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消解法测定酸枣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不同消解法测定酸枣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一、不同消化方法对测定酸枣时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文献综述)

骆璐[1](2021)在《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文中指出目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现象严重影响药材的安全性及有效性。针对规模化种植药用植物的污染状况,本研究旨在建立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系统的检测方法体系、风险评估体系、有害残留物标准及质量管控体系,提出保障药材质量及安全性的有效措施。方法1.药用植物农残的检测收集了 1771批次共182种大规模种植的药用植物样本,通过文献检索确定了药用植物中常检出的、禁用的、以及高毒的共136个农药残留,使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或气相色谱-串联质谱(GC/MS-MS)对136种具有高毒和高检出率的农药进行检测,建立了药用植物的多残留农药检测体系。通过欧盟药典公式,计算出农药的最大残留限量,计算其检出率及超标率。2.药用植物重金属的检测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对1773批次共86种药用植物中五种重金属镉(Cd)、铅(Pb)、砷(As)、汞(Hg)和铜(Cu)进行检测。根据20个国家和地区以及7个国际组织颁布的五种重金属的现有标准,分别计算重金属的检出率及超标率。3.药用植物农残的风险评估对于农残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区分由于农残暴露量升高而对健康构成的可接受或不可接受风险。应用危害商(HQ)和危害指数(HI)来量化急性、慢性以及药用植物农残的累积暴露风险;采用风险安全序数,通过风险等级评分对农药和药材的风险等级进行分类和排序。通过将农药毒性、农药摄入量和可检测残留水平的相应分值进行计算,得到农药的风险等级得分(S)和药材的风险指数(RI)。此外,首次建立了针对药用植物农残的健康影响评估体系,将致癌和非致癌风险与疾病发病率相关联。对药用植物农药残留引起的患者摄入量以及相关癌症和非癌症聚集效应进行量化,并将两者合并成患者健康影响得分(IS),用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表示。4.药用植物重金属的风险评估对于重金属造成的健康风险,采用膳食风险评估、非癌症风险评估和癌症风险评估探讨药用植物中重金属污染对人体健康的潜在影响。膳食风险评估计算出每日预估重金属摄入量(EDI)与各金属的每日可接受摄入量(PTDI)比较;非癌症风险分别计算了每种药材中各金属的非癌症危害商(HQ)及每种药材的总非致癌危害指数(HI);同时计算了每种药材中三种明确癌症风险金属的癌症风险值(CR),与癌症强度因子(CSF)比较,并计算了每种药材的总癌症风险值。结果1.药用植物农残检出及超标情况农残的总检出率为88.03%(1559批次),超标率为59.01%(1045批次)。根据欧盟(EU)、美国(US)和中国的相关规定,共检出35种禁用农药。在至少42.97%的样品(761批次)中检测到35种禁用农药,其中速灭磷和总DDT分别的检出率分别为 24.20%(LC/MS-MS,242/1000)和 13.10%(GC/MS-MS,101/771)。此外,8种禁用农药的浓度水平比欧盟标准高出500倍以上。菊花中检出农药37种(超标8种,禁用7种),其次是山楂(29种)和益智(27种)。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48.62%,n=1559),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5.77%,n=1559)。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杀虫剂(45.42%,n=6387)和杀菌剂(33.69%,n=6387)检出率最高。2.药用植物农残风险评估根据农残的膳食风险评估结果,10种药材的急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a>1),包括山楂(HIa=12.09),花椒(HIa=11.54),枸杞子(HIa=1.86),和苦地丁(HIa=1.48)等。23种药用植物的慢性风险为不可接受风险(HIc>1),包括山楂(HIc=6.62),肉豆蔻(HIc=3.51),和花椒(HIc=3.38)等。山楂和花椒的急慢性风险(HQa和HQc)及急慢性累积风险(HIa和HIc)最高,而禁用农药呋喃丹和速灭磷在膳食暴露风险评估中危害商最高。此外,果实和种子类药材显示出最高的膳食暴露风险。在风险安全序数评估中,山楂、枸杞子、金银花和蒲公英中检测到的3-羟基呋喃丹和对溴磷的风险等级得分(S=140)最高。而药用植物山楂的危害指数最高(RI=1925),其次是石斛(RI=1315)和防风(RI=1144)。此外,根据Spearman相关系数,农药残留(p=0.783)对风险排序的贡献最大,其次是农药毒性(p=0.691),草药摄入量(p=0.370)最小。根据健康影响评估结果,药材薏苡仁(min ISh=3945.40 μDALY·person-1,mean ISh=972.07 μDALY.person-1)和川明参(ISh=4287.78μDALY·person-1)调整伤残年数最高,而薏苡仁o,p’-DDT(ISi,h=2729.58 μDALY·person-1),及川明参中的 o,p’-DDT(mean ISi,h=2837.91 μDALY·person-1,max ISi,h=3682.78μDALY·person-1)风险最高。综合三种风险评估方法,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其除具有肾毒性和肝毒性外,还具有致癌、遗传毒性、神经毒性和生殖毒性等。且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问题需要特别关注。3.药用植物重金属检出及超标情况所有样品均检测到了重金属,总计30.51%(541)的样品中至少有一种重金属超过中国药典(2020版)标准,433个样品检测出一种超标金属,75个样品检测出两种超标金属,24个样品检测出种3超标金属,9个样品检测出4种超限金属。五种重金属的超标率依次为Pb(102,5.75%)>Cd(88,4.96%)>As(74,4.17%)>Hg(67,3.78%)>Cu(31,1.75%)。Hg在菊花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66.17倍,Pb在桔梗中检出的最高浓度超标9.02倍。叶及皮类药用植物的超标率为9.68%,果实及种子类的超标率为16.13%,全草及其它类的超标率为41.94%,根及根茎类药材的超标率为19.35%。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重金属Pb的超标率最高,其次是Cd 和 As。4.药用植物重金属风险评估根据重金属的膳食风险评估,共有25种(29.07%)草药(n=86)存在不可接受的风险,其中9种以果实及种子入药,5种为花类,3种为根茎类,2种为叶及皮质类。7种草药中Pb、5种草药中的Cd、4种草药中的Hg和3种草药中As的最大估计日摄入量(EDI)超过了相应的暂定允许日摄入量(PTDI)。车前草的非癌症风险最高(HI=11.47),而穿心莲的癌症风险最高(CR=5.27E-09)。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HQ=9.95)和癌症风险(CR=4.48E-09)。结论农药在根茎及根茎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在花类药材中检出率最低,以山楂为代表的果实类药材的农残风险最高。重金属在果实和种子类药材中的检出率最高,而在全草类药材的超标率最高。风险最高的农药属于有机磷杀虫剂,总滴滴涕、呋喃丹,和速灭磷被确认为是最具风险隐患的杀虫剂。重金属As在草药中显示出最高的非癌症和癌症风险。本研究是时空尺度大规模的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检测及风险评估,为标准制定、药用植物规模化生产管理体系的建立及质量监管提供了数据支撑及依据。

