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技术聋人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

高等职业技术聋人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

一、聋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论文文献综述)

丁勇[1](2021)在《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文中研究指明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是在改革开放中发展起来的,经历了初步发展、快速发展和蓬勃发展三个阶段,其中高等融合教育发展较快,已经成为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主要形式。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在办学规模、人才培养、专业设置与结构、师资队伍建设、招生就业以及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取得显着成绩。对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进行分析,提出以融合教育为主要教育安置形式、加强学科与专业建设、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提升师资专业化水平、健全支持保障体系等发展建议。

姜雪[2](2021)在《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以Q校烹饪专业为例》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职业教育改革正处在快速发展的进程中,且不断得到深化。在这一发展背景下,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问题也逐渐成为学术界的关注热点。本文将研究目光锁定在残疾人群体中更具有就业能力的聋生群体,探索在聋校开展的中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体系中,课程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将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聋校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效果。因此,研究焦点必然要转向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设置。烹饪专业是大多数聋校中等职业教育的传统专业,具有发展时间长、适合聋生视觉优先特点的优势。立足于烹饪专业,本研究将深入探究聋人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为聋校创新办学思路,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提供研究借鉴。论文以Q市某聋校的烹饪专业为例,采取访谈与问卷调查法相结合的方式,以校管理者、教师、餐饮行业人员、在校及毕业学生为调查对象,多角度对该校烹饪专业课程设置的现实情况进行调查。研究发现该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课程目标与需求不匹配、课程目标之间缺乏整合性、课程结构不合理、课程实施缺乏保障、课程评价主体单一、认识不足等问题。对此,论文从学校内外两方面进行了原因分析。外部原因是由于缺乏针对聋生中等职业教育制定的课程标准,聋校办学只能参照普校职业教育的课程标准进行;加之就业环境差,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度低,导致课程设置脱离市场,培养效果不理想。学校内部原因主要包括:课程开发者与专业教师缺乏理论指导;课程设置缺乏充分的市场调研与学生需求分析;课程设置未引起校领导足够重视;师资力量缺乏。论文针对以上问题,根据相关课程发展理论并结合市场需求提出了以下建议:1.以需求为立足点设置和整合课程目标,既满足市场需求也要充分考虑学生自身发展需求。2.科学、合理调整课程结构,均衡课时,优化课序设置,促进学生文化与理论知识、专业技能、职业素养等均衡发展。3.更新课程内容,迎合市场需求。4.增强课程实施保障力度。5.健全课程评价体系。

魏燕珂[3](2021)在《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沟通作为教育的基本精神,是实现有效教育的前提,也是解决教育问题的有效方式。在高校聋人课堂中,手语传译员作为师生沟通的桥梁,是实现良性课堂生态圈的关键环节,对保障师生课堂交流与互动、提升课堂教学沟通效能有着重要作用。同时,译员的手语传译质量对教师教学结果和学生学习效果亦具有深远影响。聋人群体存在的地方,聋人文化也客观存在。课堂手语传译不仅仅是一种语言文字的转换,更是涉及聋听两种文化的跨文化交际活动。手语传译员作为实现跨文化交流的中介,需要深入了解语言背后的文化因素,发挥文化转换与传递的功能。由于跨文化背景下的不同文化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译员在课堂手语传译过程中会存在诸多障碍和问题。因此,从跨文化角度分析高校聋人课堂中的手语传译问题,对于促进教育环境中的聋健沟通,提高实际教学效果,以及促进聋人文化认知并建立聋生积极的身份认同等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以河南省某所高校为例,在认同聋人文化的前提下,基于跨文化交际和翻译质量评估理论,采用课堂观察与访谈的研究方法展开调查。首先,根据杨承淑的翻译质量评估标准及手语传译自身特点编制《课堂手语传译观察量表》,从忠实、表达、语言、时间控制四个层面对12节聋生专业课课堂中的手语传译活动进行观察,分析了当前聋人高校课堂手语传译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其次,以跨文化视角为切入点,借助NVivo质性分析软件,按照三级编码程序对8名课堂手语传译员的访谈文本进行编码,归纳出影响聋人高校课堂手语传译的三个核心范畴,分别为:译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学校中的聋文化认知、译员与聋生之间的文化差异,并对其做出具体分析;最后,结合课堂观察与访谈结果,得出研究结论。研究结论如下:一、当前课堂手语传译工作在走向专业化的进程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二、我国聋人高等教育虽有所发展,但对聋文化的认知尚处于起步阶段。三、聋、听文化冲突客观存在的同时,课堂文化冲突的积极作用被弱化。四、课堂手语传译的水平受到诸多因素制约,其质量提升之路依然漫长。根据上述结论,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完善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加强译员职后培训并健全其评价考核机制;深化译员跨文化意识以增强其文化信息感应力;提高手语传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加大聋人文化在学校中的推广力度。

