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产品出口程序及质量要求(二)

农产品出口程序及质量要求(二)

一、农产品出口程序及品质要求(下)(论文文献综述)

马千里[1](2019)在《不确定条件下港口冷链基础设施规模优化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港口作为国际冷链物流体系的重要节点,可为全球范围内的冷冻和冰鲜货物提供运输和仓储服务。与普通物流相比,冷链运输具有受货物属性、环境条件和人为因素影响的特点,因此,冷链物流存在着货物运输需求波动和质量损失变化等不确定因素。码头泊位、冷藏箱堆场和冷库等港口冷链设施是服务于大宗冷冻和冰鲜货物的重要基础设施,科学规划和高效利用港口的泊位及库场资源,对于提高港口冷链服务效率、降低货物腐损率、降低物流成本和提高港口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在全面分析港口冷链系统的构成和不确定性等特征的基础上,构建以海港为重要换装节点的冷链运输网络优化模型,确定港口的货物吞吐量、路径的货物流量和运输过程温度控制方案;在此基础上,研究不确定条件下港口冷链基础设施(泊位、库场)规模优化方法,提出港口冷链基础设施规模确定方法及存储单元温度控制方案,为规划港口冷链设施和提高港口冷链系统作业效率提供理论支撑。首先,考虑冷链运输货物的易腐特性,以网络运输成本最小和货物质量损失最小为目标,考虑需求的季节性等不确定因素,构建包括港口节点的全程冷链运输网络多目标优化模型。应用适用于不确定条件下多目标优化的NSGA-II改进算法,分别针对适箱货物和非适箱货物对所构建的模型进行求解,确定适箱货物和非适箱货物在全程冷链网络中的运输方式及其运量分配,解决了在满足不同季节货物品质要求的条件下实现冷链运输成本最小化的问题,并将其作为港口冷链设施规模优化的基础。其次,针对非适箱货物,考虑冷藏船到港船型及时间不确定性及待泊时易腐货物积压损失,以冷链专用码头建设费用和运营费用之和最小化为目标,构建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冷链专用码头规模随机规划模型,并设计基于禁忌搜索的仿真优化方法,求解冷链专用码头的最优规模,并针对易腐货物在冷藏船待泊时因制效率低下产生的额外损失对码头规模确定的影响进行分析。再次,针对多类型货物组成情况,考虑冷储需求不确定性,以港口冷储库场收益最大化为目标,基于带补偿的二阶段随机规划方法,构建冷储需求不确定下港口冷储库场规模优化模型,设计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罚函数法,求解港口冷链系统冷库和冷藏箱堆场的最优规模,并为冷库温度控制决策提供参考。最后,在算例分析中,研究冷链运输网络、冷藏船专用泊位和港内冷藏箱堆场及冷库规模的优化问题,较好地验证本研究提出的不确定条件下港口冷链基础设施规模优化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任玉霜[2](2016)在《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21世纪中国农民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在工业化、城镇化、市场化、信息化、国际化的新形势下,中国社会发生深刻的变革,中国农民也从传统农民向新型职业农民转变,他们是一群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晓政策、建组织、讲文明的新型农民。新型职业农民的培养是推进新型农村建设,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研究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对促进我国现代农业的发展、巩固我国农业的基础地位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2012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了“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为核心,大规模开展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大力培育职业农民” 2013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大力支持发展多种形式的新型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壮大龙头企业”本文综合以上观点提出了构建以新型农业经营组织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构想。研究围绕“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职业农民的培育环境、职业农民形成的平台以及职业农民的扶持政策”这一思路进行了深入的探讨。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本文区分了农民、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界定,对职业农民培育所涉及的基础理论进行评述,具体包括社会分工理论、劳动力转移理论、人力资本投资理论和收入差距等理论。第二,对职业农民的培育现状进行研究,介绍了现行的职业农民培育的三种模式,包括政府推动型、学院推动型和市场推动型,并对三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简单评述,在论述目前职业农民培育中出现的问题时,从培育主体、培育平台、培育主体自身意愿进行分析,并从农民增收和社会发展两个方面分析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第三,分析职业农民形成的环境因素,包括内生性环境因素和外生性环境因素,内生性环境因素包括土地、劳动力、机械力三个方面,详细介绍了 30年我国耕地面积的变化,农村劳动力资源的状况、农业机械化的变化,并用多元回归解释了三种因素对农民增收的影响。外生性环境因素包括现代农业对职业农民的呼唤,惠农政策的扶持力度逐年增大,农产品安全的需求。环境分析不仅了解职业农民培育的迫切性也为职业农民培育相关政策的提出提供依据。第四,构建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路径,本文研究的新型职业农民经营主体包括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三种形式,每种平台都从现状、培养模式、形成途径、相关建议四个部分进行研究,以龙头职业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提出了现有“龙头企业+农户”模式的弊端,解释了“龙头企业+中介组织+农户”的模式更具有经济效应,并搜集了 2013年中国农垦年鉴中139家龙头企业为样本进行了因子分析,选取了职业农民形成的财力因子、劳动力因子、市场因子、可持续发展的因子四个指标,得出了龙头企业培育职业农民的未来发展趋势,在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中主要利用社会分工理论介绍了不同类型的职业农民的培育过程和类型划分,在以家庭农场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中,介绍了家庭农场现存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模式。第五,借鉴国外职业农民形成的经验,选取了以美国为代表的北美模式,以德国为代表的欧洲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东亚模式,研究了职业农民形成的背景、经验和效果,总结了国外职业农民培育对我国的启发分别从职业农民立法、教育体系、产业链的拓展和公共服务水平上进行完善和提升。第六、提出了职业农民培育的相关扶持政策,主要观点如下:建立职业农民的准入制度,并根据耕地的特点,分区域的发展现代农业培育职业农民,构建完善的职业农民教育体系、扶持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加大资金的投入力度和提升公共服务水平。

