行工程与虚拟制造
        1.1.2 产品数字化预装配产生背景与内涵
        1.1.3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技术
    1.2 国内外相关研究
        1.2.1 研究现状与工业应用
        1.2.2 相关关键技术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工作
        1.3.1 课题来源
        1.3.2 选题意义
        1.3.3 本文主要工作
    1.4 论文结构
2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体系结构
    2.1 引言
    2.2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
        2.2.1 协同开发模式
        2.2.2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特点
    2.3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
        2.3.1 网络环境下产品数字化预装配系统需求分析
        2.3.2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
        2.3.3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功能模块
        2.3.4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实现结构
        2.3.5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工作流程
    2.4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关键技术
    2.5 本章小结
3 面向装配精度的产品数字化预装配模型
    3.1 引言
    3.2 装配模型的需求
    3.3 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信息分类
        3.3.1 零件特征
        3.3.2 装配特征
        3.3.3 管理特征
    3.4 面向装配精度的产品装配模型信息的层次表达
    3.5 基于O-O的数字化产品装配模型
        3.5.1 产品装配模型数据结构
        3.5.2 不同CAD软件与数字化预装配系统间零部件模型信息的传输与转换
        3.5.3 产品装配拓扑结构
    3.6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下的装配公差分析与检验
        3.6.1 基于数字化产品装配模型的装配尺寸链自动生成
        3.6.2 产品装配尺寸链分析与检验
    3.7 本章小结
4 可重构数字化预装配环境
    4.1 引言
    4.2 可重构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需求分析
        4.2.1 产品装配并行开发过程
        4.2.2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需求分析
        4.2.3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组成结构
    4.3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层次表达
    4.4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建立
        4.4.1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模型
        4.4.2 数字化装配工装设备模型的数据结构
        4.4.3 数字化预装配环境的配置
        4.4.4 数字化预装配运动仿真模型
    4.5 碰撞干涉检验
        4.5.1 包容盒检测
        4.5.2 八叉树检测
    4.6 本章小结
5 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下产品装配方案综合评价
    5.1 引言
    5.2 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下产品装配过程分析
        5.2.1 产品装配仿真过程
        5.2.2 面向全生命周期产品装配特点
        5.2.3 产品数字化预装配过程表达
    5.3 产品装配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
    5.4 装配方案评价模型
    5.5 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环境下装配方案综合评价
        5.5.1 综合评价模型
        5.5.2 权重的确定
    5.6 应用研究
    5.7 本章小结
6 网络环境下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平台
    6.1 引言
    6.2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平台需求分析
    6.3 可重组的多AGENT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协作组织结构
    6.4 基于多AGENT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平台建模
        6.4.1 相关定义
        6.4.2 基于OPN的多Agent交互建模
        6.4.3 系统平台性能分析
    6.5 协同装配动态组织的组建
    6.6 协同装配过程控制建模
    6.7 实时协同数字化预装配平台的实现
        6.7.1 系统通讯
        6.7.2 实时协同环境的实现
        6.7.3 协同批注实现
        6.7.4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运行流程
    6.8 本章小结
7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原型系统
    7.1 引言
    7.2 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原型系统实现
        7.2.1 组件化的程序设计方法
        7.2.2 基于组件的协同数字化装配平台
        7.2.3 系统运行环境
    7.3 系统主要功能模块
    7.4 系统应用
        7.4.1 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系统平台
        7.4.2 产品数字化预装配建模
        7.4.3 产品装配环境建立
        7.4.4 装配方案分析与评价
    7.5 本章小结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项目成果

(7)机械产品柔性装配及其自适应变型设计(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课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变型设计的理论方法及研究现状
        1.2.2 装配建模技术的研究和发展
    1.3 本文研究目的
        1.3.1 柔性装配建模方法
        1.3.2 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
    1.4 本文研究内容及组织结构
        1.4.1 论文研究内容
        1.4.2 论文的组织结构
第二章 一般装配建模及变型设计方法分析
    2.1 引言
    2.2 一般产品装配建模及变型设计过程
        2.2.1 零部件编码及分类管理
        2.2.2 零部件合理化分析
        2.2.3 零部件标准化和模块化
        2.2.4 零件几何形状分析
        2.2.5 零部件参数分析及参数尺寸链建立
    2.3 一般建模过程存在的不足
    2.4 柔性装配建模方法
    2.5 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
    2.6 小结
第三章 柔性装配建模方法及其实现
    3.1 引言
    3.2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装配建模方法分析
        3.2.1 自下而上建模方法
        3.2.2 自上而下建模方法
        3.2.3 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的优缺点分析
    3.3 装配建模过程冲突分析
    3.4 柔性装配建模方法地提出
    3.5 柔性装配建模方法
        3.5.1 柔性零件建模
        3.5.2 装配中柔性实现
        3.5.3 装配后冲突解决
    3.6 柔性零件入库信息
    3.7 小结
第四章 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及其实现
    4.1 引言
    4.2 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
    4.3 基于骨架结构的自适应变型方法
        4.3.1 基于骨架的装配模型建模
        4.3.2 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
    4.4 基于装配关系的自适应变型设计方法
        4.4.1 装配模型信息和装配关系
        4.4.2 利用装配关系实现变型设计
    4.5 基于参数关联形式的变型设计
        4.5.1 参数关联方法及层次结构
        4.5.2 具体CAD系统的参数关联实现
    4.6 小结
第五章 柔性装配及自适应变型设计系统开发
    5.1 引言
    5.2 需求分析
    5.3 系统开发工具和平台
    5.4 系统框架结构
    5.5 系统各功能模块
        5.5.1 零件建模功能模块
        5.5.2 柔性装配功能模块
        5.5.3 自适应变型功能模块
    5.6 小结
第六章 剑杆织机机架柔性装配及自适应变型实例
    6.1 引言
    6.2 系统运行模式
    6.3 机架内零部件建模
        6.3.1 基于骨架结构的零件建模
        6.3.2 柔性零件建模
    6.4 柔性装配建模实现
    6.5 机架模型的自适应变型设计
        6.5.1 基于骨架结构的自适应变型
        6.5.2 基于装配关系的自适应变型
        6.5.3 基于人工参数关联的变型
    6.6 机架变型设计实例
    6.7 小结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7.1 论文总结
    7.2 未来展望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成果和学术论文
致谢
参考文献