李虹[2](2021)在《不同产地及炒制前后酸枣仁内在成分、滋味差异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研究目的:酸枣仁为鼠李科枣属多年生落叶灌木或小乔木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ex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可以宁心安神、养心补肝、敛汗生津,长期以来就是我国治疗失眠的要药。在当代社会快节奏、高压力的生活环境下,患有焦虑、失眠的人群越来越多,酸枣仁作为第一批由卫生部颁布的药食同源两用品之一,又是治疗失眠的要药,因此酸枣仁的受关注度越来越高,需求量不断增加。酸枣仁发挥治疗作用的效果取决于酸枣仁的质量,然而酸枣分布广泛,多以野生为主,且酸枣仁常炒制后入药,因此产地和炒制是影响酸枣仁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酸枣仁质量的优劣与性状及内在成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作为种子类药材,酸枣仁脂肪油含量较高,目前,关于产地因素及炒制因素对酸枣仁脂肪油成分影响研究尚不系统;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则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重要依据;此外滋味特征也是中药质量评价的重要方面。因此,本文以来源于河北、山西、陕西、辽宁4个产区的13个产地酸枣仁样品及对应炒品酸枣仁为研究对象,分析不同产地及产区间酸枣仁脂肪油成分特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差异以及滋味特征,分析生、炒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建立鉴别生、炒酸枣仁滋味判别模型。初步探究产地因素及炒制因素对酸枣仁内在成分和滋味性状的影响,以期为酸枣仁药效物质基础及质量评价研究奠定基础;为酸枣仁的临床安全、高效用药提供参考;为酸枣仁炒制机制及“逢子必炒”炮制理论研究提供基础资料;同时为酸枣仁的适宜种植区选择及酸枣仁品种的定向培育研究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采用索氏提取法,以石油醚为溶剂提取不同产地及炒制前后酸枣仁脂肪油,结合多重比较的方法,对不同产地及生、炒酸枣仁脂肪油重量占比进行分析。(2)对上述索氏提取出的不同产地及生、炒酸枣仁脂肪油,采用GC-MS技术对其进行成分分析,在酸枣仁脂肪油成分组成及各成分相对含量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OPLS-DA模型,分析“产地”及“炒制”因素对酸枣仁脂肪油成分的影响,并筛选出产地间及炒制前后酸枣仁脂肪油的特征差异成分。(3)采用微波消解法,利用ICP-MS技术,分析不同产地酸枣仁中铜、汞、铅、镉、砷5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并基于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对不同产地酸枣仁进行聚类,从重金属角度表征产地间酸枣仁质量的差异,为酸枣仁质量把控提供数据支持。(4)采用电子舌技术,对炒制前后及不同产区酸枣仁滋味特征进行检测,关于生、炒酸枣仁滋味差异,采用配对t检验的分析方法,并建立生、炒酸枣仁PCA、OPLS-DA识别模型,分析炒制对酸枣仁滋味的影响;关于不同产区间酸枣仁滋味差异,基于酸枣仁样品的滋味特征值,建立PCA、OPLS-DA模型,并筛选出产区间差异滋味。结果与结论:(1)生、炒酸枣仁脂肪油得率存在差异,炒制可以提高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率,不同产地间酸枣仁脂肪油得率差异不明显,炒制可以缩小不同产地生品酸枣仁脂肪油得率差异。(2)通过对不同产区及炒制前后酸枣仁脂肪油成分进行分析,共筛选鉴定出了 39个化学成分。产区及炒制因素对酸枣仁脂肪油成分及各成分相对含量均有影响。关于炒制对酸枣仁脂肪油成分的影响,炒制后不饱和脂肪酸类成分含量增加;对生、炒酸枣仁脂肪油成分建立OPLS-DA模型,筛选出了 9个差异成分,分别为油酸甲酯、角鲨烯、丙烯酸-2,3-环氧丙酯十八烯酸、顺-11-二十碳烯酸甲酯、顺-13-二十碳烯酸甲酯、二十烷酸甲酯、二十二烷酸甲酯、硬脂酸甲酯、二十四烷酸甲酯。关于产区间酸枣仁脂肪油成分差异,OPLS-DA模型表明河北产区与其它3个产区均能明显区分。通过对两两产区建立OPLS-DA模型,结果显示两两产区间均可以被区分开,仅陕西-山西产区、山西-辽宁产区模型预测能力偏低,需要增加样本量进一步验证,在河北和陕西产区间存在7个差异显着成分,河北和山西产区间存在5个差异显着成分,河北和辽宁产区间存在5个显着差异的成分,陕西和辽宁产区间存在10个差异显着成分。(3)不同产地酸枣仁中均不含有汞元素,产地间铅、砷、镉、铜4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存在一定差异,但不具有明显的产区特征。所有酸枣仁样品中均不存在重金属含量超标现象,说明酸枣仁使用较为安全。(4)炒制对酸枣仁滋味有显着影响,基于电子舌技术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实现生、炒酸枣仁滋味的快速识别,建立了生、炒酸枣仁特征滋味指纹图谱,配对t检验结合OPLS-DA分析结果,筛选出了 3个生、炒酸枣仁差异滋味,分别为SCS、CPS、NMS。通过对不同产区生品酸枣仁及炒品酸枣仁滋味建立OPLS-DA模型,结果表明滋味可以作为酸枣仁产区鉴别的潜在依据,酸枣仁炒制后滋味会发生改变但仍具有产地属性。本文从酸枣仁中脂肪油提取率、脂肪油成分及含量、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以及酸枣仁滋味特征方面对不同产地及炒制前后酸枣仁进行研究。对产地间和炒制前后酸枣仁差异进行了分析,找出了差异标志物,进一步表明了产地和炒制是影响酸枣仁质量的两大重要因素。研究结果可以为酸枣仁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质量评价研究以及炒制机理研究提供依据。

付彩,崔小芳,裴香萍,杜晨晖,闫艳[3](2020)在《基于LC-MS/MS的酸枣叶总黄酮中6种成分定性定量分析》文中认为目的建立一种基于LC-MS/MS的酸枣叶总黄酮中槲皮素-3-O-洋槐糖苷、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苷、槲皮素6种化学成分的定性和定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沃特世T3色谱柱进行分离,柱温35℃,以乙腈-0.1%甲酸水溶液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多反应监测-触发增强子离子扫描(MRM-IDA-EPI)模式检测。结果酸枣叶总黄酮中6种化学成分的峰面积和浓度在测定浓度范围内均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r均大于0.999 5。重复性结果 RSD值均小于5%,符合药典规定要求。加样回收率为99%-108%,精密度RSD为1.83%-2.95%。总黄酮中槲皮素-3-O-洋槐糖苷、芦丁、金丝桃苷、槲皮素-3-O-葡萄糖苷、槲皮苷、槲皮素的含量分别为10.4%,8.3%,0.1%,0.3%,0.2%,0.005%。结论本研究所建立方法基于多反应监测-信息依赖获取-增强产物离子(MRM-IDA-EPI)模式,可以实现一次进样同时定性定量分析,而且本研究结果为后期酸枣叶总黄酮药效及药动学研究提供稳定、可控的物质基础。

