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图书和大学录取信息

新版图书和大学录取信息

一、新版书及大学中专招生信息(论文文献综述)

唐虹[1](2019)在《基于研学旅行的中职教育综合实训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从事一线岗位的人才缺口也在不断扩大,对人才综合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职业教育备受国家和社会关注。作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职教育也逐渐获得社会的认可,其强调对学生实践技能培养,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人力资源结构中的重要分支。近年来研学旅行事业的兴起,作为传统课程教学外的实践或实训环节的补充,研学旅行是教学活动中的一味调味剂,既有利调节枯燥的课堂教学,又有助于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基本素养。如何通过研学旅行的方式开展丰富的学生实践活动,以综合性、实践性、跨学科的课程设置最大化的发掘个人潜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拓展学生的视野、树立科学的人生观与道德观、进一步强化素质教育和技能培育,实现学生的自我提升,是中职学校所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福建省福州市的中职学校为研究对象,分析福州中职学校的综合实训现状,发现目前中职学校存在教师教学固守课堂、授课过程缺乏互动、内容枯燥、校内实训功能较为单一、学生校外实训不足等问题。而究其根源,既有学生自身因素,包括知识较差,文化素质较低。也有学校的因素,比如校外实训相关限制较多、教师能力有限等。也有社会因素,如政府政策忽视、社会实训基地缺乏等等。因此在吸收借鉴国内外研学旅行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的基础上,结合师生群体对研学旅行的感知,设计基于研学旅行的中职教育综合实训四种模式,分别是“专业课程+旅行”模式、“技能实践+旅行”模式、“实务专题+旅行”模式、“志愿服务+旅行”模式,并明确各模式中参与主体的职责和工作内容、活动设计、时间安排及活动方案等。并构建了中职学校在展开研学旅行时的项目运营体系、安全保障体系和成果评价体系,以保证研学旅行综合实训活动能长效改进和发展,并提出了在福州中职学校推行研学旅行的策略。希望以研学旅行的介入,推动专业的教学改革,提高中职学校的办学质量,丰富中职学校的实训路径,提升中职学生的实践能力,强化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推动中职学生的全面发展。

覃瑞敏,苏艳妮[2](2018)在《做好农村中职教育的改革深度思考(一)——“职普渗透”教学与管理中探究农村中职教育问题》文中研究说明发展中职教育是中国普通教育充分发展后的后发教育平台,国家为发展中职教育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的中国中职教育,现在是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所以作为国定贫困地区的都安县,如何通过职业教育来实现贫困地区的脱贫致富、富国强民,是都安县职教工作者必须用良知思考和解决的课题。

吕钦[3](2016)在《中职教育企业渗透式管理探索》文中研究表明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新型工业化的推进,培养技能人才的职业教育已成为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中国也正加快制造业发展的步伐,实现由“制造”向“创造”的转型,无论是国际竞争还是我国经济社会综合实力发展的需要,加强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加大职业教育的改革发展力度已成为时代的需求。近年来,我国职业教育正进入一个改革发展的蓬勃期,一系列职教改革的政策措施强化了市场机制和企业行业等社会力量在职业教育发展和运行中的重要作用。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正极力打造职教多元化办学格局,并不断推进企业作为职业教育重要办学主体,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本文正是在职教不断升级的改革创新下,从我国中职教育管理现状入手,结合国外先进的中职教育管理方式和经验,以职教市场化为前提,以企业因素对中职教育主要管理面的渗透为出发点,研究提出企业渗透式管理,进而展开对中职教育企业渗透式管理的探索。本研究主要从以下五个部分进行论述:第一部分介绍了研究背景和意义、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研究思路和方法;第二部分阐述相关概念及理论依据;第三部分从五个方面分析了中职教育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产生的原因;第四部分总结借鉴了国外先进的中职教育管理方式及其现状;第五部分针对中职教育管理的主要问题提出中职教育企业渗透式管理的对策和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可以对中职教育管理的改革提供较为系统的理论和可行性参考,为中职教育管理发展的水平提升起到积极作用,能够切实有助于中职教育培养出符合社会和企业需求的技能人才。