(8)产品DFA相关研究现状及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1 语义特征装配方面的研究
2 DFA中产品装配建模的相关研究
3 DFA中产品装配序列规划的相关研究
4 未来研究展望
5 结 论

(9)基于Top-Down设计的装配模型建模方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国内外制造业发展现状及 CAD技术的应用
    1.2 装配建模技术的研究现状
        1.2.1 自底向上(Bottom-up)的装配建模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1.2.2 自顶向下(Top-Down)设计方法
        1.2.3 Top-Down 设计系统研究现状
    1.3 选题目的及意义
    1.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支持 TOP-DOWN设计的 CAD关键技术
    2.1 参数化技术与自顶向下设计
        2.1.1 参数化设计思想
        2.1.2 参数化技术
    2.2 特征建模技术
        2.2.1 特征概述
        2.2.2 特征分类
        2.2.3 特征建模技术
第三章 支持 TOP-DOWN设计的装配模型研究
    3.1 TOP-DOWN设计对装配模型的要求
        3.1.1 并行工程对产品装配建模的要求
        3.1.2 面向Top-Down的装配设计
    3.2 面向TOP-DOWN设计的产品装配模型
        3.2.1 装配模型及其表达
        3.2.2 装配特征及其表示
        3.2.3 装配关系及其表示
        3.2.4 装配建模体系结构
    3.3 基于 TOP-DOWN的装配模型构建方法
        3.3.1 设计思路
        3.3.2 基于Top-Down的产品装配模型构建方法
        3.3.3 装配模型的建立
第四章 汽油钻装配概念模型的建立
    4.1 初步概念设计
        4.1.1 汽油钻功能结构分析
        4.1.2 汽油钻层次结构模型的表达
    4.2 骨架模型 SM的建立
    4.3 装配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4.3.1 装配体概念模型雏形的建立
        4.3.2 装配体概念模型的建立
第五章 汽油钻装配模型的详细设计
    5.1 零件的详细设计
        5.1.1 零件详细设计的一般步骤
        5.1.2 零件详细设计常见的一些问题
    5.2 标准件和常用件的详细设计
        5.2.1 建立参数化图库
        5.2.2 用户自定义特征
    5.3 装配模型分析评价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6.1 总结
    6.2 论文需进一步完善的工作
参考文献
致谢