付彩[4](2020)在《基于肠道菌群的酸枣叶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文中研究说明选题依据:酸枣叶为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叶(LZJS),资源丰富,缺乏有效的利用途径而被浪费。酸枣叶又名棘叶,始载于《本草纲目》,具有“敛疮解毒,治胫臁疮”之功效。酸枣叶中含有丰富的黄酮、皂苷、氨基酸、核苷类和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酸枣叶具有明显的镇静安神、抗氧化和保护肝脏等多种保健功效。改善睡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是酸枣叶研究领域热点之一。课题组前期研究发现酸枣叶中总黄酮含量可高达8.04%,并且对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优化,得到了酸枣叶总黄酮部位(纯度41%,得率10%)。对总黄酮部位进行表征发现酸枣叶中黄酮类成分多以黄酮醇类(槲皮素、山奈酚)为苷元,具有很高的抗氧化活性。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苷元的化合物不以原型入血,经肠道菌转化为活性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因此本研究提出“酸枣叶总黄酮(LZJSF)是否在人体肠道菌群的代谢转化作用下产生了抗氧化活性产物,其在体内是否具有抗氧化作用,作用机制是什么?”的研究假说。对以上问题的回答将有助于对LZJSF的充分开发利用。目的:建立快速、准确、高效的LZJSF质量控制方法;比较LZJSF经正常人肠道菌液转化前后的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的变化,以期阐明LZJSF的抗氧化活性产物;以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为研究对象,从经典药效学,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的角度阐明LZJSF改善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的多途径、多靶点作用机制。方法:1.建立基于多反应监测扫描-数据依赖性获取-增强子离子扫描(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Information dependent acquisition-Enhanced product ion scanning,MRM-IDA-EPI)模式对LZJSF中6种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方法并且对其进行方法学考察;采用已建立的方法测定3批样品中6个成分的含量。2.采用体外离体粪便温孵法对LZJSF进行转化,利用LC-Q-Orbitrap-MS/MS技术对肠道菌转化前后样品中原型成分及代谢产物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并从化学水平采用DPPH·、O2-和Fe3+还原方法及细胞水平采用过氧化氢诱导PC12细胞对转化前后的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3.体内腹腔注射D-gal建立氧化损伤大鼠模型,以Morris水迷宫实验评价LZJSF对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的改善作用,并考察了LZJSF对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血清及脑组织中丙二醛(MDA,Malondialdehyde)等抗氧化指标的影响。应用1H-NMR代谢组学技术结合多元统计方法对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血清中内源性代谢产物的变化规律及代谢途径进行分析,并考察LZJSF对内源性小分子及代谢途径的调节作用。最后,从肠道菌群的角度考察LZJSF对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肠道菌群的影响。结果:1.建立了一种基于MRM-IDA-EPI模式的LC-MS/MS同时测定LZJSF中6种成分含量的方法,在检测灵敏度高、定量准确的MRM基础上,进一步联合EPI扫描在较低浓度条件下生成二级子离子全扫描图,同时定性定量分析,防止出现假阳性峰干扰判断。其中quercetin-3-O-Rob、quercetin-3-O-Rut、quercetin-3-O-β-D-Gal、quercetin-3-O-β-D-Glu、quercetin-3-Rha、quercetin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0.4%,8.3%,0.1%,0.3%,0.2%,0.00 5%。2.成功建立了离体粪便温孵体系,并建立了UPLC-Q-Orbitrap/MS分析LZJSF经肠道菌群转化前后化学成分的分析方法;以槲皮素和山奈酚为母核的苷类化合物经过肠道菌水解为苷元,苷元随后水解为小酚酸类化合物。在转化0 h、1 h、2 h的样品中quercetin-3-O-Rut、quercetin-3-O-Rob、quercetin-3-O-β-D-Glu、quercetin-3-O-β-D-Gal、quercetin-3-Rha、kaempferol-3-O-Rut含量高;转化4 h、6 h样品中苷元类化合物quercetin、taxifolin、kaempferol含量高;转化24和48 h样品中主要含有小酚酸类化合物3,4-dihydroxyphenylacetic acid、3-hydroxyphenylacetic acid、4-hydroxyphenylacetic acid、m-hydroxyphenylpropionic acid、3-phenylpropionic acid、4-hydroxybenzoic acid、p-hydroxyphenylpropanoic acid。对转化前后样品的化学活性测定发现其对DPPH·、O2-的清除能力4 h、6 h>0 h、1 h、2 h>24 h、48 h,对Fe3+的还原能力4 h、6 h>0 h、1 h、2 h>24 h、48 h。在H2O2诱导PC12细胞损伤也发现相同的趋势,MDA、ROS的含量24 h>0 h>4 h、6 h。3.LZJSF干预D-gal致氧化损伤大鼠的代谢组学与肠道菌群研究(1)LZJSF对D-gal大鼠的干预作用,与Control大鼠比D-gal组大鼠在原平台象限活动路程、活动时间、穿越原平台的次数及游泳速度均小于Control,说明模型成功。比较LZJSF的行为学、血清及脑生化指标,结果表明LZJSF(200 mg/kg)能高效地清除体内多余的自由基,修复生物体的氧化应激损伤,使氧化损伤大鼠的学习记忆力提高。(2)LZJSF对D-gal大鼠的血清代谢组学研究,通过OPLS-DA模型的VIP>1值并结合t-test的发现D-gal组大鼠12个代谢物发生显着变化,给药后组使valine、isoleucine、leucine和acetic acid等11个代谢物回调。MetPA结果显示LZJSF(200 mg/kg)主要通过调节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和丙酮酸代谢途径发挥作用。(3)LZJSF对D-gal大鼠的肠道菌群影响。Alpha多样性分析发现,LZJSF(100 mg/kg)和LZJSF(200 mg/kg)组使菌群Alpha多样性恢复,LZJSF(200 mg/kg)组可以通过影响门(Firmicutes、Bacteroidetes、Firmicutes/Bacteroidetes)、科(Lactobacillaceae、Coriobacteriaceae、Bacteroidales-S24-7)、属(Unclassified S24-7、Lctobacillus)水平的菌群丰度而对氧化损伤大鼠的肠道菌群起到调节作用。(4)菌群与差异化合物进行皮尔逊相关性分析发现与氧化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结论:本文建立了一种基于MRM-IDA-EPI模式6种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重复性好、准确度高,可用于LZJSF中6种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及质量控制;鉴别了LZJSF肠道菌转化后样品中18种原型成分及7种代谢产物,阐明了LZJSF中以槲皮素和山柰酚为母核的糖苷类化合物的转化规律;4 h和6 h为总黄酮代谢转化的关键时间点,糖苷类化合物含量显着降低,而苷元明显升高;且其在化学水平及细胞水平抗氧化活性均最强。LZJSF(200 mg/kg)可改善D-gal诱导的氧化损伤大鼠的记忆损伤及氧化应激作用;LZJSF(200 mg/kg)主要通过调节(1)牛磺酸和次牛磺酸代谢(2)甘氨酸、丝氨酸和苏氨酸代谢(3)丙酮酸代谢发挥抗氧化损伤作用;LZJSF(200 mg/kg)可通过影响门、科、属水平的菌群丰度而对氧化损伤大鼠的肠道菌群起到调节作用。与氧化损伤相关的差异代谢物与肠道菌群的调节具有正相关性或负相关性。

赵玉凤[5](2020)在《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和条形码遗传变异研究》文中研究说明罗布麻(Apocynum venetum)和白麻(Poacynum pictum)是夹竹桃科(Apocynaceae)罗布麻属(Apocynum)和白麻属(Poacynum)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不仅具有良好的耐旱、耐盐、耐冻、耐高温和抗风沙等优良的生态特性,而且具有很好的药用价值和纺织价值。但目前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罗布麻和白麻野生资源遭到严重破坏。鉴于此,本研究以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基因型为试验材料,从农艺性状和植物条形码两个层次,分析不同基因型的遗传变异特性,为进一步开展选育高产、优质的新品种(系)奠定基础,进而为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这一资源提供科学依据。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罗布麻和白麻8个基因型包括:红杆小花(罗布麻)、红杆中花(白麻)、厚叶中花(白麻)、紫斑中花(白麻)、青杆白花(白麻)、青杆中花(白麻)、大叶白麻(白麻)的种子形态大小等特性测定和种子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的结果表明,参试种子的长、宽、高的变化范围分别在2.754.51 mm,0.680.90 mm,0.480.61 mm,千粒重变化范围在0.381.32 g,所有种子颜色均为褐色,生活力为83.0%97.5%。适宜的生活力测定方法为:纵向切破种皮,预湿时间为1214 h,染色时间为12 h,有生活力种子的鉴定标准为种子胚80%及以上完全染色。2.2017-2019年在新疆阿勒泰和甘肃榆中两地,分别在初花期和盛花期测定了上述罗布麻和白麻8个基因型的产量性状、品质性状以及金属元素含量。结果表明:在初花期和盛花期,产量相关性状在各基因型间都存在差异,且差异显着(P<0.05);年际与基因型之间交互影响差异显着(P<0.05);地点、年际与基因型之间交互影响差异显着(P<0.05)(除干重外);从初花期各性状的单株平均表现来看,新疆点具有较高的株高、分枝数、叶干重和茎干重,分别为99.10 cm,5.52个,26.41 g,25.35 g。在初花期和盛花期品质性状在各基因型之间都存在显着差异(P<0.05);初花期不同地点不同年份各基因型粗蛋白、粗脂肪的变化范围分别为8.64-10.07%,黄酮的平均含量为2.31 mg/100 g。不同年份初花期各基因型的Ca、Cu、Fe等金属元素含量均存在显着差异(P<0.05)。主成分分析发现,新疆点红杆小花有较大的中性洗涤纤维和叶干重,红杆中花有较大的茎粗、分枝数、茎叶比。3.选用5个DNA条形码序列,对罗布麻和白麻的9个不同基因型包括:红杆小花(罗布麻)、红杆中花(白麻)、厚叶中花(白麻)、紫斑中花(白麻)、青杆白花(白麻)、青杆中花(白麻)、青杆小花(白麻)以及宁夏红麻进行鉴定。其中rbcL的扩增长度最长,为777 bp,ITS的GC含量最高,为61.05%,GC含量百分比变化范围为34.78%-61.05%。共产生71个变异位点数,变异位点数在5-37个变化范围,其中psbA-trnH序列的变异位点数最多,rbcL的变异位点数最少。条形码matK、rbcL和trnL将所有基因型划分为2个类群,能够将宁夏红麻和大叶白麻区分开来,且红杆小花和宁夏红麻聚为一类。利用组合序列matK+ITS和matK+psbA-trnH能够将红杆小花和宁夏红麻聚在一起,并把其他基因型也区分开。