邓延伟[3](2014)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随着人民生活水平和消费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水产品的需求逐步从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水产品具有高易腐性的特点,对流通温度和流通时间的要求较高,因此水产品流通需要全程冷链的支持。然而我国冷链物流尚处于起步阶段,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冷链流通率亟待提高,冷链流通腐损率和流通成本居高不下,第三方冷链物流综合实力不强,冷链物流相关标准有待健全,冷链物流协同运作能力较差、效率低下,食品安全难以得到有效保障。随着水产品在人们食品消费结构中的比例逐步提高,如何保障水产品以最佳的质量、较低的成本满足人们的需求就成为关系到民生的重要问题。在此背景下,本文依托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水产品物流技术集成与综合服务平台开发示范”(课题编号2012BAD38B08),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展开系统研究,综合衡量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水平,以期找出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制定绩效改进措施,从而推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又好又快地发展,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重要的实践价值。本文采用归纳与演绎相结合、逻辑模型与数理模型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研究相结合等研究方法,研究了我国水产品的生产与消费现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功能、特征和目标,建立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设计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运用不同的数理模型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各环节以及整体运作绩效进行评价(其中对冷链加工和冷链储存环节,结合烟台某企业的实际运作情况进行了实证研究),提出了相应的绩效改进措施并对改进措施进行仿真。通过系统研究,本文主要得出以下结论:(1)本文认为保障水产品冷链物流过程中的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是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首要目标,降低水产品冷链物流成本、提高水产品冷链物流效率是水产品冷链物流的重要目标。(2)在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中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要兼顾水产品冷链物流各参与主体的平衡,要兼顾冷链物流各环节和冷链物流整体运作的平衡。绩效评价要突破企业边界、流程边界和职能边界,强调供应链协同。(3)本文认为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过程的结束不是绩效管理的终点,而是绩效改进的起点,因此,绩效改进措施的制定以及改进措施的仿真应该是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中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4)指标权重的确定是绩效评价的重点和难点,相同的评价数据和评价方法由于指标权重的不同会得出截然不同的评价结果。本文认为纯定性的权重确定方法主观随意性较强,纯定量权重确定方法不能体现决策者的偏好,因此应尽量采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如熵权组合法。(5)快速响应策略、延迟策略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绩效具有积极提升作用;供应商管理库存对于压缩物流时间、保证产品质量、降低物流成本、密切上下游合作关系具有重要意义;优化水产品冷链物流的供应链结构和加强供应链的战略、信息、流程、技术协同有利于提高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管理水平及运作效率,有利于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6)温度是水产品品质、冷链运作成本的决定因素,冷链基础设施、冷链物流技术、供应链协同等都紧密围绕温度这一关键因素。但温度与成本之间存在“效益”背反,本文引入质量损失成本的概念,通过研究发现,保持适宜温度带来的效益增加要大于成本提高带来的效益减少。在本文的研究过程中,还取得了如下几点创新:(1)结合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和体系框架,提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的SISP四维模型。即评价对象(Subject)、评价指标(Index)、评价标准(Standard)和评价阶段(Phase).将评价对象确定为冷链加工、冷链储存、冷链运输与配送、冷链销售以及冷链整体运作;将评价标准归纳为纵向标准、横向标准和期望标准的绩效评价标准体系;突破了传统绩效评价中只关注评价结果而忽视绩效改进的局限,将绩效评价分为当前绩效评价和绩效改进仿真两个阶段。SISP模型是对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和发展。(2)提出了水产品冷链物流ACSSN绩效评价指标模型。包括面向水产品(Aquatic product)、面向客户(Customer)、面向社会(Society)、面向供应链(Supply chain)和面向供应链节点企业(Node Enterprise)五个维度,以此为框架分别建立了上述五个评价对象的绩效评价指标。该模型清晰传递了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发展目标,体现了冷链物流各参与主体的诉求,强调了供应链协同的重要作用,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平衡,对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的运作实践具有指导意义。(3)将绩效改进纳入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这既符合本文写作是为了推动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发展的初衷,也是本文的重要创新点之一。绩效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绩效改进,本文通过相关模型对提出的绩效改进措施进行仿真,对于水产品冷链物流经营企业调整经营理念、制定经营策略具有参考意义。(4)建立了水产品冷链销售的系统动力学模型。绘制了水产品冷链销售的系统流图,以冷链销售的实际运作情况为基础选择关键参数,通过仿真发现:质量优先是水产品冷链销售乃至水产品冷链物流整体运作应该坚持的发展策略。