赖蓉[4](2020)在《融合教育理念下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研究 ——以三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为例》文中研究指明高等特殊教育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前进和残疾人教育事业发展的必然规律。潘懋元先生说,教育的本质意义就是发展。就高等特殊教育内涵发展而言,核心是残疾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和高等师范特殊教育的发展。从最初的隔离教育到如今融合教育理念的普及,融合教育已成为国际高等特殊教育的明确方向和未来发展趋势。让更多的残疾青年能有机会和健全同龄人一起接受高等教育,通过受教育权的行使改善知识储备、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融入社会的能力,将对他们社会地位的提高形成正能量。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问卷法、访谈法、个案法进行研究,以B大学特殊教育学院、T大学聋人理工学院和C大学特殊教育学院为个案学校,主要对听力残疾、视力残疾的在校大学生发放调查问卷,对收集到的356份有效问卷进行描述性统计,并选取8名在校残疾大学生,3名教师、4名教学管理者及其他残疾大学生毕业生和相关专业人士进行深度访谈,以国家、高校、家庭三个维度进行现状分析,认识到在融合教育背景下的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的确遇到了不少挑战:如国家政策与经费支持不足,社会“标签化”现象普遍、无障碍环境落后,招生类别有限、普特教育分离、培养模式陈旧,师资力量薄弱、专业水平低,就业支持不足、就业范围狭窄等问题。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改善无障碍环境,消除社会排斥;协调单招工作,增加残疾类别;推进残健融合,创新办学模式;促进高等师范特殊教育发展;加强就业支持,拓展就业渠道;促进家校合作,提升个人能力。

刘亮亮[5](2020)在《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发展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项目管理是当代公共管理理论与实践中的热门理念和模式,在当代教育管理中也被广泛采用,美国则是教育项目管理的最早策源地和当代应用最为普遍和成效显着的国家。在今日美国联邦政府层面,几乎所有体现美国国家教育意志和导向需要的教育事务和相应资源,都是以一定的教育目标和相应的独立事项为基本单元,设计划分成一个个相对独立的教育项目来加以推进和管理的。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完整性质和内涵是什么?何以如此之先地在美国土地上原创性生成并有序地发展成长为体现甚至代表当代教育管理走向的教育项目管理模式?这种模式在协调和处理教育国家行政干预和社会市场运作的矛盾中有何优势和局限,能否为我国教育管理模式乃至体制的改革提供相应的启示和借鉴?对这些当代教育项目管理根本问题的热切关注和思考,自然也就使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进入笔者的考察研究视野,成为博士学位论文题目的首选。本研究在马克思主义逻辑与历史科学统一的方法论指导下,以教育社会生态理念为基本研究范式,运用文献法、观察法和纵向比较法,按着教育项目管理形态由单项到体系的演化的基本进程和轨迹,对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演进背景、现实实践、成效问题和主要特征进行了系统的分阶段梳理考察,在简要把握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在二战前萌芽成型奠定的基础上,对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重点创设(二战后—20世纪60年代初)、系统整合(20世纪60年代中—80年代初)、体系优化(20世纪80年代初—20世纪末)和创新提升(21世纪初—今)的各个阶段进行了系统的分析与综合,力求揭示其逐步铺开、连续改进和不断优化的发展历程与规律。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发展,是在二战前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萌芽成型所奠定的基础上起步的。现实教育的分散性发展条件、形态和格局,国家机器的天然教育使命、责任和权力,宪法的国会征税权与社会福利保障责任的明确规定,为联邦政府对教育进行直接有力但有限的项目管理干预提供了历史的必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二战结束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在战前奠定的坚实基础上进入了重点创设阶段,开始了蓬勃发展的历史进程。国会于1944年通过颁布了《退役军人权利法》和1958年《国防教育法》,为联邦政府创设了退役军人教育援助项目和国防研究生奖学金项目及其管理模式,开始了运用教育项目管理对高等教育进行直接干预的重点探索。这些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有力实施,极大地促进了高等教育的重点发展和质量提升,为事关全局的现实高等教育问题的解决提供了合法合规、切实适用的机制和抓手,也为联邦政府更加积极全面的教育直接干预提供了基本模式与良好示范。当然,这种直接动用联邦政府力量对眼前的高等教育问题进行直接的干预,也不可避免地带有应急性、权宜性和局部性的局限或不足。1965年《初等和中等教育法》和《高等教育法》的颁布,标志着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进入到系统发展阶段。经过二战后的迅速调整与强势拓展,到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经济社会进入到空前繁荣时期,“民权运动”也应时而生、风起云涌。这不仅使联邦政府财力雄厚,成为“教育资源的提供者”;也为联邦政府加强对教育的全面干预创造了有利的历史条件和需求。两法和随后国会一系列教育法案中陆续出台的大量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从学前教育、中小学教育到高等教育,从职业教育、双语教育到少数民族教育,从移民教育到国际教育等,可谓遍及教育的各个层次和领域,直至1979年联邦教育部的设立。这些联邦教育项目的创设和实施与整个教育系统对应一致、相辅相成、相映成辉,极大地促进了美国教育系统的全层次、全类型的全员性发展,也为教育项目管理的体系性优化提供了完整的框架、基础和资源。随着联邦教育项目的系统化设置与实施,在有力地保障和促进美国教育全面完整发展的同时,其固有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显露了出来,特别是随着联邦教育部对联邦教育项目直接干预的日渐加强,各个教育项目实施运行的孤立性、形式化、行政化、各自为政性和发展不平衡性日渐突出,促使和要求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加强沟通、密切配合、相互协调配合,不断增强所有联邦教育项目的有机体系性,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由此进入体系优化阶段。20世纪70年代初的中东石油危机,也大大地削弱了美国联邦政府资助教育项目的能力。80年代初期,里根总统坚决反对联邦政府对教育的过分干预,开始了“新联邦主义”教育计划,通过《1981年综合预算调节法》消减和整合联邦教育项目,减少联邦政府的教育拨款和干预措施,将联邦政府各部门分散化管理的项目转换为联邦教育部的集中化管理。直至20世纪80年代末期乔治·布什总统上台,联邦政府再次调整教育项目管理的体系结构优化,强化教育项目的相互衔接、体系性与弹性,制定了总揽全局、明确整体目标、优化和提升教育项目总体效能的《美国2000年教育战略》和《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和国家教育发展战略紧密对接,联邦政府的教育职能也更加广泛,成为“教育标准的制定者”。在1993年《政府绩效和成果法》的影响下,教育部开始注重业绩文化和问责文化的建立,加强联邦教育项目的绩效评估,促进联邦教育项目的结构改进和质量提升。进入21世纪,伴随着“9·11”事件的发生和美国金融危机的影响,为应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局势,缓和各类社会问题和提升教育质量,联邦政府在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教育项目管理体系对国家社会发展战略的体现、支撑和合理合法化的作用,开始了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的创新提升新阶段。国会密集立法加大教育拨款力度,仅2009年《美国复苏和再投资法案》就专门为教育投入了1000多亿美元,其中投资额最大的项目为536亿美元的州财政稳定基金项目,包括486亿美元的公式拨款项目和50亿美元的竞争性拨款项目,为国家社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联邦教育项目财政管理支持。《不让一个孩子掉队法》中设置推行的体系化教育项目把社会全员发展作为国家责任和终极目标,把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每一个社会成员的生存权利完美有机地融合在一起;联邦政府创设实施的STEM系列科技教育项目,重新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全球覆盖的“十万强”系列国际教育交流项目,促进国际间经济文化的交流,更是把美国国家社会的发展与高科技、全球化和生态化高度融合在一起,绘就美国与人类共同发展的教育项目管理蓝图。上述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发展进程表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产生、发展和最终成为美国教育管理体制的主体模式,既深深地植根于美国特定的教育社会生态体系之中,即早期教育分散化发展的起步及后续格局、相应的文化理念和现实教育实践,更得益于美国社会全员普遍具有的能动参与干预意识和行动力;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既不是行政部门拍脑门的忽发奇想、权力任性的结果,也不是墨守成规、固执经验的因因相袭,而是按照教育行动的完整结构和展开过程,立法先行,职能明确,权责对应,事财一体,科学设计,不断创新提升,最终形成健全而富有活力的、国家行政合理干预和社会市场积极运作有机一体的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制。由此启示借鉴,当会大有脾益。

