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印机供墨系统及其墨流方向

胶印机供墨系统及其墨流方向

一、胶印机输墨系统及其墨路流向(论文文献综述)

丁斌[1](2009)在《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胶印机新型串墨机构分析优化》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采用RSSR空间四连杆机构驱动的的串墨机构是一种新型串墨机构,它大大降低了RSRRR五杆串墨机构的换向冲击。但是目前为止尚未有针对该机构的全面分析。本课题采用虚拟样机技术,以solna25系列胶印机串墨机构为研究原型,对新型串墨机构进行了运动学和动力学分析,对串墨机构关键部件进行了在不同印速产生的载荷下的有限元强度和疲劳分析,并对机构进行了改进,使之适应高速印刷下的载荷。主要工作如下:1.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串墨辊串动位置计算模型,并利用matlab编制程序进行理论计算。研究驱动部分各构件尺寸参数对串墨辊串动量和串动位置的影响。2.基于机构设计图纸建立了新型串墨机构1:1虚拟样机模型,通过在虚拟样机模型上的一系列试验,取得了新型串墨机构速度、加速度等运动学特性曲线。仿真结果表明:新机构相对传统机构其换向平稳,不易产生冲击。3.通过虚拟样机进行刚性动力学分析,得到机构主要连接副的受力情况。分析揭示:相对于传统机构的受力突变,新型机构各主要连接副的受力均呈平稳变化。4.在8640印/小时印速条件下,对机构进行了基于有限元技术的弹性动力学分析仿真实验,测得了新机构仍具有较高的安全系数。5.高印速(18000印/小时)下仿真测得运动副载荷,对构件进行应力、屈曲和疲劳分析,找到存在不稳定因素的构件。发现长连杆在高载荷情况下会产生屈曲现象,且串墨机构机座在循环应力作用下出现明显疲劳损伤。6.根据灵敏度优化分析方法,提出机构优化改进途径,以机座和连杆为优化对象,优化了其参数,有限元仿真分析表明,参数优化后的机构能够在18000印/小时高印速下安全运转。

马茹菲[2](2008)在《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输墨系统是胶印机中比较复杂的系统,其性能直接影响着印刷品的质量。本课题采用计算机仿真的方法分析研究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的静态性能和动态性能。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并进行了仿真试验和分析。在VB环境下编制了界面友好的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参数化设计软件,该软件能够快捷地对输墨系统的设计方案进行选择与评价,为输墨系统的研究和改进设计提供了依据和软件支持。课题的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采用着墨系数、打墨线数、匀墨系数、储墨系数、着墨率五个静态性能指标对输墨系统的静态性能进行分析评价。在涉及着墨率的计算时,对图文覆盖率及油墨转移率与着墨率的关系进行定量分析,研究其内在的关系。结果表明,着墨率与印版图文覆盖率及油墨转移率均密切相关。(2)利用图论的知识,建立输墨系统动态数学模型,对输墨系统的响应时间及稳定时间进行仿真计算与分析,同时构建了输墨系统的动态时间分析模块。(3)以串墨辊的串动量、串动速度及串动起始相位三要素为控制变量,研究串墨辊的串动特性对输墨系统的影响,对串墨辊的串动性能进行了分析。(4)以JJ102型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为基础编制的参数化软件,合理改变系统部分墨辊的直径及位置可得到新输墨系统。通过分析对比各输墨系统的性能指标,选择更优的输墨系统。(5)在VB环境下编制了界面友好的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参数化软件,其内容包括:输墨系统静态性能仿真模块、输墨系统动态时间模块、输墨系统串动性能模块。