冯婵婵[4](2008)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防范研究》文中指出改革开放三十年来,中国农产品贸易实现了持续快速增长和全面发展,农产品贸易总额由1978年的61亿美元增加到2007年的781亿美元,中国已成为世界第四大农产品进口国和第五大农产品出口国。2007年我国农产品出口额达370.1亿美元,这个庞大的数字背后意味着千万份贸易合同的履行,同时因出口合同而产生的贸易纠纷也越来越多,给我国的农产品出口企业造成了巨大损失,带来了种种不利影响。合同的重要性、严肃性、以及合同磋商和签订过程的复杂性使农产品出口贸易企业在合同谈判、签订和履行过程中面临着各种风险。本文意在探讨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寻找风险防范化解的方法、对策,降低出口贸易合同风险发生的概率,减少风险造成的损失,以促进我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健康发展。本文的主要观点有:(1)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与世界上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当事人进行农产品交易时签订的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除了具有一般贸易合同的特点外,还有其自身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品质条款、数量条款、包装条款、运输条款和保险条款等方面。(2)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是指在农产品出口贸易活动中,从商务谈判、合同签订到合同履行的不同阶段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所导致的不确定性。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缺乏符合型国际贸易谈判人才、交易双方获得的农产品国际市场信息不对称;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主要有内容不规范、条款规定欠妥当、无效代理即签约人没有代理权或超越代理权;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主要表现为合同欺诈风险、合同违约风险、合同变更解除风险等。(3)从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签订、履行的不同阶段的风险表现和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两个角度分析了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主要原因有:谈判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没有做好;农产品出口企业缺乏对进口商的资信调查,不了解进口商的真实情况;交易双方未按规定签订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使合同无效或不能成立;交易双方或一方违背实际履行原则或不适当履行;进口商资信较差,没有履约能力,先以巨额订单引诱农产品出口企业签订没有能力履行交货义务的合同,然后以农产品出口企业违约为由骗取巨额违约金;进口商在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中设置陷阱,约定某些软条款,进行诈骗;农产品出口企业未设立专门的合同管理部门,未制定适合本企业的合同管理制度。(4)结合风险的表现形式提出了防范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对策。就谈判阶段而言首先是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并建立信用档案;其次是选聘优秀的国际贸易谈判人才;再次是做好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最后是了解贸易伙伴的谈判风格,营造和谐的谈判氛围。就签订阶段而言是做好合同条款的审查工作并科学运用担保措施,以保证合同顺利履行。就履行阶段而言从防范欺诈风险、买方违约风险、汇率风险和因合同变更造成的风险几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对策。(5)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是防范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过程中所存在风险的有效措施,并通过具体案例进行了实证分析。