陈荣[4](2013)在《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以东部地区的一个家庭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改革开放以来,随着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个人高等教育的需求呈现多样化的趋势,接受高等教育不仅是个人的一种抉择,而且是一个家庭的决定,它关系到社会的各个方面。许多农村家庭越来越意识到高等教育的重要性,试图通过接受高等教育来改变自身的现状,然而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越来越旺盛,相对应的是,农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支付能力有限,加上高校毕业生就业前景不是很明朗,目前农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是怎样的态度?哪些因素影响着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农村家庭对高等教育的需求有什么特点?这些问题都需要对农村家庭的高等教育需求进行深入细致的研究。本研究以一个东部地区农村家庭为研究对象,在查阅相关资料,了解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基础之上,采用质的研究,以J学生为个案进行深度访谈,通过对J学生、D家长、C老师和Y老师的访谈记录的整理,分析了目前东部地区农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真实需求状况,不论是J学生还是D家长都对高等教育有着较强的期望,在面对如果高考失败的情况下,家长和学生都坚定的表示要多试试直到考上大学,甚至把考大学当成了跃出农门唯一的救命稻草。与城市家庭对比,农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的需求更为强烈和迫切。其次,从学生和家长的角度,试图探讨影响农村家庭对于高等教育需求的因素,包括学业成绩、职业规划、家庭经济状况、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个人预期收益,还从家长对学生专业的选择、性别、支付能力等其它特点来进行阐述。最后,针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从学生自身因素、家庭的因素和高等教育因素角度,并从这些因素出发,提出针对目前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建议对策。

张虹霞[5](2012)在《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研究》文中指出近几年,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和职业教育的不断发展,“订单式人才培养”应运而生。所谓“订单式”培养,就是学校根据用人单位的需求,签订用工合同,并利用双方资源在技术、设备、师资等方面进行合作,共同培养人才的一种合作办学模式。“订单式”培养对职业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一种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在解决学生的就业问题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这种教育模式在发展过程中也遇到了很多问题。本文以四川省五所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六个实施“订单式”培养模式的班级为调查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个案分析法,根据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和职业教育本身的属性来考察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对具体个案的分析,总结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在专业设置、课程建设、教学方法、教材建设、教师队伍建设、教学资源配置等六个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同时,根据“订单式”培养模式的发展需求,结合我国中职教育的特点,对“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思考和建议:1、国家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和指导。2、“订单式”培养模式应充分调动企业的参与度。3、以学生的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4、改革“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方法。5、建立一支适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教师队伍。6、要编写和采用适合“订单式”培养模式的教材。7、学校要重视对订单班毕业生的就业跟踪调查工作。希望通过本文的调查和思考,能对中职“订单式”教育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作一些有益的探索,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杨克[6](2009)在《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文中研究表明制造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一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主导地位和核心作用,制造业的发展能力和水平,直接标志一国的经济实力及综合竞争能力的强弱。而制造业的强盛,必须以技能人才特别是高技能人才作为重要基础和前提条件,这已被美国、日本和德国等发达国家的发展实践所证实。本论文研究目的是为中国制造业由“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提出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如下:(1)通过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及其影响要素的系统分析,认为与中国制造业产业优势关联特点相适应,技能人才作用的切实发挥具有不可替代性,人才素质提高,特别是技能人才创新能力增强,是目前中国制造业发展突破“创新瓶颈”的制约,实现中国制造业“崛起与赶超”的必然选择和有效途径。(2)通过国外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认识与总结,结合中国经济和教育发展的具体国情,得出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不能照搬他国做法,并进一步提出双层思维多元制的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模型。(3)通过制造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的研究,提出了通过技能人才的素质评价来验证人才培养模式有效性的方法。提出要检验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如何,要通过构建多维度、多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模糊综合评价模型来实现管理目标。(4)在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实践考察研究中,通过分析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存在诸多问题与原因,及总结沈阳模式的成功做法,得出实施“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是符合中国制造业提高技能人才培养绩效的模式选择,有助于实现企业、个人、政府和社会的多赢目标的实现。本文的主要创新点如下:(1)设计了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2)构建了制造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的评价模型,为评判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绩效提供了有效工具。(3)提出了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影响及需求的系统分析框架。(4)提出了对中国制造业产业发展与技能人才培养的互进机理。