毛怡宁[6](2020)在《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文中认为研究目的:酸枣仁Ziziphi Spinosae Semen为鼠李科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u的干燥成熟种子,有养心补肝、宁心安神、敛汗、生津功能。现代临床多用于治疗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疾病。随着现代生活节奏的加快,患有失眠、焦虑症、心血管疾病的人不断增多,酸枣仁作为药食同源的药材,需求量也不断增加。酸枣仁广泛分布于北方低山丘陵地区,且目前多为野生,少数栽培的酸枣管理也较为粗放,因产地间生态环境差异较大,不同产地间酸枣仁的品质存在显着差异。然而目前关于产地因素对其内在化学成分影响的研究较少,且多为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紫外分光光度法等测定几个主要成分含量的差异。而中药作为复杂的化学体系,仅靠几个指标性成分不能全面体现其品质差异。此外生物活性也为中药材品质评价的重要方面,而关于产地因素对酸枣仁生物活性影响的相关研究较少。因此产地因素对酸枣仁品质的影响仍需进行多角度、系统地阐明。基于以上思考,本课题从以下四方面展开研究:(1)采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酸枣仁中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2)通过基于LC-MS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产地的酸枣仁化学成分组成的差异性进行分析,揭示酸枣仁中化学成分的地理变化规律;(3)采用ICP-MS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无机元素含量差异分析,揭示产地因素对酸枣仁中无机元素分布的影响;(4)采用体外抗氧化活性评价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抗氧化活性进行评价,初步探究产地因素对酸枣仁生物活性的影响。以期为阐明不同产地间酸枣仁的品质多样性提供基础资料;为酸枣优良品种选育、选择适宜的种植区,及资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研究方法:1.运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酸枣仁化学成分进行全面表征:采用数据依赖性DDA-MS2采集策略获得二级碎片离子信息,对于未获得二级碎片离子信息的化合物进一步采用母离子列表PIL-MS2采集策略分析,根据标准品总结裂解规律、特征二级碎片离子结合文献对目标成分进行鉴定;基于Metwork技术及根据酸枣仁中黄酮碳苷的2种母核结构及多种小分子取代基建立的非目标成分库,对酸枣仁中的非目标化合物进行鉴定。2.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的代谢组学方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组成和含量的差异性进行分析:应用UHPLC-LTQ-Orbitrap MS技术对10个不同产地酸枣仁进行质谱扫描,将数据导入SIMCA14.0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PCA)、正交信号偏最小二乘法分析(OPLS-DA),区分不同产地酸枣仁,并得出产地间差异标记成分。3.采用微波消解—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中Na、Mg、Al、K、Ca、Mn、Fe、Cu、Zn九种无机元素进行含量测定,并对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4.采用DPPH法、FRAP法、ABTS法、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法对不同产地酸枣仁提取物进行抗氧化活性评价,比较产地间抗氧化活性差异,从活性方面初步了解产地间的品质差异。研究结果:1.建立了 UHPLC-LTQ-Orbitrap-MS技术结合多种数据采集、挖掘策略快速表征枣仁中化学成分的方法。共鉴别出58个化合物,包括36个黄酮类化合物,14个皂苷类化合物,6个三萜类化合物,2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christinin D、jujubasaponin I、jujubasaponin VI、ziziberanalicacid为首次从酸枣仁中检测到;此外通过非目标化合物挖掘策略共推测出9个新成分。2.基于UHPLC-LTQ-Orbitrap-MS代谢组学技术,建立了一种评价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组成差异的方法。根据PCA、OPLS-DA模型,10个产地的酸枣仁样品可以得到区分,且模型稳定可靠;华北(山西、河北)、陕西、河南、东北(辽宁朝阳)地区的酸枣仁样品间具有明显差异,可良好区分,表明酸枣仁化学成分的组成具有明显的产地特征。通过OPLS-DA模型对陕西、河南、东北、华北四组酸枣仁样品分别两两组合进行分析,并根据VIP值结合t检验筛选两组间差异标志物。结果表明,陕西和河南产地间存在34个显着差异成分,在陕西和华北产地间存在26个显着差异成分,在陕西和东北之间存在15个显着差异成分,在东北和华北之间存在33个显着差异成分,在河南和华北间存在39显着差异成分。河南产区酸枣仁样品与其他产地化学成分差异显着,相比其他产区,黄酮碳苷类成分、皂苷类成分含量多较低,三萜酸类成分含量多较高。华北地区酸枣仁黄酮碳苷类成分、三萜皂苷类成分多高于陕西、东北产地,黄酮氧苷类成分、三萜酸类成分多较低。3.基于ICP-MS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酸枣仁中9个无机元素Na、Mg、Al、K、Ca、Mn、Fe、Cu、Zn的含量,建立了无机元素特征图谱,结果表明不同产地间酸枣仁无机元素含量具有差异,但在组成和分布也具有一定的一致性、特征性。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Mg、K、Ca、Fe、Cu、Zn可能为酸枣仁的特征成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酸枣仁中无机元素的分布具有一定的产地特征。4.基于ABTS法、FRAP法、DPPH法、羟自由基清除能力测定四种方法,测定了不同产地酸枣仁提取物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酸枣仁提取物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产地酸枣仁抗氧化能力具有一定差异,且同一产地酸枣仁在不同评价体系中抗氧化能力也具有一定差异。综合评价河北产区的酸枣仁样品在四种评价体系中抗氧化活性均较强,河南产区酸枣仁样品在四种评价体系中抗氧化活性较弱。本研究从酸枣仁有机化学成分、无机元素、抗氧化活性方面对其产地间品质多样性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表征,结果表明产地因素对酸枣仁内在化学物质基础及生物活性均会产生显着影响,为酸枣仁品质多样性研究提供了研究思路和基础资料,为其规范化种植及资源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基础。