张吉国[5](2004)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文中研究指明当前,我国农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时期。经过 20 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农产品供给由长期短缺变为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农业的发展已经由资源约束转为资源与市场双重约束,农产品质量问题成为阻滞农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提高农产品质量及安全水平对于推动农业发展、建设小康社会和扩大农产品国际贸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提高农产品质量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多学科的配合。既要依靠技术研究如何选择良种壮苗,如何科学合理地施肥,如何利用先进技术加工处理农产品,如何产后贮存、运输等问题,又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来提高农产品质量。如何通过管理途径,设计出适合我国农业发展及农产品质量提高的产业组织制度,是本文研究的核心问题。当前针对农产品的质量管理,人们多是从管理学角度进行一般性的研究,从经济学视角考察这个问题还处于探索阶段。本文从信息经济学、制度经济学、产业组织学的角度对农产品质量管理问题进行了分析考察,解释了农产品质量管理应遵循的一些经济学规律。本研究中采用了实证分析法、规范分析法、对比分析法、BS 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对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现状、存在问题、国内外应用现状的分析使用的是实证分析。结合我国农业发展的实际,提出有关的制度框架,使用的则主要是规范分析。通过分析发达国家农产品质量管理和农业标准化实践和成功经验,对照我国找出差距,采用的是对比分析法。在研究过程中,集思广益召开小型讨论会,完善研究结论,则属于 BS 分析法。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结论如下:(一)农产品质量管理基本理论的研究。要提出科学合理的提高农产品质量的制度框架,必须对农产品质量的一般特性及质量管理的一般特性有深入的考察。当前的一些研究和实践有些是出于直观的感性认识,有些则是从一般的管理学角度,依据一般行业的管理制度框架提出的。其实对农产品的质量管理应该考察并依据其经济学和管理学特性来提出制度框架。本文在继承 TQM 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农业生产特点和农产品质量管理要求提出了农产品质量管理的 APTQM 理论。开展农产品质量管理,要始终贯彻 APTQM,不仅要抓好生产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和管理,还要从全员和多方位管理上下工夫。APTQM是指导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最基本的理论依据。文章还提出了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理论,指出:农产品质量管理具有重大的社会效益,这些效益具有典型的外部经济特征。 1<WP=8>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在农产品质量管理上,政府应该起主导作用。信息不对称在农产品市场中大量存在,在分析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原因及影响基础上,作者提出要通过加强管理,设计合理的制度来克服信息不对称问题。这是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在论文后面的分析和产业制度设计中,始终贯穿着上述思想。(二)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一般分析。农产品质量具有特定的含义,农产品质量管理的意义体现在社会、经济和市场等方面。近年来,我国农产品质量建设取得了不小的成就,但也存在不少问题。是制度不完善和缺失导致了我国农产品质量长期没有提高,包括没有建立起安全合理使用农业投入品的管理体系、没有建立起按标准化组织生产的管理体系、监督执法体系薄弱以及市场准入制度不完善等。从管理学视角提出:要提高农产品质量,就要建立健全相关的制度,完善标准化管理体制,对农业生产实行全方位、全过程的标准化管理,要抓好质量标准体系、检测认证体系以及市场信息发送体系、科技支撑体系的建立和完善。(三)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农产品安全生产是农业发展新时期的要求,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文章分析了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的原因,指出了农产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国外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理论与经验,在考察安全农产品产业组织要求基础上,提出了安全农产品产业组织与管理制度框架。提出:要改革农产品安全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成立全国统一的农产品安全管理机构,省市组建统一、高效、权威的行政管理机构,以制度和法制保障农产品安全生产。要加强农产品生产的产地环境管理和生产过程管理。要完善市场准入制度、推行包装标识制度和追溯制度、安全承诺制度,并且建立和完善相应的保障体系。(四)农业标准化理论、实践及发展战略。农产品质量提高是一个目标,需要有实现目标的可操作的途径,将制度理论框架可操作化,在这一点上,本文选择的是依靠农业标准化实现农产品质量的提高。我国的农业标准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也还存在显着的问题,表现在:农业标准化得不到足够的重视,标准内容陈旧、运作脱节,推广实施力度不大,管理体制分散等。农业标准化是新时期农业的管理手段。在分析农业标准化一般理论、国内外实践情况基础上,结合我国当前实际作者提出了农业标准化的发展战略:要加快建立健全农业标准体系、建立相应的农业标准化推广体系、完善农业检测体系。(五)农业标准化体系组成及组织实施机制。第 6 章集中探索农业标准化的组成体 2<WP=9>山东农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系及体系间相互关系。在分析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