钱昆[7](2008)在《对《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若干问题的考证与补遗》文中提出本文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新旧版本的比较入手,总结出修订本的特点并对其中存在的若干问题进行考证和补遗。文章首先分析了对《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进行考证和补遗的原因,指出它是一部同时囊括图书史、图书馆史以及图书馆学术史的恢宏巨着,在图书馆史学研究领域起着“风向标”的作用,具有较高的历史地位。然后通过对1987年版(旧版)和2005年版(新版/修订本)的内容进行比较,对修订本的内容特色进行总结,如篇章次第的分合、补充旧版没有的一些新资料、敢于提出历史上悬而未决的问题等等,同时对这些悬而未决的问题进行考证,如旋风装新旧说之争、造纸术的发明时间问题、雕版印刷术的发明时间问题,经过考证之后得出结论,即肯定了旋风装新说的历史地位,进一步证明了造纸术发明于西汉,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初唐(盛唐)的说法。《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的时间下限定于1949年,从史学角度讲,1949年之后我们将其定位为现代,为了使修订之后的《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通史”,笔者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补遗工作,即图书史、图书馆史和图书馆学术史三个方面。其中图书史主要增加了现代出现的一些新型文献,如缩微文献、声像文献和机读文献,以及它们的出现为我们带来的一些新的研究课题,如新的文献类型与纸质文献类型的关系,网络环境下网络文献资源的选择和组织等,并把“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作为“书厄”增补进来;现代图书馆事业史主要围绕着建国后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历史分期问题及近年来图书馆事业所取得的一些成就进行阐述;最后对现代图书馆学术史的研究现状进行分析并列举出三位在现代图书馆学术史上影响较大的人物,包括黄宗忠、谢灼华和程焕文。文章最后在结语部分表达了作者完善图书馆史学研究完整体系的的美好愿望,同时寄希望于《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的再次修订。

李小红[8](2008)在《中职财会专业改革发展思考》文中指出中职会计教育培养的是初级会计核算人员。但就目前中职会计教育的现状来看,其存在着很多需要改革的地方。生源现状与传统的教育观念和教学模式,以及几十年不变的课程与教材之间的矛盾,已成为中职学校发展的桎梏,中职教改势在必行。这就要求我们的中职财会教育工作者要充分认识到目前中职财会教育中存在的不足,从而要及时更新会计教学理念,改革中职会计课程设置,创新中职会计教学模式,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一定职业道德的初级会计人员,为当地经济建设服务。

王亚明[9](2003)在《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发展战略研究》文中认为本文以企业战略研究的基本理论为主线,紧密结合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出版的实际情况,采用战略研究中的一些分析方法和手段,对通信类图书出版行业结构和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出版竞争态势进行了分析,并为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未来的发展制定了战略,提出了战略实施的各项主要措施。全文共分4章。第一章介绍了出版业概况,明确了研究目的、方法和对象,并简述了通信类图书市场需求状况和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发展状况;第二章分析了通信类图书出版行业的外部环境,介绍了国内和国际电信业的发展状况并对通信类图书出版行业结构和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出版竞争态势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分析;第三章提出了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的发展战略,进行了总体战略定位,提出了从规模到效益的战略转型和专业化和特色化相结合的发展思路;第四章提出了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出版发展战略的实施策略,提出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品牌意识、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坚持差异化经营、广结战略联盟、创建学习型出版组织、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健全立体化营销网络等具体方法。