谢颖[6](2020)在《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践分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残疾人因自身的生理心理障碍,在社会生活中处于弱势边缘地位,尊重并关怀残疾人群体,是一个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重视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是帮扶残疾人群体的有效手段。近年来,国家先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来推动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事业的发展,这些政策的密集发布表明国家正在逐步将残疾人职业教育纳入我国教育事业的整体框架中,在满足残疾人群体不同教育需求的同时,运用人力资源优势开发,以就业实现残疾人个体的自立自强。相较于普通职业教育,残疾人职业教育有其发展的特殊性,在学校办学条件、专业设置、培养方式等许多方面存在差异。虽然国家目前的残疾人职业教育获得了一定发展,但和现代职业教育的目标导向比较来看,许多方面还存在着欠缺。就全国范围来看,江苏省的特殊教育走在前列,在理论研究、职业院校残疾学生教学实践等方面都取得有益进展,但同样也遇到一些发展的困境,进而影响残疾人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与整体的体系构建。鉴于此,本文以残疾人职业教育为研究切入点,系统梳理了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与制度的演变过程,并以江苏省为例,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具体实践情况与发展困境进行剖析,在借鉴国外一些国家在残疾人职业教育上的有益实践探索,就优化残疾人职业教育的发展路径提出自己的一些思考。

郭玉祺,胡金萍[7](2019)在《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文中研究表明2004年至今,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已开展十余年,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暴露出很多问题,如开设专业的院校少,人才类型单一,翻译类课程和聋人学类课程开设较少,缺少高水平师资,缺少聋人教师。针对这一现状,国家应提供支持性环境,推进手语翻译职业进程,在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增设手语翻译方向,丰富人才类型,高校就调整课程结构,提升师资的专业水平,接纳更多聋人教师。

沈馨[8](2019)在《艺术类聋生设计认知方式研究》文中提出艺术类聋生作为聋人群体中接受艺术设计高等教育的年轻人,国家政策法规的制定与实施,高等教育的模式与发展都深刻地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成长、人生规划与就业。我国手语的法律地位尚不明确,社会中缺乏对聋人以及手语的正确认知,大环境也导致了聋人对自身社会地位与身份认同的相对模糊。因为视觉的良好和专业教与学难度的特殊性,高等院校在专业设置时,艺术设计类专业占了很大的比重。聋生在设计认知方式上的不同具体体现在感官与语言的差别上。因为听力障碍,其感知艺术设计主要通过视觉,而声音在日常生活中以信息转化的方式被聋人接收到,它代表了物体的震动与周围听人行为的反射。通过细微的观察和综合的思考预判能力,聋人有更加“敏感”的认知设计的方式。手语作为聋人交流沟通的主要语言,在认知语言学领域的隐喻与转喻的特征体现了聋人思维的灵活。手语构词方式的解读和对身体语言的关注,可以让我们开发聋生在设计认知时更多的教学模式。因此,作为课外活动,区别于国内传统教学的认知实验试图聚焦于聋生特别的设计认知方式,缓解其在听人世界中的一些矛盾与隔阂。