黄璟[6](2001)在《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研究》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可持续发展,以其蕴含的对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终极关怀思想,而对当今世界产生着不可抗拒的影响;以其揭示的对人类经济活动具有普遍意义和恒久价值的全新理念,迫使人们以最严肃的态度质疑过去和设计未来。审视中国农业,这个以仅占世界7%耕地却养育着占世界22%人口的基础产业,在势不可挡的工业化进程中,正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为严酷的存在现实;扞卫赖以生存的基础产业,不仅需要实现短期收益的实际操作方式和现实解决方案,更需要确立能够深刻影响人们行为的思想、知识和制度。基于对中国农业短期收益与长期发展的思考,本研究将中国农业置于可持续发展的逻辑框架之中进行发展路径的分析与选择;基于对中国农业发展关键约束因素的认知,在研究中将中国农业发展路径的基础确立为资金支持体系;最终将研究主题锁定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研究目标设定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构建与对策性建议。 从“世界是事实的总和,而非事物的总和(Wittgenstein关于科学的命题之一)”角度出发,本论文在研究过程中力求坚守事实的客观性。研究思路遵循着:研究问题的提出——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研究——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设计与对策分析的路径。研究逻辑服从于:核心概念界定——农业可持续发展与资金支持构造解析——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建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构建整合,这个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根据研究主题与研究目标的设定,本论文的研究内容共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为第一章导言。从世界农业面临的问题切入,提出区别于传统运行方式的资金支持体系是推进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根本保障的命题; 第二部分二至四章。为农业可持续发展观念的缘起及内涵、农业生产的环境外部性、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地保护的经济效益分析等。该部分为研究主题中的第一研究对象,以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为研究起点,在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与效益分析的基础之上,通过外部性理论对农业生产进行经济学分析以寻求矫正农业生产环境外部性的策略与政策性工具,并对由此引致的农地保护效益进行分析界定,本部分研究结论构成论文的第一论据群; 第三部分五至六章。为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与中国农业投资现状分析。该部分为研究主题中的第二研究对象,围绕着国外农业投资的经验与国内农业投资存在的问题,探寻面临21世纪的中国农业对投资的要求,本部分研究结论为论文的第二论据群; 第四部分七至八章。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的构建与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该部分为研究的目标及结论。依据前述两个论据群的基本结论,在对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构建前提进行界定的基础上,设计了资金运行的模式,并在此模式框架下,就资金支持体系中的资金投入、资金补偿、资金保险分别进行规范,从而建立起以资金运行模式为核心的体现资金投入、补偿、保险、管理功能的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同时以消除或减弱目前中国农业投资存在问题的负面影响为目标,对创新的资金运行模式的四大部分分别提出对策性建议,以保证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为使本研究处于更坚实的理论基础上,研究中利用了农业经济学、环境经济学、福利经济学、公共经济学、投资经济学、可持续发展经济学等基本理论;运用了数量模型分析法、图形模型分析法、图表法、文献法、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等研究方法;借鉴了国内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的先进经验,同时紧密结合WTo有关农业政策。以使木研究在理论上具有前瞻性,在实践上具有操作性,使创新的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更符合中国的国情,有助于国家的宏观决策。

郭静[7](2000)在《农产品出口程序及品质要求(下)》文中提出

二、农产品出口程序及品质要求(下)(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农产品出口程序及品质要求(下)(论文提纲范文)

(1)不确定条件下港口冷链基础设施规模优化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主要符号表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1.1.1 研究背景
        1.1.2 研究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 冷链运输相关研究
        1.2.2 冷链基础设施相关研究
        1.2.3 港口设施规模相关研究
        1.2.4 综述小结
    1.3 研究内容
2 港口冷链系统构成
    2.1 港口冷链系统结构分析
        2.1.1 冷链内涵
        2.1.2 港口冷链系统构成要素
    2.2 港口冷链系统特征分析
        2.2.1 关键节点及核心流程
        2.2.2 易腐货物质量损失特征
        2.2.3 冷链系统能源消耗特点
    2.3 港口冷链系统不确定性分析
        2.3.1 港口冷链系统不确定性分类
        2.3.2 港口冷链系统外部不确定性描述
        2.3.3 港口冷链系统内部不确定性描述
3 季节性需求不确定下易腐货物冷链运输网络优化
    3.1 冷链运输网络结构、货物运输路径及不确定因素分析
        3.1.1 网络结构分析
        3.1.2 货运路径及不确定因素分析
    3.2 易腐货物冷链运输网络多目标优化模型
        3.2.1 符号说明
        3.2.2 质量损失及运输成本计算
        3.2.3 模型构建
    3.3 冷链运输网络多目标优化模型求解
        3.3.1 NSGA-Ⅱ算法基本思想、特点及改进
        3.3.2 基于改进NSGA-Ⅱ算法的模型优化求解
    3.4 本章小结
4 考虑不确定因素的冷链专用码头规模优化
    4.1 问题描述
        4.1.1 冷链专用码头功能及特点
        4.1.2 码头规模影响因素分析
    4.2 冷链专用码头规模随机规划模型
        4.2.1 目标函数
        4.2.2 约束条件及变量间函数关系
    4.3 冷链专用码头规模随机规划模型求解
        4.3.1 港口冷链生产作业系统仿真模型
        4.3.2 基于禁忌搜索的仿真优化求解方法
    4.4 本章小结
5 冷储需求不确定下港口库场规模优化
    5.1 问题描述
    5.2 港口冷链系统库场规模随机规划模型
        5.2.1 模型假设
        5.2.2 带补偿性的二阶段随机规划模型
    5.3 随机规划模型特征分析及目标函数转换
    5.4 基于退火罚函数法的模型求解方法
    5.5 本章小结
6 算例分析
    6.1 不确定条件下港口适箱货冷链设施规模优化
        6.1.1 适箱货冷链运输网络优化算例
        6.1.2 港口适箱货冷链设施规模优化算例
    6.2 不确定条件下港口非适箱货冷链设施规模优化
        6.2.1 非适箱货冷链运输网络优化算例
        6.2.2 港口非适箱货冷链设施规模优化算例
    6.3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研究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科研项目及科研成果
致谢
作者简介