肖凤琴[7](2020)在《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酸枣仁为鼠李科(Rhamnaceae)植物酸枣(Zizyphus jujuba Mill.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干燥成熟种子,酸枣仁最早的记录可追溯于《神农本草经》是治疗失眠的首选中药。现代研究表明酸枣仁中所含有的皂苷类、黄酮类及脂肪酸类化学成分具有良好的镇静安神作用。目的:本论文以酸枣仁为研究对象,采用药效跟踪法,应用现代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寻找其改善睡眠的活性部位,针对该活性部位进行药效物质基础及作用机制的研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酸枣仁这一传统中药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1、活性部位的分离与纯化研究:首先,以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戊巴比妥钠中枢协同性实验为考察指标,对依据文献报道具有改善睡眠作用的不同提取物进行药效学筛选,从中获得改善睡眠最佳提取物;其次,运用经典药物化学分离技术结合现代多壁碳纳米管萃取分离技术,采用正交实验对最佳提取物进行分离纯化及精制工艺研究,依据改善睡眠活性结果,从中获得改善睡眠的最佳活性部位。2、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液质联用等现代分析技术对最佳活性部位中的有效组分及成分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依据所获得的有效组分及成分,应用Agilent-DAD-HPLC色谱仪,建立其高效液相指纹色谱图,运用所建立的指纹色谱图,应用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对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SZR-ACT-MATT)改善睡眠药效物质基础进行研究。3、活性部位的作用机制研究: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下丘脑和海马体中Glu、GABA、5-HT、DA含量,采用PCPA失眠大鼠模型观察脑组织形态学;采用免疫组化法观察脑组织内GABAARα1、GABAARγ2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探讨SZR-ACT-MATT的作用机制。结果:1、活性部位的分离与纯化研究表明:采用药效跟踪法,以小鼠自主活动次数与戊巴比妥钠中枢协同性实验为考察指标,针对所设计的5种提取物进行筛选,最终得到提取物2(醇提取物SZR-E2)为酸枣仁改善睡眠的最佳提取物。运用经典中药化学分离方法分离得到5个分离部位,针对最佳改善睡眠活性分离部位4(正丁醇部位SZRS4),采用现代多壁碳纳米管萃取分离纯化技术,分离纯化获得最佳改善睡眠活性精制物5(正丁醇洗脱物SZR-R5),酸枣仁改善睡眠最佳精制纯化工艺正交实验结果为:洗脱液用量(ml)与MWCNTs(g)的比值为40:1,药液浓度为1.5g/ml,超声提取30min。活性验证结果为:SZR-ACT-MATT>SZR-S4>SZR-E2,表明通过上述提取、分离、精制工艺的研究,最终成功地获得了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SZR-ACT-MATT)。2、活性部位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表明:针对SZR-ACT-MATT,通过高效液相有效组分分析表明,SZR-ACT-MATT中酸枣仁皂苷A、斯皮诺素、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总多糖、总酚酸、总蛋白、总脂肪酸、的平均含量分别为0.586、0.184、2.114、6.851、0.985、0.811、0.997、0.031、5.833;应用液质联用技术从SZR-ACT-MATT中鉴定得到了24个化合物。在此基础上,采用高效液相法,运用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软件,利用多点校正法建立了SZR-ACT-MATT指纹图谱,根据生成的14个共有峰指纹图谱模式图,使用对照品比对法,经过保留时间和色谱行为的相比,共指认9个色谱峰,分别为葛根素、阿魏酸、斯皮诺素、芦丁、橙皮苷、荷叶碱、槲皮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这9个成分均包含在SZR-ACT-MATT液质分析结果中;运用所获得的指纹图谱,确定了大鼠血清中移行成分有26个,其中原型成分入血的有11个、15个为代谢产物,通过与对照品比较保留时间,指认了11个原型成分中7个成分分别为葛根素、阿魏酸、斯皮诺素、芦丁、槲皮素、酸枣仁皂苷A、酸枣仁皂苷B。3、活性部位的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形态学观察结果表明,阳性对照组、SZR-ACT-MATT各剂量与模型组相比失眠大鼠下丘脑、海马体内相关神经细胞大部分得以恢复;Glu、GABA的含量测定结果表明SZR-ACT-MATT各剂量组均能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内GABA含量,降低Glu含量、仅有高剂量组可以提高海马体内GABA含量,5-HT、DA含量测定结果表明SZR-ACT-MATT可以一定程度地提高失眠大鼠脑组织中下丘脑和海马体的5-HT含量并同时降低DA含量,尤其SZR-ACT-MATT高、中剂量组可以显着提高海马体内5-HT的含量;免疫组化结果表明SZR-ACT-MATT可以显着提高失眠大鼠下丘脑内GABAARα1和γ2阳性细胞的表达,而对海马体内GABAARα1和γ2型阳性细胞的表达无显着差异性。基于以上实验结果可以证实SZR-ACT-MATT的作用机制为“SZR-ACT-MATT是基于GABA-A受体系统通路,通过调节脑组织中下丘脑的GABA及Glu含量来改善失眠的”。同时由于SZR-ACT-MATT高、中剂量组可以显着提高海马体内5-HT的含量,因此我们推断SZR-ACT-MATT其作用机制与海马体内5-HT受体也可能具有一定的关联性。结论:本实验采用药效跟踪法通过现代提取分离纯化技术得到SZR-ACT-MATT,在此基础上应用质谱分析、HPLC指纹图谱、血清药物化学、免疫组化等研究,初步论述了SZR-ACT-MATT的药效物质及作用机制,为更好地开发利用SZR-ACT-MATT奠定了理论基础。

孙艳[8](2019)在《酸枣叶皂苷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文中提出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会不断产生各种氧自由基,适量的氧自由基对维持机体的健康具有重要的作用,但当氧自由基生成过多时,则会导致机体的氧化损伤,从而引起多种疾病,如癌症、动脉粥样硬化、老年痴呆等。酸枣叶,鼠李科枣属植物酸枣Ziziphus jujuba Mill var.spinosa(Bunge)Hu ex H.F.Chow的叶子,具有宁心安神,镇静催眠之效。研究表明,酸枣叶中含有多种天然化合物,包括皂苷、酚酸、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以皂苷类化合物为主要成分。然而,迄今为止,尽管酸枣叶皂苷在医疗保健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几乎没有关于酸枣叶皂苷的研究。因此,本课题采用响应面法优化酸枣叶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并利用多种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方法探究其抗氧化活性。在此基础上,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研究酸枣叶皂苷对秀丽隐杆线虫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成果如下:(1)运用响应面法优化酸枣叶皂苷的超声辅助提取工艺,考察显着影响酸枣叶皂苷提取率的因素水平。在单因素实验的基础上,以液料比、乙醇浓度、超声功率和超声时间这四个因素为自变量,以酸枣叶皂苷提取率作为响应值,设计四因素三水平响应面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表明各因素对酸枣叶皂苷提取率的影响依次为:液料比﹥超声功率﹥乙醇浓度﹥超声时间,优化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如下:液料比36:1 mL/g、乙醇浓度50%、超声功率381W、超声时间50min,酸枣叶皂苷实际提取率为15.54±0.19%,与预测值15.41%相比无显着性差异,响应面模型与实际情况拟合良好,能较好地预测酸枣叶皂苷提取率。(2)利用多种体外抗氧化活性方法研究酸枣叶皂苷的抗氧化活性。在所考查的样品浓度范围内,酸枣叶皂苷的还原力随着样品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并且呈现出较好的量效关系,其中0.92mg/mL的酸枣叶皂苷的还原力与60.00μg/mL的VC相当,皂苷的总还原力约是VC的0.0652倍。酸枣叶皂苷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均具有清除作用,且存在剂量依赖关系,均呈现出良好的线性关系,由此可计算出酸枣叶皂苷对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和羟自由基的半数清除浓度(IC50)分别为1.19、0.35、0.38mg/mL,清除能力分别是VC的0.0165、0.0488、0.1406倍。(3)以秀丽隐杆线虫为模型,利用急性氧化应激实验、趋化性实验、荧光显微检测、酶活性检测等方法,考察酸枣叶皂苷抗秀丽隐杆线虫氧化损伤作用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酸枣叶皂苷能有效增强秀丽隐杆线虫对热应激、H2O2诱导的氧化应激的抗性,增强秀丽隐杆线虫对氯化钠、丁酮的化学感知能力,抑制氧化损伤导致的秀丽隐杆线虫体内ROS的累积,抑制GST-4、SOD-3、GSH-Px、SOD酶活力的降低,抑制MDA含量的增加,表现出良好的抗氧化损伤作用。