焦晓文,董红[10](2014)在《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教学改革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许多大型煤炭生产基地的投产和生产自动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对生产一线综采工人的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培养出企业满意的高素质综采专业技能型人才,是各煤炭技工院校关心的问题,这也正是撰写这篇论文的目的所在。本论文从综采专业目前的教学状况入手,分析了各方面存在的问题,按照"综合职业能力"、"工学结合"的理念,提出适合本专业发展的改革思路和实施方案最后进行了实验教学,并对教学效果进行分析,指出了学生的积极变化,说明综采专业的教学改革是行之有效的,最后指出了研究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

二、新版书及大学中专招生信息(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新版书及大学中专招生信息(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研学旅行的中职教育综合实训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中文文摘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研究背景
        一、研学旅行的兴起
        二、中职地位的上升
        三、实践教学的重视
        四、综合素养的强调
    第二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第三节 研究方法
        一、文献研究法
        二、田野调查法
        三、多元统计分析法
    第四节 技术路线
第二章 研究综述
    第一节 概念界定
        一、研学旅行
        二、中职教育
        三、实训
    第二节 文献综述
        一、国内外研学旅行研究综述
        二、国内外中职教育实训教学研究综述
        (一)中职教育实训教学
        (二)中职教育实训教学方法
        (三)中职教育实训教育机制
        (四)中职教育实训教学模式
        (五)中职教育实训教学改革措施
第三章 研究地选取与研究设计
    第一节 研究地选取
        一、福州区域背景分析
        二、福州中职综合实训概况
        三、福州及周边区域研学旅游资源分析
    第二节 研究设计
        一、问卷设计
        二、调研范围
        三、调研对象
        四、数据收集
        五、样本结构
第四章 中职研学旅行的可行性分析
    第一节 福州中职学校的实训活动的现状分析
        一、研究方法
        二、信度分析
        三、学生感知的总体特征分析
        四、中职学生对综合实训活动的IPA模型分析
    第二节 福州中职教育综合实训的问题分析
        一、综合实训现状问题分析
        二、原因分析
    第三节 福州中职教育的研学旅行需求分析
        一、学生对研学旅行的感知分析
        二、教师对研学旅行的感知分析
    第四节 研学旅行对福州中职综合实训的意义
        一、提升学科内涵,培养学生专业兴趣
        二、增加社会阅历,提升思想道德素养
        三、扩大实训内容,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四、丰富校园生活,维护学生心理健康
        五、优化授课方法,提高教师授课效果
第五章 基于研学旅行的中职教育综合实训模式分析
    第一节 中职研学旅行的设计原则
        一、开放性原则
        二、专业性原则
        三、系统性原则
        四、实践性原则
        五、安全性原则
        六、可操作性原则
    第二节 研学旅行的模式
        一、“专业课程+旅行”模式
        二、“技能实践+旅行”模式
        三、“实务专题+旅行”模式
        四、“志愿服务+旅行”模式
    第三节 中职研学旅行的体系构建
        一、项目运营体系
        二、安全保障体系
        三、成果评价体系
    第四节 福州中职推行研学旅行的策略
        一、政府引导
        二、学校支持
        三、教师分工
        四、家长配合
        五、校企合作
第六章 主要结论和展望
    第一节 主要结论
    第二节 研究不足和展望
附录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2)做好农村中职教育的改革深度思考(一)——“职普渗透”教学与管理中探究农村中职教育问题(论文提纲范文)

一、当前农村中职教育改革势在必行
二、以都安职教中心的教育问题为例探究当前农村中职学校的主要现象
     (一) 学校方面
     (二) 学生方面
     (三) 教材方面
     (四) 师资方面
     (五) 教法改革方面
     (六) 政府方面