张晨琛[9](2019)在《特殊学校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以N校为例》文中认为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不仅是我国职业教育和特殊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残疾人顺利地就业、融入社会、实现人生价值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实现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改革开放40多年以来,随着国家政府对残疾人教育、生存与就业状况的日益重视,残疾人教育事业迅猛发展,但也要清醒地意识到我国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中还存在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如办学质量不高,师资力量薄弱,课程内容与专业设置不尽合理,缺乏系统规范的课程标准指导等。就整体而言,残疾人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水平、发展速度和已取得成果还与普通中职教育和广大残疾人接受职业教育的现实需求存在较大差距,急需进一步深入地改革。为了对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进行系统深入地了解,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研究采用个案研究法,以浙江省在此方面已有一定经验的N校为个案,通过访谈、观察等方法,从N校的课程目标、内容、实施和评价四个方面进行调研,逐渐剥离出其课程建设过程中暴露出来的现实和难点问题,并基于发现的问题,对N校的课程建设进行提炼总结:课程目标重点明确,但未能有效统筹整合;课程内容较充足,有待于进一步系统规划;课程实施有效性尚需要提升;课程评价作用未能得到应有体现。同时,进一步提出针对这四个方面的建议与对策:明确课程定位,强化目标导向;规范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系统性;师生通力合作,增强课程实施有效性;完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发展。由于我国的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开展有着一定的相似性,故而期待为其他特殊中等职业教育学校的职业课程建设提供可借鉴的理论依据与实践案例,也期望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能为教育主管部门制定有关特殊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政策、文件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实际支撑。

张沫晗[10](2019)在《聋人高等艺术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究 ——以M校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为例》文中研究说明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状况是衡量一个国家残疾人教育事业是否发达、支持政策是否完善、社会文明是否先进的重要标志之一。聋人艺术是聋人文化的视觉化,承载着独特的文化诉求、交流功能和美学价值。融合教育主张构建“宽容、无差异”的校园文化与“平等、融合”的社会环境,对接受高等艺术教育的工艺美术专业聋人大学生实行融合教育培养模式,有利于提高聋人群体的社会融入性,促使其顺利融入社会生活。本文采用质性研究与量化研究相结合的研究方法,运用访谈法、参与式观察与实物收集法进行个案研究资料的收集,以M校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为个案学校,对工艺美术专业四个年级的课堂教学活动进行参与式观察,选取两名聋人大学生、两名教师、两名教学管理者进行深度访谈,运用斯特劳斯和科尔宾的三级编码方式对质性资料进行归纳与分析;通过《聋人大学生调查问卷》进行聋人大学生学校生存现状调查,运用spss17.0对量表进行数据处理分析。根据对问卷的数据分析和质性资料的编码进行探析,结果表明,第一,有普校就读经历的聋人学生适应能力较好;第二,普健融合的培养模式更加有利于提升聋人学生的学校适应能力与社会交往意识;第三,聋人大学生对专业指导方面的需求较高;第四,个案学校的融合培养模式表现在课程内容的融合、教学资源的融合、校园环境的融合和社交网络的融合四个方面,但其融合培养模式还存在进一步完善的空间;第五,聋人具有左视野—右脑优势、空间智能优势、视觉思维能力优势与异与健听人的专注力与动手能力,初步认为“偏重实用”的工艺美术专业适合聋人大学生学习,工艺美术专业实行融合模式有利于聋人大学生在掌握立足社会的一技之长的同时提升自我的人际交往意识与社会融入意识;第六,国家政策、劳动力市场需求都影响了融合培养模式的发展,但聋人大学生的学习适应需求、人际适应需求以及职业价值观方面的需求是影响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的主要因素。基于以上研究结果及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试提出以下建议完善个案学校聋人高等艺术教育的融合培养模式:首先,构建以艺术应用社会融入型人才为导向的“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其次,完善融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再次,在学校引领下完善聋人大学生学习支持系统,修改与重构工艺美术专业融合课程体系;最后,加强社会对融合环境构建的支持与引导。

二、聋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聋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论文提纲范文)

(1)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论文提纲范文)

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和基本经验
    (一)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
        1.初步发展阶段(1984—1999年)
        2.快速发展阶段(2000—2007年)
        3.蓬勃发展阶段(2008年至今)
    (二)残疾人高等融合教育的发展
二、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主要成绩
    (一)办学规模逐步扩大
    (二)专业设置和专业结构日趋多样
    (三)人才培养初步形成特色
    (四)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五)招生就业逐步完善
    (六)国际合作与交流更加广泛
三、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经验
    (一)重视法制建设,保障残疾人接受高等教育权利
    (二)各级残联组织在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中发挥重要推动作用
    (三)始终坚持高校在发展残疾人高等教育中的主体地位
    (四)始终坚持以人为本、立德树人与因材施教相结合的办学方针
三、新时代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任务
    (一)新时代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所面临的形势
    (二)新时代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目标和主要任务
        1.采取以融合教育为主的多种教育方式,加快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
        2.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学科与专业建设,打造一批国家级和省级重点学科与专业
        3.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创新残疾人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
        4.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
        5.加强残疾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创新,健全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支持保障体系