(2)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问题提出
        一、土地撂荒严重
        二、粮食进口增加
        三、增收的主要来源非农化
        四、人力资源整体水平不高
        五、乡土情结
    第二节 国内外研究综述
        一、国外职业农民研究综述
        二、国内职业农民研究综述
        三、简单评述
    第三节 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二、现实意义
    第四节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一、研究思路
        二、研究方法
    第五节 创新点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第一节 相关概念界定
        一、农民
        二、农民工
        三、新型职业农民
        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第二节 理论基础
        一、社会分工理论
        二、劳动力转移理论
        三、人力资本投资理论
        四、推拉理论
        五、收入差距理论
    本章小结
第三章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以及必要性
    第一节 现行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一、政府推动型职业农民模式
        二、学院推动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三、市场推动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
    第二节 现行职业农民培育存在的问题
        一、职业农民培育施教主体不明确
        二、职业农民培训经费不足
        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平台作用发挥不足
        四、农民自身培训意愿不足
    第三节 职业农民培育的必要性
        一、职业农民与农民增收关系的实证研究
        二、职业农民与经济发展的关系
    本章小结
第四章 新型职业农民形成的环境分析
    第一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内生性”环境分析
        一、农村耕地变化分析
        二、农村劳动力资源分析
        三、农业机械化分析
    第二节 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外生性”环境分析
        一、现代农业需要新型职业农民
        二、政策扶持力度加大
        三、农产品市场需求变化
    本章小结
第五章 以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
    第一节 龙头企业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
        一、龙头企业的经营现状
        二、龙头企业培育职业农民模式分析
        三、龙头企业为平台培育职业农民的因子分析
        四、效率实证分析的结论以及启示
    第二节 农民专业合作社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
        一、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现状
        二、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民增收
        三、农民专业合作社促进职业农民形成的途径
        四、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的建议
    第三节 家庭农场为平台的职业农民培育
        一、家庭农场的发展特点
        二、家庭农场与其他新型农业组织的比较
        三、以家庭农场为平台的运营模式
    本章小结
第六章 国外职业农民培育的典型模式以及启示
    第一节 美国职业农民的培育
        一、美国培育职业农民的背景
        二、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三、美国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第二节 日本职业农民的培育
        一、日本培育职业农民的背景
        二、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三、日本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第三节 德国职业农民的培育
        一、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背景
        二、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
        三、德国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
    第四节 三种典型模式对我国的启示
        一、国家立法保障
        二、完善的职业农民教育体系
        三、重视农业产业链的拓展
        四、构建城乡一体的公共服务体系
    本章小结
第七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第一节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
        一、研究结论
        二、政策建议
    第二节 研究不足与展望
        一、研究不足
        二、研究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博士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和参与课题情况

(3)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致谢
中文摘要
ABSTRACT
1 绪论
    1.1 研究背景
        1.1.1 我国水产品生产和消费状况
        1.1.2 冷链物流的发展现状及问题
    1.2 相关研究综述
        1.2.1 国外相关研究
        1.2.2 国内相关研究
        1.2.3 相关研究评述
    1.3 研究意义
        1.3.1 理论意义
        1.3.2 实践意义
    1.4 论文框架
    1.5 本章小结
2 相关概念和理论基础
    2.1 相关概念及研究范围
        2.1.1 概念界定
        2.1.2 研究范围
    2.2 理论基础
        2.2.1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2.2.2 绩效评价数学模型
        2.2.3 绩效改进仿真方法
    2.3 本章小结
3 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体系构建
    3.1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功能、目标及特征
        3.1.1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功能
        3.1.2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目标
        3.1.3 水产品冷链物流的特征
    3.2 绩效管理及绩效评价体系
        3.2.1 绩效管理封闭环
        3.2.2 绩效评价体系
    3.3 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SISP四维评价模型
        3.3.1 评价对象
        3.3.2 评价指标
        3.3.3 评价标准
        3.3.4 评价阶段
    3.4 本章小结
4 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指标设计
    4.1 绩效评价指标总体设计
        4.1.1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原则
        4.1.2 绩效评价指标设计依据
        4.1.3 绩效评价指标ACSSN模型
    4.2 绩效评价具体指标
        4.2.1 冷链加工评价指标
        4.2.2 冷链储存评价指标
        4.2.3 冷链运输及配送评价指标
        4.2.4 冷链销售评价指标
        4.2.5 冷链整体运作指标
    4.3 本章小结
5 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
    5.1 绩效评价方法选择
    5.2 冷链加工绩效评价
        5.2.1 评价数据
        5.2.2 模糊综合评价
    5.3 冷链储存绩效评价
        5.3.1 评价数据
        5.3.2 灰色关联度评价
    5.4 冷链运输与配送绩效评价
        5.4.1 算例数据
        5.4.2 TOPSIS评价
    5.5 冷链销售绩效评价
        5.5.1 算例数据
        5.5.2 基于熵权组合的灰色关联度评价
    5.6 冷链物流整体绩效评价
        5.6.1 算例数据
        5.6.2 基于网络分析法的TOPSIS评价
    5.7 本章小结
6 绩效改进措施与仿真
    6.1 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改进主要措施
        6.1.1 快速响应和延迟策略
        6.1.2 供应商管理库存
        6.1.3 优化供应链结构
        6.1.4 加强供应链协同
        6.1.5 保障物流温度
    6.2 考虑变质和短缺量拖后的水产品VMI模型
        6.2.1 模型假设和参数定义
        6.2.2 模型建立
        6.2.3 模型仿真
        6.2.4 灵敏度分析
    6.3 冷藏温度和库存时间的系统动力学仿真
        6.3.1 模型建立
        6.3.2 模型仿真
        6.3.3 仿真结果分析
    6.4 本章小结
7 结论与展望
    7.1 主要结论
    7.2 主要创新点
    7.3 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参考文献
索引
作者简历
学位论文数据集