李小梅,叶群丽,韦婷[9](2018)在《野生酸枣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进展》文中研究表明本文对近年来有关野生酸枣种仁、果肉、根叶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面的文献进行了对比归纳,发现酸枣种仁受到人们的重视,而酸枣果肉、根叶被冷落;同一个化学成分,不同的研究人员测定出的结果差异很大,主要原因在于提取技术和产地不同。因此应对酸枣果肉、根叶进行深入研究;应优化提取工艺,注意环境因素、采摘时间对野生酸枣质量的影响。本文旨在为野生酸枣的进一步研究和综合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闫艳,付彩,杜晨晖[10](2018)在《酸枣叶的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文中认为酸枣是我国北方分布广泛的野生资源,酸枣叶资源蕴藏量巨大。酸枣叶是酸枣、酸枣仁加工过程中重要的副产品,是一种药食兼用型植物资源,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和保健功效。酸枣叶化学成分以黄酮类和皂苷类为主,还含有丰富的氨基酸、核苷类、微量元素等多种营养成分。研究表明,酸枣叶具有抗氧化、改善睡眠、保护肝脏、抗真菌等多种保健功效。改善睡眠、抗氧化作用的研究及其保健茶饮产品的开发是酸枣叶的研究热点。同时酸枣叶作为原料,已被开发为功能饮料、食品、食醋、动物饲料等多种产品。酸枣叶在食品、医药、化工行业中,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本文对酸枣叶的植物来源、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和综合产品开发等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进行归纳,并对酸枣叶的基础研究和综合开发提出建议,以期为酸枣叶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二、不同消化方法对测定酸枣时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不同消化方法对测定酸枣时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表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污染情况
        1.1 农残及重金属超标问题普遍
        1.2 农残及重金属主要类型及危害
        1.3 农残及重金属产生途径
    2. 药用植物农残及重金属的检测方法
        2.1 农残前处理方法
        2.2 农残检测方法
        2.3 重金属前处理方法
        2.4 重金属检测方法
    3. 农残及重金属的标准与风险评估
        3.1 外源性有害残留物的限量标准
        3.2 药用植物外源性有害残留物风险评估总则
        3.3 农残及重金属的暴露评估
    参考文献
前言
    1.选题背景
    2.研究内容
    3. 技术路线图
第二章 药用植物的多农药残留检测
    1. 实验材料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UPLC-MS/MS条件
        2.3 APGC-MS/MS条件
    3. 数据分析
        3.1 检出率的计算
        3.2 超标率的计算
        3.3 农残相关参数来源
    4. 结果与分析
        4.1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检出率
        4.2 药用植物中禁用农药检出率
        4.3 药用植物中农残的超标率
第三章 药用植物多残留农药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方法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风险安全序数
        1.3 健康影响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风险安全序数
        2.3 健康影响评估
    3. 讨论
第四章 药用植物的重金属检测
    1. 实验材料
        1.1 样品采集
        1.2 对照品储备液的制备
        1.3 对照品标准曲线的制备
        1.4 内标溶液的制备
    2. 实验方法
        2.1 样品前处理
        2.2 仪器与试剂
        2.3 仪器条件
        2.4 方法学指标
    3. 数据分析
        3.1 重金属的检出率
        3.2 重金属的超标率
    4. 结果与分析
        4.1 重金属的检出率
        4.2 重金属的超标率
第五章 药用植物重金属的综合风险评估
    1. 数据分析
        1.1 膳食风险评估
        1.2 非癌症风险评估
        1.3 癌症风险评估
    2. 结果与分析
        2.1 膳食风险评估
        2.2 非癌症风险评估
        2.3 癌症风险评估
    3. 讨论
总结与展望
    1. 结论
    2. 创新性
    3. 展望
参考文献
后记
研究生期间成果
附录
    表S1 药用植物中常检出农残的国际标准
    表S2.1 LC-MS/MS检测的1000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2.2 GC-MS/MS检测的771批次药用植物样本清单
    表S3.1 136种农残及其相关参数列表
    表S3.2 LC-MS/MS检测的98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3 GC-MS/MS检测的44种标准曲线及R~2
    表S3.4 LC-MS/MS检测的98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3.5 GC-MS/MS检测的44种农残的保留时间及离子对
    表S4 136种农残的检出率及超标率
    表S5 药用植物中检出农药个数、禁用农药个数及超标农药个数
    表S6 1773批次药用植物重金属检测清单及检测结果
    表S7.1 ICP-MS测定薄荷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 ICP-MS测定穿心莲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3 ICP-MS测定大青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4 ICP-MS测定枸杞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5 ICP-MS测定广金钱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6 ICP-MS测定红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7 ICP-MS测定金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8 ICP-MS测定菊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9 ICP-MS测定款冬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0 ICP-MS测定连翘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1 ICP-MS测定木瓜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2 ICP-MS测定女贞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3 ICP-MS测定蒲公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4 ICP-MS测定山银花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5 ICP-MS测定山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6 ICP-MS测定酸枣仁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7 ICP-MS测定吴茱萸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8 ICP-MS测定五味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19 ICP-MS测定鱼腥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0 ICP-MS测定栀子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1 ICP-MS测定枳壳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2 ICP-MS测定紫苏叶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表S7.23 ICP-MS测定车前草药材中5种元素方法学验证
    图S1.1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1.2 32个产区中五种重金属的主成分分析(PCA)
    图S2 五种药用部位中五种重金属的SPEARMAN相关性分析
    图S3 五种药用部分五种重金属的相似性分析(ANOSIM)
    图9、10、11的图注
中医药科技查新报告书

(2)不同产地及炒制前后酸枣仁内在成分、滋味差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符号说明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中药材产地研究概述
        1.1.1 历代本草文献对中药材产地的认识
        1.1.2 产地对中药化学成分、滋味影响研究进展
        1.1.3 开展中药材产地研究的意义
    1.2 中药材炒制研究概述
        1.2.1 历代本草文献对中药材炒制的认识
        1.2.2 炒制对中药化学成分、滋味影响研究进展
        1.2.3 开展中药材炒制研究的意义
    1.3 中药研究应用技术概述
        1.3.1 LC-MS技术在中药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1.3.2 GC-MS技术在脂肪油成分分析中的应用
        1.3.3 ICP-MS技术在中药分析中的应用
        1.3.4 电子舌技术在中药滋味研究中的应用
    1.4 酸枣仁产地及炒制研究进展概述
        1.4.1 酸枣仁概述
        1.4.2 不同产地酸枣仁研究概述
        1.4.3 生、炒酸枣仁差异研究概述
    1.5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章 不同产地及生、炒酸枣仁脂肪油成分的GC-MS分析
    2.1 仪器与材料
        2.1.1 实验仪器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样品前处理
        2.2.2 GC-MS分析条件
        2.2.3 方法学考察
        2.2.4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2.3 结果与分析
        2.3.1 酸枣仁脂肪油提取率结果分析
        2.3.2 酸枣仁脂肪油化学成分基础特征分析
        2.3.3 酸枣仁脂肪油化学成分定性及定量分析
        2.3.4 酸枣仁脂肪油成分的化学计量学分析
    2.4 小结与讨论
        2.4.1 结论
        2.4.2 讨论
第三章 ICP-MS技术测定不同产地酸枣仁中5种重金属含量
    3.1 仪器与材料
        3.1.1 实验仪器
        3.1.2 实验试剂
        3.1.3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仪器工作条件
        3.2.2 样品前处理与溶液制备
        3.2.3 标准曲线配制
        3.2.4 方法学考察
        3.2.5 数据处理与分析方法
    3.3 结果与分析
        3.3.1 不同产地酸枣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直观分析
        3.3.2 不同产区酸枣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直观分析
        3.3.3 不同产地酸枣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主成分分析
        3.3.4 不同产地酸枣仁重金属及有害元素含量聚类分析
    3.4 结论与讨论
        3.4.1 结论
        3.4.2 讨论
第四章 基于电子舌技术的生、炒酸枣仁及产地鉴别研究
    4.1 仪器与材料
        4.1.1 实验仪器
        4.1.2 实验试剂
        4.1.3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ASTREE电子舌介绍
        4.2.2 电子舌检测过程
        4.2.3 供试品溶液制备
        4.2.4 方法学考察
    4.3 结果与分析
        4.3.1 生、炒酸枣仁滋味对比分析
        4.3.2 不同产区酸枣仁滋味分析
    4.4 结论与讨论
        4.4.1 结论
        4.4.2 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附录
个人简历

(3)基于LC-MS/MS的酸枣叶总黄酮中6种成分定性定量分析(论文提纲范文)

1 仪器与试药
2 方法与结果
    2.1 色谱条件
    2.2 质谱条件
    2.3 溶液的制备
        2.3.1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2.3.2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2.4 定性分析
    2.5 方法学考察
        2.5.1 线性关系、定量限和检测限
        2.5.2 精密度试验
        2.5.3 稳定性试验
        2.5.4 重复性试验
        2.5.5 加样回收率试验
        2.5.6 样品测定
3 讨论