(3)中职教育企业渗透式管理探索(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背景
        (一) 时代的需要
        (二) 国力发展的国情需要
        (三) 职教改革和发展的需要
    二 研究目的及意义
        (一) 研究的理论意义
        (二) 研究的实践价值
    三 文献综述
        (一) 关于国外职教管理的研究
        (二) 关于国内职教管理的研究
    四 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 研究思路
        (二) 研究方法
    五 可能存在的困难和创新之处
        (一) 可能存在的困难
        (二) 可能的突破或创新之处
第一章 理论基础
    一 核心概念界定
        (一) 中职教育
        (二) 教育管理
        (三) 企业渗透式管理
    二 理论依据
        (一) 新公共管理理论
        (二) 治理理论
        (三) 激励理论
第二章 当前中职教育的管理现状与问题分析
    一 管理体制机制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管理体制不顺,统筹协调乏力
        (二) 政府微观干预过多,学校办学自主权受限
        (三) 运行管理机制过行政化
        (四) 与产业发展缺乏良性机制,办学与市场需求脱节
    二 招生就业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招生管理无序
        (二) 重招生轻就业
    三 教学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教学与实际相脱节
        (二) 实践培训环节有缺陷
        (三) 教学质量保障体系不健全
    四 师资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师资力量不足且结构不合理
        (二) 师资引进导向存在偏差
        (三) 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培养不够
    五 校企合作管理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 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积极性不高
        (二) 校企合作层次浅
        (三) 缺少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政策措施
        (四) 缺乏健全的校企合作管理机制和专门机构
第三章 国外中职教管理及发展现状比较和借鉴
    一 德国中职教育管理及教育现状
        (一) 德国中职教育管理
        (二) 德国中职教育现状
    二 澳大利亚中职教育管理及教育现状
        (一) 澳大利亚中职教育管理
        (二) 澳大利亚中职教育现状
    三 英国中职教育管理及教育现状
        (一) 英国中职教育管理
        (二) 英国中职教育现状
    四 国外中职教育管理经验借鉴和启示
        (一) 政府角色适当,运行机制市场化
        (二) 行业企业参与渗透职业教育程度高
        (三) 中职教育和其他层次教育相通
        (四) 管理机制体现健全规范
        (五) 实行内外双重教育质量保障
第四章 中职教育管理探索之企业渗透式管理
    一 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企业渗透
        (一) 形成企业渗透中职教育管理的体制
        (二) 推进以企业为职教办学主体的运行机制
        (三) 完善企业参与中职教育的制度和措施
    二 招生就业管理的企业渗透
        (一) 校企共同招生
        (二) 校企共促就业
    三 教学管理的企业渗透
        (一) 加快教学组织的企业渗透
        (二) 加大工学结合力度和规范性
        (三) 开展虚拟、仿真企业实训
        (四) 建立企业为主的教学质量监督和考评机制
    四 师资建设的企业渗透
        (一) 强调入职前企业实践经验
        (二) 严格执行并完善教师赴企业实践制度
        (三) 加大企业技术人员来校任教力度
结语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作者简介