(2)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以Q校烹饪专业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问题的提出
    (一)研究背景
        1.党和国家对残疾人职业教育的重视
        2.加强职业教育反映了社会现实需求
        3.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面临着困境
    (二)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三)核心概念界定
        1.聋校
        2.中等职业教育
        3.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
    (四)理论基础
        1.人力资本理论
        2.职业素质本位的课程理论
    (五)以往研究
        1.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2.聋校中等职业教育相关研究
        3.已有研究评述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目的
    (二)研究对象
    (三)研究方法与工具
        1.个案研究法
        2.访谈法
        3.问卷调查法
    (四)研究过程
三、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一)课程目标现状
        1.人才培养目标
        2.校方对烹饪专业课程目标的认知反馈
        3.学生职业规划的目标
    (二)课程结构现状
        1.课时安排
        2.课序设置
    (三)课程设置与实施保障现状
        1.师资力量
        2.实训室建设
        3.课程实践方式
    (四)课程设置的评价反馈现状
四、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及归因
    (一)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的问题
        1.课程目标与需求不匹配、缺乏整合性
        2.课程结构不合理
        3.课程内容陈旧
        4.课程实施缺乏保障
        5.课程评价意识不足、主体单一
    (二)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1.外部原因
        2.内部原因
五、Q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未来发展建议
    (一)以需求为立足点设置和整合课程目标
        1.满足市场需求
        2.满足学生发展需求
        3.整合课程目标
    (二)调整课程结构
        1.均衡课时安排
        2.优化课序设置
    (三)更新课程内容
    (四)增强课程实施保障力度
        1.增强师资力量
        2.利用网络技术、创新教学方式
        3.与区域经济结合、深化校企合作
    (五)完善课程评价体系
        1.树立科学的课程评价意识
        2.形成多元课程评价体系
    (六)研究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一: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二:教师访谈提纲
附录三:毕业生访谈提纲
附录四:用人单位访谈提纲
附录五:《在校生课程满意程度调查问卷》
致谢

(3)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1.基于聋人文化的客观存在
        2.基于聋人社会的发展需要
        3.基于聋人课堂沟通的现实需要
        4.基于研究者自身学习经历与体验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理论基础
        1.跨文化交际理论
        2.翻译质量评估理论
    (五)概念界定
        1.跨文化
        2.跨文化交际
        3.高校聋人课堂
        4.手语传译
        5.课堂手语传译
二、国内外文献综述
    (一)跨文化交际的相关研究
        1.跨文化交际与翻译
        2.跨文化交际与课堂
    (二)课堂手语传译的相关研究
        1.课堂手语传译的作用研究
        2.课堂手语传译的有效性研究
        3.课堂手语传译的评估研究
        4.课堂手语传译研究方法的研究
    (三)以往研究的不足
    (四)本文的创新之处
三、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1.课堂观察对象
        2.访谈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课堂观察法
        2.访谈法
    (三)研究工具
        1.NVivo11 质性分析软件
        2.《课堂手语传译观察量表》
        3.《课堂手语传译员访谈提纲》
    (四)研究过程
        1.研究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2.研究资料的分析
        3.研究的信效度问题
        4.研究的伦理道德问题
四、课堂观察的结果与分析
    (一)课堂观察的结果
        1.忠实层面
        2.表达层面
        3.语言层面
        4.时间控制层面
    (二)课堂手语传译过程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手势汉语为主,自然手语为辅
        2.体位转换缺乏,面部表情单调
        3.漏译教学信息,造成内容缺失
        4.过多重复词句,有损流畅表达
        5.错译教学内容,影响意义忠实
        6.主观添加信息,产生过度翻译
五、访谈资料的编码结果与分析
    (一)访谈资料的编码过程与结果
        1.开放性编码——建立自由节点
        2.主轴性编码——建立树状节点
        3.选择性编码——建立核心节点
    (二)访谈资料编码结果的分析
        1.译员自身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欠佳
        2.学校中的聋文化认知尚浅
        3.译员与聋生之间的文化差异较大
六、讨论
    (一)课堂手语传译员的文化定位偏向听人文化
    (二)聋人大学生自身的文化归属感比较弱
    (三)大多数听人任课教师对聋人群体不了解
    (四)高校聋人课堂中的文化冲突多以隐性方式存在
七、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二)建议
        1.完善手语翻译专业课程设置
        2.加强译员职后培训并健全其评价考核机制
        3.深化译员跨文化意识以增强其文化信息感应力
        4.提高手语传译员的跨文化交际能力
        5.加大聋人文化在学校中的推广力度
八、研究不足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A 课堂手语传译观察量表
附录 B 知情同意书
附录 C 课堂手语传译员访谈提纲
附录 D 开放性编码过程示例
附录 E 访谈资料的编码体系图
附录 F 课堂手语传译员AF1 访谈实录
附录 G 课堂手语传译员EW2 访谈实录
致谢