赵明磊[3](2008)在《胶印机供墨装置的性能分析及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胶印机输墨系统庞大而复杂,性能良好的输墨系统是高质量印刷的前提。其中供墨部分的结构优化及参数调整又是取得优良输墨性能的第一步。本课题以YP1A1H型胶印机输墨系统为研究原型,通过理论分析,建立了系统模型、仿真模型,借助于Matlab平台,对供墨系统的动态性能,进行了计算机仿真分析与研究,揭示了不同系统结构以及不同结构参数下的性能差异,为输墨系统的设计与改良提供参考。本课题具体内容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本研究首先通过ADAMS软件平台,仿真揭示了串墨辊轴向串动规律。为便于理论研究和计算机仿真分析,本研究将其正弦曲线叠加高频微小波动的运动形式简化成正弦曲线运动,并在此基础上,分别建立了间歇式和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的仿真模型。(2)对墨带(宽而薄、窄而厚两种墨带)形状形成的机理及传递分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图文覆盖率需要以不同的墨带形状供墨才能得到良好的输墨性能。(3)对不同墨斗刀片结构(分段式和整体式)的供墨性能进行了仿真分析。研究表明:采取分段式墨斗刀片比整体式墨斗刀片有较好的匀墨效果;同时串动量的增大并不一定使印版的上墨更加均匀。(4)研究分析了图文分布区域以及图文覆盖率对输墨系统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印版图文覆盖率相同、但分布区域不同时,系统的输墨效果会产生差异,并不是印版图文覆盖率相同,墨层厚度均匀性和稳定时间就相同。(5)对比连续式和间歇式两种不同供墨方式的输墨特性,揭示了两种供墨方式的输墨性能的差异,同时间歇式供墨方式中,传墨辊摆动频率也会影响输墨性能。仿真分析显示:随着传墨辊摆动频率的提高,系统的输墨性能逐步得到改善,向连续供墨方式逼近。

刘振龙[4](2007)在《基于C++Builder的胶印机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研究》文中提出输墨系统是胶印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性能良好的输墨系统是高质量印刷的前提。本课题基于C++ Builder可视化编程平台,应用无向图理论,建立了胶印机输墨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结构模型,并开发出了具有实用价值的输墨系统仿真软件,实现对多种单张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的设计与和性能分析,为胶印机输墨系统的设计和改进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课题主要内容和创新点归纳如下:(1)软件基于C++ Builder可视化编程平台,利用面向对象的C++语言,定义墨辊的属性结构体,记录墨辊的主要特征。同时利用无向图理论,将输墨系统视为一个复杂的无向图,建立输墨系统的网络关系结构图,并采用邻接多重表对系统进行存储。(2)在对输墨系统进行动态仿真的研究过程中,对墨辊表面进行离散化后,在计算机内存中动态生成二维数组来记录墨辊表面的墨层厚度的变化,以墨辊的接触点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油墨在墨辊中的动态传递过程。(3)利用输墨系统动态仿真软件对J2108机输墨系统进行了动态仿真分析,并通过系统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实验验证了仿真软件的正确性。同时,利用该动态仿真软件对海德堡速霸SM52型胶印机输墨系统做到了动态仿真分析实验,分析了该输墨系统的静态和动态性能指标,并重点研究了串墨量和串动速度比对匀墨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本软件可以方便准确的对输墨系统进行墨路优化设计和动态仿真分析。同时,它还能够建立自己的输墨系统墨路方案的数据库,可以随时调用现有墨路方案,进行性能指标对比,为输墨系统的设计提供参考和依据。

徐世垣[5](2000)在《胶印机输墨系统及其墨路流向》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输墨系统是胶印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结构与性能优劣直接影响油墨的转移和传递,也是决定印刷质量好坏的重要因素。正确调节墨辊装置乃是印版达到均匀着墨的前提条件。如何调节墨斗现代胶印机在墨斗结构设计上有突破性的改进,例如海德堡机和罗兰机克服了传统式墨斗(如国...