(4)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以东部地区的一个家庭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 问题的提出
    二、 研究目的与意义
        (一) 研究目的
        (二) 研究意义
    三、 文献综述
        (一) 国内外研究现状
        (二) 小结
    四、 论文结构
    五、 相关概念界定
        (一) 高等教育
        (二) 高等教育需求
    六、 相关理论
        (一) 人力资本理论
        (二) 需要层次理论
        (三) 教育公平理论
    七、 研究设计
        (一) 研究方法的选取
        (二) 个案选取
        (三) 访谈设计
第一章 个案呈现
    一、 走进 D 家庭
        (一) D 家庭所在镇的概况
        (二) D 家庭的状况
    二、 D 家庭对高等教育需求的概述
        (一) J 学生对大学的向往
        (二) 家长的声音
    三、 J 学生在学校的学习生活
        (一) J 的校园生活
        (二) 老师对 J 的评价
    四、 面对高考失败的态度
        (一) J 学生的看法
        (二) D 家长的想法
第二章 资料的分析与思考
    一、 J 学生高等教育需求的影响因素分析
        (一) 学生的学业成绩直接影响其需求
        (二) 学生的职业规划对其需求有着积极的影响
        (三) 家庭经济状况对其需求有着重要的影响
        (四) 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对高等教育需求的目的性有显着的影响
        (五)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期望对学生有着积极的影响
        (六) 教育的个人预期投资收益率直接影响其需求
    二、 J 学生高等教育需求的其他特点分析
        (一) 家长对学生专业的选择并没有很大的影响
        (二) 性别对 J 学生的高等教育需求没有影响
        (三) 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较旺盛,其支付能力相对不足
        (四) 高等教育需求呈现短期的功利取向
第三章 建议与研究反思
    一、 针对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建议
        (一) 调节学生个人因素
        (二) 调节家庭因素
        (三) 调节高等教育因素
    二、 研究反思
        (一) 对研究过程的反思
        (二) 对研究结论的反思
    三、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5)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前言
    一、问题的提出
        1、研究背景
        2、问题提出
        3、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的界定及文献综述
        1、核心概念的界定
        2、文献综述
    三、研究的思路和方法
        1、研究思路
        2、研究方法
    四、选题的创新之处、重点和难点
        1、选题的创新之处
        2、选题的重点
        3、选题的难点
第二章 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现状调查及分析
    一、调查样本的选择
    二、问卷的构成及统计
    三、访谈
        1、学校教务人员及教师对于“订单式培养”模式的自观分析
        2、学生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态度分析
        3、企业对“订单式”中等职业教育模式的态度分析
        4、“订单式”培养模式的个案分析
第三章 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 #36影响因素
    一、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专业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影响因素
    二、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影响因素
        1、课程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影响因素
    三、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
        2、影响因素
    四、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教材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影响因素
    五、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存在的问题
        2、影响因素
    六、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影响因素
        1、教学资源方面存在的问题
        2、影响因素
第四章 解决“订单式”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的几点思考和建议
    一、国家宏观方面的解决方案
        1、国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宏观调控和指导
        2、鼓励企业参与人才培养
    二、学校层面的具体操作方案
        1、以能力为本位进行课程设置
        2、教学方法的改革
        3、教师队伍的建立
        4、教材建设
        5、订单之后的追踪
小结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6)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论文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1.1.1 论文选题背景