(4)融合教育理念下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研究 ——以三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目的及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目的
        1.1.3 研究意义
    1.2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
    1.3 研究对象及研究方法
        1.3.1 研究对象
        1.3.2 研究方法
    1.4 文献综述
        1.4.1 国内研究现状
        1.4.2 国外研究现状
        1.4.3 文献述评
2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2.1 概念界定
        2.1.1 残疾人
        2.1.2 高等特殊教育
        2.1.3 融合教育
    2.2 理论基础
        2.2.1 融合教育理论的提出
        2.2.2 融合教育的理论依据:教育公平
        2.2.3 融合教育的模式
    2.3 历史沿革:高等特殊教育的政策演变
        2.3.1 1978-1989年:探索阶段
        2.3.2 1990-2010年:建设阶段
        2.3.3 2010年至今:转型阶段
3 我国高等特殊教育的现状调查与分析
    3.1 研究设计
        3.1.1 问卷法
        3.1.2 访谈法
    3.2 调查结果的描述与分析
        3.2.1 国家层面
        3.2.2 高校层面
        3.2.3 家庭层面
4 研究结论
    4.1 政策保障与经费支持不足
    4.2 社会“标签化”现象普遍,无障碍环境滞后
    4.3 招生考试混乱,招生类别有限
    4.4 普特教育分离,培养模式陈旧
    4.5 师资力量薄弱,专业化程度低
    4.6 就业支持不足,就业范围狭窄
5 研究建议
    5.1 健全法律法规,加大资金投入
    5.2 消除社会排斥,改善无障碍环境
    5.3 协调招生工作,增加招生类型
    5.4 推进残健融合,创新培养模式
    5.5 促进高等特殊师范教育发展
    5.6 加大就业支持,拓展就业渠道
    5.7 促进家校合作,提高个人能力
6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高校残疾大学生融合教育发展现状的调查问卷
致谢

(5)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发展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绪论
    一、选题缘由及研究意义
        (一)选题缘由
        (二)研究意义
    二、核心概念界定
        (一)教育项目
        (二)美国联邦教育项目
        (三)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
    三、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综述
        (二)国内研究现状综述
    四、主要研究内容
        (一)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演变历程的分期依据
        (二)各章研究内容
    五、研究思路和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六、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一)本论文的创新点
        (二)本论文的不足之处
第一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重点创设(二战后至20 世纪60 年代初)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奠基
        一、美国建国前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萌芽
        二、20世纪初期美国教育项目管理的雏形生成
    第二节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实践
        一、退役军人教育援助项目的创设
        二、国防研究奖学金项目的创设
        三、国际交流与教育项目的创设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特点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成效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重点创设的问题
第二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系统整合(20 世纪60 年代中至80 年代初)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背景
        一、“民权运动”的兴起与“伟大社会”建设
        二、联邦管理体制的变革
        三、从联邦教育总署到联邦教育部的管理探索
    第二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实践
        一、初中等教育法中的系列教育项目的设置与运作
        二、高等教育项目管理的系列化运作
        三、关注社会地位处境不利人群项目的创设
        四、职业教育项目管理的调整
        五、影响援助项目的创设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特点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成效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系统整合的问题
第三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体系优化(20 世纪80 年代初至20 世纪末) ··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背景
        一、教育项目管理固有局限的逐渐显露
        二、教育项目管理主体的“门户”之行
        三、“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
    第二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实践
        一、1981 年《综合预算调节法》对项目管理的改革
        二、教育项目管理向早期教育干预层面的延伸
        三、教育项目管理向优质学校示范引领层次的拓展
        四、教育项目管理向职业技术教育领域的跨越
        五、教育灵活性示范项目的设立
        六、大学生资助项目的反复调整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特点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成效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体系优化的问题
第四章 二战后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创新提升(21世纪初至今)
    第一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背景
        一、苏东剧变与世界体系的震荡
        二、多极化世界格局的新挑战
        三、教育升级创新的新需要
    第二节 联邦政府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实践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战略的升级与落实
        二、强化联邦对教育项目管理体制的操控
        三、项目引导各地构建STEM学习生态系统
        四、“十万强”系列国际教育交流项目的全球覆盖
    第三节 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特点、成效及问题
        一、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特点
        二、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成效
        三、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创新提升的问题
结语 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启示
    一、深深地植根于美国教育社会生态的文化土壤
    二、联邦运作的法制化为教育项目管理提供合法性权威
    三、各级政府、社会团体和社会全员主体的能动参与和干预
    四、结构清晰精细的教育项目科学设计
    五、联邦教育项目管理的不断探索、创新与提升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践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二、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
        (一)国外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二)国内残疾人职业教育研究现状
        (三)文献评述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三)访谈对象
第二章 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一、概念界定
        (一)残疾人
        (二)职业教育与残疾人职业教育
    二、理论基础
        (一)增能理论
        (二)优势视角
        (三)利益相关者管理理论
第三章 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与地区实践
    一、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历史回顾与政策梳理
        (一)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回顾
        (二)我国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梳理
        (三)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教育政策概况
    二、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践情况
        (一)江苏省残疾人受教育水平和就业情况概览
        (二)江苏省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三)省内特殊教育学校的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践
    三、小结
第四章 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的困境分析
    一、政府层面
        (一)立法保障
        (二)政府责任
        (三)中高等职业教育衔接
    二、职业教育院校层面
        (一)专业课程设置
        (二)教育师资
    三、企业层面
        (一)联合办学形式
        (二)校企合作
    四、社会公众层面
第五章 国外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经验借鉴
    一、美国的残疾人职业教育立法与实践经验
        (一)残疾人职业教育立法
        (二)残疾人职业教育实践——社区学院
    二、韩国的残疾人职业教育模式总结
    三、残疾人职业教育的经验总结
        (一)政府层面——完善的教育立法保护
        (二)职业教育院校层面——专业课程设置的市场化导向
        (三)企业层面——校企合作的深入
        (四)教育理念层面——融合教育发展态势明显
        (五)其他层面——与不同层次教育的互联互通
第六章 残疾人职业教育的优化发展路径
    一、政府层面
        (一)加强立法保障
        (二)强化政府责任,完善管理体制
    二、职业教育院校层面
        (一)优化专业设置
        (二)提升师资队伍力量
    三、企业层面
        (一)积极参与联合办学
        (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四、社会层面——增强社会关切
    五、教育理念层面——融合教育的深化
参考文献
附录 访谈提纲
致谢