二、胶印机输墨系统及其墨路流向(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胶印机输墨系统及其墨路流向(论文提纲范文)

(1)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胶印机新型串墨机构分析优化(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目录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组成
        1.1.2 串墨机构类型及其发展趋势
    1.2 课题研究现状
    1.3 课题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新型串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的建立
    2.1 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应用
    2.2 开发工具介绍
    2.3 新型串墨机构虚拟样机模型建立
    2.4 新机构的运动仿真
    2.5 本章小结
3 串墨机构的运动学和刚性动力学分析
    3.1 串墨机构运动规律分析
        3.1.1 机构当量图的确定
        3.1.2 机构位移分析
        3.1.3 机构位移特性仿真
    3.2 新型机构运动特性优势分析
    3.3 新型机构动力学特性优势分析
    3.4 本章小结
4 新型串墨机构的弹性动力学分析
    4.1 连杆屈曲分析
        4.1.1 屈服应力概念
        4.1.2 连杆屈服应力计算
        4.1.3 有限元计算
    4.2 机座有限元强度分析
        4.2.1 机座强度分析方法
        4.2.2 机座应力分析
    4.3 机座高周疲劳分析
        4.3.1 疲劳破坏概述
        4.3.2 疲劳衰减系数计算
        4.3.3 机座的疲劳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结构优化设计研究
    5.1 连杆优化设计
    5.2 MECHANICA灵敏度分析介绍
    5.3 机座优化设计
    5.4 局部灵敏度分析
        5.4.1 全局灵敏度分析
        5.4.2 优化设计
    5.5 验证优化结果
    5.6 本章小结
6 总结与不足
    6.1 课题总结
    6.2 课题存在的不足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2)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简介
    1.2 输墨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分析
        1.2.1 输墨系统的研究方法
        1.2.2 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设计要求及原则
        1.2.3 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发展趋势
    1.3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安排
    1.4 课题意义
2. 计算机仿真
    2.1 系统的计算机仿真理论
    2.2 连续系统的计算机仿真方法
    2.3 输墨系统的仿真方法
3. 输墨系统静态性能分析
    3.1 输墨系统静态性能指标
    3.2 基于图文分布的着墨率计算
        3.2.1 油墨转移模型的建立
        3.2.2 墨层厚度计算模型的建立
        3.2.3 着墨率计算
    3.3 其它静态参数计算
    3.4 小结
4. 输墨系统动态性能分析
    4.1 输墨系统响应时间
        4.1.1 系统的网络模型及其存储
        4.1.2 图的实现
        4.1.3 最短路径求解
    4.2 输墨系统稳定时间
        4.2.1 墨辊串动模型的建立
        4.2.2 串动性能分析
        4.2.3 输墨系统稳定时间的计算
        4.2.4 系统墨层厚度一致性
    4.3 墨辊参数对输墨系统的影响
    4.3 小结
5. 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仿真软件的开发
    5.1 软件开发工具
    5.2 软件开发流程图
    5.3 用户界面
    5.4 小结
6. 结论与展望
    6.1 课题结论
    6.2 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3)胶印机供墨装置的性能分析及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胶印机输墨系统
        1.1.1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分类
        1.1.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特点
        1.1.3 典型胶印机输墨系统的构成
        1.1.4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一般性能
    1.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1.2.1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研究现状
        1.2.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存在问题
    1.3 课题意义
    1.4 本课题研究目的及内容安排
2. 输墨系统的计算机仿真
    2.1 输墨系统的性能评价
        2.1.1 静态性能指标
        2.1.2 动态性能指标
    2.2 输墨系统的供墨方式
    2.3 系统计算机仿真理论
        2.3.1 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
        2.3.2 系统仿真内部关系的处理
    2.4 输墨系统的离散化
    2.5 本章小结
3. 输墨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3.1 油墨的转移模型
    3.2 油墨的输送行程
    3.3 墨辊串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3.3.1 串墨机构运动形式的确立
        3.3.2 匀墨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3.4 墨辊传动仿真模型的建立
        3.4.1 间歇式供墨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3.4.2 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仿真模型的建立
    3.5 本章小结
4. 墨带形状的形成机理及传递分析
    4.1 墨带形状的形成机理
    4.2 不同墨带形状对输墨性能的影响
    4.3 不同图文覆盖率条件下墨带形状对印品质量的影响分析
    4.4 本章小结
5. 墨斗刀片结构对输墨性能的影响
    5.1 不同墨斗刀片结构产生的墨带差异
    5.2 不同墨斗刀片结构的供墨性能仿真分析
    5.3 不同印版图文结构下的供墨性能模拟分析
    5.4 本章小结
6. 不同印版图文分布引起的输墨特性差异分析
    6.1 印版轴向区域分布不同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6.2 印版周向区域分布不同情况下的仿真分析
    6.3 四种相同图文覆盖率的印版输墨性能比较
    6.4 本章小结
7. 间歇式供墨和连续旋转式供墨的仿真分析
    7.1 连续旋转式供墨装置对印品的影响
    7.2 间歇式供墨装置对印品的影响
    7.3 不同图文覆盖率下的间歇式与连续式供墨比较
    7.4 本章小结
8. 课题总结及展望
    8.1 课题总结
    8.2 课题研究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附录