(4)基于肠道菌群的酸枣叶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缩略词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1.1 立题背景及意义
    1.2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技术路线图及创新点
        1.2.1 研究内容
        1.2.2 技术路线图
        1.2.3 创新点
第二章 文献综述
    2.1 酸枣叶的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
        2.1.1 国内研究进展
        2.1.2 植物来源及分布
        2.1.3 化学成分
        2.1.4 药理作用
        2.1.5 酸枣叶茶的开发
        2.1.6 酸枣叶综合产品开发
        2.1.7 总结与展望
第三章 LZJSF的质量控制研究
    3.1 引言
    3.2 基于MRM-IDA-EPI模式对LZJSF中6 种成分定性和定量分析
        3.2.1 实验材料
        3.2.2 实验方法
        3.2.3 结果与讨论
    3.3 本章小结
第四章 LZJSF经正常人肠道菌转化前后化学成分及抗氧化活性比较研究
    4.1 引言
    4.2 LZJSF经正常人肠道菌转化前后化学成分变化
        4.2.1 实验材料
        4.2.2 实验方法
        4.2.3 实验结果及讨论
    4.3 LZJSF经正常人肠道菌转化前后抗氧化活性评价
        4.3.1 实验材料
        4.3.2 实验方法
        4.3.3 结果及讨论
    4.4 本章小结
第五章 LZJSF对 D-半乳糖诱导氧化损伤大鼠保护作用及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5.1 引言
    5.2 LZJSF对 D-gal诱导氧化损伤大鼠保护作用研究
        5.2.1 实验材料
        5.2.2 实验方法
        5.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5.3 基于~1H-NMR代谢组学的LZJSF对 D-gal氧化损伤大鼠机制研究
        5.3.1 实验材料
        5.3.2 实验方法
        5.3.3 实验结果
    5.4 LZJSF对 D-gal氧化损伤大鼠的肠道菌群影响
        5.4.1 实验材料
        5.4.2 实验方法
        5.4.3 实验结果
    5.5 本章小结
第六章 结语与展望
    6.1 结语
    6.2 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致谢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5)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和条形码遗传变异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引言
第二章 国内外研究进展
    2.1 农艺性状的遗传变异研究
    2.2 植物条形码研究
    2.3 罗布麻和白麻概述
        2.3.1 罗布麻和白麻生物学特性
        2.3.2 罗布麻和白麻种子生活力
        2.3.3 罗布麻和白麻化学成分分析
        2.3.4 罗布麻和白麻利用价值
    2.4 本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5 技术路线图
第三章 罗布麻和白麻种子形态特征及生活力测定方法研究
    3.1 前言
    3.2 材料和方法
        3.2.1 种子形态特征与千粒重测定
        3.2.2 发芽试验方法
        3.2.3 四唑测定方法
        3.2.4 数据分析
    3.3 结果与分析
        3.3.1 种子形态特征测定
        3.3.2 发芽试验
        3.3.3 四唑染色生活力测定
    3.4 讨论
第四章 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遗传变异研究
    4.1 前言
    4.2 材料与方法
        4.2.1 研究区概况
        4.2.2 供试材料
        4.2.3 罗布麻叶片的采集
        4.2.4 农艺性状测定
        4.2.5 数据分析
    4.3 结果与分析
        4.3.1 不同基因型的产量性状变异分析
        4.3.2 不同基因型品质性状的变异分析
        4.3.3 不同基因型金属元素含量变异分析
        4.3.4 不同基因型各农艺性状的主成分分析
        4.3.5 不同基因型各性状的相关性分析
    4.4 讨论
第五章 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基因型的条形码遗传变异研究
    5.1 前言
    5.2 材料与方法
        5.2.1 植物基因组总DNA的提取
        5.2.2 基因片段扩增程序
        5.2.3 扩增产物检测及产物测序
        5.2.4 数据分析
    5.3 结果与分析
        5.3.1 DNA条形码PCR扩增
        5.3.2 DNA条形码序列信息
        5.3.3 系统发育树分析
    5.4 讨论
全文结论
参考文献
在学期间研究成果
致谢

(6)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一、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二、酸枣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三、不同产地酸枣仁质量评价研究进展
    四、药用植物代谢组学研究进展
    参考文献
前言
第二部分 实验研究
    第一章 酸枣仁中化学成分UHPLC-LTQ-Orbitrap MS的快速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附表
    第二章 基于UHPLC-LTQ-Orbitrap MS代谢组学的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比较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三章 不同产地酸枣仁中无机元素含量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第四章 不同产地酸枣仁抗氧化活性评价
        1 仪器与材料
        2 实验方法
        3 结果与分析
        4 小结与讨论
    结语
        1 结论
        2 创新点
        3 讨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个人简历

(7)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英文缩略语
引言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 酸枣仁化学成分研究进展
        1.1 三萜及其皂苷类化合物
        1.2 黄酮类化合物
        1.3 生物碱类化合物
        1.4 脂肪油类化合物
        1.5 其它成分
    2 酸枣仁药理活性研究进展
        2.1 镇静催眠作用
        2.2 抗焦虑、抗抑郁作用
        2.3 增强免疫作用
    3 酸枣仁的开发应用情况
        3.1 酸枣仁的药用开发
        3.2 酸枣仁的保健食品开发应用情况
    4 本文的研究内容与目标
第二章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筛选
    1 仪器与材料
        1.1 药材与试剂
        1.2 仪器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酸枣仁药材质量检测
        2.1.1 基于2015 版《中国药典》的酸枣仁检测
        2.1.2 基于ITS2 序列的酸枣仁药材DNA条形码鉴定检测
        2.2 酸枣仁改善睡眠不同提取物的筛选
        2.2.1 提取工艺的设计
        2.2.2 酸枣仁不同提取工艺改善睡眠的药效学筛选
        2.3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的筛选
        2.3.1 分离纯化
        2.3.2 精制纯化
        2.3.3 药效学筛选
        2.4 精制工艺参数优选及活性验证
        2.4.1 考察指标的确定
        2.4.2 正交试验优选
        2.4.3 活性验证
    3 实验结果
        3.1 酸枣仁药材质量检测结果
        3.1.1 基于2015 版《中国药典》的检测结果
        3.1.2 酸枣仁药材ITS2 序列分析
        3.2 酸枣仁中不同提取工艺改善睡眠的药效学筛选结果
        3.3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的筛选实验结果
        3.3.1 各分离部位药效学筛选结果
        3.3.2 各精制物活性筛选实验结果
        3.4 精制工艺参数优选及活性验证结果
        3.4.1 正交实验工艺优选结果
        3.4.2 活性验证实验结果
        3.5 讨论与小结
第三章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
    2 实验方法
        2.1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有效组分及含量分析
        2.1.1 酸枣仁皂苷A含量测定
        2.1.2 斯皮诺素含量测定
        2.1.3 总黄酮含量测定
        2.1.4 总皂苷含量测定
        2.1.5 总生物碱含量测定
        2.1.6 总酚酸含量测定
        2.1.7 总多糖含量测定
        2.1.8 总蛋白含量测定
        2.1.9 总脂肪酸含量测定
        2.2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分析
        2.2.1 样品处理
        2.2.2 色谱条件
        2.2.3 质谱条件
        2.2.4 数据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有效成分含量分析结果
        3.2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化学成分分析实验结果
        3.3 小结
第四章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指纹图谱的建立
    1 仪器与材料
        1.1 仪器与试剂
        1.2 药品
    2 实验方法
        2.1 溶液的制备
        2.1.1 对照品的制备
        2.1.2 样品溶液制备
        2.2 色谱条件
        2.3 方法学验证
        2.3.1精密度实验
        2.3.2 重复性试验
        2.3.3 稳定性试验
        2.4 多元统计分析
        2.4.1 聚类分析
        2.4.2 PCA及因子分析
    3 实验结果
        3.1 图谱采集
        3.2 共有峰的确定
        3.3 指纹图谱中共有峰的指认
        3.4 参照物的选择
        3.5 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
        3.6 多元统计分析结果
        3.6.1 聚类分析分析结果
        3.6.2 PCA及因子分析结果
        3.7 小结与讨论
第五章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药效物质基础与作用机制研究
    第一节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1 仪器与试剂
        1.1 仪器
        1.2 试剂与药品
        1.3 实验动物
        2 实验方法
        2.1 色谱条件
        2.2 血清药物化学方法学的建立
        2.2.1 血清样本的采集
        2.2.2 采血时间的选择
        2.2.3 血清样品的处理方法
        2.4 血清样品指认
        3 结果分析
        3.1 采血时间考察结果
        3.2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提取物血中移行成分确认
        3.3 讨论与小结
    第二节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作用机制研究
        1 实验材料
        1.1 实验动物
        1.2 仪器与试剂
        2 实验方法
        2.1 PCPA大鼠失眠模型的建立
        2.2 动物分组及给药
        2.3 PCPA失眠大鼠脑组织相关因子的测定
        2.3.1 样品处理
        2.3.2 操作步骤
        2.4 PCPA失眠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观察
        2.4.1 石蜡切片制作
        2.4.2 苏木精和伊红(H&E)染色:
        2.5 PCPA失眠大鼠脑组织免疫组化研究
        2.5.1 石蜡切片制作
        2.5.2 免疫组化操作步骤
        2.6 统计学方法
        3 实验结果
        3.1 PCPA失眠大鼠脑组织相关因子测定结果
        3.1.1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对大鼠下丘脑GABA、Glu水平的影响
        3.1.2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对大鼠下丘脑5-HT、DA水平的影响
        3.1.3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对大鼠海马体内GABA、Glu水平的影响
        3.1.4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对大鼠海马体内5-HT、DA水平的影响
        3.2 PCPA失眠大鼠脑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
        3.3 免疫组化实验结果
        3.3.1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对大鼠下丘脑内GABAARα1 和γ2 表达的影响
        3.3.2 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对大鼠海马体内GABAARα1 和γ2 表达的影响
        3.4 结论
全文总结
参考文献
致谢
在读期间主要研究成果