(7)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论文提纲范文)

一、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 开设专业的院校少, 人才类型单一。
    (二) 翻译类课程和聋人学类课程开设较少。
    (三) 缺乏高水平师资, 缺少聋人教师。
二、对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的建议
    (一) 在开设翻译专业的高校增设手语翻译方向, 丰富人才类型。
    (二) 调整课程结构, 增设更多翻译类与聋人学类课程。
    (三) 提升师资专业水平, 接纳更多聋人教师。
    (四) 国家应加快手语翻译职业化进程。

(8)艺术类聋生设计认知方式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绪论
    一、研究动机与背景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文献综述
    四、研究思路和框架
第一章 聋人相关法规政策与教育发展分析
    第一节 国内外聋人相关法律法规分析
        一、我国聋人相关法律法规
        二、国外聋人相关法律法规
        (一)韩国手语法
        (二)新西兰手语法
        (三)英国手语法
    第二节 国内外聋人高等教育发展
        一、我国聋人艺术类高等教育的发展
        二、国际顶尖聋人院校教育模式分析
        三、国内外院校课堂对比分析
第二章 感官认知——生活在声音世界的聋人
    第一节 声音在聋人心中的“样子”
        一、物理存在——永不停歇的震动
        二、社会存在——声音礼仪
        三、心理存在——多感官体验下的寂静之声
    第二节 无声的话语权
        一、生活困境与身份认同
        二、除了听,我们什么都能做
    第三节 虚构的服务设计
        一、声音信息转化的缺席
        二、聋人沟通设备的开发
第三章 语言认知——手语特征分析
    第一节 语言刺激——早期语言环境的重要
    第二节 构词方式——灵活的肢体语言
        一、手语的隐喻与转喻
        二、艺术设计类手语构词
        三、手语的灵活设计与运用
    第三节 语言形态——不能被书写的和弦
第四章 认知实验——策划方案与反馈
    第一节 感知设计——艺术类聋生看展计划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三、前期准备
        四、城市站点
        五、回顾与评估
    第二节 《手语时代》电影放映及映后导演对谈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信息
        三、活动目的及意义
        四、活动反馈
    第三节 身体与现代舞工作坊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三、活动参与者
        四、活动过程
        五、实施过程与反馈
    第四节 无声咖啡馆
        一、活动背景
        二、活动目的及意义
        三、活动内容
结论
附录一 :聋生参观南艺毕业展调查问卷
附录二 :南艺设计学院与南特阳光学院合作协议(拟)
附录三 :靳伟老师访谈记录
附录四 :吴限访谈记录
附录五 :与李静楠交流记录(节选)
附录六 :与李宁、张淇轩交流记录(节选)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致谢