(4)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防范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1 引言
    1.1 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2.1 国外研究现状
        1.2.2 国内研究现状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要述评
    1.3 本文的写作思路和研究方法
    1.4 本文的内容与结构
    1.5 本文的创新点及不足之处
        1.5.1 本文的创新点
        1.5.2 本文的不足之处
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一般概述
    2.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
        2.1.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的含义
        2.1.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的内容与形式
        2.1.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的特殊性
        2.1.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与履行的程序
    2.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
        2.2.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含义
        2.2.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来源与种类
    2.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管理的一般程序与方法
    2.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相关法律支持
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及产生原因剖析
    3.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表现形式
        3.1.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表现形式
        3.1.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表现形式
    3.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产生的原因剖析
        3.2.1 基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表现形式的原因剖析
        3.2.2 基于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的原因剖析
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的防范对策
    4.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谈判阶段的风险防范对策
        4.1.1 调查贸易伙伴的资信情况并建立信用档案
        4.1.2 选聘优秀的国际贸易谈判人才
        4.1.3 做好农产品国际贸易信息的收集整理工作
        4.1.4 了解贸易伙伴的谈判风格,营造和谐的谈判氛围
    4.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阶段的风险防范对策
        4.2.1 做好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签订时的审查工作
        4.2.2 科学运用担保措施
    4.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阶段的风险防范对策
        4.3.1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欺诈风险的防范对策
        4.3.2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过程中违约风险的防范对策
        4.3.3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履行过程中汇率风险的防范对策
        4.3.4 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变更风险的防范对策
5 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的构建
    5.1 构建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的原则
    5.2 分段式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管理制度的内容
    5.3 案例分析
        5.3.1 案例介绍
        5.3.2 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致谢