(10)数字化预装配建模与序列规划技术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缩略词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并行工程
        1.1.2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1.1.3 虚拟制造
        1.1.4 数字化预装配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数字化预装配建模技术
        1.2.2 数字化预装配序列规划技术
        1.2.3 数字化预装配仿真分析技术
        1.2.4 数字化预装配重点研究问题
    1.3 课题来源及本文主要工作
        1.3.1 课题来源及选题意义
        1.3.2 研究思路
        1.3.3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2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体系结构及设计开发方法
    2.1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特点和需求
        2.1.1 数字化预装配的特点
        2.1.2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需求
    2.2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体系结构
        2.2.1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功能组成
        2.2.2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结构框架
        2.2.3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工作流程
    2.3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设计开发方法
        2.3.1 面向对象技术
        2.3.2 基于组件的开发方法
    2.4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环境的设计
        2.4.1 几何显示的设计
        2.4.2 运动操作的设计
        2.4.3 装配行为响应的设计
    2.5 应用实例
    2.6 小结
3 数字化预装配建模技术
    3.1 引言
    3.2 基于三维体系的数字化预装配建模方法
    3.3 装配模型信息的需求分析
        3.3.1 装配序列规划对装配模型信息的需求
        3.3.2 装配仿真对装配模型信息的需求
        3.3.3 装配分析对装配模型信息的需求
    3.4 装配模型的表达
        3.4.1 基于多视图的装配模型总体结构
        3.4.2 装配模型层次向视图
        3.4.2.1 装配模型层次向视图的结构表达
        3.4.2.2 装配模型层次向视图的数学表达
        3.4.3 装配模型属性向视图
        3.4.3.1 装配模型属性向视图的结构表达
        3.4.3.2 装配模型属性向视图的数学表达
        3.4.4 装配模型关系向视图
        3.4.4.1 装配模型关系向视图的结构表达
        3.4.4.2 装配模型关系向视图的数学表达
    3.5 集成化装配模型的生成
        3.5.1 集成化装配模型的生成流程
        3.5.2 装配模型层次向视图的生成
        3.5.3 装配模型属性向视图的生成
        3.5.4 装配模型关系向视图的生成
    3.6 装配模型的数据结构
        3.6.1 装配模型的总体数据结构
        3.6.2 装配模型层次向视图的数据结构
        3.6.3 装配模型属性向视图的数据结构
        3.6.4 装配模型关系向视图的数据结构
    3.7 装配模型信息的匹配关联
        3.7.1 面向装配序列规划的模型信息匹配关联
        3.7.2 面向装配仿真的模型信息匹配关联
        3.7.3 面向装配分析的模型信息匹配关联
    3.8 装配约束关系信息的动态生成
        3.8.1 装配约束关系信息动态生成的需求分析
        3.8.2 基于集合的产品装配关系模型表达
        3.8.3 装配约束关系的分析
        3.8.4 子装配体装配约束关系信息的生成算法
        3.8.5 零件间未定义装配约束关系信息的生成算法
    3.9 应用实例及分析
    3.10 小结
4 数字化预装配序列规划技术
    4.1 引言
    4.2 装配序列表达方式
        4.2.1 装配序列表达方式的需求分析
        4.2.2 装配序列SAP树表达方式
        4.2.3 装配序列SAP树的存储结构
    4.3 装配序列规划中的推理方法
        4.3.1 装配序列规划中的几何推理
        4.3.1.1 产品层次树与装配关系图的分析
        4.3.1.2 基于产品功能结构树的装配关系图几何分割
        4.3.1.3 广义子装配体的几何可行性验证
        4.3.2 装配序列规划中的知识推理
        4.3.2.1 装配知识的表达
        4.3.2.2 装配知识的分类
        4.3.2.3 装配知识的获取
        4.3.2.4 知识推理的方法
    4.4 装配序列模型的生成
        4.4.1 装配基础件的判定
        4.4.2 广义子装配体的识别
        4.4.3 装配结构树的生成
        4.4.4 装配序列SAP树的生成
    4.5 装配序列的评价
        4.5.1 装配序列评价需求分析
        4.5.2 装配序列评价指标
        4.5.3 基于熵权法的装配序列模糊综合评价
        4.5.3.1 装配序列评价指标等级集
        4.5.3.2 装配序列评价指标权重集
        4.5.3.3 装配序列的模糊综合评价
        4.5.4 装配序列优化生成
    4.6 应用实例及分析
    4.7 小结
5 数字化预装配系统的应用
    5.1 系统开发与应用环境
    5.2 系统组成
    5.3 实例产品分析
        5.3.1 实例产品需求分析
        5.3.2 实例产品应用分析
    5.4 系统实例应用
        5.4.1 产品初步设计
        5.4.2 产品详细设计
        5.4.3 产品装配关系定义
        5.4.4 装配模型信息的处理
        5.4.5 产品装配设计的分析检验
        5.4.6 产品装配序列的规划
        5.4.7 产品装配仿真分析
    5.5 小结
6 总结与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四、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设计意图的一体化智能装配建模与序列规划技术研究[J]. 徐志佳,莫善聪,唐文斌. 机械工程学报, 2021(19)
  • [2]建筑铝合金模板装配序列规划方法研究与系统实现[D]. 罗军. 武汉理工大学, 2019(07)
  • [3]基于装配特征的传动装置轴系虚拟装配技术研究[D]. 张清华. 北京理工大学, 2016(03)
  • [4]基于结构预映射的产品建模[J]. 徐志佳,王清辉,李静蓉. 机械工程学报, 2017(19)
  • [5]机械产品柔性装配的自对应变型设计研究[D]. 崔庆成. 兰州理工大学, 2010(04)
  • [6]网络协同数字化预装配理论及关键技术研究[D]. 南风强. 南京理工大学, 2008(11)
  • [7]机械产品柔性装配及其自适应变型设计[D]. 李金华. 浙江大学, 2007(05)
  • [8]产品DFA相关研究现状及展望[J]. 单鸿波,李淑霞. 中国制造业信息化, 2007(11)
  • [9]基于Top-Down设计的装配模型建模方法研究[D]. 刘计娟. 河海大学, 2007(06)
  • [10]数字化预装配建模与序列规划技术的研究[D]. 戴国洪. 南京理工大学, 2007(06)

标签:;  ;  ;  ;  ;  

基于特征的产品装配建模系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