        1.1.2 论文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1.2.1 关于技能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的内涵分析
        1.2.2 制造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动因分析
        1.2.3 制造业技能人才现状及成因方面的分析
        1.2.4 人才培训模式的研究述评
        1.2.5 高等职业教育的相关研究述评
    1.3 研究内容、方法与技术路线
        1.3.1 研究内容
        1.3.2 研究方法
        1.3.3 技术路线
第2章 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基础
    2.1 人力资源理论
    2.2 柔性管理理论
        2.2.1 柔性
        2.2.2 柔性管理的出现及其特征
    2.3 人力资本理论
        2.3.1 人力资本基本概念
        2.3.2 人力资本经营分析
    2.4 典型发达国家技能人才培养基本特征
        2.4.1 德国技能人才培养基本特征
        2.4.2 美国技能人才培养基本特征
        2.4.3 日本技能人才培养基本特征
    2.5 本章小结
第3章 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影响及需求的系统分析
    3.1 中国制造业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
    3.2 中国制造业产业与技能人才培养的关联分析
        3.2.1 制造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规模逐年扩大
        3.2.2 制造业产业发展对技能人才的需求
        3.2.3 技能人才对制造业产业发展的作用
    3.3 制造业技能人才的供求平衡分析
        3.3.1 制造业技能人才的需求量持续上升
        3.3.2 制造业高技能人才的供给量增长缓慢
        3.3.3 高技能人才短缺的负面影响
    3.4 本章小结
第4章 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构建
    4.1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4.1.1 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还不够准确
        4.1.2 师资队伍力量结构不合理
        4.1.3 实践教学质量不高
        4.1.4 毕业生综合素质较低
    4.2 中国制造业多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
        4.2.1 中国制造业多元制人才培养模式设计原则
        4.2.2 中国制造业多元制人才培养模式主体框架
    4.3 中国制造业多元制人才培养模式实现路径
        4.3.1 学校主体路径
        4.3.2 政府主体路径
        4.3.3 企业主体路径
        4.3.4 社会主体路径
    4.4 我国制造业发展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的柔性运作系统设计
        4.4.1 多元制职业教育柔性运作系统产生的客观必然性
        4.4.2 多元制职业教育柔性运作系统的基本特征
        4.4.3 职业教育柔性运作系统实现的前提条件
    4.5 本章小结
第5章 制造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评价
    5.1 一般评估过程中的常见缺陷
    5.2 制造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原则
    5.3 制造业技能人才考核管理模式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
        5.3.1 制造业技能人才考核管理模式综合素质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5.4 评价方法的选择—模糊综合评判数学模型的构建
        5.4.1 单级模糊综合评价
        5.4.2 多级模糊综合评价
    5.5 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综合素质评价案例
    5.6 本章小结
第6章 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案例分析
    6.1 中国制造业发展现状考察
        6.1.1 中国制造业的行业构成与区域分布
        6.1.2 中国制造业的所有制结构
        6.1.3 中国制造业的技术创新与质量提升
    6.2 中国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状况分析
        6.2.1 制造业领域中的职业教育规模不断扩大
        6.2.2 逐步形成与制造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中高等职业教育结构与体系
        6.2.3 制造业技能人才院校师资队伍不断加强
        6.2.4 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逐渐得到重视和加强
    6.3 沈阳市制造业技能人才培养模式案例分析
        6.3.1 "沈阳模式"出台背景
        6.3.2 "沈阳模式"的目标与宗旨
        6.3.3 "沈阳模式"的案例分析
        6.3.4 "沈阳模式"经验总结
    6.4 本章小结
第7章 总结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未来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编写着作
攻读博士期间获得的科研奖励