(5)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符号或缩略词说明
1 引言
    1.1 研究背景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1.4 研究视角、方法、技术路线与内容结构
    1.5 本文的创新之处
2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1 质量管理理论及实践的发展
    2.2 APTQM: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基本理论
    2.3 农产品质量管理的外部性理论
    2.4 农产品市场信息不对称理论
3 我国农产品质量管理的一般分析
    3.1 农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
    3.2 农产品质量及质量管理实证分析
    3.3 影响我国农产品质量的主要原因
    3.4 管理视角:提高农产品质量
4 安全生产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
    4.1 农产品安全生产:农业发展新时期的要求
    4.2 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
    4.3 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4.4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进展
    4.5 农产品安全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6 国外的农产品安全管理体系
    4.7 安全农产品产业特点与要求
    4.8 安全农产品产业组织与管理
5 农业标准化理论、实践及发展战略
    5.1 农业标准化基本理论
    5.2 农业标准化:新时期农业的管理手段
    5.3 农业标准化原理
    5.4 WTO 与我国农业标准化
    5.5 我国农业标准化发展战略
6 农业标准化体系及组织实施机制
    6.1 标准及农业标准体系
    6.2 农业标准推广实施体系
    6.3 农业标准化评价体系
    6.4 农业标准化组成部分的关系
    6.5 农业标准化体系建设存在的问题
    6.6 我国与发达国家的标准化体制比较
    6.7 国外农业标准化发展经验启示
    6.8 农业标准化组织实施机制
    6.9 农业标准化具体实施模式
    6.10 推行农业标准化的两个典型案例
7 专题研究:果品质量管理及标准化
    7.1 提高果品质量的意义
    7.2 对果品实行全面质量管理
    7.3 HACCP:果品加工质量控制体系
    7.4 果品产业标准化的作用、工作概况及主要问题
    7.5 果品标准化总体战略
参考文献
致谢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言
    一、 研究意义
    二、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三、 本研究的目的
    四、 研究思路、流程、方法及创新
    结论性评述
第二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缘起及内涵
    第一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缘起
        一、 可持续农业的缘起
        二、 可持续农业的内涵与定义
        三、 施行可持续农业的相关技术
        四、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五、 可持续农业的经营措施
    第二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
        一、 农地资源状况
        二、 农产品价格
        三、 农业资金的支持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效益
        一、 粮食安全效益
        二、 资源环境保护的效益
        三、 存在价值
        四、 选择价值
        五、 社会稳定器的效益
    结论性评述
第三章 农业生产的环境外部性及最适生产与消费决策
    第一节 外部性理论与农业
        一、 外部性的内涵
        二、 外部性产生的原因
        三、 外部性的类别
        四、 与农业有关的外部性
    第二节 外部性对资源配置的影响
        一、 外部性导致市场失灵
        二、 更完整的资源配置模式
    第三节 矫正农业外部性的策略及政策性工具
        一、 矫正策略--物质平衡模型的启示
        二、 矫正农业外部性的政策性工具
    结论性评述
第四章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农地保护的效益
    第一节 农地保护的含义及其问题
        一、 农地保护的含义
        二、 农地保护的有关问题
    第二节 农地保护的社会经济效益分析
        一、 生产者剩余与消费者剩余
        二、 降低国际粮价上涨的冲击
        三、 环境保护的效益
        四、 维护社会安定的效益
        五、 保障粮食安全的效益
    结论性评述
第五章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
    第一节 农业资金支持的结构
        一、 政府农业支出
        二、 农业信贷
        三、 农场主自身投入
        四、 社会组织
    第二节 国外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的经验
        一、 各国对实施可持续农业的主要策略
        二、 财政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策略
        三、 国家信贷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支持策略
        四、 世界各国为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地资源实施保护的策略
    结论性评述
第六章 中国农业的投资现状分析
    第一节 中国农业资金支持概述
        一、 中国农业投资基本状况
        二、 中国农业投资总量及结构分析
        三、 中国传统农业投资来源分析
    第二节 传统农业投资运行及投资体制中存在的问题
        一、 农业投资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二、 农业投资体制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21世纪农业投资面临的新情况和新问题
        一、 21世纪中国农业发展所面临的任务及对农业投资的要求
        二、 加入WTO后中国农业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三、 21世纪农业可持续发展对投资的要求
    结论性评述
第七章 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
    第一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模式设计
        一、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概念界定
        二、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的构建思路
        三、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拟达到的目标与应遵循的原则
        四、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模式设计
    第二节 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中的资金投入
        一、 农业资金投入的基本来源
        二、 国家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投入
        三、 农业产业化主体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四、 外资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投入
    第三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中的资金补偿
        一、 农业资源保护区域资金补偿制度设计的理念与原则
        二、 制度与政策的拟定
    第四节 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中的资金保险
        一、 中国农业保险的现状
        二、 设置中国的农业保险体系
    结论性评述
第八章 构建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支持体系的对策建议
    第一节 加大对农业可持续发展资金投入
        一、 增加国家对农业的投入
        二、 增加农业产业化主体对农业投资份额
        三、 充分利用外资
    第二节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的补偿制度
        一、 地役权给付在农地保护中的资金支持
        二、 农业环境资源使用税
        三、 农地证券化
    第三节 健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风险保障制度
        一、 健全适合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农业保险体制
        二、 建立与农业总体发展相配套的农业保险制度
        三、 试行建立国家农业保险公司
        四、 加强农业保险的立法
    第四节 完善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管理制度
        一、 不同阶段国家资金投入农业的重点
        二、 资金使用的重点排序
        三、 加强资金监管
        四、 依照WTO中的农业政策调整农业资金支持策略
        五、 建立农业可持续发展基金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四、农产品出口程序及品质要求(下)(论文参考文献)

  • [1]不确定条件下港口冷链基础设施规模优化研究[D]. 马千里. 大连理工大学, 2019(01)
  • [2]基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职业农民培育研究[D]. 任玉霜. 东北师范大学, 2016(02)
  • [3]我国水产品冷链物流绩效评价研究[D]. 邓延伟. 北京交通大学, 2014(02)
  • [4]农产品出口贸易合同风险防范研究[D]. 冯婵婵. 山东农业大学, 2008(03)
  • [5]农产品质量管理与农业标准化[D]. 张吉国. 山东农业大学, 2004(01)
  • [6]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资金支持体系研究[D]. 黄璟. 华中农业大学, 2001(03)
  • [7]农产品出口程序及品质要求(下)[J]. 郭静. 中国果菜, 2000(06)

标签:;  ;  ;  ;  ;  

农产品出口程序及质量要求(二)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