(4)基于C++Builder的胶印机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前言
1 绪论
    1.1 课题背景
        1.1.1 胶印机输墨系统简介
        1.1.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研究现状
    1.2 课题主要目的及内容
    1.3 课题意义
2 系统仿真的基本原理与系统模型的建立
    2.1 系统仿真的基本理论
    2.2 系统开发工具简介
        2.2.1 可视化应用程序开发工具C++ Builder
        2.2.2 OpenGL 简介
    2.3 系统仿真模型的建立
        2.3.1 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的基础
        2.3.2 墨辊仿真模型的建立
        2.3.3 输墨系统网络关系图的建立
        2.3.4 油墨转移模型的建立
        2.3.5 油墨在印刷机中传输的实现
    2.4 小结
3 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系统的构建
    3.1 仿真系统总体设计流程
    3.2 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系统的系统界面
        3.2.1 动态仿真系统的欢迎界面
        3.2.2 仿真系统的结构设计界面
        3.2.3 墨路方案的存储与加载界面
        3.2.4 系统仿真参数设置界面
        3.2.5 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界面
    3.3 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系统的系统构成
        3.3.1 墨路系统的结构设计
        3.3.2 墨路方案存储与加载
        3.3.3 系统仿真参数的设置
        3.3.4 输墨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
    3.4 小结
4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
    4.1 J2108 机输墨系统的动态仿真分析及实验验证
        4.1.1 J2108 机输墨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
        4.1.2 J2108 机输墨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分析
        4.1.3 J2108 机输墨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分析及实验验证
    4.2 海德堡速霸SM5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仿真分析
        4.2.1 海德堡速霸SM5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三维仿真模型
        4.2.2 海德堡速霸SM5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静态性能指标分析
        4.2.3 海德堡速霸SM52 胶印机输墨系统的响应时间和稳定时间分析
        4.2.4 串墨辊串墨量和串动速度比对油墨传递的影响
    4.3 小结
5 结论
    5.1 课题总结
    5.2 课题展望
致谢
参考文献
在校学习期间所发表的论文、专利、获奖及社会评价等

四、胶印机输墨系统及其墨路流向(论文参考文献)

  • [1]基于虚拟样机技术的胶印机新型串墨机构分析优化[D]. 丁斌. 西安理工大学, 2009(S1)
  • [2]卷筒纸胶印机输墨系统性能分析及仿真研究[D]. 马茹菲.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3]胶印机供墨装置的性能分析及研究[D]. 赵明磊. 西安理工大学, 2008(01)
  • [4]基于C++Builder的胶印机输墨系统动态仿真研究[D]. 刘振龙. 西安理工大学, 2007(02)
  • [5]胶印机输墨系统及其墨路流向[J]. 徐世垣. 印刷技术, 2000(01)

标签:;  ;  ;  ;  ;  

胶印机供墨系统及其墨流方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