(7)对《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若干问题的考证与补遗(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引言
一、考证与补遗的对象——《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
    (一) 考证与补遗的含义
        1. 考证一词的含义及考证工作的实质
        2. 补遗一词的含义及补遗工作的实质
    (二) 以《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作为考证与补遗对象的原因
        1. 它是同时囊括图书史、图书馆史以及图书馆学术史的恢宏巨着
        2. 《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的历史地位
        3. 《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的特点
二、考证工作
    (一) 关于旋风装新旧说之争的进一步考证
    (二) 关于造纸术发明时间的进一步考证
    (三) 关于雕版印刷术发明时间的进一步考证
        1. 东汉发明说
        2. 隋代发明说
        3. 唐代发明说
三、补遗工作
    (一) 现代图书史的补遗工作
        1. 文献形态新的发展
        2. 现代“书厄”
    (二) 现代图书馆(事业)史的补遗工作
        1. 建国后我国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分期
        2. 我国图书馆事业所取得的成就
    (三) 现代图书馆学术史的补遗工作
        1. 现代图书馆学术史研究现状
        2. 现代图书馆学家举要
结语
参考文献
后记

(9)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发展战略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第一章 出版业概况
    第一节 研究目的、方法和对象
        1 研究目的
        2 研究的对象
        3 研究方法
    第二节 我国出版业概况
        1 2002年中国出版业概览
        2 新闻出版总署对出版社检查、管理的重点内容
        3 中国出版业未来的发展方向
    第三节 通信类图书市场需求状况
        1 行业发展潜力大,潜在市场需求量大
        2 读者群体跨度大,有一定现实需求量
        3 对新技术的需求旺盛
        4 与有关部门的管理政策相关
    第四节 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发展状况
第二章 通信类图书出版行业外部环境分析
    第一节 电信业发展状况
        1 电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2 我国电信业近年来的发展状况
        3 世界电信业发展趋势
        4 国内电信业的发展方向
    第二节 通信类图书出版行业结构分析
        1 新进入者的威胁
        2 替代品的威胁
        3 行业内现有竞争力量的抗衡
        4 来自供应方的压力
        5 来自购买方的压力
        6 互补互动作用的影响
    第三节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出版竞争态势分析
        1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竞争情况概览
        2 主要竞争对手概况
        3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主要产品情况
        4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的SOWT分析
第三章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发展战略
    第一节 总体战略定位
        1 面向行业读者,满足主流需求
        2 以攻为守,保持领先地位
        3 以精品创名牌
        4 战略联盟
    第二节 从规模到效益的战略转型
        1 转变观念
        2 调整图书结构
    第三节 专业化和特色化的结合
        1 立足专业,做深做细
        2 突出重点,形成特色
        3 搞好人才培养,为专业化和特色化打好基础
第四章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发展战略的实施
    第一节 优化资源配置
        1 开发、整合作者资源
        2 形成编辑和发行人才资源的优势
        3 优化书号资源配置
        4 操作中抓好重点,科学运用出版资源
        5 优化宣传媒体的资源配置
    第二节 强化品牌意识
        1 品牌图书的概念
        2 树立品牌的意义
        3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品牌图书的策划
    第三节 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
        1 形象价值分析
        2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树立行业形象的主要环节
        3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出版形象提升的措施
    第四节 加强网络技术与出版的结合
        1 加强网络与出版结合的必要性
        2 加强网络与出版结合的措施
    第五节 坚持差异化经营
        1 差异化经营的必要性
        2 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差异化经营的三种基本类型
    第六节 广结战略联盟
        1 广结战略联盟的主要应用
        2 联盟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节 创建学习型出版组织
        1 学习型出版组织的概念
        2 针对通信类图书创建学习型出版组织的必要性
        3 人民邮电出版社创建通信类图书学习型出版组织的方式
    第八节 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1 企业文化的含义
        2 人民邮电出版社企业文化的基本内容
        3 以企业文化促通信类图书业务发展
    第九节 健全立体化营销网络
        1 通信教材类图书专用销售网的健全
        2 通信类图书网上销售网的健全
结束语
注释
参考文献
后记

四、新版书及大学中专招生信息(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研学旅行的中职教育综合实训研究[D]. 唐虹. 福建师范大学, 2019(12)
  • [2]做好农村中职教育的改革深度思考(一)——“职普渗透”教学与管理中探究农村中职教育问题[J]. 覃瑞敏,苏艳妮. 散文百家, 2018(01)
  • [3]中职教育企业渗透式管理探索[D]. 吕钦. 东南大学, 2016(02)
  • [4]农村家庭高等教育需求的质性研究 ——以东部地区的一个家庭为例[D]. 陈荣. 青海师范大学, 2013(03)
  • [5]中职“订单式”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研究[D]. 张虹霞. 四川师范大学, 2012(03)
  • [6]中国制造业多元制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D]. 杨克. 武汉理工大学, 2009(06)
  • [7]对《中国图书和图书馆史》(修订本)若干问题的考证与补遗[D]. 钱昆. 东北师范大学, 2008(11)
  • [8]中职财会专业改革发展思考[J]. 李小红.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08(07)
  • [9]人民邮电出版社通信类图书发展战略研究[D]. 王亚明.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 2003(02)
  • [10]综合机械化采煤专业教学改革研究[J]. 焦晓文,董红. 科技视界, 2014(33)

标签:;  ;  ;  ;  ;  

新版图书和大学录取信息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