(8)酸枣叶皂苷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酸枣叶研究概况
        1.1.1 酸枣叶概述
        1.1.2 酸枣叶的有效成分
        1.1.3 酸枣叶的生物活性
    1.2 秀丽隐杆线虫研究概况
        1.2.1 秀丽隐杆线虫概述
        1.2.2 秀丽隐杆线虫作为模式生物的优势
        1.2.3 秀丽隐杆线虫的氧化应激研究机制
    1.3 立题背景及依据
第二章 酸枣叶皂苷的提取工艺优化及分离纯化
    2.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2.1.1 仪器设备
        2.1.2 实验材料
    2.2 实验方法
        2.2.1 酸枣仁皂苷A标准曲线的绘制
        2.2.2 酸枣叶脱脂脱色
        2.2.3 酸枣叶皂苷提取率的测定
        2.2.4 单因素实验
        2.2.5 响应面优化实验
        2.2.6 酸枣叶皂苷的分离纯化
        2.2.7 数据统计分析
    2.3 结果与讨论
        2.3.1 酸枣仁皂苷A标准曲线的绘制
        2.3.2 单因素实验结果与分析
        2.3.3 响应面实验结果与分析
        2.3.4 酸枣叶皂苷的分离纯化实验结果
    2.4 小结
第三章 酸枣叶皂苷体外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3.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3.1.1 仪器设备
        3.1.2 实验材料
    3.2 实验方法
        3.2.1 试剂配制
        3.2.2 铁氰化钾还原法测定酸枣叶皂苷的总还原力
        3.2.3 酸枣叶皂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3.2.4 酸枣叶皂苷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3.2.5 酸枣叶皂苷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
        3.2.6 数据统计分析
    3.3 结果与讨论
        3.3.1 酸枣叶皂苷总还原力的测定结果
        3.3.2 酸枣叶皂苷清除DPPH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结果
        3.3.3 酸枣叶皂苷清除ABTS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结果
        3.3.4 酸枣叶皂苷清除羟自由基能力的测定结果
    3.4 小结
第四章 酸枣叶皂苷抗秀丽隐杆线虫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
    4.1 仪器设备及实验材料
        4.1.1 仪器设备
        4.1.2 实验材料
    4.2 实验方法
        4.2.1 试剂配制
        4.2.2 秀丽隐杆线虫的培养
        4.2.3 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氧化应激实验
        4.2.4 秀丽隐杆线虫化学感知能力的检测
        4.2.5 秀丽隐杆线虫体内ROS和抗氧化酶的荧光显微检测
        4.2.6 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测定
        4.2.7 数据统计分析
    4.3 结果与讨论
        4.3.1 酸枣叶皂苷抗秀丽隐杆线虫急性氧化能力的影响
        4.3.2 酸枣叶皂苷对秀丽隐杆线虫化学感知能力的影响
        4.3.3 酸枣叶皂苷对秀丽隐杆线虫体内ROS和抗氧化酶荧光含量的影响
        4.3.4 酸枣叶皂苷对秀丽隐杆线虫体内抗氧化酶活力和丙二醛含量的影响
    4.4 小结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5.1 总结
    5.2 展望
参考文献
发表论文及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致谢

(9)野生酸枣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枣仁含量的测定
    1.1 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1.2 黄酮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1.3 脂肪酸含量的测定
    1.4 生物碱含量的测定
    1.5 其他成分含量测定
2 酸枣果肉、果皮含量的测定
    2.1 三萜类化合物含量的测定
    2.2 有机酸含量测定
    2.3 矿物元素含量的测定
    2.4 其他成分含量的测定
3 酸枣根叶含量的测定
4 小结与展望

(10)酸枣叶的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论文提纲范文)

1 酸枣叶概述
    1.1 国内研究进展
    1.2 植物来源及分布
    1.3 酸枣叶的主要营养成分
        1.3.1 黄酮类化合物
        1.3.2 皂苷类化合物
        1.3.3 蛋白质和氨基酸类化合物
        1.3.4 核苷类化合物
        1.3.5 金属元素
        1.3.6 维生素类化合物
2 酸枣叶的保健功能
    2.1 改善睡眠
    2.2 抗氧化作用
    2.3 保肝作用
    2.4 抗真菌作用
3 酸枣叶的产品开发
    3.1 酸枣叶茶
        3.1.1 酸枣叶绿茶
        3.1.2 酸枣叶发酵茶
        3.1.3 酸枣叶茶饮料
    3.2 酸枣叶综合产品开发
4 总结与展望

四、不同消化方法对测定酸枣时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论文参考文献)

  • [1]药用植物多农残重金属的大样本检测及综合风险评估[D]. 骆璐. 中国中医科学院, 2021(02)
  • [2]不同产地及炒制前后酸枣仁内在成分、滋味差异研究[D]. 李虹.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1
  • [3]基于LC-MS/MS的酸枣叶总黄酮中6种成分定性定量分析[J]. 付彩,崔小芳,裴香萍,杜晨晖,闫艳.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20(07)
  • [4]基于肠道菌群的酸枣叶总黄酮抗氧化作用研究[D]. 付彩. 山西大学, 2020(01)
  • [5]罗布麻和白麻不同基因型的农艺性状和条形码遗传变异研究[D]. 赵玉凤. 兰州大学, 2020(01)
  • [6]不同产地酸枣仁化学成分差异性研究及抗氧化活性比较[D]. 毛怡宁. 北京中医药大学, 2020(04)
  • [7]酸枣仁改善睡眠活性部位研究[D]. 肖凤琴. 长春中医药大学, 2020(10)
  • [8]酸枣叶皂苷的制备及其抗氧化损伤作用的研究[D]. 孙艳. 天津商业大学, 2019(12)
  • [9]野生酸枣化学成分含量的研究进展[J]. 李小梅,叶群丽,韦婷. 中医药学报, 2018(06)
  • [10]酸枣叶的营养成分、保健功能及产品开发研究进展[J]. 闫艳,付彩,杜晨晖. 食品工业科技, 2018(20)

标签:;  ;  ;  ;  ;  

不同消解法测定酸枣中部分金属元素含量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