(9)特殊学校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以N校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意义
        1.2.1 理论意义
        1.2.2 实践意义
    1.3 核心概念界定
        1.3.1 听障生
        1.3.2 中等职业教育
        1.3.3 课程和课程建设
    1.4 研究综述
        1.4.1 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4.2 残疾人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4.3 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相关研究
        1.4.4 已有研究述评
    1.5 理论基础
        1.5.1 陶行知职业教育课程理论
        1.5.2 实践模式课程理论
第2章 研究设计与思路
    2.1 研究目的
    2.2 研究方法
    2.3 研究内容
    2.4 研究对象
        2.4.1 个案的选择
        2.4.2 访谈对象的选择
    2.5 研究步骤
        2.5.1 进入研究现场
        2.5.2 收集研究资料
        2.5.3 整理与分析资料
    2.6 研究的相关问题
        2.6.1 研究的真实性问题
        2.6.2 研究的伦理问题
第3章 N校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现状
    3.1 课程目标
        3.1.1 总的课程目标
        3.1.2 各分模块课程目标
    3.2 课程内容
        3.2.1 课程内容的选择
        3.2.2 课程内容的组织
    3.3 课程实施
    3.4 课程评价
第4章 N校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面临的问题
    4.1 课程目标有待明确
        4.1.1 缺乏政策支持
        4.1.2 课程目标未能有效整合
        4.1.3 个体差异难以兼顾
    4.2 课程内容缺乏规范
        4.2.1 课程内容选择随意
        4.2.2 课程内容组织松散
    4.3 课程实施有效性难以保证
        4.3.1 师资配备不足
        4.3.2 非智力因素培养被忽视
        4.3.3 师生有效互动缺乏
    4.4 课程评价机制不完善
        4.4.1 课程评价功能受限
        4.4.2 课程评价方式单一
第5章 N校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的总结与建议
    5.1 总结
        5.1.1 课程目标重点明确,但未能有效统筹整合
        5.1.2 课程内容较充足,有待于进一步系统规划
        5.1.3 课程实施有效性尚需要提升
        5.1.4 课程评价作用未能得到应有体现
    5.2 建议
        5.2.1 明确课程定位,强化目标导向
        5.2.2 规范课程内容,提升课程系统性
        5.2.3 师生通力合作,增强课程实施有效性
        5.2.4 完善评价机制,促进课程发展
第6章 研究反思与展望
    6.1 研究反思
    6.2 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附录1 知情同意书
    附录2 管理者访谈提纲
    附录3 老师访谈提纲
    附录4 学生访谈提纲
致谢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10)聋人高等艺术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究 ——以M校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为例(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1章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后现代主义对融合教育思想的孕育
        1.1.2 高等教育改革的综合趋势
        1.1.3 聋人大学生立足社会与自我实现的现实诉求
    1.2 研究目的与研究意义
        1.2.1 研究目的
        1.2.2 研究意义
第2章 文献研究
    2.1 核心概念界定
        2.1.1 耳聋与聋人
        2.1.2 聋人高等教育
        2.1.3 融合教育
        2.1.4 工艺美术
    2.2 文献综述
        2.2.1 融合教育模式研究进展
        2.2.2 国外聋人高等艺术教育办学与研究现状
        2.2.3 我国聋人高等艺术教育融合培养模式发展概况
    2.3 评述与总结
        2.3.1 已有研究的启示
        2.3.2 现有研究的不足
第3章 研究设计
    3.1 理论基础
        3.1.1 建构主义理论
        3.1.2 多元智能理论
        3.1.3 群体性融合教育理论
    3.2 研究方法
        3.2.1 研究方法与个案学校的确立
        3.2.2 研究对象
        3.2.3 收集资料的方法
        3.2.4 资料分析的方法
    3.3 研究的信效度和研究伦理
        3.3.1 信度和效度检验
        3.3.1.1 问卷的信效度检验
        3.3.1.2 质性研究资料分析的可靠性与有效性
        3.3.2 研究伦理
第4章 M校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的融合培养模式概况
    4.1 融合理念价值指引下个案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
    4.2 融合培养模式下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的教育管理机制
        4.2.1 办学理念:掌握手艺立足社会,持之以恒放飞梦想
        4.2.2 融合培养模式:全方位、系统化的新型融合
        4.2.3 阶梯性培养目标:从立足社会到梦想愿景
        4.2.4 教师专业共同体建设
        4.2.5 教学组织模式
    4.3 班级环境中工艺美术专业融合教学的课堂实践
        4.3.1 教学方法
        4.3.2 学习模式
        4.3.3 课堂学习支持系统
第5章 聋人高等艺术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综合探究
    5.1 基于研究结论的综合讨论
        5.1.1 量表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5.1.2 M校特殊教育艺术学院的融合培养模式现状分析
    5.2 影响工艺美术专业融合培养模式发展的因素
        5.2.1 内部因素:就业与梦想为导向
        5.2.2 外在转变:三个主体为视角
    5.3 聋人高等艺术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构建
        5.3.1 构建以艺术应用社会融入型人才为导向的“三位一体”融合教育模式
        5.3.2 完善融合教育教学管理制度
        5.3.3 工艺美术专业融合课程体系的修改与重构
        5.3.4 加强社会对融合环境构建的支持与引导
    5.4 总结与展望
        5.4.1 研究创新
        5.4.2 局限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谢

四、聋人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论文参考文献)

  • [1]我国残疾人高等教育发展的回顾与展望[J]. 丁勇. 现代特殊教育, 2021(20)
  • [2]聋校中等职业教育课程设置现状研究 ——以Q校烹饪专业为例[D]. 姜雪.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3]跨文化视域下高校聋人课堂手语传译问题研究 ——以河南省某高校为例[D]. 魏燕珂. 辽宁师范大学, 2021(09)
  • [4]融合教育理念下我国高等特殊教育发展研究 ——以三所高等特殊教育院校为例[D]. 赖蓉. 江西农业大学, 2020(07)
  • [5]二战后美国联邦教育项目管理发展研究[D]. 刘亮亮. 河北大学, 2020(08)
  • [6]利益相关者视角下残疾人职业教育发展路径研究 ——基于江苏省的实践分析[D]. 谢颖. 南京大学, 2020(04)
  • [7]高校手语翻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与建议[J]. 郭玉祺,胡金萍. 绥化学院学报, 2019(07)
  • [8]艺术类聋生设计认知方式研究[D]. 沈馨. 南京艺术学院, 2019(01)
  • [9]特殊学校听障生中等职业教育课程建设研究 ——以N校为例[D]. 张晨琛.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6)
  • [10]聋人高等艺术教育融合培养模式的探究 ——以M校特殊教育艺术学院为例[D]. 张沫晗. 陕西师范大学, 2019(01)

标签:;  ;  ;  ;  ;  

高等职业技术聋人教育人才培养方向探讨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